国土资源调研报告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土资源调研报告(共8篇)

国土资源调研报告 篇1

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分两个阶段颁布实施。

第一阶段:《矿产资源法》1986年10月1日、《土地管理法》1987年1月1日, 这是规范全国范围内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之后,《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1年2月1日、《测绘法》1993年7月1日、《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5年1月1日、《__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1987年9月29日、《__省<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88年10月15日相继颁布实施。从此,我国对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由无章可循到有法可依,实现由人治向法制化过渡。

随后,__市结合国土资源管理的实际状况,于1991年9月2日颁布实施了《__市<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首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市、县、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法律地位,界定了基本的职责,推动了我市国土资源管理的机构建立、法制健全。

第二阶段,《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月1日颁布实施。《__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办法》7月1日、《__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1912月1日颁布实施可以这样认为,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框架逐步构筑成型且颁布后的里,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有法可依的轨道。但这些有关的法律受到计划经济思路的束缚,政府及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宏观上加强对国土资源的管理的力度还不够,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借鉴了国外对国土资源管理的好作法。矿法中最明显的就是对勘查、开发矿产资源进行行政许可,而且通过有偿的方式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作为财产权,可以使用、受益和处分;土地法中对基本农田保护,城镇国有土地使有权出让、转让,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自然保护区土地等土地资源管理做了专项规定;全国人大、国家监察部、最高检察院、最高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对实施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触犯法律、法规、规定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使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便于贯彻落实。

在__市,随着国土资源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所占的份额比例愈来愈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诸如对无证矿山查处取缔没有具体的标准、收购无证矿山矿石查处无法可依、违法用地行为查处难、执行难等,市人大、市政府清醒的认识到,要使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国土资源管理,就必须以立法形式制定我市有关规定,使管理规范更加具体,对违法行为处理便于操作。本着坚持“符合实际,适应形势,避免重复,补充完善,便于操作,有效实施”的原则,在不违背上位法的前提下,《__市土地管理办法》、《__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于颁布实施,将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今后思路和想法,以我市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国土资源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组织实施;明确了国土资源管理的全方位性,全过程的管理;强调了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区域环境资源的保护;赋予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对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行为实施监督管理时一定的强制措施;摆正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各级政府管理职能的事务中合法位置,加强了国土资源管理对__地域经济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解决了个别地方政府不适应国土资源管理的决定、命令等的撤销和纠正的程度等等。

《__市土地管理办法》、《__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从此,在我市形成了以《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为基础,以相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委规章为配套的国土资源法律系统,这为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秩序的正常化,促进我市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法制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的国土资源法制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由于国土资源法制建设起步比较晚,加上历史惯性比较大,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现行的法制规范在实践运用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着国土资源管理的改革,要使国土资源管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还需进一步探索。

(一)现行的管理体制尚不能完全保证国土资源法律规范的正确实施

尽管现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相对垂直管理,但由于人员编制、财政供给仍纳入地方政府管理,当政府决策与法律不尽符合时,有时还不得不听从地方政府的意见,否则就是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另外,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机构改革中行政编制很少,大部分人员属于自筹自支的事业编制,仅靠管理费、资源补偿费等返还合理收入,很难维持办公、办案等日常费,还有部分县局拖欠职工工资严重,办公条件较差,被人称为“四无”(无房子、无车子、无桌子、无窝子)办公单位,不利于依法行政。

(二)违法行为发现难、调查取证查处难

违法行为发现难,其原因一是矿产违法地点客观上都比较偏远,不易发现;二是当地居民,在农闲时基本上都在附近的矿点打工,害怕举报后违法矿点被取缔无处打工,同时害怕受被举报者打击报复,没有举报的积极性;三是有些违法行为,如以探代采、越界开采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经现场实际测量,难以定性。对这些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需要由法定测量资质的单位进行测量,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又没有这项经费去支付测量费用;四是非法转让、承包采矿权或合伙取得采矿权其中的股份转让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由于均采用隐蔽方式,很难发现。在现实采矿活动中,采矿权人往往不亲自参与管理,多采用委托他人管理的办法。在平时监督监察中,即是发现管理者或施工人员有变化,也不好确认采矿权是否转让。矿业权人多数不在矿山居住,若到矿山调查,其委托的管理人员或是施工人员一般都拒绝提供证据或拒绝在调查笔录上签字。尤其是形成非法转让事实,在外县居住的矿业权人,调查人员远道而去,他们却避而不见,更是难取证。没有取得有效证据,也就无法处理。因此在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中应增加相关人员对查处违法活动有如实作证的义务的条款。

行政处罚过程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具有对人、对物的行政强制权,没有上述权力的保障,经常受到违法当事人围攻漫骂,行政执法工作经常受阻。诸如现行行政案件的相对人作伪证;向行政机关提供假证;拒不提供有关材料、信息;拒绝行政机关检查;拒绝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调查等诸多现象,在行政处罚中运用现有行政权力都不可能合法有效的予以解决,寻求司法支持又缺乏可操作性法定程序,导致行政执法人员或采取非法手段行使行政权,或渎职、失职不作为。这两种做法都是对法治社会的一种践踏。

(三) 违法案件查处难

有许多比较大的违法案件,在调查取证中证实: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完成上级指令性经济指标(或所谓的政绩考核标准),以牺牲环境资源、群众利益为代价,置法律、法规于不顾,边开发建设边报批手续,甚至不办理任何手续。对此违法案件的查处,轻者置之不理,重者政府给你“颜色”看,说你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拌脚石。我们的人财物在当地政府,查了难处理,不查处是渎职,关键是缺乏强有力的强制措施。虽然,以前当地政府就国土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执法难问题,也曾联合有关委局、司法、纪检等部门,出台了有关文件和规定,但真正遇到重大案件时,关系网络人情风,制约了精诚协作关系,影响依法行政。

(四)违法案件执行难

有许多违法案件,经过复杂的程序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超过三个月的诉讼时效时,才能最终移送法院强制执行。但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执行率相当低,违法行为所付出的成本太低(有些还比正常的合法行为成本还低),从客观上助长了违法行为的滋生;另一方面,经过这漫长的时间过程,有些违法行为人,尤其是无证采矿者,早已是人去楼空,只剩下几个废弃的巷道,起不到惩治违法的目的。上级机关应当与法院做好协调工作,在基层地矿管理机关,设立执行室,以加大执行的力度,真正打下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五)仍有大量法律调整的真空地带与空白点,违法行为定性难

在现行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中规定有“以采代探”、“边探边采”、“试采”、“滚动勘探开发”等述语,但既无界定机关,又无界定标准,界定程序,对该类违法行为的查处难以定性,需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其界定清楚。

(六)“游击式”乱采滥挖矿产资源行为是监督检查工作的难点之一

非法采砂、采石等活动流动性大,执法人员前去检查,他就撤走设备,检查人员一走就偷着再干。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查处“游击式”违法活动比较困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矿产“游击战”违法现象,应从立法上增加可以没收当事人生产设备、工具(含运输工具)的条款,加大惩处的力度

(七)相关法律、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交叉,存在矛盾

在河道砂石开采管理中,多头管理的弊病不时显现。如有一个采砂企业,去年根据水利部门办理的采砂许可证范围及年限办理了相应采矿许可证,可今年水利部门根据其上级的安排,对该采砂矿区进行拍卖,原企业未能中标,我们依法办理的采矿许可证却变成一纸空文,实际上是水利部门否定了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些需要上级机关在立法时给予充分考虑,加以解决。

(八)有关问题规定不明确、不具体

现行法律、法规还存在着有些规定不太明确的地方。一是在部分矿区,还存在着一些依靠后台或经济实力撑腰,干扰正常采矿活动的矿霸行为,迫使一些矿主放弃转让矿业权达到强买强卖之目的,对此应如何处理没有规定;二是对欠缴矿产资源补偿费没有规定追溯年限,基层难以操作;三是勘查作业时,采出的矿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不明确,勘查作业所生产的附产品矿石应否缴纳资源补偿费不清楚。应对类似问题如何处理予以明确。

(九)上下级矿产管理方面脱节,管理者不发证、发证者不管理,

现有矿产资源法律体系中,发证权过于集中,34种矿产不管储量和规模大小,发证权统统收归省级以上地矿管理部门,基层国土资源部门不发证,上级发证后,下边不知道,且发证程序为自上而下,按基层地矿部门掌握的情况,认为不该发证的却发了证,出现了矿权纠纷不好处理;一些办矿单位认为基层地矿部门无实权、无用处,根本不把基层地矿部门放在眼里,不服从管理;探矿权人在取得探矿权后,根本没有探矿技术和能力,目的不是为了探矿,而是为了圈占地皮,坐收渔利,私下买卖或与他人签订“联合探矿协议”,实则是非法转让矿权,从中牟利。

(十)现行的矿产资源法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太轻

国土资源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人才,发展,队伍建设

一、茌平县人才资源现状

茌平县各类人才共计22899人, 占全县人口总数的4.1%。具体分类构成比例是:党政人才1408人, 占各类人才总数的6.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634人, 占7.1%;专业技术人才8619人, 占37.6%;技能人才6338人, 占27.7%;社会工作人才3137人, 占13.7%;服务业人才1345人, 占5.9%;农村实用人才418人, 占1.8%。

1、党政人才队伍。

全县共有党政人才1408人, 其中, 女性222人, 占15.8%;党员1293人, 占91.8%;县直1063人, 占75.5%;乡镇345人, 占24.5%。从学历结构上看, 研究生学历的21人, 占1.5%;大学学历的636人, 占45.2%;大专学历的497人, 占35.3%;中专及以下学历的254人, 占18%。从年龄结构上看, 35岁以下的339人, 占24%;36岁至40岁的266人, 占18.9%;41岁至45岁的288人, 占20%;46岁至50岁的179人, 占12.7%;51岁至54岁的183人, 占13%;55岁及以上153人, 占10.9%。从分布情况上看, 共产党机关187人, 占13.3%;人大机关31人, 占2.2%;行政机关992人, 占70.5%;政协机关20人, 占1.4%;审判机关95人, 占6.8%;检察机关63人, 占4.5%;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3人, 占0.2%;群团机关17人, 占1.2%。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目前, 全县共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634人, 其中, 女性397人, 占24.3%;党员491人, 占30%。从学历结构上看, 研究生学历的20人, 占1.2%;本科学历的184人, 占11.3%;大专学历的622人, 占38.1%;中专学历的405人, 占24.8%;高中及以下学历150人, 占9.2%。从年龄结构上看, 35岁及以下的747人, 占45.7%;36岁至49岁的737人, 占45.1%;50岁以上的150人, 占9.2%。从职称分布上看, 高级职称58人, 占3.5%;中级职称766人, 占46.9%;初级职称747, 占45.7%。从经济类型上看, 国有企业101人, 占6.2%;集体企业63人, 占3.9%;民营企业1309人, 占80.1%;三资企业161人, 占9.9%。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目前, 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8619人, 其中, 女性4171人, 占48.4%;党员2148人, 占24.9%。从学历结构情况看, 研究生学历的27人, 占0.03%;本科学历的2845人, 占33.2%;大专学历的3361人, 占38.9%;中专学历的2386人, 占27.6%。从年龄结构上看, 35岁及以下3636人, 占42.1%;36至49岁的3805人, 占44.1%;50岁及以上1178人, 占13.6%。从职称分布上看, 拥有高级职称443人, 占5.1%;中级职称3919人, 占45.5%;初级职称4257人, 占49.4%。从单位性质上看, 事业单位8360人, 占97%;企业235人, 占2.7%;民办非企业24人, 占0.3%。

4、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目前, 全县共有社会工作人才3137人, 其中, 女性1755人, 占55.9%;党员1479人, 占4 7%。从学历结构上看, 研究生学历的3人, 占0.1%;本科学历的623人, 占19.9%;大专学历的1036人, 占33%;中专及以下学历的1475人, 占47%。从年龄结构上看, 35岁及以下的1245人, 占39.7%;36岁至49岁的1753人, 占55.9%;50岁以上的139人, 占4.4%。从是否参加公务员登记上看, 参加登记的271人, 占8.6%。从工作职能上看, 社会工作管理人员1847人, 占58.9%;社会工作服务人员1290人, 占41.1%。

5、服务业人才队伍。

目前, 全县共有服务业人才1345人, 其中, 女性582人, 占43.3%;党员136人, 占10.1%。从学历结构上看, 本科学历的187人, 占13.9%;大专学历的217人, 占16.1%;中专679人, 占50.5%。从年龄结构上看, 35岁及以下的735人, 占54.6%;36岁至45岁的338人, 占25.1%;46至54岁的181人, 占13.5%;55岁以上的70人, 占5.2%。从人才类别上看,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273人, 占20.3%;专业技术283人, 占21%;技能人员250人, 占18.6%。

6、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目前, 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418人, 其中, 女性6人, 占1.4%;党员169人, 占40.4%。从学历结构上看, 大专11人, 占2.6%;高中162人, 占38.8%;初中245人, 占58.6%。从年龄结构上看, 35岁以下的92人, 占22%;36至45岁的233人, 占55.7%;46至45岁的人85人, 占20.3%;55岁以上的8人, 占1.9%。从人才类型看, 种植能手82人, 占19.6%;养殖能手139人, 占33.3%;加工能手78人, 占18.7%;企业经营人才67人, 占16%;农村经济人3人, 占0.7%;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5人, 占1.2%;技能带动型人才44人, 占10.5%。

7、茌平县急需人才情况。

这次调查显示, 全县急需各类人才793人, 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44人, 占18.2%;专业技术人才502人, 占63.3% (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卫生部门) ;社会工作人才147人, 占18.5%。

二、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从数量上看, 茌平县人才总量较少, 尤其高层次人员少, 在人才占有率上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同时, 人才分布不均衡。一是现有的科学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部门, 专职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人才明显不足:二是各类人才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数量较少, 只占到人才总数的7.3%, 严重滞后于茌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三是高层次人员少, 专业化程度不高。各类人才中, 拥有高级职称的仅501人, 占总数的2.2%;高级技能人员1315人, 占总数的5.9%。

2、人才结构不合理。

一是学历结构不合理。各类人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0% (其中, 研究生学历的仅占0.3%) , 形成了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的局面。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在418名农村实用人才中,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218人, 占52.2%。二是现有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完善不够, 出现了知识老化和由于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的陌生而许多新问题解决乏力的现象。

3、人才外流现象较严重, 队伍难稳定。

一是人才外流现象日趋严重。具有高级职称人才, 尤其是学校与医院的高级人才, 通过正常调离、辞职、自动离职等方式到外地谋职的现象呈上升趋势。二是人才开发配套机制尚不健全。如:“出口”问题无法解决, 不合格人员难以清退, 保障制度尚未健全, 吸引人才的软、硬件环境建设不够完善等等。

4、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才作用有待充分发挥。

人才还不能才尽其用、用当其才。人才奖惩和人才激励制度不健全, 无法充分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 甚至出现人才短缺和人才闲置同时存在的现象。虽然我们的人才总量较前有了明显增加, 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明显。

以上问题的存在, 一方面有其历史背景和客观因素:茌平县区位优势不明显, 城市化水平不高, 人文和生活环境有待改善, 吸纳人才的载体、空间和引力有限。另一方面, 茌平县人才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三是政策措施不够有力、不够有效、不够配套, 对人才队伍发展变化和人才竞争等方面的新情况研究不够充分。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更新思想观念,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全面开发的观念, 实施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决摒弃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无所作为的观念, 与时俱进, 以科学人才观来指导人才工作。

2、加强能力建设, 想方设法培养人才。

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分类型进行培训, 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短缺什么提高什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培训资源, 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培养提高工作。对党政机关干部队伍, 依托县委党校, 举办适合党政人才的各类培训班, 如科级干部及中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妇女干部培训班、基层团干培训班、政工人事干部培训班、公务员培训班、事业单位新招考人员培训班等。同时, 积极创新培训方式, 采取与知名高校联合办班、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如对教师队伍, 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阵地, 加大继续再教育的力度, 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的教师培训, 经常进行教学业务竞赛活动, 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实践锻炼。选派各类人才到艰苦地方、复杂环境、基层一线、重点项目、综合部门、关键岗位以及沿海发达地区任职、挂职或跟班学习, 提高人才实际工作能力。

3、推进机制创新, 广开门路吸引人才。

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招才引智借脑, 做到人才资源的规划、开发、调配、利用与茌平县重大发展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攻关项目、重大工作布局一起抓, 为发展特色农业、壮大支柱产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是以项目为载体招才引智。结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以茌平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商业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等各类项目为平台, 吸引相关人才和智力为项目建设服务。二是以产业为支撑集聚人才。三是以需求为导向借脑引才。建立健全人才柔性引进和区域合作机制, 根据实际需要,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通过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与攻关、技术顾问、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智力, 使用和利用好“候鸟式”人才。

4、深化制度改革, 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一是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制度。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 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 建立以业绩为依据, 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健全人才激励制度。对党政人才, 重点结合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要求, 逐步建立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等因素, 以发展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对专业技术人员, 重点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 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种类型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 收入分配政策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三是完善人才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完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方式, 加快福利制度改革, 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

5、形成工作合力, 优化环境凝聚人才。

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 注重整合力量, 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 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形成发挥优势、责任到位、齐心协力做人才工作的高效运行机制。二是加大对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设立人才工作专项基金,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确定人才工作项目, 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三是积极为人才排忧解难。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 自觉地为各类人才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干事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四是抓好工作落实。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坚持从实际出发, 把中央和省、市的各项要求细化、量化、具体化, 提出符合本地本部门人才工作实际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真正做到既体现贯彻上级精神的全局观念, 又实现落实当中的务实创新。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 掌握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 探索人才工作的规律, 梳理剖析存在的问题, 总结推广先进典型, 督促检查人才政策的落实情况。

参考文献

[1]、张永生.人才资源观影响人才工作思路[J].人才开发, 2009, (10) 25-27

[2]、孙建立.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 不断开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新局面[J].中国人才, 2010, (01) 10-12

[3]、盛杰, 宋盛平.连云港市人才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J].大陆桥视野, 2009, (12) 66-67

2012年湖南国土资源舆情报告 篇3

——编 者

2012年网络舆情继续升温,成为社会舆论的发动机。社会转型期各种问题在积累和叠加,网民对深化改革表现出热切的期待,有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取向的意识形态争论重新抬头。国土资源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府组成部分,和民生息息相关,关注网络舆情显得尤其重要。处理好网络舆情,对执政为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2年湖南国土资源网络舆情指数

2012年湖南国土资源网络舆情生态

社会公众对国土资源关注度显著提高。从转载、回帖、搜索量来看,无论是事件、人物,正面关注还是负面关注,关注量都有显著提高。正面关注排序第一的“省国土资源厅出台首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问责办法”转载突破16万,排位第十的“湖南加大征地拆迁信息公开力度”转载过3万;负面关注排序第一的“致企业失地损失千万,长沙国土局被黑幕隐瞒事实”转载破9万,第十位“湖南男子自家屋内采煤致刑”过4万。2012年所列事件、人物地域排序总转载点击数近800万,比2011年总数高1倍,正面关注点击量比负面关注点击数高1倍。

社会公众对国土资源关注面更加多元。相较2011年,2012年公众关注有了极大拓展。除了原来关注的政策、征地拆迁、市场配置以外,腐败是持续关注点,2012年查处的长沙市局周志红、永州市局欧阳贵忠、醴陵市局周旺炎、郴州市局龙跃帅点击都在1万以上。干部作风、言论、行为等偶发事件,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等深层次问题成为新的关注点。“湖南宁乡高球场顶风上马,国土局长称领导定的没办法”,“衡阳市国土资源局用进口宝马车做公车”,“隆回最牛国土资源局长在位17年”等事件点击回帖率均达5万以上,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

权益关注强烈与主流舆情成熟理性并行。权益关注强烈,主要是征地拆迁、矿山环境、地灾、城镇化土地利用、地产市场、资源权益纠纷等涉及具体利益,部分网民实名发帖,希望通过网络炒作,借力网络冲突、网络暴力,形成舆情事件,实现自身目的。“长沙湘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实名举报长沙市国土资源人员渎职”、“湖南澧县荣华煤矿非法开采,致四千村名水源枯竭”、“常宁:农田保护‘硬规定’遭遇‘软执行’等成为2012年较为突出的舆情热点。主流舆情成熟理性,主要表现公众对国土资源政策支持、对国土资源管理成绩肯定、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部分资源问题有理性的思考。如2012年省厅几项重点工作整顿规范矿产资源秩序、环洞庭湖工程建设、地质找矿突破行动等点击量大而多,但无回帖、跟帖质疑。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成为国土资源舆情发展的重要形式。分析排序显示,负面关注一般由互联网、微博等自媒体发起,传统媒体跟进;而正面关注往往由传统媒体载文,再互联网转载或微博转发。由于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使用便捷加上用户量大,客观上已改变了传统网络舆情格局的力量对比。这种互动的传播形式,使许多事件快速演变成舆情热点。宣传中心监测到的26家媒体发布或转载49件负面舆情,如“常德西洞庭暴力征地拆迁”、“祁东县重点项目用地违规侵占”等均是在网络社区发酵并走向舆论高潮。而“湖南加大征地拆迁信息公开力度”则由传统媒体兴起,向网络扩散。传播路径不对称与互动,整体上形成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舆情感知。

舆情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关系不明显,但与引导力度相关。为寻找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与舆情发展之间关系,按地域对国土资源舆情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其相关关系并不明显。但从排序结果与几个地区舆论引导工作相对照,可以得出结论:舆情引导得力,则排列靠前;引导不力,则排列靠后。长、株、潭、岳、常等市注重舆情引导,其排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国土资源舆情应对与网络问政工作开始起步。应对舆情,已成为政府的必修课,网络问政也是未来新趋势。目前我省国土资源舆情应对与网络问政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部分市州强化了该项工作,株洲等市开通了政务微博;株洲、衡阳开展网络舆情搜看、处置、办理工作,积极主动应对舆情;怀化联合中国移动开发“国土资源法律即时通”,服务相对人。

2012年湖南国土资源舆情新特点形成原因分析

除了社会经济发展、互联网新媒体使用人数绝对量上升之外,国土资源舆情的新特点主要是由国土资源本身特性、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传播方式的新变化等多因素决定的。

一是国土资源在社會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资源消耗偏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制约越来越突出,国土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与供给刚性约束成为发展改革的巨大压力和倒逼力量,客观上让国土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高度关注的重要指标、舆论关注的热点行业。我省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增速较快,但土地供应紧张、后备资源短缺、征地较多、政策调整频繁、矿业违法高发多发等一直是公众的关注点和媒体报道热点。

二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使群众权益维护进入新阶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了人的解放。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行依法治省、限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同时严格问责。公众对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参与权的诉求高涨,使舆情到一个新阶段。

三是科技发展带来舆论格局的新变化。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挑战,更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给网络民主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加之低成本、高效率、便捷度高,成为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与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公共政策的渠道与方式。

国土资源人事教育方面的调研报告 篇4

国土资源厅人事处:

按照国土资源厅调研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局自身的人事体制现状,现将我局调研内容汇报如下:

一、在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管理与监督方面的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局一直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作为人事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与监督,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不断的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逐渐建立符合实际的长效监督体系,切实抓好领导干部日常管理与监督工作。

(一)办法与成效

1、通过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

教育。我局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艰苦奋斗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忠诚的心”、“敏捷的脑”、“勤快的脚”、“干净的手”,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通过组织协调使领导干部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干部培训,并通过定期领导干部自主学习等活动使干部队伍整体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廉洁奉献、开拓创新的好作风。

2、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抓好监督的法规、制

度建设。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尝试,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在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通过畅通信息渠道,把监督工作的“根”扎入群众之中。一是建立了干部监督联络员队伍。选派在职干部作为

监督联络员,不定期地到机关、旗县局和基层国土所走访,听取干部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反映。二是健全党组织、纪检部门了解干部情况的渠道。通过了解干部自身情况结合群众、其他工作人员的如实反映,充分了解干部领导的真实情况,为以后的监督工作打好基层。三是充分利用平时领导班子考核、后备干部考察、调研等机会,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各旗县局,直属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干部政策法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落实整改。

4、通过强化督促检查,抓基础工作,将《干部任用条例》进行全面贯彻执行。始终把加强督促检查作为贯彻好、执行好《干部任用条例》等干部政策法规的有效措施,在广泛学习宣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督促检查方式,做到了“三结合”,即,坚持定期检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把每半年开展一次督促检查工作常态化,常抓不懈。坚持普遍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既注重检查对象的普遍性,做到全覆盖,又注重对一些重点单位的回查回访,并实行干部监督员联系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强化监督管理。

5、通过抓重点,前移监督关口,使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在全面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谈话诫勉等制度的同时,坚持把完善干部考评体系作为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制定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实施意见》,统一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定期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干部监督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干部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干部活动的范围日趋广泛,干部监督的任务和难度也越来越大,现有的监督手段、监督网络、监督方法都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有一些干部思想上变质、犯错误,主要在八小时之外,而八小时之外的情况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分散性,采取什么方式对干部“生活圈”、“社交圈”、“家庭圈”进行有效监督,还缺乏管用的手段和方式方法。

二是干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是职能部门对干部监督管理的职责不够明确,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致使一些职能部门对干部监督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形成监督合力;有些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提出正面要求多,具体实施细则少,与制度配套的奖惩措施跟不上,实施效果不够明显。

(三)下步意见建议

1、需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一是加强宣传力

度,增强自我监督的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干部监督工作,可采取如知识竞赛、案例宣讲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干部监督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在干部的思想上树立起自我监督的意识,不仅监督好他人,也监督好自身。二是增强服从监督的意识。勇于监督他人,并自觉地接受他人监督,不允许有不服从监督的特殊干部。三是增强监督地位人人平等的意识。做到平等监督,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克服特权思想,带头接受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监督。

2、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干部监督的制度建设。在原有的诫勉谈话、函询有关事项报告等监督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切实可行的监督措施,如深化拓展谈心谈话活动,完善

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并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自查制度,每年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一次自查。

3、需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日常性、常规性监督。加强

对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加强干部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认真实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综合利用个别谈话、专项调查、任中检查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干部的日常表现;采取总结述职、民主评议等方法,全面掌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

4、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监督结果的使用。建立健全干部

国土资源调研报告 篇5

发布时间:2015-2-16

统一思想

统揽全局

统领协调

统筹海门经济社会发展改革资源保障

——国土资源重点调研课题报告

海门市国土资源局

(2015年1月)

经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精心修改完善,现将我局国土资源重点调研课题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全面履行职责,资源保障取得实效

2014年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三个工作定位”、南通市局“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改革创新、保障发展”的“五项工作主基调”和海门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目标任务,不断提升我市国土资源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我市被国家土地总督察局评为“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分析工作突出观测点”,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土地执法模范创建工作先进市”;我局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全省国土资源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被南通市国土资源局评为“国土资源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被海门市委、市政府评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市级机关先进部门”。

1、全面履行土地综合整治促保护的工作职责,资源管护再出新成效

划定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方案获得省政府正式批准、已基本完成,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被省厅确定为全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试点单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6个,共涉24个片区,获得市政府正式批准,项目建设规模81699亩,可新建和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71032亩,超额完成省厅和南通市局下达的7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7个区街(镇乡)、14个片区工程招投标工作已经完成,资金预算和启动资金核拨工作已全面完成,部分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南通市级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悦来镇仲文等村土地整治项目已启动实施,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0062亩,可新建和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9275亩,进入施工建设阶段。会同技术协作单位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和高标准基本农田调查工作,调查工作技术方案已经编制,项目实施工作经费已落实,调查工作成果基本完成,即将上报核查。下发耕地保护“十百千”工程达标评比工作方案,模范户补助资金已经落实。

稳步推进“万顷良田工程”建设。实际完成搬迁农户(单位)1502户(个),占应搬迁农户(单位)的50.7%;完成搬迁面积35.3万平方米, 占应搬迁面积的59.1%。建成安置用房面积31.4万平方米,占应建设安置用房面积的43.3%;完成安置农户1220户,占应安置农户的43.23%。完成挂钩复垦新增耕地面积546亩,占应复垦面积的24.8%。全力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分区街(镇乡)扎实 做好相关指导工作,确保该项目年内完成。

创新土地整治工作业绩。申报实施县级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24个,计划新增耕地面积824亩,占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26.8%,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所有项目均已实施完成, 即将报验。申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备选库项目129个,计划新增耕地面积1277亩,占市政府下达任务的71.7%,所有项目均已进入施工建设阶段,项目实施总体形象进度为87%。在手的基本农田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2个,分别是省投资三星镇汇通等村基本农田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县级投资正余镇正基村基本农田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外业实施工作基本完成,即将进入竣工决算和工程审计阶段。督促相关区街(镇乡)做好今年占补平衡项目、挂钩复垦项目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的扫尾和报验工作,指导做好明年相关项目申报入库。

2、全面履行用地保障服务促发展的工作职责,节约集约再添新亮点

征地管理更加精细。认真履行征地批后“四公告一登记”制度,所有征地全部实行信息公开,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和财产权,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办理征转用地报批面积1850.85亩,其中农用地转用面积850.6亩,另有3个批次正在办理过程中。征收土地面积137.01亩,涉及未利用地转用面积18.49亩。按规定发布了征收土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预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未出现一起因征地补偿安置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和 信访、诉讼案件。在南通市范围内率先实施《海门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试行)》,所有征地全部实行“即征即保、应保尽保”,2013年以来已批的5个批次96个地块中76个地块已办理“即征即保”手续,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用地保障更加有力。精心组织土地收储、前期开发、市场建设、融资等工作。收储闲置建设用地20宗、面积1178.7945亩。盘活存量土地8宗、面积423.039亩。发挥土地储备平台融资功能,累计融资规模30亿元,其中新增融资项目5个,新增融资22.5亿元,已放贷14.97 亿元,上述利用土地储备平台的融资规模预计每年可为市财政节约融资成本5000万元以上。供应各类建设用地使用权124宗、面积5346.585亩,合同土地出让金39.4199亿元;其中经营性用地出让 57宗、面积3240.585亩,合同土地出让金38.237亿元;工业性用地出让28宗、面积817亩,合同土地出让金 1.1829亿元;划拨39宗、面积1289亩。办理各类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18宗、面积277.752亩。

登记发证更加便捷。全面梳理土地登记流程,编制《土地登记规范化工作手册》,涉及常用土地登记26项,明确申报资料、审核程序、审查环节、审核要点等内容,指导土地登记工作,提升土地登记服务的时效性、规范性和透明度。完成各类土地登记12927宗,发放国有土地使用权证10515宗、集体土地使用权证1267宗,注销土地登记543宗,土地抵押登记602宗,实现融资73.9749亿元。开通土 地登记查询服务,查询次数80多次,查询宗地数200多宗,出具查询书面结果200多份,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盘存挖潜更加扎实。开展存量建设调查摸底工作,摸清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200亩。开展2006年至2013年底已征建设用地的供应情况调查,摸清征而未供建设用地12402亩。开展2012年和2013年上报南通的闲置空闲“回头看”,对上报的130宗土地进行认真梳理、排查原因,采取“先易后难、分类处理”原则,处置32宗、面积803.6535亩,其中闲置土地处置6宗、面积101.1045亩,用而不足土地处置3宗、面积63.5775亩,征而未供土地处置23宗、面积638.9715亩,对未处置的地块做好督促并制定相关措施。

搬迁安置更加规范。制订实施《关于推进安置小区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海门市地产开发服务中心建设管理考核办法》(试行),从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投资控制等方面,分别对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规范责任和义务,明确考核内容和奖惩措施。已竣工海西D地块、城北新村改造地块、欣月佳苑(月亮湾南区)和港南二期(岷海小区)等搬迁安置小区4个、总面积33.9万平方米、住宅2307套,现已交付使用住宅1176套,交房率为51%。红星美地、海兴华府43.5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同善新村、海北佳苑项目26.4万平方米已准备开工建设,同时做好了东洲佳苑、黄海佳苑项目22.8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的手续报批等前期准备工作。以欣月佳苑(月亮湾南区)、岷海小区和城北新 村改造地块项目贷款2.4亿,全部放贷并支付工程款,确保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

3、全面履行夯实业务支撑促基础的工作职责,规划龙头再结新成果

微调部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全市急需项目办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般性修改,已获批准。完成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目前已上报待批。及时更新、维护调整后的规划数据成果,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状,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更加合理地安排用地指标,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

推进土地权属数据库建设。根据省厅相关要求,通过协议谈判,委托南京国图公司作为我市土地权属数据库建设的技术单位,基本完成我市土地权属数据库建设,对原二调成果中涉及的部分权属错误图斑进行调查核实,在数据库和内业档案中按实际权属情况调整到位。开展统一宗地代码工作,在土地登记方面为全市“一张图”工程建设做好准备。组织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

加快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进度。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完成技术设计书的评审,与金脉公司签订监理合同,落实工作经费310万元,完成项目招标工作,确定由江苏省测绘工程院作为作业单位,完成了地表覆盖、国情要素内业采集工作,并已向市级普查领导小组提交了验收预验收申请报告。

更新完成最新海门政区图。依据海门市行政区划调整现状,委托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会同市民政局、交通局、水利局等部门和各区街(镇乡),调绘各区街(镇乡)和部分行政村的界线,核实调整部分村民委员会地址,增绘已建成和已纳入规划的交通线路,调整部分水域范围和名称,全面完成海门最新政区图的更新工作,该成果被人防办、人武部、旅游局、交通局等多部门所应用。

完善粘土资源采矿权出让。完善采矿权登记管理工作,为全市27家砖瓦企业续办采矿许可证并进行网络登记,另外5家砖瓦企业因故未办理采矿许可证。积极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制定拟关闭窑厂复垦方案,完成三和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悦华建筑材料厂、三阳镇鑫达砖瓦有限公司等3家砖瓦企业拆窑工作。对27家砖瓦企业取泥烧胚等生产情况进行实地抽查,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意见,有效规范采矿权人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粘土资源挂牌出让储量20万吨,采矿权出让价款26万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项目13个、面积259.5亩。

4、全面履行严格土地执法促规范的工作职责,维护秩序再上新台阶

强化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4年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积极向市政府专题报告2014年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情况,提出强化道路用地、设施农用地监管措施,全力压减违法用地总量。组织对疑似违法用地684宗、面积4004亩开展核查整改。认真完善“一案一档”,及时上报数据信息。对12宗478.4亩违法用地全部处罚到位,对违法用地责任人 已向纪检部门提出处分建议,力争实现“零问责、零约谈”目标。

强化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建设。严格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建设的意见》,强化多部门联合监管效能。向海门工业园区、开发区、海门港新区、正余镇和供电等部门发出《土地执法监察函》26 件,有效制止三星工业园区原木材市场违法用地案等12宗300多亩。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采取联合制止拆除措施效果明显。

严格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组织参加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规程》培训,针对南通市局“土地违法重点管理镇”、“土地信访重点管理镇”通报情况,及时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当前违法用地查处工作的通知》,严格执行违法违纪违规用地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处罚效能,立案处罚违法用地案308件、面积2017亩(含道路违法用地),罚款139万元。市法制办抽审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卷18件。行政处罚复议2件,维持2件。行政应诉1件,维持1件。我局在省厅对南通市局依法行政考核验收中作依法行政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依法依纪依规处理涉地信访案件。认真落实南通市局、市政府信访排查工作通知要求,积极会同村、区街(镇乡)做好化解稳控工作。严格执行“两会”、“青奥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期间信访每日报告制度,依法做好信访复查、复核和调查材料报送工作。上级转来涉地信访件67件,来访98人次,市政府12345热线信访平台转来411件,来信、来访答复率为100%。

5、全面履行依法勤政廉政促转变的工作职责,队伍建设再塑新形象

理清工作思路,广泛宣传发动。依托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市国土资源工作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在《海门日报》刊登我局群众路线活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党风廉政建设等专版,在《海门日报》“海门城镇化二十年”特刊刊登“城镇建设须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的文章,充分展示我市国土资源工作主要做法、实践和实绩,为我局开展国土资源工作提供全社会正确的、科学的、法治的舆论氛围。

加强财务审计,厉行勤俭节约。我局科学编制预算,实现全系统经费应用尽用,有力保障各项重点业务工作的资金需求。强化财务监管,规范有序执行部门预算,局机关“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各项厉行节约、压缩行政支出的制度和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对开发区分局和海门港新区分局进行财务收支内部审计,对国土资源所(分局)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足额收取各项规费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严禁擅自减免收费项目,严禁乱收费,坚决杜绝全系统在收费中存在应收未收、未按标准足额收取等现象的发生。

落实两个责任,强化廉政建设。我局被确定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重点检查的12家单位之一,认真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目标要求,全面排查纠改,确保高标准、一次性通过检查、考核。落实党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狠抓“四风”整治,局党组书记在年初与各国土资源所(分局)、科室、直属事业单位负责 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22份,将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内容。强化纪检组监督责任,着力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把工作重心放在监督执纪问责上来。调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下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解表》,将工作内容细化到具体科室和个人,设立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建设阳光国土,欢度廉洁新春”为主题的学习廉政新规、发送廉政短信、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个人诺廉、观看警示片等五项年初廉政教育活动。开展阅读一本廉政书籍、开展一次理论学习、发送一条廉政短信、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举行一场廉政书画摄影比赛等“5·10思廉日”“五个一”活动。

加强监督检查,开展风险防控。更新干部职工廉政档案库,完善单位(科室)廉政风险档案库,建立违规违法单位(科室)信息资料库,创建中介机构道德诚信档案模块,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系统”,加强“红橙蓝”三级预警管理。通过个别访谈、信访排查和明查暗访等途径,及时指导纠改,对不遵守工作纪律的工作人员采取通报批评等方式问责。开发行政处罚案件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处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细化,对时间节点和自由裁量权进行固化。建立监察模块,对行政处罚实行全程监控,规范执法廉政风险防控。

6、全面履行群众路线活动促作风的工作职责,部门团队再创新实力

七项主要做法。自3月12日召开动员大会以来,我局党总支49 名党员和各国土资源所(分局)负责人在韩国荣组长和市局第三督导组各位领导的悉心指导下,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特色、富有成效。主要做法体现“七个多”,即多步骤推进实践活动;多形式抓好学习教育;多渠道征求群众意见;多角度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多层面开展谈心活动;多频次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多举措建立长效机制。

四大工作成效。我局做到紧扣“四风”边查边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工作成效体现“四大实效”,即思想意识得到净化,取得理论教育实践的实效;四风得到改观,取得风清气正氛围的实效;工作作风得到改善,取得清政廉政形象的实效;群众权益得到维护,取得简政放权措施的实效。

五点经验启示。我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经验启示体现“五个方面,即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坚持领导带头;必须做到从严从实;必须突出整改落实;必须坚持常抓不懈。

7、全面履行从严综合管理促效能的工作职责,专项工作再出新成绩

接受专项审计。国家审计署在8月开始对我省进行2008-2013土地出让金和耕地保护工作审计,我局本着“主动配合、优质保障、全程跟踪、耐心解释、争取理解”原则积极主动支持和配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的职责分工,努力为审计组提供热情、周到、便利的工作环境,抽调业务骨干对审计工作进行对接,及时提供相关材料,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尽快研究落实整改措施,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改进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土地审计的配合工作,受到南通审计组的好评、审计组长的夸奖。

加强业务培训。认真抓好全系统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抓紧落实工作纪律执行等各项作风效能制度,全面提高干部队伍作风效能和服务质量。

执行相关规定。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有序开展公务用车管理、三公经费公开、文明单位创建、志愿者服务和结对帮扶等工作。

2014年我局国土资源工作推进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应当“4个转变”方面。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约束越来越紧,应当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此,面对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约束越来越紧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当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空间需求。

2、空闲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现象仍有存在,应当转变联动处置措施。空闲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形成原因错综复杂、仍有存在。因毛地出让、拆迁难、调整规划等原因造成征而未用的占80%以上。用地者资金回笼不到位,没有资金动工,土地增值税无法对土地闲置行为进行调节,推迟开发可以使开发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其无任何损失,导致 了土地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后续管理,仍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因此,面对当前空闲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现象仍有存在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当转变联动处置措施,增强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违法违纪违规用地行为案件时有发生,应当转变从严执法思路。由于受各种利益诱惑和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违法违纪违规用地行为时有发生。尽管及时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当前违法用地查处工作的通知》,落实“片警式”监管制度,严格执行违法违纪违规用地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制度。因此,面对当前各类违法违纪违规用地行为仍有存在、禁而不止、顶风违规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当转变转变从严执法思路,做到严格执法、严肃查处、警示教育。

4、土地整治项目规模小实施速度慢问题,应当转变综合整治思维。由于我市耕地后备资源少、尽管推动力度大但实施速度慢等原因,与其他兄弟县市区相比,我市尚未开展县市级自验,特别是要严格按照海门市农业局、国土局联合出台的《关于印发〈海门市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实施方案〉的通知》(海农业〔2014〕105号)所规定要求,督促、指导所在地区街(镇乡)做好我市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工作,满足我市耕地质量建设需要。因此,面对当前土地整治项目规模小、实施速度慢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当转变转变综合整治思维,确保一次性通过上级各类土地整治验收。

2014年我局有关南通市重点经济工作考核完成情况。根据《南 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市重点经济工作综合考核主要指标及计分办法的通知》精神,我局作为海门市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全市中心镇建设提供有力的业务指导和要素支撑。成立了我局中心镇建设推进工作组,拟定了中心镇考核国土资源工作部分考核意见,完成了3家南通市级中心镇专项规划文本编制工作。为5个中心镇(3家南通市级、2家海门市级)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面积113.65亩,合同土地出让金4240.6万元。报批各类建设用地项目面积199亩,有多宗建设用地正在办理挂牌手续。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项目面积915.9亩(悦来镇226.9亩、正余镇175亩、常乐镇143.5亩、余东镇147.1亩、四甲镇223.4亩)。基本完成实施占补平衡项目面积395.66亩(悦来镇112.01亩、正余69.34亩、常乐镇73.21亩、余东66.93亩、四甲74.17亩)。常乐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宗、面积14.7亩。

二、统揽全局,全心投入谋划,科学确定2015年工作思路目标 2015年我局国土资源工作的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海门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全国、全省、南通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运用法治思维谋划推动我市国土资源工作为理念,以我市国土资源领域改革、国土资源法治建设为抓手,以开展“三集中三置换”工作为目标,以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试点为途径,建设一支依法行政、执法严明、服务高效、清正廉洁的国土资源工作干部队伍,增强全社会公民依法依纪依规保护和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的意识,提振精气神,凝 聚战斗力,形成正能量,不断推动我市国土资源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我局国土资源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1、探索开展“三集中三置换”工作。所谓开展“三集中三置换”工作,就是指居住向社区(集镇、中心村)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户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宅基地和住房置换城镇住房。

2、积极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省级试点示范市工作。根据《江苏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苏不动产登记联办〔2014〕1号)精神,我市和南京市、吴中区、睢宁县等作为4个省级试点示范市、县(市、区)之一,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主导下,迅速明确各方职责,整合人、财、物、文等各类要素,按《方案》要求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各项工作,力争试点取得实效。

3、尝试选择有条件地区开展同一区街(镇乡)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工作。根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办法(试行)〉的通知》(苏国土资规发〔2014〕4号)规定,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镇村布局规划等相关规划,将同一乡镇范围内规划撤并村庄涉及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镇村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布局调整区,通过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以及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布局调整、优化,实现耕地数量有增加、建设用地总量有减少、镇村布 局更优化、农村环境有改善。

4、全面开展推进法治国土建设。根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的意见》(苏国土资发〔2014〕378号)规定,提出我市国土资源全面推进依法治土意见。

5、贯彻落实农村土地3项改革。根据《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我局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

2015年我局国土资源工作的推进举措是:

1、做好政治理论学习贯彻工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国土资源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习活动,迅速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全覆盖的学习教育格局,以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成为强大的国土资源工作动力,努力使四中全会精神人人皆知、人人行动、入心入脑,不断推进我市国土资源法治建设。

2、做好耕地保护等系列化工作。一是完善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重点做好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签订、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界址桩设立、基本农田信息数据管护和维护、基本农田划定档案的建档备案和基本农田保护长效管理等工作。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加快推进德胜镇汇通等村省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土地整理项目整改、报验进度,力争项目尽快通过省、市验收。二是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实行补充耕 地指标交易与项目申报实施“两步走”,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相对匮乏的特点,计划到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市场竞买补充耕地指标1500亩左右,报请市政府对有关区街(镇乡)下达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令性计划500亩左右,努力确保全市耕地总量连续第24年动态平衡。报请市政府对部分区街(镇乡)下达挂钩复垦新增耕地指令性计划1000亩左右,积极推进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区搬迁腾房和土地复垦工作,加快安置房建设和农户安置工作。三是完善征地管理工作。全面规范征(转)用地的报前告知、确认、听证及批后公告、补偿、保障工作,全面推行征地补偿预存款和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性评估工作,确保征地管理工作“规范有序、保障有力、服务到位”。继续探索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新经验,全面实现“即征即保”。

3、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照南通市局、市委、市政府的政策要求,对原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成果进行检查,对急需用地的项目进行调研和摸底,合理安排用地指标,确保我市各行各业发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需求。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及时掌握重点项目用地信息,特别是重大用地项目、龙头企业用地项目需求。对砖瓦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根据砖瓦企业的经营模式、状况定额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按季度做好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统计网络直报工作。组织开展违法违纪违规矿产砖瓦企业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整治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坚决取缔无证窑,积极配合区街(镇乡)做好关窑、复耕工作。

4、做好不动产的统一登记准备工作。根据上级推进“一张图”工程建设系统工作要求,整理所有地籍历史数据,建立实地、图、簿一致和宗地代码唯一的地籍管理数据库。按照上级部署,逐步推进农村宅基地调查确权登记工作,明晰农村住房建设用地产权,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房地一体化的不动产登记体系建设。做好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形成变更调查数据最终成果。

5、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一是积极引导高标准厂房建设。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的中小微企业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鼓励和引导进入高标准厂房。鼓励、支持区街(镇乡)结合当地产业配备需求,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厂房集聚区。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厂房投资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总结悦来镇一宗工业产业综合体出让后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加大工业产业综合体推进速度,争取临江新区创业园项目申报省高标准厂房建设先进地区。二是拓宽盘活存量途径。在再次出让、转让、原地改造的基础上,继续拓宽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途径,探索制定二次利用的优惠政策,努力建立空闲、闲置、低效利用地土地的退出机制。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对闲置土地定期跟踪,加快处置,确保已形成的闲置土地处置到位,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再次产生新的闲置土地。三是开展节约集约考核评比工作。通过供地率、盘活存量、开竣工率和单位GDP建设用地等指标的考核评比,全面开展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区街(镇乡)创建活动。认真做好建 设用地的监管工作,随时掌握项目建设使用情况,及时把相关信息输入国土资源部跟踪管理系统。推进土地诚信机制,强化企业、单位、个人的依法依纪依规用地意识,充分利用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网络的社会监督功能,公开曝光违法违规违规违约企业、单位、个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也不再为其办理任何手续,直至违法违纪违规违约用地行为消失。

6、做好土地收购储备工作。针对当前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新形势、新趋势、新动向,科学拟定经营性出让地块方案。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62号)、江苏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核定土地储备融资规模有关问题的意见》(苏财预〔2013〕55号)文件精神,发挥我市土地储备融资平台功能,切实抓好融资规模控制卡申报核定工作。

7、做好搬迁安置建设工作。正常建设红星美地一、二期和海兴华府一期等施工BT项目,力争年底结构封顶。全面开工建设海北佳苑、海兴华府二期、港南小区三期、同善新村一期、春江花园、嘉秀花园、东洲嘉园7个施工BT项目,做好全程监督管理。

8、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一是抓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加强2015年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与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衔接,摸清违法底数,强化整改措施,明确责任要求,全力控减消除违法用地状态。二是严格落实土地执法巡查制度。做到早发现、快制止,凡符合立案条件的,坚决立案查处,做到处罚到位、移送到位、责任人追究到位。积极与公安、法院实行联动处置,探索先予制止新 途径,提高事中制止效能。三是加强涉地信访规范化建设。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提高市政府12345热线、国土资源部12336热线信访平台处理信访能力,规范信访答复。健全信访网络建设,依托村、区街(镇乡)作用,合力化解重访、越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是推动国土资源法治建设。加强对国土资源执法工作人员的法治培训,重视国土资源法制机构建设和法制人才培养,认真做好国土资源普法宣传工作,推进国土资源依法行政,抓紧探索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健全完善征地争议协调裁决机制。加强共同执法责任制机制部门交流沟通,建立“各司其职、运行顺畅,监管到位”的执法共管新机制,提高可操作性,增强社会效应和法律效果。

9、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完成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促进各项制度的立、改、废、释。完成系统内廉政文化示范单位的评定工作,从中确定一家单位参加“南通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的评选。做好“四风”的监督检查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促进全系统干部职工廉洁自律、遵纪守法。

10、做好作风建设长效管理工作。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永远在路上,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在作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上体现“五个进一步”,即大兴学习之风,进一步提升思想水平;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改善思想作风;狠抓制度建设,进一步夯实群众根基;培育优良作风,进一步树优国土形象;推动业务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2015年我局国土资源工作对区街(镇乡)重点工作的考核意见是:仍然按照往年惯例,海门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区街(镇乡)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进行。待2015年我局国土资源工作确定的五大目标任务所制定的有关改革创新型政策文件中分别明确列入区街(镇乡)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作为考核的加分项目、一票否决项目,毕竟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

三、统领协调,全力以赴突破,圆满实现个性课题工作落实措施

1、拓宽盘活存量途径,探索制定优惠政策

挖掘存量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存量工业用地利用现状、潜力普查,掌握历年存量工业用地的规模分布、利用状况、类型原因等情况,实行存量工业用地挖潜动态管理。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且符合城镇规划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厂房、土地或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空间开展技术改造,采取厂房改建、加层、利用地下空间等途径,扩大生产性用房建筑面积,实现低效利用土地深度开发。同时,建立企业用地退出机制,对闲置土地、低效土地在规定期限内仍未达到有关要求的,动员用地单位退出占有的土地资源,并允许退出的土地指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再利用。

激活批而未供土地。对2000年以来的批而未供土地再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逐个批次进行核对和登记造册,建立包括未供土地批次、位置、面积、用途、未供原因在内的批而未供土地台帐。根据不同成因,研究制定分类处置方案,加快激活批而未供土地,提升供地率。

鼓励发展标准厂房。建设标准厂房,解决投资在限额以下的中 小企业的集聚扩张。对取而不用、建而不用、倒闭企业、旧村部、旧厂房改造后的土地,通过规划调整后调剂出来的土地,规划建造标准厂房。建筑密度、投资强度不高的企业可以通过重新组合,扩建标准厂房。对扩建高标准厂房的要进行资金奖励。

2、加强闲置土地处置,牵头协调定期跟踪

建立闲置土地查处机制。每一宗的闲置土地的出现,都涉及相应的人、财、物,牵涉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对于闲置土地处置问题,涉及地方政府前期的拆迁、人员的安置、土地的补偿、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审批等多种问题,仅仅单一依靠国土资源部门来认定、处置,很难达到目的,必须依靠当地党委、政府、法院、公安局、财政局、住建局、规划局、审计局等部门联手协作处置。

建立动态跟踪监管机制。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建设用地管理促进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的通知》要求,健全建设用地动态监管制度,加快运行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综合监管平台,重点对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执行、土地审批和土地征收、土地供应、项目用地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切实预防和制止未批即用、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等现象的发生。

建立低效土地约谈机制。对存在低效利用土地情况的企业,由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约谈相关企业负责人,约谈中要求被约谈企业就土地的取得、土地出让合同的履行、投资强度、纳税及闲置低效土地利用产生的原因等情况做出说明并落实相关整改措施。

3、严格查处违法用地,争取消除违法状态 完善土地执法巡查机制。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规范》规定,按照“片警式”监管划分的责任片区,认真开展土地执法动态巡查活动,努力做到违法违纪违规用地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处置”。对新增违法用地行为要及时向街区(乡镇)党委、政府报告。同时,开展土地执法人员培训,努力营造有利于土地执法人员锻炼、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完善道路用地管理机制。道路违法违纪违规用地占比较高,国土资源局、交通局应当尽快出台相关衔接政策,农村道路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衔接到位,确保农村道路通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管理,防控未批先建行为发生。对于道路违法违纪违规用地应当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查处到位。

国土资源调研报告 篇6

市直纪检监察机构组织建设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市紧密结合市情,积极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实现了改革后工作的良好开局和正常运转,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推进市直纪检监察机构组织建设改革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抓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必然要求。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是纪检监察史上的一次革命,对有效整合纪检监察力量,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就我局对此次开展市直纪检监察机构组织建设改革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改革后的优势

1、进一步强化了部门的主体责任意识。

派出机构统一管理改革以前,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基本上由驻在部门纪检组负责承担。派出机构统一管理改革后,部门党政班子是部门和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主体,促进了部门主动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调动了责任部门或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部门或单位的责任主体地位显得更加突出,对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2、突出了派出机构纪检监察工作的专职职责。

以往派驻纪检监察干部既要抓纪检监察工作,又要按领导班子分工抓好党建工作或其他业务工作,派出机构成立后突出了纪检监察干部专司纪检监察工作,认真地履行监督检查、组织协调和查办案件等工作职责,强化了纪检监察的专职意识,使纪工委监察分局对其负责单位的独立监督权和检查权得到根本保证,确保派出机构作为监督者应有的独立性,增强了监督的权威性,强化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的职能。

3、拓展了监督检查的范围。

设立纪工委监察分局后由不同的纪工委监察分局具体负责监督指导市直部门及上级垂管单位,架设了纪检监察联系党群部门和政府机关的桥梁,拓宽了监督检查的范围,并以一定的监督方法对责任制工作、权力运行情况及勤政廉政等实施监督,改变了过去监督范围窄、方式单一的情况。

4、整合了力量

改革前原派驻部门纪检组人员分散形不成合力,现在把原来分散派驻的纪检监察人员重新组合,并增配了人员,进一步整合了人力资源、集中了力量,加强了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的力量,有效地发挥了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

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监督检查的手段和方法不多。目前纪工委监察分局基本以参与会议、走访座谈、监督检查等形式开展工作,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不多,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不够,监督检查的针对性不强,难以真正融入部门和单位的实际工作。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纪工委监察分局的知情权、参与权小,造成监督难、难监督,监督的实效性差。

2、源头治理工作有待加强。

部分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执行主体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有差距,经常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勤政廉政教育不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内部监督制约有待加强。

3、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纪工委监察分局工作面对的是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特点,不同的行政运作、权力运行规则,不同的法律法规和勤政廉政,这就对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三、加强纪检监察派出机构建设措施

1、加强对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的领导。

加强对派出机构的管理,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加强横向联系和纵向沟通,既可确保政令的畅通,又能更好地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整体效应。

2、进一步强化监督职能。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经常部署的工作之一。无数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例子说明了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受监管的领导干部迟早要出问题。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主要有党的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方面,但主要是党的监督,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监督。

派出机构要积极探索履行监督职责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把监督工作的着力点由事后查处转向事前监督、事中监控、事后查处的结合上,监督好制度设计、制度防范、制度督察、行为规范、政令畅通、廉政勤政等,提高纪检监察监督实效,真正把新的管理体制的监督优势转化为监督工作强势。要选准工作及监督切入点,主动融入所负责、联系部门的中心工作和各项业务及管理之中,加强日常的廉政勤政监督;对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建设工程、重大项目、重要干部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实施全程参与、全程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尤其要加强对公共权力大、社会公益性强、群众关注度高的部门和工作的监督检查,以及资金流向、资产集中、资源聚集等关键领域的监督,抓住监督的重点对象、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一个时期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监督检查,把预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新的管理体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3、完善监督方式。

上级机关赋予了纪工委监察分局以会议参加的方式,对负责部门的“三重一大”工作实施监督。为提高监督效果,还需要不断完善监督程序,制定统一的监督规则,进一步界定内容,明确部门告知范围、参与程度,以及决策等内部规章制度,规范对“三重一大”工作的监督。同时,要督促部门制定和完善“三重一大”的议事决策等制度,使纪工委监察分局对“三重一大”工作的监督重点放在对决策程序的监督。要建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与部门一同分析查找廉政风险点,建立和完善防范措施,加强对廉政风险点的监控,把纪检监察的监督与部门内部的监督结合起来,把对重点部位的监督融入到日常的监督检查中,使监督和促进有机结合,实现部门“两促进、双丰收”。

4、指导和督促部门抓好源头治本工作。

由一个纪工委监察分局负责和联系几个部门和单位,工作覆盖面宽了,方式方法变了,工作不直接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要加强探索和研究,重视指导和督促好部门抓好源头治本工作,深化勤政廉政宣传教育,加强部门内部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监督,把纪检监察的外在监督与部门的内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监督关口前移,变被动的事后监督为积极的事前防范,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通城猪资源调查报告 篇7

通城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家畜品种, 湖北省地方猪种之一。该猪具有早熟、易肥、骨细、母性好、适应性强、杂种优势率高等特点。其肌内脂肪含量高达5.09%, 水分含量较低, 肉色鲜红, 肉质细嫩, 肉味鲜美, 熟肉率68.33%。为更好地利用并发挥其优势, 本文对通城猪的种质资源进行调查, 概述其杂交利用现状。

1 分布及中心产区

通城猪主产位于湖北省通城县。20世纪50年代初普查时, 通城猪分布于崇阳、赤壁 (原蒲圻) 、通山、咸宁、湖南省的临湘、岳阳及江西省的修水等地。20世纪70年代后, 湖北省大面积开展生猪经济杂交, 通城猪被广泛推广利用, 1982年普查时, 省内有24个县市饲养, 至2001年通城猪已分布省内40多个县市及湘、赣、豫、皖毗邻地区, 能繁母猪总存栏8万余头, 种公猪200多头。分布较多的有嘉鱼、赤壁、崇阳、咸安、随州、襄樊、宜城、南漳、荆门、京山、沙洋、浠水、英山、武穴、公安、洪湖、江夏、新洲、汉川、应城、大悟、孝南、云梦、鄂州等县市 (区) 。核心产区通城县目前通城猪群基本情况见表1。

2 产区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

中心产区通城县位于幕阜山区北麓, 属低山丘陵农区。地跨东经113°36′~114°4′, 北纬29°02′~29°24′, 海拔102.8 m, 年平均气温16.8℃, 最高气温40.3℃, 最低气温-15.2℃, 相对湿度70%~80%, 无霜期258 d, 年降水量1 477.8 mm, 雨季一般在3~8月 (100 mm以上) , 冬季多刮北风, 平均风速20 m/s, 风力1~2级, 夏季多为南风, 平均风速1.6 m/s, 风力1~2级, 年蒸发量1 200 mm, 属亚热带气候, 水质属Ⅲ类, p H值为7.1~7.2, 污染度COD值8.3, 土质酸性, p H值为6.2~6.8, 土壤多为红壤。

通城县现有耕地1.88万hm2, 水田占91%。作物一年2~3熟, 以水稻为主, 次为甘薯、小麦、油菜、黄豆、玉米等, 农副产品丰富。草地属温带荒漠草地, 以零散草场为主, 总面积3.55万hm2, 可利用面积2.94万hm2, 理论载畜3.5万牛单位, 实际载畜2.2万牛单位。草场植被主要有芒、白茅、荩草、黄苋菜、白羊草, 林带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带。

3 品种的形成

通城猪是在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下, 经过长期选择培育而形成的地方品种, 形成历史悠久。产区历史上交通闭塞, 副业门路少, 农民素有养猪习惯, 并积累了丰富的选种经验, 经过长期自繁、自选、自养, 形成了具有一定外貌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猪种。据称当地农民选留母猪很讲究, 一般从2胎以上优良壮年母猪中选留后备猪, 认为“麻叶耳, 木瓜嘴, 背腰平如水, 耳薄嘴筒齐, 毛稀豆折皮, 圆蹄钝爪, 后肢开张, 母猪尾根粗, 公猪尾巴短”的猪较为理想。

通城猪与监利猪以及湖南、江西等地的“两头乌猪”历史上交往频繁。由于这些地区猪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方式相近, 其外貌和生产性能相似, 经1982年5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华中两头乌”学术讨论会商定, 统一定名为“华中两头乌猪”。

4 品种特征

4.1 体型外貌

通城猪体型中等, 体躯、四肢为白色, 头、颈、臀、尾为黑色, 额心有一小撮白毛, 俗称“黑头黑尾一朵花”;个别的体躯上有1~2块不定型的黑斑, 称“腰花”;有的额心白毛伸至鼻端, 称“破额”;个别尾尖毛为白色;黑白毛交界处有2~4 cm宽的黑色皮肤着生白毛, 称“晕”。头大小适中, 面平直, 额上皱纹少而浅并有一条较粗深横纹, 近似“一”字的称“一字头”;头较短, 面微凹, 额上皱纹多而深, 近似篆体“万”字的称“万字头”。据1986年对137头母猪统计, “一字头”占85.4%, “万字头”占14.6%。鼻吻多为肉红色, 称“肉嘴”;也有黑色的称“铁嘴”。耳中等大而下垂, 颈长短适中, 颈户结合良好, 前肢直立, 后肢多卧系。近20年来, 由于饲养管理条件改善及人工选择, 凹背、垂腹、斜臀等等缺点有明显改进。

4.2 体尺体重

通城猪6月龄前生长较快, 且母猪略大于公猪;6月龄后生长缓慢, 24月龄猪的体尺、体重基本达到成年水平。通城猪各月龄体尺体重见表2。

4.3 生理生化指标

据测, 通城猪的红细胞数为7.05×1012个/L, 白细胞数20.85×109个/L, 血清总蛋白含量6.67 g/100 ml。

4.4 繁殖性能

通城猪性成熟早。公猪初情期为2月龄, 3~4月龄, 体重30~40 kg可配种, 但适宜初配年龄为6~8月龄, 体重50 kg。公猪性欲旺盛, 配种能力强, 射精量平均为121.2 ml, 密度1.52亿, 活率0.87, p H值7.2。利用年限较短, 一般在3年以内。母猪初次发情为3月龄左右, 发情周期18~22 d, 发情持续期3~4 d, 经2次发情可配种, 但适宜初配年龄为6~8月龄, 体重60 kg, 初产日龄为294 d。母猪发情明显, 初产母猪发情后2~3 d可配种, 经产母猪1~2 d配种, 受胎率90%以上, 妊娠期平均为114 d。母猪繁殖年限一般为5~7年。

据统计, 初产母猪总产仔数平均为8.5头, 产活仔数8.2头, 经产母猪总产仔数平均为11.38头, 产活仔数11.18头。哺乳期一般为30 d, 初生窝重平均为11.15 kg, 20日龄窝重平均为32.74 kg, 仔猪出生重平均0.95 kg, 断奶重平均12.20 kg, 仔猪成活率达91.4%。

4.5 生长及胴体性状

据通城县畜牧局2006年的测定结果, 通城猪生长缓慢, 体重达75 kg需213日龄, 平均日增重355 g, 测定期 (25~75 kg) 日增重约490 g, 饲料利用率4.53%。

通城猪的平均屠宰日龄为200.13 d, 屠宰率为73.77, 瘦肉率48.91%, 眼肌面积19.65 cm2, 背膘厚0.41 cm, 皮厚0.436 cm, 腿臀比率27.90%。

对肉质的测定结果为p H值6.61, 肌肉剪切力46.78 (N) , 失水率13.43%, 大理石纹评分为3级, 滴水损失1.59%, 肌内脂肪含量3.78。肉色鲜红, 评分为3.26。

5 利用现状

5.1 直接杂交利用

20世纪70年代起, 产区已有计划地开展生猪经济杂交, 当时引用中约克夏作父本, 80年代后引起大约克夏和长白猪作父本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生产实践证明, 以通城猪作母本的杂交后代在一定饲养条件下, 都表现出较理想的杂种优势。为了在商品猪生产中充分利用通城猪的优点, 2001年湖北省团委下达“肉质嫩美杂优猪—鄂青一号培育与推广”科研项目。

注:LYT表示三元杂交猪长大通;YLT表示三元杂交猪大长通。

如表3所示, 三元杂交猪长大通和大长通都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 测定期日增重分别为897.9 kg和837.9 kg, 饲料转化率分别为3.34%和3.67%, 且胴体品质良好, 屠宰率分别为76.13%和76.21%, 瘦肉率分别为58.15%和52.85%, 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均为三级, 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2.35%和2.72%, 均较理想。

5.2 合成新品系

在“八五”期间, 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就以通城猪为母本, 长白、大约克为父本育成了湖北白猪新品系的Ⅲ系和Ⅳ系。

为加强湖北白猪肉质性能, 2005年,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瘦肉猪育种中心以湖北白猪为基础, 引入通城猪及美系长白猪血液, 培育一个新的湖北白猪优质系, 以适应当前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需求, 其级进杂交二代的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6 结语

国土资源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54-02

“农远工程”为模式三项目学校(农村初中)配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IP资源和教学资源库等设备和资源。计算机教室配备了30台学生机、1台教师机和1台服务器,服务器用于存储卫星IP资源、教学资源库和教师个人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配置DVD播放机、电视机、数字卫星接收机、计算机、控制台(AV和VGA矩阵)、投影机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学科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这些设备和资源,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解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设备和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我们对五省(自治区)的332名模式三项目学校的学科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1. 调查对象

对已配发设备和资源的五个省(自治区)的332名模式三项目学校的学科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他们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60人、四川省阿坝州52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60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62人、陕西省渭南市98人。

2. 调查内容

模式三项目学校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设备和资源的管理与教学应用情况、“农远工程”在模式三项目学校实施后产生的初步效果。

3. 调查方法

问卷法:对五省(自治区)的332名模式三项目学校的学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座谈法:与五省(自治区)的电教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

4.信息技术素养现状

从调查数据表(略)可以看出:模式三项目学校的大部分学科教师能够较为熟练地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设置与维护,能较为熟练地使用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约有一半的人能基本熟练地使用Internet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的调研

1. 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

在多媒体教室中,室外的接收天线通过功分器与卫星数字接收机和计算机相连,接收的信息可以在显示器或电视机中显示,也可以通过投影机在大屏幕上显示。多媒体教室主要用于学科教学,被调查的332人中,50人(15.06%)在多媒体教室主要用电视机或投影机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空中课堂节目;136人(40.96%)在多媒体教室主要通过DVD机、电视机、投影机播放教学光盘节目;有64人(19.28%)在多媒体教室主要通过网络调取服务器中的卫星IP资源进行教学;82人(24.70%)在多媒体教室主要通过网络调用服务器中的资源库进行教学。

2.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使用情况

计算机网络教室在完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后,也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学科教师只有掌握了计算机教室的控制软件的广播教学、电子白板、屏幕监视、教学示范、电子抢答、电子举手、远程命令、文件传输等功能,才能在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更好地运用计算机教室进行学习。经调查,有123人(37.05%)知道计算机教室的控制软件的这些功能,有209人(62.95%)表示不知道计算机教室的控制软件的这些功能。

3. 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

“农远工程”模式三项目学校拥有教学光盘、IP资源和教学资源库三种形式的教育教学资源。卫星IP资源是根据模式三项目学校的需要,经过中央电化教育馆的整合,通过卫星IP频道发送给项目学校的。卫星IP资源主要有时事动态、课程资源、学习指导、专题教育、教师发展、少年文化、为农服务、使用指南和网站导航等9个栏目。经调研,学科教师浏览IP资源最多的四个栏目依次是课程资源、时事动态、学习指导和专题教育。资源库是经过有关部门评审,内容上符合新课标,制作技术上符合教育部基础教育元数据标准,可以帮助教师加强对问题的讲解,在教学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332名学科教师一周内用于浏览资源库的时间见表1。

“农远工程”实施的目标是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应用到课堂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经调查,332名学科教师使用媒体资源的教学课时占到整个教学课时的比例见表2。

使用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时,有136人(40.96%)能根据备课时选择的媒体,设计教学程序、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196人(59.04%)不能很好地将备课时选择的媒体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4. 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

“农远工程”模式三项目学校已经有了初步的局域网,只有将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更好的分类和存储,才能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332名学科教师所在学校的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与否的调研结果见表3。

卫星IP资源区别不同的教材版本,按教学进度提前2—3周通过卫星发送到项目学校,经调研,有266人(80.12%)表示他们学校有专人负责接收IP资源,尚有66人(19.88%)表示他们学校没有专人接收IP资源。332名学科教师对于IP资源的播出计划了解情况见表4。

三、“农远工程”在模式三项目学校实施的初步效果

“农远工程”实施后,对模式三项目学校、教师、学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研中,绝大部分学科教师认为“农远工程”的实施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了学校的师资水平、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师的学科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实施“农远工程”,根本目的是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式,为农村输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但从调研情况看,无论是设备与资源的管理,还是资源的教学应用,都与预期的理想状态存在较大的距离,特别是师资力量非常薄弱的农村地区。这种现状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工程实施的效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科教师对设备和资源的教学应用方面的培训,使“农远工程”配发的设备和资源真正在学校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文继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6).

[2] 王清泉.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的基本策略[J]. 教育技术导刊,2006,(7).

上一篇:背影片段教学设计下一篇:民警两学一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