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案例教学在内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依据文献分析结果,结合护理案例资源库的标准化案例,制订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案例教学方案并应用于内科护理学实践课程,通过比较教学前后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课堂有效性(即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课堂满意度)、课程考核成绩的测评数据,评价其应用效果,为内科护理学实践课程改革提供借鉴。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2017级护理本科生126名为实验组,2016级122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2.基线调查。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相关资料,作为基线资料。开课前一周由任课教师通过问卷星平台统一发放。3.实施教学方案。对照组沿用本学院常规的案例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首先教师充分备课,制作案例相关内容的课件;然后1/3课上时间教师讲授案例相关理论知识;最后剩2/3时间学生开展案例讨论并教师总结。实验组应用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案例教学,围绕“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以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构成的循环圈开展案例教学。首先聚焦问题,在课前一周教师通过e-教学平台同时发布学生用案例和学习任务单;然后激活旧知,通过课前小组案例研读绘制思维导图、课中前10min回顾案例相关理论知识实现;之后示证新知,课中小组分别汇报案例讨论内容,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没有提及或理解欠缺的新知,结合文字、图片或视频等,通过类比示范、看图想象、学生辩论赛等多种方式展示说明;再后应用新知,通过变式案例题测验或护理模拟教学视频观摩首次将新知理论运用于实践;最后融会贯通,课后要求学生登录e-教学平台,在内科护理学案例库中学习其他病因的类似案例,同时讨论区发布案例学习收获,教师查阅点评,学生思辨交流。两组的授课教师、教学案例数、课时数、教学环境、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均相同。4.课后评价。最后一次实践课堂,教师当堂发放《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同时由课题小组未代课的2位教师及3名研究生旁听,并利用《新课程有效教学评价表》诊断课堂教学有效性,结课一周后进行考试。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学生性别、年龄、两学年平均成绩、独生子女、班干、第一志愿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评判性思维能力。两组学生开课前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DTI-CV)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分析能力、系统化、自信心3个维度得分均较低。结课后,实验组学生CDTI-CV总分及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成熟度七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学生课程结束后CDTI-CV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开课前(P<0.05)。对照组学生CDTI-CV总分及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四个维度得分较开课前均无统计学差异;自信心维度得分较开课前提高1.53分(4.59%),但升高幅度低于实验组该维度得分5.43分(16.02%);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维度得分下降(P<0.05)。3.课堂有效性。实验组在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课堂环境营造、教学策略、技术运用6个条目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4.课程考核成绩。实践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学生成绩总分为(91.00±3.64)分,对照组学生组分为(82.74±3.89)分,试验组总成绩及各题型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提升构建护理知识体系的能力,为其他护理专业学科应用首要教学原理提供借鉴。2.在内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标准化案例,基于护理程序制作临床护理路径内容,给予了学生实践整体护理的体验,同时丰富了护理案例资源库应用于护理教育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首要教学原理;案例教学;内科护理学;实践课程;护理,教育

学科专业:护理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1.5 论文的创新点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教学方案的实施

2.4 资料收集与统计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3.3 两组教学后课堂有效性比较

3.4 两组学生课程考核成绩比较

4 讨论

4.1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4.2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案例教学提高了课堂有效性

4.3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企业跨国经营论文提纲下一篇:新闻自由报道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