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路径探析——以大学生为例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大学生能否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 能否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一方面不仅仅关系到对国家的认同感, 另一方面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大学生不仅仅要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核心主义价值观, 而是要将其深深的刻在内心中, 融化在灵魂里, 才能够真正理解其的丰富内涵, 培养出对核心主义价值观真正的信仰, 并且能够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这样做会使得日常行为中处处体现着价值观的精神, 也能够更好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和理念付诸实践。

一、改“量”为“质”的教育方式

知始于行, “信”和“行”的中介是“情”和“意”。“有道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生活”的前提, 在学习时, 不能够将其当成普通的道德学问从而只是简单的学习, 而要从道德观念出发慢慢的渐渐的培养形成。在列宁眼中, “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育的优劣并非以知识掌握的多少来衡量, 而是知识的真正的内化与应用, 即改“量”为“质”的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注重内在的“质”的教育。

(一) 平等促进情感的产生

所谓“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那么教师想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就必然要在自己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融洽、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将能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的纽带, 使师生在情感、心理上产生“共鸣效应”。教书育人做学问要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 让学生更加具有话语权, 让学生的想法和思维能够真正的得到重视, 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真正的将知识融化于内心, 以往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是存在着很大问题的。所以, 要力求探索出教育的好方法来替代灌输。

(二) 师生是“学习共同体”

教师以及学生这两者的作用和影响都不能将其割裂开来, 更多的时候是这两者相结合且相互作用,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学, 学生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学习, 达到互教互学的平衡状态, 进而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1. 知识的学习是无穷无尽的,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 应当也不要忽略了学习方法的培养, 培养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思维观念, 学生的能力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在实际教学里,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融合书本上的一些理念和原理进行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政评述,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落实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学习主观性, 也培养了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 这样可以令学生意识到并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 提升教学成果的满意度。

2. 师生平等首先就是要求老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 并且要做到善于倾听学生, 而这些对于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也是非常的有帮助。学生在经过认真和努力的独立思考之后, 得出来的结论和成果, 受到了老师的充分重视甚至采纳, 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学生是一种激励, 学生也会因此投入更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 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使学生有充分的价值体现, 进而使他们意识到并发挥出自身的优点与长处, 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3. 网络信息技术的繁荣, 使得师生之间平等合作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第一, 网络使信息能够最大程度的被分享和传播, 借助于网络, 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政治课程学习方法, 通过网络信息不断给自己的知识库做补充。第二, 借助于网络, 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大量自己感兴趣的政治新闻, 时事等充分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并且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发出不同的声音。师生平等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 并且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 让其能够自由的表达, 不仅仅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开发, 更加有助于教学成果的提升。

(三) 情感促进认知的升华

对大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强制地、直接地灌输, 而是应该营造出平等的教学观和师生观后, 再进行知识的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不能仅仅当成一种知识的灌输。学习了相关的知识, 并不代表着其会真正理解并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价值观念, 也未必会切身践行它。我们的世界是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统一, 是有张力的, 我们的教育也是两个世界的教育——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不能满足人的个性发展的需求, 道德教育也不能满足人的能力发展的需求。道德知识作为一种价值符号不能替代道德教育本身, 它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 在教育中不能发挥根本性的作用, 只有道德知识的道德蕴意才是本质的部分。

二、真实情境的个人体悟

教育的情境是师生共同作用的。在教育情景下, 无论是从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 都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也能够真正体会到课程的精髓, 对于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也有一定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的情境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 我们可以利用课程资源营造内涵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 比如红色资源。红色资源作为多种教育资源中的优质资源,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顽强不屈的奋斗历史中吸收丰富的精神食粮, 从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中感受强烈的精神震撼, 从典型模范的动人事迹中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 民族精神在大学生参观的过程中, 得以生动、形象地再现, 进而引导大学生认识祖国的现在, 相信祖国的未来, 明确应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 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 使大学生端正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多方面发展的能力, 为将来走向社会、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谋福利、振兴中华贡献一份力量, 使大学生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经受锻炼, 能够给予大学生正确的人生导向,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个体的体验不是抽象存在的, 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现实和文化沉淀;教育是为人类能够终身领悟世界和自我真谛服务的, 这个教育过程需要构建教育情境, 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感知。”

三、知行统一的生活体验

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 必须融入社会生活, 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必须要联系实际的生活, 不能够想当然的只说大空话, 并且要让大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对于价值观的理解更加深入,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平时生活中点点滴滴。让大学生更多的去亲身体验志愿者服务, 让他们对于公益活动有着更直观的认识, 这些对于大学生日后的成长和步入社会都有非常显著的帮助作用。所以通过以上的讨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不要局限于学校, 局限于书本, 局限于课堂, 也可以采用更多更有效的方式, 社会实践就是很好的一种, 这种偏向生活化的方式, 能够在教育中, 给学生更加直观更加具体的作用。对于书本上的一些固定知识点, 学生的认识也只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对于其正确性也没有办法去考证,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和怀疑, 社会实践的教育情景正是针对于这种情况而产生的, 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 能让大学生对于知识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层面, 从实验中也能够产生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 这是通过教育所希望带来的效果。

目前国内的一些革命历史博物馆和遗迹非常的多, 基本上涵盖了全国的各个区域,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依据需要就地取材, 让这些蕴含着丰厚底蕴的红色资源变成社会实践的主要场地。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参观, 能够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 让书本上所学习的知识和眼前所见到的现实联系在一起, 让思想教育课程的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和具体, 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的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道德思想的培养。除此之外, 高校也应当在一些寒暑假等假期, 安排学生去亲自的参加社会实践, 所能够实现的形式也非常丰富, 一方面不仅仅可以组织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 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三下乡等具体的活动, 这么做能够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在实践中可以获得很多方面的经验, 这些往往是书本上所没有的, 还可以体现价值观教育情景, 能够使大学生形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现由“知”到“信”, 从“信”到“行”的两次飞跃。

总之,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 一定要打破常规, 不能受限于传统思想的限制, 要摒弃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核心的传统模式, 更多的去创新。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坚持“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寻找更多更优的方式方法来更好的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深思的地方,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们党和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 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要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深化于内心, 能够从“改‘量’为‘质’的教育方式、真实情境的个人体悟、知行统一的生活体验”三个角度进行尝试。

关键词: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教育情境

参考文献

[1] 列宁.列宁全集 (第2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

[2] 刘子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0.

[3] 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4] 李春会, 李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化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报, 2017, 33 (08) :8-11.

[5]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 2014-02-26.

上一篇:LNG接收站接卸作业氮气用量分析下一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