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手足口病是由以埃可病毒或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A16型(Cox A16)为常见的20余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1],是以出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 尤其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2], 为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为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手足口病提供依据,对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年手足口病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流行特点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探究对象

选择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手足口病患者,包括这一期间按照三门峡市手足口病监测方案实施常规监测和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共计799例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从2009—2011年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报告手足口病例共计799例,其中重症病例35例,无死亡病例。2009—2011年的发病例数依次为148例、223例、428例,分别占发病总人数的18.52%、27.91%、53.57%,由此可以看出手足口病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手足口病从3月份报告发病以来,发病率逐渐上升,4~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例数的70%,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全年均有散在病例发生,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后延,特别是2011年。见表1。

2.2.2 年龄分布

799例手足口病例中,0~3岁者679例,4~6岁者108例,7岁以上者12例,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84.99%、13.52%和1.51%。

2.2.3 地区分布

自2009—2011年来我院就诊的799例患儿中, 外省市26例 (3.25%) , 本市区336例 (42.06%) , 本市其他县437 (54.69%)

2.2.4 实验室检测

共采集138份报告病例的肛拭子标本送三门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分离检测,结果32份(30.19%)EV71阳性,53份(50.00%)Cox-A16阳性,21份(19.82%)其它肠道病毒可疑阳性,阳性率76.82%。

3 讨论

从2009—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结果显示,其流行特点如下:季节发病非常明显,4~7月份为发病高峰,与手足口病的发病规律4~6月份[3]相比略向后延。而且,2010年和2011年在10~11月份又出现了一次小流行。可能与这两年冬季本地区无雪无雨,气候干燥、温和有关,给肠道病毒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而儿童贪玩,乱抓乱摸,不注意卫生,很容易感染上病毒;病例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和全国其他城市发病年龄类似,主要是随年龄的增长使该年龄组儿童从母体带来的抗体逐渐减少,加之本身较差的抗病毒能力,因此也逐渐增大了发病可能性。低年龄组儿童手足口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机体缺乏保护性;城市和县区发病例数差异不大,县区略高于城市,可能与一些偏远县区卫生条件比较差有关;从实验室检测看,引起我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毒是Cox-A16和EV71,和其他省市的检测结果基本相同。

4 防控措施

鉴于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复杂,目前尚没有可预防疫苗及特效治疗方法, 主要以预防为主。因此,预防手足口病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疫情监测密切关注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设立儿科预检分诊台,使疑似患儿经绿色通道及时就诊,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对县乡级医院很有借鉴性;手足口病是通过密切接触而感染的,而儿童喜欢成群玩耍,为此病有效的防控带来隐患[4]。分诊护士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其亲属做好健康宣教,特别是0~3岁的患儿家长,在此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婴幼儿到空气流通差、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手足口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医护人员的手、医院中的空气以及物体表面,均可导致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5]。因此,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为手足口病患儿设立单独的留观室,同时做好地面和房间的消毒很有必要;此外,在防治手足口病的过程中,儿童家长关键是要做好预防,帮助和教育儿童养成讲卫生、勤洗手的习惯,使其少接触他人,同时,做好家庭环境的卫生清洁,阻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摘要: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防治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三甲医院报告的手足口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就诊手足口病患儿799例, 0~3岁4个年龄组发病率高, 占84.99%, 以肠道病毒Cox-A16和EV71传播为主, 4~7月为发病高峰, 10~11月出现小流行。结论 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门诊做好预检分诊, 健康宣教, 消毒隔离是控制本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 Chong CY, Chan KP, Shah VA, et al.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ingapore:a comparison of fatal and non-fatal cases[J].Acta Paediatr, 2003, 92 (10) :1163-1169.

[2] 孙军玲, 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 (9) :973-975.

[3] 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卫生部, 2009.

[4] 祝太平, 汪群, 王卫强, 等.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 (8) :570-572.

[5] 刁秀云.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11) :1429.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路径探析——以大学生为例下一篇:新时期背景下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探讨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