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

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 篇1

人,却仍然我行我素,随地吐痰,小偷小摸,杀人犯罪……一点也不知悔改!

不过,这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多少受了些影响。我们假日小队就搞了一次你丢我捡的活动。星期天早上,我们都早早地来到了电子社区的大门口,谁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小队队长检查了我们的工具和物品,塑料手套,尼龙袋,全部带齐!于是我们便兴高采烈地出发了。首先,我们来到了中兴苑,这里是相对较新的社区,所以一路上,我们并没有碰上太多的垃圾。看起来,我们似乎没有用武之地呢,但我们反而高兴,赞叹着这儿居民的素质。可是,当我们渐渐地步入老社区后,我们原本微笑的脸,慢慢地崩了起来。这儿跟前头真天壤之别,我们似乎一下从“天堂”走进了“地狱”,只见楼道下,是一包又一包的生活垃圾。我们赶忙走上前去,拎起了它们,没走几步,就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垃圾房。把垃圾送进它该回的家后,我们计算了一下,最近的楼道离垃圾房不过两米左右的路程,可居民还是为了少走几步路,而把垃圾丢在了楼道下的绿化带边。你们可听见垃圾房对它们的呼唤?你们可听见垃圾们的啜泣?你们可听见他们的诉苦与埋怨?我们继续向前走,天气开始热气来了,丢弃在楼道下的垃圾,散发着阵阵恶臭。垃圾堆里还夹着西瓜皮儿,特别恶心!我们带着塑料手套,捏着鼻子,这可苦了我们这些“小公主”“小皇帝”们,不过一想到前面被我们清理的地方重新恢复了清洁,大家都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 篇2

1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是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在体现, 而且是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 是大学生“五爱”精神的客观需要。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荣辱观不仅是“德之大端”, 是良好社会风气之“大端”, 也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 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早在两千多年以前, 古人就提出了“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宋代又有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八德”, 知耻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 着眼于当前社会风尚和道德建设的实际, 体现了新时期的时代精神, 指明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方向, 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树起了新的标杆。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在体现

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社会, 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相互渗透, 相互碰撞。在这种条件下, 人们对荣与耻、善与恶、美与丑的判断与选择能力正在弱化。“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 坚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和主流价值, 较好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 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坚持什么, 反对什么, 倡导什么, 抵制什么, 一目了然, 泾渭分明。由此可见,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在体现。

1.3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

造就时代新人, 事关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兴旺发达。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毛泽东就提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在改革开放初期, 邓小平不仅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 而且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荣辱观, 是对全党全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 也是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古人说, “教之耻为先”, “启蒙莫先于知耻”。荣辱感是青少年道德素质养成的重要心理机制, 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标尺, 是“有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 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这是“有文化”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主张“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这是“有纪律”具体要求。此外,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的精神导引, 是“有理想”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是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培养大学生“五爱”精神的客观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于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依赖于德育内、外因的相互作用, 依赖于大学生的认同感。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大道理贯穿在当代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中, 从热爱祖国到服务人民, 从崇尚科学到辛勤劳动, 从团结互助到诚实守信, 从遵纪守法到艰苦奋斗, 深入浅出, 言简意赅, 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 适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体现了高立意与近距离的有机结合, 包含着“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2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现状, 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笔者于今年3-5月份在湛江3所高校中做了大学生荣辱观状况的相关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820份, 回收有效问卷769份, 有效回收率93.8%。调查结果表明, 当前大学生荣辱观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政治方向明确, 政治觉悟较高

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拥护党的领导, 政治觉悟较高, 政治思想端正。调查显示, 71.1%的学生有入党的愿望, 30.7%的学生表示入党是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79.8%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72.8%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乐观, 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80.6%的学生关注我国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73.3%的学生关注日本首相小泉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 68.0%的学生关注《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实施。在对党和政府一年来各项工作的评价上, 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如在评价外交工作时, 79.8%的学生认为成绩显著和较有成绩, 70.4%的学生认为党和政府一年来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成绩显著。

2.2 价值取向鲜明, 自我价值凸现

大多数大学生自主、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 注重效益, 崇尚务实, 价值取向由理想转向现实, 价值取向的主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基本相适应, 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演变的趋势。调查显示, 在问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选择“集体利益”的学生占45.1%, 选择“个人利益”的占7.2%, 选择“根据情况而定”的占47.7%。在回答“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是”时, “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占37.1%、“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占33.9%, “生活潇洒、舒服”占6.7%, “地位的高低”占5.2%, “个人财富的多少”占4.2%, “权力的大小”占12.9%。在主导社会价值导向一元化下,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的趋向。在“学习的主要目的”的首位选择上:“为了充分挖掘个人的潜力, 实现个人的价值”占34.7%, “找个好工作”占32.0%, “报答父母”占12.5%, 而“为了将来把国家建设得更好”的只占4.6%。在“择业标准”的首位选择上:“兴趣爱好”占31.6%, “发展前途”占32.3%, “收入待遇高”占10.0%, “专业对口”占11.2%, “社会声望高”占6.2%, 而选择“社会需要”的只占2.9%。在选择职业时, 21.0%的大学生希望到学校等事业单位工作, 22.4%的意愿是三资企业, 15.3%的人愿做政府公务员, 16.6%的希望到国有企业, 9.6%的想去民营企业, 9.7%的希望到科研部门, 选择其他职业的5.4%。这说明在择业的价值取向上, 学生更看重的是个人爱好、发展前途、收入待遇、社会声望等非常实在的东西。

2.3 道德素质较高, 道德判断正确

调查显示, 60.0%的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84.3%的学生认为国家利益至上, 89.7%的学生认为做人比做事、做学问更重要, 89.5%的学生认为道德水平高低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有影响。在回答“您在判断道德问题时主要依据的标准”时, 选择“是否损害他人”和“个人良心”的分别占36.9%和31.7%, 表明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以良知型为主。在“择偶的标准” (选择两项并排序) 上, 选择人品 (68.4%, 1.8%) 、性格 (10.1%, 17.2%) 、才能 (15.1%, 30.2%) 位居前列, 表明学生对基本道德的诉求及真善美的道德价值取向。在回答“假如国家遇到危险或者困难”时, 49.6%的学生会尽自己最大力量履行公民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10.8%的大学生表示国家需要可以献出一切。应该说,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

我们在肯定大学生拥有积极、健康、向上荣辱观的同时, 应当清醒地看到, 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负面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 政治信仰迷茫。调查显示, 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才能发展中国”的态度上, 分别有10.3%、13.0%的大学生表示“不同意”, 29.9%、24.5%的学生表示“说不清”。在个别访谈中, 有学生认为, 中国应当搞多党制, 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有学生明确表示, 入党并不是自己真信仰共产主义, 而是为了将来多一份就业资本。还有学生宣称:“我只信仰、崇拜自己”。在“宗教信仰”的抽样分布上, 信仰佛教 (7.1%) 、基督教 (1.1%) 、道教 (0.4%) 和天主教 (0.2%) 的学生共占8.8%。在“入党的主要动机”上, 22.8%的学生是为了“寻求政治荣誉感”, 35.6%的学生是为“谋求仕途发展”, 35.7%的学生是希望“增强就业竞争力”。

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 社会责任缺乏。调查表明, 在评价“大学生中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时, 有12.2%的大学生表示赞成, 23.2%的人认为可以理解, 19.7%和15.2%的学生不同意“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和“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在问及“路遇坏人行凶、抢劫、偷盗”时, 有12.3%的学生选择“袖手旁观”, 36.1%的学生将“视情况而定”。在“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上, 有34.5%的学生表示“同意”, 28.4%的学生则“难以判断”。在学习上, 是为了“找个好工作”的占49.0%, 找个好工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们的主要目的。可见, 一些学生过分看重个人利益、个人价值, 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上, 偏重个人一边, 强调个人利益的实现, 而在很多时候忽视了对社会、对集体的义务和责任。在“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的观点上, 有79.6%的大学生表示“同意”, 而在回答“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有49.2%的学生选择“根据情况而定”。可见,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仍处于动荡、演变和形成之中, 具有较为明显的二重性、矛盾性和不稳定性。

部分学生道德修养较差, 诚信意识淡薄。调查发现, 在判断“及时行乐, 追求安逸”观点时, 有16.1%的大学生选择“同意”, 33.3%的人认为“可以理解”, 在回答“你在判断道德问题主要依据是什么标准”时, 有15.9%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在“对国家号召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农村基层工作”时, 有63.0%的学生表明“不会去”和“没想过”。在回答“遇到坏人行凶、抢劫、偷盗”时, 有46.1%的学生将“视情况而定”, 14.4%的人表明“袖手旁观”和“不知道”。在评价大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上, 51.1%的人认为“一般”, 14.7%的人认为较弱和很弱, 说明部分大学生只关注自我, 淡化社会责任。在评价大学生的诚实守信上, 43.4%的学生认为一般, 14.5%的人认为较弱和很弱。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中存在的故意拖欠学费、考试作弊、故意抄袭买卖论文等现象比较普遍和很普遍的分别为24.2%, 47.5%, 59.2%;有13.3%和9.0%的学生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和“拖欠学费, 能拖就拖, 能赖就赖”的现象表示“可以理解”。调查还显示, 32.0%, 27.1%, 35.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辛勤劳动精神、奉献精神“较弱”和“很弱”, 而认为“较强”和“很强”的只占27.5%, 30.4%, 27.1%。有21.0%和19.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铺张浪费”和“私自外出租房”的现象很普遍, 51.4%和28.7%的人认为比较普遍, 说明大学生生活上有追求享乐主义倾向。

3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对策

为了更好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高等院校应当牢固树立“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观念, 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 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 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

3.1 深入学习宣传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必须做好宣传普及工作。要大力营造舆论氛围。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要发挥各自优势, 制订宣传方案, 开设专栏、专版, 制作专题节目, 运用言论评论、理论文章、通讯报道、专家访谈、群众讨论等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宣传“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宣传各地各部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 形成舆论宣传的热潮。

3.2 重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参加“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座谈会时强调,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 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此, 在教材和课程设置方面,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 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关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课堂教学中, 并作为重点加以突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 采取课堂讨论、学生个人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 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通过正面灌输和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每一名大学生的脑海, 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能力。引导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回报社会、遵守公德。

3.3 抓好实践环节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重在实践、贵在行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 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平台, 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阵地, 是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目前, 广东省正在广泛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立志、修身、博学、报国”、“我优秀我入团、我入团我更优秀”、“中华道德·青春创意”、“18岁成人仪式”等系列活动, 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少年时代学生的自觉行动。通过开展青年创业行动、青年科技创新行动、青年文化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希望工程、手拉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三下乡、四进社区、为了明天等活动, 使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广大青少年的道德追求和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 广东省各高校也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社会实践模式, 逐渐形成制度化。例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采取独具特色的“社会实践系统工程”, 通过“广泛组织、投标评核、择优资助”的运作模式, 使学生从“要我去实践”变为“我要去实践”。华南师范大学出台了《华南师范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办法 (试行) 》, 鼓励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按照社会实践的主题和要求, 以多种方式自由组队。湛江市则在广东省首次推出大学生“准入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大学生参与具体工作岗位的社会实践。

3.4 注重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对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导向, 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使学校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内涵, 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弘扬主旋律, 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动力, 不断优化校园人文、自然环境, 突出高品位, 注重管理和积累, 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 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 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5 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要把提高师德水平作为开展荣辱观教育的前提, 在师德建设中突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广大教师要坚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术道德修养, 严谨治学、以德施教, 以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学问教育学生。要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和任用, 加强对高校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 使其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

“不辨是非难处世, 不知荣辱不成人”。作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 要不辱使命, 能够承担起未来祖国改革和建设的艰巨任务, 就必须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尽管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大学生荣辱观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现象。所以,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高校来说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 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学习, 加强宣传, 组织实践, 争当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者、实践者。

摘要: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是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在体现, 是培育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 是培养大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精神的客观需要。诚然, 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 大学生荣辱观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现象。为了更好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必须深入学习宣传、重视课堂教学、抓好实践环节、注重育人环境、加强师德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内涵,课堂教学,环境育人

参考文献

[1]陶国富.人生美德——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之理论思考[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2]裴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吴敏.“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N].山西日报, 2006-04-19.

[4]周济.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N].光明日报, 2006-03-18.

[5]童世骏.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N].文汇报, 2006-03-29.

[6]罗仲尤, 李莉.荣辱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 2006-04-14 (3) .

[7]李宣海.以荣辱观教育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N].文汇报, 2006-04-04.

[8]马兆明.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筑牢大学生道德支柱[N].济南日报, 2006-04-19.

[9]张德江.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R].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05-21.

[10]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R].广西师范学院文件:桂师院党发 (2006) 20号, 2006-04-05.

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 篇3

一、新时期大学生荣辱观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邓小平指出:“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就是最大的风险。”{2}21世纪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深化,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负面影响,使一些大学生荣辱观发生严重的错位和倾斜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评价失范,一些学生传统观念淡薄。

目前,我们正生活在新旧道德历史嬗变期,既要承受历史的“惯性”,又要自觉不自觉地去追随“潮流”,这必然使许多人陷入一种困惑。表现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就是道德评价失范,传统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学生把道德教育讥讽为“说教”,把敬业拼搏讥讽为“不懂生活”,把艰苦奋斗讥讽为“寒酸”等等。调查显示,对“您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回答,“较高”的有23%,“不够高”的有60%,“较低”的有17%。对“您对考试作弊这种行为的评价”的回答,有44.2%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对“您有过饮食浪费的行为吗?”的回答,71%的同学是“有”。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

(二)价值取向紊乱,部分学生利己主义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位置,已经习惯以“我”为中心思考问题。一部分学生在自我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淡忘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您现在的学习目的”的回答,有44.3%的同学认为“为了自己的前途”,12.6%认为“为了国家的前途”。对“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的回答,仅有36.9%同学认为“先集体,后个人”。这一点在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和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素质的评价中也得到了双重的印证:在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中,认为当前大学生的集体观念“一般”、“较弱”、和“很弱”的占到了61.4%;在教师对大学生素质的总体评价中,认为当前大学生集体观念“一般”、“较弱”和“很弱”的高达55%。{3}

二、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荣辱观的原因分析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那么,新时期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荣辱观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因素

历史证明,每当社会发生巨变的时候也是考察人们的思想是否坚定的时候。人的荣辱观形成、发展是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制约和人对社会环境的积极适应的统一,是社会荣辱观个体化与个体荣辱观社会化的统一。目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一部分人受到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腐蚀和市场经济本身负面因素的影响,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并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广大青年学生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有的学生时兴过“洋节”、吃麦当劳、追求时髦,甚至有的学生痴迷“法轮功”邪教,不惜拿自己的青春年华去殉李洪志的歪理邪说。

(二)家庭因素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家庭环境的好坏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带有权威性、亲和性和持久性特点。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传统家庭模式及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一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形成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2+1”的家庭模式造成家长对子女的过分关心和骄纵,使他们的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偏弱。二是传统的婚变观念发生了变化,离婚率上升形成了许多单亲家庭。他们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发展。三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重智轻德,重分轻能,造成子女能力的畸形发展。所有这些是使家庭环境应有的思想教育功能难以发挥。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最重要的因素。一是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学校教育资源的短缺与学生人数的激增相矛盾。二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简单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化相矛盾。三是部分教师的商业化、功利性倾向,对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四是在高校体制改革中,后勤管理社会化使负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职责的后勤生活服务部门逐渐社会化、市场化,弱化了服务育人的功能。

(四)个人因素

从学生自身来看,一是他们渴望了解社会,但缺乏辨证思维能力。二是自我意识觉醒了,但心理素质相对滞后。三是他们追求理想,但动机功利化。四是他们情感丰富而强烈,但波动性大。五是自我设计愿望强,但自我评价片面。

(五)网络因素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上半年,中国上网用户已经达到8700万。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主体是学生。在校大学生上网普及率达95%以上,经常上网者达到40%以上。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征,隐藏在网络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如电脑黑客、网络游戏、色情信息等,正像鸦片一样侵蚀着祖国的花朵。如南京某大学,一学期就有100多名大学生因迷恋网络而被学校退学。长期沉迷于网络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易导致“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网络孤僻症”等网络

疾病的产生甚至蔓延。{5}

三、新时期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

英国教育家洛克断言,人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课堂教育为根本,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充分体现“八荣八耻”的内容,并有意识地摆在重要位置。

(二)大力开展社会实践,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实践出真知”,重视社会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鲜活的东西,才能吸引人,让人感兴趣。因此,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三)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思想道德与环境互动的观点,集中体现在他们的一句名言上:“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高校要努力营造一个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首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其次,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文,使校园人在一种美的享受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再次,加强校园景点建设,实现山水园林、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社科系)

注释:

{1}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85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6页.

{3}邹放鸣,《论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第1卷,第18页.

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 篇4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要求,事关祖国的前途命运。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深入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真学、真知、真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努力。

我认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遵循三个方面,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深刻认识“八荣八耻”,明确“扬荣敛耻”;三是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团结友爱,学会感恩,通过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同学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准则,未清除谱写绚丽篇章。我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说一下我对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在新形势下,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我认为这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道德标准,而且也是一个包括了法律、道德和信念三个层面的公民生活规范。

首先是法律层面。危害祖国不仅是一种羞耻,而且也是一种犯罪。我们大学生特别要加强宪法的宣传和普及,做到不仅自己知法懂法不做法律规定之外的事情,还能够帮助其他人了解法律上的规定,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其次是道德层面。“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中说的就是让我们要凭良心知荣知耻。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良心看守自己的言行,取荣去耻。最后是信念层面。“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表明祖国是我们神圣不可侵犯的家园,是我们生命的所来之处。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要坚信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从身边的小事去热爱祖国。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每个公民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我们往往担任着不同的角色,作为一名学生,就要求我们履行学生的职责,团结同学、热爱集体;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这就要求我们全心全意的为了班集体而努力工作,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为同学服务……“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鸦片战争以后百年的耻辱告诉我们,缺失了科学的民族,极有可能被踢出这个地球。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现代化建设的艰巨重任,承载着民族兴旺的光荣使命,因此我们更要学习多的科学知识,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们要在各行各业包括新兴行业中培养爱劳动的思想,并使之成为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价值尺度。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我们生活的环境很好,但不能养成好逸恶劳的坏品格。高尔基曾经说过:“我们师姐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要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工作,不能够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这一条对于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能够很好的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团结互助可以在好多方面表现出来,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团队合作才能够更好的有助于集体的成功;学校中同学发生交通事故,大家积极主动的为其组织捐款也体现了团结互助友爱。当然我们见到有损人利己的事情发生是也要积极地去制止,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对于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我们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诚信二字说来容易,要做到实则很难。在如今社会各行各业中都需要诚信作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中,从小事做到诚实守信,例如不能轻易的答应别人的委托,答应了就要做到等等。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则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这要求在学校中,我们要遵守学校的校规、课堂上的纪律,在社会上遵守法律规定,看到校门口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在社会上宣传法律知识,使构建和谐社会深入人心。

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 篇5

第二阶段小结

我校“树建”活动第二阶段(对照检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之下,以征求意见求“广”,剖析评议求“严”为总体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取得了良好的实效。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扩大影响,确保“对照检查”活动入脑入心

一是学校召开了*次行政会、*次教师代表会和*次全校教师会,加强了对“树建”活动第二阶段工作的领导,提高了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觉悟,消除了一部分人“活动就是走过场,写资料”的错误认识,明确了对照检查阶段的活动内容、目标和要求。学校校长、“树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罗仕海多次强调要把活动落到实处,剖析要入脑入心,评议只讲问题不提成绩,点评要一语破的,绝不搞文过饰非。二是学校召开了退休教师座谈会、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座谈会,向社会大力宣传“树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内容和目标,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设立“师德师风意见箱”,公开举报电话和邮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把“树建”活动同执行“双八条”、“两免一补”政策,执行“阳光工程”以及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有机结合,增强了教育活动的针对性。

二、精心组织,深入剖析,夯实活动过程

一是继续开展以“践行‘八荣八耻’,提高师德修养”为主题的大讨论,使全校教职工明确在新时期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同时进一步加强学习,学校每位教师在这一阶段都书写了近*****字的读书笔记和****余字的心得体会。二是根据学校和教师工作实际拟定了《教师不规范行为表现对照表(共**条)》,下发到每位教师手头,并组织大家认识学习,对照检查,深入反思,认真剖析,写出了《“树建”活动个人剖析材料》,要求做到了单刀直入,切中要害,言之有物,大胆揭短,杜绝空话套话和不着边际。三是全校分后勤组、****级组、****级组和****级组开展了民主评议活动。学校行政领导分别到各组蹲点,教师先自我剖析,然后由同事间互评,再早领导点评或书面评鉴。民主评议活动历时*天,参与评议**人,提出意见和建议***余条,针对性和实效性强,收效明显。学校根据在民主评议阶段反馈的信息,召开全校教职工参加的民主评议会,并安排在前一阶段评议中有代表性的**名教师再次剖析,全校进行评议,将民主评议活动推向高潮。

三、强化检查,趋荣避耻,将活动引向深入

一是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剖析材料》,将同事们提出的意见和领导点评提到的意见写入到材料当中,巩固民主评议的成果。学校召开了“树建”活动第二阶段小结会,对活动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安排部署了第三阶段的任务。二是提出师德承诺。全校教职工针对自己的实际问题提出师德承诺,做到了面向学生、面向家长、面向社会、面向学校、面向同事、面向家人,着力解决自己在师德师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学校下一步将把教师书写的《师德承诺书》装裱在校门口的醒目位置,并制作成“座牌”、“上岗证”,让师德承诺真正成为指导和监督教师言行的“座右铭”。三是对症下药,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积极书写《“树建”活动个人整改方案》。全校教职工每人都书写了****字以上的《整改方案》,针对在《剖析材料》中归纳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做到了有的放矢,趋荣避耻。

二**六年七月十二日

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 篇6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现代意义管窥 作者:杨雪萍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1期

[摘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价值追求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的重要指南,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荣辱观的现状,探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对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 现代意义

[作者简介]杨雪萍(1973-),女,河南开封人,安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办公室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安阳 455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7-0127-0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①大学生是具有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是青年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价值观蕴涵着独特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化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价值观的缩影和折射。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1.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以“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为出发点,开宗明义地提出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荣辱观作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的道德观的集中体现。具有正确的荣辱观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论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对于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八荣八耻”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涵盖了人生观、世界

观、价值观、公德观和法纪观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完满地回答了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教育什么”的问题。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其内容既能反映传统美德教育,又能反映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既能反映现实生活,又不回避社会热点,不回避社会生活中一些消极、落后的问题,又能接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各种道德冲突面前,在思想矛盾和斗争中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道德能力的形成。

二、大学生荣辱观的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

教育部在8省市74所高校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务实进取,竞争意识和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成才愿望非常强烈。”近几年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滚动调查也表明当代大学生整个思想政治的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稳定、健康, 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调查显示2005年有88%的大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比2001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80%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比200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②。大学生对政治制度模式问题的认识更加清醒、正确。二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风貌积极向上,价值观继续保持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大部分学生能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根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两位学生从2004年到2005年对几所高校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整体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③,他们对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校园活动等都普遍支持和认同。合理消费和注重节约是大学生的主流,其中80%的大学生消费习惯是“量入而出,能省则省”。对于公共财物,有86.52%的学生会“考虑到节约”④。三是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发展,勇于进取,有较强的成才愿望。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逐步提高,大学生们认识到要发展自我,创造财富,就必须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而道德素质是人才素质的根本。

(二)当前大学生荣辱观存在的问题

2004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⑤

第一,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情况。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政治选择存在功利化倾向。他们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的,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一定程度上是想实现个人的利益和要求。而为“信仰所动”仅占10.9%。目前,在大学生中不少人都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缺乏对未来的设计和追求。

第二,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又有功利性倾向。他们把人生价值片面理解为自我价值的实现,淡化、淡忘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从价值主体来看,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三,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目前,部分大学生的“诚信受益”、崇尚美德等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理论存在。例如,部分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后不按期偿还而引发“贷款失信”,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求职简历造假掺水等。

第四,少数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生活方式庸俗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长。某高校新闻系学生针对校园浪费行为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电一年浪费量可够一个家庭用58年,一年浪费水费32万元,食堂一周倒掉一亩粮。调查还显示,比浪费现象更可怕的是学生们对浪费的漠然和节约意识的极度匮乏。⑥种种现象表明,一些大学生勤恳、踏实奋斗和敬业精神下降了;一些大学生经不住诱惑,为了金钱给他人当“枪手”等。

第五,部分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分离,少数大学生道德滑坡,个人中心主义倾向明显。多年的正面教育和传统教育使大学生形成了比较正确的道德认知。但在实际行动中,一些大学生受到功利本位等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影响,又表现出价值追求短期化、实用化、功利化等倾向,常常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分离现象。还有少数大学生头脑中道德观念薄弱,甚至没有道德约束地恣意妄为。有些大学生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个人发展,忽视他人和集体,缺乏协作精神。

(三)当前大学生荣辱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荣辱观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问题是与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紧密相关的。第一,社会政治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因素。从总体上来看,现实政治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但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实,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够成熟和完善的现实,都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迷茫困惑。另外,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加紧了对我国青年一代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第二,现实的经济环境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消极影响。其中,最为明显和主要的是,社会上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分层的现实、市场作用的扩大、金钱作用的显示,使得某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受到迅速而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不少学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道德困惑和迷茫。

第三,现实思想理论环境。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由于现实思想理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不再是单一地接受主旋律的引导,而是出现了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正如江泽民同志早就提到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一切向钱看‟,追求高消费,追求眼前实惠而放弃远大理想,计较个人私利而不顾国家、民族整体利益,鄙薄自己的民族和人民而崇洋媚外等思想倾向增长了,甚至腐化、堕落的不良风气发生了,建国初期就早已绝迹的种种丑恶现象再度出现了。”⑦

第四,从教育自身来看,一是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深化并未完全落实;二是道德教育的简单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化的矛盾,使得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方式方法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三是教师的价值观和思想状况的变化对学生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产生直接影响;四是教育环境已不再是一片净土,不良社会现象在学校已不可避免。

三、开展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要求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高校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⑧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生力量。李大钊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贵,人生之华也。”⑨说明了青年人和青年时期在人生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当今时代和国家、社会所赋予的特定历史使命。大学生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按照社会主义人才标准来塑造自身。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⑩这个标准,也就是后来所形成的“四有”新人的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其思想内容涉及国家观、人民观、劳动观、科学观、集体观、诚信观、法制观、生活观等方面的内容,统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要使大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无疑必须要求大学生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和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多方面的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仅仅指他们在智力上获得进步,也不仅仅指他们在体力上获得发展,而是包括德、智、体等多方面要素在内的整体素质的全面进步。在这些整体素质中,道德素质应当居于首位。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

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所要树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国情的具体结合,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的。这是在大学生中确立理想信念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层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和明确要求。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从道德建设的角度为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供的切实的精神保障。

[注释]

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 篇7

高校是我国高等人才培育的基地, 其最根本任务是育人,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为此, 高校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任。

一、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状况

近几年来, 我们对高校学生荣辱观状况的进行跟踪调查,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人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崇尚科学, 乐于奉献, 具有吃苦耐劳的意识等,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状况的主流是好的, 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趋势。但是,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 当前社会经济又正处于转型期, 而国际国内形势又复杂多变, 也给一部分大学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消极影响。如有些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和理想信念模糊;有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 崇拜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有些大学生道德品质缺失, 是非、善恶、美丑不分, 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有些大学生畏惧艰苦奋斗, 好逸恶劳;有些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等。这些消极影响虽不是荣辱观状况的主流, 但其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与培养产生的消极作用是就显而易见的, 弄清楚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有助于我们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与培养。

二、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现状的成因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 少数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动摇, 荣辱观念发生偏离, 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 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 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经济矛盾也日益突出, 分配不公平、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同时西方崇尚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而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不足, 追名逐利思想明显, 面对社会发展规律、国家前途命运、自己的社会责任, 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导致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理想产生了迷茫。

第二, 道德观念弱化、法律意识淡薄。传统的道德评价标准开始失落, 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盲目传统的道德权威, 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内心感受, 只有“人人为我”的意识, 没有“我为人人”的观念, 凭着感觉走。当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及丑陋现象, 依靠良心控制行为的道德观念明显弱化。同时, 由于法律意识淡薄, 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侵害了公众利益, 而做出恶意破坏行为, 导致违法现象的出现。

第三, 价值取向扭曲、诚信缺失。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 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关注也不断提高。但是部分大学生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对立起来, 很少考虑个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同时, 为了个人利益的获取, 在学生上, 生活上, 工作上存在虚伪, 弄虚作假的行为, 彼此之间缺乏信任, 互相猜疑。

第四, 社会责任感意识缺乏。部分大学生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 奉行个人至上的原则, 违背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 只强调个人的权利、前途、荣誉和金钱;只考虑个人的才能和个性的发展而不考虑国家、集体和社会的需要, 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为大众谋利益的意识。

三、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教育与培养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社会和学校要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和措施,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把大学生塑造成为具有品德高尚、远大理想、能承担民族复兴的优秀人才。

第一, 营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氛围, 把荣辱观教育纳入高校的整体教育与管理体系中。学校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结合,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中, 建立以荣辱观主要内容的教育长效机制;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门课程、社会实践、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贯彻, 营造知荣辱、行荣辱的氛围, 真正做到环境育人、课堂育人和全员育人。

第二,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及大学生的特点,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做到荣辱观入心、入脑, 让大学生能自觉以荣辱观的要求作为行为准则, 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达到社会主义荣辱观能管用的目标。

第三,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面貌, 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必须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校报、板报、宣传栏、讲座、讨论、社团组织等有效载体,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在一个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熏陶下, 促进大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第四,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社会实践环节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是空洞说教, 要真正入心、入脑, 必须加强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只有在社会实践中, 大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和认识到自己在荣辱判断上偏差, 进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深入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发展和心理感受有机结合, 修身养性, 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素养, 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的精神砥柱, 推动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第五,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大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进一步明确了考核评价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标准。把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到实处, 必须进一步改进大学生考核工作, 完善大学生评价体系。把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大学生的重要内容, 引导大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形成。

第六,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师德建设的内容。韩愈曾说过:“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教书, 还要承担育人的重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师德建设, 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意识。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 可以对大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与榜样作用, 同时又弘扬和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新时期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 为大学生提供了明辨是非的判断标准, 提出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状况及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培养的相应措施, 明确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雪飞.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现状分析与教育.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7

[2] 邹永华, 李瑞萍.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党史文苑.2006-11

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 篇8

关键词:方志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政治工作;培养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2000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成为思想道德建设新的标杆,这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旨在通过如何通过宣扬中国共产党杰出历史人物方志敏的高贵精神品质,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现状和教育的规律,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时期闽浙是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他的一生都在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在生命的尽头,面对敌人的刺刀,他毅然写下了《我临死以前的话》、《在狱至全体同志的话》、《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不朽名章。 

1方志敏爱国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我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不象日本姑娘那样苗头瘦小。每每品读《可爱的中国》心情总是激昂澎湃,倍感振奋。方志敏无愧是一个民族英雄,他生长于此,战斗于此,最终也将满腔热血奉献给可爱的母亲。短短一段文字已经足已折射出方志敏对伟大母亲的深深热爱,也正是由于对伟大母亲无限的爱,而产生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些残害母亲肉体的毒瘤无比的恨。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强心和自信心,方志敏在新文化运动的熏陶下,在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满腔的爱国热情与马克思主义紧紧捆绑在一起,为革命建设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爱国主义是方志敏精神的主题,更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题中之意,社会主义荣辱观首要内涵便是“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方志敏深深地理解这点,他认为以工农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的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一致的。他曾说道“工农阶级的利益,会是与民族的利益冲突吗?不,绝不是的、真正为工农阶级谋解放的人,才正是为民族谋解放的人”。方志敏早已把自己的爱国情感扎根在广大的劳苦群众中,他是爱国的,更是爱民的,他认为“农民运动所以占中国国民革命中极重要地位,因为中国尚在农业经济时代,农民生产占全生产百分之九十,其人数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故中国之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更是彻底的爱国主义者,而方志敏正是一个光辉典范。

当前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模式的社会转型期间,多种价值取向并存,由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为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心理特征、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青少年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点人群,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对于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学生,更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中之重。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抵制西方发达国家的“西化”“分化”政治阴谋的影响,坚持引导大学生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进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结合方志敏的英雄事迹,在缅怀革命烈士和宣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方志敏清贫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个最不辛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枝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那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敌人是贪婪而又丑陋可笑的,他 们哪能想到一位共产党的大官会如此的清贫。是啊!方志敏清贫得让人震撼,震撼过后是深深的思考,清贫精神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也是方志敏爱国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他恪守清贫的生活,纵然国民党政要、说客、故交们一次又一次向他游说,并给予高官厚禄都被他一一拒绝。但是方志敏却殚精竭虑,用尽全力支持中共中央和中央苏区的财政。1931年上交中央黄金650两,1932年两次带给中央黄金350两,1933年给中共中央和中央苏区送去金条2箱、银洋48箱。正如余伯流先生在《方志敏精神瑰宝的三大亮点:爱国•清贫•创造 》中所写“方志敏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清贫的一生,廉洁的一生,伟大的一生。方志敏的清贫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血脉在他身上传承和凝聚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革命传统在他身上集中和闪光的产物,也是方志敏个人独特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人格魅力的体现。”

清贫精神是方志敏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所要求的“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本质上是 与方志敏清贫精神是内在统一的,做为一名恪守清贫精神的共产党员必然站在“骄奢淫逸”、“见利忘义”、“违法乱纪”的对立面。方志敏把“矜持不苟,舍己为公”作为每个共产党人应具备的美德。江泽民更是对方志敏的五个“不稀罕”和五个“宁愿”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 “一种浩然正气”,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号召全国的共产党员向方志敏学习。

随着改革开发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和家长都忽视了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的教育,依然延用着陈旧的方式方法,同时力度不够,越来越来走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淡忘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对我国国情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对于继承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缺乏思想准备。邓小平曾指出:“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将要成为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很少。” 大学生往往精神意志薄弱,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中贪图安逸,经济上处处个人利益至上,容易受流行潮流影响,盲目跟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在全校师生中弘扬方志敏清贫的精神,用其人格的魅力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养。用活生生的史例教育我们的学生恪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伟大人物的不朽精神品质。

3方志敏创新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

方志敏领导开创了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和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誉为“有很好创造”的“坚强的苏维埃阵地”,成为中央苏区强有力的一翼,同时被授予“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方志敏本人也被中央授予红星勋章一枚。方志敏的创造性是基于他对中国国情的正确把握,对中国革命力量的正确认识,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正确预测。“因为辛亥革命,只是做到推翻满清,变帝制为共和一些政治上表面的改革,对于侵略中国十分凶恶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不但没有动它的毫毛,就连打倒它铲除它的口号,也没有明白的提出来。其次,辛亥革命的方法和手段,也只注重在清军和会党中活动,在广大被压迫的工农劳苦群众中,就根本没有怎样注意,没有做过什么工作。”方志敏准确地把握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原因和当时的具体国情。“凡人类衣食住行乐的各项东西,都是在工人的铁锤和农民的锄头跟镰刀之下创造出来的。然而,我们工农用血汗劳动创造出来的世界,却不为我们所有,反被那些不劳动专坐食的寄生阶级霸占去了!”方志敏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不平等,而且正确认识到“只有苏维埃在全国的胜利,中华民族和工农群众才能得到最后的解放。”并且对工农武装力量充满信心“他们的热忱,努力和创造性,完全表现了革命先锋队的精神和榜样来!

创新精神是方志敏精神的源泉,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取向。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究其根本目的就是解放思想,发扬创新精神,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方志敏创新精神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在知识经济下,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关涉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下,依方志敏创新精神为依托,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怀疑精神、独立思考精神和勇于探索精神。培养新一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余伯流.方志敏精神瑰宝的三大亮点:爱国•清贫•创造 ——兼论方志敏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J].党史文苑,2006,(18).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计算题竞赛下一篇:区教育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资料建档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