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几个问题的思考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泛指人们对法律, 特别是对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 观点, 心理或态度的总称。医学也称人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 医学不仅具有很强的学科专业性, 而且还具有其深刻的社会性。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 必然要涉及到复杂的社会关系, 需要法律来进行调整。近年来, 社会上出现的种种医患纠纷已经在深刻地揭示着医学与法律内在联系, 要求人们从法律层面处理医患之间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医学学科本身这种特殊性和医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就决定了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把增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摆在突出的位置, 不容忽视。

1 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1.1 医学学科性质决定了必须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

医学与其他学科相比, 既有共性一面, 也有其特殊性一面, 医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医学的社会性。医学的对象是人, 医学的发展是由人来实现的, 所以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要面对许多复杂的社会关系, 法律就是对这些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和规范, 而调整和规范的立足点则是医学的法义内核——“健康保护”, 这是医学的宗旨和核心, 法律从制度上面对此进行调整和维护, 使医学的发展不偏离这个方向, 医学离开了法律将无法顺利发展。

但是, 运用法律或实施法律首先必须具有法律意识, 正如卢梭所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自发形成的法律意识一般较为零散和片面, 积极和系统的法律意识的形成则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自觉的养成。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将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思想行为要求内化为其对法治理念和法律规范的认同, 从而积淀坚实的法律信仰, 树立依法行医、规范行医、文明行医的意识, 了解和掌握医务活动中将会涉及到的具体法律规定, 明确医务工作者具有的法定权利、义务和责任, 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效防范和依法妥善处理出现的医患纠纷, 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1.2 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是调整医患关系的现实需要

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医患纠纷原因很多, 但一个重要原因是医务法律意识淡薄。受中华传统医学的影响, 一些医务人员甚至在校医学生的头脑里还存在着施恩济世、济世救人的施舍观念, 认为对患者实施的抢救、治疗是对患者的恩赐, 而忽视医患之间的关系是权利义务对等的医疗服务合同的关系, 这必将成为他们未来难以适应新的执业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这说明, 在医学领域里, 还严重地存在着强化医务人员的权利, 而忽视自己的义务和患者权利的现象, 这又势必为将来的医患纠纷埋下隐患。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 法律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抓起。医学院校应当切实注重医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 把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的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通过法律教育, 明确和正视医患关系中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真正做到依法行医, 和谐医患关系, 维护生命和健康。

2 医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2.1 功利主义所致

当前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社会背景下, 在校大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态度也显得浮躁, 严峻的就业压力致使医学生普遍忽视包括法律知识在内的人文知识学习, 医学生更多地考虑今后就业问题。为此, 他们往往重文轻理, 即重视医学专业学习, 忽视文科的学习。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是医学, 只要不违法犯罪, 学不学法对自己关系不大, 上法律课的目的多是为了完成学分, 应付考试, 大多数学生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 应付了事, 考完了也就忘记, 他们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医学与法学的内在关联。这种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必然造成许多医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2.2 现行课程体系不尽合理

现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中有关法律知识的内容偏少和内容衔接不够。如, 本科32学时, 专科28学时, 无论从教学时间来看, 还是从教学的内容上来看, 不利于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与医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这方面与国外医学院校相差甚远。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 而国外医学院校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占总学时比例美国、德国多达20%~30%, 英国、日本约为10%~15%[1]。不仅课程体系开设不合理, 而且教学讲授层次偏低。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由于授课学时所限, 法律课只能突出与医学有关的几个卫生法律的教学。一项调查表明只有不到10%的医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卫生相关法律[2]。学生对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法学基本理论缺乏了解和掌握。由于缺乏基本法学理论作支撑, 学生仅仅掌握卫生法学的一些条文, 难以从法学课的学习中真正地去体验法的基本精神和价值, 难以从法的基本精神与人文价值的角度考虑其在医疗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医学院校的法学课教学层次低, 涉及面也窄, 直接影响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律素质的提高。

3 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3.1 加大课堂教学力度

目前, 医学院校作为基础课开始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 有的院校还开设了少量卫生法学讲座课。要从培养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和现实需要出发, 加大法学基本理论讲授力度, 打好法学理论基础, 使学生感受到法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同时, 开设《执业医师法》、《执业药师法》、《护士管理条例》、《医事法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医疗实践有密切关系的法律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的系统学习, 增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 使他们养成法律的思维方式, 突出对法律基本精神的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 如在课堂上围绕专题、热点话题, 组织小组讨论, 自由发言;尝试由学生来备课和讲课, 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介绍相关书籍与趣闻, 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的兴趣。

3.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医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一方面要加强课堂理论学习, 系统地掌握法学基本理论, 并能够运用法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但法学理论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和书本里, 如何将所学习的法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自觉守法行为, 需要与医疗实践相结合, 尽可能创造条件, 给学生以法律实践的机会, 例如社会调查、医疗纠纷案例、模拟法庭, 旁听法庭审判, 参观监狱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法律实践活动, 深化对法学理论的认识, 使学生在生活中注重观察法律现象, 思考法律问题, 从内心深处逐渐形成对法律规范的高度认同, 形成良好的职业责任意识。

3.3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强化医学生法律意识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育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课堂。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过程中, 应该将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环境结合起来,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 围绕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在校园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如, 经常聘请卫生法学专家和司法界人士, 对医学生关心的法律问题举办法律知识讲座, 同时也要广泛开展以法律为主题的演讲、辩论、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录像、电影、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 开展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的各种法制教育活动, 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运用法律知识, 潜移默化地提升法律意识。

摘要:医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和医学发展的现实需要要求医学院校必须要充分重视培养医学生的法律意识, 围绕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加快教学改革, 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改善育人环境, 全面提升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关键词: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思考

参考文献

[1] 孙英梅, 岩磊.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 (7) :415.

[2] 何嘉莉, 梁敏莉, 钟凌.高等医学院校医事法学教育亟待加强[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科哲学版) , 2007 (5) :71.

上一篇:中小物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下一篇:译者信息素养形成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