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简介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学细胞生物学简介

医学细胞生物学简介 篇1

2、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目前用于研究细胞显微结构的工具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3、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如内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目前用于亚显微结构研究的工具主要有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X线衍射仪等。

4、细胞学cytology: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细胞学的确立是从Schleiden(1838)和Schwann(1839)的细胞学说的提出开始的,而大部分细胞学的基础知识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得到的。在这一时期,显微镜的观察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详细地观察到核和其他细胞结构、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行为、受精时的核融合等,细胞内的渗透压和细胞膜的透性等生理学方面的知识也有了发展。对于生殖过程中的细胞以及核的行为的研究,对于发展遗传和进化的理论起了很大作用。

5、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是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主要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技术,分析研究细胞各种结构中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构造、组成的复杂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及遗传性状的表现的控制等。

6.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说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 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答: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细胞学说的创立对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其意义在于:明确了整个自然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即动、植物的各种细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基本特性,按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进步。

2、什么叫细胞生物学?试论述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三个水平(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死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涵盖九个方面的内容:⑴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⑵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⑶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⑷细胞增殖及其调控;⑸细胞分化及其调控;⑹细胞的衰老与凋亡;⑺细胞的起源与进化;⑻细胞工程;⑼细胞信号转导。

„„„„„„„„„„„„„„

1、细胞:由膜围成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框架结构和生理功能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

2、病毒(virus):迄今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非胞生物体,是仅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3、病毒颗粒: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4、原核细胞:没有由膜围成的明确的细胞核、体积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原始的细胞。

5、原核(拟核、类核):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DNA区域,这种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6、细菌染色体(或细菌基因组):细菌内由双链DNA分子所组成的封闭环折叠而成的遗传物质,这样的染色体是裸露的,没有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结合也不形成核小体结构,易于接受带有相同或不同物种的基因的插入。

7、质粒:细菌细胞核外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为裸露的环状DNA,可从细胞中失去而不影响细胞正常的生活,在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的载体。

8、芽孢:细菌细胞为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产生的休眠体。

9、细胞器:存在于细胞中,用光镜、电镜或其他工具能够分辨出的,具有一定特点并执行特定机能的结构。

10、类病毒:寄生在高等生物(主要是植物)内的一类比任何已知病毒都小的致病因子。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游离的RNA分子,但也存在DNA型。

11、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器官的总体积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12、真核细胞亚显微水平的三大基本结构体系是 生物膜系统 遗传信息系统、和 细胞骨架系统。„„„„„„„„„„

1、病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⑴病毒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但却具备生命的基本特征(复制与遗传),其主要的生命活动必需在细胞内才能表现。⑵病毒是彻底的寄生物。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必需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进行病毒蛋白质和病毒核酸的合成。⑶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⑷病毒的繁殖方式特殊称为复制。

2、为什么说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能独立生活的细胞生物?

答:支原体的的结构和机能极为简单:细胞膜、遗传信息载体DNA与RNA、进行蛋白质合成的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要的酶。这些结构及其功能活动所需空间不可能小于100nm。因此作为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细胞,又要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似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答: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只有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②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⑤细胞是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本单位。⑥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2、试论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

医学细胞生物学简介 篇2

如2003年的危害全球的疾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该病是由一种人类从未发现过的新型冠状病毒所导致的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疾病。WHO已将该病原体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 (SARS Coronavirus SARS-CoV) 。该病突出特点是来势凶猛, 可爆发流行, 传染性强, 病死率较高的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是有包膜的正链RNA病毒, 主要侵害人的肺部细胞, 使人发生呼吸困难而死亡。S蛋白是SARS冠状病毒的主要膜蛋白, 通过与宿主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介导病毒的侵入, 被认为与病毒侵犯宿主免疫系统有关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中, 释放大量的细胞/趋化因子, 一方面这些因子可以参与抗病毒的反应, 另一方面也能造成细胞的损伤和组织功能障碍[1,2]。总结病毒的结构, 简单来说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构成,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贮存的遗传信息, 利用细胞内的物质, 制造新的病毒, 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 就不再表现生命现象。这就是病毒的生活和繁殖[3]。再如艾滋病 (acquired unodefciency syndrome,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感染人体免疫力系统的淋巴细胞所致, 主要侵犯CD4+T细胞, 淋巴细胞被大量的破坏, 艾滋病病毒以核糖核酸 (RNA) 为其遗传方式, 而人类细胞是以脱氧核糖核酸 (DNA) 为遗传方式。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 在一种逆转录酶的作用下, 它可以融合于人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并进行复制, 分裂繁殖, 也可以按它自己特有的遗传方式来复制, 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还可以在受其感染的细胞体内长期潜伏, 暂时不发病。它能引起终身感染, 随时可以在受感染的人身上引起疾病[4,5]。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 发生各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恶性肿瘤, 最终患者大多死亡。非典型肺炎和艾滋病的发病是因为它们的原体进入人体细胞而造成的。说明了人体的某些特定细胞的受损, 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可见, 人体的稳态的维持离不开细胞。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从最小的细胞开始, 到最大的系统生物圈, 尽管生命系统复杂多样, 大小不同, 但它们层层相依, 紧密联系, 都离不开细胞这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 细胞生物学推动医学的发展

细胞生物学能有效的解决当今重大疑难疾病治疗的世界性难题。如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对癌症的防治是目前医学科学提出的非常重要的课题。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必需结构, 具有保护染色体维持基因组稳定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有逆转录酶活性的核糖核蛋白酶复合体, 可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6]。端粒及端粒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细胞衰老、永生的关系一直是衰老相关疾病和肿瘤防治研究的热点。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具有端粒酶活性, 提示端粒酶的活化是以上各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端粒酶已被视为广谱的恶性肿瘤标志物之一, 端粒酶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已显示出良好前景[7,8,9]。细胞生物学的科学已经在医学发展中起到的发展作用。如著名法国生物化学家路易斯德 (Louis Pasteur, 1822~1895) 首先对葡萄酒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 第一次分离出了酵母菌, 并且发明了巴氏消毒法。他发现当温度升高到62℃达30min, 或瞬间加热到更高的温度不到1min, 就可以杀死细菌。当巴斯德证明了微生物存在于空气中, 而不是自发产生时, 他意识到自己不仅发现了发酵和腐烂的原因, 而且也发现了一种新原因。牛奶中含有引起结核和伤寒的微生物, 巴斯德发现如果牛奶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 其中的微生物就会全被杀死。这个过程被称为“巴氏消毒法”, 在今天这种方法仍然被用于牛奶的消毒和食物罐装前的处理。在巴氏消毒法之前许多外科患者因感染而死亡, 但在巴氏消毒法发现之后因感染而死亡的患者明显减少。再如青霉素的发现者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 1928年, 弗莱明在检查培养皿时发现, 在培养皿中的葡萄球菌由于被污染而长了一大团霉, 而且霉团周围的葡萄球菌被杀死了, 只有在离霉团较远的地方才有葡萄球菌生长。他把这种霉团接种到无菌的琼脂培养基和肉汤培养基上, 结果发现在肉汤里, 这种霉菌生长很快, 形成一个又一个白中透绿和暗绿色的霉团。通过鉴定, 弗莱明知道了这种霉菌属于青霉菌的一种, 于是, 他把经过过滤所得的含有这种霉菌分泌物的液体叫做“青霉素”。接着弗莱明又把这种霉菌接种到各种细菌的培养皿中, 发现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白喉杆菌等都能被它抑制。这极大地鼓舞了正急于找到一种治疗化脓性感染药物的弗莱明。经过一系列试验和研究, 弗莱明认为青霉素可能成为一种可以全身应用的抗菌药物[10,11]。二战期间, 青霉素的研制和生产转移到了美国, 霉素的大量生产, 拯救了千百万伤病员,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雷达并列的三大发明之一。

3 医学要到细胞生物学中寻找。

现代医学的每一项重大成就, 其直接根源常常是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生物学上的认识的深化。以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为例, 早年的研究集中在比较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区别, 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 但还不能从本质上说明肿瘤发生与发展的机制。随着近代细胞生物学的进展, 当前在肿瘤研究中有3个重要领域:一是研究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和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二是研究肿瘤细胞中跨膜信号转导系统和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特点, 以期找到逆转细胞癌变的新途径;三是从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三者的关系来研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细胞的增殖是通过细胞周期来实现的, 所以研究细胞增殖的基本规律及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是研究细胞癌变发生及控制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肿瘤是细胞的无限增殖及分化障碍的结果。如能了解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的分子机制, 就能设计新的肿瘤治疗方案——抑制增殖, 促进分化与加速凋亡, 可望大大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12,13]。又如细胞工程 (cell engineering) 是指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 (如细胞融合、核质移植、染色体或基因移植等) , 按照人们的意愿改造细胞的某些生物特性, 从而造福于人类。其中“转染色体工程”将是“基因工程”之后的又一次生物技术革命。“转染色体工程”是对基因群体进行设计和工程改造的一种综合性技术。人体有3~4万个基因, 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生命活动的某一环节。基因组序列在细胞内的载体是染色体。如果将染色体片段进行重新组合, 构成新的染色体, 就称为“人工染色体”。如果将这种人工染色体转移到其他物种的细胞内, 培养成的生物体就称为“转染色体生物”。因此, 如能将人的一群相关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体内, 该生物就能产生具有人体特征的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 从人源化生物的身上就可获得人可接受移植 (不被排斥) 的血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甚至可得到心脏、肝脏等器官, 当然也能获得用于药物生产的人的抗体、血清白蛋白和胰岛素等。这样通过“转染色体工程”, 人类就能为自己建立起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产基地”[14,15]。大量医学重大前沿课题的攻克, 诸如思维与记忆的奥秘、生殖与胚胎发育、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器官移植、新药研制与开发, 直至延年益寿与提高人类素质等都离不开细胞生物学的研究, 近代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为整个医学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开拓出以前无法想象的广阔前景。

摘要:医学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人体生老病死的机制, 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规律, 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以达到增强人体健康。它是综合的学科, 必须吸收或利用其他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服务, 使之不断提高和发展。而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各项成果、课题当然与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

医学细胞生物学简介 篇3

【摘 要】本文探讨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职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设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 医学细胞生物学 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25-02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近几年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的代表则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资源的观看,在课堂上通过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教学活动,完成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的核心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具体表现为基于班级授课制,强调知识传递、以教定学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让位于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强调问题为中心、以学为主的整合探究模式。

而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校园网络的普及,云计算、公开课、视频分享网站等软件的大量普及与方便获取,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翻转课堂,并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生长环境。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前沿学科之一,也是高等医学院校生命科学与医学相结合的基础课程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和应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认识逐步向微观的纵深发展,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新理论、新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临床医学各学科中。然而,在教学方面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仍然延袭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主动性不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也无法主动掌握专业知识和新技能,实践能力不强,无法应用医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再加上高职学生文理兼收,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自身自学能力、接受理解知识的能力也各不相同,不能把本科教学方法死搬硬套到高职教学上。无论从教师教学上还是学生自身出发,目前的教学均不利于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因此本文探讨了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职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设计构建出本土化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简析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不再是作为一个讲授者的身份出现,而是积极协助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者,有利于学生自己将获得的知识更好内化。再次就是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的教学模式,变成了“课外学习,课堂作业练习”,积极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使课堂上的作业练习有的放矢,高效利用课堂时间。翻转课堂的重点在于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的提供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挑选获得。没有教学视频,就没有后面的翻转课堂。而同时教师要加强自己教学观念的改变,主动做一个协助者和组织者,以完成翻转课堂,学生要不断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来顺利使翻转课堂得以实施。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高职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学生很少有预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每次上课只是当堂听讲,加上高职文理同班,导致接受知识效果不好,对细胞生物学学习兴趣不高。而翻转课堂的“课外学习,课堂作业练习”模式有助于积极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涉及到很多精微的结构,以及一些抽象的生理过程,例如从DNA到蛋白质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抽象,没有具体化,仅仅依靠课堂语言的描述,十分乏味。但是如果借助于一些视频内容,不仅让学生提前知道这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尝试理解,并且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工具自己制作或者利用别人制作的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这个过程,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

(三)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知识的内化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翻转课堂的活动形式多样,小组讨论、PBL学习、个人展示等,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建构过程来实现知识的内化,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高职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具体方案

(一)课前活动

教师首先设定教学目标,准备使学生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然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制作和选择紧扣教学目标的短视频等学习资源。最后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的内化。本教研室已成功开发了平台并录制了相关教学视频,为学生自主课前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学生不仅要个人独立学习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并自己尝试完成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还要通过学习小组或者网络平台等来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学习内容。

学生在课前学习期间,可以利用网络平台、QQ群、微信群等及时沟通,就学习中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互动。

(二)课堂活动

1.快速少量的测评

教师简短抽查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情况和学生学习的程度,以方便进一步有效组织课堂。

2.确定探究问题

课堂探究的问题需要师生共同确定。从教师的角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时发现的疑问及同伴交流中未解决的困难提出一些问题。综合两方面来确定用于课堂探究的问题。

3.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知识的内化最终是要落在学生个人身上。只有当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与实验知识去独立地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将知识内化,从而系统地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4.开展协作学习

随机进行分组,3-5个人一组,小组是互动课程的基本构建模块,鼓励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随时在小组协作学习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检验自己观点与想法的正确性,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协作,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因为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特点,我们一直在实验课教学上进行分组操作,医学是个重团队的学科,通过分组协作学习,更能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反馈知道自己的学习薄弱点,并通过小组学习解决问题,以达到深化学习的目的。

5.总结与反馈

学生经过自我和小组团队学习后,将个人及小组成绩进行课堂展示,并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来评价和验收学习成果,评价内容包括提出问题的情况、针对性练习的成绩、在小组协作探究式活动中的表现、课堂独立解决问题的表现、成果展示等多方面。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展示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总结。将优秀的学习资源或者重点的学习内容再次发布到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后复习。

总之,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职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顺应了国家和时代的要求,有助于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培养出更能适应信息化、多元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桂花.翻转课堂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0)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l)

[3]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A类资助经费重点课题(2015A034)

【作者简介】李晓龙(1984— ),男,河南开封人,广西医科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肿瘤及肿瘤治疗;赖燕燕(1974—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肿瘤与天然药物。

危重症医学简介 篇4

写在课前的话

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监护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和信息化监护设备的广泛应用,对监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监护要求的 ICU 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课件详细介绍了急危重症医学护理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危重症医学专业护士的资质,ICU专科护士的执业要求,旨在为临床上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危重症医学定义

ICU 的英文全称是 Intensive Care Unit,中文名称是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病房、加强治疗病房等,香港及广东地区多称为深切治疗部。危重病医学英文全称是 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

二、危重症医学的特点

ICU 的特点是患者病情危重,医疗设备高端、贵重,医护人员专业性强,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强。ICU 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它整合了麻醉、内科(尤其是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外科、护理等多个专业的高端技术。

危重症医学国内外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三、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

在 ICU 的发展历程中充分体现了多学科综合的特点。重症医学的护理始祖南丁格尔。1854 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的战地医院由于管理不善,条件恶劣又没有护士护理受伤士兵,使伤病员的死亡率高达 40 %。南丁格尔向当时政府申请率领了38名护士来到了前线,起初医生们非常拒绝他们,甚至不让南丁格尔进病房,但是南丁格尔并没有计较这些,采取了危重症集中护理等措施,控制士兵感染改善士兵营养,改善病房通风环境等措施在半年的时间里,战地医院的伤员死亡率降到了 2.2 %。这一成绩震惊英国朝野,得到了一片好评。

1863 年,南丁格尔在 Notes of Hospitals 中撰写到:在一个常见的,即使是小的医院中,把病人安置在一间由手术室通出的小房间内,直至病人恢复或至少从手术的即时影响中解脱。这不但被称为护理学和医院管理上的革命,而且,也被传统观念认为是ICU的起源。1923年walter Dandy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为脑外科病人开辟术后恢复室(3 Beds)。1937年麻省总院Robter mason建立术后恢复室,是由外科和麻醉科共同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前线建立休克病房。24小时内总有1名医生或1名护士及其助手,12小时一班,测血压,开放静脉,早期复苏,使休克的死亡率显著降低。打仗期间大量的人都到了前线,由于后方人力不足,就把相应的一些专科ICU全部集中在一起,在后方成立了集中恢复室。1947年,美国宾州成立麻醉学术小组,进行306例死亡病人分析,发现有效的监测可以使死亡率下降50%。有计划的针对性监测,需要一批具有休克的病生理知识的重症医生。第一次提出ICU要有专业的人员。ICU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二战以后发展进入低谷,一直到1952年丹麦哥本哈根发生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脊髓灰质炎侵犯脊髓前角,影响运动神经元,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大量死亡,死亡率 87%。Lassen 院长和 Ibsen(麻醉师)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雇佣 200 名医学生和护士进行人工气道持续的手法通气及后期 Engstrom 呼吸器的应用,使病死率下降至 40% 以下。

图1所示的这个像大工厂一样的全是铁肺,这是当时的一个体育馆里面,呼吸衰竭的病人躺在铁肺里面,旁边有护士照顾,医生查房,治疗师指导病人呼吸,这些措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由于哥本哈根事件,激发了危重病医学的崛起,随后多家医院相继开设了 ICU,并激发了危重病医学的崛起,这是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几年后,frank 和 john 在美国又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心脏外科监护病房,病房里设置了计算机监护系统,系统工程师成为了监护队伍的一部分,护士队伍也得到了发展,他们对 ICU 内应用的特殊技术有专门的经验,并在 ICU 内各岗位担任具体工作。这导制护理学分支重症监护护理学的产生。

1958年,世界上第一个ICU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城市医院成立。提出了四个集中,集中病人、专家、场地、设备。Peter sofar(麻醉)教授,CPR之父,与Mark Ravitch(外科医师)共同建立ICU。它首先提出对重症病人的24小时优化医疗和护理。它同时也是第一个配备有内部医师(麻醉住院医师)的ICU。提出ICU必须简单有效,一切设施尽可能简单,技术标准尽可能一致,使置身其中的人易于掌握理解。

1963 年 Peter sofar 移师匹兹堡,成立了麻醉与危重医学系。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多学科危重医学培训中心,迄今已经培养出包括麻醉、外科、内科、儿科和急救科等学科在内的 500 多位高级专家。1997年,美国有超过5000家ICUs在运作。

中国医疗机构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发展起步较晚,1970年以后北京、天津的一些医院创建了“三衰病房”、呼衰、肾衰、心衰的病人集中在一个病房的单元内,“集中观察室”等治疗危重病的单元,已经逐渐开始实现将危重患者集中在专门设立的区域或病房内集中管理的发展模式。1982年,曾宪九教授、陈德昌教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张现代意义的ICU病床。1984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建立加强医疗科(危重病医学科)。这是我们国内第一家ICU。随后90年卫生部颁布的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国内大医院相继建立了ICU,根据中国医疗体制特点,较多建立以抢救为主的综合性或中心ICU,将涉及多个学科的危重患者放在同一个医疗单位进行监护抢救。

在ICU诞生以来的 50 余年间,ICU发展之快为医学史上所罕见。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2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要求至少拥有一个ICU,有的国家甚至立法规定新建医院必须备有 ICU建制。ICU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受到如此巨大的重视,是与其所取得的业绩和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分不开的。

危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1940s,出现大量休克病人,我们对病人进行早期液体复苏使大批病人生命得到挽救。1950s,大家发现,很多休克病人大量补液以后,出现肾衰,可能考虑休克复苏切入点还不够早,病人开始有失血,低血容量表现就开始液体复苏,及时纠正肾灌注不足,改善肾衰。1960s,越战期间发现很多休克病人大量补液后出现呼衰,这是由于1842年欧洲霍乱大流行后大规模输液得到应用。休克复苏时要给病人灌大量液体早期复苏,病人平时心输量每分钟4升到6升,当灌注大量液体进行复苏时病人心输量可能涨到每分钟14升、16升,甚至每分钟20升,来自全身血液都要经过肺,满足体循环需求,肺水增加造成病人呼衰,不灌液病人就要肾衰,休克,因此我们又推出了正压通气使用,使压力增高肺的进水压增加,静水压与肺泡内压差降低。病人肺水减少,那肺弥散距离减少,氧和改善了。1973年,发现序贯性系统衰竭,1976提出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1992,认识到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危重症医学发展日新月异。

灾难应急的需求是危重症医学发展的动力。19世纪,克里米亚战争,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003年的SARS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ICU,危重症医学已经被大家认可,一直到后来的猪链球菌、禽流感、以至甲型H1N1重病人的救治都显示出了ICU的重要性,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 重症病医学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危重病医学学科的发展与相关学会的建立及其推动作用密不可分。1972年,美国在28位医师的倡导下创立了危重病医学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CCM),旨在建立一个有自己的临床实践方法、人员培训计划、教育系统和科研研究的、独立的临床和科研的学科,逐步提出并完善了以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监测为基础的高级生命支持治疗措施。1980年在日本Nishimura和菲律宾的Gomez倡导下成立了西太平洋危重病医学会(Western Pacific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WPACCM)。1982年欧洲成立了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ESICM)。并对危重病医学所涉及各种复杂临床病症,如脓毒症(Sepsi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从基础到临床,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和可行的干预措施。这些都标志着危重病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跻身于当今医学科学之林。

1997 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02年北京护理学会重症监护委员会成立;2005年3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这些均为进一步确立中国危重病医学学科地位以及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8年6月,获正式学科代码 320.58。

危重症医学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结果。首先科技发展使得对多种生命功能指标的监测成为可能。社会进步使得人类寿命不断延长,但老年人器官功能储备下降。再者社会经济发展使得政府和群众对于危重病人救治的保障支付能力提高。此外人的生命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平时疾病与灾害瘟疫。

医学细胞生物学简介 篇5

暨江、浙、闽细胞生物学学会学术大会

(第一轮通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暨江、浙、闽细胞生物学学会学术大会”定于2006年5月19日—22日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和浙江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由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现将会议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日程

5月19日会议代表报到

5月20日上午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下午分组专题报告

5月21日上午分组专题报告

下午专题报告

二、会议报到地点:杭州市秋涛北路451号,杭州耀江大酒店

三、会议注册费:

五、会议征文:

(一)论文主题

本次大会将分为9个主题征求论文摘要:

1.染色体、基因、蛋白质

2.细胞精细结构与功能

3.干细胞、细胞分化和发育生物学

4.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通讯

5.免疫细胞生物学

6.医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药产业

7.植物细胞工程和生物反应器

8.细胞生物学教学和普及

9.新技术新方法

(二)论文摘要要求及格式

1摘要内容:针对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本次会议征集未公开发表过的论文摘要。每篇摘要一般不超过1页A4纸。

2摘要格式:包括①题目②作者、单位、邮编③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外文题目和外文摘要不作要求。

3稿件必须电子版和文字版同时寄出。

寄稿:310031 杭州延安路353号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宋英老师 E-mail: sying@zju.edu.cn;zhangling71@163.com4截止日期:投稿截止日期为2006年 4 月 20日。

六、旅游及交通(自理)

会务组委托旅行社提供会议期间的浙江省内或周边地区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具体线路见下一轮通知

医学考试培训中心简介 篇6

医学考试培训中心简介

医学考试培训中心是由医师协会,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北京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指导指定的委培中心,曾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医药大学出版社合作发行相关考试辅导教材用书,如:《备考指南》、《采分点》、《考试速成》、《押题卷》等。并由国际(医学)认证协会唯一指定的医学考试培训机构,主要从事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关课程培训,主要包括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公卫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药师、执业护士(护师)、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研究生、博士生入学、出国留学等相关课程培训。

医考中心在教学理念上遵循以能力为本位的应试辅导即“CBE”教学法。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知识能力模块分割式教学,通过专题知识和案例知识结合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来完成教学的目的,并且保证应试的质量;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自主研发了人机交互的教学模式。第一步,先科学按照考前水平诊断,系统科学生成监测报告,并形成学习计划安排,考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案,通过系统自动优化方案,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和作息计划。第二步,根据培训计划分配学习内容,考生以视频或音频方式收听和收看,在课程中配有教师配套的讲义,同时开通在线直播交流平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可以申请发言,提出疑问,与老师进行答疑和讨论。系统中同时建立了即时通信方便学员互相交流,共享资料等功能。第三步,仿照国家出题系统研发“切题系统” 对培训结果(受训者或考生应试素质/应试能力)的进行不同规模的、系统化的多级检测(查缺)与反馈(补缺);对授课教师、辅导教师提供实证的反馈信息,以确保授课质量的持续改进;对教务等管理部门提供实证的反馈信息,以确保应试培训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通过全方位立体的测试和模考,让考生彻底吃透全面掌握知识内容。并且该系统对做错的试题会自动生成相应课程内容,直到全面掌握该知识点,考生才有权限进入下一个环节。第四步,档案中心,系统会自动记录入学前,每个阶段学习情况,每次考试结果,上课情况相关信息。第五步,在后勤管理中配有专业班主任,辅导员,课程经理督导每一个学习环节。医学考试培训网为了保障考生短时间,高效的通过考试,在考前2周在全国各地开展相关面授预测课程,传递考前最有效最准确的讯息。

《现代医学》简介 篇7

《现代医学》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7562、国内统一刊号:CN32-1659/R。其以中高级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 主要报道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设有专家论坛、论著、基础与临床、综述、病例报告、误诊误治、中医中药、护理等栏目。

自2009年起现代医学启用网上投稿系统 (网址http://www.xdyx.org.cn) , 作者可登陆后注册投稿, 并跟踪稿件状态。

医学细胞生物学简介 篇8

关键词:保持式双语教学;医学细胞;生物学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双语教学效果不佳。保持式英语双语教學是指在学生刚入学时,完全使用母语教学,经过一段学习之后,逐渐过渡到部分学科使用外语的教学模式中。保持式双语教学教学效果显著,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保持式双语教学的研究对提升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1.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对于双语教学,双语教师是教学上的实施者,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将会严重地制约教学活动的实施。目前,我国部分医学院开展双语教学之前,虽对英语教师进行了短期的英语培训,但由于时间短,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还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有些英语教师,虽然英语基础比较扎实,但英语表达能力不足,在实际双语教学中课堂气氛枯燥。此外,有的英语教师具有留学经验,口语水平高,且这些教师在积极地从事双语教学的研究,但是这些教师的数量少之又少,总体上看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2.课程安排不科学

课程安排不合理是制约双语教学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效果不明显的另外一个原因。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和细胞两个方面入手教学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书本中的知识与生物化学等诸多学科有交叉,难度比较大。很多医学院没有开设生物化学等学科,使学生缺乏生物化学的基础,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很多专业词汇变得更加生涩与抽象。

二、保持式双语教学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提升双语教学师资力量

在医学院开展双语教学,促进保持式教学模式的开展,首先需要提升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目前,大部分医学院双语教学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年轻且缺乏经验,该类别的教师所占比例较高;二是具有丰富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但该类教师数量较少。提升双语教学师资力量,需要根据医学院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现状制订有针对性的计划。对于缺乏双语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为提升其英语教学水平,需要对其进行培训,成立专业的课程教师英语强化班,跟随专业课教师多练习口语,提升英语听力能力,并在教师培训环节,着重强化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高校需要为英语教师提供出国进修与培训的机会。对于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建议以这些学术成果多的老教师为核心,成立科研小组,以老带青进行学习。有条件的医学院,还需引进双语教学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优化双语教学效果。

2.科学安排教材,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

由于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与生物化学等学科之间联系密切,为了提升保持式双语教学效果,在进行课程设置环节时,需要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保持式双语教学应用到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在遇到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时,需要教师对该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点解释,解开学生的疑惑,避免在后期的学习中学生感到吃力。教学课程安排上,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科学安排不同学科课,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在实际教学中,选择适合本院学生接受的中英文对照课件,通过医学实例、图片以及录像进行教学介绍,让学生迅速掌握该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3.营造保持式双语教学环境

促进保持式双语教学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提升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营造保持式的双语教学环境。首先,学校应该提倡和鼓励开展双语教学,成立双语教学管理部门,并且制订相应的政策,对教师进行鼓励。选拔相对英语水平比较好的学生,成立专门的双语试验班,引导学生参与到双语教学竞争中来。为丰富双语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展示英文版本的医学教学视频,将抽象的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此外,在很多学校中,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式教学方法进行辅助性的教学,以问题为引导,鼓励学生在双语英语教学环境中进行问题讨论,总结出教学问题,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结论

综上所述,医学细胞生物学学科教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科学教学中的重点课程。开展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双语教学,能够将最新的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本文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促进保持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娟娟,赵斌.保持式双语教学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困境与对策[J].安徽医药,2009,13(12):1600-1601.

[2]梅庆步.双语教学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122-123.

[3]郑克勤,梁朋,张华华.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0):44-45.

新乡医学院各专业简介 篇9

临床医学专业

学制:5年;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等从事医疗、预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方向)

学制:5年;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等从事儿科医疗、预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小儿内科学、外科学、小儿外科学、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眼耳鼻喉专业方向)

学制:5年;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等从事眼耳鼻喉科医疗、预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

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专业方向)

学制:5年;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医学及康复医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从事康复医学工作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康复学、康复治疗学。

医学检验学专业

学制:5年;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部门及生物技术研发部门等从事医学检验及生物技术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检验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卫生统计、分析化学、检验仪器学、血液学及检验、诊断学、计算机基础。

法医学专业

学制:5年;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的法医学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在公安、政法机关从事法医学检案鉴定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法医学概论、病理学、刑事科学技术、法医毒物分析、法医精神病学。

预防医学专业

学制:5年;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卫生检测技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训练,具有卫生防疫、监测、控制传染病、常见慢性病与职业病,改进人群环境卫生条件,指导人群保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药学专业

学制:4年;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药理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临床医学概论、微生物学、药事管理学。生物技术专业

学制:4年;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及其医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毕业生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教学工作。能在医药、生物制药、检验、生物制品、防疫检疫、临床试剂盒开发、临床生物技术检测、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生物材料、生物化妆品、生物保健并兼顾农、林、环保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化学、发酵工程设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生物医学工程

学制:4年;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测量、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仪器、医学成像技术、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

学制:4年: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数理统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医学信息分析与研究、医学科技信息检索、文献信息系统自动化、生物医学文献主题标引、市场营销学、数据结构、信息管理学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

学制:4年;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工程学

上一篇:场内机动车辆管理规定下一篇:电动机与变压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