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共8篇)
今年寒假,在学校的号召下,我进行了短期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到医院参加工作,真正到医学领域去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
冬季是北方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感冒高发,因此我得到了很多接触病人的机会。但由于我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所以我所做的工作主要就是观察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以及同医生一起查房,有时间了帮忙量血压,后面还学习了写病历。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处处都蕴藏着学问。
我首先学会了血压的测量。了解到测血压前被测者应充分休息,勿吸烟喝酒喝咖啡,不可憋尿。被测者应采取坐位或卧位,气囊应缚在上臂中1/3,不可过松,也勿过紧,否则血压值会降低。注气速度要慢,水银柱在听诊声音消失后再升高20mmHg即可。放气速度以每一心跳下降2mmHg为宜。此外我还学会了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选择的部位是“臀大肌外1/4处”, 绷紧皮肤,针梗与皮肤成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针梗的1/2~2/3)注射时用力不能过大,以免注射液向注射点内的四周迅速扩散.同时将无菌干棉签置于进针点上方,在快速拔出针头的同时将棉签压下。第一次给别人打针,怎么也不敢下针,心情激动又害怕,非常的紧张,在医生的帮助和鼓励下,我终于成功的把针打进去了,很高兴,但不敢太过放松。在有了几次经验后,后面的时候打针就不再害怕和紧张了,能够独立的完成打针的一系列过程。看似简单的一个打针,实际上却也大意不得,必须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去对待一切医学知识。静脉注射,进针后见回血即松开止血带,缓慢注入药液。在注射过程中,要试抽回血,以检查针头是否仍在静脉内。要注意注射药液速度应按药性分别处理。而且需长期反复作静脉注射的患者,应注意保护静脉,不要总在一处。静脉注射方法是:病人垂腕,由于重力血管容易充盈,只要左手稍用力握住病人手掌下二分之一的五指关节,既可以顺着血管走行方向绷紧皮肤,血管这样显得更直,更明显,充盈度更好,穿刺成功率增高。我学会了如何誊写患者病历。
病历的誊写要体现以下几个部分:
1.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年龄,职业,籍贯,住所等等。
2.主诉情况。即患者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的情况。
3.患者的现病史。患者提供的有关自己的现在患病情况。
4.患者的既往史。患者或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以前患病的情况。特别注意要确定,患者是否有器质性脑外伤,还要特别考虑患者是否有酒精依赖。
5.患者个人史。包含有顺产与否,父母性格,生活环境,工作情况,学习情况,烟酒史,婚姻恋爱史,家族史等等。
6.精神科检查。意识障碍检查,感知觉障碍检查,思维活动障碍检查,注意力障碍检查,记忆力障碍检查,智力活动障碍检查,有无自制力检查,情绪情感活动障碍检查,意志行为活动障碍检查等等。
7.量表测评。B超检验报告,X光检验报告等等。
虽然这些内容我已经在诊断学中学习到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经历了一个由生疏到熟练、由不知所措到轻车熟路的过程。通过实践更加真实的检验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将更加有针对性,同时也是一个对我认真学习掌握过硬本领的激励。在这十几天与医院的亲密接触中,我明白了,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作为见习或实习生,要做到:
1、待人真诚,学会微笑;
2、对工作对学习有热情有信心;
3、善于沟通,对病人要细致耐心,对老师要勤学好问;
4、主动出击,不要等问题出现才想解决方案;
5、踏踏实实,不要骄傲自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再过三年我将真正走进医院见习实习,这次的经历为我以后的学习提供了经验。
同时在医德方面也加深了认识,如唐代“医圣”孙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论大医精诚有这样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通过聆听老医生的教诲,我认识到“医者,先有博爱之心,后有回天之术。所谓博爱,乃医者当无贵贱之分,无尊卑之别,不因污浊而推倭,不以馨香而谄媚,视病家如至亲,如己出。所谓回天之术,乃精诚所至,于病家则不慌不乱,切实病理,遣方用药,各有规矩也。”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不仅要加强自己的技能学习,更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将自己的理想定位为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医生。
1 强化以职业荣誉感为依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培养
医学,既承载着对生命现象、生命过程的认识和研究,更渗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对生命的理解、死亡的认识、痛苦的关注和伦理的诠释。在培养卓越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学校的校风传统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等,使学生在这些“隐蔽课程”中从感性和经验的层面来体验从事医学卫生事业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牢固树立起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观念。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通过他们言传身教所体现出来的人格力量,帮助学生理解作为医生的职业道德的真正内涵,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通过推荐阅读书目、开设医学史选修课及组织相关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教育,邀请吴孟超院士等医学楷模走进“大师讲坛”,讲述他们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奋斗故事,通过他们的敬业精神、优秀的人格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激励学生把内在的成才需求和实现社会价值的要求相结合,把个体的道德体验内化为自觉追求,把外化的道德行为变为职业道德自觉,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用职业荣誉感激励医学生自觉追求卓越。
许多研究都表明,责任心是影响医学生未来职业表现和发展最重要的人格特征,因此,医学生以加强责任心为核心目标的职业态度和素养的培育是卓越医学人文教育中一个关键环节[2]。医生的职业活动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职业责任,需要牢固树立履行各种职业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这不仅需要让医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责任认识,更要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建立责任情感、磨练责任意志和锻炼责任行为。我校自2008年起设立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专项基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而且通过采取奖惩分明的评价方式大大加强了学生科研责任心的培养[3]。在临床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区医疗实践与健康调查,多与病人及其家属直接接触,多听病人讲述自己的患病经历,着重使学生明白课本上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绝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名词,而是众多患者的实实在在的痛苦,启迪和培养了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2 加强医教研实践中严谨、敏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在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获取广泛的医学知识和思维技巧是必要的,但仅有知识基础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对医学问题的复杂性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敏感性,对医学问题的不确定性持有开放性态度[4]。在医学生入学后、学习中以及毕业前,运用心理学量表进行非认知能力测试,通过监测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及其演变,发现具备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作为筛选和考核卓越医学生的重要指标。在卓越医学生的评价体系中,批判性思维的敏感性,即学生是否能够提出问题和假设比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生们通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开展开放性实验课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修改、文献检索、记录科研笔记和反思日记、撰写综述论文,既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自我判断、调节、反馈和思辨的水平,成为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临床教学中,逐步推广采用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形式,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一般由20名学生和1-2名教师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课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材料,针对特定案例和问题独立搜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证据;课中,教师只是导师,主要通过阅读材料来指导学生,鼓励并创造机会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批判性评价,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为了培养卓越的医学人才,必须要加强医学生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开拓医学生跨学科的理论视野,增强医学生对文化和社会的体察能力,使学生反思和辨别思想观念中基础的、未确定的设想,敢于质疑,多角度的看待各种问题,包括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批判性阅读,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学习前人积累的经典实验方法,鼓励学生对教学查房中临床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和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敏感性和倾向性。
3 注重以医学人文关怀为核心、语言表达为基础的交流沟通技能培养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岗宣言》中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良好的交流沟通技能是卓越医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不仅依赖于临床、科研实践经验的积累,医学教育中交流沟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也是重要的基础。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成为卓越医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和强化课堂内外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广泛开展了“课前五分钟”活动,每次上课前让两三个学生走上讲台,讲述的内容既可以是医学专业知识,也可以是生活小常识,甚至是笑话或者小故事等,讲完后由教师和同学一起进行点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课堂提问,既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鼓励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大胆回答问题,克服敷衍、紧张、羞怯等心理。课堂外,经常性组织读书报告会、实验进展汇报和演讲比赛等,临床实习和见习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临床病例讨论、学术活动交流。通过创造各种交流沟通的机会,逐步培养医学生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时,根据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言辞和说话方式,条理性地表达有明确目的的内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和言而得体。
在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分阶段、多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引导学生要学会保持耐心、学会倾听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收集和综合与医疗问题有关的各类信息,并能理解其实质内容。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使他们通过在医患沟通中留意患者对交流的期望值及情绪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把握语言的时机,针对不同教育程度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语言描述方式,并向患者传达一种负责任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最后,选派人文素养高、沟通能力强的教师来传授他们的医患沟通技巧,例如如何接待病人、如何介绍医疗方案、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等,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和病人的情绪管理能力。
4 培养卓越医学生过程中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
充满人性关怀的医学人文精神是卓越医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的剧烈变革影响着医学教育的方向,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所培养的“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关注现实”的人文精神,将有助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助于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有助于医学生从科学与人文两个维度作出临床决策,促进专业发展;有助于建立彼此包容、和谐关爱的医患关系。
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实践、避免空谈是塑造卓越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医学人文教育应该分阶段、渐进贯穿于卓越医学教育的始终,应该将医学人文精神渗透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课堂、诊室、病房、手术室与患者相关的各个角落和每时每刻,还要重视课程外的人文教育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早期接触患者,积极参加社区医学实践。
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卓越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根本途径。应该加强医学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结合,探索医学与人文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途径,采用“讨论式”、“以问题为基础式”等启发式教学方法,选择对人文科学感兴趣的临床医生参加人文教学,将培养批判性思维融入各学科的每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这也正是卓越医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
摘要: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卓越医师的必备条件,也是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在卓越医师培养计划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提出应该重视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批判性思维和高超的交流沟通技能。
关键词:卓越医学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医学生
参考文献
[1]郭永松.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进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5-7.
[2]Doherty EM,Nugent E.Personality factors and medical train-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Med Educ,2011,45(2):132-140.
[3]朱晓燕,马蓓,倪鑫.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培养医学生科研责任心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18-19.
【关键词】 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
“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 当前对人文精神的探讨已经浩如烟海,笔者认为,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实践领域中的体现,医学人文精神对于医学科学不可或缺,唐代名医孙思邈在 《大医精诚》 指出其核心价值在于“精”与“诚”,这表明医学绝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更要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对生命的敬重的人文精神。医学教育不仅需要传授醫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是医生的职业价值观。
一、医学人文精神对医学生的价值
1.医学作为生命科学,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这种要求不仅仅体现在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更是包括其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人格。在医学院校重视和加强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更应重视促进医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培育关爱他人、敬畏生命、仁慈博爱和公平合理的医学人文精神。
2.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应有之义。医患关系恶化、医患矛盾突出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实践中发生的医患矛盾大多表现为患者抱怨医生对自己冷漠、不负责任、开“大处方”挣钱,而医生则抱怨患者不通情达理等,再加上不良媒体的不负责任的渲染,社会营出现了一边倒的“共识”,即医生如果能抱着“关爱病人、敬畏生命、仁慈博爱、公平合理”地对待病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不是很困难的事。医患关系,医生处于主动、优势和关键,处理好医患关系主要在于医生。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医生医学人文精神的重塑和回归,同时患者也需要为医生践行医学人文精神报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全社会更要形成医学人文培育的良好氛围,如此浩大系统的工程,非自上而下的合力不可为也。
二、 医学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实践的分析
在当前的形势下,社会对于医生的要求进一步凸显了人文素质,医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诸多方面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因此,作为临床和教学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扩充相应的人文科学知识。
(一)人文关怀须从问诊、查体入手
问诊查体是医疗工作当中的基本环节,沟通能力是医生基本人文素质的表现之一。患者不仅仅想缓解身体上的病痛,更希望在心理上能得到医生的宽慰。如果医生询问病史简单粗糙、只注重辅助检查结果而不关心患者的陈述,查体简单,或者不理会患者的疑惑,对患者解释不耐烦等,都会使患者感到被怠慢、被轻视,得不到相应尊重的感觉。 如果因为不够耐心而未能了解患病的重要细节,则有可能影响了疾病的诊治。例如体检前,先将双手洗净、搓暖,为患者拉好帘子以保护患者隐私,查体完毕亲自为患者盖好被子等。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细节,恰恰是医生对患者真诚体贴的表现,是医患关系的润滑剂。
(二) 换位思考,尊重和维护患者的隐私
要尊重和维护患者的隐私,这是每个医生的共识。但在实际的诊疗工作中,“想维护”和“真维护”之间不一定划等号,这需要医生真正为患者着想,才能较好地应对各种情况,维护好患者的隐私。例如,医生正和艾滋患者的家属探讨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时,可能会有其他人过来“凑热闹”,这时医生应当果断或巧妙地制止,以免隐私暴露,给患者造成思想的负担,不利于治疗的开展。
(三)从病例书写入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目前,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存在“见病不见人,懂病不懂人,治病不治人”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建议医学生不仅需要撰写临床常规病历,同时还要书写人文病历,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以达到了解患者的疾苦,走进患者心灵的目的。用心感受,感悟生命,感悟医道、医术,塑造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必须贯穿临床工作始终的。另外,在书写医学病历中,培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增强法律意识。病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是涉及医疗纠纷和诉讼的重要依据。在书写中,应帮助医学生重视相关的法律问题,如反映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病历书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落实书写者的责任等等。如果面对病历没有责任心和认真的态度,要想在更为复杂的操作和诊疗上万无一失是不可能的。让医务工作者对待病历书写树立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医学人文进临床的体现。
三、制度的完善是医学人文进临床的有效支撑
(一)为医学科学与人文结合提供平台
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有赖于医师对当代医学人文缺失弊端的深刻了解,有赖于他们对人性化医疗实践的探索, 有赖于他们对医疗技术及技术结构的不断改造与革新,实现医学人文与医疗实践结合。特别是实现人性化的医疗,最为关键是临床医师的参与,因为所有人性化的医疗是要经他们的手才能实现的,人文教师无法代替。
因此建立二者合作平台,主要目的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探讨和研究的场域,将他们的积极性和智慧发动起来。只有这样,才有希望实现二者的结合。
(二)完善医学人文教学制度
方案的执行需要在社会健全的制度体系下进行。医学人文的教学,应该是贯穿医学生学习阶段及以后职业生涯始终的,融入临床工作的点点滴滴。 从本科临床教学,到临床实习观摩; 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医师晋升职称; 从科室年度考核,到三甲医院、优质医院的复评,都需要制定完整的医学人文指导大纲,将切实有效的医学人文培训列入上述考评中。这不仅是临床工作的需要,也是医学人文进临床的有力支撑。作为临床医学重要载体和平台的医院,应切实把医学人文继续教育纳入职工素质培训计划之中。应把医务人员学习、掌握生命伦理学、医学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作为技能训练和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渗透在管理理念与方式中
管理的理念与方式直接影响临床实践的方式与方法。因此,将医学人文理念或精神渗透到管理中,可对临床实践的形式、方法、手段乃至模式产生直接影响,也是人文与临床实践共融互助的良好途径。 “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管理体制及措施办法中,在服务全科室的工作中处处注意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例如各种治疗重视机体原有功能的爱护; 对终末病人的宁养关怀; 重视心理干预与病人的心理关怀; 对病人尊严、隐私、知情权的有效关注等。
综上所述,医学人文关怀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养。它不仅要求医务工作者运用知识、技能治疗疾病,而且要求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践行关爱、博爱、至善、至美、慎行的人文关怀。将医学人文关怀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乃至每一细节,这不仅是对医生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卫生保健服务的期望。医学人文进临床,不能仅靠专家的呼吁、学者的呐喊和普通百姓的呼唤,更不能依靠上级主管部门的强制行政命令,只有在制定完善指导大纲、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临床医师的人文素养,才是医学人文走进临床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徐萍风. 医科学生徳性与智性的倚联[J].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 5) : 67 - 68.
[2 刘邦武. 医学伦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0.
[3] 柯建华. 新世纪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6( 2) :48 -50,86.
[4] 杜宏. 医学人文教育医学教育之根本[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 6) : 561 - 563.
[5] 王卫平. 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回归[N]. 文汇报,2010 - 12 - 04.
短短半月的医院实践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虽然说不上激情澎湃,但是毕竟自己为此付出了诸多的心血,心里难免有着激动。第一次作为实习医生的经历会让我们铭记一生。实习,意味着我不再是学校里的那个摇篮中的宝宝,而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那个学步的幼儿。虽然我们没有毕业,还要在学校中继续学习,但是这短暂的实践学习生活使我对以后的医学影像专业学习树立了信心,更激发我今后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怀着激动又憧憬的心情,我回到了家乡,见到了很久未见的父母。和父母讲了我将要准备到医学去锻炼自己,父母积极为我寻找实习单位,最后我在进行为期半月的实践学习生活。
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正好有大学的医学生在这里实习,我便与他们开始了实践学习生活。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是医务处的助理老师按照我们的需要和上岗要求安排院领导及科室主任对我们进行培训,其间科室的代教老师还穿插地组织我们到各病房看病历、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专家讲座及急救处理方面的录像,让我们对实际的临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为正式工作打下了基础。
经过几天的培训,我对医院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学到了好多新的知识。首先,医务处的于助理给我们讲了医院的发展历史及规模,让我了解到我们医院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背景,以及发展潜力。同时,各科室代教老师在教学管理方面对我们也作了严格的管理规定,让我们一开始就树立严谨的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形成我们固定的思维方式,为将来参加工作打好基础。医德医风教育让我切实感觉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神圣和务实性,我们必须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做事坚持原则,才能更好地维护“白衣天使”的神圣职权,才能得到病人及同事的尊重。其次,关于临床上具体工作,如书写医疗文书,医疗知识和临床操作的讲座,让原本只具备理论知识的我们认识到了临床工作要干好是多么的不易,只靠掌握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同时,对正确的处理医患关系的问题上我们有了感性的认识。
即来之,则安之。在医院这个团结向上的大家庭中我一定好好实习,充实自己的知识,为自己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也为医院奉献出我的一切。
在骨科,我跟带教老师学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各种手术的操作外,有时带教老师会让我给病人的创口换药。其中给我以震撼的一次是:有一天,我帮一个断指再植的病人换药过后,病人的家属指着病人腰麻后腰椎部位粘的无菌纱布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拿掉它。我揭开纱布看了看,没有在出血的迹象。我便对他说,可以拿掉了,随后我感觉不妥当,有让病人家属去医生办公室问下医生。我回办公室后,病人家属便去了。他们问了我的带教老师,我的带教老师看了后也说是可以拿掉了。但病人并没有当即拿掉,而是转过身又问了我一遍:“医生,是不是可以拿掉了。”我当时有点哭笑不得。只能对他们说:“那位比我权威多了。”我的带教老师听了急了起来。我不禁想起了刚来医院时医务科的那位助理对我说的那句话:“每科中的患者更多的是把你当一名医生来看待。你的一言一行,不仅仅要对自己负责任,还要对病人负责。”这件事情让我深切地感到自己肩上的重担,也对我在骨科继续的日子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骨科的日子里,我见到了大量手外伤和足外伤疾病。并且能基本了解它们的诊断与治疗。可谓是不枉此行。
肿瘤科是研究内科系统病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内科系统疾病。它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脏器的疾病,其中需要借助大量的医学影像设备。不仅包括的器官最多,而且是临床疾病发生率较高的系统。对于我们来说,是实践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功能的重点科室之一。在该科,我认真了解了这个科的基本医学影像设备情况,肿瘤科的放射治疗的基本操作,以及肿瘤科中的医学影像常见故障的诊断及维修。在这个科室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跟科主任的一次会诊。当时的老师在给一位患者作诊断时,看着电脑上的影像图象,老师脸上有一丝忧郁,当时老师说:“图片质量不对,可能是射线管有问题啊!”我当时很诧异,老师怎么会这么说阿,射线管有问题怎么会出射线,就不可能会有图像在电脑上。当我们停下为机器进行检查使发现线管内确实有问题,这让我很倾佩老师。作为一名老专家能这样认真地对待机器设备,了解机器的本身特性,并不断在实际中对机器进行维修。我在肝胆外科实习的日子里,我们的主任不仅在临床理论和实践上是我的良师,他在如何做人上更是我的好老师。
在肿瘤科的日子里,我基本了解了胃镜,血脉瘤,食道癌,肝癌等一些疾病的常识和它们的初步治疗影像设备的诊断方法随后的十几天,我一直留在设备科与MIR、CT、X线、肿瘤放射科等一些科室进行实践学习。并且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科中的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我对医学知识的认识逐步深入。我的实习生涯也即将结束。在我的实习生涯中,我深切地感到了做一名医生的不容易,想做一名好医生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在第一次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领悟到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实践的考验,再多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
短短半月的时间与老师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让我离开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走进各科办公室,少了一份陌生,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份孤单,多了一份安慰;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真诚!在这里,我不仅真正学到了知识,还明白了一些道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然而,在今天,这句话似乎成了天方夜谭。到了大学这个小型社会,我才发现,原来,“实践岀真知”才是最不可置疑的。
为了培养学生们探索创新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加强对学生们的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我校开展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于是,在县城的一个小医院里,我进行了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仅仅是大一新生,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我只能在旁边观看,帮忙打打下手,但是这短短一星期的实践却让我受益匪浅。作为医院的一份子,我所做的工作,就是观察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以及记录每天该做的事情。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处处都蕴藏着学问。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见到了很多的临床表现和症状体征,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真正的良药,熟悉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人员的分工及工作职责。从医生来说:对待病人,无微不至,有耐心,更有技术,每位医务工作者都承担着的“救死扶伤”的使命,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当然,医生必须要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更要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七天与医院的亲密接触中,我明白了,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作为见习生,要做到:
1、待人真诚,学会微笑;
2、对工作、学习有热情有信心;
3、善于沟通,对病人要细致耐心;
4、踏踏实实,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刚刚踏进社会的大门,我们要尽快适应周围的环境,学会化困难为动力。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社会这样复杂的环境里,不免会遇上麻烦事,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心怀一颗平常心,乐观地去面对这个社会,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做出正确的选择。
实践,是一种磨练,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前提。忙忙碌碌的实践时间让我过的很充实,很快乐。我会一直坚定自己学医的信念,同时认识到医生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
这次医院实践,让我走入了真正的社会,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医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学习和生活的大课堂,只有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有所体现。
经过这次调查实践,我的认识观和价值观都获得了突破性飞跃。
当代大学生,成绩与学校的评定并不与在社会中获得的成就成正比。想要立足于社会,要的不只是一纸文凭,更需要你的忍耐力,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面。
这些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其实在生活的点滴中都可以被发现。我们需要做的无非就是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安分守己,心胸宽广一点,思想上进一点,办事勤快一点,无数个“一点”造就你的未来。
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我们还需要一份为他人服务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奉献的心。在哪里工作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的心态。不要以为在基层工作是可耻的,每个人的祖辈上数三代,谁不是来自基层?
我们的就业形势并不严峻,只是人人都不愿“纡尊降贵”,所以才让现在的我们恐慌。寒假里我走访了所在县的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发现几乎没有本科医学生愿意就业于此,这让我很意外。我们是穿着白衣的天使,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要赶往哪里。是基层选择了我们而不是我们选择了基层。
关键词:恩格斯,社会医学,人文精神,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众所周知, 医学教育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健康, 关系到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然而, 近些年来, 医疗纠纷不断上升,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使得加强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显得迫在眉睫。社会医学教育是高校医学生的主干专业课程, 培养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而高素质医学人才对医学的人文素质要求必然更加紧迫。
当今, 随着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对社会医学的人文关怀要求亦更加强烈。这使我们在社会医学教育过程中, 不仅重视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传授, 还应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使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接受人文科学素养的熏陶和马克思主义卫生理论正确价值的引领。然而长期以来, 我国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大多是从西方发达国家有关高校引进教材改编而成;在教材的编纂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指导和影响, 缺乏马克思主义卫生理论的正确指导, 这对我国高校医学人才的培养尤为不利。其中明显的例证:在论证西方社会医学的创立与发展史这一章节中, 将“社会医学”的创始人定位为法国医生盖林和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等人, 而没有提到革命导师恩格斯对社会医学创立所作的贡献。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医学思想, 国外学者据此认为, 社会医学的创始人是恩格斯, 而不是魏尔啸。本文拟探讨恩格斯社会医学思想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对我国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1 恩格斯社会医学思想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恩格斯从小生活在一个纺织厂主家庭, 使他有机会了解到工人阶级生活的悲惨境地和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一直就对工人阶级抱有深切的同情心与关爱之情。1839年, 年仅19岁的恩格斯就写了抨击社会现实和批判资本家剥削的政论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 开始关注卫生与工人的生活、工作环境等问题, 以生动的笔触揭露了德国埃尔伯费尔德和巴门两个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阴暗面, 包括严重的环境污染、河流污染、工人居住卫生状况与人民生活的困苦, 以及繁重的劳动和恶劣的环境对工人们的健康所造成的造成了极大危害, “下层阶级, 特别是伍珀河谷的工厂工人, 普遍处于可怕的贫困境地;梅毒和肺部疾病蔓延到难以置信的地步。[1]”由此可见, 工厂主家庭出生的恩格斯在青年时代就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社会环境和健康问题的深切关注, 奠定了他日后深入研究社会卫生问题和工人阶级健康状况的基础。恩格斯通过深入调查各种疾病产生的社会因素, 大声疾呼:应当建立各种改善工人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制度, 采取各种社会卫生措施来保障工人阶级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 消除由于阶级对立及经济条件不平等造成的健康不平等现象, 充分体现了对于一切生命体尊重的人道主义精神。
1.1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社会医学思想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1845年5月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是恩格斯花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在深入、细致的实际调查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的产物, 列宁评价它是“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之一。[2]”该书既是一部英国工业史的巨幅画面, 又是一部真实描述英国工人阶级工作和生活状况的珍贵史料, 由此翔实揭示了工业革命与社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卫生问题。“通过考察, 恩格斯认为, 正是由于英国的工业化、人口的过度集中, 造成住房拥挤、肮脏、潮湿及空气不流通, 成为百病丛生的根源, 这种生活方式自然会引起各种诸如肺病、霍乱、伤寒、瘟疫等疾病的肆虐。恩格斯从社会医学的角度分析了导致工人阶级健康状况恶化的社会根源。因此, 从社会医学的角度来看,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马克思主义卫生理论的重要著作, 是社会医学的经典研究与奠基之作, 对社会医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2 恩格斯社会医学思想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作为一个纺织厂主、商行老板的儿子, 恩格斯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富帅”。但他一直关注当时工人阶级的工作、生活状况, 尤其是其医疗卫生和健康方面。他指出:“一个生活在上述条件下并且连最必需的生活资料都如此缺乏的阶级, 不能够保持健康, 不能够活得长久, 这是不言而喻的。虽然这样, 我们还是再一次地特别从工人的健康状况这一角度来把这些情况一个一个地考察一下。[3]”他在考察英国社会发展状况时, 始终把工人阶级的健康放在首位。为此他“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 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槟酒, 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3]273”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恩格斯对普通民众生命健康的尊重与关怀。
恩格斯创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年仅24岁,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医学思想体现了当今社会医学要求的人文精神内涵。他不仅分析了当时各种流行病产生的原因, 更是一针见血地挖掘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病因给工人阶级心理上造成的伤害和摧残。恩格斯的社会医学思想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而发展, 是与时俱进的, 充分展示了恩格斯关爱普通工人生命健康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体现了恩格斯平等、沟通、合作、务实的人格意识。恩格斯的社会医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卫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因此在新时期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我们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 弘扬医学的人道主义精神, 把培养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高尚医德、培养医生与患者间良好沟通、合作和尊重患者人格意识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连。
2 恩格斯社会医学思想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 医患关系紧张, 医疗纠纷不断, 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调查统计, 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 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调查的326所医疗机构中, 321所 (98.47%) 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困扰的问题[4]。当然, 发生医疗纠纷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除了医疗资源供求失衡、诊疗费用高、误诊等诱因, 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服务意识差, 医疗水平不高, 操作不规范, 态度冷淡, 语言生硬, 缺乏耐心、细心和热心, 等等, 这些都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现代医学技术上的高度发展, 与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所造成的医患关系紧张形成了巨大反差, 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为此, 学者们广泛呼吁, 必须加强高校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 努力造就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因而在倡导教育改革的新时期, 高等医学院校应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 以恩格斯社会医学思想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 拓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强化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大力培养。
2.1 更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首先, 既然承认了恩格斯社会医学思想的历史地位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就应将恩格斯社会医学思想作为高校卫生管理教育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先导的培养;其次, 以恩格斯社会医学思想为具体指导, 改编我国目前卫生管理教育教材, 调整有关社会医学发展史的内容, 把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卫生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到教材中, 使其更能适应我国当前卫生管理教学改革及医改的需要。这就要求广大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在医学教育过程中, 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 不仅要重视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还应加强医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只有这样, 才能使高校医学生在习得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接受人文社科知识的熏陶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努力做到专业知识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结合, 就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不断促进我国当前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2.2 推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卫生事业, 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保护劳动力, 是马克思主义卫生理论的核心要义[5]。革命导师恩格斯从亲身实践的角度考察了英国十九世纪工业化给工人阶级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等社会问题, 认真研究工人阶级的身体健康和卫生状况。他自始至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关注他们的实际生活, 了解当地工人阶级的疾苦, 是“以人为本”的真正实践者, 是当之无愧的社会医学学科创立的先驱。恩格斯社会医学思想所体现的具体生动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不仅对我国新时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样对进一步推动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教育改革, 以及更新科学的医学教育理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 按照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来诠释人民大众的卫生问题, 深刻领会恩格斯的社会医学思想, 大力发掘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卫生理论的时代精神, 是我国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基本姿态。
医学是科学, 更是人学。医学的人文性不仅扎根于医学研究中的伦理与道德, 而且来源于医疗实践中对人类生命价值的尊重与敬畏。因此, 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重点突出医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6]。然而长期以来, 我国的医学院校一直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替代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对医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价值观的困扰严重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单调乏味, 不同程度地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环境, 难以使学生产生心悦诚服的教育效果, 不得不说是我国目前医学生思想教育的一大缺憾。为此, 我国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恩格斯社会医学思想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为指导, 时刻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 关注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中的作用与局限性, 认识到要把培养医学生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仁人医德、平等、合作和高尚人格等内容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7]。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拓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
2.3 拓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社会医学思想集中体现了其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正是因为他一生至始至终坚持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从年轻时代, 恩格斯就不畏艰难, 不辞辛劳, 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为获取工人阶级第一手翔实资料, 他主动放弃作为“富二代”的一切物质享受, 开始关注普通工人阶级状况, 尤其是工人的健康状况。恩格斯以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 渊博的学识、生动的笔触、翔实的资料和独特的视角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卫生事业理论。难怪“在《资本论》创作期间, 马克思重读这一著作时, 称其主要论点‘连细节都已经被1844年以后的发展所证实了’, 甚至发出如下感叹:‘……这本书写得多么清新、热情和富于大胆地预料, 丝毫没有学术上和科学上的疑惑’![8]”
如今,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悄悄地被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代替, 这也是医学人文精神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回归和体现。因此, 医学院校应该更科学地设置课程内容, 不仅要有一般的人文学科课程如文学、历史、哲学等, 而且要有医学与人文科学相交叉的学科课程, 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医学哲学、医学史、社会医学等, 还要有与医学有关的人文综合课程, 如医学与艺术、医学与环境、医学与生态、医患沟通能力与培养、中国古代医学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等等。此外, 医学院校更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 对医学生进行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医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 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必须要重视患者的生理病因, 更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病因, 给予病人的不光以生物技术治疗, 还有心理及社会问题上的诊治, 才能体现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济世救人、仁爱为怀”的人本主义精神和“医乃仁术”的医学人文本质。
2.4 大力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
新时期, 作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不仅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卫生理论, 还要多向医学生介绍恩格斯社会医学思想精髓———即人文精神的传承。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恩格斯社会医学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求证精神为原则, 实事求是, 深入基层, 以人为本, 切实关注普通民众生存状况, 了解群众健康指数, 才能真正体现我国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的价值。此外, 还可以通过医学生临床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 充分利用社会实践、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等手段, 切实增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时效性, 教育医学生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形成良好医德医风, 以此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提升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层次与深度, 才能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双重效果, 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模式的构建与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392.
[2]列宁.列宁全集[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27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380.
[4]中国医生活多、钱少、高危[OB/OL].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zhongguoyisheng.html.
[5]蔡孝恒, 张亮.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卫生理论的具体表现[J].医学与社会, 2008, 21 (2) :4-7.
[6]黄丽颖.结合医学专业教育特点探索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23) :48-49.
[7]杨秀兰.论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与思想教育改进[J].卫生软科学, 2007, 21 (3) :215-217.
关键词 学生 医科 科技创新 实践与思考
1 医学专业教学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
医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和书记亲自牵头负责,这是在学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校-学院-创新基地三级体系中的学院体系。小组成员由各专业老师担任。专业老师大多为博士或副教授以上的老师。医学课程任务重,时间紧,由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将在医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创新的初期培养。科技创新的兴趣必须先由课堂教学进行培养。自入学之日起,老师们便会有意识地介绍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学科的研究背景,医学研究特点。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科研的兴趣。
2 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
老师要对学生和学生团队投入相当的精力和热情。导师制要尽早启动。我院从2011年起招收药学专业本科生,药学专业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实行导师制。我们的工作经验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从选题到执行实验,到最后完成阶段,教师的帮助和指导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教会学生检索文献,结合实际选定课题,教会他们组织团队,指导他们解决各种问题。每一步的工作都需要老师来掌舵,既不能代其行事,主宰学生思维,也不能缺乏引导和推动。老师就这样手把手地把学生带入科学的殿堂。
3 课题的选取是关键
科技创新活动的课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我能力、专业课程、老师研究方向、跨专业性等各方面进行选取。课题既要结合实际,同时也要结合老师的研究方向。这不仅方便教师的指导,还可尽早参加到科研工作中,学习更多科研方法。课题立项选题要是能在老师指导下尽可能跨学科协同创新,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关注点,运用多角度、多种类知识,也会使选题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4 开放实验室是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平台
很多同学申请参加开放实验室,这为同学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便利。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实验室设备,材料,时间安排等原因,研究有一定限制。基于此,学校提出要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由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指导管理、编制规划、指定管理制度和出台思路。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同学们既积累了研究数据,也锻炼了自身能力。
5 学生科研团队是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
老带新,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科研团队应形成梯队。团队能集中智慧,学习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这都是科技创新至关重要的品质。我们以老带新,逐步培养了一支较稳定的大学生科技活动队伍。队伍中,既有知识相对成熟的研究生,也有对专业知识较为了解的高年级学生,同时还包含正在接触专业知识的低年级学生。梯队一旦形成,就既能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也能保证科研的效率。
6 激励机制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
激励包括对老师和对学生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学院要积极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为参加项目的学生搭建学生交流平台,并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学分认定、选课、考试、成果认定、保研、推优等;另一方面,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学院要认定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组织协调机构,包括教学、科研、实验室、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的人员,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经费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条件。
鉴于科技创新工作在我校的蓬勃发展,为了促进我院的科技创新的更大进步,现有如下思考:
(1)科技创新机制和模式需进一步推进。我们虽然做了初步尝试,但怎样改善组织和管理的随意性和经验性,逐步形成规范化、长期化、制度化的科技创新模式仍需进一步摸索。现有校-院-基地三级模式和专门领导小组的建立,有利于机制的完善,也在安全奖励,学分认证、安全研究、积分奖励、奖励、评估、经费投入、实验室开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如何将这项工作真正转化为学校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内涵和外延真正结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实现科技创新的大众化转型。科技创新的目的是培养尽可能多的同学的科创意识,而不是极少数同学的游戏。我们要培养的能力,应具有普遍性,而不是仅仅只是为了应付竞赛和比赛而催生的。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将结合,形成团队,也是为了将科技创新的阵营扩大。只有真正实现了大众化与精英化的结合,才有可能出精品。
(3)要进一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首创和原创精神。科技创新的最重要赛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有3个关键词,即“挑战”、“大学生”、“课外”。要适当区分“课内”、“课外”,区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并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原创性和首创精神是引导他们在“第二课堂”不断发展的基础。我院有所突破,但尚显不足,学生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提高科技创新的重视度。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视为学校科技工作的重要部分,它己不仅仅是大学生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的科研水平以及综合实力。科技创新工作与学校的育人工作相融合,对培养学生科研视野有重要意义,必须常抓常新。
【医学生社会实践总结】推荐阅读:
大一医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09-16
医学生在医院的社会实践日记11-14
医学专业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11-16
文秘生社会实践报告09-15
武汉大学社会医学10-24
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07-27
中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总结06-25
幼师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07-15
学生在暑期的社会实践的总结10-04
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心得总结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