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的职业分析(精选8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检验人员;职业暴露;职业防护;感染管理
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长期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密切接触,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对此笔者回顾性调查了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相关情况,并对其构成因素及处理上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检验科发生职业暴露的检验人员(包括实习生)。
1.2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需要设计检验科职业暴露调查表,每人填写,调查内容包括暴露者姓名、性别、职称、工作年限、暴露类型、暴露发生时间及方式、例次、是否规范处理、是否上报等。
1.3统计学处理
将有关资料输入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职业暴露情况
217名检验人员共发生职业暴露72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3.18%,其中实习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达46.23%,工作年限<1年的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49.56%。
2.2职业暴露岗位及暴露方式
发生职业暴露的检验人员岗位主要为门诊采血室、免疫室、临床检验室、生化室,共占95.83%。暴露类型以采血针头刺伤、血液和体液污染皮肤黏膜为主,占76.39%。见表2。
2.3职业暴露上报及处理情况
职业暴露发生率由2011年的53.66%下降至2014年的2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2.286,P<0.001)。72例职业暴露人员按感染管理科要求上报仅23例(31.94%),漏报率达68.06%。发生职业暴露检验人员正确处理率为80.56%。
3讨论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高等医学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 培养具有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1], 如何培养符合现代和未来岗位需求的医学人才是高职医学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在深入行业基层调研的基础上, 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开展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研究, 现就基层口腔医学人才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基层口腔医疗人才需求调研
为了使我校开设的口腔医学专业能够更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课程教学适合实际岗位需要,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调研组深入珠三角、粤西地区以及周边市县区, 对63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求、工作任务和流程、职业核心能力、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行业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调查,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用人单位负责人、临床一线工作者、相关行业企业负责人、人才市场上有关企业的招聘人员、我院历届毕业生等, 采取了个别访谈、参观交流、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基层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个体牙科诊所等, 主要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基层口腔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需求的重点是熟练掌握口腔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技能、各种义齿的设计和制作技能、各种牙齿的拔除技能等, 能与病人进行融洽的沟通, 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具备获取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等。
调研组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 明确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单位的岗位人才需求现状, 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社会岗位群发展变化的情况下, 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岗位工作过程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提出并分析了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2 基层口腔医疗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指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从事口腔疾病临床诊疗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笔者将其归纳为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3 个方面。
2.1 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是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和基础, 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内容, 具体见表1。
2.2 社会综合能力
社会综合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适合其生存环境的公众化言行举止的一系列社会行为能力[2], 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毕业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需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处理医患、同事、上下级等各种人际关系时, 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在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 社会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发展。
2.3 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掌握了具体岗位现有专业技能, 并且能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进行自我知识更新, 使自身潜力不断释放、技能不断提高的能力[3], 包括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 即使目前的知识技能“管用、够用、实用”, 将来却不一定。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知识, 还要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 学会今后如何生存和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向目前某一岗位群输送人才, 而要立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岗位的不断变化,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为其后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基于基层口腔医疗岗位需求的教学改革
为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基层口腔医疗岗位职业能力, 我校口腔系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 探索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 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系与行业专家和社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交流与沟通技巧、社会综合能力、自学能力、人格修养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校企共同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在实训资源整合、课程体系、教材、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技能考核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 深入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的各个环节, 使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使口腔医学专业与当地产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3.2 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
我系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基于基层岗位工作和技能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和制订教学计划, 打破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进行课程整合和优化, 以实际临床应用为目的, 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 突出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 使课程体系不再是五年制本科的压缩版。
3.3 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
我系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综合运用PBL教学、CBL教学、任务驱动教学, 把知识点划分为一个个临床工作任务或问题, 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 (一般为2~3 天) 自己翻阅教材、查询资料, 进行思考、分析、归纳、解答问题后, 上交作业。上课时教师进行提问和互动,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最后教师循序渐进地推导、讲解, 归纳知识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 自己寻找答案和分析思考, 充分发挥个人能力, 彻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透彻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有效培养了自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4 设置模拟临床情景的岗前综合性实训课程, 培养专业综合能力
我系依据职业岗位技能需求, 基于临床工作过程, 将口腔医学专业各门课程中的所有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优化整合, 构建口腔医学岗前综合实训课程, 教学内容包括口腔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疾病鉴别诊断、制订诊疗方案、综合病例分析、综合病历书写、常见病病例汇报、综合性强化实训、医患关系和沟通技能等, 包含了与口腔基层卫生服务岗位工作相关的全部专业知识和能力。 该课程模拟临床接诊病人的情景, 在口腔模拟实训室采用“接诊病人—病史采集—专科检查—病症分析—鉴别诊断—诊疗原则—操作实训—病历书写”的实训教学模式, 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 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使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实现有机衔接与融通。
3.5 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程
我国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现代口腔医疗卫生服务更多地关注人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和社会因素[4], 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口腔科医生不仅有精湛的医术, 更具有高度的人文关怀意识、高尚的医德与良好的服务态度[5]。
我系将医学人文教育渗透人才培养全程, 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课程内容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 教师言传身教地灌输“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 强调临床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各种口腔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医患沟通技能。我系积极开展各种医学人文主题活动、口腔社区义诊和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 使口腔医学生早早树立人文关怀意识, 提高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 使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6 加强学生对医患沟通的学习, 树立现代社会医患关系意识
近年来医患纠纷日益增多, 权威报道称80%的医患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因此, 强化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关键, 而将这一内容的学习提前到医学生的教育教学中, 对医患纠纷的发生更能起到预防作用。所以我系积极举办医疗法规、医疗案例、医患沟通方面的专家讲座和学生演讲比赛, 并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讲述某一疾病的同时讲述诊疗该疾病容易发生的一些医患纠纷案例, 并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医患沟通技巧, 使其懂得预防、避免和处理医患纠纷。
3.7 早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职业服务和创业意识
除校内实践教学以外, 我系强调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早接触病人, 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开展课间社会实践活动和寒暑假社区见习, 如开展社区口腔健康调查、常见病义诊咨询、口腔健康宣教等活动, 提高学生口腔岗位工作技能和社区卫生服务意识。
另外, 我系自2012 年开始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民营口腔诊所创建与经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对周边口腔社区诊所开展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 深入了解民营口腔诊所的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经营管理模式, 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腔诊所设计和模拟经营管理训练。创业训练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精神, 提高了创业能力, 并有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8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我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设和开发精品课程网站、微课学习平台、师生交流平台、校园网习题库等数字化 (网络) 学习资源,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微课是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课堂内外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6]。我系自2014 年开始开展微课教学, 教师将每个知识点或口腔操作技术制作成5 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 放在学校微课平台及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下载到个人电脑或智能手机上学习, 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微课视频可重复观看, 是一种不受时间和地点等条件限制的方便高效的教学资源, 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3.9 重视实践技能考核和过程性考核, 使教、学、评有机结合
我系采用过程性考核、期末实践技能考核及期末理论考核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过程性考核指分阶段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考核, 平时成绩包括每次解决问题的成绩、病例报告成绩和学习态度, 占课程总成绩的40%。过程性考核的目的不在于成绩本身, 而在于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渴望评价和积极参与评价[7],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期末实践技能考核参照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方式, 采用客观结构化能力多站式考核方式, 占课程总成绩的30%。
4 结语
我校口腔系始终坚持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目前与未来口腔基层职业岗位需求的原则, 开展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专业, 根据专业岗位技能需求设置课程, 根据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 建设医教结合的“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和职业氛围浓厚的口腔医学实训基地, 校企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的各个环节, 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自2008 年起, 委托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构, 开展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 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调整创新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调研数据证明, 我系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使毕业生符合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岗位需求, 成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口腔医学专业技能人才。
摘要: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在深入行业基层调研的基础上, 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开展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研究, 探索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口腔医学,基层,医疗岗位需求,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娜, 宋锦璘, 邓锋, 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口腔临床医学本科综合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1) :92-93.
[2]肖放鸣.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探索, 2010 (8) :32-34.
[3]崔德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5) :44-45.
[4]张轩, 余占海, 殷丽华.口腔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教育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14, 19 (4) :740-741.
[5]赵弼洲, 余占海.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思考[J].医学与哲学, 2010, 31 (10) :72-73.
[6]蒲文静, 蔺多鑫.高职高专口腔组织病理学微课教学应用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 28 (3) :299-301.
关键词:重庆市;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97-02
为深入了解高职类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对重庆市2011级医学高职高专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选取重庆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大一学生,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形式为辅,通过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表、网络聊天交谈、深入宿舍访谈等形式抽样调查50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494份,有效回收率为98%,学校主要涉及重庆三峡医专和重庆医专,专业涉及中医骨伤、护理、临床医学、中药等20多个专业(方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当前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1.医学生专业选择依据和喜欢情况
专业选择是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素,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适合自己及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能够实现专业和职业的有效对接,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快速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制约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据调查发现学生选择专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图1所示,34%的人认为适合自己或喜欢专业而选择专业,26%的人根据就业形势来选择专业,40%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没有自我明确的观念和想法。而对于专业的喜欢程度,40%的学生喜欢目前所读专业,34%的学生不确定,不喜欢和没考虑过的占30%左右。这反映出有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比如家庭、就业形势,同时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仓促、普遍盲目选择专业,缺乏综合决策,导致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
2.医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情况
如图2所示,在此次调查就医学生学习目标、未来打算、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当问及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时,在随机抽查的500位学生中仅有27%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非常清楚的分阶段性的规划;37%的学生有比较清楚的规划,但无长期规划;将近40%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规划或从来没有想过。在学习和生活目标确立方面,大多学生有清楚的长远或短期的目标,有35%左右的学生目标模糊或没有目标。这说明有相当部分学生对自我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学习和生活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人生发展缺乏主动规划的意识。
3.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度
大学生处于职业探索和职业准备期,要合理安排大学学习周期,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我们就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关键依据、内心需求度等方面进行了抽样问卷,结果如图3显示,有5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重要,一般的占23%,只有11%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医学生内心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方面,60%学生需求度很高,25%的学生需求一般,仅有约为10%的学生不需要。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观念转变问题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
4.医学生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满意度
学校在医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承担重要角色,起到理念引导、具体指导、过程监控、条件保障及创造等作用。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的满意度如图4所示,22%的学生非常满意或满意,47%的学生满意度一般,30%左右学生的学生不太满意。对所在的学校或社区职业生涯规划的中介或服务机构数量调查显示,17% 的学生认为较多,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数目较少,也有30%左右学生对此无关注。
在对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以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的调查时,绝大部分学生选取的方式是学校开设相关指导课程或举办讲座。34%的学生期望学校提供培训方式为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就业指导、求职技巧等方面服务,30%左右学生期望是到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实习。在对“在学习职业指导中,你最期望学到的是什么”一项调查中,有60%左右学生期望学习“求职、面试技巧、职业礼仪、形象设计”等方面的指导,选择期望学习“工作中为人处世原则”的比例为25%,15%的学生期望学习“从专业知识方面择业”。
从以上调研数据看;目前,几乎所有高校对于学生的就业工作都非常的重视和关注,学生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得到大家的认同和重视,也做了相关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限制,如缺乏专业专职的指导教师、缺乏物力财力的支持等,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和效果并不理想。
5.医学生就业观念和信心的情况
医学生的就业信心如调查如图5所示,绝大部分同学相信能找到工作,仅7%的同学无信心找到工作。在对“选择就业时,你以为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及用人单位最看中的是什么”进行调查了解时,半数以上的同学把良好的发展空间作为择业的首选,爱好、薪水高低、稳定性各占15%~20%左右比例。对于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因素一题,有超过60的同学认为是个人能力,学历和专业各约占15%,从以上反应出当今就业压力大,以及对自己能力信心不足,缺乏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专业技术、社会实践少,成为同学们对就业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从医学生就业观念和信心的调查情况来看,医学生的自主择业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择业标准发生了变化,勇于打破传统观念和思维,不再单单重视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福利待遇,对单位的发展前景和用人机制的也很关注,同时高学历和名校效应也逐渐被淡化,更多注重个人能力。
三、推进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完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形式化,要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明确目标,突出专业特色,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对于大一刚入校的新生,应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当前就业形势的了解和职业生涯的初步认识和规划。二年级学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毕业年级学生,应侧重临床实践操作能力锻炼以及就业形势了解、择业技巧的指导及就业前的心理调适。通过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培养学生准确定位自我、主动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的发展和要求,有导向行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其次,职业生涯是一个持续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的学生因自我特长和未来职业定位和发展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学校要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咨询,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就业途径、职业发展等个性化咨询,让学生通过相对专业化的职业咨询少走弯路,充分调动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同时满足医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最后,进一步完善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网建设,动态更新就业网信息,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给予学生全程职业指导,拓宽学生的就业面,适应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制度体系改革的需要。同时,还可考虑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法规、政策咨询等在线服务及学生相互交流经验的平台。
2.加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持续发展
职业指导老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医学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在专业发展、职业定位、就业知识、就业信息判断和个性化咨询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对任课教师、各院系招就学工干事、辅导员的技能培训,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同时,加强与学校心理咨询室合作和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李存茂.医科类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J].时代人物,2008,(4).
[2]苟加明.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思考[J].就业咨询,2008,(15).
09级预防医学本科
1.职业病: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人体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
2.职业工效学:是人类工效学应用的重要分支,以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职业人员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工作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保持最佳工作效率。
3.职业生命质量:是指劳动者对工作的感受和职业对劳动者的身心效应,如职业满意度、身心健康和安全等。
4.职业接触限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5.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6.尘肺:是指在工农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7.矽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8.高温作业: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气温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9.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
10.暂时性听阈位移: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水平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
11.局部振动病:或手被振动病,是长期从事手传震动作业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可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12.职业性雷诺现象:又称震动性白指,是手臂震动病的典型变现。一般在手冷后,患者指出现麻、胀、痛,并由灰白变苍白,由远端向近端,界限分期,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在逐渐由苍白变潮红,恢复至常色。常见部位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远端指节,严重者可累及近端指节,以致全手指变白。
13.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大于12eV,如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等。α、β、中子、质子等属于电离辐射中的粒子辐射。
14.非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小于12eV,如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射频及激光等。17.职业环境监测:是对作业者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18.生物监测:是指定期地、系统地监测人体生物材料中化学物及其代谢物的含量或由它们所致的生物效应水平,将测得值与参考值相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其对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
19.健康监护:是通过各种医学检查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属于二级预防范畴。
20.健康监护目的: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结合生产环境监测和职业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研究职业有害因素所致的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规律,接触—效应关系,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制订、修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成都医学院
09级预防医学本科
1.职业病的特点:
病因有特异性;②病因大多可以检测;③不同接触人群的病特征不同;④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⑤大多数职业病,目前缺乏特效治疗。应加强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2职业损伤的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原则:(1)病因预防(2)“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消除或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和损害,即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或消除工人接触的机会。第二级预防是早期检测盒诊断人体受到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损害。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病损和诊断,特别是早期健康损害的发现,及时预防、处理。第三级预防是指在患病以后,给予积极治疗和促进康复的措施。主要包括:①对已有健康损害的接触者应调离原有岗位,并结合合理治疗;②根据接触者受到健康损害的原因,对生产环境和工艺过程进行改进;③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3.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首选药物: 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主要变现为类神经症、周围神经病,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①类神经症:头昏、头痛、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②周围神经病分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感觉型:表现为肢端麻木,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运动型:握力减退,甚至出现“腕下垂”或“足下垂”。③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烦躁、抽搐、嗜睡、精神障碍,昏迷等症状。2.消化系统:口内金属味、食欲减退、恶心、隐形腹痛、腹胀、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严重者出现突然发作的脐周腹部绞痛,止痛药不易缓解,持续数分钟以上。
3.血液及造血系统:轻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亦有小细胞性贫血。4其他:齿龈与牙齿交界边缘上出现由硫化铅颗粒沉淀形成的暗蓝色线,即“铅线”。首选药物: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1g/d静脉注射或加于2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二疏基丁二酸钠(Na-DMS)1g/d。4.汞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首选药物:
起病急,有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和胃肠道症状,继之有化学性肺炎。肾损伤表现为多尿,蛋白尿,少尿及肾衰。口服汞盐还可引起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并引起肾脏和神经损害,易兴奋。
首选药物:1.急性中毒:二疏基丙磺酸钠或二疏丁二钠。2.慢性中毒:二疏基丙磺酸钠或二疏丁二钠、二疏丁二酸。
一氧化碳和氰化氢毒作用机制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都可以与细胞色素结合,使之失去递电子能力,阻断呼吸链,导致细胞窒息。
不同点:一氧化碳主要的毒作用机制是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之失去携氧能力,此过程是氧的运输障碍;氰化氢则主要是阻断呼吸链,此过程是氧的利用障碍,此时静脉血与动脉血同样呈鲜红色,中毒者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成都医学院
09级预防医学本科
6.苯中毒:
苯的中毒机制。⑴干扰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⑵氢醌与纺锤丝结合,抑制细胞增殖。⑶损失DNA。⑷激活癌基因。
分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苯的氨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β-萘胺致癌作用最强,α-萘胺致癌作用最弱。金胺是致肝癌物质。4-氨基联苯能致肝和膀胱肿瘤。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的损害:1.血液系统损害:①形成高铁血红蛋白;②形成硫血红蛋白;③溶血作用;④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⑤引起贫血。2.肝肾损害;3.皮肤损害和致敏作用;4.神经系统损害;5.眼晶状体损害;6.其他损害作用:生系统损害,膀胱癌。有机磷农药分类:磷酸酯类、硫代磷酸酯类、磷酰胺及硫代磷酰胺、焦磷酸酯、硫代焦磷酸酯和焦磷酰胺类。矽肺的发病机制:
石英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巨噬细胞聚集,吞噬尘粒成为尘细胞,扩展到全肺和胸膜,引起矽结节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主要有①尘细胞的损伤和死亡;②胶原纤维增生和矽结节形成。
煤工尘肺的病理改变:煤斑、肺气肿、煤矽结节、弥漫性纤维化、大块纤维化。
9.中暑的机制分类和临床表现:
⑴热射病: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在高温下突然发病,体温可达40度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⑵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患者神智清醒,体温多正常。
⑶热衰竭: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液流量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的收缩或容量的相应增加,不足以代偿,导致暂时性脑供血不足而晕撅。起病迅速,先有头晕头痛、心悸、出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继而晕撅,通常休息片刻可恢复。
10.生产性噪声对人类听觉造成的影响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噪声性耳聋控制噪声源。控制噪声传播。个人防护。健康监护。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人听觉器官的适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长期在噪声的作用下,听力逐渐减弱,引起听觉疲劳。若长年累月置于强烈噪声的反复作用下,内耳器官将发生器质性病变,造成永久性听阈位移,也叫噪声性耳聋。在一次或数次极强如猛烈的爆炸声会震破耳鼓,严重的会导致全聋。
11.微波,红外、紫外线和激光对人健康的影响:
.红外线:主要是皮肤和眼。红斑反应,色素沉着,眼的慢性损伤:常见为慢性充血性睑缘炎。0.8-1.2um和1.4-1.6um可诱发白内障。
紫外线:300nm波段可引起皮肤灼伤。297nm对皮肤作用最强,引起红斑并残留色素沉着。250-320nm可被角膜和结膜上皮大量吸收,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称为“电光性眼炎”。长期接触可诱发皮肤癌。
微波:①类神经症;②心血管系统疾病;③造血系统:白细胞、血小板下降;④生殖内分泌系统障碍;⑤免疫系统、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激光:激光束能通过眼自身屈光系统在视网膜上聚集成一个非常校的光斑,使光能高度集中而导致灼伤。激光对视网膜的损伤是无痛的。激光束投影若不在黄斑区中央凹,病人可毫无自觉症状,可能导致失明。对皮肤危害,皮肤损害从红斑到水泡以至焦化、溃疡、结疤。
成都医学院
09级预防医学本科
12.“电光性眼炎”:
波长为250=320nm紫外线,可被角膜和结膜上皮大量吸收,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称为“电光性眼炎”。潜伏期6-8h,夜间或清晨发作,早期仅有双眼异物感或轻度不适,重度则有眼部烧灼或剧痛,伴有高度畏光、流泪和视物模糊。检查可见球结膜充血、水肿,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眼睑皮肤潮红。严重时角膜上皮有点状或片状剥落,对荧光素着色。0.5%丁卡因滴眼,有镇静、止痛作用。新鲜人奶、牛奶滴眼效果也明显。14.职业病中的8种职业性肿瘤:
联苯胺导致的膀胱癌; 石棉所致的肺癌、间皮瘤;苯所致的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
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1.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2.建立健全健康监护制度:①开展职业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②建立快速致癌性筛检方法;③消除肿瘤前期的异常改变或早期阶段的肿瘤;④健全体格检查制度。3.加强宣传教育,保持身心健康。4.建立致癌危险性预测制度。5.搞好肿瘤化学预防。
15.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
(一)未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鉴定方法:1.临床病例观察。2.实验研究。3.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二)已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筛选方法:1.类比法;2.检查表法;3.工程分析法;4.经验法;5.检验、检测法。
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内容:1.毒物和粉尘的识别;2.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3.未知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中的因果判断。
16.职业病危险因素预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制定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总平面布局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生产过程,准备采取的职业防防护及急救设备,准备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实施预评价(收集资料,类比调查,职业性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编辑预评价报告等。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提出,指明了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为传统医学教育带来了挑战.通过实践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探讨新形势对医学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
作 者:朱俊彦 季芳 狄文 顾卓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上海,200127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G40-011 关键词:医学教育 医学教师 素质★ 新形势下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论文
★ 婚前保证书
★ 婚前协议书
★ 婚前承诺书
★ 婚前协议书doc
★ 婚前协议书范本
★ 搞笑婚前协议书
★ 婚前的协议书
★ 夫妻婚前协议书202
1、客观现实出发:因为牙齿,所以迷人!我知道作为口腔医生不仅可以为人们解除口腔上的痛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让世界充满笑。虽然这专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高,但我相信这是一个高尚而神圣的职业,它的地位将来一定会不断地提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爱戴。既可以为别人服务,又可以受到他人的尊敬,所以我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口腔生。
2、比较鉴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对于每一个专业,冷门和热门都是相对而言的,其实选择一个专业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目前的热度和欢迎度,我们要学会‘放长线钓大鱼’,我们要用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因为任何专业都有它的独特性。据统计数据口腔医学的就业率在医学类的专业来说并不太乐观(特别是专业技术的学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坚信口腔医学这专业最终会在社会上闪亮发光。总得来说口腔医学这门专业的前途是可观的。
3、扬长避短:以以往的数据看我们这专业在大医院的就业率并不高,从另一角度来说我们就业的压力也是很大,要想真正处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因为技术才是硬道理。当然我们还要从各个方面去培养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复合型的人才。
4、适时调整:计划终究是计划,在实行的过程中它会跟现实产生冲突,这时侯我们就要学会审时度势,适当调整一些方法!但要明白这样做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五、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1、近期目标:在大学三年里认真学好学校要的知识和扩展阅读面,积极参加或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总的来说就是要做一个好学生!
2、中期职业目标:认真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希望在实习期间能够学到更多操作性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希望能结识更多的良师益友,极力做一位出色的实习生!
3、长期目标:实习后成功考取助理医师、执业医师两证,任何时候都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和常跟同行的人沟通联系,尽量要与时俱进,逐渐向自己的私人诊所努力,然后慢慢做大,做强…将健康的笑容带给更多人,努力做一个有特色的口腔医生!
1 影响医学生价值观的因素
1.1 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学习, 教育制度是其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 学校就设有思想品德课程, 这是学生价值观的最初形成阶段。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 仍然更为重视学生知识、技术的学习, 而对思想素质的教育重视不够, 尤其是在高等院校。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中要求学校培养高度专业化的学生, 医学院校更是如此, 学校更加倾向于培养学业优秀、技术出类拔萃的专业人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考核, 学校也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标准。整个培养过程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评估体系不完善甚至是缺乏, 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缺失或者扭曲的情况。
1.2 社会因素的影响
首先,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和社会经济文化氛围的影响下, 医学生希望能够实现治病救人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统一[1]。但是两者经常有矛盾和冲突, 理想与实际的落差, 让医学生难以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使其对职业价值模糊不清。其次, 不断发生的医患矛盾、医患冲突、新闻媒体缺乏专业知识的片面报道, 人们对于医务人员的不信任等, 这些都严重打击着医学生心中医学价值的理想状态。不公平的舆论和由此带来社会压力, 使得医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医学专业的职业价值产生怀疑。
2 加强医学生价值观的建设
医生是服务于人的健康和生命的职业, 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根据影响当代医学生价值观的因素, 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1 构建合理的医学思想教育体系
良好的思想素质教育课程是引导医学生形成正确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 思想教育课程的不足与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医学院校应鼓励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课程有机结合, 如医学伦理学、行为医学、医学社会学、交流技能学、心理健康教育等, 实现医学技术与医学品德教育的一体化, 最终形成规范的课程体系[2]。
2.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正确与否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专业技能, 也传递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讨论社会上关于医疗行业的热点问题, 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在思想方面有偏颇的学生, 鼓励“以一带一”的师生互助形式。让教师的作用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3]。
2.3 加强医学生实践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
临床实践是医学生由课堂走向实际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过渡。在实践中, 他们能更加真切的体验到医患关系、职业价值, 充分利用这一段时间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其次, 实践带教老师言传身教, 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4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名医讲座, 了解医学界前辈的成长经历, 了解他们在从医道路上曾有的困惑以及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最终实现理想的奋斗历程;建立社会实践的学校团体, 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帮助贫困、患病的人们, 在给予他人帮助的时候体验作为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舆论, 可以用调查问卷的形式, 了解人们对医生这个职业存在哪些误解, 让学生思考如何消除这些误解。
总之, 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个形成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利的影响, 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 应该正视这些不利影响因素, 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 顺应当今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 采取多种措施有机结合, 克服困难, 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精湛的技术、良好职业价值观、道德观的好医生, 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周忠伟, 谢培豪, 陈敏.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与教育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2) :287-289.
[2] 吴冰, 姚小飞, 秦文刚.对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教学定位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3) :54-55.
关键词:医学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素质教育
医学职业教育是以为医技行业培养专业性强、技能性高、实用性大的高级医技人才为目标的,它的行业明确,目的性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如何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发挥它的应有作用、更好地实施教学呢?要给予化学教学正确的定位,充分发挥其学科特点,注重技能培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于教学始终。
一、正视化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大多职业院校是从原中专学校转化升格的,教师首先要进行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精髓,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医学职业院校各专业都有自己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化学教学的学科目标应紧扣专业目标,其任务是为专业目标服务的。依据教学大纲,理清教学内容中哪些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哪些是拓宽知识,大胆取舍,轻重得当,学以致用。但绝不等于脱离培养目标,面面俱到,学非所用。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理论讲解到实验要求,都要服从于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1.注重教学整体效果
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因此,(1)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2)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3)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医技人才。
2.合理安排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培养
3.注重学生思维开发
学习化学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好奇→兴趣→喜爱→爱好→热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接着,教师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性质联系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还有作业与考试成功的鼓舞等,逐渐使好奇发展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为喜爱、爱好和热爱。当学习成果常与荣誉、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时,喜爱、爱好和热爱就融有强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稳定、持久而强烈的动力特征。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指导阅读;(2)指导练习。指导阅读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最好的阅读材料是教材。比如,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单元的“硫的化合物”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采取自学的方式,上课时先将学习提纲提供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这时教师再将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的性质以及硫酸根的鉴别讲给学生、做演示实验,这样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又有了感性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作总结。通过这种学习激发了自学的兴趣,增强了自学的信心,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给出适当的阅读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课前必须精心准备,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完成教学任务。
5.发挥学科特点,重视实验教学
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6.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化学课时有限,教师应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和教学,比如,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取舍,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可将一些性质验证实验如氯和钠及其化合物性质、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移动等改为演示实验,或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而将课时集中用在一些技能性强、临床常用和后续课程也需要用到的实验上,如托盘天平的使用、固体物质的称量、液体的移取、物质的加热、溶液的配制等,作为重点要求,要求学生人人会用,熟练掌握。
7.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学生素质的培养
实验结果固然重要,在通过实验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中,同时也应该注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不能随心所欲,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程序化、规范化、精确化,防止学生走过场、大而化之、草草应付,良好的习惯、认真的作风不是说说就会有的,而是在平时的要求中逐渐养成的;(2)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实验的成功与精确是实验的最终目的,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实验有成功就会有失败,之所以有精确度要求是因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要求学生客观地对待实验结果,失败或误差大不要紧,关键是能找到失败与产生误差的原因;(3)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技术工作者来说,其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建立在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的,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冷静思考出现的现象、自主解决实验中的各个问题,是我们对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余先纯.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9(09).
[2]张丽娟.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3]鞠永熙.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医学教育探索,2005(06).
(作者单位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口腔医学的职业分析】推荐阅读:
口腔医学专业的认识06-29
口腔医学毕业的自我鉴定07-05
口腔医学感想06-10
口腔医学技术概论12-09
双语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10-28
口腔医学专业求职信07-16
口腔医学公办专科学校排名09-21
医学生口腔科自我鉴定11-23
医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