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调研报告三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基础教育调研报告三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1

一,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基本矛盾。

1,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投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过政策改革.吸收外资.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实际的改革,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捉襟见肘。就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西部农村经济仍处于被带动.相对落后的状态,由此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意识和比重相对疲软。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深刻理解.思维的发散.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农村地区往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如何,物质文明建设是否有提高,却忽视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潜作用。这样就导致了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

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地区的社会文化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社会风俗和文化底蕴中存在的一些东西很容易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障碍。

西部农村地区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观念和生存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文化则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和进程。西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相对不够完善,而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形成了自有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这里所说的贫困文化”“与时下热门话题中的“文化贫困”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的,后者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的。“文化贫困”的着眼点,主要在于素质低下(如智力低下、科学文化知识缺乏等),它主要从量的关系方面反映人们的一种智力状态,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围。而“贫困文化”则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它主要从质的属性方面反映人的深层精神状态,属于价值理性范畴。如果在这方面陷入贫困,要比物质贫困、智力贫困更深重、更可怕、更难以摆脱。

西部农村地区这种自有的文化体系,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处于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学生群体。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群体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种文化的熏染和毒害。其在此文化暗示下形成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和学习思维或多或少的在围绕着这种文化展开.进行。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会是焕发生机的具有极大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了,而将是一种被动的疲软的学习。

2,基础教育的不平衡。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局限,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存在着不平衡,这种教育的不平衡性很难调和,它受到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相对于发达地区.城镇学校明显感到底气不足,在校园环境建设基本满足学生就学需求的前提下,那么师资的良莠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教师会对任教地区和学校进行选择,那些发达地区,环境待遇好,重点院校就成为其热门选择,对于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往往招不到.留不住好教师,造成了西部农村地区师资严重匮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带不进来,使得西部农村长期处于落后和蔽塞的状态。信息获取和交流机制陈旧,外面的教育信息动态获取很被动很迟缓,无法准确扑捉最新的教育动态信息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长期处在被动中。

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这种教育上的不平衡性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而会因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存在。

3,西部农村地区学生自身状况: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题,教学质量的优略必将在学生本身得以体现,那么学生主题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观念也就微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各方面还未成熟的学生们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的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家庭中仍然存在封建残留思想,比如:“重男轻女”“学知识无用论”等,这样,来自家庭和社会上的封建思想潜移默化的左右着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误导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逃避不了的任务,对于学习没有自信和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的教授为课堂的中心,忽视了学生是有思维的人,重在传授课本上的定理和公式,而西部农村地区的课堂更是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教做为教学重点。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片面追求教学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以及个体在不同方面的能力专长。致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建议,甚至会有很多学生因为某方面较差而被视为弱智,这样就大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西部农村地区很大范围内这种现象很普遍,而由此造成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低下很严重。

二,寻找根源,创新方案。

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形势以及学生主题都存在自身特点,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特点而盲目的“一刀切”,而是要分析,寻找其存在的根源和背景,把握实际,创新的制定解决的方案,这样才不会背离西部农村的实际盲目改革。

1,联谊,联教,资源网络化。

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平衡很难调和,然若对西部农村盲目的进行“一刀切”式改革,势必无法达到预期的改革局面和效果,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分清形势,联系实际的前提下,区别对待,创新.科学的去寻求解决之道。

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基点相对分散,在这种前提下,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就需要首先对这些资源编制,整合,建立联谊,联教机制,使教育资源网络化,在不平衡中寻求平衡点。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校校之间,师师之间建立一个互动互融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达成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从而激活各种教育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种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可以从教学教案,内容,资料,方法;学校的管理模式,课程的安排,进行交流,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对共享资源分类吸收.引用.发展。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2

根据民进四川省委《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由我委李京平副主委牵头,办公室蒋正强副主任、民进绵阳教育学院支部张先华主任等参与,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教师法》为依据,以农村普及、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为重点,到了绵阳市教委基教处、师范处、计财处和一些基础教育学校,通过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和电话采访等形式,对绵阳市基础教育作了全面调查研究。调查表明:绵阳市基础教育发展快,成绩显著,全面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普九”之后,基础教育又面临的一些新情况和新困难,制约着“普九”成果的巩固。

一、基础教育概况

1、全市基础教育学校4234所,基础教育学生840653人

全市基础教育学校4234所,其中,幼儿园924所,小学2937所,初中303所,普通高中47所,职业高中23所。其中,部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省重点中学9所,省级校风示范学校8所。基础教育学生840653人。其中,幼儿园113639人,小学457801人,初中224069人,普通高中33994人,职业高中11150人。小学比上年减少18989人(适龄儿童减少),初中比上年增加2572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99.1%;初中入学率97.4%,巩固率97%。普通高中招生达14000人,比上年增加22%。

2、全市共有教职工51438人,教师专业水平明显提高

全市共有教职工51438人,其中,中小学教师36500人。教师专业水平明显提高。小学教师达到中专以上学历为97.7%,其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为17.1%;初中教师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为84%,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为20%;高中教师达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7.9%。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省教厅《四川省跨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纲要》,绵阳市教委制定了《绵阳市中小学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培训的实施意见》:凡2010年底前,年龄在45岁以下的男教师和40岁以下的女教师,具备合格学历,还必须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教育。全市37名骨干教师参加了部级骨干教师培训,158名骨干教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38000名教师参加了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培训。

3、全市教育经费总额80314.4万元,努力建成与科技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强市

市委、市府提出了“科教兴市”战略,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保障教育投入,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结构,巩固“两基”成果,并加快了发展民办教育,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努力建成教育水平居全省前列、与绵阳科技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强市。

全市教育经费总额80314.4万元,比上年增长8883万元,增长幅度为12.4%。2000年还专项投入近58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普九”技术装备,经检查评估,获省教厅完成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九五”规划一等奖。绵阳市涪城区被列为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绵阳市成绵路小学被列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市3310所中小学中,已建成实验室的学校3142所,占95%;已备教学仪器的学校3241所,占98%;已建成图书阅览室的学校2664所,占80%;校园设施已配套的学校3059所,占92%。

4、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改革考试

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一系列规定,绵阳市教委相继了《切实减轻普通高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紧急通知》、《加强中小学生课外业余班(校)管理的意见》和《绵阳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十项措施》。小学毕业考试由学校举行,学业成绩改百分制为等级制;初中毕业考试由县(市、区)组织过渡到学校组织,政治、历史可开卷考试;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科目减为语文、数学、外语、理化和体育。

5、基础教育结项果,普通高中发展保持强劲势头

全市高中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竞赛,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获全国一等奖31位,获全国二等奖47位,获全国三等奖61位。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为9588人,达省定最低录取控制线人数为4919人,6359人被省内外普通高校录取,比去年增长2292人,增长率为56.35%,录取比例为66.32%

二、绵阳市基础教育问题

1、依法治教,任务艰巨

有的领导干部置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不顾,以种种理由打教育法规的折扣;有的地方的教师权益不能得到全面保障;有的监护人不履行监护人义务;有的娱乐场所对中小学生开,门口有着“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牌,屋内几乎都是18岁以下的;有的餐馆、酒店招收未成年女孩从事服务。

2、城区班高达70人,村小班低至8个人

绵阳城区尽管每年都有新的中小学校开始招生,但是,教育资源仍然不足。城区中小学校班平均学生在45人以上,有的班高达70人左右。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班平均学生较少。有的偏远山区一所村小共3个年级、8个学生、1个教师。由于全国高校连年扩招,高中教育“供不应求”,特别是重点高中压力大。

3、初中生辍学,学校奈何不得

或因学校教育思想不端正,或因教师职业道德差,或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因学生升学无望,或因家长观念落后,或因社会体制不健全,有的不读书也发财,有的读了书也难找工作。读书似乎无用,初中生就辍学,打工挣钱。一些学校为了达到巩固率要求,只好找复读生或初二学生代替参加毕业考试。

4、乱收费,严肃处理;但乱收费,却屡禁不止。

全市共清退学校乱收费43.4万元。可见,还存在乱收费现象。一些学校开学按“规定来”、期中就“乱来”。有的学校隔三岔五收这样费、那样费,而且不开票。有的学校乱收费,被群众检举,结果以没装进私人腰包而不了了之。好象只要收在单位,就可以乱收。还有的学校没出面乱收,但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经常收费。个别教师不是向45分钟要质量,而是向家长的钱包要质量。教学质量拿不起来,就自办辅差班、辅优班、提高班。学生碍于面子,不得不参加。你以为他负责、他奉献,其实,他是要收钱的。家长碍于面子不得不交钱,有“人质和绑票”的感觉。他的这种收入是他工资的几倍。结果,家长千金用去,孩子成绩依旧。本来,他拿了人民的工资就应该让人民满意,否则就没尽责,他还额外向学生索取,这是行业不正之风。

5、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相对忽视现代教育思想

许多教师能运用电脑制作课件,不仅生动、形象,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而且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但是,一些教师上课:技术先进,思想落后,犹如电脑算命。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技术也只是“花架子”。

三、绵阳市基础教育建议

1、进一步加强并改进教育督导评估,巩固“普九”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应经常化、深入化,不能只在每学期开学时督查。

2、进一步提高全市普通高中的整体水平和办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严格审核高中收费标准,人民政府办的高中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让普通百姓子女读得起。

3、进一步优化社会力量半学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投资教育,办学校(哪怕是“贵族学校”),以激活教育市场和教育竞争,满足人民对教育的多层次需求。

4、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更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更要强化职业道德,树立公仆意识,为人师表。

5、高效利用教育资源。教育经费紧张,就应考虑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建立乡镇信息技术中心,作为当地中学、小学、以及当地人民共同的信息中心、教育资源和基地,可以达到一定的规模,达到高效利用。撤并村小,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村小就读,小学高年级学生集中在乡镇中心小学就读。这也应是高效的举措。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3

一、市主城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我市主城区现有公办中学(含分校)6所,在校学生17661人,其中初中生6956人,高中生1*人;公办小学8所,在校学生11528人;公办幼儿园2所,在园儿童1630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116人。城区民办学校3所,在校学生35*的,其中小学生233人,初中生589人,高中生2684人;民办幼儿园35所,在园儿童3570人。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规划并逐步付诸实施,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城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逐步改善,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基础教育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一是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消除*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20*年,市政府投入2500万元建设了*中学秋浦分校、实验小学百荷分校和杏花村中学高中部。20*年,市政府投入1800万元收购了民办双语学校,*区政府投入800万元完成了*小学、*小学易地重建,扩建了*小学、*小学,20*年又启动了*三中迁址扩建和贵中秋浦分校小学部的建设,2009年又推进*中学高中部建设,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是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增加。经过多年的努力,市、区已建成了1所国家示范职业高中、2所省级示范高中、1所省级实验小学、2所省级一类幼儿园,10所市级示范学校;教师素质大幅度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0%以上,“两基”指标也超过了国家标准。

三是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由于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了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年,市区学前三年幼儿园率达95%,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9%,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率达91.18%,居全省第二位。高考万人口达线率、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居全省上游水平。

四是教育园区建设强力推进。为适应“拉开框架、提升品位、体现特色”的城市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大手笔、高品位强力推进教育园区建设。目前,*中学高中新校区已开工兴建,*区殷汇中学新校区、*实验小学马江工业园区分校建设进展顺利,这几所学校建成后,城区基础教育规模将会得到进一步扩大。

二、城区基础教育布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纵观我市基础教育状况,总体良好。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城市面貌迅速改善,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城区现有的教育资源仍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难以与城市的总体发展相协调,具体的说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大班额现象仍较突出且有加重的趋势。城区现有公办小学8所,187年班级,11528名学生,平均班额63.3人,其中主城区4所小学(实小、城关、*、*)平均班额66.2人,超过教育部规定班额每班45人标准的47%。主城区4所中学(贵中、杏中、二中、三中)初中共有99个班,学生6956人,平均班额70.3人,超过教育部规定班额50人标准的40.6%;高中154个班,学生1*人,平均班额69.5人,超过教育部高中班级最高限额56人的24.2%。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环境、城市面貌、城市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城市人口还在不断增加,每年都有不少的外地人口向市区集聚、农村学生向城市转移,近几年城区小学、初中每年的学生总数都要比上年增加300—400人,尤其是20*年又比上年增加了1000多人,这说明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步伐正在加快,这种情况导致城区教育资源日益紧张,中小学大班额现象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班额的超大不仅会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还加大了学校的安全隐患。

(二)城区学校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学校债务负担沉重。城区学校基本为70年代建设,一直到2004年,二十多年间未增加一所中小学,而同期因撤地建市,城区快速扩张,人口激增,城区中小学校学生数高度饱和,教育资源十分紧缺。在这种情况下,市政府出台了《*市主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根据这个规划,2010年前,小学布点19个(新建6个、扩建6个、保留7个),中学布局15个(新建6个、扩建4个、改建1个、保留4个),按当时价估算,共需投入24400万元,其中小学建设需投入9000万元,中学建设需投入15400万元。20*年以来,市财政安排用于城区中小学校建设的资金为4190万元,只占规划学校建设投入总额的17.2%,难以保证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附加费没有按规定完全用于城区的义务教育,致使规划中的学校建设比较缓慢,一些学校在建设中形成的债务,由于后期投入没跟上,现在已形成沉重的负担。据统计,目前城区中小学共负债5039万元,特别是杏花村中学的负债高达1920万元,由于债主多次催要无果,态度也越来越强硬,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而且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三)城市的发展与学校用地需求的矛盾较为突出。我市虽然于2004年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规划,但规划执行效果很不理想,规划中的学校用地有的已被城市其他建设所取代。如原规划建设的清风路九年一贯制学校(110指挥中心边)用地现已作商品房开发,这是一块较大的区域,因为没有学校,该区域的许多适龄儿童将无法按规定就近入学;原*师范学校地块,十分适宜作为基础教育用地,但据悉该地块可能将作商业开发。

(四)城区教育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目前,城区中小学只有贵中属市管学校,其他高中、初中及小学均归区管。这不仅导致市、区两级政府在城市教育发展方面存在着职责模糊,两级财政教育投入动力不足,而且又使整个市区教育资源难以优先整合,教师难以流动,学校难以管理等问题,与当前群众要求的教育公平、学校均衡发展不相适应,所以,城区择校现象一直比较严重。

(五)民办学校及市直公办幼儿园的发展面临困境。我市城区现有千秋学校、德明中学、黄埔中学3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35*人。民办学校是教育资源的有力补充,个别民办学校还承担着一定数量的义务教育任务。目前,民办学校教学成本不断上升,却难以享受政府相关补贴,竞争力较弱,且教师流动性大,管理有待规范,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市直幼儿园是我市主城区唯一的一所市属公办幼儿园,目前在职教职工94人,在园学生近千人,不仅是满足城区幼儿小学需求的主阵地,而且是其他各类幼儿园的示范校。该园原是差额拨款单位,核定财政拨款编制为54名,但目前只有36名在职在编教师,而且这36名教师的工资财政又不能按规定拨付,另外该校聘请的58名教师工资及保险费则全部由学校自筹解决,而同类性质的*区幼儿园、东至幼儿园、青阳幼儿园职工工资待遇都享受全额拨款,造成了同市同地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不公平局面。市直幼儿园存在办园经费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对策

一是根据城市发展趋势及人口分布状况,进一步会同市规划设计院修编完善主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基于规划内容已基本成型,力争早日列入市规划委会研定,并推进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市主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建设的规定》,切实做到城区学校建设,规划先行,城区规划学校建设用地得到保障。

二是积极争取市区两级政府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城区中小学建设,化解大班额。2009年计划推进贵中高中部新校区、秋浦分校小学部、*三中新校区及开发区流坡小学、站前区*小学新建工作,改扩建*小学、*小学、*小学、*实验小学及*二中等学校,敦促杏花村小学建设问题早日确定,切实谋划好贵中迁出后原址、*三中迁出后原址以及原*师范原址作为教育资源的利用,力争小学啬25个班,初中增加15个班,在提升接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城区购房者子女入学能力的同时,缓解大班额。

三是积极争取市区两级政府形成共识,加快落实教师编制,招聘补充教师数量。根据省政府皖政办[2009]3号关于新一轮全省中小学教师核编工作有关规定,参照20*年6月份城区学生数,现城区高中缺专任教师388人,初中缺专任教师1*人,小学缺专任教师57人,即使暂不能安全解决缺编问题,但新学校建成时,必须增加初中、小学教师编制并至少不迟于8月中旬面向社会招聘,以防届时有教室而无教师状况发生,大班额依然难以缓解。

四是进一步理顺城区教育管理体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参照其他市区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劣,初步意向为城区高中归属市管,初中及小学归属区管,加大调研拟定方案后报市政府研定后实施。

五是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加强年检,规范其办学行为,并在招生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民办教师在规范中可持续发展。

六是进一步推进市直幼儿园相关问题的解决,加强市直幼儿园管理,将市直幼儿园办成全省一流幼儿园,并争取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给予关心支持,确保市直幼儿园良性发展。

上一篇:医院专业化后勤管理论文下一篇:道德视域中学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