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基础教育工作意见(精选9篇)
一、工作目标
紧扣县委、县政府和市教体局工作主线,全面落实县教育局党委、行政工作部署,以“六个用”的新常态推进新发展,着力完成“123”工作目标。
(一)坚持一个根本,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市少先队活动课程分年级实施计划》,通过开展多形式德育课程和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制定并实施《县学校学生德育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及本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市、县“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家校联动,德智兼修,知行合一,全面完成2015年“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强化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二)突出二个关键,即以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为关键环节。坚持质量为核心,制定并实施第二个《县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大力实施“质量兴教工程”,全面完成2015年质量目标任务。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质量巩固并保持全市第一方阵位次,并不断缩小与市内教育质量先进区(县)差距;高中教育稳中求进,努力提高本科上线人数和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实现“数量和质量”双突破,保持全市高中教育质量评价考核现有名次,努力实现全县教育质量“保4争3”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确保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体达到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实现学校管理、质量均衡提质增效,并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三)深化三个重点,即以推进课改工作、落实教育信息化及技术装备建设、创建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为重点工作。积极实施以“ms—eepo有效教育”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圆满完成实验试点学校第二阶段工作任务,总结阶段成果,启动第三阶段课改工作,推进全县中小学校课改年级各项工作,提升课改成效。大力实施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创建示范点,实施全覆盖。加大创名升位工作力度,积极申报创建市级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学生德育教育提升工程。
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贯彻实施《县学校学生德育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夯实德育常规管理,完成2015年“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强化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文件精神,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开展评选市县“美德少年”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活动,推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坚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渗透,落细、落小、落实,实行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制度,建立并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2.强化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管理考核。认真落实2015年“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强化年”工作任务,制定并实施《县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评估考核方案(试行)》,建立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考核“两单制”(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坚持每年对学校德育工作评价考核。建立学校学生德育教育激励机制,设立学校德育工作专项考核经费,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3.强化德育主题教育。通过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心”教育、“三爱”教育、“三节”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和“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等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民族之魂,做有德之人。加强主题班会(队)课程的实施与管理,贯彻执行《市少先队活动课程分年级实施计划》,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评比活动。重视各类仪式教育,切实提升师生道德素养。
4.强化德育阵地和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德育组织建设,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标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依托现有素质教育阵地资源,深入推进高雅艺术、优秀传统文化、“四大文化品牌”(戏剧文化、民俗文化、竹文化、奇石文化)进学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提高使用效益,推进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工作,提高德育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水平。
(二)坚持质量提升核心意识,大力实施质量兴教工程。
巩固提升第一个“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4)”教学质量成果,全面实施第二个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继续实施《县振兴高中教育十大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质量提升激励导向机制,优化质量提升过程管理,努力提升全县教育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全县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1.学前教育。大力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2015年学前教育建设项目。积极提高幼儿入园率,力争全县3-6岁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1%以上,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全面完成《县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的工作方案》和《县0-3岁早期教育实验工作方案》工作任务,深入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研究和其他课题研究,加大幼儿园“去小学化倾向”工作力度,切实规范小学附设幼儿园保教行为,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动态现场会、视导等质量提升帮扶制度,努力提高保教质量,全面提升办园水平。
2.义务教育。牢固树立质量中心意识,建立质量巩固、提升长效机制。坚持“常规为本,落实取胜”的工作理念,积极实施并不断完善学校、督导区、县三级教学常规督查通报制,贯彻落实“学校管理一日常规”、“教师工作一日常规”、“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工作要求,提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效能。建立质量预警机制,对在学期市、县教学质量监测中成绩下滑及靠后的,以及当年毕业年级较薄弱的学校,提前警示督促,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建立考风考纪督查复核制度,公平实施教学质量考核,以优良的考风促进优良的教风、学风。继续强化学校管理人员深入一线教学和管理意识,坚持实施薄弱学校重点视导制和学校管理人员教学质量和工作量通报制。贯彻落实质量考核末位轮岗交流制,加大质量考核结果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教师调动、公招等方面的运用。建立并实施优质生源输送专项考核制度,坚持召开学校优生培育工作例会,积极探索优生培养工作模式,加强优生培育,促进义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强化学校生源巩固工作,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实施学校生源巩固考核、交账制度,落实生源巩固相关工作要求,切实提高普及程度各项指标。
3.高中教育。贯彻落实全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协同提升计划,持续推进《县振兴高中教育十大行动计划》,完善中学拔尖创新人才试点培养机制,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试点班管理工作水平。强化高中学校优质生源招生激励考核工作机制,加大优质生源吸纳力度,建立并完善初中生源校拔尖创新人才送生考核方案,切实提高高中入口质量。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大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实施研究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强化高中学校目标管理,明确高中学校工作目标任务,加大工作考核激励力度,充分调动高中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出口质量,力争2015年高中升学本科上线人数取得新突破,完成市、县下达的高考质量目标任务。
(三)坚持创名升位工作理念,大力实施内涵发展提升工程。
1.积极推进高中教育集团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加快推进南屏实验学校建设,积极争取启动中学扩建工作,优化全县高中教育资源布局。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工程,加强县内高中学校与市内学校及成都七中、成都树德中学、成都外国语实验学校等省内高中名校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中学与西南政法大学、学院的战略合作,探索实施职校、中学等学校与台湾等地区及国际中小学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县内高中办学水平。以“创名升位、内涵发展”为抓手,推进全县高中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2.全力推进义务教育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星级幼儿园创建工作。继续开展一星级、二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幼儿园、县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评审认定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争创三星级及以上的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四星级幼儿园,确保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星级幼儿园创建成功。
(四)坚持以改促教工作策略,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工程。
全面深化以“ms—eepo有效教育”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以课改为抓手,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为质量提升提供根本保障。继续扩大“ms—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范围,在全县中小学校课改年级全面实施课改工作。建立课改学校团队,开展“ms—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活动,全面完成试点学校第二阶段实验工作,启动实施第三阶段操作系统的实验工作。继续实施好中期评估和阶段性考核表彰奖励工作,继续抓好对课改实验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驾驭“ms—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能力。切实加强对试点实验学校课改推进工作的管理,重视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地对课改实验推进工作经验的总结、交流及推广,充分发挥课改试点实验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好各层次课改教学研讨活动,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新高考的研究与指导,继续开展新修订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和培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五)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工程。
1.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巩固并提升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生巩固率达94%以上。均衡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积极开展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级复查迎检工作,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职责任务,全面启动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接受省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2.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并实施《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bt招商项目,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全覆盖,加强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线使用课堂和微课建设,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改革,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大学校装备建设、管理、运用考核工作力度,对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指标开展自查,摸家底、找差距、抓整改,配齐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
3.强化教育合作交流,探索建立校际间协同提升发展机制。积极开展县内教育交流活动,强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其他公民办幼儿园、普通高中和单设中学对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心校对基点校和村小、优质学校(园)对薄弱学校(园)的引领示范作用,探索建立学校联盟,落实校际间协同发展提升机制,开展学校间帮扶、交流、学习、合作等形式的捆绑发展工作,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园)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开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不断促进薄弱学校的转化提高,实现全县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力度,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华东师大慕课联盟、东北师大微课联盟合作,深入推进课改工作。
4.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特殊教育的文件精神,落实工作要求,实施全县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努力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积极探索学前特殊教育及职教特殊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加强随班就读建设工作,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与指导,积极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增加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大力提升全县特殊教育水平。
5.关爱留守学生。加强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加强学生“亲情电话室”使用与管理,提高全县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入住率,解决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管理问题。建立并完善留守学生教育帮扶制度,落实教育帮扶责任,总结推广留守学生教育帮扶工作成果,落实留守学生“三个优先”的工作要求,重视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县留守学生教育帮扶水平。
三、保障措施
通过建立“四个规范”工作机制为保障,严格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进一步规范“两个行为”,促进全县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一)规范“两个行为”。切实规范校(园)长办学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上下班签到制,治理“庸、懒、散、浮、拖”。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标准,确保各学科开齐开足课时。严肃清理教育乱收费、乱办班行为,着力纠正违规补课、有偿家教、违规征订教辅材料等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规范小学学科任教安排,坚决纠正中、高年级学科教师只担任一个班语文或数学科教学现象。强化艺体课教学管理,实施“艺体专业教师回归计划”,坚决纠正艺体教师主要承担非艺体学科教学现象。加强村小管理与指导,完善村小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将村小课程安排、教学常规管理考核纳入完小管理范围,建立完小教师到村小支教、走教制度。
(二)规范教辅材料使用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做好教辅材料的选用、征订、管理和使用工作,严格执行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坚持在市定《教辅目录》内学生和家长自愿选用原则以及教辅材料代购服务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好教辅材料的代收费结算和清退工作,全面规范教辅材料使用行为。
(三)规范教育教学常规督查。完善教育教学常规督查考核机制,加大教育教学常规督查力度,督导区教育督导组坚持至少每学月一次督查学校常规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学校至少每学月两次检查教师教学常规,认真记载,加强考核,提高学月教育教学常规督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常规督查结果通报公示制,加大督查结果的运用,切实规范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11月22日,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上海主持召开教育工作形势座谈会, 听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教育部门负责人, 部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座谈会。
在发言中, 与会人员充分肯定了一年来教育工作取得的进展成绩, 一致认为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总体形势良好, 特别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大家也谈到, 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些热点难点没有很好解决, 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 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与会人员建议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尤其要注重用法治方式推进和保障改革, 以法治思维解决好教育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推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座谈中, 袁贵仁就一些问题与大家深入探讨交流。听完发言后, 他指出, 认真地、经常性地听取各个方面特别是基层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大家发言大处着眼、细处思索, 体现了集体智慧, 教育部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袁贵仁强调, 破解教育难题要靠集思广益, 推进改革攻坚更需凝聚共识, 各方面要群策群力、共同奋斗。教育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更加自觉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 谋划好教育工作的重大思路理念、重大政策举措、重大工程项目, 不断深化改革, 推进依法治教,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意见》主要内容纲要
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留守儿童的寄宿、用餐和交通需求。
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提高工作技巧性,避免将留守儿童标签化。
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社会关爱活动,推广“代理家长”模式。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
《意见》出台背景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教育部等多个部门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2011年,教育部、全国妇联等部门召开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全面总结交流近10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教育部等5部门经过反复论证、修订,形成了本《意见》,将好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政策,并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要求。
《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
从提高教育条件保障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关爱服务机制建设水平等三方面提出了工作任务。
针对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要求做到“三优先”: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要。针对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提出“四加强”: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加强家校联动组织工作。针对逐步构建社会关爱服务机制,提出“三支持”:支持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活动。
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
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要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努力实施好重大建设工程,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确保每名寄宿生有一个标准床位。提高经费标准。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及其他留守儿童集中地区,要建立留守儿童用餐登记台账和营养状况档案,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用餐需求。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求,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要合理设置学校或教学点,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能够就近走读入学,减少上下学交通风险。
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
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要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学籍变动情况,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监护人变化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并及时更新。要重点提高班主任照料留守儿童的能力。要将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纳入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要将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要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动向。要提高工作技巧性,避免将留守儿童标签化。加强留守儿童法制安全教育,要组织安全演练,增强留守儿童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推进保护留守儿童的法制建设。加强家校联动组织工作,组建家长委员会时,要遴选热心留守儿童工作的家长或监护人参加。家长委员会要引导外出务工家长以各种方式关心留守儿童。
逐步构建社会服务机制
支持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各级妇联组织、关工委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中的独特优势。综治组织、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协调配合妇联组织和关工委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充分发挥妇女儿童之家、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等的重要作用。通过设立留守儿童之家、托管中心等形式,聘请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公益人士参与。建立16周岁以下学龄留守儿童登记制度。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通讯手段开展活动,方便外出务工家长和留守儿童的联系。推广“代理家长”模式。有条件的地方,要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创造机会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加大妇联组织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力度。
落实《意见》的关键
要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之中,形成有效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要坚持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学校与家庭亲情接力、密切配合、有机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要坚持社会参与、共同关爱,鼓励、动员和组织社会各部门、各界人士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小学教育工作意见
本学期,我镇小学教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上级教育部门会议精神为指针,扎实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作风整顿,认真落实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扎实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作风整顿。
重点解决我镇小学教师中凸现出的思想认识不清,教育理念落后,纪律观念淡薄,个人意识严重,工作敷衍塞责,甚至顶风违纪等有损师德师风的现象和问题。各校要加强师德学习,建立师德考评机制,校长针对突出问题要敢于追究根源,深入开展整风活动。
二、认真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我们要树立“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双赢”的理念,积极落实县教育局部署的教师培训规划,重点落实小本培训。
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认真打造一支思想正、业务精、作风良的校长队伍。我们要大力开展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校长队伍的理论和业务素质,促进管理理念更新和管理水平提升。校长要积极参加学习,写好培训心得,内化为自己的理念、能力,用以指导学校管理。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各校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切实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事业心,激发教师的敬业、奉献意识。二是要强化管理。对于屡教不改的教职 工,要严格按管理制度处理,严格落实学校各项教师考评。三是要重视业务培训提高。各校要采取有效的帮扶方法,特别加强对适应期教师的培训。培训要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记载、有效果。有关记载应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扎实有效地推进课改工作。
各校要着力解决制约课改的突出问题,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树立课改的典型。通过上示范课、汇报课,谈心得体会,写教改反思等形式,扎实有效地推进新课改。中心小学本部要成为新课改的主战场,做到“人人参与,全校开花”。其余各校要确立本校的课改标兵,发挥其引领作用。
四、坚持不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是基础工程,要以培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为中心,要让学生学得扎实、灵活。通过督查分析,我镇小学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共性问题,制约着我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本期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细化教学管理,各校要把基本教学常规的落实作为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着力点,高度重视教学环节管理,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讲评各个环节,关注细节落实。
2、深挖教材,设计教学。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根据三维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出“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成功教案。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在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上做文章;在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上做文章;在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踊跃动手上做文章; 在当堂训练,当堂巩固上做文章。
4、狠抓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语言上的字词句,数学 上的概念公式等,重视诵读、积累、计算,不要做有形无实的教学。
5、紧抓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作文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主要从抓学生的双基训练入手,从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入手,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入手,从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入手等。
6、与学校签订各学科各年级近两年(中期)教学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与任课教师签订年度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并严格按质量目标及有关规定执行。
7、各校要均衡配置教学资源,合理配备任课教师。特别是英语课教学各校要高度重视,安排好任课教师,开足课时,加强辅导。
8、校长、教导主任深入教学第一线,取得教学发言权,随时指导,检查教学。
9、抓好毕业班的教学管理,科学利用时间,保证充足的复习时间,调动一切力量,努力在今年全县小学毕业水平检测中创优秀成绩。
10、重视教师、学生的各级各类能力比赛,积极参与,争创良好成绩。
五、抓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努力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各校要紧抓春季绿化美化的大好机遇,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着力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等,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加强师生的学习,竭力打造书香校园。
六、巩固普九成果。
各校要做好在校学生巩固,流失儿童劝返等工作,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学生转学手续。力争做到让所有适龄儿童入学,不让一名学生辍学,让全部 学生升级,圆满完成小学阶段的六年义务教育,确保学生100%送上初中。
七、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
(1)坚决落实《义务教育法》,不让一名学生失学、辍学,更不许漏报、谎报学生数;(2)坚决执行国家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绝对不许乱收、多收费;(3)坚决不许向学生兜售、诱售教辅读物;(4)妥善保存使用好国家的免费循环教材;(5)坚决执行统一的作息时间,不许私自补课,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八、做好文体、卫生、安全工作。
1、文体、卫生工作一如既往。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上好每一节课。提倡师生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展好小型运动会;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搞好达标测试;开展健康卫生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流行病的预防工作;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举措。为此,市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2006〕**号),为了认真做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各项工作,结合教育部门实际,特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指导思想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反腐倡廉的主要精神,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及相关文件的要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立足教育、正面宣传、强化监督,多形式、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
二、宣传教育工作重点
1、大力宣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有关反腐倡廉、拒腐防变重要精神。大力宣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思想;大力宣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大力宣传党中央确定的反腐倡廉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宣传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对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宣传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
2、宣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宣传深刻认识贯彻《实施纲要》的重要意义。
3、宣传当前反腐倡廉任务仍十分艰巨,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宣传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清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深刻认识到我们党完全有能力解决腐败问题,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4、宣传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廉洁从政的意识,引导领导干部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形成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宣传勤政廉洁的先进典型,用典型精神和榜样力量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
三、宣传教育工作内容
1、加强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理论学习,各级各类学校和单位要把反腐倡廉理论和有关政策作为党委、总支、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内容,每年至少安排两次专题学习,并将此项要求列入中心组学习考评。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上党课制度,每人每年至少给所属单位党员干部上一次廉政党课:组织一次廉政党课教案评选活动。
2、认真组织廉政文化进学校工作,制定具体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利用已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廉政文化资源阵地,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反腐倡廉教育。
3、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开辟专题、专栏,专版,网页,开展各具特色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4、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反腐倡廉文艺活动;运用廉政广告、书画、文艺、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一、县财政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投入,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1、认真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进一步增加县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县财政每年将列支1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发展职业教育。
(1)用于国家、省、市专项拨款的资金配套;
(2)重点改善职教中心办学条件,完成教学楼、实训楼加层工程和多功能厅建设;
(3)用于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
2、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县财政设立300万元的教育救助基金,每年资助300名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职教中心从学费中安排5%用于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
二、积极实施“五大培训工程”为经济建设提供实用人才
3、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县职教中心和经贸局、煤炭局联合,依托大佛寺煤矿、下沟煤矿、朱家湾电厂等实训基地,每年为我县煤矿、电厂等能源化工产业培训500名技能型紧缺人才。
4、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县职教中心和县劳务中心等部门联合,搞好职业技能和劳务输出培训,着力打造具有*县特色的“渭北技工”劳务输出品牌。每年为全县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以上。
5、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县职教中心要联合县农业、林业、果业等部门,切实抓好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的“三加一”培训,推进农民“绿色证书”和各种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为强县富民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为全县每年培训农、林、果、蔬等方面的农村实用技术人员5000人。
6、实施再就业培训工程。县职教中心要联合县劳动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及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为再就业提供职业教育服务工作,每年为全县培训再就业职工3000人。
7、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工程。县职教中心要依托国家级煤矿安全培训三级站、*县电大工作站和*师大、*教育学院网络学院教学点等成人继续教育平台,与金融、医疗卫生、煤炭、电力等行业,共同建立成人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基地,多渠道提高成人继续教育质量。
三、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教办学水平
8、加强示范性骨干专业建设。县职教中心要重点创建1个国家级煤炭安全生产培训示范基地;重点建设好机械加工、数控技术应用和信息技术等3个省级骨干示范专业;建设好车工和焊接技术应用等2个市级精品专业。
9、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要采用“招聘、调动、分配”等措施多渠道积极解决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问题;职教中心要在教师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和聘任制度,要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积极支持在职教师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到2010年,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要达到80%,“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40%。
10、抓好职教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高质量职教人才。职教中心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20*年建立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抓好学生实践活动,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努力培养职业素质高、职业技能强、用人单位欢迎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11、抓好职教安置质量,提高职教就业信度。职教中心要联合县就业服务中心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采取设立校外办事处,建立就业安置网等措施,努力开拓就业市场,通过对企业的考察、就业学生的回访,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就业安置质量,增强职教就业的信度。
12、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县职教中心要积极学习外地办学经验,吸纳各类资金,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期间,职普教招生达到1:1。要积极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办学机制并存的办学体制,全力提升我县职教办学水平。
一调查工作简况
教育系统的调查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两种形式征求意见。
问卷调查范围涉及全国28个省(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025份,由于各地语委大力协助,加之前期规划较为合理,调查人员构成符合预期。数据总体分布情况如下:性别方面,男性占29.4%,女性占70.6%;年龄方面,18~29岁占21.0%,30~39岁占40.4%,40~49岁占28.0%,50~59岁占10.1%,60岁及以上占0.5%;学历方面,高中及以下占1.2%,大专占16.0%,本科占64.2%,硕士及以上占18.6%;居住地方面,大中城市占62.8%,城镇占28.4%,农村占8.8%;职业方面,普通高校教师占24.4%,语委工作人员占3.8%,中小学语文教师占40.0%,中小学非语文教师占24.4%,其他人员占7.4%。有26.6%的被调查者居住在民族聚居区,45.5%的人经常使用方言,20.7%的人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开放式问答题部分,有效问卷中共有1532份答案,在无效问卷中也提取了有效答案854份参加分析,共计2386份。
23个省(市、区)的36位普通话研究专家(2)寄回书面访谈意见。接受访谈的专家均长期从事普通话相关研究,有较为深厚的语音学修养,86%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测评实践,使他们对于普通话语音发展变化、语音规范标准的推行和使用有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在不同层面上丰富了我们对语音规范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开展新的工作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数据具有采集范围广、样本数量充足、各项比例均衡的特点,真实呈现出教育系统内相关群体对普通话审音工作的主要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各类问题的统计分析,可以为普通话语音规范工作提供客观真实、翔实确切的数据支撑。
二主要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围绕人们对当前开展普通话审音工作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工作方式调查等方面意见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如下:
(一)当前开展审音工作的必要性
1. 审音工作的必要性
在2.7题和2.9题对审音工作的必要性、审音工作方式的调查中,94.8%的人认为新的审音工作“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95.2%的人选择了自己认可的审音工作方式。仅有5.2%和4.7%的人认为新的审音工作“无所谓”“没必要”或者普通话语音规范本身“不必要”。以上调查结果说明新的审音工作被高度认可。
2. 当前语音生活现状
(1)当前语音生活难点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了解当前语音生活中存在哪些经常困扰使用者的问题。调查结果见图1。61.6%的被调查者选择“人名、地名、行业专有名词(如药名)缺乏统一标准”,59.2%的人选择“书面语与口语读音不一致”。这应是当前语音生活的两个主要难点。
51.4%的人认为“部分字词的读音标准变来变去,记不清楚”,大体是就目前唯一的规范标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来说的。《审音表》1985年发布,距上一版《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1962)已有23年,且只是少部分词语发生变化,但仍给人们这样的印象。2.9题关于规范有效时间的调查显示,选择“语音规范应在较长时期内(10~20年)有效,别变来变去”的比例达到62.2%,印证了多数社会使用者意见:语音规范一旦发布应保持一定时间的效力,同时也提示新的审音工作要慎重调整。
其余问题的选择率也较高:49.3%的人选择“有的字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读音不一致”,在职业交叉对比中,中小学语文教师群体(占受访者40%)在这一选项上选择也超过了半数。43.8%的人选择“普通话里的轻声和儿化不好掌握,容易出错”;42.2%的人选择“有的字词的读音在主要工具书、《审音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的标注不一致,不知道该遵从哪一个”;36.6%的人认为“多音字词需根据意义来区分读音,但有一些在意义划分上不够清晰,不好把握”。
轻声儿化是普通话语音的重要特征之一。经常使用方言的人中,有近一半(49.0%)的人选择了“轻声和儿化不好掌握,容易出错”;不经常使用方言的人中,有39.4%的人选择了这一项。二者虽有差异,但并不特别显著,表明使用普通话的人群和使用方言的人群都需要轻声儿化标准。
另外,42.2%的被调查者反映当下各类标准不一致。对应到2.3题(当前急需做的工作),选择“辞书与有关标准不一致的字词读音应统一”的比例达到50.6%,提示我们标准发布要特别注意与辞书编辑工作以及各级各类教材编写工作的对接。接受访谈的专家对此反映也相当强烈。
分析造成语音生活难点的原因,很多专家特别提到,媒体语言素质、一些中小学教师语文素质参差(呼应上文语文教师的选项)对社会语言生活具较大负面影响,加之方言影响、标准应用方(如各类辞书、教材)不一致,都使得学习者无所适从。
(2)语音问题的常用解决办法
2.2题调查大家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传统的“查《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的比例最高,达89.7%,“通过网络搜索引擎、网络词典等查询”次之,为44.9%,具体见图2。
年龄因素与本题交叉对比,选择“查阅词典字典等工具书”一项的人,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从86.4%(18~29岁)上升至100%(60岁及以上);选择“借助搜索引擎或网络词典”一项的人,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从55.7%下降到17.9%,相差37个百分点,表明相对年轻的人更愿意借助互联网来解决语音问题。
这两项数据与2.10题对规范发布形式的调查(辞书:73.8%;网络等:34.2%)呈正对应关系,印证了目前《审音表》、辞书、教材之间的标准不一致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当前开展审音工作的主要内容
1. 主要需求
与前述语音生活现状调查分析对应,2.3题调查使用者认为当前最急需做的工作,结果见图3。
“异读词”选项位居第一,无疑肯定了当前整理《审音表》的必要性。选择“专有名词”“文言文读音”“统一各类标准”的人也很多,印证了2.1题的选择,这几项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专家意见认为,对常见的文言文里出现的特殊读音的审定有两个层面工作要做,首先应确定“常用”的范围;其次是处理出现古今异读的音。应保留“一些需要押韵的古诗词里应该读的古音”,避免造成“古今音演变下的无所适从”。
值得重视的是59.7%的人选择“常用字词的读音应全面规范”,比例相当高,大部分专家意见也显示语音规范工作应全面展开。
2. 其他需求
除上述问题外,专家还提到新词语、音译外来词(如“戛纳”“的士”)、形容词重叠形式(ABB、AABB、AAB式)等,均是当前审音工作应关注的问题。
3.《审音表》修订相关问题调查
(1)《审音表》的地位及作用
《审音表》自1985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联合公布,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文教、出版、广播等部门及全国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本表为准”。这一规定,彰显出国家语言规范标准制定部门颁布的语音标准应有的地位。
在图2中我们看到,仅有21.3%的人选择“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似乎《审音表》接受度很低。而2.10题“您认为普通话语音规范以什么形式发布最方便使用?(可多选)”中,48.5%的人选择了“专门的读音字表或词表”,显示近一半的人还是愿意有一个专门的语音规范文本放在手边备查。如此看来,《审音表》的形式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不选择查《审音表》解决问题,我们认为一是因人们对这个表不够了解;二是表的一些内容在实际使用中确实存在不大适用的情况。提高知晓度与工作方式方法相关,未来审音工作应系统筹划,提高语音规范的社会影响力。而2.3题(图3)显示异读词的规范是最急需做好的工作,印证了第二个原因。一些具体问题的调查也证明《审音表》修订势在必行。
(2)一些具体问题
调查问卷主要针对“统读”“文白异读”等问题进行了举例调查。
a)统读未统
(1)2.4题。这是一道态度题,举“指甲(统读为zhǐjia)”一词为例,调查人们对《审音表》中的规定与语言生活实际存在差异的词语的看法,有55.5%的人并不主张按照规定读:28.5%的人认为应按实际读,23.8%的人认为怎样读都可以,不必管太严,3.2%的人认为根本不用管。
《审音表》处理这一读音时认为,离开了具体的词语“指甲”,阴平的读法没有存在的价值,不能照搬北京话特有的土音土腔。但本次调查范围较广,并不仅仅局限于北方地区,可见阴平读音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基础。我们建议,对于那些可能是很少的一部分、但又是极为常用的、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词语,在从音理出发来进行“规范”的同时,需要较广泛的社会调查为支撑,定音时适当参考其实际使用状况。
(2)2.5-2题。这一题调查“荫”的实际读音。分别以“柳荫街”“荫庇”“树挡得屋里有点荫得慌”作为例词。
《审音表》规定“荫”统读为“yìn”。实际调查显示“荫”的误读率相当高,分别是84.0%、52.5%、59.0%。常用词“柳荫街”的误读率最高。按《审音表》,人们将“荫”读作yīn时,是与“树阴”的“阴”混用了,从形声字角度看,“荫”似乎更能够表达“草木遮住阳光而出现的阴凉”的意思。这是近年来反映较为突出的一个具体问题,调查结果亦与前期研究印象一致:《审音表》的规定社会接受度不佳。此类不被社会接受的审音结果,未来普通话审音工作可以考虑重新讨论确定其读音。
b)文白难辨
2.5-1题。“血”字,三个例词“血液”“流血”“出血”排列顺序是从文读向白读过渡的。xuè是文读,xiě是白读,xuě是误读,我们请被调查者按照自己的读音习惯来选择,结果在分别代表“文”“白”的“血液”“出血”中,选择正确的分别为63.8%和58.0%,相反的选择分别占4.2%和5.9%,二者对比比较明显。而在文白色彩需要以语境条件判断的词语“流血”中,选择“白读”的接近一半。具体见表1。
值得关注的是,误读在三个词语中所占比例很高且基本相同,平均为31.8%,其中口语词“出血”最高,达到36%。
若要明确“文”“白”,不仅要区别在“文”或“白”的情境下读哪个音,更主要的是指明如何判别“文境”与“白境”。《审音表》指出,有些字有文白二读,以“文”和“语”标注。前者一般用于书面语言,用于复音词和文言成语中,后者多用于口语中的单音词及少数日常生活事物的复音词中。这一区分标准,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由本组问卷开放题2.6题“遇到过哪些难确定读音的字词”整理结果看来,三个频次最高的字“薄”“血”“露”,均属文白问题,或者说是文白语境的区分问题。专家也认为“文白异读词情况复杂”,缺乏明确的标准,“增加了认读负担”,有的建议以“又音”处理,有的认为不应将文白异读纳入审音范围。怎样将文白问题处理得更加明确和有助于认读,这是新的审音工作需重视的地方之一。
相似的例子还有“质量”的“质”、“办公室”的“室”、“比较”的“较”、“符合”的“符”、“仍然”的“仍”、“下载”的“载”等。这些常用词语的“误读”率居高不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审音表》的态度。在应用层面未能很好地执行规范,是推行监督力度不足,还是它们在语音生活中确实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幅度和范围如何?从音理上能否予以解释,如不能解释,又是什么原因使然?建议新的审音工作对其进一步调查研究。
c)其他问题
“这”zhè字,《审音表》未审此字。口语中常读作zhèi,通常认为是“这、一”的合音。《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了这两个音,把zhèi解释为zhè的口语音,具体释为:“‘这’后面跟量词或数词加量词时,常常说zhèi。”这里的解释已经超越“这、一”合音的范围,问卷调查结果也与之相符。具体见表2。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这”在以上三种语境中均可两读,同样问题还有“那”(nà/nèi/ne)。“这”“那”都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实际应用中已经超出原有解释范围的语音现象,需要在新的审音工作中予以明确,特别是已经收录在常用辞书中的音项。
本组专家在书面访谈中提出的具体问题还有:异读词应进一步简化,尽量减少实际意义不大且容易引起歧义的异读、实际辨音效果不佳及逐渐趋同的异读;在“名从主人”“轻声词不审”等问题上值得重新考虑,应以减少认读困难、易于学习掌握为原则;《审音表》的体例亦有待改进,应增加说明性文字,“统读”这样的穷尽性排除应再审慎一些。
语言在应用中不断发展变化,对于《审音表》来说,有些老问题发生变化了,或者新的问题产生了,旧有的标准或许不再适用。标准制定时与实际语言生活存在距离,语音习惯难以改变,标准与语音现实的差异可能一直存在。标准本身若不方便使用者判断和确定,也会造成《审音表》不够实用、不够适用。这些都是《审音表》需要修订的客观原因。但是,在讨论标准应用(辞书、教材等)与《审音表》存在不一致情况时,专家们几乎一致认定应以《审音表》为标准,因为“这是国家标准,不能含糊”。问卷调查也显示,人们认可“专业的字表或词表”这一规范发布形式。说明《审音表》无论在过去或者将来,都应担负起语音标准的应有责任,其修订是新世纪审音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有专家提出,知晓度不够、执行力度不足也都是《审音表》未能确立其权威的因素,需要考虑规范标准推行的策略。
(三)开展审音工作的主要方式
1. 审音工作的原则
(1)语音规范工作原则
2.9题“您认为开展普通话语音规范工作的方式应该是(单选)”回答了规范的效力期限的问题:62.2%的人选择“语音规范应在较长时期内(10~20年)有效,别变来变去”。另一方面,94.8%的人认为新的语音规范工作“有必要”(2.7题),二者似乎存在矛盾。实际上,相对于词汇和语法来说,语音是最为稳定的语言要素。即便如此,无论是从《审音表》在过去25年的使用中显示出的一些问题看,还是从现今社会文化交融速度与广度看,语音标准10年、20年完全不调整是不大切合实际的。我们可以理解大家“怕折腾”的心态,不希望再有“部分字词的读音标准变来变去,记不清楚”(2.1题)的问题。专家意见也认为:长远地看,系统全面的规范势在必行,而语音规范工作第一原则应是“稳定”。这就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思考,寻找恰当的、易于为人接受的方式方法,审慎地选择和决定。
(2)当前审音工作的主要任务
2.8题显示人们对当前审音工作的期望:60.8%的人希望“少折腾”。这也符合2.1题51.4%受访者认为应用困难包括“部分字词的读音标准变来变去,记不清楚”、2.9题62.2%的人认为“语音规范应在较长时期内(10~20年)有效,别变来变去”。三题呼应,显示出多数人的观点,即“现有规范能不动的不动,调整比较混乱的地方”。
我们注意到,29.4%的人选择“全面整理和规范普通话语音”,59.7%的人选择2.3题中“常用字词的读音应全面规范”这一选项。有专家指出,当前集中力量做好异读词审音工作,也是为研制通用词语读音打好基础。
(3)具体审音原则
以普通话标准音系为主,适度参照实际语音状况,规范引导和服务于社会语音生活,此种观点在专家意见中比例较高。而主张主要依据实际语音状况的意见也不在少数———从理从俗,仍是未来具体审音原则讨论的关键点。
2. 标准发布形式
我们将2.2题与2.10题(见图4)加以对照分析,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以绝对优势成为人们的第一选择。建国以来,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没有发布全面的语音规范,发布的一些标准只是涉及部分问题(如《审音表》只涉及异读词),字典词典类工具书在规范语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国家语言文字规范部门应正视的社会应用现实:
即便如此,专门的字表词表依然是人们明确要求的规范方式。我们还认为,随着社会发展,网络语音服务应当进入语音规范部门的视野,对网络语音生活的服务和监管已经是不可忽视的新课题。
3. 其他意见
关于审音专家构成,有专家建议,“要有各方面的代表性,音韵学家、现代汉语语音专家、方言学家、词汇学家、文字学家、词典学家、老北京等等都应该参加,人员中也应该有老中青的代表。讨论时可以由少到多扩大范围,不要由少数几个权威人士‘吾辈数人定则定矣’”。
同时,部分专家提出在标准施行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媒体和学校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三结语
(一)审音工作的必要性
根据本次调查,现阶段对普通话语音问题进行整理和规范十分必要,且具有紧迫性。
教育系统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语音生活尚存在诸多难点。其中有些是《审音表》修订应解决的,如“书面语与口语读音不一致”(即“文白”)的问题;有些是标准制定部门工作方式方法问题,如“标准多变”,造成混乱;还有一些难点,非《审音表》所能涵盖,如“专有名词”“古今音”,这有待于国家规范标准制定部门扩大审音工作格局,统筹制订我国国家通用语语音规范。
(二)审音工作的主要内容
综合分析,完善《审音表》是普通话审音工作的首务。应总结《审音表》审音成功的经验、具体的审定原则和方法。对一些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加以修正、补充。目前来说,“文白”的分辨、统读未统的部分词语是受调查者和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其他工作按照需求程度依次为:人名、地名、行业专有名词读音标准,常用文言文里出现的特殊读音,多音字词的音义对应关系,轻声和儿化的读音规范。应该注意到,以上各项选择频率虽有差异,但整体选择率都很高,说明审音工作需要解决的具体应用问题涉及社会多个领域。
长远看来,全面进行普通话语音规范十分必要。“全面”,不仅应包括本问卷当中涉及到的各类问题,而且包括常用词语注音在内的语音规范制定,对普通话语音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和规范工作。国家通用语言的全面规范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工程,势在必行。国家标准制定部门应对此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尽快组织专家展开论证,规划部署,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三)审音工作的原则与方式
审音工作总的原则是稳定为主。当前的审音工作应从整体规划、逐步推进出发,优先解决大众急需的问题。
具体审音工作中遵循音理与尊重实际二者需有机结合,兼具前瞻性和包容性。这种结合并不是板结的,应视情况分别处理。不同类型词语(如书面语与口语、古音与今音)读音的处理应有所侧重:书面语和古音可考虑多循音理,而口语和今音应普遍调查语言生活,从实际出发。在使用的不同层级上,如常用程度(频度)不同,与日常生活密切程度不同,同样应有所侧重:次常用而又与日常生活相关度不高的词语可考虑多循音理;常用的,特别是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词语,特别需要参考实际语音状况的调查结果。
相对来说,规范是总体滞后于社会需求和变化的。对于某些一时难于审定的读音,或许可以采取“先审后定”的方法,即为其“审”出一个范围(例如《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的“可轻读词语”),确认其符合语言发展变化的趋势,或给予存在的空间,待其发展较为成熟和稳定后再“定”。为这些语音的发展变化和合理判定预留空间和时间,可以尽可能准确、及时地反映社会语言生活实际并服务于应用。而对于那些与音理不合,但是已经广为社会接受和使用的“俗成”的语音现实,可以考虑采取“特音特定”的处理方法,暂且接受或者划定接受的范围,毕竟“强扭的瓜不甜”,语音的“生”与“活”才是语音生活。
总结各方面意见建议,标准发布还应充分考虑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发布形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民众习惯和时代要求。二是要做好不同应用产品(例如辞书、网络辞典、各类教材等)间的沟通和协作,避免标准发布后产生新的不规范现象。三是应建章立制,宣传、执行、监管多管齐下,特别要注意教育部门的执行问题和媒体的示范作用,切实维护好国家通用语规范标准的权威性。
摘要:本文针对普通话审音工作相关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开放式书面访谈的形式对教育系统人员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1.现阶段进行普通话审音工作十分必要,且具有紧迫性。2.《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完善应是普通话审音工作的首务。3.普通话语音规范工作有必要全面展开。从审音工作的原则来看,总的原则是稳定为主,遵循音理与尊重实际二者需有机结合。同时,新的语音规范发布形式要充分考虑民众已经养成的使用习惯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审音,语音规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参考文献
[1]曹先擢.谈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
[2]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S].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3]王力.论审音原则[A].王力文集(第20卷)[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义务教育公益性、公平性和普惠性,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招生制度设计,依法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二、基本原则
(一)依法入学原则。2014年8月31日(含8月31日)前,凡年满6周岁儿童,应当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和条件不具备的农村地区学生,入学年龄可放宽到7周岁。
(二)就近免试原则。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
(二)对口入学原则。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三对口”入学办法,即学龄儿童与父(母)的户口、房管证(或房屋产权证、购房正式合同)和实际居住地一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依据户籍在对口学校就读。
(四)规范公平原则。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乱收费。建立和完善招生公示制度、咨询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实行“阳光招生”。
三、招生办法
(一)本市户籍学生入学
凡户籍在我市的适龄儿童、少年,由其法定监护人持以下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到对口小学、初巾办理入学报名手续。
1.适龄儿童与其法定监护人的同一户口簿,
2.房屋产权有效证件。
3.小学新生需提供预防接种证明,初中新生需提供小学毕业证明。
(二)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随迁子女申请入学时,由其法定监护人持以下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向居住地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就读学校报名登记:
1.适龄儿童少年与法定监护人的户口簿
2.适龄儿童少年与法定监护人的住(租)房证明、合法工作证明和公安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居住证明等有关材料。
3.小学新生需提供预防接种证明,初中新生需提供小学毕业证明。
(三)残疾儿童入学
公办学校需接收招生范围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学生随班就读。患有严重牛理缺陷,但能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残疾学生,由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其进入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无法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依法实施缓、免学,学校力所能及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四)民办学校招生入学
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按照核定备案的办学规模,合理安排当年的招生计划。民办学校(不含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未达到“五独立”条件的民办学校)招生方案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支持其适度提前招生。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可采取电脑派位、面谈等方式招收新生。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控制办学规模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规模。加快城市开发区配套学校建设,防止盲目撤校并点,保证学生就近入学需要。逐步消除“大班额”,严格控制“超大班额”,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
(二)合理划定招生片区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合理划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招生片区。片区划定后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时要审慎论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人口密集、学位紧张、入学矛盾突出的城区初中,可采取多校划片、电脑派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生。农村地区学校可跨镇(乡)、行政村划定招生范围,以方便学生入学。
(三)规范招生程序和时间
1.发布招生信息。2014年5月底前,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布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并向社会发布入学登记通告。
2.报名并审核材料。2014年6月20日起,公办小学开始报名审核,公办初中待本区县(自治县)小学毕业考试后进行报名审核。对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发放《重庆市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
(四)妥善解决招生中的特殊问题
1.为确保招生稳定,少数实行推优、保送、特长入学的初中,今年可沿用过去推优、保送、特长入学办法招生,但必须提前做好2015年免试划片入学的招生方案、政策宣传和其他准备工作。按照教育部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停止招收推优生、保送生和特长生。没有推优、保送、特长入学方式的区县(自治县)和学校,不得再增设该方式。
2.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无自购房,自出生日起户籍一直挂靠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招生服务区常住的,视为符合“三对口”入学条件。
3.跨区县(自治县)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在就读学校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小学毕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回户籍所在地就读初中,也可按照相关政策在毕业学校所在地申请就读初中。
4.现役军人、华侨、援藏干部、烈士、港澳台同胞、在渝工作的外籍专家、政府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按照相关规定,由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入学。
5.城市建设中拆迁户子女、配住廉租房、公租房的本市户籍人员子女申请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6.在招生入学中遇到的其他特殊情况,由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规政策妥善解决。公办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应当在本学区范围内就学的学生和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学生。
(五)加强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指导、监督和检查。要完善方案、制定预案,注重舆情搜集,加强招生研判,做好民意预判,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各种突发情况,按照预案妥善处理。要严肃招生纪律,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坚决执行“五不准”:即不准提前招生、不准擅自跨范围招生、不准举办重点班和实验班、不准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编班挂钩的考试和测试、不准择校乱收费。对违反规定乱招生、乱收费的学校和个人,将予以严肃处理并进行责任追究。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及时统计掌握招生情况。各区县(自治县)教育部门、市教委直属学校招生方案电子稿于5月31日前传市教委基础教育处,招生报名完成情况于7月20日传市教委基础教育处。
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意见
局机关各科室、市属各学校(单位):
200*年南平市教育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闽北发展第一要务,有效促进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巩固和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维护政令畅通
机关效能建设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政府“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重大决策,坚持“教育发展抓效能,抓好效能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政令畅通,依法行政,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工作部属的落实。
1、继续开展评选“最佳服务科室”和“群众不满意科室”活动。局效能办要认真组织、参与市效能办开展的评选“最佳服务科室”和“群众不满意科室”活动,着力解决机关、学校在为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上存在的推诿扯皮、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不落实、政令不畅等方面的问题,坚决遏制各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问题在教育系统“回潮”的现象。
2、坚决克服和制止“小吏大权”现象。要加强机关各科室和市属学校的效能建设,正确处理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与依法行政的关系,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克服和防止“中梗阻”和“小吏大权”现象的产生,严禁滥用权力。坚决遏制中小学乱收费现象,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积极开展创业竞赛活动
市属学校和局机关各科室要积极参与新一轮全市创业竞赛活动,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业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努力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引资任务。
1、努力服务创业竞赛活动。局机关各科室和市属学校要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亲商、敬商、助商”的良好氛围做出教育部门应有的努力。要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对持有客商证的客商及其企业外聘“双高”人员子女优惠入学的相关规定。局机关各科室和直属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在延客商排解其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后顾之忧。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要建立《客商子女学习成绩登记卡》,要主动关心客商子女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通过电话沟通、家长会以及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其家长的联系,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南平教育系统对客商子女的关注、关心。同时,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客商子女,各学校也要认真关心、关爱,做好智育帮助、德育关心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好范文版权所有
2、积极开展项目引资活动。要广泛发动局机关各科室干部和市属各学校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创业竞赛活动,群策群力,想方设法直接或间接把成功人士的资金引进我市投资办企业、建学校。对于引资人员,市局和各学校领导给予人力、时间、服务空间和物质条件等方面支持,做好引资过程中的各项服务工作。对引资创办企业、服务企业的有功人员要建立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机制。
三、扎实推进机关绩效考评工作
开展机关绩效考评工作是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强化干部管理的重要举措。今年我们要把机关绩效考评工作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做到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1、逐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要认真总结几年来效能建设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建立并完善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教育发展、认真履行职责的工作实绩和成效的评估体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导向,以正确的政绩观为基础,进一步规范绩效考评工作管理,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局机关各职能科室和全体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做好绩效考评工作。要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把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评价机关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与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任用相挂钩,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促进效能建设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
2、认真组织绩效考评工作。要坚持以“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为目标,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核心,以落实局行政效能各项制度为重点,认真开展绩效考评工作。通过考评,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四、全面规范和推进政务公开
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努力营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1、规范完善政务公开内容。要坚持公开原则,把教育收费、招生工作、师资调配、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和财务管理等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上栏公开,增强教育工作的透明度。今年我局在去年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务公开栏建设工作,及时将人事任免、财务支出、车辆使用、出勤考核、评优评先及绩效考评结果等在对内公开栏上公布。同时,我局在大楼一楼门厅仍坚持办
好对外公开栏,向社会各界广泛公开各类招生计划、条件、报考程序,教职工调动、学生评优评先、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以及各类学校收费标准、项目、范围和依据等,做到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化和经常化。
2、拓展创新政务公开形式。要认真办好局机关政务公开栏和学校校务公开栏。充分运用南平教育信息网,实现教育部门行使职权和办理的各项事项在网上公开,以便于接受群众监督。要认真贯彻市政府《政务信息公开规定》和《行政决策听证暂行规定》,进一步完善教育新闻发布会制度,建立完善听证会、专家咨询、论证等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提升群众的知情权和民众参与度。
3、落实政务公开各项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和程序,严格按照“提出—审核—公开—评议—反馈”的程序办理,认真贯彻落实政务公开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审核制度、评议和反馈制度、备案制度、质量评估制度。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对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出。
五、推进制度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局机关各科室要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服务办事窗口的建设,推行电子政务,推进教育制度建设和创新,完善教育行政管理机制,促进教育机关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1、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搞好上下衔接,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的统一受理、信息公开、听证论证、电子政务、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好范文版权所有
2、加强行政服务办事窗口建设。要加强对教育服务窗口的管理和监督,树立“窗口为社会服务,机关为窗口服务”的观念,进一步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服务窗口能办事、真办事、办成事。规范窗口工作人员行为,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要积极推行电子政务,依托南平教育信息网逐步建立在线电子政务平台,逐步推行网上公开、网上服务、网上办事、网上审批、网上咨询、网上投诉。加快局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教育行政效能,推进教育职能转变。
【教育局基础教育工作意见】推荐阅读:
学校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10-17
“三生”主题教育安排意见06-21
对教育的意见建议12-01
心理健康教育备课意见12-20
对学校教育意见和建议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