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精选8篇)

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篇1

一、全县学校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公办学校325所(高中3所、职业学校1所、聋哑学校1所、初中26所、小学286所、幼儿园8所),在校学生125 109人(普通高中学生11 905人、职业类学生4461人、聋哑学校学生39人、初中学生40 375人、小学生68 329人、在园幼儿3 035人),在职教职工6 738人(高中538人、职业类295人、聋哑学校47人、初中2 219人、小学3 458人、幼教178人)。另有民办学校53所(高中2所、初中5所、小学4所、幼儿园42所),共有在校学生10 805人,在职教职工828人。

二、近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县教体局带领全县广大教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充分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规范管理为抓手,以提升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牢牢把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抓落实,聚精会神谋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一是“两基”迎检进展顺利。在历次的督导检查中,我县的软硬件建设情况,受到省、市督导组的充分肯定。二是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以新课程全面推广为契机,先后深入开展了中小学写字比赛、作文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数十项素质教育活动,参与学生人数达10万多人次,其中1866名学生获奖。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快速提高。特别是今年,高中招成绩喜人,中招550分以上人数达1550人,500分以上人数达3276人,在全市兄弟县(市)中遥遥领先;高招本科上线人数达到2554人,比去年净增551人,本科上线人数居全市六个县(市)之首,我县考生徐鑫鑫以621分的优异成绩摘取平顶山市文科状元桂冠。三是危房改造扎实推进。XX年年,我县落实校舍维修改造资金700万元,改造危房39792平方米;2010年争取危改资金800万元,已到位497.6万元,计划维修改造项目60个。实现了发现一处,改造一处的目标,确保了师生的安全。四是圆满完成课桌凳更新工程,彻底解决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课桌凳不足和残破的问题。五是“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2010年共落实“两免一补”资金3034.6万元,其中春季落实1876.4万元,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827.8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213.7万元,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义务教育普及率稳步提升。六是建章立制取得新成效。《 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县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后,县教体局依据《意见》精神,先后印发了《县教育系统教职工考勤制度》、《 县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县教育系统重大事项报告审批制度》等18项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各中心校、中小学校也依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目前,教育系统各项工作已基本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遵。七是教师无序流动得到有效遏制。依据教育系统工作实际,县教体局印发了《 教育系统教职工考勤制度》,理顺了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拨付渠道。建立了教师人事调配联席会议制度,使教师的流动按照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体现教师资源均衡合理配置的原则有序进行。八是稳妥地完成了中小学校长、副校长的考核和重新聘任工作,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九是教育系统思想作风整顿成效显著,教育一盘棋思想已深入人心,并落实到了具体工作中。十是完成了三高与职教中心的分离,高中阶段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职教强县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十一是教育资源整合速度进一步加快。以中心校为单位,全县中小学定点布局工作步伐加快,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十二是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县教体局把2010年确定为“教师培训年”,印发了《教师培训年活动实施方案》,截止目前已开展了全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学历提高培训、高中一年级新课程培训、暑期班主任培训、小学三四年级数学、英语教师新教材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数十项培训,参与教师近4000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十三是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 县十一届运动会和十二届全民健身节,充分展示了昆阳儿女建设和谐盐都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十四是安全稳定工作成效显著,全县教育大局稳定。在稳定的敏感期未发生一起赴市以上集体上访事件。目前可以说是政通人和。去年以来,我县教育教学工作在省市评比中屡登榜首。教育体育工作获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省职业教育强县、省教育宣传先进单位、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市远程教育管理与应用工作先进单位、市电教教材建设先进单位、市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市第七届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市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节组织奖、市教育局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市基础教育先进集体、县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群众对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看,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基础设施底子薄,办学规模与教育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广大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设施落后,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制约教学、教研的有效开展,制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经费依然紧张。虽然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但对基础异常薄弱的我县教育来说,仍然捉襟见肘。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仍需大量的经费支持。三是教师结构不合理。一是学科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村学校英语、音、体、美、计算机学科教师短缺;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90%以上都是六十七年代的民师转正来的。自XX年教师上划以来,6年间我县没有按正规渠道成批次招录过教师,致使教师队伍已出现结构性断层。

四、下步打算及措施

(一)继续解放思想,学习先进,找出差距,采取强有力措施,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积极应对经费紧张问题。县教体局将想尽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把学校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教育“绿色通道”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公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同时,也建议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教育支持力度再大些。

(三)针对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一是打算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多能一专的教师,以解燃眉之需;二是敞开教师进出口,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适时招录合格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将不合格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起人才能进能出的长效机制,保持我县教育事业持久、协调发展。

(四)狠抓工作落实。制度的意义在于落实。一是实行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包乡、包校制度,每项工作都责任到人,专职专责,盯死抓实,局长办公会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汇报,推动工作落实;二是精简会议,精简文件,减少应酬和事务性活动,真正做到少发文、少开会,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用到抓工作、抓落实上;三是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一把手对重要工作亲历亲为,亲自督查,保证每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四是对局党组定下来的工作说了算,定了干,做到雷厉风行,快速高效,令行禁止。

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网络素养,家庭教育,农村学生,留守儿童

1 问题的提出

1.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 随着移动电信网络在农村的大面积覆盖, 手机能上网等功能的升级, 农村学生持有手机率的增加, 上网对农村特别是偏僻山区的青少年学生也不再成为新鲜的事。网络对农村学生的影响同样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已成为农村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家长和学校视其为洪水猛兽, 家长见网兴叹, 学校谈网生气。

1.2 调查目的

进一步促进农村学生正确、健康地利用互联网, 大学生需要深入贫困地区特别是山区农村学校实地感受和调查互联网对农村学生的影响, 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身心发展, 分析原因, 探讨出相应措施应对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以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舒家村学校为调查样本。舒家村学校地处该县舒家村乡, 是县教育局主管的完全学校, 有学生606人, 其中, 小学生376人, 中学生230人。此次调查随机抽取200学生, 发放2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90份。初中生120人, 小学生70人, 其中, 留守儿童113人, 占59.48%;非留守儿童77人, 占40.52%。

2.2 调查方法

对学生采取调查问卷法, 对家长进行访谈法, 运用Excel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法。

2.3 问卷的编制

自编调查问卷, 主要涉及网络运用、上网投入 (或上网时间) 、网络内容、上网途经以及网络影响等上网情况调查问卷和家长对网络态度、引导应用方式等家庭教育状况问卷。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90份, 运用Excel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其结果如下:

3.1 上网状况与分析

(1) 上网人数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分析。被调查对象190人中上网人数为155人, 占81.58%, 其中, 留守儿童占53.16%, 非留守儿童占28.42%;不上网人数为35人, 占18.42%, 其中, 留守儿童占6.32%, 非留守儿童占12.1%。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上网人次多一些。

(2) 上网时长分析。在155个上网人数中, 上网时间较长的占21.94%, 其中, 留守儿童占20%, 非留守儿童占1.94%;3小时以上的占78.06%, 其中, 留守儿童占45.16%, 非留守儿童占32.9%。显然, 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上网时间更长一些。

(3) 上网途径分析。该校学生主要是通过手机进行上网, 约占80.16%;网吧上网的比例是17.25%;家用电脑上网的比例是2.59%。智能手机上网是当前学生上网的主要途径。

(4) 网络应用分析。网络娱乐类应用是学生群体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 玩网络游戏在学生群体中的占比高, 占87.74%, 其中, 留守儿童占61.94%, 非留守儿童占25.8%;用于学习及其它的, 占12.26%, 其中, 留守儿童占3.23%, 非留守儿童占9.06%。显然, 被调查学生上网主要是寻求娱乐类活动。利用网络学习, 需要大力加强。

3.2 上网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调查发现, 虽然不少学生喜欢或者说沉迷于网络, 他们自己其实是知道网络对自身带来的一些弊端的。45.16%的人认为上网使自己学习成绩下降, 其中, 留守儿童占31.6%, 非留守儿童占13.56%;40%的人认为上网使自己无心学习, 其中, 留守儿童占12.26%, 非留守儿童占27.74%;11.61%的人认为上网让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其中, 留守儿童占10.31%, 非留守儿童占1.3%;3.23%的人认为上网影响现实人际关系, 全部是留守儿童。

3.3 家庭教育对学生上网的影响

(1) 家长对上网的态度。22.63%的家长禁止孩子上网,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15.79%,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6.84%;77.37%的家长允许孩子在假期或课余时间适量上网,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43.68%,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33.69%。

(2) 家长的文化程度。调查发现当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1.67%的家长无文化, 11.25%家长最高学历是小学, 46.74%的家长最高学历是初中, 36.78%的家长最高学历是高中, 3.56%是大专及以上学历。

(3) 家长的教育手段。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者犯错误的时候, 42.11%的家长会耐心的讲道理,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26.32%,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15.79%;22.63%的父母会严肃批评, 偶尔也会打人,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21.05%,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1.58%;2.11%的家长则经常会打人, 全部是非留守儿童家长;33.15%的家长会放任自流,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31.58%,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1.57%。

4 问题讨论与初步结论

4.1 网络对农村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一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长时间面对手机或计算机屏幕, 导致青少年学生生理机能失调、神经系统正常节律被破坏、视力下降、失眠、免疫能力降低、焦虑等伤害。二是网络的不良信息容易导致青少年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三是荒废学业。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 上瘾不能自拔, 不少农村学生荒废学业, 逃课、旷课, 欺骗老师和家长。四是自我意识弱化。农村文化娱乐方式比较单调, 特别是贫困山区, 很封闭, 农村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容易弱化现实中的自我, 与他人缺乏交流和沟通。

4.2 农村学生上网率整体高, 特别是留守儿童上网率高

调查发现, 当代农村学生上网率整体很高, 舒家村学校上网率占81.58%。同时, 从统计结果分析中发现, 农村留守儿童上网占比高, 舒家村学校达59.48%。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自律能力差。二是家庭监管缺位。

4.3 导致农村学生上网失控的外在因素

(1) 学校缺乏引导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调研发现, 该学校的网络设施不足, 电脑设备落后, 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由于该校地处偏僻的乡, 属贫困山区, 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学校设有一个电脑房, 只有十几台电脑可用, 电脑设备几乎是要淘汰的电脑。学校没有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 学生缺乏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和引导。

(2) 社会对网吧监控不力。网络监管机构对农村网吧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国家有关互联网信息服务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中小学周边200米以及居民楼内不得开设网吧, 而调研发现, 在该乡镇街上开设的网吧基本上设在居民楼内, 离该校不足200米, 缺乏必要的法律手续和营业执照。同时, 相关互联网法律法规明文规定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网吧, 舒家村乡的一些机构虽多次对网吧进行检查, 但更多的是走过场, 未取得实际效果。

(3) 家长的教育方式欠妥。调查发现, 在当地, 家长怕网络影响学生的学习, 而家长最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家长的教育方式较粗暴, 不是循循诱导, 其中22.63%的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时会进行严肃批评, 偶尔也会动手打人。

5 对策与建议

5.1 培养农村学生的网络素养

调查发现, 80%的农村青少年学生网民希望老师教育他们一些网络使用技巧, 如利用网络便捷查阅资料、制作课表等。他们希望有技术教师指导他们正确上网, 明确上网的意义, 从而适当上网、安全上网、科学上网、绿色上网, 希望能成为网络的主人, 而不是网络的奴隶。因此, 农村中小学应开足、开好计算机基础课程, 配备专业的计算机技术老师, 有条件的学校设计和建立校园网。

5.2 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教师要从心理着手, 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要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外出务工父母要重视子女的教育, 加强情感交流, 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大农村学校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 建立寄宿制学校, 吸收留守儿童住校。

5.3 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

(1) 对上网场所加大监督力度。要对农村青少年学生上网场所加大监督力度, 规范网吧从业行为。重点在清理地下网吧的基础上, 严把四个关口:进门关、内容关、传播关和法规关。

(2) 建设绿色网络游戏环境。根据调查, 网络娱乐类应用是农村青少年学生群体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 然而, 较多青少年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对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严重危害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 建设绿色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3) 指导家长正确认识网络和充分有效利用。贫困山区农村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 思想不开放, 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较迟钝, 家长们很排斥网络, 见网生忧。“网络素养教育”不仅要面向青少年, 也应该要面向家长。家长关注、指导孩子使用网络, 是保证孩子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吴汉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5) .

[3]王描玲.大学生手机上网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 2011 (S1) .

[4]梁钧泉.手机上网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不良影响探析[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文集[C].2010.

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社区居民;学历教育现状;培养模式

一、调查背景

随着国家标准化社区和示范社区建设全面推开,加强社区内涵建设是关键,提升社区人员文化素质迫在眉睫。现阶段须先对襄阳市社区人员教育状态、个人学习需求偏好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统计分析,探索出适合社区人员提升学历教育新模式。

二、调查结果

1.社區居民目前学历状况:偏低

调查得知社区居民初中学历占22.9%,高中、中专或技校占40.1%,专科占27.6%,本科占9.4%。专科及以下学历人数竟然高达90.6%,表明社区居民学历提升空间很大。30岁以下80%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30岁以上人员为低学历群体。

2.家庭经济月收入:不高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下占36.1%,5000元占35.6%,6000元及以上占28.3%社区居民普遍收入不高,如果拿出部分资金投入到个人继续教育中来,对家庭生活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

3.日常闲余时间:比较充裕

被访者日常富裕时间较多,日均闲余6小时的占35.5%,7小时占28.1%,8小时占19.4%,9小时以上占17.3%。很显然,社区人员有充足的自由时间来参加学历提升或技能培训。

4.意向学习专业类型:呈现个人偏好

统计分析得出,喜欢文史类、教育类专业的分别占18.8%、27.3%,以女性居多;喜欢理工类专业的占31.6%,以男性居多;喜欢医学类专业的占22.2%,男女比例差不多。这就要求在后期教育中要根据性别和个人喜好合理安排专业。

5.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及运用:比较熟练运用

在本次调查中,80.8%的调查者家庭安装有宽带、WiFi,仅有19.2%的居民采用“手机包月”。对于移动通讯设备拥有的“QQ”、“上网”、“微信”、“短信”等功能,75.1%的居民能够熟练使用,“有意愿学习使用”的占15.4%,“不会者”仅占9.4%。表明现代网络及通讯技术已被广大社会群体所使用,互联网+学习已成为现实和趋势。

6.是否自愿参加学习:自愿率高

调查发现“自愿”参加学习的高达68.2%,“外界强迫学习”的占13.2%,“不愿意”学习的占18.6%。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能够积极主动参加学习。

7.课程难易程度:易懂易学占多

被调查者希望课程“易懂”的占41.1%,“易学”的占27.2%,“一般”的占29.1%。根据社区居民学历及文化基础知识偏低特点,要求在进入学习阶段,课程设计上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8.选择掌握专业技能与文凭需要:二者结合最好

调查显示,33.3% 选择“专业技能重要”,仅有13.4%选择“文凭重要”,53.3%选择“技能与文凭结合”。说明社区居民学习更具理性,更有实用性、针对性,希望掌握专业技能,以便职业提升或谋取更好的工作岗位。

三、小结与建议

1.成立社区教育机构

由于社区居民日常比较分散,为方便居民学习和管理,结合当前推行建立标准化社区、示范社区,筛选条件成熟的办事处或居委会,建议成立社区教育中心,并成立社区教育管理团队,专项负责、推动这项工作。社区教育管理团队由以下人员组成:县市区民政局有关人员、办事处及居委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学历教育主办学校相关人员。办事处和居委会是学历教育的宣传者、组织者和常规管理者;主办学校为日常教学、教务管理者。

2.制定学历提升帮持政策

社区人员虽有学习积极性,也意愿通过学习改善个人职业现状,但因种种原因家庭收入并不高,势必影响个人学历教育再提升。借鉴其他城市社区经验,社区教育管理团队应主动与市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市妇联、团市委等政府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出台社区人员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及鉴定等补贴帮扶政策。建议对参学社区人员政策补贴一点,办事处和居委会补助一点,主办学校减免一点,参学人员自己承担一点,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社区人员学费负担,保证了学习积极性。

3.合理设置专业及课程

根据调查结果,专业设置应满足个人兴趣需要,课程设置侧重于专业技能培养。主办学校要对专业课程调整、修改,建议主要内容有:首选是减少专业文化课比重,降低专业课难度,实用性强,通俗易懂,侧重专业技能培养;第二是课程拆分,将每门课程拆分若干细小单元,模块式教学;第三是内容短小精悍,图文并茂,便于移动通讯设备接收,15—30分钟能完成学习;第四是音像教学与录音并用,可看、可听,方便学习。

4.建立互联网+ 学习系统

调查表明,提供适合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灵活快捷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习兴趣,大幅提升学习效果。主办学校要充分利用当今互联网和移动信息技术,研究、建立互联网+学习平台,内容包含网上报名、课程学习、答疑辅导、考试考核、考勤管理、反馈交流等操作系统。学习平台系统要便于操作、简化易学,一学就会。学生可以通过登录网站、QQ、微信等方式进行课程学习、考核、交流、管理等,终端学习对个人设备要求不高,满足大众化设备要求。为确保社区人员学习效果,要将互联网+ 学习与课程面授结合起来,技能性强、操作性强的课程要集中面授,保证教师讲透、学生学会。

5.社区人员后期学习内容

后期社区教育可把社区人员的学历教育与技能(兴趣)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起来。内容可设置为:

公益性培训:疾病预防、卫生保健、普法及安全知识等。

技能培训:月嫂、育婴师、创业技能提升培训等。

兴趣培训:书法、广场舞、武术、养花等项目。

社区人员成分复杂,教育背景参差不齐,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学习主动性不高,采用互联网+教育模式能激发学习兴趣,大幅提升学习效果。促使社区人员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提升学历层次,便于谋求更好的工作岗位,提高个人及家庭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基金项目: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课题(XZYB1521)

对县五保供养状况的调研报告 篇4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部分五保户生活出现一定困难,为了进一步做好五保供养工作,落实五保待遇,结合省财政厅、市财政局、民政局的这次调研和我县以前调查了解的情况,现将我县五保供养状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周口市东部,与安徽毗邻,辖20个乡镇,495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委会,127万人,其中农业120万人,现有耕地150万亩;全县现有已享受五保待遇的.有3254户,3363人,其中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的有372人,应保未保9737户,10271人。

二、供养标准

税费改革前,已保对象执行标准每人每年500元钱、600斤粮,集中供养标准略有提高,应保未保对象以地保为主,税费改革后,由于五保供养资金匮乏,各地执行标准不一,有每人每年300、500、800、1000元不等,执行标准多数较低,仅有敬老院能达到1000元左右,状况堪忧。

三、此次调研情况

这次我们调研的乡镇是××县城郊乡的杨庄、陆庄两个行政村。城郊乡辖27个行政村,120个自然村,共有6.8万人、7.8万亩耕地,全乡已保对象70人,应保未保对象703人,已保对象中有17人是敬老院集中供养,乡筹乡管21人,其余32人为村组分散供养,应保未保多以地保为主,极个别无人供养。

城郊乡杨庄行政村,现有2860人,2340亩耕地,其中五保对象13户14人,走访3个五保对象:柴秀云,2亩地,地保;张本玉,给600元钱,未给;管文帽,03年给600元钱,04年未给(04年未给是由于乡里农业费附加还未同该村结帐)。以03年村帐目算,乡里共返附费2.5万元,21个村组干部支工资4600元,7个村两委班子工资每人每月约200元,全年合计1.6万元,扣除农业税尾欠3000元,学校修缮20__元,报刊1000元,加上其它开支,还要外欠帐,根本无钱支付五保供养资金。

陆庄行政村现有2455人,2700亩耕地,已保对象12户12人,应保未保对象19户19人,已保对象每年每人仅160元钱,应保未保每人分一份半地,免交农业税,税费改革后,已保对象出现了生活难、就医难,应保未保对象出现了年龄大,无力耕种,又无人代耕的情况。去年该村乡返还附费2.8万元,除去尾欠8000元,下余2万元,村干部工资7人1.6万元,书报1000多元,学校修缮1000多元,五保医疗费4000多元,附费也已超支,五保供养资金无处落实,村干部没办法,又向群众每人收0.75元,共收款1800元,用于12人的五保供养,以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五保医疗费一年4000多元,使村里不堪重负,农村五保无钱就医,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四、存在问题及根源

经过这次调研和以前掌握的情况,我们认为税费改革前五保待遇落实较好,税费改革后,五保供养标准虽然提高了,但五保供养资金从附费和转移支付中支出,致使资金不足,落实很不平衡,只能部分兑现,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税附加收缴难度大,五保供养资金难以落实。有些村农业税没收完,乡镇把正税扣足以后,没完成部分算入附费中,没完成部分收缴难度大,以致五保供养资金缺口相当大。城郊杨庄、陆庄03年分别扣除尾欠3000元、8000元,是一笔不小的数字,直接影响五保供养资金的落实。二是税费改革后,附税数额较小,除去干部工资和办公费用后,所剩无几,导致五保供养经费严重不足。三是由村发放五保款不利于五保待遇落实。附税由乡镇返还给行政村后,五保户是弱势群体,优先用于五保的政策落实不够好。四是五保分布不均衡。有些村地少,五保多,附费全部用于五保还不够,又加上转移支付资金没有跟上,由村来发放,无法保证五保待遇落实,也不利于基层政权的巩固。五是五保供养资金少,五保就医困难,陆庄行政村就是一例,每年医疗费4000多元,村里不堪重负。六是乡镇敬老院自身建设与发展资金匮乏。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紧张,个别敬老院房屋无钱维修,影响敬老院的自身发展。七是应保未保人员较多,不少村组采取给五保户多划几份责任田,让其转给他人耕种,从中收取600斤粮食的做法,税费改革后,由于税费降低,造成无人代耕。

五、建议和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大中央和省市财政投入,弥补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资金不足,目前五保供养中央和省市投入专项资金太少。

(二)五保经费纳入正税,从附费中开支,列支项目多,资金不足,难以保证五保待遇落实。

(三)农业税费征收结束后,五保款一次性从县财政局直接拨付县民政局交民政所发放,实现专款专用,资金封闭运行。

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篇5

情况调研报告

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状况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县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在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和提升农民纯收入的同时,也衍生出农村大批留守妇女和儿童,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给我们做好农村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有效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近日,锦屏县妇联通过走访座谈、下发统计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

下:

一、基本情况 留守妇女现状 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女性万人,占总人口的%。留守妇女28890人,占妇女总数的27%。此次调查情况显示,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31-45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为%。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程度偏低。31-45岁的留守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45-60岁的以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在生活中认为自己最大的困难是子女教育压力大。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四是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上,主要是生活劳动强度太大和生产发展缺资

金、缺技术。五是当留守妇女的权益受到侵害时,%的留守妇女选择向邻居亲友求助,因为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低,不懂法律,很少有留守妇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留守儿童现状

全县中小学共计留守儿童10350名,其中小学6344名,占在校生比例%;初中4006名,占在校生比例%。从此次留守儿童调研情况来看,目前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在全县中小学留守儿童中,有6233名留守儿童在校住宿,占留守儿童比例%;有1146名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占留守儿童比例%;生活上的“单亲家庭”的有2215名,占留守儿童比例%;隔代抚养和上代监护的有6322名,占留守儿童比例%。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留守妇女

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4%的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60%的留守妇女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二是婚姻纠纷中“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当

夫妻出现婚变时,大多留守妇女因无法掌握丈夫在外的收入和财产情况,因丈夫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使得留守妇女的权益得不到合法保护。70%的留守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缺乏有效的排解方式和渠道。

3、教育子女能力低。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留守妇女本身文化水平比较低,家务劳动繁重,除了在经济上、生活上能为子女提供一定的帮助外,无力或无过多的时间在子女学习上、做人上给予有效教育与监管。80%左右的留守妇女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钱给他们上学,只要他们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行;有近50%的妇女几乎从未同子女谈过理想与抱负,有近65%的妇女不知道平时孩子在想什么、盼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主要表现在吃饭穿衣上。调查还发现有的留守妇女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对子女上缺乏科学的教育和监管。同时由于孩子缺少父爱,家

庭角色缺位,留守儿童多数学习成绩平平,自身特长不明显。部分孩子因父母离婚家庭破裂,造成心理、人格有缺陷,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

1、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较少导致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了很多。

2、缺乏亲情的抚慰导致生活问题。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儿童的满意度更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

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多数留守儿童由于常年与父母相隔,许多留守孩子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隔阂,即使父母回家时也难以与父母正常交流。一些孩子寄人篱下的感觉,又会使他们出现心理偏差,带来负面的心理感受。孤独感、紧张感、失落感和焦虑感,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感受。

三、采取办法法及措施 针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现状,锦屏县妇联立足“党政关注、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积极探索服务留守妇女儿童的新路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成立留守妇女互助组织,关注留守妇女生产生活。自开始,我们在部分外出人员较集中的村试点成立了留守妇女互助组织。这个组织使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在农忙时,通过互助组搭伴实现了互帮互助,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又节省了劳动时间,在农闲或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她们聚在一起,娱乐谈心,交流

沟通,消除烦恼,成为情感交流和娱乐活动的平台;当她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她们能通过整体来维权,成为互相维护权益的机构;当她们有什么需求和服务时,又成为了她们诉求表达的渠道。目前,我们已成立15个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使广大农村留守妇女有了倾诉和维权的依靠、她们的心灵沟通的平台,得到了广大留守妇女的拥护和支持。二是充分运用农村妇女培训基地,积极开展适合农村留守妇女特点的实用致富技术培训,通过妇女小贷政策引导留守妇女发展特色农业增收致富,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同时加强普法宣传,进一步扎实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依托妇女儿童青年维权服务站,畅通留守妇女信访诉求渠道,发挥12338维权热线的作用,为留守妇女提供便捷优质的维权服务,增强和提高留守妇女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三是打造“妇女之家”县级示范点,要充分发挥“妇女之家”的作用,让其成为留

守妇女最可依赖的温暖之家;要特别关注特困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1、凝聚力量,倾心尽力,“三关爱”暖冬行动成效显著。近年来,我会组织团县委、县民政局、县关工委、县教育局等单位的负责人,前往大同乡、彦洞乡、隆里乡等乡镇开展发放暖冬物资、免费义诊、义务抢修线路、亲情聊天室聊天等活动。

2、以“三?八”晚会为契机筹集“留守儿童基金”。活动邀请了全县所有的县级领导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锦客商和在外创业的锦屏籍老乡,晚会通过歌舞、小品、联唱、朗诵等文艺表演形式,搭建“爱心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为贫困留守儿童奉献爱心,共收到来自社会爱心人士捐款元。目前县妇儿工委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契机,慰问留守儿童735人,物资6万余元。各乡镇和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也相继充分发挥职能作

用,积极深入各中小学校开展贫困学生慰问帮扶等活动,发放慰问金及体育用品、文具、图书等物资共计42400元。

3、凝聚各方力量,创建县级农村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儿童之家示范点。,经过不懈努力,我县获得亲情聊天室项目资金10万元,为把此项工作组织好、策划好、开展好,我会与团委、教育、关工委等部门共同斟酌酝酿,出台了两室共建实施方案,凝聚各方力量,创建了偶里、平秋、河口3个县级农村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儿童之家示范点。今年我会将继续开展实施2014年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新建敦寨、启蒙、大同3个县级“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儿童之家示范点。

四、对策及建议

1、高度重视,创造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尤其是要发挥好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儿

童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利用“三八节”、“六一节”等重大节日,广泛宣传妇女儿童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良好氛围。

2、要出台相应的帮扶政策和措施。如针对留守妇女文化素质低,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中心校及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期授课,引导其当好合格家长及培养合格子女;针对农村妇女创业风险大,有关部门应帮助有条件的农村妇女、女能手、女企业家给予信贷扶持和项目扶持;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妇女所从事的种植、养殖行业项目应给予重点扶持,积极为她们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信息,帮助她们搭建创业平台。针对留守儿童,加大价值观念的引导、亲子之间沟通交流、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工作力度,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通家长热线,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3、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

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篇6

【摘要】

在xx派出所实习期间,我对xx县域社会治安状况进行了一次实际的调查,在调查中了解到该所近期以来所立刑事案件有抢劫、盗窃、赌博、吸毒、诈骗、杀人、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交通肇事逃逸、重大责任事故、吸收非法存款所得、隐瞒犯罪所得等等,其中青少年和文化程度低下者违法犯罪居多。经过这次的实习生活,使我对当前xx县域社会的治安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这些存在的状况及问题,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会治安违法两抢一盗

前言

社会治安情况的好坏,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2012年1月到4月,为了更好地调查县域社会治安状况,我到xx县公安局所辖城区派出所——xx派出所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习,在我实习期间,我对xx域社会治安状况进行了一次深入实际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了当前xx县域范围内的治安状况。在县委县政府、公安机关以及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以及与之相伴生的失业、教育产业化、城乡贫富差别悬殊等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抢夺、抢劫、盗窃等一系列新的违法犯罪行为已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响极其强烈的焦点问题,直接危及群众的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的公共秩序,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大力加强对抢夺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力度,增强公众的安全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县域社会治安状况的特点

1、抢劫、抢夺、偷盗等侵财案件居高不下,特别是在城区入室盗窃现象时有发生,案值虽不大,却严重影响了群众安全全感。

2、发案率以盗窃为主。2012年1月县域“两抢一盗”总立案数31起、2月县域“两抢一盗”总立案数23起。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

3、违法人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据统计,在2012年1月~2月所立刑事案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违法犯罪占全部违法犯罪的98%。

2、赌博现象严重。群众尤其是对招赌、聚众赌博问题反响很大

4、青少年犯罪势头有所上升,参与偷盗、打架的青少年较多。在城乡部分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家庭的青少年是非界限模糊、道德水准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将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创业上,而是沉迷崇尚武力、迷恋色情,有些青少年没有得到及时帮教,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校园周边和街道拐巷治安问题比较突出,时常发生打架斗殴、抢劫等违法案件。

6、社会不稳定因素还大量存在。就我县而言在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林权改革、企业改制、生态环保、医患纠纷、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诱发的上访、群体性事件,依然不断发生。有些处理只是表面的,矛盾、问题仍然存在。

7、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突出,基层基础工作仍显薄弱。基层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干警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基层的法庭、司法所缺编、缺人、缺钱的问题也较突出,由于基层维护社会治安的力量薄弱,基层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预警管控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均显不足。

8、监控网络不够完善。就我县而言,在很多重点区域、路段由于没有安装监控摄像探头,案件发生以后,在调查取证时难以捕捉到案发时的情况,以致于破案速度慢、破案率低。

9、发性的案件尤其是伤害案件较多.这类犯罪起因往往是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口角,双方在“评理”过程中发生争执、打斗导致的.他们在法律意识和情绪冲动的对抗中,许多农村人口的法律意识总是居于下风,但当犯罪既成后,被告人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深深的悔恨和自责。

10、爆竹非法生产、运输、销售仍没有得到根除

二、导致县域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原因

通过对各类案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每个案件的共性研究和个性对比中,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1)是对犯罪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的盗窃犯罪分子是从小偷小摸行为开始的,由于对犯罪的认识不够,只看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实施盗窃行为。(2)是居民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给犯罪分子创造了机会。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村庄“空壳化”和家庭“空巢化”现象较为普遍,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幼,这些人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限制,自我防范能力较差。因此,犯罪分子瞄准这个群体,乘虚而入。(3)是青少年犯罪突出。由于青少年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盗窃、抢劫等侵财型犯罪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的频率非常高。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抗诱惑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很深的。一些影视中播放的犯罪过程和人物语言的腐朽观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子游戏中的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强烈刺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发育期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当青少年产生犯罪动机,在犯罪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就会实施犯罪。

2、当地基层组织职能弱化观念滞后是管理原因。随着改革的深入,原来计划经济下基层组织设置的有些岗位已不能很好的发挥职能作用,造成一些岗位功能缺位。如某些基层政府的司法办,原本设置功能是普法和处纠、定编人员较少,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纠纷大量增加,原有的编制已无法适应繁重的工作,他们整天忙于处理纠纷,而导致普法功能的弱化。另一方面,综合治理过程中一些部门过分强调职能部门的独立行使职能,导致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够,打、防、控预防体系没能建立健全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3、警力不足,对治安管理工作上台阶造成影响。比如在扫黄抓赌方面,有很多时候由于警力不够,公安机关在接到群众报警赶到现场后,看到赌馆里聚集了很多的赌徒,难以控制,导致处警成了形式问题,从而没有达到禁赌的目的。

4、基层基础工作依然薄弱。基层自治组织,对社会治安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现象依然存在,综治工作流于形式;一些乡、镇的巡防经费、人员待遇、安全技术防范装备经费得不到保障,群防群治组织难以为继;对流动人口和

私房出租仍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对重点场所的管控上,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不够,没有形成合力;社区和警务室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防治县域人口违法犯罪的建议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社会公共安全感,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城区街面,特别是案件易发路段、区域的巡逻,降低案件的发生率

具体措施为:

1、为特巡警装备“警灯”(自行车)装备,实行亮灯巡逻,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震慑犯罪;

2、以凤仪镇社区为试点,推进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降低发案;

3、深化“红袖套”工程,推广“治安观察哨”,拓展信息渠道,提高破案率。

(二)加大刑事案件侦破力度,以当前开展的“扫黑除恶”、“打击盗窃摩托车”等专项行动为契机

通过抓现形,力争侦破一批案件、抓获一批犯罪分子,打击犯罪分子嚣张气焰,维护社会稳定。具体措施为:

1、加强治安卡口建设与应用,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为破案服务;

2、积极开展严打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

3、积极开展信息化网上作战,力争现场抓获;

4、加大宣传力度,预防和减少因自我防范漏洞而出现的被盗抢、被诈骗案件的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创新管理,增强服务质量,提升警民和谐度

具体措施为:

1、以xx镇社区为试点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2、以110指挥服务台 “文明示范窗口”和擦亮我县各个服务窗口,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调整工作机制,进一步调动民警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质量

具体措施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办法,将民警工作效果与加班工资相

挂钩,最大限度地提高民警工作激情

(五)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群众创建稳定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以提高群众安全感。

一是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和意见,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将群众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实现工作方法上由打击惩治向教育引导转变,工作管理上由简单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工作重心上由群众上访向政法机关下访转变;工作措施上由“堵”向“疏”转变。二是推行“社区网格化精细式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三是积极探索开展“平安协会”群众性自治防范组织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四是将道路交通安全和学校及周边安全治理工作纳入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主体考核内容,制订落实了督促指导包保责任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管理和整治。同时,强化落实并完善全镇各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和班级法制辅导员制度。五是开展“招募一百个志愿者、服务一千个小时、温暖一万个对象”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平安金沙”建设,对提升金沙整体文明程度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六是将与征地拆迁有关的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动员公证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办理,为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出积极的贡献。七是开通语音普法热线,提高法律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也提高群众满意度。

(六)加强巩固“严打”整治成果,纠正“重打轻防”倾向,下大力气狠抓治安防范基础工作。

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篇7

近年来, 成都市涌现出大量的艺术培训机构, 开展了各种中小学艺术竞赛、大学生艺术节活动, 艺考热潮也不断升温。但是, 艺术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艺术人才需要从基层做起, 从小培养, 所以探索学校艺术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现各所学校艺术教育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艺术活动参与面小、艺术师资短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 这些问题制约了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 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

总之, 对成都市学校艺术教育的研究还很少, 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学方法不够成熟、教学目标还不够明确, 对这一课题展开深刻、系统的实证研究和本土化的理论探讨是学校艺术教育研究的当务之急。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定量研究为主,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 制作了“幼儿卷”、“小学卷”、“初高中卷”、“大学卷”、“教师卷”和“学校管理部门卷”六种具有针对性的问卷。共发放问卷1232份, 有效收回1059份, 回收率86%, 被访者中男生386人, 占41%, 女生553人, 占59%, 男女比例比较适中, 家长75人接受调查, 教师105人接受调查。

为更加全面地评价成都地区学校艺术教育状况, 此次调研覆盖成都22所学校, 在类属上覆盖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高级中学 (包括重点中学和外国语学校) 、大学等不同教育层次的学校。在样本刷选上兼顾城市与乡镇两级直属学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1。

根据调研数据, 作如下深入分析, 并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二、本课题所关注的主要内容

(一) 成都市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分析。艺术教育在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使学生拥有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而且能陶冶情操, 发展智力, 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和协调, 从而提高素质, 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来, 学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 仍然存在教学内容单调不艺术、教学方法单一缺互动、教学目标狭隘不人性等等问题。在各类问卷调查中, 特别设置了关于艺术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在“幼儿和小学卷”中针对家长设置了“孩子有过那些艺术训练”、“孩子在学校上过那些艺术课堂”两个问题, “大学生卷”中设置了“大学阶段以前您接受过哪些艺术门类的学习”, 分别给出了10个选项:没有、声乐、舞蹈、器乐、美术、戏剧、戏曲、书法、影视艺术 (播音、表演、摄影等) 、其它。选择“没有”选项的为0%, 选择“美术”选项的比例最高, 达到47%, 而选择“影视艺术”选项的仅占9%, 低于“声乐”“书法”选项。此外, 调查发现, 选择“戏剧”“戏曲”和“其它”选项的为0%。以上数据, 基本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无论是在学校艺术教育还是在课外的艺术训练, 侧重于美术、音乐等艺术内容的教育;第二, 影视等新型艺术形式的教育亟待提升和实施;第三, 传统的戏剧、戏曲类艺术教育存在严重缺失现象。

针对所有老师设置了“您的学校有开设哪类艺术课程”, 给定了10个选项:没有、声乐、舞蹈、器乐、美术、戏剧、戏曲、书法、影视艺术 (播音、表演、摄影等) 、其它。美术选项的占97%, 声乐占37%, 舞蹈占49%, 书法占21%, 器乐占23%, 影视艺术占9%。针对小学生设置了“你对哪类艺术类课程感兴趣”的问题, 仍然给定的是类似的10个选项, 选择“影视艺术”的占67%, 值得关注的是“其它”选项中, 有11份问卷填写了“动漫”或“动画”, 也可归入到影视艺术的类别中去。以上数据可以说明:第一, 成都市学校艺术教育课程开设以美术、音乐、舞蹈等为主;第二, 影视艺术已经成为学生喜欢的艺术形式, 但学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缺失;第三, 小学生乐于接受动漫或动画的艺术形式, 生活中受其影响较大。

(二) 成都市学校艺术教育实施的原因分析。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发展形象思维, 增强创新意识,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社会中, “艺术教育”这一个概念, 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从狭义上讲, “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 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 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从广义上讲,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 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 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 发展人的感知力, 加深人的理解力, 增强人的创造力,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各类问卷调查中, 课题组特别设置了各类主体关于艺术教育目的和作用认识的问题。

在学校管理部门问卷中, 设置了“开设艺术类课程的目的”一题, 给出了“完成教育主管部门安排”、“引导学生兴趣”、“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升学”五个不定项选项。67% 的学校选择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34%的学校选择了“引导学生兴趣”, 7% 的学校选择了“帮助学生升学”, “完成教育主管部门安排”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选项无人选择。以上数据说明:第一, 成都市学校艺术教育实施的目的和原因较为明确, 主要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引导学生兴趣的目的来开展;第二, 学校艺术教育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将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实施割裂来认识。

在学生卷中设置了三个相关题目, 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参与艺术教育的目的。题目一:“你未参加艺术教育的原因”, 在给定的所有选项中无人选择, 说明所调查的学校及个体均参加过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 成都市学校艺术教育普及率较高。题目二:“您进行艺术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在给定的“家里让我学习”、“以后想从事艺术工作”、“升学加分”、“兴趣指导”、“陶冶情操”、“其它”六个选项中, 43% 的人选择了“家里让我学习”, 12% 的人选择了“兴趣导向”。题目三:“您如何评价你选的艺术课程”, 在给定的“很好玩, 学到了很多新鲜的知识”、“一般, 应付而已”、“很差, 混学分的”、“根本懒得选”四个选项中, 39% 的人选择了“很好玩, 学到了很多新鲜的知识”, 52% 的人选择了“一般, 应付而已”。

(三) 成都市学校艺术教育的实施主体分析。在学校教师问卷中, 设置了关于成都市学校艺术教育师资情况的三方面问题, 了解艺术教育课程教师的相关情况。一方面了解艺术课程教师的学历、职称、毕业专业等方面资料, 统计显示, 69% 的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师所授课程与自身有专业不对口, 大学教师的专业与所授课程相对符合;另方面了解学校教师在近三年外出学习、进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的情况, 16% 选择了“每三年一次”, 8% 选择了“每年一次”;第三方面了解教师近三年出版教材、专著以及发表论文的情况, 9% 选择发表了跟艺术教育、艺术专业研究的的论文, 但无人出版跟艺术教育有关的教材或专著。艺术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艺术师资相对短缺, 针对教师进修、学习艺术类课程还不够重视, 力度仍不够;艺术课程教育的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较弱, 对自身的修养培养不够深入。

在学校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问卷中, 共同设置了“是否了解所在区域上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安排和形式”, 探索成都市学校艺术教育各个阶段的衔接情况, 37% 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选择了“一般了解”, 62% 学生选择了“不了解”, 数据说明成都市学校管理部门设置艺术教育课程并考虑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贯穿问题的较少, 中学设置艺术课程更片面追求升学率, 没有真正考虑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对策

(一) 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学校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所包含的范畴是其形式类型广泛化的艺术存在, 它不仅局限于户外的“城市雕塑”、“景观艺术”、“环境艺术”, 同时, 也理应包括由社会主体兴办和参入的公开表演艺术 (如戏剧、音乐、歌舞等各类公开的表演艺术) 和其他公开的艺术性活动, 并走向创造市民大众自由舒适的公共生活空间、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与情感需求的艺术方式。体现并培育社会整体进步和以人为本的普遍文化精神。公共艺术将成为市民社会创造自身文化环境和艺术化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将公共艺术融入艺术教育也是对家庭观念的补充, 学生的个人观念形成与家庭背景密切相关, 学校只起到辅助作用, 公共审美、公共交流和公共认同是需要和外界交流才能成功形成观念。同时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可以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 推动新时期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以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为起点促进社会观念的转变, 实现城市社会和谐, 满足学生对未来社会状况的畅想和期待。试想, 不管是学生将来成为普通市民、公共艺术设计师或政府官员, 都有利于其选择此用户最好的公共艺术设计方案, 并侧近未来城市生活的民主化。

(二) 实施综合性艺术教育。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 历史悠久, 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亦独具风彩。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 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表的戏曲艺术更绚丽多姿。

1、学校艺术教育中开设音乐戏曲, 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 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 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 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 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 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 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 化被动为主动, 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 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 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 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 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

2、课程体系:构建幼儿到大学艺术教育贯穿的课程体系。

第一, 明确分工。深化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 加强科学研究, 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中、小、幼儿相衔接的具有成都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

中等以下学校艺术类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广和实施国家艺术类课程标准。要组织高等师范学校、教研科研机构及中小学艺术教师积极参与艺术类课程教材改革实践, 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做好舆论宣传, 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艺术类课程改革。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类课程改革, 应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倡导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发展艺术感受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提高艺术文化修养, 塑造健全人格, 陶冶高尚情操。

高中阶段艺术类课程改革应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 使学生在普遍达到艺术类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实现对艺术类课程各个学习领域的自主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应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开足艺术类课程, 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类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普通高等学校应在一、二年级开设艺术类课程必修课, 三年级以上开设艺术类课程选修课。

第二, 幼小艺术教育的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 其教育任务不同, 存在阶段性, 幼儿园为小学作准备, 小学是幼教的继续、发展与提高。艺术教育是幼儿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幼小艺术教育主要集中在美术、舞蹈和声乐, 主要目的为少儿艺术启蒙教育, 以艺术课带动文化课、以艺术陶冶情操、以艺术教育启迪思维、开发思维。

幼小艺术教育主要利用教育资源培养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通过各类艺术活动让幼儿体验社会情感, 培养美德。教学设计多以游戏活动为主, 丰富幼儿情感,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锻炼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 培养艺术情操, 为进入整个教育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 中学艺术教育与高校艺术教育招生衔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 社会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 , 艺术高考持续升温。中学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 导致在艺术教学过程中 , 出现有悖于艺术教育规律的不正常现象。而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不能背离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如何正确处理好中学和大学艺术教育的街接问题, 是当前我国学校艺术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健。课题组旨在通过对艺术教育功能和特点的分析, 针对近年来艺术教育招生考试的现状 , 对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考改革力度的加大, 各地大学城在迅速崛起, 高校办学规模在不断地扩大, 许多高校纷纷增设艺术类专业, 年招生量大幅增加。鉴于此 , 在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影响的情况下 , 如何使中学艺术教育和大学艺术教育两大教育阶段实现有效的衔接 , 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 , 应对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进行改革, 主要分三个方面。第一 , 针对当前中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 规范艺术类专业考试内容 , 对中学艺术教学给予正确引导。众所周知 , 近年来全国性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增加了选手的艺术素质得分, 其结果大多十分的不理想 ; 全国性书法大赛 ( 如被誉为国家最高奖的兰亭奖 ) 增加了综合素质测评 ; 全国美术展也在强调作者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这都说明了我国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已经对青少年艺术教育以及今后的艺术发展产生忧虑。因此 , 艺术类高考应增加艺术理论基础和艺术史论等考试内容 , 这样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艺术素养 , 进而杜绝艺术类高考中存在的“短、平、快”现象。第二 , 尽快研究制订省级乃至全国艺术类高考统考方案 , 实行按专业分类统一命题 , 统一时间考试。现在每年艺术专业测试可由各招生院校自行命题 , 自行安排时间考试 , 对考生的艺术考试成绩院校之间互不承认。为此 , 艺术类考生不得不为了多拿几个不同院校的不同合格证书 , 而无奈地从每年的2月初至3月底不停地长途奔波 , 参加“车轮大战”, 被戏称为“赶场子”。究其原因 , 其中就有高校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以及自主进行专业测试能够带来不少“经济利益”。若对此进行改革 , 既可减轻考生的精神负担 , 又可为考生减少一笔相当可观的经济负担 , 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教育乱收费。增强考生选择高校的主动权, 更能避免“求名师, 拜评委”等艺术教育招生考试腐败现象的发生 , 使人才选拔制度高度透明 , 经得起社会的监督 , 可谓一举多得。第三 , 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录取规则。现在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以及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采取的都是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合格 , 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 目前专业课成绩使用省统考成绩和院校单独组织命题考试这两种形式基本上都采取此种办法 ) 。而这种以考生专业课成绩为主的录取办法极容易误导中学艺术教育教学工作 , 因此有必要对艺术类考生的录取规则进行修订。对此可采取先划定专业课成绩合格分数线 , 然后对专业课成绩合格的考生 , 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或采取以文化课成绩为主专业课成绩为辅综合考虑的办法。总之 , 艺术教育招生考试作为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 伴随着我国各级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 ,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 积极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且具有本国国情特色的发展道路愈加重要。

(三) 幼儿艺术教育:引入动漫内容。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迅猛发展, 动漫这种活泼灵动、精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悄然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毫无疑问, 相较于传统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传统内容和形式, 动漫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何有效地将动漫内容引入幼儿艺术教育, 实现其积极功能的最大化, 是当前值得探究的问题。课题组试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勾勒幼儿艺术教育中引入动漫内容的可行路径。

1、融入动漫元素丰富音乐和美术课程教学内容

幼儿艺术教育中, 音乐和美术课程是主体内容, 传统的音乐和美术课程只注重艺术对于幼儿的熏陶, 选择的方法和策略较为简单和功利, 往往效果较差, 将动漫内容有效引入, 恰可弥补其缺陷。

第一, 音乐教学中“领唱”和“器乐”环节的合理融入。音乐教学中可以将领唱部分用动漫作为有效引导, 幼儿更易接受具有形象性的事物。将美妙的歌声与生动的画面配合, 不仅能加深幼儿对于歌词的理解, 还能迅速调动起幼儿融入动漫情节的激情。

幼儿音乐教育中, 器乐教授是其重要内容, 而掌握器乐的节奏是难点。如何将抽象性的节奏教学形象化, 传统的口授教学、图片教学等均显苍白, 动漫这种能表现运动状态和抽象物质的形式恰可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比如可以设计简单的动画形象去敲打器乐, 充分演示和分解动作, 相较于真人的教授, 对于幼儿来说, 更具有吸引力。

第二, 美术教学中“欣赏”和“联想”环节的引入。幼儿教学中十分重视对美术作品的欣赏, 通过这一环节去塑造幼儿的审美意识。选择本身具有较浓厚美术特质的动漫作品作为欣赏素材, 与音乐作品交融, 更能使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变得丰富、生动、有趣, 也更能使幼儿体会作品主题, 从而积极投入到美术欣赏活动中, 产生涂鸦的冲动。

此外, 在绘画和手工类活动中, 动漫元素的引入, 仍然可以扩大幼儿的联想空间。绘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给学生讲授“意境”、“意象”的问题, 面对幼儿这个群体, 此方面的教学活动几乎是无从开展, 似乎使幼儿美术教学的“意境”内容环节陷入绝境, 其实动漫作品的夸张特点恰可解决以往教学中的软肋。通过动漫作品的引入, 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传达美好意境的目的, 顺利唤起幼儿感情的共鸣, 将幼儿带入意境, 强化记忆与构图能力。在手工制作中也可用动漫演示手工制作的具体步骤, 并配上音频解说, 帮助幼儿掌握手工制作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2、借助动漫实现教学中的情景创建

借助动漫元素在语言类教学中为幼儿创建适宜情景, 能使教师教的更轻松, 使幼儿学得更愉悦, 使语言活动的组织更实效。

第一, 利用真实动漫形象创设教学情景。情景教育的直观性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 更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观察和思考。幼儿将看到的、观察到的东西融入自己的头脑, 进行思考的过程, 也正是内部言语和审美形态形成的过程。

第二, 利用动漫角色表演创设教学情景。动漫形象中不乏一些正面形象, 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 可以因地制宜, 恰当地把故事表演、角色游戏等引进活动之中, 提供富有变化的道具, 创设亦真亦幻的场景, 为幼儿提供一个融教育于情景之中的多角度环境。此外, 正面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动漫形象模仿, 可以让幼儿身临其境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从而帮助幼儿树立信心, 达到良性引导的目的。

第三, 利用动漫故事组织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受到世界各国幼儿教育专家和幼儿教师的推崇。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 有效利用幼儿熟知的动漫故事创设游戏活动, 通过音乐、语言、动作、情景等环节进行游戏互动, 引导幼儿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艺术教学活动, 能够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使教学过程轻松愉悦,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 利用动漫元素传递传统戏剧文化。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中华民族的文化多彩纷呈, 历史悠久, 如何将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 值得教育工作者去思考。戏剧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因其厚重历史积淀, 少有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尝试, 更别说在幼儿教育中去实践。笔者认为, 在日常的幼儿艺术教育中尝试一些动漫策略, 可以生动地传递传统文化。比如在教室中装点动漫化的戏剧脸谱, 能很好的营造氛围;在教学中将戏剧作品动漫化, 能引起幼儿的极大关注;在课外活动中, 尝试打造动漫戏剧节, 将欣赏与演唱同步进行;定时观看戏剧影片, 刺激感官追求;在具体教学形式上, 将戏剧艺术与美术教学、舞蹈教学形式结合起来进行, 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生动化、可视化等等。

当然, 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引入动漫内容, 也要注意所提供的视听素材不能损伤幼儿听觉, 所选题材要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等问题, 切不可完全依赖于动漫教学。总之, 在信息化背景下, 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利用信息化资源去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内容, 如何面对动漫给幼儿带来的双重影响等等, 仍然是值得社会各界去进一步思考。

艺术教育能够通过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 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 促进学生自我尝试, 自我表现, 自我创造,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实现其情感和理性的和谐发展, 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 国家将会更加重视艺术教育, 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提出对策的层面后, 本课题对艺术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 相信从宏观层面的培养政策、资金投入、活动场地、人才输送方面着手, 从微观层面具体的教师素质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师生教学模式开展, 为艺体活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树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这将是一场长久的教育革新,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思考自己在艺术教育工作中的角色, 为撬动学生艺术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东风:综合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戏曲, http://art.cersp.com/Channel06/pxjs/200602/340.html;

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篇8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字明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的基本状况。李宇明指出,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生机盎然,和谐健康,语言文字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想意识的空前活跃,新事物、新观念、新词语及新用法大量涌现。新语言现象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向、传播范围和传播方式也在发生改变。语言作为国家的文化资源和“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获重视。国民的母语意识不断增强,外语学习依然火爆。海外华文教育持续进步,汉语在世界各地快速传播。

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成为社会新理念,成为国家语委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目标。从珍爱语言资源的角度看待语言、方言和外语,以科学的态度、宽容的气度看待当前出现的问题,在尊重汉语方言的同时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在尊重少数民族意愿的基础上开展好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学,在尊重母语的前提下加强外语学习,努力创造条件保障人民的语言权力,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濒危的语言与方言,科学处理语言规范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语言在国家和平发展和走向世界中的作用,营造和谐的“多言多语”生活。

李宇明发布了2006年若干领域的语言生活状况及语言生活的若干热点问题,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工作和研究、奥运会语言环境建设、旅游服务、产品说明书及医疗文书、方言及农民工语言,语文纠错、辞书出版准入制度、人名用字问题、私塾读经学校、海峡两岸语言学术交流等。

上一篇:特别的“礼物”作文600字下一篇:高扬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