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基础综合知识
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 教育、教育学与教师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分三类: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二)“教育”的词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三乐也”(最早使用“教育”一词);《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庸》说“修道之谓教”;《荀子·修身》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长善救失原则的出处)
(三)“教育”的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学习者学习实践的对象主体
2、受教育者:即学习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主要职责的人,是教育过程中学习实践的主体和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是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统一。
三、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代表人物:朱熹、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法国教育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产生的社会现象。
3、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家孟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杨贤江。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
四、学校教育的产生: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才出现的,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2500年左右的埃及称“苏美尔学校”我国在夏朝就有了学校,称为痒序周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制度也日趋完善,那时的学校分为国学(大学、小学)和乡学(塾、痒、序、校)两类.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A,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B,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累积,为学校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C,文化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五、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教育的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即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1、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点:教育的非独立性、原始性、平等性、普及型。
2、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我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在商代,开始产生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和职业。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在欧洲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合成“七艺”。在西方的僧侣教育,骑士教育,世俗教育等教育知识中,神学仍是主修课程.古代教育的特点: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④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⑤教育方法崇山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⑥形成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⑦形成个别施教的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3、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现代社会教育,其特点为:A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B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C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外在动力)和教育问题(内在动力),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如何培育人的学问。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教育学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 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中国古代的<论语>,<孟子>,朱熹的<四书集注>,韩愈的<师说>.其中<学记>是我国史上最好的一部教育专著,成书于战国末期.其二,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育>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相观而善,长善救施,禁于未发’等是学记中千古传颂的教育格言.2、学科独立和初步发展时期(17-19世纪):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大体上确立了近代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轮廓,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1693年,英国哲学家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爱弥儿》。1803年《康德论教育》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61年斯宾塞《教育论》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的时期:
⑴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了“新教育”思潮,在美国出现了“进步教育运动”。其共同特点是反对传统的以传递知识为教学中心的倾向,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实验教育纲要1914》和拉伊《实验教育学1908》
⑵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
⑶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克伯屈
⑷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⑸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和金蒂
⑹结构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 ⑺最近发展区理论: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 ⑻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美国教育家布鲁姆 ⑼一般发展理论:赞可夫
1806年,赫尔巴特发表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被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时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必考)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突出了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通常被视为“传统教育”的代表。
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
2、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
3、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
4、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科学路径的多样性;
5、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
四、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教育学的问题领域不断拓展。2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拓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第三节 教师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的价值
1、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地解释教育问题。
3、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
教育学作用:A通过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B通过获取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提高全面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C 促进教育工作者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D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E 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思想基础;F通过传播教育理论,改善全社会的教育舆论环境和教育观念,从而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二、教师与教育学的学习:
(一)沉淀扎实的教育理论;
(二)运用教育学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
(一)人的发展: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说,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的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A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自由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有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柏拉图“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 B 外烁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代表人物:中国古代的荀子、英国的洛克、美国的华生 C 多因素互相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
1、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被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代表人物:遗传论创始人高尔登《遗传的天才》“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之受遗传的决定一样”。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性三品”
2、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受外界影响的结果,确信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起着决定的作用,又称“养育论”。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洛克的“教育万能论”《教育漫话》“白板说”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3、二因素论:肯定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认为两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可相互替代。代表人物:施太伦、吴伟士。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二、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系统性和高度的组织性。3学校教育是一致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的培养人的工作。4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学生教育的最佳时期
(二)辩证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2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表现出来
第三节 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1在同一方面的发展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不平衡2同一个体在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一般是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耿后
四、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认识到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又应当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具有个别差异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要求教育者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系统掌握其成长发展的特点,主义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培养,采取弹性教学制度等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①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②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④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学校课程与内容⑤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在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④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②.教育通过选拨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 完善和发展③.教育通过舆论,思潮 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第四节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2人口数量制约教育的鬼某,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二、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①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③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五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①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是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明确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明确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对于我们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发展观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一 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品格。第二教育要对社会有批判性。第三 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指社会对所要早就得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即教育目的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二、教育目的的内容构成:1培养具体何种功能的社会成员2所培养的人的素质结构
三、教育目的的体系:有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育目标
四、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作用2选择作用3激励作用4评价作用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本位论:主要观点 主张教育的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认为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是真善美的原型;应该主要根据人的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代表人物:洛克、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基本观点:1教育母的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而非社会的需要制订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二、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由社会的需要决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所追求的根本目的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斯宾塞 基本观点: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3教育的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
三、其他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2形势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3教育无目的论 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沿革及基本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表述的变更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③使受教育者在道德 才智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④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⑤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①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 ②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③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自觉的一切才能。
(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意义:1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2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德智体美劳 第四节 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
一、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①教育自身的问题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②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 知识发展速度的空前加快③对教育认识的深化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其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1全面发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素质教育的实践基础和方向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进一步深化,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3素质教育选定的目标是向着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看齐的,具有超前性,它是未来社会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五章 教师和学生
第一节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①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②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③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④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二、学生的社会性地位:第一,青少年儿童是权力的主体 第二,青少年儿童享有合法权利 1生存的权利 2受教育的权利 3受尊重的权利 4安全的权利 第三,学生有其自身的义务
三、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1生理成熟期提前2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用化3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5心理问题增多 第二节 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一、教师职业产生与发展:1非职业化阶段 2职业化阶段 3专门化阶段 4专业化阶段
二、教师角色和老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的职业角色1学习者和研究者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学习的榜样6学生的朋友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示范性4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崇高的职业道德
(二)合格的教育专业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
(三)合理的专业知识:1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2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3丰富的教育理念知识
(四)精湛的专业能力
(五)强壮的身体素质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途径: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博乐的教师关注阶段⑴教学前关注阶段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⑶教学情景关注阶段⑷关注学生阶段 2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⑴职前教育阶段⑵引导阶段⑶能力建立阶段⑷热心成长阶段⑸生涯挫折阶段⑹稳定和停滞阶段⑺生涯低落阶段⑻生涯推出阶段
三、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策略:1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 2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3以日常教育为生活资源①日常教学反思②个人行动研究③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阅读教学名著深思体悟 教育案例开发教学档案积累 博客 教学日记 教育随笔 教育叙事)④同伴交流和合作(聊天 座谈 听课 参观 网站论坛 课题协作 专家支持等)⑤跳出教育某发展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形成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那个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师生关系的构成:1社会关系,以实现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⑴代际关系⑵师生之间的政治关系⑶文化的授受关系⑷到的关系 2 工作关系或教育关系,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3心理关系,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而产生
三、师生关系的模式: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的知识、能力、人格等也会影响师生关系 2 学生因素 从法学的角度看,学生对自己义务的了解和履行情况影响师生关系;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心理发育状况也会影响师生关系 3 环境方面 影响教师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以及社会尊师重道的环境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教学相长
(三)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这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途径 从教师方面看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从学生方面看1尊重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2严格要求自觉,做到自律、自爱、自尊、自强,努力完成学习任务3主动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努力与教师保持良好关系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培养目标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 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等
二、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趋势:影响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4民族文化 发展趋势①重视学前教育,主义早期智力开发 ②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④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⑤接受终身教育,发展继续教育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西欧双轨制 美国单轨制 前苏联型学制(Y型学制)
二、我国学制的产生与发展:旧社会⑴壬寅学制⑵癸卯学制⑶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蔡元培)⑷壬戌学制 老解放区的学制 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三、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5实行终身教育
第三节 义务教育
一、义务教育的界定: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 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二、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义务教育发端于德国,德国新教领袖马丁·路德,被誉为“国民教育之父”
三、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并于7月1日起施行,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新的阶段
第四节 终生教育
一、终生教育概述
1终身教育的含义: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个阶段所受教育的总和。是个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体。从纵向上来说,终身教育部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是涵盖人的一生在内的:从横向来说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式教育。2终身教育特性:1终身性2民主性(普及性)3形式多样性4连贯性5自主性6灵活性和实用性 3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1社会加速发展 2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 3人口的急剧增长 4闲暇时间增多
二、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1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2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3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自我导向学习4无所不包的学习内容5终身教育的目标-完善的人和和谐的社会
三、终身教育思想的意义:1终身教育使教育成为有效的、公正的、人道的事业2引发和推动教育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3指导、加速教育实践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四、终身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1从教育过程,传统的教育仅把教育限制在青少年时期,而终身教育把教育贯穿于人的全部生活 2教学活动的组织上,传统教育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正规、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等隔绝开来而终身教育统筹安排各种教育活动,谋求各类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3教育目的上,传统教育强调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而终身教育重视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促进自我表现发展 4教育功能上,传统教育注重教育的筛选功能,而终身教育注重诗人的素质充分地得到发展 5教育机构上,传统教育主要限定在学校,而终身教育扩大到与人民实际生活相关的各种环境 6施教人员上,传统教育职能有社会中的一部分来施教,而终身教育根据试卷和情况的不同,有社会整体来提供教育机会 7教育内容上,传统交易集中于学习抽象知识,而终身教育内容涉及知识、情感、审美、职业、政治、身体等并注意冲整体上寻求他们之间的联系8教育方法上传统教育注重从外部施压,而终身教育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独立性
第七章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第一节 教育途径概述
一、教育途径的定义:指教育者有计划 有目的 有组织的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育目的进行双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主要形式:思想教育、课外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咨询与指导、社会实践等
二、学校教育的途径是教学:1教学时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活动组织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科学的选择 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3教学时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4教学能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节 学校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
⑴课外活动:指学校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由学校或教育机关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对学生实施多样的教育活动 ⑵课外活动的特点: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 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3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4过程的实践性
⑶课外活动意义和作用:1加深和巩固课堂上学到的间接知识,并能获得新知识2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精神生活3可以发展学生的体力 审美和劳动能力4有利于及早发现人才促进人才的早期培养5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6训练学生的交往能力7训练学生善于利用闲暇时间8是培养良好公民的手段
二、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1思想政治活动2科学技术活动 3文学艺术活动 4体育活动 5社会公益活动
三、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人活动
四、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 2坚持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增强活动的吸引力3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张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5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界定: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活动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经验型课程2综合实践性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想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4综合实践性活动是一种三级管理的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开发
1、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⑴研究性学习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⑶劳动与技术教育⑷信息技术教育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多角度开发:1利用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内容2联系学生社会实际与现代化科技开发课程内容3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可发课程内容
第八章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含义
一、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确立课题2查阅文献3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分析资料6得出结论
二、教育研究的特点和类型:1教育研究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2教育研究的周期很长3教育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很强4教育研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5教育研究遵从一定的道德规范
三、教育研究的意义: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推动教育改革发展3丰富教育科学理论4增强教师自身素质 第二节 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观察法2问卷调查法3教育实验法4文献研究法5行动研究法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关于学方面的研究:第一,提示学习结果的性质。第二,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第三,阐明有学习的过程。第四,阐明有效的学习条件
2、关于教方面的研究:就是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处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分三大块,第一块是学习者的心理包括发展心理和差异心理;第二块是学习心理及其应用;第三块是教学与课堂管理心理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4深化拓展时期(20试卷80年代以后)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
(一)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2主修某门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二)教师成长的历程:1新手水平2高级新手水平3胜任水平4熟练水平5专家水平
二、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
(一)差异:1专业知识方面,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问题解决方面,在其专长的领域内,专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3洞察力方面,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活动上的具体差异:1课时计划的差异⑴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并未涉及一些细节,相反新手老师却把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⑵专家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⑶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修改与演练所需要的大部分试卷都是在正式计划的时间之外,自然地在一天中的某个时间发生。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⑴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⑵吸引学生注意力⑶教材的呈现⑷课堂练习⑸家庭作业检查⑹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
(三)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柏林纳提出
(四)专家教师的心理品质:清晰明确、灵活、热情、任务倾向、质疑、间接指导、给予学生正规材料的学习机会、结构化语言的运用、多层次的提问与对话
三、教师的成长及培养
(一)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 2情境因素 3系统过程
(二)教师发展中的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过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 2微型教学 3教学决策训练 4教学反思 5开展行动研究
第二章 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认知过程与教育
一、感知觉与教学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其关系: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务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
(二)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1绝对感受性叫绝对 yù限2差异感受性和差别阈限3感觉适应(三)知觉的特性:1整体性2理解性3选择性4恒常性(四)感知觉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1感知觉规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为直观教学⑴实物直观就是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形式⑵模象直观,也称教具直观,是指通过图片、图像、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的材料⑶言语直观是通过语言生动具体的描述、形象鲜明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应用感知规律,有效促进直观教学。第一,根据教学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第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第三,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记忆及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记忆的概念及分类: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务的反映,是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1按照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按照记忆的特点不同,可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3按照记忆的意识参于程度划分,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二)记忆过程
1识记: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和记住客观事务的过程⑴根据事先有无明确的目的,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识记和有意识记⑵根据识记的材料有无意义联系和学习者是否了解其内容,可将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2保持与遗忘:⑴保持 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得到保留和巩固的过程⑵以往及规律 对识记过的事务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地再认和回忆,称为遗忘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在最初的时间里遗忘时间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
4再认和重现:再认和重现是从记忆库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
(三)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一,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⑴要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与任务⑵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的规律组织教学⑶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把它具体化⑷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第二,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⑴及时复习⑵分散复习⑶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⑷复习方法多样化⑸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
三、思维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概念及特征: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是对客观事务概括和间接的反映1概括性2间接性
(二)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语词逻辑思维⑴直观动作思维⑵具体形象思维⑶语词逻辑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⑴经验思维是人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经验思维⑵理论思维则是依据科学的概念和推理,判断某一个事务,解决某一个问题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思维品质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自不同的特点,1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敏锐速度2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3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4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的活动的创造精神5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分析和评判的深度。
四、想象和想象力培养:
(一)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高级认知活动。
(二)功能:1预见功能2补充功能3代替功能
(三)类型:1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2根据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四)在教学找那个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1培养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2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3创设想象情景,引发想象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五、注意与教学
(一)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分类:根据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力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三)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分配3注意的稳定性4注意的转移
(四)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1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2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3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第二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1 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研究人的认识发展,主要解决人的智慧是运用何种机制,经历什么过程,怎么样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的问题。2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关于儿童获得新知识的观点,通常称之为认知建构主义,他认为,人们通过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人们需要探索和经历事物的机会。3认知发展理论⑴图式: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适应的认知结构⑵同化:同化是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之中的认知过程⑶顺应: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示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过程⑶平衡:平衡时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上的两大成就——客体永久性表象思维2前运算阶段(2-7岁):不能理解守恒思维不可逆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可逆有抽象思维去自我中心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指对抽象的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转换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学的启示: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
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维果斯基的基本观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来实现的。⑴两种工具的理论:1物质工具 2精神工具⑵两种心理机能:1靠生物进化获得——低级心理机能2历史发展的结果——高级心理机能
2心理发展的本质: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⑴内化:指从社会环境中吸收所观察到得知识,从而为个体所使用。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以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经过多次重负,变化逐渐内化为内部的智力动作⑵最佳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时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3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儿童通过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2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对教育的启示3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在一起 第三节 情感、意志与教育
一、情绪、情感与教育
(一)概念: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觉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二)功能:1适应功能2组织功能3信息功能4动机功能
(三)情绪与情感的类型:1情绪状态 情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依据情绪产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情绪状态可以区分为三种:心境、激情、应激2情感的种类 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祥联系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三种形式: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四)教师的感染力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1教师的感染力是吸引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2教师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3教师稳定的情绪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4教师的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意志与意志品质培养
(一)概念: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据此支配和调节自觉的行动,克服内外部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行动的过程:意志行动有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⑴双趋冲突⑵双避冲突⑶趋避冲突⑷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2执行决定阶段⑴根据既定方案积极组织行动,实现预定目的⑵克服困难或障碍,实现所作出的决定
(三)良好意志品质及其培养:1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⑴自觉性⑵果断性⑶自制力⑷坚持性2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⑴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⑵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获得锻炼意志的直接经验⑶充分发挥集体与榜样的教育作用⑷引导学生从日常小事坐骑,加强自我锻炼⑸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第四节 社会化发展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一)人格的概念:人格又称个性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这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个体发展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是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人格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1信任感——不信任感(0-1岁婴儿期)2自主——羞怯 怀疑(2-3岁婴儿后期)3主动—内疚(4-5岁幼儿期)4勤奋—资本(6-11岁儿童期)5同—角色混乱(12-18岁青年期)6亲密—孤独(18-25成人前期)7繁殖—停滞(25-60岁成人中期)8自我整合—绝望(60以上成人晚期)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1帮助学生度过勤奋和自卑危机 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一)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内容:
1前习俗水平:具有关于是非丑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主要是从行动结果及自身的厉害关系来判断是非⑴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关注社会需要和价值中个人的地位和作用⑶好孩子定向阶段⑷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阶段 3后习俗水平:逐渐形成不拘泥与某一特定社会团体的抽象道德原则⑸社会契约定向阶段⑹普遍道德定向阶段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1首先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2提供稍高于儿童现有水平的思维模式 使之产生冲突3帮助个体体会冲突 学会用下一阶段的判断方式4把下一道德作为当前教育的目标
三、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
(一)家庭教育模式:
1父母的教养方式归纳为⑴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即接受和拒绝⑵父母对待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和容许
2根据控制-容许维度教养分四种⑴权威型教养方式(接受+控制)⑵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⑶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容许)⑷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影响活动,对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同辈群体:1满足儿童多种心理需要 2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 3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影响方面:1学业成绩 2自我价值感 3心理健康
第三章 学生个性差异与教育
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心理发展阶段:心理发展划分8个阶段
(二)童年期、少年期和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特征:1童年期⑴认知的发展⑵情感、意志的发展⑶自我意识的发展2少年期3青年初期
三、心理发展的含义:
(一)学习准备
(二)关键期 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又称为认知风格和认知类型,是指学生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所采取的习惯方式 ⑴场独立和场依存(威特金)⑵沉思型和冲动性(杰罗姆·卡)⑶整体型和系列型(戈登·帕斯克)⑷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吉尔福德)
二、认知能力差异
(一)智力的个体差异:⑴发展水平的差异⑵发展类型的差异⑶发展早晚的差异
(二)智力的群体差异:1男女智力差异不大 男性分布的离散性大于女性2男女智力结构差异 各有优势
三、认知结构差异: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已知的内容或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他将认知结构成为“认知结构变量”即个体认知结构中的概念或观念及其组织方面的特征。认知结构变量包括:⑴观念的可利用性⑵观念的可辨别性⑶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四、学生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⑴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第三节 学生的性格差异
一、性格的概述
(一)什么是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二)性格的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征⑴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⑵对行为的自觉控制能力⑶对自己的态度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二、性格的类型1按心理机能分类:理智型 情绪型 意志型2按个人心理倾向性:内倾型 外倾型3按独立和顺从程度:独立型 顺从型4按两维分类:内倾——外倾和稳定——不稳定
三、性格差异的鉴定:⑴自陈量表式测验⑵投射测验
四、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1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3掌握学生气质性格特点 发挥教育机制
第四节 特殊儿童的心理教育特殊儿童的类型
一、特殊儿童的类型1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形式:插班、办特殊班 个性教育)2智力落后儿童:指智能发展水平低于同龄人,且智商低于70的儿童 3特定认知或学习障碍①学习困难:指那些视听、智力、能力缺陷,无经济、文化环境不良影响而在行为与心理方面表现极不平衡,以致无法有效有效适应环境并且无法依靠学校平常教育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儿童。换言之,旧式,子啊智力、感觉器官正常的情况下,学校效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儿童四个特征(差异性 缺陷性 集中性 排除性)②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率(1%~10%)特征:学校成绩差;朋友少,甚至有时被同伴排除;理解和推理社交情境困难;常表现较大的情绪反应 易怒;课题行为问题;想象力和创造力好。特征(多动不专心 冲动和不能做恰当的反应)4社交和行为问题①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长期压抑、焦虑,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攻击、反社会行为。②自闭症:由于神经系统推敲导致的发育障碍,最本质的特征在与社交障碍。5生理和感觉障碍:①生理和健康损伤儿童②视觉损伤儿童③听力丧失儿童④多种严重残疾
二、1特殊儿童的教育形式①普通班②普通班加巡回辅导③普通班加资源教室④特殊班加少量普通班⑤特殊班⑥特殊学校
第四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实质和特点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法。注意⑴学习是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⑵学习的变化是后天经验引起的,本能的活动不属于学习⑶变化必须能“相对持久保持”
(二)学生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⑴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⑵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⑶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培养
二,学习的生物和社会意义:学习生物意义: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学习社会意义: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三、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⑴信号学习⑵刺激-反应学习⑶连锁学习⑷言语联结学习⑸辨别学习⑹概念学习⑺规则或原理学习⑻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⑴言语信息 ⑵智慧技能⑶认知策略 ⑷动作技能 ⑸态度
(二)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1根据是否理解学习的材料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2根据学习材料的意义将学习划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三)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⑴知识的学习⑵技能的学习⑶社会规范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或接受)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试误说
(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他提出的试误说是最早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二)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
(三)试误说的教育意义:桑代克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用动物进行学习研究的心理学家,揭示了动物的试误学习过程,奠定了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基础,这一理论强调从“做中学”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等。
二、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一)巴普洛夫的经典实验:原来一个不能引起反应的中性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反应的刺激相结合,是动物学会对中性刺激作出反应
(二)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消退与恢复2泛化与分化,经典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称之为条件作用泛化;分化是指对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三、斯纳金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不同在于:经典条件反应是S-R的过程,而操作性条件反应是R-S-R的过程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强化(正/负)、惩罚、消退、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三)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教育意义:1为学生的行为塑造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2以他的强化论为基础,提出程序教学,对当时许多国家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而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或修正行为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运动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会受三种强化影响1直接强化2替代强化3自我强化
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程序教学:1小步子2要学生作出积极反应3及时反馈4学生自定步调5低的错误率
(二)掌握学习:反馈-矫正性系统是“掌握学习”的核心
(三)自律学习:1自我观察2自我评价3自我强化 第三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的完形顿悟说:是以苛勒为代表的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观点1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的构造完形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3刺激与反应间的关系是间接的,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二)托尔曼的认知地图论:主张把S-R公式改为S-O-R公式O代表有机体内部变化
二、布鲁诺的认知-发现说
(一)学习观:①认知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②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 ③重视学习过程 ④强调形成学习结构⑤倡导发现学习
(二)教学观:1结构教学⑴动机原则⑵结构原则⑶程序原则⑷强化原则2发现教学模式教学围绕一个问题情景而不是某一个知识点而展开教学中以学生的发现活动为主,教师主要引导作用教学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
三、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一)有意义学习:
1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过程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⑴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⑵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⑶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⑷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是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⑴符号学习⑵概念学习⑶命题学习
(二)同化论-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2上位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
(三)接受学习
(四)先行组织者 奥苏泊尔提出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加工系统2执行控制系统3预期 第四节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一、几种有影响的构建主义理论观点
(一)激进主义: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个基本原则:1强调认知活动的建构性质。2肯定认识活动的个体性质,代表人物 冯·格拉赛斯菲尔德和斯特菲
(二)社会构建主义:是在维果斯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鲍尔斯菲尔德和库伯为代表。主张知识获得的过程是社会构建构的性质
(三)社会文化倾向:认为学习应该向活动一样展开,认为心理活动与一定的文化 历史和风俗相联系。这种观点倡导师徒式教学
(四)信息加工构建主义:温和建构主义)提倡架构适应经验世界的同时又接受个体构建
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知识观: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2知识并不能精准地概括世界的法则3知识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
(二)学习观:1学习是主动构建的过程2学习具有社会互动性3学习具有情景性
(三)学生观:⑴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从外部塞给学生的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i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知识的经验⑵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⑶要重视合作,包括师生间的合作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三、构建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
(一)知识是怎样构建的:1外部指引观2外部指引观3内外指引观
(二)世界是否可知
(三)知识是情境性的还是普遍性的
四、构建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3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4强调学生理解知识的主要构建过程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五、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一)教学设计:1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应该是协商的而不是强加的;2任务和内容分析不应过多集中于预先规定一条单一的最好的学习路线;3教学设计的目标应该更少关心预先设定的教学策略4学习的评估应更少标准参照
(二)教学模式:1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⑴教师介绍学校目的,呈现学习内容 ⑵将不同类型的锚呈现给学生⑶教师引导学生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并制定问题解决计划⑷学生分组 进行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合作学习是必要的⑸教师进行整体评价2认知式教学模式四个步骤:师范 指导 消退 练习3随机进行教学:⑴呈现情境⑵随机进行学习⑶思维发散训练 ⑷协作学习⑸效果评价4支架式教学:三个基本环节 ⑴进入情境 ⑵搭建支架 ⑶独立探索5自上而下的教学:教学工作要适当强化以控制相应学习过程,获得希望的学习结果
(三)课程设计、学生心理辅导及教师的教育
1构建主义学习观要求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教学途径都要发生变化,如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体验,课程中反映复杂问题和真实情境,学生要多接触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学习
2构建主义课堂实践要求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熟悉不同构建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及其教育运用的含义,用构建主义思想指导学校心理研究,如开发与建构主义思想相关的干预和咨询方法,研究困难学生的需要以及建构主义框架中的评估等
3根据构建主义学习观,新老教师结对子,互帮互学;教师之间就某些教学案例开展研讨;教师注意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经常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和总结,每一名教师逐渐形成自觉独特的教学风格等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1代表人物:马斯洛、康布斯和罗杰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⑴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如动机,情感和价值⑵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只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⑶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⑷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连续,甚至有部分重叠⑸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二、马斯洛的学习理论:人本心理学创始人和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认为学生本身而就有内发的成长潜力。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选择,并给学生提供辅导
三、康布斯的全人教育思想:是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 学习的两种含义⑴学到新知识⑵该知识和个人产生新意义
四、罗杰斯的自由学习理论:
(一)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教育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二)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 1人性本善,人人具有学习潜力 2教育有意义切符合学生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3在较少压力的教育情境中才会有效学习4主动自发全心投入学习才会产生效果5自评学习结果养成独立思维和创造力6知识外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适应变动的社会7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地位8涉及到改变自己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的,往往受到抵制9强调要从做中学习
五、人本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启示:
(一)基于人本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1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 2推行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3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4推崇人性中心课程 5提倡情感型师生关系
(二)基于人本主义的经典教学模式: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题讨论模式 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3开发课题教学模式
第五章 知识与策略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概念与类型
一、知识的类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1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二、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1命题2命题网络3图式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一)知识的获得1知识的直观2知识的概括⑴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⑵正确运用变式⑶科学地进行比较⑷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二)知识的保持1知识的遗忘2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⑴采用复述策略⑵采用精加工策略⑶组块化编码⑷适当过度学习⑸合理进行复习⑹采用组策略 第三节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格的方式表征而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二、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一)智慧技能的层次:1辨别——区分事物差异的能力。2具体概念 :能通过观察概念的正反例证获得的概念,检验其获得的标准能否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3定义性概念: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定义获得的概念,检验的标准时通过具体情景,论证概念反应的关系4规则:指运用原理或规则办事的能力 规则学习的两种形式(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5高级规则:将若干简单规则合成新规则的能力
(二)辨别技能的形成:1刺激与反应接近2反馈 3重复
(三)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指能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加涅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两种
在模块 (4) 的备考探究中, 我们分5个单元, 每单元分5个步骤 (Step) , 坚持从词汇到句子再到篇章的研究方式, 即从单词和短语复习开始、再到完成句子、语法填空、翻译句型、写作方面。对模块 (4) 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备考复习。
一、词汇备考复习探究
英语词汇的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语法是英语语言结构的大骨架, 那么词汇就是英语语言的血和肉了。有血有肉才能组成有生命的语言。千万不要认为高考试题中没有词汇考查专项, 就觉得词汇复习没有必要。岂不知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 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考总词汇量逐年增加, 词汇复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听力、完形及阅读的成绩。在模块 (4) 复习探究中, 我们采取立足课本, 加强词汇学习的原则, 把词汇复习安排在单元内容步骤1进行复习。对于词汇复习, 我们认为:复习时应分类梳理、归纳总结词汇的音、形、义、用等方面, 不断扩大词汇学习的深度及广度。即是归纳词汇的各种词性, 尽可能掌握常用词的各种用法、搭配和意义, 特别是那些用法繁多、搭配能力强的常用基本词汇, 除音、形、义外, 还要掌握它们的适用条件、语法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通过强化记忆, 反复运用, 使它们入眼、入心、入脑。
1) 归纳每一单元常用及常考词汇, 尤其是一些使用频率高的词或短语, 要求学生不但能背出每单元的重要词汇或短语, 还要能写出来。如我们设计的step1:Putthe followingwords andphrases into Englis h。这道题我们每单元设计20个以中文形式单词或短语, 要求学生把这些中文翻译成英语。堂上可采取听写或quiz的形式快速完成。
2) 单纯孤立地死背单词的做法已经过时, 要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在具体句型操练中活学词汇, 活用语言, 特别是一些形容词, 动词的习惯搭配, 一些转化词的词性变化以及一些连词的正确运用。学生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 必须对那些词汇的词性变化加以掌握, 这样才能更好灵活运用。由此我们设计了Step2:Fillin the blanks with the prope rform ofthe give n w ords。这些所给词其实都是出自Ste p1的。这样我们就由单词或短语过渡到句子。学生在完成这些句子的同时, 了解了Step1的那些词的用法。在做这道题时, 学生会对Step1的词汇的词性变化进行扩展使用。例如根据该句决定到底是使用该词的名词形式, 还是动词或其他词性的形式。作主语或宾语就要名词形式, 作谓语要用动词, 作定语要用形容词形式, 作状语要用副词形式。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适当引导。例如:The scientist Frankenstein was s o______that he_____a______, w e calle d him?a______and w e calle d the cours e____。 (cre ate) 。
二、语法填空备考复习探究
“语法填空”是广东高考英语科的一种新题型, 语法填空侧重考查语言知识在具体篇章中的意义, 强调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在做语法填空的题目时, 不但应该通篇考虑, 掌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而且还应该合理地运用已学的语法知识 (词义、词性、词语搭配、句子时态、固定句型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加深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课文的了解, 又能训练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 教师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设计了一篇与高考题型相一致的语法填空Ste p3:Fillin the blanks, 内容紧扣课本, 旨在帮助学生重温课本内容, 同时又能进行高考题型训练, 一举两得。以下是一篇根据新课标模块 (4) Unit 2课文浓缩改写的语法填空:
What is“organic farm ing”?It s e e m s a s trange nam e s ince all crops are organic no m atte r1) _______the y are produce d.So all farm ing m us t s ure ly be organic farm ing.How e ve r, 2) _________ (re ce nt) the te rm“organic farm ing”has gaine d3) _______m e aning.……
三、句型备考复习探究
汉译英的单句翻译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是巩固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的一项综合训练, 也是切实加强学生语言技能的必要手段 (3) 。所以平日训练时要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对于句型的复习, 在模块 (4) 复习探究中, 我们以中译英的形式, 通过根据所给短语或内容翻译句子形式, 主要考查课文中的句型、词组, 包括课文中的好句子。如Step4:Put the following sente nce s into Englis h。学生在完成这些句子的同时, 也熟悉了该句型并提高了语言书写表达能力。例如Unit5The Theme Parks, 翻译课文句子:观测未来主题公园不仅仅适合个人, 也适合学生全班出游, 因为它是娱乐与学习的完美结合。 (notonly…butalso) 。又如Unit4BodyLanguage:各种文化背景下人们互致问候的方式不尽相同, 身体接触和相互间距离的程度也并不一样。 (not…nor…) 。
四、基础写作或任务写作备考复习探究
书面表达旨在测试考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看其是否能够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思想交流。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模块 (4) 复习探究中, 我们把基础写作及任务写作备考复习安排在单元内容步骤5、6进行复习, 步骤5、6都是写作训练。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但高考考查的不是过程而是最后的结果。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语言的一种综合性表达能力, 它包括造句能力、语法知识、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以词、句为起点, 结合课文, 从简到繁、从点到面、从方法的指导到学生自己掌握写作规律, 步步提高, 遵循语言习得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因此, 在模块 (4) 的备考复习中, 我们始终坚持由词汇到句子再到篇章的步骤, 在实施前面4个步骤的基础上, 再过渡到基础写作和任务写作两部分, 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组织信息、梳理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帮助学生总结表达的技巧和注意的事项, 使他们掌握获取高分的一些基本技能, 最终能在高考中发挥出应有水平。每单元的基础写作环节, 教师结合本单元内容, 设计了一篇以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写作练习, 让学生在掌握了词组、句型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能力训练, 通过熟悉每单元文章的写作模式和方法, 运用刚刚所学词组、句型进行写作,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抽取一篇当场点评和打分。例如Unit5The The m e Parks (1) , 学生在熟悉了主题公园的基础上, 教师结合高考基础写作题型, 再设计以下基础写作练习:介绍华南植物园的情况【写作内容】
要求学生必须使用5个句子介绍全部所给的内容, 并将5个句子组成连贯的短文。
总之, 我们在进行高中英语模块 (4) 的高考备考探究过程中, 引导学生由词, 到句, 再到篇章, 有浅入深, 循序前进, 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较好地提高了学生英语综合应试能力。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天河区英语高考备考模块复习指导书, 2009.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4], 2007.
1.下列各句中,黑体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指出:“腐败涉及亡党亡国问题,不可能表态了事。”身居高位,却以权谋私、一意孤行,到头来恐怕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B.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想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C.说起甘肃,李克强总理话语之中满是溢美之词:“对甘肃,我始终充满着特殊的感情,心里一直惦记着甘肃的山山水水和那里的老百姓。”
D.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凭借管窥蠡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最终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菲律宾商报》指出,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2016年7月22日称,希望中国帮助菲律宾经济发展。
B.《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C.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安置、转移受灾群众1000余人,并提供衣物、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
D.科学家们认为,由方忠研究员带领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的外尔费米子,这一发现对拓扑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探索半人马座a星在目前是科幻,
不排除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后,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 那也只是将来时。从眼下的现实来看,霍金能提出这种想法完全依赖于现有科技的发展和现实水平。具体而言, 霍金要表达各种思想和学说,包括人类探索半人马座a星,
必须要依赖他不可须臾离开的轮椅。轮椅 是霍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有了它,霍金才能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目前探索半人马座a星的科幻想法。
A.尽管 但 但 即便 也 不仅
B.虽然 但是 所以 如果 那么 不仅
C.尽管 但 因此 只要 就 就
D.因为 所以 但 即便 也 就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国人对屠呦呦拿下诺贝尔的兴奋尚未退却,又一世界级科研大奖落入我国科学家囊中,引起世人瞩目。2015年11月9日,由俄罗斯富翁尤里米尔纳领衔资助的“科学突破奖”揭晓了获奖名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领导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成为荣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五个团队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国际科学界对我国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最新肯定,意味着在与世界同行竞争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凭借过硬科研实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
B.这是科学界对我国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最新肯定,也意味着在与世界同行竞争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凭借过硬科研实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
C.这意味着在与世界同行竞争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凭借过硬科研实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也是国际科学界对我国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最新肯定。
D.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与世界同行竞争的过程中,凭借过硬科研实力,取得的突飞猛进的成绩,也意味着国际科学界对我国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给予了最新肯定。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符合逻辑,不超过25字。
从技术角度讲,在产业生产过程中,能量、能源、资源的转化都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资源转化为各种能量、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原材料转化为产品,都不可能实现100%的转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物质不灭定律,其损失的部分最终以水、气、声、渣、热等形式排入环境。中国环保工作起步较晚,以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真正做到将不得已排放的废弃物减少到零,可谓是难上加难。有些企业通过对不得已排放废弃物的充分利用,实现了所谓的“零碳排放”,也只是改变了污染物排放的方式、渠道和节点,一些污染物最终要进入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 。
6.下图是资源回收的标志,试简要介绍这个标志的构成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意义,不超过75字。
答:
7.下面是某中学高三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拟写一则说明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0字。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塊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諮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擢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洪先虽崇良知学,然未尝及守仁门,恒举《易大传》“寂然不动”、周子“无欲故静”之旨以告学人。又曰:“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惟无欲,然后出而经世,识精而力钜。”时王畿谓良知自然,不假纤毫力。洪先非之曰:“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B.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C.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D.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都表示授予官职。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D.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范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獻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
译文:
②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
译文: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感遇(其三)
□陈子昂
苍苍丁零①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②何摧兀③,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④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丁零:是古代的少数民族,汉代臣属于匈奴,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地,元魏时称铁勒或敕勒,唐时称回纥。②亭堠:戍边的城堡。③何摧兀:多么险峻。④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即今内蒙古一带。
(1)诗歌的第三句到第六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2)诗歌的最后四句使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 ,
”两句,阐释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问上各有各的所长,从而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的道理。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
”两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
(3)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综合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题型均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100分。
㈠ 《综合基础知识》
1、政治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
(3)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法律
(1)法理学
法治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我国当代法的体系;法的运行;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2)宪法学
宪法的基本理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赔偿制度。
(3)主要实体法
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
(4)主要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3、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概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2)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
中国的国情国力;重庆市情。
(3)主要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关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投资关系;国际经济组织。
(4)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秩序变化。
4、科学技术
(1)科学前沿问题
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脑科学和认知科学。
(2)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纳米研究;其他关键科学技术发展动态。
5、公文写作
(1)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
公文基础知识;公文规范。
(2)常用公文写作
决定;意见;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3)事务文书写作
综合社区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以宣传“法律法规、科普知识、时事政治”等内容为主题,以最活跃、最具吸引力、最易为人接受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建立友谊、友情,培养居民的公民意识、社区意识、学习意识、法制意识、参与意识、自治意识。充分发挥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
一、填空题
1、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3、社区组织机构由(社区党支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组成,任期均为(三)年。
4、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日常工作需要可下设(民政事务)、(治安调解)、(服务保障)、(计生妇女)、(经济发展)等工作委员会。
5、社区成员代表包括(社区居民代表)、(社区单位代表)、(驻社区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6、根据《西安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参加选举方式)、(户代表选举方式)和(居民自愿登记选举方式)。
7、“社区义工制”是指在规定范围内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公民,根据自身特长和专业,在(不索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区服务),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愿每年度完成定量社会义务服务的工作制度。
8、社区“31365工作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区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具体措施。其中社区“31365工作法”中的第一个“3”指“三位一体”,即(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服务站)。
9、社区工作“三必查”指:(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社区民情民意)、(政府公共服务)
10、社区服务“六必访”指:(流动党员)、(生病住院)、(红白喜事)、(邻里纠纷)、(刑满释放)、(家庭困难);
11、社区走访“五必问”指:(孤寡老人)、(下岗失业)、(失学儿童)、(流动人口)、(残疾人员);
12、社区事物“五必记”指:(居民意见)、(新L访接待)、(安全防范)、(重大事项)、(好人好事);
13、社区“三有一化”,是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措施,其内涵是: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做到(有人管事);加强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建设,做到(有钱办事);加强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做到(有场所议事);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14、2010年我区深入实施“一网一话一册”社区便民工程。其中的“一网”指的
是(碑林社区网);“一话”指的是(碑林区便民服务热线、党员服务热线 88890100);“一册”指的是(碑林区便民服务手册)。15、2010年碑林区在全区开展“星级社区”创建和考评活动。其目标任务是:力争到2015年全区(40)% 的社区达到“五星级”,(60)% 的社区达到“四星级”,(80)% 的社区达到“三星级”标准。
16、所谓“双拥”工作,就是地方党委、政府的(拥军优属)和军队的(拥政爱民)两项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简称。
17、民政优抚工作是指(优待)、(褒扬)、(抚恤工作)的统称。
18、现役军人死亡一次性抚恤金的标准是:烈士(40)个月工资,牺牲军人(20)个月工资,病故军人(10)个月工资。
19、民政工作中提出的“三无对象”指的是(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
20、《老年法》是在(1996)年8月29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21、《老年法》规定的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包括老年人合法收养的(养子女)和有抚养教育关系的(继子女)等。
22、“六个老有”的具体内容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3、老年人持西安市老年优待证,可享受优待条件。其中65岁至69岁老年人可(半价)游览省、市旅游景点和公园;70岁以上老年人可(免费)游览省、市公园和旅游景点,就医免缴(挂号费)。
24、西安市90周岁以上老年人保健补贴的标准为90—99岁老年人每人每月(80)元,10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210)元。
25、碑林区“夕阳关爱工程”作为政府的“十件好事”,每年为 200户(“鳏寡孤独病残”)的高龄贫困老人提供家政扶助服务。
26、目前西安市城六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标准为每人每月(230)元。
2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资格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救济。
28、办理城市低保的时限是:民政部门自接到申请人提出书面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结束。
29、临时救济是指本区常住人口的低收入家庭因(重大疾病)、(突发性事件)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难,政府为其提供的临时救助措施。
30、医疗救助分为(大病(住院))救助和慢性病(门诊)救助两种。
二、判断题
1、社区建设是前提,社区自治是主题,社区服务是目的。(∨)
2、推进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
3、异地入伍的义务兵不予优待(∨)
4、大灾、特大灾害由区政府直接负责救灾工作。(×)
5、最低生活保障线是指能够维持城市居民在正常条件下的最基本生活需要的平均支出水平,它表现为人们只购买绝对必需的生活资料。(∨)
6、无特殊原因,不按期领取保障金超过三次的保障对象,视为自动放弃保障资格,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7、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到指定的部门办理老年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办理优待证。(∨)
8、我区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经调整为260元。(×)
9、救灾工作的原则是实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分部门负责。(∨)
10、赡养人对老年人应当履行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藉等主要义务。(∨)
11、对于在最低生活保障核查收入过程中遇到的如存款数量无法明确,隐性收入无法核定,有高档消费品的家庭,尽管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生活保障标准,但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不应予保障。(∨)
12、我区低保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实行“民主评议、阳光管理、文明服务”,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出即出”。(∨)
13、居民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至二次。(∨)
14、居民自治的内容由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及其任务所决定。(∨)
15、社区建设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民间活动,而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
三、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优抚工作制度是(A)
A、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 B、政府、单位、群众三结合;C、企业、政府、个人三结合。
2、什么是在乡老复员军人(A)
A、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的,复员后国家未安置过工作的;
B、1949年10月1日前入伍的,复员后国家未安置过工作的;
C、1945年8月8日前入伍的,复员后国家未安置过工作的。
3、根据《城市居委会组织法》,政府及其派出机关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是:
(B)
A、管理与监督; B、指导与被指导;
C、领导与被领导; D、监督与被监督。
4、社区居委会的设立、撤销和规模调整,可由哪个部门决定:(B)
A、民政部门; B、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
C、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机关;
D、上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5、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D)
A、地方性自治组织; B、社区居民的管理、服务和教育组织;
C、社区居民的群众性非正式的自治组织;
D、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6、社区建设的核心是(A)
A、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管理; B、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我服务;
C、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 D、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我监督。
7、社区建设重点解决好(A)的关系和衔接问题。
A、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民主自治; B、驻街企业与居民群众;
C、物业公司与业户; D、居民自我服务与自我监督。
8、对(B)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优待证。
A、60; B、70; C、80; D、90。
9、救灾法律制度属于行政管理法律制度的范畴,在民政工作中属于(A)
A、社会保障类; B、救灾救济类; C、最低生活保障类。
10、我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A)。
A、230元; B、240元; C、250元; D、260元。
11、办理城市低保,须在申请人提出之日起(C)日内办结审批手续。
A、10; B、20; C、30; D、40。
12、我国管理民间组织的基本方针是(A)
A、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督管理; B、严格审批,严格管理;C、自然发展,宏观管理。
13、社区民间组织应当履行哪些程序(B)
A、提出申请、准备资料、民政登记B、提出申请、民政备案
事业单位考试涉及的学科有很多,其中,公文也是必考部分之一,而且是比较重要的考察部分。在公文写作知识点中,公文主要文种及写作方法是其中的高频考点也是重要考点。大家在学习这一个板块的时候,要注意各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主要是识记和掌握各个文种的特点或者固定搭配,在这里,华广大考生分析一些考点,帮助大家掌握考试考点及学习方法,助大家一举成公。
1.决议
决议适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考点提示:
会议讨论通过;全国人大或全党等的大型会。
2.决定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考点提示:
(1)用于对重大事项和行动作出的安排。
(2)用于机构设置、人事安排、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等重要事项的宣告。
(3)用于表彰某项工作中有关的单位和人员,或处分犯错误的人员。
3.命令(令)
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考点提示:
(1)命令的发布权限有严格的规定,根据我国宪法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其委员长、国务院、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各部部长、国务院各委员会主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才可以在法定权限内发布命令。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发布命令。
(2)命令具有很大的强制性,其强制性远远高于其他下行文。命令一经发出,受令方必须无条件执行。
4.公报
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项。
考点提示:
公报通常具备固定搭配,常见为新闻公报、联合公报、会议公报、统计公报四类。其中统计公报常见的是国家和政府统计机关发布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情况(人口普查结果)的综合性公报。
5.公告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考点提示:
(1)宣布重要事项的公告。凡是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人事、外交等方面需要告知全民的重要事项,都属于此类公告。
(2)宣布法定事项的`公告。凡是按照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必须予以公布的重大事项都属于此类公告。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公布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及主席等选举结果的公告,以及《公务员法》规定的国家录用公务员必须发布的招考公告。
(3)专业性公告。这类公告是属于专业性的或向特定对象发布的,如经济上的招标公告,按专利法规定公布申请专利的公告;也有按国家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递交诉讼文书无法送本人或代收人时,可以发布公告间接送达,是向特定对象发布的,这些都不属于党政机关公文。
6.通告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考点提示:
公告涉及的内容具备专业性,通告的内容多涉及公安、交通、邮电、税务、市政建设、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公务活动,带有专门性质,行文中常使用一些行业术语。
7.意见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考点提示:
意见可以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意见具备灵活性和多向性。
8.通知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考点提示:
(1)广泛性,公文被称作公文之王。
(2)时效性,公文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3)按照内容和用途,可分为发布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和转发性通知。其中转发性通知适用于转发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或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
9.通报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考点提示:
(1)通报既有奖也有惩,包括表彰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
(2)通报主要在于传达重要精神,达到教育的目的。
10.报告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考点提示:
(1)报告具备陈述性,一般采用叙述、说明的表达方式。
(2)报告具备单向性,结语避免使用“以上报告妥否,请批示”之类的结尾语言。
11.请示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考点提示:
(1)“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2)以请求语作结,语气中肯地再次提出请求,常用“特此请示,请批复”、“妥否,请批示”等惯用语。
(3)请示一般不得越级行文,应当逐级请示,如遇非常特殊的情况,确需越级行文时,应将请示同时抄送给越过的上级机关。
12.批复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考点提示:
(1)批复具备针对性、指导性和被动性的特点。
(2)批复对象作为正文的开头语,必须在正文开头引述来文的标题和文号。其表达形式是:“你单位《关于×××请示》(发文字号)收悉”。
13.议案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考点提示:
(1)主体特定,政府向人大或人大常委会行文。
(2)强调同级。
14.函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考点提示:
(1)强调机关之间的同级性或不相隶属性。
(2)函包括商洽函、询问答复函和求批审批函。
15.纪要
教育游戏是一种兼具游戏特性和教育功能的电子游戏,通过游戏教育背景构造其虚拟情境并设计有关剧情。优秀的教育游戏需要在其教育性与娱乐性之间做以适当平衡,使玩家在游玩的过程中,通过回答相应学科的问题得分并过关,最终达到在游玩过程中激发兴趣、增长知识的目的。所以,对于教育游戏而言,角色和剧情设计是决定游戏质量的一个关键部分,个性鲜明、外观独特的角色和真实感强、引人入胜的剧情引来众多玩家的青睐和追捧。
本文依托2012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互动式林业基础知识学习软件设计”,旨在设计一款林业基础知识学习软件,主要根据各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如利用优势树种的生物特点来设计游戏人物,并根据园林设计原理对游戏的虚拟环境进行构造,使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林业基础知识,增强玩家对森林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物的感情,以培养森林保护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游戏软件的设计可以吸引青少年对林学等相关领域的关注,甚或引来对这些领域的深切热爱,从而进一步引发对林业发展以及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具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
1 游戏的类型
随着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游戏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又一热门话题,形款各异的游戏不断涌现。现今,主要游戏类型有以下五种[1]:
(1)ACT(Action Game)游戏,即动作游戏,玩家控制游戏人物利用各种武器消灭敌人以实现过关的游戏。
(2)SLG(Simulation Game)游戏,即策略战棋游戏。玩家运用策略与电脑或其它玩家较量,以取得各种形式胜利的游戏。
(3)RTS(Real-Time Strategy Game)游戏,就是即时战略游戏。在游戏中,玩家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不停地进行操作,因为“敌人”也同时在进行着类似的操作。
(4)MUG(Music Game)游戏,即音乐游戏。主要是为了培养玩家音乐敏感性,增强音乐感知的游戏。
(5)RPG(Role Playing Game)游戏,即角色扮演游戏。一般是指由玩家扮演游戏中的一个或数个角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强调剧情发展和个人体验,具有升级和技能成长要素的游戏,是当前最流行的游戏类型。
RPG游戏的特点在于其有连贯的剧情作为线索,玩家作为剧中的主人公会经历游戏制作者所设计的剧情,玩家想要了解全部剧情或完成制作者所设定的目标就要按部就班地根据剧情的发展进行活动,其间会穿插一些障碍或者任务,玩家只有破解一切阻碍才能最终实现目标。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使玩家在虚拟世界中能够获得一种真实的体验感,同时也给游戏设计者留出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因此,本游戏采用RPG游戏模式来进行设计,将林业知识合理巧妙地带入剧情发展中,使玩家产生获取知识达成目标的愿望,进而达成寓学于乐的设计游戏宗旨。
2 本游戏角色的分类及定位
角色作为游戏的灵魂,贯穿游戏情节的始终,在游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玩家关注的焦点。如何塑造一个充满魅力,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设计成功游戏的关键[2]。作为一款以宣传林业知识为目的的RPG游戏,并且主要根据项目需求和森林生态特性提取结果进行设计的游戏,其中主要角色,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PC(Player Character),玩家控制角色,是玩家负责控制的登场人物。对于玩家而言,这一角色的认同感非常重要,是玩家在游戏中对应的虚拟人物。
(2)NPC(Non Player Character),非玩家控制角色,俗称路人甲。主要作用是与玩家进行互动,包括交代任务,提供线索,强力BOSS等。本项目中,NPC角色又可分为两种:辅助型NPC和攻击型NPC。
不同的游戏类型决定了游戏角色的定位和设计风格,因本项目属于林业基础知识类教育游戏,就将主要从角色外表、个性特征、身份、艺术风格等众多方面对游戏角色进行设计,设计风格凸显自然风范,真实感强[3]。大体上来说,角色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1)外表—本游戏尽可能地将自然元素融入到角色的外表设计当中,如设计一个树精灵,可将树干制作成其躯体,树叶抽象成头发,并在四肢部位显现出树的纹理等。
(2)个性特征—按照动植物本身的习性设计性格,如根据狼凶残的特点将狼人设计成血腥凶残的大型侵略者形象,根据榕树树龄悠长的特点将其设计成仙风道骨,智慧超群的长者形象等。
(3)身份—根据自然界万物相生相克的原则设计各种角色的身份,如根据绞杀藤依附乔木生长,并最终杀死寄主的特点将其设计成怪物的形象,而且要阻碍主人公完成任务。
(4)艺术风格—角色的艺术风格主要分为可爱,写实,超感官等类型,出于游戏背景及游戏类型的考虑,主要将游戏中的角色设计成卡通的写实类型,类似于动漫中的角色外观。
3 本游戏主要角色设计与实现
优秀的游戏角色都是可信度高的角色,能使玩家产生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设计出的角色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必须引起玩家兴趣;
(2)要有鲜明的人物性格;
(3)要有独特的人物经历和故事背景,并将其成长改变引入其中[4]。
本游戏中设计的主要角色及其特性如下:
3.1 主人公
姓名:凌澈 性别:男年龄:18
(1)外貌特征:长相清秀,身材颀长,阳光帅气。凌澈的衣饰,样式普通但设计精巧,且非常符合大众审美观。人物细节设计比较细致,如麻布的衣服,双肩的皮草,右手配合射箭用的护臂手套,腰带的纹样等,都要最大限度地去体现其人的成长环境,并且符合特定的身份要求。
(2)性格特征:性格开朗,心地善良,有着博爱人间的大爱情怀。
(3)人物背景:凌澈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山村中,与其父悬壶济世,救治村民。在一次上山采药途中,凌澈不幸遭遇暴雨,被困山中半月有余。怎料,他下山之后,看到村中尸横遍野,原来多年来村民不懂得保持生态平衡,对大自然予取予求,生态受到无情破坏,也终于遭致大自然的严酷惩罚,造成山洪爆发,瘟疫肆虐。凌澈从老父手中接过祖传药方,决心寻找灵药,拯救百姓。
(4)人物属性:本游戏中人物等级分为三级,主人公可以通过完成任务来增加财富值和经验值,并补充背包中的物品。
(5)任务分类:任务主要分为冒险和访问两类,其中,冒险任务包括探索和打怪,访问任务主要为林业基础知识竞答。任务的难易程度随着等级的上升而相应增加。
第一级:初始体力值与健康值为200,财富值和经验值为0,背包为空。主人公进行一级冒险任务时,体力值每五分钟消耗20,若被怪物打伤,体力值与健康值消耗20,两值均低于50时则必须补充,否则死亡。完成任务,财富值和经验值各增加30,同时系统会随机赠送价值在10-50之间的物品。经验值增加至200则升一级,同时也可通过财富值来购买经验值,每100个财富值可购买30个经验值。
第二级:初始体力值、健康值、财富值、经验值和背包均为第一级升级时的水平。主人公进行二级冒险任务时,体力值每五分钟消耗40,若被怪物打伤,体力值与健康值消耗40,两值均低于70时,则必须补充,否则死亡。完成任务,财富值和经验值各增加50,同时系统会随机赠送价值在30-80之间的物品。经验值增加至500则升一级,同时也可通过财富值来购买经验值,每100个财富值可购买20个经验值。
第三级:初始体力值、健康值、财富值、经验值和背包均为第二级升级时的水平。主人公进行三级冒险任务时,体力值每五分钟消耗60,若被怪物打伤,体力值与健康值消耗60,两值均低于70时,则必须补充,否则死亡。完成任务,财富值和经验值各增加80,同时系统会随机赠送价值在50-100之间的物品。
游戏中,主人公的自身参数可按如下规则设计:
(1)体力值—每一级均有初始体力值,正常行走,完成任务过程。各级战斗过程均会消耗不同体力值,当体力值过低时,则不能执行任务,为零时将死亡。可通过普通食物和药物的补充来提升体力值。
(2)健康值—每一级均有初始健康值,正常情况下,不消耗健康值,当遇到攻击时则消耗健康值,如被狼人咬伤,消耗一分,被花怪毒液所伤,消耗两分。当健康值过低时不能再继续任务,为零时则会死亡,可以通过药物提升健康值。
(3)财富值—可通过系统提供的小任务赚取金币,利用金币购买普通食物、药物、经验值和武器装备等。
(4)经验值—可通过完成任务,打怪,用金币购买等方式提升经验值,当经验值到达一定分值后可升级。
(5)背包—背包能储备普通食物(野果,蘑菇,野菜等),药物(人参,五味子,雪莲等),这些物品可以通过完成任务和金币购买形式而得到[5]。
游戏主体部分程序流程如图1所示。
3.2 辅助型NPC
本系统中设计的辅助型NPC角色主要是从各种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中提取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且无攻击性的乔木、灌木、珍贵草本物种,并依据其生态习性设计演化而成,如榕树仙人、小人参精、蓝莓精灵、小五味子精灵、竹子姐姐、水曲柳爷爷等。这些角色没有攻击性,作为系统的辅助型任务,主要实现与玩家角色互动的功能,包括交代任务,提供线索,解答疑难等。部分辅助型角色及其特点为:
(1)榕树仙人
(1)外貌特征:茂盛的树冠虚拟化成充满智慧的大脑,再根据其“独木成林”的外观特点,将其板状根虚拟为胡须,并可延伸作为攻击敌人的武器,同时再依据其长寿的特点,将其设计成智者形象,在眼神中常闪现着智慧的光芒。
(2)出现背景:智慧的大榕树将作为辅助主人公历险的角色出现,当主人公在历险过程中经历无可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向智慧的榕树请教,但主人公要以在游戏中获得的一定财富作为回报。同时这个人物也可以成为游戏设计者传达各种知识的一种角色存在。
(2)小人参精
(1)外貌特征:活泼可爱的童子形象,由根须幻化成的头发扎成冲天髻,皮肤略微显现人参的纹理。
(2)出现背景:根据人参的药理功能,将其设计为浑身是宝的小人参精形象。玩家可通过服食其根须增强体能,治疗伤痛。
以下为圣泉之旅的任务模式:
任务名称:圣泉之旅,任务等级为一级任务,任务目的是帮助小人参精找到圣泉,得到圣水,助其提高法力。完成任务可奖励20财富值、20经验值和价值50金币的人参根须。主要对白为如下:
小人参精:我需要圣泉水增强法力,但受地域限制,我无法达到,若你能帮我取得圣水,我会给你应得的奖励。
主人公:好的,我会帮你取得圣水的。
辅助策略流程如图2所示。
3.3 攻击型NPC
本系统中设计的攻击型NPC角色主要提取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带有攻击性特征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再根据其生态习性设计变化而成,主要有狼人,虎精,食人树妖,花怪等。这些角色具有攻击性,作为系统的攻击型人物,主要实施攻击玩家,阻止玩家完成任务、通过关卡的功能。部分攻击型角色及其特点为:
(1)狼人
(1)外貌特征:似狼似人,有着狼的牙齿和利爪,但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
(2)出现背景:个性凶残的狼人出现在凌澈寻找灵药的山中。主人公在其必经之路上与狼人种群狭路相逢,作为灵药守护者的狼人族不允许任何人染指灵药,由此对凌澈展开了血腥攻势,誓将凌澈斩杀于此。凌澈与狼人进行殊死搏斗,杀死狼人,摘得灵药。
(3)人物属性:生命值300,当生命值小于0时,狼人死亡;主要招式有狼爪攻击和狼牙攻击,狼爪攻击成功,可使主人公体力值与健康值下降40。狼牙攻击成功,可使主人公体力值与健康值下降50。狼人的攻击策略为,当主人公出现在狼人20米范围内即可发起攻击。主人公打败狼人即可获得灵药,另奖励80财富值、80经验值和价值60的狼牙。人狼大战部分程序流程如图3所示。
(2)花怪
(1)外貌特征:以自然界中的食人花为原型,其主体为一巨大的花朵,通过花瓣的摆动,可以吞噬靠近的物体,同时四周的小型花朵可以分泌有毒粘液,毒害其他生物。
(2)出现背景:花怪在山中称王称霸,破坏生态,为害一方,甚至吞噬了凌澈所需的灵药,凌澈必须杀死花怪才能从其腹中获得灵药。
(3)攻击策略:花怪利用头部的冲撞,枝叶的甩动,根系的缠绕进行攻击,一旦敌人被其缠绕,花怪就会竭尽全力将其身躯紧紧缠绕,直至死亡。最可怕的是花怪花蕊会分泌毒液,一旦沾染,就会出现头晕、乏力症状,但凡不慎就会导致健康值急剧下降。
本项目中角色实现采用美国Autodesk公司的3ds Max产品作为主要的设计环境,在角色设计过程中又采用美国Adobe公司的Photoshop CS5软件作为辅助开发工具,主要设计的角色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以林业基础知识互动游戏角色的设计为例,介绍了游戏角色设计的过程。本游戏角色设计紧密结合游戏的目的和意义,设计游戏的虚拟环境和主要角色的背景和经历,根据虚拟环境的特点及组成要素属性提取多种独具特色的辅助角色类型。角色设计过程中考虑多方面因素,无论是外表装扮还是行为语言,都使其具有人物的独特个性,就像生活中的一个人一样,使玩家可以轻易区分并辨别其真实身份。为了使角色形象更加丰满,本游戏为各种角色均演绎了丰富的剧情和较多的背景故事。严密细致的分析加上相应的美工技术使本游戏成为一款不错的林业基础知识教育游戏。
参考文献
[1]吉姆.汤普森,巴贝比.博班克.格林,尼克.卡斯沃斯.英国游戏设计基础教程[M].张凯功,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恽如伟,董浩.网络游戏策划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齐江华.游戏的灵魂—浅谈游戏角色设计[J].科技信息,2009,(16):46-48.
[4]姬晓惠.网络游戏中的角色设计[J].光盘技术,2007,(2):57-58.
关键词:急功近利;冲击;改进;美术教育
现在的学生家长中,比较注重培养孩子以美术为一技之长的越来越多,由于有这样的社会需求,各种各样的美术班应运而生。对于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愿望和社会上的各种美术班,我无可厚非,但对于某些家长不管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制孩子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美术班的做法我却不能赞同。因为这不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给学校的素质教育和美术教育形成了冲击。我认为,对于这一倾向应引以重视,并通过改进美术教学加以改进。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自然希望自己的学生中能够出现几名美术家,但是一名美术家的成长在于他的爱好和素养,也在于特定的条件、环境,还有机遇。各种因素决定了学生中长大之后能够成为美术家的只是少数。因此,我们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兴趣和观察力,教他们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绘画的基本技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在这方面,儿童画的作用是主要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发挥想象,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勾画自己心爱的人物、动物和其他物品,形象生动,寓教于乐,是启迪小学生的好办法。但是,我认为尽管现在诸如少儿绘画大赛之类的有很多,但我们教师不能有功利主义的思想,给孩子们传授更多的美术基础知识才更为重要。
我们一想到课堂,可能想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形: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作画。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没有发言的余地和表达想法的时间,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本身存在的一种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渐渐感到枯燥和乏味,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沉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反思自身教学方式的不合理,并从多媒体、游戏活动等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获得学生素质的提升。
我们都曾欣赏过国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人物画,他构图简单、线条明快,颇像我们今天画的简笔画,但丰子恺先生看似简单的几笔勾画,就能告诉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或深刻的哲理。看似简单的几笔,没有一笔是可有可无的,笔笔都是神来之笔。欣赏丰子恺先生的人物画,就像阅读一篇言简意赅、立意高远的好文章,给人以茅塞顿开、醍湖灌顶的感觉。我们现在也画简笔画,却很难画出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神韵,原因何在呢?是因为丰子恺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是我们这样的后辈晚生所望尘莫及的。丰子恺先生作为伟大的美术教育家,历来非常重视美术基础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他给予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迪是,学习美术绝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必须一步一步地把基础知识和技能打扎实。
针对现在少儿书画大赛越办越多,而真正懂美术、会美术的人越来越少的情况,我认为,我们应该认真地改进美术教学,不能为了参加美术比赛对美术成绩优秀的学生拔苗助长,应该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使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能够逐步掌握一些诸如物体的结构、比例、透视、素描、写生、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欣赏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并坚持下去,对于有美术天赋的学生,有了初步的理论知识,绘画的技能也会进步更快。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对于开发智力,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我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功利主义和社会上办班风气对学校美术教育的负面影响,把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重新吸引到课堂中来,以维护学校素质教育的正常秩序,丰富素质教育的成果。
总而言之,在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不单单只是知识教育。在我们进行美术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和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素质化教育时代,真正实现素质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寒凌.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促进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1999(4).
【教育理论基础综合知识】推荐阅读: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10-05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笔记12-13
2024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10-28
公共基础知识理论11-17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107-03
教育理论基础笔记07-13
读《新基础教育理论》有感09-12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知识指导信息交流理论07-22
教育理论知识试卷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