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精选8篇)

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 篇1

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实验课题

第013140-102号

课题名称:中、高考会考考生的提振信心实验研究和实践调研

本课题为北京市教育科学教学规划重点实验课题。2013年7月被批准立项,2013年9月进行了开题论证,而后在初中、高中同时进行实验,预计在2015年12月结题。

目前,参加本课题实验的有北京市海淀区、东城、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门头沟区、通州区、房山区、怀柔区的35所中学。拟在东城区建立实验推广及实践活动基地。

一、研究目的揭示考生备考的积极态度、基本能力、良好习惯形成的特点和规律,探究实施“创新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途径、方法。为教育行政部门在素质教育方面进行决策提供依据,为教师、家长对中高考考生进行中高考考前教育提出理论阐述和具体建议。

二、研究任务

1、建构系统学习的理论框架。

2、探寻中高考考生学习特点、发展水平、阅读心理图式;不同层次中高考考生学习障碍及矫治对策。

3、探索以素质教育测评体系为主的应考备考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指导策略。

三、研究步骤

1、文献研究。

2、现状调查。

3、理论研究。

4、测量工具编制及前测。

5、实验工具。

6、实验验证。在实验校进行验证。

7、后测与实验成果总结。

四、课题的创新之处

从研究考生入手,建构中考高考考试为科研的综合学科核心,促进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结合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五、课题发展

1、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考生学习研究入手,探索如何改革中考高考教育。

2、从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学习研究入手,探索如何促进中考、高考中考试的改革。

3、从研究教师教学方法入手,拓展至研究并科学教师的自身学习。

六、备案说明

课题进展比较顺利,截止到2014年一季度,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骨干培训3次,近35所实验学校大部分按研究计划要求开展实验研究,前期调查问卷收回,大部分学校写了调查报告。对选报的100名个案进行了半年多的跟踪指导,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

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是:开展实践活动;促进成果转化;开展实验培训并建立培训实践基地;做好结题准备。

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 篇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义务教育投入分配比例问题的研究, 王善迈 (1999) 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比例偏高, 基础教育投资比例偏低.我国教育投资分配结构调整的方向应是在增加的教育投资中更多地分配给基础教育, 尤其是县以下的中小学生, 提高普教投资在教育总投资中的比例, 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实现。杜育红 (2002) 对新体制试点地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得到体制变化对义务教育投入产生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是:现在我国教育财政实行县级统筹机制, 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义务教育投入的稳定性与平衡性, 但并不能彻底解决义务教育财政短缺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的突出问题是义务教育校教学经费不足。许俊良 (2002) 认为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教育经费筹集由县级政府负担,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县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 乡财政和村的收入规模小且不稳定, 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更大也更稳定, 这利于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的均衡发展, 同时亦减轻农民的负担。高如峰 (2004) 对深入研究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进行实证分析, 2001年国家开始实行的以县级政府主体的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体制, 义务教育经费的筹资主体成为了县级政府, 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投入了更多的专项资金。但是, 中国经济地域差异很大, 各个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差距也很大, 义务教育经费总供给依然不足,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量还显不足。现在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教育经费分派比例结构不合理, 义务教育的公平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 国家应该建立中央、地方分摊教育经费比例更加合理地财政体制, 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 建立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正常运行的经费保障机制。钱量 (2007) 从总量与增速两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研究, 并对武汉中小学公共财政支出现状进行调查, 但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测算研究。

美国基础教育的办学模式分为三类:一是公立学校;二是私立学校;三是教会学校。私立学校占美国全部中小学的24.3%, 有相当多的美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读于私立学校。①公立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各级政府拨款, 联邦政府拨给6%, 州政府拨给46%, 学区拨给40%, 这些教育经费主要靠各级政府税收来支持。其它占学校经费的约10%主要由企业、公司等赞助, 公立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全部是义务教育, 全部免费入学, 学校还为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中餐。②私立学校经费来源, 一是靠收取学生高额学费, 各校收费标准不一样, 收费标准由学校自定。华盛顿的伦敦私立学校, 学费约占学校办学经费的70%, 每个学生学费2万元;二是靠学校从社会筹措、基金会捐款, 学校所得的社会赞助只能用于学校建设。③教会学校的经费来源与私立学校相似, 大部分经费靠教会和个人支持。

在日本, 小学学校基本都是公立。日本的中学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国立学校;第二类是县、市立中学;第三类是非营利性社团兴办的私立学校。日本从1984年开始普及了高中教育, 私立初中与日本的私立高中联办, 私立中学的学费高的惊人, 只有富人才有财力入读。私立中学的教学质量远高于公立中学, 日本考取东京大学比率领先的前20所中学中, 15所是私立中学。日本基础教育的经费有国家和地方两个渠道, 也有少量的社会捐赠。日本的教育支出占每年全国财政支出的15%, 国民生产总值的5%, 义务教育经费在日本国家总预算中所占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以上, 其中地方负责基础教育经费的50%。

2 北京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现状

北京市发展义务教育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明确教育收费明细, 严禁义务教育学校擅自设立名目私自乱收费;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保证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正常的教育工作。

北京市政府关心义务教育工作, 市教委为义务教育专门制定了工作意见, 北京市义务教育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和就近入学, 坚持以区县为主组织实施本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 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等原则。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借读, 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文件精神的意见》 (京政办发[2008]50号) 规定办理, 不收借读费。

北京市政府敢于创造新方法、新措施,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 北京市教委制定并颁布《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 (试行) 》, 对原《细则》中小学和初中阶段部分项目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的条目进行了调整, 将各学科教学仪器设备分为“必配项目”与“选配项目”。

为了规范教育收费, 北京市教委制定《关于2009年北京市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意见》, 严格执行进一步完善的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要确保“两免一补”各项经费落实到位, 杜绝出现挤占、挪用和虚报冒领的现象。各区县教委要负责明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名单,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按“一费制”标准收取作业本费、按成本收取伙食费外, 不得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进一步规范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收费行为, 取消初三讲义费。代收教材费必须按照规定选用《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内的教材, 教材费和作业本费不得超“一费制”标准。坚决纠正公办学校“校中校”、“校中班”等不规范办学行为, 严肃查处公办学校以“一校两制”、“校中校”、“校中班”等方式乱收费的行为, 严肃查处公办学校接收无本校学籍学生乱收费的行为。

2010年9月29日,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财政局联合颁布《北京市公办学校代收费、服务性收费管理办法》, 公布中小学代收费项目, 这些收费项目包括作业本费、伙食费, 初中毕业年级升学体检费、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费和学籍IC卡补卡费, 并对项目费用额度进行了规定, 从而杜绝了教育乱收费。

北京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北京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连年提高, 2003年, 小学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为3348.24元, 初中为3680.72元;2009年小学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为11662.02元, 增长了3.5倍, 初中为15581.06元, 增长4.2倍。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也增长迅速, 2003年, 小学为860.57元, 初中为1210.36元, 到2009年, 小学达到4722.87元, 初中达到6352.23元。

在义务教育就读学生方面, 北京市接受义务教育学生连年减少, 2001年, 在校学生数, 小学为664443人、初中为525844人;到2006年, 小学在校人数变为473275人, 初中为332959人。2007年, 北京市统计在校学生数时加入了籍学生, 外地生占全部接受教育人数的2/3, 从2006年到2009年的数据可以看出, 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人数有所下降, 但下降速度低于北京市接受义务教育学生人数的减少速度, 与北京市类似的大城市, 接受义务教育学生人数减少的速度十分缓慢。

3 北京市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将义务教育作为重点工作, 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 制定相应的法规规范教育收费, 杜绝教育乱收费, 保证每名学生都能“有学上、上好学”。2010年, 教育投入继续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等重点领域倾斜, 市级财政对远郊区县转移支付42.5亿元。全市各区县全面免除义务教育教科书费。投入10亿元改善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条件, 2010年其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近70%。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还存在有一些问题。

(1)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问题。

现在, 北京还有一定数量的在京高校所属附中附小, 它们是清华大学附中附小、北京大学附中附小、人民大学附中附小、北京航空航天附中附小、北京师大附中附小、北京科大附小等几所学校。解放初期, 国家财政极度困难, 基础教育实行“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办法, 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办学, 这造成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部门不一, 上述学校管理方式就是那种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北京市教委无这些学校的管理权, 教委制定每年的教育经费规划时不可能考虑这些学校。

(2) 教育经费分配不均问题。

北京取消了重点校, 推出一批示范校。示范校所得经费高于非示范校。同一所城市, 市区学校高于郊区学校, 重点学校经费高于普通高校, 城市学校高于农村学校, 不同地区的学校存在巨大的差异。

(3) 学校布局与生源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 旧城区的人不断向外迁移, 北京东、西、崇、宣 (2010年7月东城区与崇文区、西城区与宣武区合并) 的居民向朝阳、海淀、丰台迁移, 崇文区的迁出中小学新建校址地域属于朝阳区, 这些学校的管理权属于崇文区。城市人口迁徙也造成了个别学校生源短缺, 国际标准班一般为30/班。旧城改造, 大量的人口迁出, 计划生育政策使得适龄就学儿童减少, 这是旧城区学校生源问题的主因。

(4) 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问题。

北京郊区存在大量的流动儿童, 2009年, 平谷小学新生为2300人, 其中1/3为河北京郊生。2008年顺义公办中小学接收15138名非京籍学生。北京郊区存在大量流动儿童, 这些流动儿童多为河北京郊籍。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我国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 1999, (6) .

[2]高如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则政体制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 2004, (5) .

[3]许俊良.县级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发展的突破口[J].教育发展研究, 2002, (1) .

[4]王丽、王善迈.义务教育中择校寻租主体的行为分析[J].教育科学, 2005, (6) .

[5]http://www.bjedu.gov.cn/publish/mainmain/1417/index.ht-m.l

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 篇3

1989年4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设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由北京市科委筹建,于1990年10月30日正式成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至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已发展20年。实施科学基金制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科学民主管理的一项成功实践,是尊重和保护科学家的首创精神、推动基础研究发展、不断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是北京科技发展的里程碑。

20年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积极响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助力首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支持基础研究的有效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科学基金制度,在提升北京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发现、培养和凝聚科技人才,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北京支持基础研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重要资助渠道。

20年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引导中央单位在京优势科技资源为首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促进中央单位与市属单位合作,提高全市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发现、培养青年人才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知识基础、技术源泉和人才储备,为“科技北京”的建设发展,战略性地涵养创新资源。

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头活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不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基础性研究成果,而且在支持基础研究中,以小项目孕育大项目,产生了“种子”效应。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基础,诸多科技项目、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引起国家相关科技计划的关注并得到后续支持。

基础研究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一直重视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对青年科技人员和归国科技人员申请的项目给予支持,不仅使一批国内青年科技人才茁壮成长,还为海外归国的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奠定了基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眸过去,二十年辉煌历程;展望未来,再求索漫漫征途。我们相信,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必将以实施创新战略、培养创新人才、凝聚创新资源、营造创新文化为己任,为建设首都创新型城市提供科技支撑,为国家的科学发展再立新功!

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 篇4

1月16日上午,北师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成立仪式暨学士后教师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部分委员,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负责人等,共同见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的成立。

大会伊始,朱旭东教授宣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家试点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成立文件》,宣读完毕后,由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钟秉林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共同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进行揭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北师大教育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的期望,希望加强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在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率先闯出一条符合我国特色与专业学位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制度。同时,也对中心的组织顶层设计、结构调整、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监控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钟秉林教授在讲话中代表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的成立表示了热烈祝贺,指出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培养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发展、锐意改革的重大举措。钟秉林教授回顾了我国教育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探索前进的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现在仍然存在的一定问题,希望新成立的北师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能够继续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各项制度的改革,探索发展新模式,为创建国际一流教育学科做出新贡献。

随后,举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教育学部几位部领导为长期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进行了授牌。实习实践基地代表,以及教育学部的师生代表也分别做了发言。

成立大会结束后,紧接着进行“学士后教师教育研讨会”。教育学部副部长邓猛教授主持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教育学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的主报告。会专家就北京师范大学拟开展的.改革工作进行了深度探讨。

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 篇5

1、召开研究会理事会。根据研究会章程,召开了理事会。在与各区县分会协商的基础上,对理事会进行了改组,选举出新一届理事会成员。

2、组织召开了XX年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文献信息研究会在总结XX年年工作的基础上,召开了XX年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文献信息研究会年会。会议由研究会理事长朱宝利作了XX年年工作总结。市教育学会会长倪传荣作了指导性发言。年会聘请北师大实验小学校长、心理学博士吴建民教授和北京教育学院学报主编徐中伟教授分别为会员做了题为《青少年阅读心理》与《科研论文写作》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年会采取集中与分组讨论的形式,使会员既能全面了解研究会工作,又能在业务上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开阔了视野。这种会议形式受到会员们的认可。

3、组织会员进行参观交流。根据年度计划,组织会员到“十一”学校、史家小学、实验二小图书馆学习参观,进行学术交流。为了做好示范交流工作,这几所学校图书馆的老师们前期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通过他们的介绍、讲解和实地参观,使其他学校图书馆的老师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在服务理念、业务技能等方面。三次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达500人次。

4、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认真组织论文的征集与评审工作积极组织会员参加研究会的学术论文征文活动和市图书馆协会的征文活动。广大会员积极响应,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体会,通过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XX年年,秘书处共收到论文70篇,其中石景山区20篇、丰台区15篇、宣武区9篇、海淀区9篇、西城区9篇、大兴区5篇、顺义区2篇、崇文区1篇。经由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网络中心和北京市部分示范性高中图书馆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评审,共评出一等奖9篇,二等奖17篇,三等奖29篇。评审组认为,XX年年的多数征文注意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选题减少了盲目性,与实际工作结合较紧密,注重研究实际工作。论文的作者是从工作中提出的课题,并围绕如何把工作难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学术研究。但是部分论文还存在一定问题,有些只是停留在工作总结的层面而缺少理论归纳,少数论文行文语言、结构规范方面还有待改进。XX年年研究会向市图书馆协会上报会员论文16篇,经市图书馆协会评审,我们报送的论文有三篇获得一等奖,两篇获得二等奖,四篇获得三等奖。

5、“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应用。为配合市教委“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组织部分中小学图书馆老师召开了3次关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培训和应用的研讨会,通过研讨会,掌握了大量的素材,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和今后的培训、推广应用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应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要求,组织部分中小学图书馆老师参加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从而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图书更符合青少年及教师的阅读需求。

6、组织研究会会员进行业务学习为提高会员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掌握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XX年年12月和清华同方公司合作举办了“面向新课程的中学文献信息检索课”大型学术讲座,聘请清华大学图书馆孙萍教授和日坛中学图书馆李小燕馆长为会员做学术报告,100多名中小学图书馆老师参加了报告会;还组织全体会员参加了市图书馆协会10月份举办的继续教育系列学术讲座,为广大会员的业务深造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

7、信息研究会加强与各中小学的联系研究会秘书处成员,XX年年多次深入学校,了解学校图书馆现状,与图书馆老师相互交流,指导工作,并对一些学校在图书馆建设方面的问题给予帮助指导。XX年年一些学校相继提出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问题,希望帮助推荐一些管理软件,研究会及时把一些经过实践证明切合中小学实际应用的管理软件推荐给他们,供他们选择,帮助他们搞好图书馆建设。研究会还应石景山分会要求,请北京四中图书馆馆长庞振华老师为石景山区苹果园中学的学生及部分学校的图书馆老师做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讲座。这些都有力的帮助和支持了会员们的工作。

8、北京市中小学教育文献信息研究会在XX年—XX年年度被北京市教育学会评为先进集体。

9、北京市中小学教育文献信息研究会在XX年年度“北京市图书馆千场讲座”活动中受到北京文化局的表彰,并荣获组织奖。

10、各分会XX年年也积极地开展工作。石景山分会组织会员相继在区实验学校和苹果园中学开展业务活动,提高全区学校图书馆老师的整体业务水平;西城区分会结合实际调整了学校网片,确定了新的片区组长,分片开展业务活动。有的片区请本区重点学校图书馆的老师作报告,介绍先进经验,有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并在全区各学校扎扎实实的开展红领巾读书活动;宣武区分会研究了会员如何结合实际,开展为教学和读者服务的工作。要求会员们把为读者服务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既要结合工作搞科研,又要贴近工作实际搞好服务;丰台区分会为了提高会员的业务水平,准备将XX年-XX年年的年会获奖论文汇集成册,配发给每一位会员。XX年年,我们组织参观了一些学校,这些学校所在区的分会,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 篇6

管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权变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2.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3.精益思想: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需求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4.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第二章

1.自我强度: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

2.控制中心: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第五章

1.知识敏感型决策: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此时对决策质量的要求必然提高。

2.头脑风暴法:准对要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就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原则: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不作评论;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特点:创新思维。

3.名义小组技术:召集一些有知识的人,把要解决的问题的关键内容告诉他们,并请他们独立思考,要求每个人把自己的备选方案和意见写下来,然后按顺序陈述意见,再对所有方案进行投票。管理者最后仍有权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这一方案。

4.德尔菲技术: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单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管理者收集并综合反映专家们的意见,再把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名词解释

5.政策指导矩阵:从市场前景和相对竞争能力两个维度分析企业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6.确定型决策:是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实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7.不确定型决策: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的决策问题。

8.风险型决策: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是不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

9.小中取大法:决策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差的情况。决策时,对各种方案都按它们带来的最低收益考虑,然后比较哪种方案的最低收益最高。

10.大中取大法:决策者对未来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好的情况。决策是,对各种方案都按它们带来的最高收益考虑,然后比较哪种方案的最高收益最高。

11.最小最大后悔值法: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地后悔值。后悔值=该情况下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选择最大后悔值中的最小的方案。

第七章

1.行业内战略群:某一行业内某些战略特征方面相同或相似的公司集合,又称战略集团,属于亚行业范畴。

2.价值链: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

3.价值链分析法:是一种寻求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即运用系统性方法来烤翅企业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从而找寻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

4.市场细分: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和市场组合。

5.产品定位:企业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质量、价格、包装、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等。

6.成本领先:企业强调以低单位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目标是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商。

7.特色优势:企业力求在顾客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它选择许多客户重视的一种或多种特质,并赋予其独特的地位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名词解释

8.目标集聚(11):企业选择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量体裁衣,为它们服务而是为其它细分市场服务。

9.前向一体化:企业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

10.后向一体化:企业获得供应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11.横向一体化:企业获得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

12.同心多元化:企业增加新的、与原有业务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13.横向多元化:企业向现有顾客提供新的、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14.混合多元化:企业向新市场增加新的、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15.市场渗透(11):企业通过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现有产品或服务在现有市场上的份额。

16.战略联盟:企业与其他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运作、市场销售等方面进行合作,以相互利用多方资源。

17.虚拟运作:企业通过合同、股权、优先权、信贷帮助、技术支持等方式同其他企业建立较稳定的关系,从而将企业的价值活动集中于自己的优势方面,而将非专长方面外包出去。

18.出售核心产品:企业将价值活动集中于自己少数优势方面,产出产品服务,并将产品或服务通过市场交易出售给其他生产者进一步生产加工。

19.收缩战略:通过减少成本和资产对企业进行重组,加强企业所具有的基本和独特的竞争能力。

20.剥离战略:企业出售分部、分公司或任一部分,以使企业摆脱那些没有盈利、需要太多资金或与公司其他业务不相事宜的业务。

21.清算战略:企业为实现七有形资产的价值而将资产全部或分块出售 22.滚动计划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是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23.网络计划法: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按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第八章

名词解释

1.职能部门化(11):按照生产、财务、管理、人事、研发等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2.组织的层级化:组织在纵向结构设计中需要确定层级数目和有效管理幅度,需要根据组织集权化程度,规定纵向各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对内外环境要求做出动态反应的有效的组织结构形式、3.管理幅度(11):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和领导的下属的数量。

4.参谋职权: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和审核权,评价直线职权的活动情况,进而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

5.职能职权(10):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某种职权。6.层级组织(10):运用古典原则进行层级设计的理想形式,亦称机械式组织、官僚式组织、封闭式组织,强调的是组织内部必须具有高度分明的层级结构、职位、职权、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等,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组织。

7.有机组织:亦称柔性组织,是指那种没有过多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和种种管制,对职务规定灵活性和可调性较强的组织,对员工的技术和知识层次要求高,专业素养要求高,责任心强,是一种典型的原子结构型组织。

8.战略事业单位(SBU):一种独立的产品或业务经营单位,SBU需要全面负责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等一系列工作的组织、规划和实施。

9.独立事业单位:一种更为彻底分权型的分部式事业单位。这种类型的分部是作为母公司的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事业部形式存在的,他有着独立的经营机构和独立的经营自主权,不管其业务活动是否与母公司战略型业务相关联,独立事业单位必须对母公司承担利益责任。两者往往是以财产方式相联系的。

第九章

1.绩效评估: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第十章

名词解释

1.组织变革: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调整,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2.组织文化: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并遵守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第十一章

1.成熟度(10):个体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的能力和意愿,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

第十二章

1.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不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2.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3.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号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4.负强化: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消弱直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5.知识工资:一个员工的工资随着他能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增加而增加。6.员工持股计划:给予员工部分企业股权,允许他们分享改进的利润绩效。该计划实际上是公司以放弃股权为代价来提高生产率水平。该计划使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因为他们是所有者,要分担企业盈亏。

第十三章

1.有效沟通: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高,组织对内外噪音的抵抗力强。

2.零和谈判(10):有输有赢的谈判,一方所得就是另一方所失。3.双赢谈判:谈判要找到一种双方都赢的方案。

第十五章

1.流动比率(11):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比,反映了企业偿还需要付现的流动负债的能力

2.速动比率(10):流动资产和存货之差和流动负债之比,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

3.标杆控制(10):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项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践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 5 名词解释

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4.平衡积分卡控制:平衡积分卡是又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之所以取名为“平衡积分卡”是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5.目标创新:企业在各个时期具体的经营目标需要适时的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趋势加以整合,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创新。

6.流程再造(10):根据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企业各项运作活动及其细节进行重构、设定与阐述的体统工程,强调以流程导向来代替传统的职能导向的组织形式,追求流程的改造和创新,为组织的创新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第十六章

1.产权制度: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制度,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力、利益和责任。

2.经营制度:关于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

3.管理制度: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

第十八章

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于为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与体育职业教育融合提供理论指导和工作模型借鉴, 笔者对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融合背景、存在问题及工作模型、方法干预等体育职业教育融合途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相关体育、管理、教育方面学术报刊、书籍和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方面的资料, 文献来源主要有体育学术核心期刊、学术专著、相关网站等, 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1.2.2 实地调研、统计法

2009~2013年, 在我校学生处和教研室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北京队在役运动员信息资源和体育职业教育教学资源, 为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和实践依据。

1.2.3 专家访谈法

在调研的同时, 还对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教学行政部门管理专家进行访谈。通过访谈, 为研究拓展了思路, 并对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考证。

2 影响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与职业 教育融合的因素分析

2.1 融合缺陷—运动员文化教育培养模式与价 值取向模糊

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社会新的用人机制下, 运动员退役安置已经由指标分配代之以人才市场竞争, 运动员在结束运动生涯后, 只有少数竞技体育成绩一流的选手才能获得较大的择业空间, 大多数运动员选择范围较小, 只能等待安置。而在世界先进国家, 体育早已被列入从小接受的教育系列, 运动员不但文化素质高, 而且对运动项目理解深、成才率高, 退役后能成为社会各行业的出色人才。

归根溯源, 我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主要依附于体育系统。在传统的训练体系中, 运动员的成长之路是:少体校、省 (市) 体校、青年队、省 (市) 体工队的集中训练制。系统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矛盾, 造成运动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由于体育和教育系统未适时建立相互支持、协调的融合机制, 运动员文化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保障, 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监督和保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从而导致文化教育组织管理松散, 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状况越来越严重, 间接影响到运动员对体育职业教育的理解。此外, 运动员文化教育单位目标的“唯一性”, 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质量缺乏标准, 教学体系方面目标不明确, 课程和专业面较窄, 教学内容滞后以及运动员常年经历紧张、枯燥、高强度的训练, 重视竞技成绩, 使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目的性大打折扣, 目标唯一性环境下的运动员“自我价值”也不能得到实现。

2.2 融合依据—北京市优秀运动员学生项目分 布与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匹配问题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主体, 担负着攀登竞技体育高峰和为祖国争光的艰巨使命, 他们做出了超常的付出和贡献, 但其所处的文化教育环境却不尽如人意。从表面上看, 运动员的不同文化处境是由个人能力的具体差异造成的, 实际上却是与我们选拔、培养教育模式及保障机制密切相关。

从2011年北京市优秀运动员学生项目分布数据分析可知, 重竞技项目学生所占比例大大多于其他项目, 如图1所示。

为了更真实、客观地进行研究, 根据“重竞技运动员退役转型健身教练的对接研究”课题研究, 我们设计了《重竞技运动员对健身教练从业意向的调查问卷》, 对北京市木樨园运动技术学校、北京市先农坛运动技术学校、北京市什刹海运动技术学校的北京市在役重竞技运动员进行了体育职业教育意向调查。

问卷共设计了12个问题, 其中11个封闭性题目, 1个开放性题目, 从多个角度了解重竞技运动员对体育职业教育的认识。其中, 对运动员未来理想职业的调查如图2所示。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到, 约有24%的受调查对象希望从事健身教练这个行业, 并把其作为理想职业。

另外, 在一项对运动员是否愿意接受健身教练行业培训的调查中, 得到的数据如图3所示。

通过调查, 我们可以看到, 有43%的受调查者愿意接受培训, 35%会考虑, 不管将来是否从事健身教练。以何种形式 (兼职或者全职) , 健身教练的相关培训是比较被认可的。

与体育职业教育的需求相比, 现有竞技体育专业教学课程仍沿袭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 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虽然保证了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却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存在着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叠, 课程知识点缺少衔接, 缺乏以能力培养为主的综合应用知识以及单个知识点的立体性、应用性不足, 专业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职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 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体育职业 教育融合策略与途径

3.1 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多维育才体系”职业 教育工作模型

教育奠定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对人的职业生涯有着巨大的影响。不同的教育水平、程度会影响人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新型文化教育的创新模式, “多维育才体系”职业教育工作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富有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3.1.1 以坚持“体教结合”为原则, 增强师生交融 互动为基点, 建立文化教育预警机制

构建“多维育才体系”职业教育工作模型, 是以“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为重要原则, 既涉及运动员学生的教育教学, 也涉及其综合职业素质培养。首先, 我们可通过借鉴清华大学办跳水队的成功经验, 积极探索大、中、小学“一条龙”的培养模式。一方面, 从定点、定项目、合理选材等方面着手, 力争在大、中、小学之间形成输送与吸纳竞技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培养机制, 形成职教、成教, 小学、中学和大学“一条龙”衔接,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教学体系结构, 为真正实现“多维育才体系”培养模式鸣锣开道。其次, 关注以生为本的文化教育取向, 基本要求是:坚持以生为本, 内容系统, 层次清楚, 循序渐进, 兼顾运动员学习知识化与技能化、标准化与竞技化的统一。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平台”和“师生论坛”等活动项目搭建师生交融互动平台, 促进教师时刻联系运动员学生, 深度融入其学习与训练。

与此同时, 建立在役运动员文化教育预警机制, 是对文化教育的现实状况—包括文化教育的方法、内容是否适应运动员, 文化教育是否取得预期的成效, 文化教育状况是否恶化等方面发出预报信号, 提醒教育者要不断研究、不断完善、及时改进、及时应对、及早作准备, 防止运动员思想状况变化而制定的一套制度和方法。通过文化教育预警机制, 一旦运动员文化教育状况出现警报, 教育者可及时发现和掌握其教育状况可能的发展方向, 较为及时和准确地判断运动员学习、训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在不稳定因素快速积聚以前采取措施, 缓解或消解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为文化教育和竞技训练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建议教育单位成立文化教育预警机制工作委员会, 负责制定科学的文化教育预警指标体系, 制定调查研究方案, 及时收集和定期反映运动员文化教育状况的各项指标, 及时估量其思想发展趋势, 制定防止引发在役运动员影响学习、训练的思想问题的相关政策。

3.1.2 提倡以“竞技能力”为核心, 变灌输教学法 为模块教学法, 建立文化教育多维度运行机制

在役运动员经常承受着极大的生理、心理负荷, 可用于文化学习的时间、精力与同龄人相比严重不足, 不同运动项目、技术水平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学习状况、文化教育程度、个体差异十分显著。“多维育才体系”的模型教学工作, 要本着实用、易学的原则, 合理设置适合运动员实际情况的专业 (课程) , 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逐渐掌握知识, 依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特点, 根据体育专业能力人才培养的要求,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围绕运动训练能力是主线、竞技能力是核心、人体运动科学为训练服务的理念, 将专业课划分为四个模块。具体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模块, 竞技能力训练模块, 竞技能力保障模块, 职业能力拓展模块。四个模块将围绕专业基础知识和竞技能力的训练过程, 从浅到深, 从整体到局部进行知识的整合, 凸显专业课课程体系改革的三大要点, 即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强调“厚基础”, 竞技能力训练和竞技能力保障模块突出“专业特色”, 职业能力拓展模块强调“宽口径”, 最后达到“综合素质全面, 专业基础宽厚, 专项技能突出, 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职业能力培养融合目标 (如图4所示) 。

其中, 在竞技能力训练模块教学的内容设置上, 将竞技能力的内容作为核心, 紧紧围绕运动训练, 最大限度地贴近运动员的兴趣点, 并进行以竞技能力为中心的知识包整合, 体现人体运动科学知识为运动训练服务的特点, 为运动员理解运动训练原理、方法并进行科学训练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科学训练的意识和自行进行科学训练的能力。

在职业能力拓展模块的设置上, 结合运动员在多年训练中积累的运动训练经验和知识, 诱导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健身技能, 并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形成若干单元知识包, 通过学习有效提高运动员职业能力并为运动员分流和二次择业奠定一定基础。建构结构如图5所示。

中专阶段:对现役运动员、教练员及退役运动员做调研, 依据应知、必会、够用的原则筛选教学内容, 进行以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竞技能力训练模块和竞技能力保障模块为主的教学。综合学生的特点, 培养目标是通过中专阶段的学习, 使学生能在运动训练中领会教练的意图, 完成教练的训练计划, 了解运动对人体的主要影响;如果不能继续运动生涯, 也能为其二次择业奠定一定的文化基础。二级运动员在保证与一线运动员看齐的基础上增加拓展模块教学, 以应对分流。

高职阶段:在高职阶段, 主要开展竞技能力训练模块、竞技能力保障模块、职业拓展模块的教学。通过单元知识包的学习,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技能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及在运动训练中出现伤病的紧急处理和伤后的自我恢复训练的能力。教学内容在调研的基础上, 对知识的宽度、深度加以延伸, 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与社会上认可度较高的从业资格证书培训考核内容进行对接, 在教学过程中予以渗透。

此外, 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 不是教育单位单方面的事情。要想达到文化教育的目的和增强效率, 我们必须建立整个社会参与的有效运作的多维度文化教育机制, 这种多维度的文化教育机制的主体结构可由运动队支持的文化教育机制、学校支持的文化教育机制、家庭支持的文化教育机制这三个子系统组成。

3.2 “行动学习法”干预与职业专业技能融合研究

3.2.1 以循环过程为核心, 理念方法向反思、实践 专业技能操作转换融合

行动学习法不仅是一种通过项目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是一种自我发展的实用工具。行动学习涉及行动学习小组, 经过与其他人一起工作, 大大提高决策的质量。它是一个体验 (观察反思) 、理解 (领悟认识) 、计划 (方案设计) 、行动 (实践验证) , 进而制订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学习过程 (如图6所示) 。

行动学习法的精髓是“反思”, 强调学习者在实践经验中总结、在反思提升中成长的学习过程。它的学习模式非常适合应用于专业技能培训, 其方法为职业专业技能训练提供一条新的思路。行动学习过程是从学生自己在专业技能训练中遇到实际问题开始的, 经过学生的反复思考、研讨, 逐步按行动学习法在专业技能训练中的应用解决问题并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付诸行动。所谓付诸行动, 就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去参与实际的操作实践, 完成已经确立的行动学习项目, 这一步是行动学习循环的核心。在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完成行动学习项目的同时, 他们必然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创造性地去体验项目的每一个环节, 由此, 他们的专业操作技能就会得到训练和提升。

3.2.2 以竞技能力为核心, 专业知识向就业技能行 动学习法转换融合

通过“行动学习法”改革干预, 突出竞技体育专业特色, 围绕运动训练主线, 突出竞技能力为核心, 以人体运动科学知识为运动训练服务的理念开展教学, 并以单元知识能力为重点,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相关训练知识包, 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同时创建单元知识包, 突出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围绕单个知识点, 进行立体式包装, 其中分别囊括了运动生理学、人体运动科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运动营养等学科知识。通过整合转化, 减少学生对知识应用的整合过程, 注重能力培养。通过此项研究, 初步将运动员多年积累的运动训练知识转化为运动员的一部分就业技能, 突出体育职业能力特色。

4 结束语

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体育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 作为教育主体, 其对模式的选择、利用、创造过程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 模式对教育主体施加影响也是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多维育才体系”体育职业能力工作模型和“行动学习法”干预与职业专业技能融合研究, 作为一种新型倾向体育职业能力文化教育模式, 体现了教育性、科学性与合理性, 它将在培育体育职业能力特色, 加强“体教结合”与后备力量储备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关系到整支运动员队伍的建设及其功能发挥, 更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培养出既能攀登竞技体育高峰, 又能适应现代社会职业能力发展需要的合格体育人才,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方法的研究, 探讨运动员文化素质提高与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 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多维育才体系”职业教育工作模型, 提出“行动学习法”干预与职业专业技能融合研究, 把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育职业教育,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Z].体人字[2010]214号.

[2]胡小明.从“体教结合”到“分享运动”——探索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体育科学, 2011, 31 (6) :5-9.

[3]康伟.关于高职体育院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探析[J].理论界, 2011 (7) :209-211.

[4]孟庆波.对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18 (1) :125-126.

[5]石坤.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3) :119-120.

[6]王迎远.程教育政策评估模型 (CPIR) 构建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10 (5) :3-57.

[7]HALL C J, LANE A M.Effects of rapid weight loss on moodand performance among amateur boxers[J].Br J Sports Med, 2001, 35 (6) :390-395.

[8]顾春先, 邬红丽, 肖波, 何文涛.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 2010 (8) :41-48.

[9][比利时]普利高津.从存在到演化[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6.

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 篇8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高首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是北京市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之一。《北京“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到2010年留学生规模达到8万人左右”的发展目标。普通高校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重要基地,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北京高校留学生规模、留学生生源地结构以及留学生数占高校在校学生数的比例等指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在分析“十五”时期北京高校在校留学生总体状况的基础上,力求准确把握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特点、水平和差距,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增强北京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十五”期间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总体状况

1.北京留学生规模居全国首位,高校留学生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05年底,来京外国留学生规模已突破4万人,位居全国之首,比“十五”初期增长了87%。其中,北京的70多所高校共接收了来自于172个国家的26,309名留学生,北京普通高校在校留学生规模约占当年北京外国留学生总规模的60%以上。北京普通高校为来京留学生规模的增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十五”期间,北京高校在校留学生规模基本呈现出与全国和北京留学生总规模大致相同的发展趋势。2003年受“非典”等不利因素影响,北京留学生数量曾经下降至3万人以下,北京高校在校留学生甚至低于两万人。2004年,北京高校在经受住种种考验后,比上年增长了35%,恢复了留学生规模扩大的态势。2005年,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十一五”期间北京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见表1)。

2.北京高校留学生中,培训类、来自亚洲国家(地区)、自费生仍占留学生的主体

从对2005年北京地区高校在校外国留学生学历、来源、经费情况的分析来看,培训类外国留学生仍占来京留学生的绝大多数,约占60.72%;其次为本科生学历教育,约占31.89%,硕士和博士仅分别约占4.53%和2.71%。从留学生来源结构看,亚洲国家(地区)依然是外国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地,约占在校外国留学生总数的76.74%,其次是来自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分别占在校外国留学生总数的11.29%、7.97%和2.05%。从留学生的经费来源结构看,外国留学生以自费生为主,约占在校外国留学生总数的88.58%,其次是中国政府资助,约占6.71%;再次是学校间交换和本国政府资助,分别约占在校外国留学生总数的2.73%和1.86%。

二、北京普通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留学生教育的输入或输出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美国仍为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接受了全世界约28%的留学生,而中国与印度则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生源国。尽管北京作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城市,但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北京在留学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表明,高校留学生规模、留学生生源地结构以及留学生数占高校在校学生数的比例是衡量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而北京普通高校在上述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指标上的表现不容乐观。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着教育开放程度和教育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的突出问题。

1.北京市普通高校留学生比例低于世界主要都市的发展水平

从表2可见,2001年~2005年北京市普通高校留学生数占在校生(含普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总数的比例均低于4%。以2003年数据为例,北京市留学生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的比例仅为3.04%,而同年伦敦该项指标为14.2%,波士顿该项指标也达8.5%,纽约该项指标也超过了5%。北京市该项指标明显低于世界主要国际大都市的水平。

另外,北京市普通高校留学生规模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较大。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例,其留学生规模及留学生数量占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与世界一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见表3)。

2.北京市普通高校留学生在校际间分布极不均衡

除了总体规模偏小以外,北京市普通高校留学生在校际间的分布也极不均衡。从北京市高教学会2006年3月对北京65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06年春季学期在校留学生(含学历生和非学历生)的统计数据来看,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共9所大学留学生数占65所接收院校总数的71%,而其他56所普通高校和研究机构留学生数仅占总数的29%。其中3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留学生数不足100人。

3.北京普通高校留学生的生源国结构比较集中

从留学生生源地结构来看,尽管北京教育“十五”时期较“九五”时期,对外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拓宽,2005年在校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由1996年的141个增加到了172个,但亚洲国家和地区依然是北京地区高校在校外国留学生主要来源地,约占在校外国留学生总数的76.75%。尽管地缘因素是影响留学生的生源国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从分布情况来看,其他国际大都市相对而言其留学生来源分布则较为广泛和均衡,北京留学生来源仍过于集中。

三、促进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北京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持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北京新时期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必然选择。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北京普通高校在留学生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近年来上海、天津等地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北京高校在留学生教育发展方面的优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1.应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软实力”建设是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特征。“软实力”的观点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先提出的。“软实力”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一国的文化感染力、制度及价值观感召力和国际声望与形象魅力等。其主要特点是通过非强制手段来影响他国及他国公众的意愿,目标是扩大在国际上的“群众基础”,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软实力”至关重要,而来华留学工作、国际汉语推广工作都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元素。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力来看,发展留学生教育主要有“技术转移”、“收入驱动”、“能力建设”和“相互理解”四种发展模式。面对全球化人才资源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北京高校留学生工作对我国培育“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将发展来京留学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到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采取积极鼓励的措施进一步促进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2.坚持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努力实现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应全面了解北京高校留学生的教育需求,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留学生课程体系。吸引留学生来北京高校就读,关键在于能够为其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教育服务和产品,而核心即是课程。了解留学生的需求并以需求为导向建立留学生课程体系是高校留学生教育提供和扩大有效供给的关键。北京高校应在巩固汉语、中医、历史、文化等传统特色专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提升经济、法律、旅游、工商管理及其他具有潜在优势的学科专业的吸引力。同时,运用市场营销战略对留学生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并细分,根据留学生群体的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留学动机等,推出多元化的具有选择性的教育项目和课程体系。目前,北京高校课程体系亟待完善和创新,应充分借鉴国外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经验,将国际精品课程的引进与本土化特色课程的开发相结合,逐步建立以留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巩固传统的以班级授课和学年制为基础的留学生教育的同时,鼓励、引导高校优化教学机制与模式,整合北京高校资源为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校际学习提供方便,通过留学生教育产品的多样化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京就读。

二是要实施积极的留学生教育推广计划,逐步优化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结构。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应不断优化留学生的国别结构,在巩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留学生生源的吸引力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吸引欧美、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州等地区的生源。为此,北京市应实施积极的留学生教育推广计划,拓宽交流渠道,创新招生模式,进一步扩大校际交流;利用国际互联网、海外媒体等平台宣传北京高校留学生招生政策和信息;建立相关的教育推广机构,定期在境外举办高校招生展览会与说明会,在主要生源国直接招生或实行委托招生。在积极推广的同时,逐步放宽非必要的限制性政策,如对不同学历留学生的年龄限制、对留学生在学习期间打工的限制等。同时,北京高校应引导留学生学历结构由培训生占主体向提高研究生等高层次学历生比例的转变。通过设立国家奖学金、北京市地方政府奖学金、企业奖学金、高校奖学金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奖学金,面向全球吸引优秀本科生、研究生、专业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来京学习。一方面从总体上扩大北京市外国留学生教育奖学金的受益面,另一方面以奖学金制度引导和调控留学生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分布。

三是要注重文化的包容性,健全留学生附加服务体系,缩短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期。国际大都市普遍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和谐共生的特征。不同文化背景在交流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冲突,而在一个较具文化包容性的城市里,这种冲突则有可能化解,从而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和谐共处,构成一种新型文化。为帮助留学生缩短文化适应期,针对留学生在陌生的留学环境遇到的文化、语言和学习上的困难,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均采取了比较系统、成熟的留学生附加指导措施,尽量帮助留学生减弱甚至是克服文化冲击带来的各种不适。各国实践表明,为留学生提供入学指导、信息服务和专业咨询等学业以外的附加服务,能使留学生更快适应本地环境和文化,提高其留学满意度,进而提高接收留学生高校的美誉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竞争力。北京市应借鉴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留学生服务方面的经验,健全留学生附加服务体系,如为留学生提供满足其在京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需求的入学指南和信息服务,设立留学生顾问、辅导教师,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咨询和生活指导,为留学生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尽量缩短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期。

四是加强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建立健全评估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宏观管理,推进教育外事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构建和完善留学生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留学生教育质量报告,提供相关的资讯和预警信息,引导高校不断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高校在全面提高留学生教育师资水平的同时,也要重视留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努力建设一支懂业务、责任心强的高素质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服务队伍,保证留学生教育工作的规范有序。■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

上一篇: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免费下一篇:蜗牛的启示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