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培训的注意事项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做企业培训的注意事项

社会企业:用企业的方式做公益

这是一个生命随时都会消逝的男人。郑卫宁,从小患有先天性重症血友病,为了保命来到深圳,用母亲留给他的救命钱创办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这就是今天深圳残友集团的前身。如今的残友已经成为国际上唯一全部由残疾人软件技术精英组成的高科技软件企业,是一家真正的社会企业。当慈善事业在国外发展了上百年之后,大家发现,传统的慈善方式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也无法激发受助者改变命运的意识,甚至有时候慈善还会造成其他问题。于是,另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社会企业应运而生。

英国社会企业联盟给社会企业的定义是: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如今,国外已出现了很多社会企业,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英国《大问题》杂志等,都在国际上有了很大的影响力。

而中国的社会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定义社会企业?如何来做社会企业?很多热衷于慈善的人们,正在努力探索这一课题。

帮助,而非施舍

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英国最著名的《大问题》杂志总部就在这里,《大问题》杂志的创始人John Bird曾经是露宿街头的流浪者,从小在贫民窟长大。1991年,当时英国著名的护理品企业老板Gordon Roddick在美国看到流浪汉在街头卖报,受到启发。于是在他的支持下,John Bird创建了《大问题》杂志,并由流浪汉参与销售。

让John 没想到的是,第一期《大问题》杂志发行只有10个流浪汉参与,但几百份杂志一下就卖光了。此后,杂志销售一路上升,杂志社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并从月刊发展成周刊。John也对销售人员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销售人员必须是无家可归者,并在英国有合法的工作权,销售人员要挂牌上岗,每隔两周必须重新注册销售点,在固定的地方销售。

由于大多数无家可归者都对生活失去了控制,《大问题》杂志让这些流浪者改变了乞讨、吸毒、卖淫等生活方式,得到了重返社会的机会。在John看来,让这些无家可归者卖多少本杂志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和社会的连接点。

如今,《大问题》杂志已经成为英国知名的社会企业之一,并发行到肯尼亚、澳大利亚、日本、纳米比亚、新西兰等国家。

慈善事业在国外发展了几百年后,才出现了有组织的社会企业,John的创新理念就是“帮助,而非施舍”。公益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种慈善,但随着很多国家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慈善还是有了一种新的发展,就是做社会企业。

上海恩派(NPI)就是一家专门为公益组织和社会企业提供支持的专业机构,它的创始人吕朝先生告诉记者:“在国外,社会企业的出现恰恰是因为政府的力量减弱了,很多问题靠政府的力量无法解决,所以很多社会力量来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比如在英国,有很多老的工业区,整个工业区在转型过程中,因为缺少资源,很多人就想办法用思维创新的方式来解决。”

目前来看,国外已经有很多社会企业发展了很多年,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创建的格莱珉银行,就是专门给穷人贷款的银行。尤努斯是孟加拉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主任,在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尤努斯用了三十多年时间经营着这家穷人银行,贷款对象全是农村贫困人口甚至是乞丐,其中96%是农村妇女。

在格莱珉银行借款的人及家庭有一半以上脱离了贫困,让那些被其他银行拒之门外的穷人收获了生意、道义和尊严。而且更奇特的是,格莱珉银行的还款率高达98.89%,远远高于一般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指标。

2010年,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去孟加拉参观时,见到的尤努斯已不仅仅在做小额贷款,他还与法国达能公司合作建了一个酸奶厂,生产一种特殊的酸奶,把小孩需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都放在酸奶里。尤努斯通过穷人网络,用最低的价格卖给穷人。

孟加拉是全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很多孩子都营养不良,孩子每个星期喝一两罐这种特殊的酸奶,就能保证他的营养不缺失。由于是低价卖给穷人,达能的这个酸奶厂并不赚钱,但达能可以通过其他业务赚钱,并把这个酸奶厂定义为企业的社会责任。

尤努斯还和阿迪达斯合作做塑料鞋,用低价卖给穷人,孟加拉的孩子们有了阿迪达斯的塑料鞋穿,就解决了贫困人口赤脚的问题,这个鞋厂也不是为了赚钱,只要能收回成本就行。汤敏将尤努斯的这些做法都称为“用企业的方式做公益”。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为什么要用社会企业的方式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呢?汤敏认为:“第一,市场有缺陷,在市场经济下,大家都追求高利润,全靠市场是解决不了的;第二,政府资源不够,政府的税收和效率都有限,靠政府解决社会问题也不行;第三,靠NGO(非政府组织)也不行,NGO大部分是靠慈善组织的捐赠,影响力也有限。”

所以汤敏认为,很多社会问题靠市场、靠政府、靠NGO都解决不了,就需要用新的方式来解决,就是要建立社会企业。因为社会企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解决就业问题。发展市场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失业,不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多残疾人更找不到工作,但只靠社会、靠政府是解决不了这些社会问题的。所以,社会企业的出现可以创造很多原来没有的就业机会,这些就业机会在纯市场经济中是解决不了的。

深圳残友集团就是国内做得比较好的社会企业。残友的创始人郑卫宁是先天血友病患者,20世纪90年代,为了让郑卫宁保命,母亲带他来到了当时唯一实行义务献血的深圳,没想到,就是这座城市,不但让郑卫宁活了下来,还让他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

1997年,郑卫宁和4位残疾人朋友在自己家里成立了创业大本营。这些残疾朋友虽然身体残疾,但他们都有健全的大脑。郑卫宁等5位残疾人用一台电脑创立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起名叫“残友”,残友的英文语意是“你能,你可以”。就是凭借这种精神,如今的残友集团已经是一家拥有33家社会企业、1家基金会和8家社会组织的大型公益社会企业平台。

吕朝的恩派也和残友有很多方面的合作,郑卫宁也是恩派社会影响力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吕朝表示:“残友的成功就是因为郑卫宁挖掘了残疾人的优势,当初选择IT领域创业,就是考虑到在这个领域,残疾人反而有优势。在软件行业,核心竞争力都在人脑,所以行业的最大问题就是跳槽频繁。但在残友,整个公司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完全是按照残疾人需求设计的,为员工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们在这里工作非常安心,所以员工流失率很低。长期积累下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很强。”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残友其实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福利企业,而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企业,而残疾人的优势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模式应该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注和支持的。”吕朝表示。

之前,恩派和熠美投资合作成立了投资基金——NE,NE投资基金与法国达能集团合作的“健康起跑”项目近期会在中国多个省份开始启动,健康起跑主要是解决欠发达地区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达能在全球有一个达能共同基金,是由达能自己投资的社会企业。

吕朝告诉记者:“达能之前做的营养包更多是一种捐赠形式,后来发现这种方式难以为继,所以达能希望能通过社会企业的方式来推动这件事。这个项目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会按照企业的方式运作,会制定很多社会指标,在操作上会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体现。”

用不同方式做慈善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面对社会问题的时候,政府更多是一个扶持、倡导的角色,而不是大包大揽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和慈善家们也会不断思考,传统的慈善方式不见得能解决问题,甚至有时候会造成很多问题;而且,慈善的方式不能激发受助者改变自己命运的意识,所以,很多想解决社会问题的人不希望把钱直接捐赠,而是投资,这也是社会企业发展的一个综合性优势。

但从目前中国的现状来看,社会企业这个词虽然用了很久,但中国的社会企业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吕朝认为:“国内有很多人用这个名字,但实际上和国际上讲的社会企业不是一回事。社会企业更多的是运用商业手段,用企业内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运营管理更像是一个企业,而不是社会组织。”

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也表示:“我们在中国社会企业的发展初期也做过一些探索,比如以福利企业的形式运作,但后来发现福利企业与NGO联系很少,活力也不够。所以才形成了两类比较典型的社会企业,一类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比如残友;另一类是小额贷款企业。总体上讲,社会企业就是运用商业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

在对社会企业定义清楚了之后,我们才能讨论其他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哪些问题更适合用慈善的方式解决,哪些问题更适合用社会企业的方式解决,等等。吕朝告诉记者:“社会问题很复杂,也多样化,所以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也要多样化。比如在救灾、孤儿、空巢老人等方面,他们更适合用传统的慈善方式救助或捐赠;而在残疾人就业、养老等问题上,用社会企业的方式就比较奏效。实际上,每个社会问题都是分层的,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每一种方式都不能偏废。”

王振耀也表示:“社会企业只是一种发展方式,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让慈善做的更有活力。但慈善不一定要转向社会企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慈善。”

从国外来看,慈善事业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发现慈善公益事业需要更新和创新,所以出现了社会企业的热潮。吕朝说:“而中国慈善公益和社会企业差不多是同时发展的,近10年发展迅速。从慈善到社会企业,没有一个传承的过程,所以中国的慈善家也好,慈善从业人员也好,他们的选择往往比较盲目,有的观念比较传统,有的又很超前。”

所以,从中国社会现状来看,大家还不太适应企业家做慈善,总认为做慈善也是高调、是炒作,王振耀说:“其实做慈善本身是一种好的行为,现在流传一句话‘不管高调、低调,人家拨的是真调’,这不过是个习惯问题。”

但从总体上看,很多慈善家还是比较朴素的,希望能帮助弱势群体、回报社会。由于他们对这个行业发展不是特别了解,难免在开始选择慈善方式和公益基金投入方式时比较传统。“我相信随着他们逐渐发现问题,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慈善投资效率,毕竟钱是他们自己的,资金效率不高,自然要反思、要改进。我相信中国的慈善行业发展会有一些调整。外界包括公众、媒体在评价慈善家行为的时候也不要脱离现实,要对他们更加宽容,不要去苛求。”

另外,在中国,大家还不是特别清楚怎样去办一个社会企业,办了社会企业之后该如何运作,同时,政策方面也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像美国、欧洲都有一些鼓励社会企业的政策,一些国家有专门的内阁办公室,并有很多关于鼓励社会企业的文件和法律保护。我们也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通过传播把一些好的案例宣传出去,因为全世界都需要社会企业。”王振耀告诉记者。

作者:李斌

第2篇:工会,做企业的幕后英雄

和能生财,一个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工会这个幕后英雄。

2009年10月12日至14日,第十二届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部长郭稳才、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马彦民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做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的专题报告。

海淀园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新区工会工作会常务副会长黄继晔介绍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会工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重点是交流工会工作经验,研讨高新区工会建设需把握的重点内容等。会议始于1997年,当时整个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劳动关系越来越复杂。从国有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很多配套的政策,包括员工的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矛盾的出现导致传统的东西,如传统工会的做法和工作内容等已经不能适应当时发展。传统的东西不适用了,国外的东西也不能直接拿过来,没有现成的路子和经验。所以,把全国高新区的工会聚集在一起,针对面临的问题进行交流是很有必要的。首届工会工作会议由北京、西安、武汉、青岛、杭州共同发起。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全国高新区工会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各地相继探索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办法。如今有更多的城市参与到这个会议中来了。”

此次工作会由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工会承办。会議期间,与会代表通过大会发言、专题报告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就怎样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特点探索工会组建新模式、怎样应对在非公企业中推行厂务公开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和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工会、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工会、杭州高新区(滨江)总工会等11家高新区工会的代表先后在大会上发言。

海淀园工会工作委员会成立于1995年。园区内聚集着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他们高学历、高技术、高素质的特点,给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自成立以来,海淀园区工会创造了许多第一。1996年建立全国第一个职工住宅合作社——在当时园区职工住房很紧的情况下,给职工提供一套房就相当于为企业留住一个人才;1997年第一个提出工会新的组建模式——在上地作为试验田,成立上地工会联合会;2001年通过维护一个日资企业工会主席的合法权益,在全国开“上级维护基层工会干部”的先河,同时也推动了《工会法》的修改。全总有关领导在对该事件的批示中说:“此事的处理,维护了工会法的尊严,开创了上级工会维护下级工会主席的先河,体现了工会依法治会,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今后处理类似事件,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建议基层部认真总结经验,并研究如何在内部向全国通报,以便起到应有的示范效应。”

多年来,海淀园区工会和广大基层工会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不断研究、探索符合新技术企业和职工特点的新的工会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园区工会把国家的精神和园区的实际结合,以新机制、新方法应对新情况,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工作模式,努力为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工会工作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创建和谐。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就是要寻找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共同点;首先各级工会组织发动职工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贡献力量。近几年,各级工会发动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9643条,创造(节约)价值 19496万元;实施技术革新项目1354项,创造价值 20371万元;实施技术发明 1561项,创造价值127433万元;职工参加劳动竞赛16885人,参加技术培训30446人;其次开展“企业爱职工、职工爱企业”评选爱职工的优秀经理和爱企业的优秀职工“双爱双评“活动,在企业中建立起和谐的工作氛围。第二部分是化解矛盾。抓住劳动双方矛盾的平衡点——中国的工会的定位是桥梁纽带,通过平等协商、劳资谈判来处理矛盾。一方面从源头上指导,即劳动用工的指导,劳动合同的签订;另一方面是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及时的反馈,防止矛盾激化。通过建立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机制,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机制和劳动关系预防预警、妥善处理机制等,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三,园区工会在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善于挖掘职工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同时通过开展职工思想动态、职工收入状况等调查。及时发现职工中的矛盾,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争议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调解矛盾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应对金融危机问题上,海淀园区工会的工作也卓有成效。2008年11月,工会提前做了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并与2009年2月建立了20监控点,进行企业的职工稳定情况调研,及时掌握了金融危机对海淀园影响的相关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在园区企业中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作出贡献。第三部分是夯实基础。海淀园工会也很重视抓基础。首先从完善基层组织机构入手,建立健全企业工会委员会,加强对企业工会的指导与服务,在基层组织管理网格化、信息分析智能化的基础上,确立清晰的工作、清晰的流程和清晰的机制,逐步实现上级工会为基层工会精益化服务,体现在: 基层组织管理规范化(基层组织健全,建立工作制度,填写工会工作台帐)、基层组织指导格式化(各种工作指南、流程)、基层组织信息电子化(网上年报、工会组织、主席建立电子档案)、基层组织联系网络化(短信、邮箱、MSN群等)基层组织关爱具体化(组织优秀工会干部休养、看望病困工会干部);其次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力度,把基本理论、法律法规、劳动争议、社会保障风方面内容的教育作为工会干部培训的重点,通过研讨、交流,提高基层工会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从根本上提升园区工会自身平台管理指导水平。

除了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中做的大量工作,海淀园区工会在活跃职工业余文体生活、增强企业和职工的凝聚力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园区职工关心的问题是工会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园区工会“求真务实”,想职工所想,干职工所愿,做到亲民、为民、利民。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抓载体、抓重点、抓效果”。以“双爱双评”“技术创新”活动为载体,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职工排忧解难为重点,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为手段,以服务职工为目的,切实抓出实效。建立了女职工健康流动课堂、职工婚姻服务中心。2009年7月,园区工会结合企业员工特点,发挥网络优势,在工会网站上开通了电子职工书屋。书屋内设9大类61种期刊杂志。员工用海淀园工会为企业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网站即可阅读各种书籍,既便于管理又方便员工阅读,开通仅一个月就有近一万人次上网阅读。于8月刚刚落幕的首届海淀园工会职工网络运动会,受到员工的热烈响应,不到一周就有近3000人报名。园区工会举办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更是成为品牌活动。通过提高工会工作质量来提高工会的吸引力,把工会各项活动搭建成基层工会参与、沟通、交流、发展的平台,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园区工会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工作力得到提升,建立基层工会组织791家,聚集了联想、新浪、宝洁、百度、同方、用友等知名企业,并建立了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工会联合会、中关村外商投资企业工会联合会、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工会联合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工会联合会和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工会联合会,覆盖职工62598人,会员数达51784人,加入工会的人数达到职工总数80%以上。工会成为职工信赖、企业认可的一支队伍。

海淀园区工会始终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条主线,在解决劳动争议、鼓励技术创新、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等各方面不懈的努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促进了园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和能生财,一个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工会这个幕后英雄。

在此次工会工作会议上,海淀园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企业工委书记王兴远强调:当今世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发展,求和谐、促发展、谋合作正成为时代的潮流。在这个大背景下,工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国高新区工会交流与发展的空间也将更加广阔。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各高新区充分的掌握上级关于工会工作的最新精神,交流各自的新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思路。为推动高新区工会工作的更大发展贡献力量。这次会议受到工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参会的高新区数量、代表人数及论文数量为历次之最,这是大家工作经验和思路的大交流,对海淀园工会自身来讲也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的确,企业创新发展之路没有止境,工会这个幕后英雄的脚步又怎会停息。

作者:冯婷婷

第3篇:浅谈企业单位的企业所得税调整注意事项

摘要:目前我国实行的企业单位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会计制度从1998年1月1日起开始全国范围内执行,也就意味着从1998年开始,国家将对企业单位和小中型社会团体全面的起征企业所得税。作为两门不同的学科,会计专业和税法制度在于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会有根本的分歧,按照会计核算原则制度算出的会计所得额和按照国家税法制度规定所计算出的企业应纳税额,两者之间的数额是不相同的。所以,在会计基础上要做出必要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出的最终数额才是企业应交税费。文章对企业单位的企業所得税纳税调整注意事项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税费调整事项

我国企业在向国家税务机关纳税进行申报的过程中,都要将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和税法核算制度中不同的地方标注出来,按照国家税法税收规定来进行适当调整,那么同样的例子,国家税务机关在审核企业单位的税额时,也会第一时间分辨会计和税法不同算法应该缴纳的税额,也要将财务和会计处理的不同地方按照税法规定的要求,将企业单位纳税人的会计利润成本变化成为企业单位应纳税所得额,以此来为企业核算标准的企业所得额。

目前来说,我国独资企业所得额应纳税额的金额标准,用税法计算公式可以转述成为,该企业当年的纳税年度收入金额减去准许扣除项目后的数额来表示的,简单地说,就是某企业一年的收入减去应该扣除的项目金额所剩的数额,再乘以一定的税率,所得到的税金。当然,这其中的准予扣除项目,包含了很多个方面,要按照税收规定的范围,而非企业根据财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核算规定制度的范围。
一、我国企业单位纳税调整产生的原因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平稳运行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法律的约束。我国发布了很多法律条文,那么对于企业如何纳税,就有《税法》等规定,财务制度,法律的实施,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为了切实保护企业股东、纳税人、投资人的利润成本,利益所得。企业单位应缴纳税费规定,关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标准是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发展所要求的,用政府看的见得手和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共同作用,来规定国家和企业较为势均力敌的经济利益关系,对于企业纳税行为做出相应的规定,对企业纳税行为做出规范,在保护企业利益不受侵犯的同时,也对国家经济起了调节作用。
二、对于企业中工资和薪金支出的调整制度

1. 工资薪金支出应用范围

企业纳税的职工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不能说一个劳动者是临时职工就不对其工资薪金进行纳税,企业纳税涵盖范围是很广泛的,这一点我们要重视起来。每年年底时,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在计算工资薪金总数额时要重点注意这些不被关注的工资薪金,要做到没有遗漏,当然,也不要多计。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工资薪金应用范围的广泛,还涉及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依据国税发(2001)39号文中写到,“按照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办法发放的规定标准之内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住房提租是暂不计入工资薪金范围的”,所以,同样,年终报告企业财务人员不能算错。

2. 工资和薪金纳税前计算扣除方式

我国税法对于企业单位企业纳税金额的规定实行了四种制度,其中最应该值得注意的是限额计税工资制度。这项规定由国家财务部门、国家税务局等工作单位共同决定,现在这个阶段规定是以人均800元每个月的标准实行,如果财务部门人员在年终总结时能够上报国家财务部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则金额可以上浮20%,那么,计税工资人均扣除限额就增加到960元。当然,在整个备案过程中,企业财务人员要上报在备案表中需要填的对照本年企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所实际支付的员工的工资薪金,计算出工资总额是多少,假如这个数据在年初工资计划之内,那么就可以据实列支,反之,如果有超出的部分,就要增加应纳税额度。总结来说,工资和薪金纳税前计算扣除方式,应当根据本年企业单位的人事劳资部门和企业财务人员共同计算,当年企业最终的工资增项原因和额度上报给国家税务部门,使该年企业纳税金额符合实际支出。
三、企业职工福利等三项费用的纳税调整

在税法中同样规定了要以计提三费的基本基数作为企业工作人员的计税工资,当然,超过计税工资的部分我们就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在计算企业职工福利等三项费用时,要到税务机关备案,如果不提前备案,那么提取的职工福利工会经费就不能在税前扣除。
四、企业所得税中业务招待费的改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中举办的单位经营活动越来越多,随着企业单位的活动增加,业务招待费用也随之增加。我国国税税法发文(2000)84号文,“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在下列规定中的比例范围内据实列支,全年销售费用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超过销售收入净额的千分之五;超过15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千分之三”。我们应该小心谨慎的是,在国税发文中的这些金额数据,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应该根据主表第一行的销售营业收入金额作为计算依据。
五、作为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研究

作为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固定资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根据国税发(1999)65号文中说到,企业单位中根据会计核算制度作为企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修购资金,在年末企业结余期间不得在税前列支。由于每年企业单位都要对企业中各种各样的固定资产做折旧处理,那么这其中耗费的工作量是不容小觑的,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要根据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从年初企业开始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为了节省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任务量以及工作时间,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过程中,都会在企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完成这一工作内容,这样就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六、企业单位纳税调整的结果

如果做到以上的几点调整策略的改变,那么我们就会得到正确的纳税所得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第一个是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收入总额减,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第二个是应纳税所得额等于利润总额加上纳税调整增加额减去纳税调整减小额。当然,这两个公式并不是矛盾的,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法。这两个不同的表现形式,后者的纳税调整增加额和纳税调整减小额就是对前者的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的文字表述。第一个公式是着重计算方法,而第二个公式就是更加详细的。让我们理解哪些是准予扣除项目,而哪些是纳税调整项目。第二个公式更加突出是采用实践实际的方法。因为企业单位所得税的计算是建立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之上,根据税法规定进行纳税的调整,也就是上述文章所阐述的各种企业单位的企业所得税纳税金额的调整方法。

企业单位所得税纳税调整所追求的结果就是企业能够正确纳税,不偷税不漏税不多缴税。而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在金额上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种就是大于0为正数时,那么此时就表示企业的收入为正,根据税法的税率计算,那么企业所得税应该征收的数额为正,第二就是企业应纳税额为0,此时表示该企业不纳税。第三种就是为负,当一个企业应纳税额为负时,就表示了该年度企业为亏损状态,此时此刻就应该用下一年度的企业应该纳税所得额来进行中和。同样的,这时候的弥补中和方法也存在着两种差异,就是税法规定下的弥补方法和会计核算规定制度下的弥补方法。企业工作财务人员此时就要认真负责,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税收制度下的“弥补亏损”的速度就要比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下的“弥补亏损”来的快一些,我们也要做好准备。
七、总结

以上论述就是对企业单位所得税调整的前因、注意事项、以及最后结果做了浅议,国家为了经济平稳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促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单位通过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来平均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两者共同发展,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孙华.企业所得税法修正 将提升上市公司业绩[N].证券日报,2017-02-22.

[2]蔡文奇.对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相关会计问题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1).

[3]张花思,叶旭雯.对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影响的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3(07).

[4]徐青.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与协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

[5]张茜,张迪,徐卫兴.我省地税减免企业所得税50亿元[N].湖北日报,2016-12-07.

[6]李增福,顾研,连玉君.税率变动、破产成本与资本结构非对称调整[J].金融研究,2012(05).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质量检测咨询中心)

作者:王健

第4篇:做企业网站应该注意什么

做企业网站应该注意些什么 做企业网站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注意以下八点:

一、客户提出需求客户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在线订单方式提出自己网站建设方面的“基本需求”。涉及内容包括:

1、公司介绍

2、栏目描述

3、网站基本功能需求

4、基本设计要求

二、设计建站方案,首先,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实际状况,设计适合企业的网站方案。是选择虚拟主机服务,还是自己购置服务器,根据企业风格度身定制,一切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三、查询申办域名,根据企业的需要,决定是国际域名还是国内域名。域名就是企业在网络上的招牌,是一个名字,并不影响网站的功能和技术。如果是登记国际域名的话,就必须向国际互联网络管理中心申请国内域,名则向中国互联网服务中心登记。

四、网站系统规划,网站是发布公司产品与服务信息的平台,所以网站内容非常重要。一个好的网站,不仅仅是一本网络版的企业全貌和产品目录,它还必须给网站浏览者,即企业的潜在客户提供方便的浏览导航,合理的动态结构设计,适合企业商务发展的功能构件,

如信息发布系统、产品展示系统等,丰富实用的资讯和互动空间。我们将根据客户的简单材料,精心进行规划,提交出一份网站建设方案书。

五、确定合作,双方以面谈、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针对项目内容和具体需求进行协商。双方认可后,签署《网站建设合同书》并支付50%网站建设预付款。

六、网站内容整理,根据网站建设方案书,由客户组织出一份与企业网站栏目相关的内容材料(电子文档文字和图片等)。

七、网页设计、制作、修改一旦网站的内容与结构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进行网页的设计和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关乎企业的形象,一 个好的网页设计,能够在信息发布的同时对公司的意念以及宗旨作出准确的诠释。

八、网站提交客户审核并发布

网站设计、制作、修改、程序开发完成后,提交给客户审核,客户确认后,支付网站建设余款。

第5篇:企业做网站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企业做网站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作为企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意味着什么?企业做网站应该注意哪些细节?下面归纳总结的几点经验,希望能对需求企业建站者有所帮助。

1:企业建站,明确定位

也许作为您所从事的行业您可谓称之为专家,但是在网站建设领域您不一定了解,在此提醒大家,网站定位如同企业、产品一样,网站定位就是确定网站的特征、特定的使用场合及其特殊的使用群体和其特征带来的利益,即网站在网络上的特殊位置,它的核心概念、目标用户群、核心作用等。

新竞争力认为网站定位营销的实质是对用户、市场、产品、价格以及广告诉求的重新细分与定位,预设网站在用户心中的形象地位。网站定位的核心在于寻找或打造你网站的核心差异点,然后在这个差异点的基础上在消费者的心智模式中树立一个品牌形象、一个差异化概念。

也只有如此,才能从一开始就为培养客户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自己网站忠实的潜在客户。

2:分清主次,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建立一个新的企业网站时,很多企业主总是想象网站为一个华丽美观网站。网站界面于美观设计固然重要,但是只是一味的追求外观,而却忽视了网站用户的体验。

您必须先建立你的目标客户是谁,还有你希望他们做什么,客户通过哪些渠道可以找到您的网站。换句话说,谁是我要找得人,客户遇到什么问题,我能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

我能真正给客户带来夹着吗? 你想不到的新网站可能不是很漂亮,但却很好要的解决这两个问题。前者浪费您的资本,后者给你创造价值,作为企业主我们该如何选择?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3:走自己的路,但也要关注下观众们的意见

也许自己很多的想法是美好的,但难免会有纰漏,完善自己网站体系的同时,也不妨多听一听客户的呼声与看法,三人行必有我师,自古不变的道理。

4:认清建站目的,营销才是硬道理

如果您的网站建设公司是不符合基本的营销原则,则你需要对网站进行从新规划,保证网站符合网络营销的思路,真正能够为企业带来业绩。

房子只是一个建筑物,事和人才是组成家庭的核心成员。所以一个有效的网站看起来不错,效果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它有很强大的内容,有价值的内容。

第6篇:做人流前的注意事项

发现自己怀孕后而又不想生育时,应尽量争取在10周内做人工流产。因为妊娠月份愈大,手术并发症愈多,故不要等妊娠月份大了再行流产或引产手术。做人流钱要注意什么呢?让徐州东店子部队医院的专家来告诉我们。

作人工流产术前1周内应避免性生活,术前1日要洗澡、更衣,避免着凉和感冒。

手术当天早晨禁食或喝点糖开水。体温超过37.5℃时应改日手术。手术时要与医生密切配合,不要过分紧张。

三、哪些情况不宜做人工流产

凡是因避孕失败要求中断妊娠者或因各种疾病不宜继续妊娠者均可作人工流产。但遇有下列情况时,暂时不宜作人工流产。

(1)各种急性传染病或慢性传染病急性发作期、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症状明显的高血压、伴有高热的肺结核以及严重贫血等)不能承受手术者。

(2)急性生殖器官炎症,如阴道炎、重度宫颈糜烂、盆腔炎等。

(3)妊娠剧烈呕吐引起的酸中毒尚未纠正者。

(4)术前4小时内,两次体温在37.5℃以上者。

四、早期人工流产有什么特点

妊娠12周以内用人工的办法中止妊娠称为早期人工流产。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胎儿较小,骨骼没有发育或不坚硬;子宫体不太大,子宫肌层厚,胎盘尚未形成等。所以,施行早期人工流产,胎块容易从子宫壁剥离和从子宫颈口排出,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受术者痛苦小。常用的早期人工流产有负压吸引和钳刮术两种。

第7篇:每天必须做的事项

每天必须做的:

1. 总结自己一天的任务完成情况;

2. 考虑明天应该做的主要工作;

3. 了解一个片区的销售拓展情况或进行相应的指导; 4. 考虑一个公司不足之处并想出准备改善的方法和步骤; 5. 记住公司一名员工的名字和特点; 6. 每天必看的报表;

7. 考虑自己一天工作失误的地方;

8. 自己一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改善和提高的地方; 9. 应该批复的文件; 10. 看一个有用的网站;

每周必须做的:

1. 召开一次干部例会;

2. 与一个主要职能部门进行一次座谈; 3. 与一个现在或将来的业务骨干交流; 4. 向老板汇报一次工作;

5. 对各个片区的销售进展总结一次; 6. 召开一次与质量有关的会议; 7. 检查上周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

8. 纠正公司内部一个细节上的不正确的做法; 9. 进行一次自我总结; 10. 熟悉生产的一个环节; 11. 整理自己的文件或书柜; 12. 与一个非公司的朋友沟通; 13. 了解相应的财务指标的变化; 14. 与一个重要客户联系; 15. 每周必看的报表; 16. 看一本杂志; 17. 表扬一个骨干; 18. 与一个经销商联系;

每旬必做的:

1. 请一个不同的员工吃饭或喝茶; 2. 与财务部沟通一次;

3. 对一个片区的销售进行重点帮助; 4. 拜会一个经销商;

每月必做的:

1. 对各个片区的销售考核一次; 2. 拜会一个重要客户; 3. 自我考核一次; 4. 看月财务报表; 5. 看月生产报表; 6. 看月总体销售情况; 7. 下月销售计划; 8. 下月销售政策; 9. 下月销售价格; 10. 月质量改进情况; 11. 读一本书;

12. 了解职工的生活情况; 13. 安排一次培训; 14. 检查投诉处理情况;

15. 根据成本情况制定下月计划; 16. 考核经销商一次;

17. 对你的竞争对手考核一次;

18. 去一个管理方面有特长而与公司没有关系的企业;

19. 有针对性的就一个财务指标做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20. 与老板沟通一次;

每季必做的: 1. 季度项目的考核;

2. 组织一次体育比赛或活动; 3. 人事考核;

4. 应收账款的清理; 5. 库存的盘点;

6. 收集公司员工的建议;

7. 对工作效率进行一次考核或比赛; 8. 表扬一批人员;

半年必做的: 1. 半年工作总结; 2. 适当奖励一批人员;

3. 对政策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考评一次;

每年必做的: 1. 年终总结;

2. 兑现给销售人员的承诺; 3. 兑现给经销商的承诺; 4. 兑现给自己的承诺; 5. 下的工作安排; 6. 周年活动; 7. 报表;

8. 推出一种新产品; 9. 召开一次员工大会; 10. 回家一次

第8篇:做采访应该注意的问题!

应该说,事件性新闻相对于非事件性新闻来说,更具有新闻的时新性,新闻价值更加突出。尤其是事件性新闻更容易发挥出电视媒体的声画表达的优势,给人以“亲临现场” 之感,因而倍受摄像机镜头的追捧。然而,记者如果因此就认为事件性新闻好做,可以省心、省力,又见效果,那恐怕就犯大错了。事件性新闻表面上看,说的是单一的一件事情、一个过程,但它同样负载着舆论引导、价值取向、政治纪律、审美情趣等一系列的任务,折射着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事件性新闻对记者在综合把握方面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只有从各个方面做到严谨细致,经得起推敲,才能既表达清楚新闻事实,又不至于带来负面的影响。

一、要把好选题关

事件性新闻尤其是那些突发性事件,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不可预知性。现在全国绝大多数的电视台开设的新闻性栏目都设立了热线电话,观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亲眼目睹或通过其它途径获知的突发性事件告知电视台。节目制片人或记者在突然接到新闻线索的情况下,如何尽快作出反应,得出准确的判断,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对一个人素质的考验。这个时候制片人或记者在脑海中的反应一般要经过这样几个步骤:一是这件事有没有新闻价值,二是这件事能不能去采访,三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采访,四是采访回来能不能报道出去,五是如果报道出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五个方面必须都要考虑周全,疏漏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影响整个报道。

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许多记者可能就考虑得不是很全面,往往是得到一个新闻线索,觉得差不多,就凭着一股热情赶过去了。有时候错误恰恰就是从记者开始决定要去的那一刹那铸就的。

为了使记者的劳动不至于事倍功半,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以外,记者在选题上还应该掌握这样几个原则,就是:没有了解大致事实的事件不去;去了以后可能会使矛盾激化的不去;报道以后会引起社会不良后果的不去;一些新闻纪律规定的不能报道的不去;即使报道了也不能解决问题的不去。另外,根据栏目编排,近期不准备安排的题材不去。例如,节目连续报道了多起车祸之后,连续报道了多起马路井盖被盗之后,近期不准备报道这方面的内容了,记者就应考虑不去的问题。

二、要把好采访关

(一)采访要力求公正,避免偏颇。特别是一些批评性的报道,一些记者很容易犯“主题先行”的错误。记者在采访时,要争取做到全面调查采访,不搞主观臆断。

(二)采访要透过表象,看到本质。事实上,每一个突发的事件都具有两重性,一个是表面现象,一个是内在的本质。有的事件可能表象与本质差别不大,可有的就存在着很大差别,甚至是截然相反。记者在报道的时候,要争取做到本质的真实,而不是表象的真实。记者的采访一定要深入,不能流于肤浅。要善于观察、思考,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三)要注意采访策略。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偶然的,当事人对采访一时恐怕还没有充分的准备,所以面对记者的突然到来,难免怀有戒备甚至是抵触的心理。这时候记者的采访如果是太直截了当,很可能收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会吃闭门羹。怎么办呢?要讲究采访艺术。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有一次一家宾馆突然失火,电视台一位记者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现场。火刚扑灭,他就问宾馆负责人 :起火的原因是什么呢?负责人看了他一眼,不悦地说 :现在还不清楚,调查以后再说。说完一扭头就躲开了。而随后赶到的另一位记者并没有这样提问,而是对负责人说:看来咱们宾馆反应挺快的,这么快就把火扑灭了,损失不会很大吧?宾馆负责人接着就说:是的,是的,我们宾馆平时工作做得就很好。然后他又回答了这位记者提出得几个问题。他为什么能配合后一位记者的提问呢?因为后一位记者提问的切入点是负责人感到舒心的话题。

灵活机智的采访不但能够达到目的,而且还可能使采访变得轻松愉快。当然,策略是多种多样的,记者要学会灵活运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要把好表述关

事实上,事件性新闻在表述上看似简单,但同样包含着很多学问。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记者特别注意:

1、要处理简写与繁写的关系。一个事件的发生必然存在着一个客观过程,但记者在报道时,并没有必要将其中每一个环节平均用力地进行描写。

2、要处理好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关系。有一些事件的发生,其本身过程可能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如果记者在报道的时候完全按照其过程和先后顺序进行表述,不但会使报道变得非常拖沓,还可能增加观众理解的难度。尤其是对那些专业性很强的新闻事件的报道更是如此。这就有必要在不影响整个事件的真实性的基础上,在表述的过程中作一些艺术性的处理。

3、要处理好解说词与现场同期声的关系,避免重复。

四、要把好价值取向关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件新闻是不带有价值取向的,不管这件新闻是一条简讯,还是一篇长篇报道,价值取向是它的灵魂所在。不管记者怎样理解一件新闻事实的价值取向,记者在报道时一定要本着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来确定自己的报道思路,让每一件新闻事实通过记者的报道,都发挥出它最大的最积极的价值取向。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报道对社会才是最有意义的评论(0) 0 0满意答案Mj. 4级

2007-11-04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笔者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第9篇:做服装生意应该注意的几点

据一些出口型服装企业主说,现在除去面料、品牌费等成本,出口服装利润只剩下了4%,可是同样一件衬衫如果在国内销售,企业的利润空间将是外贸交易的4-5倍。"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舍弃国内市场?"于是一些灵活的外贸企业开始铺设内销网点。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挂着“外贸服装”、“出口转内销”牌子的服装店如雨后春笋出现在街头巷尾。低廉的价格加上“外贸”的牌子,使得消费者趋之若鹜。据纺织服装协会权威人士指出,以发现的眼光发掘内贸市场,应该是当下市场压力下寻求突围的一剂良方。但也有市场人士担心,外贸企业转而开发内贸市场必然会带来内贸企业的竞争压力,国内纺织品市场可能面临新的变局。从长远发展看,国内市场是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依托。

出口型服装企业主要是加工型企业,承担的是国外品牌贴牌的工作,大部分赚取的只是很低的一些加工费,不需要考虑产品的销售问题,营销渠道都是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中。对于服装这种典型的哑铃式行业来说,前端的品牌与设计,后端的营销,是整个行业价值链中最为增值的环节,而中间的生产,却是利润最低的环节。现在很多企业的老总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逐步进行战略转移,从出口型企业转变为内销型企业。但是,企业要从生产型企业转变为品牌营销型企业,面临着品牌和营销这两个主要的问题。

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

一直以来,国内纺织服装企业过分依赖低成本优势,忽视了产品附加值及品牌所带来的效益,企业出口方式仍以定、贴牌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产品多属中低档服装布料。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福建,尽管经过近20年的努力,福建已拥有纺织服装企业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有1771家。2004年,全省纺织服装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约860亿元,同比增长37.2%,占全国总产值约9%,居全国第五位;纺织服装产品出口43.66亿美元,约占全国纺织服装出口4.6%。在品牌建设方面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10个、“福建省名牌产品”61个、“福建省著名商标”77个,如果以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来计算,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只占总福建企业数量的1.55%,统计到全国,这个数字就更低了。

在服装行业,品牌形象是直接决定产品价格的因素。但是,我国服装业出口部分的生产,基本上是订单生产,也就是说是接到了订单以后的生产而不是预测性的生产,虽然看上去还算完美但实际上库存却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这只要看看大街小巷充斥着的“外贸库存”就可以了。不过只这部分库存的话,国内市场还是可以消化的。很遗憾更严重的情况还在后面:从事外贸出口的生产厂商,总体上来看不可能仅靠外贸订单就能让流水线开足,长远来看必然是外单内单来者不拒的更多一些。如果外销生产厂商瞄准国内市场,最大的恐怖就在于他们很愿

意去搞个品牌自己做做而他们的99%的经验都还停留在外销出口那个阶段,运作国内市场的经验非常欠缺。所以虽然会有外销企业内销做的也不错,但是大部分的情况下,就是给国内市场增加一堆无用的库存还有笑谈。全行业范围的库存持续增加,只能带来一个结果:服装的平均零售价继续走低。相信这个大家都看到了。

要解决企业品牌问题,应该首先准确的确定品牌定位。定位就是要找出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可能差别,并且有效地向目标市场说明它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不同。品牌定位是塑造品牌的关键也是第一步,如果不能为品牌找准定位,企业的许多努力,特别是品牌推广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偏离方向。而我国服装企业大多对品牌定位的概念比较模糊,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对品牌进行定位,只是一味追求“洋化”。品牌定位就是为品牌找到一个适合的位置,主要目的是要给消费者一种心理上的享受,如品牌的档次、特征、个性、品味、时尚等。

其次要有丰厚的品牌内涵。消费者最初认识到的只是视觉上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形成忠诚的消费群体,是在品牌具有了自己的独特气质和特点,也就是具有品牌的个性之后。一个优秀的服装品牌,应该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一个区域经济与文化风情的体现,应该是一个时代时尚文化的缩影。

组建销售渠道

出口型企业完全没有国内的销售渠道,需要重新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渠道,现有服装企业的渠道分成下面几种:

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各种渠道的特点

服装批发市场,目前服装批发市场的发展有四个特征:

1.服装批发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直接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主要为城市工薪阶层、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是处于消费阶层的中低部分。

2.从前简陋的“大棚式”服装批发市场竞相改造,这些商厦式的服装批发市场在硬件上几乎不亚于百货商场,但在软件环境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商厦式的批发市场仍采用摊位形式,往往缺乏试衣间,每逢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

3.发展规模快速化,好多批发市场从原来的地摊式经营逐渐转化为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面对消费者也发生了质的转变,有的甚至成为全国服装的批发基地。

4.传统的批发市场走的是低价位的路线,以此求得销售量的提升。那么从目前来看,少数服装批发市场逐渐走上了品牌化的经营道路,创造出批发市场特有的品牌服装之路,当然还面临着价格上的问题,毕竟批发市场走的是低价格的路线。

目前就服装批发市场规模来说,年成交额百亿元以上的服装批发市场不下于10家;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广大农村地区和城镇的低收入人群是批发市场的忠实客户。其次,作为中低档服装渠道的服装批发市场,整体上具有以下优势:

低廉的价格、丰富的款式品种、款式翻新速度。

几种零售渠道类型分析

(一)大型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仍是服装销售重要的渠道。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5年,排行前100家商场的服装月度销售额为49.02亿元,平均月销售额在5000万左右;其中前20名商场销售额为21.57亿元,占全部销售额的44%,平均销售额在1亿元人民币,说明尽管各地服装批发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但大型百货商店仍是服装服饰类商品销售的主要渠道,特别是中高档服装和品牌服装的销售,仍然以百货业态为主要渠道。

(二)连锁专卖的品牌经营店

专卖的品牌经营店在众多的服装品牌销售中最具亲和力,以其新颖的款式、统一的门户设计、赏心悦目的购物环境赢得了现代人的认可。通过这种模式的经营,既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又提高了销售额。

(三)服装超市与折扣店

目前服装超市与折扣店能否成为主销渠道尚难定论,但其的确已成为服装市场上一道新的风景线。超市供应的服装在款式上往往不流行,价格较实惠,质量一般也有保证。还有一些品牌服装主要是想借助超市的人气来提高知名度和提升业绩,其价格和打折活动同商场、专卖店往往一致。

至于折扣店,则既有品牌优势、又有批发市场的优惠价格,但大多数折扣品是过季的,而且在花色和型号上难以有保障

(四)店中店

相信一说起店中店模式,很多人会想到商场中开放的服装柜台,其实,这里的店中店模式其经营思路是与常规的截然相反的。

顶级品牌与实用成本不但是整个服装产业的战略道路,更具体的体现在对现有终端的利用思路上,商场是高档品牌的战场,商场不但是一个销售的终端,更是一个平台,一个被诸多想做品牌的企业用金钱哄抬起来的整体的品质平台——进入商场,消费者面对的是与街边店截然相反的体验——这里的服装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唯一有问题的是价格高了。

如何选择营销渠道

批发市场这种中国特有的销售模式能够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快速建立营销渠道,降低对企业硬件条件的要求,操作起来相对简单。但是服装批发市场远不是什么合理的服装流通渠道,历史上来看。其实这更可以看作是在中国特殊的产业背景下,中小服装制造商和零售商寻求自立,摆脱大企业的控制,以及政府参与主导的地产市场开发商所共同导演的一出暂时性的过渡性措施而已。一开始时并不是什么“有计划,有步骤”。只不过是我们的大服装企业一直流通功能不灵,即使到现在也不能强有力地控制服装零售终端,中高端的品牌的零售渠道实际上被大中百货商场,购物中心所把持,品牌企业所谓自有的销售终端除了广告作用

的旗舰店恐怕也就没有关注的必要了。如此一来,导致了地方市场还有农村市场甚至城市部分消费层面上,批发市场一家独自坐大,其中一些个批发市场逐步健全功能,追加投资改善硬件设施,部分代替了百货商场的零售功能。同时,因为批发市场关注的是快速周转,资金回流,薄利多销。对产品的品牌、质量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所以这种批发市场的销售方式只适用于短期的,中低档产品的营销,无法给企业带来长期可持续发展。

企业对零售渠道控制能力是成败的关键。终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既怕又爱的矛盾混合体。特别是外销转型的企业,没有终端运作的经验,如何选择和运作销售终端是企业老板非常头痛的问题:

终端控制能力是中国服装企业及其品牌成败的关键,而这恰恰是目前服装企业在销售渠道上存在的最大问题。一般认为:不仅要对消费群体进行细分和研究,对营销渠道、终端销售体系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还要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如此才有可能在目标销售市场取得成功。但是,进场之后,卖不卖货,消费者买谁的货就难以控制了。相当的钱是白白扔掉了。

在终端市场销售的过程中,因为直接面对的是消费者,所以这就要求作为终端的经销商要有有效的销售模式、营销手段、以及优质的服务态度。现在好多的专卖商场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户群体,这与他们在操作中花样式的营销和优质服务是分不开的。

很多企业都是机械的把1米2的海报作为终端广告,整天申请电视广告,一说起终端造势就知道申请费用;相当多的服装企业的终端销售没有方法指导、执行监督、效果评估等。以为应对终端的招数不足,所以,投入总是远远超过产出,很多企业一谈终端就好象自己是在做细节了,其实质依然是粗放形式。作为多数服装企业,对于终端仅仅是到了驻店推销人员,对于自己花钱哄抬的商场的价值利用不足,花钱买了那么大的地方,没有几个企业充分利用这有限的空间。我们认为,服装企业的旺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不能独立存在于某一个单点,必须整合企业资源,加强过程控制,实施全面传播,这样才能达成真正的产品旺销:

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同样也是建立在营销渠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只有在解决营销问题后,才能在国内服装市场分一杯羹。所以转型期的服装企业必需解决渠道建设问题,解决了渠道问题也就解决了生存问题,这样才能谈得上进一步的发展。

上一篇:企业平安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音乐火车大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