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管理培训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信息管理培训(共9篇)

企业信息管理培训 篇1

企业信息管理的心得

姓名:

姓名:

班级:

指导老师:

成绩:

企业信息管理的心得

摘要: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内容及目前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政府和企业合力,以达到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步伐。

关键字:

信息革命 顺畅沟通 信息管理

一、引言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因素”。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信息管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它具有信息量猛增;信息处理和传播速度更快;信息处理的方法日趋复杂;信息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的时代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面临机遇和挑战,而评价企业成功与否,一个简易的办法是看其物流、工作流和信息流“三流”的情况,其中,信息流的质量、速度和覆盖范围,尤其可以“映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等各方面的“成色”。

二、我国信息流现状

目前,国内外商业企业的发展差距仍然很大。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商业巨头美国沃尔玛迄今已在全球建立了4000家连锁店,其近几年来的全球营业额均超过2000亿美元,居《财富》世界500强前列。而国内零售业大王——上海联华的营业额还不及沃尔玛的0.5%。以上数据表明国外商业企业的实力远远超过国内企业,究其原因,与其顺畅的“信息流”密切相关。以美国沃尔玛为例,20世纪80年代,沃尔玛将当时刚刚出现的卫星通信技术引入商业流通领域,建立了庞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系统,加快了对基础商业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决策传达和信息反馈的速度。在此基础上,沃尔玛建立起全球实时采购、配送系统,商品库存风险和物流费用大大降低,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高。迄今这一庞大的系统仍然是商业领域信息管理的典范之作。国外商业企业具有利用、管理信息的主动意识,已普遍建立起规范的信息技术基础,并依托这一基础,实现对其遍布全球的销售网进行有效管理,其管理目标已实现从物流、资金流,向信息流的时代跨越。

但是,目前多数国内商企对加快信息流动的意义仍没有清醒的认识。国内著名商业管理软件开发商北京科情新技术有限公司曾对上万个国内商企的调研显示,绝大多数企业还专注于价格、包装和功能等商品层面的竞争策略,局限于在加快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速率上做文章。据专家介绍,国内商企获得经营信息的方式一般是,通过仓储、运输、生产和财务各部门的通力协调,经过各个部门无数次核对、平衡之后,填写出来的报表数据。市场在不断地变化,当这些静态的报表数据放到管理层的会议桌上时,已经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三、我国企业信息流存在问题

1.认识片面问题

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企业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许多企业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联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对信息化片面认识的表现。因此要加强对企业领导信息化认识的培训,使其改变已习惯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企业上下要克服“信息化就是买点硬件和软件,开发点软件”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只满足于建设上的“表面文章”。虽然有的商业企业建立了商业信息管理的硬件环境,但其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收银记账,或停留在基本数据的收集层面。囿于传统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企业经营者大多没能将业务流程中所产生的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重新加工整合成为管理信息,无法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实时决策依据。整个系统尚处在很低级的阶段和水平,有人称之为“未产生信息流”的“花架子”信息化。

2.管理混乱问题

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管理机构及职责定位不明确、没有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及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有序推进的环境和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机制没有形成,普遍存在“信息孤岛”。出现岛内部分自给自足,却无法与岛外交换信息现象。管理模式没有统一标准,流程不透明,导致内部数据残缺,各种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整合集成。在数据采集规范方面重视不够。如条码技术的应用,应严格按照一品一码的规范要求,而一些企业经营的商品中一品多码、多码一品的现象较多,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有效信息流产生的前提是基础数据源的准

确与规范,如果输入计算机的是“垃圾数据”,整理加工出来的只能是一堆“垃圾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因为网络强大的放射性传输能力,将一个细小的数据错误所造成的损失迅速蔓延,有人因此称基础数据源错误的信息流为“有害信息流”。

3.应用不到位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大部分以开发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2)应用面不广,目前真正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的仅仅是一些重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或者说仅仅是这些单位的某些部门在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在企业的运用远不及普及。(3)应用的深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停留在日常工作数字化层面上。(4)应用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5)国内一些具有影响的软件开发商大多将业务重点放在项目管理层面上。但如何将项目层面与企业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核心价值,积极应对WTO的挑战是摆在广大企业和软件开发商面前的一大课题。(6)资金投入不足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资金缺乏,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管理部门设备条件较差,信息收集、处理、加工能力较低,甚至有些地方还处在手工操作阶段。4.人员素质低问题。

四、解决对策

1.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认识到信息是创造附加值和财富的源泉,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服务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是不断地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持续地改进自己的业务流程和变革管理方式。另外,不仅仅是“一把手”的问题,还包括各个业务部门的领导及业务骨干,他们才是信息化真正的主力军。

2.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

(1)企业应首先确立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坚持统筹规划、业务为核、效益优先、协调发展,重点实施的原则。依照先内后外,“互动”、“交易”的顺序,由内部运转至外部协同。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赋予必要的职能权限,统一管理企业的信息化工作。

(2)另外也不能将原来落后的手工管理流程直接拷贝成电子化的流程,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适度的优化,按照先固化再优化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改进。一步到位的方式往往是不现实的。

(3)信息收集标准化。信息化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应用,但目前有关法律制度和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的制订滞后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已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企业首先应尽量采用国标及行业标准,同时根据自己的特点编制相关的专业标准。

3.结合企业特点进行信息化建设

如何将项目层面与企业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核心价值,积极应对WTO的挑战是摆在广大企业和软件开发商面前的一大课题,资金投入不足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资金缺乏,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管理部门设备条件较差,信息收集、处理、加工能力较低,甚至有些地方还处在手工操作阶段。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发展的过程。因此企业必须跟据自身的能力、特点来决定采取何种发展策略,优先开发何种信息应用系统。如果需求明确、必须保证核心业务的秘密、自身具有强大的开发及维护实力,可以采用自主开发;如果需求明确、自身开发力量弱、可进行一般的维护,可采用合作开发;如果需求明确,但不具备开发维护实力,可采用外包方式。另外,要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还要充分享受政府及社会的政策性资源和公共资源,积极利用现有基础和技术成果。应采用试点引路,面上推广的策略。选择若干类型相近,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开展企业信息化示范,用其信息化成功经验和模式启迪和引导其他企业探索自身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4.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素质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占有资金,二是拥有掌握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操作的人员。两者之间,人的因素更为重要。人已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开发人的智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企业人才管理的核心。信息管理的重点是,加强职工队伍教育,重视计算机人才的发现、培养、引进以及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随时储备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经验,将其转化为企业的知识。充实有关专家知识库,为建立本企业有特色的专家系统打下基础。建立CIO(信息管理人员)负责制,由企业领导担当CIO,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这对企业信息化建

设至关重要。另外要设计相应机制,为企业的IT人员提供一条有光明前景的升迁之路。

五、小结

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产品及管理成本,促进市场销售,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进而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琳:国内商企应加快发展“信息流”.经济参考报.2004-11

[2]张军:理实例谈书面沟通函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经济学报.2007-8

企业信息管理培训 篇2

1.信息与物流信息

信息从广义上来看是对事物的状态、特征、运动及变化的描述,人们通过信息可以了解所关注的事物,获得认知和概念,并做出判断和行为决策。信息和数据是密切相关,又有区别的。数据是对事物状态和特征的表述符号,是信息的载体。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表达形式,它可以用人工或自动化装置进行通信、翻译和处理;而信息是对人有用的,能够影响客观世界中人们行为的数据。从数据到信息是要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在知识的辅助下,通过数据的选择、组织和系统化等处理转换为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物流信息是反应在物流的各种活动中所需要信息的总称,包括物流知识、资料、图像、影像和相关的数据文件等。物流是一个大系统,对于系统来说,其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相互有机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物流信息的标准化是保证物流系统统一和协调的必要条件,只有加快实现物流标准化,才能有效地对物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的运作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流被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内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作用显著,并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存亡,被视为“第三利润源泉”。如今,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进行工业生产和采购的全球化布局,开始逐步将物流完全交给由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专业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起来,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现代物流是指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平台上,物品通过系统管理程序结合仓储、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的运作,实现动态的位移过程。现代物流企业不断地将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Internet、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电射频技术、各种新材料、新设备等广泛地应用于物流领域,物流企业也从此由传统走向现代,发生了质的变化,其追求的目标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创造社会价值。

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现代物流除了具备仓储、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加工、配送等传统物流的功能外,还提供了与物流相关的增值服务。现代物流充分享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本,进行高度的信息化集成,实施信息管理,为顾客提供贴身的主动服务。现代物流是包括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动态过程,目的是为了构建全球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融入企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大循环中,追求整体系统的最优。

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成本呈持续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使得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和交流信息变得既方便又便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他们的供应网络和销售渠道搬到网上或进入新的网上市场,同时也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于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起来。

电子商务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网上交易活动,而是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化商务管理的过程。因为在网上交易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网上的信息传递和分享来共同管理库存、组织供应、控制成本、改进客户服务管理以及完善企业内部作业管理等,所以,电子商务在为企业提供经营手段的同时,还创建了数字技术的商业环境。实现企业数字化运营要求,首先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根据各种约束条件规范业务流程;然后对业务流程进行功能的模块化分解;再用一系列数字组合评价指标体系反映这些功能模块的运行状态和彼此间的联系;接着要对企业的运行状态与设定的标准状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关的管理信息;最后就是要对企业的运行状态做出调节反映。电子商务对物流企业的最根本的挑战来自于它对物流服务过程信息化的要求。

3 物流企业活动中的信息

企业物流活动中有六个主要的构成要素,分别是运输、存储、包装、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它们都对物流的顺利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各个活动中,物流活动信息流基本环节包括订货管理、订货处理、配送作业、运输、采购等。通过信息流的反馈作用,每一项物流作业按照物流要求得以实现。

运输和存储是两个基本要素,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商品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的物流活动,是货物空间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存储主要是保护、管理和贮藏物品,主要是为了调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差而进行的,在供需之间,时间方面的调整就是存货活动的主要功能,同时,提高商品时间效用的功能也是存货的功能。因此,提高商品的场所效用和时间效用这两个功能,也就是运输和存货成为物流活动的支柱。

包装是为了在流通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和存储,按照一定技术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搬运是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在仓库管理中,物料搬运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产品的搬运过程越少,产品损坏的可能性就越小,整体效率就会提高,一般需要用各种机械化和自动化设施来协助物料搬运。流通加工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中的延伸,是指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物流信息是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必需的各种信息,准确和迅速的信息交流能够改善物流状况,使物流发挥很好的作用。物流信息的质量非常重要,不准确的判断和预测都会引起货物不正常的损耗和过剩,而过分乐观的预测又会导致不恰当的存货,同时货物的供应和需求一旦产生误差,处理误差的订货就会增加物流成本。

在企业物流活动中,主要有企业采购物流活动、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企业销售物流活动。企业内部的物流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中心环节,是贯穿企业整个生产过程的物流活动。企业采购物流和企业销售物流主要包括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供应网络、供应方式、销售方式和零库存等问题。在这些活动中物流信息贯穿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技术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的办公设备共同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主要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更新维护和输出,为物流管理者及其他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支持,以达到企业战略竞优,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其他先进的物流技术,建立的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供应链上各方面信息的良好沟通,来改善供应链的状况,进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外部集成的,从企业内部的资源规划,到逐渐向与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协作的集成应用体系发展。供应链管理系统关注如何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建立经济、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外包及采购流程;知识管理系统关注如何支持企业员工的知识创造过程及群体协作与决策过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专注如何通过营销、销售和服务过程的改善来吸引并留住有价值的客户;业务伙伴关系管理意在吸引并留住那些能够促进企业产品与服务销售的合作者。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ing System,DSS)作为物流信息管理化、智能化的重要内容,为组织中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是具有高度灵活性的信息系统。DSS在物流管理信息的基础上,依据库存模型、预测模型等管理决策模型,采用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提高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系统是一种组织间的信息系统,主要作用是帮助企业管理和供应商的关系,使规划、货源组织、生产过程、产品流通和服务最优化。SCM的应用覆盖了供应商、采购商、分销商和物流公司等,对整个产品物流的采购、生产、库存和送货过程进行统一的规划、调度和控制,实现了这些组织之间的业务协调。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与信息共享,可以有效抑制信息失真所引起的“牛鞭效应”。这种效应的特点是信息沿供应链传递时,会像一根甩起的牛鞭那样逐级放大,不真实的需求传递末端会发生很大的变异,引发非正常的波动起伏。供应链信息可以利用RFID电子标签进行采集,最终产品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标签追溯所购产品的来龙去脉,这样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为不同企业的合理计划和整个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管都提供了方便。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功能包括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和企业Web站点。客户可以通过友好的Web浏览器从任意网络平台或站点与服务器通信,通过安全、可靠且无间断的连接,提供了动态交互的网络计算和信息服务综合系统。通过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对订单下达、快速在线支持、在线帮助和在线实时查询业务的支持。物流企业可以通过Web方式发布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方物流”主要依靠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其中包括接货、卸货、入库、仓储管理、出货配送、退换货服务、流通加工、调拨以及其他的物流增值服务。为了快速、准确、优质地完成这些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必须要建立强大而稳定的计算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模块主要包括:

(1)基础信息。其中包括一些基本的资料和报表等。

(2)订单管理。客户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下单、网下录入、实时查询网上交易等。

(3)库存管理。包括仓储作业管理(出库、入库、盘点等)、仓储设备管理、储位管理、库存统计分析、库存费用管理等。

(4)配送管理。包括运输工具管理、车辆跟踪管理、路线决策优化、运输统计管理和运输成本分析管理等。

(5)客户管理。包括客户订单处理、客户信息的整理和分析等。

(6)财务管理。包括物流计费管理、物流核算、账单管理等。

(7)决策支持。决策支持系统能根据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还可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帮助。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Internet网络技术、Web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决策支持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MI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动态规划技术、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等。

5 结论

物流要借助新思想、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搬运装卸、包装分拣活动进行改造,实现不断地提高货物流通速度、降低货物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品质、加快资金周转、保证货物安全的目标。物流信息管理直接影响着物流的生产、经营和决策领域。物流信息管理需要人和计算机共同作用,它不仅要考虑到技术问题,而且要考虑组织问题和人的行为问题。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不仅要拥有信息,还要理解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然后采取行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QR (Quick Response,快速响应)、JIT (Just In Time,即时)和ECR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有效客户响应)。

摘要:信息时代物流迅速发展,物流信息管理直接影响着物流的生产、经营和决策领域。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时代物流信息和物流企业的运作,说明了建立物流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最后得出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不仅要拥有信息,还要理解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来实现物流供应链上各方面信息的良好沟通,改善供应链的状况,进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提高企业物流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赵萍,周山芙.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3

[2]兆凤久.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与导向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02:1~1

[3]王丽丽.管理信息系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4:309~310

[4]李霞.企业物流成本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4.6:59~59

信息技术企业人才管理探析 篇3

1.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及人才的重要性

信息化是一个通过先进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融合,搭建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过程[1]。这一过程不同于传统商品或服务的简单购买,也不是对信息技术的笼统照搬套用,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是因为: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流程涵盖可研、立项、实施、运维等,而实施过程又包括需求分析、招标选商、方案设计、系统配置、上线验收等多个子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组织;信息化是多种信息技术包括应用程序、数据库、操作系统、服务器、网络等综合集成的过程,技术性很强;信息系统建成后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神经系统,成为持续提升管理的平台,对企业影响深远。近年来,信息化投资完成率相对较低,存在着项目延期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化建设能力不够。

信息技术企业要发展,加强人才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积极向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市场环境、文化环境、政策环境和资源环境等方面,优化完善机制,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努力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服务,为信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信息企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其根本就是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这就要求除领导重视人才外,还要有员工支持和理解的环境和氛围,这是人才成长的根基。因此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2]。

2.在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方面采取的措施

2.1 在发现人才方面

主要由信息技术中心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每年都多次组织各部门考评和员工推荐等多种形式,对那些业务较好的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都建立人才档案,让优秀员工参与到技术难度较大项目中去,并请技术负责人定期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人力资源部门每年都要求这些优秀员工做出当年职业规划,并对其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年中对职业规划做一次修改和补充,年终进行总结和评议,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企业内部的竞争择优方式,为人才的发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2.2 在培养人才方面

企业采取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加大培养力度,首先对发现的有潜力的员工都制订专门的培养方案,细化和量化培养目标,并通过岗位培训、相关知识培训、专业研讨、技能竞赛,技术交流、导师带徒等途径,帮助其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对学科带头人设立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重点培养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几年时间造就出了一批梯次成长的实用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积累了人才储备。并请西门子公司为我们开发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绩效考评系统,将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这不仅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还使奖励和晋升有了重要的依据,从而发挥了应有的激励作用。

2.3 在人才使用方面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几年来我们建立起合理的用人体系,除给优秀人才提供足够的用武之地外,在激励和保障方面都有严格的制度,给人才以坚定的信念支撑,把稳定人才队伍作为领导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领导尊重人才并与优秀人才经常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留住人才创造条件,营造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的氛围。建立人才信息档案,为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提供重要依据。不断加强对各类人才的表彰和宣传力度,激发他们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3.加强人才管理的效果

总的来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人才效应在企业开始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信息技术中心的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结构也明显得到改善,既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又拓宽了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视野,在促进人才脱颖而出方面进行的积极而有效的探索,使企业呈现出一种人尽其才的和谐局面,并积极引导各类人才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

其次是信息技術中心人才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团队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实现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创造了连续6年产值20%递增的优良业绩。信息技术中心先后获得 “中国石油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优秀团队”、“大庆市优秀科技创新企业”、等多项荣誉,并且涌现出集团公司级优秀共产党员、集团公司级优秀党务工作者、集团公司炼化ERP“金牌”实施顾问等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4.结束语

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战略工程,尽管我们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在人才的优化配置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发展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将把人才培养工作当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常抓不懈,共同推动信息化由集中建设向集成应用的新跨越,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人才强企”战略,为打造“做国内一流的流程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及应用服务供应商”战略和实现“人才强企”的目标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雪梅.浅议人才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对外贸易,2012,(4):373.

企业信息管理培训 篇4

白水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

建设方案

建立白水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旨在收集掌握一批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为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状、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规划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提供数据支持,推动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一、入库范围和对象

在白水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具有一定规模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人员,主要包括出资人代表、经理人、部门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等。入库对象是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厂长、副厂长、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取得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任职资格证书的和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经营管理人员。

二、入库条件

1、贯彻科学发展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有2年以上的稳定发展期,合理利用公共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知识产权,及时、足额缴纳国家税收,年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

2、从事农业开发项目的,受益农户不低于50户;

3、从事非教育行业的,安置就业20人以上;

4、被评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且拥有1项以上高新技术产品;

5、本人参与的科研课题曾获得市级(含)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三、信息采集与报送

(一)信息首次采集与报送

各企业根据入库人员范围,对照入库条件,组织入库人员填写《白水县优秀人才信息登记表》,于2010年9月20日前报县中小企业局,由中小企业局负责收集、核实、整理和建库,并于2010年9月30日前将建库情况报送县委组织部干部二组。

(二)信息变动与更新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即时更新。涉及入库人员工作调动、职务调整、重大奖励和增加符合条件的新入库人选,以及已入库人员因各种原因不具备继续留在库内等重要信息变动情况,各企业要在变后一个月内及时报送变动的信息,县中小企业局负责变动信息的收集、审核和录入工作,并向县委组织部报送。

四、数据库管理

在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县中小企业局负责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的建设与管理,县工业办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五、有关要求

企业信息管理作业1 篇5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企业运用信息系统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答:根据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模型,企业受五种竞争作用力的影响。通过运用信息系统有助于抗击五种竞争作用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a.对于买方的力量:采用信息系统可以提高转换成本,限制买方的竞价能力。例如:海南“中国绿色通道电子商务网”和各地农贸批发市场联合建立网站。

b.对于供方的力量:运用信息系统可以降低寻找潜在供应商的成本,限制供方的竞价能力。例如: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网进行比价采购。

c.对于替代品:采用信息系统可以改进产品性能,降低价格,形成针对替代品的竞争优势。例如:电子宠物是传统动物宠物的替代品。

d.对于潜在进入者:采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进入壁垒”更坚固。例如:海尔集团开发出网络冰箱,这种专利产品是最好的“进入壁垒”。

e.对现有竞争对手:采用信息系统使企业与本产业或其它产业的企业竞争,使小企业与大企业竞争。例如:美国费城的国家银行通过与小银行共同构建ATM系统,在竞争中取胜。

在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应用信息系统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a.总成本领先战略:以低成本取胜。例如:美国惠普公司通过采用信息系统大大降低采购原材料的成本,在竞争中取胜。

b.差别化策略:以特取胜。例如:美国花旗银行首先开发出了ATM系统,吸引大批储户,在竞争中占优势。

企业信息管理制度 篇6

1.1员工须使用公司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特殊情况的,经批准许可的方能使用自已的计算机),不得私自调换或拆卸并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使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1.2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私自拆卸计算机组件,当计算机出现硬件故障时应及时向信息技术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和维修。

1.3员工对所使用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安全负责,如暂时离开座位时须锁定系统,移动介质自行安全保管。未经许可,不得私自使用他人计算机或相关设备,不得私自将计算机等设备带离公司。

1.4因工作需要借用公司公共笔记本的,实行“谁借用、谁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到为工作所用,使用结束后应及时还回公司。

2.电子资料文件安全管理。

2.1文件存储

重要的文件和工作资料不允许保存在c盘(含桌面),同时定期做好相应备份,以防丢失;不进行与工作无关的下载、游戏等行为,定期查杀病毒与清理垃圾文件;拷贝至公共计算机上使用的相关资料,使用完毕须注意删除;各部门自行负责对存放在公司文件服务器p盘的资料进行审核与安全管理;若因个人原因造成数据泄密、丢失的,将由其本人承担相关后果。

2.2文件加密

涉及公司机密或重要的信息文件,所有人员需进行必要加密并妥善保管;若因保管不善,导致公司信息资料的外泄及其他损失,将由其本人承担一切责任。

2.3文件移动

严禁任何人员以个人介质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外接设备将公司的文件资料带离公司。若因出差等原因需要拷贝文件资料到存储设备中,需要向上级请示批准,并以公司存储设备做文件拷贝。

2.4文件转移

企业信息管理培训 篇7

企业信息管理由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在企业信息管理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 它们都是双向的, 由于组织管理的差异性和运行过程的不同, 不同的流动能够变为主流。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信息管理的制定是根据企业管理、技术和经济上的三个可行性为基础来制定的。

1.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用于对企业经营相关性的描述, 例如企业经营目标的相关性, 商业环境和市场经济的相关性等。信息系统通常与企业的规划密切相关。信息系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产品发展、产品特征、生产规模、企业文化、竞争对手状况、管理者观念等因素影响。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协调和处理, 进而影响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以企业的发展为基础, 既包括了短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又包含了长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是企业行之有效的系统资源。然而, 企业信息系统自上而下的观点是从分析企业发展的机遇、现存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可用资源中得来的。

2. 信息管理。

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管理运行控制等企业行为和特征通常用信息管理来描绘, 因此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企业的战略层或者最高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 信息技术产生的决策决定了运行的范围和路线, 因此对于公司的运作方式产生影响;另一方面, 信息管理包含了信息在企业不同部门或者机构的运作, 包括在信息技术相关的部门的运营。总而言之, 企业信息管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信息管理可以对企业的各部门进行评价, 并确定部门的职能;信息管理还可以明确或者评价部门界限、员工职责等。

3.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概念比较广泛, 不仅包含了计算机环境设施, 还包括通讯、信息系统等各个部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策划和运行都是涉及多个部门的, 不仅要考虑各部门的限制, 还要考虑供应商安全、客户关系处理和企业市场拓展等因素。信息技术同样与数据有关, 如数据流程的设计、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利用及价值分析、数据的可用性与安全性等。在我国, 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发展, 但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信息系统数据传输问题、数据共享问题、数据的特点和用途等方面的认识没有清晰的理解和责任感。企业在信息化项目投资之前需要搞清楚项目的重要性, 项目实施所带来的高速而巨大的组织和管理的效益, 以及管理企业IT部门的机构与IT部门在处理项目的技术结构和执行有关政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企业信息管理的建设与实施, 不仅仅是在业务流程重组任务中的一个技术升级和系统更迭问题, 而且还属于企业的整体经营范畴。企业的经营与信息化项目的实施, 所形成的一整套战略包含了企业的系统集群、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制造过程、信息需求和商业需求。

二、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体系

在企业信息化实施阶段, 企业的IT部门所采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与企业的整体商业目标相结合, 制定一个计划过程结构模型是非常必要的。该模型决定着企业实施信息化运用的效果与程度, 该模型是建立在两个级别尺度上的。首先, 采用自上而下的 (IS) 方法, 全面了解公司的组织机构建设, 设定各个部门的级别, 分析企业现在的经营活动、实力、优势与劣势、企业的外部运作环境、企业文化、组织功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生命周期等因素。其次, 在企业CIMS总体规划的指引下, 理解企业组织目标, 要求企业的执行部门将项目的目标与实施结果做明确的界定, 避免对整个项目及其所有的待实施系统的模糊说明。第三, 企业信息化项目预测定为1~2年较为实际, 要求CIMS运行系统支持企业级别的管理范围。尽管有的部门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提供许多平行的方案 (如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并行投入等) , 但在企业理想的环境中一个平行的项目实施活动必须考虑人事、市场化、财务等方面的作用。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体系有:产品管理系统、企业运作管理系统、产品设计开发系统、物流控制系统和制造控制系统等, 如图1所示。

三、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法

企业在实施信息管理化过程中要符合并支持企业长期的经营目标,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信息管理的实施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成本效用的良性循环, 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长期平衡投资的基础, 是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公司经营过程中, 信息化的实施是企业的长期行为, 但也允许短期的, 这取代于系统的规模与技术层次。在实施信息系统过程中涉及三方面的因素: (1) 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和IM的组成部分实施目标与作用; (2) 实施小组自身需要具备实施过程中所需的IM、IS及IT技能, 这将使项目发起者的思想与最终计划的接受快速进入实施状态; (3) 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随时强调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技术与管理问题, 同时强调一个系统的实施与其他已经存在应用系统的投资相关的风险等因素。在实施过程中, 应该重视分析信息技术的“离散”特性, 如数据模型、数据流分析、数据挖掘等, 它们可以提供CIMS规划的输入结构。因为数据模型在企业的产品发展范围和客户基础上的服务关系中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有用的理论观点, 这将适合产品的高层次考虑和IT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要根据企业信息化设计规模、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IM部门及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企业员工的系统操作水平等因素进行具体的实施方案的推进。企业长期的IS运行状况要把握正在发展的项目阶段的目标, 密切注意在应用工具的选择上, 随着时间将会有技术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因为, 信息时代IT、IS引进的速度与商品价格的变化是难以预料的, 软件系统的交货时间及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

随着中国进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具效益的投资项目, 它具有推动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巨大力量。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 但核心问题是通过对于相关信息系统技术的充分利用, 达到企业优化管理的目标。因为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投资项目, 它的投资与回报是在短期内难于显见的。如何体现企业信息化投资效应与管理绩效, 取决于企业主要决策人对信息化坚定的理性认知与积极参与。

摘要:企业综合管理辅助体系包含了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组织管理等, 而企业信息管理就是将信息系统与上述体系集成。信息技术在企业之中发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企业的综合管理过程和日常经营中通过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所实现的综合效益, 而企业的信息化不同, 它不仅在经营中体现信息化价值, 而且企业信息化的价值能够与价值链升值过程以及企业的商业经营相协调。本文主要从企业信息管理框架的构建、信息管理模型分析、信息系统集成结构和信息系统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对企业信息化过程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欧阳峰.企业信息化管理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游战清.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James A.O’Brien, George M.Maraka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J].McGraw-Hill/Irwin, 2006.

[4]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The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 WfMC-TC00-1003, 1995.

企业信息管理培训 篇8

关键词:信息管理 课程体系 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IN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031-01

西安工业大学“信管”专业自2002年招生以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该专业由以往的多专业合并而成,人才培养受原专业的影响,定位不够清晰;从就业情况看,又不太理想,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 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和经营和管理方面,电子商务软件、ERP软件以及CRM软件已正逐步地被使用,但由于信息部门仅重视软件的技术开发和设备维护,信息资源的管理显得非常薄弱;企业总体的信息规划没有引起重视,不同部门、不同软件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一些企业尽管使用了ERP软件,但由于没有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需求定位出现偏差,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从信息人才使用角度分析,主要是企业缺少既懂经营管理又具备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专门信息人才,在应用系统投入之后,仅依靠软件开发公司进行二次开发和维护,不是长久之计;二是缺少高层次的企业信息规划和建设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信息孤岛”的产生,与企业没有全局的信息规划关系密切。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信息人力资源需求主要分为四大类:

⑴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该类人员应具备经营管理知识体系,熟悉企业经营

管理业务流程,熟练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从事系统开发、二次开发和维护工作。

⑵信息系统规划和分析人员,主要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作,该类人员具备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熟悉信息技术前沿;具备经营管理知识体系,能熟练应用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⑶信息管理经理(CIO),该职务主要负责企业信息战略和规划,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以及企业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该类人员属于高层次人才,应通晓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具有完善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⑷专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人员,该类人员除具备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的

确基本素质外,应充分具备信息管理知识体系,对于一些制造类企业,ERP软件的使用较普遍,这类人才对实施ERP的企业来说,需求量较大。

2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总体目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科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以总体目标为前提,以社会需求为驱动,本科阶段主要培养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信息系统规划和分析人员和专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人员,其中重点培养承担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和ERP信息系统维护、二次开发的专业人员,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可放在系统分析员和信息管理经理等高层次人才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

3 我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通过对我校前三届(2004-2006)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⑴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理论课较多,专业应用课较少;

⑵实践环节力度不够,,只注重课内的上机实验,缺乏综合实验,学生无法将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有机结合。

⑶专业应用课课时较少,缺少必要的实训,课程设计的周期较短,其结果是学生仅掌握了专业知识,却没有真正具有相对应的专业技能。

⑷选修课范围太窄,尤其缺乏计算机最新应用技术的相关课程,导致学生知识体系和技能与企业实际应用要求的脱节。

⑸毕业实习流于形式,许多学生并未有效地完成与该专业有关毕业实习,实习专业针对性不足,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几点建议

⑴坚持宽基础上应用型专才教育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掌握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它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宽厚的基础,但不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都精通。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以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为主干课程,以计算机与管理的相关课程为两翼,对于信息系统开发、信息技术应用(ERP系统)等相关的课程应加大相应教学和实训学时。

⑵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强化模拟实验。

组建诸如知识信息组织、信息系统设计、信息分析模式、信息网络管理等专业实验室,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对专业学生开放。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增加ERP沙盘模拟实验,使学生真正掌握ERP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能。

⑶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知识更新

由于该专业属新兴交叉学科,我校的该专业教师队伍来源各不相同,年青教师偏多,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其它院校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学院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国内和出国进修、青年教师攻读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等方式,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应为教师创造到企业界进行信息管理时间的机会;教师自己也应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

⑷建立毕业实习基地

在教学中需要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选择实习基地,要注意几点:一是实习单位,要有较好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二是实习单位与本院系要有良好的关系,如长期合作科研项目;三是要互惠互利,能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到软件公司、网络公司,和各种企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情况的调查,或直接从事系统开发设计、网络和系统维护、网页设计等等工作,甚至参与管理信息系统或其它管理问题的诊断和创新研究,可安排在第三、四学年的寒暑假进行。

⑸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增加专业应用技术讲座

目前,WEB技术广泛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网站建设的新技术也不断出现,J2EE和.NET技术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在大三和大四年级应增加相应的公选课、技术讲座和学术报告,适应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学东.面向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研究,[J]情报学报,2000,19(5).

[2] 张社民,刘敏.浅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教学.[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7).

煤矿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篇9

2004-05-24 10:40 1.煤炭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煤炭开采企业的经营生产特点表现为以下方面:

煤炭产品的同行差异化不大,因此其企业竞争战略为成本领先战略。

原煤产品本身没有直接材料消耗,但其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辅助生产材料,其成本费用约占原煤产品成本的1/4。

安全生产是企业保持高效益的根本保证。

由于煤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煤炭生产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较多,导致生产计划的不准确和材料消耗的随机性。

生产过程复杂,存在多种辅助生产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有以自动化系统为主的系统,也有以人工管理劳动为主的系统,信息源多、信息形态多样、信息关系复杂,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依赖于对大量复杂信息的综合处理。

井下作业环境的独特复杂性,使行业生产技术具有特殊专业要求,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

煤矿生产配套的工程生产环节多,工程协作性要求高。

根据以上的生产特点和要求,我们认为其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

统一的管理平台,以成本控制入手,管理生产过程的材料消耗、设备消耗等,实现单产、单进各种经济指标的优化控制,实现资金流和物流的闭环控制。

具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测的能力。

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融合功能,能够实现对来自不同生产系统和生产辅助系统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动态跟踪,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实现企业各个不同系统的和谐运作。

2.煤矿企业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煤矿信息化建设最终的效益是体现在煤矿企业整体经营效益上,而非在某个生产局部环节,因此构架数字化矿山必须充分考虑影响企业最终效益的方方面面,必须涵盖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控制、设备监控等各个层面。数字化矿山三层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三个层次:企业信息门户与决策支持层、企业经营管理层、生产现场管理层。

三个应用分系统:企业信息门户与决策支持系统、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分系统、现场生产管理分系统。

两个支撑环境:计算机网络支撑环境、数据库管理环境。

一个统一数据处理中心 :主要功能是为整个煤矿提供ASP服务,将三个层次,三个应用分系统,两个支撑环 境统一在一个数据平台上,实现不同数据格式和不 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同时,在保证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的安全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组成:系统分级架构:

整个系统结构采用三级递阶结构,形成从集团公司到矿厂和区队的信息动态管理与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多核算组织、多矿厂、多地点的应用,能够适应业务分散处理与集中控制管理的模式。

数据网络与数据中心:

矿山综合自动化

3.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介绍

采购管理:

供应商管理、需求计划管理、采购计划管理、请购管理、采购招标管理、采购合同管理、物资到货管理、付款计划管理、供货质量管理

建立煤炭企业标准化的物料信息及完善的供应商档案。引入供应链思想,与包括供应厂商在内的企业内外部资源建立双赢模式。

运用合格分供方评定机制,采取比质比价采购、招标采购和定点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管理效率。

以企业生产计划为核心,综合分析企业物资的消耗情况,制定合理的物资需求计划、供应计划,支持多维订货,控制物资供应全过程;保证整个物资供应活动按质、按量、按期和按计划的进行,有效降低库存资金占压,使煤炭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库存管理:

物资信息管理、库房库位管理、库存盘点/报损管理、物资调拨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物资信息查询

建立企业统一的物料编码体系。针对矿山企业的特点,支持多类型、多地点的仓库管理。

通过物资需求计划的制定及执行跟踪,动态实现物资的合理配送与发放控制,可实时跟踪考核各基层单位(矿、区队)的物资消耗成本。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根据历年的经验数据,建立物料的最佳库存数,设置安全库存界限和超储界限,有效控制库存,既要保证连续生产的需要,又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这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实际发生数与建立的规则进行对比,不断的修订优化。

运销管理:

销售合同管理、销售计划管理、销售业务管理、发运管理、煤质管理、销售业务分析、销售财务管理、市场信息管理、产品库存管理

实现运销业务各类计划及合同的全面管理,制定、审批、执行跟踪。

实现煤矿地销/铁运业务中销售、发运各环节的跟踪管理,实现对远程销售机构的实时管理。

销售统计分析实现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煤质的销售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汇总,对不同时期客户的购煤量、付款、购煤均衡性指标进行分析汇总,为企业制定营销战略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安全管理:

安全现场信息收集、安全监察意见书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月度隐患排查、安全信息预测预报、安全培训管理、安全规章制度、安全工程管理、一通三防管理、安全统计查询

实现面向井下现场的安全信息收集标准化、处理过程规范化,通过闭环跟踪控制管理,提高对现场的安全监管能力,明晰管理责任。

为安全工作规划的决策、评估和分析提供可靠、全面的信息依据。

设备管理:

设备综合查询、设备基础信息、设备使用计划、设备租赁计划、设备购置计划、设备维修计划、设备发放管理、出入库管理、设备送修与验收、维修招投标管理、维修合同管理、设备租赁管理、设备调拨管理、特种设备管理、使用状况监控、设备报废管理、设备费用结算

实现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各种静态、动态信息进行全面有效地管理,实现对不同生产现场的设备状态及分布进行动态跟踪,使设备购置、租赁、检修、维护、零备件配置等业务过程准确记录和跟踪控制,实现科学有序的管理,使设备满足生产需要,降低整体运行成本。

成本管理:

成本基础数据、成本定额、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分析

实现企业成本的动态管理,通过企业数据库实现与其他应用子系统信息的有效集成。实现会计信息直接源于业务本身,而非财务系统本身。系统能对所有成本中心、成本控制点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从多维、多方位的角度,提供多前提条件的各种统计分析。系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核算及指标分析。为企业实现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提供支持。

财务管理:

帐务处理、报表管理、往来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领导查询、财务预算、财务分析,满足企业财务制度的规范要求,并与其他业务系统高度集成,无缝链接。

n 可以对需要管理的各项费用内容进行实时控制并自定义;会计科目的使用没有级数限制;各种核算项目、凭证可由用户自行定义;

可灵活完成各种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报表以及合并报表的设置和打印。交互式操作、自定义查询、报表漫游式取数等,使得系统操作极其简便。

数据的保密采用操作系统级、数据库级、应用级和数据操作级四级安全控制方法,以及使用人员分角色、分人二级密码技术,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为企业资源提供了严密的安全屏障,使你的数据万无一失。

生产调度管理:

调度值班记录、井下调度值班记录、调度汇报、上级调度通知记录、调度通知、调度会议记录、矿井停产检修记录、事故处理记录、生产单位原始记录、生产日报管理、调度知识库管理、调度信息统计查询

生产调度环节的管理首先是建立在各种信息共享的平台上,实现现场信息的增值利用。引入工作流机制,实现调度信息的及时分流处理及跟踪。实现调度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可追溯性。

n 引入知识管理的内涵,建立调度处理知识库,通过优化经验积累,提高调度水平。

通过生产调度的数据分析,评估生产管理状况,为优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技术管理

地测信息管理、储量信息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

对技术信息进行合理分类管理,对涉及到的各种技术数据(地质、水文、地形、井下巷道布置、工作面图表等)进行记录、处理、存档、分析,实现信息的可视化协同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信息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培训与考核管理、招聘管理、劳保管理

以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为起点,对组织机构、职位、人事管理、劳动合同、招聘、福利、培训开发、绩效考核及考勤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组织计划和管理,通过应用系统,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自动化和不断优化。

办公自动化:

公文管理、档案管理、申请审批、会议管理、人员外出、知识管理、车辆管理、办公用品管理、个人事务管理、综合信息

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企业办公现代化,提高组织行政效率、改善公众形象、加强公司内外的信息沟通。

实现知识共享和再利用。节约办公开支和工作成本。

4.技术开发及应用环境

为了适应煤炭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应用系统采用当前普遍公认具有先进技术理念的,基于框架的构件化的,一站式服务的三层或多层架构。这一架构遵循统一数据出口和统一数据入口的原则,通过统一的一站式服务门户对外给用户提供闭环式服务和共享机制,通过高效的中间件整合集成各业务应用系统。支持行业领先的J2EE,Webservices,Eclipse, 8 Rational开发标准.选择业界领先的IBM产品作为开发平台,具备以下优势

全面集成煤炭行业异构数据,多数据源特性,多级信息安全同步或异步传输

全面支持煤炭业对安全性,易管理性,可扩展性的需求

可以提供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保护系统稳定,避免多家系统集成之间性能,兼容性难以保证的弊端

开发技术

开发技术:基于框架(Framework)的构件化软件技术

系统公共平台:基于Web的客户、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开发方法:采用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软件开发过程方法,并在设计中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一体化建模语言)去支持面向对象设计

设计工具:Rational Rose 2000e

编译和集成环境和开发工具:IBM Visual age for Java 4.0或Jbuilder6.0

应用环境

服务器环境

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UNIX、WindowsNT、Windows 2000、Linux

应用服务器:IBM Websphere

数据库系统:IBM DB2

安全环境

主机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系统安全补丁、主机漏洞扫描(服务)

安全防护:防火墙+入侵检测(行为审计)、网络漏洞扫描(服务)

病毒防护:全面的病毒防护

客户端运行环境

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统

IE5.5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能够运行以上操作系统的PC机

5.系统特点

先进的管理体系

将ERP的核心管理理念与煤炭企业管理的科学原理相融合,通过系统的应用为企业建立持续优化的管理体系,带动煤炭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体系化。

系统实用性

“管理需要基础、效益在于应用”,交大博通管理专家、信息化专家深入国内煤炭行业企业,对企业管理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分析,构建出了适合国内煤炭企业的管理基础及发展阶段的一整套优化管理模式,融入管理系统,为国内煤炭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一个逐步优化、完全适用的支撑平台。系统从业务模型、功能设置、人机界面等方面充分体现对国内煤炭企业有针对性的高实用性。

技术适用性

本产品采用先进的基于框架(Framework)的构件化软件技术开发,应用B/S结构,具有高灵活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充分适用于煤炭企业地域广、应用分散的特点,为煤炭企业的集团化、多元化快速发展提供长期支撑,实现远程管理、移动办公。

运行经济性

数据的集中式管理,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集成度,同时降低了由于分散管理带来的人员、设备和维护的成本,降低了实施的难度,节省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统一规划的总体原则保证了企业的投资“步步为赢”,经济性的投入有效地支撑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投资之间的平衡。

信息效益性

信息定义和收集标准化

建立离散信息的关联性

信息流动的及时性,避免贻误和疏漏„„

上一篇:聪明的小白兔教案下一篇:学校团委办公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