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企业文化

2024-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么做企业文化(精选8篇)

怎么做企业文化 篇1

来源:正和岛作者:陆文卓,腾讯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部总监

文化到底是什么?借用乔布斯的表达:文化不是纸面上怎么宣传,而是信仰什么,如何思考,如何做事。简言之,文化就是企业里面一群什么人,用什么方式,什么样的思想做什么事情,决定这家企业文化的特质。本文以BAT三巨头之一的腾讯为例,深度解剖企业文化是如何塑造出如今的“企鹅帝国”。

文化是最核心指标

我在2004年加入腾讯,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一直负责腾讯内部的企业文化。这是大家普遍对于腾讯文化的印象,有点我们主观的感觉,公司办公环境很好,办公桌椅2千块钱一把,业余生活很丰富。每年的年会都会搞很多噱头,大家说这个公司很吸引人等。我们总是不断想做一些创新的东西,新的东西更好玩,也让做这块工作的同事更有成就感。

腾讯内部每年都会做满意度调研,文化一直是所有指标当中最核心的,而且能得到80多分,是最高分,比其他平均分60分高很多。大家对于腾讯文化的认同度,以及腾讯文化在所有员工和管理干部身上体现程度的认同都非常高。

在外部,腾讯有很多前员工,我们在内部有很深的感觉,离开腾讯的人非常少会说这家公司的坏话。腾讯会做一些离职员工的调研,很多人谈到腾讯之所以成功,除了对用户的关注,对内部管理的方式很好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腾讯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以及文化建设。

腾讯是一家非常包容的公司,像我的装束特别像搞艺术的,其实我是做HR的,做企业文化,负责包括敬业度、员工行为的管理和一些偏劳动关系的部分。在腾讯大家不会觉得你穿着打扮有什么奇怪,你的装束并不代表和你这个人有必然的联系。

有人说腾讯很低调,这跟老板有关,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马化腾,他不爱出来说话。低调有低调的好处,大家很务实,活干好了就行,不用夸夸其谈,不好的一点是像文化是做喉舌工作,一定要发声,找老板出来说话就很难。腾讯文化形成了一种时刻面对“在老板不喜欢出来说话的情况下,怎么做好工作”的命题和挑战。

文化不是纸面上怎么宣传而是如何思考如何做事

现在来介绍腾讯人如何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工作,为什么打造了这样的文化。首先要有一个共同的共识:文化到底是什么?借用乔布斯的表达:文化不是纸面上怎么宣传,而是信仰什么,如何思考,如何做事。

简而言之,文化就是企业里面一群什么人,用什么方式,什么样的思想做什么事情,决定这家企业文化的特质。这个是我们约定俗成的、默认的共同思想、共同行为,这个就是我们企业的文化。

和腾讯文化相关联的,第一个不得不提的是总办团队,被称为“长老会”,由创始人构成,全是男性,有时候我们戏称十四罗汉。腾讯五位创始人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包括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现在只有曾李青创办了一家投资公司,投资了包括淘米在内的一些企业,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腾讯出来的创业的员工都可以找他。”

总办团队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家共同决策的一个团队,非常平衡,我们经常去总办会议上做很多汇报,比如说马上要到年底,有圣诞晚会,总办团队又要上台演节目。决定他们演什么的时候,并不会说为了某一个人如马化腾,其他人就当绿叶,是不行的。

每个人都要求自己很帅,自己一句台词不好都会修改。做非常多决策的时候,他们都是在共同讨论。并不会说一个人可以决定一件事,这群人决定了这个公司一直以来可以不断朝前稳健的奔跑。

而且这帮老板很辛苦,都是加班狗,腾讯这么大了,他们还在非常辛苦的看一些很细的东西,很多人在这个程度已经退休了。像昨天晚上给几个老板发了一个邮件,有一个制度要修改,发给了马化腾,刘炽平,刘炽平凌晨一点回的,马化腾凌晨四点回的邮件,这份努力很可怕。

微信那边张小龙下午4、5点在公司,凌晨4、5点离开。我们和微信团队沟通的时候,一般白天找不到人,只能下午和晚上和他们沟通,这个时候你又要下班,很痛苦。腾讯员工有点像把这个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不只是一份工作,很多员工有这种感觉,非常热爱这家公司,就想把事情做好。有时候我们也非常羡慕一些企业,比如阿里、华为等等,他们老板可以站出来,发一些文章说一下具体的思路和想法。我们腾讯的老板们真的是一年就固定的几次机会邀请他们。所以腾讯这家公司所谓的神秘,是因为他不愿意说。

做文化一定要找员工关心的点

腾讯的员工可能高学历比较多,内部很多工程师、技术宅男,认准一个事情,不爽就投诉到底。比如在北京,那里冬天有暖气,所以办公区比较热,有位员工觉得热,后来加了风扇,还是热,暖气只要一热起来,他就在内部发贴。

他在桌子上放一个温度剂,他一周发一篇,什么也不说,就拍个温度计的照片放上去,做这么一件非常执着的事情。一直用这种无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下面有一堆顶他的回复。这种氛围下,公司里面很有趣,非常好玩,很多年之后,你会一直还记得这个人,他也不大吵大闹,他用工程师的特色抱怨一件事情。

80后、85后在整个腾讯占45%以上,从事企业管理的里都应该关注这群人,他们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是慢慢的学习如何进入互联网,他们天生就是互联网的人。这群人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他们一定知道不要什么。非常有主见。他们在这里工作,离职不是说因为不爽,可能是没有什么爽的事情。你会发现他们会呈现出这样的特色出来。

人是什么样的个性,决定公司或者文化如何做。我们做很多公司项目传播的时候,发现现在已经进入到一种信息过剩的时代,信息的推送会失效。这个时候你想告诉员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何做,日常的推送没有用,更多是面对面的形式。最后搞一些线下的活动,这个才是有最有效的,这是这个时代人的一些特点。

做文化一定要找员工关心的点,哪些点他们很喜欢。有一次培训,我们让所有员工画一下腾讯人是什么样子,他们画出了一个完全不修边幅的技术宅男的形象。因为在腾讯很多男同事完全就是短裤、文化衫,文化衫有时候都穿成蕾丝边,因为衣服的领子都洗得变形了。

拖鞋是浴室的拖鞋,头发乱糟糟的,也不打理,穿着公司的衣服和包,他们完全不关心外表。但是你说有美女,他们就会蜂拥而至。而且,他们的电子器材一定是最好的。苹果6出来全是苹果6。到处摆着公仔,腾讯人的形象基本都是这样。

腾讯有职业分工,有开发,有产品,设计,运营,整个像一个动物园,我们叫程序猿、产品狗、设计狮。这些是腾讯人的职业特征,也决定了文化的形态。比如每年编排晚会,里面一定有一个节目:一个程序猿因为加班,女朋友跟他分手了,最后如何如何又和好了。

腾讯文化最大的体现就是“快”

在互联网行业,腾讯和很多企业做竞争的时候,最大的体现就是“快”。面对微信的成功,雷军曾经总结说:当时米聊失败的原因是,微信可以一周更新一到两个版本,米聊一个月更新一个版本,这样不是互联网的模式,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成功。

QQ这么大体量的产品,不像微信一样小而美,包含非常多的功能,现在仍然保持每个月两到三个版本的更新,腾讯人真的很拼。除了这种拼之外,是因为大家都想把自己的东西做得最好。

第二个体现是极致的用户体验。互联网行业游戏最赚钱,如果将腾讯互娱BG比作一个公司,那么它是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娱乐公司,大家可以想到的一些影视公司,像梦工厂、迪斯尼,现在腾讯已经完全超过他们,腾讯游戏占腾讯收入的60%以上。

再看app store的游戏排行榜,第一页只有两家中国公司在上面,一个腾讯,一个网易。只有把产品做到极致,才有可能留在排行榜上。大家都知道,只有排行榜前50名才能赚钱,前10名才能赚大钱,所以只有做到极致。包括我们做很多文化方面的事情,都要很快。

有用、有趣的东西才会被员工接受

我们做很多文化工作的时候,都会做CE(用户调研),一个制度可能翻过来调过去,这个制度员工怎么想,做很多活动的时候,到底员工怎么看?腾讯内部会有这种竞争和合作,平等和透明。包括说微信当时讨论的时候,也是内部很多BG都在做类似的东西。

腾讯内部有BBS和乐问,这是内部非常出名的平台。我们保留一个原则,只要你不说国家不允许的,包括政治、色情这些东西,我们从来不删贴。经常会有很热的贴子爆出来。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同事在吐槽财付通,他想买一个微信的相框,用财付通支付,他当时用截屏、段子手的写法,把一系列体验非常烂的感情全部表达了出来。他说财付通这个产品体验太差了,发出后,很多员工都会讨论说这个产品的问题,大家不会介意指出一个内部产品或者管理方面的问题。

这个问题被指出来之后,马化腾回复了那个贴子,他说:财付通是很烂。当时所有人跑到马化腾那里回复留言:老大原来真的在这个论坛上活着,在上面签名留念。

在互联网的时代,有很多像天涯、同事,秘密这样的APP,想封锁一个东西,现在已经不可能了。你怎么知道员工真正的想法是什么?还不如让他们在内部说出来,大家可以公开的、毫无保留的内部做表达。这也是我们在做内部文化的时候特别关注的一个点:企业现在要即时地去了解员工到底在想什么。

另外我们工作互联网化的一个点,就是方式一定要好玩。什么会被员工所接受?第一、这个东西有用,第二、有趣。有这两点,员工才会对你传播的内容有感觉。

部门不同,阶段不同,文化也不同

部门不同,文化不同。腾讯内部每个业务完全闭环了,微信是一个事业群,游戏是一个事业群,每个事业群的感觉现在看完全不一样。微信感觉是特别的文艺气息,微信提出的就是微信生活,追求简单,追求美。

SNG就是社交网络,QQ这部分,完全是老的腾讯,务实、低调,非常踏实。现在很多人都说不用QQ了,但是在三四线城市,QQ对于年轻人的影响非常巨大,而且活跃逐年的上涨,QQ一点一点找他们使用的场景,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能体现。

阶段不同,文化也不同。这些年过来,腾讯文化有这样几个阶段,最开始自然的形成,然后逐步发展,慢慢会形成一些体系,最后升级进化,每个阶段文化也完全不一样。

我们每个阶段都会和战略做非常紧密的结合,2011年,腾讯提出开放合作的战略,我们把价值观合作,包括使命等,会进行一个内容产出上的变化。告诉员工,之前合作是跨部门的合作,现在是新阶段的合作,一定是和合作伙伴一起,看整个产业链,不再是自己玩自己,需要一种大局观的视野。每次新的战略的提出,我们都会顺应进行文化的优化和升级。

文化一定是进化的,人越来越年轻,越来越个性,随着这种组织或者管理模式的变化,旧的那些东西不再适用的时候,你的文化如何做?前一段时间看一些论文,谈到CEO统计最关注什么,在一种新的形势下,一个企业的文化如何能够支撑这个公司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是排在最前面的一个问题。

其实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文化,腾讯文化不一定在你的行业适合。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特别深入骨髓的东西。在看文化的时候,可能这个行业,或者你周围的企业里面,借鉴哪一家,如果你自己认为有些改变非常好,你就去改变,其实文化最根本是做人。

文化落地的几个方面

有时候可以发动群众斗群众

有时候谈文化很虚,你发现因为没有办法落地,文化落地有几个方面去落,包括战略、管理、产品、公益以及员工活动等等,战略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腾讯做文化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告诉员工,腾讯的战略如何解读。

1.把文化写进“宪法”

文化有很多抓手和落脚点,公司纲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文化要写到公司的“宪法”里面的,提出来之后不可更改。腾讯的文化纲领是愿景、使命、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在任何场所谈到腾讯的文化,一定是这些东西。

右边是腾讯的四大神兽,长颈鹿(正直)、海燕(进取)、犀牛、犀牛鸟(合作)和鹦鹉螺(创新),人们根据生物仿生学研发了潜水艇就是根据鹦鹉螺,我们搞了这四个动物。

我们每年发文化衫,50多块钱一件,每年全员都会穿,11月11日这一天大家都穿上一起拍合影。当时所表达的概念是,大家内心有同样的价值观,外表上也同样体现出来,同衣同心。从2005年第一套文化衫开始,发现圆领T衫特别符合互联网员工的气质。无论肥瘦穿得都很好看,互联网人经常久坐,肚子都凸,穿这个好。

后来文化衫变成腾讯一种特别有爱的东西,你会发现大家什么时候都会穿。甚至旅游去国外都经常遇到,文化衫变成了大家即便不相识,也能相知的暗号,特别温馨。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下雨,有一辆车停那儿说:你是腾讯的吧,我带你过去,就是因为你穿了文化衫。

2.文化与产品结合

2013年腾讯提出精品战略,这时候我们做了一系列事情,首先在公司里做了一个产品的盘点,让所有员工投票,你认为哪款产品是精品,当时选了三款。接着对这三款产品的负责人进行了采访,他们心中精品概念是什么?很多员工就会知道,我们谈精品的时候,究竟什么是精品。

微信红包产品完全是腾讯的文化延伸出来的。腾讯有开工利是,新年发红包,所有员工初八那一天什么事都不干,就是排队领红包。马化腾他们几个BOSS站在门口,背后可能几万个红包,所有员工排几个小时,那天要穿平地鞋,带上充电宝,排很久,一楼排上去,刷BOSS的红包。

2014年,微信开始做微信红包,这是当时微信的同事考虑,腾讯发红包为什么不能线上发?大家一起抢。这是很符合习俗的一件事,结果这么一个点,形成了现在人们生活当中在使用微信时候很重要的一个场景。而腾讯在支付的这一块,也因为这个功能,终于有比较大的提升。

我们会经常做盘点产品这样的一些事情,让所有的员工参与到公司的产品优化当中,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你一定要用公司的东西,所有公司的产品出来的时候,第一批用户就是腾讯的员工。

3.文化与管理结合

CE(用户调研)在腾讯无处不在,我们做任何的发文,制度、产品,都会先询问员工:这个东西你怎么看?你有什么建议?这个制度你有什么意见?很多这样的调研给到员工。但是调研是你所做的工作的最好的宣传,当你真正推行的时候,大家已经完全知道你究竟要做什么,而且员工一看就是我们大概这么想的,他们很容易接受。

我们做HR,最痛苦是发一个东西,员工都不看。怎么让员工更好的接受管理手段,要重视参与感。所以管理的动作一定要和你的文化做结合。

4.发动群众斗群众

2011年的时候,逐步从PC时代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发现公司对于员工的要求有了变化,这个时候我交给你的工作,做好的态度已经不够,需要更加主动的精神,我们想把价值观的“尽责”升级为“进取”,先通过管理干部的讨论定了,涉及到一个问题,代言动物从蚂蚁要换,于是我们做了群众性的议论,让大家来票选,什么动物可以代言进取。

当时公司18000人,超过90%员工参与这个活动当中,论坛上发什么动物最合适,马、鲨鱼、猴子,还有鲤鱼、蜜蜂、大闸蟹。最后究竟选什么动物,作为组织者,我们不关心,我们唯一想到的就是大家如何理解这个词,最后所有人说完之后,再选了得票最高的几个,最后评了海燕,高尔基的那段话对他们有非常大的启蒙意义,他们非常的感动。所以就定海燕。

现在在做很多文化事情的时候,员工的参与非常重要,如果他不参与,他对这个东西真的很难接受。我们在做非常多的活动的时候,全部员工参与进来。做一台晚会,腾讯大概两万多人,每个地方都搞晚会,我是晚会总负责,下面有深圳、广州、北京、上海、成都、西安、香港、武汉分会场,每个地方搞自己的晚会,只要人数够多。

深圳晚会现场一万多人,参与到这个晚会里面的节目演员大概600多人,每个节目都是阵容庞大,四五十人冲上去演。晚会的工作人员全部都是自己员工。包括抬道具的,大概150人左右,大家非常喜欢参与到公司的仪式活动当中。

现在已经开始招晚会的志愿者,很多人会写一些很有趣的话,有人说我在学校里面百米跑多少米;经常搬家,力气很大,所以可以找我当道具组。让员工参与到公司活动中,背后的逻辑是:如果不参与,他可能看到这个活动好的时候,是一种内容的认同,我参与进来是角色或者身份的认同。因为员工的参与,所以他们在说不好的时候,其实就是说自己否定了之前的选择,这个时候你做很多事情是非常好做的。

5.文化和公益结合

另外一定要做一些很上流,很有爱的东西,这个在公司的好评特别多。尤其在我们推出腾讯很有名的404,当时在PC端,很多人发现我们在进入QQ.COM,或者QQ空间的时候,一个页面找不到了,我们想是不是可以放一些其他的东西,就和公益的组织联合起来,正好深圳这边经常出现丢失孩子的新闻,就和他们做结合,如果说你的页面找不到了,但你可以帮助这个家庭把孩子找回来,把经过核实的走失儿童的资料放在上面去。

这个大概是2011年还是2012年推出的,到现在已经有20多个孩子找回来。这件事情说了之后,大家非常兴奋,而且感觉非常荣耀。

包括腾讯有很多前员工,可能去了其他公司,或者因为什么原因离职,当他们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所有同事都会伸出援手,这样的事情会把大家的心凝聚到一起。所有人认为腾讯是一家非常有爱、非常温暖的公司,这种认同度非常高,所以一定要做这种真正很打动人心的事情。

文化管理既要硬又要软

腾讯有很多宣传平台,做很多纸质刊物、内部论坛、视频,还有腾讯电视台、总办面对面、微信账号等等。你每一年把员工和公司的一些故事整理出来,编辑出来,这些都是产品,通过这个让大家阅读到腾讯的文化是什么样子。

腾讯也有会有硬的东西,员工行为管理这类,比如有阳光、瑞雪、荣誉三个品牌。阳光和处罚相关,什么东西不允许在腾讯做,老板也很在意这一点,无论战略管理大会,还是平时都会说,阳光行为准则非常重要。

还有就是“瑞雪”,在好不好中间一定有一个地带,这个地带是你要去通过什么方式让它倡导,他可能不是制度,不是在公司这种劳动合同里面要去管理的东西,但是它会对你这个组织或者整个公司气氛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把它叫做“瑞雪”,因为“瑞雪兆丰年”下雪之后,大地颜色洁白一片,把不好的行为去掉了,它会管一些特别小的事。

比如排队,在腾讯大家很爱排队,班车、电梯,食堂各个地方自然而然排队,前一段时间我们跑到一个荒岛上做一个生存拓展,在大家没饭吃,钻木取火,每个人一碗粥的情况下,大家还自觉排队。包括不能占座、不能班车吃东西、不能逆乘电梯,开会不能迟到,不能占用会议室这样一些东西,可能不是制度里面能够体现的,但对公司的氛围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叫瑞雪。

在腾讯所有人都会谈瑞雪。经常有人在论坛上讲谁瑞雪了,不冲厕所,在厕所抽烟,停车位占两个的,所有的事都是不瑞雪的。就好像中国人说谁好,或者说谁不好,脸面很难撕开,说不瑞雪,好像没有那么直接。

让文化成为“民间故事”

腾讯有很多“民间故事”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的创始人之一张志东,现在在腾讯学院,我们叫他大师兄,他一直关心文化的传承和员工的发展,是腾讯所有老板里面,最关心用户价值,或者最关心员工的一位。

即便说从CTO岗位退下来,每次教师节或者很多场合,都会邀请给我们讲一讲腾讯老故事,讲之前腾讯的样子,是非常传奇的一位人物。另外一位叫colin,他做的游戏没有一款不火,无论酷跑、飞车,还是当时的七雄争霸,是公司一个神人。

有一年我做晚会的时候,到后半夜了,我们过整个流程,他跑到现场说要重新看一下视频,因为当年他负责互娱的节目,他很担心第二天的演出。视频到某一个点的时候,他说等一下,这里漏了一帧,我们做视频的可能有经验,漏一帧其实没有任何感觉,他马上和旁边的导演说回去改,当天晚上送过来,现场我还有供应商、导演组都疯掉了,要求特别高。他为什么做的游戏都能火起来,因为他体现了腾讯对于产品极致的要求。

有个同事叫段小磊,最开始是公司的一名保安,现在是公司一名产品经理。他当时做保安就很有趣,他在北京负责一个楼层,每次员工来,他非常激情的说早上好,一下就唤醒了大家。他经常看程序方面的一些书,当时楼层办公的一位产品经理说这个小伙子很用功,有一天问他愿不愿意到我们那儿来工作,就开始做产品的运营,后来做到了产品经理。

腾讯有款游戏叫“全民突击”,全球排名都不错,前十名,那个游戏的总负责学历只有小学,他当时玩枪战的游戏,在世界比赛中都拿了名次,办入职的时问他学历,他说小学,就这么一个人,痴迷枪战游戏。后来研发这款游戏,他弄几把办公椅,地上拿把枪打滚,可能监测自己的心跳,枪的准心上下抖动,非常细致,后来这款游戏一下成爆款。

其实公司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人,我们会拿他们作为代言人打广告。当时QQ空间10周年的时候,鹏飞姐也是作为代言人打广告。一家公司的文化怎么样,有时候就看这个公司里面放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或者什么样的一些故事。我们会认为在腾讯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的实力够好,就一定可以出来。

做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透明平等

怎么做企业文化 篇2

“我觉得企业文化就是要依靠日常的具体工作, 光靠总结性的讲述和宣贯意义不大。”

是的, 文化是隐含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和背后的东西, 要建设好企业文化, 不是弄一堆东西去教育和引导大家, 而更多是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 观察、思考、总结、操作, 解决员工的工作困惑, 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处理与企业的关系、熟悉工作并提高工作能力与效率, 让他们感受到企业与大家共荣共存。多释放善意, 少教条说教, 做人真实一些, 做事阳光一些。

“我们希望能够与企业共同发展, 企业需要我们, 我们就会感觉很好。”

人人都有被需要的要求, 不管他们的年龄、职位和能力高低。被需要的需求, 就是工作过程中上层管理者的重视、信任和激励。我们都说企业是个利益组织, 首先需要利益机制的设计, 这没错儿。但是, 如果利益机制设计、实施得好的话, 再加上“被需要”的感觉, 你说员工会怎么做?被需要的感觉, 就是管理者真心愿意和大家公事, 真心愿意了解大家的想法, 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即使有的机构和制度到位了, 文化不对, 还是不行。”

没错。文化是隐含的、长期发挥作用。所有制度和机构 (组织) 的建设与发挥作用, 都会遇到文化的阻碍。旧文化对于新制度的消解和抵抗, 恰恰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没有新制度, 旧文化将难以去除;而实施新制度, 必将遭到旧文化的抵制。不断地坚持、调适、强化新制度实施的效果, 不断地结合新制度强化新文化, 是革除旧文化阻碍的关键。

“大家都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利益集团, 协调不同个体很难。”

企业是个利益组织。企业管理的核心, 就是持续地“摆平”不同的员工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利益需求。要大胆承认, 企业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 如股东、管理者、部门、员工、顾客。好的管理者要能够通过制度设计, 持续地协调好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这样才能达到和谐状态。

“正能量积累多了负能量就少了, 大家都这样做, 新来的人自然就融入了。”

正能量就是一种优秀的文化氛围。建设这样一种氛围, 谁来了都会自觉地调适自己的言行举止, 以符合整体氛围, 使自己不显得特别“格涩”。其中有一个更难的事儿, 就是企业怎样才能积累这种正能量?怎样才能建设成这样一种文化?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怎么办?这才是最关键的。

“企业文化是自发形成的, 反映了企业的内在精神。”

校园主流文化:我们该怎么做? 篇3

最早把《爱的教育》翻译并出版的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办学校好比挖池塘。他说,我国办学校以来,老在制度上、方法上变来变去,好像挖池塘,有人说方的好,有人说圆的好,不断地改来改去,而池塘要成为池塘必须有水,这个关键问题反而没有人注意。他认为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必须有感情,必须有爱;而当时的学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爱,因此都成了没有水的池塘,任凭是方的还是圆的,总免不了空虚之感。夏先生对《爱的教育》这部小说的评价很高,说作者写出了理想的教育境界。就是把学校、家庭、社会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夏先生对办学校的比喻并不一定确切,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不讲感情,不讲爱,学校就一定办不好。有一首歌这样唱:

爱是Love,爱是amour

爱是rak,爱是爱心,爱是Love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

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了四方

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地歌唱

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

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

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

学校教育需要爱的教育,但学校的爱的教育与家庭的爱的教育显然不是在一个层次上,学校的爱的教育是和文化相沟通的。这种爱的教育是把学校的文化和教师的充满灵性的感情合二为一,化作一种美的氛围,一种精神的和谐境界。师生在这种共有的精神境界中相伴成长。因此,学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图书馆,有大量的优秀的图书供教师和学生读,让每一个同学有好书读,能读好书,会读好书,让教师和学生在书的世界里,在与伟大人物的对话中发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读书中提升人文品质,蕴育科学精神,放飞人生理想。所以学校管理的第一实践应是办好图书馆,组织好读书活动,并由此形成学校文化的积淀。

同时,教师应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教学。我们必须先要让学生成人,然后帮他们成才。

二、以学生为主体,树立遵章守纪、文明礼貌、民主平等、诚实守信的规则意识。

首先,制定班规、校规和家规,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规则意识。

《小学生守则》是对学生操守的原则性规定,《行为规范》是对这些原则的具体化。尽管《守则》与《规范》与时俱进,都已作修改,但要落实到学生日常行为中,依然是不够具体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校规和家规。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讨论和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制定的班规、校规与家规,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起,恒有一颗爱心和感恩之心,以这作为规则教育的突破口,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校规和家规中自己教育自己,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什么叫规则,体验规则的重要,这样做,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这样制定出的规则,是大家共同参与的结果。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自己就要遵守,使规则由外在的约束变为内心的需求,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的自我教育,由他律变成了自律,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强化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必须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变生硬的说教为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这是一条校规。怎么变成学生从行为上遵守的规则呢?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曾搞过一个领养金鱼的活动。学校小景区的水池里有100多条小金鱼,冬天来了,水池里的水要放掉,金鱼怎么办?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学校举行了一个隆重的领养金鱼的仪式,各班派代表把分给自己班的金鱼领回班养着,放寒假时,再拿回同学家养。等开春时,再举行一个仪式,把领养的金鱼交回学校。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对校园里的金鱼倍加爱护了。“轻声缓步靠右行”也是一条规则,怎么做呢?杭州市有一所小学就是让学生兜里放鸡蛋,效果非常好。“物归原处”,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如何让学生自觉养成呢?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搞一个家政服务大赛,试一试,如何?

第三,营造氛围,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规则是形成秩序的保障。对规则的崇尚与坚守,就一个人而言,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一个班级而言,是一种良好的班风;就一个学校而言,是一种良好的氛围。在一个大家都遵守规则的环境中,比较容易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因此,营造一个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最好条件。在规则教育中,要始终坚持“正强化”的原则,运用心理学实施和谐教育。因为对儿童的优良行为要强化,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要淡化。这样做,容易形成儿童的优良行为。在引导学生制定班规时尽量少说“不”和“不许”,多说“应该”,要以正面教育为主,比如,“不许抢行”改为“学会让路”,把“不许骂人”改为“说话文明”…… 写学校的“提示语”时,也应以正面教育为主,比如“礼貌使你变得高雅”、“助人能使你得到快乐”、“谦让能使你增添美德”。坚持规则,不贪多求全,要抓住关键的一以贯之,比如“物归原处”,这是一个生活的习惯,也是一个细节,但却要班级、学校、家庭全方位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才行。

第四,鼓励表彰,让学生感受遵守规则的愉悦。

怎么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篇4

作为职能型战略(也称之为功能型战略)的一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最通俗的理解就是“3+1”。

“3”就是对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进行基于战略目标/定位要求下的倒推,进而分析出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人员数量(编制)的要求,对人员质量(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以及在组织架构及岗位设置上的要求;“1”就是这三个方面的执行方案,包括执行计划、资源配置等。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数量(编制)的规划实际上是一个需求预测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需要依赖于数学模型,例如马尔科夫链模型。但是,马尔科夫链模型的使用比较复杂,而且对数据积累有要求;对于大多数不是数学、统计学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去用好马尔科夫链模型显然是有点勉为其难了。除了马尔科夫链模型,还可以有一种最简单的方式:通过计算出当前公司的全员人均劳动生产率,然后依据未来的营业收入预测,除以人均劳动生产率,这样就可以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编制)。但是这种方式误差较大,而且有时候业务量的递增并不会导致人员编制的同比增加,甚至是采用了新的生产、营销方式后,业务量递增但人员反而减少。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质量(素质和技能)的规划相对比较简单,即基于公司未来的战略目标/定位,倒推出对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具体的说,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去规划和明确各岗位在未来公司战略/目标的要求下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技能。需要注意的是,做人力资源质量规划时,除了要建立企业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最好还能够同步开展胜任力模型库的建立,这样更有助于识别人才、培养人才,让人才的培养方案更具针对性。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结构比起前两者,人力资源结构规划就更复杂一些,尤其是许多涉及到组织架构的调整、各部门的职位设置等方面的议题,这些都不是普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掌握的。因此,这对传统的以人事行政工作为主的人力资源部门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未来的人力资源部门不仅需要精通人力资源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通晓公司的各个业务领域,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通常的做法是:组织架构的调整与变化,需要直接与高层对话,聆听高层的设想与意图;对于各部门的职位设置变化,可以多与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总沟通。不过,由于组织架构与职位的变化属于企业的“上层建筑”,人力资源部门通常很少介入。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方案完成了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规划之后,就应及早制订执行方案;通常的执行方案包括工作计划和费用预算两个方面。工作计划包括了工作清单、进度表、工作组组建;费用预算则需要分别列出费用科目清单,例如招聘面试费用、培训费用、薪酬福利预算等。篇幅所限,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方案在此就不延展。总之,企业人力资源规划thldl.org.cn的执行方案是整个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实施效果的关键,除了要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之外,各部门的负责人更应该积极参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是什么?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于如何确保企业能够拥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能够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的员工,数量维度和质量维度是重点。而影响数量维度和质量维度的主要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主要有三点:学习培训机制学习培训机制≠员工培训。但许多企业往往

片面的认为,自己的企业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应该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实际上远非如此。学习培训机制的缺失,在短期内对企业的业务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从中长期看,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的缺失,短期内可以通过猎头、挖墙脚来克服,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只能依靠企业自己的人才培养机制。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为什么宝洁、IBM、万科等知名企业素有业界黄埔军校的盛名,这些企业为大量的本土和外资企业输送了许多人才,却从未因此而受任何影响,换了是其他企业,恐怕早就瘫痪了。

薪酬福利薪酬福利是决定员工稳定性与人力资源质量的最直接的因素,但并非惟一。事实上,几乎没有哪一家企业(除了极少数企业,例如投行里的高盛)会仅仅依靠调高薪酬水平来吸引人才,因为这种方式的成本极高,而且效果并非最佳。对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而言,在薪酬福利方面最重要的工作是及时了解企业的薪酬定位在市场上所处的薪酬水平,并及时更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怎么做企业文化 篇5

纵观各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一片繁荣不仅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还从文化的角度侧面加强了国家的世界影响力。

相比而言,我们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是比较滞后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像发达国家一样形成一个文化标志。而且由于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一直认识不足,文化产业没有肥沃的土地来茁壮成长。

想要改善现状,首先我们必须学习发达国家把文化发展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制定和实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文化法规、文化政策。只有在这种大环境下文化产业才可能得以发展。近年来,由我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广的“孔子学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文化产业要发展,必须要吸收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传播者去实施,也就是说文化行业要吸收更多的人才,真正形成一个强大的文化组织,列出完整而详细的传播方案,唯有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的高度,文化产业才有可能欣欣向荣。

另外,我们国家发展文化产业还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现在有种趋势,就是我们国人自己反倒不太重视本国文化,这说到底与教育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还与本国文化不被重视的大环境有着紧密联系。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在北大校园BBS引起轰动的文章,其中一个日本人谴责我们中国人自己抛弃自己文化,用词恶劣,但是确实是事实,而且鞭辟入里,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很多还不及一个外国人,这是多么的可笑。连我们国人自己都不尊重、不欣赏本国文化,如何能把它推向世界,让全世界来欣赏?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从小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情操显得尤为重要。说到如何向国外发展的问题,就像我们出去应聘一样,现在讲究的是特色,所谓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平庸,那是行不通的,到头来不能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们也应该有个主打产业,推向国外,这个主打产业必须能够赚足外国人的眼球。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中国菜,英语老师常说如果要出国的话一定要学好中国菜,那样的话身在异乡,无论怎样也饿不死了,凭借一身好手艺,在中国菜罕见的国度找份工作轻而易举。我不知道事实是否是这样,但老师能这样说,应该是有一定依据。

当然,这个主打产业不是我在这里说中国菜就是中国菜了的,在制定之前肯定需要一次非常严谨的市场调研,看看我们国家什么文化最适合作为一个标志推出去。

总之,发展文化产业要走的路还有很多,当我们国人自己开始重视并且欣赏本国文化的时候,也就是文化产业即将步入全盛时期的时候了。

怎么做企业文化 篇6

很多人经常问人力资源管理是否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可以把人力资源绩效薪酬、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的激励串联起来。回答是肯定的。人力资源规划便可以把这几个方面有效地联于一体的。

例如,某企业准备给员工制定的薪酬规划是由去年的4100元上调到4500元,也就是要把员工的基准工资提升5个等级。要想实现这一规划目标,员工的年终综合考评得分就必须≥56分(假设);要想≥56分,员工就必须保证每月的绩效考核都要达到A等或A等、B等兼有。例如,A等对应的得分为5分,B等对应的得分为4分,员工必须得到12个A等或者是11个A等和1个B等、10个A等和2个B等、9个A等和3个B等的组合。接下来,企业就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员工得到A等和B等的考核绩效。按照我在《8+1绩效量化技术》一书中的有关说明,达到A等的要求必须是每月的考核得分为≥110分(最高配分为120分),达到B等的要求必须是每月的考核得分为≥100分。员工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完成每月的各项考核指标;要想完成每月的各项考核指标,就必须在平时做好各项日常工作;要想使日常各项工作得以顺利且保质保量地完成,就需要加强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不断开发、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也是企业发展所必须的投入)。

这样,通过一步步地目标激励,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串联起来并且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条整体线索。

一、企业计划

企业计划是针对企业在某一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制定的计划,也就是要明确企业在一年内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它较多地考虑了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的经济微观因素。

有不少从事人力资源的工作者曾经问我:企业的计划能否与企业的中长期规划结合在一起?回答是肯定的。随着现代商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为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企业要想做相当长时期的规划是比较困难的,但的目标计划还是应该很明确的。

企业目标计划的项目一般如下表所示:

表3-1 企业目标计划项目表

二、人力资源计划

企业制定了计划后,就可以开始制定人力资源计划了。

(一)人力资源计划制定步骤

制定人力资源计划一般有三个步骤:收集有关信息、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和编制人力资源计划。1.收集有关信息

主要收集外部与内部的信息。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本行业的发展前景、主要竞争对手的动态、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政府的法律与政策、人口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趋势、文化风俗习惯演变等。内部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发展计划、企业憧憬的变化、企业领导层的更迭、人力资源成本的变化、生产流水线的变化、销售渠道的变化、融资能力的变化等。

2.预测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

根据收集来的信息,运用一定的方法,就可以较正确地预测企业在未来一年内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与供给。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就要考虑分流出一部分人力资源;如果需求大于供给,就要考虑引进一部分人力资源。当然,培训员工、改变计划、调整薪酬等也是可以运用的手段。

3.编制人力资源计划

一份完整的人力资源计划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划达到的目标、目前形势分析、未来形势预测、计划事项、计划制定者和计划制定的时间。

另外,编制人力资源计划一定要附上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是人力资源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了这一块,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是不完整的。

人力资源管理行动计划一般由项目名称和项目细则组成。项目细则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项 目负责人、项目参与者、实施时间、项目检查人、检查时间、项目预算等。有若干个项目就应该有若干条项目细则。

当然,制定好人力资源计划后,关键是实施。但是,是否制定了一份科学实用的人力资源计划是实施的前提。

(二)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标准

人力资源绩效标准的有效确立是科学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的前提。绩效标准是否合理,是决定能否完成绩效指标的最重要一环。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目标应该从公司战略目标纵向分解而来,而不是上级或部门领导的随意指定。

企业提出下一年人力资源绩效目标时,要对有关人员的工作提出明确的界定,使他们明白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通过逐级分解,让员工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期望;有关责任人要对整个流程进行跟踪,考察目标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地对目标进行回顾、反馈和调整,做出合理的考核结果;建立绩效档案,以记录有关人员的绩效表现,及时反馈绩效表现,不断做出调整,以更好地完成绩效目标,保证管理者所做出的绩效评价是基于事实而不是主观判断,保证绩效考评的公正;最终将绩效结果和激励机制挂钩。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一般包括:人事费用率、人均费用、人均产量、人均产值、人均效益、招聘费用率、人均培训费用、内部流动率、外向离职率等(见表3-2)。

表3-2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标准

◎ 案例

某企业去年100个人生产了100台机器,销售额是1000万,100台机器中有A机器50台、B机器20台、C机器20台、D机器10台;今年100个人生产了110台机器,销售额是950万,110台机器中有A机器40台、B机器20台、C机器20台、E机器20台、F机器10台。

单从销售额上看,能证明今年的人均效益比去年降低了吗?不能。因为销售额有太多的外在影响因素。要证明人均效益是降低还是提高,我们就要从最根本的、不受外界影响太大的数据中来挖掘真相。

就本企业而言,这个最根本的、不受外界影响太大的数据就是每一台设备的标准工时。计算出标准工时,就可以证明人均效益是降低还是提高了。

(三)人力成本的预算与控制 1.人力成本构成

企业中只要有员工就会涉及到人力成本的问题。在人力资源规划中,人力成本的预算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力成本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我们知道人力成本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标准工作时间的员工标准所得(员工工薪部分); ◆非标准工作时间的企业付出(如福利部分);

◆开发费用(包括内部开发和外部开发,内部开发主要是培训,外部开发主要是招聘)。

2.人力成本的预算和控制

人力成本的预算和控制是所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者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这里需要提到另一个概念叫人力成本率,计算公式为:人力成本率 = 人力成本÷销售额。

通常情况下,人力成本率会随着销售额的递增而递减。也就是说,在销售额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企业前一阶段的人力成本率一般会大于后一阶段的人力成本率。所以说,如果一个公司的销售额能预算得很准,那么人力成本也会预算得比较准。

◎ 案例

如果一个企业今年的销售额是6亿元,正常情况下,该企业的人力成本率应该是10%。下面,我们把该企业明年的销售额分为两种可能:

1.如果该企业明年的销售额为7亿元,那么,在6亿元和7亿元之间的1个亿的人力成本率是大于10% 还是小于10% 呢?正常情况下,在这1个亿中人力成本率应该是小于10% 的,假设为9% ; 2.如果该企业明年的销售额为8亿元,假设6亿元到8亿元中间的2亿元中有1亿元的人力成本为9%,另一亿元的人力成本为8%。

这种情况下,预算整体的人力成本公式为: ∑(月销售额 × 人力成本率)= 全年人力成本

人力资源部往往从本11月份开始就要搜集各种信息,筛选出变量因素,进行下一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准备。这个时候如果人力资源部想知道本12月份的人力成本总和,可以采用下面的计算方法:某月的销售额×人力成本率 = 当月的工资总和

我们在咨询过程中,经常有企业的领导人问道:“年终奖到底该如何计算?”这里,我们介绍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如果企业本的人力成本率为10%,那就可以按8% 来计算人力 成本,剩余的2% 留作年终奖。

我们知道,员工工资属于人力成本的组成部分。它又包括两个部分,固定部分叫做岗位工资,变动部分叫做绩效工资。如何计算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呢?

举例来说,假设某企业今年一月份的销售额为4千万元,人力成本率为10%,留下为年终奖准备的2%,4000×8% = 320(万元),就是该企业一月份的人力成本。假设该公司共有员工400人,400人的岗位工资之和为250万元,那么,变动部分的70万元就是绩效工资。如果该企业二月份增加了20人,销售额还是4千万元,假设420人的岗位工资之和为260万元,那么,绩效工资就是60万元。

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统称为基准工资。基准工资有一个规律,通常状况下,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比例有5 :5 ;6 :4 ;7 :3 ;8 :2 等。当企业发现比例发生倾斜,比如由原来的5 :5变成了6 :4的时候,这就证明员工固定工资的部分在增加,如果这时企业的效益并没有增加,为了健全双赢的机制,一般的做法是可以适当减少人员的数量,按减少后的人员数量发岗位工资,而绩效工资还按原来的人数所得发给现有的人数所得。

例如,以前需要10个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平均每人的工资是2000元,其中岗位工资1200元/人,绩效工资800元/人。那么,绩效工资的总额就是8000元。效率提高后,只需9个人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了。这时,为了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工资可以这样分配:岗位工资不变,还是1200元/人,绩效工资 = 8000÷9= 889元/人。这样,企业既减少了人力成本的开支,员工的工资总额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实现了双赢。

◎ 案例

深圳某生产企业,一直都是按照计件的方式来计算工人的薪酬,而且工人是没有底薪的。今年公司领导打算采取计时的方式计算工人的薪酬,目标是在不减少工人目前收入的前提下,尽量地降低生产成本。

假如说,以前平均每个工人一天工作10个小时,能够生产10件产品。企业付给工人每件产品10元的报酬,也即每件产品的人力成本是10元。

现在,企业通过生产技术的改造,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5件产品。如果按照计件制来计算薪酬,那么,平均一个工人一天的收入就是150元,一个月(按30天计)就是4500元。虽然工人的薪酬增加了不少,但是企业的总生产成本并没有降低。

如果采取计时制的方式,企业付给工人平均每人每月固定工资(底薪)2000元,绩效工资为3.5元/件,然后将工作时间缩短到每天8小时。这样,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件产品,一个月(按30天计)就可以生产360件产品,工人平均每人每月的工资=2000+3.5×360=3260元,平均每件产品的人工成本约为(2000+3.5×360)÷360= 9元/件。

羊肉怎么做才营养 篇7

冬天, 很多人喜欢吃锅仔羊肉, 这也是炖羊肉的一种。但吃时不要过于心急, 一定要保证将肉炖烂、炖熟, 否则生羊肉中的酪酸和梭状芽孢杆菌不易被胃肠消化吸收, 食后会导致四肢乏力。

烤羊肉串原为新疆地方风味小吃, 是用鲜羊肉切成拇指大的薄片, 串在铁钎上, 蘸上调料, 在火炉上烤熟。烤羊肉味道鲜美, 烤的时候最好选用鲜羊肉, 别用冷冻的。这样, 营养流失少, 而且容易消化。

企业做“减法”怎么办? 篇8

案例:

B药企原本在当地很知名,可在近三年的发展中,突然步伐慢了,利润减了,规模小了,实力弱了。尤其像是在今年,在市场和业界的声音几乎听不到了,企业内部也好像对此讳莫如深,外界更是对这家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企业知之甚少了。B企业曾被权威机构评选为“小巨人企业”和本土“最具成长力”企业,如今却如日薄西山,江河日下。那个曾是许多人向往工作甚至“托付终身”的地方,如今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B企业为什么不做加法,却在做“减法瘦身”,什么原因?

1.目前企业上下管理比较混乱。营销难做不说,产品品种单一,新产品研发和货源都没有保障;

2.企业人员更换频繁,特别是营销人员,且市场一块块被竞争对手无情蚕食,业务也在一步步被压缩;

3.企业发展如日中天时,曾有资本介入,有意收购并主导上市,但B企业老板却抱着不屈居人下和“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观念拒绝了合作;

4.部分高管不干实事,只会对老板阿谀奉承,且企业中收入分配也越来越不公平,激励机制差强人意;

5.老板抱守残缺,常常自以为是,缺乏改革创新的战略眼光,往往徘徊于“情与法”无法制衡的怪圈之中。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B企业在近些年的发展不顺且“瘦身”的细节,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企业在发展中越来越缓慢,路越走越窄。

分析:

“天花板愈来愈低、地板愈来愈高、生存空间愈来愈小和在热闹空间内压力愈来愈大”,这是当前中小药企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形象描述。像很多诸如B药企一样的中国中小药企不仅做不大,即便企业刚刚有些规模和实力,却遭遇发展瓶颈,难逃长不大噩运,反而逐步沉沦越做越小。全球经济下滑给中国大批曾经生机勃勃的中小药企带来了尤为沉重的打击。中小药企和大企业,这些大大小小经济细胞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形成了经济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生态平衡”。作为以适应环境而生存、自保甚至做强做大作为理由的企业,面对这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转型“健身”找出路。

观念决定出路 格局造就企业

越是开放的地方,越是发展得快,越是观念落后的地方,越是贫困。思维不开放的老板,不想做出大成就的老板,安于现状,对竞争没有充分的认识,对机会不敏感,总是自己拒绝了很多的发展机会!往往是大格局的老板做成了大企业,安于现状的老板最后不得不因业绩不良而关门或转行。“健身”要求这些企业和老板必须:

规划:药企和老板善于对事业和企业做中长期规划,这在经营中不至浪费很多的资源,或者让人才流失,或者让资源闲置。

诚信:不讲诚信,看似代价很低,暂时占了很多便宜,却不知付出的代价更高,丧失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做了很多年还没有发展起来的药企或老板,肯定遵守诚信不够!

冒险:风险与机会是均等的,从不敢冒险的老板,不做就没有失败,但更没有机会成功!世界上的大公司,都是在风险的浪尖上走过来的。

放手:把时间都花在小事上的老板,根本就没有时间来考虑公司发展的大事,这些老板都很累,业绩却不良。那些只专注于公司发展大事的老板,把小事放心地交给员工做,员工既有了用武之地,就会长期留下来,老板自己反而很轻松。

学习:从不参加培训的老板,公司业绩不会良好。不学习观念就要落后,思维就要保守。经常参加一些学习培训的老板,多是一些取得成就的老板。

增强核心生存力 突破营销瓶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快形成企业核心生存力已成为中小药企生存发展的基石。中小药企核心生存力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组织过程,它涉及技术、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以企业软实力为指导,诸多资源为基础的一种资源整合能力。药企只有朝着培育自己核心生存力的方向努力,并在此基础上获得长期的生存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更多的不断“瘦身变小”的中小药企,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必须突破营销瓶颈。

研发新产品:许多中小药企产品仅仅针对国内市场,产品定位在中低档,当某个产品做到300万以上时,就可以考虑开发推出新的产品。两个产品的功能、特点、价位等最好能有互补性,而不是形成鲜明的竞争关系,这样可以利用现有的老客户来拓宽市场,加快渠道建设,又不会对原有品牌造成冲击。

细节做扎实:营销法则告诉我们,一个产品的成功,50%依赖于产品的创新,30%依赖于形象包装和广告策略,20%依赖于销售执行;而这销售执行细分,50%在于销售渠道的建设,30%在于终端专卖店的位置,店面形象和产品的陈列,20%取决于导购员的销售能力。所有这些都最终影响到销售额。因此中小药企的营销需要做的就是细节,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把每一个优势都极致地发挥出来,才是既现实又有效的方法。

尊重用好人才 跟员工争利益

对任何企业而言,人才比资金比资产都重要,有了人才才可以做想做的事,没有人才一切免谈。老板最能干的公司往往都做不大,老板不太能干但会管的公司,往往能做得很大。刘邦不能干,所以他重用萧、韩、张三杰,项羽很能干,所以手下能人都留不住,都到刘邦那去了。

为何很多药企不仅做不大反而在“变小”呢?更多原因也来源于利益冲突,老板不愿意多分钱,员工却想多要钱。员工认为自己创造效益高,得到回报少。老板认为员工创造效益少,要求回报高。所以就造成一个想要,一个不给。最后,导致双方的矛盾激化,分道扬镳,两败俱伤,当然,企业就越做越小。除了有效的制度管理以外,更需要心境的修炼。做老板一定要学会逆向思维,企业越是有困难的时候,你越不能亏待员工,只有这样,员工才会越感动,只有员工越感动,他们才会愿意帮你一起共度难关。因为人心都是善良的,老板对员工好,员工是会感恩的。如果老板处处跟员工斤斤计较,那么员工同样会采取报复的行为,这样只会加速企业的倒闭。

nlc202309040834

所以,企业有困难,老板千万不能跟员工争利益,企业越是困难越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员工,企业有了优秀的员工,困难就一定能战胜。

控制企业成本 走品牌化路线

任何企业生存的动力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当药企与竞争对手的市场销售收入相差不大时,成本的控制则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物资的采购。成本控制的源头在于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再延伸至生产过程成本控制、办公成本控制、市场营销成本控制等等。

当整个大品牌体系已覆盖所有区域和整个传播推广体系正大力兴起时,意味着消费市场进入了“品牌认知和品牌消费期”,品牌成了市场的首选,而接下来出现的是“多米诺骨牌”式惨烈情景——很多中小产品企业的市场进入了夹缝生存期。但是目前,我国多数行业还是以中小药企为主的,如何建立品牌的扩张优势,如何有效进行品牌市场化扩张,以便不被行业和市场所淘汰,很多中小药企表现出了急迫的心态。

但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长期坚持的观念是无法塑造一个过硬品牌的。中小药企由于资金、渠道建设等各方面的原因,在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很可能面临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正因为如此,在任何一个行业里,没有品牌的企业永远比有品牌的企业多得多!但是这些没有品牌的企业加起来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还不如少数几个拥有品牌的企业。作为一个有志向的企业家,从建立自己的企业那天开始就要有树立自己品牌的决心。

构建“法冶”团队 文化再生力量

许多中小药企成长不起来,反而不断“瘦身”,很大程度上就是随意性的“人治”占主导,许多事情老板说了算,老板决定一切。所以,要构建一个以“法冶”为主导的团队,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对企业进行管控。一方面多了解自己的企业环境,另一方面做好当下的事,多寻求合作,少去干竞争事,找出适合自己的路。一个稳定可靠并且忠诚的核心管理团队,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需求,企业家必须研究团队成员的需求,对于这个团队成员要充分体现出他们自身的价值。企业老是立誓言讲大课,但就没有好好在细微的地方去关心你的员工,员工自然也不会为企业多出力。正确引导、满足,才能既网罗住人才,又能留得住人才,企业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转型和企业发展的团队。

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中小药企也同样需要重视“企业文化”,决定企业不断成长的始终是文化再生力量。有了好的文化才是持续发展的动力。壮大一个企业远比新建一个企业要难,而且要难得多。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否定自己。成功企业如海尔、华为等为什么能够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以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对待每一点成功,以“欲胜人者先自胜,欲卑人者先自卑”的人格影响周围的每一个人,这也是一种延伸了的文化再生力所发挥出的作用。

上一篇:手机公司介绍范文下一篇:美术社团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