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2022-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学习·研究·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摘 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 ,只有将学习、研究、反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带着新理念走进课堂,伴随研究去工作,通过反思去成长。一句话,教师的专业成长=学习+研究+反思。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学习;研究;反思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来更新知识和观念,提升境界,这样才能健康而快速地走上专业成长之路,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走上稳步发展的新平台。

一、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学习”已经变成一种需要。教师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和人才质量提高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教师专业的卓越发展就不可能培养出卓越发展的学生。而且当今社会正朝着学习型社会的方向发展,加上远程教育和网络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要钻研精深的专业知识,领略前沿的教学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为此,作为专业化的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向书本学习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因此,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我注意到: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取决于此。”所以,要想教好书,先做读书人。教书之人应该爱读书,多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和生活方式。所以,我也养成了看书、读报和学习的良好习惯。在看书、读报时,我还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另外,对于好的文句和文章要做一些笔录,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好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以便实现知识的内化。这样,不仅有益于我的专业成长,也有益于我人性的完善和思想的成熟。

(二)向专家、同行学习

每次“专家送教下乡”活动,我总是不放过机会,积极参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悉心请教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学习,我开阔了视野,理解了新课程理念的内涵,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经常听公开课,公开课是每一个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了上好一次公开课,教师不知花费多少心血去精心备课、反复修改,名师更是如此。听公开课犹如我们写字临帖一样,先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字帖,从字形、结构开始描摹入帖,直至完全吃透其精神风格,然后想办法再出帖。我一向是先向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名师学习,从点滴的教学方法到严谨的课堂结构,乃至独到的教学风格,然后再转移多师,水到渠成,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向网络学习

网络的开放性、兼容性、平等性,使得虚拟世界的学习具有丰富的互动性。借助网络,我们可以领略最前沿的知识,可以捕获最丰富的信息,可以实现最广泛的交流,使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并且在大家的交流中,往往还会有更多意外的收获;借助网络,还可以展示最个性的风采。我们可以从网络信息中提取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并把这些最新的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可以说网络是教师成长的新舞台。

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一线教师,要研究教育过程、研究教学策略、研究试题,更要研究学生。

首先要教中研,研中教。现代教师要学会研究,研究已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特征,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尤其在先进的理念向具体实践转化的操作过程中,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不少难题也只有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和研究才能解决,传统的教学观念、习惯也只有在教师的实践、尝试、体验、感悟中才能改变。因此,教师可以写好学习笔记,进行资料信息的研究;写好教学札记,进行现状的研究;写好案例分析,进行个案比较的研究。自身的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其次,重实践,重过程。教育是科学,是艺术,需要实践和研究。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生活在教学情境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和需求,最能感知到问题所在,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作业中、考卷上了解教学中的问题。从这些第一手资料中分析问题、改进教学,建构适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自身的教学实际,研究课堂,研究学生,还要研究自己,要在研究中去改革教学方式,在改革中实施研究。实践、研究、再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锤炼、自我超越、自我成长的过程。

我校举行了“同上一堂课活动”,即以备课组为单位,按照“集体研讨——各自备课——分别执教——集中评课”的程序开展活动,从而让多位教师呈现出他们各自对同一教学内容理解和处理的差异,帮助教师发现不同理解和处理之间的优劣。它重在“比较扬弃”,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教学研讨中一旦有了“货”与“货”的比较,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研究、解决问题中提高自我。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彼此激励,互相学习,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收获着研究的乐趣,共同成长。

学校还进行了“一课两上活动”,即由同一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先后进行两次备课、两次上课。具体操作流程是:个人备课→第一次上课→集体研讨→第二次备课→第二次上课→集体评析→个人反思(两次执教对比谈)。一课两上活动以课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作为研讨重点,通过集体研究,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从而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不断认识和提高。所以,我认为教育实践能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

三、“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与反思,教师有机整合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与认识,形成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教师还应通过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机制与其他教师主动分享,加强交流,逐步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名不断进取、具有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

总之,只有将学习、研究、反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走上稳步发展的新平台。一句话,教师的专业成长=学习+研究+反思。

作者:刘福霞

第2篇: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理应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为一名科研型、专家型教师。教师专业成长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架接课堂教学与教师业务提升的桥梁,让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成长,不断追求卓越。

关键词: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反思学习

新课改以来人民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业务水平的优劣,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质量的提升必须依托教育科研。教师专业成长必须依靠教育科研,狠抓教育科研工作,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战略,是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管理的有效方法,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校高速向前发展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是架接课堂教学与教师业务提升的桥梁,让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成长,不断追求卓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培训之前,一提到科研,一提到做课题,我就畏惧,总觉得做科研、课题是高深莫测、高不可攀的。

课题研究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艰难、高不可攀。有道是: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效果即成果。它是通过对所选择的课题的计划设计、借助科研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深入的搞科研、做课题,在深入的课题研究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提升业务能力及专业素养。课题研究要从小处切口,课题研究内容虽少,却包含了多种能力的培养。

小课题研究有助于:

1.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

2.教师进入研究状态,缓解职业倦怠;

3.减负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有求知欲、探索欲,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搞科研,首先要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以科研的方法才能进行探索新的教育规律。科研的过程要求我们首先要确定目的,找到问题,明确问题解决的最终状态,需求解决的方法,监控运行检测科研的结果,找出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的时候,首先课题的名称要准确规范与简洁,课题的意义是为何研究价值何在,创新分析指导思想,科研坚持什么样的研究方向?符合什么样的要求?研究目标、目的一定要具体化。并进行可行性的分析,能够有具体的可操作步骤,研究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阐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制定方案时要考虑到研究方法极技术路线,研究的步骤,要有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测进展,必须研究的成果,教育规律的文化信息,体现研究的时间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分析等,都要有图片或者文字数据来陈述清楚明白。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科研经验之谈。

课题研究要转变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除了靠外在的机制管理方法,更多的需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首先要转变科研的态度,只有态度转变了才能进行科学研究,具有科研的态度比具有科研方法更重要,因为只要我转变了态度,我愿意做,我会克服千险万难,想办法去完成,如果不愿意做,态度不转变,一定会有千万种理由来应付、拒绝。所以作为学校领导或教研组长等,要走心、用心去与教师聊天,去关注、关心教师的个人生活问题,了解他们的生活困惑,做一个懂教师的领导,只有较深入、清楚的了解了,才能抓住关键,伸出援助之手,哪怕是一句问候、一点鼓励,都会让别人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学会解读学生、同事的情绪,要能从他们的言语、表情来分析他们想要获取的信息,外在的肯定与评价,对一个人经历有很大的作用的。因为只有解读了情绪,了解了目的,才能更好的解决和处理问题,很多时候,解决问题需要你融入进去,融进去了才能带出认知、认识。学校的领导和工会要记住教师生日,关爱他们的家庭、孩子和他们的老人,精神上的关怀让他们得到精神抚慰,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在关心、关怀下工作就会乐意去研究,去寻找教育的规律,探究教育的方法,教育科研的困难度也就可以克服了。

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多帮助别人。熟话说得好: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创造机会,多提供平台,有助人平台就有展示自我价值的机会,有机会展示自我,就会努力去做好,人类都有助人的愿望。而教师助人的愿望太过于强烈,辅导指导学生得耐不住,尽管厌烦了都不愿放弃,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认为有用而别人反感、低效、甚至无效的事。这些现象是因为爱与执着,但方法却没有用对,正如“对牛弹琴”并不是牛的错,是你找错了听琴的对象啦!所以科研研究是势在必行之事。

习总书记提出,要我们做“四有”好老师,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是关键的。我们要做一个仁爱之人,冰心老人说过:有爱就有了一切!教育是面对需要情感的人,只有我们用心、用情、用爱,一定会想出办法解决科研问题,只要想做就会有千方百计。

教育的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思考。通过此次研修,我有了更多体会:

1、学会学习,永远与理论相伴。 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决不仅仅是指导实践那么简单和笼统,教育理论能够将老师个人的观点和具体的经验性信息整合为一整套的思维框架,使教师的认识更深刻,意蕴更博大,鉴别能力更强;教育理论还能赋予教育事实以意义,并将它们置于恰当的视角,并以此为起点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寻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著名教授叶澜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3、学会用心,做一个善于積累的人。

有学校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有专家领导的指导,加上全体同事们一起的努力,未来的教育科研之路将会更加顺利,不断在教育教学中寻找新的素材,发现新的问题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将学习、研究、反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带着新理念走进课堂,伴随研究去工作,通过反思去成长。

作者:孙继露

第3篇:反思性教学——新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摘 要】反思性教学在新手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学是一个不断需要反思的过程,培养新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思维,不断提升新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师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特征、研究手段与方法,讨论了反思性教学对新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新教师;专业化

一、引言

满怀好奇、焦虑与希望,每年有许多的新老师加入到教师队伍之中,成为一位新教师。多数人认为接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学习的新教师会十分轻松地适应并着手于教育教学实践。事实上,尽管大学的教学教育使他们获得了专业的知识技能,从一个学校步入另一所学校,但他们所面对的却是一个不同的世界,“学生”身份和“教师”身份的转化。研究表明,大部分新教师在这个阶段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和孤独等情绪,承受着理想预期与现实冲击的压力,容易迷失自我和教学的最初信念。这种情况对外语教师来说更为突出。首先,外语教师在获取相关学科知识上资源有限,特别是在最新的研究领域与成果方面,明显滞后于其他学科教师。而且作为一种语言,英语永远是动态的和交互的。对英语教师来说,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已知的语言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语言学习的交流过程。因此,英语新手教师面临的困境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说,更为值得重视。

二、反思及反思性教学

反思(reflection)是一个哲学概念,近几年来成为了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概念。心理学家认为当人碰到问题时,反思的行为就会产生,这是一种直觉性的反应。这种反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直觉反应,而是对问题的一种初探,意味着有可能找到更有效的解决办法。反思思维既是思维的过程,又是把思维付诸行动的过程。

美国思想家Schon于1996第一次提出了“反思性教学”这一概念。熊川武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Wallace运用“反思模式”(reflective model)阐明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根据Wallace的教师职业发展模式图可知,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的学习和发展;第二阶段是教师成长最关键和重要的阶段,包括学习、实践、反思三部分。最终达到第三阶段,成为专业的资深教师。第二阶段中的实践与反思部分,对于新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即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反思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探索和反思教师课堂经验的一种手段,它运用有条理的方法来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评估。培养新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思维,不断提升新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新教师培训的重要目标。

三、反思性教学的特征

根据Wallace提出的“反思模式”(reflective model),新教师的接受型知识(received knowledge),自身的知识(own knowledge)与外界获取的知识(others’ knowledge)相辅相成,是教学实践(practice)和反思(reflection)的理论基础,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反思性教学有如下特征:

1.周期性和循环性。教学实践与反思是不断循环的。通过不断地反思与实践这一循环过程,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调节、评价、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学,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又将会引出新一个问题的探索,如此依次周期性和往复性下去,不断取得效果,以达到循环或螺旋式提升的发展。

2.即时性和主动性。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主动和开放的态度,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即时主动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主动思考自己教学的不足。比如,本单元教学内容重难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今后应该如何调整?因此,反思性教学要求新教师要有即时主动的意向,敢于面对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批判和质疑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出正确的评价。

3.学习性和开放性。对于新老师来说,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加者,教师应本着学习的态度,善于倾听学生的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策略。

4.合作性和實现性。教学活动是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对于新教师来说,同事的帮助和评价是提高教学、实现专业化发展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同事的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借鉴他人的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与同事和研究者的交流和合作中得到促进和强化,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反思性教学的手段与方法

进行反思性教学有多种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新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实施运用如下的方法:

1.英语日记或日志。新教师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堂课开始,就要养成写教学日志或日记的习惯,包括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受和体会,教学步骤是否流畅?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课堂活动设计是否吸引学生?学生是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新教师应明确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在记录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外语课堂教学。

2.学生评教的问卷调查。通过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师德素养,教学专业化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评定。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及课堂实践过程的客观反映,了解学生的态度及意见要求,明确自己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进而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及教学理念和信念,价值观、态度等。

3.听课和集体备课。听课对新教师的教学专业化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观摩的教师可以针对课堂的具体情境、师生的互动、课堂出现的突发问题等方面与新老师交流,相互讨论交换意见,可以及时准确地改进自己的方法。集体备课是一同给教师的集体智慧进行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探究。新教师在此活动中要虚心听取同事的想法和观点,取长补短,反思提高,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

4.师生座谈与交流。新手教师,尤其是在教学初期,要多与学生进行座谈和交流。但前提条件是不能居高临下,要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像朋友一样,让学生直言不讳地指出或说出对于教师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对应的建议和要求。新教师在教学初始,除了教学内容的知识准备,课堂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课堂管理的艺术需要新教师学习和反思,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调整不当的课堂行为,以达到专业教学全面发展的目的。

5.教学课堂录像。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观察,完整地记录教学过程。新教师可以观看和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实况。与日记或日志相比,录像的方式更直观,教师可以反复的观看,能够详尽地反映教学全过程。一些教学中忽略的细节,如肢体语言、教学口头语、教师对整体课堂的关注度等等,都将完全呈现。通过这种直接的方式,触发新教师对教学的反思性思考,吸取教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也可以从同事教学录像中获得启示和灵感,改进教学,不断成长。

6.教学行为研究。行为研究是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各种行为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地反思-计划-观察-分析-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老师在具体教学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进入到反思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及各种原理的帮助,制定计划,应用到实践教学,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进行分析,明确问题根源所在,经过这种分析,教师会对问题的情境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五、反思性教学对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反思性教学是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过程常常被描述成一个循环的过程,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Pollard认为教师专业化能力发展与反思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新教师的成长是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和获得的,对于新教师来说,反思性教学是对实践的检验,反思将始终贯穿教师的教育活动。

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学习教学”的过程。這个过程要求新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在经历中学习,不断成长,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将“教学相长”的理念变成现实。先成为“名师”,再带出“高徒”。因此,反思教学相信,只有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不断学会学习的学生。教师在反思中也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课程与学生的需要、自信和能力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兼顾学生的知识与情感的共同成长。因此,为了学会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实践,反思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发展,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

反思性教学的使命是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化,将理论与实证相统一。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追求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追求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师常常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复思考,以批判的精神客观地分析教学过程,发现教学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假说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此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实践,分析数据,撰写反思日记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理论得到具体的运用和实践,使理论更加贴近教学实际,而实证研究也在反思性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实施,深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为教师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框架。

参考文献:

[1]Cochran-Smith,C.Stayers,leavers,lovers,and dreamers.Insights about teacher retention [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4.

[2]Hirsch,E.Recruiting and retaining teachers in Alabama:Educators on what it will take to staff all classrooms with quality teachers,Center for teaching quality,Chapel Hill,NC,2006.

[3]Ingersoll,R.Four myths about America’s teacher quality problem[A].In M. Smylie & Miretzky[C].(Eds.).Developing the teacher workforce:The 103rd year 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4.

[4] Schon,D.A.Educating the Reflection Practitioiner:Towards a New Desig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Profession [M].San Francisco:Josey-Bass Publishers,1996.

[5]熊川武.论教育实践合理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4):47-63.

[6]Wallace,J.M.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 reflective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7]杨桂琴.反思性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5):101-102.

[8]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12-17.

作者:陈曦

第4篇:新型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德勃拉.布莱兹曼说,"学会教学--正如教学本身一样--总是一种过程,一种形式和转化的过程,在此期间,一个人做了什么,他就能够学到什么。"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教学当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考察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途径,必须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在学校的氛围里面综合进行。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和理解谈几点想法。

一、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我们常会听到许多教师这样埋怨学生,“你是我从事教师行业以来从未碰到过的最笨的学生”。这是一种反思,但仔细思考,他们永远不满意自己的教学,不过不是反思自己,而是怀念过去。真正的反思型的教师也永不满意自己的教学,但是他们会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以寻求更多的新方法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我们认为要持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必须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反思型教师就是会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他们总是主动的考察自己。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认为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研究课程

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美术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长期以来,美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成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备齐的教科书,而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美术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例如为了上好《机器人伙伴》这一课时,我仔细钻研教材,要求自己像科学家一样研究机器人,拿着仿真玩具机器人进行研究,为了更好的完成这课的教学任务,我还特地翻阅了有关机器人制造设计的书,经过这样研究教材,我才开始大胆重组教材,精心挖掘教材中的材料。

2、改变教学方法

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因此我们应该把原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1)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美术教学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于是我就自学了几个制作课件的软件,实现自己能亲自制作,如我制作的《卡通画》、《七彩生活》、《动物伙伴》等课件,在运用中使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美”。而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使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信息来自各方面。

(2)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情感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讲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尝试--指导教学模式。尝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生活离不开电话》、《会变的树》的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水粉画中让学生有3个作业选择,分别是:(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水粉画;(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水粉画;(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水粉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而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或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

(4)、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

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怎样结合呢?A,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B,要引起学生的重视。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

3、教育自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1)加强合作,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

(2)坚持阅读,牛顿曾说过,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不断的阅读,才能达到自我的完善。只有“独上高楼”,才有“望尽天涯路”的可能。

二、校本培训促进自己成长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工作即学习,现代人的学习将交融于工作和生活之中,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学习、工作和生命融为一体。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推广前景。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强校本培训,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我校每周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课外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坚持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大家共同备课,共同讨论,共同学习,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我们教师如果自身不断对自己提高要求,再加上学校的培养,走研究型的教师的道路,专业素质的提高就指日可待。

第5篇:非学前教育专业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我是一名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新教师,在幼教岗位工作的这短短的一年多里,我经历着从刚出校门的自信,到面对工作难题时的迷惘,再到现在深刻体会到幼儿园教师的职责和角色定位,这段历程也让我逐渐认识到,新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除了要依靠专业支持,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于自己,在于自己能否勇于接受挑战,并不断提高自我。

一、从自信到彷徨

虽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但我在学校也学过教育学、心理学,自认为是个能力强、有特色的学生,所以觉得幼儿园教师这份“对付小朋友”的职业实在很容易。刚工作不久,我在教研活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与同事们积极交流工作中的体会,外向的性格使我在幼儿园中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开始出现。在教学实践中,班级管理、家园联系、环境创设等问题接踵而来,特别是教育教学方面,由于我有体育方面的专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由自主地常常以自己喜欢的活动为主,忽略了幼儿的兴趣以及他们在其他领域的发展需要。直到带教老师提醒我,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要求全面性、均衡性,幼儿应该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这时我才意识到,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需要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身体素质。于是,我开始尝试其他类型的活动,但是总觉得不那么得心应手,常常会语无伦次,活动效果可想而知。

我渐渐地变了,不再自信,而是对自己充满了怀疑。在教研活动中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也不敢主动承担教学任务,我失去了刚参加工作时的干劲和激情,越来越得过且过,让我做,我才做,我开始变得被动。

二、从被动到主动

我的改变被幼儿园的领导和同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推荐我一起参加师生舞蹈大赛的排练,由于我在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就是艺术体操和健美操,我的舞蹈动作和记录动作的专业方式都受到了舞蹈老师的肯定和欣赏。负责这个舞蹈项目的同事也非常信任我,我开始主动承担任务,除了自己的舞蹈动作,我还把幼儿和其他同事的舞蹈动作全都详细记录下来,我的付出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这也让我开始意识到,只有自己主动承担任务,并在活动中不断锻炼自己,才会有进步的可能。

之后,我承担了幼儿园团员教师器械操展示的项目管理工作,这时我不再畏首畏尾,需要其他教师配合时我敢于开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需要老教师指导时我愿意虚心请教。展示活动前,我将各项前期工作安排妥当;展示活动中,我努力调动全场气氛,引发一次又一次的活动高潮;展示活动后,我及时进行活动反馈和记录。这样一次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着团结协作的氛围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我的自信又回到了我身边。

三、从学习到领悟

恢复自信后,我仿佛在专业发展上充满了前进的动力。我开始深刻地剖析自身在专业上存在的不足: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积累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掌握幼儿园二期课改的理念;教学活动形式单一,信息来源不广;对幼儿现有经验及年龄特点把握不准等。

根据自身的不足,我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通过认真研读学前教育方面的书籍和资料,我领悟到:幼儿以探索性、直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工作理念与方式。以“有趣的颜色”科学活动为例,过去我是直接向幼儿演示颜色的变化,然后让他们跟着模仿操作。现在,我先是在一次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在区域中的个体探索与操作,在幼儿自己尝试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一次“变魔术”的集体活动,及时总结和分享幼儿的零星经验,最后形成全体幼儿的共同经验。

除了向书本学习,我还抓住一切机会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当我在教学活动中遇到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时,我就先记下问题,活动后赶紧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询问处理的方法;我积极邀请带教老师来观摩我的教学活动,为我多提建议,每次活动后,我认真进行自我反思,明确改进的方法和策略;我还主动去学习观摩其他同事的教学活动,学习他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成为专业的幼儿园教师有许多的途径和方法,但我坚信只要自己勇于迎接挑战,为自己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磨练,我们新教师的专业水平会不断提高,我们将成长得更快!

第6篇: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读书对一所学校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是不是一所真正的学校。”由此我们联想到,读书对一个教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从名师的成功来看,虽然各有各的“亮点”,但他们普遍有一个共同的长处,那就是读书。因此,可以毫无疑问地说,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书生涯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学校里受到学生喜爱敬佩、受到家长高度赞誉、受到同行普遍欣赏的老师,就是那种热爱读书和思考、有人文底蕴及思想和眼光的老师;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虽然有专家引领、进修培训、校本教研等多种途径,但最有效、最持久、最扎实的是教师读书。

然而,教师们似乎都懂得读书的重要,但现实中教师真正读书的人不多,有的甚至一年还没有看过一本教育方面的书,究其原因,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时间看书;二是不知读什么书;三是不知如何读书。对这三个阻碍教师读书的现实问题,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找到了一些破解的办法,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教师专业发展取决于读书生活

许多老师说,现在小学教师的负担已经很重了,一般每天要上三四节课,多的有五六节课,还有大量的作业要批改,下班辅导就忙得不亦乐乎,特别是一些繁杂无效的所谓课外活动,令人身心疲惫,无暇顾及读书。

教师要教好书,走向专业发展之路必须一生不离读书。然而,眼下教师不读书却是普遍现象,并有日益蔓延和恶化的趋势,己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严重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在承认教师超负荷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引导老师说,不读书可以有许多条理由,可想读书却只要做到三点即可,那就是一要“静”,二要“挤”,三要“用”。静是读书的前提,忙中求静,只有静得下来,才能读得进书,才能好好思考,才能有所收益。这就需要有个良好的心态和学习习惯,整天浮躁焦躁不行。同时还要学会挤,如今生活节奏加快,老师们确实很忙,但是否都忙到了“没时间”读书呢?答案是否定的。人再忙,只要有心读书,时间总是有的。鲁迅说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读书的,所以教师也要学会忙里偷闲,挤点时间用于读书充电。无论“静”还是“挤”,读书的落脚点都是为了“用”,只有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指导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加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

只讲道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于是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逼迫”老师读书。一是给压力,规定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方面的书,并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学期末测验考试一次,成绩纳入教师考核指标;二是给时间,每星期四业务学习让出一小时给教师读书;三是给奖励,在精神奖励上,每学期评一名“读书之星”,在学校橱窗刊登照片进行宣传,举办读书成果展览,对好的读后感帮助推荐有关刊物发表,在物质奖励上,学校设立“读书奖励基金”,对读书有成效的教师在报销一定数量的读书费用外,每学年给一次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

经过几年读书实践,教师们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一位教师在日记中写道: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广阔海洋,延展生命的有限疆域。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哺育心灵的母乳,是铸造灵魂的工具,是启迪智慧的钥匙。读书,能使我的

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读书,能让我们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还有一位老师由衷地说:读书能让我们讲起课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读书能够让学生从内心地佩服我,爱戴我,从而让我产生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如今,读书成为了我们学校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教师们正在实践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之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二、教师专业高度取决于读书宽度

新课程改革以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该读哪些书呢?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因此,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这要求教师读书要有高度,才能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有充足的“弹药”。具体来说,在实践中我们体验到,教师读书要关注以下内容。

读哲学书籍。老师首先应该读有关哲学方面的图书,特别是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和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精华,它们是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掌握了哲学中的基本规律和正确的方法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实践,让教师的工作有正确的方法和方向。比喻,知道了哲学中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后,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能对自己的行为前思后想,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哲学书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化剂”。

读教育理论书籍。作为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多半是在学校里习得的,参加工作以后就很少再去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是

经过实践获得的正确经验,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要想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必须要系统地读教育书籍。例如一位教低年级数学的教师,自从学习了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阶段理论后,他设计的计算课教学预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自己的业务素质。因此,可以说教育理论书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读教研文章。要想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就得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学会撰写教科研文章。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模仿是第一步,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该多读教育教学期刊杂志,学习别人的优秀成果。内化是第二步,通过阅读,把别人文章中经典的策略内化为自己的方法。第三步是创新,也就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新的构思、想法和实践。

读“五谷杂粮”。如果把教育专业理论看作“细粮”,那么非教育专业的书就是“粗粮”,也就是五谷杂粮。没有“粗粮”作为支撑,吃再多的“细粮”也不能促进教师健康成长。强调教师专业化发展,如果只是强调教师读专业理论书籍,那么教师的成长速度未必能快。

三、教师专业成就取决于读书深度

应该说,教师是天生的阅读者。然而,书海茫茫,只有善读者,才能不断地提高阅读效率,丰富教育素养,促进教师专业较快发展。那么,如何做到善读为专业发展服务呢?重经典,少走弯路。我们面对的书籍可以说多不胜数,不可能也没必要每本都读。因此,应该学会有选择地阅读。教育经典是通向美好教育境界的直达快车,阅读经典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教育智慧,使自己站在教育大师的肩膀上攀登教育高峰,避免在书海里长时间苦苦地寻索。

抓要点,把书读薄。“会读书的人书越读越薄”,即读书要善于归纳概括,抓住要点,能提纲掣领,汲取精髓。那种“西瓜”、“芝麻”统统捡,“胡子”、“眉毛”一起抓的阅读,太杂太累,效率势必较低。在看一篇文章或阅读一本书时,把文章或书本的主要意思拟定成提纲,这样就可以使我们能在短时间内抓住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或要点了。

时习之,温故知新。对于其中精彩的论述、关键的词句等,要反复咀嚼,真正做到读懂,读出味道来;同时,还要摘抄,时时翻阅,细思熟记,内化吸收。著名作家巴金非常推崇这种读书方法,他在《读书》杂志上撰文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善运用,激发热情。要有意识地灵活运用阅读所得,在实践中感受阅读带来的收获和快乐。在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掩卷沉思,将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对文章中的观点加以分析,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受到的启迪或由此想到的东西,抒发自己的情怀。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年轻时曾留学英、法,学过文理科不少专业的功课,他尤为喜欢文学、心理学和哲学三科。还在学生时代,他就写出了《文艺心理学》、《美学》、《悲剧心理学 》 等多种专著。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朱先生后来在向青年学生介绍读书方法时,总是提倡边读书边写作。他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就会懂得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

有位诗人说:“读书香里跳跃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人生;在书香里浸润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生活。”书能把教师的专业托得多高,取决于教师触摸过多少文字;书能把教师的专业带到多远,取决于教师品味过多少书香。

高青县花沟镇唐口小学樊洪平

第7篇:漫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漫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贡叶俊)

(一)

(2010-07-22 17:20:42) 转载教育 ▼

标签:

分类: 我的成长

既是漫谈,则有点像随笔的味道。虽一家之言,然自肺腑出。——题记。

一、一声长叹:谁来渡我?

观世音是菩萨,不是佛,因为要成佛,必须要“觉我,觉你,觉他,觉醒圆满者,即可曰佛”,而观世音还未达到“觉我”之境。但是,观世音能够谨遵大乘教教义,以济世救人为宗旨,以“慈航”态度渡人成佛,且渡人不分类别,故曰“普渡”。我未成佛,却要普渡众生,试想,这是一种怎样至善至尚的境界啊?!

教师,不也是在渡人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自己的手里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们不也是扮演着“摆渡人”的角色么?欲渡人者先渡己,作为青年教师,我不免长叹:谁来渡我?

按照新课程的观念,可以这样来回答这个问题: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专家以及同伴的帮助毕竟是外力因素,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自己的“悟”。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谁来渡我?——只有自己。困惑也好,迷茫也罢,都是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经历,这些经历就好比是疾风骤雨,你要把自己渡到彼岸,就必须与之正面交锋。你没有对抗大风大浪的本领,却要渡人,只能是凭运气。而众所皆知的是:运气是靠不住的。这些本领的获得,还得靠自己。

所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很不妥当,因为他在渡人的同时也在渡自己,不尽是纯粹为他人做嫁衣。

二、一种心态:大浪淘沙,时间濯人。

水滴石穿,众人皆以为至柔的水功力最高。我不以为然。我觉得真正厉害的是时间,是时间赋予了水这一份力量。于自己、于学生,都不能指望获得短期性的功利目的。所以为人师者,要保持一种宽宏的胸怀,包容的态度,一种始终思考的工作方式,要破除既有的思维定势。唯有求变求新,在时间的涤荡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方能魅力永存。

周国平说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孤独的。即使是你最爱的人,也不能保证两个人永远心心相印。教师和学生也是如此,或许一时一地有情感共鸣,但是曲终人散后呢?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育人丰富的人性,即使是一个人在场,也能让孤独的灵魂有所依靠。让学生依赖你、崇仰你,这违背了人性,违背了教育的实质。而应该颠倒过来,把学生培育成自己仰视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我们应该把自己放低些,再放低些,在时间涤荡中让自己的人性更丰富、更完善。

三、一种修养:成全他人

曾仕强认为,成全是人间最好的一种美德,此言甚是。务实点说,通过你的付出,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考上了好学校,这是成全;务虚点讲,你给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点燃了他强烈的求知欲,抑或让他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给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他看到生活中美的一面……这些都是成全。 依稀记得钱理群有这样的观点,大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给学生什么?不是别的,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即使他杀了人,走上刑场的那一刻,回想起以前的老师给了他美好的回忆,心底泛起一阵温暖,这就足够了。话虽浅,但令人动容。所以,成全可大可小,就看你拿什么尺度去衡量了。

四、一种选择:叙事研究

青年教师反思的最佳路径选择就是写教学笔记,文乎文乎地说就是做叙事研究。在还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施教行为,大概有这么几个好处:

第一,加深对自己的认识。苏格拉底有个人生信条:认识你自己(照顾你的心灵)!坦诚地说,认识自己比起认识他人要困难得多。尤其是不加以掩饰(或者说有选择性的)地认识一个完整的自己,那是难上加难。这个世界上,不乏很多活了大半辈子都不知自己是谁的人。作为一个与书为伴的人,我们如果没有洞察自身的感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可悲的人只能教出可怜的人;有缺陷的人教不出完整意义上的人。更让人绝望的是,可悲可怜的人在一起居然毫无察觉,有时甚至形成一种强大的思维定势,一起在不经意中扼杀掉一两个幡然醒悟的“另类”。

第二,深化对学生本质属性的再认识。我们始终和学生在一起,仔细算算,和他们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与自己的亲人相处的时间。可是扪心自问,我们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到底认识多少,恐怕结果不免让自己感到心虚。余文森、叶澜等教育界专家对学生本质属性的叙述也只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不要忘了,我们也是从学生过来的,认识了自己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学生,这是前提。现在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可是在我看来,教师的情境设计有多少是真正符合学生需要的呢?此外,灌输也并非一无是处,关键看你的灌输技巧。想想以前,我的历史老师讲述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整整45分钟都是他在讲,讲的是多么精彩,多么让人开窍!不可否认,对学生本质属性的误读,其遗毒是难以消除的。

第三,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事求是地说,有效教学并不等于好的教学。现实的教学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割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表现就是只重知识技能的提升,而忽略价值关怀。江苏省教科院教研员、国家督学成尚荣认为:心智的变化、情感的丰富、学习愿望的增强、意志力得到锻炼,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作为一名文科教师,我认为这是始终颠扑不破的真理。进行叙事研究,对于青年教师来讲,既可以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也可以关注价值观的交流、沟通与引导。哦,对了,还有商榷,因为我们都不是孔圣人,达不到他老人家那样的人生高度。

五、一种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站的高,就看得远;胸怀宽广,就能包容万物、海纳百川。作为一名教师,尽管学历不高,但就得有知识分子的一种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没有这样的情怀,枉度此生。

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正因历史太长了,国人遭受官本位思想的浸淫已呈病入膏肓之态。是不是只有官场中人才能如此信誓旦旦?当然不是。我认为公共知识分子在如今这个价值观崩裂的时代大有作为。我不求学生接受我的思想,我只要你能对历史、对现实作一些思考,这就足够了。如果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那就更棒了。

我是一位普通的政治教师,但绝不妄自菲薄。我们的使命不仅在学生的当下,更在于其未来。如今的社会,一个人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你能对别人起多大的影响。我们的受众是学生,我们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去做,而是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解决策略,如果你的话对他是有启发性的,甚至改变了他原有的初衷,那么你就是成功的教师。

六、一个启示:以智慧领略沧桑

做一名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动社会民主、法制的进程,对于我们身处的这个位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这是一个简单但常被人遗忘的真理。

《现代快报》上曾有一篇关于喻旭初老师的报道,是关于金陵中学校园被市政工程侵占,喻老师上书市政府的事。很敬仰这么一位语文老师,有强烈公民意识,有社会担当的一名知识分子。与蝇营狗苟的人相比,喻旭初老师的形象是光辉的。

喻旭初老师特别反对一个词:老百姓,他倡导另外一个不算新的词:公民。这点,可以让我们政治老师汗颜。我们大多数政治老师只是把功夫花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对解题的研究上,很少有自己的深刻思想,这或许能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但绝不是可以启迪学生灵魂的老师。 总觉得今天的知识分子们少了点民国时期那些同行身上的味道,原因就是我们的内心是极其单薄的,是严重发育不良的畸形儿。比如,从我们身上能探寻到生命的厚重感么?

人凭专业知识站在讲台上,只是最低级的教师。只有凭借深刻思想立足讲台,才能够达到至上境界,才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我想,也只有饱含深情地对待生活的人,才有这样的潜质。以智慧领略沧桑,这是教师的必修功课。

七、一种信仰:生命的寄托

有位武汉的编辑朋友,是一位才女,诗文歌赋,信手拈来,才思之敏捷,让人叹服。古往今来,大凡才能出众的人,性情似乎都不怎么循规蹈矩,她也不例外。她是基督徒,信仰万能的上帝。母亲逝世,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妈在天上,没有哭泣、疼痛和哭号,因为神已经将一切都更新了。我默然。因为我是无神论者,无法体会到她的心情。

在当下,有信仰是件值得让人羡慕的事。因为信仰危机已是普遍现象。那么,这里有必要思考的是:限定在教师这一职业背景下,我们应有的信仰是什么?

5月18日《长江日报》有这么一则新闻:昨日凌晨3时许,武汉新洲一所初中学校组织30余名九年级班主任和学科组长参加敬香祈福,因为下月就要中考了,学校希望九年级的孩子们考出好成绩。一位副校长表示,每年都会组织毕业年级班主任敬香,这已经是常规工作。有的老师比较讲究,还提前3天吃斋。 报道中有这么一句话,激起了我的共鸣:教师不见得都是无神论者,但一定是人文之父和心灵之师,先进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灌输者。说的真好!看着“常规工作”这四个字,我彻底无语。

在我看来,我更愿意把信仰理解为“家”,正所谓此心安处是我家,真正的信仰应该是生命、心灵的寄托之所。可是,反观现实,在扭曲的价值观的“关照”下,教师的“异化”已非个例。

应该承认,教师的信仰不仅是个人的私事。因为我们信仰的品质决定了教育实践的品质,决定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教育何为,这是教师信仰的立命根本。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功力有限,我一时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只能慢慢探索和感悟。但是我知道,没有信仰,那只能是孤魂野鬼。

八、一种功力:忍受孤独

我问过老朋友,也问过萍水相逢、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什么是孤独?答案是大相径庭。这不足为奇,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感受自然也就不一样。

但是我随之而来的一个追问,大家对其的回答却基本一致:你害怕孤独吗?——怕!

我认为,世上的孤独大致可以分为这么两类: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绝对的孤独,因为我们的生命纯属偶然;其二,“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似乎在人世间寻找不到和我们一样的足迹,我们始终找不到同行人。反观现实,人之所以会做许多愚蠢的事情,往往都是忍受不了孤独的折磨所致。

八十高寿的时候,有人问叶嘉莹: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那八十呢?几年之后,她终于找到庄子的一句话作为答案:“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是何种宽宏的心境?又是何种至上的人生境界?恐怕只有叶嘉莹这样的人才能真正读懂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苦难的打击可以是一种催伤,但同时也可以是一种锻炼。”不是说要看破红尘,但有时候我们确实要看破一些纷纷扰扰,获得更大的精神的自由,代价是不得不承受一些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痛,而且在苦痛中要支持着不能够倒下去。对此,我深信不疑。能够得到这样的启示,不仅对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有积极意义,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成熟也是一种正面的推动力量。

第8篇: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本站推荐)

马家砭镇中心学校骨干教师培养交流材料

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秀中名师“送教下乡”有感

马家砭镇中心学校

王建东

5月24日,教研室一行3人在我校进行了“诊断课堂、教学视导”活动。5月25日,我校又有幸迎来秀延中学一行五人送教下乡,确实对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方面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和引领作用。我听了郭艳老师的一节语文课与赵丹老师的一节数学课,然后参加了报告交流会。通过听、看、想,总结了一些感想,仅供交流。

两位老师在课堂中凸显出来的环环相扣、流畅自然、洒脱自如,无不体现着作为一名老师深厚的功底和学科素养。

首先通过多年实践与学习,结合名师的课,我谈谈如何上好课。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尤其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有意义,即扎实的课。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有效率,即充实的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

- 1马家砭镇中心学校骨干教师培养交流材料

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有错误的。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撼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本学期,我们学校启动了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通过五步走战略,力争在1年内能发展3——5名县级教学能手,3年内培养出两名市级教学能手。其实名师就在我们身边,只是缺乏挖掘与打磨。学校极力创设平台,当然也需要我们老师能转变心态,积极配合,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主动努力。 我提以下几点希望:

1、希望静心。改变不了环境,就学会来适应环境,既来之则安之。俯下身子全身心投入工作。

2、希望虚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学经验;多向名师学习,学方法;多向电脑视频学习,学理念和技巧;多向《课程标准》学习,学标准与方向。

3、希望劳心。任何一位名师的成长之路都是艰辛的,当然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引领了孩子们快速的成长,那种收获的喜悦、幸福与感动是其他人体会不到的。

4、希望细心。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靠细心来完善的,比如课堂预设、语言表达、有效鼓励、学生差异反馈、知识点的正误、重难点的突出、应急处理、课后反思、总结提升等等。

5、希望尽心。站在讲台上,看到一双双期待的眼神,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 3 -

第9篇: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各位老师:

大家好!

非常荣幸和这么多年轻老师一起来交流,受覃老师的指示,让我来和大家交流我的专业成长之路,说实在,从一接到这个任务就感觉到压力大,内心很忐忑,不知说什么好,也不知说什么对老师们有价值,我想我就把这些年来我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的经历或者说故事和大家分享吧,希望能给年轻的你们有所帮助和启发。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晃眼,我已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十六年了,回顾这十六年来的教学之路,有欢笑,有无奈,有艰辛,有收获,从教16年来,我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却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让我记忆犹新。我用尽职尽责的工作诠释着一名小学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这十六年的教学之路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执着的信念,探索的精神,更离不开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所搭建的一一个平台。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十多年的成长经历和对教育教学研究的诸多感悟,谈谈自己所经历的专业成长之路。

首先,我认为高度的责任感和博大的爱是我们年轻教师成长的前提 教师的爱心与责任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教师的爱心与责任是作为教师必不可缺少的素质,是干好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因为心中有了爱心与责任,才能让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觉得清苦,在繁忙的工作中不觉得劳累。我还清醒的记得,九九年师范毕业后,我参加了第一届上岗考试,以全市第七的好成绩被录取,很荣幸的加入了教师队伍,带着对教育的无限憧憬和热爱来到了我所分配的学校——谋道镇富强小学,而当我来到学校,浮现在我眼前的是几间土墙小屋,操场就是教室之间的一块空地,由于刚下过雨,高低不平的水坑一个接一个,办公室里座着几个年老的教师围着火炉吧嗒吧嗒的抽着叶子烟,一群脏西西的孩子端着饭盒在秋风中打闹嬉戏,看到眼前的一切,说实在的,和我想象中的工作环境相差太远了,当时真的很失望。带着极度的沮丧和无奈走进教室,但当我看到二十几个灰头灰脑的孩子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目光齐刷刷的望着我时,看着他们眼巴巴的,对我充满期待和好奇的样子,那一刻,我被感动了。当我面对勤劳朴实的家长看到我的那种希望眼神,那些信任眼神,我打消了当初的念头,他们需要我,他们的孩子需要年轻的教师带给他们新的教学方法,他们的孩子需要良好的教育,我第一次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感受沉甸甸的责任。我想,我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给这些山里孩子们不一样的课堂。于是,我静下心来,把精力全部放在教学上,每一堂课我都精心准备尽力的上好,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来帮助孩子们掌握知识,同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既学知识又长见识,与孩子们生活学习在一起。日子一天天过去,在我的引导下,渐渐的,孩子们进步很大,作业有了格式,字迹工整了许多,还改掉了唱读的坏习惯。也有很多孩子跟着一起讲起了不太规范的普通话,看着这一切我非常的欣慰。在清贫的环境中第一次体会到了为人师的乐趣。

虽然在这里我只工作了短短两年的时间,但也就是这两年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作为教师只有无私的奉献爱,处处播洒爱,我们的学生才会在爱的激励下不断进取。

还记得,我当年教过的一个女同学,她姓陈,这位同学一开始给我的印象很不好,衣着不整洁,头发凌乱,上课总是一言不发,下课也不和同学们一起玩耍,

学习成绩很差。经多方了解,我知道了她的父亲早逝,家里很穷,又有严重的自卑心,曾经在二年级的时候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同学们都嫌弃她,都不愿意和她玩,但我发现这位同学智商并不低,学习上只要一点拨就懂。于是,我就经常和她“套近乎”,请她帮我收作业,有时有意把教本放在办公室,让她帮我拿,作为回报,我还送了一把木梳子给她,并告诉她老师希望看到漂亮的她,还暗暗的嘱咐其他同学玩耍的时候叫上她,一段时间后,“丑小鸭”终于变了,衣着变整洁了,头发也不乱了,一番“良苦用心”下,她的学习进步很快,期末还考了81分。欣慰不已中我终于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伟大,至今我还记得她那羞涩的笑容中露出的浅浅的酒窝。现在让我回想起来,在农村有太多的孩子需要老师的爱心浇铸他们脆弱的童年,而这也绝非仅靠教师高超的教学能力所能办到的。

在这所偏僻小学工作两年后,我调到了镇上小学,走的时侯学生的挥泪告别,同事的依依不舍让我很是感动。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这种浓浓的同事性,纯真的师生情,是其它职业无法体会到的。我虽然很清贫,很平凡,但我的精神世界是富裕的。这更加坚定了我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尽职尽责,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对教育教学中。

记得,03年秋季我刚刚生完小孩,就被调到了中学任教,一到校,学校就给我安排两个年级的数学,一年级一个班,二年级一个班,一个周20节课。一边带着嗷嗷待哺的儿子,一边还要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教中学数学,作为我只有一个师范水平的年轻老师来说,无论是从知识面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且还要面对家长的质疑和不理解,我感到无比的压力和责任,但是,我一点也没气馁,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不让家长失望,不要让同事瞧不起,不要误了学生的前途。于是,我每天等孩子入睡以后,挑灯夜战。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再结合课标认真全面的阅读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在研读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的基础上,我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因为我知道,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先决条件,每节课的教案我都是在阅读教师用书的基础上,自己写出简单的教学设计,再结合所买的教学资料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实效,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到实处,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个性需求的环境,我把讲好每一堂课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每堂课都当作有人听课那样严谨的对待,包括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长期这样严格要求自已,我觉得自己进步得很快。而且孩子们也非常喜欢上我的课。汗水浇灌出花朵,勤劳耕耘出果实,通过我的努力,我所带的班级学生思维活跃。考试成绩在年组中名列前茅。赢得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在与学生们朝夕相处中,我感受到孩子们成长的喜悦,分享着他们的快乐,也品味着他们的回报。2008年教师节,我收到一封来自一中的信,信中写道:张老师,我是一个性格内向,并且自卑感很强的女孩,在我刚刚来到这个班级时,您对我格外关照,并且时常鼓励我说:“你是个既聪明又漂亮的女孩,很有潜力,好好努力。”在您的帮助和鼓励下,我重新找回了自信,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中学。现在我既将面临高考,您对我说过的这段话始终激励我不断努力,让我充满自信。老师,谢谢您对我的鼓励。”收到这封信后,我的心为之一震,教师节的礼物,还有什么比这封信来得更为珍贵呢?因为有了责任,才让我拥有了这份爱,因为有了责任,才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执着的追求,也正因为有了责任,才让我的生命充满了价值。

二、不断的学习——是年轻教师成长的源泉。

当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光有责任感是不够的,只埋头拉车是不行的,还要抬头看路,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学习。我觉得不断的学习——是年轻教师成长的源泉。一个不爱学习的老师很难带出一帮爱学习的学生,一个没有书香底蕴的老师,专业成长将会乏力,课堂教学也会缺少灵气与智慧。因此,我不能只满足于当一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师,必须在学习中更新理念,在学习中提升能力。于是,在工作之余,我坚持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捕捉现代教育信息,研究教育理论的发展,每年订阅的《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我都要认真研读。重点地方做好笔记。我不仅找书本学习,还要向身边的老师学习,主动申请去听有经验教师的常规课,并积极努力争取外出去学习机会,每次学习,都全神贯注地聆听每一位专家、名师的讲座,认真整理笔记,这些无疑成了我专业成长的指明灯。而我的听课笔记和一般人的不一样,一节课下来要记录好几页。可以说我把执教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就记录下来了,回到家再次整理,我几乎可以还原整堂课。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无论是什么学科,只要有公开课,我都尽量去听。我觉得我每听一节课自己都有收获。数学课上,一个巧妙的教学导入,就能立刻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课堂氛围立马就不一样。语文课上,教学语言的精炼、教学环节之间自然的过渡,这些,对我都很有启发。渐渐地,我觉得上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原来真不是一节容易事。但尝试着去改变、去创新,让学生们真正喜欢我的40分钟,其过程辛苦但很快乐。我开始在自己的课上尝试着很多种教学方法,我把听到的、看到的都想方设法的融入到自己的数学课堂上,并在自己的课上做试验。哪种教学导入是学生们喜欢的,记住它。哪种情绪,能调动更多学生的参与,保持它。哪种评价用语学生喜欢,就积累它。

还记得,2010年,全省掀起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两课活动,我成了学校参加比赛的首要人选 ,这项比赛要现场抽签,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1到12册的教学内容,只有半个小时的准备时间,这次比赛也促使我利用课余和一个国庆假的时间通读了小学阶段的整套数学教材、教师用书和一些教学参考资料。也感谢这些活动逼着我们去成长。为了上好各种观摩课、引路课、评优课,我经常阅读各种教学杂志,并上网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我经常观看的网址是“中华免费听课网”。我把这个网址推荐给老师们,真的很好,那里面有很多优秀的视频资源,可以不出家门,欣赏到高级别的示范课。如吴正宪、许长清等专家的课,这里面都有,听这些大师的课真的是享受,他们精练、幽默的语言,别具匠心的教学手段,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不得不让我们赞叹和敬佩。这十几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专家的引领,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三、公开教学 ——是年轻教师成长的舞台。 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更要感激的是一堂堂公开课的磨练,让我的课堂教学不断的走向成熟。记得,窦桂梅老师曾对年轻教师说:我觉得,公开教学 ——是我们年轻教师成长的舞台。反思自己十多年的教学之路,我也深深体会到公开课对我的锻炼是功不可没的。

记得从中学调到小学后,镇上小学的活动和检查特别多,学校的每一次迎接检查,讲课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我的头上,当时虽然有几分惶恐和不情愿,但每次都是积极准备,认真对待。因此,我也十分幸运地经常接受各级领导和教研员的教学指导,领导和教研员对我课堂教学的专业点评,让我受益匪浅,也使我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快速的提升。

08年,我调到了汪营小学,这所学校都有个良好的传统,十分重视教学研

究,教研氛围十分浓厚,也是在这几年里,我觉得自己成长得很快,学校每两个星期要分教研组开展一次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每个学期都要开展教学竞赛活动,每次轮到我讲课,我都认真做准备,查阅各种教学资料,精心制作教具和学具,仔细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教案写了一遍又一遍,试讲了一次又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公开课获得了成功,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大家的一致好评。领导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还指出了我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并推荐我参加了全市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获得了一等奖,从那以后,我也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学术研讨,感受到了教学研究的无穷魅力。10年,我通过选调进城考试,调到了都亭一小,因为在之前的教学生涯中,我都特别的认真,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进入新单位后,我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在领导同事的眼中,我是一个要求上进的年轻人,每有公开课的机会,大家都不会忘记我。无论公开课级别的高低,不管公开课的学科和内容,不论公开课的对象和范围,我总是尽心尽力地完成好每一次公开教学的任务。每一次的示范与比赛既让我尝尽了艰辛,又让我收获了喜悦。在一个个难忘的经历中,我常常会因一个环节的认定而欢呼,也会因一个过程的否定而难过。我笑过、我哭过,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从校级示范课到市级优质课我上了十多节,最让我荣幸的是 2012年3月我代表利川市参加全州的“课内比教学”执教的《三角形分类》获一等奖。2012年10月代表恩施州参加湖北省小学数学研究课竞赛,执教的《笔算乘法》获一等奖。借此机会,我也要非常感谢覃老师,没有覃老师的专业引领,耐心指导,我是不可以走上省教学研究课的舞台。同时也要谢谢曾经和我一起共同努力的都亭一小和都亭二小的同事们。

在此,我也想对在座的所有年轻老师们说:你们千万不要拒绝公开课,一定要多争取上公开课,这是你最好的炼炉,你会在许多‘师傅’的搀扶中学着站立;你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久而久之,当你蓦然回首,就会发现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你所成就的,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而是脚踏实地走出的精彩人生。”

回过头来,看看当时走过的路,我的成长得益于那些艰辛、挫折,得益于那些坚持不放弃,得益于教师研修的种种平台,也得益于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那些机遇。但我更加明确地告诉大家,所谓机遇不是偶然,它是你不懈付出后的必然。不要小看一点一滴的积累,不要吝啬一点一滴的付出,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件事才是专业成长不变的真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我能在教学岗位上逐渐成熟,取得了一些小小成绩,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是正是这一次次的锤炼,才让我知道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收获了教育教学的果实,才让我从无意识、茫然的状态逐渐走上了骨干教师之路。我一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以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为支柱,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在此,也衷心地祝愿年轻的朋友们,扬起理想的风帆,用你们的青春和热血在小学教育的舞台上演绎出更多的精彩、享受着更多成功的快乐!

上一篇:勤俭节约是美德演讲稿下一篇:家长会低年级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