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郭俊华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改革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尤为关键,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幼儿教师队伍既是提高幼儿园品质的体现,又是幼儿园达成专业幼教目标的保证。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掌握新的教育技能,同时要求我们用开放的思想、开放的心胸、开放的氛围、开放的学习方法来培养专业化的教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幼儿园管理者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教师在专业上获得较快的发展,必须要大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土施肥”。
建立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管理机制
1.营造良好的园所文化氛围
良好的园所文化环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如果幼儿园中没有一个大家共同追求的方向和目标,没有大家认同的价值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际关系及行为规范,教师是很难获得真正的专业发展的。因此,创造一个“尊重、合作、创新、发展”为基调的工作环境,提供一个“团结、和谐、愉快、进取”的学习氛围,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和文化活动,把文化建设的精髓融入到工作中、活动中,让教师在其中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提升,形成学习的欲望和习惯。有了这样的内驱力,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2.建立共同的愿景
鼓励教师在建立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出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以“一切为儿童的发展”为奋斗目标,并共同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把个人荣誉建立在幼儿园发展基础上,使他们对幼儿园有归属感,具有“园兴我荣”的强烈责任感,改变教师原来那种“打工者”的心态,同时使教师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一个教育者,而且也是一个受教育者,幼儿园是促进个人成长的良好场所,因而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以大局为重,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让教师以幼儿园为荣,以集体为荣,并努力地去为集体争取各种荣誉,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宣传和演出。
优化园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已成为推进幼教课程改革的核心因素。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凸显“以人为本、以园为本”的园本培训模式,以此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1.培训内容由“单一”转变为“丰富”,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为了丰富教师内涵,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我园倡导“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理念,鼓励教师们勤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寻找乐趣,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幼儿园为教师们购买《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跳出传统思维的幼儿园教师实用手册》《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小区域大学问》等大量专业或非专业的书籍,并以“集中阅读”“好书分享”“美文推荐”等多种方式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还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说体会、谈感想,使教师们既开阔了视野又获得了专业的提升。
2.分层培训———满足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我园教师存在着个性、年龄、经验、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差异,因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有不同的发展需求。作为管理者就应该像教师对待幼儿一样,要善于观察、了解、研究每一位教师的实际经验水平,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认为,只有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并逐步向高层次需要引导,才能引发教师持续学习、不断向上的动力。因此,在园本培训中以“分层培训、分类发展”的模式调动全园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
(1)新教师培训重点———新教师上岗初期进行全方位入职培训,针对新教师在“幼儿常规培养”“半日活动组织”“家长工作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以“师徒结对式”的跟班指导、“专题讲座”“结对沙龙”等多种方式开展系列培训。内容涉及:建立融洽的班级氛围,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创设和维护有序有趣的日常环境,幼儿日常安全,与家长的有效沟通,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各类活动的有序开展。
(2)骨干教师培训重点———重积淀与发展骨干教师拥有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长,通过“骨干教师例会”“教学展示课”“经验交流”等方式开展培训活动。内容涉及:教育活动中良好环境的创设、教育活动中的整合与渗透、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体现、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与教育的个别化、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策略与方法。同时,幼儿园积极为骨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使他们的专业能力得到新的提升。
(3)名优教师培训重点———对于名优教师,则通过“名优教师沙龙”“专题交流”“案例研讨”“专家对话”等方式开展培训活动。重点偏向于教师个性的张扬和展示,深挖自身的亮点与特色,在自身擅长的专业科目内形成教学风格,并通过与专家、名师的对话交流,在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
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让培训更具实效性,如“专题讲座式”“实践反思式”“参与学习式”等既能提高教师参培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多样化学习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专家指导
在专家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通过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提高教师独立教学、独立研究、独立思考的能力。从本学期开始,我园聘请学前教育专家周平博士为我园指导专家,每周两天跟班指导,并定期为教师开展讲座,解决教师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合作探讨
业务研讨交流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也为教师主动参与开辟一个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平台。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我看你做,我说你改,我评你听的单项指导方式,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参与,把话语权还给普通教师,以教师为主体,从教师的实际教育情境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引领教师反思教学实践。利用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讨论,让教师各自对问题发表见解,提出解决方案和策略,对于还存在困惑的问题,再根据大家的提议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在集体反思中凝练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每个教研小组都要开展一课多研活动,每课题组每周研讨设计一个精品教案,要求目标定位适合,提问设计合理有效,环节设计指向目标。实施活动后对活动情况进行研讨、反思、整理。在合作探讨过程中鼓励教师“人人发言”,围绕主题提出对教学活动的个性化意见。教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自己成为探讨者与研究者,每一位教师都将研讨中的收获在之后的工作中进行实践,真正达到了不断反思、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如此循环往复,有力地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以案例促思考
案例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我们以典型的某一教学内容的真正案例为载体,教师通过自觉的反思、感悟、内化,在分析、比较、探讨中取长补短,从中提出一种或几种可行的、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4.以评价促提升
我们的评价侧重于从教师全面成长的角度出发,并鼓励和提倡教师进行自我批评和进行团队之间的互评,形成自我成长和团队成长的内在力量,有效地帮助和敦促教师激励自己的思考历程,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改进教育行为,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教育责任。
以科研促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质
教育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理论素质、不断优化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理论修养, 从而懂得教育规律。这是专业化成长的理论功底。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以教育思想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主体模式, 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圣人”, 而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 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体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的是理性过程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如何思维、如何将所学知识再加工, 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 加工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
以科研促教研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定的“教学研究”, 是对教师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探究, 这种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教学增加另外的负担, 而是力图使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 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实践证明, 教师间的广泛交流, 特别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为有效的办法。所谓“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是一种行动研究, 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从操作层面上来说就是约请专家、教研员会同教研组长、组员教师一道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对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 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 把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变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
近年来, 我校教育教学继续“持续走强”, 除传承“传统”外, 还特别注意做到理科教学要防“无用功”, 文科教学要防“ (虚) 假用功”, 其他学科要防“不用功”。这里的“三防”问题也就是一个有效教学的问题, 解决的有效途径应该是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 在教研科研活动中扩大交流,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以科研促转变优化教师教育思想
教育科研是培养研究型教师、形成学习型学校的重要途径, 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必须靠科研才能获得内在的支撑点和推动力。其实, 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在日常教学中收集了很多宝贵的资料, 只是忙于日常事务, 再加上缺乏教育科研的意识, 没有进行科研知识的系统学习, 教学的成果往往停留在经验上, 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提炼、总结和推广。通过参与教育科研工作, 可以让教师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转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 使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更加精湛, 教育思想达到更加理想的境界。
教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何从教科研的角度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的理念是坚持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 研究能力回归实践者。
一方面, 构建了“区、校、组”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机制。“区”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推动和教研部门的业务指导。“校”是指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组”是学科组根据本校学生特点, 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教育研究。在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中, 行政、教研、科研“三结合”, “三套马车”缺一不可。
另一方面, 形成教师专业发展三种模式。 (1) 名师引领模式———探索名师成长的“校本自培”模式, 加速名师、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他们在新课改中的引领、辐射作用。 (2) 骨干研修模式———为了推进我区“千百十工程”的实施, 我校成立了由36位市、区、校级骨干教师的研修班, 通过自学、讲座、交流、参观学访等形式进行研修。 (3) 课题带动模式———以课题为载体, 组织和吸纳一些急需提高科研素养的青年教师共同参加课题研究, 实现教师从“经验型”到“学习型”再到“学者型”的类型转换。
我校坚持以师徒结对子为基础, 以加强集体备课为支撑, 以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课为载体, 使“名特优”骨干教师成为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催化剂”,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助推器”。2007年11月至12月我校组织全校特级教师、各类名师、学科带头人共20余人在全区高中、初中校全面开展了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共有11个学科分20余人上了展示课, 其中15位名师做了课堂教学点评, 5位名师开了专题论坛, 听课教师达千余人次。达到了展示“名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深厚的业务素养的目的, 同时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一年来, 借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 我们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变换, 教学水平在提高;借多项学科竞赛之际, 涌现出了许多教学能手;借多次高质量的培训活动, 激发了教师的内在奋斗力。
作为全学区学前教育指导的管理和服务中心,两年来,我们坚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多样性、差异性原则。我们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现状及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通过行动研究、活动观摩、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反思性研讨切实解决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促使教师在实践中进行行为反思和行为调整,从而获得专业成长。作为幼教辅导员,本人结合民办幼儿园实际,从学区管理者、园长、教师三个角度就如何促进民办教师专业成长谈谈几点有效性策略。
这两年来我学区采取了一系列实质性的举动,加强了对民办幼儿园的督导,使我镇民办幼儿教育正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从而确保学前教育向普及化、规范化、均衡化和优质化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学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实行园长、持证上岗,是办园的基本条件。并把教师的专业学历作为评估幼儿园的主要指标。对师德修养差,专业水平低的教师,应逐步进行清理。(2)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审批制度,对民办幼儿园的布局做出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鼓励民办幼儿园之间进行合理竞争,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3)启动民办幼儿教师再岗培训工作,加强民办幼儿教师的学习意识,为民办幼儿教师建立继续教育档案,启动民办幼儿教师培训成绩和工资挂钩,以此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机,从而加快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下发民办幼儿园教师调查问卷,找出切合实际的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获取了第一手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数据分析,共同探讨提高民办园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随访我们也了解到民办园教师的心声,她们一致认为以中心园为示范点开展的二级培训活动更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下面将浅谈我学区如何促进民办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管理策略:
一、科学规范民办园的专业文档材料
首先,我们建议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公室的环境,各种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严格上墙,同时对民办园的文档材料进行规范管理,先集中园长进行安全材料文档和评估材料文档分类归档学习。我们要求每个园选送一个业务骨干和园长一起学习周预设表、各科教案、游戏教案、听课记录、家访记录等各种材料的正确格式书写,然后集中各园教师进行学习,规范所有民办园的文档材料,并保证做到本镇所有民办园实行电子文档管理。
二、以中心园为引领,起带头示范学习作用
1. 中心园开放式管理,随时欢迎民办园的参观
我们的两个中心园给各个民办幼儿园提供了无偿参观、学习、交流的平台,及各类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种文档材料如何归档的学习机会。
2. 参观幼小衔接工作教学观摩活动
中心校和中心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教学观摩活动,我们也热情邀请各民办幼儿园大班教师来学习,并通过专家的讲座让民办园教师学习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拼音、数字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3. 教玩具制作学习活动
通过下园检查,我们发现各园普遍存在教玩具少而又少的现象,于是我们选送中心园的骨干教师提供教玩具,指导民办园教师学习如何选材制作教玩具,该阶段我们指导制作的教玩具主要包括区域活动、户外活动、游戏活动等材料。通过这个活动大大提高了民办园教师制作教玩具的能力,让每个民办园在不同的程度大大增加了教玩具的储备量。课题组成员指导的民办园教师参加自制教玩具评选,其中优优星幼儿园的李小芳、程伟伟、吴德玲三位老师自制的教玩具“数学指套”“小猫钓鱼”分别荣获第二届福建省幼儿园优秀自制教玩具评选活动二、三等奖。
三、以片区为单位加强民办教师管理,分享成功经验交流
我们组织所有的民办园园长召开教师管理经验座谈交流会,以片为单位,亲亲园长,康乐园长,阳光园长,红苹果园长等发表各自的教师管理心得体会,如何进行“人性化”管理,保证园内教师的稳定,分享教师园本培训和自我学习的成功经验。
四、适时开展幼儿才艺展示比赛,增强民办园教师的积极性
我们组织了“第一届心苗杯幼儿绘画比赛”,两所中心园和14所民办幼儿园按统一的规格提供幼儿的绘画作品,聘请专业美术教师和部分中心园及民办园教师来当评委,同时我们请幼儿园美术教学特长班的老师来点评并组织民办园教师学习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教学活动。为迎接“六一儿童节”,中心校开展艺术节活动,并组织民办园教师学习如何编排优秀的幼儿舞蹈节目,并选送节目参演参赛。
五、暑期的民办园教师业务培训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暑期时间,我们要求民办园园长利用暑期进行园内修缮、环境创设工作。我们组织全体民办园教师进行业务培训。聘请福建儿童发展学院的高级讲师和县实验幼儿园的教研组长给民办园教师讲课,内容包括幼儿园环境创设、各科教学法、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等内容,为民办园教师学习业务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一学期两次的“送教下乡”和民办园片区教研活动
我们选送中心园的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到民办B级幼儿园——春芽幼儿园,课题内容为中班科学活动“可爱的小脚”,并指导民办园骨干教师上观摩活动内容为大班数学活动“自编1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同时我们组织公立教师和民办园教师进行评课工作,让民办园教师学习评课,并在评课活动中大大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endprint
七、走出去观摩县实验幼儿园及各乡镇民办园的开放活动
我们民办园教师的学习工作除了在本学区本幼儿园内完成以外,我们动员民办园园长挤出更多的时间带园中的教师走出去参加县实验园和其他乡镇民办园开展的观摩活动,学习先进的幼教经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八、课题阶段交流及“公带民”展示活动研讨会
在荆溪第二中心幼儿园举行“公带民”现场教研活动,本次活动观摩了民办B级幼儿园——阳光幼儿园,课题内容为中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荆溪第二中心幼儿园课题内容为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参加研讨的公民办教师围绕两节观摩活动阐述各自的观点。通过公办教师参与教研的氛围,激发民办教师们参与教研的欲望,使得民办教师们有了想说的愿望,逐渐带动民办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搭建起互动教研的平台。“公带民”活动让民办教师们在学习交流中开阔思路,相互提高,促进成长。
九、选送民办园的优质课参加县级评选活动
为了推动民办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本镇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选送民办B级幼儿园——阳光幼儿园许建晶教师执教的,课题内容为中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参加县优质课评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激情,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工作的开展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了民办园园长和老师们的高度认可,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但问题最大的是我们的民办园教师流动性太大,培训后的教师经常跳槽。针对这个问题,对老师的思想变化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组织园长进行讨论,根据各园的实际情况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并请有成功管理经验的民办园园长做经验交流,我们把各民办园教师参加的一级培训、二级培训、园本培训和教师自我学习都纳入每年一次的民办园等级评估工作的其中一项评估内容。通过大家的一致认可,我们适当地提高了本镇民办教师的待遇并给每个教师都做了社保。
当然,还存在问题,今后还需有采其他措施或策略,一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园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研究过程中,我们比较注重外部激励机制的激励作用,但就这一点而言,其工资结构和奖励措施也还不尽完善。今后,我们将会在本阶段的研究成果上进一步完善其激励机制。二是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
近年来,我们学区培训的重点放在面向民办教师以获取大面积的丰收。这无疑是需要的,也是可行的,但确实是不够的。今后我们将加大对本镇民办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以名教师办名园,提高我镇民办幼儿园教育事业。
为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一直以来,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倾力打造校本教研共同体,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发展。
2015年11月13日整个上午的时间,我们先后聆听了扬名中心小学音乐、美术、英语、品德、数学、语文六位教研组长关于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全面、深入、细致的介绍,通过各位教研组长全方位的报告和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我对扬名中心小学“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实践、发展情况和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有了自己的了解和掌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了很深的感受。
一、确立明确的研究主题。以问题引导教研,把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个教研组一个学期确立1—2个研究主题,使教研活动具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主张先研究起来,在改变中不断提升。改评课为议课,弱化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围绕研究主题做了哪些改进和尝试,鼓励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二、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实用性原则,各个教研组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培训融为一体,根据各自学科的教材特点、知识结构、教法学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如语文组开展的《语文学科知识能力达标实施手册》编写、核心问题研究;数学组开展的解题能力培训、学科基本素养培训、即兴演讲培训;英语组开展的新教材研究、直拼Phonics教学研究、命题能力培训。
三、稳步推进,系列开展,引领带动。学期初各组共同研究制订出学期教研重点、计划,安排好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学期教研活动路线图——“教研组行事历”。
每个学期的教研活动紧张有序,稳步推进,不盲目开展,不急功近利。系列开展每个主题的研究,一般采取先学习相关的理论依据,观看相关的录像等,为教师的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组建中心组教师团队和磨课团队,做好榜样引领,上好示范课,使每位教师能够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研究;最后开展教师之间日常的、常态化的研讨课,共同探讨反思、反复打磨改进、共同成长提升。
论文摘要:作为办园二十几年的幼儿园,浙江省宁海县中心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层次结构现状并不乐观。我们试图通过寻找幼儿园办园目标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结合点,实践以教师为本的培训策略,如实践分层培训计划、拓展多种园本培训途径,完善幼儿园管理体系,如“JKS”一体化模式创建、中层管理团队建设、制度保障“三・五”工程的实施、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动态绩效考评机制等有效管理策略的探索,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管理策略
一、浙江省宁海县中心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浙江省宁海县中心幼儿园现有专任教师66名,这些教师中85%均为8O后,其中有32名1―3年教龄的新教师。这支新教师队伍中除1名正式在编教师以外,其余均为自聘教师,队伍不稳定,缺少教学经验,而且专业能力弱。其余的34名教师中有9名县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他们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队伍稳定,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中流砥柱。有22名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知识技能,大多数承担着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正处于专业成长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幼教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人们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在知识结构、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一部分新教师缺乏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技能。这样,幼儿园长期积累下来的优秀成果、经验的传承以及现实的创新、研究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
幼儿教育事业需要优质的师资队伍。通过有效管理模式的探究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迫不及待要解决的事。因此,我们立足本园实际,开展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管理策略”的探索。
二、浙江省宁海县中心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管理策略探索
1.寻找幼儿园办园目标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结合点。为了有效开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我们努力寻求幼儿园办园目标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结合点。
我们确定了办园目标中的教师发展目标:“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的自主和谐发展。”即通过教师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管理机制的建立,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优良、会学习反思、能研究探索、重实践创新、具有团队精神、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
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提出教师分层培训的思路。为了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教师自主和谐发展,中心幼儿园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通过“名师”、“骨干”的传、帮、带,和创新业务学习多种形式人手,让教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想学――乐学――学有所得――最终达到教学有成”的目标,推动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1)教师个人成长目标的规划和策略的实施。结合幼儿园教师发展目标,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优势,以分层培训计划中的具体要求为基点,进行自我分析,自主确定自己的成长空间、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成长计划。幼儿园则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帮助他们找出需要努力的方向,给予适合他们发展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目标激励,如新教师:用三年时间,逐年完成分解目标,向园级“教学新秀”努力;发展型教师:结对一名骨干型教师名下,带一名新教师,参加园级“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骨干型教师:由园高级教师和业务骨干组成,承担带徒、园级讲师团的辅导任务,努力晋升为园级“教学带头人”及以上水平。
(2)建立教师个人成长监督机制,保证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幼儿园专门设立教师成长监督管理部门,由园长、教学主任与师训负责人组成。具体流程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教师的个人成长在监督、评估中落实,教师计划在随着实施过程的监督、评估中作出调整,从而在回顾、反思基础上再一次拟定下阶段目标。
2.实践以教师为本的培训策略,锻造高素质精品团队。
(1)实践分层培训计划,架设教师成长的阶梯。开展具有本园特色的分层教师培训,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与教师队伍整体优化的有效方式。开展分层培训,犹如搭建云梯,让不同层级教师踩着适宜的台阶向上攀登。即:将幼儿园教师按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等要求分为“新教师”、“发展型教师”、“骨干型教师”,并对他们进行分层培训。如对新教师开展单项基本功培训,像“简笔画比赛”、“弹唱”比赛、“心得体会”评比、“撰写幼儿评语”培训等,逐渐发展到“课堂教学”大比拼等集综合技能于一身的竞赛活动。又如,对发展型教师进行“教学能手”评比活动。评比项目趋综合性、重实践能力,把评比过程当作培训过程。如综合能力测评、课堂教学评比、说课、评课等。
通过以赛代练,重视分层培训过程。我们从评比的结果中肯定教师努力的程度,但更注重评比的过程。因为有分层和师徒结对,所以每一层级教师都有自己的师傅老师。在评比的过程中,也是各位师傅老师进行先进理念诠释、比拼及创造性教研活动的自发缔造。在整个分层培训过程中,好像正在精雕细琢地打造一支精品团队,促进了教师专业的群体性发展。创立培训流程重视分层研讨过程。除了以竞赛、评比式培训以外,我们更注重的是“问题式”研讨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集有效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优点。具体步骤一般如下:
▲氛围创设――圆桌会议形式的交流,人人发言,参与交流;
▲围绕中心话题,各抒己见;
▲抓住关键问题引发讨论――达成共识――回归教育实践。
如发现园内的一些新教师在带好班级方面有困难,于是在教学主任的带领下,找准“切口小、共性大”的问题,组织新教师进入小班进行跟班半日观摩。从小班半日观摩中发现问题,并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达成共识,然后由新教师在带班实践中回归与应用。
(2)拓展多种园本培训途径,注重教师潜能的开发。园本培训是以园为本的培训,是幼儿园针对自己的实际条件,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的各种教学研讨、业务培训活动的总称。实施“以教师为本”的园本培训,切实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幼儿园整体工作的头等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新方法、新途径的探索。
第一,专题式研讨:专题式研讨是教师们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团队协作,发挥各位教师的.优势,围绕主题,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比如开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区域活动、课堂教学等等专题的研讨。
过程:以问题生成专题――利用信息各抒己见――总结形成共识――进行专项评比。
第二,参与式培训:参与式培训是创造轻松愉快的培训环境,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工具,引导教师进行思考、参与经验分享的学习过程。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分享这些经验时会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比如,新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创设班级主题墙?
过程:置身问题情境――小团队合作思考――共享各团队经验――形成新的共识。
第三.基于教学现场的研究:教学现场研究是教师通过开放活动、现场诊断等实践活动进行研究,起到能自我描述或评价现场的作用,又以质疑、答辩、讨论等形式形成共识的一种研究模式。如研讨小班半日活动组织;课堂上教师观察什么;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如何应答……这种方式的提出源于笔者随机听一位新教师的课。整个上午的半日活动,从早晨幼儿体育活动到晨间谈话、点心、教学活动……笔者感觉这位教师组织得不错,环节的衔接紧凑,孩子也很快乐。但几个主要学习活动内容过于分散,重点不够落实,教师的指导未落到实处,幼儿难以得到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事后,笔者找这位教师交流听课后的想法,这位教师非常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经常性的指导。
怎样使研究日常教学成为我们的习惯呢?在笔者的提议下,幼儿园成立了各学科教研组织。现在园内各学科教研组长、年段组长均每周深人班级进行现场听课和指导,每月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把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教学研讨的课题。
过程:自我描述与评析――质疑与现场答辩――讨论与形成共识。
第四,专业引领培训:我们充分利用园内外优质资源,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培训。如请专家现场指导、根据示范培训制度不定期派出相关教师到园外学习、园内名师(骨干)引领教师扎实教学实践研究等。每学期安排请进来、走出去两种形式的活动,每位教师享受培训的机会。如邀请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李全华老师进行美术专题培训;请教科室葛老师进行教科研专题培训以及邀请宁波胡剑红老师来园作教学现场专题点评等。
3.完善幼儿园管理体系,建设教师发展的保障激励机制。幼儿园是幼儿与教师共同成长的地方,幼儿园的发展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根本保证。这支队伍还要不断培育与传承幼儿园的组织文化,这就需要探索和谐管理的组织结构,形成并完善幼儿园管理体系,特别是提高管理的灵活性适应性。具体操作如下:
(1)“JKS”一体化模式创建。“JKS”一体化即教、科研、师训一体化。通过实现教、科研一体化模式的创建,确保三块工作融会贯通,目标一致,使得课题研究通过教研形式和师训形式得到充分落实。教师专业有规划地在教科、教研、师训中迅速成长起来,而且是有机的,是多层面的提升。
(2)幼儿园中层管理团队的建设。①成立组织:以竞聘的形式选择幼儿园中层管理团队。②明确责任:园长牵头完善及修正幼儿园中层干部职责,构建条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畅通管理渠道,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运作。如通过每月一次例会,提供解决实际工作的难题的方法。又如,提倡中层干部开展管理方面的课题研究,或以管理论坛演讲等形式来提升中层干部的研究与工作能力,营造自由开放、宽松和谐的学习工作情境,将教师的能动性及创造性全部激发与释放出来,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中层管理干部也获得自身的成长。
(3)实施教师发展“三・五”工程。结合浙江省宁海县教育局的新教师“123”工程、高级教师的“五个一”工程,建立切合本园实际的教师发展“三・五”工程培训体系,即“新教师五个一”、“发展型教师五个一”、“骨干型教师五个一”,这三个不同层次教师的五个一工程统称为“三・五工程”。不同层级的每位教师以不同的要求来完成教学五认真考核、节课堂教学展示、一篇教学论文的撰写、一份教学活动设计、一次业务能力综合测试。对教学五认真的考核也是一样,是根据教师所处的层级进行不同层面考核的。具体考核内容为: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制作教玩具、认真进行环境创设、认真做好家长工作。
对于“三・五”的实施,以制度文本形式进行保障,并设专门的监督机构进行考核。
(4)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动态绩效考评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手段。我们应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教师,善于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长处和闪光点,不断激励其工作热情。其次,对教师的评价因人而异,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人,不断修正考核指标。只要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再次,设立各种奖励,如月绩效考核津贴、先进奖励、科研奖励等。
通过自评、他评、互评等多元的评价手段,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根据考核细则,对中层教学骨干、班主任有不同的考核重点。动态绩效考评并结合“五星”评比,在每月评出的教师当中推出有榜样引领作用的教师公布在“巾帼五星”评比橱窗里,如服务之星、创新之星、成长之星、合作之星、关爱之星。
三、浙江省宁海县中心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管理策略探索的几点收获
1.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框架。通过探索和总结,形成了本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模式:寻找幼儿园办园目标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结合点,实践以教师为本的分层培训策略,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动态绩效考评机制和教师发展的保障、激励机制。概括表述为目标――实施――评估――激励四块内容。
2.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多种方式体现。涌现出一支幼儿园中层管理团队,他们具有创新精神,正逐步走向成熟。教学业务骨干队伍不断扩大。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大批论文、案例分析、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等。仅一年中就有89篇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课例获全国、省、市、县获奖,其中有3篇论文和2个课例在全国级刊物中发表。
如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幼儿教师,在园里与幼儿密切相处,与家长交流沟通,创设适合幼儿的生活环境,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还需具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更为重要的是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教师在保教方面需要不断的去提升和成长。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员也有从事幼儿教师事业,专业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这就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标准有一定的要求。那在这样的形势下,应怎样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呢?这就要从教师的专业化方面来了解和认识。
一、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与教师群体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奋斗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这个职业要有独特的要求和条件,首先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有专门性训练,懂得一些专门的教育方法,其次是爱岗敬业对幼儿不偏心,做到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重要的是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教师专业化意味着国家要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例如有培养教师的专门机构和中、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念,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这个主体人物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要不断的向前发展,接受新的思想,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争取成为一个优秀合格幼儿教师。
二、为什么要走专业化正如人们所说的无规矩不成方圆,专业化的发展在一定的基础上影响着教师的成长道路。当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也在飞快的更新,经济发展,对教育事业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教师自身对所从事的职业意义、地位认识不足,缺乏兴趣,在工作方面是应付了事,对专业知识水平能力存在不足,更重要的一点是来自园领导的压力和幼儿家长的要求不断提高,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其次,教师会存在职业倦怠期,教师在任教后的10年至15年的时间段里会对工作产生厌倦,缺乏动力有较强的压力感和挫折感,缺少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对该专业的每天做重复的事情而感到厌烦。在社会方面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要求,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感;在教学情境方面,在很多人看来管得住学生的老师才是成功的老师,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能力弱,又是以自我为中心,在班级管理和对幼儿教育中要做到细心,耐心,责任心,这些在长期的过程中在不断的消磨着教师意志。正因为如此,教师要调整心态,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来面对,增强自信心,走专业化道路。
三、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因素个人成就意向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之一,一名新上任的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个人在这个成就的意向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在成就的这个过程中会有波动,会遇到挫折,但在教学技能和管理的能力方面,积极的去实践和反思,发现在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职业到了停滞阶段,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活力会明显下降,对当前的工作安于现状,对于新的教学课题会表现出消极的反应,对教研活动缺少专研的耐心与对其提出新的创意性。自身专业发展的因素,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不断进取,具备有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也是近期教师工作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能力和实践经历,教师专业素质方面提高专业的素质能力,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克服困难,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发展专业的知识,提高科学与人文素养与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认真做好教育工作,为教育良好质量而付出努力。
四、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近些年来,国家不断重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下发了很多关于幼儿教育有关的文件,例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幼儿教育事业中的不足。立足教学实践,关注孩子们实际情况与发展水平,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在新世纪要求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规范和素质教育不断的规范。社会背景、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的更新,现在许多乡镇都建有公立幼儿园,教师要想进入公立幼儿从事工作,需要报名参加统一笔试、面试考试,教育的门槛高了,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并且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为五年,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于教师的工资待遇,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在众多的行业当中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是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这在当前也是影响许多人选择是否从事该职业的一个条件。也是当前需要做调整和改进的重点内容。
随着我园办园能力的扩大, 越来越多的新教师加入到了幼儿园的教职工行列。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与低, 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指出, 要多种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新教师队伍, 尽快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和适应能力, 让他们由新教师转型为合格教师、成熟教师、专家型教师, 促进其专业的迅速发展。如何实现这些, 是我园面临的首要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 寻找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途径和培训机制, 不断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使他们尽快成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 才能为幼儿园实现更远大的目标奠定基础。
二、省内外同类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省内外对新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研究并不少, 其中培训、再学习、师徒帮扶以及教师评价是研究的主要策略。宏观的、没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再学习, 不能真正满足新教师职业入门时的迷茫和困惑。另外, 教师评价运行机制缺乏系统性的保障, 奖惩性的评价带给新教师的往往是压力大于动力, 加剧了新教师上岗后的职业焦虑。综上研究现状, 新教师在成长中存在的误区, 是缺乏以人为本的系统研究以及适宜的策略。
三、课题的创新程度
本课题的创新就在于, 深入新教师不同的个体特点和工作实际, 采用将个体研究、实践验证、归纳提升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不仅要从现实层面弄清处于适应期的新教师出现的日益增多的问题, 而且还要从理论层面通过分析、论证、实践、总结找出解决问题切实可行的对策, 从而为建立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人力资源体系提供重要依据。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教师职业生涯来看, 新教师走上教学岗位的前几年是专业发展的关键期, 它直接关系到新教师教育生涯的未来发展。对于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不仅要立足于本园的实际发展水平, 更要站在学前教育的总体发展目标上规划指引新教师的发展方向, 为此, 对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解决阻碍、制约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各层面问题的研究。
2. 根据新教师的职业需求探究, 尝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 并应用实践研究, 指导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3. 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机制, 满足不同个性、特长的新教师在专业中全面发展的需求。
4. 根据新教师制定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研究以何种方式
帮他们达到预期的专业发展目标, 并不断修正其自我发展方向的研究。
5. 探究新教师的共性问题、个体式发展结合与分离的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6. 关注新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的发展, 激发新教师“专业发展动机”的研究。
7. 为新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和支点, 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计划
第一阶段:基础调研阶段 (时间:2011年6月——2012年1月)
收集、整理、调查不同学历新教师的基本情况, 相关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等, 通过岗前培训、谈话交流、技能展示、跟班调查, 加强新教师的理论学习, 帮助指导新教师明确自我发展目标,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另外, 幼儿园应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 从多角度、多层面为新教师提供支点, 从多途径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教学实践中寻找自身专业的差距, 并通过谈话及问卷调查, 汇总找出新教师上岗后的困惑及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从而探究影响新教师成长的动力和阻力因素。
第二阶段:实证实验阶段 (时间:2012年1月——2013年1月)
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内容:
1. 凸显个性, 取长补短, 合作交流, 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效课堂。
没有个性的教师就培养不出学生的个性, 面对新教师的多元、多型以及多样化的个性特点, 在宏观调控的同时, 我们并不希望所有的新教师都被同化成如“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的相似者, 而要鼓励新教师往“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 展示个性魅力, 鼓励创造性思维, 把学科特点与自身教学特点相结合, 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他们在成长时期扬长避短, 变被动为主动, 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让教师在实践中找差距。
2. 压担子促成长, 挖掘潜在能力。
本阶段主要采取初步总结的方法, 对前期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 整理出一套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 并随着新教师教学的日趋成熟, 对每位新教师的自身特长合理加压, 让他们在担负重任的同时, 不断更新自己的奋斗目标, 挖掘潜在的能力, 在学习与实践中锻炼能力, 把压力变成进取的动力, 增强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信心。
3. 以教科研为引领, 反思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
教学科研是自己专业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力武器, 教师参与科研既能帮助新教师不断超越现有水平, 选择和吸收新的教育理念, 又能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参与的过程中, 新教师不断反思、总结、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 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从中获得新的教育理论, 总结新的教育经验, 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工作。
4. 打造名师工程, 彰显成长, 营造赶超、再积蓄的良好循环氛围。
通过给新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竞技的擂台、交流的平台 (包括公开课、教案、论文、课件、中英文演讲、才艺) , 从多种渠道, 有计划、分步骤、全方位地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 从而在新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成才上进的良好气场。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时间:2013年1月——2013年6月)
课例研究就是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研究对象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几节课;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断,也可以是几个同质或异质的教学细节;可以是本校教师的课例,也可以是我们所搜集到的名师课例。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或细节的细致观察和深入反思,探讨问题产生的背后原因及影响,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课例研究要有主题,没有主题就谈不上研究。课例研究的主题是多样性的,它可以是教师教的行为,也可以是学生学的行为,还可以是课堂管理策略等。课例研究的主题应该符合“四个原则”:一是真实性原则,即研究主题来自真实的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想象;二是典型性原则,即研究主题是教研组教师或不同层次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三是可能性原则,即研究主题通过研究有得到解决的可能性;四是匹配性原则,即研究主题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有效对接。除此之外,研究主题还应该是切口小的问题,便于深入研究,尽量避免“大”而“空”的主题。研究主题的确定主要有三种途径:在学习、思考中确定主题;在不断“看别人、找差距”中确定主题;在不断追问实践、自我反思中确定主题。
课例研究活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它包含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和反馈会议三个实践研究环节。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教研组或备课组围绕研究主题,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站在理论高度分析、研究教材,共同设计教学方案。课堂观察:选择恰当的观察技术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描述课堂情景,搜集课堂信息。反馈会议:通过课后交流与讨论,深入反思教学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寻找改进策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再进行课堂实践。
课例研究与常规教学研究相比,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有明确的研究主题,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教学设计,聚焦于发现问题的“观课”,着眼于解决问题的研讨,强调理论指导下的深度反思,强调行为跟进。因而,课例研究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克服了常规教学研究的盲目性。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注重教学行为改进;二是课例研究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交流平台,教师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一.你认为上述案例中的执教教师有必要进行反思吗?
我认为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这位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及时的进行反思。
1、课前预设情境对“平均分”这一概念帮助不大,情境的设置没有取到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作
用。
2、情境设置的不当和教师提问方法、词语的不严谨促使学生对“公平”一词的理解远离了“平均分”这一
概念。
3、课前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爱好及了解会使情境设置脱离主题和知识点。
4、如果教师把情境改成“老师这里有6支铅笔,想要分给两个同学,怎样分才会公平?”情境接近学生生活,不会引起歧义,学生易于理解,能直接参与,能设身处地的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对“公平”的理解,能逐步走进“平均分”。
所以这位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应该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能让学生逐步靠近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应该反思自己的提问词语是否严谨,怎样的提问才能引导学生走近知识点。
应该反思当课堂出现无法掌控的局面的时候应该怎样的去把握课堂,把握学生的思维。应该反思自
己本课的失误点在哪里,进行再教设计。
二.举例说明,在日常教学中你是怎样进行教学反思的。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认识钟表》中“认识半时”这部分知识时。课前预设很充分,上课时学生的表现也不错,能积极探讨,总结规律,但是在实践练习时,虽然大多数同学都作对了,但还是有部分同学做的不准确,看半时不准确,画半时知道分针指向6,不知道时针到底应指向哪里。下课后,我及时的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在让同学探究看半时,画半时时过于重视分针指向哪里,对时针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够
明确,没有把这部分的探究当做难点来突破。
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设计了一堂延伸课,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的错题资源,引导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它们产生错误的共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半时的时候时针应该指向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更准确的画出半时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可以让第一节课就画的比较准确的同学用它们的方法,它们的语言来来进一步阐述,一帮一交流,沟通。设计富有层次的练习题及
时检验并加以巩固。
按照这个思路,第二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并自己总结出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技巧和检查方法,扎实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及
时的反思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你认为撰写教学反思对于教与学的价值是什么。
我认为撰写教学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使原有的经验不断的得到提升。才能形成型课程理念所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走出封闭,才能是自己的教学更有效。
教学反思让我们每天都在教学中成长,每天都在成长中进步,通过教学反思我们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从而走上一段新的教育探索征程。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 我们的校长曾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教学,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用心的去反思。教学反思能让我们每天都在教学中成长,每天都在成长中进步,让我们的教育理念每一天都是更新的。用心的,及时的,有效地反思能“让教师从机械的忙碌、盲目的忙碌、麻木的忙
内容摘要: 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常常反思的教师
才能有游刃有余的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高效的提高课
堂效率,达到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教学反思成功失败疑点课堂课堂研讨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些可见,当一名教师不易,当好一名优秀的教师更加不易。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从各方面不断学提高和完善自已。教学反思作为一种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启迪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此,就如何教学反思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反思成功精益求精
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教师去反思的成功课例,大到一节课的成功,小到一个环节、一句话的成功。如果能将教学中的这些闪光点记录并加以分类、整理,提升,就可以作为日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探索理想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彩的课前导语,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的问题设计,浓厚的愉悦氛围、激励兴趣的语言、创造积极性的启发、层次分明的板书设计、创造性的练习题等,都可以作为教师在教材处理、教法改进、学法指导等方面的“珍宝”。如果将这些“珍宝”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不仅具有教学参考的价值还可以形成教师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自已的教学越教越好、越新越优。
二、反思失败 日臻完善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学也是一样的,没有一节课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时刻的反思自已教学中的失败,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日臻完善。乏味无聊的导课语、毫无中心的教学问题设计、连教师都束手无策的练习题、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处理等,都会使我们的教学发挥失常,导致失败。当然,只要我们对失败的原因能够及时的分析总结、对症下药。不但可以避免同样问题再次出现、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教师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教学。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二位数乘二位数时”时,只注重了计算的步骤和算理的讲解,乎视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导致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进位不加分、乘数未尾有0而积的未尾不写0的现象。这节课的失败之处就是这位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估计不到位,对学情掌握不全面,而导致了本节课的计算正确率偏低的现象。如果在课后能够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重蹈覆辙。
三、反思疑点尽善尽美
新课标指出: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才能善于动脑、善于学习。我们也常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个疑惑的眼神,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一个问题的争议、一种不理想的教学设计,一种学生的反常表现都是疑惑的具体表现。教师如果善于反思疑点,以疑促思的话,就有利于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为自已的教学加油充电。教师如果善于反思疑点,以疑促思的话,也有利于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透彻全面地把握教学内容,有效的促进教学尽善尽美。
四、反思课堂捕捉灵感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反思要以反思课堂为中心。反思课堂不但可以反馈教师和学生 “教”与 “学”的情况。而且可以使教师和学生 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课堂上,我是如何提供给学生学习机会的? 我的课堂上有着什么样的互动学习? 我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互动方式? 我在课堂上是如何安排小组活动的?效果如何?我的学生对我的教学有什么看法?教学设计主要应设计什么?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作出了什么样的教学决策?我的教学语言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教师反思课堂的重要依据。通过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便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当然,在课堂中,随着课堂进度的推进,会有一些我们未能预料的想法和灵感,恰恰这些灵感和想法为你的教学锦上添花,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如果能将这些“花”点滴积累,培植抽剪,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学定会“满园春光”的。
五、反思教学研讨取长补短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教师,只有通过合作交流才能达到碰撞思想、启迪思维、凝聚智慧,从而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听、评课活动中,可以把他人优秀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处理问题良法记录下来借鉴参
考,也可以把自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同与他们交流、解决。将他人的课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对比反思,可以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如前不久我观摩一位老师上《圆的面积》一课时,讲课前,他先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之所以最后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是因为曹冲用了转化的方法,把称大象的重量转化成了称石头的重量。当老师问到:当我们直接不会求圆的面积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呢?一石激体千层浪,学生纷纷表示,能不能把圆的面积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某个图形的面积呢?这样的导入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将“转化”这一方法深刻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当中,对于以后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推导过程中的“转化”教学奠定了基础。这与教师直接提出转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效果就有了很大的差异,这样的教学就值得教师很好的探讨。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期 打磨 提升 跨越
提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十有八九的词句里都含有“促进”“引领”“打造”“搭建”等动词,这些动词的主语无一例外指向学校,而宾语自然就是教师。从这些司空见惯的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陷入“被发展”的怪圈。这是学校单方面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当前教师自我发展缺乏源动力的一个写照。事实上,离开个体的自觉主动谈教师专业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是件吃力却不讨好的事情——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是学校一厢情愿。
如此说来,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只能“无为而治”?其实不然,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经历诸多重要时期,引导教师把握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给教师特殊的刺激或信息,能有效促进教师更好地成长。笔者根据亲身经历,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有三个重要时期,即专业发展的初始期、专业发展的熟练期和专业发展的高原期。
一、严慈相济,打磨发展初始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名教师能否“开好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后续发展。然而,这个时期由于社会角色的骤然巨变,社会责任急剧加重,生活节奏的突然加快等因素,新教师往往处于难以适应眼前工作的焦躁状态,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恐惧,热情开始消褪,困惑开始增多。另一种情况则是,随着学历的普遍增高,新教师中觉得基础教育“微不足道”的情绪有所滋生,“小儿科”“孩子王”这些说法,在新时期的语境中,又有了另外的含义:古典诗文如数家珍,却要面对“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幼稚;高等数学驾轻就熟,却要利用小棒进行加减;六级八级从容面对,却要一遍遍地重复着A、B、C……
上述两种情况,虽然可能不是普遍存在,也可能没有如此严重,但能给予我们很好的警示:迷茫中的放纵,自满中的消极,往往会使很多新教师跌倒在教育之路的起点。专业发展的初始期,离不开严慈相济的打磨。
打磨,需要严格要求。“严”字当头,是一种棒喝:专业知识不等于教学能力。基础教育需要拥有专业的知识背景,更需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等等。相比而言,这才更显“专业”。为了使初始期的教师快速完成“专业化的武装”,许多学校都依托校本培训。对于校本培训,笔者以为,制定计划是基础,严格落实是关键,评比展示是保障。作为学校,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从宏观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到中观的班级管理、学科教学、论文写作,再到微观的如何处理学生的“告状”,如何完成一节课的备课、一次作业的批改等,都应有所涉及。然而,计划仅仅是一种文本,将文本转化为行动则更为关键。因此,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在加强培训情况检查的同时,更要注重培训效果的检测;在精选培训内容的同时,更要注意培训形式的创新,努力形成“参加不后悔,后悔不参加”的良性机制。此外,对初始期教师的打磨,还要为他们提供评比展示的舞台,比如“课堂教学大比武”“晒一晒我的成长之路”,这样的形式,能直观地呈现彼此间的差距,为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动力。
打磨,还需要慈爱的引导。笔者以为,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翼”——引导新教师对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对他们进行情感的疏导,工作的肯定,梦想的激发,甚至是职业风险的评估。知道我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我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遇到哪些问题是正常的,是每个教师成长所必然要经历的,有了经历才能形成经验,等等。
二、持之以恒,提升发展熟练期
随着对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熟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单调的工作(如教材教了一遍又一遍,缺少新奇感)很容易让老师产生疲倦感。这一时期的教师,往往会产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消极心态。虽不像骨干教师那样头戴光环,但与年轻教师相比,经验丰富,工作流程清晰,做好常规工作不成问题。教研活动时,谈上几点想法,还能赢得年轻教师敬佩的目光。因而,工作缺少激情,专业发展丧失动力。针对这一时期教师的特点,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改变他们的行走方式和生存状态。
首先,要改变一种意识。教师这个职业并非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我们面对的是个性迥异,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孩子,面对的是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我们教师不能沦为“教育工人”,教育应该是一项极富创造力的职业,怎能像生产零件一样,模式化、程序化地对待每天的工作呢?
其次,要化作一种行动。“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课题研究,为教师成为一名研究者提供了平台。当教师每天带着问题走进班级,走进课堂,以研究者的思维审视班级管理,审视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必然是教育教学行为的不断改善,必然是师生生命活力的焕发。因为课题研究能促使教师且行且思,常教常新。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三、重新出发,跨越发展高原期
高原期,大都出现在教师工作一定年限(十几年)之后,教学有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相应的“能手”“带头人”之类的称号,专业发展随之“休眠”,懈怠、瓶颈、突围成了这一时期的几个关键词。另外,还有一种现象:从外地外校调入的骨干教师因“水土适应”问题,休眠的时间往往会更长一些。这让我想到了绿化的移植,有许多原本郁郁葱葱的绿化因为离开原来的土地而丧失生机。让大树尽快舒展绿阴,我们就要协调解决水土、阳光、空气等因素。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借鉴这个意义,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周期,高原期也可以细分为第一季的成熟期和第二季的休眠期。这是一个既是果实,也是种子的时期。赋予了高原期新的内涵,我们的思路也就明亮了。
首先,组织教师检视果实。已经收获的果实够不够我们安全过冬,够不够支持我们后半生教育教学之需?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必然。当我们一再抱怨现在学生越来越难教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落伍了,没有与时俱进研究新问题新情况了。果实的检阅,能使老师们认清现实,看到危机,从而产生“超越自己再出发”的心动。
第二,激发教师重新播种。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举行一次恳谈会,让老师们听从内心的声音:我是谁?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向何处去?教师目标的确立,学校要换位,不要越位,做到量身定做,科学规划。要允许教师静享课堂,不是所有的专业发展都需要一个什么特级教师或者星级教师的名号来证明。强烈的专业成长意识和专业追求,会使他们在每一个环节上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从而更能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幸福感。
第三,引导教师落实三个意识。“三个意识”指的是阅读意识、实践意识和表达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是读书。教师工作忙没时间到阅览室图书室读书看报,为了让教师们真正读起来,我们坚持服务到家,即送书入室。每个办公室都有书报袋,杂志书籍每周更新,力图把学习渗透到每个老师的在校时间中。每个月,教科室都有推荐有导读。我们这样做,不是在强迫老师阅读,阅读也无法强迫;我们这样做,只是在吸引、在诱发,阅读,已经让许多教师不知不觉走到了高速公路的入口。
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实践能促使自己更深入地阅读。我们积极倡导“多读书,勤实践,在阅读中实践探索,在实践中阅读积累”的教育生活。阅读和实践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此外,笔者以为,教师要真正实现专业发展的突破,说和写是最重要的途径。要把自己的想法做法传递出去,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我校一方面大力落实写,另一方面着力推进说。我们以教师沙龙和教师讲座为平台,让希望和成功贴着教师飞行。
新教师的快速发展,中青年教师的持续发展,骨干教师的突破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能源。作为学校,我们要继续从情感上关心他们,精神上激励他们,措施上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
历史教师专业化成长指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专业训练, 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水平、教学水平、教育管理学生水平, 自觉追求, 不断更新, 持续发展, 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由于差异教学的科学性和复杂性, 所以, 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比较高, 历史教师要具备适应差异教学的能力, 以及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构建差异教学模式能力
差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测查, 掌握学情, 然后对学生、备课、课堂教学、练习等进行适当的分层, 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能够进行恰到好处的评价与反馈, 帮助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并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向优势方向转化。[2]同时,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指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差异资源开展合作学习。所以, 分层与合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分中有合, 合中有分, 而且要做到隐性动态分层与优势互补合作相结合, 同质分层与异质合作的交替合理运用, 防止学生产生标签效应, 挫伤学生积极性, 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为此, 本人作了如下尝试:
根据班级28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将其按4:4:6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 六个学习小组, 分别是A层次的学困生两组共8人, B层次的中等生两组共8人, C层次的优等生两组共12人, 每个中等组和稍差组再加入一个优等生。然后设计出“难、中、易”三个层次的问题。较容易的问题, 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 但要把这个层次的问题留给稍差组的学生解决;稍难的问题让给中等组的学生完成;较难的问题然让优等生尝试解决。具体问题由相应组经过合作后完成, 允许同组同学补充, 然后由其他组抢答。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教学目标的分层是单边的, 也就是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属于哪个层次, 只由教师单方面掌握具体的分层教学目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不使学生产生标签效应, 较低层次和较高层次的学生都不会感觉自己与众不同, 不会产生厌学和骄傲的情绪。另外, 教学目标的分层是动态的, 也就是说对学生层次的划分应该是动态的, 应该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 动态调整其所处的教学目标层次。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自由和独特的发展, 感受到合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增强合作意识。同时, 也促进了教师自身能力的发展。
二、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
较高的敬业精神和合作意识也是教师进行差异教学不可缺少的要素。因为无论是对学生、备课、课堂教学、测试与练习、辅导等进行分层, 课前、课上和课后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如分层备课, 首先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 然后才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设计出不同的问题和练习等。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历史学科综合化的特征, 需要历史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更加充分地发挥历史教师的集体智慧。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 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 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差异教学模式必将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 这赋予了历史教师新的历史任务, 同时也为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空间和舞台。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 增强素质, 在历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 在新课改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差异教学”符合新课改“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促进了历史教师在构建差异教学模式、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的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新课改,差异教学,历史教师,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程向阳、周鸿敏:《论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学价值》, 《江西教育科研》, 2005 (9) , 8。
[2]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 146-1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4]樊广宏:《学习、合作、创新—基于历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几点思考》,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8) :528。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推荐阅读: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2-20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1-03
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10-06
抓好集体备课 促进教师成长06-30
教研意识促进教师成长论文11-17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05-24
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措施09-08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促进专业全面提升09-09
注重生成视导 促进有效学习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