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荐8篇)
——教师成长计划
近五年来,我校共有20多名新教师进入教师队伍。这批教师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普遍不够扎实,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快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步伐,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习即提升。
教师能够透过日常工作的表层,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提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是需要较丰厚的理论功底的,因此提高理论水平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将“学习”变成一种需要。
教师自身学习主要的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向同行、专家和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向网络学习。一位哲人说:教师本身就应是一本书,教师唯有让读书成为习惯,才能书写好教师这本书。为此,我校把每周五4:20—5:30为教师的法定读书时间,学校还为每位教师准备了3个本:学习积累本、教学随笔本、问题积累本。学校还明确提出了四项基本阅读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阅读一篇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每位教师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刊物;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个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全员参加的读书报告会或读书论坛。”学年初,制定学年读书活动计划,对读书活动做出统筹安排;学年中,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阅读领悟,积累反思;学年末(暑期),举办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读书研讨会,研讨交流,共同成长。
2、让“碰撞”搭建起互助的平台
教师群体有着丰富的资源,每个个体都有自身发展的优势,一位哲人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再给你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我学到你的一个长处,你又学到我一个长处,那么,我们两个人都有了两个长处。要为教师搭建这样的碰撞平台,使教师之间“资源共享”。
我校将在每月的下旬举行一次教师论坛,为教师搭建了碰撞交流的平台。各场论坛的主题都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教导处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梳理后于每月的中旬发在各年级邮箱里。教师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的办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们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案例,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比较全面地总结出了适合学生的提出问题的各种方法。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方法进行碰撞、比较寻求最佳的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形成文档存在教导处邮箱里,以备《和我产生共鸣的文章》选用。
3、使“引领”成为一种导向。
教师受自身素质水平的制约,对科研的认识和操作水平会有较大的差别,“专业引领”可以帮助教师摸清方向,给与正确及时的指导,避免教师过多的走弯路。专业引领要对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和解决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起到重要作用。2008—2009学年,学校将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次赴上海、杭州、北京、南京、郑州等地外出学习听课,开阔视野,激活思维。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进行汇报交流,把新鲜的教育教学营养输送到全体教师心灵。通过了解教师学校还将有计划地邀请专家到我校讲学,讲授的主题主要是围绕“新课程我们如何备课” “30分钟的阅读课孩子应怎样上”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只有学习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教师之间交流具有实效,适当适时的引领,教师的事业才能焕发迷人的芬芳。
二、竞争即提高
围绕教师培训、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朗读大赛、教师粉笔字比赛、教师书画展,教师演讲比赛、教师读书交流、各科教学赛讲等,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学习交流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1、让竞争成为教师成长的捷径。
在3月、4月连续举行师生书法比赛活动,在周一例会和周五的学习时间各年级的任课教师和本班的两名学生参与比赛,比赛内容分为硬笔和毛笔两项。师生各展书写技能。通过评委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
2、让随考成为一种制度。
这学期在每月的考试中,除了正常的学生外,还会多一群特殊的考生,他们便是三小的各科任课教师。教师随考,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我校抓住了这一有力时机,在教师随考制度上遵循三原则:一是教师随考遵循师生“同一时间、同一试卷、同一标准”的“三同”原则,为新课改提供了统一课题;二是教师本着“放下架子,从学生做起,铺下身子,从基础抓起”的原则,透过试卷看学生,换个角度看自己,既能改善师生关系,又可转变教学观念;三是在与学生“找差距、比成绩”的过程中,能深入反思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师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搭建良好平台。
3、让博客伴随教师成长。
我校想建立一个“教育实验博客群”,教师借助博客通过撰写教育反思、参与教研讨论,将教师头脑中原本模糊的、一下子难以言传的知识、经验、体会等通过文字方式记载下来,并随着个体经验的丰富不断修改完善,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老师们在博客群中不但展示自己的文章,而且对别人的博客进行点评交流。散落于教师个人电脑各个目录和文件夹中的电子教案、课题、论文、课件等,上传至优势网预置的资源分类体系,并以WEB网页的形式保存,实现更有条理性、系统性的存储、读取和展示。博客点燃了教师内心激情,在博客中教师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被鼓励;在博客中教师体会到职业幸福感。
三、问题即课题。
课题的确立首先要着力于解决问题,只有通过研究解决教师的困惑或疑难问题这样的课题才会受到教师的欢迎和认可,才会使教师努力进行实施和研究;课题的确立其次要着眼于热点问题,关注热点,能及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同时能集思广益,借助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见解。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跟踪分析、教师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和反思几年来的课改实验,最后确定教师所研究的课题,也叫微型课题,微型课题研究起来很简单,它的选题源于教师教学中最细小的问题,如新课的导入、课堂提问、作业设计、例题选择都可以研究,它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可以是两周,一个月,最多一个学期,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这些看似很简单的研究为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和充足的水分。
四、教学即研究。
教学活动是教师最经常、最普遍的行为。抓住教师教学,使每一节教学都能成为教师研究的案例,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研究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1、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课前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要有问题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计划。我们将常规备课转化为问题解决式的教研活动。教师结合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使教研活动尽可能贴近教师实际工作,将问题解决与课堂教学之外,解决教师的困惑,力争让教师们“解渴”。同时强调课后反思纪录,要求教师要把自己遇到的教育问题或困惑,教后及时记载,把问题发生之后,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记录下来。在自我记录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改变以往的教案检查工作,加大预案的应用价值,特别要求教师将教后记变成教师反思教学的重要过程。要求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
2、“同课异构”应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教导处要求教研组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带领组内教师加强教学环节的专题研究,做到教研活动的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特色化。
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研讨课,针对研讨主题,通过备、说、讲、评、思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做到研有所得,研有所获。3月、4月在教研组内开展“同课异构---构建理想课堂”活动,通过教师们的同备、同说、同讲、同听、同评一节课的5个环节,探索不同的课堂模式,构建理想课堂。此项活动按照“针对疑难,确立课题---同备共说,集思广益---既讲又听,取长补短---评研结合,反思提高---建立文档,资源共享”五个步骤进行,实现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3、让特色成为教师的一种追求。
我校将在5月份进行教师的教法学法研究——“特色杯”公开课大赛。教师们在开学初选定自己欣赏的教育名家的教学模式,学校根据教师的需要为教师买来这些教育名家或大师的光碟或教学设计,教师列出观看的计划,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和借鉴,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特色杯”评比中,学校还制定了评课反馈卡,当场评课。为让教师本人予以借鉴,学校还利用实课录相,给教师们回放,促进大家互相学习共勉,使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五、梳理既成果
教师成长档案袋作为一种被实践证明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系统性、规范性的记录整理教师职业生涯中个人“教案设计、发表论文、教学反思、研究课题、工作计划、成果荣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让教师体会到职业成就感。教师档案袋在规范化记录个人教学积累和成果荣誉的基础上,展示个人的生命历程、成长轨迹和职业生涯,促进教师相互加深了解。
一、教学合作共同体的内涵及实践价值
教学合作:指教师为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同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而采用的教学互动、项目合作、同步教研、资源共享等研讨方式与合作机制。从教学合作的学科载体来分, 可以是学科内合作与学科间合作。学科内合作即同一学科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的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学科间合作即不同学科教师间的教学合作, 通过跨学科的交流与启发使得学科教学能够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从而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从教学合作的活动区间来分, 可以是校内教学合作与校际教学合作。校内教学合作即本校范围内教师间的教学合作, 强调发挥校本资源的引领作用;校际教学合作即不同学校间资源共享、互动研讨, 建立校际多层次的交流合作, 包括教研专家引领下的教师合作。从教学合作的参与对象来分, 可以是师师合作与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即教师间开展教学合作, 师生合作即师生之间为实现教学相长而进行的合作。
共同体:指人们基于共同的目标追求与合作共识, 在稳固的合作联盟与实际合作项目中, 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为实现多赢而结成的团队或集体。
教学合作共同体:指教师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基于共同目标追求与合作共识, 通过因学科载体、活动区间和参与对象不同而形成的多种形式, 结成的研讨方式与合作机制。
建设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 就是要立足校情, 通过促进教师开展多纬度、立体式、全方位的教学合作实践, 构建行之有效的研讨方式与合作机制, 强化信息交流与沟通, 实现思想碰撞, 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增强教师之间的尊重感、认同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进而加速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形成科学、健全的学校运行机制, 凝练积极、向上的学校办学文化。
二、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1.同学科教研组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我校按“课程教学部—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分层管理模式, 以学科教研组为核心单位, 推进教师“钻研教材、个体自备;中心发言、集思广益;修改预案、二次备课;重视反思、总结经验”的四步备课机制, 保证了备课质量。推行同课异构式教研, 提高了教师钻研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保证了常规教学研讨的热度、效度。同时, 进行学科特色课题研究, 如小学语文组的研究课题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组的是“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等。
2.跨学科教研组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这主要是结合学校课程建设状况和学科特点, 进行的跨学科合作。如我校小学音体美“大教研组”建设进行的相关探索。以安塞腰鼓进课堂为试点, 体艺结合, 拓展了小学“体艺2+1”项目。初中政史地、理化生大教研组开展跨学科教学合作, 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学校开展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同班级任课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不同教师针对具有各不相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学合作可以更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4.不同学段衔接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我校有学前教育、小学、初中三个学段, 在坚持长程意识的前提下, 学校在幼儿园至小学、小学至初中衔接上作了许多有效的尝试, 下一步还将做好相邻年级段的衔接教学合作。
5.校际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研究
作为新办学校, 我校与市内外名校、同类学校之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如名师送培, 青年教师代培, 校际“同课异构”教研、校际教学研讨、教学资源共享等, 有效地拓展了教师合作的视野和思路。
6.基于师徒结对形式下的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青蓝工程”是学校一直坚持的一项工作。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学校每学年都搭建平台,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学校定期召开“师徒结对经验总结交流会”, 推选有成功经验的结对教师师徒作示范, 针对师徒听课、研讨、重建等工作进行经验总结交流, 以便其他结对教师吸收反馈。学校对在结对活动中考评优秀的师徒进行培养规划, 打造优秀教师。
7.非行政性组织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这主要是基于教师共同的兴趣爱好, 自发结成的合作团队。如学校在小足球基地校建设中成立的校园足球队, 以各种QQ交流群为载体的沙龙式教研等。
8.主题研讨式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我校开展了“学习与分享”研学活动。如本学期开展了全校同读一本书活动, 书目是《有效教学》。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讨等形式, 引导教师主动发展, 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分享意识, 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三、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目前, 学校的教学硬件和师资来源都很有优势, 但人的发展、学校文化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特别在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上面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学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在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师资的问题:教师队伍融合不够, 缺少骨干引领
新教师间的人际交往一般会因年龄、学科、个体差异等原因, 形成较为松散的“非官方小集体”。再加上学校作息时间和教师走教等条件的限制,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够, 工作上、情感上的融合不够。而且这样的教师群体, 主体是年轻人, 对教学内容尚不熟悉, 对学生也有一个适应过程, 主要精力还放在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上, 教研的意识、合作的意识、竞争的意识相对淡薄, 备课上课还普遍存在“单干户”状态。教研组、备课组中缺少学科骨干, 缺少领军人才, 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要假以时日。
2.制度的问题:制度建设滞后, 实施细则不明
很多时候, 由于学校新建, 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简单化倾向, 许多学校采取了年级组管理方式, 重行政色彩, 淡化专业色彩, 学校对教研组功能认识尚不到位, 制度建设显得滞后。很多制度是“拿来主义”, 没有切合学校校情, 没有出台可操作性很强的实施细则, 让广大年轻教师无所适从。而且,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明朗, 需要学校从制度层面, 对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典型形式的教学合作机制进行统筹规划和保障实施。
3.管理的问题:过程性督查评价不到位, 且缺少改进指导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 还习惯于用“考试成绩”这一结果性评价标准来评价教师教学, 并与教师的经济收入挂钩。过程性的教学质量跟踪管理不到位, 很多检查流于形式, 重数量轻质量。评价标准存在主观性、随意性。由于缺少专家, 在日常教学合作中就缺少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于是屡查屡有类似问题出现, 教学得不到实质性改进, 很难实现突破和发展, 教师也难以通过合作获得大的进步。时间一长, 就会出现为了合作而合作的问题, 形式与内容相去甚远。如在学科集体备课督导和“推门听课”中发现的备课、上课“两张皮”现象就是一例, 教研材料中有大量的网上下载修改件, 缺少原创性素材。当合作成为负担, 流于形式时, 合作就难以为继了。
4.资源的问题:学科教学教研的校本资料缺少, 且校际、网际信息交流不足
在依托学校自身资源进行的校本教研合作中, 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在很多新办学校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教学参考书籍、录像光盘资源、网络资源等都明显不足。教学研究资源、新课程培训资源、教育技术培训资源、学科通识性资源更是很少。而且, 校际之间的经常性交流机制尚未建立, 这使得许多名校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还不成熟, 基于网络的信息收集、教学合作也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这让教师的教学合作缺少资源支撑。
【摘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也是各学校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本文从骨干教师引领这个角度出发,从结对互助、示范引领、个性化备课、做实培训、以赛促教等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骨干教师引领;方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生力军,同时,青年教师又会因为经验不足而成为学校的“短板”。如何有效规避“短板”,使教师群体均衡发展呢?每所学校都会有一批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名师的骨干、带头、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师徒结对,互助成长
青年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但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因此,青年教师需要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和带教。对刚参加工作1—2年的新教师,可选派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骨干教师进行“入门”带教。对部分参加工作3—5年的青年教师,可挑选校内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学名师等,进行“稳定期”示范。提倡一位“名师”带几个徒弟,也可以一个徒弟拜几个师傅。在“师带徒”的过程中,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刚开始可完全“拷贝”师傅的做法,一段时间之后再融入自己个性的创新;同时师傅也要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专业成长情况和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在期末考核时,实行师徒捆绑评价。这样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一批新的“骨干教师队伍”就会迅速成长起来。
二、“四课联动”,示范引领
所谓的“四课”,一是“青年教师诊断课”,即先由青年教师执教一节展示课,学校骨干教师团队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二是“骨干教师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优势,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精心备课并提供示范课,青年教师观摩后逐人交流观摩感受,挖掘授课“亮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三是“跟踪矫正课”。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结合研讨、评议情况,分析授课得失,指导授课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四是“反思汇报课”:青年教师经过听评课的磨练、示范课的引领及个人的感悟,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上好汇报课。
“四课”活动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起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而青年教师通过参与 “诊断课——示范课——跟踪课——汇报课”等“四课”联动研讨活动,能迅速激发起参与教研的内在动力,加快成长步伐。
三、个性备课,突出实效
为保证让骨干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拿出主要精力培养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个性教学模式,可以进行备课制度的改革,减少机械、重复性的备课,研究实用高效的、新的备课形式,把教师从繁重的抄写备课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一方面,学校可根据教师的教龄和授课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备课要求,青年教师和有经验的老教师有所区别;一直从事某学科教学的和刚刚改教某一学科的也要有所区别。这样分层要求就使得骨干教师有了更充足的时间钻研教材与教学反思,他们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也成为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开展集体备课。以“生成备课”为着力点,采用青年教师个人备课和年级组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法,青年教师个人备课的教案,由年级组集体讨论修改后作为执教教案,实现协作备课。
四、各展特长,做实培训
每位“名师”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的擅长组织教学,有的擅长阅读教学,有的擅长写字教学,有的作文教学最拿手。每学期开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向教师征询培训内容,就教师在平日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及目前在教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来确定培训专题。也可通过调研让教师自己选择培训者和培训对象,青年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培训导师,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教师也可自我推荐,并确定自己培训的对象。
学校可根据教师的需求组织本校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等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师给全体教师做讲座和专题报告。让骨干教师介绍自己平时积累的教育教学小技巧和金点子,使青年教师直接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这样一来,作为培训者本身是一个梳理、总结、升华的过程,对于受培训的教师也是一个收集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的过程。
五、以赛促教,搭建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竞赛等方式,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使青年教师能迅速脱颖而出。通过竞赛,骨干教师可以充分了解青年教师的现实状况,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依据;通过竞赛,青年教师之间能增进理解,相互信任,有助于集体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通过竞赛,青年教师之间能产生互相寻找差距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形成学习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失败教训,用别人的方法对比自己教学、改进自己教学的良好教研氛围。这样的竞赛活动,还能促进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及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成长为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当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和途径还有很多,比如集中式专业培训、走出去跟班学习等等,但结合校情、依托校本、挖掘本校优秀教师资源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而有效的
途径。
具备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要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能有效的利用、获取、筛选、创新、评价信息,要具备数字化信息开发利用的能力,具备信息和教学设计能力,具备课程整合的备课能力。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学生、信息技术等角度考虑整个教学过程,使各个要素结合起来,融合在一起,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同时,教师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能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另外,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内容、结构、资源、实施过程有效结合,最终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能力。因此,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会促进教师与时俱进,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脚步。
二、通过校本研修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研修是在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形势下产生的新的教师培养形式,是为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而产生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校本研修应该及时总结、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研修活动课题化、系列化,营造良好的校本研修氛围,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研修促教、促教师发展、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学校,不仅要抓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而且要重点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的研究,一方面要认真开展随堂课的听课、评课活动,与教师面对面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把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增强与教师信息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要组织主题鲜明、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们结合课堂教育教学、结合课改的先进教育理念,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抓住课堂教育教学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争论、商榷和研讨。通过研修使教师的备课、说课、教学反思、研究课堂教育教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锤炼与提高,使教师之间达成教育教学共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通过教学反思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善于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的反思是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师的反思能增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借助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逐步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反思、积累、改革、突破,在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从而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四、通过博客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中的一种,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这能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教师博客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反思、交流共享、教育管理的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教师博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教师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反思平台。2、教师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共享平台。3、教师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教育管理平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师博客的优越性,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从而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五、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这样,就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六、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开展听课、评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具备创新教育的思想和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开展听课、评课、上公开课等教研活动不但能实现上述目标,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在上述教研活动中,公开课我认为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渐渐成长,大大缩短了教师的成长周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是成就名师不可缺少的磨炼。因此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开展听课、评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可以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七、通过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又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着重点是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教学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取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培训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素质,提高专业技能,从而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202年春季学期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教师问题是教育教学中的根本问题,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教师,教师对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上,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教师思想道德教育,塑造师表新形象
1、加强师德教育。我们认为,一个学校的发展,关键是教育的精神风貌。江泽民同志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因此,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注重加强对每位教师的职业理想和道德的教育,使他们确立高远的目标,唤起教师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影响力,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我们以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引导教师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理想,塑造教师人格。这学期,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我是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诚信育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主题教育;组织教师们撰写“我是光荣的小学教师”心得体会与演讲稿,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演讲比赛;在各种活动中,学校特别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经常利用教师会等时间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学校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将高尚的师德内化成教师的潜在意识,外化为自觉行为。
2、树立新的教育观。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指导科学规范的教育行为,使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产生强大的内驱力,鼓舞教师去实现教学追求。但在应试教育长期误导下,学校考查学生,考核教师只是通过单一方面确定师生的整体水平,其结果造成追求高分数,恶果是“高分低能”。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还必须树立教育的整体观,即教育者面向全体学生,要发展每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这是应试教育难以做到的。这些新观念又必须是自然而然地发自每个教育者内心深处,这对实践新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因此,我们学校注重教师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注重教师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不断“洗脑”,思想观念转变了,新的理念确立了,才能“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登高眺远,统揽全局,才能步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为此,我们平桥中心小学积极帮助和指导教师树立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增强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意识,提升师资队伍建设。
二、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优化教师整体队伍 “有效教学”的春风已吹遍我区教育的各个角落,“有效教学”之花在我区广大教育者的精心浇灌和培育下正大放异彩。我们平桥中心小学以此为契机,坚持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课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督学习: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要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2)抓备课
①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
②通过集体备课,举全校之力建立平桥中心小学校园网教学资源库,积极倡导教师建立并丰富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③开展“让读书成为生命中的血液”教师读书活动,通过推荐书目、赠送书籍、读书交流等,倡导教师多进阅览室、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
(3)磨上课 一是抓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四个必须”原则:即教学常规管理必须有助于促进教师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必须符合教师的工作和心理特点;必须有助于教师的工作创新和专业发展;必须有助于教师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落实教学常规行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常规。落实“四个凡是”原则,即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以求每位教师都能立足课堂教学,运用新的标准、新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
二是建立学科指导小组,开展常态课指导反馈活动,挖掘放大教师教学个性和特色。
三是开展教研组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
(4)促交流
①建立新的听课制度。校级领导进行“指导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的指导,学校建立了行政领导点评课制度,每学期听课不低于15节次;教导处同志进行“研究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进行研讨;教师间进行“互助性听课”,主要是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②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制度。因为这些活动立足学校资源,直面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较真实和直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状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针对性、诊断性、启发性。
③有计划谴派教师外出学习,让教师及时地了解与掌握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考察、学习、教研,了解同类学校的发展现状,吸收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④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思想、方法大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激烈的辩论,使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⑤实行年轻教师结对帮扶活动,促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⑥开展校际交流互助活动。这学期,我们组织学校老师到朱桥参观学习交流,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促进提高。
(5)倡反思
①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起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 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
②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
(6)重教研
大力开展教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学校要求教研组安排好校本研讨时间,根据教师在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订好校本研讨的主题,每次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集中研讨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学习课程标准及一些教改前沿的理论文章,做到定主题、定发言人、定时间,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校研讨课的质量,采用自学和培训相结合,努力创设教学研讨平台,营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鼓励教师独立思维和教研的再创造。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三、狠抓师资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1、加强业务理论研修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具有一桶水”。新课程实验需要教师不断的成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师要不断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泛涉及各种科学知识,不断充实、丰富自己;要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按照教育规律去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要虚心学习优秀教师的创新经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
2、提高教学整体水平
教师要勤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任何高超的教育艺术的技艺,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在掌握中千锤百炼,才会变得炉火纯青。教师要善于研究,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艺术家、教育研究家,不仅要勤于实践,还要善于总结,要不断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
教学的运行过程是学生、教材、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诸要素协同运行的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过程,实际是不断寻求教学各要素间的优化协同的过程。然而在目前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法因素、忽略非智力因素等现象普遍存在。这种非整体教学的实施,严重影响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只有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才能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最终 实现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四、突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青年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他们往往就是一所学校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切实开展师能培训活动
师能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它应该包括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胜任教学的能力,对教育的影响进行传导的能力和组织管理的能力等。要练就这些能力,我们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广泛开展练功活动,打牢功底,拉平基础。在教师中开展“三字”达标、“普通话”过关、即兴说课、评课等练功活动,促进教师基本功的提高。二是划分层次,分类提高。根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和实际情况,启动“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优势,让他们与教学有困难的教师结成“一帮一”对子,并签定帮带合同,带动教学能力的提高。这学期学校共结成15对,学校分阶段对结成效果进行调研了解。三是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能力。要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首先是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研究的意识和行动,其次是对青年教师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提高的机会。
2、切实关心骨干教师成长 只有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才能达到有效管理,所以我们对骨干教师在生活、学习、工作上切实予以关心,主要是一在政治上充分信任,二在工作上放手使用,三在业务上培养提高,四是在生活上热情关心,满足其精神需要,使其自觉把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融为一体,把学校工作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求,从而尽职尽力,充分发挥教育教育工作的“领头雁”作用。
3、注重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从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出发,依托学校主阵地,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训素质人才的最终目的。当前校本培训主要满足在新课程培训和信息技术与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自身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一是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好三种活动,即理论学习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和教学研讨活动,切实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着眼点,在培训中注意优化教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科研能力; 三是立足技能培训,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重点,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五、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完善教师激励竞争机制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李岚清同志指出:一个好校长带着一帮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关键在领导。学校领导班子作风端正,则事业兴,质量出。因此,我们学校首先从校领导班子开始抓师资队伍建设,要求领导班子各方面都要走在教师的前列,发挥榜样作用,才能促进师资队伍的良性发展。要求领导班子同志一要更新观念,用新理念,新理论武装头脑,二要深入教学一线,把握教学工作主动权,发挥教学工作领路人和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三要善于管理和引导,努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完善教师激励竞争机制
在完善教师激励竞争机制上,我们坚持体现向一线骨干倾斜的原则,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鼓励敬业爱生,鼓励专业发展,鼓励业务拔尖的导向,坚持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有利于调动教师追求崇尚师德和提高教学能力的导向,营造学校和谐气氛。
芒市遮放民族中学
——德兴市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特色材料汇报
德兴教研室 黄周新 黄跃虹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是摆在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德兴市始终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纳入中心工作,特别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加大了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积极创新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近几年来,围绕以校为本制度的建立,德兴市先后开展了‚‘教育质量年’活动‛、‚‘百课千人’教学研讨活动‛、‚‘四项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和‚‘五环联动、反思成长’主题教研活动‛以及正在进行的‚学科论坛‛等系列大型区域教研活动,为课改理念的贯彻、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为学校的校本教研的开展及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牵引作用,丰富了校本教研内涵。
2003年,德兴市教研室以学校为研究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战场,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课后的教学反思入手,针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情境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深入审视反思。在新课标的学习落实中,将全市区域性课题理念与新课标进行整合,确立的区域性省级立项课题《主体参与型发展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被评为‚省先进课题组‛。形成了‚主体、探究、发展‛六字理念,并以区域性课题牵引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针对传统教研活动重结果、淡过程,重竞赛、轻发展,只关注少数人,而忽视了大多数教师专业成长的弊端,开展了以校长讲座竞赛、教导主任评课比赛、教师人人进行说课、上课、评课为主要内容的‚百课千人‛教学研讨活动。要求校领导率先垂范,学科带头人做典型示范,广泛深入的动员发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活动历时1年,教研室组织专家评审组指导、检查、评比,评出了100节好课,全体教师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理念洗礼,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2004年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教师人人参与的‚微型讲座、抽题上课、课后反思、相互评课‛为主要内容的‚四项教学技能竞赛‛主题教研活动。由于发动深入、组织得力,历时一年的活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质的提升。它为我市的教学改革引来了源头活水,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注入了全新的内涵。
2006年底,在教师座谈和总结反馈中,发现教师的教研自主意识有待加强,参与教研的深度不够。教研人员退到了评判教师研究状况的配角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专业教研人员的引领作用。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又启动了‚主题发动、分散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展示‛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五环联动、反思成长‛主题教研活动。并于2008年4月召开了总结展示表彰大会,广大教师参与其中并经历了一次在工作中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现实的课堂、具体的课堂、活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有效的课堂。面临新形势下的三个挑战:挑战传统、挑战定势、挑战自我,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出质量。在近几年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他们又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个关键,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从理念学习、课堂实践、理论探索、教学形式创新层面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目前,在原有系列主题教研活动的基础上,为加强学科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市正在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学科论坛’活动‛,推进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为学校、为每位教师搭建了一个进行校本教研的良好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浓厚了学校教研文化,加快了学校、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为我市的基础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批国家级、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并实施,银山小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的研究‛被中央科教所批准立项;铜矿一小的‚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铜矿二小的‚德育实验学校‛均被省教科研批准立项,进一步推动了我市教育科研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花桥小学、铜矿二小、市二中三所学校校本课程被评为上饶市首批优秀校本课程,我市被省教育厅确立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基础‛。三年来,我市共完成中小学省级课题立项38项,结项19项,地级课题立项64项,结项33项;共培训中小学校长78人、骨干教师60人,中小学教师新课改培训2100余人,学科教师培训5000人次。有效地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市教师在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捷报频传,其中铜都中学教师徐香莲在全省物理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在全国物理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香屯中学李朝楠、龙头山中学王有林两位教师在上饶市体育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李朝楠教师还被选派参加全省体育教师基本功竞赛,荣获一等奖;铜矿一小教师周艳在全省小学数学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上饶市一等奖;德兴二中教师程皆煌在上饶市初中数学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被选派参加11月份的全省数学优质课竞赛。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获国家级奖13人次,省级奖14人次,市级二等奖以上156人次,教师教学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56篇,市级奖项850篇,在市级以上教学刊物发表论文121篇。
如今,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德兴每一所校园,我们坚信:只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研形式,走‚科研兴教‛之路,德兴市的校本教研工作会迎来更好的明天!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就是形成性评价方式的一种形式, 将档案袋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引入教学工作实践, 符合高职公共英语改革的评价理念。所谓“档案袋评价”是以美国教育专家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民主化的教育思想为其理论根源, 以始于80年代的评价改革的思想基础为思想基础的一种评定方式。笔者借用定义为:教师成长档案袋是教师自己、教师或同事收集并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 以证明评价教师在能力发展上的进步情况或者说是教师教学和科研和学习的记录, 主要包括教师的作品, 以及对作品的反思。这些材料由教师、教研组和学校共同收集, 集中反映教师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成长档案袋有四个特点:过程性、实践性、反省性、独特性。
二、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让教师专业成长呈动态发展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材料的收集和教师对材料的反思, 客观而形象地反映教师在教科研等各方面的进步、成就以及问题从而进行反思和改进。本人建立成长档案袋包括以下步骤:
(1) 介绍档案袋以及制作的材料:采用了书面材料装入档案袋, 第二种利用QQ空间, 微博和博客等记录方式。前者已文件形式存档, 后者以互联网公开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 与人分享, 采纳建议和意见。
(2) 明确档案袋的目的
(3) 档案袋记录的内容:公开课记录, 听课评课记录, 教学记录, 论文案例记录, 反思记录等。
(4) 确定记录时间和次数:教学记录每天一次, 反思一周一次, 论文两个月一次等。
(5) 制订交流计划和保存:利用QQ, wechat群组里活动或者每周教研室活动来交流和评论然后保存。
档案袋随时更新, 对于可以卸载的材料, 形式如图表, 可以去旧装新, 对于难以卸载的材料如文字记录可以重新记录, 然后注明更新修改的时间。档案袋的内容通常涵盖了一项任务从头到末的完整过程或整个跨度, 展示教师教学过程和进步的轨迹。它通过描述和激励性语言动态地全面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 所以让教师的专业成长呈动态发展。
2.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促进教师在实践中成长
档案袋是一种总结性的评价方式, 用来向自己、教研室和学校报告教师教学科研等成长情况。它包括教师自评, 教师互评, 学生对教师评价, 学校对教师综合评价。本人参加了各项评价, 记入档案袋, 以期反省或鼓励自己。评价指标如下:
表一: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教表:
注:满意A, 基本满意B, 不满意C
对教师的总体评价根据以下指标予以评价, 教师有不足之处请在相应的地方打勾
表二:教师教学情况互评表
_____总体评价分优秀
A, 良好B, 合格C, 不合格D等。
指标A:师德素质, 指标B:工作态度, 指标C:课堂教学, 指标D:教学效果, 指标E:教科研能力, 指标F:协作精神, 指标G:教书育人, 关心学生
还有其他形式的更为详细的评价表, 评价以后记入档案袋, 展示的是教师各方面的能力, 是教师在课堂中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表现。
3. 借助教师成长档案袋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
英语反思能力是英语教师对所选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以及概括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作出判断的能力, 主要包括对英语教学设计的反思, 对教学评价的反思等.而档案袋的建立是需要收集资料;教师需要对教学科研, 进修学习进行反思或评论, 这有利于培养教师自我评价和自我选择, 自主成长的能力和品质。档案袋的建立有利于提升英语实践的合理性,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利用教学札记, 日志, 个人记录等, 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课堂教学记录等途径, 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从而促进专业成长。
(1) 多向评价方式更有益于行业英语课程
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是多向评价的焦点, 而不是期末卷面成绩.例如在Unit8 Career的pre-task中, 本人让学生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以及未来的计划, 如此教师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未来发展思路。教师从这些材料中, 体现“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 不仅大力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
(2) 从多方面评价学生, 突出学生自主地位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方向入手, 采用工学结合任务型, 仿真模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由教师, 个人, 小组以及班级等之间的交替自测自评互评构成。
4.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发展教师个性化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教师自己选择材料组成, 展示自己独特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为教师的个性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高职英语改革呼唤着具有个人风格和魅力的新型教师.我在自己的档案里有自己明显的特色, 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感染力。教师这些具体体现自己专业成长的业务成绩都纳入了档案, 便于总结经验, 发展自我。
三、结语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 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 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新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实践者更应该是集教学, 科研, 管理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综合型教师。而建立教师档案袋记录了教师成长的历程, 勾画了教师走向成熟的锦图, 不仅见证了教师取得的成绩和成就, 而且促进教师的反思和发展, 成就了心理上的坚韧和淡定, 乐观和自信, 这正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梦想。
摘要:高职院校淡化公共英语的语言教学, 强调其职场性和实用性。为了促进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至关重要。本文具体从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四个特点来阐述教师成长档案袋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行业英语,成长档案袋,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卢文丰.对高职公共课动态教学建设的思考[J].职业与教育2010. (5) .
[2]邱九凤.教师成长档案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工具[J].教育探索.2010 (8) .
关键词:规划愿景;团队协作;专题学习;课堂研究;多元化活动
幼儿园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因此,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把“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作为使命和责任。如何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规划愿景,让教师专业成长贯穿于职业生涯全过程
首先,对幼儿园的发展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并结合幼儿园的现状与教师的现状,着手规划幼儿园未来发展的愿景。我们希望幼儿园的每一个班级都能成为一个学习小区。在这些小区中充满了发展的希望,也充满了成长的喜悦;在这些小区里,有健康、自信、快乐、乐于想象、创造的幼儿,有博学热忱的教师,有充分支持的行政人员,也有充满感激而且愿意协助园务的家长,这是我们的愿景。根据幼儿园未来发展的愿景,我们请每一位专业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
二、团队协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基础
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成长需要集体的扶助与分享。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民族美术技能分享活动,向实习生传授做好家长工作经验的活动,这些活动尽量展现每位教师的闪光点,久而久之,使每一位教师更自信、更愿意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所长去教学学生,从而形成了团队合作、互补共生,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融洽氛围。
三、专题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
专题学习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的现有专业水平已经跟不上改革的要求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把握教师学习的方向。在这方面,我园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方法,利用业务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学习活动,通过专题学习,让教师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在质疑中不断从困惑与经验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课堂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课堂研究就是解决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以前,我们对课堂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观摩”的层面上。评课时还会经常出现以下情况:重听轻评(听课时积极性很高,评课时都低下了头),敷衍了事(碍于面子,只说好话),只诊断不开方(只讲问题而不分析问题,更没有解决对策)等。
在课堂研究中,我们还注重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参与研究的机会。例如,借助国培组织的“远程培训”这个最先进、最便捷的学习平台,组织教师观看平台中提供的优秀教学案例。对于有争议的问题,组织教师反复通过录像的重复放映开展研讨并达成共识。这种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疏理、提炼与正确教育观念相符合的教育行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动策略。
五、多元化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幼儿园组织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平台。在教研活动时,以力求为教师提供一个自由的、充分抒发想法、交流经验的平台为宗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这里只给大家举几个典型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1.开展案例分析与表演活动
首先,引导教师对来自于社会、网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目前网络和新闻频道中不断报道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每报一个事件我们都会向教师通报事件的过程,从而激发教师自觉的树立师德、主动钻研业务,对教师日常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警示与促进作用。
其次,组织教师开展日常工作情景再现与分析活动。案例分析活动推动了教师将观念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开展教师日常评价行为解析活动
教师的日常评价行为是指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所做的即时性的言语和非言语的评价行为。幼儿园会针对一些收集的评价行为,让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评价行为的解析。本活动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教师能够在日常评价中帮助幼儿面对自己的感受。
3.开展辨析会活动
在辨析会活动中,我们主要围绕“让教师了解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与标准是什么,与非专业人员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等,为教师提供一些日常工作中的真实片段,对观点进行“专业行为与不专业行为的分类”,对照大家的分类,我们在相关理论支撑下总结处理这类问题时,专业教师的正确反应应该是什么,并归纳出非专业人员的反应及行为有哪些,激起教师在认知上的冲突,从而让教师明确幼师应具备的专业行为,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荐阅读: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09-20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2-20
抓好集体备课 促进教师成长06-30
教研意识促进教师成长论文11-17
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措施09-08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促进专业全面提升09-09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05-24
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10-06
促进骨干教师名师化计划10-02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