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共8篇)

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篇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目标,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实现学校自主发展目标努力。

二、基本原则

以终身学习为主要理念,以教师个体专业成长中的“成长规划——理论学习——个体实践——自省提升”为主要线索,以鼓励教师脱颖而出为有效的促进手段,以具体的目标导向来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有效地干预。

1、主体性原则。实现以人为本,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自身个性的自由发展,最终达到教师职业需要与个人理想的统一。

2、动态性原则。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教师发展需要,在各个阶段提供必需的支持,促进其持续发展。

3、开放性原则。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态度、方法、要求各异,在时间安排上,对主题的确定、研究视角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力求做到更灵活,留给教师展示个性及专业发展要求与能力的足够空间。

4、互动性原则。注重教师与其专业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一方面以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的互动相结合;另一方面以教师之间交流、互助、研讨相结合。

三、现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基础建设:学校进行了整修,进行了高标准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将一步到位,教学设施完善。特别是学校装备了多媒体,两台电脑可以上网。将为我校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优越的条件。

2、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师51人,已经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平均龄36岁左右,精力充沛,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且具有较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将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而每年都有新老师的调入,必将增强学校人才力量与工作活力。

(二)问题剖析

师资队伍: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虽高,但总体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缺少教学风格鲜明、具有各学科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学校正处于发展壮大时期,每位教师在教育理念与行为上存在些许差异,整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经过努力,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外部干预,内涵自省,教学相长”的教师专业成长程式,建设一支阳光向上、踏实能干、个性鲜明的教师队伍,逐步缩小与城区学校教师专业水平的差距,让更多的平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全面实施。

(二)具体发展目标

1、专业情感目标

遵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深化师德建设,丰富师德建设内涵,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正确的师德导向,提高教师的政治修养、道德休养、人文修养和专业素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使教师实现由职业满足向专业认同再向事业追求的转变,让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行为表现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调整、完善和提高。

2、专业技能目标

(1)基本功目标:

①三笔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简笔画技能要人人过关;

②信息技术运用,目标是“两会”:会操作(会操作电脑进行文字和简单的数据处理、上网浏览、建立博客、收发电子邮件和辅助教学);会制作(会制作简单实用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课件、网页)。加强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青年教师全部通过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

(2)课堂教学目标:

①人人能上合格课。部分教师能够参加在市级以上的各类赛课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②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力争达到每位中青年教师都能独立地研究和处理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③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骨干教师目标:

三年内培养校级骨干教师8名,区级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60%,获得市级教学评比荣誉的教师4人以上。

(4)科研目标:

①全面提高教师群体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转化。

②实现人人有参研课题,个个有学术成果;

③能独立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并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④部分骨干教师能主持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

(5)学习目标

①三年内每位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不少于20万字的书籍、报刊。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着。

②三年内做1万字的读书笔记,每学期写1000字的读书心得。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增加底蕴,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文化内涵。

五、实施策略

(一)制度干预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适时的引导与规范,如读书制度、听课评课制度、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培训制度等;二是进一步落实好我校已有的教师评价制度,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年度考核方案作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

(二)活动培训

1、师德养成:加强对教育法规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行为规范,提高教师的专业情意。

2、成长跟踪:做好教师的成长记录,做好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关心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每一位教师分析其专业成长的特点,拟定个人专业成长中长期计划,力争做到持续发展与阶段目标相结合、个体成长与同伴互助相结合、自我监督与制度约束相结合。

3、外部培植:创建一个以学科教研组教师专业成长网络。充分发挥各级网络的独特优势,在活动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作好帮扶与引领工作,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依托上级教研部门,推荐优秀教师走出去展示交流,打造一批精品骨干教师。

4、信息烘托:鼓励骨干教师创建个人“博客”;教师中形成“博客圈子”。鼓励教师参与金明教育网站的交流及在其他网上讨论。

5、活动引领:继续创造性地抓好常规校本教研活动。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创造性地抓好常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教师群体共性特点,拟定培训计划,制定预期达成目标,并对学习预期达成目标作好及时反馈与调整。

有计划地遣派教师到外地考察学习,让教师及时地了解与掌握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教研,了解同类学校的发展现状,吸收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新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加强教师基本功学习。

一是专业技能方面三笔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普通话、信息技术的学习;

二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个体理论学习,针对个体特点,提出定期学习目标,读教育专着、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前沿理论等,学校提供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必备学习资料与平台,每学期完成读书笔记不少于20XX字,对学习情况定期检查,并以相关制度进行干预。

(3)改革听课制度。

①校领导开展听课活动,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的指导;鼓励教师间进行“互助性听课”,主要是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②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制度。因为这些活动立足学校资源,直面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较真实和直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状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针对性、诊断性、启发性。各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15节以上,主任听课30节以上,校长听课40节以上。

(3)积极支持教师个体将所学理念大胆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鼓励教师采取自我实践与同伴互助的方式,形成自我的教育教学特色。

(4)加强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时反思的过程监管,强化“教师教学反思制度”的干预作用,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12)做好各级教育规划课题的研究。一方面,通过研究,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提高教学研究能力,进而提高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为一些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寻求理论支撑。从本学期开始,教师要积极主动的承担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做一个科研型的教育者。

六、动力支持

根据教师新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促进办法,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从而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有效的支持。

1、以评促教。

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决定对研究个体综合考评做出调整,一是由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评价,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专业成长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强化对学生个性特长与综合素质的评价,让教师明白教育的需求与方向,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有效地支持。

2、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制度挂钩。

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篇2

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学校教育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深入,对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的挑战。教师要铸师魂、锻师能、养师风,持续提高素质与专业水平,方能担当起新世纪教书育人的重任。上海市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采取了很多举措,“十一五”期间创设的双名工程、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基础教育教师面广量大,如何让所有教师都享受到继续教育的权利,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依然是摆在很多基层学校领导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浦东新区敢为天下先。在“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兴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探索教师教育新途径、新模式,以教育理念的先进催生教师教育的不断创新。通过系统的政策设计、实践建设与跟踪评估,初步建成了19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覆盖中小学幼儿园学段,在区域内乃至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学校建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原有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学校功能,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浦东新区根据本区域师资实际情况和教研层面的迫切需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新型学习共同体,与高水平的、相似层次的“共同体成员”相互砥砺、相互激发,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忽略教研质量,不能促使专业发展的状况。这种新型学习共同体惠及各个层面的教师。新教师有专人带教,成熟教师、骨干教师有教研专题、有项目引领,以教研组为实体,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结合的专业生活方式。这种新型学习共同体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成长的积极性,向着专业发展的目标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

教育内涵提升的关键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发展,能体验到职业内在的尊严与价值,从而钟情于业务钻研,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聚焦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实践,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锻炼成长,于实践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上升到理论进行教育科研,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同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着力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从校情出发,规划全校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师个人实际出发,为专业发展量身定制。教育事业是实践的事业,紧抓教育实践不放,聚焦课堂教学“临床”诊断、指导、评析、研究,“共同体”成员专业明显获得发展,这是优质学校内部各种教师教育资源不断外化的辐射源。浦东新区兴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从设计之初就强调其示范辐射功能。获得命名的优质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校际结对、带教指导等形式,为本地区及外省市学校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示范服务。在教师教育资源辐射的过程中,外校教师专业得以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身的指导能力得到提升,形成了双赢的可喜局面。

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篇3

关键词:特色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44-01

重慶市北碚区复兴镇中心校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校,学校周边有着希望的田野,秀美的山川,丰富的地域文化。复兴中心校抓住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优势,遵循“乡土、人文、校本、传承、特色”的理念,把有着百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复兴线描画引入并深深根植于学校教育,师生们用一支笔、一张纸勾画出了今天的特色文化品牌——复兴儿童线描画,点燃了农村教育的激情!

特色创建教师是第一要素,学校把抓教师培养作为重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特色教师发展方案,依据“培训——实践——展示”的“三维”工作思路,实施“专业培训、特色活动、评价体验”的教师成长模式,打造特色教育,成就特色教师。

一、专业培训,为教师成长扬帆起航

学校以“特色教师岗位工作室”为龙头,采取“理念培训”、“专技培训”的为主要内容,促进全校教师整体提升。

理念培训:特色建设不能只停留在校长的脑中、口中,它必须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意志,落实到具体实践之中,因而,学校首先抓教职工观念的转变,理念的提升,通过教育理论培训、特色理念解读、专家讲座,名师讲坛,外出学习等形式,重点解决为什么要创特色,如何创建特色的问题,让广大教师明确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促进教育均衡的有效径,是提升办学品味,促进学校生存和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旨在通过不同层次的理论培训,使特色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教师的共同信念,上下一致,让全体教师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技能培训:学校采取“抓骨干,带一般;抓全员,重普及”的工作思路,一是狠抓专业教师的培养,选派教师到美术学院进修,到特色学校学习交流,开展校本课程研究,美术教师团队编著了校本教材《儿童线描画基础与技能》,先后出版了《复兴儿童线描画册》和《线描廉政文化》系列丛书,设计制作出复兴儿童线描画标识、特色文化礼品包装盒等。努力打造名师,骨干教师。二是抓普及,全员参与,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听讲座,请市区专家到校指导,组织开展特色教育汇报课、示范课、优质课和校、区际研讨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传帮结带” 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学校启动了市级重点课题《基于农村儿童线描画校本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和市级规划课题《复兴儿童线描画线条组织与排列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此外,还利用教师博客群、QQ群、校园网站、视频让培训打破时空的限制,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培训。将艺术教育渗透学科课堂,将特色文化内涵植入每个教师心里。特色教师队伍得到不断壮大和发展。特色教育百花盛开。

二、特色活动,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

学校以特色活动为载体,让教师在专业培训的基础上把理论转变为实践,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学校将活动分为三个层面:“选修活动,主题活动,大型展演活动”;学校让不同水平教师在不同层次的活动中发展。

选修活动:除了让学生在日常的美术课中接受线描学习外,学校还在每周二、三地方课程中安排一节线描课,将全校学生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进行“走班制”学习。根据教师专业水平参与相应班级的教学活动。

主题活动:每逢春夏秋冬好时节,教师带着满怀喜悦的孩子们外出写生;眼前湖光山色,茵茵绿草,或抒写田园美景,或勾勒民俗风情,壮丽山河,在大自然的陶冶和洗礼中,那份情怀,那份惬意与豪情充溢胸间。

大型展演活动:一年一度的线描画艺术节或市、区大型文化活动中,需要大批的教师参与,教师们兴高采烈,汇聚一堂,群策群力,策划方案,各展所能,师生们的作品精彩纷呈。复兴儿童线描画总是以最佳的状态呈现于百姓眼前,亮相于各级媒体……人们看到山区孩子有灵气、教师有锐气、学校有生气,活动过程中,教师互帮互学,边实践、边学习,边指导,形成了一支极具战斗力的教师群体。

三、评价体验,为教师育人增添自信

科学的评价措施可以和谐队伍、产生快乐,激励自信。学校重点抓两个环节:“成长记录袋、成果交流会”,让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自我发展、专业发展、快速发展。

成长记录袋:每位教师从第一天提笔画线描画起,学校就将其作品、心得体会、成果载入记录袋里,留下他们成长的每一缕足迹。

成果交流会:学校一年一度的线描艺术节,有教师书画作品专展,每年举行一次成果交流会,教师从课堂教学、专业成长、经验论文、个人成果等方面进行交流,学校评选优秀作品、论文及经验文章,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让教师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在自信中爆发动力。

通过多年的努力,一支精良的特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品牌特色日益彰显。复兴线描画传承人欧兴德被授予“全国书画教学名师”、北碚区首批“劳动模范”称号,教师肖一获“重庆市十佳青年书画家”称号,涌现出了王世川等一大批爱岗敬业,专业素质强的书画特色教师,学校授牌为“北碚区农村儿童线描画创作基地”,“北碚区廉政文化创作基地”,复兴中心校获“全国百佳书画教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评为北碚区首批“特色学校”,“重庆市首批少儿美术特色示范学校”“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实践基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实践基地”,“童画中国梦示范基地”、复兴儿童线描画列为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篇4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目标,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特制订本计划。

一、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经过努力,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外部干预,内涵自省,教学相长”的教师专业成长程式,建设一支阳光向上、踏实能干、个性鲜明的教师队伍,逐步缩小与城区学校教师专业水平的差距,让更多的民工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全面实施。

(二)具体发展目标

1、专业情感目标

遵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深化师德建设,丰富师德建设内涵,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正确的师德导向,提高教师的政治修养、道德休养、人文修养和专业素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使教师实现由职业满足向专业认同再向事业追求的转变,让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行为表现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调整、完善和提高。

2、专业技能目标

(1)基本功目标:

① 三笔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简笔画技能要人人过关。② 信息技术运用,目标是“两会”:会操作(会操作电脑进行文字和简单的数据处理、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和辅助教学);会制作(会制作简单实用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课件)。加强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青年教师全部通过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

(2)课堂教学目标:

① 人人能上合格课。部分教师能够参加在市级以上的各类赛课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②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力争达到每位中青年教师都能独立地研究和处理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③ 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科研目标:

①全面提高教师群体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转化。

②实现人人有参研课题,个个有学术成果。

③能独立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并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④部分骨干教师能主持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

(4)学习目标

①三年内每位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不少于20万字的书籍、报刊。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

②三年内做1万字的读书笔记,每学期写1000字的读书心得。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增加底蕴,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文化内涵。

二、实施策略

(一)制度干预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适时的引导与规范,如读书制度、听课评课制度、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培训制度等;二是进一步落实好我校已有的教师评价制度,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年度考核方案作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

(二)活动培训

1、师德养成:加强对教育法规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行为规范,提高教师的专业情意。

2、成长跟踪:做好教师的成长记录,做好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关心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每一位教师分析其专业成长的特点,拟定个人专业成长中长期计划,力争做到持续发展与阶段目标相结合、个体成长与同伴互助相结合、自我监督与制度约束相结合。

3、信息烘托:鼓励骨干教师创建个人“博客”;教师中形成“博客圈子”。鼓励教师参与金明教育网站的交流及在其他网上讨论。

4、活动引领:继续创造性地抓好常规校本教研活动。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创造性地抓好常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教师群体共性特点,拟定培训计划,制定预期达成目标,并对学习预期达成目标作好及时反馈与调整。有计划地遣派教师到外地考察学习,让教师及时地了解与掌握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教研,了解同类学校的发展现状,吸收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新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加强教师基本功学习。一是专业技能方面三笔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普通话、信息技术的学习;二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个体理论学习,针对个体特点,提出定期学习目标,读教育专著,学校提供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必备学习资料与平台,每学期完成读书笔记不少于2000字,对学习情况定期检查,并以相关制度进行干预。

(3)改革听课制度。

① 校领导开展听课活动,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的指导;鼓励教师间进行“互助性听课”,主要是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② 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制度。因为这些活动立足学校资源,直面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较真实和直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状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针对性、诊断性、启发性。45岁以上教师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评课不少于1节;45岁以下教师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评课不少于2节;教研组长和备课组成员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评课不少于3节。

三、动力支持

根据教师新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促进办法,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从而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有效的支持。

1、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制度挂钩。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篇5

新课改理念在不断地提升,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觉得自己先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能适应时代发展,符合高品位要求的教育者,针对自己的特点我制定个人一年发展计划如下:

一、“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

二、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育教学新理念。

1.发展和学习应该是自主的,而不是依靠外部的。总之,个人应该成为自己发展和学习的主体、主人。

2.发展和学习应该是可持续的和长期的。要认识到,个人的专业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教育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增长和更新,因此,发展和学习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应该做好长期的规划和心理准备。3.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今天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还包括社会考察、网络学习、课题研究、观摩学习、学术讨论、实践和行动研究等。此外,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学法,而应该是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要了解学生,了解社会,要让自己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4.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在反思中扬长;在审视中甄别;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每星期抽出一定时间到阅览室,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理论专著,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学期结束时完成教学案例2篇;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论文质量,力争每学期至少有一篇论文获奖或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1篇论文。

三、继续提高学历层次,通过进修、自学考试或网络教育提高学历是适应职业的需要,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很看重文凭,但求知比文凭更重要。虽然我已经是本科学历,已经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但是还有一个不断提高和精益求精的接受终身教育的过程。

四、继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无疑是当代教师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

五、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

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勇立潮头。只有不断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才能经受住“极限”的考验,在超越自我的同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篇6

一、本人情况分析

1988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28年了。在28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认真工作,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一直以学生为主体,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工作。随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也逐渐感到自己还存在不足: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了学习,由于缺乏学习,造成工作中缺乏思考,无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学习上的欠缺,也造成了理论功底不扎实,使自己无法提升到理论层面上,此外,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也还有待提升,由于自己的主观意见,一直觉得数学教师注重的是给学生在思维上,在学习方法上一恰当的指导就行。因此,多年来从没有重视自己的书写基本功,这也是今后要提升的地方。

二、发展目标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行教改的需要,我为自己制定的三年发展目标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使自己逐步成为优秀的教师。

第一年度目标:

1.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二期课改精神》、《小学语文教育》等几本书的内涵。

2.积极参加各类进修、本体知识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3. 积极参加各类听课活动(尤其是名师课),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完善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4.完成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随笔、案例、学习体会和论文。

5.尝试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给学生的学校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影响。

成果形式: 1.每天至少安排1个小时阅读优秀教学书刊;一年中至少读2本优秀的教育类书籍,并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2.多听优秀教师的课(现场或录像),听课后写下听课体会并进行交流; 3.能整合教材,备好本年级任教的课。

4.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紧密结合,截取自己教学中成功或须改进的环节进行案例分析,每学期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教学案例分析;

第二年度目标:

1.坚持教育理论学习和数学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

2.主动地整合课程资源,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有很好的把握。

3.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习研究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如低年级复习课教学方法、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等。

4.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或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力争在各类评比中获奖。

成果形式:

1.每天至少安排1个小时阅读优秀教学书刊;一年中至少读2本优秀的教育类书籍,并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写好博客

2.数学论文争取在校、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3.能够给其他年级组老师一些教材把握上的建议。如何与高一级做好衔接等。

第三年度目标:

1.坚持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2.在学校搭建的各种平台上不断地磨练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日趋成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向研究型教师靠拢。

3.根据形势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能进行知识培训,能与同伴分享。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成果形式: 1.每天至少安排1小时阅读优秀教学书刊;一年中至少读2本优秀的教育类书籍,并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2.根据形势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能进行本体知识培训,能与同伴分享。3.对三年的随笔、总结和论文进行整理,撰写跟踪性论文。(争取获区级以上奖)

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向研究型教师靠拢。

五、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及自我检测措施:

困难预测:(1)由于工作的繁忙,时间上难以保证。(2)自己的惰性也可能影响到目标的完成。(3)有的目标的完成还需依靠外界的力量来完成。应对措施:

(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指定短期和长远计划表。

(2)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

(3)认真总结课堂教学的科研成果。认真作案例分析。

(4)通过学生评价和考试成绩检验课堂教学能力,使所教的学生有较大提高。

(5)每学期力争写出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6)通过班级后进生的转化及小组合作建设,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自我检测:

时刻对照计划表,来检查自己每个时间点是否完成任务。在操作过程中有 新的想法可对计划作修改,使自己能更好的完成目标。

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篇7

一、民主参与的制度建立

我校以岗位职责为基础, 绩效考核为核心, 劳动合同为保障, 绩效工资为体现, 奖优罚劣为激励, 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科学的管理制度, 方能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制度面前的平等, 也是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平等体现。这些年来, 我们通过民主参与的形式不断制定、修改和完善制度, 实施校务公开, 推行民主管理。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 将“人与人”的关系转换为“人与制度”的关系, 实现依法治校, 提升学校的执行力。

1. 自下而上, 完善制度设计

绩效考评是学校制度与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经过近六年的探索, 我校设计并完善了《中层干部绩效考评办法》《教师绩效考评办法》和《员工绩效考评办法》, 该项绩效考评体系, 渗透在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是提升学校执行力的重要保证和有力工具, 它引导教师按考评指标所指的方面去努力, 因此, 教师们往往高度关注。充分体现学校人本性和生态性的制度建立过程, 是努力实现学校和教师共同愿景相统一的发展过程。对教师实行绩效考核, 首先要明确的是考核教师的哪些方面才能对教师发展有促进, 为此, 我们用自下而上的民主参与形式, 来确立教师考核目标, 设计绩效考核办法。其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采用“头脑风暴法”面向全体教师、部分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 征集“优秀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一问题的答案。要求每人写出最重要的三条。这是一个民主参与的过程, 教师、学生及家长可以畅所欲言, 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将学生、家长、教师所列出的指标进行归纳, 分类统计。

第三步:从问卷中提炼出优秀教师的素质特征后, 召开教师大会, 全体教师按重要性进行二次排序, 从中归纳出优秀教师应具备的21项指标, 包括:尊重学生、廉洁从教、恪尽职守、注重修养、团结互助、精心备课、服从安排、反馈及时、遵规守纪、讲究方法、教书育人、注重实践、乐于学习、勤于钻研、善于总结, 组织能力、参与意识、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强, 专业素养高, 教学效果好等。这一过程仍然是民主参与, 教师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观点进行排序。

第四步:归纳出21项指标后, 根据老师、学生、家长所列出的优秀教师的具体表现, 对21项指标的内涵进行具体诠释, 使每项指标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具体。如对“指导能力强”的诠释是:在集体备课、评课和其他教研活动中有独到见解, 能给人启迪;教学、教研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指导学生学习或老师教学竞赛成绩突出。

第五步:整理归类。学校对21项指标进行归纳, 整理出教师评价的三个类别——现实表现 (态度) 、教育教学教研能力 (能力) 和常规教学 (成绩) 。学校将21项指标分解到每个类别中, 如“尊重学生、廉洁从教、恪尽职守、注重修养、团结互助、精心备课、服从安排、反馈及时、遵规守纪”等放到第一类“现实表现”中进行考核;“讲究方法、教书育人, 组织能力、参与意识、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强, 专业素养高, 注重实践、乐于学习、勤于钻研、善于总结”等放到第二类“教育教学教研能力”中进行考核;“教学效果好”放到第三类“常规教学”中进行考核。同时, 将21项指标归纳成三大类别后, 进一步对每项指标的内涵给予具体解释。

第六步:学校制定《教师绩效考核试行办法》的初稿。

第七步:征求意见。学校分别将《教师绩效考核试行办法》的初稿提交行政会、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 征求意见。在这样一个广泛征求意见的民主参与的过程中, 与会人员只要能提出合乎情理的意见或建议, 又具有操作性, 学校就予以采纳。

第八步:试行。学校将调整后的《教师绩效考核试行办法》在教师中进行试行, 一是检验绩效考核试行办法是否具有操作性;二是发现绩效考核试行办法是否存在“漏洞”;三是再次听取教师意见。

第九步:通过试行两个学期, 学校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正式表决通过《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并实施, 逐步与教师绩效工资、职称评定等挂钩。

我校通过由学生、家长、教师参与的“自下而上”的组织形式, 而不是由学校领导强制的“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来建立绩效考核指标, 让教师本人及其服务对象——学生和家长均参与到指标的认定中来, 这有利于教师对绩效考核指标形成认同感, 也使这项制度的设计更具有人本性、开放性和生态性。

2. 沟通协商, 实行动态调整

好的沟通是制度管理成功的一半。沟通和协商能促使教职工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达成共识。我校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校情的变化实施动态的管理, 也就是说制度制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学校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民主程序, 尊重民意, 反复听取意见, 发现问题后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 提高制度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如《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的设计过程, 就经历了与教师的多次协商与沟通, 体现了民主参与下的动态制度建设。

(1) 制度形成之前。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出台前, 学校职称的评定几乎是由评审领导小组决定, 包含了感情因素, 教师意见较大。具体操作是:需评定职称的教师进行申报, 学校审定参评资格后由个人述职, 评委打分 (无具体评分标准) , 产生参评人员。

(2) 制度制定之后。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分“参评资格”和“量化评分”两部分, 分别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量化评分, 具有可操作性, 得到了教师的认同。

(3) 修改完善制度。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学校情况发生改变时, 学校会在前一年职称评定结束后进行修改并公示。

二、民主参与的制度执行

学校制度的执行力直接体现了学校的竞争力, 必须处理好管理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系统各个要素形成合力, 减少内耗;更要依靠全体教职工的民主参与使各项制度得到真正执行。

1. 形成合力的制度体系

学校制度体系是学校制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制度体系, 只有处理好制度的目的性、满意性、操作性、相关性和整体性五个方面的关系, 才能有效地保障制度的高效运行。下面从我校制度的目的性、认可度、操作性、相关性和整体性五个方面来分析学校制度的系统性对提高学校制度执行力的作用。

第一, 制度的目的性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我校制度建设的目的是要为实现学校和教师共同愿景服务。为此, 学校从制度层面上建立了维护学校发展和充分保障教职工个人权利的管理机制, 在制度执行上努力做到“责、权、利”的高度统一, 使学校制度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和接受。

第二, 制度的认可度是提高执行力的保障。我校采取自下而上民主参与的方式制定制度, 通过反复沟通, 教职工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达成共识, 不断建设适合于学校发展的制度。学校制度在民主参与下不断健全、修订和完善的过程, 就是沟通和交流后不断接纳和内化的过程, 使教职工“主观能接受, 客观能做到”, 提高了满意度也就提高了执行力。

第三, 制度的操作性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我校制度体系充分体现了“职责明确化, 办事流程化, 绩效考核化, 反馈人文化”的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操作过程中, 操作性强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前提。

第四, 制度的相关性是提高执行力的条件。学校各项制度不是孤立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或相互依存的关系, 即相关性。我校制度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于相关性的存在而推进制度整体的执行, 从而为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创造了先决条件。

第五, 制度的整体性是提高执行力的要求。任何一项制度都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存在, 它必定是某个整体的一部分。如我校由《市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及成员绩效考核与管理办法》《学校中层干部绩效考核与管理办法》《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和《学校职工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形成了学校绩效考核体系, 从被考核者、考核者、考核内容和组织形式, 到考核结果及反馈形式均予以公开化和制度化, 使学校绩效考核制度具有整体性。

2. 职责明晰的组织结构

我校用《组织机构图》来明确学校管理工作的层级和职责。首先是采取层级管理制, 第一级为校长室, 第二级为职能部门, 第三级为年级组和教研组, 第四级为备课组和行政后勤班组。学校将工作重心下移至职能部门、年级组和教研组, 由职能部门指导和管理, 以年级组和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教研活动, 体现了决策在高层 (校长室) , 决胜在中层 (部门) , 决战在基层 (班组) 的分级负责管理模式。其次是学校采取学部管理制。学校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 分为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进行管理, 各学部之间相对独立。学部设有教务处和学生处, 分别处理教师和学生事务。最后是学校采取分线管理制。由主管德育的校领导牵头, 对三个学部的学生处进行领导;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牵头, 对三个学部教务处进行领导。同时加强学部之间的联系, 保证学校上下“一盘棋”。学校立体的、条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有序地保障了8500余名师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开展。

3. 相互监督的执行流程

学校以规章制度激励和约束教职工的工作, 将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和行政事务纳入制度管辖范围之内。多年来, 我校在制度建设上努力向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靠拢, 建立责、权、利相统一, 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的执行流程。在制度执行过程中, 杜绝管理者既是“裁判员”, 又是“运动员”的现象, 形成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权力制约、评价多元、执行高效”的现代学校制度下的管理雏形, 推进阳光治校。我校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明细了制度的执行流程, 使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既体现部门之间的合作又体现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 确保制度执行的客观、公正。

4. 奖罚分明的执行办法

制度重在执行, 若执行不到位, 就会失去制度的约束力, 成为一纸空文。为提高学校的执行力, 保障学校各项制度有序地实施, 我们又在制度之上建立“制度”——《常规管理制度执行办法》。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执行办法》是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执行力的重要体现。《常规管理制度执行办法》由《常规管理制度执行奖励办法》《问责实施办法》《常规检查内容》及各部门《周报表》等制度组成。从作用来看, 《常规管理制度执行办法》的出台在学校制度体系中扮演了“监督者”的角色, 本制度中各部门工作报表和检查通报既是《常规管理制度执行奖励办法》和《问责实施办法》的有效执行和督促, 又是学校部门职责的进一步明确和常规管理制度的补充;从内容来看, 《常规管理制度执行办法》既充分体现了学校制度“有标准、有检查、有评价、有反馈”的操作过程特色, 其文本又多以表格的形式出现, 增强了制度本身的操作性, 以便落实到位。

三、民主参与的制度反馈

有管理就要有制度, 有制度就要有检查, 有检查就要有评价, 有评价就要有反馈, 这已成为了我校的管理思维模式。

1. 绩效考核制度的反馈

我校在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上具有多维度、多形式和双渠道的特点, 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1) 多维度反馈。我校教师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并非只是一个总结果, 而是从“现实表现”“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和“常规教学”三个维度进行反馈。每项反馈用“A”“B”“C”呈现, 三维评价反馈能够充分全面地反映教师的工作情况, 找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并将各项等第与绩效工资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与职称评聘挂钩。

(2) 多形式反馈。我校教师评价结果的反馈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与教师见面, 除用“A”“B”“C”定量反馈外, 还要求部门负责人结合教师平时工作情况给予定性评价, 通过“评语”的形式进行温馨提示。

(3) 双渠道反馈。我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反馈主要通过网络查询和个别交流的渠道进行。网络查询通过账户和密码进行一对一的反馈, 将评价的结果告知教师本人。

2. 常规管理制度的反馈

我们从学校实际需要出发, 注重管理的生态化, 实施“重心下移, 分部管理”的策略, 构建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心, 以校级、中层、年级组和教研组、备课组和班组为四个层级的管理机构, 明确了各项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 做到事事有人管, 责任分工明。我校根据政策法规和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完善、修订和创新了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近百项, 编印了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制度汇编》《教职工手册》和《教师规范行为七条》等。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成为了教职工的行为指南。

随着学校制度建设与制度管理的深入开展, 我校从繁杂的管理系统中找准管理的突破点, 将“人本、开放和生态”的指导思想融入学校管理机制、制度建设和植入管理层价值观念之中, 不断将引领教师成长的管理机制和规范教职工行为的管理制度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从而形成制度文化。我校形成的制度文化不仅体现在对教师的引领和规范上, 还通过一些创新性活动得以彰显、阐释和回应。

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篇8

关键词:课程改革;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就已经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profession)。《世界教育年鉴》1980年的主题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特别是目前正从数量(规模)发展向质量(内涵)提高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已经成为职业学校的迫切要求。

一、课程改革赋予教师专业成长新的内涵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获得的专业领域的成长,即为“教师专业成长”,又称“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有的学者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在“关注教师社会、经济地位提高和争取资源与权利的分配”的同时,“更着重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有的学者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教师掌握良好的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还有的学者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涉及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途径和方法。无论哪一种说法,笔者认为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教师专业的发展”,另一个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前者可被看作为教师职业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过程;后者可理解为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本文所指的教师专业成长更多的是后一种理解。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结构赋予了新的内涵,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更突出职业性。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具有依赖性强与变化周期短的特点。人才需求市场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它要求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具备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效融通的能力,具有高度的职业前瞻性和敏感性。

2.教师专业成长内涵更强调实践性。职业教育要实现“五个对接”,就要求教师按照市场调查、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能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和改造等。因而实践和经验知识的成分、操作和动手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另外,由于学生技能水平被社会认可有时间延迟性,这更需要教师在企业实践中不断发展专业情感。

3.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更富于差异性。由于职业学校课程有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分,同一学校中又开设多种专业、多门专业技能课程,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异。此外,教师在不同的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导致教师的专业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需求呈现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也导致教师专业成长很难同步。

二、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1.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的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发生很大变化,给教师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是历史性的。

(1)课程功能上的变化,对教师形成正确的课程观是个新的挑战。从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课程需要发挥三大功能:一是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是职业性、实践性。二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智力发展为己任,通过课程设计、有效教学等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三是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相关调查数据一再显示,企业越来越看重的是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因而,职业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必须全面关照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需求,要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课程结构上的转变,对教师全面把握课程的系统性是个新的挑战。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最大特点是:学校和企业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评价标准,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

(3)课程内容上的变化,对教师科学选择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个新的挑战。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不仅有知识和技能,也有过程和方法,还有蕴涵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为主线,从多个维度设计和编制课程,既重视课程内容的目标和方向的建构,又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建构;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建构,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建构。因而,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更多地选取和设计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个案。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和体验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具备综合的职业素质结构,能够从事多种职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能适应企业的改造、重组、创新的需要。

(4)教学方式上的变化,对教师掌握恰当的课程实施方法是个新的挑战。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更为倡导以下几种:一是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是给学生创造实际工作环境,建立与劳动组织近似的工作小组,通过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其带来的教育最大附加值是学生在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二是“模拟仿真”教学方式。将电脑、投影、幻灯、录像和电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其优势除了将不便于搬进教室的设备搬进课堂外,教学过程的缩短和学习内容的再现也成为可能。三是模拟教学方式。是指在人为的特定环境下,让学生对某一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演示的教学方法。它在工业领域的专业实践训练和商业办公训练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

(5)评价方式上的变化,对教师形成积极的课程评价观是个新的挑战。由于上述各方面的变化,不能再按传统教学那样对教师与学生加以评价,必须在评价方式上进行新的调整。在学生评价方面,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阶段性,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更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师评价方面,以教师自评为主,通过自评来指导反思自己的教学,再加上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以及学校领导的评价等,使教师真正成为合格的职业教育工作者。

2.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时代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改革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角色。

(1)教师即学习者和促进者。新的历史时期,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教学技能、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职业指导能力。因而,唯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保证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而又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渴望掌握一技之长而又不知从何下手、兴趣爱好较为广泛而又不愿太多投入、思维灵敏活跃而又常常感到自卑等特点。因而,职业学校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传授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开发者、教学情境设计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学习成果的分享者。

(2)教师即心理辅导者。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征的表现是:第一,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自我意识深度不够,自我否定过度。第二,情感内容丰富多彩,但具有明显的“两极”性。他们既有容易受感动形成正义感的一面,又有很容易受不良社会现象影响形成消极行为的一面。第三,自尊心强但意志力薄弱。渴望得到尊重,追求平等,但内心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遇到困难时特别依赖别人的帮助。教师作为学生发展时期的重要影响者,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中折射出来,并“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真正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3)教师即职业指导者。职业咨询和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的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特长、个性特征相适应的职业,提高教育的社会效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职业学校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明确“职业是什么”、“如何选择职业”、“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等,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自主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真正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谛,帮助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上社会。

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操作和实施策略

1.立足教师的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教师的自我意识问题。如果一个教师自己没有专业发展的需求,那么再好的外部条件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但问题的关键是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主发展?在操作层面上,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教师成长的理论,了解自主发展的具体内容,科学有效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而后要有行动支持,借助备课组、教研组、课程研发组、名师工作室等教师学习团队实现自主发展;最后自我发展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同时学校公正的行政支持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有力保障。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一般模型如图1所示:

2.着眼教师的教学经历

教师可通过个人资料的收集和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地、系统地、持续不断地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改进教学实践。在教学之前,教师对自己的课前计划进行思考;教学之中,尽量体察实践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方案、计划的有效性和现实性;教学之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反思、参与研究,将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通过调整再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如此循环往复地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教师现有的教学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水平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一般模型如图2所示:

3.构建教师合作的平台

目前,职业教育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已初步建立起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对各课程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进行重组,突出事物的整体性,避免了重复教学,克服了课程间的割裂,促进了学生智能的迁移,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将各课程进行融合的技术。因而,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间的合作可通过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技能集训、教学导师、同伴训练、集体咨询、集体辅导、课题研究、教研沙龙、协同教学、课程开发等方式进行,同时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政策机制和物质条件的支持,努力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发展空间,保证教师有充裕的合作时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一般模型如图3所示:

4.关注教师研究的策略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其实,每个教师每天都在“研究”,只是层面不同而已。针对教师在研究中的成长,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背景,坚定专业信念与意识,积累各类教育教学研究的知识,锻炼自身的研究能力,采纳各种类型的研究途径,实施递进性研究行为与策略,不断完善与整合研究成果。同时要结合自身不同阶段制订合理的研究计划,对一个阶段的研究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对研究中的盲点进行重点分析。另外,教师研究的成长是一个包含了“混沌—实践—理论—实践—提高—成熟”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一般模型如图4所示:

5.注重教师的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之一。专业引领通常指的是具有教育教学专长的人员通过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引导和带领第一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业引领人员可以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专家和行家,也可以包括资深的专家型教师,如特级教师、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可通过科研讲座、专家咨询、合作研究、技能竞赛、校本培训、专题讲座、师徒结对、课例教研等方式实施专业引领。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一般模型如图5所示:

总之,影响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以上诸多方面所包含的因素之外,还有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社会发展趋势、社会环境、学生家长等其他的因素。但不难看出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崔允.课程·良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88.

[2]胡青.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与提升[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3-7.

[3]朱家存.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34-136.

上一篇:小学同学会的邀请函下一篇:冬季运动会加油稿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