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地位的必由之路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教师职业专业性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很多仍未将其视为专门性职业的原因。作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地位的必由之路,也只有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地位。最后提出了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几种措施。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地位;专业化特征
新的世纪里,教育将发挥以往任何时代无可比拟的基础性作用,但教师的地位与社会所赋予的使命显然是不相称的。然而,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必须提高教育质量,要提高教育质量,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一、教师职业是否是一种专业
教师职业是否是一种专业,教师是否是专业人员,这是自二战以来尤其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态度会导致对教师地位的不同看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教师地位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因而许多人并没有把教师同律师、医生一样视为专业人员。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专业,其成员如果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没有自身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就很容易被取代,其社会地位就很难保障。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某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是很难进步的。
1.从国际上职业的专业化特征来看中国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国际上任何一种专业一般都有五大标准
(1)有本领域的专门理论知识;
(2)要通过较长时期的职业训练以形成专业技能;
(3)在本行业要具有专业性的自主权,不受专业外因素的控制;
(4)有本行业专门的职业道德规范,其成员愿意自觉遵守;
(5)要终身学习。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分析,教师专业应具备以下特征:
(1)教师不仅要获得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获得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方向;
(2)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通过实习等途径获得教育教学技能;
(3)教师应享有与其专业有关的权利,如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
(4)具有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
(5)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学习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因此,从理论上说,教师职业是符合专业的五大标准的,教师职业应属于一种专门职业。但是为什么教师不像医生、律师一样成为很有分量的专业呢?
2.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因素
(1)中小学生所学内容比较浅显,人们往往误认为他们的工作很容易被替代,忽视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任务的多元性,忽视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道德水准。
(2)在市场经济大潮和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敬业精神和师德方面的表现有所滑坡,教师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随之减弱,影响了人们对整体教师的评价。
(3)当教师数量尚不能满足需求时,往往会不加选择地吸收教学人员而导致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中,这种情况更为普遍而严重。
(4)教师职业本身具有特殊性,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通过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提高体现出来的,其周期长,不易立即看到成效,且教育对象易受到家庭、社会风气、舆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量化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
(5)教师本人对职业缺乏专业感,缺乏以专业人员标准要求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导致自身的专业发展受阻,这恐怕是影响教师专业化最主要的内因。如果教师对自身职业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然很难让社会对教师职业有个客观的评价。
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1.改革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突出教学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教师的“双专业性”中,高师院校往往过于强调基础文化课程和学科课程,而不够重视甚至忽视其它课程,即重知识轻技能,轻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出的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自然很容易被业外人士所取代。因此,应对高师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完整的师范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应该由基础文化课程(如英语、数学、政治等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包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科课程(包括教育学、学校管理学、学校卫生学等)、心理学课程(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与教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技能技术课程(包括所教学科的教学方法、板书能力、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等)和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六大块所构成。这六个方面完整地建构着教师的知识技能体系,不能有所偏废。针对当前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的现状,更应突出教学技能和师德的培养,尤其要加强教育实习环节,调整教育实习时间,灵活采用实习方式,切实保障实习时间和效果。
2.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证制度,提高从业标准
1993年,国家在颁布的《教师法》中已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9月23日,陈至立部长正式签发《(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
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来颁布教师资格制度,体现了国家意志所赋予的权威性,确立了教师职业在社会诸业中所应有的特殊地位,肯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但不能忽视的是,在教师资格证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存在着走过场、走形式的`问题,把教师资格证制度简单地看作是交交钱、发发证,没有达到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的真正目的。如果诸多不称职的教师拥有教育资格证,其危害性是可想而知的,而且规定的标准与不少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而言偏低。因此应该进一步提高从业标准,逐渐使教师资格证像律师资格证等专业证书样让人信服。当然,国家还应制定出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教师的资格考核标准及实施办法,从职前与职后两个层面来高标准严要求地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把能否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杠杆来控制教师的聘任和进修提高。
3.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和反思的观念
关键词:教师地位,四个方面,提高途径
一、教师地位的重要性
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 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三方面构成的。其中经济地位主要是指教师职业在社会各职业中的经济收入水平, 它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政治地位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 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文化地位体现了教师在掌握、传承和创造文化中的作用。[1]
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 可谓是人类社会兴衰或是将兴将衰的“晴雨表”。正如荀子所云:“国将兴, 必贵师而重傅, 贵师而重傅, 则法度存。国将衰, 必贱师而轻傅, 贱师而轻傅, 则人有快, 人有快则法度坏。”历经社会变革的反复验证: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对教师群体来说, 则是一个事关为人师表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性素养提高, 乃至师资队伍稳定, 以及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性问题。[2]因此提高教师地位势在必行,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教师地位的提高途径。
二、加强法律建设, 依法保护教师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国家对教育和教师非常重视, 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尊重”的科学论断, 并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教师的地位。之后, 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确立和提升教师地位的法律。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教师的地位作了明确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虽然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确立了教师的法律地位, 使社会上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氛围。但就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关于学生伤害教师的事件来看, 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国家需要不断地根据现实情况完备法律条文, 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 依法享有各种应有的待遇, 也使教师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最终使教师具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 有助于教师职业地位的提高。
三、增加教师收入, 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
以美国学者勒温为代表的持社会环境决定论者认为, 解决和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和角色形象的问题关键在于社会环境条件, 因为影响和决定某种职业社会形象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利益、社会地位、职业声望等外部社会条件。[3]有的研究指出, 在我国, 教师的经济地位对其社会地位的影响是最大的, 占70%的权重。[4]因此, 要提高教师地位就必须提高教师待遇。
在法律方面, 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并逐步提高。但现在某些地区的教师工资还是低于公务员工资, 而西方国家和日本都规定教师工资要高于公务员的工资。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工资水平, 把法律条文中的“应当不低于”变成“必须高于”, 使教师的工资在法律上得到保障。
在国家教育资金投入方面, 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达到或者超过4%的指标, 这样就会进一步改善教师的福利水平和住房水平。要努力切实做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教师”, 使教师职业变成一种比较体面的职业, 有助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
四、加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巩固教师地位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UNESCO) 和国际劳工组织 (I-LO) 于1966年发表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 描述了教学专业的特点, 指出:“教师工作应初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它要求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与福利拥有个人及共同的责任感。”[5]
我国一代又一代的教师, 缓解了发展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教者既苦乏才, 学者亦难精择”的突出矛盾, 发挥着“导其源而清其流, 正其基而固其构”的巨大作用, 可谓功不可没, 几乎无人可置异词。[6]但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地位就必须使教师职业专业化, 因为一个职业的社会地位高低, 关键取决于它是否是一种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特殊行业。教师职业因为其工作对象、工作手段等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业, 具有工作性质的复杂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 教师职业地位的提高, 是由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决定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提升教学专业水平, 使其达到专业水准。
五、提高职业素质,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 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 这种职业品质在一般生理条件合格的条例下, 主要是经过后天科学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的。
教师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地位, 教师的职业素质与教师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越高, 文化知识越高深, 不仅能够赢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信任, 受到社会的尊重, 而且能够增加教师职业的职业吸引力和职业魅力, 有助于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行列, 不断提升和改变教师地位。
对于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国内学者认为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知识技能素质两大方面。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地学习、切身体验和践行职业道德, 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和境界, 做到“乐教”、“爱生”、“敬业爱群”等, 以提高自身的道德影响力, 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 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 这样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文化影响力。
六、结语
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 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提高, 通过提高教师地位来体现教师的价值所在。只有教师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行业中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才会确保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 繁荣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梅新林.中国教师教育3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6.
[2]陈永明.教师社会地位:虚像还是实像[J].集美大学学报, 2010, (3) .
[3]邹璐.西方提高教师地位的理论模式及其启示[J].吉林教育:现代校长, 2005, (12) .
[4]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452.
[5]洪明.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123.
根据《方案》,“支持计划”针对的对象为全区乡中心区、村、教学点学校的在职在编在岗教师,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中职教育、高中教育的教师。
多方面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偏低,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为此,《方案》提出,统筹平衡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收入,确保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继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及其他地区教学点教师,自治区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予以奖补,鼓励市、县(市、区)投入资金增加补贴。
近年来,随着教师招聘制度的改革,乡村教师招聘不再受户籍限制,越来越多乡村教师属于外地招录,这些教师通常只能住校,如果学校不能为其提供安全实用的住房,必然会使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不能安心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方案》提出了多项举措:一是为乡村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并为乡村教师的家庭安置、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组建家庭创造条件;二是适当降低乡村教师在乡或在县城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危旧住房改造的门槛,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集资建房等多种形式建设中小学教师安居房;三是加大乡镇中小学教师公共租赁住房中央和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补助力度,鼓励各地利用学校自有土地、闲置用地在校园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或利用闲置的办公、教育用房改建为公共租赁住房;四是鼓励有条件的乡镇通过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或长期租赁的形式解决教师住房困难。
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方案》坚决落实国家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30年以上、获得国家颁发荣誉证书的乡村教师,由自治区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一定奖励;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2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由自治区颁发荣誉证书并择优奖励;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1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由市、县(市、区)给予奖励。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队伍
在乡村教师编制核定及管理方面,《方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根据相关标准重新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实行总量控制,总量超过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的,核定聘用教师控制数。通过调剂编制、采用核定聘用教师控制数逐年解决编制不足的问题。二是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教师。三是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或教职工在编不在岗、随意抽调、借调教师等行为。
如何扩大乡村教师的补充渠道?《方案》提出,注重乡村教师“本土化”,各地可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形式补充乡村教师,同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地方免费师范生培养项目等补充乡村教师。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方案》简化了乡村教师招聘程序,对已经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自愿到乡村学校任教的人员,可采取直接面试的方式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在县级以下学校任教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
在用人方面,自治区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予县(市、区)更多的人事管理权。《方案》提出,积极构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新机制,实行“区考县管校聘”管理机制,各县(市、区)建立教师管理中心,统筹管理乡村学校校长和教师。通过实施“三区支教”、交流轮岗、支教走教等政策,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建立新增城镇中小学教师要先在乡村任教2年的制度。
此外,《方案》还要求完善乡村教师职称倾斜政策,要求在职(职务)评定、岗位聘用、特级教师评选等方面适当降低条件,做到向乡村教师倾斜。
多层次提高乡村教师素质
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是我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点要求。《方案》提出,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要不断强化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引导和教育广大乡村教师践行师德规范。建立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培训制度,形成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校本六位一体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
相比城区教师,乡村教师获得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所享受的培训资源也相对匮乏,一定程度上存在培训学时较少、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手段落后、培训机制不灵活、培训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此,《方案》从以下几方面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培训。
一是制定乡村教师培养目标,大规模开展教师培训,到2020年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
二是构建自治区、市、县、学校四级培训体系,市、县(市、区)建有教师培训中心。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区培计划”集中支持乡村教师及校长培训。
三是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送培下乡、项目置换、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网络研修等多种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构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提高乡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保障乡村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五是加强网络培训课程开发,搭建教师网络研修服务云平台,引导和组织乡村教师创建和适应“互联网+乡村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学、在线课程等形式,优化课堂教学和进行自主学习。
六是加大乡村教师培训投入,从公共经费中安排5%的经费用于乡村教师培训。
(责编 欧金昌)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读书对一所学校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是不是一所真正的学校。”由此我们联想到,读书对一个教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从名师的成功来看,虽然各有各的“亮点”,但他们普遍有一个共同的长处,那就是读书。因此,可以毫无疑问地说,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书生涯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学校里受到学生喜爱敬佩、受到家长高度赞誉、受到同行普遍欣赏的老师,就是那种热爱读书和思考、有人文底蕴及思想和眼光的老师;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虽然有专家引领、进修培训、校本教研等多种途径,但最有效、最持久、最扎实的是教师读书。
然而,教师们似乎都懂得读书的重要,但现实中教师真正读书的人不多,有的甚至一年还没有看过一本教育方面的书,究其原因,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时间看书;二是不知读什么书;三是不知如何读书。对这三个阻碍教师读书的现实问题,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找到了一些破解的办法,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教师专业发展取决于读书生活
许多老师说,现在小学教师的负担已经很重了,一般每天要上三四节课,多的有五六节课,还有大量的作业要批改,下班辅导就忙得不亦乐乎,特别是一些繁杂无效的所谓课外活动,令人身心疲惫,无暇顾及读书。
教师要教好书,走向专业发展之路必须一生不离读书。然而,眼下教师不读书却是普遍现象,并有日益蔓延和恶化的趋势,己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严重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在承认教师超负荷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引导老师说,不读书可以有许多条理由,可想读书却只要做到三点即可,那就是一要“静”,二要“挤”,三要“用”。静是读书的前提,忙中求静,只有静得下来,才能读得进书,才能好好思考,才能有所收益。这就需要有个良好的心态和学习习惯,整天浮躁焦躁不行。同时还要学会挤,如今生活节奏加快,老师们确实很忙,但是否都忙到了“没时间”读书呢?答案是否定的。人再忙,只要有心读书,时间总是有的。鲁迅说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读书的,所以教师也要学会忙里偷闲,挤点时间用于读书充电。无论“静”还是“挤”,读书的落脚点都是为了“用”,只有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指导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加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
只讲道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于是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逼迫”老师读书。一是给压力,规定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方面的书,并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学期末测验考试一次,成绩纳入教师考核指标;二是给时间,每星期四业务学习让出一小时给教师读书;三是给奖励,在精神奖励上,每学期评一名“读书之星”,在学校橱窗刊登照片进行宣传,举办读书成果展览,对好的读后感帮助推荐有关刊物发表,在物质奖励上,学校设立“读书奖励基金”,对读书有成效的教师在报销一定数量的读书费用外,每学年给一次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
经过几年读书实践,教师们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一位教师在日记中写道: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广阔海洋,延展生命的有限疆域。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哺育心灵的母乳,是铸造灵魂的工具,是启迪智慧的钥匙。读书,能使我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读书,能让我们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还有一位老师由衷地说:读书能让我们讲起课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读书能够让学生从内心地佩服我,爱戴我,从而让我产生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如今,读书成为了我们学校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教师们正在实践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之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二、教师专业高度取决于读书宽度
新课程改革以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该读哪些书呢?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因此,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这要求教师读书要有高度,才能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有充足的“弹药”。具体来说,在实践中我们体验到,教师读书要关注以下内容。
读哲学书籍。老师首先应该读有关哲学方面的图书,特别是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和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精华,它们是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掌握了哲学中的基本规律和正确的方法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实践,让教师的工作有正确的方法和方向。比喻,知道了哲学中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后,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能对自己的行为前思后想,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哲学书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化剂”。
读教育理论书籍。作为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多半是在学校里习得的,参加工作以后就很少再去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是
经过实践获得的正确经验,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要想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必须要系统地读教育书籍。例如一位教低年级数学的教师,自从学习了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阶段理论后,他设计的计算课教学预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自己的业务素质。因此,可以说教育理论书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读教研文章。要想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就得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学会撰写教科研文章。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模仿是第一步,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该多读教育教学期刊杂志,学习别人的优秀成果。内化是第二步,通过阅读,把别人文章中经典的策略内化为自己的方法。第三步是创新,也就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新的构思、想法和实践。
读“五谷杂粮”。如果把教育专业理论看作“细粮”,那么非教育专业的书就是“粗粮”,也就是五谷杂粮。没有“粗粮”作为支撑,吃再多的“细粮”也不能促进教师健康成长。强调教师专业化发展,如果只是强调教师读专业理论书籍,那么教师的成长速度未必能快。
三、教师专业成就取决于读书深度
应该说,教师是天生的阅读者。然而,书海茫茫,只有善读者,才能不断地提高阅读效率,丰富教育素养,促进教师专业较快发展。那么,如何做到善读为专业发展服务呢?重经典,少走弯路。我们面对的书籍可以说多不胜数,不可能也没必要每本都读。因此,应该学会有选择地阅读。教育经典是通向美好教育境界的直达快车,阅读经典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教育智慧,使自己站在教育大师的肩膀上攀登教育高峰,避免在书海里长时间苦苦地寻索。
抓要点,把书读薄。“会读书的人书越读越薄”,即读书要善于归纳概括,抓住要点,能提纲掣领,汲取精髓。那种“西瓜”、“芝麻”统统捡,“胡子”、“眉毛”一起抓的阅读,太杂太累,效率势必较低。在看一篇文章或阅读一本书时,把文章或书本的主要意思拟定成提纲,这样就可以使我们能在短时间内抓住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或要点了。
时习之,温故知新。对于其中精彩的论述、关键的词句等,要反复咀嚼,真正做到读懂,读出味道来;同时,还要摘抄,时时翻阅,细思熟记,内化吸收。著名作家巴金非常推崇这种读书方法,他在《读书》杂志上撰文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善运用,激发热情。要有意识地灵活运用阅读所得,在实践中感受阅读带来的收获和快乐。在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掩卷沉思,将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对文章中的观点加以分析,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受到的启迪或由此想到的东西,抒发自己的情怀。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年轻时曾留学英、法,学过文理科不少专业的功课,他尤为喜欢文学、心理学和哲学三科。还在学生时代,他就写出了《文艺心理学》、《美学》、《悲剧心理学 》 等多种专著。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朱先生后来在向青年学生介绍读书方法时,总是提倡边读书边写作。他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就会懂得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
有位诗人说:“读书香里跳跃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人生;在书香里浸润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生活。”书能把教师的专业托得多高,取决于教师触摸过多少文字;书能把教师的专业带到多远,取决于教师品味过多少书香。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们也在不断地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但除了整体学历有所提高之外,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收效不大。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怎样才能加快,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应该怎样走,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一、树立职业理想,确立明确目标,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事业要有崇高使命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要做到敬业、勤业、创业、乐业。只有在敬业中才会勤业,才会有创业的精神和勇气;同时,也只有在不断的创业中,才会有所获,然后乐在其中。这种使命感和敬业精神也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奉献精神。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甘于奉献的语文教师才更易得到学生的热爱。这种敬业和奉献精神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热爱学生,把热情倾注在语文教学和学生身上,做润物细无声的甘霖。其次要确立行动目标,目标关键要细化,不要假、大、空。每学期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并写好读书笔记,多听取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讲课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每天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记录,每年发表几篇论文等。
二、热爱读书,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的阅读量,而教师的阅读应该远远超出这个量。读书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可以把学到的新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有了读书的基本功自然就能把读书的方法和经验,正确、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积累和独立思考,就能有选择有目的使用阅读材料,了解时代的信息和思想动态,其教学内容就更加丰富,思维就越开阔,在教学中就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把握教材,得心应手地处理教学过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寻求专业化知识的源头活水,要反复不断地读书。
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养成自觉的理论意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多读这方面的著作。作为专业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可不熟悉孔子、陶行知、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前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思想。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三、要把课题研究和常规工作结合起来。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语文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语文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也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
现实中不少教师认为教学研究高不可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东西。不要一提研究就感到害怕。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科学研究的。”语文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教学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就是进行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发言权,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进行语文教学科学研究是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是指示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把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
经常写“教育随笔”就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它分为日常教育叙事,教育感悟,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学案例及剖析等。这几种形式的教育写作各有不同的特点与作用,它们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对教育实验与自身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在教学中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就能形成一种反思性的实践品质,有助于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解进行反思,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上升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小学语文老师要善于不断的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的超越自我的教学,才能不断走向成功,不断提升自己。
五、利用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本培训即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实现学校全体教师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其目标是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其深远意义在于通过校本培训学习,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校本培训是解决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经费紧缺问题、使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培训中不断成长,迅速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学校要不断开发校本培训,力求做到教学、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只有校本培训成功了,才有可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不等式及其解集‛案例分析为例
道真自治县玉溪镇中心学校 胡军 道真自治县旧城中学 张帮洪 高亮亮 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也是教师,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健康成长,专家们众说纷纭,为了探索一条使青年教师有效成长之路,我们在实施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本文将以“引领”为出发点,用“不等式及其解集”课堂教学案例,就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各位同行不吝把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经验让大家分享。
课题: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目标
⑴了解不等式及解集的相关概念,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⑵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经历探究不等式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⑶通过对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探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课堂教学活动实录及分析 一.创设情境
师:下列选项中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 2 3;B 3 3 6;C 67;
D 3 4 5。
生:选D。师:为什么?生: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 345。
师:利用教具与学生一起动手展示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并指出,组成一个三角形需三条边,这三条边的关系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图1中,有abc。
评析:教师用一个试题来引出不等式,由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一个不等关系,并用教具与学生一起动手展示,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现实中的不等关系。无非是想给学生说明是学习的需要才研究不等式关系的,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这一环节的处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引领:这里有两个疑问需要解决,一是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突出建摸思想,实际问题作为大背景。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存在的大量数量关系中从相等关系(已认知)到不等关系(待认知),从感性上感知学习不等式是是学习方程的发展,后续学习中解决现实生活中关于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的需要;二是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在八年级学习,知识点超前,这个情境的。
二.新课讲解
问题1:从2012年8月3日起高速公路假期免费让小汽车通行。现已知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23:20距离A高速公路收费站还有地50千米,要在24:00之前驶过A地高速公路收费站,问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2小时 32502
① 生:⑴汽车要在24:00之前驶过A地,所需时间应不到小时,即
3x32⑵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使小时的路程要超
32过50千米,即x50
②
3师:分析提示,设车速是xkm/h。又23:20到24:00还有40min,即上面的式子①,②用什么方法表示的? 生:“”或“”号连接的。
师(板书):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称为不等式。师:要求全班学生齐读两遍不等式的的概念。生:齐读。
评析:以上环节教师试图通过一个问题的两种考虑来引出不等式的概念,是从问题着手回到课本中来,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处理问题情境时,没有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除相等关系外还有大量的不等关系,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模型),它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模型。在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时,没有对不等式的概念的含义进一步的理解,而要求学生机械性的齐读两遍。
引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学活动中概念的建立提出的要求是‚抽象数 2 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因此,概念的建立不是简单的记忆和摸仿,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结果。教材中不等式的概念的建立过程是通过一个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进一步依据不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不等式(此时蕴涵了建模思想),然后类比等式(或方程)的定义,引出不等式的定义。关于不等式的定义,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符号‘’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二是 ‚用符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定义中的核心词是用‚符号‛表示‚关系‛,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表示数量关系的符号主要有两种:一种运算符号(,-,,等),另一种是关系符号(,,,等)。而不等式的定义则是用符号‚‛、‚ ‛表示的是大小关系,和用符号‚‛表示的是不等关系。这些一个个单独的符号便组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不等式。在这个过程中蕴涵了符号化、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要大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应在如何深入浅出地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传播方面不断探索。
2例1:式子30 x20 y6 3xx是不等式的是:
生:30 x20 y6。教师只是对学生答题结果的对错作出评价。
评析:此环节需要说明,在30,x20,y6不等式中,30不含字母(未知数),x20含有未知数x,本节课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
引领:注重类比,做好从方程到不等式的迁移 问题2:不等式2x50中的速度x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呢? 3生:(通过思考)x75 师:为什么?
生:因为当x75时,汽车刚好到达收费站,所以要想在24:00以前通过收费站,速度就得大于75千米每小时。
师(板书):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评析:方程是讨论等量关系的数学工具,不等式是讨论不等关系的数学工具.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在认识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式接受新知识不等式,充分发挥学习心理学中正向迁移的积极作用,借助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提供一条合理的学习之路。但在解决问题2中,学生很快答出x75,课堂教学生成效果失真。
引领:首先要引导学生将不等式
22x50转化为方程x50,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33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很容易得到方程
2x50的解是x75,然后通过比较可得x应该3满足什么条件是x75,从而引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师:这样的值有多少个呢?能够举出具体的几个吗?
生:无数个,只要比75千米每小时大就可以咯;例如76;80;96...师(板书):使得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成立的所有未知数的值称为不等式的解集。师:与解方程类似,求出不等式解集的过程我们将它称为解不等式。
评析:在给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后,教师问‚这样的值有多少个呢?能够举出具体的几个吗?‛,学生答:‚无数个,只要比75千米每小时大就可以咯;例如76;80;96...‛,教师板书:‚使得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成立的所有未知数的值称为不等式的解集‛。好象不等式的解集概念一气哈成。
引领:不等式的解和解集是不等式中两个基本概念,这里有两层意义,一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二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的解集。‛也就是说不等式的解集由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教材中在研究不等式的解集时,是在知道了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后,让学生思考‚不等式
2x50不有其它解吗?如果有,3这些解应满足什么条件?‛这里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即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的发展。
问题3:用什么方法能够更加直观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如果有是什么方法? 生:有,数轴。因为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师 :回答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样在数轴上表示出这个x75呢? 师:首先我们知道数轴的三要素有哪些? 生: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师:板书画出图形: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x75呢? 生:没有回答。
师:x75在数轴上表的数是75右边的所有数,如图所示。
师强调:在数轴上表示x75时,大于75的数在75的的右边,即图形表示方向向右,不等号“”表示不包括75这一点,用空心的圈表示。
师:x75时怎样在数轴上表示呢?
生:小75的数在75的的左边,即图形表示方向向左(如下图)
师总结:当取“”或“”时,中间的圈用空心的圈表示,而取等号时用实心圈表示。
评析:对问题3的解决处理上不当。首先是‚用什么方法‛上为什么学生很快想出是数轴而不其它呢?最后教师在总结时说出‚而取等号时用实心圈表示‛与本节内容无关,关于取等号的问题将在后面学习中出现,教学生成失真。
引领:首先给学生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思考后自己得出结果;其次教师在作‚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的示范时,应注意让学生准确画图,将画图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来处理,打好基础,对画图过程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并适量的练习,使得学生对画图基础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对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的掌握程度,发展基本能力;还要注意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后续知识(其他的不等式以及函数等)的学习提供方法。
三.练习巩固
1.不等式解集x1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生:因为大于1并且要包括等于的情况,所以选B。
评析: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对于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本课对B,D两种情况没有涉及,虽然学生能正确答出结果,但是此题超出本课知识范围,教师在理解教材上还需要加强。
引领:在没有深入研究教材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增加教学内容。2.用不等式表示:
⑴ a是正数;⑵ a是负数;⑶ a与5的和小于7;
⑷a与2的差大于1;⑸a的4倍大于8;⑹(6)a的一半小于3.(找两位同学上黑板来做,其他同学自己在下面完成)。答案:略。四.课堂总结(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 师:请同学们回忆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讨论后回答):知道了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意义;会在数轴上正确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引领:关于小结,教师应重点放在以下几点进行引导:
1.怎样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通过‚列出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与方程的相应部分类似,在不等式概念的建立、展开时注意引导学生类比方程、等式的学习方法来讨论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突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关注不等式的特点。
3.反思在由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时,需要以不等式的知识为载体,将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和加强。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P119页,习题9.1第1、2题。2.选做题:P120页,习题9.1第3题。课后反思
本课例是为了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而组织的一节课校际教研活动公开课,目的是通过一次典型的课例研究,使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就教学中存在问题、疑惑得到经验丰富的教师群体的引领,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
综观上述教学过程,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1.教学过程环节
本课教学环节分为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新新课,在新课学习过程中通过3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是巩固练习和小结。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揭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以‚问题探索‛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为一位刚走上讲台的教师是难为可贵的。
教学设计是为教学过程作准备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一些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如导入环节的情境,解决问题2等环节还需作出改进。
2.教材的处理环节
‚不等到式及其解集‛是人教版(2012年版)教材七年级第九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后来进一步表述事物关系量的新课题。教科书选用了一个具体行程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时间和路程两个不同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然后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不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不等式,引出不等式的概念,然后学习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等知识。在给出不等式的概念时,教师用只重视了‚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称为不等式‛这一定义而忽视了‚用符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这一定义,在讲解表示不等关系的符号时增加了‚‛和‚‛这两种符号。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十分重要。理解教材体现教者的本色,对教材内容按照教的视角进行重构。教师既要整体把握教材,又要从细微入手,还需要仔细推敲教材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每一道例题、每一个习题、每一个备注,只有反复推敲打磨,才能有效确定重难点。
本课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新课讲解、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4.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⑴数学建模的思想在前面章节(如方程)已有渗透,只不过本章的学习对象是不等式。教学时,需要以不等式的知识为载体,模型化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在这个思想指导下,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在此方面作了努力,但力度不够。如在解决问题1时,列出了不等式
502 和x32x50之后,没有进一步分析由相等到不等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现实3生活中的数量关系除相等关系外还有大量的不等关系,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模型),它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模型。
⑵符号意识:符号是一种代码,是将客观的实体进行的简述,以符呈现,使问题变得简明额要。本节课是将表示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数学化,符号化。把表示不等到关系的量用大于和小于符号来呈现。教师在教学中对符号的意义没有真正理解,如对不等式的定义,在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时,没有对定义中的‚符号‛含义进一步的理解。定义中的符号指‚‛、‚ ‛表示的是大小关系,‚‛表示的是不等关系。这些一个个单独的符号便组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这里由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这个过程中蕴涵的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
⑶数形结合思想: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使数与形有机结合。但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试图通过问题3来解决这一轴想的渗透,但是在解决问题3的过程中,没有实现教学的预期。
引领是‚发展‛基础上的一种顺势而为,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平台,点燃一支火把,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动力。学校层面的基层教研能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研究能力固然重要,但不能寄期望于通过每周或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每位青年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教研的立足点应放在解决课堂教学中青年面归的困感,放在提高每个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上,以公开课或常态课为载体,通过典型课例分析的引领,使每次活动都能真正的解决一两个问题,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如果每位青年教师都能够通过每次活动获得一点收获,那么,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
一、转变教师观念
教学改革, 观念先行, 教学观念的落后又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目前在大多数中等职业教师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学生, 往往以普通教育的标准衡量学生、要求学生、引导学生,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正确看待等职业学生。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找准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很好地转变职业教育观。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 就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 重传授轻探究, 重结论轻过程, 重共性轻差异, 重独立轻合作, 重认知轻情感, 重课内轻课外, 重智育轻德育, 高耗费低效率等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 甚至在一些公开教学活动上也有这种现象, 严重制约了职业学生的发展。要适应时代进步, 适应课程改革, 适应职教特点的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 就没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二、提高教师素质
树立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适应职业教育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需要, 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 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 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然而, 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必须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1、教师要具备雄厚扎实的专业知识
教师具备雄厚扎实的专业知识, 是教师上好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是推动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教师只有具备雄厚扎实的专业知识, 理论教学得心应手, 实践教学技术过硬, 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仰慕敬佩之情, 一种内在的成功动机油然而生。学生就会从被动变主动, 从不愿意学到愿意学,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能够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面临的是理论性太强, 实践性较差, 所以要大力促进教师深入生产实践,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 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快教师学历达标步伐, 提升专业课教师学历层次。
2、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 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1) 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
教育是有规律的, 只有遵循教育规律, 才能因材施教,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才能真正地提高教育质量。
尊重教育规律, 就是尊重人自身发展的规律, 青少年成长有其自身的特点, 不注意研究和尊重这一点, 必然把教育引向歧途。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条件、学习环境各不相同, 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变化, 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尽管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有差异, 但作为教育者, 应当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 对学生进行公平的教育, 不能有特别的“优待”或“嫌弃”, 否则就会违背教育的初衷和规律。对一个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要学会鼓励, 对于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要学会引导。
(2)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行政的基石, 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发动机, 是教育者成长的助推器, 是区域教育发展与腾飞的引擎。教科研活动引领着教师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坚持全面贯彻创业教育, 以责任教育为首,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教学常规管理、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实验研究, 擅于总结实践经验。力争取得一批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教师受过专业训练, 他们在学生心智发展、知识增进方面的作用, 即使家长也望尘莫及。然而, 我们的一些教师在许多方面体现出来却是不如人意, 无论是在职业道德还是专业水平上都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假若抛弃“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这一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我们的教育质量将会怎么样?可现实却是让人感到忧虑。不少教师存在教学改革意识差, 现代教育理论基础薄弱, 对学术的新发展置若罔闻, 教学方法陈旧, 疏于能力培养, 重于知识传授, 轻于思想教育, 忽视学生个性培养, 不欢迎、不鼓励学生的异议和新见解, 只是充当着现代知识的搬运工, 故步自封的教书匠, 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没有思想的机器”。
3、丰富教师的人文知识
对人类、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 对民族复兴怀有责任感的人, 才会有爱祖国之情深, 爱人民之心虔, 爱社会之善举, 爱家园之真切, 爱自己之自尊。
4、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因为教师不只是肩负“教书”并且要“育人”。教师的人格是对学生最无形且又是最有力的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按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还影响学生的人格、需要倾向, 从而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因为教学活动不只是理性活动, 情感思维在支配他们行为中还占有重要地位。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因为教师内心的期望会通过教师的态度、表情、行动等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受到鼓舞,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对教师形成更深的信赖, 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待遇仍待加强
近日,人民网教育频道推出《教师收入状况和生活状态调查》,结果显示4成多参与调查的教师网友希望提高收入待遇,6成网友认为自己的收入和工作量不成正比。还有6成参与调查的教师网友称自己的收入仅1000至2000元之间,仅有不到两成的教师网友收入超过四千。16000余网友表示非常关注“教师工资待遇”,在留言中,他们对自己的收入也表现出不满。
按城乡区别看:
村教师:在农村工作了近三十年,职称不但没评上,工资每月卡上只有1100元。
县教师:江西吉安市某县初中教师,从教28年,月工资1600多元。
郊区教师:一个北京郊区工作二十三年的初三语文教师每月2300百元工资。
城市教师:在一所地级市的第二小学教了19年书的教师工资才1342元。
按地域区别看:
西部教师:陕西的一位农村初中教师,一个月工资为1500元。
中部教师:河南洛阳某教师,工作二十年,工资只有1300多元。
东部教师:一名有34年教龄的山区农村教师.职称为小学高级,地处珠三角,扣除社保、住房公积金后,每月到手的是2081元。除去家庭开支(能俭则俭),孩子读书外,每月最多只能节余200——300元。他最怕的是有病有疾了。
按编制区别看:
代课教师:一所地处边远山区的学校,服务12个行政村,服务区人口7000人,现有7个教学点,D级危房的教学楼一栋,C级危房的教学楼3栋,代课教师7名,他们每月工资才400元。
民办教师:民办教师属于体制外的人员,但工作强度大,收入却与付出严重失衡。
对于正在试行的“绩效”工资,教师们也是议论纷纷。教育工作具有长效性的特点,往往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对学生产生一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只有在若干年后才可以知道。这种“绩效”无论如何是评不出来的。学校分编内和编外,二者的工资悬殊特别大,一个学校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特别严重。特别是内地到沿海执教的编外教师和当地教师做一样的工作,而得到的待遇大不一样。
提高教师待遇的方法有很多,绩效工资也可以实行,但应该在基础工资的基础上,由国家财政将绩效工资部分发到学校。
应完善工资制度,依法办事,按制度办事。提高教师待遇,也跟提高教师素质挂钩,要落实竞争和引退机制,打破教师职业铁饭碗。实行年度工资,定期加薪。对有突出表现或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视不同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次,坚持向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应该说,对教师的考核是全面的,而重点在德能勤绩上,作为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而升学率或分数并不能客观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绩效,比如特级教师往往是选择最好的生源、最好的班级、最佳教学资源,自然升学率就高,同时还有偶然的机遇。一个特级教师教重点班升学率就高,而教差班还不如一般教师。所以不能以升学率论英雄。特别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德育和体育的今天,更不能以升学率为标准来考核教师。
教师身心健康亟待恢复
据2009年4月21日的调查,12000余网友称自己每天的工作量超过9小时,8000多教师网友表示自己“睡眠质量不高,体质差、心情差”。8600余网友认为各项培训、职称评定占用了太多精力,导致自己压力大。其次,教改与考评步调不一致也令众多教师相当困扰。来自学生、家长的压力大大小于学校、各类考评和培训考试所带来的压力。
收入不高、压力大的生存状态,引起了教师网友对这一职业的迷茫。在“喜欢自己从事的教师职业吗?”之一选题中,表示“喜欢”的网友仅有4000余人;而表示“麻木”和感到“失望”的网友分别有7000余人和6000余人。
截至到2009年04月28日,有2万余名教师网友参与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网友感觉工作压力大,身体透支,有近二分之一的人对教师职业感觉麻木。
教师负担较重,一是思想压力,现在学生难管难教,教师只靠说服效果真的很有限。二是工作压力,全社会要提高教师质量,学校要升学率,校长要老师出成绩,末位淘汰,家长向老师要素质教育,每天在校时间绝对超过8小时,还不包括早晚自习,星期天补课。教师早上6点起来,晚上要到7点才能到家,到家还要改作业试卷,和家长交流。还要不时应付上级的检查工作,弄得焦头烂额,隔三差五的什么教学检查、安全检查、综治检查、家教检查等等,除了检查还要开会、学习文件、校本培训等,使教师超负荷运转,身体透支,精神疲惫。
教师很难有舒解压力的机会。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老师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据上海某教育机构统计,超过60%的老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这个数据在任何一个行业中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教师人身安全急需保障
当学生出问题的时候,责任全由教师来承担。什么时候我们看到家长能够负起责来,法律能追究家长的责任,社会、家庭亦有责任,这才是公平的,客观的。教师需要尊严,教育需要尊严。学生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变化之快,对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不要把学生的教育全推给教师,全说成是教师的责任。
看了太多不该发生的惨剧,我们能不能从教育之初就强调、延续对孩子们的生命教育呢,热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那么,许多鲜活的生命就不会轻易地逝去了,我们有那么多沉重的血的教训,为什么还没有引起重视呢,为什么没有形成共识,为什么没有行动起来,这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呀,什么法律意识、心理问题只是表不是里。
法律界人士指出,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但当教师因为制止了学生,或者说“管”了学生,给自身带来某种危险时,谁来保护教师?
英国一项新法律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法律上给予老师“体罚”学生的权力。新法律还把老师这一权力的适用范围从学校内延伸至学校外,比如当学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在购物中心时。
建议修改《教师法》,应该在教师工资权益受到侵害时,给教师一条公正救济的途径,特别应该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作为教师应该学习点法律知识,既能做到不违反法律,又能用来维护学生的权益和自己的权利,不要再把体罚学生当作无所谓的教育手段。
社会应转变对教师的认识
教师怕很多东西:怕学生、怕家长、怕社会、怕小官僚欺压、怕小地痞报复、怕小暴发户刁难。越是要求被尊重的,越是得不到尊重。
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家长误解,舆论不公。
家长的误解:
教育收费。教师每年都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拿钱出来分摊各种各样的项目。教育的收费,是上级要求收取的费用,不是进入教师的钱包。但是家长都以为是教师的行为。
管理学生。学生可以指着教师大骂,但是教师不能骂学生,要尊重学生。学生违纪了,不敢处罚,怕学生想不开,后果严重。可是学生打教师,以及威胁教师的,谁又追究过学生的责任,为教师说句公道话。学生出了问题,责任却全由教师来承担。学生有一点点小问题,家长就大呼小叫,最后结论是老师有责任,学校有责任。
舆论的不公:
似乎在学校教师是一个强势群体,而学生是弱势的。可是事实呢?教师打学生现在是头等新闻,教师要负法律责任。责任是多方面的,教师、学校、社会、家长,包括媒体都有责任。新闻媒体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先入为主地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教师。
看看我们的身边,中小学教师的行列之中,领导干部的子女,有多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什么老师们不让他们的子女将来还报考师范,继续像他们一样光辉呢?就是因为老师的社会地位低,待遇低,缺少法律保护,才会导致被全社会看不起。
结语
尊师重教不只是一句空话。如果广大教师没有尊严,得不到社会的尊重敬重,甚至是被轻蔑的,被无端指责的,如果广大教师不能过体面的生活,甚至连温饱都难以维持,这样的生存状态能说是尊师重教吗?不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提高教育质量无异于缘木求鱼,说得严重些,就是轻师怠教。
目前教师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教师地位底,不能得到社会的应有肯定和尊重,加上农村很多学校教师工资无保证和社会上拜金主义盛行,必然导致师德金钱化、教风学风庸俗化、校领导官僚化、学生贵族化、贫困学生边缘化等扭曲的教育风气。
我认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所在”。
因为教师专业化,是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例如我们现在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培训,教育部给这个项目赋予的使命之一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要改变原来“教书匠”形象,向研究型人才发展。
2.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也为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3.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教师要适应新课改,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不断地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究
问题提出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创建于1999年,2000年招收普通高中学生。作为一所新校,同本区的其他中学相比较,无论是办学时间,还是社会影响力都处于劣势。而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并尽快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对优质“学位”的大量需求,这一课题残酷的摆在实中人面前,怎么办?我们非常赞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观点,最有效的途径是借新一轮课改的春风,通过校本研究,全面地、整体地、快速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实现我校建校初制定的“新校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之意义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1、角色转换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的高中生,智能已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如语言智力、数理智力、反思智力、交流智力等;智商也由过去的IQ、EQ增加到AQ(逆商)、HQ(健商)和FQ(财商);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根据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现代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五转”:
(1)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2)教师由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3)教师由教学效果的检查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评价者
(4)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分享者;
(5)教师由教学者转化为教育者
2、面临挑战的需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即要求教师有关注专业活动的生存技能,走向关注专业发展的提高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必须设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课程改革的需要
伟人毛泽东曾强调: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创造出来。课程的变革实质上是人的变革,没有人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课程变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即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课改就寸步难行。
(二)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步入新世纪,世界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国都认识到这实质是教育的竞争,把教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如美国政府在日本和德国经济腾飞的压力下,重新审视本国的教育状况,提出国家处于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之策。而教育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只有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事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职业。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之内涵
1、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就是为了满足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实施,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含职工)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活动,实质是一种“从学校教师中来,到学校教师中去”的在职培训。
2、特点:学者王受荣认为,教师专业角色应具有4个特质:(1)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2)强调专业的知识与技术;(3)信守教育理想献身教育工作;(4)参与专业决定负起专业责任。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可归纳为:一是根据社会发展更新教师的学科知识;二是根据新的教学技术、教学目标、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来更新教师的技能、态度和方法;三是使教师能开发和运用课程与教学实践方面的新策略;四是使教师之间及教师与其它团体之间交流信息;五是帮助能力差的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六是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技能。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之策略
综上所述,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新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其灵丹妙药就是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校本研究,这也是我校新一轮课改成功的一大特色。
(一)主要策略
在短短的几年办学历程中,我们逐渐确立了“构建现代教育生态,培养自主发展新人”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其中教师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主要体现在发展不平衡,既有从全国各地招聘来的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也有刚毕业的教坛新手;有勇于改革的“急先锋”,也有墨守成规的“稳重人”;多数教师缺乏课程改革所需的课程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因此,学校明智地确定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并进行探索,也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1、目标:通过校本研究,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坚定不移地进行新课程改革,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反思,热情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敬业的奉献精神,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研究能力。为我校早日造就一大批专家型教师,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而积极探究。
2、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首先是学校有明晰的指导思想
——教师第一,共同发展,并有较详尽的发展规划——师徒挂钩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新旧年级教师交流制度、专业引领制度等,这是校本研究的前提;其次是研究的主体是教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和“觉醒”;再次是追求实效,它是研究的关键,包含校内各种培训,如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标培训、通识培训、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教科研培训、普通话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师培训等。
3、方法:“校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和“反思研究”。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解决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以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教育教学疑难问题为指向,把课改理念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研究与行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行动,在行动中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研究目的必须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注意强化“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达到专业发展之目标。
4、原则:“校本研究”必须体现“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群体”,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重要指向,努力唤醒教师的科研意识和主体意识,将教师的发展提升到与学生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教师发展来促进学生发展,让两者在互动中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人本主义、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相互促进的原则。
5、计划:教师专业发展要有计划、规划化,校本研究有措施、制度化。在学术委和教学处的组织和指导下,实行低重心管理和研究,即由年级组、学科组和备课组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教师自我制订三年计划及目标,人人争当研究型教师或教育家,新教师还拟订三年师徒挂钩计划及目标(包括指导老师),如对新教师要求“一年立足、三年出师、五年独当一面、七年成名师”的计划。
(二)具体措施
1、成立机构指导培训。建校伊始,我校就聘请了本地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特高级退休教师,组成专家组;校内的骨干教师组成学术委员会,专门负责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工作。
2、基本原则
统一领导、分科研究、分级指导、分层培训、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科学性、全员性、实效性、自主性、可操作性。
3、培训层面
(1)职业道德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
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一般来说,教师的情感人格特点越丰富,对教育教学作用就越大。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历来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核心内容,教师应当形成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与提升的能力。培训的主要方式为:每年招聘的新教师,报到时就进行师德培训(教学处负责组织进行);利用周五的教师例会,对教师进行师德或业务培训,年级组组织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等,还有科组每周利用一单位时间,研讨师德问题与策略,意在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2)教育思想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学校经常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创新”的重要论述、胡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思想等。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与师德培训融合,利用每周五下午的教师例会,开始是由校长、主任开专题讲座,内容主要是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会议精神和有关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结合学校的教师思想动态,进行剖析教育,同时,在级组和科组会也渗透思想教育,既采用集中学习,也要求教师自学相结合,学校注意给教师一个平台,让教育思想好,教学效果佳的老师也在教师大会上介绍经验,以点带面。
(3)教育理念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时代在变迁,教育教学理论也相应变更,特别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是新生事物。对于新课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解和考虑;①课程评价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②课程目标着陆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③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④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由“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与思考到的课程)转化,教学方法即由以教为中心改为以学为中心,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学习的材料主要有:《现代教育思想专题》、《教育新理念》和《走进新课程》等专著。
(4)学科知识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一桶水”,从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来看,这远远是不够的,也不现实的,因为我们今天培养的人才是明天用的,所以,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显然教师首先要学会学习,“不断充电”,学科知识怎么培训呢?我们采用的是以科组和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学习、讨论和个人学习相结合,在岗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在进行学科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时,有时也采用校本培训与离职培训互补。校本培训中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体各个层面进行。
①学校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正规的渠道提高自己的学历,使全体教师的学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此学校为参加学习的教师提供方便,千方百计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三年来共有54名教师参加了研究生班学习。还支持教师们到外地考察学习、听课访谈。如先后委派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教师分别到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教育学院以及上海、北京等地进行研修与交流。
②制定各种奖励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种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如基本功比赛:教师基本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组织教师进行三笔一画(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简笔画)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说课比赛等,最大限度地的挖掘了教师的潜能,使课改的主阵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其中,说课活动发挥了教师的集体智慧,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5)教学方法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心
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也是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学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在关注学科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此,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方法要改善。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提高相结合的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增强合作意识,共同进步。如多次邀请全国名校的教授、国家级优秀教师到我校进行学术讲座。以科组为单位,观摩名教师录像课和优秀教案,人人结合自已的教学实际情况,互相研讨,取长补短。
(6)信息技术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势在必行。学校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定期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有理论测试和上机操作,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很多教师有趣地说,我们真正吃了免费的午餐,多好呀!目前,我校90%以上教师能自觉把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在教学上。他们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地用多媒体技术编制图文并茂、视听同步的课件,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提高学习效率。这充分体现了生动形象、系统直观的教学艺术,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以实现教育最优化。还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在教学管理上,使课程安排、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等方面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并把优秀课件放到网上邻居供各个老师参考,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7)教育科研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
虽然离职培训对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整体提高有积极的作用,但中小学更需要有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特点与个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培训。校本培训正是抓住了两者的这一区别,注重在岗培训,学以致用,既在培训中灵活、高效地渗透学校层面的教育理念,又通过培训直接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如信息科组老师通过在学校开设讲座、集中上课,个别辅导、互相交流等活动,迅速提高了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
(8)师徒挂钩制度——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
根据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为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规定教龄不足三年的教师要从本校骨干教师中,请一位作师傅,对自己一对一地进行培训,三年后,经科组长和学校学术委员会全面考核合格,准予结业,学校为青年教师举行出师仪式。其中师傅由本校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比较高,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有力地促进了年轻教师的茁壮成长。
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之成果
(一)高考成绩。课改后的学生参加新高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上重点本科线85人,比去年增加10人,重点本科上线率10%;本科上线427人,比去年增加105人,本科以上上线率50%,创三水区历史新高,其中高三(13)班陈国笙同学以634分获三水区理科高考总分状元,语文、英语、理科数学、文科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生物、理科基础、文科基础共十一科平均分三水区第一,只有化学科平均分第二。政治、生物、音乐、体育获区的单科状元,其中陆敏仪同学以术科满分的成绩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各项指标均位居三水区第一名,也位于省同类学校的前列。
(二)学生竞赛。成绩更骄人,三年来在全国高中数学、化学、物理、生物、英语等竞赛中,共有163人次获国家级奖励,158人获省级奖励,286人获佛山市级奖励。其中2006届的胡晋豪同学荣获广东省中学生作文现场大赛第一名,胡永君同学高考体育术科考试全省第一名。今年高二级参加的“广东省高中生物学联赛”中,有1人获得全国二等奖、1人省一等奖,是三水唯一的最高奖项,4人获广东省二等奖。在“南方杯”数学竞赛中,高二级4人获得佛山市二等奖,占三水区获二等奖人数的67%。高一级一人获得佛山市二等奖。
(三)学校荣誉。我校是2004年上省一级的,短短两年后的2006年就顺利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高中初评、2007年以优秀等级通过了示范高中的复评,还被评为三水区唯一的“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佛山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单位等,我校教师还开发了10科校本课程,并投入使用,反映很好。
(四)教师发展。通过校本培训,学生优质发展了,学校跨越发展了,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从校长到教师的师德水平提高了,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再也不是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备课、上课、评课都围绕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进行。教师们的育人观、教学观、人才观、也发生了质的飞跃,教学更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并且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养成了反思习惯,科研已成为教师的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现代教育教学的工具,能引领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让其生命价值得以程显。教师自觉地把科研当作自己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不苛求于标准答案,善于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触类旁通,教书育人,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尤其是促进了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的一支生力军。
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之反思
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或效果上来看,方法和措施都是可行的,程序是可控的,但由于我们的研究水平有限,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列举几例剖析之。
1、专业引领不足。专业引领是新课改的新理念,由于我们学校高层次的专家与骨干教师不多,特别是体育、美术和音乐是空白,故难以高效地指引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对策是适当请一些相关专家来校开讲座和外出观摩学习;
2、理论水平不高。体现在撰写论文不主动,发表在国家级或省级的不多。对策是继续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并制订奖励措施;
3、科研能力不强。虽然我校立项的课题不少,但级别不高,没有一项是国家级的主课题。研究的方法也很少采用规范的、定量的科研法,形成的成果多数是操作层面,少获得高层次的奖励或发表。对策是邀请科研专家作报告,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探索、会反思、勤动笔。
4、反思思维不活。客观上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主观上有些老师还没形成思考的习惯,如要求教师常写教后感,但事实不多,理由是没时间。对策是使教师理解好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能力。
5、研究经费过少。不管是请专家还是外出学习或搞科研都需要钱,实际上我校没有专项经费,有时只能从办公经费提供部分,由于实行一费制,学校经费比较紧张,难以保障。对策请上级支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多渠道筹集。
另外,在同伴互助方面,要充分利用教师同侪之间的专长或经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与回馈,并希望青年教师自觉地与老教师多沟通,虚心请教,同时老教师也要向青年教师学习,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这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非常有利。
还有,就是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教师与外界联系,把握教学与改革的新思想、新动向,进一步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使教师专业发展朝着健康、实用、高效和符合新课标的方向快速前进!
主要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改革纲要》
2、《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 广东教育出版社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地位的必由之路论文】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范文09-19
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06-02
专业教师业务提高计划10-29
教师专业化建设论文05-23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11-07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的诠释06-12
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06-21
爱是教师的天职论文09-14
老教师的专业成长故事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