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国有林场情况汇报

2022-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你是身处校园中,还是已经踏入社会,汇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一般而言,汇报的内容既包括对成绩的概括,对于不足的总结,以及对下一阶段目标的计划和完成方法的阐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县国有林场情况汇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县国有林场情况汇报

河北省国有林场改革情况调查

摘 要:通过对河北省9个国有林场试点改革的调查分析,发现河北省国有林场管理人员的改革意愿强烈,国有林场现在面临着缺乏财政资金支持、公益生态补偿低、产权主体不明、林场权益受损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进一步全面开展国有林场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北省;国有林场;试点改革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要深化重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苗圃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201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与国家林业局复函,批准河北等7省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通过这次改革,要达到从根本上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增强林场活力,提高森林质量和职工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改善林区民生,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1 河北省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河北省现有国有林场141个,分布在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衡水、邢台、邯郸等10个市、区,58个县(市、区),其中省属林场18个,市属林场22个,县属林场101个;实行财政性资金零补助事业单位56个,财政性资金定额或定项补助的事业单位85个;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55.53万hm2,林木总蓄积量2 628万m3。国有林场总人口51 084人,职工总数12 521人,其中在职职工8 583人。目前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711人,占职工总数的5.7%;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1 913人,占职工总数的15.3%;国有林场总债务5.3亿元,其中拖欠社会保险0.67亿元、医疗保险0.58亿元。全省141个国有林场中海油等32个场部不通硬化公路,营林区和护林点无路、无水、无电、无通讯信号情况普遍存在,林场经营与经济情况危困。

2 国有林场改革情况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省政府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要求,河北省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2011年10月,国家林业局批复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国营林场总场机关及所属11个林场、隆化县林管局机关及所属的10个林场开展全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为此,河北省林业局成立了国有林场改革协调小组,制定了《河北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河北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张家口市政府先后筹集3 500万资金支持林场改革。截至2012年,已完成17个县属林场的先行改革工作,并将改革的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性差额事业单位。

在场圃总站领导的支持下,有序开展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2010至2012年,国家安排河北省国有林场9 562户危旧房改造任务,截至2011年12月20日,已开工建设8 788户,占国家年度下达任务的126%,有16个林场、736户职工搬进新居,中央预算和省级配套1亿资金及林场自筹3.2亿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实现了“一个确保,两个力争”,即确保中央下达任务提前完成,力争超额完成、力争全国领先的目标。在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上,2011年国家和省下达了国有林场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计划,共涉及150个国有林场(含分场)4.22万人;下达国有林场公路建设100km,投资2 252万元、涉及18个林场;下达第一批电网改造计划2 100万元。

3 调查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河北省国有林场的改革情况,本项目小组成员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进行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隆化县和丰宁县进行了调查,选取部分林场,每个林场发放问卷2份,共收回问卷15份,其中有效问卷13份,问卷有效率为86.7%。调查涉及国营邓栅子林场、隆化县国营林场管理局、富贵山国有林场、丰宁满族自治县国营林场、隆化县旧屯林场、隆化县徐入屋林场、隆化县茅荆坝林场、隆化县苏木营林场、隆化县十八里汰林场等国有林场。调查的内容包括国有林场的建立时间、经营面积、林场性质、经营收入及来源、净利润、职工基本情况、职工收入及社会保障情况、林场管理状况、存在问题、被调查者对林场管理的态度、林场改革措施及效果以及被调查者对改革的态度和建议等等。

3.1 改革情况及效果 被调查的13个林场在最近3a内实施改革的有6个林场,占被调查林场数量的46%,说明河北省国有林场改革涉及的范围和林场数量还有进一步增加的空间(见图1)。

3.2 改革意愿及需求 从收回的问卷看,被调查的13个林场均认为国有林场现有的管理方式需要改革,说明目前河北省国有林场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工对国有林场提供的待遇比较不满,所以改革的呼声比较大。具体来看,林场管理人员希望在森林资源培育、管理和采伐利用等方面进行改革,此外,对于管理人员、资金、上下级的管理方式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及分工等方面国有林场也应当进行相应改革(见图3)。

3.3 改革建议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河北省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方面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也是国有林场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针对此问题,大多数国有林场的管理者认为应该采用事业单位的岗位考核制进行林场管理,以提高林场的管理效率。此外,还有1位国有林场的管理者认为应该明确权责利,按照权责利大小设定考核方式,1位管理者认为应采用企业化的绩效考核方式对林场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从而提高林场的管理效率(见图4)。

在管理方式上,12名被调查者认为国有林场应该由省级政府管理,1名被调查者认为国有林场应由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共同管理。目前河北省大多数的国有林场是由县级政府管理,这一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制约了国有林场的发展,因此在改革时应调整相关政策,改变国有林场的管理方式(见图5)。

国有林场的管理目标包括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增长、森林生态系统的完备、持续地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林产品、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等,为了实现这些管理目标,国有林场应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方面进行改革。经调查,有5名被调查者认为建立严格的奖惩考核制度可以实现管理目标,4名被调查者认为可以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来实现国有林场的管理目标,还有4名被调查者认为林场可以通过清晰明确的上下级以及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来实现国有林场的管理目标。

4 国有林场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缺乏财政资金的支持 1985年河北省部分国有林场下放市县管理后,多数林场变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无力为林场建设投入,国有林场得不到相应的财政差额补贴和管理费用,享受不到国家支持的道路建设、电网改造、网络通讯、人畜饮水等优惠政策。

4.2 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低 在国家林业建设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战略新形势下,国家出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对国有林场管理的生态公益林给予了一些政策性资金补助,但由于公益林补偿标准过低,每667m2每年只有5元,公益林采伐上受到严格控制,使一些公益林面积较大的林场处于基础建设无资金、造林经营无经费、职工工资无来源的“三无”状态和生产难、生活难、还债更难的“三难”处境。

4.3 产权主体不明,林场权益受损 一些地方政府未经批准随意改变国有林场隶属关系,随意征占、划拨国有林场林地,使国有森林资源遭受损失。一些林场周边的农民以种种借口蚕食、侵占林场土地、蓄意制造林权争议。一些部门和经营单位无偿利用国有林场旅游资源组织开展旅游。国有林场资源产权管理混乱的现状造成了国有林场不稳定,影响了国有林场的正常经营和改革发展。

5 相关建议

针对河北省国有林场的现状与被调查对象的相关意见,对国有林场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对林场的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化解林场历史债务。对国有林场因营造生态公益林所欠金融部门的债务,建议比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做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区森工企业经营几个债务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计发[(2003)65号])等文件规定,实行豁免或挂账处理的优惠政策。

(2)公益性林场要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及资源的采伐利用,提高公益性补偿标准,由现在的每年每667m25元改为每667m2每年20元。

(3)将国有林场统一归省级政府管理,建立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将林场的性质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林场职工全部纳入事业编制,工资及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方式上应用事业单位的岗位考核制度,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级别,加强林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增强林业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金兰.河北省国有林场特征、问题与改革策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2009:5.

[2]杜书翰,管长岭.关于加快贫困国有林场脱贫步伐的建议[J]林业经济,2010(1):42-45.

[3]李立新,黄春明,陈广.论我国国有林管理体制改革[J].吉林林业科技,2002,31(5):26-30.

(责编:陶学军)

作者:王珍琦 刘亚男 王美力

第2篇:××县国有×林场情况汇报

“>××县国有×林场情况汇报2007-02-18 09:44:28

××县国有××林场情况汇报

一、××林场基本情况

××县××林场始建于年,经营总面积亩,有林地面积亩,其中防护林、特用林面积亩。林场现有在职干部职工人,离退休人员人,为县林业局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林场是在涝洼、积水的重盐碱地上建立起来的,建场之初,通过反复试验、筛选,探索出了盐碱地造林的有效方法,在不毛之地上建起了大面积白榆林、刺槐林,并在基因收集、良种选育、试验繁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年至今,连续获得项林业科技成果,受到上级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深化场圃管理体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大胆借签外地经验,走“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拓宽领域”的路子,形成了集体经营,个人承包管理,以产计酬目标经营的生产责任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省林业系统先进单位,××年被评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和全国质量信得过苗圃。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林为主,科学经营,确保林木资源的稳定增长。年××林场被原国家林业部和山东省林业厅确定为部省联营林木良种基地,主要承担白榆、刺槐、毛白杨等树种的基因收集、保存、良种选育、繁殖、试验、示范等任务。从年到年,共汇集榆属优良种源个,优良单株个,优良类型个,计个材料;汇集刺槐优良单株个,优良类型个,计个材料。经过两期工程建设,建成白榆、刺槐基因汇集区、白榆种子园、母树林、子代

测定林、采穗圃、毛白杨品种对比试验林、柳树优良品种对比试验林、杂交杨优良品系对比试验林、白榆优良品种示范林等多种试验示范林。其中白榆基因库、白榆种子园、白榆母树林属国家级重点试验林。近几年又先后争取到“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林业育苗基地”、“全国林木良种基地”“三倍体毛白杨优良无性系选择课题”试验基地等项目。目前,××林场以白榆基因库等为主的各种特用林已发展到亩,占全场经营总面积的,占有林地面积的,形成了以特用林地为主体的生态型林场,在良种选育、试验、示范以及开展国内、国际间良种交流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刚果、赞比亚、日本等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林联的林木良种专家学者多次来场参观、考察,给予了高度评价。生产的苗木、种子、穗条等良种材料供应到国内多个省、市,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沿黄防护林工程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的国家、省、

市下达的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有项研究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二)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收入。为了增强林场自身发展能力,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为我县的林木良种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近几年来,林场积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依托部省联建良种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良种商品苗生产,使良种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了名、特、优、稀经济林树种、用材绿化树种及花卉品种的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先后引进了经济林树种中华寿桃、凯特杏、金太阳杏、水晶梨、蒙阴红石榴、沾化冬枣、磨盘柿子等;引进杨树⒎⒏杂交杨、二倍体、三倍体毛白杨、雄性毛白杨、窄冠毛白杨、杨等多个优良无性系;园林绿化树种引进了雪松、冬青、蜀桧、女贞、洒金柏、花柏、国槐、法桐、白腊、金丝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垂榆、大叶青榆、马褂木等,优质良种达到多个,适宜育苗的亩土地全部育

上了苗,在圃苗木达到余万株,年出圃各种苗木万株,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左右,生产苗木在我县淮防林工程、黄淮海综合农业开发、绿色通道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及特色林果基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落实生产责任制,提高干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林场作为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强化管理,落实责任。我们一方面带领林场干部职工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引导他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林场的信心和决心,一方面不断改革完善管理制度,打破干部职工的界限,实行生产岗位责任制。在生产上采取三定、六统一的办法,即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统一种植、统一浇水、统一打药、统一指导技术、统一核定用工。在销售过程中,由集体把关起苗,统一推销苗木,实行全方位服务。并对育苗地实行了生产承包经营,按照生产实际,对每个人的承包经营地块用

工多少进行核算,分阶段定出指标,完不成任务或不符合要求的按规定罚款,在经济上把场圃效益与个人收入挂起钩来。由于任务明确,考核具体,绩效挂钩直接,大大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四)改革耕作制度,促进林场快速发展。为加快林场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改革现有的管林制度,实行了林棉间作,以耕代抚,将林间空地全部实行承包,种植棉花,这样即省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的中间环节,又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同时节约了开支,增加了收入,为树木早期丰产创出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相互促进的新路子,受到上级和局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下步工作打算

在全国上下大力发展林业的形势下,我场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改善苗木生产条件、完善基础设施为宗旨,以优化林木良种繁育条

件、建立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为目的,以科技为保障,走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有计划、有重点地试验和推广良种,培育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努力提高林木种苗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林业科技成果贡献率,建立起集选、引、育、繁、示范、推广为一体的良种繁育基地。”的指导思想,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林场发展。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林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用专家来单位讲课,选派优秀人员到外地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积极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联姻,引进智力和技术,依靠科技,增加效益。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岗位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二)继续抓好试验示范林的建设。作为部省联建的林木良种基地,承担的试验、示范、推广任务将是长期的,我们将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按照上级下达的试验项目,坚持做到试验设计规划合理,调查数据准确,内业资料规范,确保选育树种、品种的先进性,保证试验任务的顺利进行。

(三)严格实施好良种基地建设项目。为适应苗木良种化发展的需要,提高林场良种的繁育能力,我们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省计委以鲁计投资号文已批准实施。我们将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加强领导和监督,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和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制,确保基地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加快良种繁育,提高林场的科技示范作用。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将依托现有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加快林木的引进、选育、繁殖和推

广,建立起集用材树种、园林绿化树种、经济林树种以及花卉品种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为全县林业事业的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五)转变经营理念,加快林场发展。在坚持以林为主,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土地资源、林木资源优势,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改善林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扩大种植、养殖能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努力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为建设生态示范县做出贡献。

第3篇:**县国有*林场情况汇报[范文]

***县国有***林场情况汇报

一、***林场基本情况***县***林场始建于1959年,经营总面积3216亩,有林地面积2700亩,其中防护林、特用林面积1940亩。林场现有在职干部职工32人,离退休人员15人,为县林业局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林场是在涝洼、积水的重盐碱地上建立起来的,建场之初,通过反复试验、筛选,探索出了盐碱地造林的有效方法,在不毛之地上建起了大面积白榆林、刺槐林,并在基因收集、良种选育、试验繁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1984年至今,连续获得13项林业科技成果,受到上级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深化场圃管理体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大胆借签外地经验,走“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拓宽领域”的路子,形成了集体经营,个人承包管理,以产计酬目标经营的生产责任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省林业系统先进单位,2002年被评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和全国质量信得过苗圃。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林为主,科学经营,确保林木资源的稳定增长。1984年***林场被原国家林业部和山东省林业厅确定为部省联营林木良种基地,主要承担白榆、刺槐、毛白杨等树种的基因收集、保存、良种选育、繁殖、试验、示范等任务。从84年到94年,共汇集榆属优良种源13个,优良单株57个,优良类型26个,计115个材料;汇集刺槐优良单株72个,优良类型26个,计74个材料。经过两期工程建设,建成白榆、刺槐基因汇集区、白榆种子园、母树林、子代测定林、采穗圃、毛白杨品种对比试验林、柳树优良品种对比试验林、杂交杨优良品系对比试验林、白榆优良品种示范林等多种试验示范林。其中白榆基因库、白榆种子园、白榆母树林属国家级重点试验林。近几年又先后争取到“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林业育苗基地”、“全国林木良种基地”“三倍体毛白杨优良无性系选择课题”试验基地等项目。目前,***林场以白榆基因库等为主的各种特用林已发展到1940亩,占全场经营总面积的63%,占有林地面积的93%,形成了以特用林地为主体的生态型林场,在良种选育、试验、示范以及开展国内、国际间良种交流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刚果、赞比亚、日本等8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林联的林木良种专家学者多次来场参观、考察,给予了高度评价。生产的苗木、种子、穗条等良种材料供应到国内20多个省、市,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沿黄防护林工程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的国家、省、市下达的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有13项研究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二)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收入。为了增强林场自身发展能力,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为我县的林木良种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近几年来,林场积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依托部省联建良种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良种商品苗生产,使良种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了名、特、优、稀经济林树种、用材绿化树种及花卉品种的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先后引进了经济林树种中华寿桃、凯特杏、金太阳杏、水晶梨、蒙阴红石榴、沾化冬枣、磨盘柿子等;引进杨树10

7、10

8、2001杂交杨、二倍体、三倍体毛白杨、雄性毛白杨、窄冠毛白杨、84K杨等30多个优良无性系;园林绿化树种引进了雪松、冬青、蜀桧、女贞、洒金柏、花柏、国槐、法桐、白腊、金丝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垂榆、大叶青榆、马褂木等,优质良种达到600多个,适宜育苗的600亩土地全部育上了苗,在圃苗木达到700余万株,年出圃各种苗木100万株,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左右,生产苗木在我县淮防林工程、黄淮海综合农业开发、绿色通道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及特色林果基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落实生产责任制,提高干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林场作为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强化管理,落实责任。我们一方面带领林场干部职工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引导他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林场的信心和决心,一方面不断改革完善管理制度,打破干部职工的界限,实行生产岗位责任制。在生产上采取三定、六统一的办法,即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统一种植、统一浇水、统一打药、统一指导技术、统一核定用工。在销售过程中,由集体把关起苗,统一推销苗木,实行全方位服务。并对育苗地实行了生产承包经营,按照生产实际,对每个人的承包经营地块用工多少进行核算,分阶段定出指标,完不成任务或不符合要求的按规定罚款,在经济上把场圃效益与个人收入挂起钩来。由于任务明确,考核具体,绩效挂钩直接,大大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四)改革耕作制度,促进林场快速发展。为加快林场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改革现有的管林制度,实行了林棉间作,以耕代抚,将林间空地全部实行承包,种植棉花,这样即省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的中间环节,又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同时节约了开支,增加了收入,为树木早期丰产创出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相互促进的新路子,受到上级和局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下步工作打算在全国上下大力发展林业的形势下,我场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改善苗木生产条件、完善基础设施为宗旨,以优化林木良种繁育条件、建立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为目的,以科技为保障,走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有计划、有重点地试验和推广良种,培育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努力提高林木种苗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林业科技成果贡献率,建立起集选、引、育、繁、示范、推广为一体的良种繁育基地。”的指导思想,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林场发展。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林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用专家来单位讲课,选派优秀人员到外地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积极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联姻,引进智力和技术,依靠科技,增加效益。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岗位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二)继续抓好试验示范林的建设。作为部省联建的林木良种基地,承担的试验、示范、推广任务将是长期的,我们将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按照上级下达的试验项目,坚持做到试验设计规划合理,调查数据准确,内业资料规范,确保选育树种、品种的先进性,保证试验任务的顺利进行。

(三)严格实施好良种基地建设项目。为适应苗木良种化发展的需要,提高林场良种的繁育能力,我们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省计委以鲁计投资[2002]891号文已批准实施。我们将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加强领导和监督,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和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制,确保基地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加快良种繁育,提高林场的科技示范作用。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将依托现有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加快林木的引进、选育、繁殖和推广,建立起集用材树种、园林绿化树种、经济林树种以及花卉品种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为全县林业事业的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五)转变经营理念,加快林场发展。在坚持以林为主,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土地资源、林木资源优势,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改善林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扩大种植、养殖能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努力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为建设生态示范县做出贡献。

第4篇:某某县国有某林场情况汇报

某某县国有某林场情况汇报

县国有林场情况汇报

一、林场基本情况

县林场始建于年,经营总面积亩,有林地面积亩,其中防护林、特用林面积亩。林场现有在职干部职工人,离退休人员人,为县林业局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林场是在涝洼、积水的重盐碱地上建立

起来的,建场之初,通过反复试验、筛选,探索出了盐碱地造林的有效方法,在不毛之地上建起了大面积白榆林、刺槐林,并在基因收集、良种选育、试验繁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年至今,连续获得项林业科技成果,受到上级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们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深化场圃管理体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大胆借签外地经验,走“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拓宽领域”的路子,形成了集体经营,个人承包管理,以产计酬目标经营的生产责任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省林业系统先进单位,××××年被评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和全国质量信得过苗圃。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林为主,科学经营,确保林木资源的稳定增长。年林场被原国家林业部和山东省林业厅确定为部省联营林木良种基地,主要承担白榆、刺槐、毛白杨等树种的基因收集、保存、良种选育、繁殖、试验、示范等任务。从年到年,共汇集榆属优良种源个,优良单株个,优良类型个,计个材料;汇集刺槐优良单株个,优良类型个,计个材料。经过两期工程建设,建成白榆、刺槐基因汇集区、白榆种子园、母树林、子代测定林、采穗圃、毛白杨品种对比试验

林、柳树优良品种对比试验林、杂交杨优良品系对比试验林、白榆优良品种示范林等多种试验示范林。其中白榆基因库、白榆种子园、白榆母树林属国家级重点试验林。近几年又先后争取到“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林业育苗基地”、“全国林木良种基地”“三倍体毛白杨优良无性系选择课题”试验基地等项目。目前,林场以白榆基因库等为主的各种特用林已发展到亩,占全场经营总面积的,占有林地面积的,形成了以特用林地为主体的生态型林场,在良种选育、试验、示范以及开展国内、国际间良种交流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刚果、赞比亚、日本等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林联的林木良种专家学者多次来场参观、考察,给予了高度评价。生产的苗木、种子、穗条等良种材料供应到国内多个省、市,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沿黄防护林工程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的国家、省、市下达的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有

项研究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二)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收入。为了增强林场自身发展能力,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为我县的林木良种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近几年来,林场积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依托部省联建良种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良种商品苗生产,使良种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了名、特、优、稀经济林树种、用材绿化树种及花卉品种的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先后引进了经济林树种中华寿桃、凯特杏、金太阳杏、水晶梨、蒙阴红石榴、沾化冬枣、磨盘柿子等;引进杨树⒎⒏杂交杨、二倍体、三倍体毛白杨、雄性毛白杨、窄冠毛白杨、杨等多个优良无性系;园林绿化树种引进了雪松、冬青、蜀桧、女贞、洒金柏、花柏、国槐、法桐、白腊、金丝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垂榆、大叶青榆、马褂木等,优质良种达到多个,适宜育苗的亩土地全部育上了苗,在圃苗木达到余万株,年出圃

各种苗木万株,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左右,生产苗木在我县淮防林工程、黄淮海综合农业开发、绿色通道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及特色林果基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落实生产责任制,提高干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林场作为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强化管理,落实责任。我们一方面带领林场干部职工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引导他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林场的信心和决心,一方面不断改革完善管理制度,打破干部职工的界限,实行生产岗位责任制。在生产上采取三定、六统一的办法,即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统一种植、统一浇水、统一打药、统一指导技术、统一核定用工。在销售过程中,由集体把关起苗,统一推销苗木,实行全方位服务。并对育苗地实行了生产承包经营,按照生产实际,对每个人的承包经营地块用工多少进行核算,分阶段定出指标,

完不成任务或不符合要求的按规定罚款,在经济上把场圃效益与个人收入挂起钩来。由于任务明确,考核具体,绩效挂钩直接,大大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四)改革耕作制度,促进林场快速发展。为加快林场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改革现有的管林制度,实行了林棉间作,以耕代抚,将林间空地全部实行承包,种植棉花,这样即省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的中间环节,12全文查看

第5篇:周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周宁设有腊洋和香洋两个国有林场(下称周宁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85225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59120亩。占经营总面积的69.4%,属于生态公益型林场。

1、管理体制:国有林场建场早期为省办县管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上世纪70年代末,改为事业费及重大投资由省财政拨补,其余林场自筹,仍归县管,1990年以后,进行体制改革定为“省办、市管、县监督”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周宁林场现设生产,财务、经销、森保股和办公室等五个股室,周宁两个国有林场设十个工区。

2、人员,保障状况:周宁国有林场编制110人,目前在编69人,离退休人员是32人,在岗人员58人,停薪留职转岗分流25人,长期病休4人,在岗人员中非在编人员18人,现有在编人员已全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在编在岗人员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逐步办理在岗非在编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等。

3、资源资产情况:周宁国有林场共有活立木资源21.1万m,其中生态公益林8.5万m,商品林12.6m,拥有省森 1 33 3

林公园一个(面积10006亩)。自建的林区便道近百公里。林场场部公用房一座410㎡,公务用车1辆,工具车2辆。

4、财务收支情况:由于林地分散,立地条件差,单位面积产量低,可采伐资利用源少,导致采伐量小,采伐成本高,收不抵支,连年亏损。

二、改革发展情况

1、实行定岗定员:1998年周宁国有林场按照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定岗定员改革,鼓励职工转岗流,将原来40名后勤干部人员精简到现在的24人。同时推行两个林场(单位)一个场长,财务分开,人员由场长统一调配使用,节省开支。

2、实行工资制度改革:根据上级要求自2002年起实行“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改革,做到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把职工工资分为基本、岗位和效益(绩效)三部分,对后勤干管人员做到补基本工资,根据考勤情况发放,岗位工资按岗位职责、工作实绩考核发放,效益(绩效)工资同林场效益挂钩发放,护林人员根据护林的任务结合护林实绩发放,生产人员依据生产定成量发放实行多劳多得。

3、资源培育与保护:周宁国有林场全休职工始终牢牢树立“以林为本”的理念,绿化周宁,1992年就基本消灭了荒山。近年来经过科学规划,采用新技术,培育数千亩柳杉等乡土树种和湿地松速生丰产林,在当地林业起示范作用。

通过以下措施保护森林资源:一是对主伐林木实行包产包销,公开招标,竟价销售,提高经济效益,达到控制和减少年度主伐量。二是坚决打击各类盗砍盗伐、非法征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确保林区治安稳定。三是加强周边联系,大力支持林区村庄公益事业建设,改善场村关系,确保经营区安定稳定。

三、存在问题

1、历史包袱重:周宁国有林场目前还有各类债务近两百万元,其中香洋国有林场欠社保费二十多万元,腊洋国有林场三名职工社保断档近十年,需补交三十多万元。不利于职工安心工作,并严重影响林场的生存和发展。

2、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工区房子全部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所建,全部为危房,而且多数为无路、无电、无通讯设备的“三无”工区,许多护林点只能租用林场办公。

3、收入单一:周宁国有林场主营收入全靠木材,无

二、三产业,且资源总量小,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林场的进一步发展,更为严重的是香洋国有林场可采伐利用资源已枯竭。

4、用人机制不灵活:技术人员一旦进入林场就无法进行调动流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场人才引进。

四、建议

1、定位:周宁国有林场林地平均海拔八百多米,其中城关和麻岭两个工区近一万八千亩林地海拔都在一千米以上,且其它林地都为“带帽山” (即山的中上部),同时又位于霍童溪和穆阳溪上游及芹山水库、洪口水库集雨区内,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在海西建设和周宁高山滨海生态旅游县建设中至关重要。不宜采用企业化管理,应列为生态公益型事业单位,实行全额拔款,确保森林的生态效益。

2、国有林场如果实行企业化管理,应将全市仍至全省国有林场集团化经营。

3、国有林场人员应可以在全市林业系统内进行交流调动。

第6篇:国有林场改革基本情况的汇报(2015)

石首市桃花山林场基本情况的汇报

桃花山林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南端,始建于1961年,原隶属于荆州市林业局,2003年8月下放石首市,归口石首市林业局管理,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一、基本概况 ﹙一﹚人员状况

林场现有总人口数837人,干部职工总数372人,其中:①、退休人员178人(含8名退休干部)②、干部21人,际在岗12人,其他9人在外自谋职业;③、在职职工173人,平均年龄在46岁左右。

(二)职工安置及收入情况

1、退休人员178人均参照“小三场”改革政策作为过渡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年养老金在0.84-1.68万元之间。

2、在职职工173人,均在林场承包林地,人平30亩左右,承包年限为10-30年不等,自主经营,承包费用均已一次性缴清。近年来竹木市场疲软,职工年收入在0.8万元左右(含从事生产劳动工资),职工收入较低导致大部分职工在外靠打工维持生计。

3、剩余职工家属除少部分人员从事林业生产劳动外,大部分在外靠打工维持生活。

(三)五险一金缴纳状况

林场2013年以前,退休人员由林场发放生活费,年标准在5000元左右。2013年起,林场参照“小三场”改革政策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养老保险费由林场统一缴纳,年需缴纳保费65万元,公缴部分44万元、个人缴纳部分21万元,现累计欠社保部门保费530万元。林场职工均没有购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一般都自行购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没有纳入保险统筹范围。

﹙四﹚森林资源状况

桃花山林场管理林地3.1万亩,其中:国有林地1.8万亩(包括省级生态公益林1.5万亩),主要树种为毛竹,现有毛竹蓄积380万株,合资造林1.3万亩,主要树种为杨树、樟树、梓树、马褂木为主。

﹙五﹚机构及编制状况

1、党组织机构。林场共有党员57人,设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5个党支部(机关党支部,桃花、古井分场党支部,东兴、鹿角分场党支部,伯牙臣子山分场党支部,老年人党支部)。

2、行政机构。总场机关设综合办公室、生产科、财务科,下设三个管理片(桃花、古井分场,伯牙、臣子山分场,东兴、鹿角分场)。

3、林场实有编制22人。

(六)、经济状况

1、收入。2014年林场全年可支配收入77.89万元,其中:①、市财政事业经费19.11万元,②、生态公益林项目补助资金8万元,③、林场林地占用补偿及经营收入50万元。

2、支出。2014年林场全年共需支出90万元,其中:①行管费、办公费、保险费、职工福利等共计60万元,②、生产性费用30万元,主要用于林区公路维修及新建,森林安全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采伐工资。

3、债务。林场累计债务达1685.6万元,其中:①、世行贷款59.6万元,②、省投资公司7万元,③、省财政9万元,④、危旧房改造280万元(主要是省配套资金232万元没有到账),⑤、社保资金530万元。⑥、资源保证金800万元(林地承包时,为保证资源保有量,承包人缴纳的资源保证金,合同到期时应予返还)。

二、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包袱过重,职工收入低。桃花山林场除退休人员外,还在在册职工173人,主要经营山林创收,由于竹木市场疲软,职工收入非常低,解决人员包袱过重和职工增收是林场今后发展的首要问题。

2、基础设施滞后,许多国家优惠政策对林场而言是一片盲区,造成林场各方面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是制约林场发展的重要问题。

3、经济基础太差,林场运转至今,尚欠债务近一千六百万元,如何化解债务是林场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1、对林场属性定位,拟定今后发展方向。桃花山林场无论是从地理区位条件,还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都应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国家应有长效的财政保障机制,维护林场的正常运转。

2、妥善安置职工,保障社会稳定。一是制定林场用工体制,明晰在册职工身份;二是扶持利用林场资源优势,搭建产业平台,为职工就业及增收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制定林场统一社会养老保政策,对改革前保费公缴部分应由财政负担,今后保费缴纳制定运行办法,解决职工老有所养的问题。

3、化解林场债务,放下经济包袱。一是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省配套资金尽快到位;二是林场挂账的保费由财政负担;三是尽早出台国有林权流转办法,通过林权流转化解部分债务。

4、出台各项惠林政策,国家惠农的电网改造,路网改造,农民负担转移支付,粮食直补等作为林场也应该享受,特别是对我们这种属于贫困的国有林场要加大帮扶力度,搭建林场产业平台,通过自身发展使林场走出困境。

三、桃花山林场改革思考

(一)、界定林场属性、创建林场改革后新的经营管理体制

桃花山林场当时是因荆江分洪工程的需要而创建的国有林场,以生产毛竹为主,所辖林地分布在265个山头顶端,连绵四十五华里,是一个呈线性的“帽子山”林场,林地坡度一般在25。以上,且基本上都与湖南省交界,林种单

一、生态脆弱,资源产出根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效率极差,全场国有林地1.8万亩,其中就有1.5万亩被确定为省级公益林,占所辖林地面积83%以上。从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培育和促进生态绿化发展方面,桃花山林场应定性为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林场改革后,其主要工作任务是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使林场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因我场线长且分布在山头顶端,管护难度较大,我们建议全场设保护站6个,按每人管护面积1000亩左右计算,核定管护编制18人,总场核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编制9人,共核定编制数25人,核定编制的人员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实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编制人员上岗采用定编、定岗、不定人,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除组织人事部门任命的人员外,一律实行竞聘上岗,择优录用,录用后严格实行岗位目标责任管理。

(二)、妥善安置林场职工,确保林场社会稳定

桃花山林场因造林及林业生产的需要,职工总数最高峰达到437人,地少人多,人员包袱严重是我场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如何妥善安置现有职工事关当前社会稳定,针对我场现状,我们建议安置职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完善林场社会保障,使职工老有所养

桃花山林场在2013年以前完全靠山养人,因经济情况的原因,职工一直未纳入社会保障统筹,职工退休后靠林场发放微薄的生活费维持生活,其标准极低,职工反映强烈,多次上访,要求解决养老问题,社会矛盾与日俱增,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直至2012年,在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林场参照农业“小三场”改革政策作为过渡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公缴保费先行挂账,全场共有职工343人参加保险,25人因经济问题没有参与。现林场有178名退休人员已在社保领取养老金,标准按荆州市平均工资的40%计算,月领取养老金700元至1000元左右。由于物价不断上涨,加之职工仅参与单一的养老保险,对其养老待遇很不满意,与我们相邻的湖南国有林场其养老金是我们职工的2倍还多,职工们讲“同是共产党领导、同是林场职工、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因此,我们要求省政府出台政策统一将林场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畴,制定优惠补缴政策,公缴部分应由财政负担,后续岗位人员公缴部分的缴纳应列入财政预算,使职工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2、合理安置富余人员,做到平稳过渡

除退休人员178人和编制内在岗人员25人,现有176人需待安置,我们建议如下:①、男55岁以上,女45岁以上人员共53人,他们年龄偏大,劳动技能较低,实现再就业确有困难,且他们在林场一般从事采伐、营林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请求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退休;②、林场成立林业生产队,生产队由林场提供林业生产平台,从事抚育、卫生采伐、更新培管、苗圃建设、林区道路维修等林业生产,共设岗位20人,按劳按效计酬,逐步使其达到退休年龄;③、鼓励职工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成立专业合作社,搞林下种养,林场创造条件,为其进行技术培训,提供一定的经济扶持;④在自愿的基础上采用支付经济补偿的方式,解除职工的人事劳动关系,即按参与社保的月工资基数补偿职工一年的工龄,⑤、因病、残丧失劳动力的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确有生活困难的林场每年给予一定的困难补助。

(三)搞好改革成本概算,多方筹措资金,保障改革顺利进行 林场改革及成本基本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养老保险费用,

2、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

3、债务化解,

4、产业扶持,

5、改革费用。因具体标准没有出台,所有金额还不好概算,其资金筹措主要由:一是中央、省财政给予补助,二是整合有关林业项目资金,三是公益林以外的林权流转。

石首市桃花山林场

2015年3月15日

第7篇:县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调

研报告

县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调研报告

县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 调 研 报 告

一、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林场是县仅有的一处国有林场,始建于1959年,位于鲁西南黄泛平原,是风沙危害严重地区,自然灾害较频繁。林场总面积21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46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5000立方米,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主要是由白榆、刺槐、毛白杨、黑杨等一大批优良树种汇集形成的特种用途林,林场的存在与发展对保证树种遗传改良的可持续性,维护树种和遗传的多样性起着重要作

用。同时,对于树种开发,提高绿化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截止到底,林场在职职工32人,离退休职工16人,总人口170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后勤人员4人,林业生产职工24人;有技术职称的职工7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5人,初小学历的27人。在职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林场目前有房屋总面积平方米,电力设施落后,全场没有柏油路面,农机具严重老化,个别设备已经瘫痪,缺少通讯工具。84年以来,因地方财政紧缺,林场改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自收自支。近几年来,随着公益型特种用途林建设的步伐加快,目前公益林已占全场林地总面积的80%,场内原从事其它经营的土地逐年减少,很难开展多种经营,没有稳定收入,加之实行分类经营后应给予的政策性补贴没有到位,更增加了林场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难度。目前,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6万元,实发13万元。林场固定资产现值160万元,债务余额

50万元。在林场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各级干部职工同心协力,连续两期完成了部、省下达的良种基地建设任务,取得了13项科研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1998年被划定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

二、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林场位于县西南部,靠近边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又属于黄泛区,立地条件差,林地盐碱低洼,生产力低下,发展门路窄,难以找到合适的经营项目,不能形成规模项目,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由于经济困难,房屋年久失修,无力建造新房,电力设施不能配套,没有林场公路,交通极不便利,下雨天无法进行生产,通讯工具、农机具得不到配备更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林场的发展,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2、机制僵化。分配制度不完善,不同岗位间、同岗位间,工作的质和量与职

工的收益挂钩不直接,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没有形成较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没能充分发挥职工的劳动潜能,过多地强化了壮大国有经济成分,忽视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国有资产闲置,造成浪费。

3、国有林场的包袱重。林场总面积有214公顷,可用林地有160余公顷,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占130余公顷,多数是汇集的良种基因,基本没有可采伐利用的林地资源,剩余的30余公顷土地,虽然林场配备了有能力、有管理经验的领导集体,但因剩余土地太少,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多种经营项目,只能进行小面积单一的育苗,来维持林场的生产经营。 加之多年来林场一直负债经营,离退休人员多,成为了林场的一项沉重负担。

4、林业政策发展滞后。县林场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政策没有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没有到位,县财政困难,97年以来,也

没有资金或具体措施进行脱贫扶持,而且林场在生产经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还要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特用型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直接影响到对发展其它多种经营的投入,使林场陷入恶性循环中,无法进行有规模、有秩序的生产经营活动,严重影响了林场的发展。

三、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林场发展。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加强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林场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林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经常聘用专家来单位讲课,选派优秀人员到外地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积极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联姻,引进智力和技术,依靠科技,增加效益。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岗位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2、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国有林场的投入。投入不足是制约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瓶颈。要重点投资建设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大力改善营林生产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使国有林场路、水、电、通讯等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同时,加大扶持国有林场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项目力度,以此带动林场每家每户的大发展,努力促进国有林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

3、优化国有林场外部环境。一要切实维护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犯国有林场合法权益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决不姑息,绝不能让侵犯国有林场合法权益者逍遥法外。二要改善国有林场周边环境。要以政令形式发布通告,严禁周边乡、村及有关部门巧立名目向国有林场乱摊派、乱集资或卡、拿、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国有林场发展的周边环境。三要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国有林场在没有实现脱贫解困之前,建议政府应对其实行

免税政策。

4、加快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和管理。林场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事业管理。要尽快落实林场分类经营政策,及时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积极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建立健全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列入公共财政预算。

5、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国有林场不可能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国有林场领导班子建设,把一批市场经济意识强、具有开拓精神,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干部和骨干选拔充实到国有林场的班子中去。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振奋精神,爱场如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顽强拼搏,加快发展。

上一篇:寒假读书心得报告下一篇:广东省宅基地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