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宅基地管理办法

2022-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广东省宅基地管理办法

广东校企共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本文阐述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两种新的形式,即通过“校店”和“店校”的办法来解决广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并以“店校”形式为例,结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碧桂园凤凰酒店管理学院的建设和运作经验,详细阐述学校、企业和学生在“店校”模式下校企合作建设、工学结合的组织与协调过程,以便为广东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新的经验。

关键词:校企共建;高职;旅游管理;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陈平(1964-),女,广西梧州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旅游教育。陈菲(1983-),女,湖南祁东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教育。

广东省作为全国的旅游经济强省,其对旅游、酒店、餐饮行业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且目前非常紧缺。满足这一旅游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广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和目标。高职教育的特征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必需场所,在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人才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根据统计调查显示,目前广东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明显滞后于学生规模的发展,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实践教学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校内实训基地面积和功能布局达不到要求,实训室采用自建方式,多为仿真、虚拟实训室,缺乏真实的职业情境,由于没有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了解完整的职业岗位工作和真实的业务操作流程;二是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少、与企业合作不稳定,学生实习得不到保证。因此,如何发展和完善广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高职教育研究和实践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理论思考

1.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与学校自建的优势比较

实训基地从构建主体来看,可分为两种类型:学校自建实训基地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校自建实训基地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它便于学校、教师和学生自由灵活地掌握时间、场地,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随时安排实训;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实行合作建设、合作教育、合作管理,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学校负责教学管理,与学校自建相比较,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情境,又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紧密贴合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业务流程琐碎、紧凑,有较强的真实职业工作环境下的技能训练要求。因此,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最好的一种方式。

2.“校店”和“店校”概念的提出

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要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训、实习是两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满足多元、灵活的实践教学需要,我们必须及时更新高职教育理念,努力开拓新的实训渠道,为学生参与实践、提高能力和熟悉工作环境提供重要的途径。其中,校企共建“校店”和“店校”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总结的两个新概念。

所谓“校店”,是指通过校企共建方式在学校内建立酒店、餐馆、旅行社营业分部、机票、酒店、度假分销代理点等,学校主要是提供场地和教学管理,而企业则提供设备、技术和实践教学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和经营管理。建设“校店”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校园环境变成工作环境,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园内无处不感受到工作氛围,通过课内实训和勤工助学,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将理论转化为技术,在学校养成职业素养,切实有效地提升实践能力。从可行性上讲,“校店”的建设也是比较容易的,高职学校只需改变观念,不以盈利为目的,将原有的招待所、教工餐厅或学生食堂、店铺等交由合作酒店、餐饮店、旅行社来出资建设和经营,以签署“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协议的方式来规定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即可实现。

作为与“校店”对应的概念,“店校”采用更为灵活、机动的方式,实现实训基地的多元化、专业化、企业化,通过将学校搬进酒店,在酒店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全真的状态下实现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和企业文化的感受。这里,由酒店提供场地、技术和实践教学师资支持,学校提供理论师资和负责教学管理,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为了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训途径,一些院校根据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模式和方法。

3.“店校”是“校店”发展的高级形态

“校店”和“店校”作为两个对应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校店”是直接在学校内建立酒店、餐馆、旅行社营业分部、机票、酒店、度假分销代理点等给予学生实训的机会,其特点是规模小、易操作,但是也限制了学生的参与人数、与社会的接触范围等;而“店校”则是直接将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班级搬到酒店中去,学生在酒店里学习课程的同时,直接参与酒店的日常服务和管理,真正地在开放的、立体的酒店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迅速地转化为动手能力,其特点是参与人数多、实践机会多、零距离接触社会,但是也因此而显得较为复杂,需要与校企双方的很多部门对教学和工作安排进行磋商、协调。“店校”和“校店”的关系就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这一点来说,二者在规模大小、真实程度、参与过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校店”发展的高级形态即是“店校”,而“店校”的微型化代表便是“校店”。而就广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际来看,“校店”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相关的研究也较多,而“店校”形式则是近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方式,不仅实践过程较为复杂,而且研究的成果也比较少,因此本文将以“店校”形式为例,结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碧桂园凤凰酒店管理学院的建设和运作经验,详细阐述学校、企业和学生在“店校”模式下校企合作建设、工学结合的组织与协调过程,以便为广东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新的经验。

二、校企共建“店校”的探索与实践

以学校搬进酒店,在酒店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全真的状态下实现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和企业文化的感受,是“店校”建设的出发点和目标。

1.校企共建“店校”的过程

校企共建“店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与学校双方就学生教学、管理、顶岗实习等方面达成的、能够体现双方利益的双赢的过程。首先,酒店由于一线服务岗位员工流动率高,而经常性的招聘和培训成本又较高,因此客观上存在着需要通过持续利用高职对口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以便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同时,高职旅游院校又希望为学生找到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单位。这就成为星级酒店与高职旅游院校共建“店校”的利益基础和动力源泉。然后,酒店和旅游院校作为平等主体进行友好充分协商,对以下双方的共建“店校”责任达成一致,其中包括:酒店负责提供教学场地、实习实训岗位、实践教学师资、师生住宿条件、图书阅览室、管理和技术支持等以及负责学生工作时的安全管理,而高职旅游院校则负责提供实习学生、理论教师、教学设备、图书以及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活管理和实践教学管理,同时,教师为酒店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开发合作项目等。双方在明确权责关系之后,即签订正式的协议,并进行挂牌,建立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共同管理之下的酒店管理学院。下图1是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碧桂园凤凰酒店管理学院为例图示说明“店校”的建设过程。2008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碧桂园凤凰酒店管理学院的成功建立,标志着广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2.酒店与学校对“店校”教学的组织与协调过程

建立了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基本关系之后,就要进入实质性的“店校”运作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校企双方在学生的生产、培训、学习的具体安排、组织和教师的管理实践、科教研究、咨询服务安排、落实方面不断地进行沟通、协调和控制,才能保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利益实现,真正达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学生技能提高的“三高三赢”目标。这就需要酒店首先根据自身需要,向校方提出岗位需求人数及素质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则根据酒店的用人计划和要求与酒店方共同讨论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包括招生人数、开设课程、课时和开课计划进度等,力求企业的用人计划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高度统一,以达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为企业服务的目标。而在接下来具体的企业培训和学校教学计划安排中,酒店和高职院校充分协商,形成一种互补的态势,酒店方负责学生的仪容、仪态、仪表、基本服务礼仪和服务意识的培训,委任“师傅”负责学生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和顶岗过程中的工作指导,而校方轮流派出各门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学生的课程理论教学,在时间安排上体现“工学交替”,教学方式企业与学校均可灵活安排,努力使工学融合为一,以达到以学促用、以用促学的目的。以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均需要酒店人事部、各业务部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沟通、协调、控制,才能真正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益。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校企双方就“店校”实训基地所做的努力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工学结合这一层面,学校和企业双方还有更深层次的合作有待发掘。目前高职院校都对教师有“双师素质”(既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又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的要求,酒店又欢迎专家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因此,酒店为教师提供实践岗位和一切尽可能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具体就会形成各业务部门与对口课程教师一对一的合作,如前厅部为《前厅管理》课程教师提供经理助理岗位,教师在助管过程中为前厅部经理建言献策,这种校企深入合作、产研服结合的方式,对学校教师素质的提升、酒店服务和管理的完善具有双赢效果。在“店校”,教学计划和实施与学校一样也以一学期为一阶段,期末需要对学生在这个学期所学的课程(含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考核,一方面由酒店人事部和各业务部门进行实训、实习鉴定,一方面由学校授课教师进行课程理论考核和成绩评定,综合二者给出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达到及格以上的学生获取相应课程学分。下图2是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碧桂园凤凰酒店管理学院为例图示说明教学的组织与协调过程。从我校2008年首次将07级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班办到台山碧桂园酒店中去的实践来看,校方与酒店方在教学计划、实训安排和“产学研培服”组织过程中的平等协商、保持零距离沟通、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及时多方协调和重视过程控制非常重要,这些是“店校”办学能否井然有序地持续进行、校企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目前,该试点项目在校企双方不懈努力下已取得显著成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碧桂园凤凰酒店管理学院作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典型为广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由高职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使单纯的学校或酒店演变成为合二为一而又不失学校、企业本质的联合体——店校,从而真正将学校的实训基地纵深拓展至企业内部。在酒店中的学校,校方仍然负责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实践教学的管理,而由酒店方面负责实训过程的组织,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彻底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将酒店变为高职院校的一个“分支学校”,既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训机会,提高综合工作技能,也可以为季节性和流动性很强的酒店及时补充顶岗人员,还可以为酒店“量身定做”培养后备人才,从而实现酒店、学校和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周霄.高等学校旅游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M].梁文慧,马勇.亚太地区旅游会展教育论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0-55.

[4]谢苏.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河北大学学报,2006(7).

课题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07JT08)

作者:陈 平 陈 菲

第2篇:山东省农村闲置宅基地利用实践与探索

摘要:闲置宅基地一般是指地上房屋倒塌或无房屋的宅基地,以及地上房屋无人居住时间超过一年的宅基地。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维护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在不断探索中,涌现出许多好的盘活利用模式,对于推动全省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闲置宅基地 闲置住宅 盘活利用 探索

农村宅基地和住宅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和重要财产,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农村宅基地和住宅闲置浪费问题日益突出。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涌现出许多好典型、好案例,对于推动全省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山东省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基本情况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经初步估算,2020年底,全省农村宅基地共2096万余宗,面积约901万亩。闲置宅基地113万余宗,面积约42万亩,占农村宅基地面积的4.7%;闲置宅基地中,空闲废弃宅基地31万宗,面积约11万亩,占闲置宅基地的26.2%。农村宅基地利用方面,全省出租宅基地15万余宗,面积约5万亩;转让宅基地4万余宗,面积约1万亩。经调查,个别村庄的住宅闲置率甚至接近一半,如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李庄村共有住宅152户,其中长期居住使用的65户,短期居住使用的15户,闲置住宅72户,闲置率达到47.4%。

农村宅基地和住宅闲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外经商务工。部分农民常年外出经商务工,很少回乡居住,造成房屋闲置。一般来说,越是偏远、越是生活条件差、越是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农村人口外流的越多,特别是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越多,宅基地闲置的比例越高、面積越大。二是已在城市安家落户。全省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比较快,2020年城镇化率已超过63%,大量青年农民举家搬入城区并且有了稳定的住所、稳定的就业和稳定的社会保障,在农村的宅基地和住宅常年闲置。三是一户多宅造成的闲置。主要是通过继承或私下交易等方式取得而形成“一户多宅”,无人居住的多宅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四是建新未拆旧造成的闲置。一些地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在批准农民新建住宅的同时,没有及时拆除原来的旧房屋,收回原宅基地,未严格执行建新拆旧的政策,造成宅基地和住宅的闲置。

二、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有关政策规定

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方面,国家在法律和政策方面都有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并明确此项工作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中农发〔2019〕11号,2019年9月11日)要求: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等。

农业农村部《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农经发〔2019〕4号,2019年9月30日)提出: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知按照突出服务乡村振兴、守住盘活利用底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注重规划先行、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的总体要求,安排了因地制宜选择盘活利用模式、支持培育盘活利用主体、鼓励创新盘活利用机制、稳妥推进盘活利用示范、依法规范盘活利用行为等五项重点工作。

三、各地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的探索实践

近些年来,全省各地结合当地实际,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涌现出许多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的好典型,操作性和可复制性都比较强。特别是2018年,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在济阳县、平度市、沂源县、滕州市、东营市垦利区、莱阳市、临朐县、汶上县、肥城市、威海市环翠区、五莲县、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沂南县、平原县、邹平县、阳谷县、鄄城县等17个县(市、区)开展了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试点工作,自2018年6月开始,2019年12月结束。意见指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本着“对非法占用的行政强制退出、合法闲置的经济杠杆调节、自愿退出的合理补偿激励”的原则,探索有偿转让、有偿调剂、有偿收回等方式,引导农村宅基地以多种形式规范有序退出。整合各类政策资源,支持利用宅基地从事休闲旅游,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宅基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从各地情况看,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偿使用。由“一户多宅”造成的闲置宅基地,各试点县(市、区)普遍建立了有偿使用制度,对超出规定标准面积的宅基地每平方米每年收取1-5元不等的有偿使用费。据统计,17个试点县(市、区)每年通过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可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2260余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柳林村,严格落实“一户一宅”要求,认真核实宅基地的资格权和使用权,经民主协商、集体决策,对超标和“一户多宅”的130处宅基地,以每处2400元的价格与群众签订10年使用合同,实现村集体增收31.2万元。禹城市制定了《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秉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妥善处理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有偿使用严格执行“13523”标准:每户宅基地标准264平方米,超出面积不足100平方米部分按每年1元每平方米计费;超出面积10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部分按每年3元每平方米计费;超出面积大于150平方米部分按每年5元每平方米计费。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继承占有宅基地以实地占有面积每年2元每平方米计费,其他方式占有的以实地占有面积3元每平方米计费。

2、自愿有偿退出。根据农户意愿,在获得一定的补偿后退出宅基地。肥城市孙伯镇刘庄村,在镇驻地规划建设新型社区,旧宅基地采取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根据面积,按一定比例置换社区新房;另一种是试行货币补偿,进行有偿退出,由村民自由选择。有73户选择宅基地有偿退出,均与村委会签订了有偿退出协议,发放补偿款278余万元。莱西市夏格庄镇为有效解决当前农村“一户多宅”、宅基地闲置浪费问题,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主动作为,开展了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工作,成立镇农村宅基地有償退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夏格庄镇宅基地有偿退出实施意见(试行)》,对宅基地退出工作方式、程序、补偿(安置)办法等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投资、村庄实施、农民受益的模式,引入城投集团资金,将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实施的具体单位,充分发挥市场在宅基地有偿退出工作中的作用。截至目前,已成功退出宅基地471户,其中,前五批361户、58800平方米已拆迁复耕完毕,发放补偿款1300余万元。

3、出租。农户将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出租给村集体或专业公司用于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济阳区济阳街道董家村和济南易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租赁两处空宅713.4平米,打造特色民宿,租金收益1300元每亩,租期20年。肥城市孙伯镇五埠村打造“公司+集体+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与泰安市五埠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打造五埠岭伙大门景区。旅游公司以每间每月200元价格租赁66户空闲农房,和五埠村联合开发(五埠村占有股份30%),共同对民房和村庄环境进行改造、经营。

4、联合经营。农户将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以入股形式与公司进行联合经营,利益分成。沂源县张家坡镇洋三峪村共有农户180户,宅基地224宗,该村结合自身独特的生态和民俗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立了洋三峪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协议,农户以房屋入股公司,由公司统一对农户的房屋进行装修和管理,经营收入与农户四六分成,让利于民,共改造农户住宅31户,住宿床位200张,农户民房变民宿后,家庭成员就地转化为公司职员,享有工资收入,实现了一产到三产的转变,解决劳动力80余人。同时,民房作为股份,享有年终分红,平均每户每年获得民宿分红4万元左右,切实增加了群众收入。

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的盘活利用,虽然起步时间不长,但对农村的发展产生了连锁反应,受到了极大关注,实现了投资方、农户和村集体的多方共赢,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具体来看,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效应:

一是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大多位于以前所谓的偏远地带,这些过去受冷落的地方,往往是风景好、空气好、水质好、食材好、有文化的地方,所以受到市民和工商资本的青睐,也因此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兴起,打开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助推了农村产业振兴。青岛市即墨区田横岛省级度假区山东头村鼓励和引导村民利用闲置住宅打造民宿项目,截止2020年,山东头村共打造了以山海谣为代表的8幢民宿,100多张床位,实现年营业收入100万元。山东头民宿的成功充分调动了周边村庄的积极性,打造了以北丁戈庄村望海楃温泉民宿为代表的一批精品民宿客栈,带动了当地一股利用闲置住宅进行民宿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的热潮,并拉动了当地餐饮、超市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村民就业,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

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不管是农户自主经营,还是出租经营,都增加了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同时还解决了农户的创业就业问题,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农户家庭经营也不耽误,并且有稳定销路,增加了经营性收入。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马套村以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为切入点,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内涵,越来越多的农民投入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旅游合作社直接产生超过200个工作岗位,间接产生的岗位超过400个,实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民就业格局。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80万元增至310万元,以美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

三是带动了农产品销售。民宿大都采购本村村民生产的粮食、蔬菜、肉蛋等农副产品,除了供应住店客户消费外,也可以卖给客人带走,带动了农产品和土特产品的销售,大大激发了农户发展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积极性。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李庄村通过盘活闲置小院,实现了村民在家致富,还为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提供了就业岗位。69岁的刘振凤既热心又有手艺,合作社聘她来管理非遗传习所,除了每月500元工资,还出售自己缝制的沙包、键子等,一月下来收入上千元。58岁的王克花把2间房交给合作社,经过改造装修,打造成“左邻右居”家庭民宿,合作社还帮她建了小超市。她高兴地说:“院子里有客人住,南腔北调,拉拉呱也不觉得孤单了。小超市除了卖些烟酒,还卖自家地里产的小米、桃子,每天有五六十元的收入,比之前光种那点地收入多了好几倍”。

四是改善了农村社会治理。通过激活闲置住宅,促进了新时代的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带来了新农民、新思想、新技术,有效改善了农村社会治理,完善了乡村文化设施,推动了乡村文化艺术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凭借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集中打造休闲农业产业,带动全村共同致富,让村民认识到了生态既是优势,也是增收致富的潜力,提高了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获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

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有偿收回宅基地前期资金筹措方面存在困难。据统计,每退出1宗闲置宅基地大约需要5-8万元的费用,农村集体经济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盘活再利用制度的实施。

2、盘活闲置宅基地和住宅使用权受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产业政策、资金支持影响较大,缺乏区域产业规划引领。自然条件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比较适宜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来盘活利用,而大部分地区还是难以找到适合的盘活利用方式。

3、分散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综合利用难度较大。由于闲置宅基地比较分散,再加上部分农户受“宅基私有”传统观念影响,退出积极性不高。退出的宅基地也存在不连片、星罗棋布、规模小等情况,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综合利用难度较大。

4、宅基地有偿使用费在实际收缴中难度较大。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现在再实行有偿使用,农民抵触情绪大。同时对拒不缴纳有偿使用费的使用人,由于没有政策规定,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

5、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存在融资难、投资大问题。因流转宅基地确权等问题,利用主体在项目融资时,无法提供权属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难以取得银行等金融機构贷款的支持,融资难度大。因大部分闲置住宅常年不住人,年久失修、房屋破旧,再加上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若再开发利用,需投入较大资金。

五、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的对策建议

1、夯实基础,清晰产权,加快完成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明晰宅基地各项权利涵义,多元保障农户宅基地资格权,加快完成农村宅基地和房屋确权登记工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加快立法修法工作,加快制定《农村宅基地管理条例》。

2、明确目标,细化举措,完善农房盘活配套支持政策。加强政策引导,明确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重点,有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用于发展特色民宿、农村电商、健康养老、旅游小镇、民俗展览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开发针对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的金融产品,政府产业基金和信贷担保支持乡村新兴产业发展。

3、开展调查,引导投资,建立宅基地盘活利用信息数据库。对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现状进行调查,全面摸清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的类型、布局、面积、权属等基本情况,依据现状调查成果,建立工作台账和盘活利用数据库。制定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规划,引导合理投资。

4、严守底线,适度放活,切实维护村集体和农户的合法权益。要严格遵守宅基地退出、流转的自愿、有偿原则。合理确定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收取比例并按规定进行收取,由集体成员共同分享。

5、试点引路,稳步推进,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根据国家新一轮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总结推广平度市、潍坊市寒亭区、汶上县、兰陵县、禹城市的试点实践,完善相关操作办法,开展社会风险评估,稳妥向各地推广。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村经济管理服务总站)

作者:柳强

第3篇: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与广东工业大学卓越经贸人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探讨

摘要:本文基于专业对接产业视角,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对经贸人才的需求,基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对实习环节的要求,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探讨地方本科院校经贸卓越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校外实习基地;卓越人才培养;经贸人才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经济面临着近年来少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转型期,也是广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蜕变的关键战略机遇期,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广东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引擎,加强与港澳4.0合作,加快形成创新型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及创新人才集聚[1],卓越经贸人才在广东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广东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广工)作为地方高水平建设的高校,秉承“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定位,承担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其50多年发展历史中,始终离不开“务实、创新、担当、卓越”4个关键词,其专业学科发展紧紧围绕经济总量占全国1/7的广东省,主动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寻求与地方、市场更好匹配与融合的经贸人才培养之路。本文基于專业对接产业视角,以广工为例,探讨地方本科院校经贸卓越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一、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广东GDP从2010年的4.6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28万亿元,年均增长8.5%;人均GDP从4.48万元增加到6.75万元,年均增长7.5%。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省份,较早进入经济新常态,2015年GDP领跑全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2],为国家生产总值和结构调整担起了双重支撑。

从GDP的省内分布上来看,2015年前三季度,粤东西北地区占全省GDP比重达20.8%,同比下降0.3%;其内部,粤西的发展明显快于其他地区,省内GDP比重最高,达7.8%,粤西地区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达46.8%,比珠三角地区高。广东节能降耗的压力主要来自粤东西北的加快发展,“十三五”时期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促进加工贸易、传统优势产能向粤东西北地区梯度转移。

从产业发展来看,在工业上,广东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例都在提高,分别达48.5%和27%,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2;2015年的工业投资中,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366亿元,同比增长35.8%,在工业投资领域增速最高。同时,广东省GDP构成中,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从2012年的46.2%到2015年的50.8%,在历史上首次突破50%;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2015年达57.1%,广东经济增速的上行主要靠第三产业来拉动,其比重超越第二产业将成为长期趋势。2015年,广东省的第三产业中贡献最突出的是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新经济,广东证券交易额同比增长137.1%,全省金融业对GDP的贡献率达12.3%,排名第1;房地产业全年增长11.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681万平方米,占201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面积的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2];2015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广东全省批发零售业网上购物全年实现零售额820.32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同比增长52.9%,拉动消费增长1.2%;网购的火爆带动快递业务迅猛增长,2015年全省完成快递业务同比增长49.4%,快递业务量占全国的近1/4;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6%;外贸新业态增势迅猛,全年旅游购物出口232.4亿美元,增长1.1倍;跨境电商进出口21亿美元,增长14.5倍,规模居全国首位[3]。

二、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对经贸人才的需求及其岗位实践能力分析

“十三五”时期,广东产业需要进行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优化营商环境,与港澳共建大珠三角金融圈,建立和完善民间资本在自愿基础上的组织化投资,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广东3大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广东工业产品出口,促进消费;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引领经济发展潮流。

广东省当前特殊历史时期决定了其对经贸人才的需求与早些年有明显不同,除需了解区域经济、产业经济、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的投资贸易规则,懂得国际商贸、现代会展、投资学、金融学等专业知识外,还需通晓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经济分析等高端服务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为主导的区域合作等,要求地方高校加强人才的适应性培养。

对照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5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结合广东工业大学相关专业,下面主要厘清经贸人才对应的岗位,主要包括GBM206000大类的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GBM40103小类的贸易经纪代理人员、GBM40105小类的特殊商品购销人员、GBM40500大类的金融服务人员、GBM40700大类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人员等。具体地:(1)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指从事经济、统计、资产和资源评估、商务和人力资源、银行、保险、证券和知识产权等业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其中,商务专业人员包括国际商务、商务策划、品牌、会展策划、管理咨询、拍卖、经纪与代理、报关、报检等的专业人员。(2)贸易经纪代理人员。指从事商品交易、贸易经纪、销售代理等工作的人员,包括农产品经纪人、粮油竞价交易员。(3)特殊商品购销人员。指从事农产品、医药商品等特殊生活用品、生产资料采购和销售工作的人员。(4)金融服务人员。指从事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典当及信托等金融服务业务工作的人员。(5)租赁和商务服务人员。指从事机械设备、耐用消费品租赁和咨询、人力资源、安全保护等商务服务工作的人员,包括租赁业务人员、商务咨询服务人员、会议及展览服务人员等。其中的商务咨询服务人员从事科技咨询、风险管理等专业性商务咨询服务,包括风险管理师、科技咨询师等岗位。

以上相关经贸岗位所需人才,在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基本都包括沟通交流、专业事务性工作、经营管理、分析研究、专业文案报告等,需有创新思维,专业领域涉及的实践较为广泛和细致。例如国际商务专业人员,要求有进行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国际租赁、国际劳务输出入、国际援外项目、国际工程承包等业务和运营的能力,需要能展开国际商务调研、多边经济合作谈判,办理国际贸易仓储与运输,甚至办理国际投资及贷款业务等。报关专业人员则需填制、提交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等单证,配合海关查验进出口货物,进行货物税费的核算,办理其税费的缴纳、减免和退补登。报检专业人员需联系并配合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查验、抽样、检验检疫、鉴定、通关等事务。再如,会展策划专业人员,要求要有进行可行性分析、策划会展项目实施方案的能力,还要具体实施招商、招展、赞助、预算和运营管理,维护参展商、观众等的客户关系,进行会展项目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会展设计师需具有分析招标要求、撰写标书、分析展品、参展企业、展会环境等的能力,还需设计展位、产品展示、图文和声像演示方案,安排展台照明,监督现场展台搭建、布展及展具安全,维护客户关系等。这些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多少有所体现,但这些实践能力在校期间都需得到锻炼的话,实习基地所涉及企业单位的层面将非常广,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三、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2—2020年)》提出,在未来十年,国家要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卓越人才培养问题引起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许多高校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整个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卓越人才[4]。

卓越人才是社会人才结构中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类型,其培养体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质量,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是其培养的核心。卓越人才的基本素质可概括为4个可观测的特征: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国际化[5]。其中应用型强调卓越人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化不仅强调全球性眼光,还应具备全球性专业活动能力;创新性强调需利用包括最新知识在内解决专业前沿问题的能力。卓越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训练,校外实习基地是关键。因此,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外实习基地学习与实践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6]: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在提高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企业管理与运营、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行业法规、企业文化等,训练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精神,培养与企业的深厚感情;针对企业现实问题或项目,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解决选题单一、虚构等问题;通过企业项目,了解产业前沿动态及交叉学科知识;增进用人单位与学生间的交流,为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同时,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要求,应根据学校的性质,规划、选择、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形成完善的实习基地群。指标中实习基地有具体条件要求,包括要有稳定的场所、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科研和技術生产活动、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际项目、场地和设施要能满足教学需要等。

四、广工卓越经贸人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策略

广工经贸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将其经济与贸易学院下设的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经济与管理、投资学、金融工程等5个专业,按现代经贸流通体系建设要求,培养具备扎实经济学基础,具有运用经贸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操作技能,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经贸人才。

由此,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本着“优选、优培、优荐”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两种优质资源,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岗位锻炼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在卓越经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深度参与。

在建设的策略上,建立四方联动,即地方政府、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有效配合,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完善实习基地运行机制,打造高校—企业—大学生三方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使实践基地发挥更大作用。

1.地方政府方面。要架设更宽广、稳固的校企合作桥梁,需要政府的引导。不少发达国家制定了减税等政策,鼓励企业参与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7]。我国政府可加以借鉴;另外,利用地方财政拨款给予行业协会财政支持,指导、协助行业协会根据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制定并定期公布卓越人才需求岗位标准和技能要求。

2.行业协会方面。在制定、指导、实施行业标准、规范等方面,行业协会的作用不可或缺,应据本行业发展需求,共同参与并发动本行业企业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另外,行业协会要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开设各类卓越经贸人才职培训或实用专业资格、专业技能培训、考核和认证,联合高校建立诸如会展策划、跨境电商、商务礼仪、报关、报检、跟单、大数据分析等技能培训与认证基地,展开第二课堂训练。

3.企业方面。广工坐落于广东省会城市广州,有较多企业有条件提供实践岗位。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要树立卓越人才培养利益共同体的意识,结合本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和相关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及时反馈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鼓励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参与高校经贸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习教材的开发及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使实习项目、实习内容、手段和现场保持一致;搭建横向科研平台,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能力;积极吸收优秀的毕业生进企实习并给予一定薪资待遇,例如广新集团就联系我校国贸专业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培训生活动,为学生就业提供高层次的选择平台。

4.高校方面。要依据行业前景和企业未来规划,确定卓越经贸人才培养的规模、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等,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服务;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运行机制,提高校企合作稳定性,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我国地方高校已尝试“双元制”、订单式、“三明治”式等多种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我校也在2013年开始与民生银行合作开设了投资学专业校企联合班;2016年计划与建设银行进行金融工程(科技金融)双专业的联合培养尝试;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也有意向与一些展会设计公司进行合作,挑选学生在展会设计企业边实践边学习,与企业联合带队创新创业团队,进而把毕业设计项目放到实习基地展开。我校还打算通过校内成立学生专业协会或社团,与社会团体或企业联手举办各类专业活动,例如我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每年一次的自办展Newjoys旅游展,如果由社团与广州市旅游协会等单位对接,在活动的传承上将有更好的延续性。在卓越经贸人才实习评价上,我校打算完善其评价、考核体系,与经贸相关职业岗位技能鉴定标准和经贸企业的员工考核制度接轨,把企业评价员工的机制提前引入教学过程,注重过程考核,实现与企业业绩考核的对接。

参考文献:

[1]左连村.“十三五”时期广东应加快形成创新型经济体系[J].广东经济,2015,(11):17-18.

[2]付聪.广东2015年GDP领跑全国:卖出全国16%商品房[N/OL].房产之窗网.http://news.ehomeday.com/2016-1/201612693251.htm.时代周报.[2016-01-26].

[3]胡百慧,王文森,严洁.2015年广东GDP增长8%第三产业占比首次突破50%[N/OL].人民网.[2016-1-20].http://news.ifeng.com/a/20160120/47157651_0.shtml.

[4]郑国桂.我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铜仁学院学报,2014,16(6):149-153.

[5]王庆石,刘伟.卓越人才的内涵与素质标准构建[N].光明日报,2012-10-26.

[6]周骥平,张平,李益民,田宝香.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实践平台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28):74-77.

[7]周爱国.国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28-132.

作者:陈原 张成科 杨文新

第4篇:广东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 为了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保障农民合法土地财产权利,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的管理。 本办法所称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经依法批准(或合法使用)建设住宅占用的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其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第三条 【基本原则】 农村宅基地的安排与使用应当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遵循规划先行、一户一宅、标准控制、依法审批的原则。

依法取得的农村宅基地,应当办理宅基地使用权登记,依法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管理主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依法履行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制定本市、县宅基地管理细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规划、房管、林业、农业、水利、综合执法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宅基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协助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与计划

第五条【规划要求】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镇)规划、村庄规划。

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造住宅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内的村庄原则上不再安排单宗分散的宅基地。

城市、镇规划区外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造住宅应当符合乡(镇)规划、村庄规划。 第六条【公寓式住宅】 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住宅建设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公寓式住宅。 第七条【计划管理】 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或者未利用地应当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各市、县应当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中,单列农村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农村宅基地建设。

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或者未利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或者未利用地的审批手续。

第八条【一户一宅】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建设住宅应当与村庄土地整治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未利用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建设住宅。

第九条【用地标准】 新批准每户宅基地的面积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平原地区和城市郊区80平方米以下; (二)丘陵地区120平方米以下; (三)山区150平方米以下。 第三章申请与登记

第十条【申请条件】 申请使用宅基地的,应当为宅基地所在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已依法登记结婚或者本户中有两名以上已达法定婚龄的未婚子女需要分户的; (二)因自然灾害、征地、村庄和集镇公益事业建设等原因宅基地灭失或者不能使用且户内没有其他宅基地的; (三)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本集体内没有宅基地的; (四)因实施村庄规划或者旧村改造,需要调整搬迁的; 原有的宅基地面积低于本办法规定标准的,可以按照前款规定申请新的宅基地,但应当交回原使用的宅基地。

第十一条【禁止条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申请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已拥有一处宅基地且不低于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标准的; (二)出卖、出租、赠与他人住房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住房的; (三)原住房改变用途的; (四)不具备分户条件而以分户为由的; (五)其他不符合申请的情形。

第十二条【审批流程一】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申请使用存量宅基地、空闲地、未利用地的,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书面申请;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申请宅基地的户主名单、占地面积、位置、是否符合‘一户一宅’等情况进行宅基地批前公示; (三)公示无异议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规定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申请使用宅基地的有关材料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其批准结果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予以公布; (五)乡(镇)人民政府将上述材料报市、县(含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审批流程二】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申请使用新增宅基地的,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书面申请;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申请宅基地的户主名单、占地面积、位置、是否符合‘一户一宅’等情况进行宅基地批前公示; (三)公示无异议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规定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申请使用宅基地的有关材料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市、县(含县级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其批准结果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予以公布。

第十四条【登记发证】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设住宅,应当在竣工后,凭乡(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用地批准文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登记机关提出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申请。依法报市、县(含县级市、区)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登记机关接到申请后,对符合登记条件的,应当自申请之日起20日办结宅基地登记审查手续。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经县级以上土地登记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延长10日。 依法继承房屋和依据法院生效文书取得房屋所有权的,可以办理宅基地使用权登记。

第十五条【历史遗留问题解决】 尚未登记的宅基地面积因历史原因超过本办法规定标准的,按下列情况办理:

1.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

2.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时规定的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 3.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时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登记。其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部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本办法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登记。

没有合法审批手续的宅基地,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应当依法补办宅基地审批手续后,申请登记发证。

第十六条【华侨权益】 华侨(港澳台同胞)在农村的宅基地确权登记,按尊重历史、尊重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利益、与以往法规和政策相衔接、以使用现状确定的原则办理。

未办理登记发证的华侨祖屋或华侨在原籍农村的唯一住房(含华侨用祖宅地的再建住房),符合法规和政策使用的宅基地,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可依法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华 侨原在农村的房屋拆除或坍塌,原宅基地未安排他人使用的,经当地村民小组和村委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市、县(含县级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可 将原宅基地恢复使用,宅基地面积不能超过政策规定的当地村民每户用地标准;原宅基地已安排他人使用的,原则上不再安排宅基地。

第四章 转让与退出

第十七条【转让条件】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出售依法取得的一户一宅之外的农村房屋,房屋所在的宅基地使用权相应转让。

符合第十条宅基地‘一户一宅’申请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同意,可以购买本镇区域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房屋,并取得相应的宅基地使用权。 严禁城镇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及其地上房屋、附着物。

第十八条【回收条件】 农村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应当注销其集体土地使用证或者撤销有关批准文件,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一)自批准使用宅基地之日起满二年未动工兴建的; (二)新批宅基地时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诺建新拆旧并签订合同的,新建房屋竣工后三个月内不拆除旧房交回原宅基地的; (三)实施旧村改造,已迁入新村居住村民的原宅基地; (四)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自迁出之日起满2年未申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或者房屋损坏不能利用的; (五)宅基地使用权人死亡,且未有上盖房屋的宅基地。

(六)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含城镇居民、香港、澳门居民、外籍华人),通过合法继承房屋所有权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当房屋坍塌或拆除后没有批准重建的。

(七)其他依法应当收回的宅基地。

第十九条【退出机制】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腾退一户一宅之外的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通过有偿方式回收历史原因形成的一户多宅占用的宅基地。

鼓励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转让房屋,房屋所在的宅基地使用权相应转让。

第二十条【安置补偿】 依法征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宅基地的,应依法对土地及其地上附着物进行补偿,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可另行安排宅基地。经协商一致的,也可采用货币补偿、房屋置换等其他形式。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监督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予以协助。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巡查,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等监督管理方法对农村住宅建设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 第二十二条【社会监督】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农村宅基地的登记条件、申请和办理程序向社会公开,并向社会公开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三条【举报投诉】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非法占用农村土地建设住宅的行为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投诉,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到举报材料,应当依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办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上级监督】 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发现下级人民政府在审批、管理宅基地中有违法行为,应当依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的规定立案查处。 下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违法、不当的行政行为,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或者直接予以撤销、变更,并对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占用耕地责任】 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建房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款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基本农田保护】 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建房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非法建房查处】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进行建房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七十

七、七十八条的规定处罚或者由(乡)镇人民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65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骗取登记】 隐瞒事实,伪造有关证明文件骗取登记的,依照《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非法转让责任】 非法转让宅基地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条【配合执法责任】 拒绝、阻碍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执法责任】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5篇: 山东省宅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土地是宝贵的、有限的自然资源。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认真宣传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和本实施办法,加强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乱占耕地和滥用土地的行为。

第三条 省、市(地)、县(市、区)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机关,主管所辖区域内土地的统一管理工作,负责《土地管理法》和本实施办法的组织实施与检查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所辖区域内土地的管理工作,配备土地管理助理员。

第四条 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所有证;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或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土地使用证。

依法需要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者因买卖、转让地上附着物而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转移时,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更换证书。

县级以上土地管理机关,应建立地籍管理制度和地籍档案。

第五条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被征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国家需要,不得妨碍和阻挠。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或集体所有的土地,必须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随意变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本着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原则,根据上级政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县(市、区)、乡(镇)、村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严格执行。

第八条 对当地名、特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城市规划区内的商品菜地,应切实保护,不得占用。确需占用的,必须同时落实新的基地和菜地。

第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所辖区域内的国有荒山、荒地、滩涂负责统一规划,开发治理。开发后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使用。其审批权限:一千亩以下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一千亩以上的,由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批准。

第十条 烧制砖瓦一般不得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必须从严控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烧制砖瓦和其他取土、取沙使用的能够复垦的土地,用地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复垦,恢复利用。凡取土后在规定时间内不复垦的,应向国家缴纳复垦基金,用于组织土地的复垦利用。具体规定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国有土地复垦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安排使用;集体所有土地复垦后,由原所有单位统一安排使用。

第十一条 因开发利用地下资源引起地面塌陷,造成减产的土地,开发单位应根据塌陷程度和减产情况,付给受害单位或个人平整土地费和减产补助费。地上附着物造成损坏的,应根据损坏程度给予合理补偿。对造成绝产的土地,开发单位应予征用。征用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开发单位、被征地单位和邻近的乡(镇)、村进行综合治理,合理利用。

第十二条 国家建设需要收回单位和个人连续耕种的国有土地,建设单位应根据耕种单位或个人的生产投入、耕种年限和经济效益给予适当的补助。但每亩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该土地亩年产值的四倍。

第十三条 承包土地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集体或个人,必须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对造成土地荒芜的,应缴纳土地荒芜费,用于恢复与培肥地力。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制定,报省人民政府备案。连续荒芜二年以上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收回使用权。

第十四条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协调。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建设,都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土地管理机关在办理审批用地手续时,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应取得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同意。

征用、划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和山岭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征得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第十五条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建设单位必须按《土地管理法》规定的程序提出用地申请,各级人民政府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征用、划拨耕地(园地、藕塘、鱼塘、苇塘、苗圃、速生丰产林,视同耕地,下同)一千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千亩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审查,报国务院批准;

(二)征用、划拨耕地十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由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征用、划拨耕地十亩以下,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下,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查,报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批准;

经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济南、青岛、烟台三市城市规划范围内的耕地和其他土地,征用、划拨三十亩以下,由所在市人民政府批准;

(四)征用、划拨耕地三亩以下,其他土地十亩以下,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但征用省辖市所在市区耕地三亩以下,其他土地十亩以下,由区人民政府审查,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五)经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青岛市、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征用、划拨耕地五十亩以下,其他土地一百亩以下的,由所在市人民政府批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审批权限批准征用、划拨的土地,必须逐级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六条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补偿费标准:

(一)征用省辖市市区和县级市所辖的耕地,土地补偿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五至六倍。征用县所辖的耕地,土地补偿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五倍;

(二)征用其他土地,土地补偿费标准为亩年产值的二至四倍;

(三)征用宅基地,按邻近耕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给予补偿。

第十七条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标准:

(一)青苗补偿标准按一季作物的产值计算。被征用土地上的树木,凡有条件移栽的尽量组织移栽,付给移栽人工费和树苗损失费,不能移栽的,可按有关规定给予作价补偿,也可由被征地单位自伐;

(二)被征用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可按有关规定给予折价补偿,也可由征地单位新建同等质量的附着物;

(三)开始协商征地后,突击栽种的树木和突击抢建的附着物,不予补偿。

第十八条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

征用耕地、宅基地,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每亩年产值的三倍。但是,每亩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每亩年产值的十倍;

征用其他土地,每亩安置补助费标准,为亩年产值的二倍。

第十九条 依照本实施办法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需要增加安置补助费的,需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二十倍。

第二十条 因国家建设征地造成的多余劳动力,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机关组织被征地单位、用地单位和有关单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农副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兴办乡(镇)村企业和各种服务性行业进行安置;安置不完的,由土地管理机关与劳动部门、用地单位共同协商安置;用地单位有农村招工指标的,应首先招收符合条件的村民为农民合同制工人;国家计划有农村招工指标时,劳动部门应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村民到其他集体或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并将相应的安置补助费转拨给吸收劳动力的单位。

第二十一条 被征地单位的耕地全部被征用,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有的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农转非后的居民,按城镇劳动力资源对待。

第二十二条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用土地的补偿费标准和移民安置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另行确定。

第二十三条 国家建设依法征用和乡(镇)建设依法使用集体所有的耕地,应相应减免被征地单位的农业税和粮、棉、油等农产品定购任务。

第二十四条 国家建设征用菜地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的标准和管理办法,按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所有农、林、牧、渔场,使用本场范围内的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或从事商品性砖瓦生产的,必须按有关建设用地的程序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六条 农村居民住宅建设,乡(镇)村企业建设,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等乡(镇)村建设,必须按照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乡(镇)村建设规划进行,用地规模必须严格控制。原批准的建设规划布局不合理或超过规定用地限额的,应重新修订。

第二十七条 农村居民建住宅应当结合旧村庄改造,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山坡荒地。确无旧宅基地可用需要申请新宅基地的,用地面积限额:

(一)城市郊区及乡(镇)所在地,每户宅基地面积零点二亩至零点二五亩;

(二)平原地区的村庄,每户宅基地面积零点二亩至零点三亩。村庄建在盐碱地、荒滩地上的,可适当放宽,最多不得超过零点四亩;

(三)山地丘岭区,村址在平原地上的,每户宅基地面积零点二亩;在山坡薄地上的,每户宅基地面积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零点四亩。

(四)人均占有耕地一亩以下的,每户宅基地面积可低于上述限额。

第二十八条 农村居民新建住宅,使用耕地的,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他土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九条 农村居民拆除房屋腾出的宅基地,由村民委员会收回,统一安排使用。

出卖、出租房屋的,不得再申请宅基地。

第三十条 乡(镇)办企业建设使用村农民集体所有的耕地,其土地补偿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亩年产值的三至四倍,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每亩年产值的二倍;使用其他土地,土地补偿费标准为亩年产值的二至三倍,每亩安置补助费标准,最高不得超过该地亩年产值的二倍。

乡(镇)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使用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参照上述标准给予补偿。

第三十一条 乡(镇)村企业建设用地的审批权限,按本实施办法第十五条执行。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耕地和其他土地的,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使用耕地三亩以上,其他土地十亩以上的,需报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审查批准。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设和乡(镇)建设用地,由市、县级土地管理机关统一组织用地单位和被用地单位签订征用、划拨和使用土地的协议,并将用地单位按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费用,分别拨付有关单位和个人。用地单位向土地管理机关缴纳土地管理费。土地管理费的缴纳标准、管理使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三条 乡(镇)村办企业和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以及从事非种植业生产的专业户,经批准使用的集体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土地管理机关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

(一)用地单位已经撤销或者迁移的;

(二)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连续二年未使用的;

(三)不按批准的用途使用的;

(四)道路、桥梁、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

第三十四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乡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在保护土地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

(二)同违反国家土地法律、法令行为作斗争,制止乱占耕地和滥用土地等方面做出贡献的;

(三)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和本实施办法者,除按《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处理外,对其中处以罚款的,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乡(镇)村企业和个人,未经批准、骗取批准或者超过批准的用地数量非法占用土地的,每亩罚款五百元至一千元;

(二)期满不归还临时使用的土地,或者拒不交出被依法收回的土地的,每亩罚款五百元至一千元;

(三)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可以对当事人处以罚款一百元至五百元;

(四)非法占用被征地单位的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罚款数额为被占费用的百分之十至二十;

(五)各项罚款,按国家规定上缴财政。

第三十六条 《土地管理法》和本实施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机关决定。对农村居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行政处罚,可以由乡级人民政府决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在变更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解决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争议的过程中,各级干部和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和本实施办法。对行贿、受贿,敲诈勒索,贪污、盗窃国家和集体的财物,或者煽动群众闹事、阻挠国家建设的,由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有关本实施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山东省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2年3月20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的通知》和1982年8月4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关于贯彻〈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若干问题的规定》同时废止。

第6篇:山东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鲁政发[2001]89号文件)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宅基地的监督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农村村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村民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禁止擅自买卖或非法转让。

第四条市国土资源部门统一负责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规划、建设、财政、物价、发改、民政等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会同市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农村宅基地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宅基地规划和计划管理

第五条各村应加快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市规划部门应会同建设、国土、发改等部门指导各村的建设规划编制,修订和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并严格监督实施。

第六条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数量和用地总规模的原则;

(二)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原则;

(四)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原则。

第七条农村村民建设住宅应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不再审批宅基地,应按规划集中兴建村民住宅小区。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第八条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在原有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未利用完以前,不得扩大村庄规模。

第九条农村村民宅基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在年度计划指标中分配一定数量的农用地转用指标,并依法逐级向市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十条农村村民确需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建设住宅的,应按“占多少垦多少”原则,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并由国土资源等部门负责验收。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用地者应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并纳入市级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

第十一条农村村民新建住宅其宅基地面积限额应符合下列标准:

(一)乡(镇)所在地,每户面积不得超过166平方米;

(二)平原地区的村庄,每户面积不得超过200平方米;占用未利用土地的,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264平方米;

(三)山地丘岭区,村址在平原地上的,每户面积不得超过132平方米;在山坡薄地上的,每户面积不得超过264平方米;

(四)本办法实施前已按村庄规划建设的宅基地,每户面积不得超过264平方米。 人均占有耕地666平方米以下的村,每户宅基地面积可低于前款规定限额。

第三章宅基地审批管理

第十二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使用宅基地:

(一)农村村民因结婚等原因(包括男到女家落户),原有宅基地不能解决住房确需分户的;

(二)实施村镇规划或旧村镇改造,需要调整搬迁的;

(三)因国家、集体建设项目占用原宅基地需要搬迁的;

(四)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工、军人、归侨、港澳台同胞等,经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定居,农村确无住房的;

(五)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宅基地: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所规定条件的;

(二)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

(三)原有宅基地面积超过所在地标准宅基地面积0.8倍以上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

(四)出卖、转让、出租原有住房或改变原住房用途,再申请宅基地的;

(五)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其他不宜批准的情形。

第十四条鼓励各村建设老年公寓,统一安排老年人居住;也可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个人或村委会申请,采取个人投资或集体投资的形式集中建设老年人住房。 第十五条农村村民建住宅,由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村村民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用地申请,经村民会议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讨论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报市国土资源部门审核,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宅基地使用权经批准后,建房户应及时动工建设,并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和用途等依法进行施工。乡镇国土资源和建设部门要对建设过程实行全程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村民宅基地使用权自批准之日起两年内未动工建设的,视为自动放弃,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后,收回其使用权。

第四章超占多占宅基地管理

第十八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村集体依法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一)一户超过一处以上的宅基地;

(二)经批准新划宅基地后原有的宅基地;

(三)户口已迁出本村且已不居住的宅基地;

(四)集体供养的五保户腾出的宅基地;

(五)其他应当收回的情形。

第十九条应收回的宅基地有地面附着物的,村集体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对拒不交回的,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有偿使用费标准为每平方米每年1—5元,但是,影响村庄规划实施的,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应当依法拆除,腾出宅基地。

由于历史或规划原因超过法定宅基地面积标准的旧宅基地及占用的村内空闲地暂不能收回的,也可实行宅田挂钩的办法扣减相应的承包田。

第二十条对收回的宅基地,村民委员会应依法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农村村民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的,其使用费每年收缴一次,且由村民委员会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标准收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变相加重农民负担。

第二十二条宅基地有偿使用费85%•由村集体使用,主要用于村庄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10%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使用,5%由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使用,专项用于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宅基地有偿使用费实行村有乡(镇)代管,专户储存,并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有关村需使用时,应向乡(镇)人民政府写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并将使用情况向村民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四条因买卖、继承、赠与房屋而发生宅基地使用权转移的,买房户、继承人、被赠

与人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条件之一的,可依法办理宅基地用地手续,不符合条件的,应按本办法第十

八、十九条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五条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由国土资源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超过批准的宅基地面积建宅的,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逾期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7篇:山东省实施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深入实施,促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以下简称“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项目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3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9〕1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1〕16号文件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鲁政发〔2011〕41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市场导向,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重点扶持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具有一定示范和带动效应的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为创业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孵化服务,努力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格局。“十二五”时期,通过重点扶持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引领不少于7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力争实现自主创业1人带动就业5人以上,创办1个企业平均带动就业10人以上的倍增效应。

第三条

各地要按照统筹规划的原则,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建设。各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要切实兑现为创业实体提供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协助入驻实体落实税费减免、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培训补贴等国家和省出台的创业优惠扶持政策。 对已建成并符合规定条件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可申报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经评估认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四条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负责全省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项目的组织协调、政策制定、工作指导、考核激励等。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高校要把该项目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建设,加大扶持力度,搞好项目实施和管理监督工作。各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要进一步完善创业场地、创业设施,落实好扶持大学生入驻创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丰富创业服务内容,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创业孵化和创业服务能力,促进入驻创业实体健康发展。

第二章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设立条件

第五条

各地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组织专家对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设立运行后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严格论证,切实保障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和效益性。

第六条

设立基本条件

(一)有固定的创业场地。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场地、办公场地和共享的服务空间,基础设施完善,达到通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六通”,具备“即入即开”的条件;

(二)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设立创业服务中心,有一定数量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技能的管理服务人员;

(三)有配套的创业服务。能够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网上咨询、专题讲座,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法律、技术、项目、管理咨询服务;

(四)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创业实体评估准入、财务管理、日常管理服务等规章制度。为入驻创业实体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创业实体的成功率。孵化基地还应建立创业实体退出机制,孵化期最长不超过3年;

(五)有相应创业就业政策扶持。设有为入驻创业实体的房租补贴、经营场地补贴、水电费补贴等创业资助和补贴项目,积极帮助创业实体落实税费减免、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

(六)有一定数量的创业实体。入驻创业实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符合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特色鲜明。

第七条

主要功能

(一)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基本办公条件和后勤保障服务,指导、协助办理开业相关手续;

(二)实施创业项目开发、对接和融资服务,指导协助退出孵化基地的企业,做好迁址、工商税务登记变更等服务工作;

(三)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能力测试、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

(四)开展法律、会计、审计、评估、专利、金融和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战略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服务;

(五)指导、协助落实各项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创业文化与氛围。

第三章 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园认定管理

第八条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每年一季度开展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评估认定工作,每年评估认定一次。 第九条 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认定标准。符合设立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标准:

(一)生产经营厂房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楼宇型基地面积5000—10000平方米),以文化创意、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应用等为主体的科技含量较高、特色鲜明的孵化基地可适当放宽;

(二)入驻大学生创业实体50个以上,吸纳一定数量人员就业;

(三)有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专门服务的管理机构和相关中介服务机构;

(四)规范使用的大学生创业资金不少于500万元;

(五)创业实体有较强的成长性,科技含量高,孵化成功率不低于70%,每年新入驻企业20户以上。

第十条

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认定标准。符合设立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标准:

(一)入驻大学生创业实体50个以上,吸纳就业1000人以上,大学生创业实体不少于入园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二;

(二)有综合管理服务机构,能为入驻创业实体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规范使用的大学生创业资金不少于800万元,并设立或引进至少一家信用担保机构;

(四)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成长性好,企业存活率不低于80%;每年至少新增10户以上一定规模企业。

第十一条 评估认定程序。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创业示范园采取申报、初审、复核、评估、公示、认定的程序进行。

(一)申报。申请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的单位,应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高校设立的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由各高校直接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提出申请。申请提交以下材料:

1、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运行情况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本校、本辖区上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及政策落实情况,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开展情况,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建设、运行及管理情况,大学生创业人数及创业成功率以及创业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入驻企业发展情况、经济和社会效益等;

2、服务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情况;

3、本校、本辖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文件、资金安排文件及支出证明等相关材料复印件;

4、入驻基地或园区创业实体名册、创业实体基本信息以及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基地或园区创业大学生典型材料汇编等;

5、《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示范园认定审批表》。

(二)初审。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报设区的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复核。

(三)复核。设区的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根据初审意见和报送材料,进行复核,提出复核意见,每年3月10日前各市、各高校符将合条件的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

(四)评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根据申报材料,采取组织专家现场评审等方式进行评估。

(五)公示。对拟认定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的,在省级媒体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

(六)认定。对公示无异议的,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正式行文批复,认定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并授牌。

第十二条

根据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出台的《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引领专项扶持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被认定并授牌的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根据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的建设状况、创业孵化成功率、入驻创业实体数量、存续期、促进就业人数、实现经济价值等,给予一次性奖励。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加大投入,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高校每年也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实践活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省里建立信息统计制度,定期对各地、各高校孵化基地、创业园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统计调度,通报工作情况。各设区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要建立信息统计、日常管理、资金扶持、监督考核等制度,加强对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的管理,定期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报告当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建设情况及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基础资料台账,基地内企业数、就业人数、参保缴费、政策兑现、跟踪服务等记录真实、准确、规范。

第十四条

各级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的认定管理办法,并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备案。加强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坚持专款专用。对违反资金管理规定,随意变更使用范围或挪用专项资金的单位,按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 第十五条

省里定期组织开展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示范园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省级一次性奖补资金的主要依据。对考评不达标的,进行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能达标的,取消其省级示范资格。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8篇: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基地

工作协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唐海海

(二○○七年十一月一日)

尊敬的李小鲁副厅长,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秋风送爽,高朋云集。今天,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基地工作协作会议在深会议 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育新学校隆重召开了,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深圳市委教育工委、深圳市教育局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市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全省教育系统德育基地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省中小学德育基地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全省中小学德育基地建设与管理即将迈上新的台阶。这个在中小学德育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在深圳召开,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是极佳的学习机会,更是对深圳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促进与提升。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香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全市现有中小学生80多万人,他们的父母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投身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对子女成才成人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更加迫切、更加繁重、更加艰巨。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近年来,我们按照以人

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人的全面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首先,建立健全了领导机制和长效机制,并明确了责任分工,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分工协作、各尽其责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市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从2005年起,将每年6月确定为“深圳市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活动月”,全市中小学均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形成“一校一警”制度。

其次,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深化德育改革,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新路子。近年来,我市加强了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编写了多种专题教育读本,要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通过开展“关爱行动”、“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法制宣传周”“安全教育周”各种纪念日的活动,强化学生德育实践。教育局还建起了全国第一家面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站——心灵蓝天,每年投入70万。

第三,重视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活动场所建设。目前,我市已有各类型校外教育基地430多个,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科技教育、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基地,其中教育部门举办的社会实践基地有6个。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和活动场所不仅数量比较充足,而且功能较为完善,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受教育的需要。现阶段,我市正着手进一步规范各类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以切实保障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安全、有序地开展。

我们今天的会议是在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召开,这个基地创办于1994年,是全国第一家由教育系统自己创办和管理的德育基地。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将“求新、求变、求发展,创优、创特、创示范”作为办学的主导理念,坚持教育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原则,立足素质教育,着眼人才培养,通过国防和军事教育、法制教育、生存教育、生态环保教育、劳技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创办十三年来,共接待30多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995年,广东省首次中小学德育基地现场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全国青少年德育实验基地现场工作会先后在这里召开。

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省教育厅的重视和指导,离不开全省各兄弟市、区的同行们的支持和帮助!省厅李小鲁副厅长亲自确定将全省中小学德育基地协作会放在我市召开并莅临会议,就是对我市德育工作的极大鞭策!各地市教育局德育处长、科长,各地中小学德育基地的校长、主任,齐集深圳,既是协作交流,对我们来说更是传经送宝、帮助提高!借此机会,我代表深圳市教育局向省厅领导和各兄弟市的同行对深圳教育的指导、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乘着这次指导大会的强劲东风,我市将以党的十七大提成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为指针,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弘扬求真务实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在深圳、在风景优美的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度过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谢谢!

第9篇: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名录

2009年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名单(50个)

1. 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2. 广东天井山林场国家森林公园

3.韶关大峡谷旅游区

4.惠州市南昆山生态旅游区

5.广东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6.韶关市国家森林公园

7.广州市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8.韶关市野生动植物园(华南虎基地)

9.韶关丹霞山旅游区

10.河源市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

11.河源市连平九连山原始森林旅游度假村

12.清远市英德市九州驿站度假营地

13.清远市清新县玄真古洞生态旅游度假区

14.河源市野趣沟旅游区

15.清远市清新县太和古洞旅游区

16.梅州市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17.梅州市梅县华银雁鸣湖旅游度假村

18.梅州市梅县灵光寺旅游区

19.梅州市平远县五指石省级风景名胜区

20.梅州市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茶乡度假村

21.潮州市饶平县绿岛山庄

22.潮州市潮安县千果山旅游区

23.潮州市绿太阳生态旅游度假区

24.揭阳市大北山森林公园京明度假村

25.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6.深圳市仙湖植物园

27.东莞市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28.惠州市罗浮山风景名胜区

29.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区

30.深圳市东部华侨城旅游度假区

31.肇庆市德庆盘龙峡生态旅游区

32.肇庆市广宁碧翠湖度假村

33.肇庆市星湖风景名胜区(鼎湖山景区)

34.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

35.广州市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

36.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瑶寨旅游区

37.清远市连山县大旭山瀑布群旅游风景区

38.韶关市翁源东华寺旅游区

39.韶关市新丰县云髻山旅游区

40.梅州市兴宁神光山森林公园

41.茂名市森林公园

42.茂名市信宜天马山生态旅游区

43.湛江市森林公园

44.江门市台山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45.肇庆市九龙湖旅游风景区

46.肇庆市封开县龙山风景名胜区

47.广东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

48.茂名市信宜大雾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49.湛江市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0.云浮市罗定龙湾生态旅游区

2010年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名单(27个)

1. 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

2. 潮州市紫莲森林度假村

3. 揭东县金玉园

4. 揭阳市黄岐山森林公园

5. 南澳县后花园村森林生态旅游村

6. 南澳县海岛国家森林公园

7. 东莞市大屏嶂森林公园

8. 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

9. 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

10.东莞市水濂山森林公园

11.深圳市青青世界

12.中山市大涌卓旗山庄

13.广东天鹿湖森林公园

14.广州市白水寨风景名胜区

15.广州市南沙湿地游览区

16.电白县放鸡岛海上游乐世界

17.徐闻县大汉三墩旅游区

18.云浮市南山森林公园

19.云安县仙人谷生态旅游区

20.郁南县同乐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21.新兴县飞天蚕生态园

22.肇庆市将军山旅游风景区

23.蕉岭县长潭生态旅游区

24.蕉岭县皇佑笔旅游区

25.乐昌市龙王潭生态旅游区

26.大埔县丰溪森林生态旅游区

27.翁源县九曲水生态旅游度假村

省林业局省旅游局联合启动广东森林生态游

发布日期:2009-09-28 点击数:63

59月27日上午,由广东省林业局和广东省旅游局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承办的“2009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授牌暨森林生态游启动仪式”在广州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隆重举行。广东省人民政府江海燕副秘书长出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省林业局、省旅游局领导,广州市林业局、旅游局领导,50家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单位、50家旅游社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仪式。授牌暨启动仪式由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巡视员邓梦柏主持,省旅游局王志红副局长宣布了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50家“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名单。

江海燕副秘书长指出,大力开发专项旅游产品,是我省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重要举措。森林生态旅游的成功启动,充分体现了省林业局、省旅游局的协作进取精神,是省直部门联合推动专项旅游产品开发的典范之一。她强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既可以加强林业的自身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又能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现代林业和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2008年我省森林公园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65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24.92亿多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9.6%和19.46%;同时带动了400多个村庄脱贫致富,受益农村人口达200多万人。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既有效保护了我省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又逐渐成为旅游业的一支新生力量和广东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山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江海燕副秘书长希望各示范基地要以此为契机,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全力把企业做强做大;希望各大旅行社,要大力组织开发我省森林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加大客源输送力度,加强与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合作,共同推动我省森林生态旅游快速发展;要求各级林业、旅

游管理部门要坚持“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大投入,统筹协调,重点扶持,加快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生态、探索自然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努力做大、做强、做优我省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广之旅、广东国旅、广东中旅、南湖国旅、省青旅、广东铁青、广东羊城之旅、广东和平国旅、省职工旅等旅行社组织的游客4000多人参加了仪式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森林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森林生态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水平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森林生态旅游单位,经企业申请,市、县林业局、旅游局初审,省森林生态旅游评定小组考核评选,省林业局、省旅游局评定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等27家单位为“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上一篇:县国有林场情况汇报下一篇:土地租赁协议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