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工作考核制度

2022-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反映和把握规律的重要形式,制度是机制的外在形式,机制是制度的核心内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死因监测工作考核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死因监测工作考核制度

基于RBRVS的医生工作量绩效考核制度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了医院建立基于RBRVS的医生工作量绩效考核制度,以体现不同岗位的工作差异及劳动强度。由此得出结论,即基于RBRVS的医生工作量考核制度符合国家的政策方针,体现了医院的导向作用,有很好的实施效果。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基础和组织保障,在实践中也要不断完善,以适应医院的发展。

关键词:RBRVS 医生工作量 绩效考核制度

随着分级诊疗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行业行政壁垒的降低,使社会资本办医体制优势明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公立医院不得不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来适应医疗行业的变化。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绩效考核制度又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目前,大多数医院正在积极探索一种新的绩效考核制度,以此推动医务人员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医生作为整个医疗体系的核心资源,更是成为研究热点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比各大绩效管理工具,起源于美国支付体系的RBRVS已被广泛接受,在国内外都有实践的成功案例。本文通过对基于RBRVS的医生工作量绩效考核制度的深入分析,以期为医院发展带来正确的导向。

一、方案设计

(一)基本思想

基于RBRVS的医生工作量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是以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作为导向,激励医务人员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病种和收入结构,同时关注科室的成本控制。最后,加入医院重点关注的关键业绩指标或控制指标,以此发挥绩效考核制度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导向作用。

RBRVS的英文全称是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是指以资源消耗为基础,以相对价值(以下简称点数)为尺度,通过对完成不同诊疗项目的医务人员劳动付出(包括工作时间、技能和体力付出、知识和复杂劳动要求以及与病人医源性风险相关心理压力等)的评价,来支付医务人员劳务费用。

(二)考核对象

基于RBRVS的工作量绩效考核制度主要针对医院的一线人员,主要包括医生、护理、医技。其中医生单元可分为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急诊重症、门诊科室;护理单元可分为病房、急诊重症、平台科室(例如手术室、导管室等);医技单元主要包括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超声医学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心功能科等。由于医生为医院的主体,故本次研究只对医生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深入分析。

(三)考核框架

科室工作量绩效=[(科室执行项目总点数+科室协作项目总点数+服务量总点数)×点单价-实际负担成本]×关键业绩指标得分

其中,执行项目是指医院HIS收费项目中归属于医生执行的诊疗项目;协作项目包括HIS收费项目中由临床医生开立医嘱或申请,执行归属于其他核算单元的诊疗项目,主要是给医生对检查、检验的结果研判的脑力劳动的补偿;服务量包括占床日数、手术人次、出科人次等,其中,手术科室可主要考核占床日数、手术人次,非手术科室可主要考核占床日数、出科人次;点数可由医务部和护理部对全院诊疗项目进行医疗、护理项目的划分,隶属于医生的诊疗项目,则根据诊疗项目的内涵,参照RBRVS中的医务人员的劳务相对价值(即WORKRVU)给予点数;点单价是参照历史绩效水平及医院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学建模、回归分析等得出点单价,单位为“元/点”;实际负担成本主要为科室直接可控成本,例如人力成本、耗材成本;關键业绩指标用于评价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等,弥补单纯的RBRVS的医生工作量考核对质量考核的缺失。如检验科对临床科室开具的化验单、所采集的标本的规范性的满意度、患者投诉率等。

二、基于RBRVS的工作量绩效考核方案分析

RBRVS来源于美国,是用于支付医师费的定价体系,其主要的客观评价根据是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所耗费的资源成本水平。基于此,借鉴RBRVS的支付医师费的理论进行本土化后,对我国的医院来说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通过对RBRVS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学习,分别从它的适用范围、数据来源、是否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合规性、优缺点几个方面对基于RBRVS的医生工作量绩效考核方案进行分析。具体如上表所示。

三、讨论与建议

(一)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和适用性

基于RBRVS的医生工作量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是以医院战略目标为具体依据的。公立医院的战略目标则是以坚持社会效益为首要准则,以“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基于RBRVS的医生工作量绩效考核制度是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被考核科室将重心从科室利润转移到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上,换句话说,也就是为医院发展承担了部分责任,这对医院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此外,基于RBRVS的医生工作量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体现绩效方案的技术导向。作为承担救死扶伤这一神圣使命,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医疗机构,应该更加关注公益性质,而基于RBRVS的医生工作量绩效考核制度,旨在建立一套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考核体系,尊重每一位医务人员的不同价值,激励医务人员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增加和改善医疗服务上来,而不是提供药品和过度的辅助检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20世纪90年代,RBRVS进入我国台湾,长庚医院在学习RBRVS理论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医师费的支付上。近几年,一些省市的大型公立医院借助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成功将RBRVS运用到工作量绩效考核中,并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不管RBRVS的理论还是实践,都可以看出基于RBRVS的工作量考核对公立医院的适用性很强。

(二)需要一定的信息基础和组织保障

RBRVS是以医院的诊疗项目为基础的,是对原始数据的充分应用,这就要求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医院需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从方案设计来看,要建立基于RBRVS的医生工作量绩效考核制度,必须整合医院信息系统的门诊、住院、统计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等提供的信息。针对这些不同系统的信息,需要相关部门的人员全力配合,以确保相关基础数据提取、运算的及时性和准确度。

对于医院来说,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良好的顶层设计。毫无疑问,基于RBRVS的医生工作量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属于“一把手工程”,顶层设计十分重要,要对绩效总量、结构调整进行把控,并协调好临床医生、护理、医技和行政人员之间的绩效考核权重。另外,需要在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协调下,建立院内绩效改革工作小组。只有医院高层领导从心理上认可该方案,并给予行动和组织上的大力支持,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小组,基于RBRVS的医生工作量绩效考核制度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三)需要不断完善

基于RBRVS的医生工作量绩效考核制度符合国家医改政策的大方向。但RBRVS是以医院HIS系统中收费诊疗项目为基础的,医院中还存在部分无法体现工作量的工作内容,在医疗质量把控方面也缺乏关键指标,本方案通过使用门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关键业绩指标得分等考核办法对这类问题进行补充。总之,世界上不存在任何完美的事物,也不存在一种毫无瑕疵的单一绩效管理工具,每一种绩效管理工具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但我们可以根据医院的发展阶段和当期的战略目标选择最主要的一种绩效管理工具,以此为基础,运用其他绩效管理工具进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借助绩效管理工具完成医院的战略目标。

另外,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医院战略发展的指挥棒。随着国家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医院认识到DRGs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当然,DRGS在绩效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如何将RBRVS与DRGs相结合,建立适合医疗大环境的医生绩效考核制度,将是医院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敏,余郭莉等.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障碍及应对策略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7,(4):15-18.

[2]赵海霞,陈瑛瑛.浅谈社会资本办医现状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7,(6):75-77.

[3]罗永发.实施以工作量导向为主的公立医院绩效体系过渡方式探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6,(3):51-55.

[4]辜伟鑫,滕东海.关于公立医院薪酬改革的相关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8).

[5]欧阳明,王冬.RBRVS在医师薪酬设计中的应用状况[J].中国医院管理,2016,(10):53-54.

[6]李磊,夏景林,罗力.RBRVS在公立医院薪酬分配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4,(2):43.

[7]秦永方.工作量绩效在公立医院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4,(11):79-80.

[8]王志刚,潘莉,蔡静.RBRVS和DRGs与医院常用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疗管理科學,2016,(1):14-22.

[9]李舒丹等.DRGs应用于医院内部绩效管理的述评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6,(5):69-71.

(作者单位:西安市儿童医院)

作者:郝同祺

第2篇:死因监测工作相关制度

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一、为妥善保管和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加强死因监测档案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死因监测档案包括死亡报告卡片、登记册、报表等监测的原始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

三、死因监测资料设专人负责监测档案的管理,科室人员负责自身工作范围内业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四、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注意防火、防虫、防潮、防鼠,保证档案的绝对安全。对有损坏的资料及时进行修复、复制。

五、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死亡个案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布。绝密档案专柜保管。计算机录入需保密的资料要加密保存。

六、借阅、抄录、复印、备份监测资料必须出具有关单位证明,并由疾控中心主任签字批准。发生失密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当事人和管理人员责任。

七、死因监测工作的原始记录要长期保存,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使用有效的方式备份保存,应有两套备份。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制度

一、为提高死因监测工作人员死因监测方面的业务素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采取逐级培训的形式,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对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培训,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对本单位内部及辖区村级医疗单位进行培训。

三、对新从事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每年举办一起死因监测工作培训班,对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和厂矿医院的死因监测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和防疫医生有针对性地业务知识培训。

五、各乡镇卫生院以举办学习班或以会代训的方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对辖区从事监测的工作人员培训1次。

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科,派专业人员参加各乡镇的业务培训,对基层医生进行技术指导。

死因监测例会制度

一、为及时收集死因监测资料,了解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和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制度。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28日召开乡级以上医疗机构防疫例会,安排布臵监测工作,讨论死因监测工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三、各医院每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讨论会,提高死亡报告的填报质量。

四、各乡镇农村卫生工作站,每月组织辖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防疫人员召开一次防疫例会,收集、填写和审查上报的出生、死亡等监测资料,讨论死因监测相关事宜。

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人员,轮流参加各乡镇的防疫例会,了解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

六、例会应有签到,做好会议记录并妥善保存。

死因监测工作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一、为了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我县死因监测系统工作开展情况,依照国家死因监测点工作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考核对象为全县各级各类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考核采取平时与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三、平时考核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每季度检查辖区监测单位的二分之一,全年至少对辖区监测单位督导、检查2次;考核由县卫生局组织实施,考核采取百分制。

四、死因监测工作考核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规章制度、资料管理、例会和培训记录、与相关机构协调工作完成情况。

五、检查、督导和考核应有详细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要在考核材料上签名。检查结果以简报形式上报和反馈,定期进行通报。

六、每次考核结果均计入单位年终考评成绩。对死因监测工作开展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前三名给予物资奖励;对工作落后的单位通报批评,后三名单位主管领导做出书面检查,工作人员给予经济处罚。

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死亡报告和死因统计工作的管理,提高死因报告工作质量,同时,为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定本制度。

1、所有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死因信息责任报告人。

2、凡在医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医学死亡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3、在家中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根据死者生前的病史、体征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医学死亡证明书》报至乡镇卫生院。

4、医院死因监测管理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逐项认真审核,如发现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必要时组织医院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

5、对院内死亡病例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县级医疗机构要确定根本死因并进行死因编码)。

6、对村级上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监测人员应在30天内完成审核,并通过网络进行报告。

7、医院死因监测人员要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8、医院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提高死亡登记信息报告质量,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要求,制定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制度如下:

1、乡镇以上医疗机构为死因信息网络报告的责任单位,对《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医院死因监测管理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逐项认真审核,如发现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必要时组织医院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

3、医院死因网络直报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对院内死亡病例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对村级上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完成审核和网络直报。

4、在进行网络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民族、户口所在地、常住地址、主要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出生日期、死亡日期、死亡地点、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或情况、根本死亡原因、最高诊断单位、最高诊断依据、填卡医生、填卡日期等信息。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打开“调查记录”栏,填写病人生前症状、体征、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等。

5、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死亡信息核实补充制度

一、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提高死亡报告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要求,制定死亡贪睡核实补充制度。

二、县疾控机构要及时审核辖区内医院上报的《死亡报告卡》,对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无法编码的《死亡卡》的死亡病例要通知报告单位进行核实调查。

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负责死亡报告的医生,对上级认为死因填报不清、急诊死亡及来院时已死亡、无诊疗记录或病史不详的个案等需要核实的个案,需查阅原始资料,必要时进行入户调查。

四、县疾控中心每季度到县公安、殡葬管理部门、妇幼管理部门、劳动局社保中心等单位查抄死亡信息,反馈给辖区卫生院,由卫生院进行数据核对,及时进行查漏补报。

五、各乡镇卫生院每月到辖区派出所、计生站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反馈给村卫生所进行死因调查,进行查漏补报。

第3篇: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制度

一、为提高死因监测工作人员死因监测方面的业务素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采取逐级培训的形式,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对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培训,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对本单位内部及辖区村级医疗单位进行培训。

三、对新从事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四、乡级医疗机构每年接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每年举办的死因监测工作培训班,同时乡中心卫生院也要对村卫生室有针对性地业务知识培训。

五、乡卫生院以举办学习班或以会代训的方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对辖区从事监测的工作人员培训4次。

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科负责对本乡中心卫生院督导,派专业人员督导我院的业务培训,对基层医生进行技术指导。

第4篇:死因监测工作例会制度

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检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并对入户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卫生所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与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上街区峡窝镇卫生院

死因等级报告管理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有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上街区峡窝镇卫生院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医院要建立死亡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4、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5、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上街区峡窝镇卫生院

档案管理制度

1、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医院要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储存或光盘刻录等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

3、医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4、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上街区峡窝镇卫生院

培训工作制度

1、医院医务科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亡原因的确定。

2、医院每两个月要开展对医生进行二级培训,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3每年派出死因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国家或省级培训班。

上街区峡窝镇卫生院

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1、医院将该项工作纳入目标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全院人员进行人群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网络报告工作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

2、实行奖惩机制,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单位进行奖励。

上街区峡窝镇卫生院

第5篇: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例会制度

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卫生局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1、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

1、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医院要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存储或光盘刻录等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

3、医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4、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培训工作制度

1、医院医务科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医院每两个月要开展对医生进行二级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3、每年派出死因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国家或省级培训班。

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1、医院将该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人群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

2、实行奖惩机制,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单位进行奖励。

第6篇: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一、死因监测领导小组

组长:

孔西海 (院长) 副组长:耿会卿 (主管院长)

组员:

许倩 (体检科主任) 刘艳铭 (防保科主任)

信息科主任

质控科主任

二、职责:

1、负责研究制定我院死因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协调各科工作。

2、体检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领用、发放、收集、登记工作。

3、防保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审核、网报、检查、奖惩工作。

4、病案室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疾病编码、病历及存根等原始资料的保存。

三、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1、例会制度

1)、每半年组织本院临床科室医生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因管理、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2、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院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本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等工作。

2)、明确死因登记报告工作流程,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3)、对收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

4)、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上交到县疾控中心.

5)、必须由执业医师负责死亡报告工作。

3、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4、档案管理制度

1)、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3)、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5、培训工作制度

1)、防保科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每年派出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上级培训班。

6、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1)、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定期与院内各科室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各科室负责人要定期了解本科室死亡病例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7、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1)、将该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全院各科室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

2)、实行奖惩制度,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科室进行奖励。

2015年12月3日

防保科

第7篇: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固始县疾控中心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例会制度

1、组织本中心相关科室人员及乡镇直报人员,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中心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中心安排人员参加卫生院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固始县疾控中心

2011年2月28日

固始县疾控中心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在得知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分析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本中心对死亡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网络审核人员在直报人员报告后的六小时内,需完成审核工作。在进行审核时要认真审核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固始县疾控中心2011年3月4日

死亡信息核实补充制度

1、中心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中心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县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中心定期与当地公安、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4、中心工作人员要定期了解县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固始县疾控中心2011年3月5日

档案管理制度

1、中心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中心要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存储或光盘刻录等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

3、中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4、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固始县疾控中心2011年3月4日

培训工作制度

1、县疾控中心每半年组织对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中心每两个月要开展对本单位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进行二级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3、每年派出死因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国家或省级培训班。

固始县疾控中心2011年3月4日

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1、中心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全县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

2、实行奖惩机制,对有漏报、迟报的单位、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单位进行奖励。

固始县疾控中心2011年3月4日

上一篇:机修间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财务报表分析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