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监测制度(精选8篇)
SHANXI XINGXIAN HUARUN LIANSHENG CHEJIAZHUANG Coal.,LTD
Yuqingjiancechuzhiguanglizhidu
舆情监测处置管理制度
山西兴县华润联盛车家庄煤业有限公司
舆情监测处置管理制度
根据《华润煤业集团舆情监测与处置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做好我矿舆情监测工作,第一时间掌握我矿安全生产舆情动态,及时引导和回复安全、环境污染等舆情所引发的社会关切,确保突发安全、环境污染事件得到有效应对、妥善处理,特制定本制度。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舆论引导能力受到了严峻考验。纵观近几年的环境突发事件,网络起到了放大和助推的作用。
在这种形势下,我矿应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及时回复好舆情的同时,加强制度、能力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应对环境舆情的水平,把握环境舆情的主动权,用好用足网络优势资源。
一是建立环境舆情工作制度。建立环境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对舆情进行监控、收集、整理、汇总,及时交给相关科室或部门处理,并及时进行网上答复。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加强网上的讨论沟通,让舆情答复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二是加强对舆情的研判能力建设。矿综合办应该在舆情事件结束后,对舆情事件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传播特点、处置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对舆论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对处置的效果进行评估。要在舆情收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舆情的走势,找出重点难点,认真做好环境舆情监测预警工作,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加强和规范环境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媒体应对应急预案,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的新闻协调机制,及时、准确发布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信息,主动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为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安全生产、环境污染舆情监测处置工作由华润联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安监部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环境污染舆情监测、分析、引导与处置工作。设兼职舆情管理员和监测员,加强对媒体等舆情监测处置,加强与各监管部门和社会媒体的沟通作,构建全方位舆情监控系统。
(一)山西兴县华润联盛车家庄煤业有限公司的网舆情监控、报告、处理等工作由矿委、矿综合办、劳资科、保卫科等部门协助完成。
(二)山西兴县华润联盛车家庄煤业有限公司矿委为舆情监控的领导部门,总负责舆情的处理协调事务。
(三)矿综合办负责网上舆情监控、报告事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矿领导报告,然后根据矿委的处理意见(文字批示或电话指示)对舆情处理(如删除、举报等),并把处理结果及时报给矿领导。
(四)保卫科在发生重大舆情时,要协助矿联系公安部门,全力查处相关违法人员,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五)矿综合办设一名专门人员负责网上舆情监控。舆情监控内容包括论坛、贴吧、博客、QQ群、虚拟社区等网站。
(六)监控人员发现不良信息,要及时备份,并在1个工作日内,填报《山西兴县华润联盛车家庄煤业有限公司舆情信息报告处理单》,报请矿领导阅示。特殊情况,直接电话向矿领导汇报。
(七)网络监控人员发现包含以下内容信息的。应及时向上级报告;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及时上报公安机关。
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2、损害国家机关声誉的;
3、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4、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教唆犯罪的;
5、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恶意攻击他人的;
6、损害山西兴县华润联盛车家庄煤业有限公司声誉,影响矿安全生 产工作的;
7、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二、加强舆情监测
矿综合办公室设安全生产、环境污染舆情管理员岗,每天至少一次浏览相关媒体,对有可能对我矿产生不良舆论环境的因素做到消除于萌芽状态,动态监测并跟踪处理涉及我矿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的有关舆情信息;其它各职能部门设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员,对掌握到的安全生产、环境污染舆情信息,及时向矿综合办通报。监测范围重点为:省级、市级媒体——《山西省安全安全网》、《吕梁日报》等有影响的 媒体网站;监测内容主要为:新闻媒体报道、反映或正在调查采访的关于矿山安全生产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涉及我矿的;兴县区域以外已经发生一定社会影响的矿山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问题,我矿以外己经发生一定社会影响的矿山安全生产、环境污染问题,我矿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的。舆情监测工作原则
领导机构
(一)健全组织机构。舆情科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各科室、队组管理全矿舆情处置工作。各科室、队组应积极配合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处置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各科室、队组至少确定一名网络信息员,具体负责各自网络舆情的收集、反馈和回复工作。网络信息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
(三)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舆情责任追究制,对重要舆情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的,对重要舆情回复不及时、处置不力的应追究其责任。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保卫科等部门的联系,畅通沟通渠道,形成联系顺畅、反应灵敏、配合有力的工作格局。发现重大舆情时,应及时沟通,统一步调,形成舆情处置整体合力。
(四)我矿员工不得发布、复制或传播下列信息:(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2)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4)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5)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6)损害山西兴县华润联盛车家庄煤业有限公司发展声誉、形象的不实言论。
(五)违反本管理办法规定的,矿方可依规进行处理;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六)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三、进行舆情分析处置
舆情管理员对舆情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筛选,划分安全生产、环境污染舆情风险等级。对于被媒体报道、反映,经初步分析对我矿安全生产工作影响不大的一般舆情,可在 24 小时(最迟 48 小时)内交办或通报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媒体报道、反映,经初步分析对我矿安全生产工作影响较大的重大舆情,应在 2 小时内报告单位主管领导,同时交办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并于 24 小时内(最迟 48 小时)跟踪查办结果。重大舆情交 办应以书面形式;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等形式交办,再补充书面交办单。重大舆情处置结束后,舆情管理员要跟踪各地各有关单位的书面结案报告。
(一)舆情监控与搜集。
密切关注网络上所有涉及我矿的舆情信息,及时发现有可能成为热点的问题。重点监控舆情首发网站和网民活跃程度、影响较大的网站、论坛,密切跟踪舆论动态,及时搜集舆情进展情况。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及时上报并与主管领导沟通,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网络舆情研判。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研究制定应对和处理舆情的具体方案,明确舆情处置时间、程序和责任部门、责任人等要求。
(三)网络舆情协调处置。
发现重要舆情后,要求相关责任部门应迅速进行调查、核实有关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得到相关责任部门反馈回复材料后,网络舆情科以发帖、跟帖、撰写评论文章、介绍事实真相等不同形式进行回复,积极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影响,矫正视听,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回复重在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同时要注意用语艺术,做到态度诚恳,讲理不失礼。
(四)档案留存。对网民留言、领导批示、责任部门回复函等相关文件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四、加强舆情宣传疏导
舆情管理员按照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信息公布制度,综合办主任应充分利用网站、报纸、宣传栏等宣传平台,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布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信息,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做正确的舆论方向引导,有效疏导和控制安全生产、环境污染舆情,避免发生村民堵矿等行为,维护我矿较好的安全有序生产。
四、工作原则
(一)加强监控,严格管理制度。按照分工协作、归口处置、集中应对的原则,由矿综合办公室主任负责舆情统一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信息畅通和快速处理。舆情科应派专人重点监控所有涉及我矿的网络舆情。
(二)坚持公开透明。以坦诚的态度,如实反映事件真相,争取大家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除涉密事项外,能公开的尽量公开,切实保障大家的知情权。
(三)坚持快速反应,限时反馈,加强舆情督办。对于涉及我矿的网络舆情,应及时介入并核实,要求责任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向网络舆情科反馈回复材料,回复材料需由责任部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如情况特殊,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处理完毕的,应于规定期限内向综合办反馈表态性回复。
(四)坚持依法处置。依照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党内的有关规定,开展舆情引导,做到科学、依法、有效处置。
1舆情关注走势分析
通过对网络文本进行预分析,以 “异地结报”、“补助”、“大病保险”、“目录调整”和“医保整合”为医保/新农合舆情监测的主题,运用专家咨询和语义分析方法确定了不同主题的关键词(见表1)。
从2015年3月3日0时开始,到3月17日0时结束,以24小时为一个采集周期,从全网4208个站点上共监测到与医保/新农合有关的信息共23764条,其中来自主流媒体3931条,博客论坛1789条,微博微信5816条,其他地方性媒体12228条。各主题关注度走势见图1。
在两会开始预热之际,已有不少媒体吹风、委员代表发声,对医保/新农合异地结算、大病保险等问题表示关注。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引发舆论热潮,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报告所涉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 “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各路媒体与网民纷纷发表分析评论,对医保/新农合的各个主题发表看法和意见,因此形成了5日-6日的舆论高峰。
8日下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做客中国政府网,就总理报告中出现的卫生计生内容进行解读,其中涉及到对新农合即时结报试点、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大病保险等大热点问题。
9日进行了政协医卫界联组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被要求回应分级诊疗、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位、“三保合一”等医改热点问题的发言时,以一声长叹开头,触动了舆论的敏感神经, 引发热议。
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应邀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回答了中外记者有关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提问,包括“三保合一”、医保异地结报、公费医疗改革等问题。
受这3次事件影响,媒体关注在8日-10日形成一股高潮。
11日为两会休息日,众多医药卫生界代表委员接受媒体专访或主动发声,加之金融保险、医疗健康等相关行业网站和地方媒体对医保/新农合政策进行解读和报道转载,使12日又出现了一次媒体关注高潮。
后期一些代表委员提出将尘肺病、 孕产检、出生筛查、抗癌药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建议引起媒体关注。
2舆情主题关注度分析
对“医保/新农合”舆情进行主题拆分,从不同消息来源上进行分析(见图2)。从内容来看,大病保险获得了各类消息源的最高关注度,尤其是在博客论坛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声渠道中均超过了半数。这可能与大众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还存在担忧,对大病保险的期望值很高。财政补助在各类消息源中受关注程度变化不大,总体上处于关注热点第二位。 而异地结报在不同消息源中受关注程度差别很大:主流媒体对其关注程度甚至与财政补助持平,在大多数人眼中认为,异地报销一直都是看病就医的一个痛点所在; 但博客论坛和微博微信对此关注程度比例反而不是太高,尤其是微博微信,关注比例甚至不到10%,这提示在网民眼中看来,能够看得上病可能比报销便利更为重要。医保整合和医保目录调整的关注比例低于其余3个主题。
3主流媒体观点倾向性分析
通过文本挖掘、聚类分析以及阅读新闻报道,可以发现主流媒体对各省的新农合政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报道,特别是在推广大病保险,加强对重大疾病的保障方面的措施,媒体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度。推行跨省结报能够切实、及时地落实跨省就医,给人民带来便利。与此同时,媒体还认为居民的幸福感与新农合这一类的民生措施是密不可分的。 还有媒体分析政策促进保险业发展,未来商业保险将与新农合、城镇居民保险等一起为人民提供医疗保障,见图3。
3.1新农合惠民新政策
许多媒体报道了全国各省市发布新政策完善新农合补偿比例和机制,确保新农合切实符合人民利益。一些省份将提高新农合筹资额度,增加大病补偿病种,推行“零起付”并提高报销上限, 推进分级诊疗,医疗资源下沉,严格核定门诊和住院支出比例,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而针对大病保障的政策最受媒体关注。新华网特别评论称,这些政策中,提高重特大疾病的保障水平,是一件大得民心的好事。如何把好事办好办实,还需要政策层面的具体细化。期待有关方面积极探索大病保障制度的实现路径,早实施,早落实,尽早让大病患者沐浴到政策的阳光,从此不再因为疾病陷入绝望的困境。
3.2落实跨省就医
有媒体认为,跨省就医及时结报将较大程度地提高参合农民异地就医结报的便捷性,使新农合制度更有效地适应当前农民异地务工、异地安置等人口流动性的经济社会形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有利于强化新农合基金监管,维护基金安全,符合法律的规定。 同时,媒体强调,实现跨省就医需要拿出魄力和勇气,要尽早落实,要兼顾公平与简便。
3.3给人民增加幸福感
有媒体认为以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为抓手,能让人民感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新农合作为一项民生工程, 帮助解决人民就医的实际问题,让人民实际地有所“获得”,让百姓“病有所医”,减轻人民“负担”,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3.4政策促进保险业发展
新农合的新政策加强大病保障的同时,媒体分析认为,商业健康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老年护理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借助政策的“东风”得以大力发展。有了保险公司的参与,人民可以更有效率地获得医疗报销。媒体强调,目前我国老百姓的医疗费用主要由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来解决。如果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来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则能够实现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有机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 从而有效增加医疗保障供给、降低老百姓看病个人承担费用比例,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4代表委员观点倾向性分析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针对新农合相关的提案、建议以及个人观点主要包括将更多药品、病种、检查纳入新农合中,呼吁尽快实现三保合一,保险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呼吁完善基层医疗。 代表委员们认为,基层医疗面临着人才流失和硬件不足的问题,而尘肺病这些特殊的职业病应该纳入新农合中。代表们还指出,户籍壁垒阻碍三保合一。这些观点中,呼吁将更多的药品、病种纳入新农合中的观点获得的关注最大,见图4。
4.1将更多药品、病种纳入新农合中
受“陆勇代购抗癌药”事件的影响,许多代表在2015年“两会”上提出抗癌救命药应该纳入医保中。还有代表特别强调,尘肺病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病,农民工患者占了90%,将尘肺病纳入新农合中是十分必要的。
4.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代表们在两会中提出发展保险业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服务。除发展多样化的商业养老健康保险业外,推进保险机构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统筹层次上经办新农合等各类医保服务。积极推动大病保险全面铺开。
4.3尽快实现三保合一
农工党建议由本届政府完成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的整合,形成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并将每年基本医保资金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城乡居民大病医保,科学合理地测算从基本医保当中提出用于大病保险资金的比例,遴选100种左右重大疾病进行保险,在报销基本医疗比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保障。医药界政协委员同时表示,由于长期存在的户籍壁垒限制,导致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医保衔接上的问题,阻碍了三保合一。
4.4完善基层医疗机制
许多代表在两会中指出,基层医疗还面临着人才匮乏、硬件设施不完善、落后等问题需要解决。对于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要从补偿机制、债务化解、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西部地区予以倾斜。与此同时,加强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点的指导, 给予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
摘要:以医疗保险/新农合为主题,运用主题追踪方法,在2015年“两会”期间对全网4208个站点进行舆情实时监测,以舆情关注度、媒体报道、两会代表委员提议、网民主要观点为主要分析维度,从主流媒体观点、两会代表委员观点和网民观点三方面入手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汇总、过滤和分析,反映了近期社会公众对我国新农合制度改革的基本感知状况,为医改决策提供社情民意的参考。
目前从事网络舆情评估的公司已经不下数十家,他们大多数只能对网络舆情估测一个大概程度,并不能对事件的影响力做到相对量化的评估。绝大多数网络舆情监测产品,把文章在媒体上的出现次数作为评估的核心因素,认为文章在越多的媒体上出现,网络舆情指数就越高,并没有对这篇文章的单个影响力做到细化评估。事实上,除了传播的媒体数量,决定网络舆情指数高低的因素还有很多:
单篇文章点击率举个例子,某金融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网络上出现了负面信息,链接多达 100多个,后来请公关公司删帖,为了删除某个门户网站的一篇博文,花了近 10万元。而通过万瑞数据舆情监测产品 BrandRating(网络传播效果监测)对该博文进行分析后,发现真实有效的 PV(点击量)不到 10个,相当于每个PV花了 1万元,真是得不偿失。可见,如果不对单篇文章的影响力做有效评估,就很难量化传播效果,也很难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由于万瑞数据能监测中国互联网 70%网民浏览的主流网站的全样本流量,有能力对文章的点击量进行细化,所以 BrandRating在舆情监测中非常有优势。
文章的公信力单篇文章的影响力,还跟文章的公信力有关。一篇文章是否署名,或者署名人在某媒体的影响力、媒体的性质,以及在某媒体出现的位置等,都决定了文章的公信力。
比如,汶川地震当天,传言北京当天晚上也有地震。笔者首先从 QQ群得知这一消息,然后去网上搜索,发现某个论坛正在讨论,接下来发现某个门户也有这条新闻的报道,接下来又去新华网和地震局相关网站查找。这一反映的流程,恰好反映了这个事件中不同媒体公信力由低到高的走势。从而舆情指数也由低到高排列。
上述例子说明了媒体的动态影响力,但是对署名人在某媒体的影响力没有做细化分析。假设在同一个论坛、同一个版块、同样一个帖子,不同署名人对事件的影响力也大不相同。一个老用户发的一篇帖子,跟新用户发表的帖子,影响力就有很大不同。当然并不是说老用户帖子数量多就把老用户的级别调高,还要看老用户以往发帖内容跟此次舆情事件的关联度有多大,如果关系很小,那么这个老用户就仅仅处于“爆料”或者臆断的层次。但如果该老用户在某一论坛混迹多年,那么他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很有可能非常深刻,公信力就可以达到专家水平。
由点及面及体此外,地域的差别、与历史某个事件是否产生关联等因素,可能使同一事件的影响力千差万别。假设有两个舆情事件,每一个事件上面的几个元素都完全一样,就是分布的地区不一样。第一个事件集中在某一个地区,而第二个事件集中在北、上、广三个地区。如果分散在北、上、广地区的三个点构成一个面,那么这个事件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全国性事件,其影响力要比加法累加的结果大出很多。当然如果这一事件很零散地分散到全球各个国家的各个地区,那么这一事件就很有可能被淹没,影响力几乎为零。
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镇人口计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工作,切实建立健全计生舆情信息处理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不良事件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口计生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人口计生工作舆论氛围,促进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人口计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施范围
主要监测在互联网上近期刊登、报道的镇内外人口计生部门的不良信息,以及社会各界及网民对我镇人口计生工作的意见、建议等。重点关注可能引发不良社会影响的计生舆情,包括突发公共事件、恶性事件、涉外事件及不利于人口计生国策、损害系统形象、误导公众言论的负面信息等。
二、主要做法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网络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对网络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网络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应对材料。
(一)实时监控筛选。XX镇成立计生网络舆情监测应对领导小组,对互联网上出现的涉及我镇人口计生工作的信息进行查询、收集,对新出现的不良信息及时下载,跟踪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及时分转交办。XX镇计生网络舆情监测应对领导小组要坚持值班制度,依托网络平台,以网络新闻、视频、论坛帖文、博客、微博、微信等为重点,及时有效地做好人口计生网络舆情动态收集工作。对收集的人口计生网络舆情动态进行筛选、汇总,实行一般网络舆情及时报告、重要网络舆情第一时间报告制度。
(二)迅速反应,严控事态影响。各村(社区)要对出现的负面计生舆情信息,迅速开展调查处理,对于失实的计生舆情及过激言论,由XX镇计生网络舆情监测应对领导小组处理,及时予以澄清;对于属实计生舆情需要正面回应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三)真诚沟通,提高公信度。在处置计生舆情信息反映的事件时,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要站在相对人的立场,第一时间告知,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新浪舆情通-政务舆情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政企用户提供舆情监测、预警、分析、报告等服务。
近期,P2P行业可谓“天雷滚滚”,仅7月23日一天,就有九斗鱼、合盘金服、礼德财富等十家平台接连爆雷,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据第三方数据不完全统计,在6月1日—7月20日期间,P2P行业出现了爆雷潮,全国共有252家P2P网贷爆雷,其中229家倒闭,23家出现逾期或提现困难;4家交易规模超过百亿的平台——钱爸爸、牛板金、银票网和投融家全部倒闭;4大高返现平台——钱宝网、雅堂金融、唐小僧、联璧金融也全军覆没。
根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P2P平台数量的确呈现出逐渐递减趋势,其中,6月环比降幅达1.6%,超过之前任何一个月。同时,P2P行业的敏感信息占比也逐渐走高,6月突破30%,7月还未结束,就已超过40%。由此可见,在爆雷潮的冲击下,舆论对P2P行业的质疑在与日俱增。
四大高返现平台坍塌
钱宝网、雅堂金融、唐小僧和联璧金融一度被称为民间四大高额返利平台,收益率均在40%以上,有的项目收益率甚至高达120%,然而自2017年11月,钱宝网被查开始,四家平台相继坍塌,无一幸免,负责人不是自首,就是“跑路”。
据新浪舆情通统计,对比四家平台爆雷后7天内的热度,可以看出,钱宝网爆雷引发了较高的关注,7天内热度指数达6.91。唐小僧和联璧金融爆雷也颇具关注度,7天内热度指数均超过4。雅堂金融爆雷的关注度则较低,7天内热度指数不足1。
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以上四个平台爆雷相关舆情信息达30.6万,其中唐小僧产生的舆情信息最多,达9.8万;联璧金融、钱宝网紧随其后,分别为9.6万和8.4万。
四大高返平台全部“凉凉”,也造成了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有媒体表示,对于惨遭“跑路”的投资人来讲,首先,要及时保存证据;其次,要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论最终能否拿回本息,提供证据非常重要。P2P爆雷波及小米
P2P爆雷潮不但波及了投资者,这把火也烧到了第三方平台。例如,近期,小米金融主推的“米粉专享”P2P平台接连出现延期兑付、失联、跑路等情况,引来众多米粉的不满,直呼“心寒”。
据了解,自2017年开始,小米通过手机系统内置的会员vip任务系统和小米运动APP推荐P2P理财平台广告,各平台均对米粉给予了“直接返现”、“返还小米手机、小米电视”等优惠。小米也对注册或投资这些APP的用户给予了“投10万返26000”等奖励。
然而在2018年6月底,相继有米粉反应小米推荐的P2P平台出现爆雷,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小米中进行投放的秋田财富、百荣金服、小灰熊金服、金柚金服、吆鸡理财等均已爆雷,更有小米用户自称,此前投资的15个平台中,已有11个爆雷。一时间刚刚敲钟上市的小米,再次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据统计,在2018年6月、7月,小米与P2P相关信息的敏感占比较前几个月出现了大幅的上涨,6月超过20%,环比增幅66.32%;7月还未结束,就高达44.47%,环比增幅98.79%。由此可见,P2P平台爆雷正在侵蚀小米的口碑。
与此同时,媒体也将聚光灯转向小米,据统计,在2018年6月-7月,全网有关“小米+P2P”的信息达3.6万条,其中媒体报道量1.4万条,占比37.35%,其中,部分报道深挖了米粉的“踩雷”经历;部分报道追问被坑的米粉谁来负责;部分报道跟进了小米的最新回应及处理办法。
相对媒体的多元化报道,网友和米粉的不满情绪则较为突出。很多小米用户“粉”转“黑”,直指小米“杀熟”。在网友关于该事件的评论中,指责小米和雷军者更是比比皆是;甚至在小米官博@小米公司 发布的新机型宣传博文下,也有不少网友和米粉谈及P2P事件,希望小米给出说法。
面对此起彼伏的追问和指责,小米没有坐以待毙,采取了积极回应。小米有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接受投诉反馈后,小米第一时间下线了所有P2P推广广告,统计了解用户受损情况,帮助用户向涉事P2P平台追索维权,同时,其应用商店已决定不再收录新增的P2P理财类应用。
经初步统计,向小米投诉相关P2P平台风险的用户数量累计429人,涉及金额约4000万元(用户涉及的款项,并不是已经确定损失的)。其应对措施也获得了一些舆论的肯定,例如,微博大V@老谭电商 就表示,虽然小米“恐难辞其咎”但曝光后马上下架做法也是“有担当”。但也有舆论仍不相信小米会对此事件负责。
“爆雷潮”与“挤兑潮”交织
随着爆雷潮不断掀起大浪,投资者的信心也开始逐渐下降,甚至出现恐慌心理,引发了更多正常经营平台的“挤兑”风险。例如,7月13日,贝米钱包发布P2P良性退出公告,称从7月1日开始,在舆论环境和用户恐慌等因素的合力下,出现每日净流出3倍于以往情况,远高于正常回款与债权转让两种方式所能提供的兑付金额,平台还增加了“部分借款人提前还款”这一特殊方式兑付,但即使如此这三种方式仍无法满足全部的兑付需求,于是只能选择良性清盘。
7月24日,国资控股P2P平台首投理财在官网上发布清盘公告称,由于最近行业大环境影响,导致平台产生严重挤兑,特别是近期来整个行业大量资金净流出,连锁反应引发了部分借款人还款出现逾期。经公司管理层慎重讨论,平台充值及投资业务将暂停,及时清理对接资产,追讨逾期债权,良性退出。
于此相呼应,“P2P挤兑”的热度在2018年6月末开始逐渐走高,并在7月下旬出现连续爆发的趋势,并于7月18日达到了11.81的最高峰值。
同时,“P2P挤兑”关键词云中出现的“风险”、“贪婪”、“危机”、“恐惧”、“自危”等词汇也反应出,P2P爆雷潮确实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恐慌感。
7月16日,银保监会召开了网贷会议,表示有关部门要严格监管,尽快明确监管政策,同时将拟出台3项具体措施。
7月17日,媒体报道称,全国性的网贷备案细则或将于近期落地,涉及187条内容。
7月22日前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地宣布启动新一轮P2P网贷机构现场检查。
7月23日前后,北京、杭州接连下发“P2P平台退出指引”,指导、规范网贷机构主动退出网贷业务,保护出借人、借款人、网贷机构及其他网贷业务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虽然以上政策的发布被业界普遍解读为行业利好,但监管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能否救P2P于水火之中,还需时间来验证。
P2P爆雷潮原因何在?
对于P2P行业惨烈爆雷的原因,业内人士给出众多分析,大多数观点均认为此次危机是在内外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例如,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近期网贷平台频频爆雷是受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内因就是宏观经济去杠杆导致底层资产不良率上升,再加之平台自身经营方面的问题,使得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变得非常脆弱。外因是从6月份以来,网贷行业频繁的爆雷潮造成了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投资者紧急提现给网贷平台的流动性造成冲击,承受能力较差的平台就开始陆续出现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则分析了四点原因,“首先,从网贷平台本身来看,很多平台并不合规,经过几年的运转,风险逐渐积聚,进入频繁爆发的阶段。其次,从监管方面来看,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监管政策逐步收紧,再加之网贷备案延期,也导致了平台的投资者减少。再次,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有所提升,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开始从高风险的平台退出。最后,从近期市场流动性来看,今年以来,尽管央行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但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仍然偏紧,由此可能间接诱发部分平台的后续资金不足,进而爆雷出事。”
伴随着天雷滚滚,不少投资者或网友都发出了“爆雷潮究竟何时会结束?“P2P行业将如何发展?”的疑问。对此,业内人士也纷纷作出一定的预测,其中,中金公司发布报告称,“P2P网贷平台关停数量还会不断增加,预计关停潮仍将持续2~3年,3年后正常运转的平台将不超过200家。”
一、搞好网络舆情信息监控、收集和整理工作。
根据领导的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搞好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控工作。每一天安排舆情员负责对马兰矿贴吧、西山煤电集团吧、山西焦煤吧等友情贴吧中涉及本矿的网络信息进行监控,并在每月月底进行汇总,报矿网络舆情办公室。舆情办公室根据网络信息的及时性、重要性、波及范围及反应问题的准确度进行分类建档,并区分轻、重、缓、急,及时反馈到涉及部门和单位。在重大会议、重要庆典活动、重大项目建设期间,安排专职人员做好24小时监控,确保舆情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并作出回应。
二、妥善处置好网络舆情事件。
1.从20xx年1月至11月,我矿舆情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共处置涉及我矿的舆情事件21起。在每一齐网络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我办于第一时刻与领导汇报,并根据领导指示及时组织舆情涉及的相关单位研判舆情的可能走向,制定相应的处置办法,透过跟帖引导舆论、冷处理、删帖等处置措施,使网络舆情事件逐渐平息,消除不良影响,同时搞好处置后的监控汇报工作。
2.从20xx年1月至11月,我办要求相关贴吧删除报道失实的相关帖子、言论5条,同时在相关网站、论坛做好舆论的正面引导。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网络的迅速发展,为网络舆情快速传播带给了一个载体,一台家庭联网电脑就是一个舆情传播的平台,这给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带来诸多困难,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置工作带来诸多压力,因此,提出如下推荐:
1.加强网络舆情队伍建设。
我矿的网络舆情队伍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着手组建好我矿的“网络水军”队伍,使之覆盖到全矿各个单位、各个部门,是当前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侧重点之一。由各单位、各部门的舆情人员每一天负责监控、收集好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网络舆情信息,提高舆情监控的广度和效果。
2.建立健全收集、研判、处置制度。
各单位、各部门要建立网络舆情档案,做好本单位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上报工作,制定好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在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用心配合舆情办公室搞好舆情处置工作。
3.多部门协调合作,加强舆情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加强部门间舆情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有效预知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及可能的走向,提前准备好相关舆情预案,尽量减少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
4.加强对有关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最好平台, 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对网络舆情的研究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根据《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截至2010年6月30日,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 稳居世界第一, 普及率达到31.8%[1]。面对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 网络舆情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高度的关注[2]。
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纷纷成立了网络舆情研究部门或机构。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院等知名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吸引了工、管、经、理、文、法、哲等领域的专家进行研究。国内外软件厂商也纷纷开发出自己的舆情监控软件。在国内, 比较有代表性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有方正智思互联网信息监控分析系统[3]、TRS互联网舆情管理系统[4]和Goonie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5]等。这些系统在“5.12汶川地震”、“抵制家乐福”、“邓玉娇事件”等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并结合人才信息网的特点提出了若干应用设想。文章的余下部分按如下方式安排:第二节介绍网络舆情监测的概念;第三节介绍网络舆情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其研究现状;第四节提出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应用到人才信息网中的构想;第五节是小结。
2、网络舆情监测的概念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应用, 它整合互联网搜索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 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热点发现和分析、专题聚焦等, 实现对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需求, 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 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全面掌握网络舆情、争取处置主动权提供有效分析依据。
3、网络舆情监测关键技术和研究现状
从技术角度来讲,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是众多技术结合的成果, 其中最核心的是自然语言处理 (NaturalLanguage Processing, NLP) 技术, 自然语言处理是语言信息处理的一个分支, 也是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核心课题之一。在网络舆情监测的各不同处理阶段中, NLP技术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网络舆情监测处理过程中, 一般包含如下基本步骤:网络舆情采集, 舆情自动分类, 话题识别与跟踪, 文本情感分析等。下面我们将以这五个步骤为线索分别介绍网络舆情监测中各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3.1 网络舆情采集
在信息采集步骤中, 主要包括网络爬虫 (Web Crawler) 和网页清洗 (Web Page Cleaning) 等技术。
网络爬虫是一个按照一定规则自动抓取网络信息的程序, 又称为网络蜘蛛 (Web Spider) 。网络爬虫分为三类:通用爬虫 (General Purpose Web Crawler) , 面向主题爬虫 (Focus Crawleror Topical Crawler) , 面向Deep Web爬虫 (Deep Web Crawler) 。考虑到网络舆情监测一般是面向行业监测, 倾向于使用面向主题爬虫。“面向主题爬虫”这一概念由S.Chakrabarti在1999年WWW大会上首次提出[6], 与通用的网络爬虫不同, 主题网络爬虫是面向主题的、有选择地爬行。主题网络爬虫主要有两种技术:基于Web链接分析的搜索、基于Web内容分析的搜索。[7]通过改进的Shark-Search搜索策略算法对网页中提取的URL进行预测, [8]通过计算网页内容及主题相似性, 实现了基于开源Larbin的主题网络爬虫Tlarbin。应用广泛开源软件有Larbin[9]、Heritrix[10]和Nutch[11]。
网页清洗就是从网页中过滤掉“噪声”数据, 提取出网页中有价值的信息内容。网页清洗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基于树结构分析方法, 基于Web挖掘方法, 基于正则表达式方法。基于树结构分析方法应用最广, 开源软件Htmlparse[12]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工具, 缺点是高度依赖每个网站网页的结构。文献[13]提出一种基于Web挖掘的网页清洗方法, 通过建立HTML标记信息和数据冗余的噪音判别模型取得了良好的去噪效果。文献[14]通过使用Xpressive技术实现了一种基于静态正则表达式的网页清洗方法, 该方法算法直观简单易实现。
3.2 网络舆情分类
网络舆情分类是将收集的舆情进行自动分类, 是整理和发现舆情的关键步骤, 主要运用到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文本分类 (Text Categorization) 和文本聚类 (Text Clusters) 等技术。
文本分类是模式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密切结合的研究课题, 是在给定的分类体系下, 根据文档的内容自动地确定文档关联的类别。文本分类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 在20世纪90年代前主要以知识工程方法为主, 之后, 基于统计机器学习方法称为研究的主要方向。知识工程方法是由人工定制规则进行分类, 繁杂且适用性差;目前统计机器学习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常用的方法有Na觙ve Bayes[15]、k NN方法[16]、类中心向量法[17]、回归模型[18]、支持向量机[19]、决策树[20]等。文献[21]表明支持向量机 (SVM) 分类器、k NN的分类效果要强于其它方法, 但在应用中, Na觙ve Bayes分类器因其算法简单也常被使用。
文本聚类区别于文本分类, 是一种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 主要是依据著名的聚类假设:同类的文档相似度较大, 而不同类的文档相似度较小。文本聚类算法很多, 包括:基于平面划分法k-means算法[22]和kmediods算法[23];基于层次划分法CURE算法[24]和BIRCH算法[25];基于密度划分法DBSCAN算法[26]和OPTICS算法[27];基于网格划分法STING算法[28]等。目前应用中, 基于平面划分和基于层次划分的算法使用比较多。
3.3 话题识别与跟踪
话题识别与跟踪 (Topic Detectionand Tracking) 是对网络舆情聚类分析后, 通过算法找出热点问题, 并通过算法跟踪话题发展过程, 是网络舆情监测中核心技术。话题识别与跟踪研究始于1996年美国DARPA提出一种能自动确定新闻信息流中话题结构的技术, 从1998年开始, DARPA和NIST资助并主持了话题识别与跟踪系列测评会议。目前, 主题检测与跟踪研究集中于五个子任务展开, 各个子任务的解决将有助于最终研究目标的实现。这五个子任务包括:对新闻报道的切分子任务 (Story Segmentation) 、新事件的识别子任务 (New Event Detection, Formerly First Story Detection) 、报道关系识别子任务 (Story Link Detection) 、话题识别子任务 (Topic Detection) 、话题跟踪子任务 (Topictracking) 。其中话题检测和话题追踪是核心问题[29]。
话题检测主要任务是检测新话题并收集后续相关报道, 主要集中在聚类方法的选择与融合上, CMU使用Single-pass算法进行新事件的探测, Single-pass算法计算简单、运算速度快, 但过分依赖于新闻语料被处理的顺序[30];文献[31]提出一种改进的K均值算法 (I-IKM) 用于热点话题发现, 该算法使用密度函数法进行聚类中心的初始化, 执行结果受新闻语料被处理顺序的影响较小, 应用于热点新闻事件检测;文献[32]采用的多策略优化的分治多层聚类算法处理中文语料, 其性能已追平目前最好的话题发现算法在英文语料上的测试成绩;文献[33]提出了层次化话题与层次聚类的概念, 层次化聚类有助于聚类效果, 已应用于事件检测领域。
话题跟踪主要任务检测出与某一己知话题有关的新报道, 话题跟踪的相应研究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如何更有效地追踪话题的后续发展仍然是该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近期更多的研究集中于相关报道的概率分布和话题随时间衰减趋势的估计。话题追踪技术核心是机器学习和分类算法的应用。CMU使用kNN和决策树方法进行基于文本的新闻主题相关事件追踪[34];而UMASS大学则根据词法特征来进行事件跟踪[35];文献[36]提出了利用一个有限混合模型动态追踪话题发展趋势的方法, 该模型集话题发现、新事件发现及话题追踪于一体, 可实现实时动态话题趋势分析;文献[37]提出基于Web的有监督自适应话题追踪技术研究, 通过调整关键字权重和增量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追踪系统的性能;
3.4 文本情感分析
文本情感分析 (又称文本倾向性或意见挖掘 (Opinion Mining) ) , 是对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性文本进行分析、处理、归纳和推理的过程。文本情感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新兴的研究课题, 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般来说, 它分为三个主要研究任务:情感信息抽取、情感信息分类、情感信息的检索与归纳[38]。
研究者对文本情感分析的研究刚开始, 大多都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在信息抽取、文本分类、语料库等研究成果中延续。文献[39]以Hownet和NTUSD两部中文情感词词典为基础, 对博客搜索结果进行了情感词提取和分析;文献[40]中利用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句法分析等方法研究成果构建规则模型应用于评价对象的抽取;文献[41]使用最大熵 (Maximum Entropy) 模型来进行计算所有名词短语中的观点持有者;文献[42]详细对比了SVM、最大熵和NB这三种情感分类器;文献[43]显示情感信息检索任务最早出现在2004年, 2006年TREC (Text Retrieval Evaluation Conference) 首次引入了博客检索任务 (Blogtrack) [44]。文献[45]对每个实词查找其极性, 对于非中极性的词语查看其修饰前缀, 计算其上下文极性, 最后计算整段评论中倾向性表达的密度和强度, 根据这两个数值, 划分整段评论倾向性的等级, 并将其应用于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中。
4、在人才信息网中的应用构想
随着Intenet应用的进一步普及, 人才信息网络正逐渐成为人才和企业对接的重要平台, 舆情监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人才信息网络建设中也可找到其用武之地点。本节将提出我们把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应用到人才信息网的两点设想。
设想一, 随着人才信息网络使用的普及, 其中所发布信息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浏览。因此, 为了防止恶意个人或单位假借发布简历或招聘信息在人才网发布非法言论, 人才网络后台必须对用户所发布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测并过滤包含不良信息的内容。因此, 我们设想结合第3节所介绍的舆情监测技术, 如:文本话题识别与跟踪技术、文本情感分析技术等来实现这点应用。
设想二, 网络舆情监测技术除了能提供一般意义下的舆情监测实际上也能针对特殊领域, 通过信息的归类、挖掘, 等技术, 将可能挖掘出行业受社会需求的关注度、具体企业的评价等信息, 作为从业的有效信息补充, 为人才服务。
5、总结
国外研究进展
“舆情”全称为“舆论情况”,是指民众对社会管理者及各类组织所持有的社会态度。这是一个中国特有的概念。在国外亦称之为“民意”、“公众意见”。“公众意见”的概念最先由法国卢梭提出,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781年《牛津英语大辞典》中。
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以BBS为载体的网络舆情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从研究内容的角度进行划分,国外学者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
关于舆情主体的研究。Kesson s提出“群体极化”理论,认为作为舆情主体的全部群内成员初始意见具有分散化特征,根据群体辩论结果,群民会形成极端意见。德国思想家Habermas研究了网络民众基于论坛的行为方式,分析得出网民群体会产生同一群体同质化、不同群体异质化及群民易呈现严重的极化等现象。
关于舆情调控与管理的研究。美国研究人员Randolph提出“网络宣传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思想,实现管控私人、群体的意见与观点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美国学者Noelle Neumann·E认为“政府使用新型的媒体方式,实现了全球市场的沟通与交流,造成了网络舆情管控的不稳定性、不合理性”。Gronlund K认为“当今社会包括很多由具有差异且互不影响的社会子单元组成的网,管理机构为保障自身利益可将他们进行统一管理”。
特定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1997年,美国学者McCoy M.E Dark根据新闻修正理论分析了震惊世界的“黑色联盟事件”的危机传播过程。该事件最初并未得到主流媒体关注,而是由地方性媒体进行报道,后通过网络扩散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事件。非主流媒体及网络对该事件的扩散作用首次挑战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地位。1993年,Singer和Endreny分析了15种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和内容,发现报道内容较少涉及突发事件预警及恢复等内容。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在国内,当网络舆情作为舆情在网络环境下的新产物进入公众视野后,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近些年,国内学者对网络舆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梳理厘清网络舆情的概念及内涵、归纳辨析网络舆情主体的基本特征、总结分析网络舆情产生及其演化规律、深入剖析网络舆情传播的形态。从研究内容上来划分,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网络舆情概念内涵及学术脉络研究。在网络舆情内涵的研究中,许多学者梳理并对比分析了网络舆情、舆论、民意和网络舆论等相关概念。如刘毅(2007)在《网络舆情研究概述》一文中,从词源学的视角分析了舆情、舆论、网络舆论的异同点,并认真梳理了舆情民本思想的发展路径;姜胜洪(2009)则对舆情、民意和舆论等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它们均表达了“民众的意愿”,但舆论的政治倾向更强,舆情则是一种随意意见表述的汇集;赵路平,许鑫等(2011)认为网络舆情与公共危机传播有必然的联系,它们密不可分,在公共危机动态传播过程中常常伴有高频率的信息互动,而舆情恰恰是这种信息互动的结果,公共危机管理应该密切关注这种互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舆情研判机制。
网络舆情的特征和要素研究。作为网络舆情研究的基点,有关其特征和要素的研究几乎散布于所有的相关研究论著中,比较典型的有《网民的网络舆情主体特征研究》(毕宏音,2008)、《网络舆情研究概论》(刘毅,2007)、《网络舆情的基本特点》(曹劲松,2009)、《2007年BBS跟贴凸显六大网络舆情特点》(李野,2008)等。其中,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网络舆情作为一种特殊舆情形式,具有一般社会舆情的组成要素,如主体、客体等,同时网络赋予了其新的特点,如丰富性、多元性、愤青化等。
网络舆情的形成、演变规律和影响研究。中山大学周如俊认为网络舆情的形成需要外界的刺激因素,亦可称之为舆论诱因,这些诱因主要来源于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公众意见的传播与延伸以及突发事件的强烈刺激。传统舆情演变的研究分为结构流派、法则流派、程序流派三种,这三种流派的理论及方法是对网络舆情形成演变进行研究的基础。国内学者利用传统方法并结合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分析网络舆情的形成规律及演化机制,将网络舆情演化划分为舆情潜伏、舆论场形成、影响力形成和舆论消退等多个阶段或时期。如郑萍、薛冰的三阶段划分方法,他们认为网络舆情的时期可以用话题的分布情况进行划分,最开始的时候是网络舆情话题的形成并汇集,然后会出现网民广泛的争议和辩论,最后在出现意见领袖后各方意见趋同;张威认为网络舆情的阶段可以从网民参与的角度进行划分,第一阶段是“刺激信息”的出现引起网民的重视,第二阶段是舆论领袖的介入引导舆论方向,第三阶段是网民认可舆论方向并且意见趋同。
网络舆情的新兴媒介和主体研究。伴随着网络新型媒介的出现。关于博客、微博、即时通信等Web2.0新型媒介中的网络舆情应用研究成为热点。许多学者对网络舆情与Web2.0新媒介的结合状况、应用情况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新浪微博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x张岚岚,2011)、《浅析微博对网络舆论模式的影响》(何铭,2012)、《Web2.0时代的网络舆情应对与研判》(李新洲,2012)等。另外,对网络舆情传播主体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学者分析了网民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如罗娟(2011)以邓玉娇事件为例,系统剖析了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网民的各种行为方式及相应的行为动机和影响效应。
网络舆情的管控监测研究。研究网络舆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舆情的监测和管控,以便政府能够快速、科学、合理的引导舆情发展方向,避免因网络舆情导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从而实现研以致用。因此,对网络舆情的管控监测研究是网络舆情研究的重中之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06年,王丽平提出了政府进行网络宏观管控和网络立法的重要性,并建议有效的舆情管控应该从培养网络论坛的“意见领袖”和强化网络把关人意识这两方面人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吴绍忠对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网络舆情预警应分为四个等级,具体可分为11个指标,并依此构建了网络舆情预警体系。复旦大学陶建杰认为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应具有全局观,有必要建立联动应急管理机制,主要关注监测、预警、应对等三个环节,这样才能有效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监测,从而实现管控网络舆情危机的目的。
现有研究评述及未来研究方向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网络舆情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化与拓展,表现在:对网络舆情基本概念的界定尚未形成共识;研究层次大多数仍处于零散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讨论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视角偏重于建立预警机制的重要性、预警体系建设思路等理论性问题,有关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与应对机制的实施细节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研究方法主要依靠理论推演的规范性研究,缺乏运用语义分析方法提出网络舆情动态监测策略方面的研究。
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媒體被广泛应用。据报道,2016年第二季度微博的月活跃用户为2.82亿,2016年微信的日登录用户达到5.7亿,这些新兴媒体为网络舆情传播提供了平台。合理的监测和管控这些平台,是管理网络舆情的有效方式。而国内对这两种媒体,尤其是微信对网络舆情传播影响的研究相当缺乏,未来的研究可以聚焦这两种媒体,应借助情报分析方法和理念,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从话题的趋势分析、热点话题发现及其热度评估、敏感话题发现及其影响评估等方面。定量的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动态监测机制。
【舆情监测制度】推荐阅读:
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处置管理制度09-29
舆情监测系统使用手册05-25
死因监测制度10-22
水土保持监测制度09-16
煤矿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制度06-17
输血前监测管理制度07-04
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制度09-18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10-30
食源性监测工作制度10-29
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