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监测范文(共8篇)
(一)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开展水文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等工作,为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统一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大量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是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水文监测系统,为水文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水文监测系统以充实完善水文监测站点为重点,着力加强监测能力、应急机动巡测能力和洪水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河流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和洪水预警预报能力,确保河流发生洪水时能及时发出预警,为我国河流防洪安全提供及时、准确的指挥决策信息。
下面我们就针对走航式多普勒剖面仪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做一解答。走航式测流仪采用牵引船体的办法,安装多普勒剖面仪,测量某一断面的流速流量以及断面形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
第一:采用船体不当或水流急速时,船体位置会发生变化。放入船体时,有时船体可能会打转或侧旋,不能按照设想的放入。
解决方案;a:可以在船体后面加上尾翼稳定船体;
b:在流速过高时更换合适的三体船或高流速船体。
第二:在运行中,由于船体前端翘起,不能使探头入水深度达到标准,从而无信号发回。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湖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围绕中小河流、重点水利工程、大中型水库和湖泊的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GSM/GPRS、超短波、短波和卫星通信等手段基本实现了水雨情和设备工况信息的有效传输[1,2],但仍存在以下主要不足:
1)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当前水利、水文参数采集主要依靠GSM/GPRS公共网络传输,当遇到极端天气时,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容易遭到损坏,原有的通信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不能满足应急处理的能力需求。
2)智能化程度不高。现有水利水文通信设备基本能够实现传感器数据的自动接收和传输,但传输网络的自我诊断、异常处理能力偏弱,基本不具备自恢复能力,整个网络的智能化程度不高。
3)业务扩展能力不强。现有的传输手段和传感器采集端使用的是“一对一”的捆绑模式,当前端传感器的数据量、模式发生变化时,传输部分必须相应改变,致使其不能应对不同的业务需求,扩展性不强。
湖北省水利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3]:“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水利行业的信息采集系统,构建基于网络化的自动水文站,实现雨量、水位、流量、墒情、温度等水文状态参数的自动传输。为实现水利“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水利信息化目标,在分析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于自组网技术的水文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系统)。
1 监测系统技术特点
基于自组网技术的水文监测系统,采用智能传感器搭建水文站节点,通过有线和无线通讯等多种方式与水文水情监测中心连接,以公网网络为基本支撑,作为静态网络,形成覆盖全省的基础网络;同时,构建基于自组网技术[4,5,6]的水文水情监测网,以延伸的超短波自组网作为动态网络,形成应急通信网络。当面对重大灾害及突发水情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以超短波无线通信技术[7,8]为主的独立应急通信网络系统,快速形成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有效、实用、安全的应急通信保障,为指挥中心数据分析处理、预警决策提供可靠的水文监测数据和设备本身状态信息,并根据上级指令灵活调整工作模式。
基于自组网技术的水文监测系统实现雨量、温度、墒情等水文状态参数的自动传输。支持多种数据业务类型,包括数据报文、图片传输服务等;支持网络规模的扩展,允许节点动态入网、组网;支持多种传输手段的数据分发,涵盖VHF(甚高频)自组网、串口及以太网转发接口。除此之外,监测系统还具备以下特性:
1)自动配置。自动配置无线和传输参数、自动检测、自动管理邻接关系等。自动配置是通过读取网络初始化的配置策略减少重复手动配置参数的过程,使超短波电台运行智能化。
2)自动优化。根据网络设备的运行状况,自适应调整参数,优化网络性能。自动化水文站采用高效自组织协议,实时监测网络运行状态,支持路由和服务质量Qo S的动态调整和重组,适应不同网络状态时的参数优化。
3)自愈重组。支持故障定位与状态上报功能,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定位到故障设备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及模块,并重组网络,从而实现自愈重组功能。
2 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2.1 总体方案
监测系统主要由前端采集、传输和数据处理、显示3部分组成。其中前端采集主要采集水利、水文、墒情等状态参数,也可包括视频图像采集;传输部分主要采用自组网超短波电台搭建;数据处理主要实现对数据的分析、显示、前端控制、网络态势的掌控等,组成示意如图1所示。
2.2 节点组成
基于自组网技术的水文应急监测系统网络节点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针对不同监测对象,采用不同传感器,实现不同监测参数的采集,在传输段采用自组网超短波电台,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汇集。
2.3 典型信息处理流程
2.3.1 系统初始化配置
自动监测站开机后,数据处理与通信控制管理器向各个模块发送检测信号,检测设备是否正常,如果设备有故障则发出报警信息(“运行”状态灯表示故障信息),故障不影响启动则设备继续启动,待启动完成后发送故障信息;设备检测完成后读取内部存储器中的配置文件,如果文件不存在,自动生成配置文件,参数为缺省值;读取配置文件后,根据配置文件的参数初始化设备。
2.3.2 通信网络控制与管理
针对通信网络中多链路并存的情况,需要在通信模块中添加管理控制功能,对自动监测站本身状态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实时网络状态检测,依据服务质量保证和能量原则,做出最佳网间路由与决策,完成自主组网,采用高效自组织协议,按照指定路由与动态路由结合的方式完成网络的灵活配置。通信控制管理功能实现的网络服务架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能力层、网络控制层和数据接口层。通过各功能层次对系统的网络管理和应用支撑提供能力,使得系统各部分能够按照能源高效的方式协同工作,在网络中转发数据,并支持多任务和资源共享。各层协议和平台的功能实现如图3所示。
1)数据接口层。数据接口层主要提供上层应用的数据收发接口、数据压缩、解压协商,以及应用层容错编码技术。数据接口层的功能实现如图4所示。
2)网络控制层。网络控制为应用提供端到端的透明传输能力,主要实现系统中信道的路由选择,网间的数据中继转发。网络控制层的功能实现如图5所示。
网络拓扑状态信息是全网络各节点网络相关信息,系统通过收集网络拓扑状态信息用于确定下一条位置。
网络信道质量,主要用于对底层的多种信道选择策略的制定,通过网络信道质量的收集可以实时将当前的信息从一个较恶劣信道切换到优选信道上来。
路由生成主要通过对网络拓扑信息、信道质量信息和路由策略算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融合,为系统生成网络路由表提供相关信息。
网络路由表。通过对底层上报的各种网络信息进行融合和计算,系统可以确定一个明确的信息路由策略,从而进行各种信息的发送。
3)网络能力层。网络能力层屏蔽各通信物理网络数据传输的差异性,提供统一的网络数据传输能力,实现数据的Qo S控制和状态采集与融合。网络能力层的功能实现如图6所示。
2.3.3 状态与故障处理
系统启动后,状态监控与故障报警模块开始运行,该模块包含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报警和设备远程控制2部分。
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报警功能,将定期检测设备的运行状况,根据检测的数据判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设备远程控制功能实时等待中心站发出的控制指令,当收到控制指令后,先对控制指令进行解析,得到控制对象和命令,然后对控制对象进行相应的操作,并将操作结果返回到中心站。
3 监测系统主要设备设计
3.1 自组网超短波电台
3.1.1 硬件设计
自组网超短波电台硬件组成如图7所示,主要包括功放、射频、基带调制、音视频编码、网路协议、接口和电源等模块。
3.1.2 软件设计(协议栈)
电台协议栈主要定义了物理层(PHY)、链路层(MAC)、网络层(NWK)和应用层(APL)功能,具体如下:
1)物理层设计。物理层位于协议架构的最底层,主要功能包括电台的激活与关闭、当前信道上的能量检测(ED)、接收分组的链路质量指示(LQI)、基于CSMA/CA协议的空闲信道评估(CCA)、信道频率的选择、数据传输和接收等。
物理层数据发送过程如下:输入二进制数据流经过卷积编码后进行CPM正交调制,合成一路含低频载波的带通信号后,送往数模转换器DAC进行数模转换,得到的模拟信号送至电台的音频接口。
数据接收过程如下:电台输出的音频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器ADC采样后转换为离散的样点值,然后通过CPM解调、Viterbi译码后,还原成发送的二进制数据流,从而完成接收音频信号到数据的转换过程。
2)链路层设计。M A C层提供M A C层数据和管理2种服务。管理服务通过MAC层管理实体(MLME)服务接入点(SAP)访问高层。MAC层数据服务使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收发可以通过物理层数据服务。链路层数据处理流程如图8所示。
自组网中,将链路接入协议CSMA/CA的运行分成5种状态:空闲(idle)、竞争(contend)、CTS分组等待(WFCTS)、数据等待(WFData)、静默状态(quiet)。
3)网络层设计。网络层是MAC层和应用层的中间层,主要向应用层提供服务接口。网络层的主要作用是对路由机制的发现和维护,涵盖了2个方面:数据转发——将收到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最优路径的转发;路径选择——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最优化路径。
采用无中心节点的自组织方式组网,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自动寻找通信路由,通过多跳路由实现超视距传输,网络拓扑方式如图9所示。
网络层采用自研的超短波V H F路由协议(VHFRP),VHFRP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混合类路由协议,主要定义了路由请求包(RREQ)、路由回复包(RREP)和路由错误包(RERR)等3种控制包,用来实现网络层的路由发现、维护和修复等功能。VHFRP路由协议基本过程如图10所示。
4)应用层设计。应用层协议代码中加载了单独的用户应用代码。这些将写入设备的用户代码指定了设备的各自功能,也即定义了设备是全功能设备(FFD)还是精简功能设备(RFD),是否具有安全功能,以及对系统事件的响应和行为等。应用支持子层(APS)为应用层的最低层结构。在该层处理邻居设备的发现和绑定操作。同时应用支持子层还负责那些不能直接进行消息传递设备间的消息转发。应用层主要提供端点接口。应用程序将使用该层打开或关闭1个或多个端点,并且获取或发送数据。
3.2 遥测终端机
遥测终端机[9,10]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功能于一体,采用低功耗设计,特别适用于采用太阳能供电的监控现场,可大大减少太阳能供电成本,降低施工难度,广泛应用于气象、水文领域。
3.2.1 接入能力
可接入雨量、墒情、水位、温度、湿度、辐射、蒸发等综合旱情信息传感器;最大支持8个土壤水分传感器通道,可接入RS-232/RS-485接口传感器;计算机通信接口为RS-232标准串口,支持现场、远程、下载更新、设备故障查询;GPRS/GSM天线接口。
3.2.2 基本功能
可实现以下基本功能:数据自报、召测应答、现场显示、人工置数、预警加报、参数设置、断电保护、数据存储、设备状态检测等功能。
3.2.3 硬件设计
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整体结构由电源管理、电源转换,各类传感器信号接口、信号调理、通信接口(RS-232与自组网超短波电台电路和GPRS模块连接)、CAN总线接口、键盘/显示、存储及实时
时钟等电路组成。系统功能框图如图11所示。
3.2.4 软件设计
遥测终端机的设计目标是实现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对水位、雨量等水文信息及时有效地采集,并做相应处理,最后上传到中心站。
RT U软件实现采集、显示和通讯3部分任务。采集任务主要完成各类水文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上报、RTU电压监控、存储水文要素数据和上报状态数据的功能;显示任务可在按键的触发下,显示当前水文要素数据、历史数据和RTU的状态信息;通讯任务主要实现接收监控中心下发的命令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理其他通讯端口的消息。图12为RTU软件流程主框图。
考虑可维护性,RTU软件引入了看门狗处理机制,当出现异常情况造成RTU挂起时,可自动重启RTU,如果监测到传感器出现问题,会实时上报错误信息。
考虑低功耗,RTU软件引入休眠唤醒机制,无操作时,在一段时间内会进入休眠态,通过RTC(实时时钟)中断方式唤醒RTU正常工作。RTU软件流程主要包括初始化、采集、通讯和显示等,其流程如图12所示。
3.3 大屏幕信息发布设备
3.3.1 基本功能
实现的基本功能有:水文采集数据发布、预警信息发布、其他信息发布、亮度调节、定时开关机、远程控制。
3.3.2 硬件设计
大屏幕信息发布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LED电子显示屏、控制卡、通信模块和电源等组成。
3.3.3 通信方式
该设备支持RS-232、RS-485、GPRS、超短波无线通讯等多种通信手段。设备距离遥测终端机较近时,在20 m内可采用RS-232进行数据通信,在1 km内可以采用RS-485进行数据通信;如果不方便布线可以采用超短波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通信;设备距离遥测终端机较远时,可以采用GPRS进行数据通信,数据通过中心站软件中转,可以实现GPRS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任意位置安装。
3.4 远程网络管理与控制软件
通信网络管理与控制软件包括通信管理、数据交互、数据管理、自动站监控和系统管理等5大功能模块。
3.4.1 通信管理功能
通信管理功能负责网络的接入与管理。与远方的自动站建立连接,实时更新自动站的连接状态;对自动站上报的数据进行拆包、解码、解压和解析;对软件发出的控制指令进行压缩、加密、封包和下发。
通信管理功能支持有线、公共移动、自组和卫星通信网络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
3.4.2 数据交互功能
数据交互功能运行在通信管理功能之上,负责实时观察数据收集、历史观察数据补收、水文站设备状态接收和远程控制指令发送。
3.4.3 数据管理功能
数据管理功能将收集到的观察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对于异常数据进行标示。并把收集到的观察数据生成标准的报文放到指定位置。数据管理功能还将观察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对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可以进行查询、统计和生成报表。
3.4.4 自动站监控功能
自动站监控功能将收集到的水文站设备状态信息以图形和表格2种方式表示出来,用户可以观看到每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可以选择1个站点查看该站点的详细信息,以及修改其运行参数。也可以同时选择多个站点进行分组监控和修改运行参数。
3.4.5 系统管理功能
系统管理功能是对软件本身进行管理,包括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参数设置和系统帮助。
通过GIS系统还能将各个信息点在地图上标定出来,可以通过缩放地图获取信息点最直观的布局概况和简要数据说明。
4 监测系统运行分析
为检验自组网技术在水文监测中的应用效能,在荆门市水文局搭建了基于自组网技术的试验网。根据设站规划,选取了黄家集、东桥、石门、尤家集、柳门口、长滩、罗家集、东引河等8个站点作为此次试验网的建设站点。随机确定尤家集作为试验网的中心站点,其他各站点的采集数据通过单跳或多跳的方式汇集到中心站点。网络拓扑如图13所示。
自组试验网作为水利中小河流监测专用试验网,与现有的水利GPRS公网并行工作,目的是通过数据准确性、延迟、丢包率等指标的对比,验证超短波自组网技术和产品在中小河流、水库、湖泊遥感遥测数据无线传输中应用的可行性。图14和15是中小河流水文水情监测自组网2012年6-8月网络运行情况的实验记录与分析。
从图14中试验网丢包数据统计来看,各网络站点设备在6—8月中数据收发正常,数据传输正确率达98.4%。
同时,图15给出了在3个月中6个站点的节点掉线次数统计情况,实验数据表明,基于自组网技术的自动水文站的网络稳定性满足水文参数信息传输需求,且可通过数据确认和重传机制提高网络的“鲁棒性”。
试验数据表明,整个网络运行状态稳定,实现了雨量、温度等水文状态参数的自动传输,系统运行效果表明,此系统完全胜任常规与各种突发天气下的水文监测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各项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该成果的运用将推动水利水文监测网技术的发展,为自组网技术在水利水文监测网的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5 结语
为提升水文信息采集、传输的效能,提高处理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水情的能力,本文设计了基于自组网技术的水文监测系统,并搭建了试验网络。从网络运行效果分析,基于自组网超短波电台的水文监测网完全可以满足水文参数信息传输的要求,同时,该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水利传输网络的智能化水平,拓展了水文传输网络的业务范围,具备“一网多能、一网复用”能力,推动了水利水文监测网络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河海大学.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M].北京: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2006:57-60.
[2]王福喜.全省水利行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实施方案[J].湖北水文,2009(2):3-7.
[3]湖北省水文局.湖北省水利水文“十二五”发展规划[M].武汉:湖北省水文局,2010:14-17.
[4]胡宇峰.无线宽带自组织网络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J].电信快报,2012(10):35-37.
[5]张冬梅,郑康锋.支持应急通信的自组织网络[J].电信网技术,2012(4):31-36.
[6]Marcelo G,Rubinstein,Igor M.Moraes.et al.A Survey on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J].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2006(8):53-55.
[7]王煜明.超短波无线电通讯在防汛抗洪中的应用[J].河北水利,2012(4):33-34.
[8]刘水泉.超短波通信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J].山西水利科技,2009(2):36-37.
[9]朱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79-80.
水文应急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项公益事业,不但能有效预防洪涝灾害,促进社会稳定,还能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技术保障。因此,做好水文应急监测工作尤为重要。
水文应急监测工作是一项在特殊条件下开展的测验,由于受地理环境及施工的影响很大,安全隐患多、风险大,通常会面临着安全生产的严峻挑战。因此,水文应急管理自上而下都必须重视安全生产,在开展水文应急监测工作的时候,应当高度重视监测过程中的安全性,使水文应急监测作业的安全性切实得到保障。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开展的水文应急安全管理工作中,针对特大地震后的余震,每个水文应急抢险队设置2~4人的瞭望岗,对飞石、泥石流等影响测量人员安全的情况进行监控,以保证测量过程中的作业人员安全;同时水文应急抢险突击队队员也做到了互相关照,以便及时发现不安全的苗头,减小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影响。
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编制
1.河道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
河道水文应急监测主要是针对测站遭遇水毁、溃口行洪、未控水系发生特大洪水等情况下的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变化情势的监测和预测。有关研究指出:当出现涉水突发事件等自然灾害时,如果在 12~24小时内进行应急响应,可以使洪水造成的损失减少 1/5~1/3。因此,编制河道水文应急监测方案,需要根据该事件所在河道断面的实际情况,考虑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及目前所具有的应急监测能力。
2.编制工作准备
编制水文应急监测方案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基本资料的收集和监测现场勘查。基本资料收集的范围包括:监测流域内地质、植被、水系等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内尤其是监测河段上下游水利工程基本情况;已有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等各类水文测站站网的分布,以及现有的水文监测资料、工程设计成果等。
3.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方案编制需要扼要介绍突发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开展水文应急监测的目的、意义等。同时,应明确监测对象及工作范围,确定水文应急监测的总体布局和主要内容等。
制定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依据通常包括现行的法律、法规,国家、行业现行技术标准等。方案制定的原则是:应充分体现便捷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和一致性。制定水文应急监测方案,首先要考虑到“急”,即及时性、迫切性。因此,方案要在考虑安全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突出“方便、快捷”的特点,并尽可能考虑技术路线的一致性和整个抢险救灾的统一协调指挥。
技术路线是制定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重点。其主要工作内容为:针对不同水文要素的特性,分别确定各水文要素采集的方法和手段,如选用的仪器与测验技术方法,水文信息的传输、处理与发布,工作进度与成果质量保障措施,以及与技术路线相配套的各水文要素采集、传输的操作规程与办法等。
水文应急监测工作是一种非常规的水文测验工作,整个过程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以保证水文应急监测任务的执行。保障措施涉及组织机构、工作体制、技术装备、安全生产措施等。
河道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实施
1. 断面基础设施设置
通过现场查勘,选择确定测验控制稳定性良好的控制河段和控制断面,简易测量地形、大断面、洪痕等,必要时对河床组成、含沙量、水质等进行取样分析。根据现场情况,快速设置临时水尺断面和临时测流断面,水尺断面和测流断面可重合,断面应垂直于流向。断面位置确定后,设立临时断面桩、断面标志桩、临时断面零点桩,在断面附近设置临时水准点,确定基面高程。
2.水位观测
采用直立式水尺或雷达式水位计观测水位,在水边设置临时水尺(桩)。使用全站仪或其他仪器,从临时水准点引测水尺零点高程,或自临时水准点直接测量水面高程(即水位数据)。
3. 流量测验
流速测算一般是测验水面流速,要求使用应急测速设备,获取均匀的水面流速或中泓流速,选取合适的水面流速系数,计算断面平均流速。面积测算需要使用应急测深设备,快速获取各垂线水深;使用应急定位(测距)设备,快速获取各测深(测速)垂线起点距(坐标),进而计算出断面面积。流量测算要根据前面计算的断面平均流速和断面面积,计算断面流量,也可以使用 ADCP(即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直接测量断面流量。
4.其他相关信息的监测
河道涉水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除了常规的水位、面积、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监测,还应根据事件的现场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开展溃口口门宽度、口门最大水深和最大流速、溃口发展速度、堤坝变形、下游淹没范围等的观测测量工作。
5.水情信息传输
使用电台、电话等应急通讯设备,把测算出的最大水深、最大流速、口门宽度、流量等水情信息报送至有关部门。也可根据现场测报需要,随时查询应急测报现场附近有关测站(断面)的雨水情,一并及时上报。
建设情况汇报
江西省水文局 二○一二年七月
一、项目基本情况
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总规模为新建水文站124处,改建水文站58处,新建水位站162处,改建水位站7处,改建水情信息中心站9处,新建省级应急机动监测能力1处,建设雨量站866处,222条河流的预警预报软件系统,13个水文巡测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5.9686亿元,分3年建设完成。
2011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主要为改建水文站58处,新建水位站162处,改建水位站7处,改建水情信息中心站9处,新建省级应急机动监测能力1处,建设雨量站866处。
截止2012年7月1日,我省866处雨量站安装全面完成,22处水文站、84处水位站开工建设,其中20处水位站水雨情信息已入网,可在省中心查询到实时信息,在今年防汛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目前完成土石方33983立方米,混凝土3438立方米。完成投资约4000万元,其中雨量站标2293万元,土建标约1200万元,其他投资完成约500万元。
二、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江西省水利厅高度重视中小河流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孙晓山厅长任组长的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有四位厅领导任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水文局,由谭国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单位有: 省水文局、省防办、厅计财处、建管处、水资源处、监察室等。省水文局负责项目实施的管理工作。
厅领导十分关心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经常到省项目部检查指导工作,深入工程现场检查工程质量、进度。
为加强厅直属基建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四个安全”,水利厅成立了厅直属基建协调工作小组,由杨丕龙副厅长任组长,驻厅纪检书记李东江任副组长,对厅直属基建项目进行每月稽察,重点稽察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和基本建设程序,资金管理,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建设项目责任人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的落实情况等。稽察情况每月报厅领导,对存在问题要求落实整改措施。
(二)省水文局组建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部,作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实施。从水利厅机关和厅直单位抽调了10余名专职人员组成,项目部内设综合处、工程技术处、财务合同处、安监处。根据我省中小河流建设站点高度分散的实际,在各地市(鄱阳湖)水文局组建了9个二级项目部,做为省项目部的现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项目的实施。项目部明确了内部职责分工,制定了项目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招投标实施细则、设计变更程序管理规定、现场督促检查办法、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办法、质量管理规定、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2012年2月29日,省项目部在南昌和各二级项目部签订了责任书,责任书要求按中央确定的目标,完成2011年建设任务,到2014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三)严格按照基建程序组织项目实施,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省项目部认真执行基建程序,建立健全了项目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程变更,做到依据充分,集体研究,程序规范。强化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监理在质量、进度、资金控制方面的作用,同时采取省项目部有关人员按标段挂点、二级项目部按站点落实专人负责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办法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监督,加强与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各设区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联系,把质量监督落到实处。规范价款结算,做到计量规范、手续齐全、支付规范。
(四)认真做好2012-2013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根据2011年项目实施的经验和部稽察组对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2011项目稽察时提出的意见,我们在编制2012-2013实施方案时,加强了测绘、地勘工作。在方案设计时针对水文的实际,对测验方式、方法进行优化比较,组织了专家审查。在设计效果上强调一站一设计,在外观形象上要求突出水文特点,形成符合江西实际的水文形象设计。目前已完成222条河流的预警预报系统软件实施方案送审稿,2012新建水文站实施方案已完成工程设计和概算,7月中旬可完成送审稿。
三、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一)、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监理、施工、设备采购均采取公开招标和公开采购。
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 设程序进行,明确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部为项目建设法人,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了招投标制。
2011年江西省中小河流监测系统建设按监理、施工、设备采购分别进行公开招标和采购。其中施工分为一般土建7个标段和缆道施工2个标段,设备采购目前进行了雨量水位设备采购,分7个包公开采购。
(二)、加强工程建设技术管理。按程序做好项目划分、施工图审查、开工审批。建立建设管理、设计变更、现场督促检查、工程验收、档案管理等技术管理制度。协助设计部门认真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加强工程现场督促检查,建立各类工程档案。
(三)、加强了管理人员培训
由于中小河流建设项目建设任务重,站点多、范围广、专业技术强,为规范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果,全面提升我省项目建设管理水平,2月份省项目部在南昌举办了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管理培训班,对省项目部和各二级项目部的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项目管理、水利工程招投标及市场管理相关规定、监理质量控制及工程验收以及本项目建设管理有关情况。派员参加了部水文局举办的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培训班学习。
(四)、加强征地协调工作
由于水文站点多面广,虽然征地不多但涉及范围广,为此省厅也专门向省政府行文,要求解决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 统水文(位)站建设用地问题。为确保2011年实施项目的顺利推进,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的通知》(赣水防办字[2012]10号)的文,要求各地市、县水利(务)局要指定专人积极配合水文部门完成中小河流建设工作。
我部以赣水文项目部发[2012]1号文件“关于我省2011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规范我省2011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征地补偿标准。
(五)、加强安全生产
省项目部认真做好项目建设的安全生产工作,多次下文要求各二级项目部加强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安全生产和测汛安全工作,建立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参建单位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尽快上报施工渡汛方案,现在各二级项目部都已向各设区市防办上报并批复施工渡汛方案。根据上级安排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检查。
四、系统运行和信息应用
1、系统运行管理。目前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暂纳入现有水文监测管理体系。由于站点较多,当全部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建设完成投入使用,运行成本将成倍增加,现有管理体系将不堪重负,难以为继。
2、已完建工程调试运行使用情况
目前雨量站866处已全部安装完成,现正在对水雨情数 据接收时效性、准确率及通信畅通率、雨量传感器、RTU、接地系统、太阳级充供电系统等进行了测试,目前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运行正常。新建水位站中有20多个站已完成主体工程,设备已安装到位,信息已入网。这些水雨情信息已纳入省水文局水情信息网,在省水情信息网中可以查询应用。
五、存在问题
1、我省2011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站点高度分散,据统计58处水文站分布在47个县,169处水位站分布在75个县,866处雨量站分布在99个县中。由于建设地点高度分散,增加了项目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的难度,项目建设管理与一般水利工程有一定差别,为了加强建设管理,省项目部和各二级项目部配备了40多名人员,有时仍然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管理成本高。
2、地方配套资金未到位。到目前为止,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到位,但地方投资尚未到位。为此,省水利厅高度重视本项目配套资金情况,已向省政府要求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省委省政府已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列为省级重点项目,针对地方配套资金缺口问题,孙晓山厅长向常务副省长做了专题汇报,常务副省长批示财政和水利要在省级水利经费投入中落实解决配套资金。目前配套资金正在落实过程中。
3、前期雨水天气较多,入汛后江西省雨水较多,影响工程建设进程。在1月至3月中旬,我省出现持续低温阴雨 天气,全省平均降雨量427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5.3成,出现了罕见的全省范围早汛,多条河流出现了超警戒水位的洪水,江河水位持续偏高,从项目1月初开工建设以来,3个月时间中,阴雨天气就达80多天。这些因素严重影响项目的实施,致使项目实施进度滞后。
4、运行费用不足,将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目前我省国家、省级基本水文站等监测站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经费,长期依靠事业费和专项资金补贴,特别是中小河流建设点多面广,巡测站多,设施设备长期在野外日晒雨淋,运行维护至关重要。特别是本次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项目建成后,必须加强管理力度,加大运行维护费用,才能确保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
六、建议
1、目前我省国家、省级基本水文站等监测站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经费,长期依靠事业费和专项资金补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运行成本将成倍增加,现有管理体系将不堪重负,难以为继。为推进水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妥善解决我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养护经费短缺问题,建议中央财政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对我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
2、建议中央对我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确保任务如期完成。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共需投资约6亿元。考虑到我省财力状况,配套50%有困难,应以中央投资为主,地方配套为辅,建议中央投资补助80%,省级以下地方配套20%。
随着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扬尘噪声监测”也愈加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但你知道扬尘噪声都有哪些术语吗? 环境质量:
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述。环境质量通常要通过选择一定指标(环境指标)并对其量化来表达。自然灾害、资源利用、废物排放以及人群的规模和文化状态都会改变或影响一个区域 的环境质量。
污染源: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或人体。按属性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指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如正在活动的火山。人为污染源指人类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后者是环境保护研究和控制的主要对象。按排放污染的种类,可分为有机污染源、无机污染源、热污染源、噪声污染源、放射性污染源和同时排放多种污染物的混合污染源等。按污染的主要对象,可分为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土壤污染源。按人类社会功能,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控制污染源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根本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分为自然形成和人类活动产生的两种。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变化,可分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也称为原生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又称为次生污染物)。此外,为了强调污染对人体的某些有害作用,还可分出致畸物、致突变物和致癌物、可吸入颗粒物以及恶臭物质等。
扬尘:大气尘里的颗粒物
飘尘: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可以长期漂浮在空中 云尘:粒径在10-0.25微米之间的颗粒 浮尘: 粒径小于0.1微米
降尘:粒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且能较快地沉降
PM2.5: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PM10:可吸入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TSP:粒径小于100μm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
噪声: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25~50 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污染因子,还包括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
转载自中国科技信息网
南通市地处长江下游,历史上曾有7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经过50多年的反复防治,均于1998年前达到我国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但流行区原有的钉螺孳生环境仍未从根本上消除,且仍有残存钉螺孳生[1],一旦有外来传染源的输入,仍可引起当地的血吸虫病重新流行[2,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南通市外来流动人员不断增加,其中不少为来自血吸虫病较重流行区的渔船民等流动人员,因此增加了外来传染源输入的潜在威胁。为了解南通市外来流动人员中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于2006-2008年对全市渔船民、外来务工者及其在小学就读的子女等流动人员开展了血吸虫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内容和方法
1.1 范围和对象
在长江南通段和来往于南通与江阴以上长江中上游地区及其通江河道作业的本省其他地区和外省渔、船民;在商业场所和企业打工的外来务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南通226007)
作者简介: 丁桂生(1963-),男,本科,副主任医师,血吸虫病防治。
工人员;上述外来流动人员在南通上小学的子女。对在船闸、码头、闸管所、小学、商业场所和企业等固定地点停留的上述对象,设立现场工作点或门诊体检,集中、全面地进行登记和采血样检测;对散在的、难以追踪的渔、船民,在其经常经过、停泊的水域,张贴醒目的公告,告知其主动到当地疾控中心进行血吸虫病登记、检查和治疗。1.2 基本情况调查
对上述范围内的外来流动人员进行登记调查,掌握其地区、年龄、职业、活动区域等基本情况。
1.3 感染情况检测
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4],对外来流动人员进行血吸虫感染情况筛查检测,对DDIA阳性者再采用集卵孵化法进行粪检确诊。
1.4 血防知识知晓率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法,重点对渔船民等外来水上流动人员进行血吸虫病防护知识的调查。
2.1.2 性别、年龄分布
在10 642名流动人员中,男性5 836人,占54.84%,女性4 806人,占45.16%;调查者中,青壮年(21~50岁)有8 521人,占80.07%;渔船民中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16岁。
2.1.3 地区分布
在10 642名流动人员中,本省其他地区有5 075人、占47.69%,外省有5 567人、占52.31%;外省人员中,来自血吸虫病疫区的5 011人,占90.01%;其中安徽3 241人、湖南468人,湖北517人,江西785人,其他省556人。
2.1.4 活动范围
调查发现,923名渔民均在长江南通段捕鱼捞虾;而1 820名船民中超过3/4者在长江南通段及其通江河道来回运输货物、近1/4者来往南通和长江中上游地区之间运输货物。7 446名外来打工人员中,有4 774人在市区的商场、副食品店、农贸市场、娱乐和洗浴等场所打工,其余2 672人均在私营企业打工;453人外来渔船民的小学生已经长期在南通生活,仅有极少数学生偶尔在暑假期间随父母亲的渔船到长江中、上游游玩。2.2 流动人员感染情况
3年共检测外来流动人员10 642人,发现血清学阳性27人、阳性率0.25%,对他们均进行粪检,结果仅查出1例粪检阳性者(该阳性者为安徽籍船民,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最后被确诊为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其中渔船民的血检阳率为0.29%(8/2 743),其他务工人员的血检阳性率为0.04%(3/7 446),两者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1.74,P <0.01)。在27例血清学阳性者中,来自于长江中、上游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渔船民有6例、占22.22%,渔船民的子女(小学生)有16例,占59.26%,两者的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22%(6/2 743)和3.53%(16/453)。本省其他地区渔船民有2例,占7.41%,外来打工者3例,占11.11%。2.3 血防知识知晓率调查
在开展查病期间,全市3年间共向渔、船民等水上流动人员发放防治血吸虫病知识问卷调查表2 520份,结果收回有效答卷1 975份。经调查统计,知晓血吸虫防治知识者有854人,总的知晓率43.24%。来自长江中、上游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的人群的知晓率较高。讨论
流动人口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已成为我国疾病控制与管理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难点[5,6]。近年来,我省和全国的许多监测结果表明,流动人群、尤其是流动渔船民等的血吸虫感染率要显著高于其他的人群[7-9]。由于血吸虫病是一种极易反复的寄生虫病,即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地区,只要稍有松懈或监测巩固措施不力,疫情就会反复。特别是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源进入,将可能使已阻断的流行环节重新沟通,造成新的传播和血吸虫病的再流行[10,11]。
南通市于1998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后,全市进入了全面监测、巩固阶段,虽然仍能发现少量的残存钉螺,但最多的年份也仅为1.61hm2,且一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和未发现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患者,表明当前该市的血吸虫病疫情处于稳定巩固阶段。但近几年的监测显示,从2002-2007年共发现了7例输入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其中4例为小学生、3例为船民。由于长江中、上游地区血吸虫病疫情仍然较重,血防形势仍较严峻,钉螺沿长江水流已经扩散到泰州市高港区[12],距离南通仅二、三十公里,并且南通市依然存在残存钉螺,这些因素给当地血吸虫病再流行带来了潜在威胁。因此必须加强与完善血吸虫病疫情的监测预警机制,外来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不可忽视,尤其是要加强针对渔船民等流动人员监测查病工作。本次监测还显示:在长江南通段及其通江河道作业的2 743名渔船民中,有近1/4外籍船民(大多数为安徽、江西和湖南籍)来往于南通和长江中上游地区之间运输黄沙、石子等货物,这些船民流动频繁、活动范围广,并且发现他们的血防知识知晓率仅为43.24%,血防意识较为淡漠,属传播血吸虫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对外来流动人员管理和健康教育仍是今后亟待加强的一项长期的防治工作。
在目前的形势下,南通市今后血吸虫病监测工作的重点,①消除原流行区的残存钉螺;②严防外来传播媒介(钉螺)的输入,密切关注外来输入性传染源的活动区域和病情演变;③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健康教育的力度,积极主动地搞好流动人口和流动牲畜的疫情监测工作,杜绝传染源向传播阻断地区扩散,确保血防成果得以持续巩固。
1 矿井水文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
矿井智能传感器能够完成水文参数的测量, 主要通过一条公共传输线路把所要测量数据发送到通信分站, 然后通过通信分站通过相应的一条公共传输线路远发送到控制室的对应的监控计算机, 最终完成对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与报警。而报警信息要第一时间传输到矿井下声光报警器, 这样可以提醒井下人员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矿井监控计算机作为网络节点, 同时具备文件服务器的作用, 相关人员如果打开他们的计算机, 就能够通过浏览网页进行查询整个监测内容。通过授权还能够对本系统实施远程控制, 准确掌握涉及到矿井安全的参数变化状况。各种传感器通常均受环境温度影响, 通过掌握影响程度, 然后进行温度补偿, 全部的智能传感器均配有温度传感器, 而温度传感器还能够用在测量水温方面[2]。矿井智能水位遥测仪能够定时测量水位与水温, 而且可以通过短信方式把测量数据传输到相应监测中心的遥控测量分站, 然后通过遥测分站发送至监控计算机, 最终完成数据的集中显示与存储。
2 矿井水文智能监测系统的实现
2.1 系统主要功能
矿井水文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全天候监测导致矿井水害的全部参数, 而且可以在地面监控计算机上进行集中显示与存储, 如果发现险情, 井上与井下会第一时间报警, 这样可以让各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确保井下人员安全。而监测数据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查询, 报警信息能够以短信形式传送至相关人员的手机上。
2.2 智能水压传感器
矿井智能水压传感器主要应用在自动测量井下钻孔水压与水温方面, 一般是由矿井水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以及M-BUS总线通信电路构成。因为矿井水压传感器一直处于受压状态, 为了确保它的测量精度, 一定要定期标定。
2.3 智能位移传感器
矿井智能位移传感器能够自动测量水闸墙顺着巷道轴向的相对位移数量, 通过对水闸墙周围巷道表面收敛量及其水闸墙围岩的移动量的测量, 然后把测量结果发送到地面相应监控计算机, 如果超过界限, 马上报警。除此之外, 通过位移传感器还能够测量井下钻孔的径向与轴向位移数量, 能够掌握采动对钻孔的影响大小。
2.4 位移传感器的设计
矿井位移传感器结构原理如下:如果有导磁性的导杆处于电感是L的线圈当中并且移动时, 那么磁路的磁阻就会发生相应变化, 就会使得调频振荡器输出信号的次数同时发生相应变化[3]。运用阶梯形无骨架线圈, 可以让位移量的变化与输出信号频率的变化体现出线性关系。矿井监控系统为了准确地测量与控制, 一定要定期标定。能够在任意场合与地点进行标定, 一般使用的工具主要是长度尺与智能传感器设置器两种[4]。
2.5 智能堰式流量传感器
矿井智能流量传感器能够全天候监测矿井各个观测点的即时的涌水量与累积涌水量, 同时在地面计算机上显示与存储, 如果发生危险情况能够立即报警, 这样便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确保矿井及井下人员的人身安全。涌水量的监测方法通常有速度面积法与水力法两种方法[5], 而速度—面积法是通过水流的平均流速与渠道的横截面积相乘得出的, 水流速度法是运用流速计在相应的特定点上进行测量完成的。水流速度法是把一水工结构建筑物插入渠道当中, 最终通过改变水工结构物或者其附近的水位实现的。因为选择了水工建筑物的最佳尺寸, 通过限制之后的水流速率是水位是正相关的, 因此流速能够通过水位测量简单计算得出的。
3 结束语
由于计算机与网络的广泛使用, 数字技术彻底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不断成熟, 它在矿山水文地质中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GIS不但具备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 而且具备丰富的多元地学数据分析处理功能与直观的图形显示功能, 所以把GIS和矿井水文地质模型相结合运用, 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可以为矿井水文地质带来解决方案, 是当前矿井水文地质中的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黄超, 罗宏宇.Delphi6网络应用开发技术与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黎华, 李存荣, 吴浩, 黄解军.矿井水文动态监测信息可视化系统的开发[J].金属矿山, 2012 (6) :88-91.
[3]张建中, 尚效周, 刘延芳, 柳如见, 杨珍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的设计[J].矿山机械, 2010 (5) :7-10.
[4]何立民.微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0.
我国目前没有建立统一的、独立的第三方监测机制进行自来水检测,而实行第三方监测,对卫生部门、自来水厂两方都是公平的。水文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便建立起了国家、省、市三级水环境监测机构,取得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省、市水文局与省、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是两块牌子一套人员,2001年起开始了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作为第三方水质监测机构,水文水质检测更具有公信力。
水文水质监测机构具备第三方公正条件
一是水文各级水质监测机构都有公正性声明。比如江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在《质量手册》中写明:“中心的一切检测活动不受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或人员,以及商务、经济利益等其他任何关系的外界压力和影响,保证独立进行检测,做到结果公正、准确。”
二是水文水质监测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公正性文件。江西省水环境监测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江西省水利厅在《关于确保江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检测工作公正性的通知》中指出:江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隶属江西省水利厅,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检测工作具有独立性,可面向社会开展水环境质量检测业务,各有关单位应不干预监测中心的正常检测业务活动及正常出具公正数据,以确保质检机构的相对独立性、权威性和社会公正地位。
三是水文水质监测机构主要从事水资源质量监测,负责辖区内江河湖库、水利工程建设、取水许可水质监测,检测经费政府确保,与废水、污水排放单位没有任何瓜葛,加上水文是条管单位,在水质监测方面与当地政府没有直接的联系,所出具的检测数据不受任何行政、外界的干扰,具有公正、独立性。
四是水文水质监测机构质量体系接受国家级技术监督,出具的检测数据有质量上的保证。省、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每年参加国家级盲样考核和“飞检”,每隔3年接受一次国家级计量认证复查换证考试、考核并取得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
水文水质监测机构具有第三方公正的检测能力
2001年以来,水文部门对20万以上人口的重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每旬监测一次,监测项目逐年增加,监测结果及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发布。
水文部门建立起了国家、省、市三级水环境监测机构,承担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行政区界水体、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等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水质监测任务,每月监测一次,当发现有污染危及水体安全时,实行水质动态监测,跟踪掌握江河湖库的水质变化情况,积累了30多年的监测资料。另外,水文部门沿江、沿河都设有水文站和水质监测断面,一旦发现有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能全江段及时通报信息。
水文部门具有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的优势。水量、水质监测监管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实时监控的水质水量监测体系,而水量、水质同步监测正是水文部门的优势所在。水文部门通过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可以有效监测污染物状况、水源地水质和河道上游来水情况,实现水量、水质监测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保障供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手段、成果和监督管理依据。
水文水质监测机构掌握了各江段、河段的排污口分布。水文水质监测机构按照水利部的统一要求,自1996年以来,每隔3至5年开展一次入河排污口调查,对每个排污口都建档立案,包括各个排污口的污染物种类、排放规律、排放量,对影响较大的污染源,根据河道情况、周边环境和经济发展,评估工矿企业灾害和事故引发的水污染事件的风险和预案。
水文部门成功应对过多起水污染事件,在饮用水安全保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9月25日湖北阳新驰顺化工有限公司的排污管道因焊接处出现裂缝造成约5吨废水泄漏长江事件,事故地点离九江市长江取水口约40公里,九江市水文局与上游黄石市、下游安庆市水文局迅速取得联系,在第一时间将水质监测及事故现场信息报告九江市政府及环境、水利部门,并在电视中滚动播报,使市民放心饮用自来水。
加强水文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为第三方公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目前水文水质监测机构只监测20万以上人口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每旬监测一次。全国约有4.5万个乡镇,2012年3月公布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要求在2015年之前解决2.98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将在全国建设22.5万处集中式供水设施。目前,已建成和即将建成投产的农村自来水厂,都需要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但农村自来水厂的水质监测室一般都比较简单,监测项目不多,大部分的乡镇自来水厂没有水质监测室。省、市水环境监测中心目前不具备开展农村饮用水监测的能力。所以,有必要设置县级水环境监测机构。
另外还要增加流动监测设施设备,配备流动监测车和现场水质监测仪。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应急监测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污染物种类、污染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为核心内容。在应急监测中调查、布点、采样、追踪监测污染物等必须要有相应数量的交通工具和采样装备、样品保存设备以及野外多参数水质测定仪,晚间监测还要有照明设施,为了对污染进行全程监测和反映现状,还要有摄影通信器材等。而这些,就目前水文部门来看显然满足不了要求,因此应加大对水文水质监测机构装备的配备。
【水文监测范文】推荐阅读:
水文文献综述10-22
水文水利课程设计11-02
小学教师下水文09-24
水文水资源规划论文09-14
水文资料插值计算方法探讨12-04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排名06-29
水文化结课论文07-06
周易与中国风水文化12-07
水文与水资源复习题06-08
2022年水文学实习报告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