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制度建设在高校学风培育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当前高校学风现状

众所周知,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风气和学习态度, 是其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精神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反映。但随着高校扩招和各种非制度化因素的影响, 现阶段各高校的学风现状并不容乐观。现在上至重点学府, 下至专科院校, 学生们都普遍存在厌学、逃学现象。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一) 高中到大学的艰难适应

学生们从高中紧张忙碌和重重约束的环境中一下子来到了大学这个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 这让很多“久经束缚”的同学感到无所适从。对于自律性不高、目标不明确、依赖性较强的他们极有可能在无忧无虑中放纵自我, 在游戏中沉沦, 以致最后在学习中挣扎, 在迷茫中徘徊, 就这样, 他们一步一步“跌倒”在了这个由高中到大学的衔接阶段。

考试次数逐渐减少。由每学期多次检验到每学期两次检测再到最后每学期一次期末考试, 这在减少学校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 也间接给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吃了个定心丸, 导致逃课现象愈加严重, 最终形成了“不学到底, 考前紧急突击”的学习风气。

(二) 不同环境影响下的学风差异

每个人的学风都有各自的特点, 每个人的学风特点都是他所特定的环境造就的。从小到大父母的强制约束造就的学风特点会有两种情况的走向;一种是这种“他律式”形成的学风可能在大学仍然保持下去, 另一种是这种“他律式”学风在大学自由的环境中而变的相反方向发展。还有学生入学前当地对待学习的看法、以及当地是否有“读书无用论”对学生进入高校后形成的学风有重要影响。此外, 高校的教学特点与学习目标、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接受程度等也是影响学校学风的重要方面。另外, 学生进入高校后对自己的大学定位和自律程度不同也影响着高校学风的特点。

(三) 缺乏自律与学习动力

学生自身缺乏学习动力。高中沉重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 只能每天沉浸在学习中无法脱身, 无暇顾及身边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新鲜奇妙的事情。还有高中老师的“误导”加深了学生对大学的误解。高三班主任老师本意是想让同学们都考上理想的大学, “告诉同学们高中时期好好学习, 大学就会轻松好多, 可以干任何自己想干的事情”。相似的话语几乎每天都能在他们耳边反复萦绕。最后, 这种“以难换易”的思想成功地灌输给了他们。他们开始深信不疑。于是, 高中生变成大学生后, 他们真的是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而把学习放到了一边。缺乏自律的他们, 终究敌不过诱惑的魅力而跌倒在学习的路上。

考试作弊现象较为普遍。随着网络通信工具的便捷与普及, 这让相当多的同学们有了作弊的可能性。平时的不努力, 考试中作弊成为获得优异成绩的一种“捷径”。此外, “考试作弊”还有一种传染效应, 本来学习还算可以的同学看到不学习的同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得不错的成绩, 于是也模仿下去。于是乎, 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也成了普遍适用的法则。

(四) 学生们缺乏积极的兴趣与爱好与电子产品的泛滥

随着高校的扩招, 大量的学子被召唤到了大学的殿堂里。但是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别, 好多学生学习的都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甚至是自己一无所知的专业。在这种情况下, 大多数学生都失去了把本专业认真学好的信心。不仅这样, 因为本专业的束缚, 就连自己喜欢的专业都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于是, 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本专业没有兴趣, 又没有机会选择更好专业, 便造成了大学生缺乏积极的兴趣和爱好。

在手机和一系列电子网络产品泛滥成灾的情况下, 学生们往往会在手机和学习两者间找不到一个平衡点, 以至于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因为手机的普遍化, 大学校园里也出现了一批批“低头族”的身影。他们低头看的不是课本, 知识;而是手机, 电脑等电子产品。这样就把学习与娱乐的“位置”刚好倒置, 以至于出现了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 全班同学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尽管老师讲课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因素, 但上课玩手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却不容置疑。

二、高等学校学风培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 高校学风培育的重要性

之所以说高等学校学风培育的重要性。是因为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而这个“道”, 正是由本校的学风支撑起来的。如果没有了本校“学风”的支撑, 那么大学的“道”也很难展现在社会面前。从这个角度来讲, 高等学校学风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另一个方面来讲, 高等学校作为培育社会建设者的“角色”, 在社会上的“榜样引领”重要作用同样也不容置疑。一所高校的学风不仅关乎本校的声誉, 更关乎整个社会, 国家的风气。高校培育的人才是社会, 国家的组织者, 建设者, 管理者。如果培育的这部分人风气都不好, 那么他们自然也就没有能力去建设和管理国家。从这个层面上讲, 高等学校的学风培育真的很重要。

(二) 高校学风培育的紧迫性

之所以说高等学校学风培育的紧迫性, 是因为现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从教育层面来说, 它也应当为国家建设贡献一分力量。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讲高校学风培育的紧迫性。从小的方面也就是高校本身方面来讲, 随着高校的成长发展, 高校学风也有“高潮”到“低落期”, 再到学风恢复重建的过程。重建学风也是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为了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人才, 为了对得起社会和家庭的信任, 为了履行大学自身培养人才的责任, 高校学风培育的紧迫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前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究其原因, 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因自身实力不足而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经过调查研究, 大多数已“失业”的毕业生回答说, 正是当前质量日益下降的学风让自己放松了自律性, 对学习产生了倦怠心理, 以至于浪费了高校大好光阴来提高自身实力的机会。从毕业生的现状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学风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刻不容缓。

三、当前国内相关高校相关制度建设的经验总结

大学之大, 不在大楼之大。虽然学校的大楼, 讲师, 设备, 资料, 场所, 配套设施差别不大, 但学风却有千差万别, 这就是高校制度建设的差别。

(一) 国内某985、211高校完善的治理结构

以国内某985、211高校为例。该高校为完善大学治理结构, 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因此, 在这种制度保障下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整个学校的学风建设质量。不过这种学风成就不是学生自己自身带来的优质学风, 而是靠制度保障运行下的学风。该高校作为一所985和211高校, 以其强有力的高校制度保障体系和优秀的学风培育措施, 使得该高校作为“中国四校之一”, 名誉长存。

(二) 某省部共建高校的创新举措

下面我们来说一所非211高校的文化制度建设吧。它作为省部共建高校, 在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除此之外, 该大学还有网络评课系统。网络评课系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而且也让老师看到了与同行存在的差距, 鞭策老师自己不断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网络评课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该大学学习风气。除此之外, 该大学也有靠制度明显减少教学事故。假如有一位老师上课迟到达到两次, 就要写出书面检查, 若再有类似事故发生, 将给予全校通报批评的处分, 而且不得参加学校评优评先。正因为有如此严格的制度保障, 该高校才能越发展越好。

(三) 某省内学院的不甘人后

尽管是某省内不起眼学院, 是一位本科学院, 不过有大量的专科专业。该学院制度建设的第三章是关于学生的内容, 包括学生的入学, 接受教育, 遵守法律法规等内容。第四章节是讲关于教职工的部分。该学院关于学生与教职工的内容部分与其他学校制度主体部分大致相似, 从中并未找出有什么创新之处。但是就这样一所高校, 却有着百年的建校历史, 成为省市共建高校。尽管该高校不出名, 但该校的制度建设造就了该校的学风风格。也许专科居多, 但人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很强, 动手操作热情高涨。这也算是一种异样的优秀学风吧。

综合上面三所高校, 可以作为我们国内高校学风的典范。从这三类院校中, 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相应类高校及其他学校的身影, 不过虽说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特点,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高校的制度建设都会有一种共性。无论任何层次的高校建设都应遵循循序渐进和稳定耐用的原则, 让学生有一个适应期。如果学校制度更新太快, 建设制度没有坚持性, 会造成学生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从上面三类学校的学生反馈情况来看。各种制度建设对学风培育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但总的来说, 对于促进优良学风培育的制度建设, 积极的回响还是会占更大比例。从三类学校的制度建设与学风培育的关系来看。对学生自身有实实在在的益处的制度建设还是更能得到同学们的青睐。

四、模式探讨与未来展望

制度建设或许不是学风培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但却是学风培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从客观理性上讲, 一所高校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范师生的行为, 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才能保障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一) 大类招生计划方案切实可行

入学前各高校招生就业处应该实行大类招生计划方案。在学生完成一学期或一年的公共必修课之后, 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也就是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而不是让别人决定。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更感兴趣和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

(二) 学习激励措施必不可少

入学后给学生学习激励, 比如奖学金。可以增加考试次数, 适当发放奖学金数额, 增加发放次数。实践证明, 在奖学金一定的前提下, 增加发放次数更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入学后的选课系统, 像某些课程好多人感兴趣, 在选课的同学超过应选定额的情况下, 学校应当考虑增加该门课的班级容量, 以此尽可能的满足同学们的学习需求。相反, 像那种选课同学较少的课程, 学校可以相应的减少该门课的容量, 这样既能让资源合理利用, 又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适当约束锦上添花

在管理方面, 在大一新生刚开始入学的时候, 应当加强约束, 循序渐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渐放松管控。但刚开始的管控应低于高中的管控程度, 以此让同学们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更好的度过高中到大学的衔接期。其次, 在教学引导方面, 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 应增加师生互动环节, 专业导师要积极引导, 而不是师生分离。除此之外, 任课教师和学生应多沟通交流, 互提意见, 这样才能使二者和谐相处, 而且也有利于更好的提高学风建设。

从本论文给出的建议加上同学们自身的反馈。发现大学生活应该是“宽严并举”, 不能让同学们感到太过于宽松。其次是让同学们自己选择, 不能替同学们或不能让同学们被动的去选择。最后应该让同学们参与其中。如果让同学们参与到制度建设与学风培育中去, 那么很多措施学生自己就可以去完成。以上就是对制度建设与学风培育关系模式的探讨!

五、结论

总的来说,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的学风现状发现的比较及时, 加上高校制度建设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高校在学风培育过程中的模式也日渐成熟, 学风培育与制度建设和谐共存的局面必将指日可待。

本文通过对《论制度建设在高校学风培育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的探索, 了解到现实高校中的学风现状和总结出了部分高校在应对该类制度建设过程中探索的解决模式。上文给出的‘模式探讨与未来展望’符合改变现阶段学风现状的要求。因此, 我国有类似学风现状的高校在本文探讨总结出的模式基础上, 根据本校的学风培育与制度建设过程制定符合本校自身实际情况的成熟模式。

摘要:学风培育与制度建设密切相关, 学风培育关乎学校人才培养和为社会输送的人才质量。本文从高校学风培育与制度建设的关系切入, 探求高校在培育学风, 树立校风过程中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本文以学风现状与制度建设和解决方案为主要内容, 总结了部分高校应对当前学风现状的有效措施。通过该研究, 我们发现在解决学风现状的过程中不能照抄照搬, 更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在借鉴的基础上探寻属于高校自身的解决模式。

关键词:制度建设,高校学风,作用与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嘉玮.论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J].教育教学论坛, 2019 (22) :31.

[2] 郑芙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实现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9, 40 (16) :183.

[3] 江玲.依恋理论视角下高校与家庭共建学风的“微”路径[J].大理大学学报, 2019 (5) :120.

[4] 王永会.地方高校本科生学风调查与学风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 2019.

[5] 潘颖玲.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性[J].法制博览, 2018 (32) :63.

[6] 周妮笛, 李毅.服务接触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学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H农业大学170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大学教育, 2018 (9) :213-215.

[7] 杨文燮.高校制度创业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16.

[8] 吉文桥.新时代高校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 (2) :50.

上一篇:新时期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浅谈下一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