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23-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谈谈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现状

1.教师问题

在农村小学,教师的一部分是由70年代的民办教师直接转为的公办教师,一部分则是由近几年来代课老师通过考试转来的公办教师,他们支撑起了农村的教育。但这些老师年纪偏大的较多,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体制落伍,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因为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形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许多教师仍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保守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模式。年轻的或是骨干的老师都不愿留在这样一个地处偏僻,卫生条件差,交通不方便的地方,这也导致了农村小学优秀教师外流严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这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各种落伍的教学体制,不单不能顺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还加重了师生的负担,耗损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农村家长为生计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非常严重。把本当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权力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那些学生更多的关怀和照当,那无疑也加重了教师的许多负担。

2.教学问题

在这些边远的山区农村小学里,虽然素质教育也提出有好些年了,但在如今農村小学的课堂却一如既往。也许是受教育目标的错位,受环境的影响和约束,有些老师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育人的独一方针,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权衡教师教学程度的唯一标准。其实这也是难怪有些老师会这样,因为有关的主管部门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唯一依据,加上老师的考核制度的实行,这种“应试教育”将会在农村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学校早已征订了英语教材,要求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但是许多农村小学的英语课程一直没有开设,那些教材只当是一堆废纸。我还发现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落后甚至缺乏,造成许多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学生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3.学生问题

由于父母的长期在外打工,这些留守儿童形成了生活上缺乏照应,行为上缺乏管教,学习上缺乏辅导的“三缺状态”。家长都是采用“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孩子,这无疑使得这些孩子极易养成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正是由于这种物质的享受,部分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情绪,缺乏上进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造成学习成绩较差。监护人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一般不会对孩子的行为有太大的关注。孩子的家庭辅导基本上等于零,这样更加导致他们知识面的狭窄,获取知识途径的单一。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了这一群体普遍产生了日常生活质量下降,学业隐忧增多,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等诸多问题。正是这一系列的问题和责任最终将会或多或少地转嫁给学校,最终致使农村教师的责任加大,农村小学的教育加重,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更加难以开展了。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状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据农村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须高度重视它的不足之处。根据目前教育的现状,教育的成长也不能仅仅成为一句空洞的标语,其问题的处理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经之路。不然,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部分,丢掉了基础教育的根本,也就谈不上什么公平接受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完全改变农村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调整农村基础教育的亏弱环节,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根本教育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要使学生有好的学习氛围,我认为必须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条件:以教育投入为主,具体结合本地农村的教育实际,出台多项政策,着力提高教学水平,加大教学仪器设备,以硬件促软件,用现代化的设备引领教师观念的变化,还要多组织教师多进修及培训,以改善农村教师的现状,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因为只有大力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环境和农村的教育,也仅有这样,才能让农村的孩子们也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环境,融入到和城市孩子一样更好的学习氛围。

2.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扶植

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有力地发展农村孩子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当代社会人才的需要。由于农村儿童的留守现象逐年增加,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怀、激励和帮助。老师应对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过程与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用一颗爱心推动他们学习,成为他们追求梦想的动力,激励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3.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不能让学生不学无术,要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联系生活现实和出产实践,并自觉地抵触以考试为焦点和全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体制。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我们还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办学条件。

三、结论

这次的社会实践使我收获颇丰,看到了农村教育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体会到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关注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小学教育条件,是农村基础教育能否成功的主要关键。只要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渐提高我国农村教育的质量。

作者:颜艺

第2篇: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评价调查与分析

摘 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有效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天津部分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当前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探究构建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以及提升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中医院校;社会实践;效果评价;改进措施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有效载体,特别是医学院校,社会实践对于培养医学生医德奉献精神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前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方法,笔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天津市部分医学院院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获取其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为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参与类型、次数,参与目的及期望,对实践活动意义的认识,参与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当前学校活动开展的不足等问题。本次问卷调查主要以天津部分中医院校三年级在校生为调查对象,专业涉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药学、针灸学、推拿与骨伤学、护理学等十余个专业,回收有效问卷138份,问卷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

(一)社会实践内容及种类有限

中医院校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较高。统计结果显示:只有4.4%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社会实践,参加过“一次”、“2—4次”、“5次以上”的分别为5.9%、56.3%和33.3%。如果将“2—4次”设定为3次,“5次以上”设定为5次,将作相应选择的人次乘次数再除以总人数,得出人均参加过社会实践的次数为3.4次。但在活动内容和种类方面,尚有一定局限,结果显示:参与国防军训类和学习参观类活动的大学生为66.4%,在所有活动中比例最高。其次为社会调查、勤工俭学、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分别为56.9%、58.4%和48.2%;相比而言,参加过支教三下乡以及科研发明类的大学生较少,分别仅占0.7%和8.0%。可见,当前中医院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种类传统,内容缺乏创新。

(二)活动开展与大学生期待有差距

中医院校大学生对于活动有着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当问及“社会活动是否需要与所学专业相关”时,5.2%的人认为“一定要”,71.1%认为“不一定,最好是交叉学科”,还有23.7%的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在指导教师方面,26.7%的大学生认为专业教师指导很有必要,65.9%的人对于指导教师的需求一般,仅有7.4%的人不需要指导教师。关于实践内容,大学生比较喜欢参与自己擅长的、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活动。关于在社会实践中希望提高的能力,回答比较多样化,最希望提高的是社会交往能力,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方面的期望如表1所示。

各类实践活动在学校的开展普遍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60.6%的人认为,活动相对匮乏,10.9%的认为严重匮乏,27.0%认为相对丰富,只有2.9%的人认为很丰富。尤其是在支教、三下乡,科技发明、科研训练等方面,学校开展得明显不足,这些也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点。关于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表2所示,主要有形式化严重、影响力不足、活动意义不大、评级及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由调查不难看出,当前中医院校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期望是殷切而多元化的,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是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

表1 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最希望提高的能力

表2 目前学校组织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三)对社会实践的意义认识不足

对于社会实践的看法,多数大学生持肯定态度,26.3%的人认为“很有必要”,67.9%的认为“有必要,有合适的机会去尝试”,但也有8%的人认为社会实践是可有可无的事,说明当前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意义认识尚有不足,需要学校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对于社会实践的意义,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参加社会时间的意义在于提升和完善自我、丰富课余生活和自身实践经验、结交更多朋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也有不少大学生是出于其他目的而参加此类活动,具体内容参见表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认为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为社会作贡献”的学生仅占被调查人数的5.1%,由此可见,大学生主要是出于提高自我的目的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受教育、长才干”的指导思想理解很到位,而对于“作贡献”这一点理解不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公益性、奉献性认识不足。

表3 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的最大意义

(四)实际效果及评价方式有待提升

就实践的整体社会效应而言,仅有3.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实践活动帮助解决了实践单位的难题。在参与态度方面,大多数是积极的,但也有5.2%的人对实践活动并不感兴趣,是迫于学分等各方压力才勉强进行;甚至还有2.2%的人未参与实践,需要上交实践报告时临时编纂或上网摘抄。可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并不乐观。所以在谈到对于社会实践的总体评价时,大多数人认为很一般;甚至还有6.6%表示效果很差。

对于社会实践的评价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只有3.0%的大学生认为当前社会实践评价方法“好”,认为“一般”和“不好”的比例占到半数以上。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不能反映社会实践中的个体差异(65.2%),没有注重过程评价(55.6%),评价方法单一(54.8% ),评价人员的专业性不强(31.1%)。

三、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的因素

(一)前期准备不足

实践活动的先期准备相比于实施过程,往往容易被学校和学生忽视。根本原因在于对社会实践的意义认识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就学校而言,对于实践活动的前期投入少。活动开展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活动设计和规划、实践效果的预期评估工作都做得不到位。就学生而言,不深思社会实践的意义何在,普遍抱着边走边看的想法参与活动,加之当前大学生浮躁、不务实、功利的心态盛行,不愿在活动开展之前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在实践中不能真正沉下心来为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的公益性、奉献性因此得不到最大彰显。前期准备的不充分导致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又无法及时应对妥善解决,最终,对于一些问题视而不见、草草收场的现象普遍存在,社会实践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二)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

大学生社会活动经验不足,掌握的知识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选题时容易脱离实际,出现选题过大、实践性不强等问题。且以大学生目前的知识结构,很难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因此,专业教师的指导很重要。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当前中医院校大学生对于专业教师指导的强烈渴望。然而,由于学校重视不足、活动经费不到位等原因,专业的指导教师非常缺乏。少数参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也多为辅导员,数量不足且专业水平有限。加之学校在这方面缺乏激励机制与政策支持,许多教师需要牺牲自己的假期时间无偿去指导学生,积极性显著下降。如何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专业教师指导,是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

(三)缺乏科学的管理与运作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需要科学完善的管理和运作机制作为监督和保障。目前,中医院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对处于一种缺乏管理和整体规划的状态,开展活动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学生自主性很强,得不到统一的组织和规范化的指导。另外,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力度不足,经费支持欠缺、实践基地不固定,同时缺乏可连续进行的实践项目[1]。管理和运作机制的不成熟,使社会实践得不到有力监督和保障,实践效果欠佳。因此,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对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会实践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总结表彰、学分认定、媒介宣传等[2]。这些评价方法,通过选取优秀社会实践的典型进行表彰、宣传,在广大学生中树立榜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性的促进作用。但此种评价方法存在一定局限。将焦点聚集在少数优秀的例子上,而忽略了对其他广大参与者的评价,覆盖面不够广。且这种评价方法是立足于实践效果的评价,并不能做到评价的及时、客观、全面。比如,学生在参与实践前后思想上的进步、参与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评定中都是难以衡量到的,指导教师的工作付出也难以量化。因此构建科学系统的、适应于社会实践全过程的评价方法是我们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四、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措施

(一)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实践内容

当前阶段的社会实践比较侧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未将大学生放在实践主体的位置[3],不论何种专业,参与的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都相仿,缺乏创新。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预演练”,应该尽可能让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这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宏观认识,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中医院校专业特色突出,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发新型实践内容和方式,比如:多开展义诊、中医疗法进社区、中医养生法普及等活动,使大学生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看到中医的实践效果,加深对专业技能的熟练和对祖国医学的热爱。

(二)端正态度,正确引导价值取向

当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动机主要以积累经验、提升自我能力为主,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相对较少。学校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强化学生对于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重点强调社会实践的公益性和服务性,使其意识到自我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个人才能是在服务中提升。只有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和核心价值取向,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地把个人的远大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业中[4],从而真正达到社会实践“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三)健全管理与运作机制

科学完善的管理和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策划组织机构、指导教师团队、经费保障部门、固定实践基地和项目等。首先,学校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实践单位、大学生四方面的综合作用,加强组织队伍建设,让不同身份代表的人共同策划,广泛参与,多角度考虑社会实践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逐渐实现社会实践的规范化、条理化、专业化。其次,努力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支持,搞好指导教师团队建设,这是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最后,充分利用学校在办学发展中已经积累的社会资源,对这部分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有效整合,比如努力发现同优秀校友有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争取在单位中建立点对点、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创立优秀实践项目等,从而实现社会实践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是多重而复杂的:既应该重视实践的最终结果,也不能忽视实施的各个环节;既应该做到对活动的整体评估,也不能忽略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个体作用;既要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又应该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起到激励和良性促进作用。因此,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的、动态的、多人参与的、长期完善的。

就评价内容而言,应该包含从实践选题、活动策划、前期宣传、组织实施到最终的分析总结这一完整过程的各个部分。传统评价方法侧重于对实践结果的评定,而有效的评价应该贯穿活动始终。前期评价可以着重于对选题的立意及可行性、策划的创新及完整性等方面的评定,后期可相应侧重于实施的细节和具体效果,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这样,不仅能使评价更全面更客观化,且对于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可以及时发现并加以改进,使得前一阶段的评价结果直接作用于后一阶段的活动实施,将评价的反馈、督促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就评价方法而言,应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同时充分考虑指导教师、实践单位、学校、家长等不同角色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请不同角色分阶段依次评价,并与中医中药的专业性质紧密相结合,从而创新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最终达到使评价过程可调可控、评价方法系统实用的目的。比如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个体与群体结合的比较分析法、专家评估的德尔菲加权法、动态和静态结合的过程监督法等。通过这些有效的评价方法,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实际效果的提升,从而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和科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昕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张洪峰,岳威.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方法探析[J].吉林

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3]吕富媛,吕富彪.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路径研

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4]王彬.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4).

作者:朱琳 程延飞

第3篇: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实践报告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必然会带来流动儿童的问题。由于家长学历水平低、工作繁忙以及在家庭教育方式上较多受农村思维方式影响,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到基层社区,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方式,来了解家长对流动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呼吁政府、学校和家庭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流动儿童 流动家庭 家庭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和相关背景

托达罗的二元经济模型认为,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对城市的工资水平预期较高,即便是有风险,如果一旦找到工作,那么收入就会比在农村的收入高很多很多,很多人依然会冒着在城市中找不到工作的风险迁移到城市中。当他们来到城市中,一部分人学历水平较高,较快适应城市生活的人找到了工作,获得了交到了收入,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学历水平较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城市生活,在城市中无法找到工作,于是只能住在条件非常差的城市边缘,从事一些收入水平较低的体力劳动。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向城市流人,会出现流动儿童的问题。在这些流动儿童中,由于家长工作比较忙、学历程度不高,在家庭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城市流动儿童是社会上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能否适应本地区的生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到现在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晋城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无烟煤产区,化工工业也比较发达。依托丰富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这个年轻的城市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再加上,和人口输出大省河南省之间的地理位置比较近,就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汇进这座年轻的城市。

我选择进行走访调查的苗盂庄社区,毗邻晋城主要的商业街新市西街,外来务工人员从事商业活动比较方便,并且,随着黄花街改造、开发区的建设,这里变得没有从前那样热闹繁华,很多的本地居民选择到市郊居住,就空闲下来一些房子,这些房子也大多沿袭山西民居的特色,通常是两层楼带有小院子的独立居所,可以好几家居民合租,房租就相对比较便宜,因此,这一带,就聚集了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本次社会实践,主要是对苗孟庄社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对他们的子女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按照这样的思路,在社区共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47份,回收率为94%,并且抽选了来自不同地域、家长从事不同职业的10个孩子进行了访谈。

二、对流动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流动儿童家长的基本情况

(1)流动儿童家长的职业状况。从回收回来的调查问卷结果看,外来务工人员从事建筑业、装饰装修的占51%,从事个体户职业的占37%,干零活的占8%,其他的占4%。外来务工人员从事个体户职业,主要是卖蔬菜、卖水果、卖小吃、小型家电维修点、收购站等等。由于学历水平较低,外来务工人员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脏乱差、工资水平较低,生活处境十分艰辛。

(2)流动儿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长的受教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有一些影响,此外,家长的学历水平,对家庭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收回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流动儿童的家长初中学历居多,占较大的比重。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来,流动儿童的家长的工作量很大,日夜操劳来维持一家人的开支,工作非常辛苦,当他们下班回家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好好休息,根本就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不要提对孩子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了。此外,家长学历水平不高,使得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方面力不从心,并且在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上较多的会受农村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对流动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及其原因

(1)家庭教育的内容。在问到“您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您最关注哪个方面?”54%的家长选择了学习,39%的家长选择道德,仅有7%的家长选择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由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学历程度较低,在城市中流动儿童家长只能从事脏、苦、累的体力劳动,家长就希望孩子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因此,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访谈中,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小女孩就跟我讲,爸爸妈妈只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关注较多,每每到寒暑假的期末考试,他们都反复询问成绩,对自己生活上的事情就不是很关心,也不关心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不关注自己在和老师同学相处中遇到的问题。在问到“您认为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主要应该包括什么哪些方面的内容?”

选择孝敬父母、照顾兄弟姐妹选项的家长占57%,选择遵守社会公德的家长占29%,选择不偷东西、不说脏话、不和同学打架的家长占14%。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来,家长大多只关注对孩子进行传统日常的道德品质培养,如孝顺、爱护兄弟姐妹、和同学团结友爱,对孩子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关注的非常少。少年儿童今后要成长为社会中的公民,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公德心淡漠,将会制约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此外,在问到“您对孩子进行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什么?”,选择内化孩子道德品质的家长占78%,选择我们的工作比较忙,不希望孩子再给我们惹麻烦的占22%,这说明有相当比例的家长没有给予家庭道德教育恰当对位,仅仅认为这是减轻自己负担的手段,并不是为了提升孩子的道德素养。此外,家长在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严重缺位,孩子从熟悉的地方来到陌生的城市,面对城市五彩斑斓的花花世界,一定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并且,班级里大部分孩子是城市里的孩子,他们生活条件优越、学习成绩优异,从小就培养了各种各样的艺术特长,这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自卑,不敢和他们相处做朋友,另外,城市中对外来人员歧视的大环境氛围,无形中也会加剧孩子的自卑感。

在访谈中,一个五年级的女孩跟我说,她是去年暑假才从家乡来到这里,和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班里同学大部分都是城市孩子,他们有非常多的零用钱,他们有非常昂贵的书包,有非常漂亮的笔袋,这些她想都不敢想,并且,他们在课后,能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她没有任何的基础,报名去上了一节课后,老师说她基础太差,没有办法教,就不让她再参加了。

在走访中,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讲到.他从家乡农村小学来到新的班级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由于远离了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好伙伴,他感到情绪非常低落,在学校里,就不是很愿意讲话,慢慢的,同学们都觉得他很好欺负,就给他起各种各样明显歧视的绰号,甚至,班里有几个男生,聚集在一起,在他放学路上,

合伙欺负他,这样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家长只片面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完全没有察觉到,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不知晓孩子遇到的心理困难,不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这样长久积压心中,孩子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会诱致自卑、自闭、孤单、抑郁等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2)跟孩子的交流沟通状况。家长和孩子能够进行有效地沟通,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保障。家长把孩子接到城里来,带到自己的身边,就是觉得自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中,不能很好照顾和教育,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疼爱,心里比较愧疚,把孩子接来,一方面方便照顾,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他们的管教,不至于在乡村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养成很多不良的习惯,但是,在实际条件下,很多家庭中家长和孩子间缺乏沟通交流,不能在温馨的环境中内化对孩子的教育。在问到,“您的孩子有苦恼时.愿意和您倾诉吗?”18%的家长选择经常倾诉,28%的家长选择偶尔会倾诉,54%的家长选择不会倾诉,从来没有听孩子提起过。在问到“您经常带孩子出去游玩吗?”选择选择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的家长占63%,选择偶尔,孩子有要求时,会带孩子出去玩的占2I%,选择经常会带孩子出去玩的占16%。

(3)教育方式方法方面的情况。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家长对待孩子行为的态度和具体细化的方式方法对家庭教育成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些家庭属于家长制,不尊重孩子的尊严和人格,家长吩咐什么,孩予就照着做,完全没有自由,有些家庭比较民主,比较注重孩子自己的意见,将家庭教育的内容内化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在问到“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你会听从孩子的意见吗?”61%家长选择我们做主,孩子服从就可以了,24%家长选择偶尔听孩子的意见,15%家长选择会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在问到“您在看到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会怎样对待?”选择严厉责问的家长占69%,选择询问原因,进行耐心开导的家长占31%。可以看出来,有一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比较严厉,这样容易造成孩子对待家长的恐惧感,由于惧怕家长的严厉责问,有些孩子就会弄虚作假,瞒过一时是一时,这样更加造成孩子道德品质的下降,或者有时会演变到更加极端的情况,久而久之的打骂,孩子就会和家长越来越疏远,并且这时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会形成逆反心理,对家长的教育置之不理,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孩子就不愿意再服从家长的管教,家长也认为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都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就放任自流,不再管教,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在走访中,一个家长在小区里开了一个小饭店,经营生意,中午的时候格外忙碌,这时候,看到他们家十四岁的孩子在饭店大厅电脑上玩游戏,店里这么忙,他都不会主动帮家长分担。这个家长颇为无奈的说,我们这么累,还不是为了他,整天跟他说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找个好工作,才不会向我们这样,一辈子受苦的命,看到他的成绩单,我总是恨铁不成钢,拿起手旁的东西就打,打多了这孩子就皮了,管也管不住了,怎么样管教都没有用,就随他去吧,我们也管不住了。

从调查访谈的情况可以看出来,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沿袭了农村的家长制的教育模式,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中,通常是家长做主,吩咐命令,孩子依着做,在遇到有分歧的问题时,如果孩子不服从命令,就会对孩子责怪,造成了孩子对家长逐渐疏远,害怕家长责备,宁愿弄虚作假。

三、改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状况的相应措施

(1)政府层面。政府应当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禁止企业拖欠工资的行为,完善安全保障措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能够找到较为稳定的工作。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中工作,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政府应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应该进一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进入公立学校上学的问题,使得流动儿童能够到接受更好的教育。

(2)学校层面。在学校层面上,学校老师应该多到孩子家中进行家访,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告知家长,多和家长进行沟通,并就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育方案和家长进行商讨,和家长秘极配合。

(3)家长层面。家长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应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可以利用假期的实践多带孩子出去游玩,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内化家庭教育。家长不仅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社会公德、道德品质培育、心理状态调整方面都应该给予关注,应该多参加家长会,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并且应当注意转变传统家长制的救育方式,尊重孩子的意见,采用说理式的方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进而起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涤中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调查与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杜宇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道德教育探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8,(4)

[3]郑富兴农村流动儿童道德成长的特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9)

作者:李花

第4篇:农村义务教育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对农民工子女辍学外出打工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湖北省洪湖市黄家口镇万岭村

调查时间:2010年8月1日——7日

调查数据

概况:

万岭村共有260户约10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约1800亩。该村固定资产140万,去年总产值为1520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4000元。每户平均两个孩子,在该村中,考察主要以12岁至20岁的孩子为主,这一部分人有接近380人,其中在读子女不足80人,辍学儿童外出打工主要是做裁缝,少数人也做美容师、餐厅服务员 、学理发,但是95%的外出打工子女是在武汉、广州、株洲、东莞这四大城市做裁缝。

(一)该村普遍家庭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耕地、养鱼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鳝鱼、鳖,种棉花、芝麻。稻谷、淡水鱼收入占经济总收入90%,主要淡水鱼有草鱼、白鳞、青鱼、黄谷、鲫鱼等,万岭村几乎每家都有都至少有一口鱼池,鱼池每口平均占地8亩,一口鱼池年平均可以盈利7000到10000元不等,据村民们介绍,由于这几年国家对种植水稻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加上内地大面积地方经常受蝗虫灾害,导致国内水稻总产值严重下降,因此当地水稻价格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由以前的一百斤平均六十块变成目前的一百斤平均一百块,但是,村民们还反映过由于粮食价格上涨,一些粮食作物的药品、肥料等上涨的也比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这一点在他们淡水鱼水产养殖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往往进鱼苗的时候鱼苗贵的吓人,买鱼药的时候要价高矮的离谱,到成鱼长成可以出售的时候鱼

价又突然促降,渔民经常是有苦说不出。

(二)家中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2%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2个大学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基本没有限制,极少数富裕家庭独生子女几乎从小便在私立学校过起住校生活,每个星期放一次假并且有专车接送,稍微大一点的从三岁开始也都过起了住校生活,也有50%的孩子6岁才开始上学。

(三)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酱醋、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四)针对该村农民与儿童受教育的情况

当前,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义务教育已经大大普及"、"男女上学机会平等"、"教育状况理想"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农村教育落后的根本现实与根本原因,甚至误导更多的人进入"边远地区人们同样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差之甚远,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越是反感。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仅有30%的家庭的五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不太希望孩子能读到大学.因为他们要培养一个大学生在孩子进入高中后平均每年要从家里面抽出至少一万元来,而本身家里纯收入就不足一万六,除去日常开支、人情世故根本所剩无几,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

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可是家里面的收入情况比起学校的收费真是让我们一筹莫展,前几年的情况更是令人伤心。

这只是一部分家庭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而无法满足子女的大学梦,另一部分家庭则多数是由于孩子本身讨讨厌上学,据我的了解,他们大多数认为读书读得再好以后出来还不是照样找工作挣钱,而且只能是大学毕业了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此外,找到的工作还不见得是一定能挣到钱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早些下学,早点参加工作,多赚点儿钱。基于此,他们大多数选择了做裁缝,一是这一行业对职工的需求量比较大,二则是因为它收入很高,基本上从第一年学习这门手艺开始他们就能拿到相当不错的待遇,各地普遍价格大概是第一年2000,第二年6000,第三年10000元以上,以后月工资均在2000元以上,此外,裁缝行业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失业,即使遭遇经济危机也很难碰到工资下跌的情况,所以它也就成为了该村许多辍学孩子外出打工的首选。

(五)对该村农民工子女辍学外出打工的原因分析

①家庭收入偏低,学校收费过高据调查,倘若一家庭中有两个1990左右年出生的子女,那么在孩子从读小学到升初中的这段时间,万岭村小学与黄家口镇中心学校对各个年级的不同学生的收入标准也足以吓得很多家庭不敢让孩子上学,据他们介绍,当年学费不像现在这样——义务上学,光就半年一交的学费很多家庭根本就交不起。2000年前,该村村小学一年就学费与书本费就接近2500块,那时,对村名来说,稻谷一百斤才六十块,池塘里德至宝草鱼一斤也就3块,而且当时喂鱼、种田并不是像现在这样有国家补贴,而是每年要根据自家占有耕地的多少向国家交每亩300元以上的提留,经常,农民一年到头的收

入,除去上交国家的那部分后仅仅只能基本交上一个孩子一年的学习以及生活费用,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家长便让自己的子女下学去外出打工了。,这无非是因为本身自己家庭很难负起学生的学习费用,其次他们认为读书是个无底洞,读完小学读初中,读完初中读高中,读完高中读大学,什么时候是个头,即使到时候毕业了,能不能挣到他们读书的发费更是一个大大的疑问,所以这越发坚定了大人们让孩子外出辍学的念头。

②思想观念老化,没有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真理的深刻的认知,在他们的世界里面,似乎钱就是一切,他们的一切行为的目的的最终宗旨都是为了在经济上面有所成就,我们很难说这种观念错了,但是至少不能说它完全正确,该村大部分在2000年前后辍学打工的孩子目前过的生活都是惊人的相似:每年正月十五同包工头出去打工,盛夏时天气太热便回来歇一个月的暑,再回到工厂里面直到腊月十五前后赶回家过年,回到家里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除了打牌还是打牌,随着年龄的增加钱挣的越来越多牌也打得越来越大,可是生活已经从此被套下了深深地烙印,他们这一生都只能这么过下去,做衣服——打牌——做衣服——打牌,绝无例外,我只能说这不是一个现代人应该有的生活,他们不关心实事、不关注社会,成天圈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做井底之蛙,除了关心工资与打牌结局的输赢以外,其他任何事情都很难影起其情感的波动,他们彻彻底底成了一部挣钱的机器。

第5篇:关于农村教育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益阳市安化之行

电子系应电0931班雷荣平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的日益富强,我国的农村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村也越来越受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农村发展的速度,同时,也看到了当前农村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农村教育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关键词:“三下乡”、农村建设、农村教育、留守儿童

引言:今年暑期我有幸成为我院“三下乡”活动的一员,我是属于电器维修组的,此次“三下乡”活动,我们将在益阳市安化县龙塘乡和睦村进行三天的免费家电维修、发放衣物药品、新农村建设调查等活动。

(一)、农村教育问题

1、七月十五日我们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益阳市安化县龙塘乡和睦村。从我们的车进来的途中可看出这个村确实比较偏僻。至少还有40%的木房子,我们下车后,老乡们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当天下午及接下来的两天我们这组给老乡们进行了免费家电维修,通过与前来维修家电的老乡交流和空余时间对该村的调查,得出农村教育以下几个问题:

2、走进农村,最让人注意的就是现在的农村人口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以前还是“三八六一九九队”,现在是连妇女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留守儿童,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现在的农村教育问题。本来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责任,父母本来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现在很多夫妇都是一有小孩就扔给老人在农村养着,自己则外出打工,为了小孩的未来,他们在外卖苦力,为孩子的

将来挣钱。但他们往往都是忽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的小孩已经与父母都有了代沟,如果与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难道就不会有代沟了吗?可想而知,老人一般都比较宠小孩,特别是这个社会的小孩,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随着的孩子的长大,老人根本就管不了小孩,这样,父母本是一片好心,辛辛苦苦在外打工挣钱,结果他们会得到什么?得来的是一个从小就是留守儿童,长大是一个叛逆的孩子。

3、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

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和睦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4、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

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二)建议与改进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和睦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和睦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1、村里外出男女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其实在外打工也是挣不了大钱的,现在政府给了农村很好的政策,年轻人何不考虑在家打工创业呢?更何况,现在又不是没有读书的条件。城市里的父母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不惜在离学校近的地方租房甚至陪读,难道农村的父母连在家劳作,孩子回来时能全家吃个饭都那么难吗?开家长会时,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来,更何况,小孩一般都比较依恋自己的父母,长大了就想着独立了。因此,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及夫妇能意识到这些。

2、在外有所作为的或是学有所成的能人,不要忘本,应该不要忘记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不管你现在有多么的风光,落叶总是要归根的。人,一定不能忘本,现在这个和平的社会,并不要你时刻想到为国牺牲,但小到为家乡建设奉献一点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小时候想着怎么报效祖国,回报家乡父老乡亲,结果毕业就定居国外了。我想作为一名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的国家的一员,应该要懂得一写基本的道德水平。

3、政府要多关注农村教育。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果农村教育不搞好,祖国的未来是个难以想象的场面。特别

是作为我国这样的农村大国。要想我国真真正正的富强来,就必须把农村的经济搞上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古往今来,哪个领袖不是靠农民建立起来的政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把农村建设拉上来,才算一个真正的富强的国家。

(三)三下乡的意义及个人感受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 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了,农村建设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肯定了我的想法——建设自己的家乡!这是我儿时的一个梦想,就是要把我们这个山坳里的农村建设成一个最富强最高科技最和谐的小山庄!总统的来说,我认为一个农村的建设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在村庄规划上,做到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村民;路旁栽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

结构方向发展。注意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要制定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因此,一个好的农村建设,一个好的农村教育都离不开村邻导的正确指导和广大村民及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的辛苦!

第6篇:社会实践报告 中小学教育调查

河 北 大 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调查姓名:学号: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2011年 07 月 30日

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调查

调查目的: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在此,希望能通过调查找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障碍,并加以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调查意义: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将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提高农村学生质量,加快农村教育的素质化发展。

调查时间:20

11、

7、18——30日

调查步骤:

7、18——

7、21到城关联小查阅资料

7、22——

7、26走访教师、学生进行重点访谈

7、27——

7、29整理所调查的资料,撰写实践报告

7、30请被调查对象核实盖章

调查地点:河北省武邑县

调查对象(印章): 武邑县城关联小

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调查类型:资料检索法、访谈法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最为基础和庞大的部分,近几年国家也出台各种政策,促进

农村中小学教育建设,可见相当重视。因此,我利用暑假的时间以武邑县城关联小为代表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诸如经费短缺,硬件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薄弱,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生源流失等诸多问题,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的薄弱现状,应引起国家、社会及每个人的积极关注。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农村中小学在校舍和教学设施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中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经费短缺,硬件设施落后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更加剧了农村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经调查,城关联小千名学生仅有一个微机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音乐教室,设备相当不完备甚至缺少;图书馆的书籍不齐全,而且大部分是一些较为破旧、久未更新的书刊、过期的杂志等;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只有乒乓球台一张,单、双杠一幅而已。

(二)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问题突出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在任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法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知识与理念,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且仍有不少教师身兼数科,像音、体、美等“副课”往往只是流于形式,这就严重影响了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从教学方式来看,农村中小学中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

(三)应试色彩浓郁,课改举步维艰

国家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只限于口头上喊喊,而实际行动仍然是应试教育。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家长和社会则过分看重于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教学结果,这导致县镇教育部门对学校和老师们定指标、下任务,根据期末统考的成绩来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会受到通报批评,影响奖金发放、评模,晋级等。

智育方面都成问题的农村学校怎还顾得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乡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和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条件的限制,学校没能开设必要的教学实验、课外活动,这使得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成为

天方夜谭。

(四)学生素质较低,生源不断流失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们每天不仅要完成应有的作业,还得去死记硬背那些乏味的课本知识,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形同虚设。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成了个“读死书”的场所,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导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厌学,逃学等不良的学习风气。

经过对部分老师和学生家庭的走访发现,学生生源的流失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力执行,使得农村人口的自然出生率明显下降,学生总数缩减。同时,每年有大量乡村学龄儿童被父母带进城里经商或务工;

2、由于农村经济条件低下,农民观念落后,认为上不上学没什么,没有文化照样出门打工挣钱。这样,导致一些孩子过早辍学;

3、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纷纷送孩子进城求学。

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农村学校在校生减少。空空荡荡的教室,稀稀落落的学生,日益缩小的办学规模,便是当今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学生是一个学校的生存之本,如果学生都留不住,都寥寥无几,农村学生还有什么出路和前途可言?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针对以上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法:

(一)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政府应继续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采取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策略,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依据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数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修建教学需求的硬件设施,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只有教师队伍强大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状况才能改善。首先是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其次是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

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再次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农村中小学在保证音体美等课程课时的基础上,教育应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教学实验和社会实践,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助其成为优秀人才。同时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

(四)学校减负控辍,解决生源问题

针对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学校必须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绩让学生家长信服。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校方应尽力呼吁社会力量去帮助他们,老师应经常到学生家中走访,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工程中,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最大限度的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本次调查的体会和感悟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促进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真诚感谢家乡学校、父老给予的配合支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珍惜丰富多彩的大学时光,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第7篇:三生教育的社会实践报告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课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学生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才会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为此,学校根据隆阳区教育局为把 “三生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开展百项实践体验行动的要求。结合学校对学生们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们的爱心和感恩之心的实际,学校决定在年20xx年10月29日开展“高年级学生生存大挑战活动(学挣钱),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磨练意志,学真知,做真人,长真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会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通过了半天的亲身实践体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练

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要上好“三生教育”实践课,要多开动脑筋,寻找适合学生的活动开展教学,尽可能地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探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三生教育”真正的扎根学生心中,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第8篇: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本人已从教四年,这年让我体会到了不少酸甜苦辣,作为一名幼教,我认为最起码的几点就是:有爱心有责任心有童心。在个人方面必须得得到不断的提升学习,才能更好的培育未来的花朵。

作为一名团员,我积极参加青年团的相关活动,正确行使团章规定的权利,模范履行团员义务,共青团作为共产党的后备主力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从成为共青团员的那一刻起我便意识到了我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深切地感受到共青团员不只是一个称号,不只是一种光荣,而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思想先进的青年的使命。因为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进入大学以来,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但我深知更主要的是以身作则:学习上认真努力,政治上要求先进,活动中更要积极。

我认真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这也使我对党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更加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等的真正含义,更加坚定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终将实现。下面是我在寒假时所做的实践,报告如下。

我在幼儿园进行了幼儿教育的实践,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所以幼儿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幼教工作者为了有效地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做到科学育人,就必须学好幼儿心理学。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才能以此为据来确定适当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正确组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例如,通过对幼儿认知与行为的探讨,可以找到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控制行为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幼儿的多动行为。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幼儿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规律,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也有助于对幼儿的不良品行进行矫正。例如,根据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可以采用榜样法来消除幼儿的攻击行为。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幼儿个性心理的知识,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则可以进行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根据幼儿的不同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将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文化水平、职业状况、个性,以及亲子关系、家庭气氛、家庭结构等都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幼儿日后的个性发

展有着密切关系。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父母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的源泉。父母掌握的幼儿心理学知识越多,教养方式就越科学,孩子在幼儿期及日后的发展就可能越好。掌握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程序,不同年龄应达到的发展指标,父母就能有意识地预期自己孩子成长的水平,采用符合其心理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与教养方式,从而避免盲目地“揠苗助长” 或是一味地埋怨自己的孩子不长进。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包括考察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发展规律,预示发展的程序与模式,建立一系列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常模,如身高、体重、智力及社会行为发展等的年龄量表。这些都可以作为诊断幼儿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的工具,对诊断出来的特殊幼儿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干预。另外,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为幼儿品行障碍、孤独症、多动症、焦虑症、恐惧症等的治疗提供了一些方法论的指导。因此,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从个人来说这次的实习然我学会了很多,发现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在对待小朋友我有足够的耐心,和小朋友相处的很好,能够积极的引导孩子。但对专业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熟练。需要提高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中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专业对教育的作用。

第9篇:老区教育调查实践报告

近日,我们深入到老区,通过调查群众、教师、学生对本地老区中小学的教育情况进行了具体了解。

通过调查,我对本地教师有了较深的了解,这是一个团结而无私奉献的群体,没有走进它的人不会感悟他们博大的胸怀。在镇中心的带领下,这些年轻的教师们一直默默的耕耘着,将他们青春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双沟教育本着以学生的利益为主,切实为学生着想,办学条件及质量有了极大改善。有了任劳任怨的校长,还有我们更可敬的老师发挥他们“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用自己的知识滋润着学子们颗颗渴望求知的心,用自己宽大的胸怀温暖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其中不少乡村老师他们经常回不了家,但他们却毫无怨言,无怨无悔。也有老师本身从山里走出来的,他们可以在大城市工作,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依然不变的是他们对深深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于是,他们将自己宝贵的年华献给了献给了家乡,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当皱纹被岁月刻上眼角,当黑发被粉笔染上霜白,日月轮回,一切变化,不变的一就是那份对家乡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们的爱。对成绩差的同学,老师采取各种办法,发现优点,去鼓励他们,增加自信心,使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笔者还通过座谈采访部分学生,从学生那里了解情况,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很想成为一名大学生,成为科学家。但

当我问到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沉默了,没有多少孩子表示自己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建设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我们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愿意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的考虑,而大部分都来源于老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教。不少家长都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由于这里的教学条件以及其他原因,很多好老师和好学生流向了城镇。即使有许多的优惠政策,但该校办学仍有很多困难,比如:

一、资金短缺。突出表现为学校的可流动资金不足,学校经费只可满足正常运转,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

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三、教师外流现象严重。囿于城乡老师待遇、教学条件的巨大反差,不少教师都倾向于到城市工作,导致不少优秀老师的外流。而在乡村学校中,由于教师的缺乏,一个教师要教很多课,甚至不少教师得跨级、跨学科教学,导致教师教学压力增大,这样既不利于学校的教学,又导致不少教师因不堪重负而选择转校。

四、教学条件相对满后。学校教学方式主要以黑板-粉笔的方式教学,虽然学校有三个多媒体教室,但是远未能满足教学要求。更甚者,不少老教师根本就不会运用多媒体!此外,该校还存在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设备落后、仪器缺乏等现象。

五、农村学生流失现象。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大量家长外出打工,小孩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更有些家长目光短浅或局限于经济原因,即使其孩子未完成九年基本义务教育,仍强迫其孩子外出打工,剥夺了孩子受基本教育的权力。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学习意识缺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们认为这些学生中途辍学是因为面临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三方面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机会。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正在加大,问题正在凸显,因此,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许多学生习惯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从社会职能上,要进一步形

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2、乡镇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相互促进。

3、是使学校教育贴近农村生活实际,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4、乡镇要加大对学校教育投入,协助学校改善教学条件。

通过对普宁乡镇教育的调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农教结合,进行科教扶贫。乡镇学校不仅具有育人功能,而且可以发挥智力,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不仅要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基础,更要面向大多数受教育者,使他们既使榜上无名,也要身怀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这里,学校就是最高的学习殿堂,教师就是最有知识的人才。不仅要体现在学校为农村提供经济发展方面,也要体现在对乡镇人民政治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上(这可以通过提高乡镇青少年学生水平平实现),既要传授知识和本领,也要培养他们热爱农村,建设家乡的观念。

通过这次 “乡镇学校教育状况调查”活动,我也更加了解了乡镇教育的现状,对将来从事教学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上一篇:餐厅主管工作计划下一篇:建设银行支行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