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1篇)

美术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1

由于2月5号才开始实习,学生们都刚刚经历了期末考试,心情都很激动和兴奋。所以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主要了解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通过了解,我发现男生大都喜欢游戏上的人物和场景,女生则都比较关注漫画和动画。根据这一点,我在课后找到许多相关资料,希望从中对针对他们兴趣的教学有帮助。

二、美术知识拓展讲解

已经知道他们都对动漫比较感兴趣后,第二天的知识拓展讲解也是主要围绕国内外动画的。

首先,将中国动画几个阶段的典型代表中的片段通过投影播放出来。如:小蝌蚪找妈妈、鹬蚌相争、大闹天宫、黑猫警长、海尔兄弟、舒克与贝塔、老夫子、宝莲灯、麦兜等。

接着,告诉同学们,这些动画有什么重要地位。如:《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片的张叁丰,中国卡通界的达摩,开山鼻祖。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术水准。开头的设计就很“中国”,打开一本素雅的国画画册后,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淡淡推入,古琴和琵琶乐声悠扬,共同勾画出优美抒情的水墨世界。这部片子打破了动画片“单线平涂”的模式,没有边缘线,意境优美,气韵生动,曾获得多项国际殊荣。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旁白,那个年代典型的播音腔女声听来就像老师,但今日重温却是一番格外地亲切与温馨。尤其是开头的那句“青蛙妈妈爱他们,就像妈妈爱我们”,让人心头一暖,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单纯年代。

然后,将国内外各种游戏制作过程的简单步骤讲解给同学们,并播放出其制作过程,以及介绍工作室人员的个人简历。

最后,发放一些动漫人物图片,让他们临摹。评比出最优秀两幅(男女各一幅)挂在教室展览,可以促进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专业基础课教学

实习的第三至五天斗主要进行的是专业基础课教学。,它们依次是色彩、素速写。色彩主要是静物临摹和写生,素描主要是静物写生和几何石膏写生,速写主要是景物和人物临摹。在正式开始绘画之前,我都会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书上的范画,找出其中的优点和适合自己的画法。同样,每天也会有优秀的作品被挂在教室内展览。

四、发散思维创意绘画

实习的第六天,主要是培养同学们发散思维,学会联想。我会先给同学们发放一些创意素描或是创意海报,可以促进他们进行联想。接着,请每位同学把各自的创意描述出来,大家进行讨论。最后,就指导他们进行各种方式的创意绘画。

五、课外写生

美术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2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该课题主要从市场转型背景下考察社会转型对高等教育扩张的影响机制,包括市场转型对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影响、社会分层与流动对个体及家庭教育需求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需求对高等教育扩张的影响。具体来说,研究内容包括:

1. 社会转型对社会分层与流动影响。

分析当代社会转型,尤其是市场转型对社会分层与流动所带来的影响,包括社会流动方式、流动幅度、流动规模变化,考察地位竞争激化的具体状况。

2. 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及地位获得中的作用。

考察高等教育在社会地位获得及流动中的作用的变化,即由于市场转型,高等教育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体在地位获得中所起的具体作用及其变化趋势。具体地说,包括对个体的就业竞争、经济地位、地位获得的影响,本部分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3. 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及其导致教育扩张的机制。

研究社会流动及地位竞争导致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情况,以及这种增长在什么情况下、通过何种方式导致高等教育的扩张,包括通过政府(因政治上的压力而扩大高等教育机会)、市场(通过市场渠道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作用转化为教育的扩张,并形成扩张的自我强化(文凭竞争的升级)。

(二)研究方法

1. 背景分析法

从社会转型尤其是市场转型的背景分析高等教育扩张的动力,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社会因素对高等教育扩张的影响。

2. 国际比较法

鉴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在市场转型阶段也经历了高等教育的急剧扩张,通过考察前苏联、东欧转型国家的高等教育扩张,更好地考察市场转型对高等教育扩张的影响机制。

3. 结构分析法

从社会的宏观结构考察高等教育需求,从而使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研究从个体的层面上升到社会的层面,从社会结构性的因素中认识高等教育扩张的社会动力。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

中国高等教育的急剧扩张是在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增速没有明显变化之下的突然加速,因而无法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解释;与此同时,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转型国家的高等教育扩张是一种在经济停滞及衰退背景下的扩张,也无法用人力资本的角度进行经济方面的解释。因此,在市场转型的背景下,地位竞争的加剧成为高等教育急剧扩张的主要动力。该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

(一)市场转型导致地位竞争激化

市场转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意识形态上对竞争的排斥,以及一系列相关的经济社会制度安排的结果,社会中的地位竞争程度低,主要体现在:首先,这种体制通过国家权力给劳动者安排工作岗位并赋予相应的社会地位,个体在社会地位获得中的自主程度较低。其次,这种体制保障个体的工作岗位以及社会地位的稳定性,也即保护了个人在社会地位方面的既得利益,向下流动的可能性小,无须为维持既有的社会地位做出更多的努力。再次,经济收入的均等化,导致社会不同阶层及群体经济差距较小,也削弱了人们向上流动即争夺更好经济地位的动机。此外,在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在客观上使得结构性的向上流动机会减少。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下地位竞争并不激烈。

而市场转型后,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机制,市场转型必然导致地位竞争激化。首先,社会分层机制转换扩大了地位竞争规模。与再分配经济相比,在市场经济下,个体社会地位的获得主要取决于市场竞争,这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机会与流动动力,尤其是在转型初期,原有的地位安排被打破,个体需要在新的社会结构中重新确定社会地位,这导致地位竞争规模扩大。其次,社会分化强化了地位竞争程度。社会分化拉大了社会阶层间的纵向差距,从而加剧了对优势地位的争夺,社会分化越严重,地位竞争越激烈。再次,就业困难加剧了地位竞争强度。对大多数个体来说,工作是个人获取经济收入及获得社会地位的基本手段,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工作更是关乎人的生存,因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就业竞争尤其激烈。

因此,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带来社会分层与流动机制的变化,尽管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力主导的分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发挥作用,但毫无疑问的是市场机制在社会分层与流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分层模式,在国家权力主导的分层模式中,地位竞争的程度低,在市场体制下,市场力量在分层与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市场机制的核心是竞争,因此市场转型必然导致地位竞争激化。而从各转型国家的具体情况来看,在市场机制引入后都经历了贫富分化、劳动力市场化、失业问题严重的过程,我国亦是如此。这使得地位竞争加剧,在转型加速期尤甚。

(二)高等教育在地位竞争中的作用提升

1. 社会流动状况变化导致高等教育的作用增强

在计划体制下,个人社会地位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国家权力实现的。国家权力通过配置劳动力资源,给个人分配工作岗位从而决定个人的社会地位。且在社会流动中,教育也不一定起关键性作用,甚至成为向上流动的障碍。而在市场转型之后,社会流动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但社会流动动力增强、方向多样化、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社会流动渠道逐渐改变,在向市场主导的社会流动机制的转变过程中,社会流动的开放性以及自致性因素所起的作用不断增强。对大多数社会成员而言,不存在职业地位的直接传递现象(如在计划经济时期存在的父母退休后子女“顶替”现象以及在“单位制”中较普遍存在的子女被安排进父母工作单位的现象,实际上是职业身份以及社会地位在代际之间的直接传递),政治面貌、家庭出生等因素对个人社会流动的直接影响也在减弱。并且在市场主导的流动机制中,教育是个人获得社会地位的主要手段、也是家庭传递社会地位的中介。在社会流动程度提高的情况下,在决定社会流动的因素中,教育程度超越其它因素,成为决定个体职业地位的首要原因。其中大专/本科学历对个人初始职业地位的获得表现出更强的影响,且随着体制转型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这一学历表现出的影响也越发强烈,在职业要求上出现了高等教育文凭对低一级文凭的替代。由于接受高等教育者在地位获得方面居于明显优势,当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其示范作用会强化社会上的高等教育需求。

2. 社会分化加剧推动高等教育个人收益不断提高

计划体制下,由于社会结构比较简单及平均主义分配政策的作用,社会分化程度很低。除了由于国家推行的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差别较大外,各地区、行业、单位以及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小,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及权力主导的分配机制导致经济收入与个人贡献往往很难直接挂钩,个人的工资收入不能充分反映劳动生产率。个人即使受过较高程度的教育并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也很难在收入上获得相应的报酬。除了由于城乡差别的存在,导致高等教育对农村人口具有相当高的收益率外(包括其身份的转变,即跳出“农门”),对城市人口来说个人收益率不高。由于接受高等教育带来的边际收益较低,城市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动机不强。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家收入分配政策的变化,我国的社会分化程度不断提高,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这种差距包括阶层、城乡、区域、行业、职位之间,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使我国由收入分配高度均等的国家变成为高度贫富分化的国家,贫富分化也导致了教育收益率的变化。围绕改革开放后教育收益率进行的大量研究都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教育的收益率及高等教育的边际收益率均不断上升。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日益明显,而接受高等教育者在收入上明显要高于其它教育程度者,高等教育也成了不同收入水平的分水岭。

3. 就业竞争激化使高等教育的工具价值显现

在计划体制下,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给劳动者安排工作岗位,且每个人的工作岗位相对稳定,因而工作是“铁饭碗”,同时,在就业目标上,国家实行充分就业的政策,尽量为每个劳动者安排工作,不允许有公开的失业现象,即使有年轻人暂时不能安排工作的也称为“待业”。因此,计划体制下,虽然就业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筛选,但是获得工作时没有公开的市场竞争,也没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失业之忧,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对个人能否获得工作几乎没有影响,这也造成了在城市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动力不强,而在农村则基本没有就业一说。

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劳动力市场化意味着劳动力资源不再是通过国家权力而是通过市场配置,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机会。在就业竞争中,作为体现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信号,教育文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多的教育意味着更容易找到工作以及更好的工作。因此,在各个层次的教育文凭中,高等教育文凭在就业竞争中所起的作用最具决定性。这样,在市场化的就业竞争中,教育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体现出来了,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文凭成了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而转型期严峻的失业问题以及失业下岗职工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使得就业竞争尤为激烈,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高等教育在就业竞争中的工具价值。

(三)地位竞争激化导致高等教育需求增强

地位竞争激化何以影响到高等教育需求?与传统社会不同,在现代社会的地位获得与社会流动中,教育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教育是获得社会地位的最重要的渠道,也是社会地位代际传递的中介,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更是强化了教育的这一功能,这样,教育成了地位竞争工具。尤其是随着中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在获得优势地位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否具有高等教育文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不同社会地位的分界线。这样,地位竞争激化导致高等教育需求膨胀。

地位竞争的激化是通过如下机制导致高等教育需求得以强化的。一是市场奖励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正面激励是不足的,甚至是缺乏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导致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对个人收入影响不大;国家的充分就业政策导致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对个人的就业机会影响不大;扁平化的社会结构导致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对个人社会地位差别影响不大。而在市场转型之后,接受高等教育意味着更容易找到工作,获得更多的收入,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如转型初期高等教育收益率上升以及接受高等教育者相对于其他教育程度者而言失业率较低,就对接受高等教育形成一种正面的激励。在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下,必然在社会上形成示范效应。

二是市场惩罚机制。即如果不接受高等教育,可能意味着个体在社会竞争中居于劣势地位,导致个体的向下流动。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有所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对既得利益的保护,社会中的向下流动较少,因而市场惩罚机制几乎不存在。而在市场机制下,尤其是在转型初期经济衰退、两极分化、就业困难的背景下,相当多的个体及家庭面临社会地位急剧下降的威胁,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三是市场强化机制。即个体的高等教育需求驱动的教育扩张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个体的教育需求,这是由于教育扩张导致雇主对文凭的要求提高,原有的文凭贬值,个体不得不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以维持既有的社会地位及竞争优势。这时,教育只不过是防止向下流动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的扩张会形成自我强化的机制,正如瑟罗(Thurow)所说:人们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工资高于未提高教育水平的人,而在于高于都提高了教育水平的人。教育实际上成了保持个人竞争力的防卫开支。受过教育的劳动者越多,发展越快,这样的防卫开支越必要。

因此,在市场转型的背景下尤其是转型初期社会上的地位竞争加剧,这种地位竞争传导到教育领域,加剧了个体及家庭对文凭的需求,从而推动了高等教育扩张。

(四)高等教育需求增强推动高等教育扩张

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强必然导致教育的扩张。因为,在我国政府对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仍实行计划式的管理,每年的招生规模是通过教育部下达招生指标的方式确定的,而这种规模的变化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导向,政府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导向导致了高等教育规模的变动。不少研究者认为,政府的政策及其背后的政治原因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动的重要因素,在短期看来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高等教育的扩张是通过政府的政策转变实现的。1999年开始的大扩招尽管被认为有多种政策考虑,但高等教育入学需求的急剧增长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高等教育需求并不一定意味着会导致高等教育的扩张,因为高等教育的扩张还受到高等教育资源的制约,如大扩招之前政府以较大的幅度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时,立刻就面临教学资源不足及毕业生分配困难的问题,因而不得不调整扩招政策,导致高等教育的扩招不得持续。而在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实行了市场化改革,包括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高等教育收费制改革等,即在毕业生就业及教育成本中引入了市场机制,这导致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制约高等教育扩张的因素不再存在。所以,市场化改革使得强烈的高等教育需求能够通过公共政策转变为高等教育扩张。而在转型国家,由于政府还放弃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对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控制,因此,高等教育需求是直接通过市场机制得以满足从而导致高等教育的扩张,这一点从转型国家私立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扩张中,也更明显地体现了市场机制在满足高等教育需求中的作用。因而,正是市场化使得高等教育需求得以满足并导致高等教育的扩张。而政府从延缓就业压力、增加人力资本供给、换取公众支持等因素考虑,实际上也欢迎并鼓励这种扩张。社会上的高等教育需求是个体教育选择的结果,从个体的观点来看,最理想的策略是通过努力尽可能地得到最高文凭,从而使自己在地位竞争中处于更加优势的地位。但是,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当每个个体都追求这种目标时,结果反而是大多数人注定无法实现目标,高等教育无法带来预期的社会地位。因为,地位竞争在博弈论的语言中是一个零和博弈,胜利者所得乃失败者所失,某些人的所得仅仅建立在另一些人的所失基础上。而地位竞争驱动的高等教育过度扩张会使个体及家庭付出很大的代价,且会消耗大量公共教育资源。这样,个体的理性选择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因此,在市场化的竞争伦理中,尽管个人有选择高等教育的自由,但高等教育不再意味着理想的收入与社会地位。

在高等教育中,为克服因为地位竞争的激化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扩张,从而给个体及社会均带来不利的后果,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及时调整高等教育扩张速度。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要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否则会造成过度教育或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后第一次高等教育发展浪潮中,受人力资本理论及战后民主化浪潮的影响,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过度扩张,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起了毕业生就业问题,个人投资高等教育收益的下降等问题,从地位竞争的角度看,不仅会导致文凭竞争的升级,也造成个体教育投资的失败。因此,应理性认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在此基础上根据高等教育与外部环境的适应程度,调整规模扩张的速度。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张的时间长,尽管我国经济的发展没有引起严重的毕业生失业问题,但也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大学毕业生起薪低、劳动力市场失衡等问题,因此,这表明个体教育需求驱动的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已经超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的规模不能任由社会的需求驱动而扩张,从而使得调整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成为必要,而近几年来我国对高校招生规模的调整也反映了这种现实需要。

第二,科学引导高等教育需求。在地位竞争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对个体及家人而言是一种投资,其本质是一种地位需求。但地位竞争驱动的高等教育过度扩张会使个体及家庭付出很大的代价,且会消耗大量公共教育资源。鉴于这一因素,政府一方面要科学认识高等教育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合理引导高等教育需求。针对教育投资的长期性以及教育决策后果显现的滞后性,政府应通过做好劳动力市场预测、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以及加强对个体及家庭的宣传等手段促进个体的理性选择。这也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规模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相对均衡,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

成人音乐素质教育社会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成人音乐教育在中国音乐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音乐素质教育的普及不应该只是重视青少年,也注意到渴望学习音乐的社会成人,使音乐素质教育的全民化、终身化得到真正的实现。音乐素质教育在成人音乐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文化文明为依托的,是一项使人们的综合素质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在其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以审美为核心的美学意识,突出地体现了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习者在获得音乐对其人文关怀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汲取音乐中的个性色彩以及自由创造的创新精神。

1音乐素质的概念及特点

1.1音乐素质的概念

音乐素质是欣赏音乐、学习音乐的基础,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長郁文武在其《浅谈音乐素质》一文中指出:“音乐素质是个人在音乐的听觉、记忆、想象等诸多方面总和的……。”

1.2音乐素质的特点

(1)音乐素质具有先天性。有些人对音乐的感知是与生俱来的,如我们所说的绝对音高2就是指人的听觉这一音乐素质具有先天性,还有一些对音乐记忆、和声感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2)音乐素质具有可培养性:通过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一些音乐课程的帮助,可以培养出良好的音乐素质。

2成人音乐素质教育的意义

成人音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成人音乐欣赏与音乐学习能力为目的,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接受音乐教育的成人学生来讲,他的音乐能力应该是多方面的。在音乐文化发展、表现多元化的今天,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成人也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接受音乐素质教育并受其影响。当代也有很多科学家对“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做过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对美的音乐的欣赏能缓解人来自生活或工作上的压力。对于在职的成人,面临着就业压力和职场竞争时,可以通过音乐素质教育进行音乐欣赏与学习,增强其对音乐的审美判断。并且拥有良好的音乐素质也对在职场中的人际交往、公司活动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3现状调查

3.1调查方法和步骤

(1)调查对象。本课题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8~50岁的社会成人(校外成人)受音乐教育以及其对音乐需求的随机调查结果的调查研究。(2)调查工具、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访谈法进行。(3)调查时间。2013年9月到11月,问卷调查历时两个半月,为保证调查结果的质量,调查表的发放要求普遍性、准确性、实效性。发放问卷过程中采用分散发方法,努力将调查者的范围扩大,使信息更为全面。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调查形式,。

3.2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1)男女比例。女性247人,比例为67.12%;男性121人,比例为32.88%。(2)年龄段。18~28岁年龄段人数为197人,比例为53.53%;29~38岁年龄段人数为125人,比例为33.97%;39~50岁人数为46人,比例为12.5%。(3)职业状况。在职人数为273人,比例为74.18%;待业人数为95人,比例为25.82%。(4)音乐素质现状。其中有154人音乐素质较低,比例为41.85%;有186人音乐素质中等,比例为50.54%;有28人音乐素质较高,比例为7.61%。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社会成人的音乐素质不高,甚至有些成人是零音乐基础。虽然对流行音乐、广场舞、ktv这些音乐文化有接触,但是不能真正地理解和正确地学习。(5)音乐能力。音乐能力较低的人数为192人,比例为52.17%;音乐能力中等的人数为157人,比例为42.66%;音乐能力较高的人数为19人,比例为5.16%。这一调查结果与音乐素质现状调查结果对照,我们可以看出,音乐能力较低的人数比音乐素质较低的人数多,而音乐能力较高的人数比音乐素质较高的人数少。(6)音乐需求。其中43人没有表达音乐需求,比例为11.68%,有251人表示一般需求,比例为68.21%;有74人表示强烈要求,比例为20.11%。根据这一调查结果,表现出大部分社会成人都有音乐需求。(7)音乐素质教育需求。没有音乐素质教育需求的人数为139人,比例为37.77%;对音乐素质教育需求一般的人数为146人,比例为39.67%;有强烈音乐素质教育需求的人数为83人,比例为22.55%。把音乐素质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与对音乐需求的调查结果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社会成人对音乐有需求,但是对音乐素质教育需求不高。

3.3个别访谈

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对接受调查者进行访谈。以下为通过访谈后整理得出的结论:(1)大部分成人对音乐素质教育认识度不高。大多数成人拿到问卷时就问:“什么是音乐素质教育?”我们作解释以后,也还是有部分成人对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音乐素质教育不了解。(2)大部分成人有音乐需求,但是无从下手。有部分成人向我们提问,如“我想自己学一首歌,可是老是唱不好,是怎么回事?”于是我们建议对着歌谱,一句曲子,一句歌词学唱。可是有部分成人不认识歌谱,由此看出视唱训练这一音乐素质教育的必要性。(3)音乐素质教育实施较为困难。大部分成人认为接受音乐素质教育没有必要,即使是有音乐需求的人也认为音乐素质教育要花长时间且不一定有成果,只有少部分人对音乐素质教育需求强烈。

4教学实践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教学实践活动,对象为正在接受音乐培训的成人(器乐、声乐、舞蹈等)。教学实践是以培训班为据点,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音乐素质教育教学课程(一周一次)。以下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

4.1成人素质音乐教育教案(总纲)

(1)教学目的。以专业、专心的教学态度,使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在喜爱音乐的同时能够了解音乐,对音乐有系统的认识,有更好的基础学习音乐,用音乐来丰富大家的生活。培养学习者对音乐的热爱与认知。(2)教学重点。简谱与五线谱;小三门(试唱、练耳、乐理);音乐史。(3)教学时数。基础课按1∶4与专业课成比例。(4)教学内容。简谱“1234567”的试唱与听音;简谱歌曲的识谱与歌唱;五线谱基本的识谱试唱练习;中外音乐史的纲要导读;名家名作欣赏。

4.2教学成果

通过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受教育者的音乐素质与音乐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们对受教育者也做了一个回访,大部分接受了音乐素质教育的成人表示自己的音乐素质提高后,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表示愿意继续接受音乐素质教育。

5结论

美术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4

伴着暖暖冬日,我们走进寒假,公寓里的学子们带上了行李与思念也走上回家的路。大学里的第一个学期正式拉下帷幕,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完全是两回事。记得刚军训完我总是在不停赶着,因为教室不固定,因为上课时间之间的空档岔开了时间,但没多久也就适应了。

[回顾]

第一次寄宿,第一次有室友,第一次离家生活,理应有不适应,但我倒还挺享受着这不同于之前的生活,除了没有跟爸妈在一起,感觉其实没有很大的区别。开心认识了很多人,经历了一些以前没经历过的新鲜事。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做饭,一起吃着劳动之后的饭菜,一起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玩起了许久没有玩过的儿时游戏,一起在夜晚坐在草地上聊天,一起为一场晚会筹办、购买食品……静下来想想,真的拥有了很多回忆。回忆同时还是要进行自我检讨,也许因为突然没有多少压力的生活,自己还是有些偷懒,没有像高中一样好好在上课之后好好复习、巩固,很不应该,但过去了再后悔也没用,重要的是抓紧现在,好好把握,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不能总是依靠父母,而是应当活在当下,将来加倍孝顺。

寒假好好思考了一下自己近期的计划,好好将自己的学业完成,一定在平时就要巩固加深,争取考试有满意的成绩。另外在课余时间将日语的课程完成好,多去图书馆读些书,买下的书也都好好阅读,扩宽自己的视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世界。大学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快速形成的阶段,需要智者的一些牵引,这样更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许恰好在某一个点找到了自己想要坚持下去的目标和力量。同时学生会的工作也要积极参加,认真对待,好好锻炼自己的能力,大胆去尝试,有意外的发现也不一定。机会总是落在有准备的人手上,在做准备的过程中,也去发现机会,争取机会,事半功倍。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由两部分组成,一项是做调查问卷,一项则是在服装店当了临时销售员。

①调查问卷是关于独居老人的身体心理情况的一个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感受了许多。老人们大多是六十多岁、夫妇同居,有的子女在同一个城市,有的则在临近城市,所以他们与子女的关系都还不错,看得出来他们还是欣慰的。但同时看着老人们答题,看到他们的答案,免不了还是有些心酸的。有的老人认识的字不多,题目有时念着还有几个错别字,我耐心地跟他们读题目给他们听,一份问卷几页而已,却足足做了半个小时左右,他们也看累了,那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真是辛苦他们了。

美术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5

我在服装店的打工经历

去年我们学校寒假放假较早,回到家后觉得百无聊赖,就想着快过年了,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来了,街上应该热闹了,那那些超市应该需要些人手吧。于是计划着在家附近找点事做,一来可以赚些外快;二来还可以增加一些社会经历。刚巧的是,我们村的一位婶婶就在镇上的超市上班,闲聊中我就提了一下,问她们超市要不要招些人手,她说帮我问下,结果 没人买,就成了艺术品,光用来欣赏了。总之,这些就是我遇到的一些好的不好的,好应付不好应付的顾客了。我觉得这对我以后出去都是有很多好处的。

到了大年三十那天生意还是很好,本来我只做到上午,我妈妈要我早些回去的,可是太忙了,老板一再让我忙完这一天,不然几不给我结工资。唉...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再说,看到她们那么忙我也实在不好再说什么,于是,我就留到了下午。下班的时候,确实好累的!不过,当老板给我结算工资的时候,我心里是喜滋滋的,一下子就把疲惫抛到脑后了。最后走的时候老板还鼓励了我一下,说我做的很好,要我以后走上社会一定好好加油!就这样,我的寒假工算是告一段落了,确确实实让我又获益匪浅。

我觉得社会实践是指引大学生走向社会的 超市打工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报告一

今年这个寒假,我回到了离开4个月的家乡—吉林市,回来一直没事的我,感觉真的好无聊,不到该干点什么好,大学的生活真是无聊死了,可能对别的孩子来说上大学可算轻松了,我却一点感觉都没有,毕竟我是从中专考上来,本来中专生活就是很松的,所以对大学的生活更是适应的。

这个假期说长也不算长,说短也不短,决定出去找点活干,出去了好几次,活到没找到,一天在外面吃饭家坐车就好多钱,嗨~钱没挣到手,天天花销到不小,人们常说像我们这么大的应该好找活,可算我咋没感觉恩!可能也是我是短期的

都不愿意要,也是大过年的夜不好找活,后来在大福源找到了活,嘿嘿高兴啊。满怀着信心去应聘,经过了一番周折把我们一大帮同龄的都要了,说一个小时7.3元,薪资还不低。要到是要我们了,刚来就让我们干苦力,有的拖地,有的抬成箱的汽水,累了够呛干了2个点。我们问他这两个点算钱不,她告诉我们不开,刚来的都的为为我们人资干活,属于义务劳动。然后告诉我们回去吧!明天早班的上午11点上班,可算可以上班了,心中窃喜啊~

未购物通道,那个青年把包拉锁一拉开,说你翻,你翻,要是有超市未结账的咋咋地的。。

情景四:我朋友在那收音,他比我先去的,我没事了,就过去帮帮他,有个男的可能是喝多了,就骂收银员。嗨谁家都有孩子 至于吗?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工作,让我明白了很多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人是不完整的,因此我们必须紧密地和社会联系到一起,和他成为一体,在学到工作经验的同时,我也懂得了市场的重要性,另外,还必须从社会进一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强队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做好参加竞争的意识,这次社会实践非常有益。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的陈述自己的干点,如何让别人认同,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的重要的基石。以后我还会多多参加这种社会实践,对我这个公子哥只有益处的。

报告二

作为20xx级的大学生,我迎来了大学生涯里 顾客带来干净整齐的形象,有利于顾客更顺利的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

三、热情待人,微笑面对。在超市里,顾客有时候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如果问我们时,我们微笑的告诉他们。他们也会很高兴,下次光临的机会更大。当在其它工作中,我们只有真心的对待别人的问题,耐心的告知,微笑的说话,给人留下很好的形象。礼貌待人更让自己接近成功,让人看到你的素养。

四、注意团队意识和团结精神。在超市里,补货和盘点是最忙的事。只有自己和大家一起干,学会如何处理,更好的完成任务。记住,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拥有团队意识,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做好每件事。

五、不断学习,改善自我。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的潮流。学习是人一生的目标,活到了,学到老,人生才美好。谦虚的学习会让你变得更加睿智,更能融入集体,让自己有所改变。

虽然我在工作过程种很累很辛苦,但是我却从中得到了很多,在遇到细小繁琐的工作时,我学会了细心;在遇到顾客刁难时;我学会了忍让;在遇到别人不停问问题时,我学会了耐心。。。通过这些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让我更好的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当然在学到更多的社会知识的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但是我相信经过这次的实训,在我以后的真正工作中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错误,我也会更加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去完成我工作中每件事,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足。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更好的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只有把自己内外都培养好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外在的包括:毕业学校、专业背景、学校成绩和外语能力。内在的包括:职业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应变能力等。只有内外结合,才能更好的让自己处在良好的状态工作。顺应时代的要求,发展自我,展现新的舞台。

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锻炼,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锻炼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从而积累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不断的提高,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事业,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但是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迈出每一步,让自己更好锻炼和提升。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多的是觉悟和体会。只有真正的做到自己所体会的,才有所意义。事无大小,恭者必细,用心为之,能善取矣。大学生是未来的标兵,要有清廉公正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学会为人民服务,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丰富知识和扎实的本领。修身养性,增强参与意识。在实践中,大学生受到不同教育,长才干,做实事,感受实践的内涵,重在参与。

美术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6

今年寒假,是我大学生涯的 的热忱与提供最好的服务给顾客,而并非单纯只是为了钱。我拨开拥挤的人群,走到那对夫妇面前,用普通话叫他们写下所选的对联号码。那对憨厚的夫妇一脸惊奇地看着我,似乎他们得到了优先购买权一样展开笑颜。然后很快地,我就包装好他们的对联并送他们到门口,并祝他们新年快乐。看到他们的微笑,我心里觉得很暖和。我并非在显示自己的伟大,我只是把他们当作服务的对象。而服务的质量是不应该因为他们是外来工的身份而有所降低的。

买对联时最怕的就是碰到那些非凡挑剔的人。我就碰到一个这样的人。他先教我拿了3、4、5、11号的小对联,我照例给他配好了横批。可他又嫌那些横批的字不够好看,要求我重新换给他。我当然照办。可当我预备把对联卷好要他付钱时,他却说7、8、9、15号的对联似乎更好,再次要求我重换。我什么也没说,耐着性子又换好给他,然后也微笑祝他新年快乐。我承认在面对这样的人时,心情是很轻易浮躁的。因为在连续站了几个小时后,腿都是麻麻的,却还要耐着性子往返走动,把他之前挑选的对联放回原位,稍不小心就会把对联弄折了或弄花了。可是我还是强忍着心中的不满,因为我知道假如现在连这样的小事情都无法学会忍耐, 那么将来出去工作后,所面对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假如我都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肯定不利于我的工作开展的。忍耐并不是代表一种屈服,而是一种自身的修养。一个人的素质的高低并非单纯靠学历来衡量的,而是体现在其对人对事的包容与大度。

机会永远都是留给那些有预备的人的。而我在这次小小的实践活动中虽然没有得到很高的报酬,但正如我舅舅所说的一样,我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已初步具备了一个销售员所应有的素质。我想,这样的赞美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好的报酬了。虽然从事销售工作并非是我将来的出路,但我在这里所学到的将使我一生受益。认真工作,把工作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我的生活才会更加出色。2017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一)前言: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对缤纷多彩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在大学的 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实践中以及以后的工作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就像刚开始时我到饭店那样有一点胆怯,但后来是自信给了我勇气。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缺乏社会经验等种种原因往往使自己觉得自己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所以应该尝试着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有人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在工作中要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此次社会实践,真正地填补了我在课堂上所没能学到的空白,真正增长了我的社会交际经验。一个人可以没有渊博的知识,但绝对不能没有社会交际的经验和能力,这也是我此次实践体会最深的一份心得。(四)本人存在的问题以及几点思考:

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是要深入地探索,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在学校学会更多的书面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真希望以后能再有这样的机会,也希望我们学校以后能有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去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吧。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系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支持是不可忽视的。正是系领导和老师的支持,才使我们多了一次与社会充分接触,增强了社交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机会。实践活动的成功,为我们下一次实践做了较好的铺垫,也为我系以后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美术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7

一、实践过程

课程设计之初, 我们便将学科优势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联系起来, 通过人员的合理调配, 组成了强有力的专家组。学科把关人主要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逐步优化, 而相关信息技术人才则在现代教育平台上不断挖掘, 特别是如何将资源有效的整合, 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最为棘手的两个问题:首先是没有一个现成的平台可以利用;其次是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如此紧密的结合是一个崭新的尝试。

因此, 为解决上述难题, 我们首先是查阅相关资料, 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其次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在实践过程中, 整个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细化都是学科老师与信息技术老师共同商议之下完成的, 通过相互的反馈, 学科老师掌握了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成果, 并能够在教育技术老师的支持下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教育技术的老师也通过与学科的整合, 掌握了学科教学的特点, 达到了优势互补的目的。

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 我们首先确定了教学的模式, 即以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为课堂主导。老师适当引导的方式, 大大超越了授受式学习方式, 使学生再开放的教学情景下, 思维的训练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

其次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系统。该课程系统集成了各学科资源, 通过基本模块的有效整合, 结合各学科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比如针对物理单摆周期这节课, 我们以情境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 而整个探究的过程始终围绕这一主题, 最后通过学生的讨论学习解决情境问题, 整个流程可归纳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与新课标不谋而合。

对于网络课堂教学最突出的问题, 即学生难于掌控的情况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利用其反馈及时的特性。我们分别在探究实验、知识运用版块设置了调查和练习反馈, 能够全过程掌握学生参与度。同时, 也及时给予学生评价, 帮助其明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我们还结合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从实际生活入手, 由形象的大本钟模拟动画引出单摆周期的调节, 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 而又是对现实生活高度的抽象。从问题情境出发,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而始终贯穿单摆周期这一主线。围绕中心问题让学生首先猜想单摆周期相关因素, 然后通过研究物理问题最重要的方法——实验,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掌握科学方法, 整个探究的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而且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相结合, 有定性的感知, 也有定量的测算, 在定性阶段我们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去回忆各种仪器 (如停表, 刻度尺, 螺旋测微计, 游标卡尺) 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去体会仪器使用的规范性, 在定量探究阶段。我们首先利用虚拟实验室让学生验证刚才的定性实验 (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 而与质量和摆角无关) , 同时利用excel数据表格让学生学会用函数图像去归纳和总结物理量关系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得出结论T与成正比, 再总结得出单摆周期公式。整个实验的设计锲合学生实际, 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同时又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 取得了非常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实践反思

通过这样一个课程探索的过程, 我充分意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利用它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学效率, 让课堂更加生动、鲜活、丰满,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中自主探究, 更加清晰的理解知识衍生的过程,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还促使教师不断的学习新方法, 新理念, 新技术。信息技术为教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来优化教学模式, 借助多媒体资源来改进和完善传统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比如我们就是利用了动画虚拟的定量实验与传统模式的定性探究相结合, 利用excel数据表格直接生成图表的方式, 顺理成章的得出了单摆周期公式, 而避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定量探究过程纷繁复杂, 数据处理机械重复的的弊端。利用生成评价板块使学情得到了最大化的及时反馈。这种模式为我以后的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新课标中虽然明确了教学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通过网络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恰当的整合, 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的实验过程中, 从猜想, 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探究, 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卷调查、留言板、维基百科关键词条编辑, 甚至是课堂练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度几乎达到了100%, 而这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是不可能出现的。通过这些反馈, 我们教师也能够适时的监控学生课堂参与的情况以及掌握情况, 通过量化的标准对学生生成评价, 有效的起到了督促和激励作用。

美术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8

关键词 关注农村 留守少年 教育状况 措施及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70-02

一、永平县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基本情况

围绕研究的方向,笔者在永平县11所学校抽取88名留守青少年,采用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与教师交流等形式开展研究。经分析,留守监护情况基本分以下几种: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一、永平县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首先,父母教育的缺位;其次,监护人教育的缺位;最后,自我教育的缺位。

(二)社会教育的缺乏

1.父母期望过低和监护人的知识水平低使得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整体上要比其他孩子差;

2.父母关爱的缺失和监护人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留守青少年的性格形成;

3.父母的长期缺位使留守青少年缺乏亲情温暖;

4.监护人对留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介入少,使得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5.缺乏必要的管教和约束使得部分留守青少年出现了行为偏差;

6.父母的补偿教育不利于留守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二、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顽症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加大投入

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青少年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二)打造充满关爱的学校环境

1.建立专门档案。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必须建立留守青少年专门档案,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从而对他们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学校每学期要建立留守青少年情况登记表,对留守青少年登记造册,建立留守青少年的档案,以全面掌握留守青少年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

2.定期召开会议。不管是学校还是班级,都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留守青少年问题,要形成会议制度,通过会议形成解决留守青少年问题的决议和制度,从而保证班级、学校在决策上的“政策”支持。

3.建立代管家长制。在各学校建立代管家长制,让老师行使家长的职能,在生活中和学习上给留守孩子更多的关心,像家长一样经常和他们促膝谈心,和他们一起游戏,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爱。

4.开展自律自强教育。班级要成立“独立青少年小组”,学校成立“独立青少年”委员会,选用其中独立能力较强的孩子担当成员,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留守青少年在学校、老师、同伴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这样,既可以增加心理倾诉渠道,增进伙伴之间的友情,又可以找到“家”的感觉,同时便于留守青少年随时请教,随时求助。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开辟宣传阵地。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等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留守青少年家庭教育优秀典型,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留守青少年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2.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家长联系卡、开通家长热线、定期召开家长会。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进行系列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对教育的正确认识。

(四)完善优化农村社区教育环境

1.学校建立激励机制。在留守青少年中打破年级、班级界限,组建校外学习小组,由各方面表现好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比如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作业、开展校外表现评议等。

2.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青少年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妇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 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源,建立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如可以从本地有较高威望的党员、教师、干部中聘请一批编外家长,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留守青少年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定期向学校反映孩子在校外的表现。也可鼓励有条件的退休教师或个人创办留守青少年托管中心,请他们帮助管理照看等。

3.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争取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关爱留守青少年。观察留守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成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并告知他们的法定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定期督促外出务工家长经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

4.定期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把老人集中起来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孙辈们的职责。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9

古人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暂又难忘的兼职时间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在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一个月的暑假兼职期,回首这一个月的暑假兼职期,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和体会。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大量外资不断流入中国,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形式日趋激烈和多样化。而伴随着的就是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更严更全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必须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这次的认识时间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能在暑假期间参加社会实习,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使我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后,迅速的加以实践运用。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对于我们大一学生来说,能对所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便于更好的学习,为我们大二时侯的专业课作准备。这是学业上的优势。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在实习中 成长的更加成熟,无论是思想还是心理上。由于我们一贯生活在校园中,时刻有老师、家长和同学关爱,生活可以说用无忧无虑来形容,很少接触社会,也很少吃苦。在这次旅社实习中,困难时刻严峻的考 验着我们。通过这次实习,我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一个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经 营业务,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客人,同时还结识了很多很好的同事和朋友,他们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社会,他们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教会了我如何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而作为一名还未走出校园的学生,我深知自己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对即将踏入的工作岗位又有着太多的陌生和神秘,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促使下,我满怀着信心和期待去迎接它。初来旅社我就被它神秘的色彩、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所深深吸引,为能有机会在这个 地方实习而感到庆幸。

虽然假期兼职打工实践的实践时间很短,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

一.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二. 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面试中,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 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暑假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位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 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两个月的暑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虽然这是我第二次的社会实践,但是相对于第一次我更加看重这一次的实践,(毕竟第一次是由学校组织的).对于整日呆在象牙塔中的我,这一次实践我尝到了生活的现实和不易。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我最宝贵的收获。

也许以后我再到旅社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会再有了,不过这一次社会实践真的对我是有很大的收获,让我明白了社会的残酷性和在残酷中朋友同事之间的友谊。有的时候真的是有苦同吃,有难同当,我会倍加珍惜很多来之不易的友谊的。

以后在大三的时候可能我还会参加社会实践,不过那就性质不同了,那是毕业前到公司实习,也许毕业后就留在公司了呢,大三实习也许就是工作前的预演吧,不能全算是社会实践了。

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珍惜为一次来之不易的实习实践,那么你就会取得很大的进步的,这是很正常的。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你在学校遇不到的事情,这些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只要克服了,那么你的明天就会更加的绚烂,精彩!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10

学院:信息学院姓名:薛玲群班级:09(3)

10年的寒冷,让我倍想过去一年点点滴滴的温存。不过值得庆幸,在这个短暂的寒假里,让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自我成长的生活。此时的寒冷就不那么恐惧了。我的生活似乎坐火车一样,总是马不停蹄地经过一个个站台。喀嚓喀嚓……我在家教站下车了,没有准备的就为你展示那幅从未阅读过的风景画,心情在舞动着……

我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做好出发的准备。若是下雨,我就乘坐公车来到学生的家里,原因是我不想迟到,这点我很重视,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希望自己的坚持能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好的印象。回来的时候都是走路回家的,即使是下雨我也选择走路。虽然回来的时候我的裤脚都湿透了。

接下来谈谈我的工作吧。我的学生是一位初二年级的女孩,生性活泼开朗,能说会道,生活在一个物质充裕的家庭里。他的父亲非常关注她的学习和生活。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关心有点火暴。他们父女之间的交流方式经常是在家里大声喧哗,吵声不断。或许因为叛逆,又或许因为年轻,她的想法与大人之间的想法有所差异,我是能够理解的。父亲的每一句刺耳的词语都是在激励她、提醒她,但是在他的女儿看来是在却是深深的责备和不敬仁义的感情。这就是为什么她不能够专心学习的原因之一吧。我很想改变他父亲的这种做法同时也让孩子理解他的父亲,但是我能在这短暂的时间做些什么举动来挽救这段应该拥有美好回忆的女孩呢?

开始帮她补课的时候,我就大概了解她的学习情况特别是上学期的期考成绩,抓住弱项逐一补上。但是这个计划我没有实现,因为学生的数学成绩没有我想象中的好,开始对我讲的东西有点不知所云,特别反映在做题目上,这让我感到失望难过,我开始怀疑我自己了。我的表达能力是不是有问题,还是我真的不适合做这份工作。开始的第一天我就碰壁了,后来再试着讲解练习我就发现问题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很差,对于过去学习的知识没有深入,知识点很分散,不会灵活运用。为此,我重新改变原来的计划,叫她拿从前的数学课本重新学习,加强训练。后来又发现现在的数学课本内容不够详尽,虽然例题简单易懂,甚至是步骤简略不写,让我的学生疑惑多多,配套练习却是更复杂的题海。学生往往就这样的情况下被卡住了,如果没有详细的讲解,完全自学,对于这样基础差的学生来说确实是困难的。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就从哪里着手解决,后来我是自己出一些比较简单的习题让她强化做题,把学习的感觉找回来,又加深对这一类型题目的解决方法。从简单到复杂,总结归纳,慢慢地,知识点得到积累,通过一轮复习,往日的学习激情又重新点燃。只可惜这种激情没有持续多久,毕竟这是数学课,容易分心开小差。在闲于的时间里,我就跟她聊天,谈谈我们的大学生活,为她的人生规划新的目标,激励她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努力。

通过一段短暂时间的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当一位老师的是多么不易啊!我的目的不是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而是改变她的学习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完全的人格魅力的人!我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可以要求现实也跟我们一样,有时候这种现实状态是无法改变的,只有学着适应,学着改变自己,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发展自我!

美术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1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 兴趣是培养多种能力的前提,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兴趣不仅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而且能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快乐、高效的学习。而学习兴趣是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自主掌握学习方法, 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自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或技能的心理支持平台。同时也是一种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体验和内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就会在大脑深处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 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佳状态, 自发地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注意, 对学生来说, 学习不再是吃苦受累, 被人强迫的事, 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 是一项充满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另外,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如何利用学科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是特别值得研究的问题。

课题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1) 学习兴趣是人生学习的起始动力,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很难想象一个人对学习不感兴趣还能快乐、高效地学习, 所以确立这一课题是非常重要的。

(2) 利用学科的独特魅力来吸引、激发学生对科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强烈兴趣, 使学生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 也是这一课题确立的重要因素。

(3) 调查表明, 虽然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信息技术课感兴趣, 但是他们的兴趣还停留在表面阶段, 如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对它的兴趣还并不稳定, 有时候觉得上课学习内容枯燥了就不喜欢学, 很多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为了放松紧张的学习压力, 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以上内容说明, 我们需要利用某些方法对学生对信息技术、科学学科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 由接受到探究, 使他们的兴趣由浅显到深入, 由临时到稳定。也就是说, 在主体教育理念下, 我们如果在教育上采用了积极的手段, 培养了学生的强烈的学科兴趣, 那么就会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实验的过程

课题组规划了三个实验阶段:

第一, 搜集资料、讨论应用阶段 (2008.3———2008.6)

组织课题组成员首先积极参与课题实验方案制定, 确保课题实验研究正常开展。由于我们在这方面认识较浅, 这就要求我们大量地学习别人相关的、先进的经验。我们在搜集到的大量文章中, 精选出一部分优秀的和现代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等相关的培养学生学科兴趣的教育教学经验文章, 每篇文章标上推荐人姓名, 提供给大家作交流、研究之用。课题组每周开展一次专题研讨, 课题组每月举行一次阶段小结, 每次会议都有记录。我们把在学习研究中得到的好的做法记下来, 作为我们教学应用的参考。再加上我们自己创造性地找问题、想办法, 也找到一些培养学生学科兴趣的方法, 然后在上课时试着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进行应用。当前,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的学习是被动的, 也就是在课时安排和教师的带领下来学习科学;有少部分学生自己对科学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 能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小实验、小制作;没有学生特别讨厌科学课。我们对我校四年级的一、三、五、七、九班二百零六名学生进行了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的调查, 其中一百六十三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 其他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比较喜欢。但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原因是计算机的彩色画面、游戏的惊险刺激等, 属于直接兴趣。小学儿童好奇心强, 他们对于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 而愿意接触、认识、掌握它们。但是, 他们的兴趣是有一个发展过程, 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受眼前具体生动、色彩鲜艳的事物所吸引和诱惑, 总是从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出发来认识事物。这样的兴趣具有极不稳定的因素, 这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吻合。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的积极引导, 他们的认识水平提高了, 思维能力变强了, 活动目的性增加了, 对事物有一种理性认识。这时, 他们对于事物的兴趣就不完全是由于事物表面的新奇、生动引起的, 而是由于他们的某些目的、需要所激起的。这样, 间接兴趣便得到发展。兴趣是一切学科学习的最强有力的动力。但是兴趣并非全是与生俱来的, 许多兴趣在于后天的培养, 我们的科学课也是如此。每一位科学教师都非常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让学生感兴趣, 也都很希望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感兴趣。然而, 现实中有些学生是不喜欢科学的, 所以也影响了他们对科学的学习效果。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呢?根据人的情感发展过程:好奇———兴趣———喜爱———爱好———热爱, 它们是逐级提升的, 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 通过喜欢、爱好或热爱来维持、强化和提升。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上课时首要的任务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和关注, 比如通过游戏、故事、挑战性的任务、比赛、熟悉而又神秘的事物、稀奇古怪的传说、神秘发现、探案等活动来引起学生的思维兴奋, 引起兴趣。然而, 这只是引起兴趣, 更重要的事情是在后面。引起好奇以后, 然后通过激励、赞许、探究、进一步激趣等活动使兴趣保持下去。要力求使兴趣按照感情的逻辑线发展下去, 如果能够发展到热爱的水平, 即可达到教师不教, 学生也要学、想学的地步, 到那时教师就不会担心学生学不好。

第二, 总结提炼阶段 (2008.7)

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研究, 听课、评课, 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总结出了培养小学生学科 (科学、信息技术学科) 兴趣的具体操作方法, 以及科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教学结构。

第三, 应用、修正阶段 (2008.9-2009.1)

根据第二阶段总结提炼的结果, 我们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 通过听课、评课研究培养小学生学科 (科学、信息技术学科) 兴趣的具体操作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如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最后形成完备的、易于操作的小学生学科 (科学、信息技术学科) 兴趣实施方案。

三、实验目标

(1) 实验课题组各成员平时的教学案例。

(2) 实验课题组各成员以论文形式获奖或发表。

(3) 培养小学生学科 (科学、信息) 兴趣具体操作方案。

(4) 科学、信息技术课堂兴趣教学结构。

(5) 不同程度地提高实验课题组各成员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研究取得的成绩

其一, 我们比较深入地进行了培养学生学科兴趣的理论探究, 根据心理学中有关发展孩子兴趣的理论, 并根据我们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 更深入地理解掌握了一些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比如:需要与动机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也是促进兴趣的一个原因。对于学生来说,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是一种纯自然的兴趣, 不带有任何动机和需要的功利色彩, 当然也是一种抽离的理想状况。在这种兴趣下的学习完全是一种享受, 最好的结果是把学习当成了一种需要, 促进不断地学习。同时, 由兴趣引发的不断探究也会反作用于兴趣本身, 以促进兴趣水平的提高。我们深刻地理解了“需要”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当孩子渴得太厉害、最需要水的时候却给孩子吃饭, 我们想他是不会接受的。而在这时给孩子水喝, 那么孩子肯定就会迫不及待地喝起来!这就是“需要”的神奇作用!从长远考虑, 当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人人生的需要, 应一辈子孜孜不倦的追求时, 就会产生积极、稳定、持久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会轻易消逝, 它伴随着人的一生。我们的课堂, 就是努力使学生产生“需要”, 这样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还比如:怎样奖励孩子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多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始, 我们上课时, 让所有学生都学完、学会当节课的教学内容后, 就让学生玩一会儿游戏, 后来我们意识到这样做的弊端很多, 如这样会使部分学生为了玩游戏而敷衍了事地学习, 学习效果不好;而后来我们改进了奖励机制, 凡是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 在探究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凡是上课纪律表现良好的、凡是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均可以受到游戏分的奖励。在学生放学后, 可以在学校计算机室享受与游戏分相同时间的玩游戏时间。由于奖励面比较大, 使学生稍加努力就可以受到奖励,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二, 优化高效兴趣课堂结构, 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使学生对科学、信息技术课产生强烈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 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小学信息技术高效兴趣课堂结构:释疑设悬——合作探究——巩固发现——生生互学。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表演计算机魔术、出示计算机中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故意在操作中露出破绽等方法进行导入,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然后利用学生想迫不及待解决问题的需要, 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按照计算机室的座位排列方式, 我们让同桌两位学生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在经过探究解决问题后, 教师就引导学生按照已有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地学习, 或者根据当堂学到的知识进行扩散性地学习, 在他们的发现、研究、探索中慢慢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在最后一个阶段中, 教师引导前三环节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去主动教其他学生, 让他们感染、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这紧张、有趣、充满成功感的学习当中去。

其三, 通过学习研究及教学实践, 我们初步总结出培养小学生学科 (科学、信息) 兴趣具体操作方案。

信息技术学科:

课前

(1) 经常和学生取得联系, 关心爱护、帮助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前, 可以通过和学生谈心或通过QQ等手段和学生进行交流思想、探讨信息技术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建立QQ空间等信息技术交流平台, 专门针对信息技术的问题让大家进行讨论、探讨。促使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

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 丰富的生活素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等, 使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对象, 从而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 (低中高年级) 。

课堂上

(2) 进行学习目的和学科意义教育。小学生学习兴趣不够稳定, 差异性比较大, 目的性不强。我们要经常加强学习目的和学科意义的教育, 只有当兴趣与人生目标、远大理想结合起来的时候, 他们的兴趣才会有更大的自觉性、方向性和稳定性, 才会有更大的推动力量 (低中高年级) 。

(3) 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学生敬佩, 并和学生关系和谐融洽, 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并不断注意建立与学生的良好关系 (低中高年级) 。

(4) 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 (低中高年级) 。

(5)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用形象、幽默、生动的语言, 夸张的教态等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深深地喜欢自己的课堂 (低中高年级) 。

(6) 给与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使他们获得学习快乐感、成功感, 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每当学生有进步或获得成功时, 教师的表扬与鼓励能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 从而进一步增强原有的兴趣 (低中高年级) 。

(7) 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 在探究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上课纪律表现良好的、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均可以受到游戏分的奖励。

(8) 多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Word中文排版及纸张大小等在实际打印中的作用等;或者学习论坛、博客、编程等实用性较强的内容, 学生乐于接受。

(9) 边学边用, 像学习Word、PowerPoint等软件, 单独为学习软件而学习软件, 学生相对觉得比较枯燥。而教学时利用这些软件, 一边欣赏电子板报, 一边学习其中某一项内容的制作方法, 然后自己去试着制作。实际用途很明了, 学生则很乐于去学习 (中高年级) 。

(10) 利用优秀的电子作品, 让学生探讨它们的制作元素、方法, 激发学生的制作动机。

(11) 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如:Word、PowerPoint等可以联系起来学习, 也可以与其它计算机知识联系起来学习, 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 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已经吸取到的知识体系里去, 这样, 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12) 把教学内容融入计算机游戏当中, 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小鸭子过河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自己发现、研究“鼠标经过”这一计算机命令及产生的链接。

(13) 动画演示法。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运用动画向学生展示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14) 采用任务驱动法。用竞赛、讨论等手段让大家积极学习, 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享受成功感,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通过设置悬念, 让学生更加关注教学内容, 进而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15) 利用比喻法进行理论课的学习, 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方便学生理解学习。比如:“前景色、背景色”就可以把舞台布置比作背景色, 而用舞台上活动的人的颜色比喻前景色。这样, 难懂的知识就可以让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

(16) 欲擒故纵法。给学生讲解某知识, 讲到精彩、重点难点处, 故意让学生闭上眼睛, 不让偷看, 学生的好奇心会大大增强, 往往会偷偷学习。

(17) 课上可以插入学习一些特殊的计算机小知识、小方法、小技巧, 这能大大地吸引学生, 建议感兴趣的学生订阅电脑、报刊, 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深深的爱好。

(18) 注重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制定的学习标准高一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 其学习标准相对低一些。

(19) 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完成教学内容后, 给学生提供上机练习的时间,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

(20) 根据学生乐于帮助别人的需要, 让学得快的学生主动帮助学得慢的学生。这样, 课堂教学效率变得高了, 帮助别人的学生也能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情趣, 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更高了。

(21) 信息技术合作形式和其它学科不一样 (因为座位本身不是‘T’形, 而是固定的一排一排的传统座位) , 更多的是同桌合作形式。所以我们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和学困生坐在一起, 使学生渐渐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 从而对信息技术学科感兴趣。

(22) 让学生自己多去发现、探究性地学习, 培养他们充满智慧地学习的能力, 使他们充满热情地去学习。

(23) 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再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果长期单一使用, 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趣。

课后

(24) 课后引导学生查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 或教师布置探究性作业, 进行拓展性的学习。探索的内容可以和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5) 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养成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取得的共识:

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时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 而这种兴趣只是表层的、感性的, 多是以玩游戏、调节放松为目的的。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利用探索、创作等为抓手不断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 利用激励等方法使他们产生愉悦感, 从而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产生割舍不断的依赖性。

其四, 推出了一批论文、案例。

其五, 在实验过程中, 参与实验的教师在教学水平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专业素质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加强, 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课上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能主动、有热情地学习;课下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 有的家长能和学生一起积极地参与探究。

五、存在问题

上一篇:《长腿叔叔》读后感 徐斯迦下一篇: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