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精选8篇)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 篇1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调查报告写作的格式

1、须注明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范围和主题,以及调查的主要方法。

2、须将调查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依据事实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合逻辑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3、须针对调查得到的事实,总结调查的体会和感受,并提出具有见地的看法或有价值的建议,发挥社会调查报告应有的社会价值。

(二)调查报告材料的获取

1、须亲自调查获取第一手材料,调查报告的材料须真实可靠。在调查报告中,要提供材料的来源,反映材料获取的过程。

2、调查报告须提供调查数据来源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影音资料等。

(三)时间安排:

调查时间:2010年5月

(四)调查报告要求:

紧扣调查主题,有理有据地分析和说明,逻辑清晰,有个人的观点和见解。字数1500-2000字左右。严禁抄袭舞弊,一经查出,以零分论处。

二、选题参考

1、百姓对建国六十年发展变化的基本看法调查

2、目前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调查分析

3、家乡近年经济发展状况、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4、家乡百姓近年收入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5、近年来百姓对国家大事关心程度、方式的变迁

6、家乡近年贫富差距的变迁,解决思路

7、建国六十年居民生活水平、质量变化调查——以xx市(县、区)为例

8、建国六十年居民收入情况调查——以xx市(县、区)为例

8、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

9、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

10、革命老区人民生活状况调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 篇2

通常情况下, 选题会受到学生智力因素、知识水平等共性问题的限制, 还会受到学生个别差异的影响。由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 使得一些学生在选题时出现如下情况: 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关注、不感兴趣;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师在课前布置的任务;不善于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不能将感兴趣的问题表述清楚。这些情况容易减弱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 使选题的有效性降低, 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活动目标, 使课堂效率降低。

如何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选题的有效指导, 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 对每一个事物提出“为什么”, 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 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方面, 帮助学生确立主题。学生问卷可设计如下一些问题:你对什么事物最感兴趣?你想研究这些事物的哪些方面?你打算怎样研究这些问题?你认为研究这个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研究这个问题时, 将会有哪些困难?你希望有哪些方面的帮助?你想自己独立研究还是与其他同学合作?通过调查问卷, 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内容分析学生所提的问题是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是否切实可行, 从而帮助学生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二、创设有趣味性的综合实践活动 情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趣味性。综合实践活动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生活中感 兴趣的事情出发, 大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在形式上不拘一格, 努力“放大”兴趣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现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 使学生没有压力、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并在“玩中学”“乐中学”中由被动变为主动, 深深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关注生活类的活动中, 也可以采用故事、事例或关于生活中某一问题引发的讨论来创设情境。例如:《雾霾天气》一课由雾霾天气带给我们的感受入手, 引发了“为什么会有雾霾”“雾霾的危害”“雾霾的自我防护”等话题,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选题时可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

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将相同或相近类型的问题进行整合。全班师生一起进行梳理, 归纳出全班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整理成一个个次主题。在分析归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所选的主题是学生感兴趣的, 符合学生意愿的, 学生就会有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 化“要我做”为“我要做”, 行动上会更主动, 责任感会更强, 更渴望成功。反之, 如果学生对主题不感兴趣, 漠然视之, 就不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也不会在活动中倾注全部心血。

一般来说, 完全由学生在活动中自发提出的问题而形成的活动主题, 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如果是教师提供的活动主题, 或是通过师生讨论协商后制定的活动主题, 有些就不一定符合学生兴趣。这时, 教师就需慎重考虑。当然, 兴趣毕竟只是一种热情, 变化快, 不太稳定, 因此, 不能作为确定主题时的唯一依据。

2.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 选择活动主题, 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 选择与学生能力水平相当的主题。如果所选的主题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超过了他们的知识经验水平, 那么, 在以后的实践中, 学生就会因为太难而失去活动兴趣, 难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3.要考虑现实可行性。

在确定活动主题时, 我们还要注意选择那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 值得去研究的, 内容积极、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活动主题。相反, 对于那些不现实, 或没有意义的主题, 教师就要引导帮助学生重新选择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 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经费, 有的主题虽然很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但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不可行, 也不应该选择。

4.要考虑现实可操作性。

选题时应选择小而精、容易操作的主题, 切忌贪大求全。例如: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对本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产生了兴趣, 想以“××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为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由于该问题涉及面广, 操作困难, 后来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以本区 (本村) 街道的污染来源和防范办法为题开展了活动。

四、引发思考, 确立课题

情境创设了, 学生的兴趣也有了, 接下来, 就要引导学生思考、确定活动围绕哪些小课题来搞。便于学生操作的小课题的产生很关键。是教师给学生列出来, 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按我们新课程的理念, 当然是学生自己提出来比较好。可是学生受自身知识储备的限制, 提出的问题有的比较浅显, 有的比较笼统, 还有的可能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指导教师不能本着“捡进筐里的都是菜”这种思想全盘接受, 要挑拣、选择、剔除, 把好的问题留下来, 进行疏理、分类, 产生新的适于活动的问题。例如:在《雾霾天气》这个题目中, 学生提出“为什么会产生雾霾”“我们要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雾霾为什么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为什么有的地方雾霾严重, 有的地方雾霾较轻”等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运用合并、归纳、筛选等方法提炼为“雾霾的成因”“雾霾的危害”“雾霾的防御”“城乡雾霾的差异”等课题, 这样不仅包容性强, 还比较有条理。所以不管学生怎么乱, 教师的思维一定要清晰、有条理, 要从乱中理出头绪, 将学生的思路梳理整齐。

五、合理分组, 角色轮换

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分组研究, 力求做到组内成员的合理搭配, 形成有效分工。我们一般采用的分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座位分小组。

2.自由结合分小组。

3.先产生组长, 再成立小组。把班里能力较强的几个学生先选出来, 委以组长重任, 然后由学生们自由选择。

4.根据需要来分组。比如要利用节假日搞活动, 我们会按学生的家庭住址来分小组, 这样利于学生联系, 方便活动开展。

其中第1、2种方法没有多少争议, 但是很难达到组内成员能力均衡的效果, 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分工合作。第3、4种方法可操作性比较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 提高活动的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工, 给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具体的工作, 使其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 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中心发言人等。一定时间后, 再互换角色,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分工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责任心, 增强合作意识, 在合理搭配的合作小组中, 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坦诚相待、民主平等,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组长应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 组织全组成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总结等活动。资料收集员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整理好。汇报 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尽己所能地发挥。

如果学生活动角色相对固定, 缺乏动态机制, 将容易产生小组霸权主义, 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 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为了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 我在活动开展中着手培养学生的“四会”:一是学会倾听,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 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 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 听不懂时, 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收集, 能根据小组活动, 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四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 能根据他人的观点, 作总结性发言。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可以在活动开展中进行小组角色轮换, 从而促进小组公平机制的形成, 也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良好机会。

从选题策划到审读报告 篇3

选题策划

关于选题策划,一曰抓名家书稿,但不迁就作者。“金黎组合”从社会需求出发,为名人策划选题,让名人服从选题,心服口服地就范于“选题”。好多时候,并非名人有了选题、有了作品后,他们去争取作品,包装出版,而是他们捕捉名人、定制名人、挖掘名人、以信誉和责任心赢得名人。二曰客观上帮助名家拓展,主观上成就自己策划。他们不是“一本书主义”,而是着眼于长期合作、长远合作。即使一本书,也要千方百计拓展它的覆盖空间,为争取的效益极限不遗余力。三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最大限度地占有选题策划的高质量信息。“洞悉潮流,与时俱进;号准脉搏,获胜选题”,这就是“金黎模式”的占领信息高地的秘密所在。

——郝振省

选题的产生有多种途径。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编辑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市场的需求而制订的。 如目前十分畅销的《中国震撼》,就是陈昕同志提出选题意向,由作者张维为同志完成的。一种是作者投稿,编辑经过选择、加工形成的选题。如目前长期盘踞在图书排行榜上的家教图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就是由作者自由投稿,编辑经过加工、组织营销而实现的。

——周百义

选题策划是最能体现整合营销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从选题策划中的几个重要方面看他们如何体现整合营销的思想。首先,从战略层次看,选题策划必须体现出版社的整体发展战略。第一,要运用SWOT(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战略分析方法,对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并把这一点作为选题策划的出版点,选题策划就是要在分析本出版社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以选题来强化优势,力避劣势,抓住机会,摆脱威胁。

第二,从观念上看,选题策划必须体现顾客导向,一切以满足读者或者客户的需要为核心,以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这和营销部门的任务和目标完全一致,做不到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选题策划者。现在很多策划编辑往往从某一个角度尤其是从自己的主观判断来确定选题,也许某一两次可能取得偶然的成功,但决不可能成为一种系统的、可持续性的选题策划方式,也与市场经济以及现代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选题策划编辑的。

第三,从供给者来说,4P理论中的产品(Product)直接就是选题策划的产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市场细分条件下提供有特色的产品;产品定价(Price)因素是策划的一项重要职能,它必须根据客户的消费能力、同类产品的价格、成本以及产品的消费弹性来决定定价;渠道(Place)是策划人员在选题策划的战略分析中必须认真考虑的要素,所策划的选题给谁看的,如何才能有效地到达消费者手中,如果策划人员单凭顾客需要但不考虑自身的发行能力和渠道优势,他所策划的选题就不可能到达预期的效果;宣传促销(Promotion)同样是策划人员的重要职责,因为最了解产品特点和读者需求特点的是策划人,他们的参与对宣传促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周蔚华

组 稿

组稿是编辑工作中的一环,也是出版工作中一个关键的节点。书稿的类型不同,作者的层次不同,组稿的方法也就不同。组稿一般有如下三种方式:

一是出版社提出选题,约请作者写稿。如知识读物、教科书、普及性理论读物。

二是出版社有出版计划或出版方向,有选择地向作者约稿。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的出版上,因为此类出版不是按出版社的要求如何写,而是根据作者自身的写作情况而定。如文学作品,作者要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把握来创作。如王跃文、肖仁福主要写机关小说,唐浩明主要写历史小说。学术著作要根据作者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来考虑出书的选题。如武大的赵林老师主要是研究哲学的,易中天老师是研究中国文化的。

三是出版社提出选题意向和要求,约请社外专家和学者拟编撰方案,组织作者。此类出版社主要指大型的丛书、选集、全集和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辞海,鲁迅全集等的编撰。

——周百义

组稿有间接组稿和直接组稿两种方式。间接组稿是在期刊(报纸)上公开发表约稿简则、征稿启事或散发编制好的约稿信, 没有明确的题目和确定的作者, 编辑与作者不直接接触;直接组稿则是编辑直接向确定的作者约稿。直接组稿又分为定向组稿和非定向组稿,定向组稿是按照选题规划或组稿计划进行的,有明确的题目(或主题), 有确定作者;非定向组稿是实现组稿计划的一种灵活战术, 带有随机性(不是随意性),编辑参加各种会议,同作者交谈或通过其他途径意外发现好的题目,随即约请作者撰写,发现好的文章,征得作者同意, 随时“抓”到手, 这可以说是一种“计划外收人”。

——张 亮

审读报告

对于审读报告我们要有新的认识。第一,要确保导向。我们要明确审读报告是干什么的, 要体现出版功能, 要有魂。审读报告要看书稿内容是否传播了为国家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发展有用的知识、信息,这是审读报告的魂。第二,要创新。这是审读报告的核心内容。出版是传播知识的,知识是需要不断创新的。审读报告要反映书稿有无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第三,质量控制。有了创新点还不够,还要看书稿是否符合出版质量水准,这是体现出版专业水准的基础性工作, 达不到标准不行。第四,要有学术评价。审读报告不仅仅要有政治评价,还要有学术评价。究竟稿子的重点在哪里,哪几个创新的知识点做得最好等等都要体现出来。第五,要有政治法律评价。内容违不违背国家法律,是否违背民族、宗教习俗, 在法律上能不能站得住脚,这些都要在审读报告里讲清楚。第六,要有文化评价。古人说过,言而无文,传之不远。所以,文章既要漂亮也要有内容。第七,要有编校标准。基本的常识问题、错别字问题必须解决。

在数字化的条件下,各种规范、各种实用软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为我们坚持导向、创新评价、学术评价、质量控制、政治法律评价、文化评价、编校评价等方面提供了条件, 因此我们应把审读报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有用。撰写审读报告不是走过场,不是应付检查,而是将它作为我们提升出版质量,体现出版功能,促进出版更好地繁荣、更好地走向世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邬书林

在出版质量的链条中,编辑处于一个核心位置,在编辑业务的链条中,书稿的审读与审读报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抓编辑出版质量的提升和保障工作,就应该抓实、抓细,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而不是大而化之地讲,大而化之地抓,不会有实在的效果,也是大家所不愿意的。

审读报告不但要符合标准和规范,而且其中的学术含量、思想含量、文化含量、理论含量、科技含量,包括文采的含量也要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期的努力。

——郝振省

出版工作是生产精神产品的,负有宣传思想理论、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崇高使命。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掌握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使读者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获得共同进步的力量和智慧。为了完成这样神圣的任务,所有的出版工作者,应该兢兢业业,不断提高出版物的质量。首先是要做好作为整个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其中又要花大力气抓好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稿件的审读,决不能有任何的忽视。这是实现上述神圣使命的重要保证,是出版人能够着力提高自己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是出版的一种专业工作。

——邵益文

尊重作者:编辑所要加工的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结晶,所以要分外谨慎认真,概括地说,就是尊重作者。尊重作者主要是尊重作者的作品。编辑既代表出版社,又是以个人身份同作者打交道,在编稿时免不了有个人的见解。但要注意,在编稿过程中要善于转换立场,全面审视。首先,要站在读者立场上。拿到稿件,第一件事不是“审”,而是“读”,编辑是稿件的“第一读者”。读和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作品?他们为何要选择这样的表达形式?有许多问题,站在审稿者的立场上无法理解,站在作者的立场就可以理解了。最后,才是站在编辑或编辑部的立场上。

编辑含量:现今出版的书籍当中,编辑含量越来越低了,常常是,作者书稿几乎径直通过出版社到达读者手中。许多编辑和出版社不愿意做这种案头苦工,稿件稍有毛病,便不耐烦,抱怨作者;或者“贵手”高抬,放任这些毛病存在。总之,完全不懂得自己应当负起什么样的责任。我们总说继承老一辈出版人的优良传统,传统何在?提高书中的编辑含量即为其一。

编辑家的文字:主要是指为编辑业务而写作的文字,即所谓“编辑应用文”,包括选题报告、审稿意见等“内部编辑业务文件”,与作者、读者的往来通信等“编辑工作书信”,以及为书刊撰写的出版说明、内容简介、编后记等“书刊辅文”。内部编辑业务文件用于出版社内部交流,文字应当直来直去、观点鲜明、行文简洁;书信是给作者、读者的,文字要讲究、周到、委婉(不然或者引起作者的轻视,或者难以接受你的意见);辅文则印在书的显要位置,往往代表编辑部的意见,要客观而收敛。总体特点是:文字简洁、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态度平和、讲究文气。其综合要求之高,似不亚于作家、学者之文字。这也是当下许多出版社编辑所欠缺,出版社也不重视的。

书稿档案:一本书的书稿档案应整理细致、完备,尤其给作者的回信,由责编拟稿,上级核稿,然后把核后的原稿存入档案,核稿人的修改如实在案,从而后人可以看到一本书的出版史的全貌。

——汪家明

书感是一种悟性,是对书的直觉判断力,对书本质特征的感悟力。简单来说,当一个编辑面对一堆文字和图像材料时,他应该懂得怎么编辑,怎么整理,怎么加工,才能使这些材料编得像一本书,一本令人喜欢的好书,一本符合读者期待的书,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就是书感良好的人。

为了保证图书质量,编辑需要从专业的角度给作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对书稿进行加工和修改。所谓专业角度的意见,一方面是从学科专业的要求出发,指出书稿在内容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从编辑出版专业的要求出发,告诉作者怎样才能把一本书稿做成一本符合读者期待的书。这就要求编辑既是某学科或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又是出版领域专门人才。文学编辑常说好的小说是折腾出来的,因为许多好的小说都经过编辑提意见,作者再三修改。这就是“折腾”的意思。

——李 昕

编辑加工管理

书稿审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导向问题。学术研究无禁区,但出版有纪律。书稿审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现政治、民族、宗教、外交等敏感问题,并在审读报告中指出来。敏感问题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它本身蕴含着很多信息,有着很多前因后果,潜藏着很多复杂的因素,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的范围场合,可能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面貌出现。发现了已处理的,要指出来,把握不准的,更要提出来,请复审、终审处理。

2.创新问题。相对于研究、创作,编辑出版是处在下游的一项工作。近些年,社会环境比较浮躁,加上考评体系的原因,研究、创作也不免脱俗、泥沙俱下。现在虽然经过上游的选择与筛选,但每年的新书品种仍有几十万种,其中很多质量不高,且存在着重复出版、跟风炒作等问题,这与出版的本质要求是相背离的。因此,书稿审读过程中,要重点判断书稿内容的创新性,在审读报告中,把选题的创新点提炼出来。如,相比同类图书,选题有什么拓展和特色,在观点、资料、视角或者方法上都有哪些突破等等。

3.双效评价问题。书稿审读,应该对书稿有双效评价,既审视书稿的市场销售价值,更审视书稿的社会价值。这实际上也是对编辑社会责任的一种考察。我们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迷失方向,仅仅关注经济效益,忽略了社会效益。

——李 岩

不管出版市场如何变化、业态如何融合、模式如何创新,质量的要求不会变,出版的使命不会变,文化的责任不会变,需要转变的是我们的质量理念,需要提升的是我们的管控方式。这不仅仅是国家的政策要求,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内容,更是企业经营的内在需要。

在质量管理方面,要着重推动“三个转变”:一,由“管理”向“治理”转变:首先是制度体系化,其次是责任人人化,最后是考核可量化。二,由“培训”向“实训”转变。“教”要重点培训,“带”要以老带新,“练”要项目培养。三,由“责任”向“文化”转变。创造质量文化,要讲清责任,要培育职业信仰,还要有典型引领。

——林清发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也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出版社应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重视图书的质量管理,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考核上引导编辑多做精品力作。

第一,以制度实行全程管理控制。图书从选题策划到出版发行要经历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关系到图书的质量。应依据国家有关出版物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覆盖编辑出版发行全程的“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从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校对、印制到发行、重印等工序明确规定和要求。

第二,以人才保证落实岗位职责。有了完善的制度,关键要落实。落实靠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从广义上讲,图书的质量与其出版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人才有关,但关键是作者人才和编辑人才。好作者的发现要靠好编辑。因此,出版社要特别重视编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第三,以导向引领多出精品力作。出版社自转企改制后,更加重视经济效益,竞争也日趋激烈。出版社要保证图书不出问题,除了制定完善质量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外,还应在考核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编辑多出好书,鼓励不同岗位人员尽心尽责。

——沈元勤

书 评

书评的根本目的是弘扬优秀文化,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同时批判错误思想和学术观点,引导读者“知书识理”。为此,书评者自身必须努力学习和力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思想、学术水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决然不行的。必须以公平、公正的学术良知对待所评的书刊。摒弃名利之心、亲疏之别、门户之见,还作品以本来面目。

书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必须坚决克服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反对穿靴戴帽,避免简单的“三段论法”(一概括内容,二夸饰优点,三轻言不足)。力求一书一品,富有个性。要讲究词章,“写谁像谁”,防止千篇一律。文章要有灵气,能引起读者兴趣。知书须知人。对原书作者应有一定的了解。如此,对作品的风格、特色才有生动的描写,也能写出书里书外的故事。忌用绝对化评语。如“首创作品”、“填补空白”之类词语应当慎用。举一反三,扩大知识面。书评不必拘泥于所评之书,作者应尽量向读者提供新的信息、新的相关知识,提高书评的含金量。

——潘国彦

由谁来给予读者培养和帮助呢?从根本上说,这需要全社会着力于提高国民的阅读素养。当然,最直接的问题还得回到全民阅读的具体实践中来。那就是需要下大力气来开展图书评论。出版社自然要在开展图书评论中发挥着直接的、不可推卸的作用。出版社真诚地推介好书,甚至要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只是现在出版社的诚信已经很受读者的怀疑,很容易被怀疑为着商业利益的驱使。从来只有出版社说自己的书好,似乎还不曾有过自觉地公开出来批评或者检讨自己劣质书的事情。

那么,读者相信谁呢?这就需要独立于出版社之外的书评人的帮助。这是第三方评价,应当相对公正客观,引导出于公心,批评出于正义,应当是读者最需要的帮助。全民阅读社会,需要一个健康完备的书评界的支持。然而,直至今天,我们大量的书评都还是出版社和作者组织来的,这里也有好书评,但大多数还只是一种产品推介。我们需要独立的书评。然而,又由于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爱面子的毛病,即便是独立书评也还要顾忌到被批评者的面子和关系。如此一来,到底谁来帮助读者,真还是一个问题了。

——聂震宁

一篇合乎章法的书评首先展现给读者的是其“描述格”,即书评作者要客观记述和反映被评介书籍“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书评作者对所评介书籍的描述,主要分为外在物质形态和内在内容特征两部分。外在物质形态与版权页上的书目著录信息大致相同,即对所评介书籍的题名、责任者、出版时间、出版者,甚至页数、开本、定价等作介绍,出色的书衣和书籍装帧也值得鉴赏并向读者作审美推荐。而内在内容特征方面,则需要对所评介书籍的篇章结构、主题、研究成果等作简要叙述,而这又与“书目提要”的文体性质颇为接近。

书评还要向读者解答被评介书籍的各种“为什么”。比如,作者为什么要写该书?内容结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种结构是为了反映什么主旨?此外,还应分析该书的审美效果或论证效果。比如,对读者有何感染力和说服力?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效果?总之,书评的“解释功能”要求书评作者深入阐述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这种感受首先是书评作者通过对所评书籍的阅读而获得的,然后再用文字描述出来,以对读者产生影响。

书评还须明确回答被评介书籍“到底怎么样”这一重要问题。“评价功能”的发挥建立在“描述功能”“解释功能”的基础上,往往是书评作者在超越所评审的对象基础上作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具体内容由三要素构成:对被评书籍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学术造诣,及其社会意义作出判断;对该书的读者审美接受做出预测;对该书的精神文明效益作出预测。由论点、论据、论证构建的对所评介书籍的基本价值评估是书评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被称为书评的“豹尾”。至于如何更有条理、更富文采、更有人文情怀和哲理,则是更高层次的作文水准要求了。

总之,书评文章应为读者提供其所关注和可能需求的基本信息,乃至该作者和其他作者也写过其他什么同主题的书等信息,以便读者对图书的内容作出基本的价值判断。

——徐 雁

热点类信息总是最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尤其是大学生读者,敏感而灵敏,更加关注焦点性强、争论性强的信息。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高校图书馆要及时采集热点数据,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要以培养大学生读者通过正规渠道阅读准确信息、不相信不传播虚假信息的阅读观为己任。高校图书馆要及时评点热点信息和流行图书,要肯定那些热点、热门信息的“热”,也要高瞻远瞩,及时提醒大学生读者那些热点、热门信息中隐含的“阴”“寒”。大学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书评审美的功能,引导读者辩证地阅读信息,汲取信息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提高大学生读者的人文素养和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他人、自我的能力,通过阅读评论的涓涓引导,提高大学生读者思想认识的高度,为中国的未来培养有真心、发真声、吐正气、走正路的莘莘学子。

——高小序

编辑手记

手记既然是一种文体,也就有其自身的写作规律。从体裁上看,它不同于见闻。见闻是所见所闻,而它是所见所闻所思。事实上,也正因其有这种特点,类于札记,又侧重于抽象表述,在见、闻、思上更富于弹性,所以可以广泛地使用。

作为一个合格的编辑不仅脑要勤,而且手也要勤。做编辑工作,不仅要“编”,而且还要“辑”。大凡编和辑都要动笔做些记录,这就是我们说的手记。手记的本意,是笔记、日记、札记之类,应用到新闻采访和图书编辑方面,就是指采编过程和审读过程中随手记下的具有新鲜内容和心得、体会的短文。

在工作中,每当我们审读、加工完一部书稿,都要做一番综合分析和整理。从工作的角度说,所有看稿手记都是为了最后的分析、整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看法,求得对稿件的准确判断和妥善处理。做编辑手记,既有助于处理好每一部书稿,又可以向来自各方面的师友学习,使自己能够不断得以提高。所以,我们提倡一边审稿、加工,一边做些手记。这不仅仅是工作,还可以积累知识。大河之水不择涓涓细流,高山之巨不拒微微尘埃。编辑工作有如海绵,通过审读书稿吸收一点一滴的营养,于人,于己,于工作,都是有益的。

——卢祥之

编辑手记有助于提高编辑素质。提高编辑素质的途径主要靠学习与实践。编辑报告是对书稿的选择、设计、加工的创造性记录,而编辑写书评则是来自编辑报告又高于编辑报告,堪称编辑报告的再创作。从“高于”来说,乃因这个书评是编辑的事业心和贵任感、道德和修养、学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这就要求编辑训练有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站得高一些。从“来自”而言,经常地写书评,必能居高临下,反过来极大地增弧编辑的社会意识和创造意识,从而德牛之老维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也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编辑手记有助于增强审读能力。无论书稿或书评文章,共同点均含有主题(亦即选题)、基本内容(政治性、思想性、科宇性或艺术性)、结构方式、事实材料、文字表达诸要素。写书评的编辑,不但在编书中要掌握这些要素,而且在写作中要娴熟地运用这些要素,要比较深刻地领会和掌握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精神实质,日久天长,不断积累,从而增强自身审读书稿的能力。

——陈森镇

严谨的编辑在选编一期文章的时候,像无私的考官,秉承着刊物既定的整体方针,完成着一个栏目所担负的组合。这个栏目是整体的却又是相对独立的。具体地讲,就是所选编的文章能够在某一点或几点上体现出共同的、相近的特征,从而显现栏目的独特风貌。栏目是花园,栏目下的文章都是花朵。优秀的编辑应当通过栏目中的文章表明编选的原则,最好不要亲口说出。

栏目中的所选文章是编辑所钟爱的,点晴之笔其实说的就是编辑爱上的理由。尽量使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采掘文章的精妙处,起到赏与析、引与点的作用。既是对写作者的肯定和奖掖,又能引起读者一睹为快的阅读欲望冲动,同时也表明了编辑的认识层次,一举三益,何乐而不为?如法炮制地将所选文章的精致评语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不就是系在美女项上的闪亮珠玉吗?虽言水无常形、文无定法,但基本的原则还是需要遵循的。

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篇4

——读经典作家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的传记,讲他们的故事,侧重某一方面,如革命实践、读书、生活、为人处事、思维方式等,谈感想,撰写心得。(题目自拟)

二、利用节假日或周末做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主题参考范围:

(1)大学生关于“中国梦”认知的调查——以×××为中心

(2)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践行状况的调查——以×××

为中心

(3)大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状况——以×××为中心。

(4)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以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十二

届政协二次会议内容为中心等

(5)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认同的调查——以春节、清明节为中心

(6)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生活满意度调查——以×××为中心。

(7)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以×××为中心。

(8)大学生课堂(校园)不文明现象的调查——以×××为中心。

(9)大学生关于网络生活的调查——以×××为中心。

(10)大学生关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调查——以×××为中心。

(11)大学生关于对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以×××为中心。

(12)大学生关于社会不同群体相互信任感的调查——以谣言、小道消息等为中心。

(13)大学生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以×××为中心。

(14)大学生关于对农村婚丧嫁娶传统礼仪功利化调查——以×××为中心。

调查目的:通过实地调查,让大学生走出课程,体验生活,避免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增强动手、动脑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选题 篇5

一、社会实践活动类: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报告 例如:

1、参加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的报告

2、参加义工服务实践活动的报告

3、参加假期务工实践活动的报告

4、参加专业实习工作实践活动的报告

5、参加某企业(工业、商业、金融等)实践活动的报告

6、参加某村组、某社区某实践活动的报告

7、参加某项大型社会活动的实践报告

8、参加某一专项社会活动的实践报告

二、社会调查类:

1.从乡镇学校的现状看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2.山区农民致富出路,选择一些村庄进行个案调查,做出分析。3.对农村学生辍学现象的调查思考。4.志愿者群体对社会公德建设的推动。

5.从人才招聘会感受当代大学生择业理念的变化。

6.村委会选举中法律程序的缺失——╳村委会选举纪实。7.当代青年国家民族意识与爱国心调查。

8、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调查。

9、在校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情况与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10、本地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11、本地城乡就业情况调查。

12、海外侨胞对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调查与分析。

13、本地农村耕地流失状况调查。

14、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

15、家乡农民收入增长状况调查。

16、家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

17、农村计划生育状况调查,选择一些具体案例,做统计分析。

18、农民经济收入结构调查。

19、本地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20、农村或城市社区封建迷信存在方式及存在原因的调查与研究。

21、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个人调查。

2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个案调查。

23、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生存状态、心理。

24、网络民意的优点和弊端,对中国民主的影响,选择不同样本的网民进行调研、分析。

25、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调查。

26、金融危机背景下珠三角小工厂的经营状况,选择一家或几家小工厂做调查研究。(亦可选其他类型企业进行调查)

27、调查同学们对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的关注、看法,如朝鲜半岛、南海、台湾等问题,做出分析。

28、调研周围城中村改造、拆迁过程中的问题。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选题参考 篇6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选题参考

特色类

1、紫金学院(某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2、紫金学院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分析

3、紫金学院学生课余生活调查与分析

4、紫金学院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

5、紫金学院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6、紫金学院学生价值取向调查与分析

7、紫金学院贫困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8、紫金学院大学生婚恋观与恋爱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9、紫金学院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

10、紫金学院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1、紫金学院学生校外租房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2、紫金学院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创业实践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3、紫金学院学生社团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4、紫金学院学生入党动机与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5、紫金学院学生勤工助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6、紫金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7、紫金学院学生择业就业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哲学类

1、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2、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

3、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

4、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5、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分析

6、当代青年个性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

7、关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典型调查与分析

8、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调查研究

经济类:

1、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2、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3、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

4、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

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典型调查

6、农业产业化典型案例调查与研究

7、当前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9、人才市场社会调查报告,技术市场发展调查与分析

10、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11、名牌战略案例分析

法律类:

1、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2、“三农”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3、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

4、法律援助的实践

社会类:

1、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与分析

2、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

3、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

4、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

5、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6、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7、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

8、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9、当前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10、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11、当前社区服务问题研究

12、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

13、社区物业、基础建设等相关调查

14、春节浪费现象、礼品市场等相关现象调研

15、春节旅游、娱乐市场状况的调研

16、春节期间社会交通运输问题的调研

17、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18、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9、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20、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

21、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22、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23、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

24、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教育类

1、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2、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3、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法调查研究

4、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5、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6、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7、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8、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9、当代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10、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11、当前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调查报告

12、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研究

1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1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

15、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

16、当前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

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分析

2、企业在创新中发展典型调查

3、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4、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城市社区发展调查与研究

6、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7、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8、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9、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的五项策略 篇7

但以上四项内容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领域, 也不是综合实践活动所涵盖的所有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还在进一步探索和细化当中, 而且, 以上四大领域也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它们之间是有交叉、融合的部分。在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只有与学生特点、学校具体情况和地方特色以及时代背景相结合, 方能彰显它的魅力与价值。

主题的确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但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些指导, 以免他们在确定主题时盲目跟风、漫无目的、天马行空, 好高骛远地选择距离自身生活比较遥远的课题。而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或对活动的基本内容缺乏了解, 或对活动主题的选择考虑不周, 不能为学生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活动主题, 间接导致了活动效率的低下。本文从实践上升至理论, 围绕综合实践活动选题的依据展开, 为广大教师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提供参考依据, 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学生喜欢研究什么, 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是热爱发明创造还是喜欢钻研问题, 等等。每个学生的爱好都不相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探究, 自己确定研究的方式, 自主决定整个活动计划, 这样就使活动过程变得生动而活泼,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学生身上, 要引导他们确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活动内容, 才能达到最好的活动效果。

比如, 笔者在带领初一的孩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 通过观察学生课上、课间的喜好, 通过走访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课外活动状况后, 给出了三个领域的五个主题, 由学生自由选择, 学生可从中挑选, 也可自设主题。这些主题如下所示。

1. 研究性学习领域———“身高的奥秘”。

2. 研究性学习领域———“探究校园不同区域空气中细菌的含量”。

3. 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城市屋顶花园设计”。

4. 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里的无土栽培”。

5. 劳动与技术教育———“生活中的消毒”。

然后将五个主题一一写在黑板上, 由学生自主选择、自由结组、逐个讨论, 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从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去实践, 学生讨论得兴高采烈, 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从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来看, 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也会更加投入和专注, 实践的效果要比预期的好。

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刚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讲, 教师可采用上述方式帮助学生确定主题, 但有的学生喜欢自己构思主题, 教师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 可组织全组成员对主题进行论证, 确定主题是否可行。

二、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与智力水平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 同一年龄的学生智力水平也不相同。研究表明: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存在差异, 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 例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实践活动以及个人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 造成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注意:不同年龄的学生智力水平不同;同一年龄学生男女性别导致的智力水平的差异;相同年龄学生智力水平的区别等因素。

比如, 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中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有很大差别: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很弱, 智力水平不高, 极少数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他们主要开展一些增长知识、社区服务与动手制作创造的活动, 如“小小零食大学问”、“有趣的昆虫”、“敬老院爱心之旅”等。而到了初中、高中,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 批判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智力水平也在发展, 这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科学探究类的综合实践活动, 让他们初步理解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如:“奇思妙想, 变废为宝”、“哪种水果含糖量最高”等。

三、依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同样, 世界上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学生, 即使是年龄相同或是智力水平相当的学生, 在面对综合实践活动时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这源于他们的个性与活动能力的差异。学生在性别、性格、能力、情感取向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也要综合考虑。

善于沟通和交际的学生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活动中就会得心应手;不爱说话、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能适合劳动技术类的活动;能够进行独立思考, 同时又善于与人合作的学生也许会选择研究性学习活动;观察和分析能力好, 对信息敏感的学生会喜欢信息教育类的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自己不擅长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综合能力。总之, “因材施教”这一方法也应该被纳入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

四、考察校内外学习资源

以上三种策略都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主体———学生来考虑。主观条件考虑得当的同时, 也要考察好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 教师要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特色了解校内外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学习资源的分布情况,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依据不同的学习资源确立活动内容, 鼓励形成独特的活动风格或特色主题。教师还要对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哪些是适用于研究性学习的, 哪些是适用于社区服务的, 等等。在此基础上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除此之外, 与活动有关的学校、学生、活动用品等也属于活动资源, 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关于学校, 要征得学校的支持。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不一定在校内开展, 但是学生的选取、资源的使用以及校外相关资源和单位的联系都需要本校给予证明和支持。

2. 关于学生, 要协调好学生的时间。

首先要成立课题小组, 根据学生的意愿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 除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时间外, 和学生协调好课余时间, 还要告知家长, 征求家长的同意等。

3. 关于资源, 要进行充分准备。

活动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工具、仪器、设备、器材甚至学习材料都要提前准备好, 不要忽略人力资源的使用。活动的场地等也要提前联系好, 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保证。

五、与教学进度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开展, 若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学进度相互配合, 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假如在单元或课时计划进程中, 学生提出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 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学生通过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会学到许多背景知识, 为课堂的学习奠定基础;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对活动的实施也会提供很大帮助。

比如, 在带领学生学习完还原糖与蛋白质的鉴定后, 几位同学由此联想, 特别想知道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教师便可指导他们确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探究十种果蔬饮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然后组织开展讨论会, 引导学生确定主题的可行性, 确定研究思路等。

除上述五项策略外, “符合时代背景”、“贴近生活”以及“学生的知识经验”等都应作为选题的依据。在遵循上述五项策略的基础上, 选题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特点。

1. 忌宏观。

首要注意的就是选题的切入点一定要小, 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有一定限度的, 不可任由他们选择特别深、特别大的问题, 如“探究CO2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此题不仅空而且大, 显然以他们现在的能力是解决不了的。

2. 注重实践性。

一定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参与, 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环节, 主题要充满未知性、探究性。教师可在学生旁边不断提醒这一点, 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索、发现。

3. 保证课题的可行性。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一定要确保活动能够顺利实施, 并且有实施的必要,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要保证这一点必须进行课题论证, 可以在开题报告会时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课程, 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和价值, 近年来, 经过实施活动, 人们对这门课程越来越了解, 它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慢慢显现了它的意义与价值。而“选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 教师作为选题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应及时引导、指明方向, 帮助每位学生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活动主题, 从而达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活动目标。

摘要:选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 决定着活动效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特别指出了四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即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与智力水平、个性和能力、校内外学习资源以及教学进度作为选择的依据。要注意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可行性, 忌空忌大。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题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光江.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6) .

[2]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探讨[J].教育研究, 2002, (4) .

[3]李秋石, 夏晓烨.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J].教学与管理, 2009, (3) .

[4]张华.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8) .

[5]张传燧.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模式及特点[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2, (1) .

[6]张传燧.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理念及其具体实施[J].教育科学研究, 2002.

[7]任卫华.如何开发中学生物综合实践活动[J].生活教育, 2012.

[8]罗祖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与重构[J].江西教育科研, 2003, (4) .

[9]陈时见, 李晓勇.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4) .

巧选题:让综合实践活动更精彩 篇8

1.关注学生的所在年段,从学科教材中寻找研究主题。

本学期,我的学生进入四年级了,翻看他们的语文书,有一课是《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我忽然有了想法: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那么,网络的神奇学生们到底知道多少呢?学生运用网络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开展这个研究活动,刚好还能促进不同学科间的联系,活动主题《网络你我他》由此诞生。理所当然,得到了学生们的双手赞成!

2.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研究主题。

天气渐渐凉了,课间游戏时又看见学生们“冬季三练”的身影。突然,一个甜美的童声传入耳畔:“我妈妈双飞比我跳得多,我妈还会盘踢呢!”是呀,这些活动不就是我们小时候常做的游戏吗?还有扔沙包、跳房子、跳皮筋、挑彩棍等,现在的学生知道吗?会玩吗?想到此,主题活动《玩玩传统课间游戏》就应运而生了。这项主题活动,既让学生们了解了父辈们童年的游戏是什么,又使得课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真是一舉两得。

3.关注学校的特色活动,从校本文化中挖掘研究主题。

“我是少先队员啦”“我十周岁了”“小学毕业了”这三项活动是我校每年都要为这三个年龄段的学生特别举办的大型活动。这些活动,记载着学生们成长的足迹,在学生们的人生道路上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我们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紧紧跟随着学校的步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十岁生日的纪念》和《为母校增光彩》这两项主题活动每年都会在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中开展。这些有着美好记忆和无限憧憬的话题,总能让学生们乐此不疲,积极响应。

4.关注学生热议的话题,从学生的视角中搜索研究主题。

上学期课间,我无意中听到学生们哼唱《青苹果乐园》,也无意中发现课间学生们会拿着自己的剪贴本与同学交换,在一起说笑不停。找个机会,我看了看他们的剪贴本,本子上有许多明星的图片。猛然间,我发现学生们开始追星了!成为追星一族是学生长大的标志,他们在成长!这么好的研究内容怎么能错过,我立刻请学生以《探秘明星的成功》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活动。至今,学生参与活动的激动表现还历历在目呢!

5.关注传统节日,从传统文化中搜寻研究主题。

每逢过节的时候,也是学生们兴奋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比如,最受我们重视的春节,她的源远流长,她的丰富习俗,她的节庆礼仪,她的舌尖美食等等都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研究内容,因此《聊聊春节》是我们每学期都会开展的实践活动。这样的主题研究就在学生的身边,就是学生的生活,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研究起来也就兴致勃勃了。

6.关注家长职业,从家长资源中开发研究主题。

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家长是不可或缺的资源。我校曾经是铁路子弟小学,许多学生的父母都是铁路职工。寒假期间也是春节运输最繁忙的时候,很多家长春运期间都要加班加点,为了让学生体会父母工作的劳累,也为了让学生们学做一个小志愿者,我在学校开展了《小小铁路百事通》的主题研究活动,组织学生去南京火车站,实地参与春节运输的协助工作。学生们尽自己的努力为旅客排忧解难,既锻炼了能力,又真正体会到了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感觉。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在整个研究活动中起着激发学生活动热情,规划学生实践操作的重要作用。就让我们的选题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他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中吧!

上一篇:林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项目下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