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社会现象教育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的社会现象教育(精选8篇)

幼儿的社会现象教育 篇1

1、关于教师的职称评定

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也关系到教师的名声,所以大多看的相当重,因为看的重,许多教师总是感到痛。一是撕下脸皮之痛。本来教师的关系是其乐融融的,可是每到职称评定季节,就人人自卫,人以群分了,为了几分之差,争论的脸红的有很多,昔日温情脉脉变成了冷嘲热讽,老师斯文的脸皮撕破了,这种痛许久也不能治愈成功。二是折断脊梁之痛。现在的职称评定要具备个“优”或“模范”,于是,许多教师为了这个必不可少的东西,折断了本来挺直的脊梁,求主任,找校长,跑局长,好话说尽,笑脸陪光,关系用透,金钱到位,这种折断脊梁的疼痛,让老师本来纯洁健康的心态染上了污垢。三是划破血管之痛,我向来把教师的工资当作教师生命的血脉,但在职称评定面前,教师不得不划破血管了,花钱买文章发表;花钱请枪手参加没用的考试;参加花大钱形式主义的培训,虽然隐隐做痛,但还是把血献给了人家。职称评定应该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举措,应该让教师心中高兴,但现在却成了教师的痛,每年有那么多教师承受职称评定之痛,是对教师队伍团结的破坏,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阻碍,更是对教师心理的一种伤害。

2、业务培训 理想的肥皂泡

其实,教师喜欢培训,因为只有培训才能让自己的素质不断更新,才能让自己的方法更先进,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但是现在的培训却让教师只有悲哀。

比如这几年,国家搞了个骨干教师培训大计划,国家培训、省里培训、地县培训,多好啊。然而,我们某些人却把这么好的计划变成了小行动,因为推荐的所谓骨干教师不是领导眼中的红人,就是很少上课的校内管理人员,一些人把培训当成旅游观光的好机会,当成人情送人了,真正激昂上进,努力能干的骨干教师受不到培训。不该培训的培训了,只是对牛谈琴,当然,更谈不上让他们把培训的精神向基层一线教师传达了。该培训的没有培训,独自缓慢探索。

地方教育机构为了响应上级号召,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花架子培训,诸如“某某工程”“某某计划”之类,名词不断翻新,内容只凭领导想当然,只要有轰动效应即可。至于是否符合实际,产生效果,鬼才知道。反正档案要有,材料要送,新闻要上,电视要播,费用要收。于是,老师在忙碌完了上课、备课、看作业外,还要写够多少篇毛笔字,填够多少张听课卡,发够多少篇教研文,记够多少页学习笔记等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检查前的“阻击战”“突击战”“间谍战”等各种战术五花八门,和平时代,在学校里演绎着动纸笔、动口舌的战争,这是费神的“劳”。当然,还必须拿出“财”,不扣下几张钞票可不行,否则,继续教育证上大章不扣,评模?进职?妄想!地方培训,教师怎能高兴?

教师实在需要培训也热爱培训,但现在的培训却成了教师理想的肥皂泡。

3、人事制度 凝固的心灵叹息

现在的学校人事制度实在不能让人恭维,才华横溢者永远是被管理者,才能平庸者却常常平步青云,无能者管理有能者,只有一声叹息。

你才华横溢,你就要永远在教学一线牛一样的工作,你不干谁干?而且,如果真的让你当领导,领导的无能阴暗不就暴露了吗?况且,你也不能做领导,现在的领导人来利往,你那种靠业务立身的想法是让人耻笑的。因此,大部分教师在走过激情澎湃之后,平静了,衰老了,成了撞钟的和尚;有些则清醒的走出了教育,去实现新的人生辉煌;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忍耐,奋斗出了个人的阳光灿烂,但大多数人只是在叹息中度过了。

你如果平庸无能,那有时到成了好事,你上不了课,就可以当干事,当干事经常在领导身边跑来跑去,自然而然认识了许多领导,学会了许多技巧,更重要的是,也听到看到了领导的某些密闻,领导呢?则为了保持自己的秘密,对干事也另眼相看,这样,逐渐干事也成了领导的圈内人,不久也成了领导。因此,在学校里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的老师累死累活,一辈子做老师,不上课者轻松自如,反而成了领导,真是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人事怪现象。

另外,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人才济济,不相上下,占据领导位子的就那么几个人,大多数人只能在平淡与寂寞中度过自己的工作生涯,虽然也许有少数几个成功人给普通人带来点理想的瑰丽,但他的成功的条件也不是所有人具备的,大多数人只能在传统的人事制度下,奴隶般的工作生活着,这里的奴隶一方面是工作的奴隶,一方面是精神的奴隶。

现在的老师已经对这种丑陋的人事制度淡漠了,即使叹息也已经麻木,成了一种凝固的悲哀。

4、应试教育 夺命的机械游戏

在非常实在的应试教育制度下,不仅仅学生是受害者,老师也是深其害的,应试教育实际上对老师是一种夺命的机械游戏。各级领导要看学校的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了,一好百好,即使你有丑,也可忽略不计,一好遮百丑,于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老师就有了许多不得不做的夺命游戏。

题海战术,夺取教师的兴趣之命。在题海战术下,学生在题海里痛苦的游弋,老师必然在题海里筋疲力尽的笔耕,娱乐啊,兴趣啊,早已经气息奄奄了;考试战术,夺取教师的创新之命。现在学校的考试名目繁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自不必说,现在又多了个日益被人认可的月考,据说,有的地方还要有计划的推出周考,另外,还有单元考,小节考,尖子考,等等,考考是老师的法宝,现在的考试不仅是法宝,而且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了,在考试战术里,老师出题、看题,头昏脑涨,那里还研究什么创新教法,在考试面前老师没有精力创新;重点战术,夺取老师的全面发展的生命。现在有重点学校,重点班级,重点学生,这些是教师将来得高分的基础,然而,老师的成长主要是在教育后进生中成长的,没有在后进生的教育中有所创造的教师必然不能全面发展的教师。时间战术,掠夺教师的健康之命。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教师被逼迫着在时间上大打疲劳战,双修日没有了,假期变瘦了,教师用身体和时间打仗,教师的身心健康每况愈下。

在应试教育面前,教师无可奈何,在夺命的机械游戏中,欲哭无泪。

5、地位不高 高帽子下的辛酸

我们的社会给教师带上了太多的高帽子,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辛勤的园丁啊,吐丝的春蚕啦,泪干的蜡烛啊等等,但是这么多高高的帽子,帽子下生活的教师状况是不是其乐融融呢?

先看看是如何对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的。任何一个职业群体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小丑出现,但是,我们只要严格处罚就是了,但对于教师群体中出现的这类人,媒体却要大书特写,大棒猛砸,很有杀鸡给猴看的味道,这时,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已经完全被这几个跳梁小丑抹杀了,高帽子下的老师只剩下哭泣;“辛勤的园丁”多么好的称谓,但这好的背后却是汗水和泪水,老师做着社会上最基础培育人才的工作,但待遇却不好说,即使这样,还要拖欠,无怪乎,人们不愿意做老师,谁愿意做付出辛苦,而报酬很少的工作啊;“吐丝的春蚕”和“泪干的蜡烛”实在可怜,吐丝者为人类做出了精美的贡献,最后却死了,这就是老师的命运?蜡烛为人们贡献了光明,自己却流泪一生,这就是老师的前途?难道老师就不能要求得到回报吗?

暂且摘下这些美丽的高帽子吧,教师是一个普通的人,请不要拿少数人的理想任务去衡量大多数人,因为任何一个事业不是少数几个人支撑起来的,他还需要普通的人共同支撑。否则,高帽子下面就是一把辛酸之泪。

6、工作繁重,不能说出的辛苦

常听有人说,老师有什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啊!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老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备课,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看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老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还有一些教育人士说,人家外国教师的工作量要比中国教师大多了,但他们却忘了,人家外国实施的是素质

教育,而我们中国却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无论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老师工作的繁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繁重的作业,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大多数都在搞大量的机械作业,领导逼着留作业,家长逼着看作业,老师两头受气的在批改作业里非常疲劳。二是名目繁多的考试,因为现在的考试是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办法,因此,加强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加强考试,于是各种花样繁多的考试粉墨登场,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老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场,看卷,着实忙。三是复杂的学生问题,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复杂,这就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太多的艰难,面对社会众多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要求老师一个解决,老师搜肠刮肚,心里劳累,不言而喻。

老师工作的繁重更多的是体现在下课后,心理的沉重负担上,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让老师全天侯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但自己又说不得。因为,你一说累,就会有许多人反驳,农民会说,你能比我们挖土挥汗辛苦?工人会说,你能比我们机器隆隆辛苦?商人会说,你能比我们风险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说,只能埋在心中。

7、事业前途平淡中的无奈

可以说,每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都曾经有一番壮志宏图。有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校的领导,有的想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代名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许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对事业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无奈的工作着。

因为他们发现,原来现实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遥远,在学校里并非你的业务水平高就能走上领导岗位,于是,这些人,有的向社会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人,更多的是变的冷漠甚至于消极反抗了。他们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教育之梦距离太大了,必须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旋转,否则就会遭受领导的批评,家长的指责,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乌托邦,回到可怜的现实中,为了生存麻木而机械的重复前人的劳碌,于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的工作着。

当然也有少数辉煌灿烂的人物,但他们的机遇,他们的环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而且,我也一向认为不用那少数人成功的例子,去衡量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不需要那这些特殊的例子来要求我们,我们想说的是,我们的教育机制,教育氛围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要让我们教师如此无奈的在平淡中工作,难道我们不需要激情烈火的点燃吗?

我们不愿意在平淡中无奈的工作,我们同样需要阳光灿烂,生机勃勃,我们不愿意在灰色中流泪生活。

8、社会关系 善良者的烦恼

在现代这个特殊的社会里,人际关系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师则只能在关系网中望洋兴叹了。

其实,兴叹到也无所谓,主要是一遇到麻烦事,则真的让人烦恼的怒火中烧,比如说,你要去办点事情,如果让人家知道你是老师,马上就会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慌称自己是某某机关的,那么,马上人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这时,你会感悟到什么是权势,什么是没有地位。

因此,作为老师最好是无事,无病无灾,这样万事大吉,自得其乐,然而,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多,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这时,你就不得不硬这头皮,磨破脚皮,厚着脸皮,说破嘴皮的去跟人家打持久战,这时,你就会发现学校里对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会上是多么的格格不入,这种“不入”很是让老师心中感到任务的艰巨和内心的烦恼。

或许有人说,还有学生吗?学生也可以给你帮忙吗。一方面教师羞于知识分子的面子不愿意让学生帮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关系的学生也不肯为老师帮忙,因为老师没有东西给他吗。

幼儿的社会现象教育 篇2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 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近年来, 媒体调查发现, 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作业多了, 游戏少了, 考试更频繁, 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

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已经引起教育家的重视。尊重客观规律, 实事求是是教师最起码的准则, 每个教师都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这样, 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把小学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提前拿到幼儿教育阶段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也违背了教育规律。

学者们认为,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 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 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做法扼杀了幼儿的天性, 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幼小的孩子超负荷学习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 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情绪, 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同时,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剥夺了孩子们自由的空间。本来教师带领孩子动手操作和做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的游戏, 对幼儿大脑神经发育是很有利的。但是为了让孩子尽早地多学一些知识, 这些活动的课时都给压缩了, 其实幼儿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能被社会的一些现象所影响, 不能太功利, 不能浮躁, 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反而会使孩子的兴趣受压抑, 幼儿的天性就是玩乐, 让一些小孩子整天坐在教室里是不现实的, 也不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

2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剖析

目前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素很多, 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

1家长望子成龙, 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个好工作, 为了不甘人后, 家长们关心的问题不再是在幼儿园能都吃得饱、穿得暖的问题了。由于家长面对自己工作状况, 有的不是很满意, 所以就把这种压力转嫁到幼小孩子的身上, 把培养孩子成才的期望也寄托到幼儿园。希望孩子去完成父母未竞的心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 能处于优势位置, 不断给孩子加码。早期教育的误区导致家长在孩子3 岁不到就请家教, 家长希望教育得越早越好, 把识字算术看成教育的唯一形式, 可见用心之良苦, 但这种做法的后果是收效不大且劳民伤财, 极大地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发育和成长。

2有些幼儿园办园目的不正确。幼儿教育机构本应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 服务性是其主要功能, 幼儿园通过努力, 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服务, 社会和家长认可, 收取管理费是正常的。但是一些民办幼儿园、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 都把创收放在了第一位, 为了迎合家长, 根本不考虑教学规律, 急功近利, 哪些项目容易出成效就搞哪些, 孩子取得了成绩, 家长能看得见, 摸得着。其实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能通过短期行为来迅速体现, 不能为了家长的满意而放弃教学规律。

3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一些民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严重和教师的素质不高有很大原因。民办幼儿园自负盈亏的性质, 导致他们聘用的教师多数是新毕业的年轻教师, 好教师由于工资要求高, 他们不愿意聘用, 年轻教师理论根基不是很雄厚, 缺乏实践经验, 接受培训、再教育的机会也比较少, 对家长和社会不良影响的抵抗力就弱。

3预防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才能消除“官本位”及应试教育的影响, 才能使幼儿教育真正从幼儿的需要出发, 才能彻底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中提出了“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即“尊重幼儿权益, 以幼儿为主体, 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 提供适合的教育, 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这一理念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以书本为主、忽视幼儿存在的教学模式。教育应当顺应幼儿自然成长的规律, 任何违背这一规律、揠苗助长的行为都将是得不偿失。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预防, 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作为家长认清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端正态度很重要。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应当客观, 不要人云亦云, 家长要了解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 了解幼儿大班并不是小学一年级的延伸, 懂得“顺自然, 展个性”, 了解幼儿, 尊重幼儿, 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 遵循教育规律,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总之, 家庭一定要自己纠正自己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 只有这样, 才不会给幼儿园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不会给幼儿教师以压力。这样, 幼儿教师才能自由地根据幼儿的情况实施教学计划。

3.2 转变幼教观念, 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这样说, 观念决定行动。因此, 要想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必须从根本改变其观念。例如,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 进行游戏教学就是一个好方法。游戏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寓教于乐的教学对幼儿来说是最好的方式, 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玩具是幼儿的天使, 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强调的就是这个规律。目前网络技术发达, 文化媒体开发了许多课程软件, 游戏的模式灵活多样, 完全可以保证幼儿对游戏活动的自由选择。幼儿园应修建游戏场所, 扩大游戏空间, 但要考虑游戏的安全。要想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一定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不同的游戏主题。无论是游戏环境的创设, 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 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 最终实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等人格的全面发展。

3.3 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 提高其素质

可以这样说, 幼儿教师的素质高低, 直接对幼儿教学的质量产生致命性的影响。目前幼儿教育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经过高等教育的培养, 有的经过幼儿教育的培训, 但也有一些教师未受过正规的教育。因此, 在培训过程中重点要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其次是在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上下功夫。观念的转变要靠社会的力量, 幼儿教育知识普及离不开媒体的宣传。

3.4 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内容和目标

记得有人曾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这位学者答道:“我在幼儿园学到了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 即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东西要摆放整齐, 吃饭前要洗手, 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 午饭后要休息, 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的话道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也道出了幼儿教育的努力目标。

3.5 增加经费投入, 强化政府行为, 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

目前国家出台了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法规文件, 但是执行的力度不够, 因此要加强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各司其职, 加强督促, 强化对幼儿教育机构日常监管, 制定好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的指导文件, 加强督导, 完善评估监测制度。作为从事幼儿教育的幼儿园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 规范小学招生程序, 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 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严禁小学提前招收不足入学年龄的幼儿接受义务教育。

切实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需要家长及全社会形成共识, 积极地倡导和成功地示范, 加强幼儿教师培训, 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作为家长,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 按照幼儿教育的规律引导儿童成长, 尊重科学, 让幼儿自由地成长, 避免揠苗助长, 淡化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想。

摘要:近些年来, 国家加强了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视, 不断增加教育投入, 加大幼儿园教育改革, 扩大公办幼儿园的规模。教育部要求幼儿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 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但是, 由于受早期教育误区, 以及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已经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文章具体剖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倾向, 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预防

参考文献

[1]蔡秀玲.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1 (2) .

[2]徐青.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及纠正和预防[J].林区教学, 2010 (1) .

[3]高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 2009 (6) .

[4]朱迪.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 .

[5]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3) .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 篇3

关键词:幼教;小学化现象;解决方案

近些年來,由于应试教育以及社会不良宣传的影响,在幼儿园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教学现象,即在幼儿教学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这样的教学形式,违背了幼儿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误导家长进行教学,从而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应当预防小学化现象的发生,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

幼儿园教学中的小学化现象不符合幼儿自身的年龄特点,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1.不利于幼儿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

幼儿阶段的身体机能不论是哪一方面都处于发育之中,如果要求幼儿长时间地处于集中注意力以及认真学习的状态中,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幼儿的神经系统的伤害。而幼儿本身是好动的,如果要求幼儿长期坐着不动,这样也只会影响幼儿的正常身体发育。

2.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的心理成熟能力不同于小学生,没有足够的系统的学习能力,幼儿的学习特点大多是喜欢以游戏为载体的学习,而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小学化现象也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幼儿的心理发展,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解决方案

针对在幼儿教育中存在小学化的现象,为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政府、幼儿园以及家长之间统一认识,坚持正确的教学观,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例如,在幼儿教学中,政府应当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加强监管力度,切实落实幼儿园教育的规范化。再如,应当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幼师自身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加强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或者在幼儿教学中应当加强幼儿园以及小学间的衔接工作,明确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良好的幼儿园以及小学的衔接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政府、幼儿园以及家长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改善这一现状,从而有效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白如冰.绥化市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1).

[2]常官宝.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若干问题探讨[J].语文学刊,2012(24).

[3]董志伟,张振平,赵国秀,等.我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J].河北教育:综合,2010(Z1).

浅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篇4

【摘要】:在知识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幼儿早期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幼儿园作为儿童进入社会后接触的第一个正式的教育机构,它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已是当代基础教育中的一大疾患,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模式,只会阻碍幼儿的发展。本文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原因、危害和应对措施进行论述,以期幼儿园教育能够走上正轨。

【作者单位】: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第二幼儿园

吴艳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危害 应对措施

在知识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幼儿早期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从幼儿的入园率和幼教机构的数量便可得知,我国幼儿教育正向前不断迈进。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根基部分,是儿童迈出家庭生活,进入社会后接触的第一个正式的教育机构,它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明令禁止。虽然在行政手段上明令禁止,但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和比较复杂的原因,实际上却禁而不止,如何改变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状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对策,尚未探索出从根本上控制和扭转这种现象的有效对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预计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国外不存在,据好孩子育儿网转载的人民日报记者调查文章,天津、贵州、哈尔滨、珠海等地均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式的“填鸭”教育、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项技能训练受到家长追捧,家长的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要求,驱动一些幼儿园以所谓专项、特长教育,代替幼儿园的全人教育,严重危害幼儿的游戏权、发展权,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这种有悖于学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也有人士深入调查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不良后果,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中央民族大学的张云蕾以吉林省地区部分幼儿园为个案做了调查研究,写成论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1.学前幼儿:系指在课题研究基地中学习的四周岁至七周岁之间的学龄前幼儿。

2.幼儿教育:系指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

3.小学化倾向:包括三种现象:一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二是指教师不了解学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采取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对幼儿施加教育的行为;三是指并非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方式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而是以所谓的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方式的教育模式。

4.解决对策:系指为了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方法、途径、方式、策略等的总和。

研究中重点关注教师和幼儿,以人为本,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育过程,关注教师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及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要处理好教师、幼儿和教育的关系。研究中还需关注教育策略,即教师为实施的教育方案而发生在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研究中也要关注评估策略,它主要是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教育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制定出完善的幼儿园评估策略与方案,主要涉及对幼儿的评估和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评估。

(二)研究思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家长、校园长教育观念,树立正确育人观、儿童观;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减轻幼儿学习负担,还幼儿快乐童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我们选择该研究课题的意图,在于通过研究找出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共性的原因。针对具体问题,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在研究实践中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予以指导、帮助和协调,在研究实践中促使校(园)长教育理念转变,对家长的成材观念和育子观念加以引导,对社会大环境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从而削弱本地区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逐步使幼儿教育步入适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游戏化轨道。

(四)研究的重点: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转变家长的育子观念和成才观念,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勤于动手动脑,快乐有效学习,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变小学化教学模式为游戏化教学模式,使教育情况发生变化,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五)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惠农区实际的师资培训的新路子,解决各研究基地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提升发展的平台,减轻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扭转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社会大环境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一旦研究成功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提供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可以用几个有利于对本课题的研究价值给予概括。

1.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教师队伍的成长;

2.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

4.有利于转变校长、教师和家长观念,还幼儿快乐的童年;

5.有利于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

(六)课题选题的意义

旨在通过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呼吁社会和家长重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通过研究找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扭转育英私立幼儿园这一禁而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选择该研究课题,对于找出我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根源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还幼儿教育一片健康发展的蓝天意义重大。时下时髦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对学前幼儿不当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其年龄的超负荷的小学化教育却恰恰与这个初衷相违背,其结果将会导致“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从学前教育现状和实际出发,从基层做起,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切实找出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方法和最佳、最便捷的方法与策略。

三、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中课题组将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记录分析法、实践探索法、观摩交流学习法、经验介绍法等展开对课题的研究。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行动中研究行动,要求各课题研究成员有明确的目的,有具体的计划,控制研究过程,收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加工、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2.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书刊上查阅相关文献,提高理论认识,吸取有效经验方法,促进研究。

3.观察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研究对象(幼儿、教师)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4.合作研究:强调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研究,通过共同参与,彼此沟通,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起因

随着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改进,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已成为幼儿教育改革中不可不去的刺。可要剔出这颗已入骨的剌却是件不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处在农村的幼儿园,因留守老人及儿童过多,而他们对于新知识,新方法的接受力较弱,面对着那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却难以运用。如,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教育应该是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可家长们每天放学都会不厌其烦的问教师“我的孩子在学校为什么没写字?”“你们什么时候才会教他(她)写字?”“我们送他是来读书的,不是来玩的!”“孩子完不成作业别让他回家!”,我曾在手工课上教幼儿折一件玩具风车,为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就请幼儿折好后拿回家给家长看,并告诉他们说父母一定会因为这件什物是你折的而感到高兴,也请家长对你动手力及模仿做评价,或是提建议,也便于让我们以后做得更好;第二天早上,我找了个小朋友,请他说说昨天把作品拿给家长看后家长的反映,及自己听到家长评价后的感受,那个孩子跟我说:“老师,我奶奶和妈妈当时就把风车扔在垃圾桶里了,说我在学校不好好的读书写字,却去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想孩子听了这句话后不光否定了孩子劳动成果,就连作为老师的我都很无语。作为家长,特别是那些留守的爷爷奶奶们,他们不认为与人交往交流是幼儿该学的,不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该幼儿养成的,不认为孩子有好奇心及探究欲望是好的,不认为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是不可缺的,不认为孩子建康的生活态度和心理健康起关键性作用;更不知道培养孩子主动学,快乐学的优势。他们只关注孩子今天在学校里写了什么字,做了些如1+2=3的数学题,只知道他家的小孩因参加某活动污了一身衣;只知道他的小孩跟人有点摩擦我必须出头,只知道他又因调皮把什么弄坏了等等。当下,随着外出人口的增多,农村人口不断的流失,为了仅有的生源,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不得不做出以家长的观念为主的观念转变。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弊端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因为孩子出生家庭因素及幼儿成长社会环境不统一,导致了我们孩子入园前期幼儿的身心发展不统一,这就使我们必须要允许孩子的个体差异。同时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独特喜好,我们更不能用一把尺子的同一尺度去衡量他们,要因人施教,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的同时并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更知道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及幼儿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因为自我满足心态将不利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将来的成长。你想,如果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就硬性的学了小学时的知识,到升小一年级后,他将会因为老师所说所讲的知识他都知道而不以为然,就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各做各事(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玩)的这种状况,使他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可是在学前期所储备的知识毕竟有限,等他的这些储备知识一用完,而他却并未获得良的学习习惯,那这个孩子将来的如何去面对那更深一层的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了学习兴趣,他在别人学习的时间会干些什么?在父母忙着生计,爷爷奶奶只管温饱时候,又有谁又来关心他们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我们都知识催熟的水果外表鲜艳,可时间一久就会腐烂。而催熟的孩子有多少后劲?有没有同时滋生出其他被忽略的隐患?急功近利地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会有哪些问题?首先,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训练,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使孩子牺牲了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再说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被压抑的兴趣和紧张焦虑的心情,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所以,请我们的家长朋友们给孩子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自由的并富有个性的发展,别让孩子在学前教育时期就背上那沉重的识文写字的担子。而这样一种以断送孩子以后为代价的提前发展是不值得的。

三,正确认识儿童观,教育观

孩子在学前期时,作为成人的我们对待幼儿教育时,只要多开展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活动,多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倾听、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并对他们在活动中的需要及时适当地做出反应;找机会参与到儿童活动之中,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对儿童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做出积极的反映,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不吝啬表扬,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满足与成功,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对儿童的学习活动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适当的干预,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规则,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活活动的过程,让幼儿能够活动中获取社会经验,而不是活动的结果。更要善于发现教育机会,做积极的正面引导。作为成人的我们只需做好幼儿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而不是每天要求学生去写几个字,让孩子只知道机械的重复或者模仿,而不是学习探索与创新。我们教育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调动了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再找时间与小学教师多联系,做到不超前教育,但也不滞后教育,真正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上小学后既不茫然也不会因超前而产生自我满足的心理。只要我们的教育“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就是好的学前教育。可怎么样才能让广大的家长朋友知道这新的教育观?又如何能转变这种观念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坚持新的儿童观及教育观。并多做学前儿童观与学前教育观的宣传。一切为了孩子的将来,不再让家长做幼儿教育观念的主导者。

第二,请家长也与小学部教师多联系,明确幼儿园与小教部的目标差异,让孩子知道孩子在上小学时我们孩子所学的知识不会超前也不会滞后。

第三,争取让更多的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了解现代幼儿教育的观念,了解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危害。

万丈高楼平地起,平地还需好基石。请各位老师及家长为了孩子的将来,正确对待学前教育,坚决抵制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第二幼儿园

吴艳

电话:***

幼儿的社会现象教育 篇5

笔者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均普遍开设了“幼小衔接班”、“学前专业班”、“特长班”等,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常态。北京某双语幼儿园针对幼儿开设了包括剑桥少儿英语、拼音识字、超级心算、幼小衔接等十多门课程。老师要求幼儿上课必须挺直腰板端坐、双手放在背后,上课不许插嘴等。

对于家长而言,尽管不愿意看到考学竞争压力蔓延到幼教,不赞同幼儿园实行“小学化”教育,想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在现有升学、考试体制下却也无可奈何。小学招生考试已经直接形成了幼教“小学化”导向。《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幼儿入校“免试、就近入学”,但部分名校招生中附加考试面试并按成绩分班。这种压力下,幼儿不得不提前接受小学阶段教育。四川某小学对今年200多名一年级入校新生摸底发现,全年级91%的学生学过英语;70%的学生已经完成一年级上学期要求的一半识字率;部分学生学习过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

目前,很多幼儿园存在公开或隐性的过度营利追求,没有把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园的第一宗旨。利用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及望子成龙的心理,采取能够让家长迅速看到成果的课程内容,以达到多收儿童和多收费的目的。

处在监管空白的幼教“小学化”,忽视3~6岁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与学龄儿童的明显差别。幼儿学习太多小学知识、过度开发智力潜能,非常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而不规范的“小学化”教育,在导致小学阶段学生之间知识差异拉大、扰乱正常教学进度的同时,使得部分小学生形成不规范的书写、拼音等习惯,往往难以纠正。还有部分小学生因为相关知识在幼儿园学过,上课不爱听讲。

幼儿的社会现象教育 篇6

通过对《幼儿社会教育》、《幼儿科学教育》这两本书的阅读,让我有很深的体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的责任很重要,不仅要让幼儿对学习感兴趣,而且要让幼儿在“玩中学”领悟到学习的乐趣。

在《幼儿社会教育》书中了解到,幼儿社会教育是研究幼儿社会化进程及其教育的一门学问。它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为核心目标,以增进幼儿社会认知、激发社会情感与培养社会态度、形成良好社会行为与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活动。社会化是一种进程,是幼儿社会性生成与发展的进程。社会性的生成与发展是幼儿社会教育的终极目的。

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和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活动,不断地向幼儿施予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促使他们逐渐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合格社会人。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期。幼儿社会性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学习游戏中随时可见的教育契机实施教育。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目标有着独特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社会领域目标包括以下内容: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活动中快乐,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

感。

(5)爱父母、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每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活,都需要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只要通过人际交往,人们才能互通信息,交流感情,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现在的幼儿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与人合作能力较差。因此,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教育,是幼儿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不仅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每一个人都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幼儿教师,要耐心指导,密切联系家长,共同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应认识到,要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既不能一蹴而成,也不能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要多为幼儿创造环境,悉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并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对于一名幼儿教师而言,社会教育与科学教育一样重要。从幼儿学习科学的角度看问题,去了解幼儿,体会幼儿的需要。这也是当好幼儿教师的第一要务。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作为老师,学着用科学的理论解读幼儿的需要,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对幼儿来说,也是他成长、发展的解读者、支持者。

通过阅读《幼儿科学教育》这本书,我发现作者首先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幼儿本身发展的特点出发,探讨了科学教育的概念和特性,提出了具有可持续性的幼儿科学教育新目标体系,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意。使我获益非浅。

科学教育是以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科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目的是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变化的。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在教师的引发、支持和引导下,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究,以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

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幼儿园科学领域的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用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的关系,并体验到

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

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重要的手段之一,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有责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寻求更好的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力争通过我们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合作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总之,幼儿社会教育与科学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要运用教育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内容。

再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篇7

哈尔滨市建新幼儿园赵园长从事了20年幼教工作, 她发现自2000年以来, 幼儿教育小学化愈演愈烈, 公办幼儿园的孩子一到大班就纷纷往私立园转学, 最多时4个班的孩子能走一个班 (约30人) 。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赵园长也表示, 一些私立园的孩子入小学一二年级后虽然表现拔尖, 但往往出现所谓“三年级塌腰现象”, 而公立园的孩子则后劲十足、后来居上。为此, 现在建新幼儿园中班的下学期, 学校经常开家长会, 向家长灌输一些科学的育儿理念, 大班转学的情况有所好转, “但120多人仍有十几个转学走的”。赵园长对此表示无奈。

从事幼儿教育管理和研究的张老师说,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讲, 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 孩子们从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展开了激烈竞争, 这种竞争压力也传递到幼儿教育阶段, 很多幼儿园以“发掘孩子潜力”为目标, 让学龄前儿童提前进入了小学生活。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长之间互相攀比。许多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认识多少汉字, 会算多少数学题, 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于是, 明明知道小学化教育有悖儿童的身心特点, 还是硬着头皮让孩子去学。

一位私立幼儿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国家不提倡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学课程教育。但现在家长对这方面的要求和呼声很高, 而且一些同类的幼儿园也都在这么做。为了保证效益, 她们不得不开设一些小学课程, 以更多地争取生源。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谷丽芳老师认为, 对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孩子是在愉悦的心情中掌握了知识, 这是正常的。但她也强调, 幼儿园阶段, 培养习惯远比掌握知识重要, 家长和幼教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

(来源:人民日报)

英国要用职业证书取代中高考制度

英国儿童、中小学与家庭大臣埃德·鲍尔斯宣布, 英国将于今年9月起逐步引入职业证书制度, 使职业证书成为学校和雇主衡量学生能力首选的资格证明。许多人认为, 这“敲响了中学高级水平考试 (A-level) 的丧钟”。

英国考试项目繁多, 最普遍的考试包括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 (GCSE) 和A-level考试。前者相当于中国的中考, 后者则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在GCSE考试中取得5个A*-C结果的学生通常会继续学习两年, 即可参加A-level考试。英国大学一般根据学生至少3门A-level考试的成绩进行录取。

鲍尔斯宣布职业证书计划时说, 新制度旨在打破理论和实践教育的界限。职业证书计划届时将包括17种考试, 分为3个等级。其中, 中级职业证书相当于在GCSE考试中取得6个A*-C等级, 而高级职业证书则相当于通过3门A-level考试。

鲍尔斯称, 职业证书制度将成为英国教育制度“王冠上的宝石”, 并在今后10年内成为人们首选的资格证明。

英国《每日电讯报》说, A-level考试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已实行多年, 是衡量学生学业能力的黄金标准。但近年来, 随着获得最高等级A级的学生不断增多, 许多人指责这一考试结果注水。而职业证书制度的引入可能最终取代GCSE和A-level考试, 并使雇主重新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

鲍尔斯说, 政府定于2013年评估14至19岁学生所有考试课程。届时, 职业证书制度将全面实行。《泰晤士报》援引鲍尔斯一名密友的话说:“不会立即取消A-level考试, 最终将由市场做出决定。”

这一计划提出的当晚即遭到强烈反对。《泰晤士报》说, 职业证书计划中包括美容美发、导游等科目考试, 让人不禁对考试的可信度生疑。许多批评人士认为, 这一制度的引入使学生最早在14岁就需做出职业选择, 同时, 职业证书制度也可能导致哲学、希腊语、拉丁语等无明显职业倾向的学科受重视程度降低。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 篇8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 弊端 期望值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68-02

0

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学前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儿童没有得到科学的、适宜的、良好的教育,以后再来弥补,家庭和社会得付出极大的代价,而有些既成的事实是无法挽回的。然而,在我国当前幼儿素质研究中,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幼教领域里的一个悬而未决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至今为止无人对此进行比较系统的、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此,本文在珠海市斗门县小星星幼儿园园长陈玉花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亟需纠正》的研究基础上,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定义、具体表现、原因、弊端以及纠正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定义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这是珠海市斗门县小星星幼儿园园长陈玉花给幼儿教育小学化下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教育形式。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一是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教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得荒唐。二是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弊端

过高的要求,简单下放小学教育内容式的早期教育,在我国一些不懂早期教育意义、但又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身上时有发生。他们并不清楚,这番学习往往换来的是对幼儿求知欲望的压力,是最不利于智力发展的结果。

(一)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基本精神是在教育过程中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儿童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利用幼儿期可惜塑性和有吸收力的特点强行灌输给幼儿一些小学阶段才开始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以传授知识和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它更多地地关注那些外显的、成果化的知识和技能,而对于一些内在的、使幼儿具有发展潜力的、素质方面的基本特征关注不够。这种训练导致儿童过早的就厌倦学习,抵制接受新事物,许多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在父母安排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紧张与不快乐中度过的,这无形中的抑制了孩子潜能的充分发挥。许多家长在“教育”的幌子下,孜孜不倦“训练”下一代,严重摧残了儿童创造的灵感、身心健康、无情地剥夺了孩子本该享有的幸福童年。

(二)与社会要求相脱节

幼儿教育小学化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幼儿教育虽与培育人才相距较远,但却是人才培育链条中最基础的一环,将在幼儿未来的成长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幼儿教育必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按照社会用人需要来培育幼儿,然后让幼儿再经过初等、中等、高等阶段的教育,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三)与小学教育相脱节

幼儿教育小学化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期反。首先,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敗坏了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先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反而会使部分幼儿养成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等不良学习态度;第三,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到了小学再学一遍,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第四,幼儿园开设的一些课程未能与小学课程相衔接,如英语,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的学校不普遍,即使幼儿园英语学得再好,到了小学三年级、四年纪开设英语课的时候,原来在幼儿园所学的知识早就忘光了。

五、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幼儿教育事业关系到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主能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水平,树立园所新形象

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素质。虽然我国幼儿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是好的,并且正在不断的提高中,但是如果着眼于幼儿教育的未来素质教育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就显得在不少方面不能很好的适应了。在师德、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迅速提高现有的师资队伍,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新教师,已经刻不容缓。

nlc202309031506

幼儿园应自己动手,创设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树立全方位服务观念,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儿童观,以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发展,努力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加强师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岗位比武”“自学成才”等方式,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我们要力争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去赢得家长的满意,同行的肯定和社会的承认。

(三)普及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单靠教育机构的影响是不够了,对幼儿来说,家庭对他们发展的影响更具力量,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人生观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例如,幼儿在幼儿园所接受的乐于助人、团结友善、勤俭节约、讲究卫生、爱惜公物等良好品德教育只有在这个家庭教育积极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目前,广大家长都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少生优生”已成为广大家长的普通心态。但是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普及程度还不够,早期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现象非常严重,以婴幼儿及其父母为对象的图书、音像产品数量不少,但真正高质量的产品并不多,鱼目混珠的现象也非常突出。要改变这些现象,必须加强早期教育科学知识普通及工作的力度,同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科学的幼儿教育价值观需要妇联、卫生、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以及出版等部门密切协作,广泛宣传,才能使全社会形成共识。所以幼教工作者要牢牢树立大教育观,努力开创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幼教工作局面,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切实地推进幼儿素质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

[3]刘晓东.《解放儿童》[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1.

[4]岳龙,东方.《走进天才——重审英才教育》[M]浙江: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11.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章群弟.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学前教育研究.[J]1999(2):10.

[7]周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误区、成因与出路学前教育研究.[J]2001,(1):48.

[8]谭佐全.幼儿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学前教育研究.[J]1998,(4):21.

上一篇:新学斯计划总结201下一篇: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