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2023-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科技驱动绿色革命 创新引领行业未来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的意识逐渐加强,处于第三产业的会展行业,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其绿色发展理念也逐渐引起重视。为深入探讨处于会展产业链下游的展示设计领域中的环保绿色发展问题,在第六届中外会展项目合作洽谈会期间,《中外会展》杂志社特别策划了“会展展示设计论坛”。

本次会展展示设计论坛于7月28日下午,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312室成功举行。主持人由北京优逸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穆桦担纲,出席论坛的领导嘉宾与专业观众,可谓各具代表性,既有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又有会议展览业界翘楚,更有会展专业教育人士。

商务部:推动展览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推动展览业绿色发展领域,在现场所有的嘉宾观众中,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会展服务业促进处副处长张哲最有发言权。因为在今年6月份举行的中国绿色会展发展研讨会上,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会同会展主办单位、展览服务商、会展中心和管理促进机构等共52家会展机构,成立了中国绿色会展联盟。张哲向与会嘉宾观众介绍,绿色与创新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理念,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 号),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在推动展览业低碳绿色、环保发展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依据,在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加强会展从业者的环保意识,从而逐渐培育绿色发展市场。

张哲还透露,商务部拟将推动展览业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商务部今后支持展会的评审要素,从而引导展会主办方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服务管理模式等多种方式,积极贯彻展览业绿色发展的理念。

VR: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的互动体验

在展示设计领域的末端,展台的搭建与拆卸,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物料浪费与环境污染现象。在展览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展台材料的组装重复使用,相较于国内展商的一次性投资现象,更加具备环保性。然而,发展绿色展览业,既离不开会展从业者环保意识的加强,也离不开展示领域内科学技术的进步。

展会是一种线下活动,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由于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北京笔克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麒,向大家声情并茂地讲述了VR在展览展示行业的运用情况与数字营销概念。李麒总经理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运用VR技术,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接近真实的互动体验,但同时他觉得VR的这种线上体验技术,不会取消线下活动,反而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加真实的线下活动,进而增加更多的体验感觉。

对话嘉宾: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减少能耗

由于VR技术在展览行业中的应用愈来愈广,在展示设计论坛的对话环节,多位重量级嘉宾发表了自己对VR技术,以及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真知灼见。

点意空间国际展览集团副总裁吕玉忠认为,面对VR技术改变了传统展览形式,作为会展企业要秉持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更要学会融合这些新科学技术,并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与互联网公司建立战略合作。

创E汇发起人及常务理事罗锐锋则认为VR技术在近期内很难完全取代线下活动,但可以减少一些能耗;在布展期间使用互通性的模块,则可以实现展具材料的循环使用。

苏州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世海认为VR技术可以弥补一些体验者体验不到的东西,但是成本较高,因此使用绿色环保型搭建材料就非常好,这方面国内的发展程度和补贴政策有待提高。

华毅东方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燕举例说,布和纸都可以作为绿色材料,VR技术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其成本一般的企业接受不了。

针对现场一位教育领域的观众关于展示设计专业前景的提问,江西省外贸广告赛维展示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宇认为,要高度重视培养人才,才能应对时代变化,“展示设计专业很有前途,因为展示设计是一种视觉认知和眼球艺术,好的展示设计能更加突出展品的特点。”

在本次论坛上,《中外会展》编辑部主任陈猛现场发布了《展示设计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综合而言,在会展展示设计领域,科技进步是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创新则引领着会展未来的发展方向,奠定了会展经济的基础。

作者:查章维

第2篇:中国银行 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 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2018年,中国银行信息科技条线将以实现“科技引领、创新驅动”为目标,聚焦“夯实基础、价值创造、创新变革”方向,着力打造金融科技竞争力,加快推进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为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

大力开展技术攻坚

科技服务支撑能力稳步提升

全球一体化安全运营管理体系日臻完善。信息系统生产运行平稳有序。中国银行始终坚持“安全生产为第一要务”,持续完善全球一体化安全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信息系统生产运行的稳定高效。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国银行数据中心已为全球45家海外机构提供集中生产运营服务,运维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核心系统月均交易量同比增长29%,年内圆满完成了“春节”“两会”“十九大”“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特殊敏感时段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全年信息系统整体运行平稳,为业务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安全运营管理体系日臻完善。通过在境内分行全面推广ISO27001、ISO20000等国际标准,统一了全行信息安全管理的标准和方法,提升了整体IT风险管理水平。建立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漏洞管理、评测与处置机制,构建了统一管理、梯次部署、纵深防御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框架,并全力打造7×24小时不间断安全运营中心SOC,强化针对高级持续性维系(APT)、精准式网络攻击的实时发现及智能化预警能力。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主动实时、高效智能的网络金融业务风险监控平台,进一步提升网络金融风险交易监测能力。成功实现主机平台非双活架构下不停业同城实切,标志着中国银行系统高可用能力及容灾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技术架构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中国银行遵循集中式架构与分布式架构并重的技术路线,全面启动技术架构转型工作。

经过一年的技术攻坚,私有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顺利完成首批主机系统非金融查询类交易和小型机应用系统向X86平台的迁移,有效降低了主机资源消耗,并为集中式架构系统向分布式架构系统迁移积累了宝贵经验。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个人客户综合开户交易、智能客服、智能投顾、量化交易、贸易金融反洗钱核查等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技术创新推动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区块链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中,中国银行位列第20名,是前50名中唯一一家国内商业银行。

IT治理体系持续完善。2017年,中国银行持续加强全行信息科技的统筹管控与协同联动,不断优化绩效考核、IT成本预算管理、需求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管理机制,有效提高条线协作与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IT成本管理领域,中国银行通过多年研究实践,率先实现了总行应用级全生命周期成本精细化核算,形成了科技成本的全景与纵深视图,为IT费用分摊、R-P机制成本核算、税费加计扣除等多个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聚焦转型创新

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

2018年,中国银行将以体验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门将牢牢把握“数字化”的发展主线,在夯实基础、价值创造、创新变革三个方向重点发力,加快金融科技创新,着力提升科技引领与创新驱动能力。

夯实科技发展基础,以技术架构转型破解发展瓶颈。2018年,中国银行将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技术平台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技术架构转型步伐,为业务与经营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生态化奠定坚实基础。持续开展主机平台非金融类交易和小型机应用向X86平台迁移,积极构建基于分布式技术的应用架构。深入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引入支持多种区块链协议、符合金融安全标准的区块链技术框架产品,逐步用于跨境汇款等业务场景,扩大区块链试点与应用范围。持续跟进、研究VR/AR、物联网、量子信息等新技术,大力培养和储备新技术专家人才,形成新技术应用创新机制。

提升全球服务支持能力,坚持一张蓝图覆盖全球。稳步推进海外信息系统整合转型项目实施,完成港澳批次投产。支持海外服务网络战略布局,完善海外快速开行IT支持机制。基于分布式架构启动适用于特殊监管的“海外轻量级综合核心系统”建设,持续打磨全球统一支付、全球现金管理、全球资金业务一体化平台、全球额度管理等全球一体化精品工程,加大海外业务发展支持力度,增强中国银行国际化竞争优势。

大力推进北京同城灾备机房、上海机房改造和合肥机房二期建设实施工作,着力突破基础环境资源瓶颈,保障全球一体化IT服务支撑能力。

全面重检网络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开展企业云环境下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框架研究和设计,着力推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全行运维安全监控平台建设,探索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技术在应用层安全威胁发现与检测领域的使用,进行应用层安全防御技术部署,持续提升安全运营能力。

聚焦业务价值创造,以科技创新引领业务转型发展。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场景挖掘与实际运用,重点支持个人金融、公司金融、金融市场、风险管控等多个关键业务领域的产品创新与转型发展,以技术创新推动业务流程重塑、业务模式创新、业务生态拓展。

通过手机银行整合客户服务类移动应用,提供全行统一的App门户入口,将手机银行打造成为中银集团综合金融移动门户。并借助互联网思维及产品设计理念,提升用户交互体验,打造功能丰富、体验极致、安全稳定的手机银行。

以手机银行、中银开放平台为依托,通过整合场景、融入场景、自建场景,逐步建立中国银行金融服务场景生态圈。同时,通过量化交易平台、交易银行平台、智能投顾、智能客服、实时反欺诈等平台与产品建设,推出高科技含量的精品应用,全面提高中国银行综合化服务水平。

创新体制机制

探索金融科技发展新模式

中国银行将重点从业务与科技融合、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入手,积极构建顺应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

在业务与科技融合方面,将借鉴业界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逐步构建企业级业务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级服务架构;加强用户体验设计,从面向客户线上产品起步,采用集中模式开展界面与交付设计,不断优化完善客户体验全流程,构建多维度体验反馈收集体系与评价体系。

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推动建立三级创新管理体系,启动分行创新研发基地试点;全面开展金融科技体制变革与创新机制论证研究,充分借鉴业界先进经验,探索建立内部孵化、外部创投、跨界合作等金融科技创新机制,尝试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激发组织创新活力。积极与国内外领先科技公司和先进的互联网公司开展技术领域的一揽子深度合作,快速提升中国银行技术创新能力。

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全面实施信息科技体系“英才计划”,加强总行科技体系跨部门人才交流培养。推动信息科技序列专业资格管理体系落地实施,促进人才专业素质与技术能力提升。通过举办竞技类比赛,让更多优秀的专业型、复合型、跨领域人才脱颖而出,为中国银行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储备力量。

2018年是中国银行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银行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年,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新征程上的新难题,中国银行信息科技条线将砥砺奋进,善作善成,努力构建安全稳定、服务高效、技术领先的科技体系,为中国银行实现数字化的美好蓝图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刘秋万

第3篇:创新驱动?行业引领?产业对接

方便面和休闲食品是垃圾食品还是健康食品?如何从单纯的被动应对负面消息,转化为主动传播正面信息,并帮助消费者建立对食品供应的信心?方便食品的出路在哪里?在此行业如何发扬工匠精神?他们又有哪些最新科研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9月8日,方便面食品的龙头企业康师傅、今麦郎、白象和冷冻食品的代表三全、思念、通用磨坊及挂面产业、风味配料与休闲食品、包装行业等6大产业的200多家企业的精英们,带着他们的最新科研产品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到首都,与国家食药监总局、工信部、国家卫计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一道,以“创新激发活力”为主题,共同交流和探讨行业关注的共同话题。

高层视野

舆论环境趋于好转

政府管理逐渐到位

在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抓住科技创新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正因如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从1995年开始召开中国方便食品大会,至今已延续了21年,多年的积淀和深耕,探索了支持行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路径。今年,他们依然遵循着科技与产业对接的初衷,再次彰显了学会在方便食品领域强大的影响力,亦显示出行业对依托科技创新、共同发展的迫切期待。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在本次大会上指出,近年来,方便食品行业发展整体呈增长态势,经济规模不断提升,产品的方便性、安全性、健康性和营养化程度不断增强,行业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产业提升度进一步增强。截至去年底,全国方便食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406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7.9亿元,同比增长5.6%。方便食品行业不仅转化了大量农副产品,还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为改善民生,保障“三农”利益以及满足市场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工信部近年来利用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专项建设资金等一些政策支持了方便食品企业的保障能力建设。对方便食品行业的发展,高延敏建议,要强化安全意识,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同时,要落实消费品“三品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三司司长王红表示,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和生活品质要求不断的提升,在满足消费者方便快捷需求的同时,如何确保百姓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也是整个方便食品行业追求和发展的目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的监管工作,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消费等环节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截至今年6月底,国家食药监总局组织抽检的食品总体合格率仍然保持在96.8%,食品安全整体形势稳中趋好。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贾志忍在会上对方便食品未来的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要加大创新发展的力度。方便食品制造业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们的生活模式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便捷消费和个性消费已成为流行趋势,除了品牌效益之外,安全、营养、健康是企业参与竞争的基础,科技创新仍是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要加快推动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推动产业价值链,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继续提高行业体制流动和产品的占有度和老百姓喜闻乐见度。

会上,陈君石、岳国君、孙宝国3位工程院院士也作了发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指出,2015年全年,方便面抽检合格率99.4%,高于全部食品合格率(96.8%)。尽管如此,从风险交流角度看,2011—2015年中,媒体关注热点中涉及方便面的共有11个。从专业角度来看,这11个热点都非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媒体对方便面的关注程度。”

陈君石进一步介绍到,这11个热点问题涉及到方便食品产业链的不同部分,如包材、食品添加剂及产品本身。2015年后,食品安全舆情对方便食品的关注度已明显降低。他认为,当前我国方便面的舆论环境趋于好转的原因在于:政府管理逐渐到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行业组织坚持风险交流,持续推进“和平时期的公众科普”已显效。

陈君石还谈到近期在与国外专家交流中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新体会、新思路、新策略。他指出,食品安全不能仅仅局限于风险及风险交流,要拓宽思路。专家、学会及企业要进行高强度、高质量、可持续的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消费知识水平。同时,要宣传食品、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均衡饮食,而不能仅仅讲安全、讲风险,要从被动应对负面消息转变为主动传播正面信息,帮助消费者建立对食品供应的信心。

企业家声音

心同行 新共赢 新跨越

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在会上发布的最新统计分析表明,2015年,中国内地方便面总产量达362.49亿份,较上年下跌8.54%;销售额490.91亿元,较上年下跌6.75%。2016年1—8月,主要企业仍未能止跌回升,行业仍在深度调整中。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指出,2015年方便面行业的困局主要源于供给侧改革迟滞,虽然部分企业突围初见成效,但整体上仍呈“红海过热,蓝海寂寞”的同质化、少层次、无差异的竞争格局。近两年来,方便面行业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通过创新将产品从价格的竞争转向价值的竞争。2015年,全行业最大的变化是行业老大康师傅的发展战略展现出“以创新提升价值”的重要转型并付诸实践,其重要布局体现出其“有所不为有所为”的价值取向,创新活力被激发,对整个行业发挥了积极、向上的引领作用。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前主席、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饶平凡教授表示,从全球来看,目前方便面已经成为仅次于面包的第二大主食,但其在中国仍长期被污名化。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方便面行业呈现断崖式下跌的同时,全球方便面行业却在发展。去年俄罗斯的方便面销量以超过27%的幅度高速增长,东南亚国家的方便面销量也在上升。目前韩国年人均方便面消费量为72包,而中国还不到25包。日本是对食品安全要求最严的国家,去年其方便面销量上升了1.2%,但中国同期下跌了8%。

方便食品行业虽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滑明显,但方便面及其下游产业和延伸产业靠创新驱动,迎来了方便食品的又一春。在9月8日的论坛和9日的分论坛上,方便食品的大佬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或分析行业现状,或表达了各自的独到见解,或分享了各自的创新经验和做法。

康师傅中央研究所所长陈应让:康师傅作为方便面的领军企业,责任更重,创新更难。真正的创新,需要多年的积淀。

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忠良:世上从不缺创新,缺乏的是对消费者的诚意。创新是永恒的主题。20多年来,白象公司从无到有,靠的就是与消费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从产品的外形,到原材料和营养含量,公司处处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首位。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南:方便食品行业面临的不是简单的产能过剩问题,而是消费场景、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企业只有从产品、商业模式、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多重创新,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思念食品-千味央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鹏:创新就是不走寻常路。根据方便冷冻食品轻模式、高流转、更精准的特质,未来速冻食品市场广阔,大有可为,但唯有创新,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思念推出的迪士尼卡通包系列,就让孩子们从此爱上了吃饭。

河南京华食品实业集团董事长张京:博采众家之长,研发名特优产品。京华公司经过28年的深耕,已成为康师傅、统一、白象、双汇集团、南京雨润集团等大型方便面企业和肉制品企业供应商。多年来,公司在坚守品质的基础上,不断推阵出新,研发适合不同消费者的名特优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克忠:挂面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近年市场增长缓慢,原因就是创新不够。为此,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建立了食品研究院,立志于研发新产品、新品种,将营养健康和方便并重,开发适合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的差异化挂面。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13亿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此次方便食品行业的科技创新大会恰逢其时,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发展路径和方向。

作者:申萌?王静静

第4篇: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命题点一:科教兴国,发展科技 热点聚焦

材料一: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21号 2014年9月8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21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同时搭载发射了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拓2号卫星。这是我国时隔1个月后再度发射遥感卫星,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3次飞行。

材料二:我国将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我国将于2015年前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开展新技术和新体制试验验证,适时加入卫星网络,并于2015年前后开始提供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于2020年前后实现全球覆盖。

材料三:“蛟龙”号携青奥会火炬下潜 5555米2014年7月19日,蛟龙”号计划进行第三次潜航,共3名下潜人员,“蛟龙”号携青奥会火炬下潜5 555米。

相关链接:“天宫二号”我国将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分辨率精确到1米;我国自研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问世;公安部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和高分专项先期攻关成果。成功发射遥感卫星20、21号;“高分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考点链接:①我国的科技成就 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③科教兴国战略

材料

一、二 相关设问

1. 请谈谈遥感卫星21号成功发射、自研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问世等得以顺利完成任务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⑴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⑵ 主要原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和平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等等。

材料三 相关设问

2. “蛟龙”号携带青奥会火炬下潜和遥感卫星20、21号“高分二号”卫星等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⑴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一些科技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⑵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

1 ⑶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综合设问

3. 举例说明我国最近几年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

⑴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7 000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⑵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⑶ 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

⑷ 自主研制超千万亿次的计算机“天河二号”等。

4. 我国取得上述成就得益于我国正在实施的哪一战略?请谈谈实施该战略的现实意义。

⑴ 科教兴国战略。

⑵ 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大力发展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5. 我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有何重要意义?

⑴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提高我国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⑵ 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⑶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

⑷ 有利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6. 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⑵ 目前,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就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步伐。

7. 为了取得更多的科技成果,国家应该怎么做?

⑴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

⑵ 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进行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 ⑶ 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⑷ 加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⑸ 采取鼓励性措施重奖科技工作者等。 8.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⑴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积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⑶ 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将创新热情和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⑷ 要勤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向权威挑战,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

⑸ 积极参加小科技、小发明的创新活动等,为我国科技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命题点二:人才强国,自主创新 热点聚焦

材料一: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2014年9月10日~12日,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推动创新,创造价值”。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致辞时表示,中国将依靠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条件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材料二:李克强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 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京听取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20周年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汇报,并同历年“杰青”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交流。他说,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是国家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代表着国家创新的未来,所以要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树立人才意识,加强培养人才的责任感、紧迫感,建立完善社会创新氛围,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推动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加速发展。要打破束缚人才的制度羁绊,让创新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创造活动拥有更广阔空间。

材料三:李克强:打破束缚人才制度羁绊 2014年7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学者座谈会。会上,6位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角度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建议。巧合的是,几乎每位专家的建议,都涉及“体制机制创新”。李克强总结说,体制机制创新本身就是红利。就像知识产权属于企业的资本一样,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仍有巨大空间,创新得好,可以释放出更多红利。

考点链接:①人才强国 ②科教兴国 ③创新

材料一 相关设问

3 9. 为什么要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⑵ 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⑶ 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创新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⑷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0.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我国应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⑵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⑶ 加大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⑷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11. 当前我国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有哪些优势?

⑴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

⑵ 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质保障。

⑷ 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

⑸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顽强拼搏,已在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创新经验。

12. 实现科学发展,我国应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⑵ 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⑶ 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创新人才。

⑷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⑸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⑹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

材料

二、三 相关设问

13. 为什么必须打破束缚人才制度羁绊,重视科技和人才?

⑴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

4 质还不够高。

⑵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⑶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

⑷ 重视科技、人才,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4. 中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我们中学生应该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⑵ 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⑶ 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坚持终身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⑷ 要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⑸ 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5.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树立祟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⑴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⑵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坚持终身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⑶ 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⑷ 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6. 请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⑴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

⑵ 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

⑶ 勇于开拓进取,争取创新人才;

⑷ 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命题点三:科技薪火,少年传承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4年全国科普日 2014年9月17日,2014年全国科普日主题为“创新发展,全民行动”。201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重点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围绕创新引领未来;二是围绕创新改变生活;三是围绕创新在我身边;四是围绕创新圆我梦想。

材料二: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014年8月21日~26日,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板块,主要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等竞赛、展示活动。此外,组委会还围绕“中国梦、科学梦、青春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交流活动。

材料一 相关设问

17. 2014年全国科普日以“创新发展,全民行动”为主题,表明了什么?

⑴ 我国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⑶ 国家重视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

⑷ 我国努力营造全民创新的氛围。 18. 为什么要举行全国科普日活动(原因)?

⑴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⑶ 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19. 举行全国科普日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 有利于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公民的科学素质。

⑵ 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调动公民学科学的积极性。

⑶ 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弘扬科学精神。

⑷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促进经济发展。

⑸ 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材料

二、三 相关设问

20. 国家设立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说明了什么?

⑴ 我国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⑶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6 21. 谈谈你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认识:

⑴ 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⑵ 是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⑶ 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需要。

⑷ 是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差距的重要途径等。

22. 我国为什么要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⑴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⑵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还不够高。

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⑷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高。

23. 国家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什么现实意义?

⑴ 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或科技竞赛活动,向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进行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⑵ 有利于鼓励和倡导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科普实践,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促进优秀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

⑶ 有利于提高科技辅导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⑷ 有利于在全社会行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综合设问

24.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⑴ 组织科技专题讲座。

⑵ 举办科学技术小发明创新比赛。

⑶ 举办科技活动征文比赛等。 25. 传承科技薪火,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⑴ 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

⑵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科技充实自己,提高素质。

⑶ 培养好奇心,善于质疑,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⑷ 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为人先。

⑸ 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5篇: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中国工程院党组

2016年03月31日08:58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科技创新的新认识,是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面向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所作出的重大判断,为科技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牢牢把握时代赋予中国发展兴盛的历史机遇

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创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向少数创新中心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这势必对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谋划部署科技创新发展,抢占科技发展先机。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发布了“工业4.0”战略;欧盟实施“欧洲2020战略”。西方发达国家沿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而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作为制造大国,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算实现了工业化,还是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另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更为宽广的技术选择,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被大大压缩,我们和发达国家在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上的机会几乎是均等的,这为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力争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总书记指出,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不能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最终还是要受制于人。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谁见事早、动作快,谁就能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机会稍纵即逝,新赛场、新规则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一旦错失我们又会重新陷入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被动局面。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把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最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北斗导航、超级计算机、载人深潜、特高压输电、先进核电等工程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制造龙头企业,无可争议地表明中国科技事业的巨大进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比如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中,我国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瓶颈仍未根本突破。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面向未来,创新是动力之源,科技是重要支撑,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我们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超前规划布局,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必须高度重视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而工程化、产业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所在,是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必由之路

工程科技承担着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大任务,是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的直接工具,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工程化、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是将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变成产品、服务的过程,是科技创新实现社会价值的关键途径。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才能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如果错失,就会丧失发展的主动权。

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始终抓住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这个关键,特别是实现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把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要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创新培育发展高端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带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要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动力,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要大力推动能源、环境、现代农业、健康医疗、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这是动员全社会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是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方针的战略对策和行动计划,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推进工业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产业模式,强化智能制造的基础,力争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第6篇:专题3科技引领生活创新驱动发展

命题点一科技成就

热点聚焦

“嫦娥三号”2013年下半年,我国将用长征—3B增强

型火箭发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这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

——“落”月探测的最关键一步①。“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将于

2013年12月发射,首次携带的“中华牌”月球车可在月球工作

三个月到半年之后永远留在月球。习近平会见“神十”航天

员和工作者代表2013年7月26日,习近平会见“神舟十号”

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和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载人航天事

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

和信心②。你们为祖国和人民建立的卓越功勋,历史将永远记。

太空授课“潜龙一号”潜水器成功进行夜间下潜新华网

北京2013年10月14日电,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截至当地

时间10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水

器“潜龙一号”已在东太平洋作业区连续3次成功下潜作业,水

下作业时间总计将近30个小时,并首次成功进行夜间下潜,

试验性应用工作进展顺利。考点链接 ①我国的科技成就及地位 ②民族精神

1.我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一些科技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3)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正确性。(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我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4)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5)加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投入力度。(6)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等等。

3.作为一次科普教育活动,太空授课有何意义?

(1)太空授课,是一次科普教育活动,更是教育创新的体现。(2)通过这种活动,能展现我国的科技水平,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3)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使中小学生了解、热爱航天事业。

(4)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命题点二科技活动

热点聚焦 考点链接

◆材料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行2013年8

月1日至7日,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南京国际

博览中心举行,大赛期间举办开、闭幕式,专项奖颁奖晚会、

展示交流和竞赛活动、科技教育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全国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面向全国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开展的

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活动,也是我国规模最

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

4.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有哪些?(“2013澳门科技

活动周暨科普成果展”等活动为什么把“创新”作为主题词之一?)

(1)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不断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2)创新是一个民

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3)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

创新能力上不去,将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4)只有具有创新精神,

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5)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实现

经济跨越式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6)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调整经

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

5.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创新精神?

(1)这是国家发展的要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

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2)这是我们个人发展的需要。21世纪对我们

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开发潜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质,适

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培养创新精神。

命题点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热点聚焦

◆材料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2013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

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

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李克强对近年来教育、科技工作

取得的显著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始终把教育和科技

放在全局性、战略性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①。在教育公

平上要多想办法、多做实事。东部地区要创新理念和模式,

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考点链接 ①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公平

6.当前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学内容和方法还比较陈旧。(2)区域之间的教

育发展不平衡;推进素质教育还有困难。(3)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的能力还不

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还比较短缺。(4)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学

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机构还不够合理等。

7. 为什么“要始终把教育和科技放在全局性、战略性的位置,予以高度重

视”?国家为什么要推进教育事业公平发展?

(1)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

发展的各个方面,历来被看作是人们发展提高和缩小社会差距的重要手段。(2)

促进教育公平,有助于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提高国民素质,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要

求。

命题点四我们应该怎么做

8.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明确社会责任,树立崇高理想,立志成才,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担

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理想,立志成才,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担负起时代赋

予的崇高历史使命。(2)热爱科学,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

(3)珍惜来之不易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4)增强

创新意识,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使自己成为创新

型人才打好基础。(5)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创新实践。

热点新题预测

1.航天员王亚平2013年6月20日10:04~10:55太空授课,为中国青少年演示讲

解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中国8万余所中学6 000余万名师生同步组织收

听收看太空授课活动实况。对太空授课活动认识错误的是

()

A. 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开展的教育类应用任务

B. 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

C. 展示了中国已经揭示了太空的所有奥秘,实现了太空梦

D. 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

2.材料一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许,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

发射升空。6月26日,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

陆。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

创新主体地位,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

求有机衔接。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

阔的天地,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答案】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体现;②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

一些科技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列;③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正

确性;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

你认为国家应如何鼓励更多的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

伟大奋斗?

【答案】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 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科技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加大对科技体制改革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③深化

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④完善科

技创新奖励机制,对各行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给予奖励;⑤坚持对外开放,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第7篇: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述评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治国理政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

2016年01月30日人民日报记者:白天亮、刘志强、赵展慧 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创新缔造中国高度; 蛟龙入水、海上钻探,创新成就中国深度; 高铁飞驰、天河运转,创新缔造中国速度。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三年多来,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千帆尽举,有力地引领着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源

——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去年两会期间,3月5日下午,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这一重大论断。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去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创新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定调”。

创新,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创新驱动,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强调创新驱动,是因为“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久则国家持续强盛”的道理从未改变——

纵向看,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就是创新。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现代化高潮就兴起在哪里。经济强国无一例外都是创新强国。横向看,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激烈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强调创新驱动,更因为创新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之举——

总书记算过这样一笔账: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加起来是10亿人左右,而我国有13亿多人,全部进入现代化,那就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新常态下,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急迫问题,兼顾发展速度与质量、统筹发展规模与结构,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如此,方能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驱动已成为决定我国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 创新驱动跑出加速度

——创新投入更多、转化更高效、版图更辽阔、模式更多样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一重大的理论创新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设立了“路标”。 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拉开帷幕,“我们没花一分钱,网上下载表格,提交材料5天后就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26岁的郑星轻松当上了“老板”,制度创新的正能量惠及每一个普通人。

去年12月,年过八旬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一身“典雅紫”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中国的科技创新让世界瞩目,也让国人自豪。

去年7月,一部网络众筹的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造了国内动画电影票房新高。“对经典充满敬意,又有大胆创造”,西游迷张研在微信上点赞。文化创新让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历久弥新、活力焕发。 理论创新提供“脑动力”,制度创新提供“原动力”,科技创新提供“主动力”,文化创新提供“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渗透到经济社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份来自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写道,“中国的创新规模不断扩大,有潜力坐上全球创新领导者的宝座,甚至有望成为全球创新典范。” 创新投入更多了——

201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R&D)经费1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9.9%;投入强度持续加大,R&D占GDP比重约2.1%,超过欧盟平均水平。其中,来自政府的投入稳中有增,2014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2899.2亿元,增长6.3%,发挥着“定海神针”之效;企业的投入强度也在快速增长,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比5年前增长一倍以上,专利量质齐升。 创新转化更高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总书记的阐述让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认识到,创新不是一种珍藏,如果束之高阁,再好的创新成果也会消弭于无形。

高速列车总里程达世界之最,正向谱系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特高压输变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千吨级履带起重机、300吨自卸车等装备制造水平大幅攀升;半导体照明市场将超过4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56%„„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更多的创新成果走下书架走向货架。 创新版图更辽阔——

如果在中国的版图上标注出一个个国家高新区,你会发现星星之火已经燎原。目前,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45家,201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7万亿元,“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速达20%以上。除了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样的传统孵化器外,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插上互联网翅膀的新型孵化器也风生水起,创新创业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孵化投资结合,开放式的创新生态系统正浮出水面。 创新模式更多样—— “制造并非必须有工厂。”成立5年,小米公司便卖出1.5亿部手机,智能可穿戴产品跻身全球市场前三。小米靠的是什么?正是商业模式的种种创新:开发设计环节,消费者、供应商可通过论坛、微博、微信、QQ等方式参与;制造环节,寻求全球分工合作,迅速将用户线上线下反映的需求在产品上体现;销售环节,以电商直销为主,去除中间渠道,大幅降低营销费用。模式创新,让企业觅得赶超的捷径,打开一片灿烂晴空。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创新驱动的竞赛中,中国正在跑出加速度。 创新驱动助力调结构

——创新支撑中国经济有效应对下行压力、保持“中高速”;助力中国经济调结构促转型、迈向“中高端”

2015年11月2日,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内,C919大型客机正式总装下线。这个历经7年自主研发的新型商用大飞机,既圆了中国人自己制造大飞机的夙愿,也为中国航空工业乃至整个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开启了崭新的未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大江南北落地生根,为经济稳中求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动力。 创新驱动,支撑中国经济有效应对下行压力,保持“中高速”—— 前不久,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陷入低迷,中船重工却接连签下两艘2万箱集装箱船大单、6艘30万吨新型环保绿色原油船等大单。“技术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总经理孙波看得透彻,越是日子不太好过,技术优势就越有市场价值,创新驱动就越需要强化。

创新,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不二法宝,也是新常态下“稳增长”的宝贵财富。2015年前11个月,轻工、纺织等消费品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达到33%。这背后,最重要的支撑就是创新:2014年,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获得专利数是2010年的3.4倍;家电行业10家主要上市公司获专利授权3.8万件,发明专利增长超过8%。

创新驱动,助力中国经济调结构、促转型,迈向“中高端”—— 依托创新,传统产业告别“傻大黑粗”,焕发青春活力。 “每一台数控机床都能远程监测!”在沈阳机床集团,工作人员轻点手机,屏幕上便显示出一张用户分布图,再点击其中一家用户的数控机床,显示“加工中,已工作96小时”。“互联网+”,让传统数控机床变身“智能机床”,企业从单纯的卖产品走向卖研发、卖服务,利润率更高。

“互联网+汽车”“互联网+装备制造”„„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互联网+”让传统制造业更加智能更加绿色,向着价值链高端努力攀登。201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投资9.6万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3.9万亿元,占比达40.9%,同比增长12.8%,比工业投资增幅高出3.6个百分点。向创新要效益,“绝版货”取代了“大路货”、成套总包取代了单机制造,“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依托创新,新兴产业“弯道超车”,勇立时代潮头。

车间内,机器人来回穿梭不停;从取货、搬运、装配零部件,再到喷涂、烘干、检测、成品入库,诸多环节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数字化无人工厂已成为现实,年产能达5000台,生产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5到10倍。机器人,被誉作“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如今,我国已成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不单是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创新鼓点密集敲响,合奏出中国经济最强音。3年多来,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让制造业的“高精尖”色彩越发凸显。华为、联想、中兴、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企业步入全球高技术行业领先者行列。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推动中国企业扬帆出海,竞相“走出去”——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导航向全球拓展„„一个个响亮的中国品牌,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见证,也成为国际市场上闪光的“中国名片”。 从“跟跑者”到“并行者”,再到“领跑者”,创新驱动的火车头正牵引着中国号列车全速前进。

创新驱动激发新活力

——改革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培育创新沃土,让创新活力迸发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掷地有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培育创新沃土,让创新活力喷涌。《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有关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围绕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蹄疾步稳。 ——打掉“拦路虎”,为创新创业开辟大道通途。 “证明不开了”“费用少交了”“‘衙门’好跑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一方面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国务院部门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37项,工商登记中85%的前置审批改为后置;一方面全面清理涉企收费,每年约可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近千亿元。

有了更加公平、透明、良好的市场环境,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2015年前11个月,全国新登记企业保持19%的快速增长,平均每天诞生1.17万户新企业。 ——铺设“快车道”,让创新因子充分活跃起来。 “沉睡”的科研设备“醒”过来了。

过去,高校院所购置的大量科研仪器设备在高墙内“睡大觉”,研发需求旺盛的企业却无法共享。2014年10月,《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发布。此后,开放共享好的单位,奖!反之,罚!机制畅通了,设备利用更高效,创新活动也更给力。

“原地踏步”的研发成果“转”起来了。

一边是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束之高阁,一边是企业苦苦寻觅新技术。打破成果转化的“玻璃墙”,惟有改革“利斧”。2015年8月修改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了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成果处置权,“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南京九条”“成都十条”„„各地纷纷“开闸”,让一批“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天女散花”的科研资金“统”起来了。

曾经,每年近百项、涉及上千亿元资金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分别由各部门掌握安排,科研人员只好“四处烧香”、多头申报。2014年9月,中央深改组第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决定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进行优化整合。从此,“钱袋子”交给专业机构打理,资金用在了刀刃上。 ——护航“追梦人”,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大展身手的机会。

不到5年时间,靠着2000万元资本金,实现销售收入超3.5亿元,北京理工雷科电子公司迅速“蹿红”的背后,是股权激励的“魔力”发挥了功效:6名核心科技人员拿到180万元股权之后,创新积极性立马被调动起来,先后开发出北斗卫星导航基带芯片等7项新产品。 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股权激励、实行成果转化奖励、破除人才流动制度障碍„„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改革指向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努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环境。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总书记语气坚定。 以梦为马,创新路上,中国大步向前!

第8篇:实施创新驱动 推动科技扶贫

实施创新驱动

推进科技扶贫

近年来,南江县坚持把科技扶贫作为推进扶贫攻坚的战略举措,紧紧抓住“科技列车巴中行”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县创建等重大机遇,结合巴中市建设国家星火计划扶贫试验区,强化科技治贫、治愚、致富作用,科技创新驱动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先后两次被科技部、省政府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四川省科技工作先进县”。

一、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科普服务网络

创设信息服务载体。打造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县、乡、村、农业科技大户四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平台,加强实用技术、致富项目等科技信息发布。推行一套电脑设备、一套农业专家系统、一个管理规章、一个服务合同、一个标示标牌、一个信息发布栏的“七个一”模式,在全县48个乡镇建立科技信息站(点)55个、信息发布专栏60多个,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服务信息平台9个,有效改善信息闭塞落后状况,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整合科技服务资源。整合乡镇农技、农机、林业、畜牧等乡村科技资源,在乡镇设立科技办公室,落实专(兼)职科技推广员,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开发战略,县农业局、扶贫局、就业局等部门统筹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并适时更新。各乡镇建立“乡土人才”工作站,聘请优秀乡土人才为县级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建基地、跑营销、传技术方面的引领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建立科技专家大院。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大院+科技信息服务站+基地、园区、农户(企业)”模式,在重点产业基地、科技示范园区、重点企业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7个。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县内科技骨干、科技特派员担任执行专家,面向群众抓科研,深入田间搞示范,把大院建设成为科技人员流动站、产业研究所、办公室、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切实为基层群众开展科技服务。

二、加强实用技能培训,提升创业创富能力

整合资源抓培训。依托县委党校、职业学校等培训机构,整合师资力量,建设培训阵地。建立县级部门培训联席制度,整合阳光工程、农民工就业培训等项目,打捆实施,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依托相关项目对农民技能培训实行定额补助,培训费用由“谁学习谁付费”转变为“农民学艺、政府买单”。

创新方式抓培训。坚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原则,采取农民“点菜”、专家“主厨”等模式,开设现代农业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畜牧兽医等实用课程,突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采取灵活多样方式,组织农村党员、基层农技人员、农村致富能手,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科技知识水平;从涉农部门挑选业务精通、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精干技术力量,组成培训小分队开设流动课堂,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授、现场答疑;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开设农家书屋课堂;根据农事季节和生产需要,采取办宣传栏的形式,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宣传。

示范带动抓培训。开展全民科技素质提升活动,以党员、村干部、乡土人才、农村致富能手和科技特派员为主要培训对象,着力培养一支科技带头人队伍。组织农村能人到外地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考察学习。通过资金、技术入股、有偿服务等激励措施,鼓励科技特派员与乡土人才、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手把手传艺、一对一帮带。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带头人“二传手”作用,加大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普及推广力度,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三、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实施科技扶贫项目。通过“抗寒保畜恢复南江黄羊生产的技术示范”、“富硒茶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等一系列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推广和转化了南江黄羊健康养殖、金银花标准化繁育栽培、核桃高接换优、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等13项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和9项科技成果,为群众增添了更广阔的脱贫致富门路。

培育科技示范园区。依托百草中药材公司、四川北牧南江黄羊集团、七彩林业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科技示范园8个,辐射带动1.4万户农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重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科技成果,突出产业发展规模,把科技示范园变为“开发高新技术成果、提高农业技术含量、加大新技术转化,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贫困农民收入”的科技扶贫载体。

培育创新型企业。坚持充分开放合作、招大引强,采取入股、联姻、兼并等方式,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省级科技龙头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有效解决产业精深发展技术难题,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和增产增效。

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促成县内企业与高校、科技院校建立技术创新联盟,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推动县域经济增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

四、强化要素保障,建立长效推进机制

强化领导保障。制定科技扶贫工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科技扶贫工作的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和督促检查。组建县长为主任的决策咨询委员会,聘请科研院校的高级专家和县内科技骨干担任顾问,负责全县经济技术开发、科技攻关等项目论证,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强化资金保障。坚持政府补助、企业主体、项目扶持,多渠道拓展科技扶贫投入。加大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县本级科技扶贫经费,并为每个乡镇每年专项配套科技推广经费。将企业研发经费纳入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引导规上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科技创新基金。降低信贷“门槛”,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机制,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题。

强化考核保障。坚持把科技扶贫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县级领导“五个一”科技扶贫责任制,即抓好一个科技项目、联系一名科技人员、指导一个科技示范基地、帮扶一个民营科技企业、完成一个科技招商项目。分类强化县级部门、乡镇责任考核,逗硬执行责任到人、考核到岗的科技扶贫工作目标责任制度。(作者系中共南江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第9篇:集团2018年领导干部会议发言稿:服务引领转型 创新驱动发展

近年来,燃料油公司积极应对国际油价剧烈波动、国内原油进口放开、沥青市场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采取“低库存、以销定产、资源整体价值和效益最大化”策略,油品总销量、利润同步大幅提升。

一是创新营销,推动主营业务高质量发展。始终追求重质委油价值利用最大化。变革营销理念,实现从“官商”“坐商”向“民商”“行商”转变、计划批发模式向市场营销模式转变。把完成委油消化政治任务与促进燃料油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相结合,创新重质委油销售和产品回购一体化运行,引导与燃料油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委内瑞拉石油客户向委托加工服务客户转变。同时,全面确立国内沥青市场第一位置、着力提升馏分油和油浆资源效益。

二是深化合作,实现保障能力高质量提升。高效保障炼化企业生产后路畅通。燃料油公司将集团公司炼化小产品平稳均衡出厂、包销增效作为首要任务,按照炼化企业生产、回购、自产、外采资源的排序组织营销,统一打造“昆仑”沥青品牌。同时,发挥渠道优势,保证中石油各产地沥青性价比更优。积极满足炼化企业二次原料个性化需求,坚持效益和形象共同提升。

三是变革服务,加快推进燃料油公司高质量转型。着力推进服务意识转变。确立“提升重质油品整体价值服务公司”愿景目标,树立“客户至上、诚信为本、服务为根”营销理念,倡导“视客户为衣食父母”“客户发展公司才能发展”等价值导向。着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着力改进客户服务方式。在面对面征求客户意见并快速向客户通报整改结果,开展满意度和廉洁从业调查中,客户投诉量降低93%,处理满意度达100%。

上一篇: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下一篇:商务秘书实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