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心灵》读后感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引领心灵》读后感(精选7篇)

《引领心灵》读后感 篇1

我刚接任2005(1)班班主任时,对几名后进生实在是没办法。课堂上不时地批评,每逢班会都讲他们表现不好,经常劈头盖脸地训斥他们。可情况越来越糟,他们几位不仅没有什么好转,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气人。不仅自己不守纪律,不好好学习,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全班的纪律和学习成绩。这一时成了压在我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不久,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引领心灵》的书。让大家认真阅读,写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教育实践进行反思。渐渐地,我感到不安。教师的工作不是为了教育好一切学生吗?千方百计地赶跑一个不好教育的学生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吗?这个学生真不可救药吗?有多少不好教育的学生被老师如此剥夺了学习教育的机会啊!他们走了,虽然他不在我们学校捣乱了,但是他却被推向他人。最可怕的是许许多多的这样的学生流向社会,那将……我们教育工作者虽工作在学校,但是不仅对在校学生有责任,对社会上的青少年,甚至更多的人也有教育感化的责任。我们把问题学生往外一推了事,不仅没有尽到责任,而且给社会、家庭增加了负担。就好像掸家具一样,灰尘从这里又到了其他地方,依然污染环境。深深启示了我:孩子需要的不是责怪、批评,而是发自心底的爱.

《引领心灵》读后感 篇2

其实要衡量语文教学效率怎么样, 主要还是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分配如何, 即在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 能使全体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能力达到最佳效果的方法:

1、想方设法地提高40分钟质量

语文教学的目标无非就是让学生真正学会听、说、读、写。然而要做到这样, 首先就要想方设法地提高40分钟的效率, 善于设计, 精讲巧问,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 我在教《月光曲》一课时, 先让学生在预习中浏览课文, 先扫除生字词的障碍。然后精读时以“贝多芬为什么两次弹琴?”为突破口, 指引学生从两次弹琴中寻找由和依据,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处兄妹俩好像看到了什么的语句, 不仅是对课文理解的考察, 也是体会与感受的抒发。这样教, 不仅节省了减少了不必要的多次提问, 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分析, 综合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师的热情感染学生

其实, 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 老师本身若缺乏审美热情, 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的热情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 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去学习。教师要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 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 进入角色, 以饱满的精神融注于讲解之中, 再反转过来如水似地流到学生心中, 唤起学生的情思, 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

3、不拘一格变换招数

小学生喜欢情节, 喜欢形象, 预习了课文, 他们就知道了课文大概情节, 就认为得到了满足, 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因此, 教师应多一些不拘一格招数, 用自己智慧的火种, 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细致感受、揣摩、推敲, 以至咬文嚼字, 都是阅读过程所必需的。

二、引领课外“充实”

正所谓:“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多少事实证明, 课外阅读数量少、涉及知识面窄, 习作水平自然提不上去。大胆引领课外“充实”, 自然大大胜过于教师的有限讲解。

1、转移兴趣

按照新课标要求, 小学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 小学毕业生不少于150万字, 然而现实调查中, 却连一半也达不到, 农村小学生甚至连一成也勉为其难。也难怪那些做客“CCTV2阅读专场”的学者专家们说“国民素质堪忧”。到了信息时代, “终身学习”该已成为现代人的适者生存的法宝。而阅读则是学习进修的一条经通道才对。可也正是这样的信息时代, 数字电视、电脑网络在我国城乡中已经变得相当普及, 以后也许会更加普及。特别是电视, 那可是家家必备的东西, 然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却是危害不浅, 如今普遍的现象是中学生迷恋上网, 小学生迷恋电视剧, 影响都很大。尤其电视虽不像“网瘾”那样倍受关注, 才被人们所忽视了的。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转移兴趣, 想方设法引导孩子去读课外书。

2、投其所好

诚如高尔基说的:“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要是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不仅能培养观察力、想像力、语言的运用能力, 更能受益终身, 全面提升整体素质。然而, 一开始就要让孩子一下子从看电视中变马读书是很难的, 只有投其所好地先读些原本爱看的节目版本的书, 因为喜欢的故事就是阅读的动力, 作为教师或家长的刚开始选择课外书, 一定要根据其所爱好的, 甚至可以挑选孩子最喜欢的童话故事, 如《天线宝宝》、《喜羊羊与灰太狼》等读本, 大一点的便可以选《三国演义》、《爱的教育》等的。因只有孩子们感到喜爱有兴趣的内容, 才能令孩子有想去体验的意愿, 只有从内心地主动阅读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事实上很多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于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东西, 都非常喜欢重复地看个不停, 一本好书在手, 有时读了一遍又一遍, 不但不会感到烦, 而且能从中找到电视里还精彩的成就感。

3、正确引导

如今的书还真是不少, 然而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指导推荐学生选择有用又有益的书来读, 便是每个语文教师所该引以重视的事。首先别老是只看作文辅导类的书, 这类书或许也有极个别是不错的, 可很多往往泛滥而且随便编纂不负责任。将活生生的生命变成机械式批量生产, 结果一本看下来, 总也不见得有太大的用处。然后尽量要杜绝的是卡通书, 这种书自有其娱乐和游戏的意义, 但终不入流。孩子偶尔翻翻, 无碍大局, 要是真的迷恋上去, 不是好事。

总之, 课内外阅读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多少不争的事实都证明, 无论语文还是英语, 阅读永远都是最重要最实用的技能。只有阅读关上去了, 习作听说等才能迎刃而解, 甚至进而影响到其它理科思维的理解……增强国民素质, 提高下一代孩子能力首当其冲的, 那便是:注重课内外阅读, 引领学生美好心灵, 走进其中, 去品味, 去熏陶, 如此青出于蓝定胜于蓝也!

摘要:“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不是有了阅读的愿望, 可见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引导培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无论语文还是英语, 阅读永远都是最重要最实用的技能。只有阅读关上去了, 习作听说等才能迎刃而解, 记得有个教育家说过“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不是有了阅读的愿望。”是的, 如果大部分学生不喜欢阅读, 那么这个教师也许不是一个好教师;而如果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有阅读的愿望, 那他肯定就是一个好教师。可见, 注重阅读能力的引导培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引领学生的心灵成长 篇3

一、给优等生的心中浇洒一点冷水

宁宁(化名)在我班是个出类拔萃的学生,她的语文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朗读、演讲比赛第一名非她莫属。她天资聪慧,一直为同学和老师称赞。小学一至五年级都是如此,在荣誉的光环下生活,她每天过得很开心。许多人看来这是她的福气,可在我看来,倒为她担忧,我认为她一路走来事事顺心而非幸运。人只有经历失败、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才会愈强,不知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呢?

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单元检测中,她连续两次成绩在六七十分,与她平时的分数相比是一落千丈。第一次看到这个成绩,她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在我面前)。第二次,可就……

那是在我的办公室里,她看到了试卷上的成绩,脸上的表情骤变,没过两分钟,她趴在了桌子上,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有些头晕、想吐……

一下课,我单独找她谈心。告诉她,人都要经历失败的,一次两次的失败没有什么,不会影响人的发展的,反而会让人更坚强的。别人不会因为这一点失败而否认你的成绩。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渐渐地,她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心理负担卸了下来,活泼可爱的她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

事后我在想:许多优秀的学生常常受到表扬,在夸赞声中长大,没有经受过挫折或失败,虚荣心在心中慢慢萌芽,心理承受能力得不到锻炼,一旦遇到小小的沟沟坎坎,就跨不过去。这样的学生如何能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呢?如何拥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呢?这样的学生也绝不会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对于这一类的事情,的确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深反思。

我们常常让这些优秀的学生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奋发向上。我们却很少想过这些学生身上的担子太重了!他们是否也想成为平常的学生,不愿成为老师、同学关注的焦点呢?

二、给后进生的心中点燃一盏明灯

要给孩子讲清道理,让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那天下午,红红(化名)哭着跑来告诉我:强强(化名)踢她的肚子。我知道他们之间一直矛盾不断,常为小事闹得不可开交。两名同学在班内同学面前都是不受欢迎的人。我经常找他们谈心,给他们讲为人处世之道,他们都被我说得口服心服的,可他们二人却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爱惹出事来。

我把两人叫来,仔细盘问一番,心中便明了了事情的缘由,红红骂人是根源。强强忍了很多天了,最后忍无可忍了。经过一番引导,红红被我说动了,从她的眼神中我读出来了。强强也感动了,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我知道,很少有人关心他,他很少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打心底里疼惜这个孩子。

其实,这个孩子心地很善良,可不知为何自从四年级插到这个班里,大家并不欢迎他、不接受他,他惹恼过班里98%的孩子。脸上经常见到他与同学打斗留下的伤痕,上学期我接过这个班后,对他多次教育、谈心,平息了一次又一次大家的愤怒,告他状的人越来越少了,夸赞他进步的人越来越多了。我真为他高兴。每一个调皮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心地善良是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上进、渴求成功是每一个孩子的优点,我们不妨好好利用这些特点!

强强的妈妈是一个精神上受过刺激的人,又独自一人抚养着这个儿子,对儿子的期望是很高的。面对这样的家庭,他的心灵上应有一层阴影在里面的。我能从他的眼神中读出来,他渴望着亲人的疼爱、渴望着同学的亲密无间、渴望着老师的涓涓细流……但愿能用我的一颗火热的心去感化他的善良和纯真,去温暖那颗经历过痛苦的心,去点亮一盏明亮的心灯。让他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走得正、走得直!唯愿世上多一个善良的人,少一个危害社会的人!

三、给性格内向的孩子播洒一些阳光雨露

“似乎我的生活与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永远也不能定位,我从来不会因为我而适应周围的一切,只会让一切来适应我。如果别人告诉我一句称赞的话,过上几天,我就会忘记,可是,如果别人告诉我一句令我气愤的话,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正与一本书中所讲的相反:别人对我有恩,我会刻到石头上,别人对我不好,我将记在沙滩上让海水冲走。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都能够平静对待,过后天天都开开心心的。”这是我班丽丽在一次作文中这样写道。

丽丽是一个聪明上进的女孩,性格较内向,很少与同学交流,似乎每天都皱着眉头,不知有什么忧愁在心头似的,大家很少见到她的笑容。

我向家长反映了她在校的表现,同时从家长那里了解到丽丽与妈妈的关系不好,总是吵架,爸爸也拿她们没有办法。看来,家庭因素是关键了。作为老师,一方面,我告诉家长要特别注意她的心理问题,母女关系要协调好,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另一方面,我在学校多关注丽丽,经常与她聊天,告诉她从小应该孝敬父母,不能与父母顶嘴,用《弟子规》中的道理教育她,她都很高兴地去做,并且告诉我她妈妈的变化。

圓周接力赛,我让她跑第一棒,发现她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她笑起来很美,我感到好欣慰。眼保健操,我安排她当监督员,她站在台上,很认真地履行她的职责。渐渐地,她心里的负担减轻了,可以经常见到她的笑容了,也能经常见到她主动与同学游戏的身影了。她变了,纯真无邪的笑脸又回来了。

其实,真正的改变是内心的改变,完美的教育是育心的教育,育心的教育需要清澈、优雅、智慧、广阔的心灵。引领学生的心灵成长,以心育心,是育人之法,是对教育境界的一种追求,是对教育真谛的经典阐释!

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 篇4

以前在上大学的时候,包括在实习期间我都很少读有关和教育讲演有关的书籍,这次学校给我们发的这本书我很认真的读了,也深深地体会到书里面的一些有用的知识,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我现在觉得自己很幸运的读了李镇西教育演讲录《用心灵赢得心灵》一书,书中讲了“教育、从爱心走向民主;今天我们怎么做校长;生命与使命同行;如何教出好孩子”等多篇演讲录,书中阐述了李镇西校长的很多教育理念和在一线教育、领导工作、家长工作等实践中的感悟及许多真实的成功做法。我觉得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能读读这类书,给我们的收获应该是很大的。书中李镇西校长特别谈到了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他提出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有童心、爱心、责任心的情怀。李镇西校长任教的是中学,我们教的是小学,但我觉得在班主任方面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他在教学中的各种创新做法、良好的教学策略等许多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爱是值得我学习的。

作为老师要有一颗童心这样每天和可爱的孩子们相处不仅可以和他们交心,还可以使我们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同时也能获得悠然自得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总而言之,用儿童的眼光审视每个孩子,对待每个孩子。自己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才能感受到孩子的想法和行为,所以我们要有一颗童心。

作为老师必不可少的是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教师对小学生倾注的爱心越多,孩子也就越喜欢你。把学生当做

自己的孩子或朋友。在生活、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着自己的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歧视能力弱、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当孩子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帮助、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有迷惑时及时地指导。总之,老师的爱心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之间的一种依恋之情,非常自然的互相依恋。你对学生非常的关心,和学生好像朋友一样,那么学生不可能还是拒你于千里之外的,所以我们要有一颗爱心。

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学生出现了什么大事的时候看出来的,更多的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教师自己必须先要自己喜欢自己的职业,爱学生敬职业也是有责任心的一种表现。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是一种内驱力,驱动教师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随时注意研究小学生,自觉地尽职尽责。对本职工作深沉的热爱会使我劳而无怨,保持对工作愉悦,专注的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创造水平的工作和高质量的成果。

作为新教师,我首先要对孩子负责。当一个个可爱、单纯的脸庞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我就得明确自己的责任,知道我眼前的这些未来的花朵正期待着自己的悉心照料,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做好准备上好每一节课,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希望得到新知识的权力。当然这也是家长送孩子来学校的最直接,最实际的目的。而作为老师来说,这些要时时刻刻牢记心头,充分做好准备,上好每一节课。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尽量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之后都有所获益。第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免

有时有偏坦心理,但是只要你细心观察,其实不难发现,那些被自己搁置在遗忘的角落里的孩子其实也有闪光点,我们要仔细去挖掘他们,让他们进步。

还有就是我们小时候听到大人们常说的:作为教师,学生有一瓶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说自己要不断提高自己,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努力。要求学生做到的学会的,自己也要先学会。而且要比学生更加努力。这样学生才能服从你。自己才能做个好老师。是呀!拥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心、一份责任心对教师是多么重要,对作为班主任的我是何等重要。我将在以后的日子里力求用心灵赢得心灵,真正用心去营造孩子的美好未来。

《引领心灵》读后感 篇5

我学会了在我的笔记簿甚至心里写下不要紧,在遭受挫折时;在情绪崩溃时;在伤心堕落时;在失去理性时,对自己说一声不要紧,便会发现生活依然美好,失去了一些,还有更美好的事物。还学会了在自己力不能及时,勇敢的说出不字,它并不丢人,反而会让自己摆脱困境。

更了解了对就是对,不作任何解释也是对;错就是错,怎么解释都是错。如果干了一件事情,失败了,为了表白自己的能力,开始忙于解释,向所有目睹甚至了解事情经过的人解释。说自己当时太紧张,说那天家里发生了一场变故,说当时的客观条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尽管这些理由都是真的,尽管听的人会不住地点头,尽管自己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最后换来的并不是人们真正的理解而是无奈的同情!

…………

心灵读后感 篇6

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小布朗将在痛苦中度过一辈子,然而,尽管生命如此苛待布朗,布朗却依靠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毅力成为了一名作家和画家。他用一只左脚不屈不挠地生活,撑起了自己整个生命,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对照布朗的命运,我们简直幸福无比: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拥有老师科学的指导……可是我们是怎么处理生命中的挫折和困难的呢?当身体略有不适时,我就想着撒娇;当遇到难题时,我会飞奔到老师那里等老师讲解,而不是自己先开动脑筋分析或者查阅资料;当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我会立即找家长,家长做得不满意时还会发脾气;当考试考得不好时,我会选择逃避或者消极颓废,而不是正视成绩查找原因……对照布朗,我显得何其渺小。

《引领心灵》读后感 篇7

我校自推行阅读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模式以来,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实践。教学中,我认为引领主题是很重要的步骤,它不仅关乎阅读教学的质量,而且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想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三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每册教材都按照一定的主题编排, 一般以八个单元为体系,每个单元开始之初的导读课我都很重视。因为它上得好可以起到两个好的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启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如“自然”这个单元,导读课上,我除了将下载的自然风光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引发惊叹以外, 还让学生谈谈他们对大自然是如何理解的,人与自然应该有一种怎样的关系? 创设了恰当的语境,引发了合适的情势。

比如在教学《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奇石、仙桃、猴子、仙人、金鸡、仙女、狮子、天狗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美丽的风景、形状各异的图片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黄山奇石了。看到他们都有了了解课文的需要, 我便不失时机地提出:“谁能说出黄山石头奇特的理由, 谁说的最充分老师就让大家先欣赏他推荐的那块奇石。”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和探究黄山奇石的热情。学生在动情地读、主动地思、争相地说、投入地看中尽情感受黄山的奇妙,教学任务就在其乐融融中较好地完成。

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当进入一个单元后,学生的阅读视野便开阔起来。因为将近十余篇的课文学习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内涵, 不管是精读的还是略读的,不管是长篇的还是小段的,都会从不同层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善的指引和真的启迪。这时教师必须用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深刻地领悟主题,多角度加深理解,一般有三种:

1.紧扣题眼巧质疑。如 《永生的眼睛》全文九个自然段表达的主题是奉献。教师设疑:一个人的眼睛为什么能永生? 它对应的是父亲的哪句话?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 永生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2.抓住重点多解读 , 较长篇幅的文本不必逐词逐段地分析,而应就重点段落展开多层次解读。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要重点对公开实验部分进行探究, 以此为关键辐射前因及后果。当时人们前后不同的反应揭示了什么? 他身上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当伽利略走下比萨斜塔后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 学生对重点段的剥笋式层层解读,会让他们透过事件触及科学的本质东西,这就是主题包蕴在文本中的应有价值。

3.面对人物深探究。著名人物以其非凡的成就和卓越的人格魅力影响普通人的心灵,当阅读他们事迹的文章时,最好以深远影响为核心,进行全方位的探究,诠释和领略其伟大之处。如《普罗米修斯》,要围绕他为什么不畏艰险盗取火种这个举动引导主题:神话传说中的他为什么灵魂如此高尚? 他的举动代表一种怎样的正义力量? 他身上的什么精神让大家震撼不已? 你是否有勇气面对他?

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阅读语文的全部目的是为了对生活有所启示。文本展现的内容其实是阅读生活的片断和范例,它启迪人们追索,引导人们高尚,带领人们审美。所以,主题的升华是有意义的,绝不是空洞乏味的。那种只进入意境而没有走出来的情形本质上是没有把书真正读好。古人“薄—厚—薄”的读书法很有道理,我们就是要先把文本短短的内容读厚,停留但不囿于其中,然后一定要从厚实中走出来,提炼成关键的语句,沉淀出有价值的东西,以启迪学生的现实人生。因此,主题要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思考,外显成表达的片断。单元结束时一般有读后感和主题习作深化主题, 净化学生的心灵。

如我在教《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时,并没有过多地讲述“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道理,而是让他们以自己阅读,向老师提问,同学交流等方式学课文,老师只是适时地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并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你遇到过比自己弱小的人吗?说说你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 ”学生先是相互交流,然后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他帮助弟弟、妹妹拿东西;有的说:他帮助生病的妈妈买药;有的说:他主动搀扶多病的奶奶晒太阳……学生的发言妙语连珠, 把口语交际有机地渗透到本课的学习中,让语文的学习变得充实而灵活。

上一篇:大哥简短生日祝福语下一篇:公司消防安全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