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高校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国家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推进,国家科技计划设置发生重大调整,科技资源越来越聚焦于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科技项目越来越趋于以推进重大项目实施为重点,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复杂性更加明显,创新链各个环节的衔接更加紧密,涉及的学科更广,对高校科研组织方式、科学研究水平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高校依然存在创新资源碎片化、科研力量分散、创新机制不畅、创新主体孤立等问题,科研组织方式与承担国家重大任务需要存在一定的不相适应性,需进一步厘清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索有效的协同创新模式,探讨形成促进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策略,提升高校协同创新能力。论文基于对38个教育部组建的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调查问卷,利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方法确定人事管理制度、协同机制、协同伙伴条件、协同伙伴关系、政府支持等5个影响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人事管理制度、协同机制、协同伙伴条件、协同伙伴关系对协同创新活动数量、协同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支持对人事管理制度、协同机制、协同伙伴条件、协同伙伴关系与对协同创新活动之间的总体影响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且对伙伴关系对协同创新活动数量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作用,对人事管理制度、协同机制、协同伙伴条件、协同伙伴关系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总体影响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协同创新意愿对协同创新活动数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人事管理制度、协同机制、协同伙伴条件、协同伙伴关系与协同创新活动数量之间的总体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且对协同机制与协同创新活动之间具有显著性正向调节影响作用;协同创新意愿对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人事管理制度、协同机制、协同伙伴条件、协同伙伴关系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总体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协同创新活动在人事管理制度、协同机制、伙伴关系、伙伴选择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效益作用。对高校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活动绩效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人事管理制度、协同机制对不同类型的协同创新活动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协同伙伴关系对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活动绩效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其中,协同伙伴关系对前沿基础类显著高于对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对区域发展类著高于对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协同伙伴条件对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活动绩效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其中,协同伙伴条件对前沿基础类显著高于对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对前沿基础类显著高于对对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绩的效影响程度;政府支持对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活动绩效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其中,政府支持对前沿基础类显著高于对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对人文社科类显著高于对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基于实证研究结论,论文从优化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创新人事聘用制度、加强组织管理保障、加大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优化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协同创新体系;协同机制
学科专业: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
2.2 协同创新内涵及作用研究
2.3 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2.4 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2.4.1 利益分配机制
2.4.2 协同创新动力机制
2.4.3 冲突、稳定机制
2.5 高校协同创新的成功模式案例研究
2.6 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协同创新现状分析与案例研究
3.1 新形势下高校深化协同创新的意义
3.1.1 加强协同创新是高校适应新时期科技革命的必然选择
3.1.2 加强协同创新是提升国家创新系统整体效能的内在需求
3.1.3 加强协同创新是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3.1.4 加强协同创新是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3.2 高校开展协同创新优势及基础分析
3.2.1 师资队伍
3.2.2 科学研究项目
3.2.3 科研成果及技术积累
3.2.4 协同创新平台及基础设施情况
3.2.5 人才培养
3.3 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及机制障碍分析
3.3.1 现行的体制机制障碍对高校协同创新造成了天然屏障
3.3.2 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造成协同创新动力不足
3.3.3 不同主体间的价值追求差异影响了协同创新合力
3.3.4 资源配置及共享机制不完善阻碍了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
3.3.5 急功近利的创新文化影响了协同创新活动的开展
3.3.6 现行科技评价政策环境不利于鼓励高校的协同创新
3.4 教育部“2011 协同创新中心”案例研究及启示
3.4.1 “2011 计划”概述
3.4.2 “2011 协同创新中心”运行建设案例分析
3.4.3 “2011 协同创新中心”在推动高校协同创新的实践探索
3.4.4 “2011 协同创新中心”对高校协同创新的经验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校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
4.1 问卷设计及样本选取
4.2 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4.3 问卷效度和信度分析
4.4 高校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4.5 高校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的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差异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校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实证检验
5.1 各影响因素对高校协同创新活动数量及绩效的直接作用检验
5.1.1 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
5.1.2 研究数据及方法
5.1.3 数据分析与结果
5.2 政府支持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检验
5.2.1 研究假设
5.2.2 实证检验
5.3 协同创新意愿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检验
5.3.1 研究假设
5.3.2 实证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活动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
6.1 人事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活动绩效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6.1.1 研究假设
6.1.2 数据分析及结果
6.2 协同伙伴关系对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活动绩效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6.2.1 研究假设
6.2.2 数据分析及结果
6.3 协同伙伴条件对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活动绩效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6.3.1 研究假设
6.3.2 数据分析及结果
6.4 协同机制对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活动绩效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6.4.1 研究假设
6.4.2 数据分析及结果
6.5 政府支持对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活动绩效影响程度的差异性研究
6.5.1 研究假设
6.5.2 数据分析及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校协同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7.1 建立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创新科研组织模式
7.2 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多方集聚协同创新资源
7.3 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满足不同类型的协同创新活动需要
7.4 创新人事聘用制度,有效组建协同创新科研团队
7.5 完善高校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构建稳固的协同伙伴关系
7.6 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7.7 加强组织管理保障,形成协同创新合力
7.8 加大政府支持,完善投入保障体系
7.9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推荐阅读:
绩效考核管理论文10-10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试题10-28
公务员绩效考核论文10-27
中层管理绩效考核09-24
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06-11
绩效管理与考核总结07-15
如何改进完善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论文07-25
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10-14
全员岗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06-09
岗位工作绩效考核管理规定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