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绩效考核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层管理绩效考核(精选8篇)

中层管理绩效考核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健全公司激励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公司管理人员(指中层干部)的积极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确保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落实目标责任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管理人员收入水平与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和个人薪酬、绩效挂钩。

第三条 绩效考核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绩效结果为导向,关注最终目标的达成;

(二)坚持实事求是,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

(三)述职与评价相结合,面向未来绩效的提高。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管理人员为:公司中层干部。

第二章 考核内容与方法

第五条 本办法主要通过公司总体目标任务以及关键业务指标对公司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贯彻落实公司的经营目标与管 理重点。

第六条 主要工作、关键业务指标、指标权重及指标值的确定根据公司经理办公会下达给公司的经营目标及管理人员所分管的业务重点进行分解确定。第七条 薪酬与绩效考核每月考核一次。月初制定工作目标和考核要求,年中监测计划完成进度,次年初进行考核并统一发布考 核结果。

(一)年初:公司经营目标由董事会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

划及要求制订,在每年一月份下达给经营班子。董事会薪酬与

考核委员会根据公司经营目标分别确定每位管理人员的主

要工作、关键业务指标、指标值及权重,并下达“经营目标责

任书”以此作为该绩效考核和确定收入分配的依据。

(二)年中:在每个会计中期结束后,参加考核人员向董

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提交上半年述职报告,汇报指标完成情

况,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上报董事会。中期考核结果主

要对管理人员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如经营环境发生

重大变化或发生不可抗力等影响考核目标的实现时,董事会薪 酬与考核委员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考核指标进行调整。

(三)次年初:结束后,管理人员向董事会提交述职

报告(其中:经营层人员的述职报告须经总经理签署初步考核

意见后提交),述职报告的内容包括对该各项考核指标完

成情况(特别是无法量化的工作)的总结,以及对董事会制定

下一该管理岗位的战略目标及考核指标、指标值与权重提3 出的建议。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根据述职报告及财务

决算对管理人员进行年末考核。第八条 考核程序

(一)财务决算后,公司财务部提交相关财务分析报表上

报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

(二)管理人员根据本人经营工作完成情况向董事会薪酬 与考核委员会提交述职报告(其中:经营层人员的述职报告须

经总经理签署初步考核意见)。

(三)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按照管理人员“经营目标

责任书”的考核要求,对管理人员经营完成情况及述职报告进

行分析评价,确定考核结果。

(四)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根据考核结果,拟订分配方案,提交董事会审批。

(五)财务部根据经审批的分配方案执行。

第九条 考核评分: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根据管理人员的述职

报告以及完成计划目标的情况计算个人绩效年薪考核得分,绩

效年薪考核得分与绩效年薪考核分配系数的对应关系如下:

考核得分在120 分以上,绩效年薪考核分配系数1.5; 考核得分在111 分至120 分之间(含120 分),绩效年薪考核

分配系数1.40; 考核得分在101 分至110 分之间(含110 分),绩效年薪考核

分配系数1.20;4 考核得分在91 分至100 分之间(含100 分),绩效年薪考核分

配系数1;

考核得分在81 分至90 分之间(含90 分),绩效年薪考核分配

系数0.80;

考核得分在71 分至80 分之间(含80 分),绩效年薪考核分配

系数0.60;

考核得分在61 分至70 分之间(含70 分),绩效年薪考核分配

系数0.50;

考核得分在60 分以下,绩效年薪考核分配系数0。

绩效薪金考核分配系数的上限为1.5,下限为0。

第三章 年薪标准及发放

第十条 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年薪标准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 委员会根据管理人员所聘岗位、结合公司的经营规模、经营业

绩情况及行业收入水平综合考虑,报董事会审批后确定。

第十一条 管理人员年薪由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两部分构成。其

中,基本年薪是年薪标准的50%,董事会授权总经理考核后按月

发放,绩效年薪=年薪标准×50%×个人绩效年薪考核分配系

数。

第四章 奖励基金

第十二条 若公司圆满完成董事会计划目标,董事会可提

取公司超额完成目标利润部分8%--10%的额度作为本管理

人员和骨干人员的奖励基金,并授权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5 在奖励额度内具体分配。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拟订及解

中层管理绩效考核 篇2

一、实现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的必要性

(一)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企业都重视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 但在绩效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绩效管理缺乏系统全面认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多侧重于绩效考评, 缺少过程控制, 绩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 不能全面实现其功能。二是对绩效指标设置缺乏工作分析。企业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和中层管理人员个人绩效目标之间缺乏一致性, 没有形成层层分解和层层支撑。缺乏个性化的工作业绩与工作能力等考评指标, 导致指标体系不建全。三是对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在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多是限于奖励和惩处的兑现, 而忽视绩效改进的探索和实施。

由此可见,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实施过程中多以绩效考核为重点, 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 重结果轻过程, 重奖惩轻改进, 限制了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水平的提升。

(二) 绩效考核同绩效管理的关系

绩效管理是通过持续的沟通和规范化的管理不断提高中层管理人员和组织绩效、提高中层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过程。绩效考核是依据既定的标准, 通过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和系统的方法来评定和测量中层管理人员对职务所规定职责的履行程序, 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一种管理方法。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绩效考核注重结果, 而绩效管理注重过程;绩效考核注重成绩的大小, 而绩效管理注重能力的培养。

企业需要正确认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为绩效管理后续工作提供指导, 如绩效反馈与面谈、绩效结果应用、绩效改进提升, 提供资料支持, 增强针对性, 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反之, 通过绩效管理其他环节, 使绩效考核更加科学、有效, 加强中层管理人员能力提升, 从而提高绩效管理效果。

(三) 实现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的目的与意义

企业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效率、效益、品质的重要创造者和保证者, 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关键环节, 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系统、有效的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 由单一的绩效考核转变为关注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提升的全过程的绩效管理, 从而充分调动并发挥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保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一是有利于引导中层管理人员的行为, 推动其职业生涯发展。通过全方位系统地分析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对企业各方面的贡献, 促使他们在任期内注重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能力, 克服行为短期化。通过绩效管理的不断激励和反馈作用, 促进中层管理人员从关注物质利益转变为关注绩效改进目标, 并通过持续的绩效改进, 不断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能力。二是有利于增强组织竞争力, 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通过对中层管理人员业绩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为他们的奖惩、任免和培养提供依据, 推动经营管理层的优胜劣汰。通过绩效改进计划, 明确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培养方案, 保证绩效水平的持续提高, 进而推动企业全员绩效水平的持续提高, 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

二、实现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的前提与基础

(一) 确定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工作目标

1. 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导向性, 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要实现绩效计划、绩效辅导与实施、绩效考评、绩效反馈与面谈、绩效结果应用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动态管理, 使管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2. 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针对性, 保证个人绩效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统一。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的指标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促使绩效管理后续环节顺利进行。同时要突出组织绩效的占比, 实现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有效链接,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其最大潜能, 创造最优的绩效。

3. 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动态性, 促使个人绩效提高和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

在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过程中持续、动态考察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及其表现出来的素质与能力, 实现结果导向与行为导向有效结合。一方面通过对工作成果、表现出来的素质与能力的观察、评价与反馈, 实现组织的绩效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中层管理人员个人绩效改进和提升, 促使中层管理人员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提升组织绩效水平。

(二) 确定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中各方的角色定位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体系实现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 考评各方角色要进行相应转变, 从而实现较好定位。

1. 高层管理人员是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工作的推动者, 也是对中层个体绩效的主要评价者。

高层管理人员在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中需进行角色的转变, 即从“裁判员”转变为“教练员”, 积极引导、科学辅导, 帮助中层管理人员发现自身存在问题, 适时提供其未能获取的信息, 引导其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2.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部门是绩效管理具体工作的策划者、组织者。

考评部门在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中需进行角色的转变, 即从“记录员”转变为“协调员”, 充分发挥信息渠道的中枢作用, 在负责考评信息的收集和汇总工作的同时, 协调考评结果的反馈沟通, 协助并跟踪考评对象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及落实。

3. 中层管理人员是自身岗位任务、目标绩效创造的责任人。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 中层管理人员要积极与高层领导及考评部门进行沟通, 客观对待考评结果, 持续改进绩效, 最大程度挖掘自身潜力, 提高自身素质, 创造出最好的工作业绩。

三、构建科学的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 实现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

企业实现中层管理人员绩效体系由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 需要从制定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绩效计划、监督辅导绩效计划的实施、对绩效结果的客观考核、反馈面谈、制订绩效改进计划以及合理进行绩效结果的应用等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从而充分调动中层管理人员积极性, 提高组织的绩效, 增强企业竞争力。

1.基于工作分析基础上的绩效计划的制定。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指标体系, 在突出组织绩效占比的基础上, 注重在个体绩效指标设置时, 以所在岗位的工作分析为出发点, 考核指标符合其岗位价值特点, 确保指标的针对性、真实性、可操作性和独立性, 从而有效识别个人的绩效成果。

确定个人绩效指标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一致性原则。绩效指标与企业发展规划, 与近期生产经营目标相联系, 与内部管理、员工队伍建设相联系。二是关键性原则。考核指标是被考核者岗位重点、关键的绩效指标。

2.基于绩效沟通基础上的绩效辅导与实施。绩效计划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是绩效沟通。一是高层管理人员与绩效考核对象的沟通。计划实施的过程中, 高层管理人员与中层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绩效沟通, 高层管理人员关注所分管的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指标的阶段性完成情况, 并且解决其在完成指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考评部门与绩效考核对象的沟通。考评部门结合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计划, 及时准确了解、掌握各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指标完成情况及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情况, 建立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跟踪管理制度。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 对由于客观环境或条件的变化导致的异常指标进行合理的调节和完善。当企业调整本单位的组织绩效指标、主要职责时, 个人绩效计划进行相应调整。中层管理人员岗位变动时, 个人绩效计划也进行相应的调整, 从而保证了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过程的动态性。

3.基于绩效目标基础上的绩效考核。一是合理选择绩效考核方法。员工绩效考核方法有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法、360度绩效考核法、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法等多种。在选择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法时, 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管理特点、企业文化来进行综合考虑, 并结合绩效考核的目的、对象、考核的成本统筹考虑。结合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性质, 可考虑将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如将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法和360度考核法组合起来作为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法, 用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其工作业绩, 用360度考核法考核其工作能力与态度。二是明确绩效考核方式。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可采用月度考评、季度考评、年度考评等方式进行, 以月度考评、季度考评为辅, 以年度考评为主, 做到月度考核有记载, 季度考核有测评, 年度考核有评价, 且不同周期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三是绩效考核结果要强调考核的可比性。要明确绩效评价得分, 并将年度绩效结果划分为不同的绩效等级, 各级按比例实行强制分布。

4.基于绩效改进基础上的绩效反馈与面谈。绩效结果形成后,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需要与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一次甚至多次面对面的交谈。通过绩效反馈面谈, 提出绩效改进方向。一是就中层管理人员在绩效考核期内的表现达成一致的看法, 明确优点及有待改进的缺点和不足。二是针对有待改进的方面制订绩效改进计划。三是协商下一个绩效考核期间的目标与绩效考核标准。

绩效考评部门需要结合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结果及绩效改进计划, 对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期内表现进行简要评价, 并建立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改进档案, 从而为更有效的职位分析提供依据, 为薪酬调整提供信息, 为制定培训与开发计划提供依据。

中层管理绩效考核 篇3

关键词: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0-2

1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

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对绩效管理工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致使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导向模糊。绩效管理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失公允

企业不规范、不公平、不合理的考核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企业为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制定较高的绩效目标,就算尽全力也无法达到目标,而另一些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目标设定得比较低,很容易就能完成,由此会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绩效考核与评估在一般情况下是上级管理人员在自身主观意识的影响下进行的,由于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结果往往就会丧失公平。

1.3 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针对性差

在实际的绩效管理工作中,企业没有将考核指标细化分配到每一个部门或管理者,没有行而有效的考量方法,对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责又难以做到视具体情况管理。绩效管理目标分配不到位,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有偏差,没有完全体现企业的战略目的,没有将企业战略目标落到实处。

1.4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制不科学

由于绩效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绩效管理难以发挥出预期的效果。中层管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与绩效管理的结合度过低,薪酬设置差距大,工资不高都会使中层管理人员缺乏参与的动力。把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简单的当作是发放工资和奖金的依据,绩效管理形同虚设,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考核内容单一、绩效评估趋于形式化,一味地只强调企业的利益和管理,不能从实际情况和中层管理人员个人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难以起到激励中层管理人员、刺激中层管理人员潜能的效果。

2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形式化

原则上,绩效管理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绩效考核,相比较之下,绩效管理的计划、制定、实施、监督与反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只是在走过场,流于形式。这就使得绩效管理难以贴近企业战略,最终使绩效考核指标与企业所定下的目标不相吻合,使企业战略目标落空。过分的形式化使绩效管理就是一个空壳,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环节缺失

企业在没有分清楚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绩效管理项目,把绩效考核当成约束员工的手段,通过绩效考核来给中层管理人员增加压力。绩效管理大多运用在经营部门的绩效考核之中,而在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中难以实行,这就使得绩效管理环节实施的不够全面,使绩效管理的公平性、权威性受到了制约。

2.3 不同的中层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理念认识有偏差

由于受各种外在与内在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绩效管理,什么是绩效考核。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了解不透彻、不明晰,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绩效考核结果上,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2.4 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培训形式单一且效率低下

企业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的绩效管理培训,只有上课这一种枯燥无味的培训方式,是简单的走过场,不能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有所提升。即使有培训课程,也只是简单的罗列,并不能使每一个管理者都体会并学会绩效管理,只进行无聊的课本学习,既浪费时间,又得不到效果。

3 提高企业中层人员绩效管理的对策

3.1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绩效目标

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目标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绩效管理服务于企业战略,绩效管理可以将企业想达到的成果细化、具体化,有助于目标的实现。要把企业的发展目标细分到每一步的绩效管理之中,这有利于中层管理人员意识到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不仅仅是中间工作,而是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有利于企业沿着“相同的方向”运作。要保证绩效目标与企业战略相适应,不断细化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出各部门相对应的绩效目标,促使绩效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联系、相呼应。企业的绩效方针是依据战略不断调整的,要适应企业自身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牢记并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

3.2 构建公平合理的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目标的拟定要具有合理性。科学合理的拟定绩效计划来进行绩效管理是绩效管理成功的前提,要使考核的公平性得到保障,就得从方方面面来完善绩效评估体系。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从工作能力、态度以及业绩表现三个方面来进行,将考核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反馈阶段、结果运用四个环节标准化、流程化、合理化。制定合理的考核周期以及根据不同的管理者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法,使考核结果尽可能的公平合理。

3.3 加强中层管理人员职业规划指导,创新人员选拔机制,提升主人翁意识,保持中层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工作的动力

纵向职业发展路径是最典型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企业采用的主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同时还需要横向发展途径来减轻长期在同一岗位作业带来的消极情绪,为员工的晋升提供空间,铺平道路。全面和完善的选拔机制是充分发挥激励作用的重要保证,通过科学的选拔机制,能帮助企业正确认识中层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根据岗位性质来确定晋升机制,通过综合各个方面的表现来晋升职位。对中层管理人员实施培训,帮助中层管理人员在方方面面提高自身能力,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岗位需求对其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以保障中层管理人员有能力胜任现有职位的工作又或者是更高职位的工作,使我们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来对待任何形式的工作,实现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

3.4 优化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体系

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分成两部门,即固定薪金与浮动薪金,将企业的岗位、中层管理人员个人能力及绩效相结合,固定工资即为底薪,保证员工基本的生存需求,浮动薪金则与个人能力与业绩相关联,刺激中层管理人员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做好工作。

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对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包括工资、福利、培训、晋升等方面。考核的结果直接与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以及福利挂钩。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者,可以进行适当的口头表扬、书面表扬、证书表扬以及奖金奖励。而对于工作表现不佳的,可以进行适当的处罚。

3.5 建立完善有效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沟通机制

重视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和反馈。沟通与交流很重要,所有环节的联系都离不开沟通。绩效管理从开始至结束,沟通就是其主线。作为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决策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纽带,只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才能保证企业领导者和员工信息的通畅,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准确分析并及时解决问题。

组织中层管理人员学习绩效沟通的艺术。企业可以在内部组织学习沟通的艺术,也可以邀请高校在管理沟通方面的权威人士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模拟训练,将员工置于模拟现实的工作环境中,训练其说话的水平,锻炼其沟通能力。

3.6 开展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培训课程,进行绩效评估面谈,保证绩效考核的科学合理

绩效管理人员的培训是绩效管理能够正确发挥其作用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开展绩效管理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对企业绩效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还应当加大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绩效评估,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对绩效的实施与效果进行反馈,对自身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通过沟通更好的保证培训的效果,将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提出的建议更好地吸收采纳。

中层管理绩效考核 篇4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经学校党支部、校长室研究决定,从二〇一三开始对中层干部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相应绩效奖励。一方面在于进一步完善中层干部工作考评机制和高效运行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层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考评,为中层干部的奖惩、培养、调整、任免提供主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为建立一支管理有方、工作到位、执行力强、教职工满意的高素质中层干部队伍;充分调动中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中层干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奋发进取的工作热情,增强学校的生机和活力,不断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考核细则

三、考评方法

1、考评按校长考评(权重40%)、分管校长考评(权重30%)和教职工考评(权重30%)三个步骤进行。考核按进行,按照考评细则,进行量化考评,计算出最终得分。

2、得分与等级划分:

优秀:100—85分;称职:84—70分;

基本称职:69—60分;不称职:60分以下。

四、考核结果使用:

1、中层干部工作考核结果作为续聘和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

2、在考核中被评定为“基本称职”的中层干部,学校领导班子要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考核被评定为“基本称职”的,不再聘任中层岗位。

3、在考核中被评定为“不称职”的中层干部,不再续聘。

中层干部管理考核试卷 篇5

尊敬的学员:

在参加完《中层干部管理训练》课程后,您是否对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有了深入系统的了解?是否在管理者角色认知、自我管理、沟通技巧、员工激励及教练式辅导下属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了呢?下面我们为您准备了一套测试题考考您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准备好了吗?

悄悄提醒您:本套试题有是非题10道,单选题8道,多选题5道,简答题2道,共计100分。考试时间是45分钟!

一、是非题:请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处打“”,不合适的则打“”(每题2分,共20分)1. 管理就是让他人既有工作意愿,同时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的能力。(是)

2. 授权就是将决定权完全交于下属,主任可以对事件过程不作任何管理,只需要知道事件结果即可。(不是)

3. 管理者最主要的职责是监督部属制定并完成工作计划及目标。(是)

4. 我们应将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放在处理紧急的事情上。(不)5. 激励员工就是激励员工的自觉性和自发性。(是)

6. 沟通是指为明确的目标,把信息、思想、情感在个人与群体间传递,以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是)

7. 压力是不合理的,是工作、生活中出现不平衡状态才有的一种现象。(不)

8. 下属不可以管理上司,只有下属才可以管理。对待上司最好的方式是服从。(不)9. 培训不是对员工的激励。(不)10. 辅导是有经验的人把自己的知识、方法传授给他人,同时激发他人的潜能并帮助其面对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是)

二、选择题

(A.单先题)每题4分,共32分

1、对待偷懒的员工,最恰当的处理办法是:(C)

A. 用制度惩罚他

B. 把他叫到无人的会议室进行批评教育 C. 不要问他为什么偷懒,而要问他为什么对工作提不起兴趣

D. 不予理睬,但将他的所作所为放在心上,考核时进行扣分处理

2、管理沟通的四项基本技能,如:①说

②听 ③看 ④问,请按重要程度顺序选择正确的排列:(C)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④②③①

3、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进行辅导:(C)

A. 对方请你给予建议、帮助、支持时;

B. 对方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时; C. 对方工作非常忙时;

D. 对方感到挫折或迷惘时。

4、根据问题的性质不同,有开发式与封闭式问题,以下不属于开放式问题的是:(B)

A. 今天做了哪些工作;

B. 今天的工作感受如何; C. 工作中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 D. 这周工作,做的开心吗?

5、人类需求有五个层次,分别有:①自我实现 ②安全需求 ③生理需求 ④社会需求

⑤自尊需要,请根据马斯洛原则由低到高顺序排列(C)

A. ⑤②③④① B. ⑤③②④① C. ③②④⑤① D. ④③②⑤①

6、上级与下属之间的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才算恰当?()

A. 扩大能力距离,缩小感情距离 B. 扩大感情距离,缩小能力距离 C. 扩大心理距离,缩小空间距离 D. 扩大空间距离,缩小心理距离

7、以下哪一项是影响高绩效的关键行为习惯。(B)

A. 个性动机 B. 态度、价值观

C. 自我形象 D. 知识、技能

8、以下哪一项不是非物质激励方式。(C)

A. 绩效激励 B. 目标激励 C. 培训激励

D. 金钱激励

B.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你认为员工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是什么:(A. 不知如何去做

B. 不愿做 C. 某事或某人使他们无法工作

D. 故意跟我对着干

2、下列哪些属于工作压力的诱因:(ABCD)

A. 时间压力

B. 冲突压力 C. 情景压力 D. 期望压力

3、管理者的基本职责是:(ABCD)A. 计划

B. 领导 C. 组织 D. 控制

AB)

(4、沟通的策略有哪些:(ABCD)

A. 了解不同人的沟通偏好

B. 培养信任 C. 摒弃偏见

D. 尊重对方,换位思考,懂得妥协与退让

5、下列说法中符合目标激励的选项是:(ABCD)

A.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

B. 目标激励是引导、启发、激发人的内心感情。C. 目标激励是管理者通过将员工内心深处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并在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

D. 目标激励会产生强大的效果。当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平时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做好。

三、简答题:(共28分)

1. 领导者用人的三个步骤(15分)。

答:

1、人尽其才——合适的人在到合适的位置上

2、各司其责——合理的工作流程与标准,加强部门协调

3、竭尽所能——用手、用脑、用心的工作

2.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所扮演哪四种角色(13分)?

答:

1、引导者——上传下达,下情上述,化解矛盾

2、解决者——预防与解决问题

3、辅导者——培训与辅导下属成长

酒店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 篇6

(一)一、定义

绩效考核是根据公司发展目标及营运需要,对各岗位的职责胜任程度、工作表现及阶段性工作结果的评估。

二、目的绩效考核管理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绩效考核是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的结果是确定员工晋升、岗位轮换、薪酬、福利、奖罚等人事决策的客观依据,同时也是检验员工创造最佳业绩的有效手段。

三、目标

1、通过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实施目标管理,保证公司的总体目标能顺利实现。

2、通过绩效考核管理帮助每个员工提高工作能力,保证员工行为符合规定的准则。

3、在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交流,及时纠正不当行为,有的放矢的辅导员工的个人成长。

四、原则

1、公开性原则:管理者要向被管理者明确说明绩效考核管理的标准、程序、方法、时间等事宜,使绩效考核管理有透明度。

2、客观性原则:绩效考核管理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对被管理者的任何评价与考核都应有事实根据,避免主观(光环效应、亲近性、偏见)和臆断。

3、开放沟通原则:在整个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要开诚布公地进行沟通与交流,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今后应努力和改进的方向及办法,发现问题或有不同意见应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沟通。

4、差别性原则: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及工作内容制定贴切的衡量标准,考核的结果要适当拉开差距,不搞平均主义。

5、常规性原则:绩效考核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日常工作职责,对下层做出正确的考核评估是管理者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必须成为常规性的管理工作。

6、发展性原则:绩效考核通过约束与竞争促进个人及团队的发展。因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应将通过绩效考核管理提高绩效作为首要目标。任何利用绩效考核管理进行打击、压制,报复他人和小团队主义的做法都应受到制度的惩罚。

五、绩效考核管理的依据

绩效考核管理的依据是员工在绩效期内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表现观察记录和工作成果小结。包括质检记录、过失记录、客户评价、个人工作周报、历史考评记录等。

六、绩效考核方式

部门经理级绩效考核实行目标管理与行为观察量表相结合的月度考核;同时实行上司、同事、下属、自我、客户考评为一体的360度的季度考核。

七、考核的对象、频率

B级(含)经理级以上管理人员,每季度考评三次(前两个月进行一次,季度考评一次)。

八、考核的组织

1、绩效考核的归口管理部门为人事行政部,负责督促和推动绩效考核方案的具体实施、汇总、核定考核成绩,并及时向被考核者公布;

2、绩效考核的监督部门为人事行政部、培训部;

3、总经理为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审批者;

4、考核指标的设定、修改者为总经理。

九、绩效薪资的核定

B级经理(含)以上管理人员按工资(合同工资)的30%核定。(例:某经理的工资为1000元,则绩效工资为300元)

十、加分项(部门及培训部做好档案)

1、所有考核指标中有五项为优秀的加一分,六项加两分,七项以上加三分;

2、本人或者本部员工在酒管及以上级别单位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的,一次加五分;

3、协助其他部门或者酒店在酒管及以上级别单位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的,一次加二分;

4、本人或者本部员工酒店举办的各类活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包括只设1名的评

比)一次加二分;

5、本部为客人提供过个性化服务或特殊服务被客人书面或酒店认可的四次的加两分,五次三分,依此类推;

6、本人或者本部员工为酒店经营管理提供建议被采纳的一次加两分,两次加三分,依此类推;

7、经营指标超额完成时(营销部按预算指标,餐饮部按经营利润指标,其他部门均承担总经营利润指标的20%连带责任),酒店总经营利润指标每高于1%则营销部、餐饮部加四分,其他各部门加一分。

十一、减分项(部门及培训部做好档案)

1、出现安全事故的视情节严重情况,一次减十至五十分;

2、酒店安全检查通报的需整改项目,未在指定时间内整改的,一次减五 分;

3、受到VIP客人投诉的一次扣两分;

4、被总经理点名批评的一次扣两分;

5、接到过“质量整改通知书”的一次扣二分,部门接到超过三次以上(含员工)的扣二分。

6、经营指标未能完成时(营销部按预算指标,餐饮部按经营利润指标,其他部门均承担总经营利润指标的20%连带责任),每低于1%则营销部、餐饮部减四分,其他各部门扣一分。

十二、考核结果的运用(此项作为年终奖发放的依据,作用备用、解释条款)B级(含)经理以上的年终绩效考核成绩=每季度度绩效考核的总和÷4;

十三、评分标准及奖罚措施

1、以100分制为绩效考核评分标准:

低于60分,不能接受,未能达到最低要求,需要离开原岗位;

60分(含)~69,需要督导,不能全面达到工作要求,需加以指导和培训;70分(含)~79(含),尚可接受,基本达到岗位工作要求,还有提升空间;80分(含)~89(含),良好,即能够达到岗位工作要求,某些方面超越要求;90分(含)以上,优秀,即成绩卓越,非常适合此项工作。

总分=评估分+嘉奖分—违规分。被考核者必须保证其绩效考核结果的分值至少为70分,方可保证其相应的绩效薪资。

2、月考核结果低于70分:69分(含)~65分(含)扣其当月绩效薪资30%;64分(含)~60分(含)扣其当月绩效薪资50%;59分(含)以下本月绩效薪资全部扣除,不予发放。

3、月考核结果在90分(含)以上,其当月绩效薪资上调30%(按其月度绩效薪资基数为准)。

4、季度考评结果均分低于70分:69分(含)~65分(含)扣其当季度绩效薪资30%;64分(含)~60分(含),扣其本季度绩效考核薪资50%,59分(含)以下本季度度绩效薪资全部扣除。(与月度考核结合,不重复扣除。例:某经理的月绩效工资为1000元,那么其三个月的绩效考核与季度的绩效考核的扣除总额不超过3000元,如果前两个月的考核通过,但季度考核时的总分少于59分(含),那么将一次性扣除季度的所有绩效薪资)。

5、季度考核结果在90分(含)以上:奖励该季度绩效工资总额(3个月绩效工资之和)的30%,累计全季度奖励总额不超过季度绩效工资总额。

6、连续二个月考核成绩为不可接受、一季度考核为不可接受的由总经理晤谈或做出处理。

十四、绩效考核体系的培训

1、对考核的目的、内容、方法、评分标准、原则、最终结果的审议进行培训,所有考核与被考核者都必须统一,相互达成共识;

2、如考核指标有所改变,及时告知相关人员。

十五、考核具体实施程序与细则

1、本体系适用于入职满30天的B级经理以上管理人员,当月3日前入职的可视为满30天,3日以后入职的则从下月开始考核。例:某部门经理于6月20日前入职,则从七月份开始对其进行考核。

2、360度考核的比例分配:上司50%、同事20%、下属10%、客户10%、自评10%(均采用随机抽样)

3、360(季)度考核的基本操作要求:

①为体现公平公正,不能出现所有参与考核的人都用一张考核表,实行一式五份;②考核过程中,有关项目是考核者不能明确的,由培训部或总经理填写;

③不得过早通知考核者(指同事、下属)要参与当次的考核;

④考核过程中除总经理外,所有参与评估的考核者于第二季度的第一个月的12日(遇星期

六、天顺延)于指定的时间、地点同时进行。

⑤考核表、成绩表均分为《表一》和《表二》,《表一》为总经理评和自评;《表二》为同事评和下属评。

4、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的11日前培训部、财务部负责将有关数据提供至人事行政部,如所提供的数据没有事实为依据将追究责任。

5、月度考核:只进行自评和总经理评。每月12号由人事行政部将考核表发至被考核者,次日返回至总经理。

6、季度考核:①进行360度考核,即自评、同事评、下属评、客户评、总经理评,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2日由人事行政部将考核表发至相关考核者。②述职:考核者及全体酒店管理人员在每个季度第一个月的11日在指定场所听取被考核者的述职,时限十分钟,述职内容为:一个季度来的工作内容,卫生质量情况,人员流动情况,需检讨、改进事宜,客诉情况等。

7、视考核情况总经理将于每月13日前与被考核者反馈。

8、人事行政部于每月14日或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4日将考核结果及有关事项进行汇总,并准确计算出绩效薪资,与基本工资同时发放。

9、年终总评按全年十二个月或四个季度的考核结果进行绩效考核总评,考核时间为次年元月12日,细则与月、季度考核一致;

10、考核使用表格形式,实行百分制,原则上满分为100分,但综合其特殊贡献总分可能超过100分。

11、当月绩效工资为0的几种情况:入职40天内离职的人员;辖区出现重大事故的;被辞退、开除者、停职检查的;旷工一天或以上的;因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被劳动教养等的。

12、请、休假人员的绩效工资发放:除国家法定假期、正常例休、年假外,所有请事假、病假达7天及以上者都要扣除相应天数的绩效工资(例:某经理的绩效工资为900元,考核成绩为76分,绩效工资发放100%,但该经理当月请假8天,即每日绩效工资为30元,其

当月绩效工资=900-8×30)

中层管理绩效考核 篇7

关键词:双肩挑,绩效考核,中层管理干部,指标,权重

0 引言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 》的颁布,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但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贯彻实施, “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 2017年成为主渠道”的精神, 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稳定和充足的生源是高职院校关注的首要问题。中层管理干部是高职院校实施管理的主体,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要优化中层管理干部队伍, 提高中层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 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 激励中层管理干部务实求真, 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

1“双肩挑”模式的研究现状

高职院校尚未实行职员制, 很多中层管理干部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这样的干部通常被称为双肩挑。双肩挑模式在现代史上可以追朔到1953年清华大学建立的“双肩挑”辅导员制度, 由蒋南翎校长首次提出。[1]“双肩挑”模式缓解了高校管理干部的不足, 优化了管理的组织层次, 使管理和教科研相互渗透, 提升高校管理干部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与此同时,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日益扩大、与外界交流日益增多以及“双肩挑”模式的异化, “双肩挑”的弊端日益呈现 (方华等, 2001) 。“双肩挑”的双重角色使得考核比较困难, “双肩挑”管理干部管理工作的绩效很难界定, 比较教师岗位与管理岗位的利益问题, 他们仍选择按专业技术岗位登记评聘, 弱化了管理的服务功能, 使得管理失效。[2]

2 高职院校“双肩挑”中层管理干部的总体情况

本文选取安徽省某三所高职院为研究对象, 分别用A校、B校、C校来表示。为数据统计的方便, 本文以校级行政机关、党群组织和系的“双肩挑”中层管理干部为样本。

根据对三所高职院校所有中层管理干部的调查, 掌握了各校“双肩挑”干部的分布情况。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系 (部) “双肩挑”中层管理干部的数量偏大, 具体所占的比例如表2所示。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院校行政机关中层管理干部“双肩挑”的比例比较高, 分别为60%、75%、82%。而系部中层管理干部“双肩挑”的比例更高, 分别达到91%、93%和96%。高职院校“双肩挑”的比例如此之高, 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建校的时间不长, 大多在中职 (中专) 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而来, 学术人员较少, 很多“双肩挑”中层管理人员是从优秀的教师中遴选和培养起来的, 他们并不想放弃教学科研工作, 因此“双肩挑”的比例较大。

3 高职院校“双肩挑”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现状

绩效考核是组织使用一定的考核方式对员工的工作及取得的业绩进行评价, 并把评价的结果作用于员工未来的工作及业绩的过程。最早的绩效考核起源于英国, 大大提高了英国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性, 增强了廉洁与效能。

根据调研的结果, 目前高职院校对双肩挑中层管理干部的考核, 主要依据《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 (1979年) , 以自然年度为单位在年终时实施考核, 考核内容涵盖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次: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考核手段通常包括述职述廉、上级、同级、下级及普通教职工的评定、组织人事处综合各方面因素, 最后形成考核的等次。[3]

3.1 考核方式笼统, 缺乏客观公正性

综合分析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 都呈现考核指标没有量化、考核方式过于笼统的现象。一般都是在年终时, 召集校领导、行政教辅人员集体打分。90~100分为优秀, 80~89分为称职, 70~79分为基本称职, 69分及以下为不称职, 并控制优秀的百分比。这种通过无记名投票决定考核结果的方式比较随意, 容易使一些政绩一般而人缘好的中层干部被评为优秀, 而平时政绩优秀却不太注意人际关系的中层干部没有被评为优秀。

3.2 考核缺乏时效性和权威性

虽然制度规定考核结果作为岗位晋升、职称评聘、培训发展的依据, 但在考核结束后, 负责考核的部门只把结果反馈给单位主要领导, 并不在校内公示, 这使得考核结果流于形式, 严重影响了考核本身的权威性和参与考核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考核也没有实现本身的目的与意义, 即将考核结果与职位晋升、职称晋升、绩效奖惩相挂钩, 考核结果差的中层干部并没有收到处罚, 甚至有些还得到了晋升。

3.3 考核方式单一, 缺乏针对性

不考虑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干部的岗位职责, 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考核, 而且几乎都采用静态考核的方式, 如听取述职述德述廉报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 很少进行动态考核。而且不管是行政管理人员还是系部的教学管理人员, 都是采取同样的方法, 不考虑岗位职责和职能, 这使得考核缺乏针对性, 效度不高。[4]

4“双肩挑”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根据调研的情况, 高职院校“双肩挑”中层管理干部的绩效考核几乎全部纳入中层管理干部的考核范畴, 忽略其作为教师身份应该接受的考核;或者机械地把这两种类型的考核分开, 这都是不科学的。对“双肩挑”中层管理干部的绩效考核要综合中层管理干部和教师两种身份的考核要求, 形成完整、全面的绩效考核标准, 科学地实施考核, 以形成对“双肩挑”中层管理干部的正确评价。

4.1 双肩挑”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的内容

“双肩挑”中层管理干部的绩效考核的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 (占综合绩效的60%) , 二是作为教师的绩效考核 (占综合绩效的40%) 。作为中层管理干部的绩效, 要注重部门绩效 (占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的40%) 与个人绩效 (占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的60%) 的结合。

4.2 科学制定双肩挑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的指标

由于“双肩挑”的特殊身份, 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取必须科学。部门绩效指标的选取要结合部门的工作目标, 并且是对院校整体发展影响比较大的目标;个人绩效指标的选取要依据中层管理干部的职责及任务, 主要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来分解确定。

在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充分调研, 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及对专家访谈的基础上, 确定了中层管理干部的绩效考核指标。

4.2.1 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指标

对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要结合所在部门的目标和个人岗位职责来进行, 因此中层管理干部的绩效考核指标分为部门考核指标和个人考核指标, 并根据岗位与类别合理设置赋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详细的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内容如表1和表2所示[5]。

4.2.2 教师绩效考核指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 要实现这一功能必须依靠教师。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因此教师考核不能流于形式, 要通过考核促进教学与人才培养。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制定教师绩效考核的指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教学业绩。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选取教学工作量、教研活动参与情况、专业及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及指导比赛及获得荣誉情况五个指标考核教师的教学业绩。

教学工作量。双肩挑管理干部因既有管理任务, 又有教学任务, 为了保证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的质量, 每周的教学任务不得超过8学时。

教研活动参与情况。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必须进行教学研究, 对于教研室经常开展的教研活动, 教师要积极参加, 参与到课程标准、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的研究讨论中。教学研究是教师的职责, 教师通过教学研究活动及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扩大视野, 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专业及课程建设。此项指标主要考核教师是否是专业带头人、省级 (国家级) 特色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精品课程负责人或参与者, 不同的身份类别应给予不同的分值。

教学质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同时学生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体。在评价教学质量时, 既要考虑学生的评价, 同时也要结合同行的评价及领导的评价。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绩效的重要指标, 因此它的权重应该比较大。

指导比赛及获得荣誉情况。因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高职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更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在对高职教师考核时, 参加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奖情况及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比赛获奖情况都是考核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 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励都应该纳入到考核指标里面。

(2) 科研业绩。

科研工作也是高职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高职教师的科研成果主要体现在出版专著、教材及论文情况、课题、科研成果奖、技术专利等四个方面。科研考核要改变以数量为主的评价标准, 要向创新和质量标准倾斜, 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项目研究成果的质量, 对社会发展及生产实践的影响, 尤其是对教学的反哺意义;二是要重视教师在产学研方面的实际贡献, 科研只有为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 才具有真正的意义与价值。[6]

(3) 专业发展与社会服务。

教师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进修, 知识不断更新, 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同时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功能, 教师通过深入企业锻炼, 参与志愿服务等形式为社会服务。

4.3 综合评价与结果反馈

最终的考核结果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 二是教师绩效考核, 而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的结果由部门考核和个人考核结果组成。要注重考核的全面性, 采用360度综合评价方式, 将领导考评、同级考评、下级考评、教师考评、学生考评结合起来, 形成考评结果。人事处要将初步考评的结果上报中层管理干部的分管领导和校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根据初步考评成绩与被考评的中层干部进行面谈, 沟通考评成绩情况, 提出改进建议和要求。校级领导对考评的最终结果具有决定权, 人事处将最终的考评结果进行校内公示, 无疑义后存入人事档案, 并作为奖惩及晋升的依据, 并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7]

5 结束语

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高职院校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常态, 改革传统的绩效考核制度, 避免考核流于形式。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把绩效考核与日常管理相融合,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创建考核平台, 实时录入日常工作情况, 年末考核结果自动统计, 这样不仅减轻了考核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使考核的结果更准确, 而且对平时的工作起到监控的作用, 使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真正向绩效管理转变。[8]

参考文献

[1]董伟.我国高校管理者“双肩挑”现象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 2013.

[2]钟颖.高校党政管理干部“双肩挑”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 2007.

[3]李艺全.基于KPI的高校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12) :212.

[4]史顺良.高等学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07.

[5]郭然.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绩效管理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 2006.

[6]袁永辉.XG学院高职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 2014.

[7]程卓蕾.高校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中南大学, 2011.

地勘单位绩效考核管理 篇8

【关鍵词】地勘单位;绩效考核;作用;问题;措施

一、地勘单位绩效考核的作用

(一)为地勘单位人力资源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地勘单位通过绩效考核使管理者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取职工的工作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使企业能够对人力资源的状况进行准确的估计和预测,从而为地勘单位招聘制度、聘用制度、激励政策及培训制度的调整和改进提供必要依据。

(二)为地勘单位工资分配管理提供依据。对于一个职工能否胜任工作及工作是否高效,需要通过绩效考核来获得信息,通过绩效考核所获得的信息来对职工的绩效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从而为职工工资和资金的发送和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为职工改进现有的绩效提供帮助。单位职工在工作中都需要能够提高工作绩效,确保工作中能够有所创新,这就需要有绩效考核作为引导,使职工能够在工作中及时进行改进,为改进绩效指明方向。

(四)为人才培训及开发工作提供方向。人才培养和开发作为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方面,但在对人才进行培养和开发过程中需要做到有的放矢,通过绩效考核来发现职工的长处和不足之处,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和措施,确保人才培养和开发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五)衡量职工的贡献大小。当前大部分地勘单位绩效考核制度对于所有部门及人员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由于绩效考核制度缺乏精细化,这就导致部分绩效考核往往流于形式,信度和效度缺乏,因此当前地勘单位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从而将职工绩效的高低真实的反映出来,为衡量职工贡献的大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地勘单位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标准仍有待科学化、合理化。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由于部分员工的工作难以量化,使得绩效考核标准不够清楚,考核指标脱离岗位职责、脱离工作任务,各种指标体系不稳定不统一,难以在大范围或相对历史时期进行比较,对企业经营状况评价和经营者业绩评价难以形成统一结论。

(二)考核工作可操作性有待提高。目前新疆地勘类单位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其考核工作一般是填写《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表》,要求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总结,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但这几方面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绩效测评标准过于笼统,缺失了各个部门的针对性,所规定的考核内容、考指标相对笼统,难以比较,导致考核结果的失真。

(三)考核工作没有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目前部分地勘单位在绩效考核工作中,缺乏科学系统的分配方法和严格的考核实施办法,不仅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而且在各项机制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活力,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行考核中一些从事创造性工作或在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员工,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绩效结果。

(四)考核工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避免不了会受到来自于上层领导意见的干扰,从而影响评价的公正性,使考核的公信力丧失。部分单位在评定优秀考核时,往往会把业绩排开,按资排辈,从而使员工失去公平感,导致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加剧。

(五)考核反馈环节没有妥善处理。考核工作结束后,各式各样的表格填写完成后即束之高阁,甚至秘而不宣,没有面对面的沟通,没有找出被考核者在绩效完成过程中的问题,被考核者得不到上级的指导和帮助,使考核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这样绩效永远得不到提高。

三、提高地勘单位绩效考核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设计考核指标体系。近年来,国资委出台了相关的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对中央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进行全面规范,并进一步制定了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地勘单位来讲,需要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进行分析,制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定量和定性指标,进一步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完善。

(二)必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功能。不仅是地勘单位,包括很多企业在考核的激励功能发挥上做的并不好,没有发挥它的作用。那么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功能,必须把每一位职工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按劳取酬。目前的做法是将把考核引进竞争机制,作为晋升、奖惩依据。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三)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与改进计划的并重。通过绩效反馈面谈,在双方对绩效评定的结果达成一致意见后,职工和管理者可以充分地沟通关于如何改进绩效的方法和具体计划。绩效改进计划制定以后,管理者就要随时进行追踪、支持、帮助、指导,要进行动态的、持续的绩效沟通。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使得绩效得到改进。

(四)建立考核结果信息反馈制度。注重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建立反馈制度,允许被考核人进行自我评价和申诉,使信息反馈渠道畅通无阻,提高考评的实效。同时,考核者与被考核职工能有频繁的日常接触,及时将考核结论酌情告知职工;在合适的时候,对工作绩效较差的职工提供正确的指导。

(五)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考核队伍。地勘单位绩效考核人员作为绩效考核制度的执行者,要想使考核工作能够准确反映出员工的实际情况,则需要充分的发挥考核主体的多元化作用。因此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绩效考核队伍,全面提高考核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考核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确保考核人员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增强。

四、结束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地勘单位需要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使绩效考核更好的融入到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中,更好的实现对职工工作绩效的考核,为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将进酒优质教案下一篇:销售主管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