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发展情况

2022-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校的发展情况

工会为学校减负情况的实践和建议

摘要:为了全面推进我校工会工作的职能,大力推进学校减负问题,深入贯彻我党的“双减”政策精神,实现工会指导和服务师生,为双减工作提供支持,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为突破口,通过净值化的管理,构建良好的工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工会服务质量,促进学校工会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积极落实学校“双减”的根本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必须重视当前教师在减负工作在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建议,促进学校工会工作的全面推进。

关键词:工会;学校减负;形式主义

引言:近年来,通过对学校减负情况的调查,了解全体教职员工队伍开展的减负教育情况,实现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推动城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改善教育问题。在我国十九大精神中,深切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双减”教育精神,扎实做好双减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升教学效益,促进学习的内涵发展。而在这一背景下,校工会在其中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校工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与服务职能,规范我校教师对双减为学生的减负的行为,比如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外辅导等。

一、工会为学校减负工作的总体评价

我国在2019年在全国各省市都区开展了以工会为主体的全委会,并且提出了重点解决学生课业负担,减轻校外辅导压力的教育目标,将指导教师开展减负工作放在了校工会工作的重要位置上,通过全面凝聚以问题为合理,大力实现双减问题改革,提出了全新的学校管理策略,结合工会服务的年度考核政策,也对全省总机关的服务质量进行了综合测评,促进各地区工会工作的稳步推进,构建了学校的工会工作体系。通过调查表明,工会全面推进减负教育的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实施特点,具有目标准确、行动迅速、措施高效等治理优势,并且在实施阶段取得了就良好的收获。

(一)巩固思想政治基础,实现行动统一

根据国家和省级教育机构的对学校实行双减政策提出的决策目标和战略部署需求,学校工会在省级领导和教育局的支持下,经过教育研讨理论会议,全面領会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双减”改革政策,强化学校工会职能的重要精神,明确各级岗位职责,相关负责人必须认真坚持自身岗位职责,全面服务与师生,指导教师从多个层面开展学生减负工作,而校工会也要全面开展减负任务时,做好各项工作的准确落实,致力于全面推进的学校减负作用,实现学校“双减”的常态化发展。

(二)转变工会工作风格,强化工会维权服务成果

为了有效解决学校减负问题,全面建成良好的教育环境,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学校工会必须重点关注解决广大教职工在实施减负工作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破解工作难题,校工会要给予更多的经历与实践,做好减轻学生作业量和减少课外辅导时间的工作,认真抓取当前教师存在的问题,明确改善学校减负工作的切实内容,提升学校学生的幸福感,从而促进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校工会必须重视“双减”工作的指导,帮助教职工共同开展良好的减负策略,提升教师的全新教育观念,从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学校教师减负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目前,我国各省市级地区在实现校工会为学校减负的专项工作中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也进一步展现出工会的作用。但是相比于工会和广大学校的期盼来说,仍然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其间存在诸多体制问题,也具有思想认识不足,贯彻执行落差的现象,工会为学校减负工作也出现了不平衡现象。

(一)教师减负的方法不够深入

即便工会领导全面学习中央的重要理论思想以及文件精神,同时紧跟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努力创新时间,但是在全面实现学校减负与服务效能提升上,仍然处于实践阶段,对于各项教育规范和制度的灵活运用和原则坚持都不够深入,传统教育观念和思维已经形成制度惯性,同时教师在开展减负上仍然存在一些困境,对“双减”工作正常的推进存在误区,许多教师未能采取有效的方法为学生减负,对“双减”精神的领会过于片面,因此减负工作也不够深入。

(二)减负措施未能全面

近年来,国家在“双减”精神提出后,制定了大量的学校减负措施,但是其关键在于如何执行,当前的减负措施在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基本表现为“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教师作为减负工作的第一执行人,迫于学校以及家长的压力等因素,在实施学生减负的措施中,仍然存在行动力不足,许多减负政策无法准确落实到位,另外,由于上级教育部门对减负政策的检查机制不足,学校工会缺少对教师减负工作的监督与指导,这也就导致了学校减负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的现象,学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作业与课外辅导压力。另外,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们普遍认为作业是对课上知识学习的巩固以及学生成本的检验,因此教师习惯于下发试卷为作业,误以为作业就是试卷,但是作业并不如此简单,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还要进行查询资料、查询教辅书籍或者询问家长与同学,因此完成作业的结果并不仅仅是验证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作业的本质是学生从有教师指导转变到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依靠自身能力与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但是大部分教师未能正确的理解减负理念,错误地将减负当做减少作业量,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减负效果。

(三)课堂教学有待提升

在学校工会指导学校减负工作的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普遍的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由于受到传统课外辅导教育的影响,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依赖校外辅导与大量的作业联系堆砌出来的,这也导致当前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虚度哦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规律与方法,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高效性与针对性地教学,仅仅是布置大量的作业,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负担和压力。

三、全面推进工会为学校减负工作的有效对策

为了进一步强化政治地位,深刻了解工会为学校减负的重要意义。各教育部门必须要以负责人为核心,通过率先垂范的先行策略,严格遵守新时期教育原则,以教师以往在减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实现大力减轻学校负担,全面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资助学习意识的全新教育理念。另外,学校工会的服务工作也要遵循社会新课改教育的“双减”基本原则,明确教育发展方向,构建学校教师的全新教育体系,承担教育职能,指导师生开展良好的减负教育工作,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双减”教育的核心理念,从而促进学校减负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校工会充分发挥指导职能,指导教师如何开展作业设计

教师作为减负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更好地将增效减负理念融入到实际教学中,首先校工会要积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于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同时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下大部分教师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理念,所以,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校工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职能。首先,校工会要做好减负策略的宣传工作,通过开展宣讲会来传递减负教育精神,并制定各类宣传图册,引导教师了解当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传递减负理念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指导学生正确的设计学生课后作业,在作业的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自主性原则。在开展作业设计时也要具备一定的自主性,要求作业能够为学生带来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完成作业,让作业不再成为一种负担,满足减负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作业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探索意识;(2)探究性原则。在开展作业设计中,教师也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设计一些具有研究意义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对作业的形式另眼相看,通過探索来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改变传统枯燥的作业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趣味性。在作业设计优化中,还要注重尽可能地融入趣味性,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新奇的事物往往更感兴趣,同时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良好地将趣味元素融入到作业中,不但能够减轻作业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鼓励学生不断钻研和探索,提高作业质量。通过趣味性的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作业氛围中,更好地发挥出小学数学作业的教育意义;(4)层次性原则。另外,作业的设计还要具有层次性,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针对学生不同个体差异开展层次性的作业设计,也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实际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作业设计效果。在作业的实际设计中,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然后为各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数学作业,让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任务,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激发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自信。

(二)校工会发挥良好的考察监督职能

另外,校工会也要定期对学校的减负工作进行考察,做好校方减负策略实施的监督,同时也要结合学校的真实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另外,学校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明确增效减负在新时代教育中的必要性,并加大推行力度,加强减负策略的相关培训,引导语文教师积极参与,逐步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全面实行增效减负策略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教师未来的教学提供方向,弥补教师专业上的不足,积极探索全新的减负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结束语:综上所述,学校工会在城市教育事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全面推进学校工会工作水平,大力推进学校减负目标,必须重视学校工会工作的实践创新,把握工作的重点,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准则,切实为学校教职工和全体学生考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辉.峰峰集团工会十二项举措为学校降压减负[J].中国职工教育, 2018(15):52-52.

[2]张玲凤.上级减负 学校增效 一六八团工会为学校组织减负[J].兵团工运, 2018(01):17.

[3]陈明.泰安市泰山区总工会从”少跟学校要材料"入手为学校减负[J].工会信息, 2019, 777(09):61.

作者:孙远标

第2篇:高等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基本情况

我国高等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主要是面向成人高中后 和大学后各种形式和类型的高等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形式类型主要包括: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广播电视大学面向社会成人开展的成人本专科教育(包括函授、业 余/ 夜大、脱产)、现代远程教育(包括网络本专科教育、远程开放本专科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等。

截止2010 年,全国共有1500 多所普通高校开展了成人本专科教育(函授、夜大、脱产班), 在读学生536 万人, 年招生208.4 万人, 毕业生197.3 万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还有365 所,举办的成人本专科在校生46.6 万人, 年招生18.4 万人, 毕业生19.9 万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69 所(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网络教育本专科在校生453.1 万人, 年招生166.4 万人, 毕业生110.6 万人。

近年来, 围绕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 教育部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引导高校在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服务模式、培训模式和管理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 创新实践探索, 主要表现在:

1.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自1999 年以来, 教育部分批共批准68 所试点高校和 中央电大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 通过在全国城乡设立的上万个学习中心和教学点, 将高等继续教育资源输送到广大农村、西部、社区、行业、企业、部队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如教育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面向农 村和乡镇招收网络教育学员27.6 万人, 毕业学生9.3 万人, 为广大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 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为推进科技强军, 提高部队士官整体素质, 招收部队士官 15.6 万人, 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祖国雪域高原、边防海 岛, 实现了士官学员“不出军营上大学”的梦想。试点工 作推进了中国远程教育由第一代的函授教育、第二代的广播电视教育向基于计算机、卫星、多媒体和互联网的现代 远程教育转化, 初步探索建立了适合在职人员随时随地远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教学及支持服务系统。

2.创新服务模式,搭建继续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建设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及体系, 探索数字化学习资 源共享和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为推进 优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教育部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 设工程” 和“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 建设了320 门网络 课程及资源库和209 门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实施了 “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 项目, 整合和共享试 点高校和社会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 建设资源整合及公 共服务平台, 开展资源的网上开放和共享应用服务。今年, 教育部还将实施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免费开放计划, 积极 推进普通高校部分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向全社会开放。 为了探索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提高服务 质量和水平, 教育部2001 年批准了中央电大依托全国电大 系统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即奥鹏); 2007 年又 批准又批准弘成、知金两家公司和有关高校联合开展“现 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项目。同时, 还通过 实施“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 和 “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 两个项目, 在全国建设一批基于终 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型乡镇、社区和企业等典型应用示范 学习中心, 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不同区域、不同类型、 不同对象和不同需求的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典型应用模式。 今年还将启动实施“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 范应用项目”, 引导电大研究并实践面向学习型城市建设的 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管理机制, 建设多网 融合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平台及服务体系, 面向社会成员开 展各类继续教育及终身学习服务。

3.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加强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

为了加强对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监管, 近年 来, 教育部建立了“高等学校网络教育质量监管系统”, 实 现了高校网络教育年报年检、统考、评估、新生注册及日 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从2005 年起对本科层次学生实行了 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累计760 万 人次参加考试, 目前已全部实现了网上报名、交费、机考、 预约考试、混编考场机考以及考场实时网络视频监控。实 施“网络教育统考网上考试系统与题库建设” 项目, 建设 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和高等数学等网络 教育统考课程的网上考试系统及题库3.6 万多道。建立了 “高校网络教育阳光招生服务平台”, 向社会全面公开远程 和继续教育办学和管理信息, 并实现网络教育新生电子注 册、网络教育统考和毕业电子注册一体化信息化管; 建设 了“中国远程与继续教育网”,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远程与继 续教育信息服务和政策宣传。

4.创新培训模式, 探索普通高校面向高层次

专门人才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在高层次专门人才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作用,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试 点普通高校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共建继续教育基地,创建培训模式,面向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人员、党政管理人员等高层次专门人才开展各种形式和类型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今年,教育部还将启动实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继续引导高校深化继续 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探索建立面向行业、企业或区域发展继续教育培训的新模式。同时, 鼓励高校发挥学校自身优势,瞄准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的需要,开发社会急需的培训项目,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培训,大力发展各种形式和类型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

作者: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

第3篇:对我国中小学校舍抗震情况的剖析

[提要] 中小学校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汶川地震将中小学校舍的弱势暴露了出来。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中日两国中小学校舍的抗震效果和抗震体系的差异,提出了增强中小学校舍抗震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中小学校舍;中日;抗震

[作者简介]王冲(1974—),男,硕士,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江西南昌330099)刘斌(1974—),女,硕士,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东西南昌330013)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汶川8.0级大地震,在地震中地基被摧毁,桥梁被毁坏,地下管道破裂失去供水作用,铁路轨道变形弯曲等等。从这次地震的破坏情况来看,死亡人数近7万人,受伤者达数十万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到严重的损失。与之相对比,在1995年1月17日日本国兵库县发生的里氏7.3级烈震中,6432人死亡,3万多人受伤,数十万人无家可归。据震后的调查发现,地震中90%的遇难者都是被住房倒塌夺去生命的。这次地震暴露了住宅抗震性能差、道路狭窄等引起救援迟缓的一系列问题。

因此,在随后以城市基础设施为中心的建设中,房屋的抗震功能被列为基本建设审计重点。因为房屋是人类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场所,一旦其遭受到大量破坏,就会使居住者和受灾地区在较长时间内蒙受极大的苦难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一、中日两国中小学校舍抗震效果差异比较

1.地震发生的区域结构不同,救援难易区别很大。汶川的中小学校舍地处山区,在地震的作用下,许多山区道路出现了裂缝,道路扭曲等现象,救援人员难以进入灾区进行有效的救援。相比之下,日本神户地震中的校舍是处于平原地带,救援力量容易进入灾区。

2.设计思想认识不同。汶川大地震为8.0级,神户地震为7.3级,而汶川校舍当时的地震抗震等级为7.0级,日本神户校舍的抗震等级为8.0级。可见,中国校舍建筑物的抗震等级远远低于地震烈度,故其毁损程度也远远大于日本校舍。

3.建设用材选用不同。目前担任日本东京直下地震避难对策特别调查会座长的中林一树,是一位日本地震防灾对策专家,他认为:“日本房屋结构大多数是木质,而这次中国汶川灾区建筑主要是钢筋水泥或者砖瓦等重构造房屋。如果光靠手工来救灾的话,是很困难的。”一语可以说明救援难度差异很大。

4.人们防震意识不同。在汶川地震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母亲在汶川地震波第一次冲击后,从自己的住处抢先抱出了自己的一个小孩,将小孩放在安全地带后,她又返回原住处拿财物。谁料地震又一次冲击,原住处在这次冲击中轰然倒地,那位本来可以逃离的母亲,最终丧失了自己的性命。如果她接受过防灾、救灾的知识教育,加强自己的抗震意识,结局就不会如此了。相比之下,由于日本是多灾害发生国家,每年都会有针对各个不同层次人群的防灾、救灾演习。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本整个民族的防灾、救灾意识要比我国国民强得多。

二、中日两国的中小学校舍抗震体系剖析

(一)两国中小学校舍的抗震结构体系比较

我国的中小学校舍根据国家的规范,规定一般的结构体系多选择框架结构、底框结构和砖混结构。而在震后的都江堰、绵阳、德阳灾区遭受地震破坏的校舍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经过对这些建筑物体的勘察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大量的砖混结构、底层框架结构的房屋出现了不良结构体系。在这次地震中,一栋底层框架上部砖混的结构体系出现了破坏,下部框架结构由于刚度与上部砖混的刚度相差比较大,在地震的作用下,上下两部分发生了比较大的错位(近0.5米)。而中小学校舍的建设多为了利用临街的地理优势,将校舍底层建成大开间的临街店面,可见我国校舍结构体系在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相比之下,日本就具有多发地震的历史和抗震建筑技术的经验,他们的中小校舍结构体系多选择轻钢结构,木质楼板,轻质隔断,这样就使得地震损失相比较少。

(二)两国中小学校舍建设质量控制制度比较

1、制度制定中存在的差异。我国从1988年在鲁布革水电站建设中引进监理以来,到1996年开始在基本建设工程管理工作中全面展开工程监理,至今已21年了,全社会对这一制度都有了一定认识。但是这一制度发展到今天已远离了国家当初推行建设监理制的目的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初衷。并且,监理工作发展的路越走越窄,甚至引起建筑业界及相关各界的争议,如工程管理制度基础观念的规范、监理工程师的培育、监理公司的规范发展,各行各业都做出了不同选择,使工程监理企业的正当利益受到损害。

日本的建筑业监理制度实施的时间远远早于我国,从制度上就显示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略胜一筹。著名的鲁布革水利工程,是按世界银行要求,对引水隧洞工程的施工及主要机电设备实行了国际招标,中标者有日本大成公司。日本大成公司在此次工程中仅带了20多名管理人员,工人和工长都是国内施工企业提供的。在建设过程中,实行了国际通行的工程监理制(工程师制)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等管理办法,使水利工程全线贯通,比计划提前五个月,也使我国第一次尝到优良的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带来的好处。

2、概念中的差异。《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0329——2000)中建设工程监理的定义是“所谓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及其他建设工程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这个定义涵盖了项目前期的工程咨询、初步规划、工程概算等内容,涵盖了项目实施阶段的地质勘察、项目施工图设计、项目招投标、工程施工验收,直至建设后期的运转、质量保修在内的各个阶段的监督与管理。“监理”一词来源于日本对于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人员或建筑师的称呼,有监督检查之义。我国建筑行业内只是强调监理工程师就是工程师或咨询工程师,未突出监督的含义。名称上的区别在某一方面表明了中国质量监控理论上的混乱,也影响到中小学校舍建设质量控制制度的落实。

(三)两国中小学校舍的安全管理体系比较

中小学校舍的建设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即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由于中小学校舍的建设单位是各个中小学学校,而学校本身没有和建筑行业相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中最核心的部位——业主的项目管理上存在天生的不足。这种不足本可以通过请监理公司来协助解决,但是在监理行业里,各个监理公司的质量参差不齐,且还可能存在监理公司与施工单位共同联手欺骗业主,降低质量要求、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现象。

在日本,建筑师是对工程从立项开始到竣工使用实行全程监理,包括建设工程项目的合法性的审定、工程实施阶段的监理等等,其社会监理的出现扩大了政府监理的范围,弥补了其不足。

三、增强中小学校舍抗震能力的措施

1.做好中小学校舍选址工作。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安全,校舍的建立应选择交通便利、地形开阔、非低洼地带、排水通畅和地面干燥的区域,且周围没有污染源,最重要的是避开地震、泥石流、洪水、雷电、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地段。

2.完善中小学校舍抗震设计任务书。在设计中小学校舍时,应考虑其功能与空间,合理分配教学空间设计与组合、运用工作模型帮助建筑设计师设计符合标准的校舍。在国家规定的建筑层数不得超过四层的基础上,注意地震、雷电灾害的规避,抗震等级要符合当地级别。

3.做好中小学校舍建设用料的选购工作。选择中小学校舍的建设用料需要谨慎,在以后的中小学校舍的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要避免在高地震烈度(大于8°抗震设防烈度)的地区选择砖混结构、底框结构,应选择坚固的混凝土结构。

4.监督中小学校舍建设。做好监督中小学校舍建设工作,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要求建设单位放下架子,虚心向专业人士请教,并且要求监理公司从建筑项目立项开始,就介入检查监理。在竣工验收工作中,也应按建筑规范和设计任务对照验收。

5.建立中小学校舍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及其有效的管理制度。由于建设单位自身条件的限制,建议建设单位将工程的管理与监督权力全面下放到监理公司。项目的管理方式采用托管式,将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全权交到监理工程师的手中,让监理工程师负担起全责。中小学校舍竣工验收后,学校校产管理对校舍要经常做好看管,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校舍每处处于优质中使用。

[参考文献]

[1]谢瑞祥.关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1).[2]刘毓杰.对中小学校舍设计的几点想法[J].林业科技情报,2004,(3).[3]袁媛,曲铁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问题的病与解[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

[责任编辑:罗丹]

作者:王 冲 刘 斌

第4篇:学校发展情况汇报

学校发展情况汇报

科学规划 精细管理 创新发展

——**小学学校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非常欢迎也非常感谢各位领导莅临我校对我校的工作进行检查与指导。你们的关注,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无尽的动力。近年来,我校在上级党政、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将我校近年来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的汇报。

一、 回望来路——风雨兼程数十载,艰苦奋斗创新业。

**小学始建于1956年,从简易瓦舍起家,原校址位于老**村,随着东部新城的建设开发,在区委、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热忱关怀下,新学校于20xx年重新选址,破土动工,经过只争朝夕的不懈努力,20xx年,学校第一栋教学楼落成。该楼以容纳24个教学班设计, 20xx年九月,学校重新招生。20xx年3月,由中石化捐资50万,与区政府共同建设的教学综合楼也相继动工。综合楼的建设为我校功能室建设提供了保证,20xx年,随着区政府大力实施均衡发展的契机,我校先后配备了音乐舞蹈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计算机教室等功能室。每个功能室都配置了先进的器材,就图书阅览室就有图书3864册,人均20多册。功能室的建设大大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今年暑假,区教育局为我校各班配备了班班通设备,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全覆盖。10月,投资220余万的塑胶环形跑道也正式开工建设了。此工程包括260米塑胶跑道,6000平方米的人工草坪、2个标准篮球场、60米看台及1200平方米的道路。运动场计划于明春完工,届时,我校的硬件设施将又上一个台阶。

二、阔步前行——合抱之木始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59人,教学班6个,教师14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3人,代课教师5人。**人脚踏实地,携手同心,开拓进取,秉承“立德 立志 立仁 立信 , 求真 求实 求善 求美 ”的校训,践行“德育为根本,科研为龙头,创特色学校,育特长学生”的办学理念,全力营造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朝着“创特色、上台阶、树品牌、争一流”的目标阔步前行。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我们坚持“走出去、全辐射”的原则,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几年来,学校先后外派多名教师参加省市各级培训、考察,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还加强校本培训。我们非常关注“二次辐射培训”,外派学习的骨干教师,每次回校后都要通过传达会议精神、汇报学习体会、模拟展示课堂等方式,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学校制定了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先后组织了普通话诵读、课堂展示、粉笔字书写比赛等活动,有效促进了活动效果。三是深入开展阅读工程。我们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图书室配备了多种书目,教师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自主借阅,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四是定期组织学科素养考查活动。通过开展 “师徒携手搞课改” “同课异构”等活动,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展示教师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每位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博客,时时记录自己的课堂点滴、教学感悟、教学论文等。远教技术的应用,拓宽了教师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以实施新课改为牵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形成了“课改重实效、质量有提高”的教育教学特色。

1、更新理念,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各部门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细化教学工作,构建和谐的教学机制。整章建制,对教学常规工作进行量化管理,依法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过程实行有效监控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德育为先,教学为重,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开学伊始,学校组织开展了以 “遵纪守法,做合格小学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每周通过班会、晨会、班小结及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平时各科教学也注重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留守生教育工作,学校定期举行座谈会、交流会,让这些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爱的呵护,从而使他们更加规范自身行为,维护集体荣誉。

3、整体布局、科学规划、打造校园文化。

从构建校园文化核心出发,以班报、校园广播,每天送学生一句话,每周送学生一个故事为载体,以大型活动为契机,以日常管理为切入点,不断渗透和营造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精心打造一个个师生参

与的平台。在“小”校园里做“大”文章。着力建设绿化、美化、文化的校园环境,精心布置升旗台、走廊、温馨提示语、“经典诵读”古诗牌匾等教育资源布局合理,又相互映衬,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师生的情操,历练了师生身心,促进了师生发展。这些能触动学生心灵的人文教育环境,营造出和谐温馨的人际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动情”中养成性情、在“晓理”中明智、在“导行”中规范、在“以恒”中成习惯。

4、弘扬个性,激发潜能,深化特色内涵。 为了深化我校经典诵读特色的内涵发展,我校开展了“共沐晨光”经典诵读主题晨会,制订了活动方案,设置了推荐朗诵古诗篇目,每周一古诗鉴赏、全校师生齐诵推荐古诗、教师代表发言、学生代表演讲。同时,我们以经典诵读中的“礼”为突破口,开展系列活动,如收集“礼”类诗文,撰写“感恩”作文,评选“礼仪”学生,设计“礼貌”主题板报等。

三、 展望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发展中找问题,在问题中谋发展,目前阻碍学校发展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专任技能课教师严重不足。近几年来,我校虽然一直很重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但是,技能课教师严重紧缺,所有技能课均无专任教师,另外,我校距城区相对较远,年轻教师相继调离,剩下的教师大多年龄较大,为我们培养兼职教师加大了难度。

2、学校生源不足。由于东部新城建设,房屋拆迁,部分学生早前转到其他学校就读,还有部分拆迁户未回迁居住。目前,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59人,平均班额不足30人。而我校建设之初是按24个教学班规划的。

3、教学经费不足。学校规模虽小,正常运转,各项经费开支(水电费、办公用品、门卫工资、劳动卫生工具等)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由于学生数不多,义保经费支付这些费用相当吃力,实际上也阻碍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红烛谱写希望诗,春蚕编织锦绣梦。我们**小学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经历了曾经的迷茫,继而的执着,和现在的顿悟,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如果说这点成绩就像初春的小草,能给各位领导带来一点点的春意,那么我们相信有领导的关怀、信任和支持,我们全校师生将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求真务实的态度,投入到下一阶段学校发展的建设工作中,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给您带来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 )

第5篇:红石乡学校2017学校发展情况汇报

红石乡学校发展状况汇报材料

红石乡学校办学近年来,在改薄春风的哺育下,市教育局及上级各部门给予了鼎力关怀,全面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文明校园建设,提升了依法办学治校水平,同时深化内涵建设,学校在工作中狠抓学校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抓实过程,抓严细节,抓好规范,增强了制度管理的约束力、学校精神的推动力、激励机制的驱动力、正面典型的影响力、教育科研的催动力。深化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内涵发展,不断提升了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学校竞争力。现将我校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校址敦化市红石乡红石村,原来是红石乡中心校的校址。根据国家有关政策,2013年10月,根据发展需要,敦化市红石中心校与红石中学两校合并,命名敦化市红石乡学校。学校现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808平方米,学校运动场面积为7000平方米。有教职工89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本科51人。副高职教师11人。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学生412人。全校实现校园网络化。小学部实现班班通。

二.主要成绩和措施 1. 创一流校园硬件建设

学校现已建成了高标准、高规格的校舍:学校拥有教学楼两栋,设施设备先进:现代化的计算机教室、班班通教室及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实验室和图书室阅览室等12个实验功能室,学生就餐座位500个和教师就餐座位90个的二层楼的食堂。,每间教师办公室都配有1台以上的办公电脑。

现在整个校园线条分明、色彩和谐、布局合理、书香浓厚,富于人性化,使人一进学校就会产生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2. 创一流学校软件建设

①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市教育局大力支持我们加强师资培训,现学校行政领导有两位参加校长岗位培训,校长已参加校长提高班培训。教师全部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开展名优骨干教师师培养计划。学校现拥有州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

②德育建设初见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州级“文明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建校以来,学校以以打造师生阳光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核心,成立行为办,串联管理和教学,以管理促发展,以教学创品牌,以文化净心灵,实施低年级生活保育制,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

我校已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并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议,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真正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并认真听家长意见,不断改革学校工作。

- 1

3、办学思路:打造“三香校园”,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注重“规范管理”,提高干部管理水平;追求 “德艺双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立足“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谋求“优质教育”,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4、校训:我体验、我能行、我奋斗、我成功

5、校风:团结、勤奋、进取、求实

6、教风:博学、严瑾、务实、创新

7、学风:勤学、多思、善用、上进 (二)办学目标

1、总体目标: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出发点,加强课程整合与开发,以教学效能的提高为抓手,努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多元化评价理论为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加强与联盟校的交流与合作,持之以恒的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在学校办实践中不断超越自己。经过五年努力,将学校建设成润物无声的美丽“三香校园”,探索求知的启智学园、温馨和谐的人文家园、生动活泼的成长乐园。努力打造敦化市一流的农村优质学校。

四、学校发展的主要战略措施

(一) 推进德育工作创新。打造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活动主题化,德育主题课程化、德育课程生活化、德育评价具体化的“五化德育模式。

(二)、提升干部管理水平

(1) 在管理制度上,完善校长负责制,实行民主管理的议事、决策、执行制度。

(2) 学校工作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纵向(条)到底,横向(块)到边的层级管理,各司其职,有分有合,讲究实效。

(3)在人员管理上,探索人性化的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结合点。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出一批名师,始终保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教师队伍。

(4)通过五年时间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校园“文化工程”“名师工程”“质量工程”、“特色工程”体系。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自主学习,完善学习制度,更新教师观念,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学习型校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提高教师文化品位、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 34 -

第6篇:学校发展情况汇报汇报(2015.8)

第一中学发展情况汇报

学校概况

第一中学创办于1955年。学校现有教职工273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高级教师61人,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63人,现有74个教学班,4542名学生,其中内宿生3100名,实行规范的半封闭式管理。学校占地面积105000㎡,其中建筑面积40000㎡,绿地面积30000㎡。一中始终以育人为己任,学校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学校‛‚自治区高中管理先进校‛‚自治区德育先进校‛‚自治区绿色学校‛‚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授予‚市优质高中‛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晋升为‚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11分别被评为‚自治区实验课程样本校‛和‚实施新课程先进校‛,2013年被评为‚全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示范单位‛。2014年承担了全旗首届德育年会全部德育内容的展示,成为全旗德育力推的亮点。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几代一中人不懈探索与艰苦实践,一中在通辽地区日益崭露头角,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后劲。

八项革新

(一)牢固树立三个观念:教学是全部工作的中心,重点解决课堂教学效果问题;管理上,强化全校一盘棋意识,关键是解决执行力问题;干部队伍建设上,提出领导不能高高在上,而要弯下身段,走在前头,做在前面,引领示范是根本。

(二)合理分权,尝试副校长包联年段制。

(三)提出并实施了‚新时期师德重塑‛、‚名师培养及选拔‛、‚平安校园‛、‚2015年高考‛、‚‘双基’过关‛、‚学生管理规范和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六项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发展。

(四)坚持和完善‚一体、两翼、三化‛(以年段为主体,教学、管理为两翼,校长管理要点化,处室管理流程化,各项工作具体化)。

(五)丰富、创新集体备班和德育课堂,承担首届全旗德育年会所有德育内容的展示,成为全旗德育力推的亮点。

(六)实施青年教师学期初(末)考试制度。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培养学习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正成为我校的新常态。

(七)重视艺术体育课,艺体学科听课常态化;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心理健康课、校本课,确立大课程观。

(八)试行内宿生周六周日自习制度和放月假制度。

主要工作

多年来,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激发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增进教职工工作幸福感和思谋学校未来发展为重点,紧密结合校情、教情和学情,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班子带头引领,狠抓落实,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在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教师队伍建设

(一)教师考核

把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公平公开、全面动态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规范职业行为、培养职业道德、增进职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1、基本原则

(1)科学规范 一是严格遵守《劳动法》《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二是严格依据区、市、旗及教体局的相关要求进行考核;三是紧密结合我校校情、教情建章立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四是严格按照教师评价方案中的步骤、流程进行。

(2)公平公开

体现奖励先进,激励后进,适当拉开差距,突出绩效,不让能干者吃亏,制定方案、实施过程、考核结果全程透明。

(3)全面动态

一是考核项目全面,涵盖德能勤绩廉等方面;二是考核范围全面,包括教书、育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三是考核层次全面,教师评议、学生评议、家长评议和班子集体评议相结合;四是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

2 结合;五是重点考核与常规考核相结合。

(4)底线原则

法纪底线不可逾越,师德红线不容亵渎,对违法乱纪、严重背德的现象实行一票否决。

(5)联动原则

与教师评优评模、晋职晋升、岗位聘任、绩效工资等挂钩。

2、具体措施

(1)成立教师考核领导小组。

(2)确立和实施考核流程(申报-审核-处室年段评议-处室年段推荐-全校考评-班子集体评议-结果公示)

(3)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分解教学考核指标,以评促教,纳入年终绩效管理。逐步建立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层级管理的动态考核机制。

(二)教师成长

1、名师建设工程: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1)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设置青年教师成长时间表,明确成长目标:一年合格,三年优秀,五年创特色,十年成名师。开展教师结对活动,建立名师工作室。(即‚青蓝工程‛)

(2)实施中年教师成熟计划。教龄十年以上的教师,学校积极为他们争取学习、培训的机会,促进成熟,成为市级、区级名师。

(3)实施老教师成功计划。教龄二十年以上的骨干教师,发挥其辐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他们丰富专业内涵,提升教研素养,成为区级或国家名师。

(4)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档案袋。包括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一课一思、论文等。

2、名班主任培养

(1)结合校情、学情,综合年龄、性别、学科构成特点统筹规划,建设合理的班主任梯队。

(2)实施青年班主任成长计划。明确成长目标:三年合格,六年优秀,九年创特色,成为名班任。开展师徒结对和一帮一活动,建班主任工作室。

(3)进行入职培训、定期培训,建立校级和年段两级培训体系,开设班主任论坛,举办班主任讲座。

3、环节干部培养

3 (1)制定环节干部培养规划、方案和原则要求,加强培养的计划性、长期性和连续性,使稳定的环节干部队伍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2)逐步形成环节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观念和体制,确立环节干部岗位竞聘制,逐步形成自我推荐、处室年段推荐、民主竞聘制度。

(3)干部不是站在上边,而是走在前边。领导带头作用是关键,引领、监督、提高执行力是重点。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负责。

二、德育教育开展情况

(一)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厚师德,正教风,坚守道德底线。 严把四关:

(1)思想政治要过关:政治坚定,立场坚定,是非分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纪守法,坚持正方向,传播正声音,传递正能量。

(2)道德品质要过关:尊重和热爱中华文化,尊重和践行优秀传统美德,传扬并自觉遵守以‚四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既教书又育人,突出职业忠诚、中华孝道和家国情怀。

(3)工作态度、责任心要过关:端正职业态度,牢固确立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学习精神,有追求,有理想。

主要措施:

1、开展系列评选活动:‚知我一中,爱我一中,兴我一中‛、‚最具影响力的教师‛、‚感动校园人物‛等。

2、开展普法等活动,树立法纪和规矩意识: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意外伤害处理办法》(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2008年修订)《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扎鲁特一中考勤补充规定》《一中绩效工资考核方案(试行)》,教师‚十不准‛,教师‚八不‛承诺、《教师转变工作作风‚十二条‛》,签订《关于严禁在职教师组织学生有偿补课责任书》。

3、严守师德底线以‚乱办班、乱收费、变相体罚‛为重点,对严重违纪行为在评优评模、晋职晋升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4、建立健全崇德激励机制,改进和完善教师师德评价体系,每年开展‚最具影响力的教师‛‚我身边的好人‛等活动,创设风清气正的氛围。

(二)实施“德育建设工程”:以成事、成人、成才为目标,坚持正面引导,宽严相济,使学生品行高尚、拼搏进取、人格独立、气质优雅、宽宏明理、爱

4 国爱校爱家。

一是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每周一第七节课为德育课,纳入学校课程。

二是开展分层德育教学,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高一开展行为养成教育,在高二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在高三开展人生规划教育。

三是加强正面引导,加大对进网吧、打群架、去娱乐场所等突出问题的管理力度,有效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建章立制:

《一中德育工程实施方案》《一中班主任工作细则》《扶贫助学工作管理细则》《一中学生一日常规》《一中学生仪容仪表规范》《一中学生违纪条例》《值周班级劳动细则》《班级及楼内担当区卫生管理细则》等。

活动载体:

制定《一中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抓好教体局部署的德育教育‚六大主题‛活动,发挥政治教师学科优势,开辟法制宣传栏,将德育课和安全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开展评选‚文明礼仪标兵‛、‚孝顺父母标兵‛、‚助人为乐标兵‛等活动,开展节庆纪念日主题活动。每周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女生青春期教育,反对邪教教育,进行《季节性疾病、重大疾病、突发疾病系列讲座》( 校外: ,举行‚少年梦 中国梦---心连心‛公益捐助教育活动、《尊师重教》等大型系列活动。邀请校外人士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内外形势的专题讲座,法制讲座,如《 人民检察院送法进校园法制讲座》( 、 )

三、体育健康和艺术教育开展情况

(一)体育健康教育:

1、按计划上足上好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知晓保健运动知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掌握1至2项受益终生的体育技能。

2、提高课间操质量,丰富课活内容。

3、配合相关部门对学生定期体检,做好特殊体质学生的筛查和建档。

4、改造学校公用厕所和洗手设施,改善洗漱、冼澡等卫生设施,改善居住条件,保证师生的食用水卫生。

5、增加医疗设备,做好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能简单处理学生突发事故。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

6、创办心理健康栏目,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书刊阅览室,设立有心理咨询信箱,课间播放优美乐曲。

(二)美育渗透教育:

1、增录音乐、美术教师,充实艺术教育师资,开足、开好音乐、美术课,实现艺术公共课与专业课同步,搞好艺术常识普及,艺术素养培养。

2、开设“艺术欣赏”课,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

3、组织学生开展美术作品大赛、书法摄影大赛等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

4、组织礼仪表演大赛,使学生衣着仪表整洁大方,语言文明礼貌,举止文雅,具有高尚的爱美情操。

5、校园环境的总体设计做到绿化、香化、美化、净化、文明化。运用声、色、光创设优美学校环境。播放校园音乐,美化教学楼、班级和宿舍。

(三)其他措施:

1、严把关口,保证质量,做好学苗选拔工作。

2、文化与专业并重:在发展艺术特长生的基础上,坚持文化课与专业技能并重,双向择优录取的原则。

3、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注重艺术素质培养,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

4、组建扎鲁特一中鼓乐队、龙狮队等学生艺术团体,发展学生团体。

四、深化教育改革

(一)突出重点,凝聚共识,转变思想。

1、狠抓落实,以一抓到底的精神,提高执行力,激发工作热情。突出以教学为中心,落实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以成事、成人、成才为育人目标,以‚六大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2、强调坚守师德底线,勇于担当精神,提高专业化水平、追求职业幸福感。

(二)抓大放小,分工合作。贯彻‚精心、精细、精干、精品‛的管理理念,探索副校长包联年段、年段领导包联班级的管理体制,实行集体领导,重大事项进行集体讨论,民主评议,分工负责。

(三)“一体、两翼、三化”。以年段为主体,教学、教育为两翼,实现校长管理要点化,处室管理流程化,各项工作具体化。

(四)实施“备班”工程和德育课程。

(五)关注学生身心,丰富校园文化。增开微机课、心理健康课、艺术欣赏课;创校刊,出简报,校本课程、校园文化呈现新亮点。

(六)纯净学风,优化管理,科学作息。认真听取广大家长建议,借鉴兄弟学校做法,结合我校实际,实行内宿生周日半天自习制度,放月假制度。

6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工程:

1、备课组建设。制定并推行备课组长流程、教师备课工作流程、‚四层六步‛教学流程、教师教的流程、学生学的流程,贯彻教学‚十要‛方针(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细化每个教学环节,确保质量。

2、推进‚四层六步教学‛法。以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备、讲、辅、批、考、思‛教学六环节为着力点,渗透层次意识,分层编班、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练习、分层检测、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提高教学针对性,保证点,扩大面,把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的精神落到了实处。

3、校本课程建设。以课程处为抓手,实行微型课程走班制,做到定课时、定教师、定内容。目前已编写了200多门课程的校本教材,其中《成才教育理论与实践》《 旗乡土地理》以及由课程处组织编写的《新时期的扎鲁特》《 老地名》《 旗常见中草药》等校本教材深受欢迎,《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礼仪漫谈》正在编写中。

4、培优扶弱。加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协作,加强学法指导和专题研究,把培优扶弱目标具体到班、到人。

其他举措:

1、分析研究校情教情学情,借鉴兄弟校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和以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为主的教学方式,逐步构建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2、对成功的课堂案例进行总结与提升,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放大辐射面,扩大参与面。

3、建立一套完整的推动机制,使每位教师自觉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

4、鼓励教师探索、实践与创新,在学校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利用1—2年的时间,形成新课程背景下各备课组的基本教学模式。利用3—5年的时间,打造出全市名学科。

5、增强学情意识,关注‚消化不了‛的问题,把控好教学起落点;关注‚吃不饱‛的问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搭建提升的阶梯,关注课堂的有效性,创建高效率课堂,以夯实双基为教学重心,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实现学生双基过关,大幅度提高学生成绩。

五、财务管理和食堂管理情况

(一)财务方面

7 学校财务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依法规范收费,杜绝乱收费现象。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完善收费管理制度,制定操作流程,严守收费纪律;二是严禁私设项目收费、搭车收费,加强票据的规范使用的管理;三是亮证收费,公开公示,接受监督。 财政拨款收入:拨款标准为学费每学期500元/生。上半年拨学费:224.6567万元。旗财政匹配拨款收入标准为学费每学期500元/生,至今财政拨款为零。负债1200万元。

三公经费支出情况:2014年3月至今我校没有公务接待费用;2014年3月至7月25日公车运行费用为2.3809 万元,没有超出预算。7月25日后没有公车运行费用。

学生各种补助管理:学生国家助学金及各种学生助学金,学校设专门管理人员,做到了专款专人专用,无截留、挪用违规行为。

存在问题:

旗财政匹配资金不到位。2013年下学期旗财政欠我校学费224万元,2014年上学期旗财政欠我校学费224万元,合计448万元。2014年下学期旗财政拨款未知。学校财务人员素质需进一步提高,学校需配备专业学校毕业财务人员。学校负债较多,严重影响学校发展。恳请上级给予扶持。

(二)学生宿舍及食堂方面

我校目前内宿生3100人,只有一名专职宿舍管理教师,宿舍管理人员缺口较大,宿舍管理工作繁重,困难较大,存在安全隐患。我校目前我校食堂工作人员共有50人,其中教师2人,聘请临时工48人。主要措施:实行分管校长负责制,建立食堂巡视制度、尝餐制度;定期召开食堂管理专题会,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定期对食堂管理和工作人员培训;合理定价(生均每天10-12元),保证质量,提高服务,定期召开内宿生及家长评议会;确保安全(燃料全部取消液化气,改用乙醇混合燃料和电)。

六、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一是目前师资数量和结构与新课改的

8 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青年教师在专任教师中比例过大,师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青年教师培养任务艰巨;三尤其是教师专业化提升是重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

2、学生德育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如文明礼仪、上网早恋等问题。

3、学校三个年段共4600余人,内宿生3500余人,教职工281人。维持日常运行进而提高办学层次,需要对教育教学、教研教改、食堂宿舍、文体娱乐等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更新,资金缺口较大。

4、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5、校园安全任务繁重。

今后努力的方向:

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推进课程改革,彰显办学特色,把教师培养系列工程(教师成长工程、教师成熟工程、教师成功工程)作为一个长期工作抓实、抓细、抓深;研究学生德育教育规律,着力常规养成,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强化校园安全建设和文化建设,争取资金,健全文体和教学教研设施,提高利用率,保运行,保发展;把安全工作放到一切工作的首位,加强重点,落实细节,常抓不懈;积极筹备2015年建校60周年校庆。

第7篇:廿铺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整改情况

整改情况:

一、校园环境文化版面已经更新。

二、体音美器材已标识。

三、实验室已建。

四、远程教育室门牌已挂,远程教育下载资源已下载。

五、计算机教室已有。

六、教师职称统计表已补充。

七、管理计划方案已完善

存在问题:

一、音美教室无房。

二、无急救箱。

三、远程教育信号无法修复。

廿铺学校

第8篇:大湾学校发展规划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在全校教师的共同研讨下,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并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把大湾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年过去了,我们围绕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学校上下努力奋进,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现将一年的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住发展机遇,改善办学条件

以学校常规管理为契机,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硬件水平。我校在强力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大办学投入,优化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暑假期间,我们改造了学校多媒体,让每间教室都是多媒体,学生能够接受新型事物,同时启动了图书室建设,计划三年内学校藏书达到8000册。学校投入1多万元,对旧宿舍楼进行整体改造,建设了两个水泥篮球场,硬化了教师公租房前的操场,并花费近2万余元栽了十几棵桂花树及绿化树,使得整个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改善教学局域网络,解决了教师、学生上机办公、学习等问题,实现了无盲区覆盖和网络资源共享。暑假期间,学校投入0.6万余元更换了学生损坏的课桌凳,购置5000多元大型玩具,让幼儿学生学得开心,玩得开心。按计划开放了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音体美器材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党员活动室、德育室、团队部室、广播室、接待室等教室,进行了大幅度的完善提升,进一步夯实了教育基础设施。特别是播音室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提供了优越条件和有效保障。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更趋深化。花费1万多元全力打造了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重视了教室外的文化体系建设。校园内增设了不锈钢宣传栏,校园楼体上镶嵌了富有启迪意义的校训,走廊和楼梯墙壁上悬挂了名言警句、诗文佳作、安全常识、行为规范、道德礼仪等方面的展牌、展板。二是紧抓了室内特色文化建设。每个教室、每个功能室都设计布置了独具特色的室内文化,立体化、全方位创设了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绿化、美化。学校拥有校园网,所有年级均实现了“校园通”,让远在外地务工的家长也能知晓孩子读书近况,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教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网络化办公,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丰富了教师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管理实效。这些硬件设施的增添,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倡导人文管理,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学校根据上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制定了一系列的学校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并严格按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实施管理。完善奖励机制。我校逐步完善了《大湾学校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按规范要求做到“八个精心”。狠抓备课、上课、评课、作业等环节上的质量和效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定期(每月一次)和不定期地查阅教师的备课、听课和作业批改、课外活动等教学情况,并认真对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及时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工作方法和业务特色。在开学检查中,我校每位教师的常规工作都做得十分到位,其中杨雪老师的常规资料获得区优秀称号;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评价实行等级制,采用“等级+特长+评语”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等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发展状况,减轻学生的分数压力;结合学校管理工作实际,进一步优化岗位管理办法、教师业务考核办法、班主任考核办法,按照片区质量奖惩方案要求,出台了《大湾学校教学质量奖惩方案》,奖惩分明,同时对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了修订,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加强业务培训,建设和谐的师资队伍

为了推动课堂改革,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狠抓了教研工作,建立教师学习工程。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为老师们购置《陶行知教育名篇》、《赏识你的孩子》、《教育新理念》、《课堂教学新变化》等相关教育理论书籍,人人撰写学习笔记,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搭建教师外出学习平台,一年来,我校先后派出20余人次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研讨会和县内外送教活动。引领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用爱心和智慧激发学生旺盛的生命状态和求知欲。本学期,学校派遣年轻教师陈文杰远赴株洲学习教学经验。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县市组织的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2016年国培中,集体赛课环节涌现出周丽焱、何朝娟、杨雪、翟向阳等一批活跃在课堂上的教师,她们在活动中塑造自我 ,在学习中成长,2016年5月,我校翟向阳老师参加桥江片区教学比武获语文组一等奖,我校党员教师王舒芬、翟向阳老师在2016年7月参加桥江镇党员知识竞赛中荣获集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的好成绩。据统计,学校在《中国溆浦网》、《溆浦教育信息网》等发表宣传文章20余篇,大大提高了学校知名度。

四、深化德育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给学生最阳光的青春,给学生最坚实的基础”,这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我们深入挖掘德育题材,整合各种资源,以自主管理、活动育人、文化育人为重点,完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机制,关注学生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一是推行自主管理,配合高效课堂。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学生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定位。要提升学生的成绩,首先要提升学生的人生目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为此,我们首先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学习目标,确立人生的航程,砥砺自己,不懈努力。开展好“我的好老师”等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做一个好学生、好公民。二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德育工作的落实。学校扎实抓好自主发展项目,坚持每天指导学生认真练字,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让学生人人都能写一手好字,为学生终身造福,团队部组织播音员在中午时段,专设时间进行广播和唱歌时间,组织学生集体阅读和唱歌,集体做广播体操,学生干部检查标志佩戴情况,督促规范动作,学生自编自教,跳动感旋律操,集体背诵《新三字经》,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和情感熏陶,同时,学校每期组队参加督学责任区召开的各位运动会,并参加三江学校的友谊篮球赛,此外,学校认真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三独比赛,三小作品和读书征文活动,有不少学生获得奖励。

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是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按我校现有规模核算老师应有45人,合编43人,实有老师39人,其中有二人系精神病患者,多数教师专业不对口,骨干力量极少,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师奇缺。

二是大湾不通县城班车没有集市,交通和生活极为不便,然我校教师待遇却按农村一类学校计算,教师普遍感觉不太公平,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弥补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但仍挡不住大多数青年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外调桥江镇中镇小的愿望,造成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回顾一年的发展历程,有艰辛的苦涩,有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对教育的执着。面对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秉承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的办学理念,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和谐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学校特色,使我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9篇: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发展情况报告

灵宝市民办学校从94年起步,当年有两所小学建成,即华苑双语学校和文武学校。教师41人,学生560人,从1996年开始,市教委对民办学校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使民办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止2007年底,我市共有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11所,全部为小学,其中城区2所,乡镇9所。在校生达5758人,教师355人,民办学校的发展壮大,有力地缓解了公办学校的校舍及师资压力,增加了学生就学的选择性,对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灵宝市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和公办学校的一同对待,减免税收;在教师评定晋级,评先评模等方面给于一定名额和比例。特别是自2007年来,在"两免一补"方面给于一定的比例。2008年全部免除书作费和学杂费,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等。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加强监督和管理,没有向民办学校收取任何费用。

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灵宝市还没有初中,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鼓励、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初中教育,同时,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总体规模将继续扩大,扩大的途径既有校均规模的扩大又有学校数量的扩大,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都将继续提高,布局将更加合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政府要站在全社会的立场上对民办学校进行统筹规划,为民办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制度环境,例如给民办学校安排人均教育经费等,使民办教育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快速发展。

上一篇:工商局爱岗敬业演讲稿下一篇:年度学校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