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精选13篇)
工 作 措 施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全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我乡“两全”普九工作成果,促进我乡和谐社会建设,特制定以下工作打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加强对薄弱学校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薄弱学校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不利于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促进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为了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以体现国家对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中心学校要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确定出薄弱学校,制定出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意见。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对乡内的两所完小,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三室一堂”(图书室、电脑室、实验室、食堂)建设和音、体、美器械配备,使完小的设备配备达到较高的标准。
二、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努力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各部学校的经费投入要向薄弱学校倾斜,要依法多渠道筹措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经费,真正把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落到实处。要坚持“均衡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式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小学就近入学;校点布局与中小学危房改造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把改善薄弱学校
建设与科学调整学校校点布局相结合,完善整体迁建的真龙小学教学辅助用房建设。
三、要大力加强对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选拔那些德才兼备的教师充实加强薄弱学校领导班子;要大力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生活、工作条件,创造一个让教师安心工作、扎根教育的良好环境,保证干部、教师培训提高经费,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四、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教学业务指导,加强对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监控。中心学校要强化对各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视导作用,积极改革视导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精细化管理,坚持教研阵地前移,工作重心下移,全面服务教育的工作思路,注重对教学“六认真”的视导。要建立有效机制,努力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同时,应大力加强对薄弱学科的师资力量的配备,努力使薄弱学校学科配套、协调发展。要努力加强对留守儿童少年、空巢儿童少年、贫困家庭子女、“三残”儿童少年的管理和关爱,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促进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
五、强化对学校的管理,构建良好育人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党 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长处,打造特色的校园。
英国政府定于下周公布新的教育白皮书,将允许学校合并预算并要求地方当局考虑将薄弱学校的控制权交给由儿童、学校与家庭部(Department for Children,Schools and Families,DCSF)认可的新联盟。
儿童、学校与家庭大臣埃德·鲍尔斯(Ed Balls)希望薄弱学校合并或更换新的领导。鲍尔斯向《泰晤士报》透露,政府希望看到的是一些由最好的教育机构直接管理的非营利性公立学校,这一系列学校将由一个总的领导班子管理,并拥有共同的品牌,以共同的理念和身份共同经营。
新的教育机构由儿童、学校与家庭部认证批准,“连锁学校”(Chains of Schools)计划将于2010年初生效。鲍尔斯希望数百所学校迅速纳入新的“连锁学校”的直接管理下。鲍尔斯先前曾主张给帮助管理其他学校的校长加薪20万英镑,他在今天发表的一项声明中拒绝了学校教师审查机构(School Teachers'Review Body)提出的对这些承担其他学校管理责任的校长设置约12万英镑加薪上限的建议。
英国儿童、学校与家庭部的一位发言人表示,管理学校联盟的人应该得到奖励以符合他们承担的责任,因为这一责任重大。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希望能由最好的校长来承担,新的学校联盟拥有完全的自由来雇用他们需要的工作人员。
鲍尔斯表示,学校通过共享最好的教师、管理人员和设施,可以提高标准并节约资金,政府最新的计划将确保没有任何学校或学生被弃之不顾。他认为,学校之间的这种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校共享资源,如商业经理和管理,那么就能节约经费。鲍尔斯警告说,好的公立学校如果拒绝参与正式合并或抵制加入学校联盟的话,就可能会被教育标准局(Ofsted)的督学在督导中减分。如果学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但拒绝这么做,就无法为该校所在地区的其他学校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薄弱学校;绩效考核;绩效工资;捆绑评价;扬州教育学院附中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5-0014-02
2002年5月28日,为了促进江苏扬州市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扬州市委市政府撤销原扬州市第二中学和第十二中学,组建了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合并后的学校有教职工170人,超编54人。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很多富余教师整天喝茶聊天;上课老师心理极不平衡,不思进取;中层以上干部28人,超编两倍多,且年龄偏大,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
校领导班子认为,只有进行深层次的人事制度改革,学校才有出路。2003年1月,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在中层干部中实行竞聘上岗制,通过民主程序,聘用了新一届“有思想、有特长、敢创新、敢承担”的年轻中层干部。2003年暑假,学校在全校教职工中实施竞争上岗制,同一岗位按得分高低排序,高分者优先录用。教职工与学校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125位参加竞聘的教职工中,有114位获得本校岗位。竞聘工作为绩效考核分配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2005年暑假,学校拉开了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序幕。
一、实行分档奖金发放制度,多劳多酬
学校首先改革岗位津贴发放办法,实行分档奖金发放制度,根据工作实绩靠档。学校把地方财政每月按人均300元发放的地方岗位补贴全部用于教师奖励,向一线教师和超工作量的教师倾斜,对在足量、超量完成工作量的基础上又确有成绩的教师则以跳档的形式加以奖励,对工作不努力、成绩不明显的教师奖金向下靠档,拉开奖金的梯度与档距,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以教学实绩为导向。突出对团队的绩效考核
在分档发放奖金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学校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对两个团队捆绑考核,推动教师的合作和团队文化的建立。这两个团队都是贴近教学一线、直接服务干学生的。
1,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捆绑考核。一个教学班的师资配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程度,决定着这个班的教学质量。2005年暑期,学校打破了任课教师由学校统一配置的传统模式,改为新的办法:先由学校选聘班主任,并将任课教师划分到各年级中,各年级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双向选择,学校对该班级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进行捆绑考核。该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总均分居年级末位且与第一名相差较大,则该班教师评优、晋级一票否决。
这样的模式确立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发挥了班主任协调、平衡各学科教学工作的功能。比如:按考核要求,班级中只有每一个学生每一门功课都均衡发展并表现良好,才可以得到学校的认可与奖励,据此,班主任就可以根据情况向任课教师提出“补差”要求,防止学生严重偏科。
2,校领导与备课组的捆绑考核。校领导分别下到备课组,与备课组长一起负责备课组的工作。根据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未完成相应指标的,取消该校领导年终考核奖,该备课组教师亦不能获得相关奖励。学校还通过调整撤换备课组长加大改革力度,先后有多名备课组长被撤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教学质量意识,促使他们深入教学一线服务,从基础的实事做起,狠抓教学质量。几年来,这一考核以其力度大、激励性强(最高奖励达4000元,最低为0元),有效地调动了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中考奖励。对每年初三考试中成绩突出的备课组、班级及个人进行奖励,此项奖励力度最大,最大差距达9000余元。
4,推进评聘分离的改革。为配合上述捆绑考核,学校按岗位对所需人员实行“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前者是将双向选择中落聘的教师,在一学年中降一级职称聘用,其工资待遇相应下调;而“低职高聘”是对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高一级职称聘用,其工资待遇相应上调。几年来,有5名教师被“高职低聘”,有多位中级职称教师被“低职高聘”,实现了才尽其用,达到人与事的最佳组合。
三、完善过程考核,优劳优酬
上述考核和分配方案在最初的一年中,对学校的稳定与发展起列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个方案过于注重工作量、教学结果和学生考试成绩。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领导认识到,绩效考核应该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把教学过程纳入考核范畴。2006年学校的绩效考核进入第三个阶段。
1,调整“量”与“效”之间的比例。为加大月度考核力度,学校将原来超出基本课时以外的工作量按每课时9元发放的津贴减为5元,这样从中挤出8000元。同时,从原来的地方岗位补贴中拿出约2.8万元。两项一起投放到月度质量考核中去。这样再加上学校用于“捆绑考核”、“中考奖励”、“低职高聘”等方面的奖励,使得学校每年用于绩效奖励的金额达到津贴总额的80%。
2,制定“过程质量考核制度”。这是针对班主任、教学人员、备课组长、教辅后勤人员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班级管理状态、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及教学效果、高级教师和年轻教师专项考核、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的运行质态、教辅后勤人员工作质态等,注重的是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有利于把握动态问题,弥补了原来注重结果绩效考核的不足。
其分配原则体现了向教育教学一线倾斜、奖勤罚懒和拉大差距的改革宗旨,主要表现为:各考核系列最高奖次中,班主任为1000元/月、教学人员为500元/月、备课组长为300元/月、教辅人员为400元/月。除教辅人员外,以上其他三个系列可以兼有。各系列最高奖次与最低收入的差距,教学人员为400元/月,班主任为800元/月。每个人每月工作状况不同,奖金收入也会完全不同,再也不会出现每月拿固定奖金的情况。以2009年2月份的过程考核为例,奖金差距幅度达1700元。
学校将行政人员及其工作全部纳入绩效考核范畴。行政人员若上课,则这部分按照教师标准参加绩效考核,行政管理工作部分按照班主任标准参加绩效考核。以校长为例,他上课少,按教师标准拿到的绩效工资就低;但如果他的行政管理任务多,而且学校整体发展良好,那么他按行政管理人员标准拿到的绩效工资就高。这样总体上即体现了绩效导向。
四、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的成效
学校改革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并用好人,以人为本。一位“高职低聘”的教师说:“我一开始很有想法,但和校领导沟通后,我理解了。几年来,我亲眼目睹了改革给学校带来的巨变,打心眼儿里支持改革。在教辅岗位上我仍有危机意识,每天努力做好工作,不好好干,就有可能被淘汰。”改革使有才华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李晨曦老师对此深有感触。她一毕业就当班主任,工作才4个多月就得到了上公开课的机会,工作不到一年又参加了江苏省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这在一般学校是难以想象的。李晨曦老师感触颇深地说:我们新教师是绩效考核制度的幸运儿。
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总结
加强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县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县”的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的目标,加快了教育发展的势头,推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但是由于我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因此,导致我县薄弱学校相应增加。
近年来,我县县由于地理环境和县域内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许多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纷纷把孩子转到交通方便、教学条件更好的学校就读,致使该县出现了部分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特别是县城内学校学生爆满、班额过大而一些边远学校生源奇缺的尴尬现象。如何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该县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该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加快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和改造,在本年一共下达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1300万元,其中:中央700万元、省级600万元,项目学校分别为:木里中学100万元,下麦地小学99万元,九年一贯制中学部114万元,列瓦小学98万元,芽租小学90万元,项脚小学99万元,西秋小
学100万元,后所小学100万元,克尔小学50万元,桃坝小学100万元,瓦厂中学150万元,固增小学50万元,东孜小学21万元,白碉小学100万元,民族学校29万元。
利用2007年“普九提高片”验收这一契机,加大对村小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投资力度。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全面加强中小学教育设备、图书仪器、信息资料、体育器材的购置,同时结合校舍粉刷、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确保资金到位、管理到位、设施到位。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13所中小学,其中初中2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6所,村小4所,其中黄塘中学为示范标准化重点建设学校。全镇共有8所学校有新建项目,5所学校仅有维修项目,所有维修项目已于2016年9月前全部维修到位。
二、新建项目进度情况:
1、中心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已完成主体,正在装修,运动场场地基本平整,在填土方,待薄改办统一招标后实施;综合楼已签订合同,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在设计、预算中。
2、黄塘中学:综合楼、教师公租房已基本完成内外装饰,运动场已招标,明天签订合同。
3、白水小学:综合楼在内墙装修中。
4、白羊小学: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已完成第一层(共两层)。
5、东旗小学:教师宿舍即将完成第一层(共两层)。
6、双桥中学:教师公租房已完成基础。
7、杨龙小学:教师宿舍已完成第一层(共两层)。
8、名利小学:浴室已完成。
三、存在的困难:
邓家铺中心学校
2017.8.15
1、黄塘中学征地款及标准化学校建设资金未到位。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是党中央、国务院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本届政府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之一,关乎亿万贫困地区学生未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进一步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的均衡发展,我校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住宿制小学,共有6个教学班,学生168人,专任教师17人。学校教学设备、仪器、图书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按照“统一标准、均衡配置”的原则,截止今年9月前将学校急需的实验室设施、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和班班通设备全部配齐,保证下学期的正常使用。
三、学校改薄措
1.强化校长及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竞争意识,真正用自身人格魅力、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和师生健康发展。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全面落实公开公示。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我校将坚持“阳光操作”,项目开始后,项目预算安排、工程建设进度、集中采购等所有关键环节,要全方位、无死角的向社会公开,方便教师、家长和社会监督,让这项工作经得起考验。
3.加强项目管理。项目建设和设备采购要坚持质量第一,牢牢把住质量关,要干就干好,做到干一件成一件。要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施工安全工作,特别重视校舍建设时学校师生的安全,制定详细的教学区与施工区隔离等安全施工方案,确保师生绝对安全。要细化招投标活动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不得搞“暗箱操作”、“私下交易”,所有招投标工作都要公开公正地进行,保证有资质的单位公平参与。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采购的指导和监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和伪劣产品,确保政府的每一分钱用到实处,确保项目建设、设备采购和资金使用情况可检查、可监控和可考核。
相信在上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我校的改薄工作会有计划,有措施地逐步落实。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薄弱学校 改造路径
由于历史和现实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存在大量薄弱学校,是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我国政府已意识到农村薄弱学校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但由于措施乏力及方法不当等原因,薄弱学校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1]。本文从教育信息化视角,结合武龙中学本土化数字校园建设之路,探寻薄弱学校改造的基本路径,为我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供有益经验。
一、教育信息化的兴起及含义
教育信息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提出而出现的。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实施途径。美国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订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2]。
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对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武龙中学由弱到强的历史考察
(一)武龙中学的历史背景。
改造前,武龙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薄弱学校。一是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二是学校基础设施陈旧,建筑都是破旧的平房;三是师资力量单薄,全校4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47岁,多为民师转正或中师毕业;四是生源流失严重[3]。
改造前,武龙中学面临学校教育质量难提高,缺乏办学活力难发展,教师工作没干劲,学生学习没兴趣,办学社会声望低等一系列困境。
(二)武龙中学的转变过程。
1.校长带领全校师生转变办学观念。武龙中学校长郭立国从上任开始就研究探索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在接触到“智慧校园”概念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国家政策,研究国内外数字校园建设经验,认为信息技术是改变农村学校落后现状的有效途径。因此,武龙中学把组建数字化校园作为打破当前学校教育发展僵局的突破口。
2.探索本土化数字校园之路。武龙中学在自有经费严重不足、技术人才匮乏、数字化设备欠缺的基础上,开始摸索自建本土化数字校园。首先,武龙中学根据学校现状及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成熟而廉价的科技产品及简单实用软件实现学校本土数字化,力求科学、实用、规范、先进,同时不苛求所有方面都高科技和数字化,提倡二次利用和改进完善。在班班通的装备安装上,武龙中学在装了两套标准液晶交互式多媒体后,动手用大屏液晶电视、电脑、HDMI线、班班通讲台组装,提前半年多装备齐全。其次,在校园网络建设上,武龙中学克服农村学校宽带通信水准低的通病,自购先进的多WAN口路由器,申请4条家用宽带,自己合成一个8M的宽带互联网。同时,基于此组建了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实现了无盲点、全覆盖的校园无线网络,还自己架设了远程教育资源、共享资源、管理等服务器。最后,加上长春市电教馆和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提供的相关硬软件支持,武龙中学逐步建成了包括学校管理、教学、德育、校园文化、信息交流、图书管理、校园安全在内的“本土化数字校园”。
3.数字化校园现状。当今武龙中学进入校门,射频条码胸牌就会自动准确记录师生出勤情况;学校里无线网络全覆盖,班班都有多媒体,教师备课数字化;课间课后,师生可随时调取任意课堂的任意内容学习应用,也可到专业的“校园微直播间”录播自己喜欢的素材;借阅图书只需在网上提交预约,就会有管理员分门别类地收集好送来。
(三)武龙中学在数字化环境下走向强大。
数字化环境让武龙中学教师们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变,从传统“教为主学为辅”的方式,向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以学为本、以提升能力为主的方向逐步过渡,培养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习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提升,100%的任课教师能用,75%以上喜欢用,50%以上能创新应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90%以上的学生喜欢数字环境下的学习。数字化环境下,武龙中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整体办学水平优于部分城区学校,拉近与市区学校的差距,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
三、武龙中学由弱到强的经验启示
(一)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具有变革精神的校长。
一般认为,薄弱学校指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生源状况不理想、教育质量低下和社会声誉不佳的学校。但是这样的概念界定,更多反映的是薄弱学校的外在特征。实际上,薄弱学校的存在更在于发展主体的缺位、自我认识的缺乏及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加大投入改造薄弱学校,当然政府在薄弱学校改造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政府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属于外在力量拉动,薄弱学校要实现真正的转变须靠自身主动发展。薄弱学校能否主动发展和是否具有一位富有变革精神的校长有直接关系。通过武龙中学的案例可以看出,富有变革精神的校长会带领全校师生迎接挑战,奋发图强,给学校给来生机和活力,赶上先进学校。因此,当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中,校长要树立主动发展的理念,带领学校用自身的力量实现转变。
(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信息技术。
在网络科技发达的当下,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自身缺陷。通过武龙中学的案例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不仅能弥补农村薄弱学校在硬件上的不足,还可以缩小农村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在师资上的差距,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因此,在现今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中,应大力提倡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早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永强,范先佐.内生发展:薄弱学校改造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4).
[2]马学华.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1).
2014-2018年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
一、学校名称: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霞光校区
二、建设性质:改扩建、增添设备
三、学校基本情况
高台县新坝乡霞光小学,座落在祁连山北麓,始建于1921年,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从2005年起,先后合并新坝乡上片12个行政村的小学和幼儿园,在全县率先开始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探索。
学校占地面积46775㎡,生均27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8㎡,生均20.8平方米。新教学楼于2010年7月29日开工,2011年8月29日竣工。新建成的综合楼建筑面积2801㎡,总投资519万,让山区的孩子充分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高台县教体局投入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资金142万元,学前教育资金80万元,对霞光中心小学学校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有标准的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科学数学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和图书室,其中微机室拥有电脑18台,生机比7:1;图书室藏书共3713册,生均藏书27册。2011年12月,学校成功接受了“观澜湖爱乐教室”价值7万元音乐器材的捐赠,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学校现有教学班9个,附设3个幼儿班,在校学生118名,其中幼儿37人,住宿学生96人。专任教师6人。
四、学校发展规划
根据高台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我校为布局调整后教学点,服务半径达8公里。根据近年人口出生率测算,结合学龄儿童数量变化,到2018年末我校在学学生数将稳定在120人左右,按班额及教职工编制标准计算,需设置6个班,教职工编制16人。
五、建设年限
2014-2018年
六、学校规划建设项目缺额情况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建设项目缺额情况如下:
(一)校舍建筑:
需新建学生厅170平方米,学生浴室100平方米,合计270平方米。(270×2500元/平方米=67.5万元)
(二)篮球场1个,面积600平方米,排球场1个300平方米,100米直跑道1个600平方米,合计1500平方米。(1500×300元/平方米=45万元)。
(三)规划购置设施设备:
课桌椅(单人)120套(120×150元/套=18万元);
教学仪器35.6万元
音体美器材21万元;
计算机8台2.59万元;
“班班通”多媒体终端设备6套(6×20000元/套=12万元); 学生床位40位(40×300元/位=12万元);
餐桌椅100位(100×80元/位=8万元);
厨房设备9万元。
以上项目共需资金230.68万元
七、学校规划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校舍建设。根据规划测算的校舍缺额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新建学生餐厅170平方米,学生浴室100平方米,共需投资67.5万元。
(二)其他规划设施设备,共投资163.2万元。
1.新建塑胶运动场1个,投资45万元;
2.购置设施设备118.2万元,其中:
课桌椅18万元;
教学仪器35.66万元
音体美器材21万元;
计算机2.59万元;
“班班通”多媒体终端设备12万元;
学生床位12万元;
餐桌椅8万元;
厨房设备9万元。
(三)霞光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计划投资总额共需230.68万元。
八、效益分析
霞光小学基本建设计划任务完成后,在校学生数也将稳定在120人左右,寄宿生稳定在100人左右,基本达到《中小学校建设规范》(GB50099—2011)及《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所规定的基本标准,学校办学条件将得到全面改善,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新坝镇中心小学霞光校区+
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工
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山西省教育厅2011-2012年度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县工作安排会”的安排部署,《盂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实施方案》精神,我县成为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县,将在2012年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落实省市县下达的工作任务,确保改造计划的如期进行,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着力落实《盂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实施方案》,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分级负责,集中实施”的要求,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步伐,逐步形成“均衡发展、结构合理、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集中实施的原则。以中学、联校(县直小学)为单位,遵照国家和省级的工作进度安排,认真制定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工作方案,对各学校进行全面摸底,分类推进,集中实施。
(二)坚持统一标准,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要严格按照《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试行)》实施,凡在布局调整过程中保留的中小学校,不论城镇乡村,均要确保达到标准要求。
(三)坚持整体带动,协调发展的原则。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要与全县开展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工程相结合,从解决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入手,整体带动,协调发展。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进一步改善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使学校设置布局合理,校舍符合标准,周边环境优良,设施设备和图书配备达标,信息 化水平提升,到2012年底全面消除办学条件不合格学校,城乡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省定标准。
四、组织实施
按照“2011-2012年度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县工作安排会”部署要求和《盂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实施方案》的精神,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调查摸底,制定规划。各学校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底账,制定达标工作细则,并上报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办公室。教育局负责数据上报和申请立项工作。
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4月):整体铺开,全面准备。各学校要按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工作要求,提前做好省级装备到位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各项工作要达到前期验收组提出的要求。到2012年4月底,力争所有项目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部到位。
第三阶段(2012年5月-2012年9月):装备到位,完成计划。各项目学校积极主动配合省级装备供应部门,做好装备迎取工作和设施设备安装存放工作,确保装备器材的安全到位和如其使用。教育局要提前制定好装备中转计划和分配计划,确保装备运行过程圆满顺利。秋季开学后,各项目学校要全面启动标准化教育教学装备,加强管理,合理应用,真正发挥其在 教育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是科学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创建教育强县的基础工程。各项目学校要充分认识本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紧紧抓住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这一契机,办好每一所学校。
(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学校要把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教育局确定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相关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工作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基教办,负责相关工作的调度协调。计财办、装备办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认真做好各自的逐项具体工作,确保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加大投入,落实资金。各学校要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请示汇报工作,积极主动与社会力量联系,努力争取各方面资金投入和资金援助,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工作真正凸显为政府大事,凸显为社会关心和支持的公益事业。资金到位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重要保证,各学校要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工作所需经费 纳入本学校年度经费预算,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薄弱学校改造,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六、组织机构
成立盂县教育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工作领导组,领导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石永义
副组长:周云霞 王 舰
成 员:韩建新 张建明 李文杰 武昌军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基教办 办公室主任:韩建新(兼)。
二〇一二年二月三日
主题词:薄弱学校 改造 实施方案 抄 报:市教育局 县政府 盂县教育局办公室 2012年2月3日印发
现实社会中家长择校,择的是什么?择的是先进的办学条件、良好的校园环境、优质师资。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未来与希望,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现实社会中,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较大,根本满足不了家长和社会的需要。高额的择校费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不得不选择在薄弱学校就读,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与优质学校差距很大,这就导致家长和社会的极大不满,导致社会不公。
巴州区第八中学是巴州城区唯一的一所举办初中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学校创建于1976年,原从事成人教育,为缓解城区义务教育就学压力,2008年由农业部门划转教育部门,学校现有教职工48人,学生800余人。虽然学校有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全校教职工的辛勤工作,但学校依然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薄弱学校。
一、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解决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办学条件离教育教学要求差距较大
学校占地面积只有6000平方米,校舍面积5000平方米。校园面积小,功能分区不合理,生均教育用地比例失调;环境和校舍比较陈旧,教学设备落后,体育运动场和设施比较落后,运动场地面积不足,缺少体育基本设施,教学器材配置标准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实验设备缺少和陈旧,教学实验设备及人员配备不足,生均教学仪器严重不达标。
2.师资力量缺乏
学校虽有教职工50余人,但学科教师不配套,语文、数学教师多,英语、理化生教师严重不足,而音体美教师根本就没有专业知识。由于学校转型,原有师资水平相对较低,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教法陈旧,教育理念落后,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3.生源质量差,流动性大,不稳定
据调查,近三年来,初一新生的小学毕业文化成绩平均只有120分,最高的只有180分。现有800名学生中85%是进城务工人员、留守、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大多是小学及初中水平,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无力关心学生的学习。学校每一学期学生流动达20%,导致生源不稳定。
4.学校的社会影响不大,教师工作没有成就感
教育部门对学校每年的评估排位,基本都是按照全区初三毕业考试的成绩来进行,没有考虑优质生源学校与薄弱学校的生源差距及教师对提升薄弱学校学生学习成绩做出的努力,导致学校在全区的综合评估中总是排在最后几位,教师感受不到工作的成绩感。即使学校在某些方面做出了成绩,也得不到社会的肯定。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有关部门对薄弱学校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多,政策无倾斜,师资配备无优质,评估整齐划一。这些都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社会不公平的一面。
统筹城乡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德政之举,还是薄弱学校的福音,更是在薄弱学校学习的学生的福音。
二、要实现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1)要抓住机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标准化的学校。校现处于南池棚户区改造范围,因此要抓住迁建的历史机遇,争取争取资金,高标准配齐各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彻底解决困扰学校发展的办学条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装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还取决于木板之间的縫隙的大小。通过师资培训,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上翻新,能力上历练,素养上拓展,水平上提高,使之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对教师在精神上多给与鼓励,物质上倾斜,打造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敬业和奉献精神,让更多的教师成为优质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
(3)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学校的招生制度,坚持学生不按照分数选校而按居住区域就近入学,从根本上解决择校和薄弱学校生源问题。
(4)改革教育的评价体系,不把文化考试成绩作为学校评估排位的唯一标准。对薄弱学校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家庭学生工作中做出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在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障外来人员子女平等享有的教育权益,将薄弱学校纳入扩大受惠范围,关爱留守学生,帮扶更多的特困生,让他们也共享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
——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景信乡勐柏小学实施“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教学设备”项目(“班班通”)工程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必经之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各级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我村小学校认真总结过去的模式
一、模式二的经验,从设备安装到投入使用、教师培训等每个环节都得到落实,扎实有效地开展。现将工程的实施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景信乡勐柏村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级,学生数218人,教师数11人。项目工程预计投入1个教室,由上级配备建设成一个多媒体教室。2012年8月11日上级配备设备已经全部安装完成,经技术人员验收调试,设备正常运转,性能良好,除了上网速度较慢外,无任何不良情况发生,2012年8月30日起正常投入使用。
二、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1、成立“班班通”工程建设执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不村校长、主任及具体实施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指导工程的实施进度,做到保障经费有保障、管理有方法,使用有成效。
2、制定《设备维修制度》、《设备维护制度》、《设备使用制度》、《设备管理制度》。
3、加大经费的投入。为迎接班班通设备的安装与使用,我校做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投入:(1)利用暑假对教学楼作了全新的清扫(刷漆、用无线网卡接入网络)让电子计算机能接“英特网”。(2)加大教学楼的建设力度,安装了窗帘、防盗窗等。
4、在使用多媒体教过程中,要求教师使用形成常规,纳入教师年度履职考核。
三、设备的使用和教师的培训
1、开学以来,学校要求每位任课教师积极使用设备展开教学。对多媒体教学设备不熟悉或不会用的教师,学校加强培训力度,建立教师培训机制,采取集中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力争让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操作。
2、结合课程表安排,要求教师每周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课时数不少于4课时,并在教学设计中有了科学的计划安排。在使用中,填写使用记录,建立资源管理档案。
3、在教师培训方面。(1)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师培训工作。(2)于2012年7月12—14日到普洱市按时参加培训。(3)2012年8月29日在本村小学对教师进行了培训,教会教师操作计算机、“电子白板”常用的三个模式有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因特网搜集资源及下载、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范、操作系统整理及日常维护、“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站”资源的使用及各电教设备的日常维护知识。2012年9月6日村电教员再次到县进修学校参加“交互
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培训。(4)下一步将要培训教师的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具备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初步养成在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识。
四、存在问题
1、任课教师大多年龄偏大,接受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力低,对资源的存取、整合能力弱。经多次培训后,仍然不能全面掌握运用技术,为教学产生的效果不明显。
2、计算机内安装的windows7系统与常用的windowsx系统功能不尽相同,教师不熟悉,使用过程中操作较慢。
3、学校没有服务器,网线的带宽小导致网上的资源利用率较低,村级小学时常停电有时无法开展多媒体教学。
景信乡勐柏小学
一、标准化建设材料
(1)、各学校关于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县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县检查的自查报告(日期标注在2013年9月12日――9.月20日之间)。
(2)、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县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县情况汇。
(3)、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方案。
(4)、查看教育设施及相关过程性资料。
对照《临汾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验收指标体系》要求,对所在学校各类功能室建设,音体美器材、实验仪器、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学校轨制及均衡发展、学校布局、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等《指标体系》中C级73项指标要求认真准备。
(5)、各学校需为验收组提供以下资料:
①、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县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县检查达标汇报;
②、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县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县检查的自查报告;
③、学校简介;
④、临汾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检查验收自查得分表;
⑤、临汾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基本情况统计表;
以上材料一式两份,装入纸质档案袋,于9月23日6:00前交教科局普教股。
另外每校准备塑料文件袋10个,内装(笔记本1个,中性笔1支,汇报材料1份,简介1份,自查报告1份)以备验收组使用。
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要求
(1)、账目要记规范,实物与账要相符,并且全部货物要上架、入柜、绝不允许有整包不打开的物品。
(2)、各种制度要健全,并且要张贴到各室。
(3)、各种仪器及音体美器材要督促各位老师要用,千万不能一次都不用,用的过程性资料补完整。
(4)、各种室的物品摆放要整齐规范,环境卫生要搞好。
[关键词]农村学校 持续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105
广西藤县的乡镇大多数为偏远山区,埌南镇也不例外。我们藤县埌南二中的前身是70年代兴办的农业中学,坐落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周边没有村庄的小山沟里,学校地域偏僻,信息闭塞。在2008年之前,学校教育资源极其匮乏,师资配套极其不合理。例如:音乐专业教师要上语文课,电脑专业教师要上数学课等等。由于这种种原因,我校曾经失去了许多发展壮大的机会,在周围一些初中崛起后,优质生源大量外流,导致我校发展举步维艰,甚至一度被列入撤并的范围。在这种十分不利的现实面前,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痛下决心,多策并举,力争尽快使埌南二中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一、加快学校硬件建设,改变落后的校容校貌,改善办学条件,留住有限的生源
硬件建设虽不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但硬件建设严重滞后,会留不住学生,会影响学校发展的速度。在1995年之前,我校全部是瓦房,没有一栋水泥楼,没有一条校道是硬化的。一到下雨天,整个校园泥泞满地。当时五六个教师才分到一间瓦盖小厨房,30多个学生共住一间大宿舍。如此艰苦的育人环境,导致大量的生源流失。例如,2008年春学期开学就比2007年秋学期流失了110多人,相当于该学期学生总人数的20%!我们深深意识到,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积极争取镇政府、县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采取政府投资、社会引资等多种方法,多方筹资,加快学校建设。自2008年起,我校每年投入学校建设的资金都在50万元以上(这对于只有几百学生的农村C类初中来说已经算相当多了)。经过多年来不遗余力的建设,现在学校的C级以上的危房已经全部拆除,能用的旧房全部粉刷一新,校道全部水泥硬化。新教学楼、新综合大楼、灯光篮球场、气排球场、新校门、多媒体教室、校园监控录像工程等已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大部分的师生都住进了安全的水泥楼房,每个教室都安装有监控录像和电子白板,真正实现了校园“三通两平台”;教师公租房和学生饭堂等项目也已经在建,为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几年我校教学效益日见明显,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在很多农村初中面临生源越来越少的严峻局势下,我校却稳稳地将学生保持在650左右,这个学期的新生还比招生计划多了50多人。
二、要多关心教师的生活,用人文的关怀留住教师
我校由于地理位置较偏,生活环境艰苦,几年前很多年轻教师刚刚到来就想调走,甚至辞工,年轻的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为了安定教师、留住师资,我们就必须要多关心教师的生活,用人文的关怀留住骨干师资。因为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生活与学校教学工作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教师管理方面,光靠给教师压力而忽视教师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善,会使广大教师失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只会疲于应付。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要充分体现让教师满意的现代理念。例如,我校的中青年教师居多,他们的工资普遍较低,况且单身教师就有10多个。为此,学校想方设法创办了一个教师食堂,让学生食堂的采购人员义务帮助教师买菜,让在教师食堂开饭的教师轮流做饭。这种教师共同出资,轮流做饭的模式,可以说开创了藤县事业单位集体食堂的新模式。因为它既降低了青年教师的伙食开支,更是减少了边远学校教师为一日三餐而烦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到教学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教学奇迹。
三、要借教改之风,大力提升教师执教育人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工作中,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素质。学生要素质教育,首先要让老师的素质提高上去。
我们学校虽然是初级中学,但在这40多位教师中,有超过一半的教师是原中师毕业的或代课教师转正的,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因此,我们始终把“铸师魂,练师能”当作学校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每个学年,都要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组织全体教师围绕“怎样做个好教师”、“如何做个学生喜欢的新时代教师”等问题展开讨论,在交流碰撞中,教师们自我提升的意识增强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责任感也增强了。
现在,整个藤县乃至梧州市都在掀起新课改的热潮。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新的,标准是新的,观念是新的,这对每一个学校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因为所有学校理论上都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竞争的机会是均等的,强校面临挑战,弱校面临机遇,谁能抓住这次教改的契机,谁就能先人一招,快人一步。我们是薄弱的农村学校,更加意识到自身的危机感。所以我们紧抓这个重大发展机遇,大兴学习、研究之风,积极借鉴他山之石,找准支点,推进课程改革。虽然我们是小学校,资金少,但是在师资培训和外出学习方面,我们毫不吝惜。凡是有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我们一定会派相应的教师出去,能够创造机会出去的我们也一定会争取。这两年来,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经常在校内组织教师学习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和山东昌乐二中教学模式的理论,摄取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部分,练习课堂驾驭能力,深入开展“集体教研,个性化教学”等活动,经常派教师到梧州市蒙山县和玉林市玉州区以及本县教改先行的学校学习新课改,让他们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课程资源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将素质教育引向深入。当然,这也使我校一批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在各种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
四、重视与先进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本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的顺利发展
我校属于藤县初中C类学校,各种教学资源与A类和B类学校是无法相比的。我们知道,要想促进本校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就要增进本校教师和外界的交流发展,推进与先进学校的交流合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朋友,自己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要提高学校的影响力,选择合作交流的学校非常重要。在2008年至2009年我校与梧州市一中结成友好学校,2011年至2012年我校与梧州市新夏中学成为友好学校,现在,我校又成为了藤县知名中学——藤州中学的帮扶学校。在和这些学校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感受到了对方先进的教育技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同时探讨适合本校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我校这几年的中考成绩皆位于同类学校前列,我校在藤县的同类学校中已经小有名气,社会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师生的归宿感也越来越强了。
总之,作为农村偏远山区的薄弱学校,我校没有城市学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没有城市学校先进的教学手段,这是事实;作为农村山区薄弱学校,我们也没有周边先进学校的生源优势,也没有周边强校的资金优势,这也是事实。但我们正在奋起直追,道路越走越宽,已经一步一步地缩小同县内先进学校之间的这一差距,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推荐阅读:
薄弱学校改造年度计划05-25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10-24
薄弱学校提升方案09-17
薄弱学科方案09-25
学校电路改造请示11-22
吉首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发展研究09-13
关于请求解决学校维修改造资金的报告06-26
大寨镇中心学校学校内涵发展工作总结07-25
学校发展优秀案例10-03
学校发展诗歌朗诵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