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渠乡中心学校双语教育 发展规划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大渠乡中心学校双语教育 发展规划(精选3篇)

北大渠乡中心学校双语教育 发展规划 篇1

(2012-2015年)

为科学推进我校双语教育工作,依据《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双语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1.我校是一个维汉回双语学校。双语学生大部分来自六十户、八家户、太平渠村等地,尤其是六十户村基本是维吾尔族居住,只有几户汉族,在双语学生说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方面与其他村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为此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增强双语学生的祖国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推进双语教育,也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举措;我校把推进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摆在重要的地位之一。

2.在新形势下,我校双语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双语教育的要求和期盼。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学前和小学双语教育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双语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双语教育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双语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我校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着眼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同时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工作,提高师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增进民族团结;满足广大家长群众期盼接受民汉兼通教育的需要,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我校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积极、有效推进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第二,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立足于推动当前工作,又要着眼于实现长远目标,循序渐进。第三,坚持尊重教育规律的原则。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双语教育工作,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学推进,可持续发展。第四,坚持民汉兼通培养、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在努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要科学设计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方案,保证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五,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原则。从双语教育推进的实际出发,集中双语教育资源,从学前和低段抓起,逐步推进。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双语教育要求的双语教师队伍。

我校双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3年,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占同年龄段少数民族幼儿的85%以上;到2014年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95以上%,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

科相互渗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使少数民族毕业生基本熟练掌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

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师基本功及教育教学能力。每年选派双语教师3-7人进行各种中短期培训,到2014年所有双语教师基本拿到第四轮继续教育证和符合要求的HSK证书。

三、主要措施

1、科学设置双语教育模式。

我校结合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标准,严格执行相关文件精神,开齐开全相关课程。

2、切实加强民族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研究制订符合模式2双语教育要求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开发供接受模式2双语教育学生使用的民族语文教材。

3、加强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学前和小学双语教育教材建设,加快开发双语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加强对双语教育教材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未经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不得进入学校。

4、积极推进双语现代远程教育。按照优质双语教育资源免费共享、全面覆盖的要求,制定并实施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双语教育中的应用水平。到2013年,初步形成适应双语教育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本框架,双语教学班基本达到每班都有班班通现代远程设备,基本实现远程直播课堂进教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远程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双语教育资源利用率。

5、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按照定向培养、滚动推进的方针,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每学年鼓励并安排双语教师到自治区、州、县进行各类培训,提高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能力。加大学校双语教师校本教研培训力度,通过基本功测试、结对子、网络培训等方式,提高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在加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少数民族母语语文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

6、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双语教师标准,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把好双语教师入口关。新聘任的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四级乙等、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

7、加强双语教育科学研究。把双语教育科学研究纳入教育科学研究总体规划,设立专项课题和专项经费,予以重点支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新疆特色双语教育规律,促进双语教育科学发展。针对双语教育模式,研究授课形式,形成样板,组织培训,进行推广。

8、加强对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双语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学前双语教育要落实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和《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课程设置方案》,防止并纠正教育形式小学化的倾向。小学双语教育要严格执行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加强双语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和监控体系建设。以国家和自治区制订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双语教育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HSK),引入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

10、加大对双语教育的投入。学校要优先保障双语教育经费投入。保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需要。扩大寄宿学生补助范围。

11、营造乡、家长共同关心支持双语教育的舆论环境。继续举办双语节、双语师生朗读、写字基本功的测试、双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关心、支持、参与双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实施成果,为推进双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北大渠乡中心学校双语教育 发展规划 篇2

是什么使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迸发出强大的发展内生力?其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让我们走进该校, 解读她身上的自主创新, 解密一所优质职业学校的打造历程。

打造优秀师资:“激励”+“凝聚”=“创造”

教师是教育之本, 拥有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英化的师资队伍, 是学校提升内涵的动力源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以“三格培养”引领教师成长, 即:新教师的“入格”培养:通过生涯规划、校本培训、产学结合, 完善青年教师素养;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通过特级教师带徒, 选派出国培训, 提升教学理念, 参加企业培训, 丰富专业技能;骨干教师“风格”培养:通过承担科研项目、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完成专业课程开发、编撰校本教材等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实现“名师”理想。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 激励和凝聚是创造的源动力。

激励教师学识求新、业务求精。学校推出《教师自我发展规划》, 为教师量身定制三至五年发展目标, 开展经常性读书活动, 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校“教坛新秀”、“星级教师”、“十佳青年教师”、“最受欢迎的师傅”等评选, 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一展才华的舞台。

激励教师专业提升、拓宽视野。鼓励教师参加适应学校专业需求的研究生课程进修, 支持并鼓励优秀教师出国进修增长阅历和专业技能。学校现有中高级教师96人, 具有研究生学历42人, 37位教师先后赴德、英、美、日、澳、新等国参加师资进修和学习考察。

激励教师丰富积淀、反思成长。鼓励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研究, 加强教学反思, 化问题为课题, 提倡教学研究课题化、课题研究教学化。开展学生对任课教师满意率测评, 对教师改进教风、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起到鞭策和促进作用。成立中学层面的首个教学督导团, 由资深高级教师担任教学督导, 督促帮扶青年教师成长。

激励教师知行统一、以技制胜。职业学校教师要用“手”说话, 每年暑期, 专业教师或是“下企业”与生产实际“无缝衔接”;或是参加全国骨干教师高技能培训和省高技能培训, 与专业前沿和技能高端“亲密接触”, 极大地提升了专业技能。如今, 学校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达全校教师的60.6%。

制度凝聚人心。学校推崇“人才强校”, 更注重“管理治校”, 建立“决策、执行、实施、考评、奖惩”和谐循环的管理机制, 逐步形成“提升存量, 优选增量, 改善结构, 走向多元”的良性用人体制。

文化凝聚人心。学校营造富有深厚底蕴的教师文化, 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名师上墙”工程标榜贤才, 开辟以优秀教师命名的实验室、制作室等, 以“名师文化”为引领, 构筑教师“人格大厦”, 培养高尚师德。

关爱凝聚人心。关注教师生存状态, 建立让教师品味生活、享受学习、珍惜工作的学习化生态校园。学校的人文化管理, 将关爱送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上, 整个学校也在一股浓浓的人文关怀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激励和凝聚产生创造。如今, 学校师资力量强盛已在宁波市职教界颇具盛名, 中高级教师比例达到70%。51名专业教师中有高级技师4名, 宁波市“首席工人”2名, 45人拥有高级工和技师证书。近3年有获全国教学比武一等奖教师5名, 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教师1名, 宁波市名教师1名, 宁波市骨干教师3名, 城区骨干教师4名, 市优秀“双师型”教师2名, 省教坛新秀一等奖1名, 市教坛新秀一等奖5名, 市模范班主任1名, 1位教师入选宁波市第三轮“432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

打造实训基地:“大楼”+“融通”=“服务”

学校本着“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产学结合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机制,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构筑大楼”成了全校上下的共识。

“大楼”, 除建筑之意外, 也指办学条件、职业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内涵式和谐发展离不开“物”的发展, 学校努力打造优质实训基地, 在硬件建设、课程设置、课程管理开发、校企合作等方面创出特色、打响品牌, 做好“大专业”开发, 适应职教改革与发展需要。目前, 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和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已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兴建实训大楼, 整合“物”的优势。学校投入2000万元建造6层实训大楼, 建筑面积达6200平方米, 斥资1000多万元优化实训基地硬件设施, 具有前瞻性地与全球数控业领衔企业德克尔、马豪、吉迈特公司 (DMG) 合作, 在新的机电实训大楼引入DMG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国内领先的设施设备, 建设DMG培训平台, 把国际著名培训品牌和证书引入学校。大楼建成后, 数控机械类、信息与电子技术类、旅游管理类实训基地和外贸虚拟实验室等各具规模, 有效运作。

“八张证书”领航, 激发“人”的潜能。为了强化学生就业力, 学校以“八张证书” (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创新能力证书、团队合作证书、社会实践合格证书和普通话证书) 为目标引领学生的职校生涯, 着重从人格人品力、学习创新力、就业技能力和社会活动力四个方面来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

信息化校园建设, 提升“大楼”内涵。优化三大数字化实验室:基于培养现代制造业应用人才所需的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虚拟工厂;基于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32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扶持的优质计算机实训基地;基于仿真贸易操作训练需要的模拟外贸实务数字实验室。与此同时, 还有数字化管理高效运行———学生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品德量化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标准分 (Z分) 统计系统、学分制管理系统等大容量教育管理资源库, 全面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

“融通”式合作办学, 带来校企双赢。学校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校企结合之路, 把与企业相结合作为新的“生长点”。一方面, 建立“莫等闲”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依托专业办产业, 依托行业办好专业;另一方面, 积极探索与企业“融通式”紧密合作的新机制。目前, 校企“文化建设融通、课程设置融通、实训场域融通、校企评价融通”的合作办学“四融通”模式已形成, 实现了校企从传统“订单式培养”向“需求导向型”合作模式转变,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联”职教模式, 服务宁波经济。“三联”即:与市重点工程“联结”, 调整专业设置“航向标”适应经济;与知名企业“联盟”, 推进校企合作“深度交融”服务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联动”, 实时培训“紧缺型"专项人才。学校在外来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和鉴定上做好文章, 近3年共计开展各类社会培训8000余人次, 同时, 学校还致力于让职业教育为社区服务, 成立5个“社区网络行”小分队, 举办“普网教育班”为社区群众开展网络知识培训;学生社团“青鸟计算机服务中心”社会实践分队经常深入社区, 为小区居民义务做“电脑医生”和“家电医生”, 被居民们称为“校园81890”;“爱车卫士”社会实践小分队也经常为社区居民提供有关汽车买卖、保养、维修等相关知识的咨询服务, 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型职业教育的内涵。

打造科研品牌:“校本”+“践行”=“有效”

校本科研是以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为中心, 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多年来, 宁波市职教中心立足本校实际, 通过专家引领、教师个人和集体参与的情境和体验式平等对话, 探索以教师为中心, 以学校为本位的校本科研模式, 打造科研品牌并指导教育教学实际, 搭建学校内涵发展和有效发展的新平台。

以校为本, 专家引领。学校聘请专家、教授10余人为教学科研把脉:聘请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马庆发教授为教学科研顾问;聘请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十大优秀博士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博导为数控专业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聘请全国首届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床组第一名获得者、首批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徐国胜为首席技术指导教师等, 为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校为本, 草根研究。学校采用“教学科研一体化”战略, 倡导“草根化”科研。本着“以学校发展为本, 以教师反思为主,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准则, 沿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务实之路, 把教育教学中的难题转化为科研课题。2005年推出校本课题研究以来, 每年有40余个课题立项, 参研教师近100人, 占全校教职员工总数的60%。

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开展, 形成了以国家规划课题子课题为龙头、省市课题为两翼、校本课题为主体的层次化研究格局。近3年来, 学校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6个 (一等奖4个) , 教师在全国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文章50篇;国家、省、市级获奖论文98篇, 其中一等奖以上20篇。

有效践行科研成果, 内化为教育生产力。学校不断把学分制研究的新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实行弹性学制, 创设多元高选课程体系, 开发与之匹配的校本教材, 推进专业项目教学法, 引入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课程评价, 社会实践抵学分, 社团活动换学分, 为宁波市学分制改革作出了示范。进行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研究和应用, 强化德育管理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 完善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情境的制度管理和借鉴企业5S管理经验以强化班级管理。

鉴于教科研取得的优秀成果, 学校被评为浙江省2005~2006年度重视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宁波市“十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宁波市德育先进单位。

打造和谐校园:“人本”+“大爱”=“和谐”

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宁波市职教中心深深意识到:实现跨越式持续发展, 必须构建和谐校园。近年来, 学校始终奉行“激发潜能, 成就卓越”的校园精神, 始终坚信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教师、培养学生, 就是“让每一位职教中心学生都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每年学校开展“感动职教中心”十大和谐新事和年度人物评选, 把和谐与美好留存在校园人文档案中, 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

人本管理, 滋长和谐。学校领导班子认为, “方圆兼济, 人本至上”, 彰显师生个性, 尊重其人格, 开发其才能, 重视其发展, 是实践“激发潜能, 成就卓越”的人本化管理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方面, 学校管理中十分注重班子自身建设, 营造和谐、民主、团结的氛围, 提倡补位意识和协作精神, 学校重大决策都经充分讨论后付诸实施;另一方面, 提出“建设有大树的学校”。“大树”, 是学校文化之根的表征, 它强调的是挖掘、是积累、是继承、是沉淀。构建新型校园文化, 学校着力抓好提炼精神文化, 打造命运共同体;创新制度文化, 完善管理机制;倡导行为文化, 弘扬高尚师德;构建物质文化, 创建和谐校园等四个环节的工作。在新型校园文化的感召下, 走以“优质化、国际化、数字化、法制化”为特征的内涵发展道路已成为全校共识, 绿化、精品、和谐、隽永的生态校园已现端倪。

人本教育, 滋益和谐。学校构建以“自主”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新框架, 做好、做细、做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发展自主”这篇大文章, 突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爱心和感恩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公民基础道德教育五条主线贯穿于育人过程的始终, 开展系列化主题活动, 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基地, 陶冶学生情操。开展校园文明礼仪岗、特色班级申报评比、“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展示周等特色活动, 激发学生潜能。实行“3+12”评价模式, 试行“学生成长档案袋”, 完善德育学分制管理……这些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平台的发展性评价方式的实施, 更体现“人本教育”。一批优秀学生干部在自我管理和服务中成长, 近3年有15位同学被评为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 24名学生被评为局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

着眼于学生个体发展, 倡行“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 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人本教学, 滋润和谐。学校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实验, 成立了专业教学改革委员会, 加强教学管理, 先后进行了学分制改革分层次教学之作业分层、评价改革、Z分统计、专业课项目教学、文化课情景教学等革新举措。根据社会经济先进水平和最新岗位能力要求, 积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开发以任务引领的机械专业校本课程、蓝领实用的IT课程等一批紧扣当前课程改革方向且最新岗位能力的急需课程。

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高考、会考成绩喜人, 2007和2008连续两届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 该校以2金1银和1金3银的优异成绩在全国参赛职校中名列前茅。

大爱化育, 滋养和谐。教师要爱学术, 更爱学生;管理者要爱服务, 更爱学校;“发挥你的潜能, 我们每天都是新的”, 多元成才、多方引导、多头帮扶, 用“大爱”化育学子, 已成为职教中心人的共识。

学校创设多元高选的课程体系, 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相匹配;牵手名企和高校、结缘海外, 构筑学生多元成才通道:“融通式”合作办学班、“3+2”专业教学班、“中新国际酒店管理”班、浙江大学高技能培训中心“技能+学历”教育班……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开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和《创业指导》课程, 班主任、任课教师、实训导师精心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我校学生多次在全国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中获奖, 近年来, 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 优质就业率达80%以上。

学校还对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费用减免, 发放“特长奖学金”和“新生奖学金”, 奖励优秀学子赴日交流, 用人文爱心扶助学生成长。在经济帮扶的同时, “三叶草”心理咨询室解除学生心理困惑;教师“三进”活动走进学生和家长心灵;净化、美化、理性化的人文环境, 使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

如今, 学校构筑起学生个性发展的广阔天地:全国技能大赛、全国青少年发明博览会、全国青少年航模大赛屡获冠军;校篮球队、足球队、合唱队、舞蹈队、健美操队在省市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青鸟计算机服务中心”、校园电视台、“爱车卫士”、轮滑社、跆拳道社、街舞社、健美操社等富有专业特色和培养兴趣爱好的社团活动特色纷呈。一批批“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门路、发展有基础”的可用之才正为宁波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助力, 掌握了“七把”现代服务业炙手可热的“金钥匙”, 涌现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杨开涌、“全国服务明星”夏丽娟、宁波市“十佳首席工人”马丽丽、“世博会最佳民间形象大使”薛晶晶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北大渠乡中心学校双语教育 发展规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创建“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认真贯彻学习《校园安全管理法规》。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卫生防疫安全、教育教学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大力拓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全体师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努力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决杜绝重特大伤亡事故,尽力控制一般事故,确保在校学生安全,争取教育局安全工作目标考核优秀,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声誉的提高。

三、安全领导工作小组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正副班主任为联络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要本着对学校负责的思想,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各司其职努力清除各种影响学校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保障全体师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四、主要工作

(一)大力加强安全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科任教师的作用,广泛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法制意识,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化作学生的自觉行动。计划于3月下旬进行一次遵纪守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主题的安全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安全观念,了解安全基本常识,熟悉报警、求助电话的使用,具备对危险的初步判断能力,掌握躲避危险和自救的简易方法。

(二)大力加强安全工作组织制度建设,努力把校园安全及综治工作纳入正规化轨道。

1、加强工作责任制度。签订班主任安全工作责任书,学生乘车安全责任书等。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安全工作职责。

2、落实定期检查制度。要严格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十六字方针,把检查作为做好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每周和重大节假日前必查的基础上,查重点、重点查、查反复、反复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疏不漏,不留死角。

3、结合上级教育部门有关精神,加强群防群治,共建平安校园。

4、健全资料档案制度。要将上级的安全工作指示、计划总结、日常管理检查等工作台帐系统整理,及时归类建档,为领导决策、工作研究、检查指导、工作讲评、考评和保障校园合法权益提供第一手资料,使安全工作更具预见性、规范性和针对性。

5、强化安全预案制度。以自然灾害、暴力犯罪、食物中毒、重大疫情为设想条件,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保障措施,健全处置机制。

(三)大力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努力营造安宁详和的校园环境。

1、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班主任应把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作为必讲内容,教育学生途经公路时要小心来往车辆,骑车、步行的向右行、靠边行。教师驾驶车辆来校时要注意避开学生,杜绝发生意外事故。

2、加强卫生防疫及校园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做好流行病防治工作,避免流行疾病发生和蔓延;严禁学生带零食及各类饮品进校园,保证饮水卫生;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妥善处置。要明确职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3、加强校园防盗及门卫的安全管理。校门口不得乱停车辆,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校园,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要办理登记手续,严防盗窃事件发生。严格落实教职工站岗值班制度,学校领导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要保持通信工具畅通,保证紧急情况下领导到位,措施到位。

4、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内消防设施建设,加强维护管理,确保消防安全。学校应组织师生定期开展消防演练,保证紧急情况下能遏制和消除火情,有序组织师生撤离火灾现场。

5、加强校园用电安全管理。学校应严格遵守行业规定,加强校园用电设备和线路规范化建设,电器设备工作性能正常,无超负荷或缺相工作现象出现。

6、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学校定期进行校舍勘验检查,发现险情应立即处理。

7、加强体育安全管理。切实加强体育课、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做好技术要领、运动准备、整理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与安全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体育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

8、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严禁追逐、打闹。

(四)大力加强与镇政府及派出所、安全职能部门的配合协作,认真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把侦破盗窃、敲诈、抢劫、侵害师生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作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针对师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铲除校园及周边存在的流氓团伙和黑恶势力。防止学生往返学校途中出现打架、被社会闲杂人员敲诈、抢劫、侮辱等事件发生。

(五)、本学期力求与少先队联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五、做好安全工作经验总结

本学期对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细致全面的总结,积累经验,找出差距、漏洞,不断完善措施,改进工作方法。以推动安全工作的开展,保证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安全。

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安全计划

2、校舍设施安全检查

3、开学安全教育

4、对自行车及公交车检查 三月份

1、安全周教育活动

2、食品安全教育

3、举办“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四月份

1、体育达标安全教育

2、交通安全再教育

3、梅雨期校舍安全检查 五月份

1、小学生自我保护安全知识讲座

2、年级安全知识竞赛 六月份

教学安全教育与督查 七月份

1、暑假安全教育

2、安排暑假值班 八月份

1、校舍、教学设施设备检查维修

2、加强防盗措施 九月份

1、开学安全教育

2、食堂人员安全工作会议

3、国庆长假安全教育 十月份

1、食品安全教育

2、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3、教学安全教育与督查 十一月份

1、安全再教育

2、举办交通安全教育专题讲座 十二月份

1、冬季校舍安全检查

上一篇: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下一篇:人民大学试题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