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文章

2022-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信息的启发,我们可能会获得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可使我们更好的成长。怎么样写出好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文章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文章

现在的孩子写作文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条我想恐怕是与现在这个忙碌的社会,紧张的节奏,快餐文化的氛围密不可分。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加速期,古今中外任何一次社会大发展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从身体和精神上来付出。在目前的中国,我们的孩子还不能普遍享受法国的浪漫,瑞士恬适,美国的高消费,因为我们还不发达。社会的车轮在高速运转,孩子们必然受到影响,他们很难静下心来读读经典,写写文章。呵呵,以上的内容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下面写点我们

可以试着去做的东西吧。怎样帮孩子提高作文水平呢?

一、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家都知道读书对提高写作的重要作用,多位成就卓著的泰斗级人物谈到自己的文学启蒙都是受益于几部好书(这几部书绝对不会包括我们的语文课本)。我觉得语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如果非要强调老师的作用,那就是他对孩子们读书的引领。这里要强调一点,有的人觉得只要把书买回来给孩子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买书只是最简单的第一步,只要花钱就行,一本书要让孩子读进去才有用,这就要花心思花精力了。读书做摘抄,这是个好办法。我们都知道毛泽东读书是必动笔墨的,一部《24史》读下来洋洋洒洒评点万言。我们读书时做的摘抄才是书中的精华,做的点评才是自己最个性的见解与感悟。一本书读毕,干干净净,这不是好的读书方法,如果点评

批注密密麻麻,那才可以说这本书被你消化。如果我们读书能够做到随时摘抄,随时批注,那就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深挖洞广积粮,解决了无米下炊的问题。

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仿写

一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例文模仿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方面,例文能把文章作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例文又能帮助学生习作时扩充知识,开拓思维,丰富想象。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学会了模仿写作,学习促进了高年级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阅读材料就可以看出,高年级学生已逐步告别连环画,而喜欢阅读文字。学生阅读例文,当受到了思想感情的感染或写作技巧的启示时,就会产生尝试写作的冲动,作文兴趣高涨。这一特点应该与书法教学中的临帖有异曲同工之妙,解决了授人以渔的问题。

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生活

学生有了初步的作文基础,就要把眼光拓宽,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我们的作文不能局限于老师给的题目,不能局限于校园,局限于家庭,“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如果学生善于从生活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中体会观察,思想将逆射出耀眼的火花,感情将插上翱翔的翅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重创新

同一个人,如果从不同的层面去认识,认识的结果会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是一个多棱镜,它以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同是赤壁之战,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

的丧钟,有人看到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同样是陶渊明,在有的人眼中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闲适的隐士,在有的人眼中则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的志士。多角度地分析事物,能使我们更客观更全面更正确地了解事物,对写作来说,则能起到一材多用的作用,又能使我们的作文出新。更多的时候,我们活在一种习惯里,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常常习惯于过去的思维方式,要打破定势思维,首先要使思维不僵化,要让自己的心胸扩大一毫米,自己的智慧扩大一毫米,自己的思维发散扩大一毫米,自己的思维理念扩大一毫米,对已有的事物多一种怀疑精神,对事物多一个角度去认识,这样敢于打破常规,就会出奇制胜。

第2篇:教学心得体会文章

在近段时间的教学工作中你都有什么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心得体会,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教学心得体会一

如何正确理解有效教学的“三有(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我个人以为,有效教学是指师生在互动教学过程中,遵循一定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或物力投入,实现了尽可能多的预期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学主体的主动发展。它包含有三个含义:

有效果:是有效教学的直接体现,是教学活动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制订的教学目标的程度体现。因而在课前,我们应当充分钻研教材,对照课程标准,了解我们的学生,从而依标靠本,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确定要教什么内容,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训练什么技能,教给什么学习方式,渗透什么思想教育,用什么方法来教……都要心中有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节节有所教,学生也能堂堂有所得。有一把可以衡量的尺子,可以避免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当然课堂中的生成性环节,也不能忽视,我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挖掘,有时,可以在课堂上焕发出亮丽的光彩,会有意外的收获。

有效用:是有效教学的终极目的。“学以致用”,但它不只是让学生学好知识后会灵活运用而以,更主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举一反三”,要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热情,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它是趋向于教给方法、点燃热情,引导自主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打基础,具有延续性。

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衡量指标。它是指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最佳教学目标。但它不只是“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这样的普遍理解,它还蕴含了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状态等的综合衡量,它也是一种教学机智的体现。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理解某个问题时卡壳了,我们应当怎样来引导他们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

有效教学并非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出类拔萃,而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自身现有的水平基础上有所发展,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换句话说,我们教师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让他们对学习过程感到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致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当然在这基础上,我们如果也能经过反思,探索,提高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那么这种有效教学更具有意义。

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现代的教育教学思想是“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这种思想的提出和改变,使教育教学从教师的权威说教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转变,认同学生肯定有着不同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认知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包括:兴趣、爱好、意志等;认知上的需求有:知识、能力、方法等;

在教学中,我们就要从学生的情感上、认知上来备课、授课,达到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要求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保持一种发自内心的“我要学习”的强烈欲望。要收到这种效果,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要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进行处理:研究课标,在学生已有经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维的基础上确定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年段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教学目标可以有所升降,细化;在吃透教材,清楚知识系统内在关联的前提下,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可以有所增减,有选择地利用部分课外教材内容。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有各自的不同的收获,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的内在的求知欲。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学习的内部动因。它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正确、强烈,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则学习效果好、成绩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们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意义,旨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同时,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对于学生的比较新颖、简捷的回答,加一两句评语;对于有一定进步的中下学生,进行表扬;对发言较好的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等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

2.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丰富的想像,欣赏语言文字的美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低起点、小步走、中容量、勤反馈、及时补”的原则,设置有梯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过关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已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仍然采用传统的“大统一”要求的教学方法,会保全一部分学生而牺牲另一部分学生。因此,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和专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教学心得体会二

经过这段的教学工作,让我获益匪浅,既增长了知识又让我认识了许多新的教师朋友。使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一开始我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幸运的是,学校各位领导和许多老师对我的工作给予很多的关心和帮助,使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

作为一名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担任一年级的教学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管理上比较困难,特别是因为我是一名新教师。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我发现了这样一种教学方式,那就是作为一名新教师,对等学生不应总是摆出教师的架子,把自己摆在高高的位置上,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不服,从而不愿听教师的课,而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到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除此之外,我们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这样他们才能接受你,从而去听你的教育的指导。

教书育人,身正为范。我认识了我的角色。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孩子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当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在职业活动中,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给以热情帮助。意图使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

虽然这段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可我的心得体会却颇深。

1、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于是,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滤布对照单元学习要求,找出重点、难点,并把各个知识点列出来按重要程度排列,进而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同时,我还经常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经她们一点拨,我茅塞顿开。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除了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尽量多收集一些有趣的课外资料作为补充,提高学生的听课的兴趣。

2、重视课堂40分钟的教学实践。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作准备的。重视课堂的40分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讲课过程中,应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针对不同的后进生的具体情况要有计划地进行课后辅导。我对他们经常进行鼓励,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有时在课堂上提问他们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力争做到。

一、热爱学生。给我们的学生多一些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等,做到“唐僧”式心肠来培养教育我们的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我们教授学生的同时,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尊重这样的老师,愿意上他的课。

二、献身教育事业。教师被誉为“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一位平凡的教师,要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学生喜欢的教师,社会满意的教师。争取在最短的工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时刻准备着,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用愉快的心情应对每一天的工作。

第3篇: [情感类文章教学心得体会]

人文与工具的和谐统一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制定了以情感类文章为主题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计划,情感类文章教学心得体会。通过相关的听课、研讨学习等形式,使我们语文教师对情感类文章的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而情感类文章更注重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而往往忽略语文的工具性。以下就浅谈几点我对此类文章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紧扣文本,润物无声

丁忠培先生曾这样讲过:“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地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确是这样,一篇文章、一段话,乃至一个词语的选用,都会流露出使用者不同的思想、观点、倾向、感情。立足文本的教学,可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谐统一,达到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章小泉老师执教的《一夜的工作》一文,周总理伟大的光辉形象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揣摩字句、交流感受自然体会到的,心得体会《情感类文章教学心得体会》。情感类文章不需要教师过于夸大语文的人文性,有时候要通过工具性来达到人文性,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二、以情激情,动人心弦

对于情感深厚的文章,如果学生学完了没动情,那恐怕不能说很好地体现人文性。情从哪里来?情从文本来。教师除了怀着满腔的情来教学,还要找准生情点,恰当地唤醒它,点燃它,让它在学生的心中燃烧。而低段语文与中高段语文的生情点又有所差异,因为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有别于中高段学生的特点。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好奇,情感比较脆弱,其实比起中高段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情点更容易找到。只要教师能干以情激情,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解读文本,就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比如陈婵姗老师执教的《月亮的心愿》,只要教师轻轻地点拨,学生内心这种对他人的共情就油然而生。学生也巴不得融入课文,希望课文里的小朋友都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三、重视朗读,读中感悟

朗读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的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感情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学生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自然会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逐渐形成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感染。对于情感浓郁的课文,入情朗读是学生与作者之间的一条心灵通道。有许多文章,情境感特别强,教学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入境朗读。例如,孙爱燕执教的课文《与象共舞》里的很多词句就需要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作者这句话的真正意思。

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全面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我们不应该忽略文本解读的正确性,如果不能“潜心会文”,做到“语语悟其神”,文本解读就会迷失方向,文与道也就无法同构共生,教学也就成了“枉谈”。文本解读如何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应该有很大的探寻空间,关于情感类文章的文本解读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

第4篇:小学毕业班语文研讨会交流文章—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体会

新市镇平宁基点校六年级语文教师:黄 梅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摄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以下体会:

一、深入了解学生,认真备好课、上好课。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我班的同学比较沉稳扎实,但是上课气氛沉闷,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很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尤其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匆匆》的时候,这课的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沛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语文。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三、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参差不齐,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要求学生每天认真练钢笔字20字,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牟碎平、张学红、文靖儒等由原来的书写潦草,到现在基本能做到较工整的书写。

四、区别对待后进生,有目的转化。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成绩好的和差生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惰、不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所任教六年级语文上期全县统考教学成绩获全县第二名,获县教学质量一等奖。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事学习,争取教学质量更大的提升。

二0一六年三月三十日

第5篇:学文章,写作文

学教材,写作文

每每到周末要布置周末作业时,只要没有写作文这一项作业,学生都欢呼雀跃。每谈到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会说,从小学到初中该写的、能写的题材都写遍了,找不到写作的灵感了。在写作文上,这是一个大问题——没有可写之处,再好的词汇都找不到堆砌的地方。为了帮学生找到写作的灵感,我们老师可能要“上天入地”去寻找学生没写过的题材激发学生写作灵感。那么我们往往就忽略了我们最熟悉的教材。我们可以向我们的教材要写作灵感、要写作方法。

一、扩写课文空白处,寻找写作灵感

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很多文章都在叙事上存在很多空白处,以初一(下)课本为例,在《花木兰》这首乐府诗中,重点表现了木兰从军前的忙碌、奔赴前线的神速也写了“十年归来”后,家人迎接的热闹,但是文章把最能表现木兰作战英勇的戎马生涯却交付给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20个字,这就是文章的空白处。再以《孙权劝学》为例,文章中着墨最多的是孙权“好说歹说”地劝吕蒙读书,和鲁肃过寻阳又“大惊”又“刮目”地夸耀吕蒙,唯独不知道吕蒙是怎样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学习的,进步如此之大!这也是文章空白。在这些空白处,如果教学生发挥想象去补充,势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难道不是写作灵感的源头吗?下面就展示一段学生描写木兰行军作战的情形。

“木兰藏起了对爹娘的思念,放下了女儿身的顾虑,她现在是一个背负作战使命的将士,和其他将士一样,别无异处。

今天是她第一次站在打仗的队伍中,她身穿盔甲,手拿战矛,全身武装,眯起被北风吹得睁不开的双眼,耳边的北风声伴着战鼓声和将军大声地和敌军谈判的声音,使得站在着马革裹尸战场的每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号角明嚣,谈判失败了!将军一声震吼,士兵们冲出了阵营,此时的木兰脑中只有“杀敌”“杀敌”“杀敌”,她冲在最前面,紧紧地握着战矛,狠狠地把矛头刺向敌人的要害部位,来不及多想,抽出战矛,在再冲向下一个敌人„„她恐怕早已忘记每个夜晚那夹着打更声的寒风,也忘了天上那轮洒下清辉的圆月,只记得圆月里有她思念的家人,这是支撑她战斗到死的信念。

号角、北风、战旗、盔甲„„伴随了木兰十二年,敌人被赶到了疆界以外,战争终于在月的企盼之下结束了。木兰也可以回家了!”

这只是一种空白,是文中空白,还有一种空白是文末空白,就是一个故事其实完了,但是我们学习完一篇文章后,还是意犹未尽,我们会去填补故事完结后的空白,其实也就是我们以前说的“续写”。比如初三(下)《那树》一文,一棵古老的树,站立在风中雨中,这一站就成了古老,却没能逃脱时代发展的命运,它最终还是被人砍倒,学完这课我们为那树唏嘘不已,更为那些和那树一样拥有古老生命之物感叹。文章结束后同学们都还沉寂在对那树的怀念中,笔者就即兴地提出了一个写作要求:“假如你是那一只将和那树告别的小蚂蚁,你会对那树说什么呢?可以是一段话,可以是一段小诗。”这个作业布置后,和以往不同的是,对待这次的作文小练笔,学生都格外认真诚恳。班上有个学生为那树写了一首动情小诗——《站立》

你以古老的姿态

站在小径与平房之间

站在公路与高楼之间

你替时光收藏回忆

当你第一次选择站立

便执着地抓住地心,拥抱土地

直到远处的山丘

仿佛也看到你淌着热血的手臂

看那满地的碎影

是你为情侣抖落的浪漫

为老人撑开的伞

你应该站立

你必须站立

你终于选择了站立

站成时代的符号

站成神秘的信仰

当你摇摇欲坠

当你看到锋刃时流下泪来

我能以一个恋人的身份

把你移植到漫无一人的空旷山谷?

抱着你住在春天,和大地里?

你应该倒下

你必须倒下

你终于倒下了

还有你背后的青山

以及青山背后的民族

你只想做一棵树

和大自然所有的树一样

热爱蓝天,拥抱河流

却被埋葬

在春天,在大地

在我崭新并痛苦的记忆里

这就是在填补课文空白处,得来的灵感,学生对课文有了很深的了解,就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不像一些空洞的作文题目,孩子们如果没有和题目相关的生活经验,往往都会凭空幻想,这样的作文只能是“假大空”,也就达不到练习习作的目的。所以填空白的写作效果比只给出一个空洞的题目去写作来得好!

二、模仿课文精彩处,获得写作方法

铁凝曾说“教材是例子,是听读的例子,是说写的例子”,我很赞同这句话,教材不仅仅为我们提供很多很好的写作灵感,也让我们获得很多写作的方法。

还拿初一(下)册里的两篇文章来说吧。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有一段是写百草园之景的,这段是写园中之景的经典文段,本作者运用了很多写作方法,非常值得鉴赏学习。比如运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的句式,让文章更有条理,从对整个园中的观望,到“泥墙根”一带;本段作者写植物也好,写动物也好,都有一定的顺序而言;还有就是对每一个园中出现的景物,作者都能够找到一个最适合恰当的词去形容和修饰,从而展现整个园中不同事物、景物的特征,诱人想象。

学完本课之后,笔者就紧接着上了一堂作文课——描写我们熟悉的校园,并且用上在课堂中展现出来的那些写景的方法,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也不会感到没有章法可循了。那就看看学生在借鉴了名家方法后的习作吧。

以上是在写法上借鉴名家之法,并把这些方法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刚刚是在写景上的借鉴,除此之外,还有在写人上,比如《观舞记》中,也有几段堪称经典,也就是冰心写卡拉玛

姐妹起舞的那部分,通过不断的读和析,学生是逐渐明白了这个部分写人的精妙之处,冰心老人用文字展现出了卡拉玛姐妹舞姿和神态的多变。在本文结束了,笔者就给学生播放了杨丽萍的《月亮》。让学生仔细观察,抓住舞者起舞的特征,写一篇300字的《观舞记》。

第6篇:作文描写初夏的优美文章

2018年|初夏一

金色的阳光洒在早晨的花朵上,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反射出更为耀眼夺目的光彩。

刚刚发现春天来了,枝叶绿了,立夏便迈着小碎步,像位豆蔻年华的少年,哼着歌,穿着碎花裙一路小跑而来,明媚之极。夏是热情的,她毫不吝啬的给予大地水分、温度。她笑着,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穿耳而过,让你也不由得提起嘴角,咧开嘴,露出贝壳般的牙齿,眯着眼笑。初夏是完美的,她没有春的繁琐,她给雨就给个够,抛洒阳光就抛个够。她没有盛夏的急躁,她是个快长大的孩子。

西瓜是夏的朋友,他总是跟随夏的脚步而来,给予人们甘甜与滋润。浓荫是夏的崇拜者,他感恩着夏,同时给予人们一片阴凉,让人们对他的恩师宽恕些。

你是否听到初夏的笑声,你是否感受到初夏的微风,看到初夏金黄色的阳光?二

夏,人们火热的激情。她不似春姑娘那样的柔情;也不似秋姑娘的豪爽;更不似冬姑娘的冷漠。它是个性的,因为它给人的感受是火辣辣的。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这样的夏天你怎能不喜欢?初夏也不像盛夏那样炎热,它是恰到好处的。嫩嫩的,柔柔的,永远如少年般的光景。无论什么季节的花都不如初夏开得那么姿意,那么繁花似锦,草儿也与别时的不同。每一天天刚蒙蒙亮,你便会听见窗外许多不知名的小鸟在那儿唱歌;清凉的晨风中,小露珠仰起圆圆的脑袋,潮湿的空气弥满着整个城市;河流随着和风一齐旅行,记录着从春到夏,从秋到冬的每个过程,也记录着我们这个城市在初夏更努力建设后的完美。

初夏的夜晚,行人也渐渐多了:老人带着孩子散步锻练,年轻人出来玩耍,最热闹的要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黑幕布的天空镶嵌着许多闪烁的星星,那样的宁静,让你不再烦躁,这是其它季节所比拟不了的初夏优秀作文12篇初夏优秀作文12篇。初夏的空气中,你闻着都似乎带着淡淡的,清新香甜的花香味。也正好与喧闹的气氛所相衬,更加增添一份城市中的和谐感,不再有争吵,不再有对骂,人们都在和谐地相处。当炎热的太阳灼热在你的脸上,你是否会想到初夏的清凉?当刺骨的寒风吹在你的脸上,你是否会想到初夏的和风?初夏是我四季中最喜欢的季节,因为很讨人喜欢。

所有人当中老师也让我有初夏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柔,那么的让人没有任何的负担,总是付出,不求回报。初夏给我的感觉是完美的,在初夏的时候一家人在树下乘凉,那种感觉是温馨的,我们喜欢这种感觉,它给我带来欢乐;它给我带来幸福;偶尔飞来一只荧火虫,点燃了我们飞翔的梦想。初夏的一切都让我感觉很完美,它是纯洁的,没有一点瑕疵,它就像是刚制造出的一张白纸,没有被污染过,它也像荷花一样出于泥而不染,它在我心中是最纯洁,没有什么能比过它。初夏,是我们共同的期盼,让它更加美丽地绽放吧!开出最美丽,最年轻的花朵,让我们共同享受吧!来源 | 网络

上一篇:银行会计人员年度总结下一篇:余秋雨风雨天一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