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灵动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作文教学灵动(精选8篇)

让作文教学灵动 篇1

困则思变。反思后,我对作文批改现状进行了改革,通过实行批改过程中的“三变”,逐渐把自己从繁复的批改中解放了出来。

一、变“找碴”、“挑刺”为“捕捉闪光点”

分析:以往批改,我总煞费苦心地去挑孩子们习作中的毛病,然后洋洋洒洒地在习作本上写了一大堆建议,大到文章立意,小至谴词造句。孩子们花了那么多精力写上来的文章,满怀希望得到我的赞赏,却被我批得面目全非。久而久之,他们不再关心我写的评语,写作积极性因此受到了严重挫伤。

措施:我竭力睁大眼睛在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亮点。一旦看到用得好的词,写得好的句,马上写上诸如“老师为你精彩的描写喝彩!”,“你的习作有诗一般的标题,诗一般的内容,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情怀。祝贺你!”之类的话,并在作文最后以个性化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作文的满意度。如:画上“红花”或“竖着的拇指”,打上流行的小印章--小星星、小动物等图案,以表示对习作的赞赏。

效果:作文本上圈圈点点的都是习作的亮点,孩子们或多或少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所以对老师点评的内容都能细细斟酌,写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变“课后慢批细评”为“课堂趁热打铁”

分析:作文评改收效甚微,我认为其病因之一就是批改太“慢”。学生满怀热情把苦心经营的作文交上来,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评价,可我们却总是慢条斯理地圈呀点呀,“千呼万唤始出来”。等到本子发到学生手中时,学生的心早就冷了,甚至已忘记之前写了什么。长此以往,学生视作文为任务,胡乱涂鸦,应付了事。

措施:评改作文一定要及时、迅速,趁热打铁。学生作文时,教师务必认真巡视,随时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错字、病句,并作蜻蜓点水式的提醒:“请注意,有错别字”,“这句话你再斟酌斟酌”。至于错在何处,则由他们自己去寻找。看到写得特别好的习作可以“现场办公”,请作者大声读文,教师与其他同学则在旁边进行适时的评说。由于学生对自己写作的情况记忆犹新,创作激情还在,一般都能引起与评者的共鸣,收获不少。

三、变“教师一人包办”为“生生互动批改”

分析:批改要求“快”,就很难再求老师一支笔批改到底了,又因为我所带的班级是高段,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因此我有条件尝试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批改中来。

措施:每次作文后,让小组内同学交换批改。批改前得作一番方法的指导--看看卷面是否整洁;中心是否突出;材料是否真实;过渡是否自然……要求批改者至少找出同学作文的三个优点,提一个建议。

效果:写作能力差的孩子在批改中有机会拜读他人作文,开阔了眼界,又因与习作者年龄相仿,心灵相通,他们能较快领悟文章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得到一些启示,所以作文能力的提高也较快。而写作能力好的孩子,交换批改则令他们有被“欣赏”的感受,这种感受又会转化为一种“自我提升”的内动力,从而激励自己更努力地写好作文。

我想,只要我将作文批改过程中的“三变”实施到底,定会让孩子们爱上写作,恋上写作。

让作文教学灵动 篇2

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最忌“跑教材”“满堂灌”“纸上谈兵”等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其弊之一:知识过于抽象、枯燥, 学生兴趣不高, 积极性提不起来;其弊之二:学生领会不了知识, 严重缺乏动手操作能力, 最终结果只能是“光会背口诀, 不会打算盘”, 陈旧的模式必须改。然而现行的专业课教学中的实验课大多是验证性的, 学生在实验前已经知道了实验的结果, 记住了实验的步骤, 实验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概念就是运用各种仪器仪表测量数据, 再计算结果, 引起他们惊喜和顿悟的东西太少了, 久之, 学生就会失去求知的欲望。因此, 解放实验教学是有必要的, 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一些探索。

一、改进实验模式,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

传统的演示实验, 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学生作为观众, 只能被动地接受, 大多数学生对实验过程只有感性的认识, 缺乏理性的思考。如果能“吃透”教材, 提炼当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优化实验环节并创设相应问题情景,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 则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电工基础》中的右手定则实验。在传统教学中, 这个实验都是由教师演示过程, 学生记忆不深刻、理解不透彻。上课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指南针判断南北方向, 同时简单介绍地球磁极的知识。然后, 指导学生完成电路连接, 同时设置疑问“如果将指南针移至螺线管上方, 将会有何变化”, 用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注意力。最后, 由学生将指南针摆放在指定位置, 观察现象, 并要求该生用专业术语向其他学生描述具体实验现象。教师归纳安培定则的定义并绘出示意图:安培定则, 也叫右手螺旋定则, 是表示和电流激发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

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 (安培定则一) :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 让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 那么四指的指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 (安培定则二) :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 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 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改进传统的演示实验模式, 让学生代替教师上讲台完成演示实验,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 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 而且加强了师生信息的沟通, 实现了双向的互动。将学生推上前台, 使之产生新鲜感, 制造出兴奋点, 提高探索的欲望, 避免了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 同时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二、安排好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

很多教师对分组实验存有种种顾虑, 如, 怕因实验危害学生人身安全, 怕学生操作不当浪费材料、损坏仪器, 怕因实验进度不同而影响课程进度, 等等。其实, 教师可以采用“外松内紧”的方式, 让学生在掌握了原理和方法后, 依据安全的操作方式, 大胆让学生去做。甚至个别实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可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从猜测结果到解开谜题, 从错误到正确, 更加深了学生对正确方法的理解, 提高了探索问题和创新思考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弥补实验教学的缺憾

训练技能、培养能力是专业课的重要环节, 也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除了可以通过做实验来训练技能、培养能力, 对一些不方便或不具备条件进行实验的技能项目, 还可以利用录像、投影、幻灯、多媒体课件等电教软件, 进行演示、模拟, 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显示出来。

多媒体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及人机互动的友好环境, 以超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 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如教学《电工基础》中的验证楞次定律, 磁通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感应电流与磁通变化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模糊的, 单凭实验无法表现出来, 语言描述又过于空洞, 这时候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这一过程形象地模拟出来, 就很容易理解了。

此外, 课堂中除了增加必备的实物、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 可以适时地把准备好的案例巧妙地引入课堂中, 争取做到“润物细无声”。也可以把案例作为专题, 借助相关实验设备, 师生共同分析、研究, 渗透教科书中与之有关的知识点。还可以把案例作为实践作业, 让学生自己琢磨研究, 反复操练。这样学生就会有身临生产一线的感觉, 会从工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掌握了所学知识, 况且这些案例本身就是学生将来要面对的问题, 对学生将来的实际应用有极大的帮助。

让阅读教学灵动起来 篇3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叶澜教授认为: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充分的体会到:一堂好课必须要体现一个"实"字。教学目标要实,教学内容要实,教学过程要实,教学手段要实,教学组织形式要实,教学评价要实。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阅读课教学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阅读课的评价标准对阅读教学发挥着规则导向、问题诊断、过程激励、结果评定等重要作用。那么,一节好的阅读教学课又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关注发展,尊崇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应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制定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在构建学生的阅读目标时,既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发展需要,更应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个性发展需要,把三维目标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课堂上不但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的培養,更要关注学生道德情操、审美素养、人文精神、创新意识的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完善学生人格。

二是朴实简约,注重效益。一节好的阅读课,应该目标明确,过程紧凑,简约扎实,效果良好。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运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是民主开放,尊重差异。教师要在课堂上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学会欣赏差异,鼓励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四是加强对话,重视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阅读教学过程要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将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与文本共同生成各种带有学生个性色彩的文本意义。

五是鼓励质疑,充分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随机点拨质疑解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教师要把学生的自主读书作为阅读教学最主要、最经常的活动。课堂上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是多元评价,反馈调节。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多种方式(读书、思考、讨论、观察、质疑、答题、发表见解、想像探究等)参与活动,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基础、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等给予积极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应是多样的,符合学生认知层次和差异的。

七是激发探究,推举创新。一节好的阅读课绝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框死在文本中,而应在深入领悟文本意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超越课堂,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入广阔的生活,使学生学会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学会关注时事、关注生活,从而积淀文化底蕴,增广知识见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胆发表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和意见,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规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批判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创新的激情与愿望。

一节好的阅读课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有生活情趣的课堂,有探究创新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而阅读教学正是担负这一目标的主要载体。在教学中必须在教学时空、教学课型、教学内容方面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把阅读体验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克服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模仿、轻创新的弊端,建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综合的、自主生成的、创新性的学习活动,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课堂。通过"激发探究的欲望-设计探究的问题-提供探究的时空"让学生乐于、善于、勤于探究,使阅读课能够充分展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让作文教学灵动 篇4

摘 要: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对某一个课堂难点或者教学重点进行集中剖析和讲解的教学形式,其以短小精悍、易于传播、可反复播放的特点被老师及学生所关注和接受。翻转课堂将“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完美实现“一对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应用于教学实践。本文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传统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详细说明了微课在机械基础课堂中的实施过程,最后对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机械基础

随着微视频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新传统教学理念的在中职教学中已达成共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中的“翻转”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教学时序的翻转,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第二层是课堂角色的翻转,“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多年的机械基础教学中,笔者不断在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着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以传统的老师讲授式教学为主。为了使中职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各中职学校也在不断探索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这些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都是一次性不可重复的。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需要专注地听讲才能理解其教学内容,若有一个知识点疏漏就会对后续内容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这种填鸭式教学对于一些专注力和自我约束力不高的学生,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之间个性差异的存在,不能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和控制学习,使传统教学中不便重复学习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知识传授很难实现分层教学,更无法让更多学生对课堂知识点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改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

2.对微课的认识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对微课的权威界定,很多人认为微课就是微视频、微课程、微课件、课堂实录。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有点太片面,因为微课跟这些概念有区别又有联系。笔者认为微课是一种以短视频为载体,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按一定结构组合成可视化语法,并在网络上传播的教学资源,在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选题上聚集重难点,突出要点。为了减少学生在线下自学的时感到枯燥,效率低下,微课设计都是短小精悍,保证在10分钟内,讲解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这样可以使学生省时省力,效率最大化。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有很多不容易理解的抽象化的知识点,如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轮系的传动比等。为了突破这些碎片化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微课”是最实用的教学资源。教师将机械基础课程各知识点进行分解细化,将一个个碎片化的知识点转化成微任务,让学生带着微任务去学习思考。另外,利用“微课”中的图像、文字、音频的刺激,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在几分钟之内完成教学重、难点的分析讲解,并且具有可重复播放的优势,根据学生个性需求进行学习,直到完全掌握知识点。

3.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 the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或反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将若干碎片化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学生在上课前根据自己的计划自主完成与本课程相关的微课学习,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完成的情况进行互动交流、作业答疑和协作探究,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有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学生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同时可在网上提出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教师必须提供微课,最好能做到在线辅导;第二阶段是课堂的“消化吸收”,课中教师通过网络或交流中提前了解到学生相关问题并给予有效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第三阶段是课后的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有好多内容跟日常生活知识相关,学生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学习,深化到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点评,以满足学生将固化的知识得以个性化拓展。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优势在于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方便学生反复学习和复习,可以把在课前自学时遇到的疑问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指导,还可以从家长、同伴或老师那里获取帮助,在课堂上将会有更多的同伴协作学习。对教师角色转变来说,教师从讲台上的权威变为学生身边的指导者,课堂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翻转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将更加密切。

二、基于微?n的翻转课堂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1.课程分析

该课程是一门机械类基础知识和设计制造相结合的专业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与传动等多方面内容,为以后从事机械行业进行专门化训练打好基础,了解机械行业总的技术特征,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技术创新意识,具备机械行业的一般工程素质。

2.课前环节

(1)教师活动。第一,开发课程资源。微课视频的制作要确保有趣、有效。机械基础里的很多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如四杆机构急回特性、曲柄存在的条件等,如果做成微课形式让学生观看效果更显著。微课视频的可互动性、视觉效果、学习时间不长等优势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视频播放进度还可以按需调整,以适应不同基础程度学生的学习。

第二,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任务单主要有三大块内容,第一部分是学习指南,第二部分是学习任务,第三部分是困惑与建议。

第三,发布教学资源。在上课前几天,教师把做发的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通过家长微信群、学生QQ群、公共邮箱、校园网站等方式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第四,收集问题与评价。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随时发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个别问题,学生之间可以线上或线下交流解决或教师在线解决,收集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解决。教师根据学生网上学习每个知识点所获得的经验值和自主检测的得分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

第五,制订课堂辅导计划。根据学生课前自主检测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对错误率较高题目重点分析,找出哪些学生在哪个知识点上存在什么问题。在课堂上针对重点进行讲解,对于普遍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制订统一的讲授计划,使课堂讲授的效率更高。

(2)学生活动。第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指观看老师课前提供的微课,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同伴互助学习,互相交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第二,自主检测。学生根据自主任务单的要求完成相关测试作业,并且将答案上传到平台,便于老师收集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课堂辅导计划。翻转课堂中的课前自主学习不是传统课堂上的“预习”,而是自主的深度学习。

第三,反馈问题。学生在自主深度学习中发现问题或提出困惑与建议并上传。反馈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也便于老师根据反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课堂教学活动。

3.课中针对性的知识内化

(1)教师角色的转换。颠倒之后的课堂,改变了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教师角色从教学主体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学生来做学习的主人。课前学生对知识点已大概熟悉,在课堂上就能够更熟练地掌握,在机械基础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按自学的理论知识制作成作品,在课堂上将作品进行展示。教师详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果,针对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3)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关系不平等。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堂中以同学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探索交流为主,在问题讨论中都是师生之间在平等的互动。同时,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而且有助于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强了学生对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摆脱传统师生关系的束缚,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4.课后巩固提高

学生根据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自我评价和积极反思,教师则可以根据课堂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再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教师进一步完善课前的各种教学资源,把每次课的微课都上传至网络平台,建成整个机械基础学科的微课资源库。这样的网络资源库便于学生在课后自己在线学习或下载,对薄弱知识点多复习和总结,做相关的自测题,以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在线留言提问,教师及时对问题进行解答。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1.没有电脑和网络怎么实施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电脑,还有一些地区的学生在家里也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用翻转课堂时,先在课堂时间里用大屏幕播放微课,让学生根据观看微课内容去做笔记。每2~3分钟停顿一下,并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就其中的关键内容稍作讨论。视频播放之后,接下来就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互相协作,去发现一些教师没有讲而他们自己能够发现并且自己能够学会的知识,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学习。等到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教师通常会有几分钟的时间去总结这堂课,再放一次微课的视频。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针对听课时所遗落的部分或者不懂的问题做笔记,这样一堂课下来,整体的效果也不错。

2.如何赢得家长支持

翻转课堂是全新的方式,也必然面临很多困难(如说服家长让孩子回家看视频等)。让家长接受教师的理念,理解这么做的目的,和家长探讨怎样可以做到更好,这些工作非常必要,而且越早越好。尽早赢得家长的支持,不但能使教学实施更顺畅,甚至会从家长们那里得到启发。具体做法如下:初期通过开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达成理念统一;中期可用电话、邮件沟通等方式进行效果反馈;末期用可用调查问卷、做家长的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总结反思。

3.课堂中学生保持沉默怎么办

很多教师在翻转课堂之初最大的担忧就是学生的沉默。教师满腔热情,学生一言不发,课堂气氛冷清实在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对此教师要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为什么会沉默?据此,可作以下分析。首先,一些学生的沉默是因为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但不说话并不意味着不思考。这种情况可以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参与进来,如找一些除了?f话以外的表现方式,让他感觉到自身的参与。其次,还有些学生保持沉默的原因是担心被大家认为愚蠢。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多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对于感觉起来很愚蠢的恐惧感。另外还有可能是感觉自己准备不够充分,这时教师需要在提问前确保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铺垫,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学生保持沉默的原因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除了要揣摩学生的心理,教师也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发言积极的学生建立一些奖励制度,还要通过问卷、谈话或者线上交流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

4.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有以下几点措施:首先是自主学习内容难度的选取要恰当,减少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中的学习障碍;其次是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划路径,保持学习资源的连贯性,至少让学生在连续的一个章节内尝试自主学习,以便形成习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最后最重要的两个模块是微课和反馈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微课做得生动有趣,有交互式的教学过程,还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微课是翻转课堂和自主学习的核心,但学而不思则罔,如果没有合适的练习,再好的微课也只能发挥一半功效。

5.翻转课堂上需要的一些辅助教学技巧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需要提升一些辅助教学技巧。

(1)提问技巧。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学会用问题来推动学生的讨论,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从开放式的问题开始,逐步地把问题的范围缩小,最终直击问题的关键核心的地方。还可以围绕着问题开展一些相?P的活动。

(2)倾听的技巧。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听出学生发言的主题是什么,主旨是什么,还要听出他的话外音,在倾听时还要一些眼神的交流,让他感觉到在被倾听着,感觉到自己被尊重。

(3)回应技巧。有研究表明,老师在回应之前,如果沉默5~10秒,学生就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回应时复述一些关键点引用学生之前的回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回答受到了重视,回应时还可以追问一些新的问题。

(4)观察的技巧。上课时,教师在教室中不停走动,观察学生动态,听取学生之间的对话,进行记录或者录音,及时提出一些问题。

(5)指导的技巧。指导时,要让学生知道这个指导的意图和想法,一定要等待、保证学生都安静之后再提供指导,可以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同时提供指导,在给指导的时候,还可以向学生做一些示范的动作。

(6)鼓励的技巧。要采用肯定的语言,要肯定学生的成就。

(7)干预的技巧。发现学生的理解不对,这时要及时干预,给予正确的反馈;发现学生理解太片面或想歪了,要及时干预,澄清这个问题。学生打破了课堂的规则,教师要及时干预,强调课堂规则。教师一旦发现了问题,需要立即进行干预。

四、小结

本文分析了机械基础课程现存的问题,笔者阐述了对微课的理解和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实施,最后对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策划好教学方案,精心制作微课视频,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样才能全面促进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让机械基础教学迎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 篇5

一、“和谐互助”创建高效课堂的影响

(一)参观学习浪潮

正是因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简洁高效、易懂易学,所以引发了省内外学校纷纷前来参观学习的持久浪潮,先后有来自江苏、浙江、广东、内蒙、河南、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等23个省区市的十几万教育同行到校参观学习,学校网站(http://www.jm28.qdedu.net/)点击量半年来突破60万人次。

(二)领导专家评价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任刘兼曾这样评价:“28中是一座金矿,只要你有心,就有金子可挖”。

山东省教育厅领导曾这样评价:“山东有两个课改典型,西有茌平杜朗口,东有即墨28中。希望全省初中学校像28中一样实施好素质教育,创出自己的特色”。

《中国教育报》评价:步入28中,“大校大教育,大师大智慧”的气势令人震撼,四区六楼十八苑的独特校园文化格局令人惊叹,深入到“和谐互助”课堂更是让人拍手叫绝!„„

(三)师生素质的提升 1.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①学生的学习、表达、思维、合作、交流能力等得到提高 ②学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教师素质得到提升

二、“和谐互助”创建高效课堂的原因

(一)教育形势促成“和谐互助” 1.面临的教育现状:“三座大山” 2.山东省规范办学(1)四个回归(2)“三个代表”(3)四个字:逼上梁山(4)压力故事

(二)雷锋精神孕育“和谐互助”

我校的校魂是“雷锋精神”,走进我们学校,最显眼的位置座落着雷锋像。没有雷锋精神就没有我们的“和谐互助”。我校之所以研究并能很快推广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追本溯源,是“雷锋精神”重新建构了学生的价值观、教师的育人观、学校的发展观,是“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互助精神已经内化为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内在品质,可以说把雷锋精神渗透到课堂中来挖掘出的教学策略,是我校42年坚持学雷锋文化内涵长期积淀的结果。

(三)科研研究提炼“和谐互助”

三、“和谐互助”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

(一)典型探索

一个典型引发一场革命。

(二)校本教研 1.老师的阻力 2.干部的困惑 3.家长、学生误解 4.社会的反响

学校组织干部们经过多次课堂听课、开会研究讨论、和实验老师们座谈,16个干部上课亲自实验,经过半年多时间,认识到“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有以下优势: 1.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延长 3.学生师友教学相长 4.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5.更好的诱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 6.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可推广性 7.实现了德育和教学有机的完美结合

(三)专家引领

(四)总结推广

四、“和谐互助”创建高效课堂的展示

(一)模式流程 五步十环节

《时红霞数学课堂实录》

(二)课堂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

“和谐互助”课堂评价是看老师们教学时是否做到了“五个还给”:(1)将时间权还给学生(2)将学习权还给学生(3)将话语权还给学生(4)将探究权还给学生(5)将教学权送给学生 2.以和谐、高效为特点

(1)传统课堂教学与“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指标比较(2)和谐课:

和谐是一种状态,互助是一种品质,整个课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尊重了学生的生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3)高效课:

学生的个性、天性、智慧、自由,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上课,学生参与度100%,学生活动的时间35分钟,教师指导时间15分钟,学生才能全面和谐发展。(4)为什么这样的课堂能增效

(5)为什么这样的课堂能减负,能减课外的负

3.“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学导和谐,问题评价,互助共赢”

(1)教师的作用 《漫画欣赏与思考》 《五步十环节解剖》

(2)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质:

①课堂上教师的的态度和角色发生了质变 课堂上老师要当好五种角色,有效指导互助。②课前备课发生了质变 a.课前备课二利于

b.课堂要动态备课、互动备课 c.备课生活化

4.“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具体措施:

(一)师友如何划分? 1.划分原则 2.划分标准 3.产生方式

(二)师友如何分工?

1.磕兑责任 2.强化培训

(三)如何建立规则 1.互助规则意义

2.具体规则:十大规则

(四)打造师友互助社团 1.艺术团

学校艺术团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有管乐团、民乐团、大鼓队、舞蹈团、合唱团、军乐团、书法团、绘画团等12个团队,参加的学生近千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金奖、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仅近三年来,学生节目就先后5次走进中央电视台,6个节目获全国一等奖。2.小交警队 早在1987年,我校就建立起中学生小交警队,24年来每逢寒暑假、双休日,在即墨市的十字路口值勤,协助交警指挥来往车辆,疏通交通秩序。24年来共有5000多名小交警累计值勤90000余人次,2005年学校小交警代表山东省到北京参赛获全国第三名,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的亲切检阅,被授予全国少年军(警)校示范校。3.学生自治会 4.综合实践社团

(五)师友如何评价 1.评价意义 2.评价原则 3.评价方式

(1)师友自评(2)师友互评(3)师友共评(4)教师评(5)学校评 4.评价方法

(1)相互激励措施(2)外在激励措施

5.监督检查机制

六、“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的管理机制

(一)和谐互助理念

1.师友互助“动车组”理论 2.记忆实效论 3.简易朴实论 4.终身学习论

(二)和谐互助管理方式 1.人文管理 2.高效管理 3.打造师友文化

(1)设置评比竞赛栏目(2)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3)征集学生感言编纂成册,出版《和谐互助让我说》(4)创设和谐互助课堂学习氛围(5)培养和谐互助团队精神

(6)其他文化建设,例如校魂、校训、形象定位等 4.教职工例会管理

5、实施现代化管理

(三)和谐互助推进机制

1、修改完善学校《和谐互助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2、制定《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出台《和谐互助班级考核制度》

4、完善《和谐互助教师教学考核积分制度》

5、健全《和谐互助教育科研与创新评价激励办法》

6、还完善了《和谐互助级部考核办法》、《和谐互助备课组考核办法》、《和谐互助班主任考核办法》、《和谐互助协调组考核办法》、《和谐互助教研组考办法》等配套措施。

7、准确汇报

校长每天必须做的:

校长每周必须做的: 校长每月必须做的:

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更灵动 篇6

【摘要】:多媒体教育,正出现在音乐教学课堂,现代化教学设备给我们敞开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信息技术进入音乐课堂,助音乐教学,使乏味的音乐理论知识形象化、简单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直观化,实现了音响与画面的动态结合,充分发挥音乐形象的感染作用,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关键词】:兴趣

理解和鉴赏

优化

有效性

多媒体教育,正出现在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视频、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教以来,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尝试着将现代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心组织生动而富有活力的音乐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引起好奇。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可尽量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

观的通过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例如:在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软件展示了蒙古人民生活的美好画卷: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宛如白云一般、一顶顶蒙古包洒落在草原上、“那达慕大会”上蒙古人民载歌载舞、进行摔跤、射箭、****比赛等场景。极具异乡情调的生活环境、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场景是那样新颖,激发了学生对草原生活的向往,产生进一步了解蒙古人民及其生活的兴趣。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必然乐此不疲。再比如:我在上三年级的《只怕不抵抗》这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看几首抗日歌曲视频,然后结合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我把难点节奏设计成闯关入敌营的游戏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使学生能很快地掌握难点节奏,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愿意学,实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有机整合,使学生们能够用心的上好每一堂课。

二.在音乐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在音乐学科中,要将信息技术整合到音乐教学中,除了要使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紧密结合,又要使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要使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美,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单单一味地给他们听音乐是很难做到的。纯粹听音乐,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效果不明显。而如果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加上动态的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学生便会更感兴趣,同时也对音乐能有更主观的理解。如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一课,如何让学生从众多的音乐片段中分辨出乌龟与兔子的音乐形象是教学的重难点。我制作了乌龟和兔子跑步的动画,分别配上大管、单簧管的乐曲。通过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单簧管音域宽、高音优美动人,善于演奏快速的曲调,好像小兔子活泼轻巧、蹦蹦跳跳的样子,情绪是欢快的;大管音色低沉、浑厚,音乐速度慢,适于表现乌龟的沉稳笨重。学生们对大管、单簧管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两种音乐形象也有了清晰的认识,能够随着音乐童话故事的发展,准确地判断并做出乌龟及兔子跑步等不同动作。只有调动起他们的兴趣来,才能更好的发掘学生们的艺术潜质。

三.优化教学,扩充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如:教学《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利用电脑动画,将月色朦胧安静的的夜晚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了安逸的情境;又如在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中,通过现场录音对比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声音的直观了解,把抽象的现象形成具体的东西,学生也就学得有趣,学得扎实了。集音、形、色、像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乐理教学,不仅课时容量大,而且生动形象,比起传统的乐理教学省时增效。

四.在音乐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环境和手段上怎么让学生来爱上你的课呢?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自身首先要对教材有全面而充分的了解、掌握,然后可以创设音乐情境,启迪学生欣赏美。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较好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帮助、促进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过新年》一课时,我让学生带着“我国各个地方是怎样欢度新年的?各国人民在过新年时有些什么不同的习俗呢?庆祝新年的歌曲还有哪些?”等问题,上网自主查找资料。学生们学习气氛高涨,积极探寻^解答。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了解了不同地方、民族的文化。这种网络环境下由教师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式”学习能力。

通过实践我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牵手”,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课堂更加的迷人,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形态美和情感美。

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更灵动

阜新市清河门区实验小学

让作文教学灵动 篇7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境,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兴趣产生的学习行为是积极主动的、专注的, 因而是高效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为有效教学的实施迈出成功的一步。教学中, 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 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实质, 从情感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思维上要富有挑战性, 在实践上要具有可操作性。

另外, 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自由、安全的学习气氛, 逐步建立起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例如: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时, 设计以下实验: (1) 出示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 一号杯子里放一个桃, 二号杯子里放满水, 先猜测将二号玻璃杯中的水倒入一号杯, 结果会怎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再让学生操作发现杯中有剩水) 。 (2) 出示三个同样大的玻璃杯, 一号杯子里放一个桃, 二号杯子里放荔枝.三号杯子里放满水, 如将二号玻璃杯中的水倒入一号杯, 再将三号杯子里放满水, 倒人二号杯, 猜测三号杯中哪次剩下的水多。这时, 学生已兴趣盎然, 纷纷主动交流猜测结果, 想做实验来验证猜测。 (3) 出示四个同样大的玻璃杯, 一号杯子里放一个桃, 二号杯子里放荔枝, 三号杯子里放葡萄, 四号杯子里放满水。如用四号玻璃杯每次装满水分别倒人一、二、三号杯, 猜测四号杯中哪次剩下的水多。

这时学生会完全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思考, 对所猜测的结果非常感兴趣, 通过实验操作加以验证、实验完毕后, 师问:“从这三次实验中, 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 轻松归纳出结论: (1) 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2) 不同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不同; (3)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引出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体积”这个涉及到三维空间的概念,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是有难度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三次实验把体积这个静止的概念, 借助水的剩余多少不同而动化了, 使学生通过实验真切地感知到“体积”这一概念的内涵,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这三次实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为学生学习抽象的几何知识开辟了良好的途径。

二、精心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没有问题, 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因此, 有效的数学教学, 应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 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不断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使教师在讲授时, 也要设置适当的问题串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比如, 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 引导学生通过割与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后, 教师可以设置两个问题。 (1) “请大家仔细观察, 转化之后得到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呢?”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思维空间, 有很高的思维价值。弄清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有利于学生理解推导面积公式的整个过程。这样的问题设置, 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学生思考的维度及要说的话也就会很多, 最后在交流与归纳中得出:它们的形状变了, 但面积没有变。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 (2) 基于这样的认识, 教师趁热打铁提出第二个问题:“根据以上的发现, 那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由于学生已经弄清了两个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已经变得游刃有余。再如,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然后再提问启发:能不能用你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推导出 (下转10页) (上接11页) 梯形的面积公式呢?然后让学生动手尝试。实践证明, 学生很自然地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迁移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经过不断的摸索, 我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教师要勇于创新, 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课堂的教学, 我也的确感到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 数学在生活中无所不在。一旦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 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 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 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学习就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又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 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就大大提高了。

有趣——让阅读教学灵动起来 篇8

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学生得“言”——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使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还是学生得“意”——触摸作家心灵,感受作者思想;还是学生得“法”——学会自主阅读,习得阅读之法。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有趣、感兴趣的基础之上,否则“强扭的瓜不甜”——学生不喜欢枯燥无趣的课堂,不喜欢无趣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理应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阅读之乐。这“乐”能让学生更爱阅读,更爱语文学习。

一、创设情境以激趣

教学实践表明,对小学生而言,情境教学更容易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在设计教学情境上下工夫,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他们才能体悟到文本之意蕴。

在教学《水上飞机》一文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从文中了解水上飞机的用途,那么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无趣、无味的。我在教学中,充分了解了学生喜爱角色扮演的心理,设计了这样的情境: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各种飞机形状、飞行的画面,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各种飞机的用途、功能,然后引导学生互换角色,用“我是正在 (干什么)的飞机,我想说, 飞机真是 (怎样的功能)”的句型练习说话。学生置身于各种各样的水上飞机之中,通过角色互换,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水上飞机的特殊及其用途。随着“水上飞机真是有好多的用处啊”“水上飞机的本领好大”“要是我也有水上飞机多好玩啊”“我长大了要发明创造出更多的飞机”等语言表达的真情流露,《水上飞机》这篇课文不再是一篇枯燥无味的科普说明文,它俨然成了一个趣味盎然的水上飞机“王国”了。

二、细读文本以捕趣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注重文本的趣味性,这些童趣往往隐藏在文本的细节中。因此,教学中应让学生细细品读文本,捕捉其中的趣味。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捕捉文本中的细节,包括典型的语言和精彩的内容,这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执教《船长》一课,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文中的对话为什么要一句一小节,而且没有任何提示语。这种语言的特色应让学生反复朗读,并反复的和有提示语的对话进行比较,学生才能领悟到当时船上情况的危急和紧迫,如果用了大量的提示语就不能体现这一紧迫感。船长和大副的语气和此刻的心理活动都蕴藏在他们短促又急迫的对话中。以这种语言特色为支点,把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言外之意和深层含义水乳交融地融合起来,就能让学生领略到文本语言的魅力,领悟到文本语言表达的奥秘。

笔者在研读《黄河的主人》一文时发现,文中作者非常详细地写出了数羊皮筏子的六个数字。在习作中,这是较忌讳的、无意义的事情,为什么作家袁鹰反而要这么写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各种语气、各种停顿来表演读这一句。于是,在“一、二、三、四、五、六”六个数字的品读中,学生读到了作者的惊讶和慨叹,读出了作者的深意——这样危险的黄河之上,这样轻小的羊皮筏子之上,艄公拥有何等的智慧和胆量啊!文本所要表达的,教师要学生体会的,全在这一教学设计之中。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之中,学生捕捉到了文字表达的乐趣。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使情与理较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得距离学生生活略远的文本一下子趣味盎然起来。

三、研究教法以设趣

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趣创设。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满童趣,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比如,合理使用精彩的导入语、恰当的体态语、优美动人的课堂教学语言、出乎意料的提问方式、恰当的教学辅助设备等等,每一个细节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印象较深的是“第14届现代阅读与经典活动”中,朱文君老师在给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执教文言文《慢性子》时,打破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咬文嚼字、就字论义的教学方法。朱老师从儿童的好奇、爱想象的心理出发,创设了别出心裁的用学生名字来命名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文言文变得清晰易懂,印象深刻。课堂上,朱老师故意预设悬念,不直接出示文中人物的说话内容,而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猜测那个慢性子的人会怎么说,训练学生根据说话人的性格来想象说话,这是一种高品质的语言训练艺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群情激奋、趣味盎然。这种简简单单的“命名学习法”和“猜测法”,避免了文言文的枯燥乏味。

在整个课堂中,朱老师用丰富多变的体态,反差极大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地把小古文演绎得淋漓尽致,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对小古文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情态,达到了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全面熏陶和训练。这样充满情趣的课堂不仅仅学生喜欢,听课的老师也喜欢。

上一篇:学生安全名言下一篇:关于写给家长的慰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