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作文教学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语文作文教学(精选10篇)

浅谈语文作文教学 篇1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关键词:喜欢 观察 阅读 修改 评价

打开学生日记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让老师伤心的语句:“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上作文课,老师拿着作文批改手册走进教室,也常常传来这样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学都在那儿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这些现象都足以表明,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他们又是多么害怕作文。然而,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不写不行。那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能够文通句达地写出较好的习作呢?

首先,让学生喜欢作文。只有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作难的问题。要想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应在作文教学中解放思想,冲破旧观念,让学生异想天开,让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在作文的天地里自由采集素材。小学语文大纲作文提出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下来,练习写简单的记叙文、读书笔记、日记。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不要过重强调文体,让学生自己选择,不管写成什么文体,能写好文章就行;更不能强调什么写作章法,不要

要求学生在某一篇作文中用比喻等手法,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因为他们想出来,写出来的文章不一定合乎写作章法,但内容、感受却是真真切切、感人至深的,我们不能因这篇文章的章法不合于要求而加以否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作文。

其次,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写出来的内容才充实。让学生多观察。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便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我在日常教学中便作了一些探索。

1、学生可以将课堂上获得的信息,同学或者自己的精彩发言,课堂上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本上作为自己的感悟。

2、学生可以记录家庭生活场景,如亲友团聚、学做家务活以及和父母相处中获得的所感所知。

3、学生还可以记录社会生活中的见闻,上学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及校园风采,也可以描绘校园四季景象,各类校园活动场景,以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各种感人事件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用心观察生活,才能有好的写作素材。

再者,阅读与写作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指导读读写写,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列出十几个需要掌握的词语,或几个精美的词句,并提出读读写写的要求。教师

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著的。

3、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会到人家的经验,接触到人家的心情。”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流溢着真挚情感的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感悟这些感情,培养他们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我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文时,便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回报他们的爱”这句话,并且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谈体会,说看法,及时给予正确的导向,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记在积累本上。在后来写关于家庭的习作时,许多同学以《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为题,感情真挚地描述了他们是如何感受爸爸妈妈的爱,以后要怎样报答他们的爱。家长们在看了孩子们的习作后感慨颇深:孩子们真的懂事了!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片肥沃、空旷的土地,往里种啥便长啥。如有可能,我们何不种下一颗情感的种子呢? 另外,对写好的文章要善于修改

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比较正确或接近正确。学生的作文也一样。要坚持学生的一次作文多次修改法。因为反复修改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和写作上的提高。

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时要注意他们文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篇文章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文字表达和语言描述是否严谨、流畅。当学生向你求教时,不能心烦。即时手头工作在忙,也要暂放一下,热情的给学生以耐心启发、指导,对学生不懂的问题给予讲解。通过指导学生语言来指导他们的思维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口语训练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加强。

当然,写好作文需要的不仅仅这些,还得天天练笔,积累经验,与此同时,通过多表扬,多评价,使学生感到自信,向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前进,同时也在学生当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洒下辛勤的汗水,才会有丰硕的成果。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而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教育心理学》

3、《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上、下册

4、《作文概说》叶圣陶

浅谈语文作文教学 篇2

作文的真谛是在厚实的积累下,迸发出灵动的火花,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读书,不仅要读文学书,还要读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书籍,尤其是文学名著。“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同志的名言强调了读书笔记在积累中的重要性,所以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头脑里储存了大量的好词、好句、好的表达方法,运用起来方便自如,文章的语言自然也就生动、有味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是部渊博的“无字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各地都有各自的语言特色,尤其民间流传的谚语、歇后语都是语言中的精华,积累起来,为“我”所用,文章语言自然也就丰富了。

二、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学生的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他们写自己的生活,不瞎编,不乱抄,不死搬硬套地模仿,放开形式,不拘内容,不受任何压力。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为教师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作及时、客观的描述。

教师要求学生在科学课上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学生如获“特赦”,特别兴奋。上课铃响了,他们的思想还逗留在玩具世界里。看到这儿,我灵机一动,这不是引导他们写静物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要求他们把玩具都拿出来,放到桌上。我接着说:“你们可以自由组合,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你的玩具的样子、颜色、结构、作用。介绍时,你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清楚玩具的每个特点,让你的朋友也喜欢它。”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热闹起来。他们或三五成群围在一起夸耀机器人的威武、神奇,或爱惜地抚摸着可爱漂亮的布娃娃,有的还让自己的遥控车跑起来……我一边欣赏他们的“表演”,一边指导他们说话要有条理顺序。最后,我给学生们总结到:“同学们,你们已经把自己的玩具向其他同学作了介绍,你们想不想把你刚才介绍的过程写出来,让老师、家长和更多的朋友看呢?”。直到下课,同学们还不愿停下手中的笔,再也没有咬笔头、皱眉头的了。平时生活中,我及时抓住每一个让学生练笔的机会,如雷阵雨来临前、中、后的不同感受,或是做贺卡、打雪仗等。不知不觉中他们悟出:原来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教学生掌握多向探索的思维方法

小学生觉得作文难,就是因为思路打不开,没有掌握多项探索的思维方法。针对这个问题,我积极改革一件事情——只有一个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几十个学生一个标准的辅导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进行写作。

我在指导以打雪仗为内容的习作时,就鼓励学生这样做:下雪了,我领着他们去打雪仗,让他们在疯闹中去亲近自然、感受生活。同样是打雪仗,有的着笔于雪团打在身上的疼痛,“我要使雪团小些,不要向同学脸上、头上砸,以免伤着自己的同学。”对同学的爱心跃然纸上;有的同学着重写比赛过程,总结打败对手的经验,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结果,一篇篇见解独到、灵活多样的作文便呈现在读者的面前。通过这种多向思维的写作,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

四、把作文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

传统作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第一课时教师讲,第二课时学生写;写人的文章就要写成记叙文,写景的文章就要写成散文……学生稍有“越规”便遭呵斥,学生思想压抑、思维狭窄,怎能把作文写活?教师应该放弃“唯我正确”的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从心情压抑的情境下解放出来。把作文的自主权交还给他们,教师只指导具体的写作方法:如写人的文章,要从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写事的文章,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如从哪个角度下笔,题目的选定,材料、文体的选择,都应鼓励学生放开手脚,扩散思维,定准自己写作的侧重点。只要能充分说明文章预定的角度,什么材料、什么文体都可以,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特点。

我在指导学生写“杨絮”时,就是用这种方法。春天,校园里的几棵杨树开花了,杨絮满天飞舞,煞是好看。课间,我领着学生来到校园,让他们观察杨絮的颜色、样子,要求抓住它们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关于杨絮的文章。下午,一篇篇文章交到我的手里。有的写诗歌:“朵朵雪花满院飞,风儿吹它连成堆,太阳晒不死,家在杨树上。”有的写成散文,把杨絮比作杨树的胡子、棉絮、棉花糖。还有的写成寓言,抓住杨絮经风一吹,结成团的特点,寓示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有位同学的题为《杨树的胡子》的文章还在《小学生作文向导》上发表了。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 “仿文” 激发兴趣 阅读练笔 作文评改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它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夏》。通过仿写让创造性思维之光在其中闪耀。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为。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所以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1.师评。学生当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础较好的,还是基础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效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学生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当这位学生在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并能对之作出评价,甚至提出修改意见。对于快速成文完成的文章,尽量当堂面批。

2.互评互改。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扬长避短。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教师仍然不能作壁上观,而应成为学生互评互改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最高评判者。

3.因材施评。教师作为最高评判者,应该对学生的评改结果进行弹性指导,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对优生的作文要戴着显微镜“挑刺”,对差生的作文要戴着放大镜找“闪光点”,让优生更优,让差生进步。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4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小学

龚上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作文的应用性表现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上,可以这么说,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如何决定着你的语文教学的成败。怎样使学生有效地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自己作文中去呢?仅靠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不行的,必须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为此,我根据作文教学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了科学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写作,乐于动笔。

一、用新观点,认识课文的作用 新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作文训练,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不是孤立的,是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而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容丰富、语言典范,因此学课文不是简单地学习好词句,还要教学生学会积累、运用其中的好词好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如何写作。如在学一篇新课前,可让学生先想你如果拿到这个作文题,你应如何去写?怎样写?再去学本课的字、词、句、内容、思想,最后归纳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谋篇布局等。还可以开展佳句、佳篇赏析课,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有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仿写或续写;使学生把课文的表达技能转变为自己应用自如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文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二、用新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经过二十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我感到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和其他能力相辅相成的。这就好比风与风筝,风起了,才能让风筝自在地翱翔天空。因此,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把思维的结果说出来是语言,写下来是文字,因此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重要,在每册教学时,都应重视“口语交际”练习,持之以恒地练习,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一定会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一定会增强,那写起作文就轻松多了。

学生作文过程就是把自己的观察所得,通过大脑加工,再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学生的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是开拓学生作文源泉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比如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长期的观察,搜集整理写作材料,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大幅提高。因为学生头脑中积累了大量的材料,丰富的词汇,写作时真谓“下笔如有神”,再不为写作发愁了。

三、用新形式,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涉及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为此,指导学生作文就必须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帮助学生开源拓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阅读课外书等引导学生去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五彩缤纷的社会,还要指导学生在接触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如写《校园访友》,尽管我在课堂上费尽口舌地引导,学生作文还是内容简单、语言单调,我看到这些初稿失望极了,幸好我灵机一动,命令学生“走到室外欣赏风景去”!这一下,学生的精神高涨、思维活跃,对事物的描写能争先恐后地述说,而且观察细致、语言也优美。

从这个教案实例中可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作文教学效果更好。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摆脱课堂教学的束缚,尽量选择学生多种有益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那你一定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创新教学 篇5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都让教师们觉得难入手,难引导,显得尤为棘手,而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甚至怕上作文课,怕见到作文题目,从而形成了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学习的现象。针对作文教学存在的困难,笔者认为创新作文教学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互动,培养情感、态度和观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作文教学效果。

一、利用有效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素材积累,在他人作品基础上创新

学生的语言积累甚少,材料的组织能力差,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更缺乏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积累基础,借鉴别人的有效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时间,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别人的作品,让学生主动走进别人的作品,从别人的作品中深入体验,做好摘抄记录,写好读书笔记,完成读后心得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角色或故事情节,找出创新点,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东西来。比如:在指导“成长的烦恼”作文课前,笔者有意让学生从资料中了解高尔基的《童年》,并摘取了部分内容供他们阅读,以此作为课前的准备基础。学生在随后的课堂上准确地找到了《童年》的创新点,如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分析等,然后,教师引导他们从创新点回到现实中,对号入座进行成长烦恼的创作。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点有了,写作有了依据,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显得有血有肉。

二、扩大课堂范围,使学生深入实地观察,收集作文素材,进行体验创新

虽然,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却没有去留心,要写出自身的切身体验,就显得尤为吃力。社会生活、大自然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源泉,我们应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地观察体验,掌握作文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作文素材。比如,在写“农忙”作文前,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在农民伯伯家进行一次采访,做好采访记录,并让他们在农田旁进行一次实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体验,不仅看到了农田中的“人、事、物”,而且从中体验到了农忙的气氛和其中“人、事、物”的关系,掌握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农忙”的作文,就不会感到无从下笔,而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验写下来了。再比如,让学生写“我的校园”这篇作文时,笔者让学生在校内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让他们先根据方位绘制学校平面图,再进行方位介绍,并对各地点加以自己的创新理解说明,这样,他们便掌握了这篇作文的第一手资料,有了素材,当然就能顺利地完成创作。

三、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体验中感悟素材,完成感悟创新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但并非事事我们都可以去亲身体验,我们也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走进生活,特别是农村中学,条件更为有限,就难体验了。对此,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进行大胆创设,让学生参与模拟情景,产生真切体验,这样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交通安全”这篇文章时,模拟了这样的情景:

在全班抽调了五位同学,分别扮演五位驾驶员,让他们在教室的过道上,模拟驾驶。提供情景为:a因车辆出现故障,挡道修车;b因酒后驾驶,飞速前行,撞向了a;此时,c、d、f正快速前行至此……然后,这五位同学自行创新表演。

演出中,同学们都根据对交通安全规则的理解,进行事故后的创新安排,突出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未参加演出的同学,也纷纷出谋划策,紧紧围绕交通安全规则进行讨论。活动后,同学们的作文都取得了未曾意料的效果。

四、营造作文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作文学习的乐趣,用心体验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中学条件非常有限,学生被动接受太多,因此,教师过多地向学生讲授作文的理论,不会让他们有兴趣可言,甚至会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对此,笔者认为营造作文的学习氛围,是教师的一大责任。

首先,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坚持让学生留心生活,主动和他们一起写日记、随笔,却从不对其进行检查,让他们充分信任教师,更让他们找到用语言记录生活的办法,形成了个人的写作小档案,形成爱好动手写作文的良好习惯。

其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从不采用过激性、批评性的语言,让他们先喜欢上教师本人,从而爱上作文课。

再次,在作文评改中,常常用优秀的学生作文进行示范,让他们建立自信心。

最后,指导个别较好的作文,参加投稿,让学生的文字变成铅字,进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作文氛围。

以上仅为笔者作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向各位同仁学习,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更好地完成初中作文教学的使命。

浅谈语文作文教学 篇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语文的难中之难。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在历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作如下概述:

一、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

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象。

二、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

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福申小学万淑平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7

一、让学生成为善于观察生活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写的。如各种性格、面孔的人, 千奇百怪、打动人心的事, 山明水秀、气象万千的景色, 都是可以写入学生的作文中的。可以说, 生活犹如写作的海洋, 缺少的不是素材, 而是发现素材的眼睛。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力求生动、写实地将所观察到的描述出来。观察包括两个方面, 即远“观”和近“察”, 留心生活, 对所有的事都注意观察, 并逐渐形成习惯。首先,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如果对象不明确, 学生的观察就是“瞎溜达”, 没有任何意义。其次, 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质量, 利用自己的感官去对观察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如带领学生观察桂花时, 我先让他们利用视觉去观察桂花的形状和颜色, 再让他们通过嗅觉去感受桂花的香味, 再触摸一下花体, 看看触觉感受是怎样的, 随后摘下一瓣品尝一下, 感觉桂花的味道, 最后让学生整体感受一下桂花, 并在观察时回想一下与桂花相关的古诗词。这样做, 就能够让学生对桂花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他们也能写出更加感人的文章。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所有的学习都要由兴趣而发,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非常低效的。那么,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 多鼓励, 少批评。

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少一些批评, 并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在课堂上朗读或是粘贴到宣传栏上, 让学生学会认真对待作文。教师的表扬也要真实、有针对性, 不能笼统地对所有的学生都进行表扬, 也不能不加分析地表扬。表扬要落实在某个用得巧妙的字或是写得精彩的段落上,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好, 教师为什么会表扬自己,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 分任务, 分层次。

学生都是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个体, 他们的作文水平也是如此。教师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实施“一刀切”的做法, 那样会使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 没有前进的动力, 也会使程度差的学生“吃不消”, 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因此,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 我会在每次的作文课上对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 根据他们的层次对其进行分类指导。对于好的学生, 我会鼓励他们向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投稿, 或是参加一些大型的作文竞赛, 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对于差的学生, 我对他们的要求就会相应降低, 为他们设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题目, 让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对写作产生信心, 越来越对写作有兴趣。

三、多读课外材料, 积累素材

要想让学生达到“文思如泉涌, 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只靠课本上的文章是很难完成的,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课外材料, 积累素材, 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

1. 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学生的阅读大多是处于无意识状态的, 因此, 教师要多加指导, 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读物。主要的推荐类型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能够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文学作品, 但要注意作品的难度, 以不超出学生理解能力为宜。第二种是能让学生受到启示的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选, 让他们看看其他学生是怎样表达的。第三种是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工具书或是科普读物。其作为一种准备材料, 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基础。

2. 制作摘抄卡片。

在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一些精彩的片段或妙语佳句。对此, 教师要指导他们将这些内容及时地摘抄下来, 可以写在小卡片上, 也可以写在一个自己喜欢的精致的小本子上, 按照摘抄的类型进行分类整理, 并在旁边写上自己对所摘抄内容的感想, 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摘抄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

所谓定向专题阅读, 就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 (或文章) 时, 要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语体相协调, 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定材料, 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以便于学生在写作时有不同的材料, 从而使写出来的作文更加丰富多彩。

四、指导学生多写多练

现在的学生受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的影响, 每个人都要上补习班、兴趣班, 有的甚至要上好几个, 这就导致他们的课外时间很少。如果教师要求他们课下写成篇的文章, 学生会有很大的压力, 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课上进行一些小练笔, 写写日记, 不要求字数多少, 只要每天能有一次练笔就可以。练笔的范围很广泛, 可以评论时政, 也可以写自己的简单生活。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 笔头熟了, 素材也丰富了, 有些内容还会运用到作文中去, 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五、帮助学生归纳写作方法和技巧, 提高写作水平

1. 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

如定靓丽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想使文题靓丽新颖, 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 (1) 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 易引起读者共鸣。 (2) 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来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 有感染力。

2. 要写好作文, 必须指导学生锤炼词语, 善用修辞, 为文章增添光彩。

初学者在写作文的时候, 无时无刻都要以丰富的词汇, 优美的文辞来吸引读者, 博取作文高分。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8

关键词:作文观 积累 情感 技巧

初中学生的作文,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低;写作习惯差,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学生,更让老师头痛。而且初中阶段的考试中,作文分数的比例很大,是学生的学习重点,也是学生考试拿高分的关键,但作文本身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写出一篇较优秀的作文,这一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做到,需要学生长期积累和训练,并能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从初一便拟定了一些方案,對学生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实践中也收到了一些效果,现在把我的作文教学观和措施入具体的做法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作文观,注重书写

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在写的方面,不仅包括写一些应用文体的能力(如通知、假条、凭据条等)、写作能力(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的写作能力)还包括写字能力(书写能力)。要想作文好,首先就是要书写过关,试想:一篇好的作文,如果字写得潦潦草草,看都看不清楚,哪个读者想去看呢,既使是去看,也不看不清,这样的作文写得好又有什么样的用呢!所以首先得抓学生的书写。

“细节决定成败”。书写工整的作文,往往会给阅卷教师一个好映象,作文本身就属于主观题,阅卷教师的主观看法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作文分数。而书写是平时的功夫,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呢?一,要选择好的书写笔和墨水,尽量选择钢笔、蓝黑色或黑色墨水,因为这样的写出来的字,给人以舒服的感觉。二,教会学生使用字帖。有不少学生练字,仅仅是临摹字体,我往往会教他们看字形以及笔画的安排,再加以练习,写成自己的风格,三,每天让学生练习,最好从初一年级开始。四,可以开展一些书法比赛,来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

二、体验生活,沉淀情感,积累素材

光书写过关了,兴趣高了就能写好作文吗,当然不是,要想写好作文,还要有广阔的视野,广阔的视野从哪里来?“美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阅读中来,从观察中来,从历练中来!所以做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必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书中吸取知识、营养从书中与名人交流、从书中游历山川河流、从书中感悟人生……总之在书中我们可以积累知识,为我们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读书何止对写作有好处!)然后就是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不断从生活中体会值得写的东西出来。最后就是要不断的历练自己,在学习、在生活中煅练自己,丰富自己的经历。这样,学生就不会有无话可写的情况了。

素材是需要积累的。我采取教学方法是:1、初一时,我让每一位学生都每一本适合自己的作文书,要想学会写文章,先学会读文章。正如《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写诗一样,先学着读诗,读王维、杜甫、李白等大诗人的诗,再学着写,我想写文章亦如此吧。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每周让学生写一篇读书笔记,把书中一些好的开头结尾、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一些优美的句子(主要是运用修辞和有哲理的句子)抄写在一个笔记本上,这样可以积累大量的素材。3、每一堂课的前10钟,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开头结尾和句子抄写在黑板上,抄写的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然后留5分钟让其他学生背下来。这样学生可以积累到更多的素材,再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了,有不少学生觉得能写的太多,作文纸不够用。

三、重视周记训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多练,只有多练作文水平才能提高,只说不练,就会像赵括一样,成为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无用的将军,一上场准会吃败仗。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练笔,练笔的形式要多样化,不能太单一,平时就要兼顾多种文体;还要注意学生的平时感悟,有什么想法,感想,思想火花及时写出来。

采取每周一篇作文,一篇周记的方法,周一就开始布置大作文,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想,去写,下周一就集中大家改作文,让他们对文章的错别字、病句、优美语句、篇章结构及主题思想等诸方面作总体评价。然后交回来,教师总览,再由几个同学对本次作文进行综合分析。各小组评出一篇优秀作文在班上念,教师选出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全班改,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作文指导。

四、交给学生写作技巧

有了素材和平时的练笔还不行,还必须有好的写作技巧。正如:建筑中,有了砖瓦并不成房子,还需有正确的建筑图纸和方法。对此,我认为应该做到“一二三四五”和一关键。

何为“一二三四五”呢?“一”,是指读透一本好书。“二”,是指熟悉两种文体。“三”,是指总结三种模式。“四”,是指积累四类素材。“五”,是指准备五篇文章。

能过做到“一二三四五”,写一篇合格的所闻就应该没有问题了,但是,我们考试中的作文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合格上,还应该给自己的作文增加亮点,使作文更加精彩,这就需要教会学生一关键——设置亮点。

那么,怎么去设置作文的亮点呢?我觉得设置亮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写好开头和结尾。古人说“凤头豹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就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写得有姿有彩;而结尾要像豹一样,简明精炼,能点明或深化主题,所以我经常让学生读写开头和结尾。二是从语言入手,“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经常让学生写小作文,锤炼语言

五、适当的进行鼓励

有了以上的教学,加以平时的训练,学生们一定能掌握写作的方法和要领,但是,作文本身就是情感的积累和沉淀,更需要学生的自信,许多学生害怕写作,一上写作课就不知所措,这是就需要我们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为此,我会经常进行鼓励,可以采用班级出版社、自作手抄报、写作小明星等方法,让学生更加自信,从而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浅谈 篇9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一现状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早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作文教学也摸索出一些方法,本文就谈一些自己的做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也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然而目前许多小学生的写作状况是:一提到作文就害怕,作文时无话可说,写不出来的同学不在少数,即使写作文也是敷衍了事,写作兴趣更是无从谈起。到了毕业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多少,而且语文综合素养也很差。因此,搞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笔者对作文教学也摸索出一些方法,下面谈一些做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情境,启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培养积极性与自主性的核心内容。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学生的包袱,而是执着的追求,是不竭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通过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表演体会等方式创设一些可被学生感知的情境。例如,在练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文课上,作文前可先让学生做一个“摸人”游戏,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演者的动作、表情和其他学生的反应,最后让学生以《摸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这样的作文训练形式新颖,内容具体,真实可感,对此学生会有所写,并乐于写,能够调动、激发写作兴趣。

二、加强阅读,积累优美词句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三、学会观察,获取写作素材

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 “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观察在写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的、客观的描述。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事、物,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课外观察蚂蚁怎么生活,蝴蝶是怎样化蛹成蝶的,花草的生长过程,猫狗的外形及生活习性等,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及时启发、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增强学生发现、捕捉生活的能力,并及时记录下来,写作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此外,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去大自然中收集作文的素材:春日去郊外踏春寻芳;夏天观“白雨跳珠”的景致;清秋赏金菊银桂,落叶红枫;寒冬组织学生在雪中嬉戏玩耍。

四、开拓渠道,丰富写作内容

我们生活的其实就是一个万花筒。生活在万花筒的小学生天真可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小学生的所闻、所见都是来源于社会活动。虽说小学生存在一定的认识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但却不能熟练用这些能力进行写作。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写作都非常苦恼,感觉到自己无内容可写,其实这就是自身还没有打开写作的渠道。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而不是一味地责怪。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些参观访问、郊游、送温暖、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感受活动中的乐趣,在活动中找到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在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感受以及动手能力。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才会写出生动而富有感情的作文,尤其是小学生的情感简单又丰富,所以小学生在开拓渠道中将会提升写作的能力。

五、作文批阅,提高作文水平

学生的劳动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每当拿到作业本最想看到的是老师给自己写了什么,因此在批阅作文时不能总是“句子通顺,内容丰富,中心明确”,这样反而弄得学生很不明确。老师要从学生的字、词、句、段、篇再到内容,认真批点,指出精华所在,以及不足之处。好的词、句、段要重点划出,最后再从写作方法上给以总结,给以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作文的方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应重在激励。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的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作文的渴望。两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学生的生活规律虽然还是往返学校、家庭和社会,但他们的见识更广了,知识更扎实了,语汇更丰富了,学生把写作文当作一件愉快的事,再也不害怕了。

总之,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更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充实,提高文化水平,善于总结教学中的得失,探索出适合在特定群体中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从而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宗鹏.浅析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技巧 篇10

马街乡梁子街小学 吴贤才

作文作为小学生学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名小学生来讲,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表现出学生课内知识、课外积累的底蕴。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获得更大的收获;如何帮助学生从课本内容里提取出习作时的素材,从而能够从容的面对习作。这是每一名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最为关心的事。在这里,我想要跟大叫分享的是我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简单小技巧。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作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他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就不会让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从而也就不会使得小学生的习作难度太大,导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二、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点评重在激励

作文的指导应该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只有在这一前提之下,学生才能很好的入门,找到写作的基础。一上来就在讲写法或者用范文、例文开路,很

容易就局限了学生的思路,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开始时应“放”,使学生感受到可以写得内容很多,教师再从旁指导学生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至于如何来写的问题,在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选择好了要写的内容后,具体的过程中进行渗透。在学生的习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的内容可以包括写作的内容是否具体,写作的顺序是否恰当,写作的目的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选词用词是否合适,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真实等等各个方面。

在习作的讲评过程中应该重在激励。学生的兴趣往往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与支持中慢慢培养出来的,所以在讲评作文的时候,要充分的肯定习作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充分肯定大部分学生的努力与进步。让学生在每一次讲评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绩,享受习作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慢慢的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潜力,从而激起学生对每一次习作的兴趣。

三、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最主要的是要有内容可以写,习作的素材可以来源于学生生活中所见所感,可以是学生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典型事例,当然也可以是学生在课本内学习到的事例。可以说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可是由于学生的不注意归纳,不注意总结,导致许多的素材都没有被学生运用到习作中去,活着是运用时缺乏个性,没有亮点。所以在习作的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身边每天发生的小事。有了素材,想要写好作文,还要考合理的安排,组织材料,学会思考,在不同的习作里面,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素材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另外,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

注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句话或者一个实例,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最好的效果。所以,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放松,只有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

四、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练笔放到阅读课上,经常教学生写写感受,写写读后感,仿照着课文的内容重新写写等各个方面自然而然的让读和写有机的集合起来,并及时的把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找到里边的闪光点加以鼓励,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并适时的加以激励。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我们的练笔放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事,有趣的事,伤心的快乐的,都可以记录下来。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与他人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要鼓励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上一篇:物品申请采购下一篇:制动系统拆装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