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论文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教学的论文(通用10篇)

作文教学的论文 篇1

快速作文——特别是广东惠阳的快速作文课堂训练十步法(简称“十步法”),作为近年语文教改中的一 个新事物,人们往往容易对它产生两种误解:一是认为作文只要好就行了,快不快没关系;二是认为快就难得 好,好就不容易快。

其实,快速作文教学并不是要学生一步登天,奇迹般地写出好文章来,而是要培养学生一种快速构思、快 速行文和快速书写的良好素质,从而逐步实现快速写出好文章来的目标。所谓“快速”,仅仅是从完成一篇文 章的时间来说的,并不是指实现目标的全过程而言的。要求学生写出好文章来,这是教学目标,怎样使学生写 出好文章来,这是教学手段(方法)。从目标和手段的关系看,好的手段非常重要。我认为,快速作文教学目 前应是一种比传统作文教学更好的手段,其理由如次:

一、教学思想更先进。快速作文教学主要是依靠学生,让学生自己写自己改。以“十步法”为例,两节连 堂课90分钟内完成十个步骤,其中五个步骤由学生独自完成,共50分钟。老师只是巧妙地“逼”学生“急中生 智”,科学地引导学生“急中”多生智,少生错,从而有一支生花妙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 练为主线的“三主”思想,在快速作文教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传统作文教学主要是依靠老师,靠老师指 导得法,批改得细,讲评得当。那么,主要靠学生是不是行呢?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 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是最重要的内在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老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是一种外 在因素,起着辅助性的作用。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 主动地追求知识。通俗地说,就是让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而老师则由演员变为导演。毛泽东有句名言:“读 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实际上就是针对现代人日益强化的参 与意识,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使用”的过程,成为实践的过程,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可见快速作文是建立在 现代教学思想基础上,理应更科学、更先进。

二、教学目标更科学。写出好文章来,这是作文教学的目标,但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呢?尽管教学大纲上 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大纲并不会说话,大纲还得由活的人来掌握。不知从何时开始,语文老师们就不给作文打 满分了,也就是要求“好文章”必须十全十美。这种观点似乎已根深蒂固了。显然,传统作文教学的这个目标 是抽象的、虚幻的、不科学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真不知世间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好文章。快速作文只 要求写出比较好的文章来,所谓“比较好”,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求全责备,只要思想健康,同时在谋篇 布局、遣词造句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就可以考虑打高分或者满分。学生的作文和作家的作品应当是有区别的 ,不能以作家作品的要求来看待学生作文。再说,作家的作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何况学生的作文呢?显然 ,快速作文教学的目标更科学、更具体、更符合实际。在要求“比较好”的同时,还要求写得快。“快”是一 种可以量化的标准,也是一种体现时代特色的要求,传统作文教学忽视了这一点,甚至还推崇古人所谓“两句 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佳话,然而美则美矣,年年名落孙山亦难免矣。

三、教学手段更合理。快速作文教学从“快”入手,强调就是要快,从某种意义上说,快就是好。开始时 ,只要求不离题,快快写完规定的字数,象篇文章就行了。这样,学生没有思想顾虑,可以轻装上阵,稍加思 索,就挥笔疾书了。传统作文教学从“好”出发,强调就是要好,以教学目标来代替教学手段,直接要求学生 写出好文章来。学生为求其好,自然不敢轻易下笔,苦苦思索,也还是“胸无成竹”。于是时间在犹豫彷徨中 过去了,且不说好文章不可得,就连差文章也难得了。“快”是一个“跳一跳,就可摘到的果子”,容易激发 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去追求;而“好”则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东西,很容易使人心灰意冷,止步不前。“快速 ”旨在培养一种良好的写作素质,其重要意义是:

1.有利于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要求学生在审题构思、谋篇布局、乃至行文书写等方面都要快,促使学生大 脑高速运转,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长期训练,必然使学生思维更敏捷,变得更聪明,从而写出比较好的文章来 。

2.有利于养成边写边想的好习惯。在作文实践中,“胸有成竹”——完全想好再写是极为罕见的,更多的 情况是,审题构思时,思维常处于一种模糊的游离的状态,只有在具体行文过程中,思维才逐渐清晰、活跃和 稳定,并且是越写越清晰、越活跃、越稳定。所以大致想好就要动笔写。

3.有利于培养说真话抒真情的良好品质。拿起笔来就写,快人快语,真话脱口而出,真情自然流露,这就 是“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我认为“快”与“真”应有着更多的联系,与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也 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从“文如其人”的角度看,这是写出好文章来的重要因素。

4.有利于形成一种朴实自然的好文风。脱口而出的话,也许不够精巧,显得笨拙,但只要“达意”并通顺 ,就无可非议。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遣词造句上因求“好”而花费时间太多,结果往 往咬文嚼字,以辞害义,形成所谓“学生腔”。快速作文,迫使学生只能考虑把心中的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语 言的修饰顾及不上了,也没时间矫揉造作了。尽管不够华美,但“我手写我口”,朴素自然。“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这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好文风。

四、教学效果更明显。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其效果的检验也应是很复杂的,几个老师,几个班级 ,几次分数,都不足以科学检验教学效果。快速作文教学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怎么能说“教学效果更明显” 呢?这里所指的是直接的、看得见的、可以用常识判断的效果,它至少有三点是“明显”的:

1.作文数量明显增加。快速作文因其快,教学的全过程“指导——作文——批改——讲评”,可在两节连 堂课中完成,每周一篇,每学期至少可写18篇以上。而传统作文教学一般是隔周一篇,一个学期很难超过8篇。

2.作文质量也会明显提高。因为作文主要是个实践问题,谁都知道,多写多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 ,数量和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快,就能多,只有多,才能好,没有一定的数量,就难有一定的质量。既 然快速作文教学比传统作文教学在数量上翻了一番以上,那么质量的提高也理应更快一些。

3.中下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凡是实践过快速作文教学的老师,都会在较短时期内感到学生作文水平相差不大了,20分钟左右,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600字以上的符合题意、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的文章来,只是 过去那种为数甚少的构思精巧、文笔优美的文章几乎不见了。“尖子”不尖了,于是有人对快速作文产生了忧 虑。其实这也用不着担忧,尖子不尖,一方面是由于广大中下学生赶上来了,缩短了与尖子学生的差距;一方 面是尖子学生暂时还不能适应“快速”这个新情况。所以,我们既要认识到快速作文教学有个培养尖子学生的 问题,还要认识到快速作文教学大面积地提高了中下学生的作文水平,这个意义是重大的,明显的。

作文教学的论文 篇2

但很多小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 往往不知道怎么写作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 很多教师的作文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思路上。虽然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语文教学水平标准之一, 但长期以来, 很多教师都没有真正认识到如何科学地开展作文教学, 仍然沿用传统的作文教学, 没有发挥后作文教学应有的作用。片面注重学生的作文写作过程, 而对学生作文完成后的指导即“后作文”重视不够, 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效果。本文从后作文教学的角度对作文教学进行论述, 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 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几点“新思路”。

一、科学评价, 循序渐进

小学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开始, 教师要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作文, 不能刚开始就以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标准来要求学生。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 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 同时受经验、知识等条件的限制, 刚开始很难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所以写作教学要从最简单的开始, 不能单纯地追求学生的作文写了多少字, 写出了什么内涵, 用了多少好句子。学生只要能写出自己的东西, 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小学生的作文正处在起步阶段, 不能制定过高的写作标准, 不能提很多不切实际的要求, 要遵循小学生写作发展的规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将作文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对写话有兴趣”。小学生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写作文, 对作文的写作有畏难情绪, 往往写作文就是在凑字数, 很难写出东西。教师在评阅学生的作文时, 要多鼓励, 只要学生自己认真去完成写作, 就要给予表扬;就算是写作内容不太好, 教师也应该说:“你写得很不错, 下次继续努力, 一定是一篇好作文。”小学生最信任的就是教师, 教师的鼓励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不断地鼓励, 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使其主动地去完成作文。第二阶段“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 如学生的写作思路很好或者有特别好的句子, 教师都要及时地指出, 并对学生给予表扬,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写得很不错, 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因此, 在批改作文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标准, 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减少学生对作文的恐惧, 能大胆地去书写, 写出自己所想到的。

二、改进作文批改方式, 提高评价有效性

对于学生完成作文的情况, 教师必须认真检查, 尽量给出全面的批语, 不能只是简单地圈出病句。教师要认真地检查每一学生的写作情况。针对批改学生作文任务量较大的情况, 教师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批改方式:重点批改、全部批改、轮流批改、学生互批和当面批改等。如在学生完成了作文后, 教师可以选择写得较好的, 在班里当做范文来朗读, 让学生自己点评其好在哪里, 还存在哪些不足, 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平时写作中存在的不足, 并让其引以为鉴, 在以后的写作中改正错误。对于作文写得不认真的学生, 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批评;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 教师要重点进行指导, 帮助其改善自己的写作。

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 只有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水平,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定期组织专门的作文修改课, 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先要讲解学生作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修改。然后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次认真批阅, 指出学生修改后的作文有何提高, 哪里还存在不足, 让学生继续修改, 学生在反复修改作文的过程中, 写作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三、展示成果, 体会成功

在后作文教学中, 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作文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多让学生看看其他学生的优秀作文,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他学生的写作优点, 还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写作热情, 使其互相学习, 互相竞争。例如,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开辟专门的优秀作文专栏, 从学生的作文中挑选优秀作文, 定期贴到黑板上, 只要写作内容丰富、有个性特点、感情真挚即可。

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作文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写作, 踊跃投稿。每学完一个单元后, 教师就可以根据练习作文题目, 组织学生进行小小作文竞赛。在全班范围内,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让学生们自己找出最优秀的作文。同时, 教师也可以与其他班级教师合作, 举办同一年级的作文竞赛, 让同一年级学生都参加比赛, 这样就更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提高其写作水平。此外, 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把作文向有关的报纸、杂志投稿, 让学生的作文走出去, 增强学生的写作荣誉感。如果有学生的作文被刊发, 教师要及时在班级内公布,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还能鼓励其他学生踊跃投稿, 积极写作, 形成良好的写作氛围。

作文教学的高效教学途径 篇3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写作教学随意性较大,教学目标超过学生能力

由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在师资力量方面比较薄弱,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比如,很多语文老师作文教学安排随心所欲,没有计划性。没有根据课程安排或者计划有序进行。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农村学生在知识、视野、见识等方面的因素,其教学目标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多老师知识积累丰富,却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积累运用,要求过高,急功近利。

2、作文教学模式单一,忽略学生主体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个弊病是,老师忽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当主角,学生是配角,老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这种单方面的传授,导致学生对老师讲评的难以消化吸收、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整个作文教学模式单一,通常是老师上完一个单元,开始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文,老师评改作文,最后把作文发回给学生,进行评讲,整个过程就像是完成一项任务,师生缺乏互动性,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凸现出来。

3、教师重视写作方法指导,忽视学生生活体验及语言的积累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上,很多老师更加注重的是作文写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而忽视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阅读体验和情感体悟,学生的语言积累贫乏,写作和生活离得太远,有了写作技巧和方法,却缺乏写作素材内容和真情实感。这就像有了炊具,却没有米,是没法煮出饭来的,真正的好文章,是从学生对身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中写出来的。

二.农村初中语文作文高效教学途径探讨

1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构建完整作文教学体系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在思想启蒙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作文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农村初中语文老师来说,不可忽视作文教学,一方面要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目标和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不断加强语文综合教学能力训练,提高自身学习文化修养;另一方面,语文老师要根据自身教学计划和进度,构建完整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把作文教学的整体设计与教材安排的作文训练重点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有所侧重,把作文教学作为一个集品德、知识、能力、思想、创新、审美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2、教师降低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由于农村教学资源有限,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水平整体偏低,他们在生活、阅读、实践等方面和城市初中学生差距较大,这对农村初中语文老师来说,要从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要求,不可生搬硬套新课程要求来进行作文教学活动。同时语文老师应该将作文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兴趣、增加他们的人文涵养方面。如关于描写秋天景物的作文,语文老师可根据每个同学在农村成长生活的经历来描写对秋天的感受,不限定字数,体裁可以多样化,学生可凭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创作,不必局限于老师上课讲的写作技巧、写作方式以及要达到怎么样的写作目标等。

3、以学生为主体,改进作文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在语言和生活方面积累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要求,课堂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学生是主体,语文老师应该将课堂让位给学生,改变长期以来的“老师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文——老师讲评作”的单调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将每一次写作和学生共同探讨、分享,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感想和见解。例如七年级的《我的好朋友》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组成小组,彼此诉说心目中的好朋友,他(她)的形象、为什么喜欢等,通过这种“说“之后,学生们脑海里都有一个清楚的写作印象和内容,再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文章也就更自然,充满真情实感。

三.结语

总之,作为农村初中语文老师,应当借助作文教学引导学生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感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追求自身的真情实感与内心的超越,从而真正实现初中作文教学目标。

茶馆式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篇4

在教学的实践中,段力佩先生把他的方法总结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这种形象化的表述,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里,被教师们广泛传播和不同程度的借鉴。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在当时也融入了这“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之中,“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也由此成为了作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从作文教学的目的看,既然是“茶馆式”的,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是茶馆中茶客与茶客的交流,而这种交流必然是平等的、轻松的,又是愉快的、自由的。让学生在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也是段力佩先生致力推崇的。他认为,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没有乐趣,也就不可能有情感的投入;没有情感的投入,也就不可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如果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那么教学目的的达成也就无从谈起,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段力佩先生极力反对为了考试而作文,所以考作文在当时的育才中学被弱化、淡化,学校甚至不安排考试,也不安排考作文。今天看来,这样的作文教学目的.似乎是天方夜谭。

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就做,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就坚决不做。段力佩先生要求育才中学的教师,必须以此为教学的出发点。

从作文命题看,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呈现的是“师→生”单向的指导、讲解、批改,即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永远是主动的传授者,学生永远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写什么,不写什么,都是由教师决定的。这样势必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对“写什么”的错位。

段力佩先生认为,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xx好和特长。所以,当时育才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自主命题,互相命题,甚至学校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也采用这样的作文命题方法。学生有了自主权后,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爱好得到了呈现,特长得到了发挥。由此,有了各个不同年级层次的“作文天地”。

这是他们的世界,是一些教师往往难以想得到的世界。

由此,“师→生”单向的指导讲解、批改,变成了“师←→生”双向的交流,或者是师生共同的学习。

当然,学生的自主权是有一定限度的。教师的指导作用、领导作用,丝毫不能削弱。关键是怎样的“指导”,怎样的“领导”。

从作文批改看,由命题的自由,带来了批改的自由。段力佩先生提倡让学生互相交流作文,互相批改作文。交流的过程和批改的过程,也就是“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过程,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过程。

“把过程交给学生”,不正是今天我们提倡的教学新理念吗?

正因为这样,“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成为一种可能;正因为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正因为这样,“培养学生能力”有了重要的、有效的载体。

在“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方法中,教师努力创造着条件,发展着学生个性,促进着不同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个性得以实现,得以发展。从实践结果看,学生通过自主以获得较多的直接经验和能力,个性的差异性、多元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呈现。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叶老说出了一个道理:教与学,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条原则。段力佩教育思想的一个核心也就是让学生“自治自理”,体现在作文教学中也是如此。

笔者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采访了几位当年的学生,他们在回忆中都觉得,当时“写得热闹”,“写得轻松”,从来不把写作文当作是“苦差事”。“我们当时最多的是写片断”,“写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我们喜欢与同学交流作文”……这些“过来人”的幸福回忆,对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仍旧具有思考的价值。

在当时的考试制度下,育才中学“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下学生的作文考试成绩,并没有与当时其他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相悖,恰恰呈现出了独领风骚的态势。

面对今天的教育现状和考试制度,“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还有没有生命力?与今天的教育理念是否相悖?能不能适应今天的考试制度?

其实,段力佩先生所创立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与今天的教育理念仍旧是十分吻合的。它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它依旧是我们今天的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关注学生这个生命体,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情感取向,把过程交给学生,还是我们今天教学的主旋律。这样看来,段力佩先生是一位“为人先”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学生如果能够经历作文学习的全过程,能够真实体验作文的乐趣,能够产生自己的亲身感受,那么,他们就会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把写作文看作是一种“折磨”。

作文教学的论文 篇5

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探寻作文教学的通幽曲径

前言:写作能力将陪伴人一生的学习、工作。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处于“老大难”的状况。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做了不少尝试,获取了一定经验,记录如下

2010年9月10日

这是开学以来第一节作文课。

“同学们,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教师节”学生齐声回答。

“你们喜欢自己的老师吗?”

“喜欢!”

“我特别想了解你们以前的老师,尤其是你们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谁能说给我听听吗?”

(学生纷纷要求发言。讲述时,很具体、生动,生活气息浓厚。)“我都被这些可敬的老师感动了,这样,你们把这些故事和想对那个老师说的话记下来,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你们以前的老师,也送给我,作为我努力的方向。好吗?”

(学生进入写作状态,有的面带笑意,若有所得;有的注视黑板,入神思考;有的泪光初泛,感动在回忆之中。)

这是一次成功的作文教学,在批改时,我一次一次被感动着。学生们真正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写作。他们没有把作文当成任务,而是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尽情地倾诉、宣泄。做到了“以我手写我心”。以前,不少学生总是在刻意地写作,搜肠刮肚,把写作当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对写作持敬畏甚至是恐惧的态度。正如特级教师余漪所言:“学生写作中有恐惧心理,犹如头上套着紧箍咒,手脚捆着绳索,不加以清除,提起笔来就重如千钧,只字难书,墨滞不下。”(《作文教学导论》)将写作简单化,告诉学生写作就是把心里想说的话有重点地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从记忆中去寻觅,去捕捉,在不知不觉间获得了写作材料,写作就不再艰难,成功的喜悦感就会油然而生。

作文教学要点之一:破除写作恐惧心理,还学生一个轻松心态。

2010年10月12日

晚上最好一节自习。

“今天,我们要一起开个作文研讨会!”

(学生被我一本正经的样子逗乐了。)

“肃静。我们一起商量一下,该怎样不断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

„„

生1:“要多读课外书。我写作文时就经常感觉有些东西表达不出来,可能就是书读的太少了。”

生2:“我觉得光读没有用,我以前也读了不少课外书,却感觉写的时候要么用不上,要么想用的时候又记不起来了。弄的我有时都不太想读书了。所以我认为除了读还要记,把好的篇章段落记在脑子里。”

生3:“多写写也很重要的。我觉得我的作文水平在这个暑假提高了不少,主要原因是我放假在爸爸的督促下每天都写了一篇日记,而且都是认真写的。”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多读,多记多练。是写作的常径。鲁迅就曾说过:“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做﹑读;做得不好,又读,又做。”因此,写作文,积累和练习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如何落实读和写呢?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全班决定:

读:

1﹑一个课外阅读记录卡,自己列个阅读计划,每周坚持读两篇以上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科代表每周检查。

2﹑将课外阅读中发现的优秀作品及时交给学习委员,收集整理后,装订成册,供全班学习。3﹑一个月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利用晚自习或课外活动时间)

写:

1.每周至少写3篇日记,(规定一篇心情日记,一篇观察日记,一篇读后感。)质量要高,不合格要重写。

2﹑创立班刊《新荷》。积极投稿,参加编写。

说:

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是故事会。轮流向同学们推荐成语故事﹑名言佳句﹑名人轶事﹑时事要闻等,拓宽同学们的写作渠道,增加语文知识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就是生活,就是名著,就是积累。读书不仅是读文字,读故事,更是要和作者对话,进而和自己对话。读别人的脑子,可以丰富自己的脑子。书读得多,对生活就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作文也就与众不同了。因此,曾有人说过:“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除了多读,多些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心情日记”是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最好形式之一。它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创设了一个挥洒个性的空间,学生会自由流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因此感情会更真挚,表达也会更流畅。观察日记鼓励学生发掘生活,因为生活才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生活中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才会生意盎然。而读后感强调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感悟,是

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当我们综合以上训练要点,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常规时,作文的清泉就会汩汩而出。

作文教学要点之二:建立良好的训练常规,让写作循径而上。

2010年11月9日

上午语文课

“今天,我要请一位学生做模特。”

“我”“我” „„(学生踊跃举手报名。)

“大家觉得我们班谁最有特点?”

(经过讨论,选定李瑶为模特。李瑶上讲台,摆了个POSE)

“大家回忆一下,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

“很好,大家首先给李瑶同学画个像吧!”

(学生们细致观察起来,纷纷动笔。)

【几分钟后】“李瑶在大家印象中是个什么样的同学?”

生一:“他很调皮”。

生二:“他是我们班的开心果,经常让我们开怀大笑。”

生三:“他容易犯错误,当时很后悔,过后很快就忘了。”„„

“大家说的非常好,你们是怎么了解到他的这些特点的呢?”

“有一次„„”

(师打断这个学生的发言。)“不要说出来,用笔写出来。同学们,现在就动笔,把你印象中的李瑶写出来。注意,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李瑶的性格特点。”(沸腾的教室再次平静下来,学生们奋笔疾书。)

在这次作文训练中,同学们写出了一个性格鲜明,活灵活现的李瑶。尤其是外貌描写,同学们纷纷走出了以往的“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能说会道的嘴巴”的模式,注重细节,描写传神到位。如徐晓娟的《这小子真棒》中描写道:“李瑶最有特点的就是他的眼睛了,看,一双小小的眼睛,散发着俏皮的气息,时不时还用力的睁大,似乎很不满小眼的宿命。偶尔故意眨巴两下,一副故作深沉的样子。”寥寥几笔,将李瑶的“神完全展现。”

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作文教学,会让学生真正的放开来写作。作文课堂上,我有时会带来一束鲜花,有时会捧来几尾金鱼,有时会拿来一个玩具有时会放上一段音乐„„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写作情境。天长日久,学生的习作便少了生硬虚假,多了细节﹑真实﹑个性。

作文教学要点之三:创设写作情境,写出个性文章。

2010年12月14日

第一节语文晚自习

“今天晚上,我们要做一次小老师,对一位同学的作文进行批改。” “大家可以从文章立意﹑结构安排﹑语言﹑感情﹑表达效果等方面入

手进行评定修改,像老师平时为大家改作文一样,最后写一个综合评语。”

(学生很兴奋,热情瞬间点燃。待老师发下原稿后,马上投入修改工作。)

原文:班长其人其事(片段)

“老师好!”一听到这个声音,我就想起了在小学时期,我和秦爽一起回家时候的情景,我们排成队伍,一对有七八个人,一起向山里出发。这时,在路的前方有一位老师,我们非常熟悉他,靠近他时,秦爽就带头喊了声:“老师好”接着同学们纷纷叫道,“老师好”。唯独我没有,而我却像个木头人似的,站在那儿,假装没有看见。考试时,秦爽的成绩在我们班是名列前矛,同学们都非常羡慕她,唯独我却有点嫉妒她,每次她都能上讲台领奖状,而我只能在台下无助的望着。

第二节晚自习: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修改的意见。”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仓促,有不少错字病句。如“一对”的“对”,应该是“队”,“名列前矛”的“矛”应该为“茅”。

生2:有些句子也不够通顺。如“一齐向山里出发”“出发”应改为“进发”,“而我却像个木头人似的”一句与上下文也不连贯„„

生3:我认为文章小改没有用,而要做大手术。班长其人其事,总要能看出主人公班长的身份吧,可文章根本看不出。选材很不合要求。

生4:对,有些文不对题的感觉。尤其是关于我的心理活动描写,让读者莫名其妙。„„(许多学生都积极发表意见)

最后全班综合修改意见:1﹑重新选材,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班长的优秀品质。

2﹑“我”的心理描写与中心无关,不要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要写,应写与中心有关的内容。

3﹑写好后要多读几遍,注意语句的通顺。

第三节自习

“上两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文章修改的重要性。这节课,大家把自己当成这篇文章的作者,对文章做个彻底的修改。修改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对作文的批改,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该,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这次作文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病历”,通过他们自己的理解感悟,明白了什么样的错误不能犯,犯了这些错误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有了这样先入为主式的意识强化,学生在写作中就会有意识的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审美﹑鉴赏﹑评价作文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情境作文的教学 篇6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1、情境法是外国语教学的一种,它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主张创立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外国语。

2、情境教学法

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法。

二、情境教学的类型

根据情境对儿童的感官或思维活动所起的不同作用,大体可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推理情境几种:

(一)实体情境

即以物体原形为主的情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其观察山川田野、风霜雨雪、花鸟虫鱼等都是实体情境,在课堂上出示的各种物品,标本等也是实体情境,可以发展其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如、写景、写物的作文。

(二)模拟情境

在无法在客观上具备实体情景的情况下模拟情境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情境再现:比

如画片再现、音乐渲染、角色扮演等。模拟情境只需要相似即可,在适用时就显得简单,如音乐作文、美术作文„„

(三)语表情境

语表情境是单纯用语言描述某一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想象活动,对一些实体无法展现实体情境的内容。比如:害怕„„

(四)想象情境

想象情境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活动,在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情境,它虽不像实体情境那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但它的意象却比实体情境更广远。更富有感情色彩,但想象情境往往借助实体情境语表情境和模拟情境来作为想象情境的契机。如《我是一片杨树叶》《我是一颗蒲公英种子》,让学生想象一下,种子会飞到哪儿去,带领学生来到室外,抬头看看天空、低头看看地上,你会来到什么地方,会干什么。

三、情境作文的教学

(一)低年级要求从写一句话开始,懂得一个句子可 以回答什么人,怎么样、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什么地方怎么样,其实,观察日记打下认识与表达的基础,学会留心观察事物,一般一二年级(四

个学期)后写三百字没问题。

(二)中高年级

大家都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儿童作文同样离不开生活,三年级让学生写一些词语麻辣串、观察日记、四年级后,每日作文,每天十分钟。不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分析课文上,我们要搬掉压在学生头上的两座大山,一座是课堂上问答或分析的山,一座是习题或训练的山。问答或分析学生能学到什么,能达到什么目的,只是一种模式化的操作。这种问答式的分析,把一篇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有位老师对两句话提出了十几个问题。《穷人》 师:地扫得怎样、炉子怎样、搁板怎样,这些告诉我们什么、桑娜补网说明什么„„一边补网一边又在干什么,其实一个问题就可以解决,如:读了这段话可以看出桑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就会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因为一千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哈姆雷特。

(三)各类文体的指导方法

1、怎样写景物

先指导学生观察再写作文,这是写景的重要方法,因为观察是基础,写作是目的。

写景是为了表达一种情感,也就是作者的一种思想倾向,是优美亮丽,还是低沉伤感,首先要让学生明

确,其次要动静搭配因为动静搭配像卖菜一样,市场上的菜很多,要挑选搭配才好吃,最后按顺序安排材料,分块组合。用图表示

以上用实体情境。

2、怎样写静物(状物)① 立即抓住主体物

所谓主体物:就是作文题要求描写的对象也就是这个物品的样子,长、宽、高、形状、颜色。② 快速找到联系物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总与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光写主体物,能写的材料不会多,内容就会匮乏,而一写联系物,文章的内容就会丰富多彩了,如《桥》 ③ 尽快展开联想

有些作文,写了前两个就可以完了,但有些作文题,光写前两种还不行,因为光写前两种,内容是具体了,但主题还有够深刻,要想立意就必须写联想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物喻人)联想有三种,第一是相似联想,如长城联想到长龙,弯弯的月芽,想到小船,老牛联想到忍辱负重的人。由圆想到月饼。第二种是相关联想,如:由馒头联想到面点师,种田的农

民„„第三种相对联想,如:由冷想到热,由白想到黑。

一篇文章不一定非要写三物,这要根据题目来定,如:写竹林,给了写竹林笔直的竹竿,青青的叶子,写了联系物,林中的小鸟,早晨的薄雾,展开联想,又如:后山上的松树,又怎样写三物呢?《喇叭花》两种联想,结构:来历——样子——联系到什么——联想。

3、怎样写好一件事(包括游记)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在整个小学阶段写得最多的是以记事为主题的文章,基本步骤如下:

首先是确定中心思想,观点要鲜明,歌颂什么,反对什么,不能含糊,而且要有时代性,也就是要紧跟形势。

其次,根据中心选材,一提到新风尚的事,就写让座、捡钱包,选材要典型,有意即可。

再次,合理安排材料。

第一是按时间顺序比如:运动会、有趣的实验。会前、会中、会后。

第二是按空间转换顺序:如《爬山》脚——半山——顶。

第三是时空结合 注意详细得当。比如写游记:以课文《游金华的双龙洞》为例子,指导写作。首先理清浏览线路,让学生说说自己游了哪些地方,板书后再让学生说说最感兴趣的地方,详写重要景点,最后插入一些传说、典故等„„ 4、怎样写人

写人和记事一样都是小学生练习写作的重点,快速写人的方法。

① 品德定向,你想表现的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

② 因德选材选几个事例来说明其品德 ③ 根据材料进行布局安排 第一段:写谁,外貌特点 第二段:品德定向,是个什么人

第三段:举例说明,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5、怎样写动物

写动物,关键是写好外部形态,再抓住它怎样动来写,与写静物的方法有点类似,所谓动物,就在于“动”字,方法简单。

第一段写出来历。

第二段写出外形,皮毛的颜色、眼耳口鼻„„采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第三段:仔细观察,写清动物怎样动,怎样吃食,怎样叫。

例文《白鹅》中也像写人一样进行品德定向,写出它是高傲,然后举例子说明。

四、利用综合实践课程为资源的开放式作文教学

(以前没这个课程时,就有人提出大单元整合的观点进行作文系列教学)

1、科普作文

科普作文的设计以相关学科为依托,操作步骤,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实地考察(实验)——作文:如《河里的石头为什么是圆的》《落叶为什么背朝天》《海螺会自己发出声音》等。

2、以美工、劳技为内容的美工作文

喜欢绘画是孩子们的天性,任何一个孩子的画大人看起来都觉得可笑,但在孩子的眼里都有一个美丽的世界,抓住这一点可以让孩子们“画作文”,然后又让其“添画作文”,“组画作文”,最后过渡到“看图作文”。

在综合实践课中,有的内容是要通过制作来完成的,比如设时装、手编环保袋、动手插花等内容都是写作的材料,比如我让学生参加学校的变费为宝的科技劳动比赛中,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小

玩具,然后当遇到写《我的课余生活》时,学生就可以信手拈来。

3、以唱歌表演为内容的音乐作文

早在20多年前,浙江的有些老师就曾创设音响作文的实验,因为美妙的音乐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唤起他们的想象,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出写作兴趣,比如:听听自然界的声音,写写记实作文,学生在《秋雨》中写道:“秋天的雨是会奏乐的,不信你听:雨点打在雨棚上,啪、啪啪,是在打架子鼓吧。树叶发出了“沙沙沙、涮涮涮的声音,这不是摇沙锤吗。咕咚、咕咚,雨点滴在池塘里,这分明是在弹琴„„

其次是歌曲、乐曲写想象作文,比如听《让我们荡起双浆》进行景物描写,《采蘑菇的小姑娘》想象进行人物描写,通过课本剧的改编进行场面描写,(观众怎样看,演员怎样表演等)

4、以流行歌谣和诗词为内容的学习写诗,填词。

近年来;校园内流行一些不健康的校园歌谣(什么“太阳当头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如我们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如《两只老虎》改编的《环保袋之歌》,又如在综合实践课《我与春天有个约会》 的主题中,教学生写诗,填词中效果也很好。根据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填写的词《卜算子、咏春》“柳芽伴春归,桃花开口笑,已是风筝满天时,更有牡丹俏,俏着迎春风,盼着春雨到,待到菜花满田时,蜜蜂嗡嗡叫”,等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校园歌谣,这些歌成了写作教学和思品教育的一种载体,学生们不光是语文素养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判断是非能力增强了。

作文教学的论文 篇7

在传统作文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会遇到三大难题, 备课难、授课难、批改难, 于是产生厌教的心态。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教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这三大难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信息技术成为教师真正的“好帮手”。

1.轻松备课

在传统备课中教师很难有丰富的资料进行查阅, 大多备课时只限于一本教参, 备出的课枯燥无味, 缺乏活力, 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在现代的信息技术时代,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多方面收集有关本课的信息资料, 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 使授课内容及形式更丰富多彩。如, 在指导学生对人物进行细节刻画时,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众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各方面的细节, 进行筛选, 找出典型例子, 再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

2.自如授课

备课是基础, 授课是过程。如, 我在传授《怎样刻画人物形象》时, 以“莫泊桑拜师”的故事作为本节课的重头戏, 希望学生能从故事中归纳方法, 但在传统的教学中, 我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 把故事生动地讲完, 而大部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是注重了情节, 而忽略了从里面撷取重要信息, 使课堂授课异常艰难, 我需要多次提示, 重复重点内容, 点拨重点语句, 才勉强有学生举手, 说出答案, 既费时又费力。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我提供了很大方便。我将故事情节以文字形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从文字中撷取信息, 这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白了内容, 在看的过程中寻找到方法, 课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效果。

3.方便批改

批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只有抓好这个环节, 教师才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优缺点和自己的授课效果, 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同时批改也是作文教学中最烦琐、劳动量最大的工作。不认真会前功尽弃, 费时费力。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时代, 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 师生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交流。学生随时把习作发给教师, 教师也可动态地掌握学生习作的情况。在每次作文批改中, 教师可以把典型的优秀例文和病文发到共同的论坛中, 让大家来欣赏和评析, 吸其精华, 去其糟粕。让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和进步。这样的批改可以让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是学生的“好帮手”

在平时写作中, 学生常常会遇到这样三大难题, 无素材、无兴趣、无方向。于是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一种厌学的心态, 使作文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出现, 使这三大难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它也成了现代学生写作离不开的“好帮手”。

1.积累素材, 开阔视野

在平时的写作中总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 说明学生的生活素材太少, 视野还窄。众所周知, 一切素材均来源于生活, 因而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 让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从生活中获取各方面的素材, 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前提。可是学生的生活范围狭窄, 空间有限, 很难收集到满意的素材。信息技术的出现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平时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平台, 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 培养语感、丰富语言, 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课余进行个性化的网络阅读 (如中外名著等) 。更重要的是网络让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 使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感受生活的心。如, 教师布置以《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时, 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 查找到各地秋天的特色, 了解各地的秋景, 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使作文内容显得更丰富多彩。

2.激发兴趣, 好学乐写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写作的最直接动力, 当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时, 他便会调动各种智力因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写作。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具有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 它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 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感官需要,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写作兴趣。例如, 在“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一题材的作文时, 学生就可以运用电脑在课前找出一些相关的画面, 一边寻找、一边讨论, 气氛非常热烈, 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明确方向, 积极进取

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好的习作, 大多也只是在教室内共同探讨、互相传阅而很少走出教室, 影响很小, 使学生对写好作文没有一个好的目标。这个过程也使学生能真正领悟到, 写作的目的在于进行自我表达以及实现与他人的交流, 满足精神上的需要, 而不在于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永祥, 臻儒.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 2010-05.

[2]蔡京玉.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04.

实现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双赢 篇8

一.重视诵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和吸收,写是运用与表达,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叶圣陶先生指出:“从前的人学作文都注重诵读,往往只要把几十篇文章读得烂熟,自然而然就能下笔成文了。” 所以,教师在讲读课文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二.重视积累

写作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一定的积累是无法写出好文章的。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所以教师在讲析课文时,要穿插作文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

1、积累典型作家的材料

高中阶段,我们所了解的作者有“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散文大家朱自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从这些作者身上,我们看到一种气节与自尊;还有“沙场秋点兵”的豪放诗人辛弃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诗人杜甫,“家祭毋忘告乃翁”的爱国诗人陆游……从这些作者身上,我们看到强烈的爱国精神。所以,在课文教学中,在讲授课文相关背景时,还能够积累到一些典型素材。

2、积累典型人物的材料

在高中语文课文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举不胜举,有一些就可以当作写作素材进行积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蔺相如,《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苏武传》中的苏武等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人物;《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保守反动的别理科夫,《老人与海》中顽强的硬汉子桑迪亚哥等外国优秀作品中的经典人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而且这几年高考优秀作文中,也不乏一些故事新编一类的作文,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大多来自课本。可以说,利用课文教学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素材,既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的兴趣。

3、积累诗词名句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许多名篇名句教师不但要求学生能背会写,还应要求尽可能地运用到作文中去,以增添作文语言的亮点。其中,最容易把握的应属诗词了。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以及必修教材中的古诗词单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优美的诗句、靓丽的语言能为学生的作文增添文采。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背诵,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重视仿写

如今,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40分的基础等级分列出内容、表达各20分,这就要求学生的作文不仅要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而且要尽可能的在语言上有文采、有亮点、有情感。这就要求要借助自然景物、借助人物描写来表情达意。这一点,语文课文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

1、对课文中的优美语段进行仿写

高中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文质兼美的范文,优美的语言不但能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模仿、借用的绝好素材。《荷塘月色》中,对“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一部分的描写,优美生动。教师不仅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赏析,而且还可以要求学生依照其特点仿写,如:《晨光中的校园》《月光下的小路》等,以提高学生运用修辞、调动各种感观的写作的能力。

2、对课文中塑造人物的技巧进行仿写

课文教学,无外乎要分析结构、总结特点、体味情感、品位语言。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分析,学生在听的时候,也许会感觉有趣味,但过耳即忘,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教师把课文的分析与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分析课文中吸取写作经验,变学生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听写,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

相信这种在课文教学中穿插作文教学,以读促写的方法能达到新课改对语文作文教学提出的目标,真正实现语文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双赢。

罗俊,教师,现居四川阆中。

作文教学的论文 篇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可以说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常常也是一个语文教师最费力而又最难取得收效的一个环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手托下巴,瞪着眼睛,不知道从何下手,几乎是无话可说或者是胡编乱造。有时候,脑海中想好的挺感动的事情,表达起来往往词不达意,言不由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希望有一天通过这三尺讲台,培育出满院芬芳。以下是我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以来的一点做法,虽然还不成熟,甚至有点土气,但我相信,老师们的交流学习,我一定会有所收获。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篇10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似乎处于有些尴尬的局面,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常常事倍功半,致使本身应是体现学生创造力和创意思维的写作成了老大难问题。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一些经验。

一、精心创设情景,激发表达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我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要学生写出生动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还要实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当学生在感受充满激情的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学生自然也就有了想表达的欲望,主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3.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鼓励说出真话,大胆表达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受,体现童真童趣。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三、教给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

四、重视修改讲评,激发习作兴趣――解决“写好”的问题

1.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淋浴下,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就不会把作文当做一种负担了。

上一篇:储蓄罐作文300字下一篇: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