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以美国对华反补贴为例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加快, 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也不断加速。但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 贸易摩擦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 但中国的出超地位不断提升, 美国开始采取各类贸易保护措施来维护自身利益。当反倾销措施不再奏效, 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的对美国经济影响深重, 反补贴手段开始为美国政府所利用。在美国对华反补贴措施使用如火如荼之时,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美国反补贴相关规定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吸取以往反补贴案件中的经验, 为我国日后应对美国反补贴调查提供经验。

一、对外贸易摩擦问题概述

1. 对外贸易摩擦简介

大多数讨论对外贸易摩擦的文章中, 对于对外贸易摩擦的概念的描述比较模糊。由于学者们对于对外贸易摩擦的理解角度不同, 目前暂无统一的定义。在我国的学术领域, 关于对外贸易摩擦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王厚双 (2002) 以贸易战代替贸易摩擦, 其在著作《贸易战:离中国有多远?》中指出, 贸易战, 也就是贸易摩擦, 是经济战在对外贸易中的表现形式, 其强调:经济战范围广泛, 可大可小, 从小的方面说, 是企业与企业, 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竞争, 从大的方面说, 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在资源与机会方面的争夺。贸易战是经济战的一方面, 贸易战的实质是国家从战略角度出发, 为国家利益而开展的国际贸易的对抗。

赵瑾 (2002) 在其著作《全球化与经济摩擦》中从微观的角度来解读贸易摩擦。该文认为贸易摩擦是经济摩擦的形式之一, 并将贸易摩擦限定为微观经济摩擦, 主要探讨产业内以及产业间的经济摩擦, 未涉及宏观层面以及国家级别的贸易摩擦。

2. 贸易摩擦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 贸易摩擦有不同的类型。

以贸易摩擦涉及的对象来看, 可分为有形摩擦和无形摩擦。有形摩擦是指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摩擦, 主要以进出口商品为载体, 无形贸易摩擦并不涉及到具体的有形产品, 而是对外贸易往来的双方或多方国家在经济政策、贸易制度、贸易法规等方面的差别以及不兼容。

以参与贸易摩擦的经济主体来看, 贸易摩擦可分为双边贸易摩擦, 多边贸易摩擦以及集团贸易摩擦。双边贸易摩擦只涉及两个经济主体, 多边贸易摩擦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同多个经济主体之间的贸易摩擦, 集团贸易摩擦则更为复杂, 是属于多边对多边的贸易摩擦。该类摩擦常常具有联盟的性质。

根据贸易摩擦采取手段的不同, 可分为关税摩擦和非关税摩擦。对中美贸易摩擦而言, 关税摩擦就是指美国提高从中国进口商品的税率而导致的摩擦。除去关税摩擦, 其他为非关税摩擦, 分为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两大类, 直接手段包括进口限额, 进口许可证等;间接手段则是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 其中被谈论最多的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美国对华反补贴现状

1. 美国对华反补贴概况

美国在对我国反补贴制裁上采取的是递进的方式。20世纪90年代, 中美间贸易发展迅速, 贸易额不断增加, 中国商品大量出口至美国, 中国经济在世界上逐渐崭露头角。在中美贸易中, 中国一直处于出超的地位, 美国对此颇为苦恼, 但由于上世纪90年代, 中国还未加入世贸组织, 国际上中国属于非市场经济国家, 美国并未对中国实施反补贴策略。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在中美贸易猛增, 中国出超明显的情况之下, 美国开始在其反补贴立法上做文章, 着手对中国出口商品进行反补贴调查。

2. 美国对华反补贴特点

纵观近几十年来美国对华反补贴案件的调查, 得出美国对华反补贴的以下几个特点:

(1) 反补贴调查频率增加

中美两国贸易兴盛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21世纪之前美国几乎没有对中国发起过反补贴调查。调查始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1世纪初期, 反补贴调查频率为每年一至两次, 2009年及以后, 频率开始越来越大, 近两年有持续增加的趋势。从2006年到2013年, 美国共对中国发起38起反补贴调查, 其中, 2006年2起, 2007年6起, 2008年4起, 2009年9起, 2010年和2011年均为3起, 2012年5起, 2013年7起。

(2) 反补贴调查涉案范围广泛

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些产品分布范围较为广泛, 美国对这些产品的反补贴调查也是采取乐此不疲的态度。这些产品主要包括有烟草、饮料、服装、金属管材、化工产品、木制品等, 其中有不少产品本就利润低廉, 在被美国征收反补贴税之后利润就更显微薄。

(3) “双反”同时进行

近年来, 美国的对华商品进行反补贴调查时, 一般都伴随着反倾销调查。其可能的原因是对后者的认定更加简单, 而对前者的认定还要深入中国国内对中国政府补贴行为进行调查。而对相关案件进行裁定时也常常是两者同时处罚。

三、美国对华反补贴的原因分析

1. 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的内因分析

一方面, 改革开放之初, 为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政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出台了不同的优惠政策, 其中包括有税收优惠、专项补贴等。当时这些政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政策中的部分政策在本质上是不符合WTO规定的。也就是说, 我国的部分出口商品在本质上是适用于美国的反补贴调查的, 但中美对外贸易初期, 贸易量不大且对外贸易摩擦集中在其他方面。

另一方面,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世界经济普遍走低, 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出口贸易虽然受到影响, 但形势好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为挽救国内经济, 促进国内就业, 必然会在进口产品调查上做文章。反倾销调查一直是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遭遇的最多的调查, 在近30年的斗争中, 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能力大大提升, 美国开始选择其他形式的贸易保护政策来对我国企业进行调查, 反补贴开始成为新的贸易保护手段。

2. 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的外因分析

(1)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易引起贸易摩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出口贸易急剧增长, 这样不可避免会出现贸易摩擦, 遭受贸易调查。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资源丰富, 国内劳动力价格低廉, 政府提供大量优惠政策, 出口产品在价格上是进口国家无法比拟的。这虽然给进口国家的消费者到来好处, 但却触动该国生产者的利益, 导致进口国对我国进行反补贴调查。另一方面, 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畸形, 我国对有重要贸易往来的国家一般都是处于顺差状态, 也就是说对外出口大于进口。这会造成贸易伙伴的不满, 比如美国从1993年起在与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状态, 这造成了美国对华的极大不满, 采取对华商品的反补贴调查也在情理之中。

(2)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是国际贸易中的毒瘤, 对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有严重不良影响。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不景气, 其后几年, 美国经济也未完全从泥潭中走出来。在此情况之下,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 又开始在对进口商品在反补贴方面大做文章。

四、我国的反补贴应对措施

1. 我国政府应对措施

(1) 组织企业积极应诉

出口企业在应对美国商务部等组织的补贴调查时, 往往是处于弱势的一方, 我国政府必须要在各方面对企业予以积极帮助, 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反补贴调查。

首先要对我国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给予法律帮助。一方面, 政府要组织企业对美国的反补贴法律条例及案件进行学习, 熟悉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这样有助于企业避免出口贸易进行时触及美国相关法律, 预防相关纠纷。另一方面, 一旦纠纷产生, 政府应扮演支持者与协助者的角色, 在能力范围之内积极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帮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其次, 在进行法律援助的基础之上, 政府应对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一是对部分企业给予直接的资金支持;二是对于特定行业, 帮助成立行业内应诉基金, 并协助基金运作以及基金内部资金的分配与使用;三是支持行业协会与商会的发展, 使之充分发挥企业与政府间的纽带作用, 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反补贴纠纷。

(2) 建立出口产品预警系统

美国对我国产品进行的反补贴调查时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美国对我国进行反补贴调查的产品都是对其国内产业造成一定威胁的产品。因此, 我国政府应该要时刻关注美国国内的产业动态以及发布的相关政策, 根据相关信息提前做好产品的出口安排和调整。另一方面, 搜集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相关数据, 进行系统研究并建立体系, 对于可能遭遇反补贴的出口商品, 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3) 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在美国商务部 (Department of Commerce, 以下简称DOC) 对我国出口商品进行补贴认定时, 人民币基准利率是重要的认定依据, 美国DOC通常采用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接近的其他国家的短期利率来认定人民币利率, 这一利率的计算依据在反补贴纠纷中通常具有很大的争议。要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我国政府目前要做的是加速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扩大内需

从国际形势来看,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至今都还未消除, 美国经济也并未完全复苏, 美国需求的减少对我国出口产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促进经济增长, 在金融危机期间, 我国共投入约4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国内投资。其中以农村市场的表现最为突出, 家电下乡等政策对我国经济贡献巨大。从国内形势来看, 我国拥有13亿人口, 但巨大的需求市场却并未被开发出来。在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 贸易保护日趋严峻的今天, 开发国内市场,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

2. 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1) 熟悉贸易救济措施的有关规定, 协调出口策略

美国对我国产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通常是我国的某一类出口产品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增幅较大, 给美国国内的这一类产品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 损害了该国国内市场。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出口前对美国反补贴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有深刻的了解, 出口企业间要对出口策略进行相互协调。正确的做法是要时刻对国际市场保持敏锐嗅觉, 搜集该行业产品在国内外的相关进出口信息, 并根据信息进行行业分析, 时刻把握好产品的出口节奏, 避免卷入国际贸易纠纷。

(2) 加速出口产品结构调整

在美国对中国进行反补贴调查的产品中, 很大一部分产品为劳动密集型, 这类产品附加值较低, 加工程度较浅, 更容易陷入国际贸易纠纷。为避免此类贸易纠纷, 出口企业应尽快对出口产品进行结构调整。对于自然型产品, 以WTO的相关贸易条例为依据, 提高产品加工程度, 进行精细加工, 避免美国的反补贴以及其他形式的调查。对于工业类产品, 应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来应对美国的反补贴调查以及其他的国际贸易纠纷。

(3) 转变出口策略, 进行多元化出口

国际贸易市场上, 中国素来以“世界工厂”出名。但这个“世界”的范围却并不广泛, 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方比较集中, 主要是美日、欧盟等, 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不甚紧密。出口贸易伙伴过于集中的后果就是我国时常面临与这些国家的贸易纠纷。同时, 美日等发达国家在进口我国产品时处于贸易中的买方地位, 不可避免地有滥用买方权利, 制造贸易纠纷的嫌疑。而相比之下, 发展中以及不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 我国企业应该转变出口策略, 扩大出口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问题进行了概述, 由此引入美国对华的反补贴调查。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大背景, 在美国对华反补贴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美国对华反补贴的深层次原因, 并分别从政府和企业角度给出了对于美国反补贴调查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贸易摩擦,反补贴,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荣珍.美国对华反补贴案件补贴项目分析[J].国际贸易, 2013 (10)

[2] 张玉娥, 贲永青.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J].经济视角, 2011 (09)

[3] 臧立.WTO法律体系下实施“双反”措施的合法性研究——由“美国对华铜版纸案”引发的思考[J].法商研究, 2008 (01)

[4] 李少华.美国对华反补贴问题浅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 (03)

[5] 王厚双.贸易战:离中国有多远[M].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6] 赵瑾.全球化与经济摩擦:日美经济摩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商务印书馆, 2002.

上一篇: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下一篇: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