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精选8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篇1

正文

改革开放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随后的外贸体制改革使中国对外贸易获得高速成长.并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的强劲增长。根据WTO的统计.我国货物贸易额、货物出口额2003年全球排名第4位.货物进口额排名第3位。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一.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跨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还将积极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外投资的扩大,必将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技术创新和金融改革将为外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产业转移的加快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获得外部技术和提高研发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后发优势”,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借

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

二.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挑战

尽管成就非凡.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我国对外贸易在不少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问题.还有着长远的发展空间

1.能源资源安全问题凸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我国能源供应受国际制约较大,经常因价格变动遭受巨额损失。

2.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亟需转变。

我国外贸仍然没有改变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与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差距。1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层次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商品所占的比重不高。2服务贸易出口发展严重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0%,明显低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3.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我国虽然成为世界彩电、计算机、手机和DVD等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仅仅是世界的“加工车间”,无法分享到更多利润。

3.贸易摩擦持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很多领域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中外贸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的原因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此,既要以“平常心”看待,又要采取有效的办法积极应对。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不仅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

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位次不断提前;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也不断改善,经济开放度(外贸依存度)明显提高;进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进出口市场分布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应积极应对,重点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协调增长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追求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篇2

1.贸易规模扩大,增速减慢,同时贸易逆差持续减小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数据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4年间我国总出口增长了7648.8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速度约9.76%。虽然2010年国际市场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经济整体的增速放慢,但我国政府仍采取一系列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出口总额在国际环境低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与2009年相比同比增长31.3%。世界经济于2012年逐渐苏醒,此时,我国出口总额增速慢慢减缓,至2014年末,近三年里总出口额增速分别是7.9%、7.9%和3.4%。根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速比全世界贸易总增长速度高2.7%,出口额占全世界份额的12.7%。尽管2015年我国出口总额呈现负增长,但出口境况依然比国际市场上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要好,出口额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提高到约13.4%,依然维持住了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虽然大体上看来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存在较大波动,但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使得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在整体上保持稳定。另外,出口增速也渐渐减慢,从2010年的31.3%到2014年的3.4%,甚至是2015年的-8.02%,都体现出贸易出口在渐渐减缓。外贸规模的扩大和增速的减缓反映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已经逐步显效,并且随着国内消费投资需求的增加,国内生产企业的出口压力将减小,同时也会带动对国外产品和原料的需求,从而刺激进口,这样一来国内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即使当前我国依然处于贸易顺差,顺差趋势也将逐步缩小,最终实现贸易平衡。

2.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出现变化,贸易伙伴趋向多元化

随着国际市场的扩大及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在不断地拓展新市场,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逐渐呈现多元化面貌。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一国对某一特定市场的贸易依存度。按照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贸易市场2010年主要在亚洲,份额将近43%,其次,欧洲、北美洲的份额各占21%、18%,而东盟和非洲各占8%和2%。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较2010年在各个国家都有一定的增长,但各国比例日趋均衡,其中欧盟降至14.3%,东盟达11.9%。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与《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4年)》数据统计

从图1可知,我国对外贸易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市场在不断扩大。事实上,我国在2011年以前首要的外贸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而从2011年开始,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一度超过了对发达国家出口额,2015年,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接近53.0%。这一现象说明我国贸易市场不仅日趋多元化,而且逐步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

3.出口商品结构渐渐优化,制成品在对外贸易商品组成中比重持续上升

某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组成一般能够体现该国的经济结构、经济的发展方式、外贸政策和竞争力水平,较发达的国家往往重点出口技术要求较高的产业制成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经济结构战略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转变,我国对外贸易中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出现了明显变化。

从进口方面看,初级产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例有所提高,而制成品的进口比例减少,从2005年到2014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总值由1477亿美元增长至6474亿美元,其占进口总额比重从22.38%上升到33.06%。与2005年相比,虽然2014年工业制成品进口数量增加一倍不止,但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从77.62%降到66.94%;从出口方面看,初级产品出口数额增加,但在总出口中比重下降,制成品出口数额及比重均上升。2014年我国初级产品出口额为1127亿美元,工业制成品约为22296亿美元,分别是2005年两种产品出口额的2.3倍和3.1倍。可以看出,制成品的出口日渐占据出口贸易的主要地位。

4.对外贸易商品技术和价值水平不断提高,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回升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低污染、高技术、低能耗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中高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stat整理计算

如表2所示,在制成品出口中,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低等技术含量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中高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缓慢增长,其中中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最为明显,2015年其出口规模约为2005年的3.69倍,同时,高技术密集型制成品2015年的出口规模为2005年的3倍。

贸易条件指数是指商品出口的单位价值与进口单位价值之比,是能够反映出口商品相对价值水平和商品技术含量的指数。一般而言,拥有更高技术含量的商品附加价值就越高,出口国从中所获利益也就越多。据统计,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价值水平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在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单位价值在2004年超过基期价值水平,之后一直保持上涨,虽然期间贸易条件指数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但在2012年后又缓慢恢复,2015年中国贸易条件指数为112,1,表明中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12.1%的进口商品,可以看出我国的贸易条件进一步优化。

二、我国外贸结构中现存的问题

1.对外贸易市场仍处于不均衡状态,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依赖性较强

尽管我国对外贸易始终在积极地开辟新的贸易市场并也取得可观的成果,发展了欧、非、拉美洲等新兴地域,扩展了贸易规模,但整体而言,我国的出口市场依然处于不平衡状态。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数据统计整理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关于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数据,欧盟、美国和东盟为我国现阶段的三大商业伙伴。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39586.4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欧盟、美国、东盟的双边贸易值分别是5647.5亿美元、5582.8亿美元、和4721.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0%、3.4%、-0.6%,占比为14.3%、14.1%和11.9%;对香港、日本的双边贸易值分别为3436.0亿美元和2786,6亿美元,分别下降8.9%、9.2%;而与拉丁美洲及非洲的贸易总值仅分别为406.64亿美元和1790.3亿美元,分别占比仅约为0.8%和1%。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构成的不均衡,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依赖性较强。

2.产业制成品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严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在进入新纪元伊始,产能过剩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就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了,在21世纪初期,铜铁、建材、纺织以及化工等行业都表现出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其中,我国建材业产能占比超过全球建材总量的50%,大大超出了国内建材产品需求水平。钢铁业、化工业中的过剩产能一度超过40%,2015年的我国钢铁产能近12亿,而同年国内钢材市场需求量仅为7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67%,过剩比例达到33%;水泥产量达20亿吨,实际每年产能富余量超过6亿吨,产能剩余达到近30%。在产能利用率如此低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就被要求积极地拓展海外市场,否则就要面临破产的局面,由此说明我国产业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很大,一旦国外市场由于经济或政治原因产生波动,我国企业以及对外贸易活动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3.高等技术产品进出口比例较低,我国对外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低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成长,一系列政策引导我国出口商品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虽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例不断增长,但增长速度十分缓慢,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1059.75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7.7%,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值18356.45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20.7%,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为12108.15亿美元,占同年总出口的21.6%,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技术产品在对外贸易服务总额中所占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虽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较之前大幅上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我国出口产品长期以加工贸易为主,本国产品创新力和竞争力都缺乏优势,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的获利空间十分有限。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调整

1.提升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对外贸易产品的竞争力

企业是在经济战争中处于先锋地位,一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每每关系着国力竞争的成败。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从我国目前庞大的外汇储备余额不难看出资金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中已经不再是制约因素,而自主创新以及核心技术的掌握才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甚至是经济发展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的内生增长理论也指出,经济保持持续、独立、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内生的技术进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较量日趋激烈,掌握先进技术的发达家家在竞争中往往占据优势地位,并且在如今的国际格局中,任何国家都不会将核心技术透露给对手。因此,若想在竞争中略胜一筹,我国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研发关键的核心科技。一方面,我国应增强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重视培育专业的科研人员。就目前的水平来看,中国对科研和技术人员培育的投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也是我国外贸产品一直处于中低等技术水平、利润率不高的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和外贸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也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效保护技术成果,为企业树立一定的信心;另一方面应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并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吸收甚至升级,通过升级后的技术产品再向外出口。

2.进一步促进产业转移转向,减缓产能过剩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产能过剩、贸易结构不合理以及过剩产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等问题,我国的经济政策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降低国内产业的生产,对低效率、高污染企业予以淘汰或兼并,对不符合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定位的行业严格禁入,转变投向,从而减少过剩产能产业产品的生产;一方面加速将产能过剩的企业向国外转移,这样一来既可以进一步落实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又能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和竞争力。

3.加速扩展新兴外贸市场,减轻对部分发达国家的贸易依赖

我国现阶段对欧美等国的出口贸易在出口总额中占较大比例,而由于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的贸易限制逐渐增多以及国际关系的不稳定,我国的出口贸易因此会遭受较大影响。面对这种情形,我国首先要尽快实现将出口贸易的重点市场由发达地区转向非洲、南美洲等新兴贸易市场,一方面新兴市场多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经济一般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贸易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对贸易商品的限制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较小,更符合我国现阶段出口产品的特点。其次,对传统的外贸市场也要进一步巩固加强,使出口贸易在发达国家中保持均衡发展,逐步降低对某一国家的贸易依赖度,从而减小因一国政策、经济环境变动而带来的风险。最后,保持国内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是外贸发展的基础,在追求对外贸易扩大的同时要满足国内需求,建设并完善国内市场。

4.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鼓励国内发展,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应对国际市场中的贸易壁垒

不论是从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不断遇到贸易壁垒的考验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为应对这种局势,我国政府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一是进一步提升本国出口产品的技术等级,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以国际市场上的产品标准来引导国内产品的生产,促进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不断进级,从而拓展高端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二是建立相应行业协会,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对其他国家成功应对贸易壁垒时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汲取经验,并保证研究信息的可利用性和便捷性,使企业在面临相关问题是能及时得到帮助。三是政府应加强与国际上各国的沟通交流,积极参与有关国际贸易、环境等问题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各国协商签订公平公正的贸易协议,尽可能地争取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持,维持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必须进一步完善已有的自由贸易区,积极倡导并加入新的经济体,通过广泛的与各国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协商我国应得的利益,消除狭义区域性市场的单一性,从而减轻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士春.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6第7期.

[2]戴世宏,慕丽杰.我国贸易竞争力分析,2006.

[3]上海市浦东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进采标工作为加入WTO做好基础服务工作.上海标准化,2002.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对外贸易;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贸易方式和竞争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扩大国际市场地理范围的同时,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和市场风险,增加了贸易机会,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本文就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和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浅谈。

1 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由于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并不平衡,美国是电子商务发展最早成熟的国家,一直引领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欧盟电子商务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快,成为全球电子商务较为领先的地区。亚洲电子商务发展比较滞后,但是作为电子商务的新秀,市场潜力巨大,发展不可限量。

2 电子商务的发展

(1) B2B(B to B)将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主流。目前,电子商务有4种最基本的经营模式:B2B即从商家到商家,也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交易。B2C即从商家到消费者,也就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互联网发生的一切商务活动。C2B即以消费者为主体向商家要求交易,也就是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C2C即消费者间的商品交易,主要表现形式是网上商城、网上购物中心等,这也是目前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电子商务表现形式。

(2) 电子商务让更多的商家有了新的平台,商家可以通过网络与客户谈判交流、贷款结算等,国家政府也可以用其进行电子招标、政府采购等。提高了人们生活的品质,提高了效率,让更多的产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走得更远。

(3) 网络改变人们生活,电子商务让更多普通的人自主创业,所以它就是趋势。

(4) 电子商务不等于网络购物,未来会覆盖网民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如:网上团购房、车,订机票、电影票、餐饮券、健身券,交电话费、水费、电费,网上政务……已屡见不鲜。

(5) 电子商务的形态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淘宝的一种形式。将由最初的全面开花走向新的融合,即同类网站之间的兼并,不同类别网站之间互补性的兼并。

(6) 搜索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3 我国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现状

(1) 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也不平衡。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高,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中的发展水平明显比中西部地区要高得多,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却正是需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地区。中西部的外贸企业需要利用电子商务来发展国际贸易,以此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各个地区外贸企业中,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现象。

(2) 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利用率低

虽然我国的外贸企业已经开始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但是利用率比较低。同时,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功能单一,大部分只是利用网络发布广告、电子查询、电子目录、网上互通商品信息;少数进行电子交易(电子洽谈、订购),利用网络进行商务洽谈、签订购货合同、交换文本及单证、进行交易,能完成国际贸易整个过程的完善的电子商务应用较少。

(3) 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环境有待改善

我国的信息化政策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与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不够明朗,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还都没有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存在较大问题。因为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涉及交易双方、工商行政管理、保险、海关、财税、银行等众多部门和不同地区、国家。这就需要加强电子商务法律、政策建设,不断促进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4 电子商务成为对外贸易发展新动力

目前,我国使用电子交易平台的中小企业已突破1400万家,外贸网商已经超过360万家,上架的“中国制造”有2500多万种,在敦煌网、eBay、环球资源网等越来越多企业独立网络外贸平台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制造”的出海通道更为通畅。

外贸企业新生机。对中小企业来说,它过去是通过第三方来出口,没有定价权,现在通过网络平台直接跟采购商来谈判价格,有了自己的谈判权利,可以得到更好的效益。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传统外贸企业一度面临着资金荒、短单多、成本上升赶不上产品提价等问题。我们外贸电子商务平台经营企业必须要帮助中国外贸和制造出口企业寻找一片新的发展空间,学会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去年商务部将把电子商务作为重要的战略着重发展。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

发展路上老难题。外贸电子商务的成本主要集中在物流与人才上,其中物流主要靠空运,占据了15%的成本,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熟练英语,还要通晓德语、法语甚至阿拉伯语以及非洲一些国家的小语种。从长远来看,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计划还需要更多长期性、体制性的保障,高校及社会办学力量应承担更多人才培养的重任。除此,中国外贸型电子商务如何在崛起之余,打造中国品牌、助力“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也是个值得探索的战略性问题。

5 结束语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为重要,及时了解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将其运用到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稳步、持续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及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书晓.浅论电子商务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0(18).

[2]叶佳丽.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J].商业经济,2010(4).

[3]包渊.略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探索,2011(4).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篇4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出现双降,但国内出口明显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口值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此外,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出现提升。

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比2014年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比2014年下降13.2%。贸易顺差3.69万亿元,扩大56.7%。

2015年我国进出口下降,主要是因为进口降幅较大,而这一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是受国内出口疲弱影响。而出口小幅下降,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低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偏高。

2015年,全球经济总体复苏乏力,前景艰难曲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局面中,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呈现一些积极变化和亮点。我国仍保持了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一大出口国,结合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情况,2015年我国仍将保持货物贸易总值全球居首这一地位,出口市场份额也将达到13%,较上一年继续有所提升。

去年,海关总署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对外贸易发展,包括出台通关一体化改革措施,提高通关时效,降低企业出口成本;出台简政放权措施,推动海关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建立规范化管理新机制,全面清理涉及中介服务事项和优化内部合并事项,主动自我加压;积极推广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这些措施都将对外贸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产品需求前景与产品投资战略分析报告》预测:2016年全球GDP将小幅回升至3.6%,美国经济继续复苏、欧元区和日本低迷之下有所回暖,新兴市场也略有改善,但货物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可能难以逆转,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稳中偏弱。

2016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要有所突破,除了依赖国际经济复苏之外,还需要自身发力。一是进一步形成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通过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波动引导我国进出口的发展;二是从外贸供给端加大结构改革力度,大力发展旅游,金融等国际服务贸易,推进生产生活领域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本文作者:余水工()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篇5

南昌商学院汉语言071班邹杰华

摘要: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本文主要是针对2009年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并且针对分析出来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分析、对策

中国自2001年加入了WTO也快有9年了。在这个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服务贸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建设高效相关产业协调和支持机制,加快我国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加强自己的竞争力,才有可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现在就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状况及问题、对策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进行分析。

一、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

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劳动者向另一国或多国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外汇的交易过程。根据乌拉圭回会谈判中关于服务贸易的定义,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过境交付。指没有人员、物质和资金的流动,只是通过电信、邮电、计算机的联网实现的。

(2)境外消费。指消费者向出口国的流动,如就医旅游、留学等。

(3)商业存在。指一国允许他国的企业或经济实体到本国开业,如外国公司到本国开饭店,建零售商场、代办律师事务所等。

(4)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国的自然人到另一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如讲学、技术指导、医疗服务等。

二、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状况及问题所在(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02年至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呈献蓬勃发展的状态(数额见下图)。

纵观上图和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稳步增长,占全球比例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有了较大发展,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既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国内服务业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世界主要服务贸易国行列。据有关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排名仅居世界第9位和第11位,而到了2009出口和进口分别位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四位。并且在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目标是4000亿美元,我国的服务贸易的额将进一步加大。

2、贸易逆差显著增加。

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开始产生,尤其是在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达2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倍。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和旅游,逆差额分别为230亿美元、106亿美元、97亿美元和40亿美元。

3、运输、旅游行业占比进一步下降。

2009年,我国运输服务进出口额为70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0.9%,继续成为我国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行业;旅游服务进出口额为834亿美元,同比增长8.3%,贸易差额由上年的顺差46.9亿美元转为逆差40亿美元。2006年以来,运输和旅游这两个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逐年下降,2009年这一比重下降至53.6%,低于2006年7.4个百分点。

4、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出口大幅增长。

2009年,我国保险服务进出口额为12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7%。其中,出口16亿美元,同比增长15.7%;进口113亿美元,同比下降11.3%;逆差97亿美元,下降14.6%。金融服务进出口额为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出口4亿美元,同比增长27.1%;进口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逆差3亿美元,同比增长20%。

5、其他商业服务成为顺差最大的行业。

2009年,我国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额为43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5%。其中,出口247亿美元,同比下降5 %;进口188亿美元,同比下降18.7%;顺差5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0.1亿美元,同比增长104.2%,成为我国服务贸易顺差最大的行业。

(二)、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较多挑战。我国服务业总体上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低,国际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偏低,服务贸易行业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具体有以下问题:

1、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中可以看出,占份额最大的前三项依次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这些都可以表明中国的服务贸易的项目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相当不合理。

2、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我国服务贸易项目结构单一,对货物贸易的依赖性较强,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即生产性服务贸易增长很快,如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等。由此,尽管我国服务贸易收支增长的态势良好,但项目和地区结构过于集中发展,项目结构和地区结构仍不平衡。

3、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低。

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国际服务贸易,比如金融、保险、技术咨询等项目发展迅速,发达国家在新兴服务贸易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但是,我国服务贸易中比重较大的项目主要是旅游、运输、转口贸易等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而金融、保险及专有权利和特许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4、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

长期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如《商业银行法》、《外资企业法》、《保险法》等。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立法未成体系,并且不少领域还是空白。这些严重的反映出我过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5、服务贸易人才缺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由于培养的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存在一些人才供过于求,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市场急需的人才却供不应求,特别是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旅游、国际会计、广告、法律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不足,严重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针对上述的发展的问题的探讨,所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面临的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国际贸易这一块,我国服务贸易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要与西方发达国家抢夺市场份额,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空间,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是十分艰苦的。为了加强我国的服务贸易的总额和服务贸易的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竟争能力。

1、优化服务行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咨询、法律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如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2、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还要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项目。

3、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4、完善法律法规。

我们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服务业摆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规范。

5、加大服务贸易人才的培训。

人才作为服务贸易的根本,我国要想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加大服务贸易人才的培训,对各大高校的相关专业加大财政投入,使相关人员受到更加系统的教育。

四、结束语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发挥现代流通对经济运行先导性作用的高端和前端,也成为通过服务贸易带动和提升现代服务能力,形成在国际市场交易和交换、创造增殖价值的财富实现方式。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提高我国服务贸易水平的根本措施,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服务贸易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服务贸易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加大对服务贸易的重视。根据上述的发展状况的分析和提出的政策,我可以把我国的服务贸易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盛 斌:中国加入WTO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评估与分析[J],世界经济2002(8)。

2、肖中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特征与原因分析[J],涉外经济2002(10)。

3、陈宪,程大中:服务贸易的发展与中国的“入世”后的对策[J],外贸经济 国际贸易,2002(7)。

4、徐桂英,宋立功:构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框架[J],经济论坛,2002(20)。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篇6

关键词:网络贸易特性影响对策性建议

内容摘要: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分析网络贸易发展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正反面影响,进而提出我国网络贸

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网络贸易的对策性建议。

◆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

网络贸易(Internet Trade),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商贸活动。网络贸易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通过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活动,或者是指以Internet为载体,利用数字化进行的在线交易。在网络贸易中,贸易活动的各方通过不同的网络服务平台,发布贸易信息、进行贸易洽谈、签订贸易合同、支付货款等。众所周知,网络贸易的发展,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据法新社2011年1月报道,联合国电信机构负责人哈马德•图埃1月发表声明称,截至2011年,全球互联网使用人数已突破20亿人。在我国,截至201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同时,有94.8%的中小企业配置了电脑,无电脑的中小企业仅占5.2%,92.7%的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42.1%的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和推广工作,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推广的比例达到了19.3%。由此可知,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企业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服务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研究网络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网络贸易的特性

(一)贸易虚拟化

网络贸易开拓了新的有别于传统贸易的贸易空间,即媒体空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贸易活动将从以实体市场的贸易转向以虚拟市场的贸易为主,比如虚拟商品市场、虚拟金融市场等虚拟经济场所和经济主体。网络贸易的虚拟化,缩减了贸易的时间成本、搜索成本、交易成本等,这提高了贸易发展的效率。不过,应该注意的是,这种虚拟化的网络贸易,并不代表没有贸易活动,因为在这种依赖网络的虚拟市场上,贸易活动正在通过网络

平台进行贸易交易的实现和达成。

(二)贸易全球化

网络具有传统市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即它可以缩短人们的空间距离,使得贸易可以摆脱其地域约束,同时为资源的全球流动提供了更加可靠有利的市场。这有助于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贸易大市场,使得国际范围内的资源流动更加充分,提高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实现经济全球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网络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网络贸易的自身特性,我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网络贸易一方面使得我国经济在交易时缩短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又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具体来说,网

络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双面影响。

(一)网络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正面影响

1.网络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贸易的快速发展。网络贸易为更多的外国企业和消费者进一步了解我国提供了条件,使其对我国企业更加熟悉,进而为其购买我国产品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以享受我国更多、更有效的服务,并加强了我国与外国拓展投资、贸易和金融服务等活动。此外,可以加强我国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贸易往来,从而使国内企业更好

地利用国际市场,为塑造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品牌提供了条件,进而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转载自论文之家http://,请保留此标记。)展创造了很好的契机。

2.网络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地区贸易的发展。对于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地区,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约束,交通发展相对滞后,贸易发展缓慢,使得这些地区的特色商品无法进入大城市商品市场进行销售,进而使得该地区的经济更加落后,地区贸易发展不畅。网络贸易的兴起,为这些地区的贸易发展提供了便利,只要这些地区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发展,那就有利于这些地区的商品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展示给消费者,进而为其消费提供了保障。因此,网络贸易的发展,为消费者了解交通不便地区商品的特色提供了平台,为这些商品的区域贸易

发展构建了销售渠道,进而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快速发展。

3.网络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信息的共享。一方面,网络贸易的发展为信息产业拓宽了渠道,信息产业是传递有用信息给需要的人,较之传统的信息产业渠道,网络渠道更加方便、快捷,成本更低,这使得信息产业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更加可以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贸易的发展,在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使得企业借助于网络平台,可以把商品信息以更快、更有效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大大促进了产品的推广力度,为产品营销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为企业形成了潜在的利润市场。同时,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在网上进

行交易的消费者逐日增多,这使得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益。

(二)网络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1.贸易数据难以统计。网络贸易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贸易交易,对于依靠海关进行统计贸易的经济体来说,网络贸易使得贸易数据比传统贸易更加难以统计,它发生的瞬间性更强,因此导致统计口径等会出现偏差。与此同时,在与他国进行贸易时,存在时空上的差距,这更使得贸易双方的贸易数据在时间上存在误差,因此对于统计一国与他国的贸易情况,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2.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网络贸易的全球化,使各国的法律制度很难对贸易交易进行统一的规范,此外,借助于网络,信息的流动较之以前更加方便,以及信息流动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加剧了国际资本的流动,进而促进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融资,资本在充分流动的时候,也加剧了要素的全球性流动,这种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流动使得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贸易的共享性导致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任何企业更加容易获得一切与贸易合作有关的信息、资源、技术等。在全球市场上,各跨国公司在网络贸易中的起点差距不大,即各方的实力在贸易中有可能是均等的,那么跨国公司在面临广阔的市场时,就会面对更多的竞争者,这些竞争者为了争夺全球市场,势必会加剧公司之间的竞争。与此同时,当跨国公司在从事网络贸易时,面临许多商机和信息,这有可能会在竞争对手前暴露自己的经济实力,而在网络贸易中,经济主体不需要接近对方,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得对方的商业机密,加之网络的安全性有所欠缺,使得公司的重要信息等系统有可能被他

人破坏和窃取,这会加大公司经营的风险。

我国网络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

网络基础建设不完善,成为了我国网络贸易发展的“瓶颈”。网络基础设施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科技、人员等方面的投入,才能够使其满足网络贸易发展的需求,而我国恰恰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有所欠缺,使得网络贸易的发展比较滞后。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所使用的网络平台不统一,不利于各银行间跨行业的互相沟通、信息共享,同时也不利于与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等的调控政策的实施,最终不利于网络信息共享,出现资源浪费以及

市场配置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没有通用的各行信用卡标准,因此网上支付具有局限性,如建行的只能在建行上使用,不能进行跨行交易,且交易的安全性无法保证。因此,我国没有建成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的银行体系网络也不完善,这些都制约了网络贸易的快速

发展。

(二)网络贸易相关法律欠缺

Internet是一个跨国界的网络,因此依赖于它的网络贸易活动也必然具有同样的特点。因此,若是各个国家仅仅按照自己的贸易交易方式来运作网络贸易,其结果是根本不会发生跨国界的网络贸易。在这种背景下,建立一个全球性的交易规范和标准是有必要的,这

不仅保证了网络贸易的顺利实施,而且还为网络贸易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规则。网络贸易的全球化,使得如何将全球各国的法律制度进行统一的规范,以便制止和打击网络犯罪,进而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演变为网络贸易发展面临的急需解决的必要性问题。众所周知,因特网缺乏贸易各方的相互协作,以及管理信息跨地区和跨国界的传输,导致一旦发生网络贸易纠纷,难以进行法律公证和仲裁,因此就很难做到保证贸易受害方的权益。所以,在网络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构建一个成熟的、统一的、全球性的法律体

制对网络贸易进行监督和规范,同时做到发生纠纷时对其进行法律的仲裁。

(三)网络贸易的诚信缺失

与传统贸易不同的是,网络贸易对贸易双方的诚信要求更高。以个人在网上消费来举例,如果消费者在网上寻找产品信息,然后再进行离线购买,这种情况下构建通畅快速的购物网络并非难事。但是,如果消费者不仅在网上寻找产品信息,还通过网络支付,这就对卖方的诚信要求比较高。例如,团购网的兴起,使得网上消费成为人们的最爱,可是在这期间,有不少消费者因商家诚信缺失而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更让消费者对网上交易难以取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网络交易快速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对于全球范围的网络贸易来说,买卖双方的诚信就更加重要,一旦一方受害,此金额要比个人消费者来说大得多,再者,全球性的网络贸易,其追踪和控诉非常难,所以一旦贸易一方遭到另一方欺骗,那后果是很可怕的。因此,如何在(转载自论文之家http://,请保留此标记。)网络贸易发展迅速的当代,建立成熟可靠的消费体系和相互信任的市场运作方式是

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

加强我国网络贸易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我国现行的“免、抵、退”税政策、“间接出口视同内销”的增值税政策,在解决网络贸易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因此必须要尽快实施与之相适应的税贸协作政策。此外,要加强银行和贸易主体间的协作。这样可以降低贸易交易中的汇率风险,降低卖方货款的回收风险。同时,要给予财政优惠。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背景下,企业的利润稀薄,加之网络贸易风险大,因此为了鼓励和支持网络贸易的发展,必须给予进行网络贸易的企业以财

政优惠,避免其出现大幅度的亏损。

(二)完善网络贸易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相比其他国家有所滞后,这不仅阻碍了我国网络贸易的发展,更不利于信息的共享。网络贸易要想得到迅速发展,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国际互联网服务,以便实质性地提高网络的普及率和应用水平,以便消费者真正获得更精彩、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进而得到比传统销售渠道更加经济实惠的商品和服务。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资金、人力投入,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二

是给予政策优惠,提供融资优惠服务,为企业完善国际互联网提供融资渠道;三是尽量做到

设施齐全,这样可以提高网络贸易的效率,也可以提高网络贸易的安全性。

(三)完善网络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善网络贸易的相关法律,以解决在网上进行贸易时所发生的贸易纠纷。此外,我国还必须要完善与网络贸易相关的电子支付制度等,以有效地规范网络贸易,并使其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是,在与他国进行网络贸易时,一定要密切关注网络贸易的进展情况,牵扯外国公司的网络贸易比较复杂,加之缺乏全球性统一的有关网络贸易的法律,所以要做好随时颁布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条例。此外,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我国虽然有了知识产权保护法,但是该法律针对网络贸易的比较少,所以必须通过对该法的修订,使之对与网络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很好的管理。同时,我国的有关法律,应

绿色税收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探讨 篇7

绿色税收, 又称环境税, 指某些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为了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 把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环境费用纳入其市场价格中去 (环境成本内在化) , 普遍以环境税的形式出现。绿色税收理论又称环境税理论, 该理论是从经济学家庇古的环境外部性理论逐渐发展而来的。马歇尔是最早提出外部性经济这一理论的经济学家, 他指出“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微观经济主体所产生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在传统经济理论中, 绿色税收是“庇古手段”的形式之一, 这一形式是消除外部性的重要经济手段。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税、押金退款和补贴等多种方式。它的目的在于以生产者产生的负外部性对污染制造者收费获征税, 同时给予补贴给产生正外部效应的企业来消除外部效应, 弥补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差距, 使得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 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一些国家把环境因素作为贸易保护的一种工具, 以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为原则, 设置贸易壁垒, 保护本国利益。这种非关税的贸易保护策略被称为“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及绿色补贴。环境与贸易形成了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的关系。而绿色税收以其特有的性质在促进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征收绿色税收是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直接有效途径。相对于其他措施, 通过对污染生产企业征收一定比例的环境税不仅能够更加直接并且有效地控制企业污染产生的活动, 还能激励企业进行生产工艺的改造和进行技术创新;同时政府通过征收环境税而获得了相应的资金, 政府可以将获得的税收收入作为国内相关企业的绿色补贴, 以此增强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绿色税收征收的国际规范及发展

1975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理事会提出, 建议公共权利对环境领域进行干扰, 将环境税列入成本, 实行“污染者负担”原则。20世纪90年代, 各个国际机构都积极推行绿色税收的研究, 世界绿色税收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这些组织中尤其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和实施最具有代表性。这一时期主要的绿色税种有:排污税、产品税、能源税、碳税以及硫税等。在世界范围的环保运动趋势下, 各国对商品出口都制定了环保贸易税收措施, 纷纷开征各类“环境税”。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为了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 普遍实行绿色税收制度。西方国家的“绿色税收”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对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税, 如美国、日本征收的噪音税和工业拥挤税、车辆拥挤税;第二类是对高耗能高耗材行为征收的税, 如德国、荷兰征收的润滑油税;还有一类是对企业排放污染物征收的税, 包括对“三废”的课税。

3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也付出了较为严重的环境代价。在协调环境与贸易关系方面, 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政策、环境税收措施仍然处于落后状态, 因此, 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开征环境税的成功经验,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相关环境税法制体系, 以适应由传统的环境保护政策手段的转变为新时期环境税收政策已经刻不容缓。

我国实施的以量取胜、低价竞争的对外贸易出口战略, 没有充分考虑贸易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致力于调整外贸结构, 实现对外贸易战略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但这种情况至今未得到彻底改变。由于环境成本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往往被忽略, 出口商品的价格、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都没有反映其所付出的环境成本。中国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初级产品以及资源出口, 这样使得环境更加恶化。

我国现行的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与措施, 主要是为鼓励企业有效利用资源和综合回收“废弃物”而制定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环境保护, 但更主要的还是出于经济目的。这些措施包括有运用税收等措施鼓励进口先进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设备和产品, 限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但是, 与贸易发展的速度相比, 我国的相关税制的建立明显滞后于环境保护的需要。

4 建立绿色税收制度协调我国贸易与环境发展

4.1 从税收立法方面强化环保意识

我国政府应当研究借鉴国际环保公约与法规, 强化我国贸易环境立法和执法。根据国际市场的新趋势, 尽快完善贸易中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首先要依据中国具体的国情, 加快制定并且不断完善我国商品生产、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标准, 是我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有法可依。其次, 要不断加强经贸活动中对国际环境和资源公约、环保标准、法规的宣传, 加大执法力度, 对贸易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公开曝光, 依法惩处。最后, 要充分发挥广大消费者和全社会的监督作用, 让法律在阳光下进行。

4.2 建立我国绿色税收制度

随着绿色税收概念不断推广, 我国不断进行税种改革, 重在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同时进一步控制盒治理环境污染。在调整过程中, 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我国绿色税收的实施与发达国家相比, 没有架构出完整的绿色税收体系;对于现行的绿色概念的优惠政策较为局限;没有充分利用消费税引导人们的环保型消费。因此, 政府应当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 充实完善资源税收政策, 在进一步完善其他现行保护资源和环境的税收具体措施的基础上, 使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成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主要税种, 从而构建起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绿色税收制度。

4.3 实施绿色关税制度

我国现行的关税制度已经初步体现了绿色理念, 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至今未真正建立完善的绿色关税体系。因此中国的绿色关税需由“浅绿”进一步推向“深绿”。从目前我国绿色关税的法律地位来看, 我国关税的立法背景和立法精神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很少, 绿色关税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从我国绿色商品和绿色行业的指导目录来看, 我国缺乏相关的指导目录, 造成政策主管部门调整关税政策, 缺乏连续性前瞻性和系统性。从关税的计价方式来看, 我国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企业因产能过剩竞相低价出口以及我国外贸发展长期形成的以量取胜、价格偏低的困境, 因此传统从价计征税款的方式无法使得关税对环保的调控发挥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关税作用, 我国亟待构建“宽税基、重激励、硬约束、严管理”的绿色关税体系, 制定相关指导目录;增设税则列号, 细化重点产品税目;调整计税方式。在征收出口关税时, 对部分出口商品采用从量税、复合税、滑准税等方式计税。

4.4 深化税制改革, 使之向绿色产业倾斜

通过对消费税、资源税、水资源环境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部分现有税种的改革和完善, 配合费改税等政策, 出台加速折旧、减免税总额控制、具保延期纳税等多种形式的关税优惠政策, 加大扶植国内绿色产业发展的力度。首先, 对改进设备和技术, 减少资源消耗量或提高资源再利用绿的企业给予关税优惠待遇。其次, 鼓励企业提高产品的“绿色质量”, 对达到国际环保认证标准的企业进行政策倾斜, 促使企业改进技术和节约资源。最后, 出来继续对“三废”综合利用和向环保产业投资给予税收优惠外, 将优惠范围扩大到环保机器设备制造、环保工程设计、施工等领域, 并对环保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进行政策支持。

摘要:由于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污染的溢出性, 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绿色税收是针对环境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通过对绿色税收及绿色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关系分析, 并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关键词:绿色税收,对外贸易

参考文献

[1]曲如晓.国际环保大趋势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7, (1) .

[2]汪素芹.绿色税收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J].税务研究, 2000, (1) .

[3]张宝珍.“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J].世界经济, 1996, (12) .

[4]胡涛等.“入世”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影响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 (6) .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篇8

摘要:伴随着以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对每个国家经济的引擎作用不可同日而语,国际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其形式、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长期指导我国外贸战略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已不再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应逐步淡出比较优势战略,而选择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贸易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对外贸易 问题 发展战略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枝独秀、举世瞩目,特别是2004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世界第二位。我们在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的同时,还有几个问题似更急需研究,那就是,如何理性认识中国当前在世界经济中的贸易地位和所处阶段?新时期外贸发展战略调整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又是什么?理清这些问题,不仅可为政府科学干预对外贸易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理论说明,也是外贸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

1 我国对外贸易仍存在的问题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出口5934亿美元,增长35.4%,进口5614亿美元,增长36%,全年贸易顺差320亿美元。这表明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德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成为亚洲贸易的新领袖。于是有些人简单从这些事实,认为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强国。这种观点是有待商榷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1 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不平衡 在去年中国的总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就占了6千多亿美元,而外来加工的出口贸易占全部出口额的58%。2004年,作为工业制成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机电产品,在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的比例仅为27.9%,远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外贸仍以加工贸易为主体。而加工贸易的发展并没能全面带动国内的其他产业同步发展,使得贸易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根据国际经验,采取来料加工方式的加工贸易,国家从国际贸易中实得外汇收入平均约为贸易额的20%,而国民从加工贸易中获得的收益则更为有限。

1.2 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而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服务贸易相当落后,逆差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贸易进出口额的比维持在12%左右,与同期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19.5%相比有很大差距。12003年我国服务贸易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9大服务贸易国,但占贸易总额比重仍仅为11.76%。我国的服务贸易还持续处于逆差状态,并呈逐年扩大趋势。由于我国服务业处于发展初期,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法规不完善,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在其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这种逆差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

1.3 片面追求出口创汇,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并不意味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增强 80年代以来,为了扩大出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优惠政策,如为出口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贴息、出口补贴、退税等。这些举措虽然刺激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但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我国出口的相当商品仍然是低附加值的,表现在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占有较高比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出口比重偏低。我国加工贸易中出口的大部分机电产品都是由三资企业完成的。这些三资企业大都是知名跨国公司的来料加工、就地组装和贴牌生产。由于缺乏出口贸易中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民族品牌,贸易中的大部分利润都由外商赚去。因此,中国很大程度是上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和其推行全球品牌战略的世界工厂。

1.4 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使中国进入了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从1995年到2003年6月,我国共遭受反倾销调查324起,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其中美国发起了44起,欧盟发起了41起。据统计,2004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受了68起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调查,涉案金额约30亿美元。据了解,在全球的反倾销案中,中国占了16.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遭遇过反补贴调查,而且保障措施涉案金额成倍增长。关于中国出口产品侵权的调查逐渐增多,涉案产品品种和金额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1.5 外贸依存度偏高,中国经济增长之中潜伏着危机 2003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60%,2002年为51%,高于美国(18.2%)、日本(18.8%)、英国(39.5%)等发达国家,更高于印度(约20%)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指标。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既是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国力的表现,也表明我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加深,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遭受反倾销起诉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冲击,潜存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2 如何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策略

我们有必要适时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发展战略,实现外贸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依照科学的发展观优化外贸结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贸发展战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2.1 利用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继续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商务部的报告显示,加工贸易产业聚集、配套和辐射效应,已经使得这种贸易形式的国内增值率达48%左右。加工贸易每年提供了2000多万个就业岗位,而且还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这种外来加工的转手贸易是发展中国家积累财富的重要途径,也符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

2.2 要改变传统的不惜一切代价出口创汇思想,在保持外贸出口增长的同时,适当地扩大中国的进口规模 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高于8.5%,远远高于全世界GDP的平均增长水平。分析家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特点是中国居高不下的投资率。200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4.2%,比改革开放之初增长率32%。投资水平和增长率都位居世界之首。

2.3 鼓励集体私、营企业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规模,防止外商投资的缩水给中国外贸带来剧烈动荡 新的《对外贸易法》放宽了对外贸易主体资格的限制。随着集体、私营企业的崛起,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贸易实践中来。商务部数据表明,近两年来,集体、私营企业的出口是全国平均增速的两倍,占总出口的比重由原来的不足1%迅速提升到17%,已成为中国出口的重要增长点。此外,这两者相加已占中国出口额的74%,进口额的69%,占据较大优势。

2.4 规范外贸进出口准入机制,加强外贸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部分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相降价、出口秩序混乱的问题将日益突出。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加强外贸企业信用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显得十分迫切。我国可对外贸企业信用制度的运行机制及法律框架进行完善。

上一篇:07年专升本考试试题下一篇:列车乘务员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