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法”初探

2022-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我们数学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下工夫。今后,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1 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1.1 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 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 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 弄清知识原理, 学会例题, 完成练习;课堂后段, 教师要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 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 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1.2 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 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 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 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 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 应当结合教学内容, 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 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 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 增强求知欲, 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 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 可以这样来进行:

(1) 提出问题: (a+b) 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 引导学生计算: (1) (a+b) (a+b) =? (2) (m+n) (m+n) =?

(3) 引导学生发现: (1) 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 (a+b) 2

(2) 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 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 (a+1) 2=?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 学生的参与, 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 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 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2 营造创新氛围, 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记什么———不思考或少思考, 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 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 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 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学法”

2.1 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 初中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 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 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 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 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 就会学习热情高涨, 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 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 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 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 勤于思考, 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2 创设问题, 引导学生多思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应该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 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 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思考, 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不等式3 (1+x)

解:去括号, 得:3+3x

“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 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 不知“所以然”, 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创设问题”教学, 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不等式的结果 (解集) 的形式是怎样的?

(2) 结果 (解集) 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3) 如何消除这些差异?

学生有了问题, 自然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

在学习新内容时, 如果都能诱导分析, 让学生开动脑筋, 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 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上例, 学生弄清了去括号, 移项等……是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 对于解不等式, 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2.3 巧编习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 可以使学生掌握热练的解题技能, 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 (1) 改编教材上的习题, 使之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2) 设计开放题 (题目的条件不充分, 结论有多种性) 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 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 全方位观察思考, 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 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 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 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 大胆实践, 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多给点思考的机会,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 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都在探索课堂“创新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现在初中数学重在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 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考查。另外许多测量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 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法,学法,创造思维

上一篇:现浇筑混凝土道桥施工技术的要点探究下一篇: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