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之我见(推荐10篇)
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之我见
江苏省泰州市塘湾实验学校王建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中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需求和热情的催化剂。课堂是学生快乐学习与智慧的发源地,也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什么是和谐的课堂教学?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和谐就是配合的适当和匀称。从我的教学实践中让我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最重要的标准是学生是否乐意上这堂课,是否乐意参与探索、交流等。二是学生得到了什么?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只有做到学生乐学,能够有所获得,那么一个美好、和谐的课堂才会得以构建。数学课堂将是学生享受快乐的场所,教师也才能在其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一、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认为,自尊和受人尊重是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教师应树立“真心诚意对待学生,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的观念。我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伙伴。例如:当学生提了一个老师答不出的问题,我便把了解的东西告诉学生,对于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就和学生讨论,一起查找资料。教师轻松自如地承认自己的未知领域,这不但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有利于老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参与到学生的竞争中。这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亲近,感受到老师与自己的平等。因此,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课堂的氛围自然而然的活跃、和谐了。在教学中常常看到部分尖子生独领风骚,中等生偶尔露头角,而后进生则是无声无息。教师经常忽略了中等生的存在,而对于后进生只会看到他们落后的一面。这样严重打击了中等生和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法和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
获得成功的体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在注视着自己,没有被忽视冷落的感觉额,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被尊重、重视的阳光,因此,课堂气氛热烈了、宽松了、和谐了。
二、创设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出发点,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数学还原到生活中去。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要向先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使数学的学习尽可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他们从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
例如:在数学应用题中涉及到“相遇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当演员,分别表演:相反、相向、同向而行,同时、不同时等问题的情境,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掌握,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情趣和知识的交融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过去的“注入式”教学,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和谐。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关键
和谐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平台,给学生提供探索和创新的机会。新课标告诉我们,学生获取一种数学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这个过程重要,应该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运用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而不是被动学习,避免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矛盾”。这和谐数学课堂的关键
例如:现在数学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科学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社会实践法,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灵活自动选择学习方式,不可赶时髦搞形式主义,这是要数学教师潜心研究的。
四、改变教学手段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有益条件
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思维发展深度不深、广度不广。从某种意义上
讲这种教育肯定是不和谐的。要构建和谐数学课堂,必须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手段。现在我们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增强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例如:在学习函数、几何等内容时,能做到动静结合,给学生以质感、美感。將抽象的转化为形象的、直观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同时也避免教师左一遍、右一遍的讲解,学生还是听不懂的情况。
五、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必要条件
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侯大喊特喊学生是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口号一点也没错。但我们不要忘记教师是课堂改革的主导,什么样的课堂取决于教师而不是学生。因为学生是听从老师的,是受老师引导的。所以要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教师就得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否则构建和谐数学课堂就成为空话,好比驾驶汽车的司机没有方向,他的车开起来有什么意义,会达到目的地吗?在这里也反映教师的敬业精神,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与时俱进的学习,没有教师的专业知识,构建和谐数学课堂就得不到保证。所以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必要条件。总之,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有许多的方法还靠我们的数学教师通过实践去检验、思考、领悟、探索、总结,以便以后我们在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方面,做得更好、更完美。
一、转变观念, 放下架子,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学观念对课程改革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课程改革了, 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而作为和谐课堂要素之一的教师观念不更新, 那就不能适应新课程。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一直存在着“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严师出高徒”等教师中心主义。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实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教师应是学生课堂的设计者、指导者, 因此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 平等地看待学生, 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只有转变了观念, 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以人为本, 沟通交流,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 两者的关系是教学因素中最频繁最有意义的联系, 要实现课堂的和谐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而要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关系, 处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就应该倾听学生的呼声, 关注学生的需要, 据此确定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学生也应该理解教师的工作, 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 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民主、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让教师愉快地教, 学生愉快地学。因此沟通交流是实现课堂和谐的关键。
由于思想政治课的课时比较少, 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并不是太多, 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 时时刻刻注意捕捉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机。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培养他们的亲近感。时间不仅仅在课堂上, 更要延伸到课外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交谈的内容也不能局限在学科知识上, 可以推广到理想、社会、人生, 可以聊聊父母、老师、同学等。谈论的地点也可以走出教室、办公室, 寻找一个学生更自由、更放松的地方。交流的方式不一定是面谈, 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渠道。师生经常沟通必然导致心理相容, 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必要条件。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 是知识的主人, 是认知的主体。活泼好动的中学生, 求知欲较强, 善于表现自己,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空间, 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讨论、合作与交流活动, 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 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授课前的五分钟, 我让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或今日时政播报。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 讨论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养成参与课堂的习惯,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让课堂充满学生的鲜活力。
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心时事, 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和实践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人有责。我带领学生看建国60周年庆典、北京奥运会开幕、上海世博会开幕等电视直播, 让他们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 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我引导他们关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西南的旱灾, 捐款捐物, 奉献爱心, 与国家同在, 为国分忧;我号召他们为本地的环保状况建言献策, 增强热爱家乡的主人翁意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对比家乡的变化, 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社会, 学会关爱他人, 树立和谐意识。
在教学中作为“主导”的教师要努力实践让“主体” (学生) “动”起来。这里的“动”是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 手脑并用, 让学生积极思维, 展现自我, 明辨是非, 提高智慧。为此, 教师应创设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情景。如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 我让学生就本校的食堂问题, 去问卷, 去考察……让他们从身边的事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 学会明辨是非, 从而锻炼实践动手能力。
五、依据学科特点,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让和谐课堂的主体 (学生) “动”起来
(1) 把活动带进课堂。新课标指出, 在教学中,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 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 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 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 提升自我成长的需要。如在《校园风景线》教学中, 为了帮助新生全面了解学校, 我组织了参观新校活动, 课前准备好学校简介, 让学生代表做导游, 教师当顾问, 带领全班学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学校。通过参观活动使思品课堂变得宽松、愉快, 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而且激发了他们热爱学校之情。
(2) 依托教材, 感染、教育学生。教师在依托教材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 还需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新思品教材中, 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 应该认真去挖掘。从一段材料, 一幅美丽的图画中, 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如:在讲到八年级“关爱生命健康, 远离暴力文化”一课时,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让学生感受和谐校园的温暖阳光的同时, 继续追问还有哪些不和谐的因素存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我们如何帮助学校杜绝此类现象、避免危害发生?让学生在自省、分析、交流中扩展情境, 在体验中优化自己的行为, 指导实践。在探究中实现知行统一的目的。
(3) 合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 直观教学。现代社会, 单纯使用一本教材和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进行备课、教学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要有时代气息, 要切合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 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人类感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和对信息记忆保持能力与信息提供的方式有关, 视听并重的效果最好。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呈现教学内容, 展示与教材相关的历史背景、时代实例, 整合有效知识, 让有限的教材知识“扩大”了, 让凝固的教材图片“鲜动”了, 通过多媒体让教材文字可视可听,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可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 思品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体现人文精神, 让学生在平等、开放自主、合作、创新的氛围中学习,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启明.初中思想品德情感课堂的建构[J].东莞教研, 2007 (35) .
[2]蔡进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5 (6) .
一、创设数学情境,碰撞智慧火花
创设的情景要能吸引学生注意,要体现学科特点,要易于学生发展,要符合逻辑,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发创新的火花。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那种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的“事实”,切不可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言论自由、和谐适宜的开放式课堂环境。这就要求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必须围绕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中心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合作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学生才会感到合作的必要性;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愿意学、想学、乐学、才会学得愉快、学得多、学得好。因此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只有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组合作教学才可能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例如:笔者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准备了一个袋子和若干只红黄两色的球,提问每次摸一个球,摸出100个球,红色和黄色各可能是多少个?并且让大家自由猜想,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的兴趣高涨。然后教师再带领同学们在分组讨论中,用抛硬币的方式代替摸球,每组画“正”字登记正反面的次数,以不同组的结果来印证和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同学们在好奇和实践中得出了抛的次数越多,正反面的可能性越接近的结论,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但一些教师片面认为探究学习是先进的,接受学习是保守的,应该抛弃,导致课堂上探究学习泛滥,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探究一番。甚至非常简单问题也让学生探究、猜测和交流,这既浪费时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没有实质帮助。还有的教师脱离学生实际搞探究,学生因缺乏自己的体验,当然没有收获。不必要与不恰当的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不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没有益处。课堂上教师先告知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也最容易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内容、规律和联系。自主学习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自己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时,他的才智才会得到发展。
例如:在《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教学中,课前要求准备告诉学生今天要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然后请学生按以下程序进行实验操作并思考:
(1)画一个三角形,使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和80°,画好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与同学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2)再画一个三角形,使三条边分别为4cm,5cm和7cm,画好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与同学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3)猜想结论——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达成一致的意见。
实验完成后,由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答辩,教师只是倾听。最后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共识。
三、巩固拓展
由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掌握知识水平不一样,只抓基础题的训练,显然不能满足部分优等生的作业需求,不利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应在每节课上设计一点让不同学生通过“跳一跳”就能够解决的练习,鼓励学生努力向更高一层次的作业题挑战,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展其思,提高教学效率。
如对《全等三角形》这课进行巩固练习时,提出问题: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采用的几种方法?在引导下,让学生知道找对应边、对应角方法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通过学习,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也大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已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理解,对规律进行总结,这个环节尽量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可让学生间相互补充、完善、提高。教师主要起启发、引导作用,为学生留出探索的空间。例如: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通话方式的选择,追击问题等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来解决,这就为学生学习留下了广泛的探索空间。
摘 要: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提高。培养兴趣、明确目标、变换方法、实施情感教育是追求高效课堂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 课堂
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提高。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还是以学生的“学”为主;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标准?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了很多,而学生一点都不会,就不会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简单的问题,完不成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而在要点,组织讨论不图形式而在实用。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实际上是教学优化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和“减负”的核心问题。
一、培养兴趣
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学,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1、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如果“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这节课就会主动地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实验,利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可以利用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名人、古建筑等等。
2、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地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环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可收到显著效果。
二、明确目标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逻辑思维性较强且枯燥乏味,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乏味甚至厌学。
要想在一节课里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就要明确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要讲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考对该知识点的考察是了解、掌握、还是灵活运用。
每一堂数学课都要有重点、难点。整堂数学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教学内容来逐步展开的。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掣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找出难点,并巧妙地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为了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电脑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变换方法
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已经不是“一支粉笔走天下”。多媒体、电脑的介入,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要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适时点拨。运用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更要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实施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新时期,经常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在辛苦的付出之后,学生反倒学不会,那么教师就要调整思路。如果学生喜欢一位教师,也就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
和谐民政已成为我们当前应着力研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对构建和谐民政的粗浅认识。
一、和谐民政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在《现代汉语辞典》中,“和谐”意为配合的适当而匀称;在美学中,和谐是美的一种重要形态,强调“美在于和谐”;在哲学中,和谐是对立的统一,和为本,谐为上;和为重,谐为要。“和谐”思想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谷物称禾,禾在口边,丰衣足食,天地人和;“谐”字左边是“言”右边是“皆”,含人人有发言权之意。我国历史上社会和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孔子提倡“和为贵”、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康有为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胡锦涛同志将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作了精辟的概括,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和谐民政”,笔者认为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第一,依法行政。这是市场经济和法治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民政工作的基本准则。它要求民政的一切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范围内进行。一方面,要认真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的各项法定职责,为政清廉,执法为民;另一方面,要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便民执法,保证管理相对人依法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完善并落实“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执法责任制,弘扬法治精神,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提高民政队伍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氛围。
第二,高效服务。就是在管理理念上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践行“立关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积极建设“服务型民政”,加快实现民政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高效服务不能仅仅体现在简单、表层化的“温情服务”、“笑脸服务”、“阳光执法”等较好的行风方面,更重要的是结合现代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围绕大局,搞好工作定位,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潮之中。
第三,科学民主。就是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了解民情、反应民意、集中民智。重大政策、制度的出台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善听“谔谔之言”,能容人、容言、容过;切实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结果公开”,尊重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善于调动民政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综合利用各方资源,形成民政上下、内外宽松、和谐、民主、令人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
第四,安定有序。就是指管理完善、政令畅通、秩序良好、内部安定团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表现。安定是相对于混乱而言的,是指政治稳定、思想稳定、工作生活秩序稳定、人心安定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同时,安定不是封闭、静止状态下的安定,而是信息开放、社会进步中的安定。有序是相对于无序而言的,是指民政处于组织程度较高的有秩序状态,政治、思想、文化、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章可循、循序渐进。这里的“章”,包括法律、制度、体制、机制、秩序、规范等等。安定与有序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二者结合才能构成相互促进、良性运行、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和谐民政。
第五,关系融洽。就是指内外部关系的团结、协调。内部关系是指全国民政“一盘棋”的关系,部门间、岗位间、业务与政务间的协调统一、相互促进关系,干群、党群、干部之间互帮互助、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外部关系包括与地方党政、部门单位的合作关系、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等。融洽的关系可为民政提供团结互助的内部关系和快速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六,充满活力。主要是指民政干部个体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新的知识、思想、文化的形成与创造。活力既包括干部个体的活力,也包括整个民政事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增强民政的活力,就是要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进取氛围,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造热情,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实现干部思想理念和精神风貌的现代化,使一切有利于民政事业发展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来源: | 作者: | 发表日期:2009年4月1日共浏览463 次【字体:大 中 小】
科学构建和谐机关之我见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白银市建设局展之荣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白银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新模式、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人居环境品位、创建文明和谐城市”是市建设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通过参加前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活动,收获颇丰,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深刻内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党员干部要适应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要求,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坚持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构建和谐机关,才能紧紧围绕全市转型工作大局,抓住良机,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认真钻研、系统学习,善于思考,善于联系实际,务求实效,才能真正达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目的。
一是认真钻研,系统学习。要以求真的精神,深入钻研原著,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满足于文件文章读过了,基本观点了解了,掌握得也差不多了,而不愿深钻细研,导致学得不深,学得不透,难以致用。必须把学习实践活动当作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时时放在心上,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必须坚持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学、系统学,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满足于浅尝辄止,片面掌握,一知半解。要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指导实践。
二是善于思考。学习科学发展相关理论,不能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寻理论之根,溯实践之源,在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中体悟其真谛,从而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深刻体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所作出的正确选择,并为之而努力实践,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
三是坚持联系实际求实效。要以务实的态度,深入社会生活。不能满足于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必须从生动的实践中领悟其科学性和真理性。要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努力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和实际能力。
二、加强协调,统筹兼顾,畅通构建和谐机关的渠道
创建和谐机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落实到本机关,重中之重就是要搞好综合协调工作,努力创造和谐奋进的工作环境。
一是提高自身协调能力。政治素质要高。政治合格、廉洁奉公既是政治素质的体现,也是搞好协调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只有思想觉悟高,原则性强,才能维护领导和单位的威信,保持机关的良好形象。工作思路要宽。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才能目光远大,思维灵活,思路宽广,才能及时对发展变化的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只有善于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尽量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变被动协调为主动协调。工作态度要好。良好的工作态度是做好工作、创造成绩、促进和谐的先决条件,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工作态度,才能进一步激发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主动地、认真地、创造性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处事方法要活。在协调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学会处理各种棘手和复杂问题的本领和方法,要能耐得住性子,利用各种途径和措施,灵活地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业务能力要强。业务能力是干事创业的核心能力,对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显得极为重要。必须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和务实的作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面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以更强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时时搞好内部协调。搞好机关内部协调,是建设和谐机关的必要前提。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赢得信任与尊敬,取得对人对事的协调权利和资格。必须人尽其才,合理调配,科学分工,责任到人。必须做到既能干事又能共事,强化机关团结一致、克难奋进的良好工作氛围,否则,就很难去协调其他机关和推进整个机关的和谐。必须从大局出发,在机关倡导讲团结、讲协作的风尚。日常工作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合理,突击性工作做到分工不分家,时时事事以大局为重,团结协作,增强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打造效能、和谐机关。
三是超前参与外部协调。外部协调是一门艺术,对一个单位、一个机关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协调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整个机关的工作和形象。要抓好外部协调工作,必须在超前预测、提前协调上下功夫,凡涉及到对外协调的事宜,要提前做好准备,及时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必须在主动联络、争取支持上下功夫,对一些工作中经常要协调和打交道的单位,平时要多加强联系,以建立良好的互信机制和沟通渠道,保证在关键时刻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在善动
脑筋、克服困难上下功夫,要勤动脑,多用心,以寻求解决和克服困难的最佳方法。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工作既要大胆,也要适度。
四是及时做好对上协调。对上主要指对本级领导和上级机关。既要协调好与直接领导的工作关系,又要处理好与间接领导的工作关系,还要注意协调好各位领导之间的工作关系。必须摆正位置,既要从属服务,又要积极主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实施、承办、落实必须从属于、服务于机关大局,须按照领导的指示或意见去进行。
五是用情做好对下协调。对下的协调,操作起来看似比较容易,但如果方法简单粗暴,以“命令”代替“协商”,也容易出现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抓好对下的协调,要坚持做到全面把握,摸清下情,积极给领导当好参谋,使领导的决策更加接近于实际,这样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协调才能有的放矢。坚持做到相互兼顾,科学协调,多体谅和关心下级,设身处地为下级着想,切实做到兼顾多方、科学协调。坚持做到重点把握,重点协调,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要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对时效强、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和领导布置并强调的工作要重点协调,否则就难以保证上下的一致和工作的整体推进,也直接影响到和谐机关的有效构建。
三、内强素质,以人为本,增强合谐机关的服务能力
要抓好本机关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发挥和谐机关在服务全市工作大局中的作用,必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一是提高学习能力。学无止境,学贵有恒。要孜孜以求,学而不倦,善于学习,提高效率,在学习内容上求“广”,在学习方法上求“活”,在学习态度上求“严”,加快知识更新和理念更新,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二是提高管理能力。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提高管理能力,首先要有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细心观察和发现问题,从细节处了解和判断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超前谋划、先行准备和提前介入打基础;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分析、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管理工作的主要矛盾,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及时解决问题;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三是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取得成绩的有效途径。在工作中,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打破传统束缚,及时借鉴和运用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优化办事流程来提高行政效能。四是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始终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诱,真正做到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牢记责任与义务;要多做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的好事、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际行动做自觉接受监督的模范,努力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五是提高协作能力。合心才能合力,合力必须合心,同事之间要做到优点互相学习,经验互相借鉴,问题互相提醒,意见互相沟通,平时多关心,工作多商量,有事多通气,切实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
一、充分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教师只有备好课, 做到有备无患,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应该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课之前就应该想好如何去做, 就像导演的剧本一样, 本节讲解的重难点内容, 如何突破, 如何实施在课前就要想好, 才能达到精讲的目的。例如, 在教到第一章第三小节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 我在备课过程中设想到把讲台完全让给了我的学生。我预先把仪器和一些药品放在实验桌上, 让学生他们自己去观察, 然后我就把实验操作的注意点说了一下, 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边演示边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点, 演示完了再让其他同学来指正和评价。这样一来,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上课的气氛活了, 学生们学得有劲, 教师教的轻松。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讲得口出白沫,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 在课堂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只有在备课过程中都要设想到, 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要真正做到精讲, 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 每一个问题,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竭力避免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二、化学实验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本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 化学实验生动直观有效, 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 也能使课堂呈现出创新活力和勃勃生机。例如, 在绪言课中可给学生做一组化学魔术:将两瓶“白酒” (碳酸钠酚酞) 混合后就变成了“红酒”, “红酒”中加了另一种“白酒” (稀盐酸) , “红酒”立即变成了“汽水” (产生大量的气泡) , 把“汽水”中产生的气体再通入另一种“白酒”中 (石灰水) , “白酒”又变成了“牛奶” (有白色沉淀) , 这样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保证课堂高效率地进行。因此, 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 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鲜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 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三、课堂精讲多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 无论是进行何种类型的教育, 无论教育发展到何种程度,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 要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始终是一个真理。那么, 怎样的课堂才算高效呢?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上精讲。从新课程的视角来衡量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高效, 首先要看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是否达到了相应的维度;其次要看教学过程是否是真正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提高;最后要看教与学的过程是否是和谐、灵动、充满生命力的, 是否能够体现出教、学双方的相互激励、共同成长。那么这些最终的实现就是要将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 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要精练, 点拨要精确。作为学生必须成为表演的主体, 作为教师应该通过主导性的指导、点播, 浓缩课堂学习的过程, 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演戏”, 至多偶尔客串一下“配角”,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做到启发性、点播性的讲授, 做到点到为止;让你的学生充分去“演”去“练”, 在充分地、有效地练习的过程中进入“角色”、领悟知识, 理解原理, 发展能力。
四、合理恰当运用多媒体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直观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多媒体不但能使学生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中, 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时, 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泡沫灭火器、粉尘灭火器、CO2灭火器的原理及各自的优点之后, 给学生创新空间, 小组成员出谋划策设计简易的灭火器。学生兴趣高涨, 积极利用已有的材料, 运用自己的智慧, 自制简易灭火器。他们用空矿泉水瓶代替钢瓶, 用已用过的粗圆珠笔铅筒在瓶颈处钻一个小洞并安好, 在瓶中放一个用细线系住的装满浓盐酸的小试管, 瓶中装一小烧杯自配的浓碳酸钠溶液, 盖紧瓶盖, 将瓶子倒立过来, 就能看到瓶中喷出泡沫。再比如学习碳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时, 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它们微观内部结构, 化抽象为形象, 将二者进行对比, 让学生有清楚的认识。
综上所述, 为了达到课堂高效, 我们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积累, 发挥群体的智慧, 不断探讨, 挖掘自己的潜能, 就一定能实现课堂高效化, 达到省时又省力的效果。
摘要: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 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新课改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新课改课堂教学的实施者, 应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和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入手, 构建高效课堂, 让学生不但能够轻松获取知识, 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是,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他们仍然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无限制地延长学生的上课时间。在他们眼中,学生离开了教师,是没有办法学习的;离开了教师,学生是不会复习的;即使学生会复习,效率也是低下的。基于这种观点,很多学校要求学生每天下午多上一节课,周六要补课。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所谓”的名校。即使是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补课,很多学校依然我行我素,置国家的法令不顾。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教师没有真正落实教改的要求,没有认真探讨教学规律,没有认真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规律。简单地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下面笔者就以自身的教学经历为基础,探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一般方法。
首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必须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规律“就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规约作用,是制订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1]。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哪些规律呢?笔者认为这几种规律对我们的教学效果影响较大:遗忘规律,注意规律,循序渐进规律,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等。下面我们一一探讨其内涵和作用。遗忘规律,就是指遗忘是不可避免的,并且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前两个小时学习者会遗忘大约56%新学的知识,八个小时会遗忘大约64%,一天会遗忘66%,两天遗忘72%,六天遗忘大约75%,三十一天遗忘大约79%[2]。注意规律,这里就是指什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学生注意力能集中的最长时间。为了让学生注意课堂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提高声音,也可以采用对比比较强烈的文字符号体现,还可以采用放大缩小注意事项等多媒体技术达到目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新奇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我们所讲解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一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和学生以前的知识经验比较接近的东西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们不仅要关注什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要特别关注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根据相关研究,一个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并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儿童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短,中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中等,成人注意力持续时间最长。初中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大约为15至20分钟。这个规律告诉我们教师需要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讲解重点和难点,当学生注意力到达了极限时,我们要让学生放松一下,然后再进行讲解。循序渐进规律,就是指我们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按照科目的规律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安排教学进度时,要随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微调,以便达到最佳效果。比如,在给学生讲解轴对称图形时,很多学生一点就通,我们就可以略微加快进度。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就是说教师在课堂开始时所讲的内容和课堂结束时所讲的内容学生更容易记住。这些规律告诉我们,必须及时回顾课堂内容,教师讲课的重点和难点都要分布好,以便达到最佳上课效果。
其次,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必须是遵循学习规律的。学习规律是指“指学习过程诸现象或相关因素之间稳定的内在联系”[3]。在这里,我想介绍两个学习理论,这两个学习理论对我们数学教学非常有帮助。信息加工理论,“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4]。在加涅看来,学习就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如果学生对学习材料没有进行加工,那学习就根本无从谈起,也就是说学习根本没有发生。只有进行过深加工的信息,才能进入长期记忆。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指出了如何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该种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5]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完善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我们要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动手,而不是用我们的讲授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这样的效果是非常不好的。我们在讲解初中数学几何题型时,要多让学生动手,给学生动手的时间,鼓励他们动手。在代数教学中也是如此。
简单地说,高效课堂更需要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加强课堂指导,鼓励学生动手。
参考文献:
[1]教学规律.http://baike.baidu.com/view/4799865.htm.
[2]遗忘规律.http://baike.baidu.com/view/1797530.htm.
[3]学习规律.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4]信息加工学习论.http://baike.baidu.com/item/%E4%BF%A1%E6%81%AF%E5%8A%A0%E5%B7%A5%E5%AD%A6%E4%B9%A0%E7%90%86%E8%AE%BA.
大足县中敖镇小学杨培治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相和谐。”——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的阐述。而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而校园的和谐是指校园内部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内和外顺、同舟共计、稳定有序。和谐关系是以人为载体,和谐关系的建立是以人的思想为主宰。所以“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根本。具体表现为领导与教师间的和谐,教师与教师的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和谐。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一、领导与教师的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领导与教师间的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学校办得好与不好,关键看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是否协调。和谐校园的领导应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勤政廉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具有凝聚力和亲和力。要做到人际的和谐,领导对教师必须做到公正、公平,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应为每位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好,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近年来,我校实行了全体教师“挂牌”上课,给每位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每周还推荐各教研组的教师开展业务学习与培训,远程资源的共享学习等。这就体现了领导对教师业务水平的关心与帮助,激发了
1教师的内部动力,促进了教师对领导的理解,也增强了教师主人翁的意识。和谐校园的教师应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讲原则、讲谦让,应以工作和集体为重,对领导多些理解与支持。总之,领导与教师都应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说实话、办实事,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教师与教师间的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导
构建和谐的校园必须构建和谐的“师与师”的关系。学校犹如一个大家庭,教师与教师之间应情同姐妹,构建和谐校园是姐妹间的共同责任。教师间应多些尊重、关怀、帮助,少些伤害和嫉妒。教师间在思想上互相沟通,生活上互相照顾,业务上互相切磋,工作上互相帮助,共享教育资源,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营造师与师之间的和谐氛围。
多少年来,我校一贯的优良传统演绎了很多动人的故事,王老师的爱人生病,同室的老师拿出钱物帮助她,主动承担她的课程,还去家里帮助照顾孩子。蒋老师要去参加“优质课,比赛,同科目的老师为他出谋划策,讲述经验,计算机老师不惜花上一两天时间帮助制作课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倾注着教师间浓浓的真情。因为师与师和谐,校园才如此的团结和安定,因为师与师和谐,我校的教学水平才蒸蒸日上,教学成果日新月异。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学生与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一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贯穿于教育教与学的全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科学的师生关系,展示的是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所在。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喜爱老师。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师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田,做学生的朋友。瑞士著名的教育学斐斯泰齐认为:教师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积极爱护的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学生。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田,寻找和创造与学生沟通的桥梁,通过交往,交谈获取学生的思想信息,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
2、教师还要善于赏识学生。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每个人都需要得到赏识,评价学生不能只看考试成绩,还应去发现他生活中与众不同的特点,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杰出的企业家,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往往并不是最优秀的,但在他们的领域里却能取得成功。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给予孩子的信心,而老师的赏识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这种赏识可迎得学生依赖与真诚。
3、教师还要拥有宽容心。师与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是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宽松的人际关系。教师要能允许学生出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多给学生一点真诚的情感方面的宽容。找出他们出错的根本原因,给予帮助和开导。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放学后,王老师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当他抬头远望时,看见对面花坛中有一个小男孩正在摘花,王老师悄悄走过去问:“ 孩子,这么美丽的花,怎么把它摘掉呢?”孩子惊恐地看着老师,以为王老师会责骂他,王老师却没有那样做,而是轻轻给他说:“校园里的花是为了美化环境,供大家欣赏的,你把它摘掉了,校园环境就不美了,大家也不能欣赏到这美丽的花朵了。”孩子愧疚地低下了头,从此再也不去摘花了,还当上了校园的“护花使者”。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同学间友好相处,共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学校在走廊、过道、办公室、教室张贴有名人、字画、校纪、班规等,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教育和环保实践方面加大了力度。绿化、美化、净化工
作呈现出新的势态,学生环保意识、良好的卫生习惯已经形成。学校开展了“人口与环境”的知识讲座,“资源与环保”的专刊等,不断提高了师生的环保意识,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校园生态氛围,让师生们的情感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素质得到提高。
和谐发展
第十六中学数学组,在市、区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关怀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提高全组数学教师群体素质,落实数学教学常规,紧紧围绕“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一系列教研活动,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学成绩在全区一直名列前茅。现就我校数学组前一阶段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给各位做以简单的回报:
一、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和谐发展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其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
高效课堂还原了教育的本质,真正突出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主体地位,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和教了多少。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而课堂走到深处是文化!
高效课堂最终要通过教的方式、学的方式和评的方式的转变,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是对高效课堂真义的诗意概括。所谓“超市”即体现出知识的丰富和可选择性。也就是从分层出发,基于“学情”实施分类,即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作业。“超市”,凸显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个性、方式方法的尊重。所谓“狂欢”即身动、心动、神动,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把学习氛围、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当成最重要的评价依据,让学生的学习“乐在其中”。
二、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和谐发展的标准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学生的参与度高。我们希望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尽可能减少游离于课堂的学生人数,把“精力流失”降到最低。
第二,动脑深度高。能够积极动脑,深层次动脑,完成从获取知识信息到形成意识观念和能力的过渡。
第三,全面发展达成度高。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体验了知识创立的心理过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了知识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的意识观念,开发了相应的悟性。第四,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学生和教师是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课堂高效,不仅仅表现为学生发展的高效,还应表现为教师发展的高效。
第五,课堂的幸福指数高。课堂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是融洽的,课堂是安全、温暖、和谐的,是一个优化的生态环境。
三、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和谐发展的途径
(一)优化课堂结构
积极开展先周集体备课,我们数学组把每周的周二下午定为集体备课时间,重点加强了对导学案的备课。导学案主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突出指导性,突出自学设计。导学案重点做到步骤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知识储存,小组任务,典型例题,时间安排,课堂检测、课前课堂预设等内容,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巩固练习设置选做题,“扶优扶强”。同时改进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要通过五次备课反思,提高课堂预设能力。即:独立备课——集体研讨——分头备课——创新使用——课后反思。根据个人备课的情况,进行集体研讨,共同完善,个人再做适当调整,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教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邀请学校分管领导深入带教研组,和广大教师一道,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教研效果。
同时我们突破了常规的上课方式,做到 “三讲”,“三不讲”,“三突出”,“三禁止”。“三讲”即讲疑点、难点,讲规律、方法,讲知识的迁移、思维的深化;“三不讲”即过易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不讲;“三突出”即突出题目的典型,突出题目的针对性,突出题目的开放性;“三禁止”即禁止使用机械记忆的题目,禁止出低水平重复的题目,禁止出难、偏的题目。上课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每堂课教学目标具体,一切教学活动为达成目标服务。注意分层要求、分层训练。
作业设置实行分层布置,实行家长签字的反馈单制度,周六、周日的作业分年级统一布置,统一打印分发给学生,目的是协调各科的作业量,保证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每学期我们进行一次作业展评。家庭作业的设计具有科学性、层次性、灵活性。将作业分成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及创新知识三部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要求教师对家庭作业要精心设计、认真批改、及时订正收回、认真保存。教师批改作业提倡面批,若不能及时面批的,提倡写一些简单的评语。
数学辅导、帮扶工作确保落到实处,每周定点、定人进行辅导,辅导教师认真备课,每学期我们分年级、分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帮扶,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每学期我们都要写辅导、帮扶工作总结,以利于下学期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适应素质教育理念,提高我校教学质量,从2008年开始,我校开展了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数学组在高效课堂策略的实践中,认真贯彻我市初中数学“三五四”教学策略,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发展出发,落实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形成了六步高效教学流程,初步形成了我校数学高效愉悦课堂“三五六”的教学特色。
具体做法如下:
1、准备工作:
⑴创建高效学习小组,打造高效学生团队。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和方向,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体会到自我价值和快乐。
⑵我们以同步探究为导学案或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设计体现层次性,上课的前一天发导学案,让学生完成,教师抽查部分导学案,检查完成情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2、课堂教学环节 ⑴目标定向、明确任务
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①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②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①课前明确提出细化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内容或预习提纲(以学案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投影或利用《同步学习与探究》)。
②组织学生或先预习或结合课前预习情况自助探究、合作学习(板演等),重点是“生教生”活动,教师巡回观察了解情况或指导个别学生。
③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④教师要巡视,搜集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用投影(小黑板)打出,供评讲时用。
⑤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出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⑥检查自学情况不得搞形式主义,让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际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学生课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并特别注意多让后进生发言,同时也要注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向书本和老师的所谓权威观点质疑和发问。这样既能帮助后进生和中等生排除疑难,促进优秀生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⑶展示交流,质疑释疑
组内先检查提问,然后组间学生展示、交流、讨论、质疑、释疑;最后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后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及时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积极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讨论,进行展示。鼓励和引导学生板演或口述或投影讲解,相互交流展示或质疑解答
①展示时的学生要求:(1)“展示”的学生要求站到讲台上,自然大方,迅速到位,不耽搁时间。(2)学生回答问题,讲解分析内容语速保持适中,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学生讲解分析是不仅要说普通话,还要声音洪亮,口语病尽量减少,把口语病列入小组评价。(3)学生展示思路清晰、流利,学生表现的很自信,能够做到不看老师,有丰富的肢体语言。
②展示时的老师要求:(1)展示过程中,教师站在学生看不到的地方,要认真倾听,随时记录,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错误,学生表现好,及时表扬,学生表现不到位的地方老师及时指出。(2)老师的点拨要及时,含金量要高,在学生无法达到的地方一语中地,引导学生到达本课能到达的最高境界。(3)老师要等学生点评后自己再点评,不要刻意让学生鼓掌,学生展示的精彩学生自然鼓掌效果更好。
⑷归纳总结,感悟提升
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回顾,总结方法、规律等。总结形式多样,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先个人总结,后小组归纳,然后以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小组间互相补充,最后由老师适当点拨不足之处,让学生在总结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感悟提升。
⑸当堂达标,循环学习
关于当堂达标,主要是安排一组达标测试或练习题。要求如下: ①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间。
②达标形式:①测试题或练习题。出题要求:根据年级、学科、班级之特点,按5:3:2的比例出题,即50%为基础题,要求90%以上的学生都会做,30%的为中等题,要求70%以上的同学能做,20%为提高题,要求30%同学能尝试做。出卷要加强课堂的针对性,注重教材的连贯性,确保题目的典型性;②教师出示纸条或小黑板;③课堂提问或使用探究相关内容。
学生结合预习和课堂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学习自测题,提高目标达成度。
关于批改与讲评,一般课内完成,可采取组际间互批的办法,也可以由教师抽测一个组,讲评是50%基本不讲,30%重点讲,20%点拨讲。要求学生修改完善时要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同时还要督促学生学后想前,举一反三,实现循环学习,滚动提高。
⑹课外拓展、能力提升
①课外作业必须少而精,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性作业,作业一定要分层布置,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要鼓励那些有能力的学生积极做好选做题。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要先做,并及时批改和评讲,也可进行板演。
②课外作业原则上要求独立完成,也可在帮教环境下完成,但必须人人过关,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③关于单元检测:为及时了解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各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好单元检测及讲评,并根据检测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反思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
④关于课外时间的充分使用:对于课堂上一时过不了关的部分同学,通过结对帮扶,利用课余时间,由教师或本组组长负责(也可由组长安排其他同学)帮助过关。可以个别辅导,单独指导,课堂巡视,但绝不允许整班补课。要求师生不把今日事留到明天,保证日日清。
教师收学生同步探究,检查同步做题情况,要求有精力的学生完成同步的拓展性学习,用好错题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
(三)优化教学方法
1、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我们经常可以让学生写建议,如“老师该怎么给我们上课”,“我喜欢老师怎样的上课方式”等,听取学生给自己提出的建议,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一定的教学方式。教师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2、阳光心态
每天带着微笑走进课堂,上课期间有幽默感,学生喜欢你,你的课堂教学已成功一半。如果我们每天板着面孔,严肃不已,千方百计地为了学生而付出,但他们还不理解,学生最容易从心理上拒绝。我们为什么不试着以一种快乐的心境去工作,去理解学生,发展学生呢?同时也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你何乐而不为?
3、轻松课堂教学
老师的辛苦只有我们自己能体会,辛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过度地关心差生,过多的课后补差。最后,差还是差,80%的努力还是付之东流,这说明课后环节的低效。老师累,学生也累。老师得到的仅是心理上的安慰,而学生得到的确是更加地厌学。我们不要夸大自己的教育功能,要保持平常心,学生是有层次的。唯一的出路还是在课堂,轻松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以下是轻松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因素:不冷落学生,即把课堂交给学生,关注学生的活动,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及竞争意识,这是课堂气氛的基石;注重自己肢体语言的表达,课堂肢体语言带给学生的信息是我很激情,我很投入,学生的反映是你真神气,真有趣,上你的课是一种享受。
(四)优化学习方式
1、课堂要活而有序,学生投入度要高。要重视小组活动立体任务的分配,对组内成员做好角色分工。对每—个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包括组长的任务、三个层次的任务,展示同学的任务、点评同学的任务,非展示点评同学的任务、小组长、教师的检查措施等,都要要求明确具体。小组长要充分发挥支杆作用,要根据需要掌握小组学习进程。可以让学习一般的学生担任副组长。正组长带动副组长,然后两个组长再共同带动全组学生。
2、实行小组内帮扶,每个小组最优秀的学生承包一到二名学困生,进行帮扶,也可以在全班找,将帮扶对子一对一透明化,提升帮扶效果。
3、在教室一角留一个板块,让小组与小组之间互下挑战书,周一到周三评出三个优秀组,三个不优秀组:周四到周五三个优秀的小组再进行评比,三个不优秀的小组再进行评比;分别贴笑脸和哭脸。
(五)优化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让我们满意与否,我们都要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如: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表扬也是多角度的,如:回答问题棒的,小组合作好的,动手能力强的„„这样不仅对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除此之外,还注重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使学生不单注重教师的评价,同时还注重了学习伙伴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改精英式展示为全员参与:(1)给每个参与的学生按不同程度加分,站在自己位子上讲的,在讲台讲的,各小组全员参与的,分别加不同的分数;一节课结束要对小组内未参与的同学进行统计。(2)由正、副组长以外的同学负责讲解,即普通同学展示,优秀同学则进行总结、深化。改变以往课堂中展示机会被优秀学生主宰的局面,增加了中下游同学参与的机会。可以组长展示加2分,组员展示加 5分,潜能生展示加10分。(3)学生第—时间发现学生展演错误,给学生多加分.
加强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评教活动、学生评教活动,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师德表现、敬业精神、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一一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了极好的监督作用,又符合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主要收获
总结改革历程,我们逐渐形成了比较实用的高效愉悦教学模式,流程操作趋于熟练。我们在尝试中感受着探索带来的快乐,收获多多。
(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课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自信心的增强,带动了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因而学的更轻松,更愉悦,更高效。
课程改革的效果最终要通过提高成绩来体现。事实证明,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我校的数学学科成绩连创新高。这些都是通过课堂改革来实现的,我们已尝到了课改的甜头,我们还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沿着课改之路走下去。我们坚信,课堂改革是全面提高教学成绩的必由之路。
(二)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课改实际上不仅仅提高了教学成绩,还解放了学生,使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因为高效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课余时间,使他们有了培养兴趣爱好的可能。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和展示。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角色得到更大的转变。
通过课改,我们认识到: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要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祖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一言堂”,而是成为组织者、调控者、点拨者、鼓励者。
【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之我见】推荐阅读:
初中构建和谐校园实施方案10-2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促进初中英语教学10-08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06-11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07-15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07-18
构建和谐英语课堂10-19
改革教学评价,构建和谐高效课堂10-21
初中作文结尾之我见12-05
初中历史 史料教学之我见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