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8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和相关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平移法则的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对直线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则y是x的一次函数。
对于一次函数ykxb,当b0且k0时,ykx,则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⑴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
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⑵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直线;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直线ykxk0平行的直线。
基础训练:
⑴请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3的一次函数解析式:。⑵直线y2x2不经过第 象限,y随x的增大而。⑶若点P2,k在直线y2x2上,则点P到x轴的距离是。
⑷已知正比例函数y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的取值范围是。⑸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⑹若直线y12mx经过点Ax1,y1和点Bx2,y2且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⑺若y2与x2成正比例且x2时y4,则x 时y4。
⑻若直线y5xb与直线yx3都交于y轴上的同一点,则b的值为。
四、教学反思:
关键词: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案例,方法分析
一、教材研读与剖析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基础上的学习.本章我们研究的是二次函数, 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值 (或最小值) 问题的方法.学生要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 进一步体验如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感悟新旧知识的关系, 深刻的体会数学中的类比思想方法.
2. 教学目标:
第一, 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 会做二次函数的图像, 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第二, 会建立二次函数模型, 并能确定实际问题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第三,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第四, 从实际情景和实例中让学生探索分析, 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 使学生能够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学会用数学符号和数学方法解决最值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 经历探究和表示二次函数的过程, 获得二次函数的定义;第二, 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第三, 探究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最值问题.本节难点在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 其中“合作性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
(1) 温故而知新, 回顾有关函数的知识, 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的开始, 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函数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 有两个变量x和y, 如果给定一个x值, 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 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 其中x是自变量, y是因变量———做进一步巩固.对“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并在PPT上给出一次函数y=kx+b (其中k, b是常数, 且k≠0) 正比例函数y=kx (k是不为0的常数) 反比例函数y=k/x (x是不为0的常数) 的形式.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兴趣.教师在PPT上给出实际问题一, 例如:现有60米的篱笆要围成一个矩形场地, 若矩形的长为10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若矩形的长分别为15米、20米、30米时, 它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从上两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提问后, 学生可独立回答.在活动中, 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的建立函数关系;学生是否能利用已学的函数知识求出最大面积;学生是否能准确的讨论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问题的设计, 旨在运用函数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 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解决问题, 培养合作精神.最后, 提出问题:由矩形问题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经过短时间的讨论与思考后,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函数解析式y=ax2+bx+c (a, b, c是常数, a≠0) 的形式.在PPT上给出概念:我们把形如y=ax2+bx+c (其中a, b, c是常数, a≠0)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称a为二次项系数, b为一次项系数, c为常数项.通过层层设问, 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积极探索,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3) 利用图像激发兴趣.学习性质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图像来探索.例如, 教师可以给出以下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填空:根据下边已画好抛物线y=-2x2的顶点坐标是_____, 对称轴是_____, 在_____侧, 即x_____0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在_____侧, 即x_____0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时, 函数y的最大值是____.当x____0时, y<0.教师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 并归纳出: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图像和性质, 顶点坐标与对称轴, 位置与开口方向, 增减性与最值.
(4) 小组合作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师向学生展示二次函数y=x2+2x, y=x2-2x+1, y=x2-2x+2的图像如图所示.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对以下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每个图像与x轴有几个交点?一元二次方程x2+2x=0, x2-2x+1=0有几个根?验证一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2=0有根吗?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并引导学生对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x轴交点的三种情况进行归纳.
三、教学反思与小结
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对已学函数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类比和探索的方式进行的.课堂开始时, 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 然后, 给出简单的实际问题.接着笔者进一步将问题引申, 加大难度, 引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这一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两个变量的关系.特别是在创设问题中, 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发现变量, 是否注意到取值范围, 这个环节中简单问题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利用图像进行教学, 是几何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在兴趣下去探求真知.本节课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有了比较扎实的认识, 但是众观整个教学过程, 笔者发现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如还缺乏一些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图像的教授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的教学, 课堂的结尾处教师还缺乏引导学生对二次函数知识的实际运用等.这些还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与发现, 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与更新.
参考文献
[1]张辉蓉, 朱德全.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PKU CSSCI-2007 (12) .
教学重点是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是性质的运用.本课采用探究法进行教学.
1. 课堂实录
1.1 问题情境 师生活动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细胞分裂的实例,共同学习了分数指数幂(板书指数幂)的有关概念,现在我们研究细胞分裂问题.
问题1 一个细胞每隔10分钟分裂一次,请填下表:
1.4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本节课我们通过类比、归纳的方法,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了比较大小,解不等式等问题,渗透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价转化、待定系数法、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与方法.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自觉运用这些思想方法研究问题.
今天回家作业:课本P54习题2..2(2) 1,2,3,4;
课外探究 (1) 证明:函数y=f(x)与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2) 已知函数y=2ax2+ax+1-1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 教学反思
2.1 改编教材.这节课如果我们仅仅是利用教材提供“细胞分裂”来创设问题情境,一则没有新鲜感,因为学生在分数指数幂中已经学过;二则接下来的教学就没有铺垫,直接研究指数函数,学生感觉太突然.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迷信教材、学术权威、依赖教材,试图从书本上准确无误地机械搬运知识,而是应尽量贴近学生的思维,来展开对数学思维的调控,力图通过自然的、合乎情理地启发和诱导,来帮助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形成有意义建构.如这节课我们首先研究两个实例,于是就自然概括出指数函数的定义,然后围绕底数a进行讨论,从而给出精确的定义.通过实例2的研究,不仅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现代科技中的的数学问题,更重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的辉煌历史,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2.2 学会倾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空,让他们充分的思考与探究,但也不是无休止的探究下去,所以,教师要不停地在学生之间巡视、指导学生探究与交流、发现学生的思维的碰撞、观察学生的思维缺陷.这样我们教师才第一手材料,才能有效地调控教学.所以我们应当注意了解学生具有怎样的数学观念,教师又应该如何去促进这些观念的必要的修正、改进或发展.如果按部就班地将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抄写一遍或带领学生读一读书,虽然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今天的教学任务,但是却掩盖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与思维过程,扼杀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久而久之,就给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一片阴影.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观念,改变我们的教学策略,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首先简单复习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图像、图像象限和增减性,其次利用基础训练的五个题目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和图像及增减性,复习一下代入法和待定系数法;
三、例题精讲,在例题的处理上我注重了学生解题步骤的培养;同时通过题目难度层次的推进;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在变式训练之后,我又补充了一个综合性题目的例题;达到在课堂中就能掌握比较大小这类题型。但在补充例题的处理上点拨不到位,导致这个问题的解决有点走弯路。
例题在本节既是知识的巩固又是知识的检测,通过这组题目的处理,发现学生对所学的一次函数坐标等方面可以有一点的复习。从整体来看,时间有点紧张,尤其是最后一个与一次函数相结合的综合性题讲解得太少,学生还不太能理解,导致小结很是仓促,而且是由老师代劳了,没有让学生来谈收获,在这点有些包办的趋势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媒体:大屏幕。
四、教学设计简介:
因为这是初三总复习节段的复习课,在这之前已经复习了变量、函数的定义、表示法及图象,而本节的教学任务是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及其简单的应用,没有涉及实际应用。为了节约学生的时间,打造高效课堂,我开门见山,直接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进行联想回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图象及其性质”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增减性,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纠正。这样,使无味的复习课变得活跃一些,增强学习气氛。随后教师就用大屏幕展示出标准答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为了巩固知识点,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时都要求其说出所运用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x的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 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一:
1、指出下列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①y = x +1;②y =2X-2 不经过第 象限,y随x的增大而。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的取值范围是。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7、若函数y = ax+b的图像过一、二、三象限,则ab 0。
8、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 时,y =-4。
9、直线y=-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10、将直线y =-2x-2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
将它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综合训练: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这学期做的一节汇报课。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最后剩下一道综合训练题没来得及探讨,留作了课后作业。从本节课的设计上看,我自认为知识全面,讲解透彻,条理清晰,系统性强,讲练结合,训练到位,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会有什么漏洞。因为复习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需要展示给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训练题也比较多,所以我选择在多媒体上课。应该说在设计之初,我是在两种方案中选出的一种为学生节省时间的复习方法,课前的工作全由教师完成,教师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可没想到,在课的进行中,我就听到有的教师在切切私语,都是初三学生了,怎么好象没有几个学习的。我也感觉到这节课确实有一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致于面对简单的问题都卡,思维不连续。纠其原因,是我没有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课堂训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续的刺激活动,学生没有保持住持久的紧张状态。
1.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理解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
3.会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与平行线。
4.搭建合作学习的教学平台,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平行线的理解必须在同一个平面内。2.画平行线,作三角形的高。
教学反思:1.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平行线为什么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同时引出异面直线的概念,让学生充分理解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讨论的理由。
2.在教学中发现画三角形的高学生稍难画点,画一条线的平线较难掌握。
3.发现学生动手操作比较难,我在示范后,让学生照样子操作,我必须观察每个学生的画平行线的平移过程,对掌握不好的学生,同桌的会的教不会的同学操作,这样同学中合作学习的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比较好。整节课学生之间互动活跃。
4.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个问题。下面看看这两题的区别吧。
(1)过角内指定的A点画一条边的垂线,另一条边的平行线。
(2)过平行四边形内一点p分别画ab边的垂线与平行线。
第一题是我讲的例题,大家都掌握了,第二题是期中考试的题,学生画平行线没看到画哪条线的平行线,有的把第二题当第一题那么做了。
一、在教学前的反思
在每一章的教学前进行反思, 有助于我们使教学变成一种自觉的实践. 课前, 认真研读教材, 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 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教案及课程设计的思路进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精心准备的教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和诉求, 更容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才能更好地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打折销售”“勾股定理”“图形的对称”等知识点的教学中, 鼓励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打折销售的例子, 总结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收集一些常见到的图案、图标. 把这些设计融进自己对教案设计的反思中, 有意识引导学生多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我们教学前准备创设的问题情境, 笔者认为还是要贴近学生实际,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例如在探究“勾股定理”问题时, 就让学生尽可能地收集自己看到的直角三角形, 找一些简单的直角三角形进行实际测量, 发现其中的规律. 从开放思考到理论归纳, 从易到难, 从生活发现到教材知识点,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和实际意义, 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讲每节课之前, 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使用要进行认真反思. 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要及时、高效地在教学活动中反思.俗话说“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教学设计, 但在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发生. 比如学生没能跟上教师的思路, 提出新的问题, 如果教师此时仍生搬硬套地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 强行打断学生的提问, 这样会挤压学生的思考空间, 甚至思维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 学生还会因为自己的疑问没得到解降低课参与的热情. 在教学中的反思, 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思路, 发散学生思维, 透彻解决教学问题.
例如:在一次函数知识点的教学中, 对于一次函数y = 2x 1, 当x1< x2时, 试比较其对应函数的值y1和y2的大小关系.在给学生讲解这道题目时, 笔者直接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题:“当k > 0时, 在每个象限内, 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在讲解过后, 笔者发现很多同学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 并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个性质, 笔者赶紧换一种更容易理解的方法解题, 运用特殊值代入法, 同学一下子就明白了, 也深化了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笔者经常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多样性的解题策略, 开发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笔者在教学时, 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 已知一次函数y = 2.5x + 4. 笔者将此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求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是零?
变式2:求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始终小于零?
变式3:当函数图像在x轴的下方时, 求x的取值范围.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发散学生的思维,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了一些错误, 如解题思路不正确, 教师可以不立刻要求学生转换思路, 而是鼓励学生继续行探索, 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 能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这种思考与修正对提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在上课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以及回馈, 关注自己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手段达到的效果, 不断进行反思, 使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把随时捕捉的教学灵感巧妙地融入教学中, 让自己的教学思路更严密, 方法更有效, 进而能激发学生更多的潜能,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教学后的反思
1. 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对自己的“得”与“失”都要进行反思. 在“得”的方面, 主要反思在这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例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教学方法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新颖, 是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欲望, 是否营造了平等和谐的、合作学习的氛围, 等等. 在“失”的方面, 也要多个方面去审视, 查找问题, 查找设计不合理的环节, 设计不科学的问题, 指导不得力的组织合作, 等等. 反思如何改进教案设计, 如何应对课堂上的突发问题. 当然, 最主要的还是要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通过反思,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 “见 贤思齐 ”的反思
学无止境, 教师自然也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 虚心向别人学习, 常听同行精英的课, 经常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讨教, 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自省, 再对照自己的教学, 多多反思、总结、探究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师还应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让学生能客观地认识自己. 笔者经常让学生对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反思. 让学生反思: 有什么办法能让作业完成得更好, 完成作业自己究竟学到什么等, 还要引导学生反思后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每一次的反思, 笔者都会有收获, 也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师在每一次完成教学任务后, 静下心来想一想:这节课设计是否合理, 内容讲述的是否清晰, 有没有突出重难点, 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的教学状态是否好. 把这些细细想想, 总结、记录, 这也是今后的教学很重要的经验, 长期积累, 就是我们宝贵的教学财富.
摘要:在现在的教学中, 教学反思日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思考.教学反思是一个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获得更好教学效果的的过程, 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魔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126-02
现代教育手段进入课堂,使传统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手段利用其丰富多变的展示教学信息的优势,深深地吸引了广大师生的注意力。教师纷纷尝试采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进行课件的制作,纷纷思索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学生也期待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较以往教学更有趣味性,更便于理解和沟通。
1 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打破传统数学教学单调的课堂授课模式,把枯燥复杂的数学课堂变得气氛轻松,活泼有趣。以往的教学需要教师把习题抄在黑板上,需要画图的也是当堂画,这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如今教师可以提前将课上所需材料编辑入多媒体课件之中,什么时候需要,随时调用,既节约了时间,又避免了误差。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时候,也往往注重知识呈现的多样性,尽可能地变换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制作演示课件的时候,习题的呈现是最普遍的,这时笔者尽可能采用动画的形式,因为学生似乎对这些运动的文字更加容易产生兴趣,更能怀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当然,教师不能过多地追求各种动态效果的变换,这样学生反而只是看热闹,而迷失学习的方向。
教师在呈现课堂知识的时候除了形式要每节课翻新,教师的语言也要经常变化,让学生时时感到新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引导性、鼓励性,让学生感到教师在注视自己,关心自己。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地进行学习,以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多媒体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教师最关注的地方。
2 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易于学生数学知识领域的拓宽
每一名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都会有所感悟,如果说传统教学的课堂容量是一杯水,那多媒体教学能够轻易做到一桶水。教师除了可以使用课件中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点击超级链接,将互联网上的相关知识带入课堂,实现数学知识领域的无缝链接。因此,多媒体教学内容可以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眼中的数学世界不再只是枯燥的文字及图形,不再是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这些文字常常是伴随着图像或者动画,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演示,学生的思路也随之打开。教师开始注重数学习题的关联性,尽可能地增加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此为出发点来编辑试题或习题,这些生活中事物、事例更能激发学生去剖析,同时也鼓励学生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学生眼中的数学世界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愈来愈精彩,学生的知识领域也随之拓宽。
例如,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四边形”,课前笔者让学生广泛搜集他们身边的四边形,并把他们或者用绘画表示,或者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让各学习小组的组长汇总,在课上分别予以展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数据搜集能力,又将数学与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制作习题的时候,笔者不仅以这些素材为例进行习题编辑,而且要求每名学生这样去做,让学生更加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数学。
3 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
多媒体教学如同给常规教学插上翅膀,使课堂教学不再仅限于某事某时,能够随时将遥远的地方的事物拉到眼前,将古代的场景搬到课堂。只要是教学需要,教师可以随意组合各种画面和场景,不管是古今中外,还是春夏秋冬。
例如,教师在讲授某一定理之前,通常要将这一定理的创始人一并提起,随着这名数学家图像的展示,也常常附带有一段文字,包括这个名人的生平和成就,定理产生的时代背景。随着这些点滴的数据输入,学生不仅牢固地认识了很多的定理,而且也认识了很多的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也如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数学发展的历史。这些历史人物的勤勉探索的人格也激起每一名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多媒体教学使数学不再只是书本上静止的文字,它让这些文字恢复了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学生眼中的数学变得丰富多彩,变得活动起来。渐渐地,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开始变得强大,只要是教师提起某一图形或者定理定义,学生脑海里就会浮想联翩,举出大量的事例,这无疑是多媒体带来的成效。
学生的数学想象力的培养也带来他们数学思维的活跃,他们开始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于是,每当他们编辑一个富有创意性的数学题的时候,笔者便热情洋溢地鼓励他们,这些小创作者便会更加精力充沛地去发现新的问题。
4 多媒体网络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因特网走进千家万户,教育也加紧步伐穿山越岭来到寻常百姓家。你可以随时去浏览某一学科的网页,或者搜集相关的视频教学;在家里,你可以轻松地上某个网络大学去聆听专家教授的授课。网络拉近了生活,网络让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更加方便。很多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成为学生了解学校,学校宣传自我的窗口。随着教育装备愈来愈现代化,很多学校建立了多媒体网络学习课堂,逐步开始网络教学。唐山市丰润镇中学也应上级的号召,建起魔灯学习课堂,这一新兴事物虽然现在处于雏形阶段,但笔者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教育方式必将成为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有力延伸。
网络课堂的教育模式是开放性的,以魔灯学习平台为例,网络课程按学科作为大分支,然后每一学科的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类,自主性很强。教师在编辑某一课题时,可以旁征博引众家之长汇总到自己的课件之中,或者只是采用一个超链接的形式,把读者引入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索。学生通过网络课堂可以提前预习下节课的知识,这无疑节省了课堂学习时间;学生也可以提前试做一些习题,对这些习题,教师可以按难易程度划分成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试做。学生通过预习和试做习题,头脑中事先有了学习目标,上课时也就能更快地吸收知识了。网络课堂还提供了大量的拓展性知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能灵活多变地应用所学知识。网络课堂上的很多习题是按照难易等级,以闯关的形式设计的,因此能够满足多数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加感到有成就感。
此外,很多网络课堂设有交流讨论的区域,如魔灯课堂中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将某一问题作为讨论重点,让学生集思广益,讨论解题方法;学生也可以登录聊天室,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或者同其他学生探讨学习中遇到的某一难题。教师也要时常关注聊天室里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无疑更能促进师生间的正常交往,更能加快学习的进程。教师通过聊天室及时捕捉教学中的遗漏,及时对学差生进行辅导,更能促进其教学的良性循环。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与反思11-05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反思05-28
初中数学考试教学反思11-30
新教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6-2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听课反思07-05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怎么写10-19
初中数学《比例的应用》的教学反思09-19
初中数学圆教学反思5则范文11-01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相关公式10-01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