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地下空间权的立法完善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地下空间权的概念

在我国学术领域对于空间权应如何定义, 存在分歧, 以具有代表性的梁慧星教授和刘宝玉教授为例, 前者认为, 地下空间权是指对土地地表下一定范围内的空间享有的一种权利, 而在后者看来, 地下空间权是空间权的一个下属概念。刘宝玉教授认为, 空间权的本质是一种不动产权利, 它的客体包括两个, 一是地表以上的一定空间, 二是地表以下的一定范围。

二、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一) 中央立法现状

我国最早对空间权作出规定的是,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于1995年颁布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43条。到了1997年, 原建设部颁布实施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在2001年的时候此项规定被加以修正。就目前来说, 2007年颁布实施的《物权法》, 是迄今为止我国现有立法中对地下空间权最具影响力的一部法律, 因为《物权法》首次对空间权的法律地位作出了确认。

(二) 地方立法现状

目前我国没有就地方地下空间权进行系统性立法, 但随着我国地方经济飞速发展, 以上海和深圳为代表的国际化大城市,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地下空间权的发展进步, 结合地方实际情况, 出台了地下空间相关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例如2008年, 深圳市颁布实施的《深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暂行办法》。

三、世界各国 (地区) 现有立法模式

(一) 现有立法模式

1. 单独立法

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 首先以判例的形式确认地下空间使用权, 随后通过单独立法的模式制定空间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俄克拉荷马空间法》的颁布, 标志着空间权的确认不再简单依附于判例的存在, 而是单独成法予以规定。

2. 民法立法

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成文法国家, 选择将空间权纳入民法典, 在相关章节中予以规定。

3. 综合立法

综合立法是指将单独立法和民法立法两种模式结合并用, 以我国台湾为代表的地区选择的就是综合立法。

(二) 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

我国地下空间权的立法模式究竟应如何选择?对此问题, 学界存在三种不同的声音, 这三种声音在《物权法》立法过程中均被充分表达。首先, 以梁慧星教授为代表的学者认为, 不必将地下空间权单独设立, 应该将其置于基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和领地利用权中, 并在其中对规范空间权作具体的规定;其次, 以王利明教授为代表的学者认为, 应该用独立的章节将空间使用权置于用益物权部分, 然后在此章节中对空间权的含义、设立程序和流转等内容做具体的规定;最后一种观点是以徐国栋教授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 应该在《物权法》建设用地使用权部分为空间权预留立法空间, 把空间地上权和普通地上权区分开来。

四、立法构建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通过分析国外地下空间权立法模式的选择,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在对地下空间权立法的时候, 应采取在将空间权独立成章的前提下,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模式。

(一) 立法原则

1. 科学利用。地下空间的不可再生性, 决定了我们在利用时应当科学有效。

2.统一规划。首先统一规划立法体系, 然后相关地方政府和其它组织应该结合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况, 以地方法规等法律文件来进一步的规范地下空间权的内容。

(二) 立法构建

在《物权法》中单独设立成章, 将空间权置于用益物权, 并就地下空间权的内容作详细规定。笔者认为, 地下空间权并是非绝对的被包含在土地使用权中, 它不仅有着自身的独立价值, 还有着不可替代的经济价值, 在《物权法》里集中性的对地下空间权加以规范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规范方式, 有利于满足地下空间权的充分运用的需要, 也可以为司法实践的裁判提供更为确切和可靠法律依据。

(三) 完善相关法律

在使用权、农地使用权和领地利用权中对空间权作进行进一步规范的同时, 完善相关法律, 从不同角度有力保障地下空间权的行使。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从原来仅对地表空间的利用, 延伸到了对土地上下空间的利用。在这种发展趋势之下, 地下空间权应运而生。但由于相关立法的欠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导致权利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从分析世界各国现有的立法模式出发,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进而对我国地下空间权立法模式的选择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空间权,立法

参考文献

[1]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5:484, 492.

[2]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附理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395.

[3] 常孝永.地下空间权研究[D].复旦大学, 2010.

[4] 王利明.空间权: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利[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7.

上一篇:电子信息类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分析下一篇: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