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舟山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精选8篇)

《舟山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篇1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城市地下管线的有序建设和安全运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城市规划区内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下管线,是指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以及用于集中敷设上述管线的综合管廊。

第三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下管线工作的领导,并将地下管线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基本原则】地下管线工作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综合协调、规划引领、统筹建设、信息共享、安全运行的原则。

第五条【部门职责】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监督全国地下管线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管线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管线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通信、广播电视、能源、工业信息化等有关部门(以下简称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本行业地下管线的有关具体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水利、测绘地理信息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地下管线相关工作。

第六条【支持创新】国家鼓励、支持地下管线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第七条【加大投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地下管线工作的投入,并鼓励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综合管廊等地下管线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第八条【禁止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侵占、破坏地下管线设施,并有权制止和举报损毁、侵占、破坏地下管线的行为。

第二章 规划

第九条【规划编制】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共同编制地下管线规划,报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地下管线规划应当具有前瞻性,并与地下空间、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等规划相衔接。

第十条【编制内容】地下管线规划应当包括地下管线的铺设方式和规模、布局和建设用地、保护范围、安全保障措 施,以及综合管廊建设区域和布局、管线种类等内容。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含地下管线的容量、管径、位置、走向、主要控制点标高及附属设施用地范围等内容。

第十一条【规划许可】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地下管线规划。

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规划许可;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地下管线工程,可以与道路工程一并申请规划许可。

第十二条【现状资料】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地下管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工程实施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第十三条【放线要求】地下管线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放线。

第十四条【竣工测量】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竣工测量,形成准确且符合有关标准、质量要求的竣工测量数据文件和管线工程测量图。

竣工测量所需费用纳入地下管线工程造价。竣工测量成果应当作为测绘基础数据,依法向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汇交,并同时报送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规划核实】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规划核实。未经核实或者核实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第三章 建设 第十六条【道路和管线建设计划】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编制地下管线建设计划,并与城市道路建设计划同步实施。

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进行建设。

第十七条【挖掘禁止】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交付后五年内,大修的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开挖敷设管线;因特殊情况需要开挖的,须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施工许可】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请施工许可;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地下管线工程,可以与道路工程一并申请施工许可。

第十九条【有关要求】地下管线工程需要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的,建设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城市道路占用、挖掘审批手续;影响交通、消防等安全的,还应当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地下管线工程需要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最短时间内完工,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需要占用人行通道的,应当合理设置临时通道并按照要求配置安全警示设施,保证行人安全通行。

第二十条【道路建设单位职责】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线同步建设的,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应当统筹管理道路工程和地下管线工程,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工期,并履行以下职 责:

(一)向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二)事先通知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线的监护工作;

(三)督促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在地下管线覆土前完成测量,并对测量工作进行检查。

第二十一条【管线建设单位职责】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地下管线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提供完整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二)地下管线与城市道路同步施工的,服从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安排的合理工期;

(三)地下管线单独施工的,事先通知相关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做好施工现场地下管线设施的监护工作;

(四)委托并督促工程测绘单位在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完成测量工作;

(五)负责本单位实施的地下管线工程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第二十二条【相关单位职责】地下管线工程的勘察、测绘、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并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地下管线工程的勘察、测绘、设计、施工和监理。

地下管线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对地下管线隐蔽工程进行 监理,并做好监理记录。

第二十三条【施工单位职责】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核实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二)按照经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工期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设置有关警示标志;

(三)在原有管线或者设施埋设的位置不明时,应当进行探测,掌握实际情况后方可施工;

(四)施工可能对其他管线或者市政、绿化、人防工程、文物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等造成影响的,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派员到场监督;

(五)因施工损坏有关设施的,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工,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抢修,发生的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六)配合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在管线覆土前完成测量工作;

(七)收集和整理本单位实施的地下管线工程的项目资料,并向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提供。

第二十四条【安全质量管理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地下管线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产权登记】国务院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制定地下管线的产权登记管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迁移改建管线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不得擅自迁移、变更地下管线,不得影响地下管线 安全,确需迁移、变更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确需迁移、变更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有关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制定迁移、改建、保护的设计施工方案,由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负责实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场地条件或者地下空间占用等原因,需变动地下管线平面位置、标高和规格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组织施工。

第二十七条【辅助装置】地下管线铺设时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同时铺设管线标识、定位、示踪等装置。

第二十八条【竣工验收】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地下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进行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地下管线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四章 综合管廊

第二十九条【规划编制】城市人民政府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确定综合管廊的建设区域、系统布局、建设规模、入廊管线、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建设时序等,充分考虑区域开发与改造时公用设施容量的需要及远景发展,为管廊内管线的新建、改建、扩建预留足够空间容量,并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

第三十条【建设区域】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同步 规划和建设综合管廊,暂时不具备同步建设条件的,应当为综合管廊预留规划通道:

(一)城市新区、园区、成片开发区域建设;

(二)城市成片改造旧区、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

(三)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

第三十一条【入廊管理】凡建有综合管廊的区域,地下管线应当全部进入管廊;除因技术条件无法纳入综合管廊的或者与外部用户连接的管线外,不得在综合管廊以外建设管线。

第三十二条【建设标准】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

鼓励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构件标准化,采用预制拼装技术,促进包括工业构件生产、施工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

第三十三条【建设使用】按照规划要求纳入综合管廊的地下管线,应当以综合管廊的形式与所依附的城市道路同步建设。对于应当纳入综合管廊的地下管线在综合管廊外进行建设施工的,城乡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市政公用等部门不得颁发相关许可证。

纳入综合管廊的各类管线的产权、管理单位应当向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具体收费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物价主管部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等部门制定。

综合管廊运营初期不能通过收费弥补成本的,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

第五章 运行维护

第三十四条【运行维护主体】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负责地下管线的运行维护管理。

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负责综合管廊本体及其附属设施的运营管理;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负责入廊管线的设施维护及日常管理。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应当为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实施日常维护、抢修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与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管理等工作。

第三十五条【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职责】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对所属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负责,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维护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

(二)建立地下管线巡护制度,做好巡查和维护记录;

(三)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设置安全防范设施,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运行状态评估,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

(四)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理体系,发现事故隐患的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对排查出来且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进行动态监控,对周围有并行或交叉管道的地下管线进行重点监测,保证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安全运行;

(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六)道路、其他管线工程施工可能对地下管线造成影响时,及时向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其他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并在接到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其他管线工程建设单位通知后,指定专人做好施工现场地下管线设施的监护工作;

(七)发生地下管线事故后,按照预案组织实施抢修,并向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八)建立地下管线信息档案制度,及时更新信息,配合做好地下管线专项普查工作;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六条【故障抢修】地下管线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抢修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可以先行破路抢修,并同时通知建设、市政道路、交通等主管部门,在72小时内补办批准手续。

综合管廊内管线发生故障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按照预案组织实施抢修,向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报告,并通知其他相关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发生故障的管线涉及多家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的,应由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统一组织抢修,费用由发生故障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共同承担。

第三十七条【禁止行为】地下管线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进行建设施工;

(二)损坏、占用、擅自迁移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三)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坏地下管线的安全警示标志;

(四)排放、倾倒、堆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质;

(五)种植深根植物;

(六)擅自接驳地下管线;

(七)其他危及地下管线安全和妨碍地下管线正常使用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应急预案】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下管线应急综合预案。

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报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废弃管线处理】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废弃地下管线的,应当向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并及时拆除废弃的地下管线。因废弃地下管线未及时拆除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承担相应责任。

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不及时拆除,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可以自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为拆除,费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承担。

对产权单位不明的废弃地下管线,由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拆除,拆除费用由本级财政解决。

第六章 信息管理 第四十条【管理原则】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应该遵循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资源整合、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四十一条【管线信息标准】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下管线信息数据的基本格式、标准及信息共享目录清单。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直辖市人民政府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基本格式,制定符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的地下管线信息数据的格式。

地下管线信息数据资料应当真实、完整、准确,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

第四十二条【管线信息系统】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资料在部门间的共享。

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对地下管线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负责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时将地下管线规划、普查、竣工测量、补测补绘等资料及地下管线的具体信息输入系统,并实行动态管理。

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本单位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满足日常运营维护管理需要。

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建立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应当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并实现信息的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

第四十三条【信息提交】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 向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和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提交本单位的地下管线信息,并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负责。

第四十四条【城建档案】城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管线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保管等日常管理工作,由城建档案馆或者城建档案室(以下简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

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地下管线工程项目档案(含竣工测量成果)和包含测量数据的电子档案,报送的地下管线工程项目档案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涂改、伪造。地下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配合建设单位收集、整理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

第四十五条【管线普查】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地下管线普查实施方案。

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及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按照普查实施方案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将普查成果及时输入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应当及时提供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第四十六条【信息利用与保密】地下管线相关信息数据和档案资料应当依法定密。

地下管线相关信息和档案用于国家机关决策、不动产登 记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无偿提供。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用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查阅地下管线信息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并办理查阅手续。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和产权、管理单位查阅地下管线信息和档案,涉及本单位移交的地下管线工程信息,有关部门不得收取查询费用。

第四十七条【资金保障】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人民政府及其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管线建设单位的法律责任1】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未进行放线继续施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管线建设单位的法律责任2】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 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规定进行竣工测量的;

(二)未按规定向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报送竣工测量成果的;

(三)未按地下管线建设计划的安排进行地下管线建设的;

(四)未按规定向地下管线工程设计、施工单位提供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

(五)地下管线与城市道路同步施工时,未按照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安排的合理工期建设的;

(六)未事先通知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线的监护工作的;

(七)未按规定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地下管线工程项目档案,或者移交的档案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

第五十一条【道路建设单位法律责任】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线同步建设,道路工程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规定向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提供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

(二)未事先通知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做好现场管线监护工作的;

(三)未按规定开展本单位实施的地下管线工程项目档 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的。

第五十二条【施工单位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未按要求设置安全警示设施,或者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的,由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三条【监理单位的法律责任】监理单位未按本条例规定对地下管线隐蔽工程进行监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擅自迁移改建管线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迁移、变更地下管线的,由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五条【未拆除废弃管线的法律责任】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未按本条例规定及时拆除废弃的地下管线的,由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履行安全运行职责的,由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从事禁止行为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 定,从事危及地下管线安全活动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给予警告;逾期不采取补救措施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付款,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援引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九条【特别规定】镇规划区内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舟山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篇2

1 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 笔者所在的潍坊市的分别由城建、电力、广电、电讯等多个部门自行建设和管理的地下管线包含供水、排水、燃气、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等若干大类, 种类最多、管线量最大的当属城建部门。我市的每一个单位、每一座建筑和每一户居民都被这些地下管线的建设和使用范围所覆盖。地面建设的日益现代化已经与滞后的地下管线建设、形成鲜明的反差, 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受阻碍, 城市景观也受到直接影响。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也被其严重阻碍,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安全。

不齐备的城市地下管线各种详尽资料;不完善的地下管线普查情况;多变的城市地下管线多变的相对位置;不明确的规划设计条件这些都问题都应该是必须解决的管理的具体问题。

2 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对策

2.1 同步建设道路施工中的管线及二次开挖道路的避免

将各地下管线铺设完后再修路对于新建道路来说应该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 但这纯属理想状态。其他管线不是条件不成熟就是道路施工工期不允许, 也就只有排水管线基本上能保证与道路同步建设, 其他的都不能提前铺设, 这就给道路的二次开挖埋下了隐患。道路一旦开工就形成一次人力物力消耗, 未雨绸缪永远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召开一次协调会, 召集所有相关单位, 将其列入管线综合建设计划中;不断协调、沟通各相关各部门, 做到有限空间充分利用, 地下管线合理布置;借鉴国外及国内某些大城市利用综合管沟;做好管线间的水平间距控制同时兼顾垂直间距, 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 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这都是为了尽量减少道路的二次开挖比较有效的办法。

2.2 档案管理

工程立项的同时进行工程建档, 二者同步进行;工程实施的同时就开始收集各种工程资料、不断整理, 二者同步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的同时进行工程项目验收, 二者同步进行, 不能事后补, 走形式。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要做到以上3个同步才能改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不能够及时归档的问题, 才能够达到完整、安全、齐全、准确的要求。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要因地制宜地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制定出地方性或者说地方特色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动态管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 运用先进科技技术, 建立具有实用性、先进性、操作简单、数据生成更新快速方便、兼容性好等特点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管理维护要用技术熟练和过硬的技术人员, 并积极实施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 加强技术应用学习, 加快人才培养, 以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2.3 规划编制管理地下管线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各管线建设单位编制各综合管线的专项规划。城市地下管线的普查幅度和范围目前来说还不够广, 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大, 管线资料的地理信息维护系统仍然需要继续建立完善。

2.4 地下管线的日常管理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的设计规划要加强审查, 各相关管理部门关系要理顺并协调好维护好, 分工要协调, 管线的审查内容、审查阶段属于哪个部门要权责明确, 审图等内容既不能够重复也不能够有所遗漏。定线和竣工测量制度严格执行, 管线建设的批后管理要加强并加强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136号) 新建管线工程的竣工情况及时掌握, 要求建设方提供准确和翔实的竣工资料对城市新建工程进行规划竣工验收时必须严格把关, 对于资料内容, 竣工资料深度等达不到规划要求的坚决不予验收。

2.5 地下管线管理的制度建设

1) 明确专人负责地下管线的开挖审批,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机构设置、人员分工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 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由于对从事市政管理人员要求熟悉了解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多方面知识, 要求较高, 但目前的从业人员大多达不到这样高的要求且多为交通土建、给排水、土木工程等对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缺乏全方面的了解的土建行业人员, 如不予培训学习基本无力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

2) 有法可依, 依法行事建立健全法规。首要需要严格贯彻建设部1998年69号文件。对新建管线的规划审批和监督工作联合规划建设监察部门加强监管, 严肃查处各种违章的管线工程建设, 对于与法规相违背的依法严肃查处。

3) 地下空间的有偿使用逐步推进。多数城市的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基本处于无偿状态但是地下空间资源属国有资源。规范地下空间的开发在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应该考虑通过经济杠杆来实现, 当前存在的无序无偿状况应该通过实行地下空间的有偿使用来遏制和避免,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3 结论

地面建设的日益现代化已经与滞后的地下管线建设、形成鲜明的反差, 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受阻碍, 城市景观也受到直接影响。必须加强对地下综合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 保证地下管线建设服从城市规划管理, 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这样我们的城市家园才能健康发展、有序发展。

摘要:地面建设的日益现代化已经与滞后的地下管线建设、形成鲜明的反差, 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受阻碍, 城市景观也受到直接影响。文章在分析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中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同步建设、重复开挖道路、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管线间距控制、档案管理等地下管线综合规划与管理中所遇到诸类问题介绍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提出了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综合管沟,地下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大全.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亟待加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2]赵晶夫.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J].现代城市研究, 2003 (6) .

城市地下管线运行管理的美国经验 篇3

在美国,据美国全国交通安全理事会统计,仅输送石油及天然气的地下管道就达150万英里(约241.4万公里[1],如果加上运输其他危化品的管道,总共超过230万英里(约371.4万公里,2007年统计数据)[2],再加上供水(至少80万英里[3])、排水(介于60~80万英里[4])、电力[5]、通信、有线电视等专业类别管线,全美的地下管线总长至少可达450万英里(约724.20万公里)。可以说,对美国广大城市来说,其生命之源就在民众的脚下。

一、组织机构建设方面

在地下管道管理组织机构方面,主要有美国交通部下属的“管道安全办公室”、安全部下设的交通安全署、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地下公共设施共同利益联盟等。

1.管道安全办公室

在美国,代表政府实施管道管理的机构是管道安全办公室。该办公室原是依据1968年通过的《天然气管道安全法案》而设立,现是作为美国交通部下属联邦行政组织的管道与危化品安全管理局的内设机构。

管道与危化品安全管理局是基于2004年11月30日由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签署通过的“研究和特别项目改善法案”而设立的。依据该法案,美国交通部同时成立了两个机构,即管道与危险材料安全管理局、研究与创新技术管理局,替代了原先的研究与特殊项目管理局,以进一步强化管道与危险材料运输的管理。在该管道与危险材料安全管理局成立后,管道安全办公室变成了该局的内设机构。

管道安全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发布政府在管道安全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指导手册,甚至以召开公众论坛等方式宣传管道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规范与要求,通过立法赋予各州办公室管理本州地域范围内州际管道的权利;通过开展不定期检查、安全事故调查以及与管道具体操作人员进行交流等方式,推动有关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确保管线管理员的违规行为得以及时纠正,还通过行政手段和民事处罚来敦促管道经营者纠正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行为,防范今后出现安全问题。2002年到2007年间,针对管道经营者采取的行动有1356次,处罚金额约为1690万美元。

具体来说,在保障管道安全方面,管道安全办公室近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建立国家管道地图系统,以此作为公用地理信息系统为社会提供了公共查询途径;实施管道行业在高风险地区开展“完整性管理”计划,公布了各类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最低标准;与管道公司一道共同实施企业安全检查项目,制定了议定书,确保管理员及时采取合理的安全维护措施;开展管道行业的反恐怖袭击和应急能力进行考察与评估,并与相关组织共同发布了应对五种不同级别管道威胁的安全措施技术标准,还与管道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安全指导手册;建立管道安全执行信息网,记录和分析每月违规和罚款执行情况等。

2.交通安全署

交通安全署原本也隶属于美国交通部,是随着小布什总统于2001年11月签署的“航空和运输安全法案”生效而设立的。该法案规定了交通安全署在一般形式运输安全方面应该履行的职责和权力。美国在“9·11”事件后的2002年11月25日,为应对和防范恐怖袭击,布什总统签署了由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土安全法案”,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联邦机构,即国土安全部,该机构也被授予一定的管道安全监管职能。由此,交通安全署从交通部被调整到国土安全部。

交通安全署主要职责包括:通过制定各类运输活动的安全标准,以降低安全风险、加强利益相关方的联系以及监测各方对安全标准及其他规范、规定的执行落实情况,以此推进整个管道行业安全运行管理水平。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制定并分析各类管道的安保方案,时刻关注管道行业的运行动态,尤其是关键性系统和基础设施;明确管道行业的最佳实践活动及其经验教训;促进管道产业和政府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保持示范性动态沟通网络的畅通。

3.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

负有新建燃气管道选址审批职能的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是1977年成立的一个独立监管机构,除了联邦法院之外,即使是总统和国会也没有权力复审他们的决议,其前身是美国1930年成立的联邦电力委员会。1978年后,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依据“公共设施监管政策法案”,拥有了以下主要职责:监管传输、存储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的各类设施的选址、废弃的项目审批(核准)。该职能在“2005能源政策法案”中得到明确规定,但不监督管道工程的具体建设,尤其是州际管道的选址工程,必须先从该委员会获得项目的必要性及便利性论证报告才能实施。该委员会的具体审批内容通常涉及管道路由(途径地域)中的安全、标准等方面事宜。在批准一项天然气管道项目之前,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通常都召开听证会,一方面听取项目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另一方面也为有关管道对环境及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收集证据。

4.地下公共设施共同利益联盟

该联盟是美国为防止和减少各类建设工程中损坏地下管线、引发地下管线安全事故方面成立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2000年。该组织在美国各州均有分设机构,现有个人会员1200多名,单位会员135个和赞助单位25家,系目前北美地区地下设施外力损害事故防范方面最有影响的组织。

基于共同保护地下设施之目的,地下公共设施共同利益联盟广泛邀请所有相关单位和个人成为会员,通常涉及建设工程与管道保护中的各类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相关政府监管机构代表、地下管线专业公司、管网施工单位、部分民意代表等。该组织为各类会员提供了一个共享事故预防信息、观点,并为相关方面提供有效的事故预防方案及推进其他业务工作的沟通交流平台,各利益相关方可以在平台上与行业会员、政府部门实现有效沟通,共同研究损害预防的有效方法(最佳实践方案),从而实现有效保障地下管线的安全平稳以及城市环境的有效保护。

地下公共设施共同利益联盟的业务活动由理事会负责,每个理事代表着一个会员单位。除了理事会,该联盟还包括6个工作委员会,每个工作委员会设立两名主席共同负责。根据需要可以在委员会内部成立特别委员会或工作组,处理某些具体问题。特别委员会可邀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加入,他们根据各工作委员会的协议或决定开展工作。这些工作委员会分别是最佳行动委员会(负责监督各会员对“最佳实践方案”的实施);研发委员会(负责有关事故预防方案的研究,收集和发布关于事故预防方面的信息);培训委员会(促进沟通、提高合作预防意识、开展培训);数据报告与评估委员会(通过调查等手段收集数据,撰写报告与评估报告);会员、市场与交流委员会(负责发展地下公共设施共同利益联盟的赞助单位和会员);一号通系统辅助教育委员会(通过国际呼叫中心的教育、指导和帮助,促进设备事故预防与基础设施保护)。

各工作委员会会议是开放性的,但两主席有权规定某些会议仅限委员会成员出席,不过决议必须是全体委员会成员一致同意,即共识决策。共识决策只在预先安排的委员会会议上做出,以保证委员们能够就一项事务进行充分讨论。如果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则由首席委员裁决,理事会拥有所有工作委员会建议的最终决定权。委员会任何成员可以在任何时间请求召开临时会议,不过会议长度应限定在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内。

当前,该联盟通过一个呼叫中心(811)、一个门户网站(www.call811.com)和一整套各方都要遵守的协同机制和流程来提供相关服务。其中,811号码成为全美施工挖掘前必须拨打的通用信息电话,其源于该联盟在2007年发起的一项防范施工挖掘破坏管线事故的运动。

二、制度建设方面

美国在管道安全管理有着完备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在联邦法律体系及有关标准规范建设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968年通过的《天然气管道安全法案》是美国与管道安全有关的第一部立法。随着管道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公众对管道系统安全的日益关注,该法已被重新授权和修改了十几次。2002年12月签署公布的“管道安全改进法案”以及2006年12月签署公布的“管道检验、保护、强制执行和安全法案”是两个较为重要的修正完善型法案。

“管道安全改进法案”是在1999年发生于美国柏林翰姆镇一条输送汽油的管道破裂并燃烧事故的背景下被制定、颁布的,该法赋予了美国运输部对有潜在安全问题管道进行安全检查的权力,同时规定该部可以加大对违反安全规章行为进行处罚的力度。同时,该法案试图通过建立跨部门委员会来理顺、协调管道紧急抢修过程有关各方(如交通部、国土安全部、环保总署、土地管理局、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管道在抢修和检查过程中采取一致行动。

“管道检验、保护、强制执行和安全法案”首次授权美国交通部处理防止挖掘施工损坏管道的问题,将防止第三方挖掘损坏管道程序提升到联邦一级水平。这项法案也是美国气体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多年来所期盼的[7]。该法案授权美国交通部为各州的管道安全程序提供资金,作为各州加强管道管理的激励措施。该项法律申明,当管道在挖掘中被碰伤时,挖掘者必须向管道公司报告。如果发生燃料泄漏事故,挖掘者还必须拨打911。此外,这项立法还授权为国家811一号通系统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并要求更多的州开通该号码的呼叫服务。

2011年2月3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民主党杰伊·洛克菲勒等几位参议员向参议院商业委员会提交了“2011年管道运输安全改进法”议案,并得到批准。之后,参议院商务、科学与运输委员会于5月5日向参议院提交了报告,到7月7日,该议案已经列入参议院立法日程。根据提案,“2011年管道运输安全改进法”将授权管道与危化品安全管理局于2011-2014财年负责联邦管道安全计划的执行,以期为美国管道运输网的安全监管提供保障。新法包括29个部分,涉及民事处罚、管道损坏预防、海底收集管道、完整性管理、公众教育和安全意识、泄漏检测、事故通告、管道基础数据搜集、国际合作与咨询、行政执法程序等诸多方面。

美国管道安全制度体系建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基于技术领先的标准规范作为政府管理的强大支撑和执法依据。在美国联邦层面的法律体系中,通常会引用一些技术标准,从而使相关标准规范成为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石油学会、美国腐蚀工程师学会、地下公共设施共同利益联盟等,是通常能够颁布或推荐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相关组织机构。

此外,作为管道政府监管的主要机构,美国交通部及其下属的管道与危化品安全管理局实施了各种政策,推动相关法律的制定、修订,以加强管道的安全管理。

2007年2月,管道与危化品安全管理局颁布了“管线安全技术标准新修订案”,并于5月起正式实施。此新修订案旨在将最新的安全技术标准纳入现有法规体系,推动燃气管线运营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提高管线安全性。

2011年初,为指导地方政府、开发商和社区规划人员更好地保护所属区域附近的油气管道,美国交通部公布了新的管道安全指导方针。该指导方针由管道与信息告知规划联盟制定,是针对管道附近区域开发提出系列建议的首次实践。

2011年12月,管道与危化品安全管理局宣布实施新的规则,以改善管道控制室管理。新的规则包括制定相关规章、改善员工培训、减轻员工疲劳程度等内容,并明确界定了控制室工作人员的职责。相关要求包括制定轮班时间、确定工作时间极限以及为控制室操作员制定培训计划。新规则将提高管道控制室的安全程度,且有助于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应有的培训,在应对管道破裂或泄漏时,避免给居民和环境带来危害。

三、事故应急处理方面

在美国,一旦发生地下管线事故,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责任公司均能敏捷应对,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减少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美国司法部和交通部还能够凭借法律授权,针对管道安全问题动用司法强制手段,并要求在事后对管线进行综合改良,避免事故重演。由2007年发生于纽约的一起蒸汽管道爆炸应急处置过程可见一斑。

2007年7月18日,纽约市曼哈顿中心区发生蒸汽管道爆炸事故,导致1人死亡、30余人受伤。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指挥相关部门处理蒸汽管道爆炸事件。纽约环保署派出两辆带有高性能真空吸尘器的卡车帮助清理现场,真空吸尘器使用能够捕捉极小灰尘微粒的高效过滤装置,卡车在爆炸发生地附近的几个街区展开清理工作。消防局部署人员用水龙带冲洗爆炸发生地附近街区的建筑物外墙。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部门派出现场工作组,确保参加救援的工作人员做好必要的防范工作,室内居民须关紧门窗,并将空调设置为内循环风。建筑工程师在现场协助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开展建筑物受损评估和工程咨询等工作。交通局将地铁设施未受到结构性破坏和地铁隧道里尚未发现爆炸残片的情况及时报告给应急管理办公室,并安排经过爆炸发生地的公交车辆改线行驶。应急管理办公室、纽约警察局、环保署等部门共同研究划出了设备运送区,以使应急设备能够顺利、快速地抵达抢修地。市民可以进入该区域,但车辆不得驶入。同时,责任公司联合爱迪生电力公司也迅速发表了一份关于蒸汽管道爆裂事件的声明。声明中称,他们正着手调查事故的起因,同时也在对受损管道和其他设备进行抢修,其完善的应急措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 Pipeline Purpose and Reliability[EB/OL]. 2012-05-28. http://www.pipelinesafetyinfo.com/.

[2]PHMSA. General Pipeline FAQs[EB/OL]. 2012-05-28. http://phmsa.dot.gov/about/faq.

[3][4] NESC Media Room. Water and Wastewater Infrastructure Facts[EB/OL]. 2012-05-29. http://www.nesc.wvu.edu/media/background.cfm

[5]仅美国电力公司(American Electric Power Company)的输配线路有22.4万英里(约合36.05万公里).

[6]U.S. DOT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 Brief History[EB/OL]. 2012-05-30. http://ntl.bts.gov/historian/history.htm.

[7]帅健.美国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油气储运, 2008(7): 8.

苏州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篇4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规范地下管线规划建设行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管线空间资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地下管线(含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工业等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以下简称管线)。

第三条 在本市市区范围内进行管线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维护等管理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规划、建设、市政公用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管线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苏州市地下管线管理所(以下简称管线管理机构)具体承担管线工程的综合协调和日常管理。

发展和改革、安监、国土资源、水利、人防、环保、园林和绿化、交通、城管、公安、文广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各区人民政府指定的相关管理部门按照权限负责本辖区管线管理工作。

第五条 管线建设和运营活动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正常运行的义务,有权对损毁、侵占、偷盗、破坏管线设施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七条 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加强对管线设施的日常巡查与维护。如因管线设施老化影响安全的,应当及时更换。

第八条 政府鼓励和支持管线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管线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倡管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已建城市主干道路下敷设管线或者穿越重要广场、步行街的,原则上采用非挖掘技术。

第九条 政府相关部门和管线权属单位应当适时进行管线普查,建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和档案,并及时将管线普查资料、竣工资料、补测补绘资料进行综合汇总,逐步实现动态管理。

第十条 对在管线建设和维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十一条 管线的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各项管线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十二条 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将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在每年年底前报送规划部门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因特殊情况需增加管线建设项目的,应当及时报送规划部门;需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同时向管线管理机构报送计划。

第十三条 各类管线的走向、位置、埋深应当综合规划,并按照下列原则实施:

(一)沿道路建设管线,走向应平行于规划道路中心线,避免干扰交叉;

(二)同类管线原则上应当合并建设,架空线路应当逐步进入地下;

(三)新建管线让已建成的`管线;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非主要管线让主要管线;小管道让大管道;压力管道让重力管道;可弯曲的管道让不宜弯曲的管道。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含道路挖掘)管线工程时,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向规划部门提出申请,由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开工。

第十五条 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和核准的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如需变更,应当报送变更设计图纸,按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管线的使用性质或者将其废弃。确需变更的,应当按有关规定经规划部门批准;确需废弃的,应当向规划部门申报注销并及时拆除报废管线。

第十六条 下列管线建设应当经规划部门审批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规划宽度≥10米的城市道路上的各种规格和类别的管线及沿路建筑管线接入;

(二)居住小区的管线综合及接入;

(三)雨水管、污水管管径≥300毫米的;

(四)给水管、燃气管、热力管等压力管管径≥200毫米的;

(五)电压≥10千伏的电力线路;

(六)有线电视电缆≥2孔的;

(七)通信电缆≥2孔的;

(八)各类工业管线;

(九)抢修、抢险的管线工程;

(十)其他各类需要审批发证的管线。

第十七条 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下列程序报建:

(一)提出项目申请报告,领取规划设计要点;

(二)报审规划设计方案。取得规划设计方案后,持批准图纸委托具有城市规划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定位放线,同时向管线管理机构备案;

(三)报审管线施工设计图。

规划部门确认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八条 经规划部门批准的管线工程建设,应当由具有城市规划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开工前定线,在覆土前进行竣工测量。具有城市规划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划部门规定的期限完成开工定线和竣工测量。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管线涉及迁移其他管线时,有关管线单位应当配合,被迁移管线的单位应当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条 管线工程建设需临时使用土地或者拆迁房屋的,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涉及绿化、消防、军用设施、轨道交通、测量标志、建(构)筑物、航道、河道、桥梁、文物等方面问题时,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征求相关管理部门意见或者按照有关规定协调解决。

第三章 建设施工管理

第二十一条 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定期将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和月度建设计划报送管线管理机构。管线管理机构根据上报的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合理制定年度施工计划和月度挖掘审批计划,并对管线建设工程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综合管线应当与道路工程同步建设。

第二十三条 管线建设工程,应当由具有相应专业施工资质的单位承建。需要进行招投标的,应当实行招投标。工程投资额超过30万元且涉及市政基础设施的管线建设工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建设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的,应当经市政公用部门批准,方可建设。

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管线现状资料,施工单位应当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在管线施工中,发现不明管线,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建设或者规划部门报告,并停止施工。

第二十四条 施工过程中,管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现场应当使用统一规范的围栏,设置醒目告示牌和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监护;

(二)应当按照批准的位置、范围、管径、材质、时间段和有关要求组织施工。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开挖、铺设、回填。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文明操作、规范作业;

(三)对原有管线或者设施埋设的位置不明时,应当挖样洞复测,在掌握实际情况后,方可施工。可能对其他管线或者市政、环卫、停车线等设施造成影响的,应当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派人到现场监护,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有损坏,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做好记录,并立即通知有关单位进行抢修,发生的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四)建设非金属管线,管线建设单位原则上应当同步敷设金属带标识,具体要求由管线管理机构视实际情况确定;

(五)对于挖掘或穿越城市道路的管线工程,应当凭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图纸,分别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施工。沟槽覆土前应当绘制管线竣工图,并提前24小时申请竣工测量。工程完工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做到工完场清地净。

第二十五条 规划部门会同管线管理机构对管线建设工程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要求进行检验。符合规划要求的,应当出具认可文件。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3 个月内,按规定向建设部门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并向管线管理机构和市城建档案馆报送竣工资料。因不移交或移交工程档案资料不及时、不齐全、不准确而造成施工破坏管线,管线建设单位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六条 遇有管线突发事故急需挖掘道路的,管线权属单位可先行施工,做好记录,同时向管线管理机构报告情况,并在24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如遇节假日,补办手续可顺延至下一个工作日。

第二十七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五年内不得挖掘,大修的城市道路三年内不得挖掘。重要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期间,禁止挖掘城市道路。因特殊情况确需挖掘的,由市政公用部门和公安交通部门审核,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章 管线空间资源管理

第二十八条 管线占用的地下空间资源属国家所有,政府依法实行管线空间资源有偿使用、有期限使用。

第二十九条 管线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应当做到科学规划、合理预埋、满足发展需求。政府应当发展城市地下公共管廊建设,条件不具备的可先行建设弱电管廊。管线单位若需在已建地下公共管廊(弱电管廊)周边布设管线,管线权属单位应当租用已建的地下公共管廊。

第三十条 合理开发利用管线空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级管理的指导原则。管廊建设资金可采用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吸纳民资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管线建设单位有权自营或者依法进行转让、租赁。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以及各县级市管线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郑州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全文 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城市地下管线有序建设和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维护、信息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建设于城市地面以下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照明、通信、广播电视、交通信号等管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及其附属设施,但企事业单位、居民住宅区等用地红线范围内自用的生产生活地下管线及军事、铁路专用地下管线除外。

本办法所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第四条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协调管理、节约资源、信息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等管理工作,研究解决有关地下管线重大事项。

第六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地下管线的统一规划管理。

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监督管理。

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占道掘路施工作业的管理。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财政、交通、园林、水务、公安、人防、安全生产监督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工作。

第七条鼓励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鼓励城市地下管线单位采用先进技术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标识、定位、探测和管理。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破坏城市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并有权对上述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二章规划管理

第九条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包括:

(一)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地下管线规划;

(二)市政专项规划中的城市地下管线规划;

(三)道路管线综合规划中的城市地下管线规划;

(四)专项工程的城市地下管线规划。

第十条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由市、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市政专项规划中的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其他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由建设单位委托编制。

第十一条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原批准程序报经批准。

第十二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向市、县(市)、上街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道路、桥涵等建设项目同步建设的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城市地下管线穿越铁路、轨道交通、地下建筑、河道、沟渠、绿地、文物保护区等,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按照规定提交相关主管部门依法出具的审查意见,并制定相应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三条因场地条件或者地下空间占用等原因需变动城市地下管线平面位置、竖向标高和规格等许可内容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办理城市地下管线规划许可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按照规划许可内容放线,并出具放线测绘报告。

第十五条城市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市、县(市)、上街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书面验线申请。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书面申请之日起5日内组织验线。验线合格的,方可继续施工;不合格的,责令停止施工并限期改正。

第十六条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规划核实。

未经规划核实或者经规划核实不符合规划许可内容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竣工备案手续。

第三章建设管理

第十七条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和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组织制定专业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并与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同步实施。

城市道路建设应当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合理安排城市地下管线和道路的建设时序。

城市建成区现有架空电力、通信线路应当逐步在新建、改建、扩建道路项目中进行入地敷设。

第十八条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向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

建设城市地下管线需要占用、掘动城市道路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城市道路占用、掘动审批手续;需要占用绿地、河道等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相应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本市建立施工掘路总量控制制度。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5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内不得开挖。因敷设城市地下管线确需掘动的,须经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向社会公示后提出审查意见,报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并增缴5至10倍掘动修复费。

第二十条与道路、桥涵等建设项目同步实施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的,主体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告知拟实施项目的有关情况,并与城市地下管线施工方案相衔接。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服从整体工程同步建设进度安排。

第二十一条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应当按照有关规划要求和实际需要预留用户支管。用户支管应当预留至城市道路规划红线1米范围以外,用户支管井不得占用城市道路用地。

第二十二条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发现与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资料不符的城市地下管线时,应当及时报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测绘单位查明管线性质、权属,并将信息资料纳入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施工中对其他管线或者市政、绿化、人防工程、文物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等可能造成影响的,施工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

因施工损坏有关设施的,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工,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抢修。发生的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二十三条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向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四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第二十四条市、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并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市、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可以采用政府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投资补贴、政府购买服务以及企业投资等形式,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力量等投资建设、维护和经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第二十五条城市新区应当同步规划和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成片改造旧区、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主干道路,应当根据城市区域功能需求和条件同步规划和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第二十六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成区域,凡已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预留管线位置的,除有以下情况外,不得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外另行安排管线位置:

(一)因技术要求不符,无法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线;

(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外部用户的连接管线。

第二十七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进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地下管线单位,应当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具体收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负责综合管廊内共用设施设备养护和维修,建立工程维修档案,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转,配合和协助城市地下管线单位的巡查、养护和维修。城市地下管线单位负责入廊管线的设施维护。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和城市地下管线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确保进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地下管线安全运行。

第五章维护管理

第二十九条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维护管理进行专项检查,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城市地下管线单位应当对所属城市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维护管理和安全运行负责,并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设置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定期进行运行状态评估,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

(二)建立巡护和隐患排查制度,做好巡查和维护记录;

(三)对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的城市地下管线,以及城市地下管线安全风险较大的区段和场所,进行重点监控,保证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完好、安全、正常运行;

(四)按照应急预案处置城市地下管线突发事故;

(五)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档案制度,配合做好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一条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线单位应当编制城市地下管线应急防灾综合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城市地下管线单位编制的城市地下管线应急预案,应当报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城市地下管线发生故障等需要紧急抢险排危时,城市地下管线单位可以先行施工,及时修复,同时通知市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等有关部门,并在24小时内补办相关审批手续。

第三十三条城市地下管线单位不得擅自废弃城市地下管线。确需废弃的,应当及时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危及公共安全的废弃城市地下管线,城市地下管线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十四条禁止下列危害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行为:

(一)占压城市地下管线进行建设;

(二)损坏、占用或者擅自挪移城市地下管线;

(三)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坏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警示标识;

(四)在城市地下管线保护范围内排放腐蚀性液体、气体,堆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质等;

(五)擅自接驳城市地下管线;

(六)其他危害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行为。

第六章信息管理

第三十五条市、县(市)、上街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并做好维护、更新和管理工作。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城市地下管线普查资料、竣工验收资料、补测补绘资料准确输入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更新和管理费用,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

第三十六条城市地下管线单位应当根据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标准和有关要求,建立专业管线信息系统,及时更新、存储管线信息,定期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专业管线信息资料,并对所报送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三十七条城市地下管线因紧急抢修发生变化的,城市地下管线单位应当在工程完工后1个月内将有关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资料报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第三十八条市、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城市地下管线管理部门、管线单位应当配合。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应当自验收合格之日起3个月内纳入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十九条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可以按规定查阅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为合理查阅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提供便利。

查阅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整体工程同步建设进度安排的,由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三)项规定的,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城市地下管线单位未按照规定报送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资料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四十四条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市政、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办理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的;

(二)未按规定办理占用、挖掘道路审批手续的;

(三)未按规定履行验线、规划核实职责的;

(四)未按规定办理城市地下管线竣工备案手续的;

(五)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监督管理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八章附 则

第四十五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内的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维护、信息的监督管理,可以由其管理委员会在市城乡规划、城乡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权限范围内依法实施。

《舟山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城市道路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有序合理建设和安全运行,逐步将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管理纳入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轨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道路地下管线工程的规划、建设、施工和管理。本办法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区内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广场、公共停车场、街头空地、路肩、边坡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是指城市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道路地下管线(含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路灯、广播电视、公安交通以及工业等的地下管线)工程。

第四条 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服从城市规划,服从集中统一管理。

第五条 区城市管理与房产局负责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管理和综合协调,并牵头组织实施。规划、建设、公安、交通管理和公路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路灯、广播电视、公安交通以及工业等道路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应具体负责地下管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二章 规划编制 第六条 各管线单位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地下管线专项规划,按规定程序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七条 道路、广场等市政建设工程在编制工程规划时,项目法人应同时编制地下管线建设规划,报规划部门同意后实施。

第八条 地下管线规划经批准后,原则上不得变更;确需变更的,应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三章 工程许可、施工及验收

第九条 在城市规划的主要道路、重要地段内以及需按规划控制的区域,各类管线(电力10KV以下包括10KV)均应敷设地下,不得架空敷设。已有架空管线应随道路等市政工程改造逐步改为地下敷设。

城市道路等市政工程规划实施前,因特殊需要并经规划部门批准,可允许设置临时架空管线;道路等市政工程规划实施时,临时架空管线应随道路修建同步下地。

第十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管线工程,需持有关文件(包括管线工程规划申请表、管线工程位置地形图等资料)和初步设计方案,向规划部门提出申请,经规划部门审查后,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规划设计条件。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持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管线设计。设计单位应按照规划部门确定的规划设计条件和国家技术规范进行设计。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持管线工程设计图向规划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部门审查申请材料后,符合条件的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批准,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予许可的,应向申请单位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持地下管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设计图、道路挖掘申请、施工方案以及与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签订的管线建设工程跟踪测量合同,到城管部门办理道路挖掘许可手续。需要挖掘机动车道,影响道路交通的,建设单位应先取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城管部门审查申请材料后,符合条件的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批准,核发《道路挖掘许可证》,建设单位按照规定缴纳相关费用;不予许可的,应向申请单位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管线施工单位在道路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应当取得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施工中发现未建档的管线,应当及时向城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 工程建设应严格按批准的地点、范围和期限作业,建设现场需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护栏,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夜间应在建设现场周围安装红灯以示警戒。待埋设的管线材料和挖掘的物料应按指定地点集中堆放。如遇到测量标志、管线、文物古迹等,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妥善处理。

第十六条 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测量单位应按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进行跟踪测量。管沟恢复按规定夯实压平,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工程发生变更的必须经规划部门批准。第十七条 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管线单位应在5日内向城管部门申请验收,同时提交以下资料:

(一)放、验线记录表;

(二)管线竣工现状图和地下管线地上安全标志图;

(三)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进行竣工测量,提交准确的竣工测量数据文件和管线工程测量图。

城管部门在接到上述资料后,应当及时组织规划、城建档案等相关部门单位进行管线工程综合验收,管线单位应将验收资料同时报送区城市建设档案馆存档。

第十八条 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管线单位应按照城管部门的要求在地上设置管线安全标志;原有地下管线工程没有地上安全标志的,应及时补设。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等市政工程的,城管部门会同项目法人应当在道路等市政工程建设计划批准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各地下管线单位。各管线单位必须确保地下管线与道路等市政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城管部门会同项目法人加强道路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确保道路地下管线按照要求及时敷设。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等市政工程交付使用后5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等市政工程竣工后3年内不得挖掘。

第二十条 地下管线单位应制定地下管线事故抢修预案,落实抢修机械、设备、物资、人员等。地下管线发生事故后,应按照抢修预案先行组织抢险排危,涉及道路挖掘和地下管线位置发生变化的,应及时告知规划、城管等部门,并在24小时内按照规定补办批准手续。第二十一条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应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非开挖工艺。

第二十二条 各类管线工程建设应严格按规划建设程序办理。在有条件的地方,应推行水、电、路、气、暖统一规划,同步建设,避免重复挖掘,节约建设费用。

鼓励社会资金依法投资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管沟),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凡敷设综合管廊(管沟)的地段,不再审批弱电等单项管线。

第二十三条 城管部门应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地下管线普查资料、竣工资料、补测补绘等资料输入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十四条 因改造、维修地下管线使管线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或管线附属设备设施增加、减少,地下管线单位应在改造维修完工后5日内将变化后的数据资料报送城管部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规划、城管、建设、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技术监督管理,对未按规定施工、采取安全措施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依法进行处理。

建设单位对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的安全全面负责,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第二十六条 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加强地下管线工程规划的执法检查,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影响城市规划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 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及时报送应当报送的地下管线工程有关数据资料的,由城管部门通知限期报送,逾期不报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公布实施后,以前已敷设的管线,各管线建设单位要限期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因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造成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损坏地下管线的,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开发区、度假区、沁水韩国工业园、台湾工业园的地下管线管理,由各管理委员会参照本办法执行。

《舟山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篇7

关键词: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城市管理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城市功能,确保城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我们要从城市地下管线档案重要性和在城市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去研究它。提高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对地下管线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尽快解决此项工作存在的诸多困难和突出的问题。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是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地下管线工程,包括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子、电信、工业等管线以及人防、地铁等工程档案。从全国看,各级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和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按照上级有关部门标准和要求,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不严格履行规划、建设管理程序,又没有可控制的手段和措施,给城建档案部门收集管线工程档案带来诸多的困难;二是城市地下管线档案资料欠账太多,底数不清,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管理比较混乱;三是一些城市部门分割,条块管理,产权单位各自为政,存在统管难、管全难、管住更难的问题;四是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缺乏经费、技术、专业人才,特别在一些中小城市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正常秩序。

2005年6月9日,北京建材地基工程公司在进行地铁5号线14标段施工时,把30孔电信电缆管块挖断,造成新华社、北京电信公司、北京供电局等单位通讯中断,据吉林都市电视报导,2005年8月10日长春市某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将双阳区有线电视地下电缆挖断,中断信号数小时,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全国城市出现这种现象非常之多,给国家和有关单位带来巨大损失。据初步统计,我国660多个城市中每年因施工发生的管线事故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400多亿。鉴于上述情况,为避免城市地下管线被人为破坏,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安全因素,打造节约型平安社会,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完善城市功能,确保城市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城建档案馆以及建设、施工等单位,都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全面发展,加强地下管线工程管理,积极做好城市地下管线档案工作。抓紧建立一个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地下管网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以便实现地下管网信息的资源共享。

第一,要加强领导,明确任务,采取措施,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线领导工作管理网络体制。全国各地城市应根据城市建设工程发展需要,尽快理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和地下管线档案工作体制关系,应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各有关单位要相互协调配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政府部门要由一名市长主管负责此项工作并纳入城市政府工作日程,建立全市地下管线管理和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网络体系,由建设、规划、电业、电信、水利、人防等部门参加,确实将城市地下管线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

第二,各相关单位要相互配合,加强协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全面发展,与时俱进,共同做好地下管线档案工作。地下管线涉及的行业较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广播电视、工业、交通等各行各业,都与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密切相关。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彼此间的协作力度,自觉地履行好各自的职能,处理好部门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形成合力,保障城市地下管线档案工作尽快纳入法制轨道,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各级政府适当加大投入,确保经费到位。 由于城市地下管线涉及面广,多数城市原来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的管理上欠账太多。现阶段做好地下管线档案工作,建立和完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综合动态管理系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和领导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逐步加大对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资源投入。同时,各地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要探索研究信息共享的管理机制,使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真正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的轨道。

第四,涉及到专业门类多,技术性强,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定要把政治素质高、事业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精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队伍中去,以保证城市地下管线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到位。

《舟山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篇8

1 城市地下管线特征与现状

1.1基本特征

1.1.1管线种类繁多

城市地下管线常见的有供水、排水(雨排水和污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热力等多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可利用资源的不断缺乏和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人们又拓展出了中水、网络、垃圾等新的种类的地下管线。从一般意义上讲,地下管线种类分为给水(原水、自来水、净水、中水)、排水(雨水、污水、合流)、电信(电缆)、燃气、热力(蒸汽、热水、回水)、工业管线等,从运输方式上讲,管线种类又分光电流管线、压力管线、重力自流管线等。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管沟、工业管线等,共有八大类30多种。以长春市为例,全市大型管线产权单位有17家之多,8大类35小类,涉及供水、排水、燃气、供热、供电、通信等行业,除市政排水管线外,均由各产权单位自行建设和管理。

1.1.2管线隐蔽性强

由于各种管线大都埋设于地下,埋深从0.5米至几十米不等。普通人不利用专有设备很难发现地下管线的存在,只能依靠在地面上间隔很长距离的检查井或维修井来识别。而各类检查井由于间距较大,难以系统分辨。例如,室外排水的污水检查井依据管径的不同,检查井间距在40米到120米之间,雨水排水管的检查井在50米到120米之间。不同管道差别化的埋深以及间距较远的检查井使得地下管线很难被发现,这也导致了地下管线具有隐蔽性强的特性。

1.1.3管线更新较快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管线系统也快速扩张,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一直没有中断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材质、不同管径的地下管线时时都在更新。部分管网运行时间长,管网腐蚀老化,跑冒滴漏,管壁结垢大,堵塞严重,影响通水能力。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重视,新城区地下管线都能够预先铺设,老城区更新改造中,陈旧的管线也需要得到更新和维护。

1.1.4管线权属不同

我国大部分城市各类地下管线一直都由不同部门进行建设和管理,管线权属复杂,分别属于政府、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如供水管线、排水管线、电力管线、通讯管线、有线电视管线、热力管线及燃气管线分别由自来水公司、市政公司、电业公司、网通联通公司、电视台、热力公司及燃气公司负责建设与维护管理。管理职能涉及城乡建设、电力、工业和信息产业、广电、铁路、公安、国家安全、军事等十多个行业管理部门。有些城市新开发区区域地下管线统一由政府建设,然后移交专业部门进行管理,如调研的上海、东莞、深圳的共同管沟即是这种模式。城市地下管线在管理上由于投资主体不同,造成了地下管线的权属单位不同,进而造成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配合的问题。

1.1.5管线技术复杂

城市扩张,管线系统也扩张,系统中的等级角色增加,有主干、次干、支管之分,管线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中各个单位所起的作用也更加专业化。因而针对不同的管线,其管材技术、铺设技术等都具有差异性。现在的地下管线,不论是从管材、还是铺设方法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各种塑料管、非开挖技术、高压力管道系统、超高压输电电缆等被应用到各种用途的管线铺设中。

1.2发展现状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仅掌握本部门行业管理范围内的供水、排水(含污水)、燃气、热力等管线的相关数据。截止2011年底,仅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地下管线约174万公里,其中城市地下管线约148万公里,县城地下管线约26方公里,若包括小区的地下管线,估计城市地下管线的数量超过300万公里。而这些管线的其它情况如口径、材质、状态、位置、管龄等数据基本不清,至于其他管理部门的管线如工业管线、电力、电信电缆等,地方城市规划、城建档案部门也只是掌握一部分情况。2000年-2010年国内供水、燃气、集中供热、排水等四个方面的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总投资为2052.4174亿元,较2000年增加了4.77倍,年递增15%。

2 城市地下管线问题与原因

2.1存在问题

2.1.1重复掘路不断

群众反映的“马路拉链”问题严重,同一路段短时间内被反复开挖多次的报道屡见不鲜,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和市容市貌,容易引发路面坍塌和管线安全事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材料。

2.1.2安全问题突出

根据对全国典型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显示,施工破坏导致管线安全事故是发生频率最高的类型,代表性事件有南京丙烯管道爆炸事故、京广线供电电缆挖断事故等。近些年全国仅媒体报道的地下管线事件,平均每天就有5.6起,轻者造成停水、停气、断电以及通讯中断,重者引起危险气体泄露、燃气爆炸等伤亡事故。此外,80%的城市燃气管道被占压,管线超负荷运行,重叠交叉、相互挤压干扰,缺乏维护和监管,工业废弃管道没有进行有效的安全处置等问题突显,地下管线成为潜伏在城市地下的“定时炸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1.3设施能力不足

旧城区地下管网设施,特别是地下排水、燃气设施的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地下管线普遍存在管材质量差、运行环境恶劣、长期超载运行、年久失修导致的管线设备老化、腐蚀严重等问题,成为阻碍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2.2主要原因

2.2.1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缺乏统筹协调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涉及中央和地方30多个职能和权属部门。各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缺乏有机衔接,往往出现管理“空白”;各行业管理部门和权属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相互协调,造成重复建设、反复开挖,对共用设施的维护管理存在推诿、扯皮现象。电力、电信、石油和天然气等属于中央企业和军队管理的管线,未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

nlc202309030402

2.2.2基本情况不清,信息未实现动态更新和共建共享

城市地下管线历史资料不全,现状资料不准。截止目前,全国仍有近70%的城市没有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新建和改(扩)建地下管线信息没有及时补测和移交,管线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各专业部门和权属单位管理的管线信息没有共享,以至于全国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地下管线的基本情况,提供一张全面、准确的地下管线位置现状图。

2.2.3设施老化,养护维修经费不足

管线超期“服役”导致的腐蚀破坏是导致管线泄漏、爆炸等安全事故最常见的原因。旧城区地下管线工艺标准落后,老化腐蚀情况严重,不能得到及时维护及更新。据统计,全国的燃气和热力管道的腐蚀率达3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已超过12%,地级以上城市燃气管道有约1/5存在超龄“服役”现象。由于缺少养护维修经费,这些管道不能得到根本改造,只能修修补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2.4投入不足,供应质量不高

城市建设长期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现象,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与管理一直滞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容积率不断提高,需求增加,管网配套不足,原有管线的供给能力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由于缺乏建设资金,规划设计降低标准,施工单位盲目施工、偷工减料,影响了地下管线的建设水平和供应质量。

2.2.5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管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性管理法规标准缺乏,综合管理缺乏依据。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的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与保护的法律。现有的部门规章较少,多数急需修订。现有的法规规范,由于执法手段和能力不强,实际执行情况较差。各行业标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地下空间管位不足等限制,难以协调。

2.2.6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缺乏理论支撑

地下管线具有种类多、分布面广、隐蔽性强等特点,其空间布置受道路用地红线宽度或地下空间资源条件、产权属性等制约。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单项规划、建设、管理行业标准相对完善,但随着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技术、管理领域不断拓展,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一个跨行业、跨专业领域、多学科相对独立的新行业,但这一领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资料处于基本空白的状态,地下管网综合管理缺乏基础理论支撑和相关标准,无法指导社会实践。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相关问题与内容研究,提高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上一篇:关于寒假安全保证书下一篇:上半年工作总结暨5.19培训总结